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陈众议:新世纪外国文学与研究点厾独行侠

陈众议:新世纪外国文学与研究点厾

编者按21世纪已经过去20年。这20年里,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高速”、“加速”、“剧烈”、“骤变”、“创新”、“多样”来描述世界的变化、生活的变化。文学也一样,从创作思潮到门类、题材、风格、群体,包括文学与生活、文学与读者、与科技、与媒介、与市场的关系等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认知、理解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总结过往、思索未来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作家网特别推出“21世纪文学20年”系列专题,对本世纪20年来的文学做相对系统的梳理。我们希望这个专题尽量开放、包容,既可以看到对新世纪20年文学的宏观扫描、理论剖析,也可以看到以“关键词”方式呈现的现象或事件梳理;既有对文学现场的整体描述,也深入具体研究领域;既可以一窥20年来文学作品内部质素的生成、更迭与确立,也可辨析文化思潮、市场媒介等外部因素与文学的交互共生;既自我梳理,也观照他者,从中国当代文学延展至海外华文文学和世界文学,呈现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世界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异同。从文学史意义上来说,20年看文学或许略短,难成定论,难做定位,但文学行进过程中这些适时的总结又非常必要,它是回望,更指向未来。(中国作家网策划“21世纪文学20年”专题文章陆续推出,敬请关注)“21世纪文学20年”系列专题之三:让蝴蝶飞一会儿 新世纪外国文学与研究点厾文 | 陈众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译介和研究出现了重要变化。之一是市场趋于成熟和稳定,追风和迷信明显消退,这主要归功于“四个自信”和拿来的从容,次之是外国文学本身呈现出空前的多维发散状态,同某些政治经济单边主义适成反差。在文学这个天平上,“东边日出西边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譬如自然界的“蝴蝶效应”,任何事件、任何地点都可能成为世界性的文学书写对象,任何写手也可能成为潜在和显在的作家。此在彼在,你写我、我写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业已成为世界文学的常态。之二是无论国内、国外,出版和接受日趋理性;一书既出,“洛阳纸贵”现象不再。这两者自然一而二、二而一,相辅相成。之三是外国文学多元格局的形成反过来助推了我国外国文学译介和研究的多样化趋势,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开放包容和了解世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体认与美好愿景。当然,这也充分显示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下仅就学界广泛关注的“世界文学”问题略呈管见。首先,不加引号的世界文学客观存在。从历时性角度看,人类自有文化起便有了歌舞和口传文学;从共时性角度看,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皆有文学。因此。世界文学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和丰富多彩的呈现。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也便一直有一份令人欣慰的刊物——《世界文学》,就像《文艺报》有一个“世界文坛”版面。前者最早由鲁迅和茅盾创刊,是为《译文》;上世纪50年代末改称《世界文学》,而且历来奉行文学平等理念,其天平甚至常常向第三世界和被压迫民族倾斜。《译文》(《世界文学》前身)创刊号 其次,加引号的“世界文学”既是古来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也是现实主义者无如之何的选择。19世纪初,歌德萌生了“世界文学”的理想主义怀想,谓“现在,民族文学已经不是十分重要,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每个人都必须为加速这一时代而努力”。歌德关于“世界文学时代”的预想并非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而是出于对《玉娇梨》《好逑传》或《沙恭达罗》之类的东方文学的激赏。在他看来,“世界文学”即各具特色的世界各民族文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并举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但遗憾的是这种理想主义早已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大众消费文化和大众审美趋同中彻底瓦解。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了这一点,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了另一种“世界文学”。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再次,迄今为止世界文学的经典谱系建立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夏志清还是马悦然,大抵对我国“四大名著”评价不高,《红楼梦》也远未进入“世界文学”的经典谱系。除了极少数汉学家和凤毛麟角的蠹书虫,西方读者鲜有知道《红楼梦》者。或者换一种说法,单就读者数量而言,《金瓶梅》和《聊斋志异》远超《红楼梦》。至于我国当代文学,则大抵还是西人文化猎奇,甚至政治博彩的介质。平心静气的理解尚须假以时日,一视同仁的欣赏却必得我国全面崛起。19世纪的英、法文学和20世纪的美国文学,其所以风行,甚至被一些人奉为圭臬,除了文学本身带有某些超前基因,背后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影响自不待言。如今,作为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文学,却也不再沉默,其生命力和艺术价值更是不容小觑。问题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否已经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这个全球化时代摆正了位置。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像对待美欧文学那样对待过巴基斯坦文学?因此,国内外达姆罗什们、卡萨诺瓦们的所谓“世界文学”果真是对世界文学一视同仁的接受与赞美吗?当然不是。但我们不应该顾此失彼,甚至戴上有色眼镜。世界文学作为一种愿景、一个问题甚或一种审视文学的方法,恰恰是在全球化时代被重新提出并得以广泛讨论的。各民族文学的共性也是的确存在于兹,从文学的起源到体裁的发生可见一斑。文学内部的诸多题材的、内容的、人物的、意象的、情愫的相似也是实实在在可视可感的。因此,姑且让这个带引号的“世界文学”问题暂时悬置吧!让蝴蝶飞一会儿,看看它的效应如何。好在杂事倥偬、时光倏忽,我辈之后,还有来者;也好在世界一日千里,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后人很快就会得出结论。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外国文学界近年来风气乃变,多数学者不再唯西方同行马首是瞻。学术史研究、伦理学研究、历史社会学蔚然成风。如此等等,并不排斥纷纷嚷嚷的主义、思潮,但基本视野却回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资源”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下我仅举三个例子:先说学术史研究。众所周知,学术史是一切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自然也是文学研究的常规武器。然而,在林林总总、熙熙攘攘的当代学术思潮中,这种常规武器被有意无意地淹没、忽略和遗弃。随之失踪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于是,唯文本论和形式主义、碎片化和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且说学术史研究兴发于俾斯麦时期,适值德国统一并作为强国崛起。而学术史研究方法多少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自此,德国学术再次影响现代西方乃至世界学苑。我国早期学术史研究起始于“百日维新”之后。受“体”“用”思想驱使,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明显借鉴学术史研究方法,指出:“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诚哉斯言!再说伦理学研究。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同样起始于“维新变法”之后,尽管伦理学资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在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伦理学史》中可见一斑。但是,同样由于唯洋人、唯文本,在较长一个时期,伦理学这个常规武器彷佛被付之阙如,甚至被当作冬扇夏炉。近十余年来,在学者聂珍钊的带领下,我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早已蔚然成风。然后是历史社会学批评。它延承传统社会历史批评,同时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派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具有鲜明的跨学科取向。这在学者王守仁和杨金才以及蒋承勇等引领或主编的现实主义再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印证,同时也在吴笛主编的《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无论是学术史研究、伦理学批评还是历史社会学,归根结底都立足于新时代我国文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辩证方法。它们虽然是学术研究的“常规武器”,但从过去三十多年的情况看,无论国内国外,无不面临危机。也正因为如此,适当地回到常识,同时兼及当代范式,至少具有以下几重意义:(一)后现代主义解构的结果是绝对的相对性取代了相对的绝对性。经典在此语境中首当其冲,成为解构对象。因此它们不是被迫“淡出”,便是横遭肢解。所谓的文学终结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与其说指向创作实际,毋宁说是指向传统认知、价值和审美取向的全方位颠覆。因此,上述常规武器重现“江湖”至少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藉经典重构以实现价值重塑则是进而求其上的诉求。(二)在作家作品研究的同时,进行更具问题意识的社会历史研究,庶乎“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三)适当阻断现代主义以来唯文本论所奉行“拔起萝卜不带泥”的形式主义批评,让文学作品适当回归其从出的土壤。当然,其他还有诸多可圈可点的新探索、新尝试,遗憾这里只能挂一漏万,无法面面俱到。需要补充的是我国几大外国文学研究刊物几乎无不彰显了主体意识。由此催生的一个基本问题和认同是:从小看外国动漫和从小读经典的结果一定不同。这好比童年的味蕾,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同时,二十年前的互联网巨头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文化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原动力。从布热津斯基的“奶嘴战略”到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人们大抵看清了文化产品的厉害。林林总总、潮起潮落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也不再紧张到老死不相往来。

