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6岁邓稼先被称“娃娃博士”,研究两弹获20元奖金三乘

26岁邓稼先被称“娃娃博士”,研究两弹获20元奖金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我历史课本上只学到了这个,只知道邓稼先先生为我国做出来杰出贡献,但是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01“娃娃博士”邓稼先17岁考上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24岁到美国美国普渡大学留学,留学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听到这个消息,邓稼先非常激动,一心想要早点回到祖国,为国效力。邓稼先在留学期间,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他博士毕业的时候,只有26岁,因为年轻邓稼先被称为“娃娃博士”。邓稼先在留学期间,因为表现太过优异,美国想要用糖衣炮弹把邓稼先留在美国,向其许诺下给他房子,优越的实验场所等等,当时邓稼先的同学受不了诱惑留在美国,并且劝说邓稼先也留下。邓稼先一心为国,毕业当年,他就和其他一百多名有志之士一起踏上征程,历经艰苦,终于回到祖国。02受命研究原子弹,被迫离开妻儿1958年,中央决定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原子弹,并且成功启动中国第一个原子弹反应堆。当时有人找到邓稼先说,让他承担起原子弹研究的重担,问他敢不敢。当时邓稼先才34岁,内心犹豫不决,既觉得责任重大,又兴奋的睡不着。他回家以后告诉自己的妻子,他要去忙一项新的工作,工作会有变化。妻子问他去哪,他说不能说,问他去干什么工作,他说不能说,问他多久回来,他说不知道,跟他要地址,以后可以给他写信,他说不允许。当时他的两个孩子,女儿四岁,儿子两岁,邓稼先罕见的去照了全家福,从此,邓稼先就离开了家,为了祖国开始了隐姓埋名,放弃名利,远离妻儿,过着隐形人的生活。谁能想到,一个为国家开创未来的伟大科学家,他的妻儿在家过着上山下坡,妻子见不到丈夫,孩子见不到父亲,虽然是家,但是又不是家的生活。03在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奋斗那个时候的条件不好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连吃饱饭都难以做到,还要研究原子弹。当时前苏联和中国关系恶化,突然撤走了在中国的研究人员和设备,让中国措手不及,还放言说中国没有外国的帮助,二十年也研究不出来。面对嘲讽,邓稼先带领着当时的有志之士,在恶劣的环境中,展开反击。当时资料都是写外语资料,设备又被苏联人带走了,试验场都是在西北戈壁滩上,长久的风沙,环境自然不好,没有资料,邓稼先组织大家阅读,一个人念,其他人翻译,再连夜印刷;没有设备,中国人就用算盘演算数据,每天三班倒不停歇,算一次要一个多月,九次演算下来就要一年多。为了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在试验场8年,15次现场指导实验,直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原子弹证实效果之后,他又和于敏联合起来,按照邓--于方案投入到了氢弹的研究之中。04归来已是满身病痛邓稼先在为原子弹工作期间,很少能回家,保密要求太严格了,妻子的朋友也不能到家里来,怕会撞见他,每次回来匆匆而来匆匆而走,当他可以真正休息的时候,却是因为邓稼先在试验场收到了辐射,患了直肠癌。每天疼痛加剧,止疼针开始慢慢失效,无法想象这个老人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在住院363天后,他永远离开了我们。研究两弹一星,前苏联用了8年,美国用了6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而且是在中国刚刚起步,全国百废待兴的时候,靠算盘,靠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中国人拼出了这个伟大的壮举。邓稼先为国奉献一生,可是他却清廉一世,等他完成事业回家的时候,拖着病魔缠身的躯体,带着他的研究奖金,二十块钱,原子弹十块钱,氢弹十块钱,回到了家里。回顾邓稼先先生的一生,恐怕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他给杨振宁的信里写的那句话: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看到邓稼先的一生,我想起了2019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面张译演的角色。他和邓稼先一样,是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者,他的女朋友一直在找他,可是不论去哪里,都找不到。他留给她的工作单位是假的,通信地址是假的,可是女朋友还是在痴痴地等着他,想着有一天他会给她写封信,从门缝里偷偷塞进去。可是并没有。直到他们在公交车上再次相遇,她向他诉说她的思念,他静静的听着,直到大街上热闹起来,大家一起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朋友拿着报纸,指了指他指了指报纸,他默默地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可是他没有时间了,就这样消失在人群里。如今,中国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物质飞速发展,国民生活千变万化,我们要永远记得那些为我们生活奉献的那些先辈们。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人之生也

被误解的杨振宁!当代活着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称他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其它二位分别是爱因斯坦和费米。有人认为他的成就远超霍金,清华大学为他专门盖起了大师邸。他被誉为当代活着的最伟大物理学家,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荣获1957年诺贝尔奖。他是世界物理学的泰斗,为物理学打开了新的大门,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本应是国人的骄傲,追求的标杆,却受着不该有的非议与责难。他就是杨振宁,被误解的杨振宁!年少立志,求学报国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其父是数学教育家杨武之,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都是其父的学生,其父对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虎父无犬子,杨振宁4岁时仅仅通过一年时间就由母亲教会了三千汉字,良好的家庭环境再加聪颖的天资注定了杨振宁不平凡的一生。本来从未接触过物理的杨振宁在1938年因高二升学考试需要借来了一本物理书,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杨振宁从未如此着迷过,这一个个公式一条条理论不正是一直寻找的颜如玉与黄金屋嘛。同年秋天通过考试进入西南联大的杨振宁第一件事就是把原先听从父亲建议选择的化学系换成了物理系,并在此与邓稼先这个入学晚两年被人叫做“邓老憨”的小学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此后杨振宁一路顺风顺水,拿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读书并在美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功成名就,人生抉择读完博士的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这时收到了邓稼先小学弟的来信,小学弟考上了留美研究生咨询一下老大哥选择哪个学校比较好,为了加强联系,杨振宁向学弟推荐了离他近而且性价比还高的普渡大学攻读物理,1950年邓稼先取得了博士学位,而这一年他只有26岁被人叫做“娃娃博士”。8月邓稼先启程返航与100多名留学生一起历经艰辛回到了祖国的环抱,参加到了建设祖国的队伍里。老学长杨振宁则留在了美国继续他的科研工作。也正因为这一点,不管杨振宁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邓稼先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取代。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在当时的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中国人不比谁差!前半个世纪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掉的民族自信心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地振奋。无数中国青年人有了奋斗的目标,要在科学这片沃土上开出属于祖国的花朵。杨振宁也趁热打铁,乘着诺奖的余威顶着美国国内当时的政治风险与压力在美国与世界各地宣传中国发展的正面信息,为当时被外国人曲解诋毁的祖国狠狠刷了一波好感,甚至在1977年自费8000美金在《纽约时报》上整版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敦促两国建交,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杨振宁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有不少美国人受到他的感召于中国越来越亲近,中美两国关系也逐渐正常化,我国也得益于此与当时最为先进的国家不断加强交流,学会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杨振宁对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小学弟邓稼先则在1964年与众多共和国元勋一起在戈壁上放响了二机部副部长刘杰口中的第一个大炮仗,从此其它国家再也不能对我们肆意实行核讹诈,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核工业和核军事,我们的腰杆更硬了,我们说话更有分量了,跟我们搞恐吓也得掂量掂量了。而这时邓稼先已经与家人多年不见,隐姓埋名地在西北的荒漠里为共和国挺起了脊梁。等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列出的见面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在当时国内特殊的环境中,杨振宁的这次访问对邓稼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保护。甚至如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所说保护了邓稼先也保护了共和国的核工业发展。弃美归国,余生为国培材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坊间议论纷纷,有说杨老是回来养老了,有说以前艰难时期咋不回来,还有说杨老新婚姻的。殊不知杨老为祖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为清华引进全球计算器权威著名华裔学者姚期智教授,创立多个助学基金,资助国内学子外出学习,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90岁高龄时还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至于第二段婚姻,可能正如杨老所说,现在不被世俗道德所接受,以后一定是段罗曼史。祝福杨老!祝福每个为祖国强大而奉献的人!

