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加快构建新时代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专家系列解读(二)回声

加快构建新时代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专家系列解读(二)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小学生在学龄前首次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达到32.9%,比初中生多14.1个百分点,这表明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大幅提前。互联网已经在学习、生活中深刻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这对我国加快构建新时代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一、加快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体系近年来,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我国先后颁布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网络安全、民事行为责任等作出规定。有关部门出台《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规定,对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节目制作传播、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游戏沉迷预防等进行明确。一些行业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北京网络表演(直播)行业自律行动公约》等文件,对互联网行业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事项作出自律。上述法律法规和文件,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司法行政制度,效果十分受限,实践中经常出现因为法律依据模糊而难以执行的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加快立法进度,通过正在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设“网络保护”专章,以及正在制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强化更加明确的约束性条款,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行科学、系统规范,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提供立法指引。国家相关部委结合自身职责,细化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的部门规章或政策规定。各地结合实际,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二、加快建设以平台责任为主的未成年人网上保护机制互联网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丰富的角色。互联网是一个人际交往平台,容易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比如网络欺凌;互联网是一个媒介平台,可能涉及到暴力、色情等有害未成年人成长的信息问题;互联网是一个消费平台,涉及到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益保护问题;互联网还是一个娱乐平台,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游戏的诱惑以及沉迷问题……互联网平台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密不可分,平台建设好了,上网风险小了,未成年人的网上保护工作才能有成效。为此,建议互联网企业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本着谁开发、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线上保护机制:建立专人负责制度,成立专门机构或者设立专职人员从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进一步规范收集、存储、使用、转移、披露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等活动;建设信息生态内容治理制度,设置和完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加大平台信息内容的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管力度,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立投诉举报与个案转介制度,与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公众建立良性沟通协调机制;强化风险预警和社会倡导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线上保护问题。三、建设网上网下有机衔接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机制互联网看起来是个虚拟社会,实际上是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统一体,与现实社会互联互通、密不可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仅仅是网络问题,而是各种现实问题的客观反映。一方面,现实社会中的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因举报机制不健全,很多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难以被发现,未成年人危机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还比较匮乏,未成年人受到性侵案件的处理还存在取证难等。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因网络媒介引发的伤害,比如跟踪和散布个人隐私或信息、网络欺凌或骚扰、网络性侵害等,使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加复杂。只有全面构建网上网下有机衔接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机制,才能更好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开展。为此,建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立大数据系统,加强未成年人信息的申报、汇总、分析,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基层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管理系统,及时协调其积极介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及时高效的举报机制,加强网上网下互动,完善对侵害未成年案件的报告和干预处理流程;加快建设网络教育平台,为未成年人开设网络素养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总之,时代因互联网而更加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保护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随时研究这些变化并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加快构建新时代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需求,也是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佟丽华(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泉

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2020年中国K12在线教育用户将达3765.6万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K12在线教育用户将超3700万人。2020年疫情期间,各大中小学均通过在线课堂进行复课,快速推动K12在线教育产品的普及。在应对用户激增以及需求升级的情况下,各大K12在线教育平台仍需要持续创新,保障服务质量,抓紧市场契机巩固自身良好发展态势。K12在线教育优势愈加凸显,少儿编程类等素质教育兴起随着升学压力增大、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覆盖幼儿园到高中人群且满足用户碎片化、远程学习需求的K12在线教育市场将持续发展。80后、90后父母对素质教育需求的扩大,也进一步带动了在线素质教育的兴起。其中,少儿编程类、数理思维类和绘画类在线素质教育受到资本市场及学生家长的青睐。K12在线教育持续下沉,三四线城市或成竞争新战线一、二线城市K12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时间较长,市场较成熟,然则也面临同质化严重和竞争激烈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下,下沉城市用户开始关注并了解K12在线教育。伴随下沉城市用户教培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线上教育消费的迁移,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K12在线教育机构主要争夺的市场。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K12在线教育“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当前K12教育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时间阶段涵盖包括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内容上包括传统学科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兴趣类教育等。疫情对K12在线教育的影响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需求得到激化,包括传统院校均尝试使用线上课程来保证教育计划的推进。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教育在教学时间空间的自由度、授课方式的丰富度以及个性化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858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858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疫情特殊影响,大众在线教育消费进一步提速,在线教育市场迎来发展关键节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升级,在线教育产业仍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助力中国教育产业创新变革。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图谱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工具类K12在线教育工具类目主要包括题库、作业答疑、语言学习以及智能学习等几大类。工具类教育APP、网站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包括学习、练习、复习和巩固知识点。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课程类K12在线教育课程类全科辅导包括掌门1对1、海风教育、松鼠Ai 1对1、学霸君1对1、辅导君、三好网等,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多科目教学课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课程类全科辅导,以多种科目教学为主要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选择在线教育的门槛,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1对1全科辅导模式平台的增加,课程类平台应注重严格把控课程质量,保障学生家长权益,凸显自身优势、建立竞争壁垒。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综合类中国K12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解析-To B类随着K12在线教育分工日益明细,To B产品和服务也已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以爱学习、乐乐课堂、未来魔法校等为代表的To B综合类供给平台崛起,为各类型教培机构提供教育内容供给(教学内容供给+教研能力支持)、个性化课堂解决方案以及教育教学技术等。行业热点-双师课堂模式赋能线下教育远程线上教育存在缺乏互动、秩序难维持、难以监管、缺少辅导等问题,双师课堂既能通过资深的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线上教学,教授新知识,又通过线下助教,进行学生互动、辅导、答疑,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备注:双师模式是指“名师直播视频教学+线下辅导老师答疑”的模式,其中一名教师在远端进行教学指导,另一名教师在实地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学。)行业热点-品牌信任形成良性循环:新东方、学而思在K12在线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已形成品牌信任,代表性企业,如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新东方、网易有道、掌门1对1、VIPKID、作业帮、一起作业等年营收已达到亿元量级。行业热点-家长需求升级,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新一代家长的经济能力有所提升,对课外培训教育观念有所变化,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其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教育内容辨别能力较强,对课外培训机构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行业热点-疫情下资本抢占K12在线教育赛道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教培活动受限,线上教育需求迅猛增长,K12在线教育也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伴随K12在线教育发展潜力的显现,资本也纷纷抢占此赛道,其中猿辅导、作业帮更是获得了高额投资。兴趣类以及编程类学习需求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0.8%的受访者需要各类学科辅导类教学,超过三成的受访者需要数理思维、少儿英语、兴趣类(美术、音乐等)教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重视基础学习,也逐渐重视学生素质综合能力。相较于2019年,兴趣类以及编程类教育需求仍在逐步提升。直播一对一授课更受用户青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8.2%的受访者偏好直播1V1授课,其次是直播小班授课和双师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一对一以及小班授课基于在教学质量上的保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同时,双师模式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效降低机构平台的运营成本压力,也逐步受到学生以及平台的青睐。教师资源是用户选择平台的首要影响因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6%的受访者在选择K12教育平台时会考虑教师资源,其次是口碑、课程设置和价格。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K12在线教育平台突出平台师资优势可吸引用户试听课程进而转化购买。在线教育平台互动性仍有待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9%的受访者认为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可以提升K12在线平台学生学习专注度,49.7%的受访者认为技术实时掌握学习状态可以提高学生专注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线下课堂,当前在线教育学习氛围较弱以及缺乏监督有可能造成学生专注程度不足。各平台仍需要针对在产品设计以及技术应用上作进一步升级,提高学生在线课堂的学习质量。超半数受访者了解K12在线教育“双师辅导”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K12在线教育“双师辅导”模式。双师模式主要指课程包含主讲老师以及辅导老师,分别负责教学以及督学任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师模式采用“名师直播视频教学+线下辅导老师答疑”模式,既有效的放大了优秀教师的产能,使教学触达更多用户,同时通过线下辅导老师的设立,实时跟进教学效果。