“新中国70年外国文学研究”研讨会在长举行

华声在线6月3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左丹 通讯员 蔡颂 黄林键)6月1日至2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双年会暨“新中国70年外国文学研究”研讨会在长沙举行。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知名专家欢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说,新时代外国文学工作者要为文学而文学,关注文学本身发展,透过文学探索人类未来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说,我们既要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国文学学科体系,又必须以我为主、从我出发、为我所用,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二为方针”,继承五四精神,参与到中国文学母体中,建立起三大体系和同心圆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8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50余名知名专家参会。与会专家研究的领域囊括了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学。会议期间,专家们对新中国70年外国文学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对当下的现状进行总结与研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与规划。

井盖儿

文艺生活 (艺术中国)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文艺生活 (艺术中国)主管单位:湖南省文化厅主办单位: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出版周期:月刊国际刊号:1005-5312国内刊号:43-1143/I邮发代号:42-6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文艺生活》杂志创办于2009,是湖南省文化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046,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文学新论、艺术广角、文艺研究、外国文学、声乐艺术、光影艺术、史海文艺、教科园地等杂志介绍刊社简介《文艺生活》创刊于1956年,矛盾为其题写刊名,由湖南省文化厅主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自创刊以来,我们竭诚为广大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服务,崇尚名家,扶植新人。《文艺生活》开设《文艺生活·精品故事汇》和《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两版,为不同的读者和作者提供不同的文艺空间。被维普收录。《文艺生活·文艺理论》中旬刊:文学新论、艺术广角、文艺研究、外国文艺、声乐舞蹈、光影艺术、史海文艺、民间奇葩、艺术画廊、文化研究、课教园地、学术沙龙、创新论坛。《文艺生活·文海艺苑》下旬刊:文学品析、艺术鉴赏、世界文艺、历史回廊、说文解字、乐舞歌赋、影视评论、民族文艺、艺术设计、工艺建筑、文教研究、学科园地、理论新探。中旬刊和下旬刊被万方收录。《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艺术中国两版被知网收录。《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杂志目前已停刊,具体复刊时间以杂志社官方消息为准。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栏目设置文学新论、艺术广角、文艺研究、外国文学、声乐艺术、光影艺术、史海文艺、教科园地等投稿须知1.文艺生活篇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且黑体(副题除外),一般用小二以上字号。2.篇名下署作者姓名、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超过200字。4.文艺生活关键词3~5个。如:关键词成本控制运营管理重新设计。5.基金项目凡须注明项目名称的,用黑体字加圆括号标注,置于正文后、注释或参考文献前。6.文内标题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序号为:1、1.1、1.1.1。第一层次一般为黑体,不加任何标点符号;同一层次的格式须统一。7.数字用法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和建国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并以圆括号加注公元纪年;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采用汉字。8.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序号一律为阿拉伯数字,表序与表题居中置于表格上方。9.注释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置于正文尾部,“参考文献”上面。10.参考文献对文章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昌寓骖乘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外国文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

11月18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院、国别与区域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外国文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线上线下形式成功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八位专家学者通过腾讯会议分别作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建设与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面向”“文学研究的二维向度”“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学院全体骨干教师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参会。会议开幕式由《阅江学刊》执行主编渠红岩教授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管兆勇在致辞中对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与办学特色,阐述了学校在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战略布局与建设规划。他希望各位专家对学校新文科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论坛为契机开启学校新文科建设的新篇章。文学院院长吴志杰就文学院办学状况及学科发展建设方面的工作计划向与会专家作了详细汇报。会议上半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金莉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杨金才教授首先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与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面向》的报告。他就如何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进行外国文学研究发表见解,剖析了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现象及误区,探讨了对于国外学术资源的立场选择以及文学批评对历史文化语境的忽略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教授作了题目为《文学研究的二维向度:跨学科与跨文化》的报告。彭青龙教授就新文科背景下外国文学研究的转型问题发表看法,提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不仅要注重内部的交叉融合,更要注重与自然科学融合的实践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作了题目为《现代期刊研究——新世纪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媒介转向》的报告。曾艳钰教授通过梳理美国文学期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总结出现代期刊与美国现代主义研究之间的关系及意义;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龙海教授作了题目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遗产》的报告。张龙海教授阐述了批评大师布鲁姆如何与前辈诗人抗争,成就文学梦想,坚守学术操守,科研教学相长等人生经历,以此激励当代学者向学术大师学习,科研教学两手抓。会议下半程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杜玉生副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作了题目为《跨国非裔社区中的美国非裔文学》的报告。罗良功教授强调了国际关系与全球战略视角下跨国文学社区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认为跨国文学社区不仅有利于世界非裔文学研究的深入,对中国的全球战略服务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欣教授作了题目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的报告。王欣教授表示,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方向;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作了题目为《英美诗歌教学的几个路径》的报告。李正栓教授结合自己多年诗歌教学体验,对新时期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国别与区域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建波教授作了题目为《外国文学研究与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报告,以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为例展现外国文学研究与国别和区域研究交叉探索的可行性。李建波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认为各位学者精彩纷呈的报告代表了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学者们在会上展现出文学人的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的学术风貌,是学院师生学习看齐的标杆。此次论坛积极响应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号召,以外国文学研究为纲领,搭建了语言文学学科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就外国语言文学等文科领域提出的重要思考与前景展望,将对学校文科教学与研究起到指导性作用,有助于学院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学院新文科建设创新式发展。文学院也必将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不断探索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之路。(通讯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婉婷 陈琳)

