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小白攻略之德国留学(本科篇)哥布林

小白攻略之德国留学(本科篇)

TU9德国理工大学九校联盟(英语:TU9 Germ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e. V.)是由德国9所著名的工业大学所组成的联盟,这9所大学在国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2003年时,TU9还是一个非正式的大学联盟,2006年1月该联盟正式注册成立,办事机构位于柏林。成员包括: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Berlin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Braunschweig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Darmstadt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Dresden汉诺威大学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t Hannover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t StuttgartU15大学联盟U15大学联盟是德国的研究型高校联盟,其成立于2012年10月12日。联盟成立之初是为了改善德国科研和教育架构。这十五所名校,承担了37%的第三方资助、60%的医科资助、43%的博士授予,并获得了43%的莱布尼茨奖。成员包括: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aet Berlin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t zu Berlin波恩大学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t Bonn法兰克福大学Universitt Frankfurt am Main弗莱堡大学Albert-Ludwigs-Universitaet Freiburg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ttingen汉堡大学Universitt Hamburg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莱比锡大学Universitt Leipzig约翰尼斯·古登堡美因茨大学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t Mainz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明斯特大学Westflische Wilhelms-Universitt Münster蒂宾根大学Eberhard Karls Universitt Tübingen维尔茨堡大学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t Würzburg排名介绍CHECHE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为改善高等教育系统提出建议,同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了解。CHE排名2019:由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联合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对德国大学现状进行评比,其中包括学习、师资、设施,以及学生对他们所在学校学习条件的评价,是德国数据最全面的大学排名。排名结果基于大约120,000名学生和9,000名教授的事实和判断。对于每个科目,将对多达34个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名,这些标准与学位课程的学习组织,教学的国际方向,设备或部门中的研究活动有关。使用方法如下:一、进入CHE排名网站后注册。二、选择需要查询的专业。三、选择想要查询的高校类型:综合大学或高等专业学院。有的专业还可以限定查询硕士课程(Master),即可查询排名结果。教育体系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大学,和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专业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等。按办学性质可分为公立、私立和教会学校。综合性大学通常称为Universitt,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这类学校可授予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学位。高等专业学院通常称为Fachhochschule,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经过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Diplom FH)。一些高等专业学院还设置使用英语授课的继续研修阶段课程(Aufbaustudium),学制1年半至2年,毕业后可获得(Master)学位。申请者一般要求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水平的学位。德国大学教学语言主要是德语,一些院校近年也逐步开设英语教学的国际课程。国际学生入学需要通过大学入学德语语言考试(DSH)或针对德语的外国语考试(Test Daf)。德国大学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分别是10月至第二年2月和4月至7月。留学优势高质量教育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其文凭在国际都广泛认可。并且德国多数大学拥有百年以上历史,教育科研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费用实惠在德国留学的学费低廉,许多德国公立大学免学费,只收取一定的注册费用。并且在德国生活成本低廉,留学生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类似免费医疗、公共交通等福利。就业方便德国允许留学生合法打工,每年工作时间不超过120天(一天8小时)。并且拥有德国留学背景,无论是在德国发展还是回国发展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签证便利德国也适用欧洲通用的申根签证,拥有德国签证即可自由进出具有申根协议的国家。并且德国拥有宽松的移民政策,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移民选择移居德国。

荷花

进展|非常规配对诱发的铁基高阶拓扑超导

近年来,铁基高温超导体,作为自赋性拓扑超导体,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理论研究表明铁基高温超导体是一个理想的实现Majorana零能模的体系。随后,实验组在多个铁基材料表面观测到Majorana零能模,揭开了在铁基超导体系中探寻Majorana零能模的序幕。这使得铁基超导体很有可能成为拓扑计算的载体。但是,目前的研究与铁基超导态最根本的性质——非常规电子配对——没有直接联系。在有电子和空穴费米面的铁基超导体中,过去的理论研究预言了非常规s±配对——空穴型费米面和电子型费米面超导序参量反号。虽然这个预言得到了很多实验的间接支持,但是缺乏像在铜基高温超导对d-波配对那样直接的实验证据。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T06组胡江平研究员与美国宾西法利亚州立大学刘朝星教授,吴贤新(原物理所博士生),Wladimir Benalcazar, 维尔茨堡大学Ronny Thomale教授和上海理工大学的李殷翔(原物理所博士后),提出了一类基于铁基非常规配对的拓扑超导体。它们具有边界阻碍导致的高阶拓扑特征,而且具有由手性对称性保护的“角”或者“棱”(hinge)Majorana零能模式,并且预言112家族铁砷超导体系,由于具有本征量子自旋霍尔态-高温超导体的异质结,是理想的实现体系。图1给出了112家族(Ca,La)FeAs2 的晶体结构和费米面以及高阶拓扑形成的直观图像,图2给出了拓扑性质的计算结果。112家族的Tc最高达47K,而且该体系的拓扑性质也是由胡江平研究组最先预言 (X. Wu et al., Phys. Rev. B 91, 081111(R) (2015) )。这项工作不仅首次在实际的材料体系中预言了高阶拓扑超导量子态,提供了一个可实现Majorana零能模新体系,更重要的是,将铁基的非常规配对和拓扑性质直接联系起来,由于拓扑性质的鲁棒性(robustness),提供了铁基超导体s±配对的决定性实验判别手段(smoking gun)。本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中科院先导项目的资助。文章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X, 10,041014 (2020)。图1:(Ca,La)FeAs2的晶体结构和费米面以及高阶拓扑形成的直观图像:(a) 晶体结构, (b) As1层的晶格模型,(c)(Ca,La)FeAs2费米面和超导序参量以及角上Majorana零能模形成的直观解释:蓝色和红色表示超导序参量的符号不同,灰色的圆表示两个棱交叉的角产生的Majorana零能模。图2:拓扑性质的计算结果:(a)(010)边界态的边界绕数, (b)拓扑相变中边界绕数随体系尺寸的变化。(c) Majorana模式的能量(对数坐标)随体系尺寸的变化, (d) Majorana模式波函数实空间分布。编辑:jita