通过双师模式,机构平台能实现更高效的运作,同时也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双师辅导”提升师生互动效果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1.0%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可以解决师生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超过30.0%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可以解决缺乏监督、缺乏实时提问与反馈以及师生无法互动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师辅导”能有效跟踪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解决师生在匹配度还有课后监督问题,打造更高效的效果反馈机制。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前景较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8.5%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前景较好,仅有10.3%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辅导”前景不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师辅导”有效赋能线下教育机构,促进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均衡。乐乐课堂:中国领先的中小学个性化学习平台成立于2014年的乐乐课堂,致力于在中小学领域建成中国优质的标准化、结构化、数据化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让每个学生平等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一直以来,乐乐课堂秉承“让学习不要太痛苦”的产品理念,以内容为基石,打造出乐乐轻课、天天练、乐学堂等明星产品。乐乐课堂:行业首创录播双师模式乐乐课堂旗下乐乐轻课首创的“录播双师”模式,以优质内容和本地化教研为基础,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乡镇,赋能中小机构,解决下沉市场“缺老师、不提分“痛点,让学生真正受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乐乐轻课通过线上名师授课、线下老师传递情感和管理课程进度,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知识点,真实提分,提升学习效率。乐乐课堂:录播互动双师有效赋能K12下沉市场乐乐课堂以优质内容为基础,极致接近线下课堂体验的“录播互动双师”产品,解决下沉市场(三四线及县乡镇)200万中小机构“缺老师、不提分”痛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录播双师将有望成为K12在线教育下沉的最优解之一。网易有道:K12在线教育内容与工具流量协同并进网易有道正在以其原有工具产品矩阵为主要流量池,通过有道精品课和在线教育产品矩阵加速进军K12在线教育领域。一定程度上,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是网易有道入局K12在线教育的底层支撑,包括有道精品课的名师互动大班、少儿教育启蒙等产品,都借助了网易有道的产品技术能力赋能广大师生。有道精品课:专注于K12大班直播双师业务有道精品课是网易有道旗下专注于K12大班直播双师业务的在线教育品牌。有道精品课以优质名师、科学教研和AI技术为驱动,已推出了覆盖从少儿到高中全年龄段的课程,并打造了众多爆款课程IP。疫情期间,有道精品课在优质内容基础上,通过课程资源开放,以及与央视频、B站等平台合作布局等方式,有效促进K12在线教育业务的高速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有道精品课销售额达4.5亿,同比增长311.9%;K12正价付费人次达15.3万人,同比增长358.7% 。有道精品课:技术驱动开创名师互动大班创新模式从直播大班到双师大班,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但是目前K12大班教学产品设计也存在自主探索与被动听讲、掌握程度与教学进度、个性化教育和标准化教育三方面的核心问题。因此,为解决传统大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的同时,以及在商业模式和教学效果中找到平衡点,有道精品课推出了新的教育产品模式——名师互动大班模式。有道精品课的名师互动大班模式是在原有双师大班模式上的再升级,是融合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对AI、网络实时通信、自动化判题、交互设计等技术的深挖而推出的创新性教育模式。K12在线教育优势愈加凸显,素质类教育兴起随着升学压力增大、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大量学习需求涌入在线平台,覆盖幼儿园到高中人群且能有效满足用户碎片化、远程学习需求的K12在线教育将持续发展。伴随80后、90后新生父母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也带动了在线素质教育垂直平台的崛起,而K12在线教育头部企业也积极开拓素质教育业务。其中,少儿编程类、数理思维类和绘画类在线素质教育受到资本市场及学生家长青睐。行业下沉式发展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成新角逐场一、二线城市K12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时间较长,市场较成熟,但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竞争也较激烈。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城市的K12在线教育仍处于发展初期,K12在线教育在下沉市场渗透率和普及率上还有大幅增长空间。此外,受疫情影响,线下教培机构受限,下沉城市用户开始关注并了解K12在线教育。伴随下沉城市用户教培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线上教育消费的迁移,未来K12在线教育在下沉市场将有着更为趋好的发展环境。创新教育模式推进K12在线教育行业服务升级在K12在线教育模式中,大班课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存在运营难度大、上课体验欠佳的问题。基于此,市面上的大班课于2018年开始尝试双师模式。随着双师课堂的火热,“直播双师”“录播双师”模式也随之发展。在直播双师方面,大班直播双师课堂可以让原本只能教一个班级的优秀老师,通过直播触达更多的学员;相较于直播双师,录播双师成本更为低廉,且不受时间限制。此外,以乐乐轻课为代表的品牌也开始以本地化教研作内容支撑。对于下沉市场而言,录播双师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契合K12在线教育下沉市场的特点及需求。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放浪记

在线教育深度报告:5G风起,在线教育正当时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前言 在线教育底层逻辑我们认为在线教育的底层逻辑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的后期品种。回顾通信技术代际变化,消费互联网行业的内容形态、用户行为、交互方式随之变化。基于时代发展脉络思考:把移动互联网放在时间轴,2G 时代主要是新闻的崛起,09 年 3G 起步,从博客到自媒体,内容创作出现井喷,需要供应链及货结合的电商逐步起步。4G 时代基于视频的内容爆发。而教育作为一个重服务的行业,类似于生鲜、电商直播,最晚受益于 4G 技术的发展,在线课程从 15-17 年开始逐渐被家长所认可,18年行业快速增长。在 4G 时代游戏、直播、在线视频已经实现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而在线教育却发展缓慢,这与 4G 技术局限有关。由于在线教育产品重互动性,重体验,需要消耗大量流量,而早期 4G 技术延时特征和流量稳定程度依然难以满足在线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预计随着 5G 时代逐渐来临,在线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前,在我们新东方在线的深度系列报告二中,我们首提了教培行业四象限理论,用其对东方优播在线小班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本篇报告中,基于同一理论,着重对在线大班这一市场主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核心几点结论如下:在线大班的用户群潜在数量?市场空间?目前渗透率?我们结合 CHFS 数据库的数据,进一步对教培行业市场进行细分,仅从支付能力保守的估计,在线大班用户(既 K12 非核心需求用户数)为 7241 万,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分别 2301/4940 万,占比均在~50%,进一步测算,既在线大班模式市场空间~4000 亿。此外,目前行业渗透率很低,若根据 19 年暑期在线机构学生人数进行计算,在一二线城市用户渗透率为 14.8%,而三四线为 4%(渗透率略高估因分母低估)。整体来看无论是一二线市场还是三四线市场,在线大班都有长期的增长空间,目前赛道刚刚开始。怎么看在线双师大班的商业模式,可否跑通?在线大班产品模式偏互联网属性,更加轻盈, 可通过全网获客迅速实现规模化,但目前壁垒相对较低,获客成本为核心痛点。这一特点也反映在用户的 LTV 模型和公司盈利模型上,获客成本在短期是用户价值和公司盈利的重要干扰项。通过计算(详见 2.3),在线大班商业模式可盈利存在,model 类似计算机行业 SaaS 模型,企业只要不断优化产品、内容、技术,提升学生的正价续班率,同期控制 CAC 成本即可。相较于计算机行业,在线教育面向 2C 流量,季度收费、季度续班,学生数量更多,商业模式流量爆发性更强。目前行业头部企业画像对比?然后从价格、教研和获客模式对各家平台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学而思网校依托自身品牌优势和战略性的投入,有 80%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市场。而猿辅导作业帮等依托自身工具导流能力和更低的价格定位偏向三四线市场。因此从 19 年暑期在线学生的用户画像来看,学而思网校在一二线市场领先,占一二线在线报名人数的 43%。而三四线市场更为均衡, 猿辅导、作业帮较为领先,分别占三四线在线学生人数的 29%/28%,学而思和跟谁学紧随其后。疫情对行业影响怎么理解?最后结合此次疫情对行业动态进行分析,在全部线下培训停课的背景下,在线课程获得空前重视,在线大班纷纷提供免费课程,并获得官方渠道支持,官媒渠道流量成本相对较低,学生数爆发式增长下,在线大班渗透率快速提升。1. 教培四象限定位理论,定位在线大班对应市场1.1 回顾:教培行业四象限理论教培产品不是标品,K12 教培市场并不应该同质化的去看待,差异化的发展背后实际上是受到特定人群驱动的。因此我们抽象的将 K12 需求提炼为四个象限,以供投资者探讨。从需求侧出发,我们按两个维度(表现为图内横纵轴)把用户划为四象限:1)纵轴(核心);2) 横轴。教培行业四象限的行业划分,进一步结合用户结构和对应产品表现,验证了四象限实际上是较为独立的市场,不同模式中短期非零和竞争。维度一:纵轴(核心)——学生需求特征,代表用户消费能力水平以及家长教育意识,自下而上逐步提升,可将用户划分为核心 K12 用户需求和非核心 K12 用户需求 核心 K12 教育用户,该群体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之一,支付能力较强、对教学质量及课后服务要求较高,往往倾向于班型规模较小的授课形式。 K12 非核心用户,“外围家长+学生”,受家庭收入的制约支付能力较弱,对教学质量要求也偏弱,但依然存在课外培训的需求,接受大班课程。维度二:横轴(次要)——城市地域特征,按地理位置将市场划分为一二线市场和三四线市场,人均消费水平有明显区别,会进一步细化需求。基于上述两个维度,横坐标为城市地域划分,纵坐标为学生需求特征。K12 教培市场可以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一二线核心需求、三四线核心需求、一二线非核心需求和三四线非核心需求,不同象限的需求会催生出适宜的商业模式,诞生新的好公司。1. 一二线核心需求:教育是消费升级的产品,此象限用户对教培研发&服务要求较高。叠加其人均消费水平最强(支付能力强),催生了品牌性线下小班模式(25 人)。代表企业:学而思(好未来)、泡泡少儿&优能中学(新东方)。新东方和好未来依托一二线核心需求近十年成长为行业巨头。2019FY 新东方/好未来(不包括学而思网校)线下 K12 收入分别达 20.4 亿/17.5 亿美元,增速分别达 37%/37%;线下人次分别达到 752/837 万,增速分别达 38%/52%,依然保持高增速。就近期增速来看,两家增速持续抬升。2019 暑期/秋季新东方 K12 学生人次达 232/357 万,同增 60%/70%;学而思培优人次分别达 204/143 万,人次同增 26%/48%。在线上快速爆发期线下仍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2. 三四线核心需求:在三四线人群中消费水平较高&教育意识强的用户。但目前低线城市教培行业相对落后,主要因品牌教培机构用原有线下模式下沉低线城市难度大(核心难点在于师资下沉及管理)。我们认为这仍然是一块相对空白市场,而东方优播通过门店下沉和线下小班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该市场痛点。代表企业:东方优播(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的创新模式得到了三四线的快速认可,公司成立 3 年,17/18/19(对应 18/19/20FY)暑假人次分别为 1.7/7.1/20 万(暑期均为特定年级低价入口班);进入城市数 17/18/19 年暑假进入 8 个/28 个/63 个。收入 18FY/19FY/19H1 分别为 1600 万/5700 万/6200 万。截止 19 年 11 月 30 日, 公司已经入 128 个城市,目前公司官网显示计划进入 170 个城市(包含大量未开店城市), 预计在 20 年将扩张将持续3. 一二线非核心需求: 在线双师大班模式的崛起打破了价格和地域的局限,填补了剩余两块象限的空白,区别在于在线产品一二线做的更细化,所以价格也更高。代表企业:学而思网校(学而思)。目前我们认为学而思网校加强课程精细化设计,价格向一二线城市中低收入倾斜,课时价相比其他在线大班更贵,约 50rmb/h,瞄准一二线非核心需求。从数据结果来看, 学而思网校的一二线人数在同类型平台中占比最高,接近 80%的学生来自一二线城市。该市场增速显眼, 2019FY 学而思网校收入达到 3.39 亿美元,yoy%为 181%,网校收入占总收入比从 18 年的 7%快速提升到 13%,逐步贡献收入。同期,网校人次达到 561 万,同增 189%,快速接近于线下。2019 暑期/秋季正价班人次达到 137/89 万,同增 134%/107%,增长强劲。4. 三四线非核心需求: 即便是非核心需求,相比于一二线,三四线群体消费能力&教育意识更弱。大多数互联网起家的在线教育公司,短期难以针对性的开设区域化的课程,课程选取受众广泛的人教版和北师版教材,通过更低的价格和名师效应吸引三四线非核心用户,快速实现了规模化。代表企业:作业帮、猿辅导、跟谁学、有道精品课。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等不止一家公司的今年暑期招生突破 100 万人次,预计暑假 K12 在线市场用户总规模人次超过 1000 万,学生人数在 500 万左右。结合草根调研的数据,2019 年暑期作业帮/学而思/猿辅导正价人次达到 50/137/85 万,跟谁学入学人次达 82 万,其中正价人次53.7 万。从用户结构看,猿辅导、跟谁学等在线大班头部平台,三四线用户占比接近 5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需求端角度出发,通过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模式的创新,我们看到了两块新兴市场,分别是:①新的在线双师大班模式,引爆了非核心K12 用户需求,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了教培市场;②优播模式,通过模式创新解决了三四线核心 K12 用户需求,让学生在参与感&互动感不明显下降的环境下,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发现四块市场都仍在快速增长,尤其通过在线模式切入的空白市场增速尤其快。1.2 在线大班瞄准外围市场,课外培训渗透率提升我们的观点:线上快速增长对目前线下没影响,覆盖外围学生,提升行业渗透率。很有意思的,互联网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完全没有影响到线下的教培行业。新东方线下暑期/秋季增速 60%/70%,学而思增速到 26%/48%。而在续班率上,新东方好未来正价续班率依然保持在80%-90%的水平。线上快速发展并没有影响到线下收入增长,线下增长依旧持续提升。需要看到, 线上同时上下线的课程学生不到 10%。这说明实际上双师大班模式提升了教培行业的渗透率。而学员更多来自于不上新东方和学而思线下课的外围学员,无论是新东方还是学而思的核心学员不会抛弃线下。在线大班发展迅猛,人次规模快速增长。在线直播课模式增加 K12 培训机构的服务半径,依托价格优势和名师资源迅速填补空白市场,全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根据财报数据,跟谁学网校 2019Q3 同比报名人次达到 82 万,同增 240%,学而思网校暑期/秋季正价班人次达到 137/89 万,同增134%/107%。同期,我们发现线下小班依旧保持较高增长。2019 暑期/秋季新东方 K12 学生人次达到 232/357 万,同比增长 60%/70%;学而思培优人次分别达 204/143 万,人次同增分别达26%/48%,在线上快速爆发期线下仍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两家巨头的持续增长,充分说明了核心需求和非核心需求实际上可以视为两个独立的市场,中短期依然是各自模式的独立发展期。1.3 分割核心/非核心需求,在线大班在非核心市场渗透率低该章节我们想探讨几个核心关键问题:1、在线大班对应学生数量级多少?2、一二三四线城市用户群有无区别?3、在线大班模式市场规模有多大?4、目前渗透率又如何?整体结论如下:承接东方优播深度报告市场空间的测算,本章进一步对四象限市场规模进行细化, 利用 CHFS 数据库数据,通过保守假设将一个家庭学生报名 4.5 次(线下小班、线上大班)的课程支出作为家庭支出负担,按照支付能力进行划分,一二线城市核心需求/非核心需求/无需求的比例为 40%/47%/13%,而在三四线城市 36%/47%/17%,非核心需求学生数占比达到接近 50%。再以我们前期在《东方优播: K12 在线小班重塑教培需求,掘金下沉千亿市场》报告中的学生数据作为基数,计算非核心需求的学生总计约 7241 万,其中一二线城市 2301 万,三四线城市 4940 万。