鸿门艳

广外刘波教授优秀成果荣获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

3月30日,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颁奖典礼暨外国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广外刘波教授的优秀成果《波德莱尔: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荣获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一等奖。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副校长孙有中以及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典礼。彭龙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北外“双一流”建设和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更为了弘扬北外老一辈学者的优秀治学传统,学校于2016年纪念王佐良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成立了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设立了“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彭龙指出,我们要弘扬王佐良先生的学术精神,并以获奖学者们为榜样,潜心研究,奋发进取,为我国外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孙有中宣布了首届“外国文学研究奖”的获奖作品。刘波教授的《波德莱尔: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荣获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一等奖,陆建德教授主编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国文学》(上、下)、申丹教授和王邦维教授主编的《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六卷本)、陈明教授的《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分别荣获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二等奖,王卓教授的《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杨金才教授的《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分别荣获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提名奖。据悉,“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秉持科学、公正、公开原则,面向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旨在纪念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王佐良先生,鼓励本领域学者潜心探索,推动我国外国文学界的学术大发展。(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九方湮曰

社科专访|正确把握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实践向度

外国文学是高校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骨干课程之一。在当今网络已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经典作家作品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如何对其加以鉴别认定?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围绕以上文学研究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专访了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建军教授。   从单纯知识传授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向度转换高照成:作为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您是否感到在当前网络普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时代背景下,外国文学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种挑战?刘建军:在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深入到各个领域的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也面临巨大挑战。挑战之一是,来自世界范围内新知识、新信息的几何式增长。这样的现实,使得我们每个人,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甚至难以掌握某一学科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信息。挑战之二是,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知识和信息开始以全新的方式进入了学习者的大脑。这也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酷的挑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以上两大挑战,在教学领域,说到底,是对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原有关系的颠覆。就此而言,我认为,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需要改进:一个是更新观念,一个是更新方法。在知识爆炸和信息几何数增长的今天,以讲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因为在今天,无论用多长的时间来传授知识,都不会追赶上知识和信息的增长速度。随着教育手段的进步,我们虽然已经采用了很多现代的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课程、公众号、慕课等形式,但目前采用的很多新的现代教育手段,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换言之,很多现代技术使用的目的仍然是希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方便地掌握各种知识。假如运用这些所谓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目的,仍然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那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我们要明确知道,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输向通过知识讲授从而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能力方向转变。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巨大转换。以问题意识为先,以培养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先,才能应对当前信息时代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高照成:外国文学含量非常巨大,但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很多国家、很多作家也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内目前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和教材选用,一般涉及的只是欧洲(含苏俄)和美国的作家作品。对此您如何看待?又有哪些改进建议?刘建军:这个问题与你上面提出的问题联系紧密。外国文学包括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和民族从古到今所产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数量十分庞大。而高校的课时又非常有限。那么,长期以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靠减少作家和作品的讲授数量来应对。这其实是个最无奈的办法。如前所言,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改革教学观念入手。首先要明确,让高校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知识,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知道或掌握过去不知道或不了解的东西,诚然是目的之一。但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些知识性的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讲授吗?大学生、硕士研究生乃至博生研究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知识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学作品和文学史著作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为什么还要在课堂上讲授呢?我认为,作为大学课堂上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向度转换。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在教学中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过去说到课程设置目的时,总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认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得到更优先地强调。因为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换言之,学习外国文学的学生只有能够依据文学现象或文学作品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外国文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时,应该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步骤。第一,对本科生而言,必须注重和强调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并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提出问题。比如某个细节或场景的价值,某个人物描写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深层问题,等等。这样,既符合大学生要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实际需要,同样也对这些刚进入外国文学之门的大学生,有具体的问题对象可以把握,从而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初步训练。第二,对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应该集中在学科领域,应该重点培养他们提出外国文学学科领域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些文学史的观点是否合适,有些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否需要重估,有些作品的理解是否得当以及是否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解,等等。这样,既符合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的要求,也为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为进入专业系统学习拓宽眼界,走向深入。第三,到了博生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时,应该在前两个提出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结合专业知识去提出和思考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样,在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以培养提出问题为核心,分阶段地不断拓展和深化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好地培养效果。也可以说,一个学生只有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可以去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问题都提不出来,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上述的前提出发,我以为,我们对教材中和课堂上选取哪些作品,讲授哪些作品,应该依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则,而不是根据主观上认为的知识或文学现象所谓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原则。因为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知识的重要性与否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知识去培养训练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此,我理想中的外国文学史,应该是按照不同时代提出了哪些问题和当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所编撰而成的文学史,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历史要求和时代精神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的文学史,而不是那种单一的按历史年代顺序讲述纯知识的文学史。在课程讲授上,应该围绕一些大的时代问题和时代精神需要来重新构建课堂讲述。这样,围绕着某些重要问题去讲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的文学,就不必纠缠于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哪个作家或作品没有讲到了。因为学生只要明白了此时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会据此来举一反三地来理解其他作家的作品。还需指出的是,现在之所以欧美文学和俄苏文学在教材和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本质上是研究现状和思维局限所决定的。现状是我国欧美、俄苏文学方面的研究历史较长,成果数量也较多,研究的也比较深入。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思维上的局限:就是翻遍现有的外国文学史,就会发现,现有的外国文学教材编写和课堂讲述,几乎已被分析西方文学的模式框定住了,并且把西方文学的研究书写模式和讲授方法照搬到对东方文学的研究上来了。例如对东方文学的分期,缺少东方特色;对东方作家作品的讲授,仍然采用分析西方作家作品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大多数外国文学通史类教材中,东方文学的介绍完全是按照我们对西方文学研究和讲授的模式来进行的,致使东方文学不过成了西方文学价值导向和西方文学评判模式的一个例证而已。倘若从问题意识出发,即从不同时期东西方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解决的问题出发,就完全可以寻找出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学解决各自问题的不同审美路径和不同文化类型的发展特征。倘若能达到这个目的,东西方文学之间在课时上的平衡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与人生智慧高照成:我注意到,作为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您对西方国家的经典作家非常关注。请列举几个您尤为喜爱的作家及其最重要的作品,并谈谈原因。刘建军:我喜欢的西方文学作家很多,也比较关注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我最喜欢的作品,首推德国作家歌德以及他的作品《浮士德》。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体现出主人公积极进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强大的象征精神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这一切又是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例如歌德在古老的中世纪故事中,通过创造的《天上序幕》一场,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的面目,艺术地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象图景。这一场主要描绘的是发生在天庭里天帝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的赌赛。即作品伊始,歌德就告诉读者,在浩瀚的宇宙中,天帝(“至善”)是“第一”和“最高者”,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本原之一。同样,在这场序幕中,作家也交代了天帝的对立面魔鬼靡非斯特“至恶”的内涵特征。由于他所代表的“至恶”与天帝所代表的“至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与“至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这样,中世纪神学观念中的天使与魔鬼之间的矛盾斗争,被歌德置换成了“至善与至恶”的斗争。《天上序幕》中出现的第三个人物是浮士德。他是天帝与魔鬼用来赌赛的人物,是至善与至恶之争的对象。天帝认为,虽然“人在努力中,总有错妄”,但无论如何,“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并不会迷失正途”。而靡非斯特却断言,人总是贪图小利,无所成就。那么,情况究竟会怎样,浮士德作为人类代表的出现,将通过自己的一生追求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正是作品中的三个形象的相互关系,不仅构成了《浮士德》全剧最基本的结构方式,而且也使善恶斗争作用于人,而人不断克服恶向善飞升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象化了。