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艾瑞咨询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掌门1对1成唯一深度解读教育机构地狱火

艾瑞咨询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掌门1对1成唯一深度解读教育机构

中国教育市场需求大、刚需属性强、盈利模式简单清晰,成为在线培训受追捧。融资热度迅速的升温,加速带动了在线学科辅导领域的融资热潮,也点燃了资本对整个K12在线教育行业的信心。在K12教育庞大领域里,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必要条件。据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在K12在线教育领域,随着各机构口碑的建立、用户运营手段的成熟,通过拉新获得用户的比例将逐渐降低,而续费率将逐渐成为核心运营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掌门1对1作为K12在线1对1领域唯一被报告深度解读的教育机构,头部领先地位获认可。而通过对掌门1对1运营模式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成为独角兽的原因。主打线上的轻成本模式与当下家教O2O产品不同,掌门1对1主打纯线上的家教模式,主要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为中学生解答相关的学业问题。相比线下繁重的店面成本模式,掌门1对1不仅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学霸老师资源的跨地域调配。在授课方式上,掌门1对1上线了新版的Pad平板客户端,学员可以选择用平板上课,同时也可实现PC+平板+手机多屏互动,更方便灵活和快捷,也能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在线直播1对1讲解然而,线上模式也面临着重运营、技术门槛高以及服务链长等问题,但张翼认为这是团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解决的,相比传统线下的模式,线上模式存在“地基慢,但扩张快”的特征,一旦地基筑好,业务拓展可以很快。2018年掌门1对1注册学员人数已经超过1800万,全国教研员人数超过1万名,覆盖全国600多个省市县,学员续费率超过80%,实现利润翻倍。

八恶人

艾瑞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在线教育市场赛道格局基本确定

互联网行业经过沉浮,行业轮廓逐渐清晰,不够优秀的参与者被淘汰,优秀的头部企业则带动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向发展。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对中国在线教育领域进调研发现,在线教育产业链正在重组。如在线平台搭建、在线工具研发、在线内容研发、营销/管理类SaaS供应、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师资招聘和培训等,几乎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刚刚开始起跑。K12在线教育市场将孕育出更多几十亿营收规模的大机构,进而提升市场集中度。在线教育头部企业也加速布局,赛道格局基本确定。如头部行业掌门1对1学员人数突破1800万 市场占有率近60%,头部企业马太效应将会更加突显,行业逐渐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局面。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Z张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线1对1辅导是拼短板的全壁垒行业,“如果你要做到一个规模,每一块都要达到这个规模和程度。长期来看,无论是老师,还是你的教研、产品、技术,还是你的市场,每一块都必须成为行业里的第一名。”虽然1对1模式可以复制,但是在教研、系统、技术等方面形成的壁垒,让后来者很难复制掌门1对1的奇迹。张翼表示“无论这个市场怎么增长,我们都希望占据绝对领先优势。”企业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支持,在k12行业快速发展的4年时间里,掌门1对1先后获得顺为基金、青松基金、达晨创投、华兴新经济基金、StarVC、华平投资、元生资本等著名机构融资。2019年2月,掌门 1 对 1 公司完成了 3.5 亿美金 E-1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CMC 资本、中金甲子、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某知名国际组织、sofina、海通国际、元生资本等机构跟投,这是K12在线一对一全科辅导赛道迄今为止金额最高,同时也是2019年开年以来整个教育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为掌门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力。掌门1对1无论是过往实现成功领跑的战略,还是如今扩大领跑优势的尝试,都在让教育这个古老职业回归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初心,未来值得我们期许。