最后结合暑期峰值为触及人群进行计算,一二线渗透率(触及率)在 14.8%,三四线渗透率(触及率)为 3.8%,并根据网校客单价计算在线大班市场规模预计不低于4000 亿元。1.3.1 各级城市教育支出占比相似,同等收入下一二线城市教育支出更多教育支出占比趋势符合常识,随收入提升占比下降。根据 2016 年 CHFS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13237户家庭数据,将北上广深圳、省会城市作为一二级城市的代表,其余城市作为三四级城市。从收入分布来看,一线城市高收入家庭更多,省会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分布更为接近。一线城市家庭收入在18-20 万占比较高,达到 26.7%,而省会和其他三四线城市占比在 13%左右。从教育支出占比来看,各级城市教育支出占比随收入增加而逐步下降,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占比超过 20%,而高收入群体在 5%左右。同等收入水平下,一二线城市教育支出更多。相比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家长更加重视的孩子的教育投资,在同等收入水平下,一二线城市的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高于其他城市。以家庭收入 16-20 万区间为例,一线/二线/三四线教育支出分别为 16828/13530/12689 元,一线城市教育支出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城市。1.3.2 教育支出为依据,探讨在线大班的用户能有多少?在保守假设下,非核心用户(既在线教育用户群)占比接近 50%,市场足够大。按照 1.3.1 的教育支出分布,我们可以结合培训机构的价格,对人群进行划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采取的是较为中性保守的假设去定义用户潜在规模,假定一个典型家庭能够负担一年报名 1.5 门并连续报名三个季度的课程时,才视为目标用户群体(既在线大班核心用户)。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京学而思初一数学春季班是 4080 元并假设 9 折优惠, 可以推出该家庭一年的支出为 16524 元(4080*1.5*3*0.9=16524)。同样的方法,二三四线城市线下小班价格基准为 11664/9720 元。而在线大班实行全国统一价,我们以猿辅导为基准,在线大班的价格基准为 4860 元。按照上述标准,结合教育支出水平对家庭进行分层划分,一二线/三四线分别有 40%/36%的家庭可以支撑得起线下小班的价格,47%/47%可承担线上大班,因此从用户群的定位来看,各线级城市的非核心用户占比均在 47%,有巨大的挖掘空间。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有两点,第一,我们这里假设相当于人均上课 4.5 次,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会连续上,因此这可能高估补课支出从而低估参与学生数;第二,这里的各线级城市的学生数据来自于,我们 19 年 11 月 10 日发布的报告《东方优播: K12 在线小班重塑教培需求,掘金下沉千亿市场》,具体请计算方法请详查该报告。最后通过分析我们可能可以得出:我们认为教培定价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目前的在线双师大班定价可能就是为了符合抓住全国中间段人群,占比50%,即 7000 万学生.1.3.3 在线大班一二线渗透率 14.8%,三四线渗透率为 4%在线大班增长空间巨大,有望拉动外围学员带动渗透率提升。结合前文市场的分割,一二线核心需求用户为 1949 万人,占总人数 39.7%。非核心需求用户为 2301.5 万人,占比 46.9%。而在三四线市场核心需求用户为 3826.8 万人,占总人数的 36.5%,而非核心需求为 4939.9 万,占比 47%。如果结合 19 年暑期学生数(低价&正价)数据进行分析,在一二线市场在线大班人数约为 340 万,而三四线市场约为 188 万,如果目标群体只考虑非核心需求,暑期一二线市场渗透率的峰值为14.8%,而三四线为 3.8 %。因此仅从暑期峰值来看,无论是一二线市场还是三四线市场,在线大班的渗透率仍有大幅的提升空间。(需要强调的是,这里非核心需求的基数,由于要求人均 4.5 次课的条件相对苛刻,因此可能低估分母,渗透率计算偏保守)综上我们认为,在线大班在非核心需求有极高的天花板,在一二线市场目前覆盖人群 340 万,而天花板在 2301 万,有 8 倍的增长空间。而对于三四线市场当前覆盖人群为 188 万,天花板在 4940人,有 20 倍的成长空间。按照客单价 1333 元(学而思网校 1600、作业帮 1200 和猿辅导 1200的均值)计算,市场总规模在 4000 亿元。2. 在线双师大班更为轻盈,获客成本为当前核心痛点在线大班在获客端和盈利端改变了线下小班的运营模式。在获客端打破了线下小班的范围极限, 实现了全网获客。在盈利模型方面,将老师成本变成较固定成本,消除了租金成本,模式更加轻盈。但存在着进入壁垒低获客成本高、初期用户认知弱续班率较低的弊端。通过构建大班标准模型,假设人次规模在 100 万、低价转正价率为 25%、正价续班率 70%、正价班获客成本为 1500 元时, 大班模型在承担高额获客成本时候依然可以在第四个季度实现累计利润转正。2.1 在线大班借助直播打破服务边界,行业快速成长直播技术的进步实现低延时多路并发,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宽带成本的持续降低和 CDN 技术的不断成熟,催生了下游应用的迅速发展。娱乐化的直播最先收益,在 2016 年甚至一度出现了“千播大战”火爆格局,这一时期直播技术也逐渐从单向直播向互动式直播转变,低延迟全互动直播技术也保证了课堂的互动性,在线大班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大班模式不断迭代,完课率、续班率逐步提升。教育核心不是信息传递,知识传递是价值性最低的, 最大的价值是让学生意愿、行为和学习结果发生改变。教育底层逻辑会导致在线教育形态发生变化, 目前大班形式也已由录播=》直播大班=》双师直播大班,加注服务越来越多,完课率、续班率逐步提升。从数据来看,完课率由录播的 3-4%提升至直播大班的 30-40%,再提升到目前双师模式的60-70%,续班率数据也类似。好未来开创了海边模式,在线双师大班应运而生。早期,学而思网校采取录播课的形式,课程到课率和完课率极低,效果很差难以实现口碑的积淀。2014 年,好未来开始探索在线教育,独立品牌海边直播应运而生。海边直播是中小学在线直播互动课堂,采用主讲老师+辅导老师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专业教学服务。在线双师大班主要解决两个痛点,第一点学生课后缺乏管理,第二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缺乏成就感,海边直播通过增加了辅导老师这一职位弥补了这两个问题。总结来看,双师模式在实际上实现了 “学”与“习”的分离,“教”与“育”的分离。 优质的授课老师解决教学内容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完成对数千学生的同时授课 辅导老师解决学习跟进和激励问题→保证教学效果,辅导老师献上对学生预习复习跟踪在线大班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在线双师大班改变了传统线下小班以网点为中心的获客方式, 通过线上营销、自有轻工具引流实现全网迅速获客。各机构人次快速增长,学而思网校 19 年暑期/秋季人次达到 137/89 万,同比增长 134%/107%,跟谁学 19 暑期入学人次 82 万,同比增长 240%,全行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期。2.2 在线大班模式轻盈,模式弊端决定获客成本高企2.2.1 在线大班经营杠杆高,营业成本和管理成本低互联网在线大班轻盈,扩张没有产能周期。传统线下小班由于门店租金和需要大量的教师供给储备,在门店初设的时候,承担高额的前置成本。而在线大班打破这一桎梏,依托少量更优质的老师, 借助在线直播技术低成本实现教学产品的输出。在线大班的“轻”模式,对盈利模型的影响产生两个重要的影响:1)主讲教师产能提升:少量教师可以同时对数千名学生提供在线教学, 优秀老师的明星效应和和收入天花板打开。2)租金的固定成本消失,IT 服务体现为变动成本:在线大班不设线下门店,不承担固定成本。但在线课程需要消耗服务器和流量资源,第三方 PAAS 平台一般按照时间计费,因此 IT 成本体现为课时成本。相比高昂的房租成本,流量成本相对廉价,未来随着 5G 技术的商业化运营, IT 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在线大班模式毛利率更高,管理费用率更低。因线上大班模型不需要承担固定的租金成本和门店投入,毛利率显著提升。好未来从 16 年开始发力在线大班之后,在 19 财年毛利率提升到 56%。以在线大班为主业的跟谁学,受益于规模效应的持续显现,毛利率已经达到 72%,显著高于传统线下小班 50%的毛利率水平。而由于在线大班人员可以集中管理,管理半径小于线下模式,好未来从 16 财年开始管理费用中枢下移。跟谁学管理费用率表现更为突出,19Q3 管理费用率仅 4.2%。2.2.2 模式短期内容服务壁垒仍在构建,致销售费用高企“轻”模式的弊端,进入壁垒低。由于在线教育发展时间仍短,相较小班模式,双师大班教师规模 化培养老师难度较低,通过招聘成熟教师可迅速搭建起教研体系,进入壁垒低,导致部分企业的内容优势目前阶段无完全体现,可以看到猿辅导、作业帮和跟谁学早期并不是以在线大班为主业,在2017 年迅速搭建产品体系,18 年开始规模化的招生,在 19 年掀起了暑期大战,各方竞争的焦点短期在于获客端。背后逻辑在于,转化率和续班率提升更多需要长期的产品内容及服务打磨,目前难以实现差异化。因此各家通过学生数量的提升,获取规模壁垒。低价班与广告营销投入持续,头部公司具有资金优势。由于在线大班产品技术上短期不会产生巨大的突破,那么转化率和续班率提升空间也相对有限。在渗透率处于较低的环境下,做大规模仍是各家机构的首选,可以看到各家在暑期大规模投放后,在今年的寒假广告投放的力度依然不减。互联网广告的竞价机制也决定了,优质的广告位必然是价高者得之,资金储备能力强的公司具有强大的广告投放能力。最终结果就是在线大班最终剩下的主要的头部玩家,中小机构的逐渐进行了转型和整合,海风教育与轻轻家教合并、溢米辅导和巨人网校合并,中小机构在抱团取暖中谋求发展,果肉网校被卓越剥离,而头部公司在广告投放的助力下,快速抢占市场,逐渐形成了第一梯队。站外获客成本短期难以下降,保持较高水平。行业内各个产品相对同质化,因此做大规模成为各家机构的首选,而在站外流量的获取上,各方都进行大规模投入。因此我们认为,在线教育机构短期内不会出现,中小机构出清后,获客成本下降的趋势,而头部机构的获客成本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2.3 用户价值探讨: 人次、续班率和获客成本我们结合调研数据和教培基本要素构建在线大班的盈利模型,对关键要素进行假设。我们认为正价续班率、获客成本(CAC)和人次规模是在线大班模型的关键因素。在产品相对同质化下,续班率行业差距不大,获客成本(CAC)直接决定了在线大班的盈利能力,而人次规模直接决定盈利规模。教育机构核心盈利模型是用户生命价值(LTV)模型。即通过一个学生不断在教培机构内续班实现学生价值的多周期挖掘。而相对于传统线下培训机构,在线大班模式不受物理的产能极限制约,因此盈利模型在人次规模上进一步得到释放。核心假设:1)客单价取学而思网校、猿辅导和作业帮的均值;2)续班率取行业平均,70%;3) 核心成本老师成本及宽带流量费用(相对可变动),分别占收入比 25%/5%;4)CAC 取 19 年暑期平均值(草根调研)。我们分别计算两个用户价值指标,1)仅考虑收入的 LTV 和 2)考虑相对变动成本后的 LTV(真实获得毛利的 value)。结论为:在续班率 70%下,学生留存时间为 3.3 个季度;单学生 LTV 为 4290 元(贡献收入),真实获得的毛利为 3033 元(考虑变动成本),进一步剔除 CAC 后,净用户生命价值为 1533 元。我们认为,在线大班商业模式可存在,类似于计算机行业 saas 模型,企业只要不断优化产品、内容、技术,提升学生的正价续班率,同期控制 CAC 成本即可。相较于计算机 saas 行业,在线教育面向 2C 流量,季度收费、季度续班,所以稳定性上弱于 saas 模式,但是因 2C,学生数量更多,商业模式流量爆发性更强。通过此分析后,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线教育公司都进行大量买量买用户行为。更深层次上,基于 LTV 模型我们对获客成本和续班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两个因素都对净用户生命价值产生明显影响。总结来看,在线大班模式,获客成本及续班率都是观察企业的核心指标(见下图)。上文是基于单用户的价值探讨,接下来我们将构建公司级别的标准模型,将教师成本视为固定成本,更符合在线大班极致情况下的商业模型。主要是想探讨一个命题:低价转化率、正价续班率、CAC 低价获客成本,哪一个因子对现阶段的在线大班公司盈利模型影响更大?结合前期的调研,我们对在线大班收入端和成本端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假设,构建标准模型,其中人次规模假设在 100 万、低价转正价率为 25%、正价续班率 70%、低价班获客成本为 375 元(站外流量成本,根据 19 暑期草根调研,且相当于正价获客成本 1500 元),其他关键假设见下表:结论:在该标准模型下,在暑期完成 100 万低价班招生后,在线大班可逐渐在第四季度实现累计利润转正,累计利润达 6057 万元。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对人次规模、低价续班率、正价班续班率和获客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基本模型假设下,低价班续班率低于 20% | 正价班续班率低于 60% | 获客成本高于 500 元/人,在线大班将无法实现累计利润的转正。而低价人次并没有改变盈亏平衡点,而是提高了盈亏平衡点处盈利的规模。更进一步,模型对获客成本敏感性最强。综上,从 LTV 生命价值模型可以看到,在 70%续班率和 1500 元的正价获客成本假设下,单用户真实获得的 LTV 为 3033 元,净用户价值为 1533 元,在线大班在单用户上是可实现盈利的。进一步将教师成本视为固定成本,从公司模型来看,公司可以在第四期收回成本。在模型中,直接影响在线大班盈利能力的是低价班转化率、正价续班率和获客成本,而人次只是改变了盈利和亏损的规模。在当前转化率续班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买量扩张成为各机构的首选,但同时也伴随着获客成本高企的阵痛。3. 在线大班市场现状:行业已爆发,未来可期在完成在线大班产品模式的分析后,进一步对行业当前发展情况、竞争态势进行分析。我们进行了暑期课程的体验(体验成果见附录),并结合我们深入的调研。总的来看,各家产品没有绝对的差异化,但第一梯队都各自有其独到优势,因此在不同市场形成了差异化格局。学而思在一二线市场的品牌和教研能力优于其他品牌,价格定位较高,而在获客端因缺少移动端工具产品布局,因此综合获客成本我们判断高于猿辅导和作业帮。而猿辅导作业帮跟谁学利用自身工具产品获客成本更低,同时价格定位三四线城市,因此在三四线市场更具有竞争力。从一二线市场的在线大班学员画像来看,有 43%的学生在学而思网校学习,学而思网校在一二线处于领先地位。而在三四线用户的画像中,猿辅导作业帮领先,分别占比 29%、28%,学而思跟谁学紧随其后。3.1 在线大班内部竞争:价格定位、获客方式以及产品服务在本章,我们进一步从价格定位,获客方式和产品服务对在线大班内部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总结来看,市场态势应该区分来看待。一二线市场:学而思网校在价格定位更偏一二线市场,课程体系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因此在一二线市场更具竞争力。三四线市场:猿辅导和作业帮价格定位更低,通过工具 app 引流和电视节目冠名的方式,效率更高,在产品差异化不大的背景下,处于领先地位。3.1.1 价格差异更多体现为产品定位的差异价格体系对比,瞄准非核心需求。对比各家课程的价格,跟谁学显著高于行业其他参与者,而高途和学而思价格处于行业中游。猿辅导、作业帮和新东方在线价格最低,每小时 40 元左右,更低的价格策略对三线线用户吸引力更强。因此从价格上来看,猿辅导和作业帮重心在三四线市场,而学而思网校更为重视一二线市场。3.1.2 教研底蕴决定产品精细化能力,服务体系较为同质产品细化能力的差异来源于教研底蕴的积淀。根据官网春季课程的情况和上课的亲身体验(课程体验见附录),我们对各家公司的教培产品进行了对比。对比头部在线教育机构的课程设计,学而思网校依托传统线下课程的教研力量,课程细化的能力优势明显。在课程上,一方面进行了区域化的设计,配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提供了不同的在线课程。在课程难度上,数学课程设置了五个级别,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而其他在线机构,课程设计只区分北师和人教,难度梯度只设计 2-3 个级别。课程细化能力的差异,直接带来的结果是用户结构,学而思网校的用户一二线集中度更高,而其他机构学生各级城市更为均匀。线上强调教师的名师效应,教育经验较为丰富。从老师的履历来看,新老师整体占比较小,大多数老师都有三年左右的教学经验。对比来看,纯线上起家的公司老师大多从外部引进,学而思大多都是自身培养的老师。总的来说,各家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能力难以绝对的拉开差距,产品的竞争力短期不在于老师。辅导老师动作标准化,整体差异化较小。辅导老师入学导流流程标准化,学生线上购买课程之后, 辅导老师会联系到学生,将学生拉入群内进行管理和营销。资料发放、课程提醒、续班营销等标准动作全部在群内完成。现在群运营已经完全可以依托技术应用,减轻人力投入。以跟谁学的 U 盟系统为例,U 盟提供了公众号管理、人人拉粉、邀请卡和客服系统等功能,在技术上为社群运营提供支持。课堂互动的方式受直播技术制约,头部公司使用相似平台。在线大班的课程互动主要包括课间连麦、课堂实验、互动答题和课堂答题等活动,通过礼物和积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看到好未来、一起学、作业帮、掌门等在线教育平台直播技术都是与即构科技合作,在技术上功能上差异不大。3.1.3 站外流量买量成本高,站内流量具有先天壁垒工具产品具有先天壁垒,站外流量要承担更高成本。行业内机构的获客方式主要有四种:工具导流、名师导流、社群获客和广告投放。相对来说,工具产品导流的方式,前期积累更加重要,因此猿辅导和作业帮的优势较为明显。跟谁学一方面通过名师实现引流,另一方面早期建立的 U 盟营销体系在社群运营形成了优势。而学而思网校在这三个方面相对落后,因此只能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从获客成本的数据来看,学而思网校在暑期正价班人均获客成本为 914 元(销售费用/正价班人次),显著高于同行,好未来有持续的现金流支撑可以这样进行,但是多于其他机构来说难以承受,可以看到卓越将其果肉网校进行了剥离,行业内生存下来的机构大都在获客端有独特的优势。猿辅导作业帮工具引流,进入壁垒高。