我们知道,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在借用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模式发展起来的,歌德正是艺术地把中世纪神学的“上帝”本原变成了“善”是本原,把中世纪神学体系中的上帝与恶魔之间的矛盾斗争置换成了至善和至恶之间的斗争,从而完成了对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艺术反映。歌德的《浮士德》其实就是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艺术化反映,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艺术写照。悟透了《浮士德》,其实也就知道了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基本构成。除了强烈的象征性之外,《浮士德》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浮士德精神”体现出一种看待追求进取的辩证精神。作家通过戏剧情节的安排,在深刻地展示追求进取精神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巨大作用的同时,还指出了与这种追求精神和进取行动相伴而生的各种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所谓的“浮士德精神”也不例外。例如今天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民追求进取的伟大壮举,它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人们生活的极大提高。但这种伟大的追求和探索也同样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新的弊端,如自然环境的破坏、道德感的淡漠、诚信的缺失等,这些都是与现代化追求相伴而生的东西,即是人们所说的“现代化代价”。这和浮士德的追求进取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深谙辩证法思想的伟大作家,歌德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每一次伟大的进步,都是和新的问题出现密切相关的。善恶相依,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在“浮士德精神”上的艺术体现。此外,我也喜爱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其实,老人桑提亚哥打鱼的故事平淡无奇,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无比丰富。这既可以解读出老人在无奈的现实困境中超迈的人格和精神力量,也可以从“老人八十四天打不到鱼”和作品结尾处“一个女人在海滩上行走”等情节,解读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平庸和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极度隔膜的困境。再如,卡夫卡和他的《城堡》也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这是因为“城堡”的意象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过自己的“城堡”——即渴望得到却永远得不到的东西——不管你做过多少努力和挣扎。我之所以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在这些作品的故事背后深藏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我在2017年出版的《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一书中,曾对此做过较为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多谈了。 经典文学作品的三种品格高照成: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最初接触的一般是自己国家的文学,请您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这三十几年做一个总体性的评价。刘建军:我不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对此没有发言权。至于做总体性的评价,更不具备这个资格。但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学,所以我愿谈一点关于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是经典,自身必须具备三种品格,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必须要有引人入胜的细节和经典性的场景。文学作品本质上是生活的艺术性反映。人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当一个读者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最先让其记住并长久不忘的,常常是一些经典型的细节或经典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让人总是随口道出,随时使用,而且还能够经得住反复咀嚼,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很多细节和场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特定语言,如我们说到“替罪羊”,就来自《圣经·旧约》中的经典细节。再如人们形容某个人耽于幻想,不切实际,常常脱口而出“真是个堂吉诃德”或“又在大战风车了”。由此可见,经典的细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作家人生智慧和艺术智慧最集中的体现。除了叙事作品中的细节和典型化场景之外,一首诗歌中的名句,一出戏剧中的“戏眼”,也是如此。这里我要对一个误解进行澄清。恩格斯在给哈卡奈斯的信中曾有一段名言。他说:“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都认为恩格斯在这里讲的是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高于细节的真实。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恩格斯强调的恰恰是细节真实的重要性大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换言之,没有细节的真实,就不会有典型的环境与人物。更进一步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是通过典型细节和经典型场景表现出来的,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二是,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包括丰富的时代性尤其是地域性知识。也就是说,文学的经典文本必须要具有知识的丰富性。《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乃至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原》《尤利西斯》《百年孤独》,以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乃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它们都是当时人类各种知识,尤其是特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知识的“百科全书”。以巴尔扎克为例,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时就说过,他从其作品中所学到的关于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知识、经济知识和政治斗争知识等比一切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统计学家告诉他的全部东西都要多。至于《红楼梦》其中所包含的时代性、地方性知识,如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的政治结构、家族状况、阶层构成、人际关系乃至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绘画技法等,更可称为一个集封建社会丰富知识百科全书。甚至一首诗歌,只要称为经典,也能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包含着时代性的知识,例如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艾略特的《荒原》就是经典范例。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只有故事,只有自己的个人琐细的体验和肤浅的生活感受,却缺少时代性、地方性的知识内蕴,因此其价值是大打折扣的。三是,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邃的哲理性。文学经典文本一般说来都是指向哲理性的表达,而不是具体道理的传递。从中外文学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不是哲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类著作,它不以讲述某种道理和宣传某种观念见长,而是以形象和情感来表现某种哲理。可以说,一个以讲道理见长的作家,或者一个作家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去讲述某个具体的道理,哪怕是最深刻的道理,那也是创作不出经典作品的。因为任何道理都是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特定性的,从来没有哪个具体的道理,尤其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道理,可以适应一切时代和一切人。一个只知道讲某一个具体道理的作家,阐释的丰富性也是受到限制的。同样,若一个文本体现出了某种哲理,就使它具有了多元阐释的可能,即具备了阐释的无限性。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我所认定好的作品的标准,若读者认为我说的标准有道理,那就请读者们据此来判断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和不足吧。未来外国文学史的教材编写高照成:未来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应该如何编写?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刘建军:如何编写一本外国文学史教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我先说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当说到编写文学史的时候,要首先想到有两种文学史,一个是为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所使用的文学史,类似于学术著作、参考书或工具书,另一种是为教学使用的文学史教材。现在出版的很多外国文学史著作都是二者不分的。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才可以说未来的外国文学史该如何编写。就前者而言,应该体现出编写者的学术个性和学术的探索性。就学生使用的外国文学教科书而言,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学型的外国文学史编写,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文学史,中心线索应该是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在面临不同时代主要问题时文学作家们的精神发展历程,是不同时期的文学对所面临问题的独特美学感悟和艺术性回答,以便为学生能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服务。至于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与否进行统筹取舍。其次,未来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必须是富有启发性的文学史,而不是灌输性的文学史。启发性文学史,并非不顾事实的信口开河,而是在文学现象和文本真实的基础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是要让学生学会“为什么”。最后,新的文学史必须是以文本和史料为主要内容的外国文学史,而不是编写者所认知的文学史。也就是说,新的外国文学教材的编撰,应该把最重要的史料和文本作为编写内容的重点,而不是把编者自己的思辨过程和看法让学生去接受。我们现在的很多外国文学史,由于缺少文本的进入和材料的出现,只是讲一些编写者的认识和体会,这其实是剥夺了学习者乃至讲授者的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我认为这也是当今我国的外国文学教材需要注意的领域之一。当前的普遍现状是,讲西方文论的人很少涉及外国的文学现象与作品,而讲文学史的人很少涉及文论。因此,必须要做好二者的结合。其实这二者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讲西方文论,总是先从作品入手,然后引入理论并说明理论。我认为,理论是通过文本表现出来的。而我讲文学史的时候,由于从一个时代的具体问题出发,所以文论思想也就能在解读文学现象和文本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讲述之中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是两层皮,而是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我始终认为,教师讲文论、学生学文论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若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学再多的理论也是没用的。这里有一个关键之处要注意:这就是二者结合一定在在问题意识中进行。我前面说过,外国文学的讲授要有问题意识。我们若以问题为导向,那么理论和文本二者就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套用理论,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意识缺乏。例如,在讲述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时候,如果你要解决的是“莎剧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究竟是个什么形象”这个问题的时候,假如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你就可以采用文艺社会学理论;假若你从心理学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就可以采用现代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理论去解决这个问题。若说理论与作品二者孰轻孰重,还是那句话,两者并重,辩证统一。高照成:非常感谢您谈了这么多富有创见的学理逻辑和具体建议!最后请举出几位您认为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并谈谈推荐理由吧。刘建军:又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不是专门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可能很难给你满意的回答。若非要指出几个作家,我首推鲁迅。尤其是鲁迅的《阿Q正传》。我喜欢鲁迅,是因为他的小说对普通中国人灵魂的以及他对这些普通人历史命运的关怀。同时,他的小说《阿Q正传》也具有深刻的常读常新的哲理魅力和艺术魅力。以阿Q的名字为例,可以看出,Q首先是个○,是个圆。这个圆包含着三重含义:第一,这个圆是阿Q一生“不觉悟—想觉悟—最终没有觉悟”的循环命运的写照;二是这个圆也是对辛亥革命从不革命到革命,再到失败这一循环过程的写照;第三,这个圆也是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循环命运的象征。所以,鲁迅才借阿Q之口,说出了“孙子画圈才画得圆”的话。其实,《阿Q正传》中的这种原型意象,在鲁迅的小说中比比皆是,如《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轨迹,《故乡》中的闰土的命运变化乃至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无不体现着这种圆的意象。鲁迅的小说就超越了一般的压迫与反压迫的单一主题,成了一种超越故事本身的对中国人精神困境的哲理反思。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把阿Q直接称为阿○呢?其实,这显示出了鲁迅的敏锐,因为阿Q毕竟已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民了,他毕竟要“革命”了。但是由于当时真正的革命者还没有出现,所以他也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革命者,因此,他的“革命”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这样,圆上的这个小尾巴就显示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贫苦农民的新特征。第二个我推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是周立波和他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对这部作品的价值,必须要从建国后“革命与建设”两大任务叠加的特定的历史需要谈起。我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的结项成果中曾说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革命和建设两大任务的叠加时期,也是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尤其是农民与千百年来旧思想、旧观念决裂的主要历史阶段。由于这部小说写出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巨大的历史变迁和广大农民的独特精神风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所以具有史诗的性质。在艺术上,作家不论是人物描写,还是矛盾设置与场景刻画,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有着特定时期的历史气息,都有着由衷地流诸笔端的对社会主义的赞美之情,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刘建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高照成,文学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骨干人才计划”第二博士学位研究生,主要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照成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神气

