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与世界:直面现实与共享未来”国际线上学术研讨会召开若牧羊然

“中国与世界:直面现实与共享未来”国际线上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日报网8月4日电(记者陆中秋)北京时间2020年7月31日晚,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ICSF)、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CNIA)和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DOC)联合主办的“中国与世界:直面现实与共享未来”国际线上学术讨论会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新加坡和南非,涵盖包括三个主办机构以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清华大学、全球化智库(CCG)、马来西亚大学等在内的共10所海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十余名专家学者,50多位与会者,就全球疫情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识和现实困境等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为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网络和学术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议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专题演讲和自由问答。专题演讲环节包括两个专场,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教授主持;自由问答环节由副院长姬德强教授主持。张艳秋教授首先对会议的联合主办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代表会议的主办方对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张艳秋教授主持专题演讲环节专场一主题为“改变现实与共享未来:新时代、新概念、新秩序”。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二战以来,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我们应当正确理解自由民主原则——包括多元化、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适用性和背后的权力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即构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他还指出,具有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共存。追求合作、相互尊重、共赢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将为世界前进提供新的动力。李怀亮教授作主旨发言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Bas先生对文明对话研究院的使命和工作作了简短介绍,并围绕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未来,以及如何建设一种新的国际主义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今年适逢联合国创建75周年。联合国的建立是基于关于平等和人的尊严的全球共识。延续这一历史经验,新的国际主义呼吁人们互相倾听,弥合鸿沟,文明之间的畅通而丰富的对话将有利于打破偏见,建立共识。他认为,欧洲将在塑造新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承认多元文化,致力更多合作等。德国文明对话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ean-Christophe Bas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先生梳理了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中国内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并在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和新基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崛起不是国际自由秩序的威胁,而是为世界发展做贡献,中国应当积极完善其国际传播话语技术,提高其文明的软实力。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erry Brown教授从新冠肺炎病毒的含义说起,指出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缺少信任,存在误解,缺乏共识。他认为,我们应当承认中国政府为其人民福祉所做出的贡献,面对现实,积极构建一种双轨世界的治理结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erry Brown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Klaus W Larres教授从欧洲、中国和美国的三角关系谈起,展望了欧美、欧中和中美关系的未来。他强调,理解各自关系中的复杂性,寻找合作共赢的机会是关键。他预测,最迟到2021年初,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将有一个新的重大接触,将对各种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谈判。欧洲正在推动双方真正找到一个建设性的妥协,以使世贸组织生存和建设性地发挥作用。专场二主题为“中国和世界:变化、挑战和共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Bert Hofman教授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谈起,梳理了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他认为,新冠疫情也好,新冷战也好,改变并不是不可预测的,而是历史使然。他还指出,如果要发生新的冷战,一定是在经济贸易关系中,要避免如此,需要欧洲、美国和中国都作出积极的改变。苏州大学讲座教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重点讨论了中美两国如何和为什么需要和平相处,认为特朗普政府担心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全球领导地位,而实际上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改革开放非常响亮和雄辩地展示了中国发生的根本变化,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才是关键。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院S.M.Ali教授从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说起,认为中国的底线是平等互惠原则,解决当前中美以及世界各国关系变化的关键是在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原则下,坚持与所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和平而持续地合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安斌教授指出,我们需要超越“中国与世界”或“世界中国”的双重愿景,开展数字公共外交,坚持以世界主义为核心的全球交流和以“共享未来共同体”为核心的传播理念。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中非关系问题高级研究员、中非项目(独立新闻网站)研究部主任、研究员Cobus van Staden从非洲国家面临的困境谈起,认为美国、欧洲和中国都是非洲的重要伙伴,非洲也正在努力维持这些合作关系,而不是被迫在他们之间进行选择。他重点提出,中国呼吁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对非洲至关重要,这是中非关系重新开始的完美时机,作为盟友与非洲携手前进,朝着一种以全球南方为中心的未来发展模式迈进,每个人都应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共同努力,不仅要克服新冠肺炎本身,而且还要朝着解决气候变化等更大挑战的多边问题的方向迈进。自由问答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主持,Jean-Christophe Bas先生、Kerry Brown教授、史安斌教授、高志凯教授、许庆琦先生分别就“中欧关系的未来”“数字外交网络”“当前的中美关系”“中国与西方国家沟通方面的弱点”等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应。最后,姬德强教授致闭幕词,线上对话会圆满结束。为回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力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先后举办了多次线上高端学术讨论会,汇聚全球学者,共议前沿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图片作者授权同意中国日报网使用)来源:中国日报网