活三更

2018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1.K12教育行业是一个CR4不足5%的千亿刚需市场,K12在线教育有望提升市场集中度。但长期来看,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呈多头林立状,天然屏蔽“有你没我”的互联网残酷战争。2.2013-2016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7年攀升至51.8%,市场规模达298.7亿元,成为规模化变现元年。3.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其产品形态经历图文、视频、直播几代变迁,目前带来的最大价值增量是师资更优、体验更标准化。在线体验质量的提升和效果的可控性将是下一步待解难题。4.盈利困难和优质在线资源不足是K12在线教育行业最明显的两个问题。模仿线下思维,采用直播方式收取课时费是现阶段最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加深与线下的合作,未来续费率将逐渐成为核心运营指标。5.在线直播领域正在进行模式探索,在线一对一、在线小班课与双师课堂备受关注。根据线下市场的经验,未来线上市场也将以小班课为主流,同时并存多种模式。发展背景:千亿刚需市场中的一颗明珠本报告研究对象界定“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意指美国教育体系中的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在中国通常指小学到高中学段。在中高考升学环境下,中国K12线下教育市场主要提供民办学校、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到了线上则供应品类和方式都有所丰富。近两年,K12在线教育行业表现亮眼,相比体量庞大的K12线下教育市场可谓新生牛犊,值得关注。本报告研究K12民办教育市场中的在线辅导、在线实用英语、在线志愿咨询、教育信息化软件等领域。K12线下课外辅导:千亿刚需下瓶颈明显传统K12课外辅导业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有老师、有场地,一个典型线下机构的教师薪酬和场地租金要耗费掉60%左右的营收。线下场地有限的辐射半径及利用时间、优质师资漫长的培养周期阻碍了机构的快速扩张,而我国高考由各省命题、中考由各市命题、教材分版发行的制度又给大量小作坊提供了根本性的生存土壤。线下市场天花板有限:1)全国性品牌难以下沉:2017财年,新东方855个学习中心、好未来507个学习中心分别有90.8%和99.8%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难以下沉到被地头蛇和众多小机构把控且人才短缺的中小城市;2)区域性龙头只能在本地深耕,北京的高思教育、陕西的龙门教育、河南的大山教育、山东的大智教育、江苏的佳一教育、广东的明师教育等各自耕耘一亩三分地;3)相比于广告、游戏等行业,这个行业的营收水平普遍不高,双巨头2017年财年K12业务营收在60-70亿元级别,精锐、学大等小巨头在20亿元级别,区域性龙头则在7000万-4亿元级别。由此形成的市场格局极度分散,CR4<5%。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整合大幕:发展更快、创新机会更多在线教育给了这个传统行业更大的想象空间。新东方、好未来、VIPKID可谓是中国教培行业的三块门匾,他们分别成立于1993年、2003年和2013年,十年一代,代代提速。从成立到年营收超过35亿元,新东方用了18年,好未来用了13年,而VIPKID仅用了4年。除去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影响之外,如此迭代要归功于互联网、新兴技术和资本对教育品牌规模效应的放大作用。K12线下市场的商业模式无非是收取课时费,但在线上,产业链正在重组。如在线平台搭建、在线工具研发、在线内容研发、营销/管理类SaaS供应、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师资招聘和培训等,几乎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刚刚开始起跑。K12在线教育市场将孕育出更多几十亿营收规模的大机构,进而提升市场集中度。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升级大幕:师资更优、体验更标准化我国教师资源分布呈金字塔形,越是高水平的老师数量越少,而且越集聚在发达城市,中小城市对优质师资的渴求十分强烈。1991年,有名校名师资源的101远程教育网诞生,带起了一股名校网校潮,受当时网络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获取一些文字、图片形式的片段化教育资料。进入2008年以后,K12课外辅导需求开始大幅增长,录播视频形式出现,学生得以观看到完整的课程内容,但内容粗糙、管理服务不完善,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直到2013年,伴随着带宽扩容、4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巨头进入、资本进入,正式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元年才到来,从业者纷纷探索多个赛道,K12在线教育的服务和产品逐渐开始标准化。2016年下半年开始至今,行业开始摸索如何在线上实现比线下更个性化的体验和更好的效果,如果能解决这两大难题,K12在线教育市场将迸发出远比线下市场更强劲的生命力。发展现状:高速增长与白热化竞争并存市场规模及增速自2012年以来,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即使在2015年降至21.4%后也能够快速反弹,在2017年攀升至51.8%的新高位,相应的市场规模达到298.7亿元。艾瑞分析认为,2017年市场规模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一对一直播授课的火热——一对一直播授课清晰的盈利模式让部分企业从2015年、2016年的营收困难迈向了规模化营收阶段。而在2018年、2019年,直播授课仍将作为企业营收的主要贡献者,带动其他尚未清晰的盈利模型建立起来并得到验证,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直到2020年开始有所趋缓。企业图谱商业模式目前,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课时费、内容费、电商抽成费、系统授权费、平台佣金、广告费等形式,其中课时费是最主要的形式,主要包括录播课时费和直播课时费。收取课时费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沿用了线下市场的思维:用户为效果付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线下教育具备许多能够助力效果实现的优点:1)老师和学生都被固定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学生天然具有学习的仪式感,不易脱离场景;2)师生互动方式多样,包括语言、图文影像、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学生可进行全身反应;3)班课学生之间可互相竞争和学习。而在线上场景中,这些元素的冲击力被弱化,学习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线上产品还比较初级,家长依赖线下经验、不愿尝试新模式实属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个行业的家长主体逐渐从75后、80后变成85后、90后,用户对优质在线内容的付费意愿提升,预计内容收费的占比会迎来增长。而课时费的占比将有所下降。在线直播领域:融资竞争白热化2017年全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投融资热区集中在在线培训领域,其中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领域投融资笔数占35.9%,在线学科辅导占28.2%,合计64.1%。其余份额被工具类(17.9%)、测评类(12.8%)、K12知识付费类(2.6%)、高考自主招生类(2.6%)瓜分。市场需求大、刚需属性强、政策限制少、盈利模式简单清晰,成为在线培训受追捧的原因。尤其是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领域,相比于在线学科辅导来说,政策限制更少、用户需求更标准化、师资配备(外教)与线下差异更大,导致融资热度迅速升温,带动了在线学科辅导领域的融资热潮,也点燃了资本对整个K12在线教育行业的信心。在线直播领域:模式之争你追我赶许多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带宽网络、云服务等在线直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K12在线培训行业涌现出大量中小企业。在线一对一、在线小班、在线大班等纯在线模式最先出现,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消失、线上体验粗糙等问题的出现,以双师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除了To B还是To C、纯在线还是混合在线、一对一还是班课等方向问题之外,老师是固定排课还是随机分配、教材是引进权威还是自主研发、定价及配套服务是便宜大众还是高端小众等更多分叉口一一出现在企业面前,由此演化出众多细分领域。而中小企业的实力又决定了他们难以迅速扩张占领市场,从而形成了千帆竞发的局面。整个K12在线教育:优质资源仍需沉淀,盈利难题依然存在在快速增长的背后,K12在线教育行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从业者来说,最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对用户来说,优质师资和内容不足、教学体验和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2017年,企业倒闭、名师出走、流量虚高、被指涉黄、明星代言战、电话营销战等媒体爆料频频出现。混乱产生的根源是行业准入门槛低,但对核心资源的要求程度高。这是新兴行业快速增长下的必然现象。未来趋势:一场关于体验和效果的硬仗用户结构正在改变,旧思维需及时更新K12在线教育行业的用户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1)家长:新一代80后、90后家长受教育程度高,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目前的小学家长高学历者更多——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开始,当年中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同比猛增47.4%,持续近10年的扩招输出的这批人在2005-2014年间陆续生子,成为如今小学教育行业的优质家长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将陆续成为初、高中教育行业的优质用户。因此如今面向小学生的在线直播如火如荼,若干年后面向初高中生的在线直播也将迎来用户红利。2)学生:2018年起,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学生用户已全部变成00后,相比于80后和90后,他们的网络消费意愿更强,消费偏好更独特,对个人体验更重视。因此如今被怀疑“走不通”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皆有可能,由直播课程支撑起来的单一变现体系将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他非直播类产品的变现很有可能最先从小学产品开始。在线直播领域班型之争逐渐明朗,最终以小班课为主流班型目前,在线少儿英语赛道纷纷开辟在线小班课业务,学科辅导赛道则稍滞后于在线少儿英语,仍以一对一模式最热。从线下市场的主流班型演变轨迹来看,大班课最先成为主流,一对一后来居上,后又被小班课赶超,至今小班课都占据着主流地位。“大班——一对一——小班”的路径不是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演变逻辑,线上市场也将遵循这一规律,最终形成以为小班课为主、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分别服务于不同人群和教学目标的格局。这三种教学模式要想顺利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大班课需要额外解决网络带宽的技术问题,一对一需要额外解决师资供应的人力问题,而小班课需要额外解决线上组班和授课的教研问题。小班课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的难度最高,因此问世最晚,但未来前景十分可期。下一步需攻克在线体验和效果难题互联网给K12教育行业带来的价值体现在师资共享、效率提升、体验优化和结果清晰4个方面。目前K12在线教育在师资和效率方面已具备了超越线下市场的能力,但在体验和结果方面仍面临和线下市场一样的难题。体验粗糙:在线化仅能做到让用户快速获取资料和信息,但如何保证师生互动的顺畅、调动同伴学习的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维持学习动力等问题还在探索中,如在线小班、双师课堂等都是探索方向。结果随机: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对“结果”产生机制的研究都不够深入,目前在线市场涌现的诸多概念和模式,如自适应、人工智能等都在试图解构这一问题。只有翻过了这两座大山,K12在线教育相比于线下才能真正显现优势。当然,线上线下不是对立的,未来的K12领域的学习将混合进行,这就需要线上线下都能具备好的体验和效果,并能实现顺畅的对接。