符箓

他是两弹元勋,26岁获博士学位,扛着核辐射坚持科研,62岁去世

概述成绩优异的邓稼先在26岁时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学成后他第一时间归国,投身祖国的核研制事业,并且为了研究失败原因,遭受了剧烈的核辐射,并因此罹患癌症。但他却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到了最后一秒钟,他是祖国的两弹元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成绩优异,26岁获娃娃博士之称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他成绩优异,从小便展示出过人的风采与智慧。1945年,时年21岁的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三年后,他又再次考入了美国普渡大学。在美留学期间,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更加发愤图强,在26岁时就取得了博士学位,他也因此被称为“娃娃博士”。毅然回国,成氢弹研制小组一员不同于现在很多人在美国留学然后便在美国定居,过上了洋派生活。在获得博士学位第九天以后,邓稼先就匆匆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国的旅途,美国纵然再好,却也不是邓稼先心中的故土。他知道,在大洋彼岸,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有更加需要的祖国在等他。回国后,邓稼先成为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后来因为专业技术过硬,加上掌握多种外语,他被顺利选入当时正在筹建的国家氢弹研制小组。加入小组后,邓稼先几乎没有回过家,也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年老的父母以及身体不好的妻子。他随着研制小组,深入大漠深处,数十年的岁月里,妻子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家庭,家人们时刻挂念着邓稼先,却始终不知道邓稼先去了哪、又在干着怎样的工作。这是组织上要求保密的条例,而这一切谜团,直至28年后,家人们才得以解开。不顾危险抢回原子弹碎片,却遭受核辐射试验原子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从研制到试验,都需要投入一百二十分的细心。在一次降落伞事故中,原子弹坠到地上,被摔成了碎片,要想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就必须把碎片捡回来加以研究。此时也只有四十多岁的邓稼先,把身后年轻的工作人员拦在身后,自己一个人冲上去,把碎片捡起来,拿在手里开始研究。回到北京后,体检显示,剧烈的核辐射已经侵入了邓稼先的身体,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参与一线科研作业了。核辐射致癌,病逝令人悲痛被核辐射的邓稼先,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放弃一生追求的核研制事业,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就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强打着精神的邓稼先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检查显示,那次剧烈的核辐射导致邓稼先罹患晚期直肠癌,他是用一股信念,强撑着,才完成了最后的科研工作。一年后,病情迅速恶化的邓稼先便因为全身出血,在北京逝世,这一年,他只有62岁。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们,纷纷潸然泪下。可以说,他为了祖国的核研制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小结邓稼先的故事让人动容,他本可以在美国,找一份教授的工作,过上体面的洋派生活。却心系祖国,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土,并把自己的一生,毫无怨言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核研制事业。他的爱是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他也是值得全体中华儿女钦佩的英雄。邓稼先先生、于敏先生、钱学森先生,以及诸多隐姓埋名的国家建设者,都是我们的守护者,都是我们的英雄。后辈必将接过历史重任,如果自身智力、体力不足,就要尽到宣传的义务,把我们的国家建大、坚强,保护所有不希望受到欺负、也不会欺负他人的人。

祥林嫂

追忆这些人的往昔,看看他们的27岁如何度过

那些年,他们27岁,他们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无法预计自己将要经历怎么波澜壮阔的一生。小编带您追忆往昔,带您看看历史长河中那些名人的27岁,看看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27岁。李世民:正在策划玄武门之争,准备当皇帝。此时的李世民,野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现年27岁的他已经做了许多别人一辈子不敢想象的事。他破薛举和其子薛仁果,平定陇西;他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消灭北方割据势力;他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他消除河北、河南的地方势力;他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他还招揽了一位位在后来随他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左膀右臂,诸如杜如晦、房玄龄,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长孙无忌等一票能臣悍将。这一年,他27岁,他即将发动玄武门之争,他即将成为皇帝。邓稼先:回到祖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的邓稼先已经顺利的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这一年,邓稼先的前途一片光明。老师跟他说只要你跟我一起努力,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那是一定的。他的同学也都是未来的知名大牛,他的科研环境是世界一流。然而27岁的邓稼先做了一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回到了祖国,支援祖国的建设事业。从此,娃娃博士在世界科研界消失了。最终,邓稼先以27岁的年龄成为了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两弹一星元勋。马云:那时候还没有阿里巴巴,在为了生计发愁。此时的马云已经27岁了,距离他创建阿里巴巴还有8年的时间。此时的马云还在为了生计到处奔波,他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但公司首月的全部收入仅仅700元,远不够一个月的房租租金。那一年,马云到义乌等地批发袜子等小东西,就靠卖袜子、卖鲜花的额外收入来支撑翻译社的运营。就这样坚持了三年,翻译社的收支才开始持平,到第四年才开始赚钱。小编只想说,各位不要着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慢慢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人人都会有自己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各位看官,您的27岁是怎样的呢?欢迎在评论告诉小编。