地下情

刚刚,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霍金的战友们!黑洞“吸纳”全部奖金

由于联系获奖者而临时推迟了15分钟,北京时间 10 月 6 日下午 6 点左右,2020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授予罗杰 · 彭罗斯( Roger Penrose),他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强有力的预测结果,另一部分授予莱因哈特 · 根泽尔 (Reinhard Genzel)和 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 ),他们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质量的紧密天体。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为他们对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的发现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Roger Penrose 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星云导致了黑洞的形成。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 发现,一个不可见且极其重的物体控制着银河系中心恒星的运行轨道。超重黑洞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解释。Roger Penrose 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证明了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爱因斯坦自己并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这些超重量级怪物捕获了进入它们的一切。任何东西都逃不掉,连光都逃不掉。1965年1月,也就是爱因斯坦去世10年后,Penrose证明了黑洞确实可以形成,并详细描述了它们:在黑洞的核心,隐藏着一个奇点,在这个奇点中,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则都停止了。他那篇具有开创性的文章仍然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对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贡献。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 各自领导着一个天文学家小组,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他们的研究重点是银河系中心一个叫做人马座A* 的区域。在他们的努力下,最靠近银河系中心的最亮恒星的轨道已经以越来越高的精度被绘制出来。这两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一致,都发现了一个非常重的、看不见的物体,它牵引着混乱的恒星,使它们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奔跑。大约400万个太阳质量聚集在一个不比我们太阳系大的区域里。“今年获奖者的发现在研究致密和超大质量天体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这些奇异的物体仍然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答案,并促进未来的研究。”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 主席戴维哈维兰 (David Haviland) 表示: “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它们的内部结构,还包括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极端条件下验证我们的引力理论。“Roger Penrose罗杰·彭罗斯是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他是牛津大学数学荣誉退休教授,牛津沃德姆学院荣誉研究员,剑桥圣约翰学院荣誉研究员。彭罗斯对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数学物理学做出了贡献。他获得过几个奖项,包括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这是他与斯蒂芬 · 霍金共同获得的彭罗斯-霍金奇点理论。图 | 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照片,右一为彭罗斯,左一为霍金。彭罗斯和霍金还有深厚的研究友谊。为了理解量子引力,彭罗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想法。在彭罗斯的扭量理论中,几何中的点被扭量所取代,其实体类似于一种可拉伸的线。在这个扭量空间内,彭罗斯发现了一种可以高效描述以光速行进的场(如电磁场和引力场)的方法。但现实空间包括多种类型的不同的场,任何理论都需要够解释不同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电荷间的电荷力,或是在更复杂的广义相对论中由于场本身的能量所产生的引力。然而,包括广义相对论在这张照片中的相互作用已被证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霍金在世的时候,针对“霍金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言论,就已经有人评价,即使是在剑桥,霍金也不是最伟大的,因为其搭档罗杰·彭罗斯就比他贡献大。现在,诺奖为这一评价做了最好的注脚。Reinhard Genzel莱因哈德·根泽尔研究红外和亚毫米波射电天文学,他和他的团队积极开发用于天文学研究的一线地面和空基仪器。他和他的小组第一个在银河系中心追踪恒星运动的星团(人马座A*),并表明它们正在绕着非常大的物体运行,可能是黑洞。Genzel 还活跃在关于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中。2018 年 7 月,Reinhard Genzel 等人报告,S2(恒星)轨道人马座A* 的记录速度为 7650km/s(光速的 2.55%),导致 2018 年 5 月以约 120AU 的速度进入拱点 ≈ 人马座A* 的 1400 史瓦西半径。这使他们能够从相对论速度的可辨别红移中确认了广义相对论。Genzel出生于德国,先后在弗莱堡大学和波恩大学研究物理学,并于1978年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于马普-射电天文学所通过了有关“宇宙射线”研究的博士答辩。之后,Genzel博士远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天体物理,并于1980-1982年期间获得Miller Fellow称号。1981年,Genzel博士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6年,Genzel博士返回德国,成为马普所的科学研究团队的一员,并担任马普-宇宙物理研究所主任。1988年,他成为荣誉客座教授并任教于德国慕尼黑大学。1999年开始,他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Andrea Ghez.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是美国天文学家,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与天文学系的教授。2004年,《发现》杂志将盖兹(Ghez)列为美国20大科学家之一,这些科学家在各自领域表现出很高的理解力。2020年,她与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因为她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1965年6月16日,格兹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她从大学毕业时就读数学专业,但后来改为物理。她在1987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士学位,1992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由格里·纽格鲍尔(Gerry Neugebauer)指导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格兹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院士。她目前的研究涉及到使用高空间分辨率成像技术,如自适应光学凯克望远镜,以研究恒星形成区和位于银河系中心被称为人马座A* 的黑洞。通过在红外波长对银河系中心成像,盖兹和她的同事们能够窥视阻挡可见光的重尘,并产生银河系中心的图像。2012年10月,她的研究小组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LA)确认了第二颗恒星,环绕在银河中心运行。根据开普勒定律,格兹的团队利用轨道运动证明Sgr A *的质量为4.1±0.6百万太阳质量。因为Sgr A *比下一个最近的已知超大质量黑洞M31 *(位于M31的中心)近一百倍,所以它现在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最佳例证之一。1901 年 ~ 2019 年最受欢迎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生于:1879 年 3 月 14 日,德国乌尔姆卒于:1955 年 4 月 18 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获奖时的工作地:凯撒-威尔海姆研究所物理研究院(现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德国柏林获奖评语:表彰他“对理论物理学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研究领域:理论物理获奖情况:单独获奖作为一名传奇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只获得过 19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原因或许也是他众多理论中,相对“最小”的一个。而诸如他在时空、引力理论等方面的成就,在当时,甚至即便在如今都显得“过于超前”,这可能也是诺贝尔奖只就“解释光电效应”给他颁奖的原因吧。爱因斯坦在慕尼黑长大,在那里他的父亲成立了一家电机工程公司。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后,爱因斯坦进入了伯尔尼专利局工作,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在物理学领域具有前瞻性的文章。科学成就:当时科学家发现,当金属电极暴露于光线下时有助于金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要产生这种“光电效应”,光必须高于某特定频率。然而,根据当时的物理理论,光的强度才是重要因素。1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在其中一篇中,爱因斯坦提出光由光量子组成——光量子的能量与其所组成的光的频率有关。只有当一个光量子的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激发一个电子。尼尔斯·亨里克·达维德·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生于:1885 年 10 月 7 日,丹麦哥本哈根卒于:1962 年 11 月 18 日,丹麦哥本哈根获奖时的工作地:哥本哈根大学,丹麦获奖评语:表彰他“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研究领域:理论核物理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科学成就:19 世纪末出现了关于电子和辐射的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建立了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 年,波尔根据量子理论提出了氢原子的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能量如果要发生改变,只能在不同定态间以跃迁的方式进行。电子会按照特定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当电子跃迁到低能级轨道时,就会激发出光子。波尔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原子只有在特定波长照射下才能发射光子。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e Curie, née Sklodowska)生于:1867 年 11 月 7 日,俄罗斯帝国(现波兰)华沙卒于:1934 年 7 月 4 日,法国萨朗什获奖评语:以表彰他们“研究贝克勒尔发现的电离辐射现象时的非凡工作”研究领域:核物理获奖情况:与其他二人共同获奖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教师之家。为了继续她的学业,她移居法国并在那里遇到了皮埃尔居里。后来他成为了她的丈夫,也成为了她在放射领域中的研究伙伴。居里夫妇于 1903 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幸的是,居里夫人在 1906 年失去了她的丈夫,但她没有停下他们的研究工作,并再次获得诺贝尔奖。科学成就:1903 年获奖:受 1896 年贝克勒尔发现的电离辐射现象的激励,玛丽和皮埃尔决定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他们为了获得放射信号,对很多物质和元素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沥青铀矿比纯铀的放射性更强,因此其中应该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质。从沥青铀矿中他们提取出了两种以前未知的元素:钋和镭,它们的放射性都强于铀。1911 年获奖:在居里夫妇首次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以后,居里夫人对他们的性质做了更深入的研究。