黄帝得之

艾会网学术活动系统4.0版上线,已全面支持线上会议

经过8个多月的开发,艾会网学术会议系统V4.0版已于7月20月正式上线。新版系统优化了原有系统的功能和流程,并增加了对线上会议的全面支持。一、线上会议系统新增线上会议模块:目前线上会议已全面支持在线研讨会、视频会议和虚拟会议(见下图)。无缝对接艾会网学术活动软件,以保证高质量的学术活动的管理和实施。1. 网络研讨会艾会网网络研讨会(Webinar)是以文档演示和音视频讲解为主的学术交流模式,提供文档转码与演示、音视频实时通讯、白板与涂鸦、旁听、聊天、实时播放视频、演示图片、实时共享浏览网页等功能,并支持录制和回放。它是艾会网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保证学术活动规范地实施投审稿、注册缴费和参会。网络研讨会主要功能网络研讨会界面2. 视频会议艾会网视频会议是以音视频讨论和演示相结合的学术交流模式,适合于学术汇报、交流讨论会、项目验收会议、答辩会以及各类工作会议。它是艾会网学术活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保证学术活动规范地实施投审稿、注册缴费和参会。视频会议主要功能视频会议界面(屏幕分享中)3. 虚拟会议艾会网活动系统可以提供虚拟会议的解决方案,报告人将报告幻灯片和视频上传分享到会议系统,参会人登录后进行阅读和观看视频和互动交流的学术交流形式。虚拟会议在执行传统会议流程基础上实施,支持多会场、注册和收费。虚拟会议主要功能二、原有功能优化1. 重新规划了活动管理的角色和权限设计,更好地支持多角色协同管理活动;2. 新系统实行作者和报告人与用户一对一的关系绑定;3. 优化原有报告提交和管理功能,提供报告视频上传、转码和点播功能,提供报告在线浏览;报告视频在线点播4. 重新梳理了稿件与报告、作者与报告之间的关系,稿件录用后自动生成报告人和报告记录;摘要清单5. 支持作者和报告人隶属多个单位;6. 支持投稿和提交报告表单标题支持富文本,增加 latex支持,增加对物理、数学和化学专业的支持;7. 增加了摘要清单和报告清单功能;8. 重新梳理并定义主题、专题、会议和会议段,重新设计了日程和时间表的编辑功能,并提供日程和时间表的浏览功能。日程表时间表-----------------------------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对4.X版本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功能,满足学者办会的需求。服务方面,我们提供了针对性的线上会议服务方案。

小旻

会议预告 |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STS学术研讨会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STS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时 间2019年6月8日~9日地 点南京大学哲学系(薛光林楼)401报告厅主 办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月8日(星期六)9:00-9:50 开幕式主 持:刘鹏(南京大学哲学系)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开幕辞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西方现代性技术激进批判逻辑看拉图尔的意义》10:10-11:10 主 题:拉图尔哲学思想研究(一)主 持: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孟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拉图尔论存在模式》贺建芹(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部)《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质疑》郝新鸿(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拉图尔科学编史学思想初探》11:10-12:10 主 题:思想史视域下的拉图尔主 持:王荣江(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拟对象的谱系学:数字对象理论的序曲》常照强、王莉(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拉图尔遇上历史唯物主义》郭明哲、许良(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拉图尔的社会建构论:背景、观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14:00-15:00主 题:ANT的应用性研究(一)主 持:李金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张学义、倪伟杰(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物联网技术》郭荣茂(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通过“社会”认识科学的行动策略》黄秋霞、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伪科技创业现象的哲学反思》15:00-16:00 STS视域中的拉图尔主 持:孟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臧艳雨(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阿赞德逻辑:从布鲁尔到拉图尔》肖雷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回到真实的物质世界》江卫华、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风险概念之演变》16:20-17:20 ANT的应用性研究(二)主 持:许良(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崇俊(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ANT这一支点撬起了整个STS,乃至于全世界?》韦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注和关怀:全球性环境问题治理中的“系统”与“生活世界”》沈培(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李建清(南京医科大学)《ANT视阈下技术转移中的利益分配》6月9日(星期日)9:00-10:20拉图尔哲学思想研究(二)主 持: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王荣江(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拉图尔科学黑箱的闭合与打开及其意义》刘鹏(南京大学哲学系)《拉图尔后人类主义哲学的符号学根基》钟晓林(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拉图尔论“非现代性”的人与自然》倪林林(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红(安徽大学哲学系)《拉图尔的科学实践观及其影响》10:40-11:10 闭幕式主 持:王荣江(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会议总结刘鹏(南京大学哲学系)闭幕辞Give Me a Laboratory and I Will Raise the World