忙!忙!忙!暑假不停歇,他们都在忙些啥?

来源: 江苏大学 宣传部这个暑假对江大各单位来说“忙”是假期里的关键词谋划“十四五”奋进“双一流”从领导到师生暑期不停歇抓紧宝贵时间为各项事业发展拼尽全力随小编来看看~信息化处全力推进学生宿舍区有线、无线网络升级;助力门禁管理,自主开发全校人员管理平台,对各二级单位OA秘书开放数据维护权限,并完成线上系统使用培训;提供日常的窗口服务,并为处级干部培训班、国家科技进步奖答辩、中外人才申报答辩等提供视频会议技术服务和现场保障。机械工程学院完成学院行政用房调整、平台渗水检修;完成领导换届审计、学位分委员会成员改选工作;调整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制定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文件;完成学院“十三五”总结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报告。丁建宁团队顺利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答辩;组织召开“机械工程优势学科推进会”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动员会”。编制2021年研究生招生目录,修订2020年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暑期送审;组织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业教授申报,完成研究生工作站年报和中期考核工作。完成2020版本科培养计划、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推进智能制造实验室设备采购和建设工作、机械电子工程一流专业申报、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两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申报,积极筹备工程图学、公差与检测技术申报省、国家一流课程工作。做好招生和学生工作。农业工程学院召开7次党委会、学院大会专题学习重要批示精神,成立学院095工程领导工作小组并召开推进会5次,组建10余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师生宣讲团,组织4支科研团队接受科技日报采访宣传。推进一流学科创建,开展调研及研讨5次,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研讨会3次;发挥院士集聚效应,梳理出7个科研攻关方向及项目进行联合攻关;联合承办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农业机器人论坛暨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成果技术交流大会、召开重点实验室和设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研讨会。专题研讨国家级人才外引内培、学院运行模式等,召开大楼电增容、实验室改造协调会9次,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验收考核(优秀)、“十三五”总结,组织申报江苏省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对照年度工作目标梳理工作;完成新一轮系和中心实验室负责人聘任,制定学院第四轮岗位聘任条件及聘期考核要求;调研走访同济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兄弟高校,谋划学院“十四五”工作;与航天晨光股份、聚隆科技股份等行业龙头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交通运输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完成研究生工作站验收及产业教授申报工作;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网站建设及安全管理;推进“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宣教活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主题活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15次;完成毕业生就业目标,成功举办暑期研究生夏令营;参加“互联网+”竞赛、省智慧交通大赛等,获省级奖项9项;完成部分教师工作室改造出新,整顿研究生工作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谋划学院发展,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调研“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赴航天水力集团、无锡特检院等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调研;聚焦人才培养,完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申报书,修订2020版各专业培养计划,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签署合作备忘录,设立“吴仲华”奖学金,多渠道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关心教师成长,举办第3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跟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加强队伍建设,与多人达成引进意向;强化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参加党课学习;紧抓防疫落实,严格执行“每日健康打卡”,持续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完善门禁系统信息库,开展实验室安全和疫情防控巡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专题学习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规定,全体师生假期奋斗在工作一线;认真准备高分子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认证工作;指导学生备战“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两支团队分获“互联网+”省一等奖和省二等奖;围绕心理危机干预、课题申报等主题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认真开展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等阶段梳理总结工作,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课题攻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多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建设和科研项目,发表(在投)多篇专业相关、教学教改论文,获批横向项目若干。高质量完成无锡地区招生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第十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华东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获得初赛三等奖2项,一支队伍挺进决赛。组织多支社会实践队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前往兄弟院校调研,落实“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学院党委与润州区六家单位党组织组建党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工作新格局;组织学科专家组赴泰州高港区开展江苏大学-高港区产学研对接会暨专家巡诊活动,制定食品专业省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拟定2020版三个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分流方案,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微课教学比赛并获一等奖;组建4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助力家乡复工复产,积极筹备“挑战杯”“三只松鼠杯”“盼盼食品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开展献策活动,激发学院活力;开展校外调研,为“十四五”规划布局谋篇;细化实施方案,完善学院公有房调整;关注专业建设,全国一流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持续推进;师生协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声有色;对外服务,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有序推进;学科传喜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类,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完成“十三五”总结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初步方案;多次赴地方政府和企业调研,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事宜;积极组织学科申报,启动备战学科评估;国家重大项目申报顺利通过初评,进入江苏省重大基础科学项目终审环节,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期评估与汇报,参与国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工作,多次研讨组织IEEE国际会议征稿,参与重点实验室合作申报,3次以上研讨申报研究院;修订完成岗位聘任方案,进行院内干部调整;做好国际生对接,跟进毕业生就业,组织学生备战“互联网+”大赛,启动信息安全大赛;实验室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数学科学学院全面总结“十三五”,调研谋划“十四五”;邀请专家对品牌专业建设方案、师范专业认证申报材料及专业认证专家进校准备工作把脉建言;组织线上数学科学学院暑期夏令营;数学建模进行线上集训,选拔55组165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大赛;组建51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数学师范专业按认证要求完成各项教学资料整理工作;成功申报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制定2020版本科培养计划并完成专家论证;推进博士点申报和学科评估工作;组织专题研究,推进疫情下国际化办学;更新完善教师岗位聘用工作细则;推进学院公共部位维修出新,更新学院各类标志。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总结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并编制“十四五”规划;专题研究学院2020年工作目标及考核实施细则和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选聘物理系正副主任;精心准备新专业申报、博士点申报材料;推动与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和奥地利格拉兹大学的合作;召开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修订校外专家论证会;教师冯旭参加第三届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理科组一等奖,并获评“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4名教师参加第十二届省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获得一等奖2名(全省仅5名),二、三等奖各1名;3项作品在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推荐参加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1项;制定老生返校新生报到工作方案,完成院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选拔,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留校学生安全教育、暑期社会实践等工作。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召开2次2020版本科培养计划修订校内、校外专家评审会;调研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新兴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成功签署“江苏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框架协议;首次举办暑期夏令营线上宣讲会;开展实验室和研究生工作室安全风险大排查;召开招生宣传工作会议,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赴泰州三所高中进行现场招生咨询;“砼心助力”实践团队开展为期一周的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化学化工学院学院有关人员赴多地开展本科招生宣传活动;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规范有序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留学生毕业答辩、“十四五”规划调研等工作。管理学院学院党委召开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学习研讨重要批示精神。召开3次党政联席会,总结梳理“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组织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邀请10多位校外专家对培养计划分类评审把关。成功组织线上夏令营活动,修订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学业导师、辅导员为中国学生求职就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社会实践、考研复习做好指导,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多次和美方合作高校召开视频工作会议,修订培养方案,深入推进中美联合办学121项目,于8月21日成功举办2019级学生线上开学典礼。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财经学院赴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调研,科学谋划“十四五”;扎实推进“三全育人”,贴心服务考研备考学生;师生联动进行学科前沿探索;线上线下创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关心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展;积极推进博士点申报和一流专业创建;密切跟踪科研项目申报进展,举办科研项目申报动员会和经验交流会;统筹推进招生宣传、本科培养计划修订、实验室改造招标方案编订等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申报材料;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和省一流专业建设任务书制定;组织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微课教学比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组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申报,集中研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形势分析暨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动员会;有序推进“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调研;组织3位博士的面试工作;接待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访;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完成本科生招生宣传;做好学习强国登陆、每日健康打卡、离镇请假等常规工作。