1910 年她成功地分离出镭,从而证明了镭的存在,从此再无质疑之声。她还对了镭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做了报道。放射性物质作为放射源,在科学实验领域和癌症治疗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生于:1891 年 10 月 20 日,英国曼彻斯特卒于:1974 年 7 月 24 日,英国剑桥获奖时的工作地:利物浦大学,英国获奖评语:表彰他“发现了中子”研究领域:核物理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科学成就:1930 年当海波特·贝克和瓦尔特·博特用阿尔法粒子(氦原子核)轰击铍核时,观察到了高能的穿透性的辐射现象。当时一个假说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高能量的电磁辐射。然而 1932 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证明阿尔法粒子中含有一个和质子质量相当的中性粒子。更早时期,欧内斯特·卢瑟福也认为这种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就是现在已经被证实的中子。约瑟夫·约翰·汤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生于:1856 年 12 月 18 日,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奇塔姆山卒于:1940 年 8 月 30 日,英国剑桥获奖时的工作地:剑桥大学,英国获奖评语:表彰他“在电子导电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领域:原子物理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科学成就:1830 年首次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电是通过原子中存在的微粒进行传导。1890 年,约瑟夫·汤姆森爵士利用气体环境下带电粒子成功测定了电子质量。1897 年,他证明了阴极射线(将两片金属电极置于低压气体环境的玻璃管中,其上加载电压,就有射线产生)含有电子,从而能够导电。他同时指出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生于:1887 年 8 月 12 日,奥地利维也纳卒于:1961 年 1 月 4 日,奥地利维也纳获奖时的工作地:柏林大学,德国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原子理论中很有用的新形式的发现”研究领域:量子力学获奖情况:与另一人共同获奖科学成就:在波尔的原子理论中,当电子从一个原子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就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这一理论能够很好地描述氢原子的光谱特征。但是要想描述更复杂的原子和分子,则需要进行修正。以物质(比如电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为前提,1926 年薛定谔给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波函数的量子行为。这也是大家熟悉的“薛定谔的猫”的来源。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生于:1868 年 3 月 22 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莫里森卒于:1953 年 12 月 19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利诺获奖时的工作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帕萨迪纳,美国加州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中做的工作”研究领域:电磁效应,粒子物理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科学成就:19 世纪 90 年代,电子理论的传播使得电子的概念被大家接受。1910 年密立根成功地精确证明了电荷量的值。他通过平衡重力与电场力,将油滴悬浮于两片金属电极之间。通过对许多油滴进行实验后,密立根证明了它们的电荷总是一个确定值的倍数,因此认定这个确定值就是电荷值。维尔纳·卡尔·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生于:1901 年 12 月 5 日,德国维尔茨堡卒于:1976 年 2 月 1 日,德国慕尼黑获奖时的工作地:莱比锡大学,德国获奖评语:表彰他“创立了量子力学以及由此促进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研究领域:量子物理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科学成就:在波尔的原子理论中,当电子在原子核的轨道间发生跃迁时就会吸收或者放出特定波长的能量。这一理论很好地描述了氢原子的光谱。但是要描述更复杂的原子和分子,则需要做出修订。1925 年,维尔纳·海森堡基于矩阵法给出了一种量子模型。1927 年,他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即一个运动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被同时确定。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生于:1845 年 3 月 27 日,普鲁士伦内普(现德国雷姆沙伊德)卒于:1923 年 2 月 10 日,德国慕尼黑获奖时的工作地:慕尼黑大学,德国获奖评语:表彰其“发现了具有非凡意义的射线并在其中做出了杰出工作,这种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研究领域:原子物理,X射线获奖情况:单独获奖伦琴生于德国伦内普,长于荷兰。他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并在那里得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为了继续他的研究,伦琴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吉森、维尔茨堡的大学工作。在维尔茨堡,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首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0 年,伦琴到了慕尼黑大学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值得一提的是,尽管 X 射线为他带来了诺贝尔奖,但他把奖金全部捐给了维尔茨堡大学,也放弃了其专利权,最终在贫困中死于癌症。科学成就:1895 年,伦琴把电极加载到两个置于真空玻璃管中的金属片上,用于研究阴极辐射。虽然装置被覆盖住,他还是观察到当光敏板靠近时,其上有微弱的光出现。通过进一步试验,他证实了该现象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具有穿透性的射线产生的。后来 X 射线成为了物理研究和人体检查中的有力工具。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生于:1858 年 4 月 23 日,石勒苏益格基尔(现属德国)卒于:1947 年 10 月 4 日,德国哥廷根获奖时的工作地:柏林大学,德国获奖理由:表彰他“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研究领域:量子力学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科学成就:当一个黑体被加热时,照射到黑体表面的电磁辐射就会被黑体吸收并转化为热辐射,其光谱特征仅与黑体温度有关而与其材质无关。然而用当时已知的物理定律计算热辐射会得出无意义的结果:在高频区的热辐射能量会趋于无穷大。马克斯普朗克在 1900 年通过引入量子这一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即,任一振子的辐射能量大小跟一个常量有关,后人将这个常量命名为普朗克常数。该榜单来自诺贝尔奖官网:http://www.nobelprize.org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幕后故事”1895 年 11 月 27 日,诺贝尔在其遗嘱中写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应颁发给“在物理学界做出了最杰出发明或发现的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从 1901 年到 2019 年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幕后故事”。◆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数量从 1901 年至今,共颁发了 113 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由于战争原因有六年没有颁发,分别是 1916,1931,1934,1940,1941 和 1942 年。独享和共享的诺贝尔物理学奖:47 次由一位获奖者独享;32 次由两位获奖者共享;34 次由三位获奖者共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诺贝尔委员会章程中找到答案:“若有两个被提名者的工作都同样出色难分伯仲,那奖金就可以由他俩平分。如果获奖成果是由两到三人共同完成的,那奖金就应授予项目共同完成人。但诺奖不能由超过三个人共享。”◆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人数图丨1956、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巴丁1901~2019 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授予了 213 人次。其中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因此实际上有 212 人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年轻的物理学奖获得者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当时年仅 25 岁的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他于 1915 年和他的父亲一同获得该奖项。◆ 女性获奖者图丨196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在所有获奖者中,仅有三名为女性,她们是:1903 年的物理奖得主玛丽·居里(Marie Curie )(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她还于 1911 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3 年的物理奖得主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 ),以及 2018 年的物理奖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 全家一起“牛”的获奖者夫妻&子女档:图丨居里一家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Marie Curie and Pierre Curie)于1903年共同获得物理学奖。玛丽居里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且,他们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J oliot-Curie ),及其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Frédéric Joliot)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物理学奖的父子档:布拉格父子: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Bragg)与威廉·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于 1915 年获奖;玻尔父子: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与奥格·玻尔(AageN. Bohr)分别于1922 年和 1975 年获奖;西格巴恩父子:曼内·西格巴恩(Manne Siegbahn)与凯·西格巴恩(Kai M.Siegbahn)分别于 1924 年和 1981 年获奖;汤姆森父子:约瑟夫·汤姆森(J. J. Thomson)与乔治·佩吉特汤姆森(George Paget Thomson)分别于 1906 年和 1937 年获奖。◆ 上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出生:1935年4月25日,加拿大温尼伯获奖时所属机构:普林斯顿大学获奖原因:“对于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奖金份额:1/2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出生:1942年1月12日,瑞士洛桑获奖时所属机构: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奖原因:“发现围绕太阳型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奖金份额:1/4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出生:1966年2月23日,瑞士日内瓦获奖时所属机构:英国剑桥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奖原因:“发现围绕太阳型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奖金份额:1/4◆ 物理学奖金质奖章物理学奖章由瑞典雕刻家埃里克林德贝格(Erik Lindberg)设计,其上刻绘着一幅美丽的场景:女神伊希斯从云中浮现,手中握着象征丰饶的羊角,一位科学天才正轻轻揭开女神的面纱,露出了她冷峻的面容。