第二镜

2017年中国B2B2C在线教育平台行业研究报告

本报告以B2B2C在线教育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描述分析B2B2C在线教育平台在产品和服务特征、产业链、商业模式、典型企业案例和发展方向,探讨B2B2C在线教育平台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观点:1. B2B2C在线教育平台泛指以实现优质教育为目标、链接教育内容提供方和需求方双方用户的互联网第三方教育平台;平台一般不直接提供课程内容,而是更多承担教育的互联网载体角色,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2. 在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双重趋动下,集“专业教育+知识聚合+内容变现”于一身的B2B2C在线教育平台亦应运而生。3. B2B2C在线教育平台现阶段以网师课时费抽成盈利为主,未来可探索多种盈利模式。一、中国B2B2C在线教育平台概述B2B2C在线教育平台定义和研究范畴为在线教育和教育内容变现提供支持服务的第三方教育平台从宏观角度讲,B2B2C在线教育平台泛指以实现优质教育为目标、链接教育内容提供方和需求方双方用户的互联网第三方教育平台;平台一般不直接提供课程内容,而是更多承担教育的互联网载体角色,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而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聚焦于——在实现教育过程的同时,能够帮助教育内容提供方实现课程产品的商业化和品牌化、达到教育内容变现目的的B2B2C在线教育平台。在本次报告中,教育内容提供方简称为“网师端”,教育内容需求方简称为“学生端”, B2B2C在线教育平台简称为“平台端”或“平台”。B2B2C在线教育平台产品主要特征重教育模式、多领域内容聚合、实现变现的开放式教育载体作为开放式教育平台,B2B2C在线教育平台是联接教育供需双方的互联网载体,不主要负责产出教育内容,而是通过专业的资质审核和课程监管机制,筛选优质网师入驻平台,聚合多垂直领域的知识资源与高质量课程;以视频课程为核心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重教育模式,满足以教育刚需用户为主的学生端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需求;在整个在线教育过程当中,平台为教育双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并在实现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课程商业化的目标。B2B2C在线教育平台与B2C网校同以实现教育为目标, 前者是聚合多领域课程的开放性载体,后者是教学领域更聚焦的自营主体B2B2C在线教育平台和B2C网校平台均已实现在线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为目标,实现教学场景的线上化。不同的是,作为开放性平台,B2B2C在线教育平台担任的是教育载体的角色,起到聚合多类垂直领域课程的作用;而B2C网校担任教育自营主体的角色,一般以相对垂直的教育领域为主要课程产品,如语言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B2B2C在线教育平台与知识付费平台同为开放性的聚合平台,前者以体系化重模式的教育服务为主,后者以碎片化轻知识传递为主B2B2C在线教育平台和知识付费平台均为开放性的第三方知识聚合平台,作为教育载体,链接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接纳者两端,为教育/知识分享过程提供渠道、功能和一系列相关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内容变现。不同的是,B2B2C在线教育平台以结构化、体系化的专业教育服务为主,多采用以课程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形式结合的模式;而知识付费平台则多以碎片化的轻知识传递服务为主,分享方式相对简单便捷,如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轻量方式达到输出目的。B2B2C在线教育平台产品技术要求可触达、教育服务专业化、商业化、智能化作为服务于教学过程的互联网平台,B2B2C在线教育平台的技术要求均是以在线教育实现的效果为出发点——在支持常见PC端和移动端操作系统基础上,拥有良好的实时通信功能,保证线上教育过程中的直播即时性和视频声音画面效果;以服务教育过程为核心,提供友好的教育辅助工具和社交互动功能;支持内容变现,拥有便捷安全的课程交易付费系统;实现大数据采集,以及支持人工智能在平台教育中的结合应用。二、中国B2B2C在线教育平台行业分析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1941.2亿元,行业逐渐进入初步成熟期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1941.2亿元,同比增长22.9%。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幅度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19年其市场规模将达2727.1亿元。艾瑞分析认为,从资本市场和创业者的不断涌入到回归理性,在线教育在近几年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自2017年开始逐渐进入初步成熟阶段,市场对教学教研能力更高、技术研发能力更强和运营服务水平更好的企业更具包容性,而创业者也将进一步深挖教育痛点以寻找新的创业机会。逐渐迈向成熟的行业以及资本市场的谨慎使得线下教育机构谋求向线上转型的难度增加,而教育和知识分享者的线上发展也受到限制,而B2B2C在线教育平台为上述两类群体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行业环境驱动力行业环境持续利好驱动B2B2C在线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在政策经济环境利好、技术更新迭代、教育需求上升的带动下,互联网教育形态进入了高速演变期,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移动教育工具的普及与多样化,MOOC模式的兴起,知识付费平台产品的爆发,各种形态的教育学习产品陆续出现,用户对在线教育多种形态的接受度持续上升,在充分的技术基础和相对成熟的行业环境下,集“专业教育+内容聚合+内容变现”于一身的B2B2C在线教育平台应运而生。用户需求驱动力 - 学生端B2B2C在线教育平台与学生端用户的多层面学习需求相契合从在线学习用户的需求来看,随着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的逐年扩张、用户对学习内容范围的不断拓展和细化、以及在知识爆炸的社会环境下终身学习理念的用户接受度迅速提升,学生端用户对多类别、多选择、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内容有着愈发强烈的学习需求,同时在教育方面付费投资的意愿不断上升,而聚合多垂直领域的专业学习内容、重审核重优选、重体验重服务的B2B2C在线教育平台是与用户的多层面需求相互契合的产物。用户需求驱动 - 网师端网师端知识变现的需求上升,B2B2C在线教育平台为其赋能一直以来,教师和教育机构都承担着优质教育盈余输出的角色,但其教育传递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域分布、传播渠道、推广途径等多方限制。