法学院学院领导班子赴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兄弟高校开展走访调研,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由院领导牵头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三全育人”实施办法、本科生培养方案等多项制度文件;重点开展法学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各类科研项目;高效完成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转专业面试、暑期夏令营等各项工作;2名教师分获校微课比赛特等奖、一等奖,1人推荐参加省微课比赛;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媒体报道10余篇。文学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线上线下调研;落实学科评估相关工作以及国家语委项目的申报;参与筹办镇江市大学生诗词大会系列活动;完成2020版培养计划修订和师范专业培养方案拟订工作;组织参加校微课教学比赛,获特等奖1名;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举行留校考研学生座谈和慰问活动;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辅导留学生在“同乐江苏”外国人汉语演讲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承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镇江营,获批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组织录制泰国中文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国文化常识》微课;开展线上各类外语培训,达1300多人。外国语学院做好“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规划调研,邀请校领导莅临指导学院建设发展研讨会;进行研究生招生线上宣传,举办在线夏令营;筹划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学院教师参加2020年度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工作研讨会;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之星”全国外语教学大赛中荣获特等奖;8位教师申报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圆满完成本科招生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10余次;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艺术学院认真做好暑期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创建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一流专业申报和2020版专业培养计划修订,组织开展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申报,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制定调研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等。副校长吴春笃、全力到艺术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学院成功承办2020江苏省研究生“乡村样本国际整合设计研创”暑期学校和“2020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苏赛区竞赛,斩获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4项,50多件作品入选全国总决赛。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中,斩获3项一等奖。教师教育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理论学习务虚会,讨论学院改革发展问题;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推进会、“十四五”规划专题研讨会;邀请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外专家,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相关领导,开展培养计划研讨会、咨询会、评审会;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毕业生就业在同类学院中稳居前列;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非全硕士研究生进行线上培训,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圆满结束。医学院学院领导积极联络,到兄弟院校调研取经,认真规划“十四五”发展,并赴相关医院看望实习学生;学院教师各司其职,认真总结,暑期学生培养和科研教学两不误;学院行政人员按时值班,正常办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辅导员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药学院召开两次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推进会,进一步优化新一轮博士点申报材料,基本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师生共同坚守科研阵地,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相关安全规定学习,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职业体验、国情观察等活动开展疫情防控教育、安全用药科普、助力复工复产。生命科学学院组织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开展1次党外人士座谈会;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议。开展学科评估、博士学位点申报等重点工作;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排查;赴3所高校学习调研,科学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健全学院规章制度,制定学院新闻宣传管理办法等文件;走访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赴青海省门源县开展“科技支农、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线上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活动。知识产权学院多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研讨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学院转型发展方向及路径,健全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专家研讨长三角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发展规划;筹备长三角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稳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升级知识产权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举办镇江市市场监管系统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共120人参训;开设线上知识产权讲座2场,共有200余人参加;积极做好9月份镇江、扬州两市知识产权师培训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专利管理工作,办理专利申请共249件,其中发明专利231件;授权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78件;转让专利19件,许可10件;积极推进江阴产业专利运营中心运营工作。海外教育学院完成江苏大学和巴奥大学共建农业食品卓越中心暨高层次人才培养协议线上签约工作;组织参加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专题技术国际论坛,召开江苏大学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江苏大学来华留学生管理校地共建机制研讨会、2020秋季留学生工作讨论会等;赴上海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调研学习,认真总结“十三五”、精心谋划“十四五”;坚持线上招生宣传、组织离境留学生拓展境外合作,录取审核700余人次;优化培养方案、设计新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时关注留学生身心健康,累计审批学生出行、返校、离境等各类申请500余人次,走访社区50余次,组织线上会议40余次、国际文化节线上活动23项。19级CCN预科生顺利结业,优秀率40%。牵头推进江苏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建设。继续教育学院完成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申报工作;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国培项目在北京成功举办,承办的2个省级高职师资培训项目顺利进行。开展了两门公共课直播教学和五门专业云课堂教学工作,涉及20个教学站点和5000余名学生。采用“江大继教云课堂”在线互动教学的方式举办江苏省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交流研讨会。搜集暑期在授的10门课程共计3000余道试题,导入教学教务平台,为授课教师在线布置作业以及开学后组织考试组卷工作奠定基础。积极推进PETS-3融媒体特色教材编写工作,开通PETS-3考前在线作业。体育部坚持安全工作不放松,对全校体育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从游泳池泵房电路改造、篮球架与单双杠加固、室内设备维修维护,到场地窨井更换、围栏修葺、杂草杂树清理等,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持教学训练不放松。为学生开设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15项网上视频教学和系列“体育空中课堂”微信教学栏目,教练员网上实时监督、指导队员进行力量和技能练习。校男篮备战全国高校CUBA联赛,坚持体育活动不放松。在保障室外场地开放的同时,分时段开放室内羽毛球、乒乓球项目。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赴多地调研,研究部署“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预申报工作;推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优势学科三期建设工作,对照优势学科申报指标,确定后期重点工作;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挂牌运行,多次赴温岭泵类骨干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承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2020年泵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任务,覆盖全国200个批次泵产品。能源研究院赴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开展调研,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赴扬中市江苏威腾电气有限公司洽谈,签订协议共建母线创新基地;完成2020地方高校实验室自查自纠工作,消除实验安全隐患;积极开放教学科研平台,师生在疫情防控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对部分实验室进行改造;举行山东先进院院长李卫民兼职江苏大学教授受聘仪式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学术报告会。汽车工程研究院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改革和完善研究院内部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和各机构工作职能;调研国内相关高校,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定位;研究学校下达的2020年主要工作目标,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计划;持续推进科研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科研指标;加快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标志性设备“智能驾驶模拟仿真集群系统”的验证和招投标工作,系统预计投资1500万元;迎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来院考察调研省级创新平台,推进江苏大学扬州(江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建设。国际基因组学研究中心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对照年终目标找寻差距,补齐短板;完成暑期实验室安全整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协助举办苏州医学科研与转化论坛,促进产学研转化;积极了解基金评审进度,完成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答辩;完成英文网站的更新。京江学院按照相关规定稳步推进学院转设工作。梳理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架构,优化机构配置修订工作职责。配合学校审计部门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专项评价工作。开展“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调研工作。发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致全院师生员工的倡议书》。组织实施人才招聘、招生录取及各类社会实践工作,推进校园宿舍楼改造、实验室建设及其他各项基建工作。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做好秋季学期老生返校和新生报到各项准备工作。落实省一流专业建设材料上报、新学期教学任务安排、四六级考试等工作。学院纪委及时跟进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接待副市长潘早云考察调研。筹备召开四届二次“两代会”和全面从严治党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接受省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和行风工作督查组督导检查。赴通大附院、苏大附一院调研“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在谏壁举行互联网医院谏壁社区医院接诊点揭牌仪式。“中国医师节”期间,院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慰问部分临床科室,另有5人次获省级、市级表彰。全体医护人员坚守一线,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检验科2名医疗骨干先后驰援北京、新疆。《光明日报》深度报道我院“健康扶贫”事迹。机电总厂谋划机电总厂事业发展,先后召开7次党政联席会议,外出调研2次;研究制定基础工程暑期实践教学方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完成总教学工作量约2.1万人·天;谋划校内科研服务项目,组建校内科研孵化团队;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建设,制定新课程建设方案;想方设法争取生产经营市场,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新产品;对教学、生产一线近50人开展为期10天的机械加工技能提升培训,举办科级干部及骨干培训班。