目之与形

科学:环境将分子转变为开关

导语:它看起来像一个十字架,有四条长度相等的臂,在它们的交叉处有一个中心原子。所有原子排列在一个平面内,使分子绝对平面,至少在正常状态下。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学家现在已经成功地使用特殊沉积物和电场来操纵这种分子,从而永久地处理两种不同的状态。这可以使分子适合作为自旋电子学应用的一种“ 分子开关 ”。一种基于电子自旋的开创性数据处理技术。分子开关是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和理论物理系成员合作的成果:实验物理系II的博士后JensKügel博士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学教授Giorgio Sangiovanni负责解释它们。该团队最近在当前期刊npj Quantum Materials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使用锰酞菁分子,这是一种无法正常转换的染料,”Sangiovanni描述了物理学家的方法。JensKügel不得不采用一种技巧将其转变为分子开关:他将分子安装在由银和铋原子构成的非常特殊的金属表面上。因为铋原子比银原子大得多,它们的规则排列覆盖了金属表面,就像低壁一样。这种结构的不规则性导致两个铋区域之间的距离较大,如干涸的河床。然后,锰酞菁分子在这个河床上建立了一座桥,继续隐喻。JensKügel使用一种特殊技术赋予分子开关特性。当他靠近分子中心的锰原子接近发射电场的非常细小的尖端时,中心原子改变了它的位置并向下移向分子平面外的金属表面。“通过这种方式,分子呈现出两种稳定的可切换状态,”物理学家说。在物理上,由于其中心原子的位置变化,该分子产生大的磁矩。由于特殊的量子物理现象,这种位置变化会影响整个分子,通过明显不同的磁性在外部表现出来。物理学家将此称为近藤效应。通常,合成分子开关以在多种状态下本质上稳定。“我们现在已经证明,通过选择性地操纵分子的环境,也可以在不可切换的分子中产生这种功能,”Kügel和Sangiovanni解释了他们论文的核心结果。因此,物理学家开发出了构建分子开关的新概念,他们相信这将在未来为分子电子学开辟新的设计可能性。总结:维尔茨堡大学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的成功合作也基于协作研究中心“表面和界面的拓扑和相关电子学”,简称ToCoTronics,位于维尔茨堡。它的重点是特殊的物理现象,电子相关性和拓扑物理学,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对未来的新型开拓性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局外人