以猿辅导为例,在猿辅导的产品体系中,工具类的小猿搜题、猿题库和小猿口算都承担起了猿辅导的导流功能。根据易观 2019 年 9 月的数据,不考虑重合用户的话,猿辅导工具类 app MAU 总计达到 3000 万,成为猿辅导 K12 学生重要的流量转化池。猿辅导作业帮 50%的学生来自于工具类 app 的导流,显著的降低了公司的获客成本。而且工具产品符合互联网属性的双边平台,规模化之后,进入壁垒较高。如果按照全国 1.8 亿的 K12 学生数计算, 作业帮、猿辅导和一起作业合计占据了 60%的市场份额,后进入者已经难以赶超。跟谁学名师导向和社群运营,运营能力出众。不同于猿辅导和作业帮,跟谁学早期从事 O2O 服务积累了大量的教师资源。2014 年至 2018 年,跟谁学从单一平台向生态化发展,形成了以跟谁学平台为主,商学院提供管理培训,U 盟提供渠道分销的生态体系。因此跟谁学一方面通过建立家长的名师信仰,通过名师品牌和大量自媒体进行引流,最后再通过社群进行转化。虽然整体效率上不及工具来导流,但是通过精准的熟人关系,转介绍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获客成本。学而思巨额广告投放,获客效率低,更多依靠传统线下的流量口碑。学而思网校 2019 年暑期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406%,在销售费用的巨额投入,学而思依然没有突破自身的生源结构,一二线学生占比仍然接近 80%。这充分说明了教育产品通过广告获客的能力较为有限。对比来看,我们认为在线教育产品之间差异性较小。在一二线城市,学而思网校为北上广深提供了专属课程,因此更受一二线学生青睐。而在三四线城市,各家机构普遍提供基于人教/北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没有实现本地化,因此猿辅导和作业帮依靠价格和获客端的优势,抢占了一大部分市场份额。3.2 一二线学而思处于领先,三四线仍处于混战期从在线课程学生的用户画像来看,一二线学生人数更多。结合暑期人次数据,对在线大班用户肖像进行分析,我们统计了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跟谁学、网易有道和东方优播的学生数据, 2019 年暑期在线教育学生数预计达到 530 万,其中一二线学生 340 万,占比 64%,而三四线学生为 188 万,占比 36%。一二线城市对互联网接触更深,短期来看一线学生数高于三四线。一二线学而思领先,三四线格局分散。具体来看,一二线市场中,43%的学生在学而思网校就读, 主要归功于学而思在一二线城市线下小班的长期口碑的积淀,引流效应明显。而在三四线市场更加分散,猿辅导和作业帮依托价格优势略微领先,各占三四线在线大班学生数的 30%,学而思网校跟谁学紧随其后,分别占比 20%和 15%。在线大班行业第一梯队基本形成,学而思网校、猿辅导和作业帮较为领先,跟谁学有道紧随其后。4. 疫情“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关心的问题是,疫情影响对行业到底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们下章就近期政策、学校、机构等政策进行多维度梳理,希望给予全面、偏量化的视角了解行业变化。但仍想回到我们撰写这篇报告的初衷, 疫情为催化剂,是在线教育大逻辑下的一次加速认知。长期逻辑是在线教育明确是受益于技术/载体升级,属于 4G 末开始加速的细分领域,目前在线教育渗透率仍很低(27%)的行业。4.1 此次疫情影响,线下机构、学校、政府?线下机构:各地停止了线下培训机构授课。对比 03SARS,当时并未全国关停线下培训机构。但此次,从 1 月 20 日起,部分地区教育监管部门要求线下培训机构停课。各地落实上,武汉市 1 月 21日起暂停各类培训教学活动,学而思新东方也先后全国停课,1 月底全国线下培训机构均关停。学校:疫情影响持续,复课时间进一步推迟。此次各地区中小学延期开学,部分地区已确定延后到2 月底,其余时间要进一步观察。1 月 2 日教育部要求延期开学,具体时间由地方决定。在春节假期初期,全国 31 个省市积极响应,纷纷推迟了原先制定的开学时间,其中 10 多个省市开学时间推迟到 2 月 17 日。但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2 月 5 日-6 日,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和广东再次发布重磅通知,明确表示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时间再次推迟,2 月底不开学。其他地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 2 月底开学,但是具体开学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再另行通知。我们预计各地区中小学开学大概率延后到 2 月底。国家层面:国家调动公立资源,支持停课不停学。在高等教育,截至 2020 年 2 月 2 日,教育部组织了 22 个在线课程平台制定了多样化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免费开放包括 1291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 401 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在内的在线课程 2.4 万余门,覆盖了本科 12 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 18 个专业大类,供高校选择使用。针对中小学,多数地区计划 2 月 17 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获得部级奖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吸收其他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供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教育部还协调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地教育部门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将本地本校网络学习资源在延期开学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广大中小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将“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免费向社会开放。传统线下机构转线上,中小机构依托第三方平台。就目前情形下,品牌培训依托前期技术积累,课程全部转为线上。新东方优能、学而思、卓越、思考乐、立思辰和昂立等线下公司全部完成了线下课程向线上的迁移。以北京优能为例,寒假课程将以“线上互动直播模式”进行授课,上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均与原课程保持一致,通过“师生实时互见、学习内容连贯、课后跟盯效果” 来确保教学效果与服务质量达到线下授课的水平,学而思培优同样采用 OMO 系统。整体来看,疫情对龙头公司影响相对较小可控。而中小机构由于缺乏技术及经验,纷纷寻求平台的技术支持。教培龙头机构都对线上模式进行了尝试,建立起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中小教培机构资金技术能力有限,因此可以看到好未来直播云、classin、伯索云、跟谁学等赋能平台,为中小机构提供免费的直播服务。截止 1 月 26 日,好未来直播云和跟谁学微云分别有 713 和 1802 个机构新开通了在线直播账户,目前数据未更新,但肯定为持续增长趋势。4.2 在线大班体现前期积累优势,多方渠道给予大力支持疫情发生后,为满足教学需求,多家在线双师机构提供全国免费直播课程。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作业帮、猿辅导等先后宣布在 2 月 10 日开始提供免费的中小学同步直播课程,而后纷纷提前。学而思网校提前到了 2 月 1 日开始上课,猿辅导和作业帮提前到了 2 月 3 日,高途课堂与新东方在线分别在 2 月 6 日和 7 日开课。从学而思网校免费同步课程来看,课程以秋季的复习课为主, 以及素质类文学鉴赏等。官方大力支持,在线大班机构多渠道分发。在线教育入驻“学习强国”和“央视频”等官方媒介。2020 年 2 月 5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学习强国平台与在线教育平台学而思网校携手开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免费直播课,提供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学科免费直播课和名家大师素养课。学而思网校也成为在疫情期间首家入驻学习强国平台的在线教育机构。后续猿辅导、作业帮和高途课堂先后入驻了学习强国和央视频等官方渠道。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前期技术&内容的积累,在此次事件中也发挥了内容、师资、技术的优势。4.3 多维度数据显示,在线大班覆盖范围急剧增长因此次得到多方支持,从我们跟踪的多方可得数据看,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站内&站外流量,人次都呈现了爆发性增长(包括站内如学而思网校 APP、站外如央视频,以及七麦数据)。从此次流量上行程度看,此次事件可能对行业是长期拐点,不仅仅我们可以短期看到流量急速增长,更重要是中长期对整体板块都有推进作用。站内流量呈现爆发性增长。我们从下载量、上课观看实时/累计人次两个角度来分析,此次事件的确大幅催化了行业进展。1)产品下载量:根据七麦数据,从 ios 端下载量来看,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 2 月近期单日下载高峰可达 23.5/13.5/14.2 万,对比来看,前期下载量均在几千~1 万,即使 19 年暑期对比看,也显著高于 19 年暑期下载规模;2)实时/累计观看人次:从学而思网校 APP 内部来看,随着课程推广,单年级完课总人次逐步增长。从课程维度来看,以初二年级为例,各科目课程人次都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科目完课人次从 1 日的 5.18 万提升到 5 日的 13.9 万。从年级维度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完课人次从 4 日开始稳定在 350 万/200 万/80 万的水平。从实时上课数据来看,实时上课人次接近 2 万人,而春节前的寒假低价班人次仅有 500 人.站外触及更为广阔人群,流量增加更为明显。站外流量我们以央视频平台举例说明,学而思网校于2 月 1 日入驻央视频,作业帮猿辅导分别从 2 月 3 日入驻,各家速度均很快,目前新东方在线、vipkids 等也已入驻。但学而思网校优势明显,抢占了推荐页入口和直播页面第一个入口。从央视频渠道的数据显示,单日统计,2 月 6 日在线大班同步课程共计有 3677 万累计观看人次,其中学而思网校 2809 万、作业帮 604 万、猿辅导264 万,后期我们会继续跟踪。这些渠道都给了在线教育免费触及到更多用户的机会,加速行业发展。综上,通过政策、学校、机构等多方面进展梳理,此次流量为什么大爆发就可以理解了。以及更进一层,我们看到学而思网校在此次疫情应对上最为迅速,执行力出众。相比各家在线教育机构,学而思网校是最早宣布提供全国免费课程、最早开始课程直播、最早进入学习强国和央视频等官方渠道。这一系列运作,学而思网校一方面收获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更为长期的是品牌美誉度的提升,无论是对于学而思网校品牌下沉市场的开发还是学而思线下培优发展,都大大提升了家长的品牌信任度。但仍想回到我们撰写这篇报告的初衷, 疫情为催化剂,是在线教育大逻辑下的一次加速认知。长期逻辑是在线教育明确是受益于技术/载体升级,属于 4G 末开始加速的额细分领域,目前渗透率仍很低的行业。5. 投资建议:拥抱在线教育,长逻辑下的投资品种基于对在线教育的框架性分析(此篇报告主要针对主流在线师大班模式),我们长期看好赛道发展。长期逻辑为在线教育将明确受益于技术/载体升级,处于 4G 末开始的赛道,目前渗透率仍很低,空间很大。这次疫情事件带来的影响我们更多理解为行业催化剂——1)是在线教育大逻辑下的一次加速认知,带来流量的增多。以往线下大部分用户是完全不考虑线上教育的,或者有部分家长感兴趣但对机构专业度处于犹豫期,经过此次多方加持(政府、学校等),更容易接受在线教育;2)影响行业 CAC 成本,带动 LTV/CAC 的趋势变化。免费课短期转化我们预期不会特别高,因教育仍偏服务属性的互联网赛道,但长期可能影响行业 CAC 成本。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线教育投资逻辑可分成两条主线,2C&2B:1、2C 端,看好通过优质内容和技术研发结合的企业,拥有自家 2C 流量将其转化为收入。此次事件其实对行业整体是利好,无论头部 or 中小机构,只要目前可把内容免费化即可拉来免费流量,后期转化后带来业绩弹性。 建议关注好未来(TAL.N,未评级)、新东方在线(01797,买入)、跟谁学(GSX.N)、立思辰(300010,未评级)。以及产业里头部的猿辅导、作业帮。2、2B 端,看好提供第三方技术支持/渠道的公司,后期可参与按流量付费/渠道分成。在疫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前期技术储备的相对不足,公立学校和中小教培机构的应对显著落后龙头民办教育企业,大多寻求技术平台的支持。各类技术平台的用户数在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建议关注教育信息化相关标的视源股份(002841,未评级)、华数传媒(000156,未评级)、三盛教育(300282,未评级)等。以及产业里专门第三方教育直播技术提供方,Classin 等。另外,此次事件对线下培训的影响,传统中小机构难度较大,可能加速中小教培机构出清,利于线下教培龙头集中度上升。建议关注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相关公司,新东方(EDU.N,未评级),、好未来(TAL.N,未评级)、卓越教育集团(03978,未评级)、思考乐教育(01769,未评级)等全国和地区龙头公司。(报告来源:东方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段子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 未成年人学龄前触网比例显著提升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凤莉)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34661名学生抽样调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上生活状态。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3%,两群体的差异较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至3.6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学龄前触网比例显著提升。《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趋势对家庭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更高要求。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正向积极。调查发现,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主要是:认识世界的窗口(67.1%)、日常学习的助手(66.1%)、娱乐放松的途径(59.3%)、便利生活的工具(53.1%)、认识朋友的渠道(36.5%)、自我表达的空间(18.8%)。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使用各类上网设备的比例,依次是手机(93.9%)、电视(56.7%)、台式电脑(45.0%)、笔记本电脑(31.5%)、平板电脑(28.9%)。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达到74.0%。调查还发现,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的各类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网上学习(89.6%)、听音乐(65.9%)、玩游戏(61.0%)。未成年人网上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深度融合。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的网上学习,依次是:做作业(45.5%)、复习学过的知识(44.4%)、在线答疑(40.7%)、背单词(39.1%)、学习课外知识(33.4%)、在线教育辅导(18.3%)。在网上学习领域,成年人主要是搜索、获取信息,未成年人则更多表现为课堂教育的延伸。未成年人网上娱乐和社交活动呈现新的特点。调查发现,听音乐和玩游戏仍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娱乐活动。玩游戏方面,手机游戏占56.3%,电脑游戏占24.6%。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升5.7个和6.4个百分点。上网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方式,占58.0%。初中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网上从事聊天、使用社交网站、逛微博、逛论坛、看新闻、购物等各类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段,初中开始则出现显著增长。如初中生上网聊天、使用社交网站查看或回复好友状态的比例,分别比小学生增长31.5个和29.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报告》显示,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上网技能的为25.7%。目前,网络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强。《报告》在总结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重视学龄前儿童的上网管理和教育,帮助孩子从触网之初就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二是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危害。三是构建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重点将上网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护、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必修课。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次调研还针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77.7%和83.6%,存在网络使用技能偏低、手机游戏偏好明显、更易遭遇不法侵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社会关爱帮助、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颙