爱无声

名家人物榜——杨绛|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育有一女钱媛(1937-1997)。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90年代后因为钱钟书先生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写出了她目前最为出名的一部著作《我们仨》。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高)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著作译作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语言特点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把词序变换一下,不符合常规,反倒更显别致耐读。如《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一句话:“登台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许会说“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这分明是被迫。但杨绛这句话说得有点喜气洋洋的气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压岁钱”之类。这与当时的环境完全不合拍,只好当成一句反话来读:不仅表现出作者身处其境的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也隐含了她对待那时环境的解构态度。平平八个字,平静中有抗议,调侃中有悲哀,很有韵味。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即将盛大启动 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共赴龙城诗歌盛宴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即将盛大启动金秋十月,诗意又一次在龙城绽放。10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嘉宾、评委、获奖诗人、采风作家和诗人及媒体记者陆续抵达天水,共赴这场诗歌盛宴。“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是“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系列活动重要内容之一,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先后有25位国内外著名诗人、诗歌编辑获奖。“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也因其评奖的公开公正、开放包容和权威性,成为在国内诗歌界有较大影响、影响力波及海内外华人文学界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诗歌品牌。“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此次受邀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典礼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协《诗刊》副主编王冰,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青山,读者出版集团总编辑马永强,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肖云儒,新华社甘肃分社副总编聂建江,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王彬等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娜夜(刘夏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树才,《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刘笑伟作为评委出席。他们与12位获奖诗人以及26位采风作家、诗人在天水齐聚,共同为这个秋天增添诗歌的浪漫色彩。记者从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获悉,受邀嘉宾将于10月15日至17日开展“感知天水历史文化 助力脱贫攻坚”采风活动,利用三天时间前往麦积山、伏羲庙、李白祖居地石碑、东柯杜甫草堂等地采风,聚焦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用诗歌和文学的力量为龙城再添诗意光芒。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征稿启事自今年3月在《诗刊》、中国诗歌网等媒体发布到7月10日征稿截止,先后收到海内外130位诗人的133部(件)作品。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典礼将于10月17日晚8时在秦州大剧院隆重举行。作家、上海青年报社《新青年》周刊主编陈仓首次来到天水,他告诉记者,之前一直关注李杜诗歌节,也因此对天水很向往,此次前来一定要好好体会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诗歌氛围。作家、海南省作协副主席蒋浩说:“我很喜欢天水,这是一个和海南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希望能够充分了解一下。”抵达嘉宾们也纷纷表示对此次天水的诗意之行充满期待。(天水晚报见习记者杨心雅)“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嘉宾陆续抵达天水