免费出国读名校,欧洲低免学费国家汇总

欧洲为国际学生提供了许多负担得起的学习选择。在许多国家/地区,欧洲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甚至在某些地方,非欧洲学生也可以免费学习!奥地利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大约1,500欧的学费奥地利与德国都是德语区,不过奥地利留学对申请者的德语起点要求低,并且提供大学语言中心德语培训,即使是德语一窍不通、起点为零,只要先参加大学附属语言中心德语密集培训,通过相应的德语考试就能进入专业就读。除了语言要求低,奥地利对留学申请者的年龄要求也很宽松,学生可以先参加奥地利高等教育学制为3年学士,2年硕士,硕士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受年龄限制。奥地利为免学费政策,所以仅仅只需要花费生活费即可。奥地利的教育历史悠久,曾出过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奥地利最知名的大学,维也纳大学成立于1365年,是中欧最大的大学之一,也是德语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此外,因斯布鲁克大学、维也纳经济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萨尔茨堡大学也都是享誉欧洲的知名院校。法国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的学费约为2,800-3,800欧元凭借世界一流的教育以及越来越多的英语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法国每年都吸引大量国际学生。从2019-2020学年起,法国大学的本科注册费翻了16倍,达到了2770欧元,不过对比美、英、加等国几十万的学习生活费用,性价比仍然很高。而且法国留学的福利很好,除了名目众多的奖学金,还有房屋补贴、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法国公立大学系统是个开放式的教育机制,宽进严出。被法国人所推崇的 “精英学院”,则位于法国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尖,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通过考试选拔,录取率极低,但就业率却很高。著名的巴黎高师,一所小规模的精英学院,文理两科几乎独占法国高校鳌头,属于法国最难考的学校之一。作为工程师院校的翘楚,工程师学院中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是世界各大排行榜的常客。德国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免学费众所周知,德国工科教育严谨务实,最知名的就是TU9院校了,包括: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除了TU9院校,德国还有很多知名院校,包括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弗赖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图宾根大学、柏林夏里特医学院。 排名世界前200的大学还有柏林自由大学、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曼海姆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汉堡大学、科隆大学、乌尔姆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明斯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此外,法兰克福大学也是一所在金融领域非常知名的综合性大学;魏玛包豪斯大学是在设计领域闻名于世的德国院校;霍恩海姆大学则以农业领域闻名欧洲大陆。希腊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大约1,500的学费希腊是阳光充足的地方之一,向所有欧洲人提供免费教育。国际学生的费用也很低,每年约1,500欧元。加上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希腊是较为便宜的出国留学目的地之一。英国文化委员对国际高等教育现状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希腊大学在学术成就方面的排名非常高,学术出版物的影响力全球排名第7。科研和教育质量方面,也高居全球高校前列。另外,201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成立European Universities Alliances(即“欧洲大学联盟”),旨在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促进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包容性和竞争力,是迈向建设欧洲教育区的重要一步。24个会员国的114所高等教育机构中,17所首批入选。其中,包括3所希腊的大学。(雅典大学,雅典农业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匈牙利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大约1,500的学费匈牙利不仅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学位得到世界认可,而且教育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在医学、艺术、经济、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有卓著的成就。匈牙利的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分为两类:国立大学和非国立大学。一方面,国立和非国立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这两类大学在一些方面也是相同的。非国立大学一般是由教会、商业组织和基金会创办的。不过,其建立和运营标准和国立大学是相同的。同时,非国立大学建立时也需通过国家审核。符合条件的高等教育院校都能获得议会认可。挪威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免学费挪威大学比较少,仅有8所国立大学。实际上,北欧80%的高校都集中在瑞典和丹麦,挪威虽然不乏名校,但整体数量上,还是无法与两个邻国相比。挪威的专业开设也比较有限,本科阶段只有BI商学院有商科类的英语授课专业,而且需要收一定的学费,其他专业全部为挪威语授课。而硕士阶段,比如在国内比较受欢迎的传媒专业,只有奥斯陆大学这种顶级名校才有开设。挪威招生名额极少,在国际学生招生数量上会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每个专业只招收20名左右的国际学生,然而根据统计,奥斯陆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这两所挪威最顶级的学校,每个专业全球申请人数达到了800人左右!最后,挪威的录取标准是择优录取。不同于其他国家,挪威的录取不存在先到先得和所谓的“抢位置”,都是在12月1日截止日期(请注意这个截止时间,北欧国家申请的难点也在于截止时间很早)过后,学校统一审核所有候选人的申请材料,根据语言成绩、本科成绩、动机信、面试表现四个标准来评分,择优录取前20名。波兰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大约1,500的学费波兰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其专业教育世界有名。第一所大学,雅盖隆大学(Jagiellonian University in Kraków)于1364年在波兰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克拉科夫创建。它也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目前波兰大约有450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的一些院校不仅是国家级学术中心,同时也是地区性学术中心。正因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就读。这里也拥有众多专业类院校:医学,农业,技术,经济,音乐及艺术等。但以上院校以私立院校为主,且开设英文授课的专业比较少。斯洛文尼亚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的学费约为5,000欧元丹麦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学费约为45,000-120,000丹麦克朗(6,000-16,000欧元)丹麦教育体系以独特的教育风格著称于世,其独到之处在于不仅注重单纯学科教育更强调个性发展,因此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职业发展的基础。丹麦高校提供超过700项英语授课的学位项目和1300门英语授课课程,欢迎世界各地留学生来丹麦学习。芬兰欧盟/欧洲经济区学生免学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每年的学费约为5,000-20,000欧元自2017年夏季以来,芬兰的大学开始向非欧洲学生收取学费。费用由大学决定,每年在5,000到20,000欧元之间。欧盟和欧洲经济区的公民继续在芬兰免费学习。芬兰是公认的“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却有着世界顶流的教育质量。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测试中, 芬兰学生成绩表现非常优秀,整体排名长期名列前茅。芬兰非常重视国民教育,不论政府领导人变动多么频繁,都将教育发展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直是芬兰社会各界的共识。即使是面对金融危机,国家也不会减少(甚至增加)对研究与发展教育的投入。