卡由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20学术研讨会举办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 10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20学术研讨会举办。本次活动包括开幕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论坛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发展为人民服务”“教师、学生与学术”等多个分论坛。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院系师生代表、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锁分别发言。靳诺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7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己任。对于如何更好地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靳诺表示,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事业根基;二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把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关键;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凝聚应对新时代风险挑战的事业动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主持了主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以“流年可忆,未来可期”为题发言。他认为,70年来我国教育地位逐步提升,教育发展目标从规模的普及转向了质量的提升,中国的信息化教育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认为,未来,要建设好“双一流”事业,一是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二是要有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三是要有优质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四是要有开放的国际视野与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五是要有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保障;六是要有科学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七是要有优良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论坛现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等嘉宾也纷纷发言,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在当天下午举办的分论坛现场讨论中,多位嘉宾分别围绕不同话题进行了探讨。

才士也夫

学术动态 |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STS”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

2019年6月8日至9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联合主办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STS”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哲学系顺利举行,来自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刘鹏副教授主持,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蔡仲教授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蔡教授指出,在当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STS的意义和价值已逐渐凸显,因此推进中国STS的进展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此次学术研讨会举办的初衷。蔡教授概要介绍了南京大学在当代STS思想引介、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向各位专家学者对南大科哲学科发展的支持与认可表示感谢。接着,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做专题报告,其报告题目为《从西方现代性技术激进批判逻辑看拉图尔的意义》。在大会报告阶段,与会代表围绕拉图尔哲学思想研究、思想史视域下的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和STS视域中的拉图尔4个专题,进行了6场次的会议研讨。“拉图尔哲学思想研究”专题共有7个报告,报告人分别是南京财经大学王荣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强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贺建芹副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刘鹏副教授、新疆大学郝新鸿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钟晓林、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倪林林;“思想史视域下的拉图尔”专题共有3位报告人,分别是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太原科技大学常照强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郭明哲副教授;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应用性研究”专题中,浙江大学潘恩荣教授、东南大学张学义副教授、华侨大学郭荣茂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刘崇俊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韦敏副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沈培、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黄秋霞,主要围绕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方法论价值和案例研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STS视域中的拉图尔”专题共有3个报告,报告人包括广东工业大学臧艳雨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肖雷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江卫华。南京大学蔡仲教授、浙江大学潘恩荣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李金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孟强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郭明哲副教授、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先后主持了各阶段的研讨。会议期间,除上述专题外,与会学者们还就拉图尔著作中专有名词的中文翻译、法国认识论与英美科学哲学传统之差异、当代STS中不同流派的共识与差异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南京农业大学严火其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邵艳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董美珍副教授、东南大学刘敏副教授、山东工商学院解晓亮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田静老师以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会议讨论。会议闭幕式由南京财经大学王荣江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孟强研究员做会议总结。本次会议系国内首次以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哲学意涵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参会人员在具有相似思想背景的情况下,对许多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实现了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互补。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当代发展已经呈现出了与传统科学技术不同的诸多典型特征,而以拉图尔、卡隆等人为代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将为我们解读这些新特征提供有力的理论资源。因此,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我们一方面需要在既有框架下开展应用性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梳理其思想背景和论证方式,准确把握其哲学价值。