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针对性——《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专家系列解读之四

2020年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了《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上生活状态。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的情况下,《报告》对进一步改善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网络内容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为长期从事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研究的学者,我认为该报告对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工作有4点启示。第一,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必须作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显示,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达到90.3%,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差距进一步弥合。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为城乡未成年人创造了均等获取信息、娱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条件。而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随着我国“新基建”计划的全面推进,互联网的发展会进一步提速,将促进未成年人更加公平地享受互联网资源。因此,在持续完善互联网基础建设、为未成年人创造优质上网条件的同时,必须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工作体系,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促进未成年人安全、健康地成长。第二,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需要结合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就已经通过多种途径使用互联网。因此,必须加快完善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措施,并积极推动未成年人网络生态建设责任的落实。政府不但要构建起平台性互联网企业的责任体系、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还应当设法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让家长真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没有或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这是目前许多低龄儿童形成不良上网习惯的重要原因。第三,针对各类网络活动对未成年人的不同影响,有必要采取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方式。《报告》显示,无论高中、初中还是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在网上完成学习任务、玩游戏以及看短视频,都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健全的规范体系,让未成年人把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网络游戏之外的活动上。对于聊天和看短视频这两类活动,应重点规避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鼓励其正向能量的发挥。比如短视频,一方面要避免未成年人观看过程中发生沉迷、盲目模仿等行为,另一方面则可以鼓励平台将短视频的娱乐与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承载更多教育功能。第四,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是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新课题。《报告》呈现了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感受,他们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对使用互联网持有更加积极、肯定的态度。可以预见,互联网初次使用低龄化这一趋势不仅会持续下去,而且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精力也将呈增加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让不让用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好”的问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重心应当向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上转移,让未成年人全面掌握安全、合理、科学使用互联网的技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 王四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

彭康

2017年中国直播互动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在线教育行业的新风口,2016年是中国在线教育的“直播元年”,那么2017中国直播互动在线教育市场又将有哪些变化呢?本报告主要是针对直播互动教育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驱动力、行业特征及投融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适量的用户研究探讨用户对直播互动教育的态度及其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旨在让业内企业了解直播互动教育的发展现状、行业发展机会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中的重要观点:1、直播互动教育发展主要驱动力:其一,优质资源分配不均,三四线城市需求亟待释放;其二,底层技术成熟、创业市场融合创兴、消费主体变更等共同推动直播互动教育发展;其三,直播互动教育有利于流量变现。2、现阶段各在线教育企业频繁转型或布局直播,新兴创业公司逐渐趋于向综合性服务发展。3、大数据将开启个性化教育新时代,大范围个性化教学将成为可能。4、大数据可能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壁垒,对数据的解析能力将成企业/老师新竞争力。5、市场更多品类被在线化,教育市场纵深领域将持续细分。6、VR/AR等新兴技术强化沉浸感,为实操性强或场景化要求高的学科带来新的契机。一、直播互动教育行业概况直播互动教育的定义直播互动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数字化手段进行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模拟面对面的实时互动教学活动。基础网络设备、学习终端设备、教师、教学内容、直播教学平台、学生等是构成直播类在线教育的基本要素(见示意图)。云端服务是师生间互动教学的纽带一个完整的直播系统由信息采集、预处理、编码、传输、解码、渲染几个环节组成。老师端通过硬件设备提供信号源,硬件设备和云服务端共同完成信息的预处理和编码工作,信息在云服务端完成转码等处理工作,以适应不同格式,支持不同的协议,然后经过内容分发网络分发到学生端,并在学生端设备完成信息的解码和渲染工作,适应不同播放模式的同时,实现音视频同步等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主要是以文字交互的方式进行。通过视频直播过程中,云端伴随相应的录制功能,并将录好的视频保存在云端,供学生进行点播,随时随地学习。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纵观中国各类学校分布,优秀的师资和资源无不集中在一线城市,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形态是集中制的,好的资源和老师不断向上集中,进而导致教研及内容的倾斜,而据艾瑞统计,中国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中小学在校生要远超于一二线城市,师资分配极度不均;其二,城乡间高收入人群相差2.5倍,而低收入人群间相差约4倍,巨大的收入差距会带来家庭教育支出的极大落差及受教类型的不同。在优质资源不均、收入差距落差大的当下,直播互动教育的出现不仅能够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地域链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促使各方需求得到释放,而且利于提高线教育市场的活跃度。底层技术成熟、创业市场融合创兴、消费主体变更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它对新事物有一定抵抗力,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等底层技术逐步完善、应用层如平台技术、交互手段等不断被提升、主流消费群体的迭代变更以及教育市场玩家不断寻求融合与创新等,在线教育市场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在线教育不断走向变革。直播互动在线教育由于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深入的学习场景以及较高的行业壁垒而备受新兴创业者和资本市场青睐;现阶段消费主体呈低龄化,消费态度逐渐改变,直播互动教育逐渐为大众所认知,同时伴随着一大批内容生产者的出现,因此直播互动教育受技术、资本共同驱动,乘着市场的风顺势而为,将重新定义教育市场供需关系,原来的消费者也将成为创造者。互动教学提供的服务多、场景重,变现能力强近两年,从提供工具的猿题库、作为获客平台的跟谁学以及向2B提供内容的盒子鱼等均纷纷转向或涉足直播授课的形式以谋求盈利。一方面基于直播技术的成熟,教育培训市场对直播+服务的理解加深,且直播在互动性与学习效果场景营造方面较其他在线教育形式有很大提升,而性价比较于线下教育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用户是为“教学效果”而买单,教育本身还是以效果为核心,而采用直播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户能更直接体会到教学的服务过程,用户的教学场景也更容易提升,其教学效果相对于录播等也更容易提升,因此用户的付费意愿相对更高,故“教学”更容易将用户流转换为现金流。技术发展引领在线教育学习新方向当下,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有:教学内容生产方、学习工具研发方、技术设备提供方和学习平台提供方。在网络运营商搭建的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生产方将开发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各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平台,各培训机构利用先进的在线教育技术及学习工具,将知识传授给用户,最终构成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生态环境。中国直播互动教育产业链图谱内容和技术服务方:内容是核心,技术为手段,新兴技术受资本青睐在线教育市场覆盖面广,且层级丰富多样。本文以教学为中心向产业链上下两端扩展,其中内容生产方和技术服务方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负责向老师提供教学所用的视频、学习资料、教辅设备及工具等;用户作为受众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链的中间,是各类型的培训机构以及用户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工具类产品。在线教育的内容提供商主要包括高校、教辅教材发行商及适应新兴教学模式(如微课)的其他内容开发商。这些内容提供商主要完成纸质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适应新兴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开发,方便老师对教学内容加工和备课、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盈利模式是对课程或相关资料收费。在线教育的技术服务商包含教育信息化、软件、测试、直播平台等多种服务。虽然不直接输出教学内容,但他们是实现在线教育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了教学体验。主要的商业模式是B2B,盈利模式比较清晰,直接向B端收费。近两年随着VR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不断涌现出一批教辅设备的创业者。截至2017年6月1日,资本市场对教辅设备共进行了17次投资,虽然目前以天使轮和A轮融资居多,但从投资次数来看,资本市场对新兴技术应用到在线教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线语言类:语言类直播互动学习优势明显,资本与创业市场表现积极语言类学习需要不断练习,故语言类直播互动学习自带优势。学生与外教老师进行直播互动交流,有效的学习场景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口语表达地道,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更强,家长的满意更高。目前市面已出现颇具影响力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如何破除同质化,打造自己的口碑和特色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投资方面,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在线语言市场共计86次融资,其中天使轮和A轮融资次数占55起,新的创业者不断涌入市场。但从融资金额来看,资本市场趋于理性,天使轮和A轮的融资金额不足4亿元。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语言类直播互动教育市场趋于同质化,资本尚未发现更新颖的项目,故在投资金额方面更慎重;其二,目前市场尚未出现巨头企业,市场还有很多机会可供挖掘,资本方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机会。K12在线教育类:市场空间大、需求高度集中,但买单和服务流程长目前,国内K12在线教育形式多样,题库、微课、工具等细分市场不断被深耕,且出现亿级美元投资,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当活跃。在应试体制下,中国K12阶段人口基数大、二胎政策红利及家庭收入提升等共同作用使得需求端市场空间海量,而目前供给端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头部企业尚需长时间成长才能占据更大份额,故K12在线教育市场是诸多玩家的必争之地,截止2017年6月1日,K12在线教育市场共获得89次投资,超过六成大的融资集中在B轮前。虽然资本助力市场玩家不断涌入,但改领域盈利模式尚需进一步摸索。K12在线教育盈利模式不明主要是由该阶段的特点所决定。首先K12阶段教育具有单向流动性、试错成本高、需求方与付费方分离的特点,家长对在线教育的选择更加谨慎。其次,K12阶段的学习科目多,当家长对教学效果满意时,续费可能性高,学习其他科目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针对市场空间大、需求高度集中的K12教育市场,业内玩家需要不断理解教育本质,将教育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打造教学闭环,提升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是家长愿意缩短决策时长、续费及科目扩展的主要原因。在线职业教育:盈利模式清晰,可不断垂直化发展,市场表现活跃中国的职业教育分为学历类职业教育和非学历类职业教育。其中非学历类职业教育中职业考试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是目前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迅速的领域,其中的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目前职业考试培训发展相对成熟,但品类覆盖范围有待拓展,部分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内头部企业出现大而全的品类经营特征。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主要是为了调节学历教育和就业市场的不对称性。目前职业技能集中在IT培训和会计培训等实操性相对较小的纵深领域,企业也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但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相对较小。