必持其名

清华副校长薛其坤的两个39分:“天才”不过是比任何人都努力

这个世界上,真正天赋异禀的人何其稀有。常人眼中的“天才”,不过是比任何人都能拼上性命的努力罢了。当薛其坤三战考研的时候,他没想到自己能在41岁时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当薛其坤花了七年才拿下博士文凭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出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一直挂记在心、念念不忘的,只是多年前的那个山东放牛娃对“科学家”最朴素的敬仰与钦羡,和少年时代最懵懂的畅想与希望。三战考研,沂蒙山走出的“大先生”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儿时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田,没时间管孩子读不读书。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第一年考研,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薛其坤毫不犹豫选择二战,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第二次考研,大学物理只得了39分。二次失败,流逝的也许不仅仅是年华,还有机遇也未可知。连续两次落榜,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薛其坤没有踌躇和犹豫,他仍然走下去,选择三战,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其实,一次失败后,有多少人会选择二战?二次失败后,有多人敢于第三次尝试?有时候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你对于你的理想,有多少热爱,可以经得起再三的挫折与考验?没有成功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在蹉跎岁月,还是厚积薄发呢?你会觉得自己是在豪赌,还是在脚踏实地地砥砺前行呢?直到几年后,奔赴日本的仙台东北大学研究所读博,薛其坤的科学家之路才发生了关键性的转机。“转机”实际上是新的考验。一个人身赴异国,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家人隔海,一切好像要从头再来。可博导樱井利夫治学极其严格,在他外号7-11的实验室里,薛其坤一周要工作6天,7点来实验室,11点之前不许离开——时间不可误,风雨无可阻。薛其坤说,“那时候,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太困了,就坐在公共卫生间的马桶上,悄悄眯一会儿。”薛其坤感觉异常孤单,跟家人通电话,几乎要落泪。他说一年中,会有七八个月是想放弃,想回国,想回家。有一次,上幼儿园的儿子,在电话里给他背刚学到的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听着儿子稚嫩的童音,薛其坤忍泪振作了起来。在追求极致中享受幸福“你要想让自己真正的快乐,你必须追求极致”,薛其坤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薛其坤终于在读博士读到第六年的时候,开始接近小时候的梦想——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他也开始体会到科学研究的美妙。那个放牛娃脑海里朦朦胧胧的梦想,开始变得有一点现实,有一点真切了。1996年,薛其坤被邀请在物理学规模最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然而对于英语口语非常烂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薛其坤将报告模拟练习了八十多遍,最终征服了在场的国外知名教授们。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薛其坤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回国后的薛其坤,已经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在接下来的20年间,他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每天,工作时间在15小时左右,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回国从教至今近十八年。他培养了十七位博士后,七十二位博士和三位硕士。他说,除了科研,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要尽一切可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正能量的人才。薛其坤很自豪他的学生把他以前从事科研的快乐,从事科研的一些传统,传承到他们自己的学生身上。薛其坤要求学生要不顾一切追求极致。他有一位学生,要根据几年的科研成果,写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收到学生论文初稿时,薛其坤一看就晕了:“这个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居然跟我的口语一样差!”他把论文发回给那位同学,让他认真地修订10遍,每修改一次,保存一次。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学生的回邮,发现有两个存储文件,保存间隔时间才1分钟,那可是七八页的论文啊!这下可把薛其坤给气坏了。他马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从语法错误,到段与段间逻辑,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改。“回去之后,你继续改,第一遍查语法,第二遍查用词,第三遍查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第四遍看整个行文的思路…”让学生一遍遍修改的意义在于,告诉学生对待学术要严谨,对待学术要有一颗追求至极的心。薛其坤收弟子至少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对学术有兴趣;第二,与人和谐相处具有协作精神。薛其坤说,自己尤其强调与人相处这一点,他认为唯有学会与别人合作、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在科研团队中有所成就。因为,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整个团队整体协作的成果。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努力可以无穷2013年4月10日,薛其坤带领他的团队在北京宣布,首次从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此之前,薛其坤与自己的团队,经历了四年的不断尝试与不断失败。薛其坤常常给团队打气说:“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科学发现特别是重要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只有冲,没有退路!”最终,薛其坤的团队成功了——比东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维尔茨堡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团队们,更早地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重大基础物理学成果,被认为“很可能引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进程,掀起一阵阵科学风暴,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乃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薛其坤希望在未来,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解决高温超导机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薛其坤希望在未来,科学家不再和贫困、枯燥挂钩。科学家也能成为年轻人偶像的一类。薛其坤说,“只要你勤奋、执着、专注,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天赋异禀的人何其稀有。41岁的院士,就是常人眼中的“天才”。但薛其坤,不过是比任何人都能拼上性命的努力罢了。才能这种东西,兴趣这种东西,一腔热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要靠自己来挖掘、来创造的。薛其坤常对学生说:“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努力可以无穷”。为了率先实现突破,薛其坤一星期工作六天,每天的科研都从早7点进行到晚11点,大家给薛其坤起了外号,叫“7-11教授”。实验中所需的一种亮晶晶的小薄片,上面有一层肉眼看不见的薄膜,这是由原子一层一层铺上去的,只有五纳米厚,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每制作一个,都极其困难。但从2008年开始,薛其坤和团队制作了上千个这样的材料进行实验。虽然非常辛苦,但乐在其中。薛其坤说,不断看到新的实验结果,艰苦努力解开一个个谜团,取得科研上的新进展,感到非常充实和幸福。要快乐地,但是又有责任地追逐梦想。有时候,“天才”和众生一起攀登,“天才”一步一个脚印地登顶、日夜兼程地奋进,可是在登顶后时回首,身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这个时候,在山腰休息的人们会说,“那个人果然是天才,人比人真是不行啊。”可是谁看到了,“天才”星夜兼程、不眠不休的辛苦呢?他仅仅是比任何人都努力,比任何人都渴望实现那个任何人都曾有过的朦朦胧胧的初心啊!本文由中国教育在线(ID:eoleoleol)综合整理自:CCTV朗读者、CCTV开讲啦、清华大学官网,转载请注明!

天与

他发表 157篇论文著14本书,提出一个定律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瓦尔特·赫尔曼·能斯特(W.H.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德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864年 6月25日生于东普鲁士布里森(今波兰翁布热伊诺),1941年11月18日卒于巴特穆斯考(今属民主德国)。曾在瑞士苏黎世、奥地利格拉茨和维尔茨堡(今属联邦德国)等大学学习,1886年获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1887年在莱比锡大学做W.奥斯特瓦尔德的助手。1891年任格丁根大学物理学副教授,1894年任该校第一任物理化学教授。1905~1922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兼第二化学研究所所长。后来该所由能斯特改名为物理化学研究所。1924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实验物理研究所所长,直到1934年退休。193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能斯特主要从事电化学、热力学和光化学方面的研究。1888~1889年,研究了溶度积关系,引入了溶度积这一重要概念,用以解释沉淀平衡。同时研究了溶液中的扩散,包括液体间的接触电势。1889年他提出了伽伐尼电池理论,证明伽伐尼电池电动势可用电极的“溶解压力”来解释。他推导出电极电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从此热力学数据便可用电化学的方法来测量。1906年提出了所谓“热定理”,断言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证明热定理可以用于从热化学数据直接计算范托夫方程中的平衡常数K。1911年他还从量子理论的观点研究了低温下固体的比热,用实验证明,在绝对零度下一个理想固体的比热也是零。1918年他提出了光化学的链反应理论,用以解释氯化氢的光化学合成反应。能斯特因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贡献而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共发表 157篇论文。著有14本书,最著名的为《理论化学》。