戒之慎之

104岁“两弹一艇”元勋去世,多少人今天才知他的卓著功勋

据澎湃新闻28日消息,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二机部部长、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两弹一艇”元勋刘杰同志于9月23日21时20分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4岁。刘杰是“两弹一艇”功臣、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曾任二机部部长、党组书记,经历了中央决策、争取苏援、苏援中断、完全彻底自力更生等几个阶段,圆满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成功和核潜艇动力装置初步设计,建成了国内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为中国核工业创建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杰,1915年出生于河北威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至1949年分别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察哈尔军区政委、省委书记。北岳区委副书记,豫西军区第二政委、豫西党委第二书记。开封市委副书记、警备区副政委。1949年至1953年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兼工人工委书记、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1952年至1957年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三办副主任。1956年至1960年任三机部、二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至1967年任二机部部长、党组书记。国防工业办副主任。发现中国第一座铀矿刘杰在地质部工作期间,地质部发现了中国的第一座铀矿。1952年,他和李四光一起,制订了国内地质勘探规划并组织实施,使地质勘探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54年,地质部的一支地质队伍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床。刘杰等人带着铀矿石标本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刘杰手持仪器进行探测,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嘎嘎”的响声,到会领导人都十分欣喜和兴奋,因为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决定着中国能不能自力更生地发展核工业。当时,毛主席高兴地握着刘杰的手说:“刘杰,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好好干!”正是从那时起,刘杰抱定“责任比天大”的信念,踏实而坚定地工作,带领核工业人先后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简称“两弹一艇”)。“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使新中国从积弱积贫的“东亚病夫”跃升为世界核大国,为中华民族的昂然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主持核工业发展1955年5月,中央决定调时任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刘杰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组织原子能事业的筹建工作。195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作为国务院对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归口管理部门,首任部长为宋任穷,刘杰、刘伟、钱三强等为副部长。1960年9月,刘杰被任命为二机部部长。刘杰二机部这个名称是为了保密需要而采用的,它是一个军事工业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核科学技术研究,铀资源勘查、核武器研制、核燃料元件制造等工作。核武器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和诸多部门。突破“两弹”时,全国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冶金部、化工部、交通部、水电部等26个部(委)、解放军各军兵种、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个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大力支援、协同,参与了攻关与会战。在刘杰的出色领导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国上下,大力协同努力做好核武器研制工作。自力更生造出“争气弹”20世纪60年代,“两弹”研制基地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牧区,气候恶劣,最低温度达零下四十度,一年内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又逢国家自然灾害,刘杰曾回忆:“一杯酱油汤,一块窝窝头,夜里饿着肚子都要加班干活。”当时,刘杰面临的岂止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国际形势也日益严峻。1959年6月,苏联撕毁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的《国防新技术协定》,1960年撤走所有技术专家,使刚刚起步的研制工作雪上加霜。面对停援困难,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于1959年7月指示:不理他那一套,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1962年,刘杰提出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两年规划,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同。“两年规划”中提出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个总目标和总任务。为了鼓舞士气,二机部决定以苏联撕毁协议时间“596”(代表1959年6月)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激励大家造出中国的“争气弹”。在刘杰的组织下,一批海归学者和科学家,踏进了铸造民族核盾牌的中物院大门。“娃娃博士”邓稼先就是其中一名。邓稼先1958年,刘杰把邓稼先请到办公室,对他说:“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大事,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邓稼先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他立刻明白了,这是要让他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作为资历尚浅的年轻人,他有些惶恐:“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刘杰明确地表态:“三强同志竭力推荐你,你能行,就和大家一起干吧!这是国家对你的信任,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相信你能干好!”于是,“娃娃博士”邓稼先就带着一批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从最基础的三本书学起。1960年4月,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式开始,年底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理的轮廓勾勒出来了。刘杰(右一)与王淦昌1963年底,1:2全球爆轰出中子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次年初,又生产出合格的高浓缩铀核燃料。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刘杰曾在采访中回忆说,原子弹爆炸的那天,自己心情很平静。“爆炸前一天,总理问我爆炸是否能成功,我跟总理说:‘一定能。’其实,当时我内心里想会有三种结果。一种是干脆利落;另一种是拖泥带水;还有一种就是完全失败。但我对科研工作者们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坚信一定能成功爆炸。”中国速度震惊世界在大力研制原子弹的同时,科学家们从1960年底已开始摸索氢弹原理。当时的二机部刘杰部长、钱三强副部长把研究氢弹的任务交给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于敏等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从事氢弹理论先期探索的队伍转入中物院理论部。理论部科研大楼,每天晚上灯火辉煌。刘杰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空军徐克江机组驾驶着72号轰炸机,进行氢弹空投试验。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氢弹原理突破,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这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速度!前排右五为刘杰1978年,刘杰奉命调离二机部,赴任河南省委书记。1978年至1985年,担任河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第一书记、人大主任。1982年至1987年为中顾委委员。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上,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因在任内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奠定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技术物质基础、基本建成中国核燃料工业体系、在组织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获得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 面对赞誉,刘杰却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如果说我出了一份力的话,那就是做了一点管理工作,我的管理核心就是对大家的信任。”在他眼中,作为领导,一个管理者的本事是有限的,只有群众的力量才是无限的,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一步步,都是群众身上的力量。正是有了无数像刘老一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核工业人才有了中国屹立于强国之林的根基致敬!刘老一路走好!来源:综合澎湃新闻、《中国核工业》、《“两弹一艇”那些事》编辑:RB10