而在在线教育高速发展、知识付费理念兴起的行业环境下,网师端用户愈加希望通过互联网拓展教育输出渠道,同时在知识变现方面的需求也在日渐上升,而平台能够以提供在线教育支持服务的方式为其赋能,补充其缺乏技术、运营、营销能力和推广渠道的短板,形成互利双赢关系。行业痛点版权保护、规范完善、用户体验提升、精准匹配、用户留存综合现有平台产品来看,行业痛点相对集中于师生两端用户的直接使用体验和平台服务上。如何维护网师端用户原创课程内容的版权利益,课程和网师的审核规范如何更加完善,从平台产品和服务层面上如何更好的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如何更好的做到内容与用户迅速精准的匹配,以及如何长期吸引学生端用户留存的问题,均是现阶段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或突破的痛点。产业链&企业图谱内容供应是产业链重难点,互联网企业搭建平台有优势技术支持——内容供应——平台——分发推广四大环节构成了基本的产业结构。其中,技术支持目前已经不是难点,但技术支持的课程制作和工具开发等环节需要结合对教学的理解,而非单纯的技术进步即可完成;内容供应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难点,目前内容供应方以中小机构和独立个人为主,优质内容依然稀缺;而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第三方,需要有一定的流量优势和品牌知名度,因此大型互联网企业占据先机。行业玩家分布玩家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不同玩家各有所长平台玩家多为互联网企业,其中一类玩家为BAT、网易、搜狐、新浪、YY等互联网综合服务企业,这些玩家多依托企业原有流量给平台导流,跨行业进军在线教育,其优势是母品牌知名度高、流量大,能快速吸引大量供需方进入,存在的问题是原有流量与教育流量不完全匹配,比如,原有流量多为门户网站用户或电商用户,则导入到教育平台的用户不一定具备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另一类玩家为垂直于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企业,知名平台如2016年首次提出网师概念的CCtalk等,优势是在线教育从业经验丰富、教研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相对充足,但平台自身流量水平多逊于前者水平。主要商业模式主要依靠课时费抽成来盈利,未来可探索多种盈利模式平台作为中间方,一端连接能提供教育资源的网师,另一端连接具有教育需求的学生。学生通过平台向网师支付课时费,平台可对课时费进行抽成作为收入来源,这是目前业内玩家主要的盈利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模仿直播平台用户的做法,向网师打赏,平台也可从中抽成。对网师而言,入驻平台后仍需要持续做宣传推广,在平台上招生、授课、管理、服务也需要使用更多更高效的工具,因此,未来平台还有可能向网师收取一定的优质资源位广告费,或开发用于招生、授课、管理、服务的一系列SDK供机构使用,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三、中国B2B2C在线教育平台行业趋势进一步聚合供需,发挥平台价值进一步提升课程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一个优秀的平台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聚合海量的课程资源;2)做好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管理;3)做好课程资源的质量品控。由于教育用户尤其重视产品质量,因此未来各大平台对机构资质和课程质量的审核都将更加严格,学员评价与平台奖惩之间的挂钩也将更加紧密。越发重视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致力于准确高效地完成供需匹配,实现大范围个性化教育导入教育资源供需双方之后,如果供需匹配工作没有跟进,那么平台将陷入资源泛滥的窘境。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因此做好精准匹配就变得格外重要。对学生端来说,当学生在平台上主动搜索、浏览课程时,如果课程与学生需求匹配,那么平台直接提供课程即可;如果课程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那么平台需要根据对一般学生需求的理解、对单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理解去推荐课程,直到课程与学生需求相匹配。同时在学生上课过程中,平台需完整记录学生行为数据,并分析出学生的强项、薄弱点、学习偏好等特点,形成学生个性化需求模型,以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推送给网师,帮助双方更好地进行交互。这整个过程的实现依赖于平台对教育行为的理解能力、数据沉淀能力和算法技术能力。在供需管理上趋向于全方位覆盖在课前课后全环节上完善服务体系传统线下教育具备许多优点,如学习场景不易脱离、同学间具有社交属性,这些优点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但在线上,学习场景感弱化、社交属性也不再天然,传统教育的这些优点被抹平。在线教育的发展需要突破的一大问题就是对线下场景的还原。平台作为一个“大教室”,承载了大量线上教学的过程,有必要优化线上教学体验,作为一个中间方也天然具备服务好供需双方的责任。目前已有一些平台着力开发各类线上工具,但总体来看,线上工具的功能分布仍处于较为零散的状态。未来,随着数据技术的进步与教育行业专业性的提升,各大平台的线上服务将逐渐覆盖机构的招生、教学、练测、管理全环节,也将逐渐覆盖学生的选课、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全环节,真正做到提供一站式极致服务。引领社群学习,打造社群生态协助和鼓励各机构组织科学、系统、高效的社群学习在在线教育范畴内,不论对于学生还是机构,社群学习都有巨大的意义。平台在汇集众多课程的同时,也汇集了众多以课程为分界线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目前缺乏系统性的运营方法,导致团体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社群学习运营工作一部分是重复的、繁琐的(如定时收发作业),这部分工作未来可以交由平台统一研发的智能运营助手来完成;另一部分又是人性的、情感的(如与成员进行情感互动),这部分工作未来可以由平台设立合理巧妙的奖惩规则来助力完成。加强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挥数据积累的天然优势,加快AI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研发教育个性化的实现需要企业建立更多的知识结构维度,记录学生更多的学习路径,然后利用智能算法等方法将数据解析成标准化、模块化、结构化的数据,加深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服务。在DT时代,数据成为各方争夺的资产,目前各在线教育机构由于深耕某一细分领域,因此所积累的数据呈现出垂直、深度的特点,而平台由于跨学习领域、跨机构运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有机会触及到非常广泛的数据资源。而且,这类平台多由互联网公司搭建,在这一平台上沉淀的数据如果能与整个公司收集的其他数据交叉使用,将给平台带来海量多维的数据,为平台下一步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银土