击中他

杨振宁得意门生科学家张首晟 曾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张首晟教授生前在央视的一个节目上出品《风眼》深度报道组 凤凰网科技 凤凰新闻客户端作者 花子健主编 于浩微信编辑 刘考坤12月6日早晨,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于12月1日在美国意外身亡的消息震惊了中美两国学界和媒体界。凤凰网科技就此向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求证,蔡文胜确认了张首晟已经去世的消息。2018年2月22日,美图公司曾发公告宣布委任知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天使投资人张首晟教授为独立董事。据张首晟家人发布的讣告显示,他此前一直在和抑郁症作做斗争。因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天使粒子”的发现,张首晟在全球科学界声名鹊起。他曾于2013年创立的丹华资本大举投资区块链项目,因而被很多中国TMT媒体关注。如今,一个昔日的天才少年、全球知名的物理学家和企业家突然离世,令人惋惜。天才少年张首晟张首晟就是属于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他甚至超越了这个范畴。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当时张首晟才14岁,初中还没毕业。正过暑假的他收到父亲给的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张首晟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来学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高考,没想到居然考上了复旦大学。当年考上大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首次考试,全国有570万人参与,最终被录取的是27万人,录取率4.7%,是过去41年以来最低的一次。2016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是82.1%,几乎是1977年的20倍。张首晟的家人和复旦大学颇有缘分。张首晟的祖父张彝1906年考入复旦工学,是复旦建校后的第二届学生,1909年他的祖父从复旦工学毕业。2004年冬,张首晟来复旦讲学时曾经透露,他的伯父在清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祖父的复旦文凭。2005年时值复旦百年华诞,张首晟把珍藏的“宝物”捐献给了母校,目前已陈列于复旦大学校史陈列馆。15岁那年,结束了初中暑假的张首晟走进了复旦大学的课堂。16岁时,国家开始公派留学生出国,他被选中派去德国柏林大学;接着,他来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投到杨振宁的门下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他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他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和妻子余晓帆来到了圣何塞的IBM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93年,他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95年,32岁时他被聘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并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能拿到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科学家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uantum Spin Hall Effect),将其基于芯片业未来提出的新构想——通过控制电子的自旋运动来降低能耗——在理论上完成了预言。2007年,这一理论预言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证实。同年,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此后,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包揽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再一个十年之后,张首晟在物理研究领域再次收获了丰硕成果。2017年7月21日凌晨,张首晟及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Majorana费米子的存在。这一发现,验证了由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预测——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时也证明了存在一种比量子还小的单位,这将对现在的量子理论带来巨大的改变。张首晟将这一新发现称为“天使粒子”。普通群众可能暂时难以理解这一发现,但是对基础物理界来说,这或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的导师杨振宁对他的评价是“对她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他的博士生导师史蒂文·克维尔森(Steven Kivelson)在一封邮件中对于张首晟的离世感到非常悲痛,他表示“他的离世是一个毁灭性损失。长期以来,首晟一直是理论物理领域的一位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因其非凡的创造力广受尊敬。”2017年,张首晟教授曾获得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颁发2016-2017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宏伟宇宙可以用一个公式书写是如此美丽。在2018年1月,张首晟还获得了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他表示:“中国已经可以把从1到10,从10到100这种放大性的工作做好,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创。”张首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帮助中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2009年,张首晟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2013年。张首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张首晟研究“天使粒子”的团队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科学家参与——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寇煦丰。用科学家的角度做投资并看好区块链技术2013年张首晟教授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作为丹华资本的董事长,他非常看好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根据天眼查显示,截止到目前,丹华资本对外投资113个项目,其中区块链项目34个,大部分发生在2018年。2018年2月22日,美图公司曾发公告称委任知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和知名投资人张首晟教授为独立董事,帮助美图向“AI+区块链”方向发展,同样显示了他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看好。在外界看来他是一个平易近人,乐于言传身教的科学家;同样他在社交媒体上,也经常展示个人生活,比如夫妻两一起看月全食;展示自己女儿的照片,两个人还会一起骑行锻炼。在一个多月前,还有人在北京的一家披萨店碰到张首晟教授,并表示“当时他看起来身体状态和精神都不错。”12月6日,张首晟的家人发布声明,确认张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去世。附:张首晟家人讣告译文我们非常悲痛地通知你们,在与抑郁症斗争后,我们深爱的首晟于12月1日(上周六)意外离世。虽然许多人知道首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我们了解并爱他是因为他是我们亲爱的丈夫和父亲。首晟珍视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会尽一切可能与我们在一起。在我们全家一起度假的时候,他喜欢带我们去地球上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我们分享参观的每个地区的古代历史故事,并鼓励我们的最新想法和兴趣。受他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见证上帝荣耀的激励,首晟给全世界带来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由威廉·布莱克撰写的下面诗篇是他的最爱,诠释出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转自凤凰网科技

崔寔

偏安于东南一隅的省属211工程大学的福州大学,毕业生出路好吗

在提到宝岛台湾时,大家很容易想到海西的福建省,作为福建省属的211工程建设大学的福州大学,经常会被遗忘,这所高校实际上也是很不错的,在校友会排行上位于73位,软科上排第62名,不靠谱的武书连版的排行也是64名,这样看这所大学的实力还真不错嘛!这应该得益于福建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 ,对学校的支持力度较大,那毕业生就业咋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 1958 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福州大学表现出色,有24个学科上榜。其中化学学科获得A类学科(A-),其他B类学科11个, C类学科12个。具体信息见下表:福州大学 2018 届毕业生总数为 7797 人,年终就业率为 96.87%。其中,博士毕业生 49 人,就业率为 100%;硕士毕业生 1823 人,就业率为98.24%;本科毕业生 5925 人,就业率为96.42%。男女生比例为 1.2:1。福州大学2018届毕业生签协议和劳动合同形式就业人数 4327 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1519 人;出国出境就业人数 7 人;升学/深造 1633 人;自主创业 53 人。本科生就业以签协议或劳动合同为主,升学次之;硕士和博士都是以就业为主,还是会有一些区别的。2018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共 1503 人,升学率为 25.37%。其中,选择境内升学深造的有 1281 人,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的有1199 人,占境内升学总人数 93.6%;另外 2018 届本科毕业生有 221 人选择在境外继续深造,深造高校主要集中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华威大学、悉尼大学、哈佛大学、维尔茨堡大学等)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2018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4%)、制造业(17.14%)。2018 届硕士毕业生主要在制造业(22.35%)。2018 届博士毕业生主要在教育业(80.5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 4066 人,占签约毕业生总人数的 68.62%。2018 届硕士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 1615 人,占签约毕业生总人数的 88.59%。2018 届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 36 人,占签约毕业生总人数的 73.47%。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2018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福建工作的 3101 人,占比 73.82%;硕士毕业生选择在福建工作的 1006 人,占比 60.28%;博士毕业生选择在福建工作的 30 人,占比 75%。福州大学 2018 届毕业生进入到 500 强企业和国家重点单位的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 35.76%,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毕业生薪资待遇以 5000-6000 元每月的收入水平为中轴,呈现倒 U 形状分布。受雇毕业生薪资水平落在 5000-6000 元比例最高,接近 20%,更高和更低收入区间的人数逐渐递减。其中,月薪 5000 元以上的比例为 70.53%。此外,受雇毕业生月收入超过 10000 元的比例较高,接近 10%。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收入水平相对其他性质就业的毕业生尚有待提高,仅有不到半数的毕业生月均收入超过 5000 元12018 届待就业毕业生共计 244 人,其中有就业意向尚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有222 人,占待就业人数的 90.98%,不就业拟升学毕业生 22 人,占待就业人数的9.0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福州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不错,本科生就业中除签合同和协议就业的外,其他形式就业的人数有点多(1263,占比超过本科毕业生的20%)啊!这样看来这个就业数据还是有点水分的。就业以福建省内为主,这和学校省属的发展定位是契合的。毕业生在中国500强或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比例较高,毕业生总体收入基本符合东部211工程大学的水平。对于福州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旁观者的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呢?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福州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零纪年

「科学与人生」第一位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是谁?