随着职业技能教育模式逐渐成熟,培训机构和就业市场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企业将不再单纯提供课程服务,而是直接为对标企业输出人才,向重度垂直的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截止至2017年6月1日,在线职业教育获91次融资,市场表现活跃。资本和创业者青睐在线职业教育可能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人群具有体量大、自主性强、付费意识高的特点,而行业内可以从纵深领域切入而创造新的蓝海,市场盈利可期。综合类在线教育平台:技术和流量优势明显,可向B端或C端服务,盈利模式多样综合类在线教育平台一般多具有互联网基因,依托于产品优势而积累了巨大的流量。他们的底层技术扎实、人才储备丰富,互联网技术相对成熟,能快速适应甚至引领在线教育新模式。因此他们不仅可以向C端提供服务,而且可以直接向B端提供教学平台服务或者为B端提供导流服务,在技术和流量方面突出优势使得他们具有聚集作用,进而丰富平台课程品类。截至2017年6月1日,在线教育信息化市场表现出极大的活跃度,资本市场发生57次投融资,随着底层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企图从技术和平台服务切入来分一杯羹。未来教育平台不仅是一个将老师和学生链接起来的平台,而是能根据用户需求推荐精准匹配的课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及分析工具,集优质内容与全面服务于一体。在线教育市场整体融资次数回落,并购次数明显增加从在线教育市场整体融资次数来看,2015年次数最多,为519次,2016年融资次数出现回落,为428次;从融资轮次来看,超过六成的融资次数集中在早期的天使轮和A轮,进入C轮及以后融资轮次的企业很少,跑在前面的企业相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而言,占比很小。B2B、B2C为常见且成熟的商业模式在线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也经过众多创业者的不断摸索与创新而不断丰富。目前中国主流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B2B型、B2C型、B2B2C型和C2C型,他们各具特点。其中B2B型和B2C型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商业模式。B2B型主要是向企业或学校提供技术或教学资源,其客户稳定性相对较高,盈利空间也相对较大。B2C型则对优质师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更高,名师和优质内容能够吸引更多的流量,马太效应容易在B2C型体现。 B2B2C型和C2C型相对于老师而言的自主性相对较高。C2B型则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向C端收费是直播互动教育的主要盈利模式直播互动教育基本具备了在线教育多样化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内容、平台、技术以及广告这几类。其中向C端(学生、家长)直接就内容及内容衍生产品收费是较为常见的盈利模式。除此之外,还会向C端提供一定的工具或技术服务而收取一定费用。在线教育培训市场与B端的合作较为密集,平台、技术、软/硬件等方面较容易形成壁垒,因此B端提供的服务覆盖面更广更全面。同时,由于B端平台方可积累大量的流量及优质内容,利用平台进行渠道分发和在平台投放广告等方式也是常见的盈利模式。虽然现阶段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百样玲珑,但用户最关心的还是学习内容及学习效果,用户愿意付费的前提也是为他们心中的效果买单,故教育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教育本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技术支撑,资本市场现金流驱动,企业频繁转型或布局直播2016年直播热带动诸多领域火爆,直播+教育备受资本和创业者青睐,直播互动教育呈井喷之势发展,很多原先布局其他教育形式的企业纷纷转型或者涉足直播互动教育,直播赛道聚集越来越多的玩家。其中转型直播的教育类型包括以拍照搜题等为主的工具类企业、专注于提供内容的在线少儿英语内容提供商、以及2015年主流的获客端产品家教O2O类企业。而原来以录播或面授为主的教育机构也开始布局直播教育,形成“直播+录播+辅导老师”等形式的教学模式。教育机构纷纷转型或涉足直播互动教育可能主要受技术和需求驱动。其一,随着互联网、云存储等技术的进步,直播对教学场景的营造优势越发明显,而教育市场对直播+服务的理解不断加深,因此直播越发火热;其二,直播互动教学环节所提供的服务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更加明显,效果也更加好,用户更愿意付费,实现现金流的流转。新兴创业公司逐渐趋于向综合性服务发展技术创新与成熟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学情分析系统、家校互动、管理信息化等技术不断成熟,使得整个在线教育的底层技术相对成熟,这就为新兴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氛围。现阶段,在线教育创业主要集中在内容、平台和工具三个维度。在线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丰富则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学内容需要更加适配于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想要吸引更多的流量,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体验作为支撑,还需要有优秀的老师以及优质的教学内容;而工具类产品则体现在检验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只有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群聚集,创业公司向综合性服务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直播互动教育对老师提出新要求:个人特色、互动意识、内容精炼、把握节奏现阶段,很多线上教育企业和线下教育企业纷纷转型或布局直播,伴随而来的是线下老师开始向线上直播教学转型。而直播互动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就是老师要学会包装自己,培养自己的营销能力,上课时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以吸引新的流量和增加用户粘性;其二,直播教学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讲授知识点时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良性拓展;其三,老师要有远端学习者意识,要时刻保证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他们的学习融入感;其四,要培养对学员学习效果的感知能力,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直播互动教育市场长尾企业十分明显整个直播互动教育市场现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业内龙头垄断型企业尚未出现,市场集中度较低,各企业处于快速增加用户量、服务好用户并提高用户粘性、完善产品体系的阶段,市场还有很对机会点供教育市场内玩家挖掘。相同教育领域的企业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破除同质化寻找差异性将是企业脱颖而出关键;综合类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各企业之间除了流量与师资竞争外,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体系、丰富教学课程及教学工具,打通直播互动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学-练-测-评的教育闭环。二、直播互动教育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为精准定位服务提供依据,将开启个性化教育新时代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在线化,学生的很多学习行为、学习方式、知识掌握程度等维度将被记录,形成数据资源库。通过对学生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学生与老师的个性、教与学偏好等方面的契合度进行匹配,为学生找到最适合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规划最优学习路径,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很好的扩展。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定位需求,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更全面、更创新的服务和使用场景,让个性化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未来的个性化教育将是大范围的,老师可以对更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也是家长和社会对教育个性化的诉求。大数据是基础,对数据的解析能力将成企业/老师新竞争力教育个性化要求我们在为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选择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更具针对性和更精准的服务,从而使得学员能够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高效学习。对学员进行精准匹配的前提是要对学生及其学习习惯足够了解,这就需要企业建立更多的知识结构维度,记录学生更多的学习路径,然后利用智能算法等方法将数据解析成标准化、模块化、甚至结构化数据的数据,这样老师对学生的分析将会更加精准,进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服务。进入DT时代,数据开始成为各方企业争夺的资产,数据也可能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壁垒,但如何进行数据解析是各方应该引起重视的。未来对数据的解析能力将成为企业或老师新的竞争优势,老师不仅要提升教学能力,还需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及教学敏锐度,老师的角色将向诊断型转变。市场更多品类被在线化,教育市场纵深领域持续细分直播技术不断成熟,直播互动教学最大限度还原教学场景,而市场经过不断的教育,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逐渐提高。目前在线教育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培训、职业培训,越来愈多的教育品类开始被在线化。据艾瑞统计,截至2017年6月1日,资本市场在兴趣类领域的投资共55次,且以天使轮融资为主,兴趣类教育正在开始由线下向线上延伸。针对各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市场逐步细化,各创业公司不断从纵深维度切入,提供更加垂直的服务,帮助客户精准定位需求,创造新的蓝海。同时我们也发现语言类、职业类等细分市场均具有知识理论性强,而实操性相对较弱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课程的知识体系更加强调方法论,因此更适合在线教育。而兴趣类等教育虽然具有实操性强的特征,但是他们具有复杂习性相对较弱且可实时练习,并可与老师实时交流等特征,因此他们也适合在线化。VR/AR等新兴技术强化沉浸感,教学场景进一步优化增强现实 (AugmentedReality,AR):以真实世界为依托,叠加数字创建的虚拟世界,使真实世界更加立体和具象。虚拟现实 (VirtualReality,VR):阻挡现实世界,为使用者创建一个基于全数字化环境营造的想象的、复制的新世界或者模拟真实的世界。VR与AR最大的差别在于VR是全数字化的,配套VR设备的人所处的环境是全虚拟化的,而当我们佩戴AR设备时,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只是叠加上了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使得我们看到的世界相比于原来更加真实、具象。未来VR/AR技术有潜力成为教育市场的标准工具,用更丰富的手段来展现内容将成为刚需。针对实操性强或场景化要求高的学科,通过VR/AR模拟或营造出教学场景,使教学场景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感,不仅能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方式,而且直观的体验能够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当然现阶段主要应该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和教学内容的创作问题。目标市场下沉,战场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开始转移中国的教育受集中制的体制所影响,优质的人才和资源不断向一二线城市倾斜,而资本本身也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因此无论是老牌教育机构还是新兴创业者均将目标瞄准在一二线城市,但目前该市场品牌格局基本稳定,用户选择时会倾向于具有品牌和口碑的企业,因此供给端市场红海一片;而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不仅用户量巨大,而且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教育的需求亟待释放,而在线教育正好能打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双方的共赢。

相续

2020印度在线教育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人口总量达到13.8亿(可下载)

获取《2020印度在线教育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教育行业”,该报告编号为20bg0033。 中国和印度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闻名全球;印度IT业发达,工程师从业者众多。据IT桔子统计发现,2020年印度已诞生了全球估值最高的教育独角兽,这家公司融资13轮,估值达到82亿美金。那么,到底是什么能支撑它这么高的估值?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2020年人口总量达到13.8亿,接近中国的14.4亿人。在人口结构上,印度与中国有明显不同,出生率较高,呈现出随着年龄递增而人口数量递减的“金字塔”模型。据统计,印度10~45岁人口占比63.4%(中国是42.2% ),约8.6亿人;其中,5-24岁年龄人群约5亿人,在印度,早教、k12教育、职业教育的市场基础比中国还要更庞大一些。近几年印度网民持续扩大,2017年印度上网人口比例为34.5%,约覆盖4.5亿人;中国同期上网人口约7.75亿人,占比54%。根据CNNIC最新数据,截至 2020 年 3 月 ,我国网民规模为9。 0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上网用户/总人口)达64.5%,较 2018 年底提升4.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 97 亿,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手机上网用户/手机用户)达到了99.3%。研究表明,2016年欧洲贫富差距最小,收入前 10% 的成人(20岁以上)的收入总和占国民总收入的37%,该份额在中国为 41%,在印度是5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2015年之前的前20年中,印度极端贫困率从46%下降至约13.4%,现在印度仍然有1.76亿贫困人口,他们很难具备条件接受除义务教育以外的教育。我们看到,中国在过去10年保持了一个较高速的增长,与印度逐步拉开了差距;中国人均GDP在2019年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然而印度人均GDP仅2040美元,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从人均GDP增速来看,印度与中国在前2年、后4年呈现出相近的发展规律,在2011年增速最猛(23%),2016~2018年迎来一个增速小高峰。

抱神以静