孔子

除了屈原,今天我们纪念96岁诞辰的他

今天是6月25日,他的生日,如果他还活着,也才96岁!他值得14亿中国人常常铭记、永远铭记!34年前,1986年的一天,有一个人们从未听说过的名字,突然在一夜之间,登上当时中国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一个埋藏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在此之前,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是中国最高机密!他,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研究设计的总负责人,“两弹之父”邓稼先。在中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有15次,是他现场亲自指挥。 在讲邓稼先的故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照片右边是我们熟悉的杨振宁先生,左边,是比杨振宁还年轻两岁,看起来却衰老很多的邓稼先!1986年5月,杨振宁专程从美国回来探望邓稼先,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也定格了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见面。如果仔细看这张照片,我们能发现邓稼先的嘴角上还有没有完全擦干净的血迹……照片中的邓稼先,笑得那样灿烂,事实上这时的他就要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全身都在出血,止都止不住,每一个小时就需要打一针镇痛剂……留下这张照片两个月后,这位中国的“两弹之父”就永远地离开了……邓稼先,一个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短短62年的生命中,活得究竟有多伟大?走得到底有多壮烈?14岁的他把日本国旗撕得粉碎邓稼先跟杨振宁一样,都是安徽人!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世家出生了!邓稼先的六世祖邓石如,是清代书法篆刻大家,被称为千年难得一遇的宗师。而邓稼先父亲邓以蛰,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邓以蛰,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安徽的老家,邓稼先没有留下多少记忆,因为在他出生仅8个月后,就跟母亲一起去了北京——父亲从美国留学归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当教授。学贯中西的邓父,让子女们在上小学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同时要读世界名著,学习英文、数学!1934年在北平,右一为邓稼先在清华园,邓父和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既是同乡,也是同事、又是邻居,因此邓、杨两家有着深厚的友情。12岁时,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那时高他两个班的杨振宁,常常帮助他学习物理和数学,两个男孩常在一起学习,下课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就像一对亲兄弟。上了中学之后,邓稼先愈发喜爱数学和物理,就在他如饥似渴求学时,平静的学习生活,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之后,日军每攻占一个城市,都要强迫市民出来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1938年10月,湖北汉口沦陷,日军强迫北平的老百姓、学生上街高举日本国旗庆功游行,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服从。那天,只有14岁的邓稼先实在无法忍受心中的屈辱,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粹,又扔到地上,狠狠踩了几脚!邓稼先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担心会给邓稼先招来杀身之祸,急忙找到邓父:你还是让孩子尽早离开北平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大女儿带着邓稼先南下昆明!临走时,父亲只嘱咐了他一句话:“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而邓稼先在与弟弟告别时说:我现在只有仇恨,没有眼泪。尽管只有14岁,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爱国,成了邓稼先一生的选择!他们几经辗转抵达昆明后,大姐马上又把邓稼先送到了四川江津插班读高三!有一天,邓稼先走在江边的山路上,正好遇见日机来轰炸,一颗颗炸弹落在民房上,大火升腾,浓烟滚滚,邓稼先眼看着日机肆虐,地面上却没有任何一枪一炮的抵抗!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一个备受侵凌的落后国家,即便是在大后方,也绝对不可能有真正平安的日子!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国立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起来的一所学校,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物理系,更是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和教授: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等著名物理学家。而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等,也都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杨振宁曾回忆道:我在昆明学到的物理已经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西南联大的学生宿舍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不是一般艰苦:简易的学生宿舍四处漏风,吃掺着沙子的碎米,日军的飞机还经常对学校进行狂轰滥炸!邓稼先,这个原本潇洒帅气的少年,此时,却多了隐忍和内敛,他憋足了一股劲,发疯了一样刻苦学习!多年后,杨振宁在一篇怀念邓稼先的文章中饱含深情地写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的话,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叫做《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群星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代表歌曲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同,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当年,邓稼先和西南联大所有的师生们,就是唱着这样一首令人振奋的歌曲,在中国正人宰割的年代,苦苦追寻着中国的强国之梦。26岁“娃娃博士”9天兑现对祖国的诺言!1946年夏天,从西南联大毕业的邓稼先,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北平,在北京大学当助教期间,他认识了两位与他一生有着重大关系的学生!一个是日后成为妻子的许鹿希;另一个,是正在北大物理系读书的于敏!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20年后,从未留过洋的于敏,与邓稼先一起为中国的氢弹研制立下汗马功劳!在北大,邓稼先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1947年,他考上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1948年秋天,邓稼先从海上起航,向大洋彼岸驶去。临行前,他的一个好朋友说:中国天快要亮了,请你将来留在祖国!邓稼先听了笑了笑,说了这样一句话: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1949年,邓稼先与杨振宁、杨振平在美国芝加哥拍摄了这张合影,当时的杨振宁已经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而邓稼先则将天分和勤奋发挥到极致,三年的博士课程,他仅仅用了1年11个月便修完了所有学分。因为表现极为优异,美国教授推荐邓稼先去英国继续深造,对他未来获得诺贝尔奖都充满信心!是在优越的国度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还是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过苦日子?或许,邓稼先就从没做过这样的比较!1950年8月20号,26岁的邓稼先拿到学位证书、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8月29号,他就收拾行李,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与钱学森、赵忠尧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等百名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在甲板上集体合影!这一天,离他拿到博士学位证书,才刚刚过去了九天。只有九天,邓稼先就实现了他两年前离开中国说的诺言:我学成一定回来。回国后,有人问他带了些什么回国?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生产的尼龙袜子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中子、质子、裂变、聚变、氘氘、重水等。当时大家可能都没有料到,他这一脑子的原子核的知识,对8年后从事研制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的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当时,刚刚摆脱百年欺凌的新中国一直笼罩在核威胁的阴云之下。甚至,当时的国际舆论称:自长崎广岛遭受核武器轰炸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受到原子弹的临近和威胁。回国的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在1951年到1958年的八年时间里,他相继发表了诸多原子核相关理论论文,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在大国核威慑下,中国被迫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抉择。1958年2月11日,具体领导中国核工业发展与核武器制造的二机部成立,钱三强任副部长。到哪儿去找主持这方面工作的科学家呢?就在钱三强一筹莫展的时候,邓稼先进入了他的视线……硬是用算盘、计算尺设计出了原子弹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把34岁的邓稼先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谈话。钱三强用略有幽默感的语调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这让邓稼先大吃一惊,国家这是要造原子弹了!那天晚上,回到家的邓稼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突然一下子坐了起来,对身旁的妻子许鹿希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妻子问:到哪儿去?他回答:不能说!妻子问:去干什么?他回答:不能说!妻子又问:你把信箱的号码告诉我,我给你写信!他回答:不能通信!而他最后对妻子的几句叮嘱,几十年后,年逾古稀的许鹿希仍然记忆深刻: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许鹿希说,丈夫说这句话说得非常坚决,他说: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很快,邓家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再没有出过国,再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再没有公开做过一次学术报告。除了组织之外,没有人知道邓稼先究竟在哪里工作,具体在做什么?他白天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在原子弹研究初期,邓稼先的研究是有苏联专家帮助的。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苏联人说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断定中国人搞不出。在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新中国,要自主研制一颗原子弹谈何容易,当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科研队伍里,至少有14人是诺贝尔奖得主,而邓稼先所带领的团队,则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苏联专家撤走时曾留下过一个参数,为了验证这个极为关键的参数,邓稼先带领理论小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进行了上万次的方程式推算。邓稼先跟同事们一起,披一件黄大衣,累了就睡地板!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甚至是纸和笔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他们算出来的是难以想象的大量数字,上面的纸一扎扎,一捆一捆,装在麻袋里,堆满了整个屋子,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计算一个模型,要上万个数据,有一个错的话,整个计算就会全部作废。邓稼先带领的理论小组算了九遍,否定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参数,确定了正确参数,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他的结论,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1961年,经过整整三年的计算,邓稼先敲开了原子弹设计的大门中国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确立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框架和构想,原子弹的蓝图基本成型。还未迎来片刻的喘息时间,邓稼先就开始打包行囊,他要去的地方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安装在102米高的铁塔。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此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时间1分1秒过去。14时50分,张震寰在主控站发出口令,全系统进入自控状态,9、8、7、6……在读秒声中,大家屏住呼吸。顷刻,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万般寂静。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一声戈壁惊雷,让祖国各地一片欢腾。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海内外的中国人,从此都挺起了腰杆!以前,南非对中国人的歧视很严重,有一个在南非开饭店的中国人,平时坐公交车都是坐后排,因为只有白种人可以坐在前排。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像往常一样往后排走去,没想到却被司机叫住了,司机大声地说:“你们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你坐到前排来!”当全世界都为这声巨响震惊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一年前,邓稼先就率领原班人马,已经开始了氢弹的理论设计。于敏,正是邓稼先当年在北大当助教时教过的学生!1965年年底,邓稼先和于敏共同拿出一个后来轰动世界的“邓-于理论方案”。邓稼先和于敏氢弹还没有最终研制成功,就迎来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浩劫!邓稼先的女儿,当时还不满15岁,就被下放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氢弹的研制工作也被迫停止。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邓稼先挺身而出,在复杂的形势下,仍旧领导着科学家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终于,在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采用的是空投的方式!氢弹试验的成功,使中国先于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到上海之后定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其中在北京的第一个就是邓稼先。周总理命令把邓稼先召回北京。右一当时回国的杨振宁,左二邓稼先8年了,邓稼先第一次从西部大漠回到了北京的家!那天,当邓稼先推开自己家房门站在妻子许鹿希面前时,她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两人分别后的第一次重逢。邓稼先穿着旧灰制服和绿军便鞋,曾经那么英俊高大的丈夫,如今都有了白头发。许鹿希没想到的是,等她再一次见到丈夫时,他已经身患绝症,生命进入倒计时……1979年9月13日,那次是氢弹空投试验,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发生了意外,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直接从空中摔了下来。指挥部立即派出100多名防化兵去寻找,因为没有准确的定点在戈壁滩上找了许久都没能找到。一颗核弹躺在中国大地上,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紧急关头,邓稼先心急如焚,他要跟着防化兵一起去寻找,基地的领导立即拦住了他,厉声说道:“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去,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邓稼先第一个找到了事故现场,独自捧起了摔碎的弹片,仔细检查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走出来之后,他说了一句话:平安无事。1979年,寻回未爆的核武器弹头后,邓稼先(左)与赵敬璞合影于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邓稼先因此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在离开事故现场前,一向不拍工作照的他却拉着同事合影留了念……拍完这张照片,邓稼先在返程的车上自言自语说:你知道放射性钚进入人体之后最容易被什么吸收吗?他自己回答:骨髓!然后又说:你知道进入人体之后,半衰期是多久吗?他又自己回答:200年!在这之后,邓稼先衰老得特别快,头发白了一多半,工作也特别容易劳累。1982年,新的核试验临近前,他昏倒了,没有脉搏,血压为0!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才从死神手中将他救回来。这个原本强健如牛的人,因为祖国的核事业,百病缠身……1984年,他带病再次前往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在1985年,邓稼先再次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直肠癌。61岁的邓稼先回到了北京,盼了20多年,许鹿希终于等到丈夫回来,但他的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许鹿希是学医的,她说:直肠癌已不是治不了的绝症,可丈夫后背上的出血瘢有面盆那么大,嘴里全是血,耳朵里也是血。在邓稼先住院的363天里,他动了三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的一打,发展到一小时一打……可即使被病痛折磨成这样,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是中国核武器事业。他在生命最后的期限里,他坐在橡皮圈里,强忍着疼痛,和老搭档于敏写下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他的妻子许鹿希回忆说,他写完这封信之后,说了四个字:死而无憾!这份建议书直到今天,都对中国核武器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邓稼先以他的敏锐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辉煌十年,更让中国赶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1986年5月,杨振宁专程看望邓稼先,他问: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十元、 氢弹十元。听到这个答案,杨振宁已是泪流满面!当党组织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邓稼先提出最后一个请求:去天安门看看。在天安门,他有些激动地说:如果中国再过一二十年,会发展很好。他多么希望再活下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邓稼先逝世前12天,接受全国劳模奖章1986年7月17日,邓稼先在病房撑起虚弱的病体,接受了全国劳模的奖章和证书。仅仅12天后的7月29日,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去世了,享年62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下得太远。那天,许鹿希在病床前放声痛哭,28年的等待,为何最终相聚的时间又这样短?她抓着他的手,迟迟不敢相信他离去的事实,很久很久以后,看着他安详的脸,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发展事业!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带领中国,跨过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禁试这四个里程碑,为中国筑牢了国防盾牌,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1996年7月29日,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远在美国的杨振宁看到这个消息后,眼角流出了泪水……他知道,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这是共和国,对邓稼先的纪念!1999年9月18日,许鹿希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在那里,她见证了中央领导为“两弹一星”元勋颁奖的全过程!当大会上讲述完她丈夫邓稼先的事迹时,现场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而许鹿希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她俯在桌子上, 双手掩面而泣!今天,已经90岁的许鹿希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在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的房间墙上,张贴着一张未经装裱的字: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是邓稼先的生日,如果他还在,今年正好96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的这么好,中国的核事业走的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所高兴。 如果他还在,多想亲口告诉他:正是因为有他,有和他一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奉献,中国才有了现在的模样!如果他还在,更想亲口告诉他:今天的中国,已经有越来越来的多人、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崇拜英雄!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绝对不该忘了他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更是中国国家精神的缔造者!“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来源:北洋之家