毕摩纪

网络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大学举行

2019年9月4日到5日,网络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大学主办,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共同承办,包括来自法国、韩国、日本、越南、德国等国家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国内高院、120余位海内外专家和学者欢聚一堂,以“互联网时代:文化的传承、交流、传播与互鉴”为中心,共同探讨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安全等相关议题。参会人员合影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副院长王玉英教授主持开幕式长春大学副校长张代治教授致欢迎辞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服务处处长牛彦章致辞吉林省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张林祥致辞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金海峰致辞吉林省友好协会副会长呼应、吉林省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张林祥、吉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胡仁友、吉林省教育厅规划处处长刘学军、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服务处处长牛彦章、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服务处项目官员王雪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北京大学的陆俭明教授,首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世界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教授,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金海峰教授,日本著名汉学家古川裕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朋朋教授,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金炳善教授,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胡维革教授,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阮黄英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吴应辉教授以及长春师范大学张晓刚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北京大学马真教授、陆俭明教授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试议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主题演讲北京大学的陆俭明教授以《试议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为题,分析了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陆俭明教授认为,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任何国家都希望将自己的文化向外传播,同时各个国家也需要从别国文化中吸收所需的营养,中华文化的传播同样遵循这样的属性。若想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他国家、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需求;二是中华文化自身对各个国家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国人的良好形象;四是传播者的良好心态。另外,汉语教学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今对外汉语教学在全球广泛开展,但要想真正使用好汉语教学这个渠道,还需要以科研引航,下功夫研究。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教授《网络文化、语言教学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汇:东巴文慕课探索》主题演讲 从法国远道而来的白乐桑教授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副会长,他一直致力于在法国乃至全世界推广汉语教学。近年来,白乐桑教授一直关注着濒危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在本次研讨中,他从东巴文慕课为切入点,探讨了网络文化、语言教学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问题。他认为,慕课的形式能促进东巴文文字和纳西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对文字文化保护以及文化教育的国际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金海峰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礼乐”的海外传播》主题演讲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金海峰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礼乐”的海外传播》为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上的心得体会。作为国内国学、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著名学者,金海峰教授同团队成员一同在孔子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研发出更适合现代人学习和运用的诗书礼乐传统文化教学体系。诗书礼乐教学体系的推广,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好落实,是为往圣继绝学的“绝学”。诗代表中国语言,书代表中国文字,礼代表中国形象,乐代表中国声音。如今,诗书礼乐体系已经走向世界,包括中法书院、中荷书院、中葡书院在内的17家书院都引进了诗书礼乐教学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诗书礼乐的推广,也将成为中国树立文化自信、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的有效途径。日本著名汉学家古川裕教授《日本网络化社会概况》主题演讲受到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我们的邻国日本同样出现了很多棘手的网络文化问题,在日本著名汉学家古川裕教授看来,网络让人类沟通交流、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比如黑客病毒、网络诈骗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在日本,手机支付的普及率极低,这也是日本国民处于个人隐私安全方面的考虑,所导致的结果。相比于这些现实中的问题,网络对于日本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思维的冲击更加强烈,比如由于习惯了使用手机及网络沟通,使得青年人在现实中出现沟通困难,这些问题都是亟待日本各界共同应对解决的。北京语言大学张朋朋教授《如何确保中国的文化安全?——要用“中国文字学”指导“汉字和汉字教学”》主题演讲北京语言大学的张朋朋教授则提出,要用“中国文字学”指导“汉字和汉文教学”,他认为现今的中国人没有接受过中国文化的教育,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就要从传承中国文化做起。“语言一时传,文章千古在”,文字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信息时代更要借助网络发展中国文字学,以实现中华文化的早日复兴。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金炳善教授《韩国的网络文化——自媒体时代的展望》主题演讲在韩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较快,如今网络、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技术革新,高速的发展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转变。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的金炳善教授介绍,在过去,如果问一个孩子将来想做什么,他可能会回答做一个公交司机,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会告诉你,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主播,不光是年轻人,现在韩国很多中年人也在直播平台大红大紫,网络文化已经逐步形成。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胡维革教授《运用互联网打造人类文化共同体》主题演讲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的胡维革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万物互联,互联网是否安全、是否完善关系着全人类的未来命运,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当代,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如何让互联网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将会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话题。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阮黄英教授《越南网络文化概况》主题演讲在越南,1997年互联网才正式开通,2005至2006年才开始出现社交网络,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网络文化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的阮黄英教授介绍,一方面,网络带来了诸多有利的变化,如催生现代观念、拓宽求职途径、扩大交往面、创造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新空间等。