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网络互助行业稳定发展,成为居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力量。2019年,网络互助行业救助总人数超过3万人,救助总金额超50亿元,覆盖人数达1.5亿人,预计到2022年覆盖人数将达3.9亿。比较得知,给付型和聚焦型平台在多方面优于报销型和综合型平台,未来发展前景更好。专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将成未来网络互联行业重要发展方向。(《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3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网络互助成为健康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力量,向“国民级”产品迈进。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络互助覆盖人数达1.5亿人,2022年网络互助覆盖人数预计将达3.9亿人,覆盖率将达27.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创新出适应数字经济条件的健康保障新机制,成为中国大病保障新形式,伴随行业环境日渐趋好,网络互助将进一步成为大众健康保障的有益补充力量。网络互助行业未现规模效应,平台会员分摊有望保持平稳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平台会员分摊而言,更多取决于平台的发病率与平均互助金,与会员总数关系不大,不存在规模效应,但随着平台重疾发生率越趋稳定,以及平台加强运营和风控能力,平台会员分摊将有望走向平稳发展。中国网络互助进入繁荣发展期,专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将成平台重点发展方向。网络互助用户增量有限,新入局平台增长潜力有限。立足长期发展,平台未来的发展重点将落脚于专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伴随行业的日益规范以及平台的积极布局,行业也将从同质化到募集效率、金额的差异化发展。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网络互助相关定义网络互助定义:网络互助是在吸纳了民间互助共济行为、原始保险形态、网络服务技术等诸多理念和运行模式后,产生的新类型互助性经济组织,会员与平台之间以及会员与会员之间构成新型的网络服务合同关系。网络互助运行模式:拟加入平台互助计划的自然人,事先根据自身健康情况确认是否符合互助计划健康要求,某一成员如发生约定情况下的重大疾病或意外,其他成员将义务为患病会员进行分摊式互助,实现“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结果 ,实现了群体风险分摊、个体风险总额控制的创新点。网络互助≠公益慈善网络互助脱胎于公益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公益的性质和效果,也常被拿来与慈善进行对比。两者都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普世精神,但在产品本质和方向性上两者存在较大区别。社会医疗保险、网络互助、商业保险三者对比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历程:行业发展再次加速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基础:需求满足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基础: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有限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长,覆盖面于2018年后稳定在95%以上。但近年来人均医疗支出增长率远超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率,居民一旦罹患重疾,在扣除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负部分加上康复费用依旧高昂,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同时,医疗保障领域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地区间保障水平衔接不够,过度保障与保障不足现象并存。网络互助将成大众健康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互助行业救助总人数规模超过3万人,行业救助总金额超5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基于互联网的快速渗透以及模式创新,为大众健康保障提供了可靠依赖。同时基于其低门槛、普惠性等特点,为中低收入人群有效解决大病医疗资金问题,有效规避因病返贫等生活困境。随着行业逐步普及,市场用户教育进一步成熟,网络互助社会救助范围将持续扩充,网络互助将成为大众健康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前景:预计2020年覆盖人数达到2.5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网络互助覆盖人数达1.5亿人,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互助覆盖率达17.8%,2022年网络互助覆盖人数将达3.9亿人,覆盖率为27.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和其他平台略有区别,伴随网络互助行业的稳步发展和加速布局,因平台要求用户持续付费,用户留存率即网络互助平台有效活跃用户规模的维持将会是当前网络互助行业的一大挑战。网络互助平台竞争要素网络互助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平台资质、业务模式等多方面逐步呈现多元局面。但随着行业进一步推进,从业门槛以及专业要求将越趋提高,平台需要紧跟市场发展,保持自身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网络互助行业竞争格局从2014年网络互助行业开始以来,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后也经历了行业洗牌期,最终留存下经市场检验的平台。当前官方公布的会员数量超百万的互助平台主要有:相互宝、e互助、水滴互助等,在行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以相互宝、e互助为代表的平台将持续围绕服务创新、技术升级等展开竞争。中国网络互助行业平台概况—用户留存数量2019年至2020年6月,平台用户留存数量方面整体呈现两大特点,平台成立初期在用户量增长方面大多呈快速增长态势,而后进入稳定期,平台用户存量保持一定水平。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60互助以及相互宝在发展初期用户增长态势明显,而e互助以及2020年后的相互宝,平台留存用户数较为稳定。另外,水滴互助和众托帮等平台在实现初期用户积累后,后续用户留存能力出现明显下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网络互助平台用户增长大多进入平缓期,平台在前期流量快速积累后增速放缓;同时部分平台后续用户流失严重,可能源于前期低门槛免费加入模式引发的均摊费用上涨、用户体验存在落差等问题。中国网络互助业务类型:给付型vs报销型不同于保险,网络互助无法进行百分之百的刚性兑付。网络互助平台根据互助金类型划分可分为给付制(一次性给付)和报销制(提供医疗凭证实报实销)。中国网络互助行业主要平台概况—人均互助金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人均所获互助金方面,报销型的平台整体呈下降趋势,如轻松互助由19.7万元降为5.3万元,降幅超过250%;而给付型的平台e互助人均互助金一直稳定在21万元的水平。给付型平台在人均互助金金额上同样优于报销型平台。2020年6月,e互助人均互助金为21.3万元,居行业领先位置。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行业的初衷是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救助,用户救助金金额高低是衡量网络互助行业优劣的重要指标,e互助在获助金额上更具优势。两大类代表性平台受助概况在人均分摊方面,以e互助、相互宝为代表的给付型平台,相较于以水滴互助、轻松互助为代表的报销型平台金额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更高的人均获助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项目分摊费用决定了用户获助金额的高低。另外,部分平台前期以低分摊费用吸引用户进驻,后期逐步提高用户分摊支出的计划,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用户的参与体验,这也是平台用户留存率下滑的主要原因。网络互助平台产品模式:综合型vs聚焦型网络互助平台根据互助产品险种范围可以划分为综合型平台和聚焦型平台。不同类型的平台各有优缺点,共同存在于不同互助模式的生态环境之中。其中聚焦型的平台主要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保障计划,同时平台拥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中国网络互助平台中青年获助比例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18-50岁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达94/10万。长期而言,稳健成熟平台的互助率更为接近社会发病率,这也反映了平台在运营和风控管理上的专业化能力,如果较高,意味着可能互助平台的风控管理有漏洞,如果较低,意味着正常发病的人没有机会得到帮助;而考虑到网络互助平台用户的流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逆选择风险的因素,获助比例与国家发病率对比有所波动是正常范围,但不应偏离太大。2019年,在各平台的中青年癌症计划互助率方面,聚焦型平台更接近社会发病率,其中e互助的互助率为42.3/10万,最为接近国家中青年癌症发病率,聚焦型平台在运营和风控管理的专业化能力上发展更为稳健。网络互助行业并不具备规模效应特征随着行业逐步渗透,在平台用户增长之后,受助用户也将随之提升,用户均摊费用并不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并没有明显出现成本降低情况,优质平台基于优良的大数据风控能力以及科学的运营能力,能有效保障平台支出的稳定,用户均摊费用支出也将呈现稳定波动趋势,网络互助行业并不具备规模效应特征。多样性会带来更多疾病类风险,平台保障项目越多费用越高,综合型平台因此可能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而聚焦型平台的互助率更接近社会发病率,其中e互助最为接近,支出费用自发展以来一直较为稳定。中国网络互助创新小而美案例分析——e互助e互助创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网络互助平台,截止2020年7月,已有340万人加入,会员遍布全国。成立以来,e互助秉承着“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理念,专注为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提供未来不幸患癌或遭遇意外时的资金援助,截止2020年8月,已累计帮助4535名会员,累计筹款7.6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凭借扎根行业多年运营经验,e互助通过打造自身差异化,实现平台的平稳发展。对比其他平台,e互助已实现业内用户互助金额最高、用户均摊支出最稳定以及用户获助比例最为趋向国家平均水平,在平台风控管理以及运营上实现业内领先水平。中国网络互助标杆案例分析——相互宝相互宝是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宝APP上线的一项大病互助共济服务,加入的成员遭遇重大疾病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e互助人均互助金更高:数据对比显示,e互助虽然在会员规模、救助人数上低于相互宝,但在会员救助金额上却领先于相互宝。同时,虽然平台用户量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平台运营能力以及给付能力。基于网络互助行业不存在规模效应,平台在支出费用上不会随着用户量上涨而下滑。e互助平台运营稳定优良:对比社会癌症重疾发生率以及中青年癌症发病率数据,e互助平台用户发病率更为接近社会平均水平。e互助平台有着更为平稳优良的平台运营环境以及更为坚固的风控能力。中国网络互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网络社会价值高,有望成“国民级”产品网络互助行业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是能真切用于解决“因病返贫”困境,精准扶贫的行业。在行业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未来有望逐渐教育用户、获得大众普遍认可。未来,网络互助行业因其广泛的惠民作用,有望成长为媲美微信、余额宝、外卖平台等量级的互联网“国民级”产品。互联网平台持续入局,差异化成制胜关键互联网平台具有明显的资金和流量优势,未来也将持续加入行业战局,但是其他专注经营网络互助的平台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生存空间。前期网络互助行业同质化较明显,伴随行业发展以及用户的培育,网络互助行业将有望逐渐摆脱同质化,各平台的募集效率与募集金额也将会往差异化方向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行业内主流平台在平台运营、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以差异化竞争获取行业生存空间。网络互助保障范围扩展 平台布局需谨慎跟进随着网络互助行业逐步发展,平台在保障病种以及保障计划上也在逐步扩充。但与保险行业不同,对大多网络互助平台而言,更多的病种互助计划,相应会增加平台的管理风险。不管在支出金额管控,还有用户获助资质审核上,都可能造成风险失衡。同时也可能为平台带来道德风险,包括已患病用户带病加入,互助成员不遵守契约进行互助金欺诈,平台不遵守契约造成成员利益损失甚至欺诈等。所以平台在跟进保障范围扩充的布局上,仍需基于自身平台风险管理能力考虑,从而科学布局。用户保障计划参与体验需提升 低门槛准入模式或迎变革当前网络互助平台保障计划需要用户定期进行均摊费用的支付,从而保障自身互助权益。而部分平台为有效导流用户设计低门槛的进入模式,如0元进入等,在平台发展初期吸引巨大流量及用户。而随着平台补贴的减弱,后续用户均摊费用上涨明显,用户支付金额不断增加,长期的定期支付从而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严重,用户失去获助资格。网络互助平台需要切实保障用户权益,在用户计划参与以及体验上,仍需进一步优化创新。网络互助行业具备运营和风控能力门槛,国家监管将进一步助力规范化发展网络互助行业一直被认为具有“低门槛”的特征,但是如果网络互助平台想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则需要具有一定的运营和风控能力,并不是仅仅有资本投资、有流量就能够实现持续经营的。未来为了避免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网络互助业务应引入国家监管,实现行业不良风险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单一经营平台成为主流,成为网络互助行业主力网络互助平台按平台性质划分,一类是以原生态做互助为主的平台,另一类是以综合(保险+筹款+互助)为主的平台。单一经营的网络互助平台因为只专注于网络互助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用户地利益,在用户留存率、人均获助金等方面更有优势,利于行业整体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网络互助的主导形式。而混业模式往往不是专注于网络互助模式,而是以网络互助模式作为引流方式,在迅速吸引用户后将平台发展作为获得融资的途径,是构建其生态闭环的手段,对于网络互助专注度和投入不足,不利于用户利益的保障。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筷子篇

2018年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极光观点分数不再是王道,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受K12教育用户欢迎,请家教热度相对低数学和英语是最主要的培训班科目需求,过半家长更偏爱面对面的线下教学超九成家长更愿选择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6-15人中班规模最受欢迎2小时左右的课时、一周1-2次是家长们更倾向的培训班课时和频率亲友同事介绍、教育机构的宣传资料和网站是家长们获取培训班信息的主要渠道选择培训班时,家长们更看重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和课程安排作业答疑类app最受家长欢迎,其次为家长社区类app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以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为研究对象,从K12教育态度、K12教育投入、K12培训班偏好、K12教育app偏好、K12教育用户画像等维度揭秘这一人群的特点。 K12教育用户定义:幼儿园到高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父母。本报告中所称K12教育用户为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回收有效样本1019份,其中男性占比52.30%,女性占比47.70%。极光调研从教育观念、教育投入、培训班偏好、教育类app偏好、人群画像等方面揭秘这一群体的特点。