天之苍苍

造出原子弹用了六年,邓稼先却需埋名28年,离世前一个月才解密

1958年盛夏的一天,34岁的邓稼先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踏进了老一辈核物理专家、核武器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因为两人之间相当熟悉,所以邓稼先歪坐在椅子上调皮地开口:“领导,这么着急喊我来,有啥好事要告诉我?”钱三强看似有些漫不经心地开口:“小邓,我们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大炮仗?”正在手指间把玩着一支笔的邓稼先突然愣住了,原本斜靠在藤椅里的身体瞬间绷直。“大炮仗,原子弹”,他低着头喃喃自语,“我行吗?”钱三强微笑地望向他,眼中满是“我看好你”的神色。1958年8月18日,这一天成为我国原子弹事业伟大征程的历史爆破点。当时,中国第二代核物理专家邓稼先在第一代核物理专家钱三强的办公桌前,坚定地回答了一句:“我愿意。”图 | 少年的邓稼先一1950年8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的邓稼先,拒绝了导师带他去英国继续深造的好意,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便从洛杉矶匆匆登上了回国的轮船。此时,邓稼先年仅26岁,加之长了一张娃娃脸,人送绰号“娃娃博士”。回国后不久,邓稼先就被钱三强召至麾下。在8年的工作时间里,他的聪明、努力和忠诚深深打动了钱三强。因此,当组织上决定挑选高级科学家来负责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时,钱三强毫不犹豫地推荐了邓稼先。接下原子弹的研制任务后,邓稼先在内心升腾起一股自豪感,能够为国家造原子弹是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可随即,他便感觉到铺天盖地的压力朝自己袭来。邓稼先有过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的经历,对原子弹的研制原理并不陌生,但从原理到成型的核武器之间,相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这要是搞砸了可没法向国家和人民交代。心事重重的邓稼先骑着自行车回到家中,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并没有察觉出爸爸的异样,亲热地扑进爸爸怀里尽情嬉笑打闹着。可妻子许鹿希性格细腻,一眼就察觉出丈夫的不对劲。晚上躺在床上,许鹿希询问邓稼先:“稼先,是不是有些什么事儿?”邓稼先沉默了好久才终于开口:“我要调动工作了。”随后他用力握着妻子的手说:“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隔了一会儿他又用坚定的语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听完这句话的许鹿希一颗心仿佛堕入冰窖。年仅30岁的她要看护两个小孩,要照顾患有肺病的爷爷奶奶,还要打拼自己的医学事业,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援,未来日子将会无比艰难。换作普通女人也许会当场撒泼飙泪,但许鹿希只淡淡说了一句:“放心吧,我是支持你的。”伟大的男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由此可见一斑。没了后顾之忧的邓稼先,欢欣雀跃的第一个跑去新单位二机部九院报到。可是,自从接手了原子弹研制任务后,邓稼先的性格发生了明显改变。本来他是活泼开朗的性子,心性单纯待人诚恳,喜欢招呼大家来家里聚会,自带好人缘气场。但自从调到九院工作后,邓稼先与亲戚朋友交往时常常沉默寡言,变成了一个“闷葫芦”。他为此蒙受了许多亲友的误解,但他却无法开口辩护,因为这种个性的改变是他刻意为之的。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第一核心要义就是保密。做什么不能说,在哪里工作不能说,和谁在一起也不能说。当时我国国内潜伏着很多帮助敌对势力探查情报的人,这些人隐藏极深,并且善于分析,他们能从毫不起眼的细节中推测出许多重要情况。为了避免被这些人查探出蛛丝马迹,邓稼先恨不得找个拉链把自己的嘴巴完全封住。“保密”,这简单的两个字,把邓稼先的一生牢牢困在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可他却心甘情愿。严格的保密纪律,是制造核武器必须遵守的硬准则。曾经,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在台湾执政期间,也曾秘密谋划过核武器研制计划,本来估计到1988年就可以造出原子弹。可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在原子弹研制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窃取了机密文件后逃至美国。在得知台湾核武器发展的详细内情后,美国向台湾方面施加压力,并且拆除了台湾一座价值18.5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台湾辛勤耕耘了20多年的发展核武器计划,就这样中途流产了。我国的原子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如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终生隐姓埋名,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从未发表过一个字的论文,从未与人透露过只言片语。直到今天,除了邓稼先等极少数已经解密的科学家外,其他人的名字都是用绰号来代替的,如“红椒”、“青椒”、“朝天椒”,他们的真实姓名和履历被牢牢锁在抽屉里,至今不曾向世人公开。当然了,邓稼先也有自己的专属代号“大白熊”,听起来比较霸气威武。得到这个绰号是因为他天生皮肤白,怎么都晒不黑。图 | 邓稼先一家二邓稼先接受了原子弹的研制任务后,第一项工作是从苏联专家那里学本事。他要在短时间内看懂即将从苏联运来的教学模型弹,还要带人翻译从莫斯科运来的一车厢相关资料。只可惜,邓稼先既没有看到那颗模型弹,也没见到苏联承诺的大批原子核物理参考资料。1959年6月20日,苏联致函中国,以苏、美、英等国正在谈判禁止试验核武器为借口,提出暂缓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60年7月,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邓稼先呆愣愣地望着用三个月时间盖成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厅,模型厅的地面是他带着一群年轻小伙子用砂纸认真打磨过的,平滑得用水平仪也测不出偏差来,然而他们付出的一切精力和时间都付之东流,邓稼先感觉到有股郁闷之气卡在胸中,吞不进去也吐不出来。1960年7月28日,钱三强再一次把邓稼先邀请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要由你领导的那个理论研究室来承担。”于是,昨天还试图仿制苏联原子弹的邓稼先,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可他面对的却是一个大大的“零”字:从零开始建设场地、从零开始学习基础、从零开始进行计算。最令邓稼先焦急的是,原子弹理论应该从哪些方向突破还没有找到。这好比要建造一座高楼,必须先画出一张设计图纸来才行。可制造原子弹的这张图纸究竟该怎么画呢?他望着自己手下那群年轻人,内心迷茫极了。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手下有大批著名科学家,这些人中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至少在14人以上。反观邓稼先,他的手下只有28名新毕业的大学生。这些人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3岁,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学物理的有,学数学的有,学冶金的有,就连学建筑、外文的也有。