网络教学经验谈:着眼细节,有效落实

勾俊华老师认真上网课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孩子们停课不停学,在家里通过网络学习,由老师进行直播课堂教学和线上辅导。对于我们老师而言,突然变成了“主播 ”,还真是个全新的考验。在过去的四周的网络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一、课前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优选课堂资源,做足课堂准备 勾俊华老师的网络教学经验在全镇推广01“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开始接到网络教学通知时,的确让我们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及时在八年语文备课组四人Q群里,召集大家集体商议,先确定选择什么软件直播,简单可行,再确定上什么内容。接着我们备课组深钻教材、优选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学设计再精心制作课件。02因为学生手中当时又无教材,所以我们备课组四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把Q直播和希沃白板作为直播首选,资源是:优选希沃课件库的课件与我以前收集的课件进行修改组合,课件尽量制作的直观,有吸引力,力争不出现一点知识性错误。作业布置也尽量量少实用。平时主要由我负责,在国家网络教育平台和上级部门推荐的教学平台上,看到好的资源(包括文档、课件和视频等)就赶紧下载下来,整合并推荐给同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让他们少花点时间。现在我们备课组已形成惯性,每个周末就会不约而同地开个备课会,商量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安排,有疑惑的当场解决,做到步调一致,把准备工作落到细处。准备充分了,我们上课才有底气,才能灵活处理随机的一些问题。八年级语文组通过网络进行集体备课03另外,我们自己把讲课环境布置得尽量整齐,每次课前事先告知学生怎样保持学习环境安静,学生课程包含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以期给学生提供一种正式的课堂氛围。二、课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保证课堂实效。04网课开始的前几天,我了解到:很多孩子还不适应,有的孩子即使在家,也能合理地规划学习时间;有的孩子却输给了懒惰和消沉,玩手机、看电视,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孩子说隔着屏幕学不进去,看到同学们发弹幕感觉很新鲜,时不时就想走神,完全感觉不到在校学习的那种氛围,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有的孩子签到打卡后半道退场;有的干脆不到……这些不良现象令我们十分担忧。学生网络课堂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管理确实和学校课堂教学不一样,学生的情况很难掌控。因此,我在组织网络课堂内容时及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摒除让单纯听讲就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勾俊华老师在精批细改作业05在Q直播课堂开始时,一般提前五分钟让学生签到进课堂,在Q群里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加入和未加入的人数及名字,没有及时进入课堂让小组长及时联系,联系不上的我就直接用手机Q和他单独通话,或在家长微信群语音通知家长帮助喊孩子进入课堂,这个过程一般也需要耽误三五分钟左右时间(其他孩子可以复习或预习),保证绝大部分孩子到了再上课(不过有时也有几个迟到或缺课的同学)。在直播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慢速度,会根据备课中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开麦主动回答,或点名回答或抢答,答问优秀者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做好书面记载(以便下去发到家长微信群),增强孩子们学习兴趣。06另外,网课中我还采用适时语音点名、提示学生记笔记等办法,让学生不敢中途随意退出课堂。每堂课快结束时,我会语音点名,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向大家做个小结,以便老师了解孩子们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时我也会预留三分钟至五分钟时间,对孩子渗透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正能量。这个榜样可以是班上(或身边)各方面或某一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是在参与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警察、家人、普通老百姓等等。这个榜样既可以让孩子们讲也可是老师讲再或者是推送一段小视频,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心怀爱与感恩的情感。学生聚精会神的上网课07总而言之,在直播课堂中我们需要关注每类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他们才想学。所以,我想的更多是怎样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习,我们要和孩子们“斗智斗勇”,我们要想方设法,既要让孩子听我们的,我们自己还不能生气,只有孩子们自己想学了,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三、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08首先,平时直播课后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反馈学习情况,以便后续改进。学生是网课学习的主体,要改进我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网课学习中我的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三,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些存在问题?优秀作业展示09只要我们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积极协调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开发智力因素,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的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成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高效的学习之路。10其次,通过作业发现问题,着眼细节,有效落实。“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没有落实,就没有成功。对于学生拍照提交的作业我每次都会利用碎片化时间一对一全部批改(手机上改一次不要超过十五分钟,否则眼睛受不了哟),把学生错误点圈点勾画出来,评价完后群作业系统会自动反馈给每个学生,有错题的学生下去改好后拍照再私传给我看。对于学生的作业我每次做好批改记录,错题多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个别网上辅导,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错点,再反复进行练习。如果遇到背诵默写的作业,主要是联系家长帮忙检查,学生在家长处背诵默写好后由家长签字提交并语音回复我才算是完成,如果由组长和老师检查不大现实。学生正在认真作业11此外,我还每周开展“优秀作业展”、“每周之星”评选活动,学生网课学习上表现突出的孩子在家长微信群、学生Q群和班级优化大师通知里大力表扬,颁发电子奖状(这个奖状主要是通过班级优化大师下载生成填写的),表现较差的我会和学生本人及家长私聊,从而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孩子们参与网课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办法的电子奖状12四周的网课学习下来,我们已逐渐适应,老师由最初的焦头烂额变得得心应手,孩子们由最初的自由散漫变得有条不紊,不良现象大大减少,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当然我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作业拖拉现象严重等。我想只有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着眼细节,因势利导,做到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总之,怎么抓好网络教学还有待于大家边教学边总结边改进,力争让疫情下的网络教学也异彩纷呈,达到一定的实效性。宜城市流水镇流水初级中学 勾俊华二0二0年三月九日