一、K12教育态度教育观念:分数不再是王道,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更受关注总体而言,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反而不太在意成绩分数幼儿园阶段父母更看重兴趣培养;小学阶段父母更看重学习方法、兴趣培养;初中阶段父母更看重成绩分数;高中阶段看重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教育观念:母亲们更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的培养K12教育阶段的父母们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一致,大多不看重分数相比于父亲,母亲们更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及社交能力方面的教育教育观念:权威型父母更注重综合素质、学习方法教育权威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父母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可能是因为权威型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专制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父母更不注重孩子体育锻炼方面的教育,这或许与专制型父母会过于管束孩子的体育娱乐有关学习成绩满意度:过半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满意度高,高中阶段父母满意度相对低幼儿园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满意”占比均高于其他阶段相比于其他阶段,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不满意”占比高总体而言,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为39.14%,有14.34%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学习成绩满意度:父母对孩子满意度与成绩排名高度相关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前,父母对孩子越满意;相应地,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后,父母对孩子越不满意对于排名中上的孩子,只有六成左右的父母感到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选项的人)对于排名倒数的孩子,除了超半数的父母感到非常不满意外,也有21.43%的父母态度无所谓二、K12教育投入时间投入: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普遍高,随着孩子升学,参与度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对孩子学习参与度低的父母占全部样本量的12.36%(参与度较低或非常低的占比),可见父母们为了孩子学习也是操碎了心随着孩子升学,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时间投入有下降趋势,或因初高中孩子住校或课业逐渐超出父母可辅导范围所致内容投入: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是课外教育首选,“请家教”热度低调研数据显示,超五成的父母为孩子报过兴趣班,亦有近五成的父母给孩子报过学习辅导班学习教育工具类投入(使用学习辅导类app、购买学习机等)的父母占比近三成相比于其他种类,“请家教”已是极少数父母的选择,或是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内容投入:小学阶段更倾向兴趣班,初高中阶段更倾向学习辅导班小学阶段的课外教育更倾向于兴趣班,而初高中阶段则对兴趣班的投入低于全体样本,或因课业加重而逐渐放弃兴趣班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对课外学习班/辅导班的倾向高,同时也高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体样本对“请家教”一项投入普遍低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孩子是“请家教”的主力军不报培训班*的原因:用不着——孩子学习好;帮不上——担心效果不好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家长不打算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报班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一是孩子学习好,用不着;二是担心辅导效果不好,帮不上;三是孩子不愿参加,由着去19.20%的家长对培训班价格敏感,因价格高而选择不报班三、K12教育培训班偏好培训班报班原因:最想孩子提升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其次希望能够查缺补漏父母为孩子报培训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加强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全面发展21.20%的家长希望培训班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同时有17.82%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培训班补强弱势科目只有8.58%的家长希望报培训班能够减少自己在孩子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培训班报班类别:小学阶段倾向兴趣类,初中阶段倾向教学类,高中阶段倾向考试类超半数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会选择教学类和兴趣类,其中初中阶段对教学类培训班的倾向高于全体样本相比于全体样本,小学阶段更倾向于兴趣类培训班,父母们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可谓从小抓起;相应地,这一阶段对考试类培训班的需求则低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则对考试类培训班需求较高,高中阶段尤甚,占比达42.31%,或因为高中课业重,考试成绩也更加关键弱势科目:语数英是主要弱项,理化也难倒近三成高中生小学生最弱势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占比超三成,英语占比近三成初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和英语的占比差不多(不考虑“其它”选项前提下)高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数学和英语,物理和化学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看来高中生们“学好数理化”任重道远培训班报班科目:数学和英语是最主要的培训班科目需求数学是培训班报班需求最大的科目,小、初、高各阶段均过半数,其中初中阶段需求最大,占比达69.28%英语紧随数学之后,也具有广泛的培训市场需求,小、初、高各阶段的占比也均超五成高中物理或因难度较大,也有超四成的培训需求培训班形式偏好:线下教学占比最高,“双师课堂”悄然兴起过半数的父母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形式,可见线下教育的优势还是线上教育无法比拟的有20.16%的父母选择线上即时教学,远高于占比仅有3.64%的线上视频课程,由此推测父母们更希望培训班有即时的互动,而不只是希望孩子自学“双师课堂”指线上、线下各一个老师同时授课,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学形式,有13.13%的父母选择此项,可见这一形式已为一定比例父母所接受培训班规模偏好:倾向中小规模班,高中阶段更偏好一对一教学超九成父母更倾向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43.17%的父母倾向6-15人的中班,是占比最高的人群13.78%的父母倾向一对一的培训班,而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在这一选项上的占比更高。一般而言,一对一培训班的费用更贵,可见这部分父母对于孩子在培训班上的金钱投入意愿或更强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孩子的父母更偏好16-30人的大规模培训班培训班课时和频率偏好:一次2小时左右,一周1-2次是最好的选择2小时左右的课时是父母们最倾向的选择,但对于线上课程,1小时课时和2小时课时的选择者不相上下,占比分别为37.97%、36.54%超七成父母希望孩子一周上1-2次培训班,以绝对优势超出其他频次选项,可见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并没有被培训班占满培训班信息获取渠道:亲友、机构官方、学校等线下渠道更受欢迎超六成父母通过亲友同事的介绍获取培训班信息,占比61.25%,或因父母们倾向于向身边有经验的人咨询教育机构的官方渠道(官方资料和网站)和学校渠道也较为受父母们关注其他线上渠道(如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搜索、移动网络广告等)相对不受父母们关注,占比均不足两成挑选培训班看重因素:最关注老师水平、上课地点和课程安排父母们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主要考虑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及课程安排,其中教师水平最受关注,占比64.76%22.24%的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更为关注价格机构口碑和名气反倒不太被看重,占比不足两成,可见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们不看广告看成效培训班效果评价:掌握学习方法是最期望的收获,初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偏重提高成绩整体而言,58.26%的父母希望孩子通过培训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培训机构“授人以渔”相比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父母更看重培训班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可能是因为初高中阶段的孩子面临着相对重的升学压力培训班报班费用:随着孩子升学,父母每年在孩子培训班上的费用投入逐渐增长对于打算/已经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父母来说,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大约3759元人民币在孩子的培训班上随着孩子的升学,父母每年愿意花在培训班上的费用逐渐增加,到孩子的高中阶段,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约5175元人民币双职工家庭在孩子培训班费用的投入大幅高出单职工家庭四、K12教育app偏好所使用学习类app类别:作业答疑类app最受欢迎,家长社区类app占比超三成87.78%的父母或其孩子使用过学习类app,其中,作业答疑类app以68.17%的高占比俘获这部分父母和孩子的芳心家长社区类app出现的时间不久,但迅速在父母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34.80%的比例居于第二名家教类app和学习视频类app相对占比较低,或因其形式较为传统,用户已丧失新鲜感题库类app在高中阶段的孩子或其父母中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样本,或因高中阶段学生更注重题海战术教育学习app偏好:作业类app在父母偏好度top 10应用中占有4个席位《一起小学学生》是父母们最偏好的教育学习app,另外还有《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爱作业》、《作业帮》也均在top 10榜单中,可见作业类app广受欢迎《家长通》、《家长帮》双双上榜,针对家长的应用亦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使用教育学习类app的诉求:实效性和趣味性是使用学习类app的最主要诉求家长或孩子使用教育学习类app最主要的诉求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成绩,占比分别为55.73%、48.57%及42.95%有22.69%的家长希望从学习类app中获取学习资料,但对于名师、名校信息则无甚要求五、K12教育用户画像K12教育用户教养风格及地域分布:超六成父母是权威型教养风格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父母属于权威型的教养风格,这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管束程度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有20.90%的父母属于放纵型教养风格,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关爱有余,管束不足经济越发达地区,单个城市的K12教育用户的平均聚集度越高K12教育用户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更愿意报培训班家庭月收入在5千至8千的家庭占比较多,收入过万的家庭总占比有27.11%已经/愿意报培训班的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比全体样本的平均月收入高,对孩子的课外教育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K12教育用户学历及职业分布:本科学历多,单职工家庭近半本科学历的K12教育用户最多,占比28.36%自由职业者占比最高,单职工家庭占比近半K12教育用户兴趣标签:热爱音乐、美食和旅游的潮父母K12教育用户对音乐、美食、旅游有偏好K12教育用户的理财应用偏好:K12教育用户倾向于用银行理财K12教育用户在金融理财类应用偏好度的top 10榜单中,银行相关的app占据半壁江山,或因为银行系统的安全性让人信赖K12教育用户安卓手机品牌分布:华为保有最多的K12教育用户超三成的K12用户使用华为手机,以较大优势领跑vivo、OPPO、小米紧随其后,均分得超一成的K12教育用户占有率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极光JIGUANG”。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极光JIGUANG;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堕汝形骸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李川)2020年5月1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34661名学生抽样调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上生活状态。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差距进一步弥合,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达到90.3%,两群体的差异较2018年的5.4个百分点下降至3.6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学龄前触网比例显著提升。《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趋势对家庭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更高要求。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正向积极。调查发现,未成年人认为互联网主要是:认识世界的窗口(67.1%)、日常学习的助手(66.1%)、娱乐放松的途径(59.3%)、便利生活的工具(53.1%)、认识朋友的渠道(36.5%)、自我表达的空间(18.8%)。可见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有自己的认知和态度。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网工具。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使用各类上网设备的比例,依次是手机(93.9%)、电视(56.7%)、台式电脑(45.0%)、笔记本电脑(31.5%)、平板电脑(28.9%)。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达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位列上网活动的前三位。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的各类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网上学习(89.6%)、听音乐(65.9%)、玩游戏(61.0%)。其他还包括:上网聊天(58.0%)、看短视频(46.2%)、搜索信息(44.9%)、看视频(37.5%)、看动画或漫画(33.2%)、使用社交网站(32.0%)等。未成年人网上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深度融合。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的网上学习,依次是:做作业(45.5%)、复习学过的知识(44.4%)、在线答疑(40.7%)、背单词(39.1%)、学习课外知识(33.4%)、在线教育辅导(18.3%)。在网上学习领域,成年人主要是搜索、获取信息,未成年人则更多表现为课堂教育的延伸。未成年人网上娱乐和社交活动呈现新的特点。调查发现,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娱乐活动。玩游戏方面,手机游戏占56.3%,电脑游戏占24.6%。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升5.7和6.4个百分点。上网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方式,占58.0%。初中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网上从事聊天、使用社交网站、逛微博、逛论坛、看新闻、购物等各类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段,初中开始则出现显著增长。如初中生上网聊天、使用社交网站查看或回复好友状态的比例,分别比小学生增长31.5和29.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报告》显示,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上网技能的为25.7%。目前的网络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强。《报告》在总结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重视学龄前儿童的上网管理和教育,帮助孩子从触网之初就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二是从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危害。三是构建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重点将上网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护、信息甄别等能力作为必修课。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次调研还针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目前,我国留守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77.7%和83.6%,存在网络使用技能偏低、手机游戏偏好明显、更易遭遇不法侵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社会关爱帮助、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附件: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