另一方面,网络带来的文化问题同样不少,比如信息泛滥、道德意识弱化、网络综合征和自由主义网络文化现象等。如今的越南也开启了净网行动,适时地推出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遏制不良的网络发展趋势。北京语言大学吴应辉教授《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主题演讲北京语言大学的吴应辉教授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汉语国际传播对传统学术空间的超越与拓展意义。在他看来,在国内教授来华外国人汉语和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有着极大的差别,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汉语教学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长春师范大学张晓刚教授《网络时代中日之间历史认知问题探析》主题演讲来自长春师范大学的张晓刚教授则从中日两国历史认识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传播对于文化认知的影响。他认为,一段时间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关于中日之间的战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异,时而迸发出非理性的声音。借助网络可以让两国人民重新回到互相认识的正轨,更加了解对方,有助于早日消除对历史问题的分歧。第二天的会议议程分网络语言与文化传播论坛,网络文艺、网络社会与文化安全论坛两个会场。吉林大学岳辉教授主持网络语言与文化传播论坛网络语言与文化传播论坛现场其中,网络语言与文化传播论坛由岳辉教授主持,与会者从网络词汇与立法、词汇与中日关系、网络传播工具与传播手段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会场反响热烈。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念峰教授主持网络文艺、网络社会与文化安全论坛网络文艺、网络社会与文化安全论坛现场网络文艺、网络社会与文化安全论坛由李念峰教授主持,参会代表从网络技术、网络文化文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网络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影响等角度,深入探讨了网络对于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吉林大学于长敏教授做网络语言与文化传播分论坛总结东北师范大学陈秀武教授做网络文艺、网络社会与文化安全分论坛总结随后,吉林大学的于长敏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的陈秀武教授分别做论坛总结发言。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卓越主任致闭幕辞会议最后,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卓越主任致闭幕词。卓越主任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恰如其时,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安全和传统文化回归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次会议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极具穿透力,穿透了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同时,卓越主任也对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的工作,以及网络文化安全硕士研究生专业的设置表示了肯定,他认为,网络文化专业的设置是具有前沿性的,作为国内第一家设置相关专业的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在未来的国内网络文化研究领域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随后,本次研讨会在与会者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行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网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央广网上海3月7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钱俊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网络研讨会昨天举行。来自国内学界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多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策略性建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院长施旭教授、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教授和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教授进行了主旨演讲与讨论。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沛芹教授和相德宝教授分别主持。作为主办方代表,郭可教授回溯了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发展历史,提到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资政报告工作。自2019年开始,研究中心走向了将智库建设和学科建设融合的道路,现已入选上海高校一类智库、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此次研讨会将深化对话话语体系的讨论,进一步推进智库建设和学科建设工作。在《平台世界主义视域下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纾困与升维》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中,史安斌副院长提到在后特朗普和后疫情的“双后时代”,舆情生态正发生改变。面临复杂的国际舆情生态,史安斌副院长提出了三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首先,要强化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主导性角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第二要强化“语境化”思维,在疫苗援助过程中要精细化到一国一策、一区一策和一群一策。第三,要构建多元传播主体协同的有机网络。一方面要重视“意见市场”中“关键意见领袖”(KOL)的培育,另一方面也要发掘像李子柒等“文化达人”(COL),积累情感资本以冲抵因危机和负面舆情带来的声誉损害。张昆院长则公布了最新的寰球民意指数数据,指出中国公众大国意识很强,具有良好的大国心态。中国公众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感非常高,同时有拥抱世界、认识世界的强烈需求。建议在未来的国际传播过程中,先娱乐后新闻、先经济后政治,先电影电视剧后新闻媒体,先网络媒体后传统媒体,循序渐进。张毓强教授从话语权力和话语权利的角度入手,指出在目前中国整个话语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话语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对中国自身的深入理解和认知,生产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国际话语;同时要坚持国际传播持续稳定的投入,保持开放、交流的状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指导,重新去构建真正的话语体系。紧接着,于运全院长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专家学者们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所达到的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取得的经验教训。他指出未来的对外话语研究需要从外交和政治话语、文化价值方面、中国治理话语、全球治理话语、基础数据库建立等多个方面重点拓展,让话语体系建设更加深入,更加契合中国对外传播、和世界交往的需要。当下民族学术对外传播同样存在困境和文化安全风险。在如何重构、强化中国学术对外话语体系的问题下,施旭教授给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他指出中国需要出台培育、扶持、激励中国学术全球传播的政策;建立顺畅的中国学术全球传播的机制、平台、渠道、网络;培育、充实、提高中国学术全球传播的队伍;形成具有文化创意的理论、方法;把好国外学术输入的大门,进化国外学术输入管道;利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投行等国际组织,编制学术网络;鼓励建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组织、机制;扶持创立全球流通的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发行国际期刊。郭可院长提出了不确定时代对外话语建构存在的风险,指出当前中国对外话语建构风险从单一领域扩散到包括贸易、科技、国家治理体系等在内的多领域,目前我国还缺乏整体性的对外话语应对战略,外话语建构不仅相对碎片化,而且缺乏灵活性和协调性,甚至产生矛盾的对外信息,造成对外话语被动局面。最后,隋岩院长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言语、语言以及话语进行了深刻的辨析。他指出,对话语的研究,应当超越传统的语言研究的学科,放到更加广泛的学科中去进行研究。结合国际传播与互联网传播,打造一种更符合中国价值观,更符合我们立场,更有效进行传播的话语体系。吴瑛教授总结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多主体来看待中国故事,需要超越西方的话语来探索对外话语体系这个领域。