威冲

一个多月来的“线上教学”,效果怎样?班主任这样说

学生聚精会神听课2月8日网络教学展开以来,学生参加“线上学习”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回过头来看看,效果怎样?许多班主任都谈了相同的看法。01“线上教学”,教师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网络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高度配合,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如果师生双方有一端出现状况,课堂教学就会中断。我们先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尽管很多老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上课时在细节方面仍然还是会出状况。比如:课堂上电脑出现没有声音,出现卡顿,掉线,屏幕定格等等现象。尤其是偏远乡镇学校的网络信号,本来就不够稳定,加上现在网络信号的用户量巨大,信号传输及其繁忙,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状况就是十分正常的事了。教师只能被迫中断讲课,去调试设备。老师上课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影响了学生听课的连贯性。这些出现的细节状况即使我们把教案做得再完美,也无法规避的。我们再来看看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网络学习的行为是教师不可控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干什么?教师不清楚,如果家长不在身边陪伴的话,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更加难以控制。所以,网络课堂的体验感与学校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课堂还是差了很多。02“线上学习”, 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学生居家学习,家庭毕竟缺少了学校的那种学习环境,很难形成学校的那种学习氛围,学生很容易显得比较散漫,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起来。我们常常通过视频看到学生上课时这样的情景:衣冠不整,穿着拖拉鞋,还有些学生坐在床上上课的。更有甚者,许多学生上课时都是东倒西歪,时不时的还分心走神。课间锻炼今年的网络课堂学习,突然性很强,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些不太适应。所以,学生对于网络课堂的学习思想准备不够,网络学习时自律性很差,如果没有家长的强制性催促督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会更差。网络上曾有这样一则短视频:老师已经开始在网上讲课了,可是一位学生还仍在睡觉。家长没有办法,只能把手机拿到学生的耳边,催促他赶快起来上课,学生这才懒洋洋的爬起来。前不久,许多学校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对一个多月来的网络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可想而知,其学习效果是很差的。月考成绩03“线上学习”,家长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专业性学生开学时间还在延长,许多家长都在跟我们老师“诉苦”:快点开学吧,孩子我们已经管不了了。其实家长不说,老师们也会感觉得到。这是因为:①家长(农村家长)一般文化水平都不太高,对于学生学习中困难帮助不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学生对家长的信任度就会降低;②家长对于学生的管理的方法不多,对孩子的管理大多是简单粗暴型的,以势压人,不能以理服。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行为;③对于那些难于管理的学生,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时间长了,现在许多家长对学生也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任其自然发展。“线上教学”,家长管理上的缺失,老师又“鞭长莫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无法保障了。学生网课,家长陪伴04“线上教学”,对于老师而言任重道远一个多月以来的网络教学活动,许多老师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软件进行“线上教学”,但是,教学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目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把学校的课堂教学搬到了“线上教学”,这显然没有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所以,“线上教学”对于老师的自主能力要求更高: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去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充分运用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优化网络课堂教学,增强网络课堂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提高线上上课的吸引力。当然,这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随着网络课堂教学的不断推进,需要学校、老师去深入研究网络课堂教学的规律和方法,需要家长、学生的积极配合,共同提高网络课堂教学效果。

家乐福

一位教研员视导“线上课堂教学”后的提醒:网课质量需要提高

01前段时间,受市教育局的委托,自己被派到市城关中学,深入到学校各班级进行线上教学视导。通过两周的“听、看、学”,了解了学校线上教学的基本做法,整体感受是:学校领导尽职、教师尽责、家长尽心、学生尽力,线上教学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学习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交通管制,教师只能“宅家”进行网络教学,因受教学终端设备局限等方面的影响,部分教师选择了推送名师教学视频+重难点辅导的授课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02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有些老师选择使用的教材版本与自己使用版本还不一样,很难精准的满足本地学生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九年级的复习课,矛盾更为突出,学生学习效果差。此举无疑是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有的老师“线上教学”像领导干部在开大会作报告,老师一节课(或一个知识胶囊)讲到底,一节课(或一个知识胶囊)只有一个截屏,中间没有其他任何“板书”,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03(1)、多选用直播教学的方式。各学校在做好防疫防护的前提下,可以组织教师进入学校,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班班通、办公电脑)开展直播形式的“线上教学”。直播教学更接近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展开互动,方便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2)、教师自己录制推送知识胶囊(微课)。教师自己录制推送的知识胶囊(微课),针对性更强,教学效率也会更高,而且知识胶囊还有一个好处是像播放录音机一样,可以“重放”。这样,少数学生可以通过再次回放的形式,强化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整体提高和发展。(3)、注重制作教学课件的细节。在进行直播教学或录制推送知识胶囊时,要注意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使用的每个截图或幻灯片的文字,信息量不宜过多、过大,一般每张图片(幻灯片)显示的文字只应在7行左右,字数太多、字号太小,学生观看费力,看不清板书文字,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制作的幻灯片中字体一般用“黑体”较好,若是“楷体和宋体”,建议“加粗”;字体颜色和幻灯片的模板颜色的对比反差要大,且要依据教学需要,适当强化重点字词句的颜色、“用彩色粉笔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4)、优化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形式虽然不同,但教学的目标、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应是一致的。所以在线上教学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要更加注重老师的引领、解题方法的指导、问题原因的剖析,更加注重“板书设计”,预先制作好PPT或选好截图,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既能听,也能看,还要强化课堂的师生互动,而不只是让学生“听报告”。疫情防控期间,请每位老师认真落实“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精神,精心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提高网络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网络课堂教学质量,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哀之末也