1895年,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设立了遗嘱: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奖项。那么,第一位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是谁呢?他就是发现X射线的伦琴,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故事。1845年3月27日,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Rntgen)出生在德国莱茵州莱耐普城。他的父亲是一个毛纺厂小企业主,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荷兰人,伦琴是家中的独子,备受父母的关爱。伦琴3岁那年,举家搬迁至荷兰。所以伦琴在荷兰完成了小学与中学学业。17岁时,伦琴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小曲折。他就读的荷兰乌屈克市技术学校,因一封信被诬告,开除了学籍,求伦琴心灵阴影面积……他失去了中学毕业考试的机会,这会导致他不能顺利进入大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前途几乎要断送了。1865年,在舅舅的帮助下, 20岁的伦琴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伦琴开启了学霸的生涯,一发不可收拾。1868年毕业后取得了机械工程师称号。1869年他以论文《气体的特性》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说个题外话,苏黎世大学是瑞士最大的一所州立综合性大学,在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领域享有世界声誉,并以商管类研究生课程闻名于世,与维也纳经济管理大学共称欧洲之首。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两度在苏黎世大学任教。认真工作的人最好运!伦琴也不例外,他被物理学家孔脱教授邀请做助手,在威茨堡市麦米伦大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从此,伦琴与孔脱开始了“捆绑生涯”,1870年,随同孔脱回德国。孔脱不遗余力带领伦琴,在科研事业上,彼此互帮互助,成为“好师徒”。伦琴选择物理学为终生事业受孔脱的影响也非常大。1871年,伦琴随孔脱到维尔茨堡大学, 1872年又随孔脱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1879年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在济森大学取得了教授职衔。在这里主要是研究“光”和“电”的关系。1888年又回到了威茨堡麦米伦大学,即孔脱之后,任物理研究所所长。要成为什么人,就要亲近什么人。多少年后,我就成了你!1894年,伦琴被选任威茨堡麦米伦大学校长。这时欧洲的物理学家们和伦琴都在研究真空放电现象和阴极射线,伦琴也在追赶时代潮流。1895年冬天,伦琴一个人在把实验室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在出现阴极射线时,旁边涂有氰化铂钡的荧光屏上,似乎发出点蓝白色的光。阴极射线是不能通过玻璃管壁的,尤其是伦琴自己精心制造的装置,阴极射线漏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伦琴把玻璃管用黑纸紧紧地蒙上,通电后阴极射线发出的光被遮住了,而氰化铂钡却依然发亮。伦琴把手放入荧光屏后,照出了手骨的形象。原来,这是一种不明性质的新射线,伦琴就用代数X命名,称为“X线”。为了更仔细研究X线,伦琴把床也搬进了实验室,整整7个星期,伦琴埋首在“X线”中。圣诞节前夕,伦琴的夫人别鲁塔来到实验室,伦琴把她的手放到照相底板上用“X线”照了一张照片,这是人类的第一张X线照片。伦琴亲自在照相底板上用钢笔写上1895.12.22。第一张X线照片别鲁塔看到照片惊叹不已,问:“这个圆环是什么?”“是我们的结婚戒指”。这时他们完全沉醉在新发现之中了。伦琴于1895年12月28日把《关于一种新的射线》为题的论文送交威茨堡物理学会和医学协会会长手里,他以严密的文笔,将7个星期的研究结果,写成16个专题。这年伦琴50岁。他为人类奉献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次年1月5日论文副本在《维也纳日报》星期版的头版头条作了详细的报道。这一伟大的发现立即传遍了全世界。1月13日下午5时,伦琴应邀在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御前作讲演和表演,德皇与他共进晚餐并授予二级宝冠勋章和勋位,并批准在波茨坦桥旁为他建立塑像的荣誉。1月23日在再作了公开演讲后,他的好友埃尔伯特·冯·克利克尔,一位解剖学教授建议以“伦琴线”命名此新射线作为纪念,当地大学生也于当晚举行了火炬游行以示庆祝。但伦琴却说:“假如没有前人的卓越研究,我X线发现是很难实现的”。谦虚的态度、高尚的品格,踏实的研究让伦琴熠熠生辉。1900年伦琴转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和教授。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奖金第一位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刚刚设立的诺贝尔奖主办方邀请伦琴参加举行的颁奖典礼,伦琴觉得去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路远,浪费时间,回信问:“能不能把奖牌寄过来?”当得知奖金有15万克朗(约合当时普通工人100年的工资)时,伦琴答应了主办方的邀请。但是拿完钱要发表演讲时,主办方才发现伦琴已经不见踪影。之后伦琴将诺贝尔奖的奖金转赠给他挚爱的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为添置设备之用。伦琴当年的实验室伦琴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成就的出现。受伦琴的影响,1896年亨利·贝克勒在发光材料的试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新射线的穿透性。这样伦琴的发现间接地影响了放射性的发现。因为该发现1903年贝克勒和居里夫人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伦琴于1919年辞掉了行政职务,专做科学和教学工作,他以研究结晶物理学为基础,直到去世前三天还在研究室工作。他患有胃肠道病,在急性脑病后3天,于1923年2月10日,安静地结束了78年光辉的人生旅程,人类的一颗巨星陨落了。根不完全统计,伦琴生前和逝世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不下于150项,但对伦琴的成就作出估价是很困难的。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被称为伦琴射线。在伦琴的祖国,德国有许多以伦琴命名为学校,街道和广场。由于伦琴在物理学的杰出成就,在德国的吉森市,柏林市和伦琴的出生地伦内普(Lennep)(雷姆沙伊德)都建有伦琴纪念碑。2003年,国际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了该研究中心首先发现了化学元素111,并在2004年将其命名为伦(Rg),以纪念发现伦琴射线的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伦琴伦琴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一生一共发表了59篇论文,而与X光有关仅有三篇,他谢绝了贵族的称号不申请专利,不谋求赞助。使X线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1896年X线便应用于临床医学)。X光的发现,甚至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影像学。让人类有了一双“透视”的眼睛,X光在医学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伦琴射线直到今天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仍然是医学诊断,迄今为止。医学影像学仍然是医学界发展最快的领域,放射科也成为医院最重要的临床科室。伦琴让医用放射学从此诞生并得到了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伦琴毕生从事伟大的科学研究事业,他作风严谨,虚心好学,诚恳待人,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历尽艰辛完成他的理想,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