这群人虽然都是来自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但在核物理知识方面,他们全部属于“文盲”的范畴。于是,邓稼先只能给大家恶补原子弹研制的相关知识。可他们的时间并不充裕。当时专门拨给邓稼先搞研究的三号院只是北京城外一片荒无人烟的高粱地。白天,他们要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砍高粱、挑土、平地、修路、抹灰、砌墙,这些常年摇动笔杆子的手掌上都磨出了血泡,一碰便钻心地疼痛。等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建筑工人们可以舒舒服服躺下睡大觉,而这群经常饿着肚子的知识分子,却要将手里的建筑工具换成课本,继续挑灯夜战学习原子能理论。邓稼先经过无数的计算和思考,艰难地摸索出中国原子弹研制的三个主攻方向: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后来的事实证明,邓稼先选定的这三个方向,正是当时世界物理学最前沿的科研领域,也是原子弹研制最核心的三个领域。方向找到了,理论部年轻的科研人员就按照这三个方向编成三个组进行研究。在研究初期,这群人手里的研究资料只有戴维斯的《中子输运原理》、泽尔多维奇的《爆震原理》以及库朗特的《超音速流与冲击波》。这几本书是钱三强从国外带回来的,其中的某些理论已经过时,可它们却是中国研制原子弹初期最珍贵的参考书目。整整一年,邓稼先在新盖好的四面透风的宿舍里给大家上“扫盲课”。因为资料的匮乏,邓稼先只能带领大家高频度地跑北京图书馆,一次次搬回大堆的资料。研究团队还另辟蹊径,通过分析外国核电站出事故的资料,从相反的角度琢磨如何解决原子弹爆炸的问题。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邓稼先曾经真切盼望“要是有两个太阳就好了!”那一段时间里,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原子弹爆炸问题,走路常常撞电线杆子。有次抱着资料回所里时,因为天黑和大脑昏沉,邓稼先一头栽进路边的枯水沟里,居然就此睡着,醒来看见周围漆黑一片,还以为是图书馆停了电。除了恶补理论知识外,在原子弹的设计过程中要不停地推算公式、搞粗估、求近似值,之后再进行精确的计算。这些高深无比的原子弹知识,计算起来既复杂又枯燥,而且邓稼先和他的团队所使用的计算工具,落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我国研制原子弹最初的设备,只有几把计算尺和几台手摇计算机。这些东西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今天我们见到的任何简易计算器。甚至在计算尺不够的条件下,算盘还一度成为搞计算的主力。就在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简陋条件下,邓稼先带领科研团队测算出了原子弹模拟爆炸的全部参数!三经过3年不眠不休的工作,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辛,邓稼先和他的那群“辣椒”们完成了原子弹的全部理论设计。下一步,原子弹研制进入到决战阶段,也就是先完成一颗原子弹试验模型,待模型爆炸成功后便正式进行原子弹的组装。为了实地组装原子弹,邓稼先和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的核武器秘密研究院。这群野心勃勃的原子弹斗士们刚一登上青藏高原,立刻就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打了个措手不及。研究院所处位置在海拔3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零下四摄氏度,既高寒又缺氧。先是高原反应气势汹汹地袭来,身体强壮的邓稼先感觉到头痛难忍、疲倦不堪,而那些体质弱的人已经有不少开始呕吐甚至晕厥了。这还不算,附近唯一的水源孔雀河,河水苦涩无比,没到三天,大家就闹起水土不服,一个个成为厕所常客,拉肚子拉得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照这样下去,原子弹还没见到影,研究人员倒是要先趴下了。于是邓稼先带领大家积极锻炼身体。先是唱京剧、练戏曲提高肺活量,然后练体操、跳木马,这些业余活动既丰富了大家枯燥的生活,又提高了身体素质,实在是一举两得。当然,主业是绝不能放下的。因为前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原子弹试验模型得以顺利爆炸成功。随后,就在邓稼先接手原子弹研制任务的第6年,也就是1964年5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青海高原总装成功后被运往新疆罗布泊试验场,准备进行正式的爆炸试验。就在我国紧锣密鼓地筹备原子弹爆炸前的各项工作时,国外的情报机构也在密切关注着罗布泊这片已经沉寂了1600年的土地。美国有一颗侦察卫星日夜在我国西部上空飞过,卫星上装有能拍摄到地面汽车牌照号码的高分辨率摄影机。它的红外线探测仪瞬间就可以将拍摄的照片传递到美国地下的作战室里,美国核专家们通过卫星传来的照片,准确预测出中国即将进行原子弹试验。美国总统约翰逊看到专家的分析报告后,立刻与苏联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通电话, 打算对中国采取“外科手术”行动,也就是将中国的核武器基地全部炸掉,彻底摧毁中国的原子弹事业。那时候,年轻的新中国防空力量极其薄弱,根本无力抵抗美苏两国的空袭。唯一庆幸的是赫鲁晓夫低估了中国的能力,他认为中国单靠自己搞不出原子弹来。就在美苏犹豫的当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进入了倒计时阶段。1964年10月16日清晨,在罗布泊马兰镇工作的科研人员,目光全部集中在一座120米高的铁塔上。铁塔的顶端托着一个毫不起眼的球体,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毛主席将它命名为“59.6”,又亲切地称呼它“争气弹”。这是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后,我国决定不靠外援,自行研制原子弹的日子。上午6点30分,工程师赵维晋携带雷管开始攀登铁塔。原子弹的爆炸要由雷管引爆,这也是原子弹发射前最后的安装工作。赵维晋登上塔顶后,面对着这个三吨重的铁疙瘩,又瞧了瞧手中沉甸甸的雷管,心中立刻紧张起来,一时间手足无措。正在这时,塔下传来邓稼先的呼唤声:“不要慌,慢慢来!”这句话仿佛带有神奇的魔力,赵维晋狂跳的心瞬间安定下来,插接雷管的操作顺利结束。从11点起,工作人员全部撤出试验区,空旷的楼兰古国旧址只剩下测试原子弹效应用的楼房、坦克、大炮、火车,还有正一脸呆萌吃着东西的猴子、猪、羊等动物,第六感高度发达的它们全然不知4个小时后会发生什么。10月16日下午3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不约而同地把耳朵贴在电话筒上,仔细聆听着罗布泊试验基地里传来的警报器声音。就在尖利的警报声掠过试验场区上空之后,高音喇叭里传来倒计时的声音:“10、9、8、7、6、5、4、3、2、1。”“起爆!”瞬间,铁塔顶部被火光笼罩,闷雷般的响声撼动大漠,猩红色的硕大火球冉冉升起。几秒之后,一朵巨大的蘑菇状云团翻卷着直冲云天,一时间气浪奔涌、山河变色。地面上,坚固的建筑物着火了,坦克、装甲车、火炮被气浪冲走,列车被掀翻,大漠的沙石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玻璃体,这一切都是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观看的人群先是沉默,随即便疯狂地欢呼跳跃,帽子、衣服纷纷飞上了天,更多的人则忘情地在大漠里打着滚,脚上的鞋子已经不知所踪。邓稼先望着那朵升腾的蘑菇云,又环顾四周兴奋的人群,这位硬汉最终没能忍住激动的热泪,任由它顺着脸庞流淌。新中国原子弹发射成功的消息引发了全世界人们的热议,但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原子弹爆炸试验第一责任人邓稼先的名字,却始终湮没在原子弹的放射性烟尘里,直到22年以后,他的名字才得到解密,此时距离他去世仅有一个月。文 | 怅雪