花生帮

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9届学术研讨会:聚焦新型网络犯罪问题

12月17日,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9届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召开。学术研讨会之前,中国犯罪学学会召开理事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万春当选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主办,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承办,华东检察研究院、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协办,研讨主题为“现代社会与犯罪治理:网络犯罪专题研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章华、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中国犯罪学学会第29届学术研讨会现场。华东政法大学供图万春指出,犯罪问题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晴雨表,是辨别社会病灶的测试剂。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的广泛深入发展,传统犯罪风险逐渐经由各类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在线上实行犯罪并对线下产生损害。万春强调,防范和化解各类传统安全风险和新型安全风险,是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深入研究新型网络犯罪问题,有利于在实现对传统风险的有效控制的同时,更好地管控非传统风险。万春要求,广大犯罪学学者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充分发挥好理论优势,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犯罪学参考,不断推动犯罪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张本才表示,依法治网是法治建设的崭新领域,全市检察机关要在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将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治理摆在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要依托智联检察研究中心以及人工智能犯罪、网络犯罪惩防研究基地等,深化检校合作,加强跨界学科协同研究,为推进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贡献检察智慧。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第二期发布是此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以“2020年度中国犯罪态势与犯罪学研究特征”为议题,在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袁林主持下,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应培礼,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全、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廖根就《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第二期的背景、内容及特色,阐释25年来网络犯罪嬗变、治理、立法变迁历程。来自高等院校法学专家、研究机构学者以及司法实务界代表、互联网行业代表等70余人从网络犯罪的基础理论、互联网金融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网络黑灰产业链、网络淫秽信息传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互联网平台治理等方面,为惩治和预防网络犯罪、推进网络治理法治化展开深入研讨。(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夫子有乎

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构建网络体系 提升应急能力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12月21日至23日,由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军地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群智群力,携手共建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国家网络体系”,旨在深入研讨当前我国面临的化学安全形势任务,研究探索如何改进组织管理模式和联动响应机制,推动组建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体系,广泛征集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学术研讨会现场。徐文昌 摄 在为期3天的研讨中,围绕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的内涵、国内外科技实验室网络建设运转情况与发展形势,我国构建化学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的组织管理与运转指挥模式、化学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检测任务的组织与响应模式、实验室网络核心关键技术等议题,20余家国内顶尖实验室开展深层次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畅所欲言,先后作主题报告23项,就检测鉴定对国家化学安全的支撑及实验室网络构建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初步搭建了CSALN(化学安全分析实验室网络)网站并举行了网站启动仪式。与会专家一致感到,要解决当前化学灾害救援中暴露出的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资源分散、应急能力不足、组织协调不畅等问题,组建实验室网络体系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钥匙之一。为此,与会专家建议,要加快构建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合力,以提升全国范围的化学安全检测鉴定保障能力,共同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作为推动国家化学安全战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组织科研力量对“组建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这一课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由全国人大代表刘石磊同志提交了相关的人大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家高端智库项目支持。共建共享,聚力合作。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既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更初步构建了相关军地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按照“协同指挥、统一联动、分级响应”的原则,构建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体系并形成整体合力迈出了坚实步伐。来源:军报记者微信;作者:邵龙飞、朱灏;编辑:孙萌;

盗马贼

首届互联网体系结构学术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

12月14日上午,首届互联网体系结构学术会议在四川成都开幕。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指导,中国通信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电子科技大学协办。本次会议围绕"互联网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机遇"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等的多位权威专家学者与行业大咖共话学科和行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作《互联网最核心的技术是体系结构》的主题报告。他提出,互联网是网络空间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它在发展中不断演进和创新。他同时介绍了清华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实践和进展,并对互联网体系结构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互联网体系结构学术会议鼓励研究学者以综述、学术论文等形式展示关于网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学术会议也对大会论文进行了分组报告。据悉,首届互联网体系结构学术会议是在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期间举办,旨在打造互联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交流会议,聚焦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新型应用、研究热点、技术交叉等学术热点,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与技术最新成果的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与推广的渠道,共同促进国内互联网研究和技术应用发展,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互联网科学技术进步。(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