傅维利:教育研究需围绕教育现实

作者系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思想汇】编者按近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方面面。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研究急需调整研究范式。本版作者认为,教育研究队伍要走出传统研究的惯习,围绕教育场中的实际问题做实证研究,构建循证教育体系以推动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学科研究的惯习与教育实践需求错位学科研究一般聚焦于一门学科的概念、表述体系和基本原理,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与其他多数研究领域一样,我国现代高水平教育研究也发端于高等学校,沿此惯习,当下许多教育研究仍体现为浓郁的学科研究的特征。其一,相当数量高层次研究选题基于研究者的学科立场和学术研究优势,而不是基于教育实践者的真实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层次课题管理部门允许申报者自主确定课题参与立项竞争。这使具有良好学术训练经历和较丰厚学科研究积淀的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据统计,近些年多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学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承担的。高校教师承担课题有其自身学术优势,但却存在忽视研究课题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的倾向,这与他们学术型成长经历和担负高校分科型教学任务有关。另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绝大多数教育实践问题是综合型的,特别是诸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高考改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以及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教育难点问题,关涉到不同层级政府的责权划分,具有不同发展优势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再分配、城乡统筹发展、国民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教师法律权利边界确定等多个领域,仅仅由高校教育学科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来突破这些教育实践难题是有困难的。其二,应用性指标在研究项目的结题评审中应有的地位缺失。论文、专著出版的级别以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学术规范性,是目前项目结题评审专家们普遍关注的要点,但对能否真正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评审不足。这也是为什么10年来全国各地结题的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项目数以万计,但让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感到可用的成果并不多。简单的“科学主义”与教育的复杂性错位以经典物理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自十九世纪兴起以来影响深远,其典型特征是,认为事物运行和发展过程是确定、有序、可逆的,表现出对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或具有线性特征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盲目崇拜。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忽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试图用简单思维方式解释复杂教育问题的做法也相当普遍,比如:有人随意放大一种教育要素对整个教育发展的绝对性影响,提出“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判断;有人忽视教育任务和教育资源条件的差异性,简单套用统一的生师比来评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生师比的合理性。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虽然看上去“干净利索”,但由于不能准确揭示教育问题发生的复杂内在机理和外在制约条件,所以不可能生成出准确的改进建议。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错位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取向与教育的现实状态的错位的表现形态是,聚焦应然性研究,只是描述理想状态下的教育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形态以及资源供给水平,而很少结合我国各地教育实际状况,提供从不理想的现实状态迈向理想状态的具体改进路径和实施策略。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科书大部分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模式编写的。这是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看上去“挺有道理”但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重要原因,也是师范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现实学校中的教育要素如教师、学生、教育设施都不是按照教科书所期望的理想状态配置的。两种研究的区别在于,应然性研究可以从容止步于种种理想化的设想,而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复杂的,它要综合考虑发展目标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现实教育要素水平以及推进过程中人们可能获得的资源、制度和政策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深入到教育实践中经过多方合作和反复尝试才能完成的。教育研究必须围绕现实探寻答案为了匡正上述三种错位,当代中国教育研究必须探寻新的立项依据、研究组合方式、研究展开进路以及新的评价标准和话语方式。第一,回归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轨道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教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践标准的视域中,合理地处理好学科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只有回归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有效认识链条上,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实践证明,许多难点问题,只有提升到更高理论层次上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解决,例如,对教育部所属高校招生名额省域分配问题,就存在“按人口数量分配”“按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需求分配”“按各省、直辖市对中央财政的贡献分配”和“尊重历史沿革”等不同理论观点。这说明只有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其在实践中的真实状态,透视并在更高的层面解决相关理论问题,才能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具有坚实理论依据的具体对策。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科才能不断吸收到富于时代气息、有助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新理论。为此,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单位应适当压缩自主立项项目,主要投放从教育实践中征集到的急需课题;支持理论工作者与高水平实践工作者联合攻克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难点问题,并在立项时要求课题组设计实践过程,明确实践单位,预估实践效果;要求重要课题结题时必须提供引领解决相应实践问题的证据,并将实践效果优劣作为评价研究质量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指标。第二,按照复杂科学的原理和话语方式,解释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复杂具有普遍性,简单只是复杂的一个特例或构成环节,正如法国哲学家莫兰所说的,“简单的东西,不再是任何事物的基础,而只是在复杂性之间的一个过渡的环节。”首先,要承认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它是由稳定要素与不稳定要素、可预见事件和随机生成事件、单一因果关系与多元共同影响关系、相似特征与差异化特征、连续发展的有序性与无序性(如某些断裂性事件)共同构成的,表现为多要素影响、多样态构成、多种发展路径共存的存在和发展样态,因此教育研究不应再满足于现状批判和对小局域内教育要素间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准确判断每种状态存在的历史与现实依据,评估其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判断其合理性构成特征并预见其发展趋势。其次,要用新的学术词汇和话语方式表达复杂科学视域下的研究成果。在简单事物观视域下,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述,一般使用公式、公理以及决定、必定等词汇和话语方式,以明确事物运行和发展的确定性、有序性和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显然这些词汇和话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育研究领域契合复杂科学的词汇至少包括:概率、随机生成、博弈、多元分析、趋势预判、差异评估、自主适应、系统协同、整体观照、边界探寻、匹配分析、价值偏好、多重路径、潜能识别、优化选择、危情干预、非连续性事件等等,这种话语方式更能恰当反映复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本质属性,如对体罚效果的判断是,“通过体罚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低概率事件”。第三,把研判不同区域和学校教育要素构成的现实特征以及探索达成预定目标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作为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应在研究立项体系中,划分出一类推广应用研究,鼓励优秀结题项目特别是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做好后续推广应用研究,从而在制度设计和立项规划层面上引导高水平研究关注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的研究,以有效促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转化。此外,当代教育研究还要从我国教育要素和资源供给的差异化特征出发,透彻解析研究对象的现实存在特征,分级分类制定个性化实践路径和发展策略。