咲月

他因研发核能被辐射患癌,杨振宁问奖金有多少,他的回答让人泪崩

“愿为科学献身”对很多研发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句虚言,一个空头的大话,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上世纪,就曾有很多原子,核能领域的学者和技术人员行以践言,用生命换成果。这其中邓稼先便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41年考取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助教,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继续原子核物理方面的深造,195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便立即启程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于成绩实在突出,答辩时才刚满26岁,被同学们戏称为“娃娃博士”。1953年在大姐邓仲先的介绍下,邓稼先见到了端庄秀美的许鹿希,其实早在1946年邓稼先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两人便已相识,然而介于师生关系,虽互有好感,却未能进一步发展,直到7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而这难得的良缘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结婚后的两人恩爱有加,因为都喜欢月亮,邓稼先便经常带着许鹿希去剧院看演出,散场后再月下漫步,在工作的间隙将生活打造的浪漫唯美,期间更是有了一儿一女,把这个欢乐的小家点缀的更加幸福温馨。这样乐意融融的日子一直截止到1958年8月。这天下班后的邓稼先比平时要晚到家,吃饭的时候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饭后也没有向平时那样和妻子说话,这让许鹿希十分纳闷,她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果然默默等了一会儿,邓稼先便斟酌着开了口:“我要调动工作”,许鹿希问是什么工作,“对不起,我不能说”,“那调去哪儿”,“我不能说”,“去多久”,“我不能说”,“那你给我留个通讯方式”,“不行”。许鹿希眼眶立马红了,她知道必定是一项十分秘密的工作,她可以理解,但是一想到要分别,而且不知归期还是觉着伤心难受。邓稼先接着告诉他,如果做好了这件事,这辈子就值了。听他这么说,许鹿希便决定无论如何要支持他。从此为了这句支持,许鹿希一等28年,而邓稼先便仿佛从人间蒸发,再无音讯。寥寥数次见面也是来去匆匆。实际上他去了茫茫戈壁进行核能实验,在飞沙走石的沙漠中不断的收集数据,计算,修整,再试验,调整,循环往复,直到成功。有时候一个数据可能都要花费半年到1年的时间。那时候条件落后,在严寒和酷暑的恶劣条件下,全靠着非凡的毅力和信仰才能撑下去。1979年,在一次试验中,原定由降落伞携带核弹投放到戈壁中,没想到降落伞中途故障,核弹没能爆炸,直接摔了下去。这次试验是由邓稼先签字,他坚决要自己亲自去事故点查看,同事们都不许他去,因为一旦核燃料泄露,入侵人体,他的身体将要受到不可挽回的损伤。邓稼先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可是他还是坚持要去,一定要亲自查验才放心。他将摔碎的部分拿到手里仔细研究,而他的生命也因此加快了奔向终点的速度。此后他的身体开始迅速地衰弱下去。1985年他终于能与妻子许鹿希团聚,但放射性物质已经遍布了邓稼先的全身,他患上了直肠癌。8月10日做了一次手术,许鹿希陪在他身边,但她知道,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杨振宁在访问中国时,曾经问过昔日的同窗好友邓稼先,国家对如此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给了多少奖金,邓稼先说:“原子弹10块,氢弹10块。”一句话仍人忍不住泪崩。1986年3月29日,不到半年,邓稼先再次动了手术,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嘱咐许鹿希他写了关于关于核能发展的一份建议和一本书。5月16日,邓稼先再动了一次大手术,此时的他已经无法行动自如,他让妻子许鹿希将同事约到医院,对之前的建议书进行最后的修订。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导致全身大出血去世,临终前,许鹿希抓着他的手,哭得肝肠寸断,“我守了20多年,就只是这样吗?”相聚5年,离别28年,再相见,不到1年,邓稼先便又匆匆而去,而这次竟是永别。这样的爱情太过沉重。