多能明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传播的重镇,拥有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学术类期刊86种,形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创型学术期刊群。为维护学术出版秩序,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打击假冒期刊诈骗活动,我们郑重声明如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属于公益性学术出版物,不向作者、发文单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商业机构进行征稿、组稿活动。凡是打着中国社科院期刊编辑部或合作单位旗号收取费用的,即是假冒期刊,请注意保留证据并发送给我们。我们汇总后,将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审稿流程和发稿制度,严格实行同行评议和匿名审稿。文章质量是我院期刊录用稿件的唯一标准。我们抵制任何形式的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也欢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坚决反对学术不端,如果发现稿件存在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问题,将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处理,并至少在5年内拒绝接受作者投稿。四、为打击假冒我院学术期刊进行的诈骗活动,现将全院83种学术类期刊(不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欧根尼》)的投稿网址、电子信箱公布如下(见附件),请广大作者投稿前仔细核对,避免上当受骗。联系人:刘普 耿显家联系电话:010-85196258 010-85885160电子信箱:qkc-kyj@cass.org.cn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9年7月24日期刊 投稿地址人文社科综合1. 中国社会科学http://www.cssn.cn, sscp.cssn.cn2.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http://www.cssn.cn, sscp.cssn.cn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http://www.cssn.cn, sscp.cssn.cn4. 国外社会科学http://www.ssaj.org.cn,ssaj@cass.org.cn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http://www.skyyjsyxb.org6. 台湾研究twyj-tys@cass.org.cn历史学7. 历史研究lsyjtg2019@126.com8. 世界历史sjlsbjb@163.com9. 世界史研究(英文)whscass@163.com10. 史学理论研究http://sxllyj.cass.cn11. 中国史研究动态http://zgsyjdt.zgsyjzzs.org12. 中国史研究http://zgsyj.zgsyjzzs.org13. 近代史研究http://www.jdsyj.org14. 抗日战争研究krzz-jd@cass.org.cn15. 当代中国史研究http://www.ddzgs.org1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http://www.zgbjsdyj.com考古学17. 考古http://www.kgzzs.com18. 考古学报方志学与年鉴学19. 中国地方志http://www.zgdfz.cn20. 中国年鉴研究yearbook3021@163.com哲学21. 哲学研究wephilosophers@126.com22. 哲学动态zhexuedongtai@126.com23. 世界哲学wpcass@163.com24. 中国哲学史zhgzhxshyj@163.com25. 科学与无神论w8078@sina.com马克思主义26. 马克思主义研究http://www.mkszyyj.org27.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sszx@cass.org.cn宗教学28. 世界宗教研究sjzjyj@cass.org.cn29. 世界宗教文化religion@cass.org.cn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30. 世界经济与政治sjzbjb@cass.org.cn31. 欧洲研究cjes@cass.org.cn32. 美国研究http://mgyj.ajcass.orgmgyj@cass.org.cn33.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http://www.oyyj-oys.org34. 欧亚经济http://www.oyjj-oys.org35. 当代美国评论car@cass.org.cn36. 国际经济评论ier@cass.org.cn37. 拉丁美洲研究http://www.ldmzyj.org38. 当代亚太bjb-yts@cass.org.cn39. 西亚非洲http://www.xyfzqk.org40. 南亚研究nyyj@cass.org.cn41. 日本学刊http://www.rbxk.org42. 当代韩国http://ddhg.ajcass.org文学43. 文学评论http://www.wxpl.org44. 世界文学sjwxtg@126.com45. 文学遗产http://wxyc.literature.org.cn46.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wgwxdt@aliyun.com47. 外国文学评论目前只接受纸质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154房间《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10073248. 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mzwxyj.org49. 中国文学批评http://www.cssn.cn, sscp.cssn.cn语言学50. 中国语文http://www.zgyw.org.cn51. 方言http://www.fyza.org52. 当代语言学http://www.ddyyx.com53. 民族语文mzywbjb@cass.org.cn经济与管理54. 经济研究http://www.erj.cn55. 经济管理http://www.jjgl.cass.cn56. 经济学动态http://www.jjxdt.org57. 世界经济http://www.jweonline.cn58. 中国工业经济http://www.ciejournal.org59. 中国经济史研究http://www.zgjjsyj.org60. 中国农村经济http://zgncjj.crecrs.org61. 中国农村观察http://zgncgc.crecrs.org6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http://www.jqte.net63. 财贸经济http://www.cmjj.org64. 财经智库financialminds@163.com65. 金融评论jrpl@cass.org.cn66. 中国人口科学http://www.zgrkkx.com67. 劳动经济研究http://www.ldjjyj.org68. 城市与环境研究http://www.csyhjyj.com69.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70. 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cfer@cass.org.cn71.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editor@chinaeconomist.com72. 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英文)cjues@cass.org.cn社会学73. 社会学研究http://www.shxyj.org74. 青年研究qsn@cass.org.cn75. 社会发展研究http://www.shfzyj.comnisdbjb@cass.org.cn法学76. 法学研究http://www.faxueyanjiu.com77. 环球法律评论http://www.globallawreview.orgglawreview@cass.org.cn78. 国际法研究http://www.guojifayanjiu.orgcril_cass@126.com政治学79. 政治学研究zzxyj@cass.org.cn民族学80. 民族研究http://www.mzyj.net.cn81. 世界民族sjmzbjb@cass.org.cn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82. 文献与数据学报http://www.wxysjxb.com新闻传播学83. 新闻与传播研究http://www.xwycbyj.org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