市日

国内首家!在线教育网校成立“本地考试研究院”

国内首家由在线教育网校设立的“本地考试研究院”在厦门成立。在线教育网校盐课堂,在7月2日正式开课两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充满线上互动性的产品发布会,盐课堂COO徐艳在会上宣布成立“盐课堂考试研究院”。盐课堂网校集结各省学科带头人、特聘教师,组成各省教学特聘专家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情,研发不同教材,请在地教师因材施教,以求让本地网课更有效。记者了解到,盐课堂是厦门“三高企业”鲸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在线教育网校。作为一家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盐课堂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本地网课更有效”,主打本地化,从厦门起步,福建着手,之后往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山东几个省份拓展,步步为营。如今,盐课堂已跻身国内线上培训行业头部行列, 走进了几百万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应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值得指出的是,此次疫情期间,盐课堂积极迎对,响应各级政府号召,为学生们在线加油,也为战“疫”出力。从面向公众无偿开发上课系统,到逆势招聘稳就业保就业;从上线免费春季加油班课程,到践行推动教育公平化;通过强而有力的举措,多管齐下,在化危为机的同时,也扮演好优秀企业的社会角色。而在6月份,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校外线上培训第一批白名单,只有4家教育培训机构业务系统达到备案审核要求,盐课堂正是其中之一。据悉,包括课程设置、系统安全、评论审查、等级保护、护眼功能等等线上培训业务系统,都需要备案审核,通过“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一一上传,每项都要过关,才能入列“白名单”。而能够“入列白名单”,等于正规持证上岗,得到官方认可,也让家长和学生对品牌的信任度会更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认为,疫情助推下,在线教育加速渗透,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预计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538亿元。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实施,给互联网教育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在线教育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未来的趋势应该是线下线上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这也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应于此,盐课堂特别在网课上线两周年之际成立本地考试研究院,集合各个省份重点中学教研组师资,针对学情、考纲有的放矢,并与盐课堂既有名师互动研讨、教学相长,以求让本地网课更有效。盐课堂的许多资源都来自大城市、省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这种资源的优质化,具有前沿性和辐射性,从而让教育教学的研究更具有引领性。盐课堂考试研究院的成立,将在本地教研和资源优质上,更好地为广大学子的学习成长服务。

梨园泪

“线上教学”:老师,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中小学运用“线上教学”已经有几天时间了,从开始教师被教学平台的技术问题搞得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基本适应了“线上教学”,教师还只是在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表、课程表,采用简单的“线上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线上学习”。在此,我们试问一下:老师,“线上教学”你的思想准备,教学准备、技术保障准备真的到位了吗?1、教师要对学生“线上学习”变化有充分认识。①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居家学习,从学校的集体学习转变到家庭中的个体学习,从学校师生互动的学习转变到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从在教师的监管学习环境转变到自我管理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种种变化,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失去了控制性,学生的自由度增强,学生的随意性增大;②学习的组织形式变化。教师在教室里统一组织教学的方式被教师“线上”的直播方式取而代之,“线上教学”只能是教师的单向讲授,无法进行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教师无法实现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③课堂教学关系的变化。学生“线上学习”,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教师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转向了学生个体主导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④管理力度的变化。“线上教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约束性严重弱化,教师通过作业、测试、评价等方式调整教学过程的作用大大降低,教师通过班干部、学习组长、科代表组织学生学习的管理体系完全丧失。2、教师要做好学生“线上学习”的组织保障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小学校要组织好学生“线上学习”,教师必须要从四个方面想明白,准备要充分。①明确学生“线上学习”与本学期整体教学的关系。“线上教学”教师必须想明白:学生“线上学习”和开学后的课堂教学是什么关系?学生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校教学如何衔接?“是把学生居家学习,作为指导学生假期学习生活的延伸?还是把学生的“线上学习”看作新学期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的认识和定位;②兼顾学生学科教学与全面发展。学生居家学习,也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交叉安排德育、美育、体育、劳动等方面的教学活动,还要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任务,尽量通过游戏化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③学科教研组统筹安排“线上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要做好学生“线上学习”的教学计划,实行课程资源共享:做到教案统一、授课统一、作业统一、检测试卷统一、评价统一;④做好学生居家学习的技术保障。在学校提供课程资源、技术平台、教学工具的同时,教师个人应加强“线上教育”教学技术应用的培训,能够保障熟练有效地指导学生“线上学习”。3、教师要明确学生“线上学习”的基本原则。①自身资源优先的原则。指导学生居家学习,“学什么”成了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这段时间以来,线上许多教育平台都推出了自家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中,不乏优秀资源,但有些的确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同时,网上再好的资源也未必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因此,必须把这部分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自己的课程,运用于教学,效果会更好;②自学重于教学。学生居家学习,教师应安排更多的时间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而不能占用更多的时间用于知识点的讲解上。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③组织教学重于知识传授。学生居家学习,事实上意味着学生脱离了教师的直接管控,如何有效的把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到“线上学习”之中来,并且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保障“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④线上交流重于线上作业。“线上教学”的作业安排,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到少而精,要让学生通过观看视屏和自主学习之后能够自主完成作业,更为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在“线上”交流学习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⑤线上反馈重于检测评价。学校的课堂教学,检测、考试成为了教师评价学生法宝。“线上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检测评价功能受到了局限,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和高效能的测试进行反馈,通过矫正性反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居家学习效果。老师们,“线上教学”你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