请问天下

中国科学家为何28年隐姓埋名?从法赫里扎德被暗杀,终于知道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我们能有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功劳要给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比如说两弹一星的功臣,于敏先生、邓稼先先生以及程开甲先生等等。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年轻的时候惊才艳艳,国际上都有他们的名字,可回到刚刚起步的新中国之后,却从此隐姓埋名,直到大家都退休之后,甚至已经垂垂老矣之时,国家才会将他们的信息公开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也许这是很多人都考虑过的一件事情,但经过伊朗核物理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遇刺之后,我终于彻底想明白了这件事情,原来这背后并不是什么有关泄密,而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国家将这些科学家们的信息保存得如此隐秘,竟然是在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时间回溯到2020年11月27日,伊朗最高水平的“核弹之父”法赫里扎德,在国防部特种车辆以及众多保镖的保护下,仍然在伊朗首都附近遭到了精准刺杀,这是多么准确的情报信息?细节指出,当时有一辆黑色皮卡在车队中找到了法赫里扎德的车辆,直直地撞了上去,引爆炸药发动“自杀式袭击”,那辆经过严格改装的特种车辆随即受损并被逼停。接下来就是一阵保镖与亡命徒的枪战,而被刺杀的主角——法赫里扎德则身受重伤,昏迷失去意识,等到直升机赶到将他送进医院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仔细思考一下这件事情的细节,能够精准知道法赫里扎德的行进路线、能够从众多车辆中准确撞击他所乘坐的车辆,而且还是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这是一个普通的恐怖组织能做出来的事情吗?背后隐藏着的必然是某个国家。其实,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伊朗境内了。在德黑兰有一个特别令人痛心的地方,当地人将这里称作“烈士博物馆”,而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的不是什么古董文物,而是近些年来那些被“定点清除”的伊朗重要人物出事时所乘坐的座驾。在我国一部纪录原子弹诞生的电影中,每一位申请参与该研究计划的科学家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这可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如果同意的话,就代表这个世界上将有很长时间不会再出现的名字,你要远离你的家人、朋友,甚至远离整个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无数科学家用他们的所作所为,将“我愿意”这三个字诠释得彻彻底底。创建WCU方程的王承书放弃唾手可得的诺贝尔奖毅然归国,用满分成绩单碾压北大一众天才的于敏28年深居戈壁,与薛定谔、海森堡等物理大师熟识的程开甲归国,在罗布泊一待就是一辈子,还有“娃娃博士”邓稼先含泪离开妻子和一双儿女,消失在第二天的清晨……而在他们消失的28年期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相继问世,这些科学家们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太多的寂寞,但国家给他们的,只能是一份“不被公开的荣耀”。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8年?他们放弃荣誉、放弃生活甚至放弃了一切,只是为了中国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拥有自己的底气。至此我们才终于知道原因,他们隐姓埋名、他们身居沙漠和戈壁,所为的不是其他的什么,而是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程开甲语录#

三世

记住!他是邓稼先!

34年前的今天他走了鞠躬尽瘁了一辈子呕心沥血了一辈子而绝大多数人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邓稼先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享年62岁邓稼先是谁?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轨迹中活得究竟有多伟大?走得到底有多壮烈?“娃娃博士”不足两年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那年他只有26岁也正因此邓稼先有了一个绰号“娃娃博士”抗日战争胜利那年邓稼先圆满完成大学学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他回到北京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助教生涯很短暂因为他一心想着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知识才能报效国家1948年,邓稼先远渡重洋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195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毅然踏上归国的轮船迫不及待投入祖国的怀抱“老邓”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国家放个大炮仗”二机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九所)设立两个研究室邓稼先是理论研究室的主任带领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始原子弹理论的白手起家邓稼先对待大学生们就像对待弟弟妹妹常常把自己的粮票分给大家刚开始大学生们还“主任”、“主任”地叫但是邓稼先一再声明:“你们就叫我老邓!”据当年与邓稼先朝夕相处的同事回忆“翻他的衣袋找烟抽翻他的抽屉找糖和点心吃”是常有的事平易近人、谦逊随和的外表下是强大的责任心和巨大的压力原子弹该怎么搞?谁也不知道而在严格的保密规定下一切的压力、苦恼、焦虑都只能自己消化邓稼先全家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回忆说:“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我问干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号码给我,我给你写信他说不能写信,不能通信他说这个家以后都靠你了他说‘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他这句话说得非常坚决他说‘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两弹元勋”那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原子弹研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可他们能够利用的科研设备简陋之极电子管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最早轮廓就来源于那些无穷无尽的计算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是基地监测地下井核试验的工作站。唐召明摄1962年底邓稼先领导起草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经常深入实验现场与实验人员研讨实验方案和测试结果指导理论部工作人员做好实验预估和结果分析1964年10月16日下午十五点整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不及庆功和休整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仅仅三年之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研制核武器有一个最可怕的恶魔就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更不必说多年承担沉重的任务压力夜以继日的工作强度……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住院期间他动了三次手术每一天都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临终前他思考的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他最后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是中国“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的书房。新华社记者刘坤摄从1958年至1986年28年间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100%获得成功28年他隐姓埋名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除了组织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28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国家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历史的天空会永远镌刻下这个名字!我们会永远铭记!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