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哪些好看的外国文学作品 值得阅读的五本书凡交

有哪些好看的外国文学作品 值得阅读的五本书

很多人喜欢看文学作品,那么,有哪些外国文学作品是值得期待值得一读的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玛格丽特·米切尔《飘》《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连亚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女性主义文学是开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的飞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人心,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场为了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而平等的女权运动开始了。1936年出版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王子》这部童话虽然只是作者在3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但却有着深刻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它不仅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童话,更是哲理与思考的“结晶”,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孩子们通过童话中展现的奇妙情节发散思维、认识世界,并能从中直观的认知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泰戈尔《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吉檀迦利》共103首,单看均可独立成篇。该诗集出版于1912年,其中的主要作品选自诗人发表于孟加拉文版的《吉檀迦利》、《奉献集》、《渡口集》和《歌之花环》等诗集。在译为英文的过程中,诗人有时将原作中的二三首诗糅合在一起。该诗集可以代表他这时期宗教抒情诗的主要倾向。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为重要、知名的作品之一。书中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本书不仅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为人类认识自己确立了里程碑,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拉斯柯尼科夫之所以不能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并不是因为他像高略德金那样太软弱的缘故。据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拉斯柯尼科夫很强大。作者作出的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

大疯民

外国文学最佳中译本推荐

关于外国文学最佳翻译的网上总结有不少,这里且列出一个来做个买书的参考~~本文来自网上的集合,参以楼下诸友之见。多有不到之处,还请列位指教。欢迎讨论! 1强烈推荐草婴译得托尔斯泰。据读过原文的人认为,读草婴的感觉就像是在读原著。草婴的中文干净、简练、不拖沓、有韵味。比如上海译文出的草婴版的《战争与和平》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另外《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八十年代出的高植译本也很好。另外还有就是《安娜 卡列尼娜》了。 2推荐汝龙的契诃夫,专业到了极点的。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汝龙几乎译了契诃夫的全部作品。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25卷本的契诃夫作品选集。契诃夫那种感觉——那种悲悯的、轻灵的、忧伤的、精微的感觉只存在于汝龙的字里行间。还有一种俏皮、聪明、绝妙的短句子,也非汝龙不可。感觉的事物只能感觉到,尤其是对于契诃夫这种凭感觉写作的作家,只有能够神会到作家特有的感觉的译者,才能去译,否则一伸手就全乱套。汝龙还译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库普林的《石榴石手镯》,也都译得十分出色,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他还是契诃夫的专家。   3戴骢的布宁和巴别尔 4蓝英年译的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 5金人译的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 6金溟若的三岛的《爱的饥渴》。此为作家出版社早年内部发行版,强于现今的大陆译本。真的很好 7 李健吾先生译的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真的是非常好的译本。完全是李先生的一种创作。 8 曹庸翻译的麦克维尔的《白鲸》 9 叶渭渠译川端康成的《雪国》和《伊豆的舞女》 10傅惟慈译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11周作人先生译的古希腊、日本的作品。知堂的全部译文都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佳作 12丰子恺的《源氏物语》。钱稻孙先生也译过部分。 13林克的里尔克。黄灿然从英译本转译过里尔克,臃肿不可读。 14董乐山翻译奥威尔的《1984》,最近又出了个孙仲旭的译本。 15王道乾先生的杜拉斯,《情人》一书经典到不用说了。还有图尼埃的《礼拜五》和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 16朱维之的弥尔顿的《失乐园》 17田德望先生的《神曲》。多年的苦心。另钱稻孙先生的《神曲一脔》文言。王维克先生的《神曲》是最早的中译本。但田先生的译本是完全根据意大利文翻译的。钱稻孙先生意大利文从小谙熟,父亲为清政府驻意大利公使,和父母从小在意大利长起。按理当是一个中文结结巴巴的“海龟”,但是他却用骚体译《神曲》,真是韵味无穷。昔只译数章,名为“一脔”。下为当时出版的《神曲一脔》译者序:“四年前,予随侍父母游意大利,每出必猎其故事神话,纵谈承欢。其时即读《神曲》原文,归国后,尝为试译其起首三曲。初译但欲达意,不顾辞藻韵调;惟于神话传说,则任意诠注,曼衍孳乳,不自范围,仍纵谈娱亲之志。近年屑屑于米盐,久置不续矣,今年适遇檀德六百周年,而予亦方人生半路。偶理旧稿,又改其第一三两曲为韵译,并原译第二曲而为此篇。一九二一年,译者识。”(钱稻孙先生精通日、意、法、德等国文字,除了中国古典文学还精通音乐、戏剧、美术、医学。他在大学时代专攻医学,民国初年任教育部视学,同时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日籍教授做课堂翻译,日籍教授回国后,即在医学院教人体解剖学。晚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一脔》开头是:“方吾生之半路,恍余处乎幽林,失正轨而迷误。 道其况兮不可禁,林荒蛮以惨烈,言念及之复怖心! 18主万的《洛丽塔》其外祖父是郑孝胥 19季羡林先生的《罗摩衍那》。黄宝生、金克木几位先生接力译的《摩诃婆罗多》也出了。但太贵了。 20杨宪益,罗念生和王焕生,陈中梅,傅东华几位先生的荷马 各有千秋 21杨周翰先生的《埃涅阿斯纪》《变形记》 22钱春绮、郭沫若的《浮士德》 23韩少功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只读过韩译的。或以为许钧所译最佳,未曾拜读,不敢妄论,特附之) 24董燕生的《堂吉诃德》。杨绛先生的也很不错。 25王永年的博尔赫斯 26杨绛先生的《吉尔布拉斯》 27荣如德先生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徐振亚先生等还译过一个版本,浙江文艺出的,也非常好。《罪与罚》岳麟的不错 28成钰亭的《巨人传》 29张谷若的哈代。其中的翻译技法常被拿来作为范例。 30方平的《呼啸山庄》 31项星耀先生的《往事与随想》.巴金先生只译出了第一部分。 32穆旦先生的雪莱,其实当代世界出版社出过先生的一本《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很好。 33金堤和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还是读原著吧,哪种译文也不适合乔伊斯的东西。 34屠孟超、朱景冬、陈众议的译本是拉美文学方面可靠的翻译。 35石枕川的俄文学翻译也不错 36石琴娥的北欧文学。《萨迦》真不错。语言简练,有韵致。 37罗新璋的《红与黑》。罗玉君先生有老版本,不好找了。郝运的译本也不错。 38李文俊先生的福克纳,另外陶洁也译过一点,也不错。她是北京大学外文系搞美国文学的大牌。39蒲隆先生的《项狄传》,很难译的书。 40余泽民,冒寿福的伊穆雷。匈牙利文。 41星灿的《好兵帅克》。萧乾先生有节译本。 42柳鸣九先生译杜拉斯《悠悠此情》《长别离》《广岛之恋》漓江小开本。柳老是国内法国文学的研究大家。 43吕同六先生的意大利作品。卡尔维诺、莫拉维亚都是其拿手好戏。 44叶廷芳的卡夫卡。 45魏育青的德文。杨武能先生的德文都很可靠,杨先生译的托马斯 曼的《魔山》很不错。 46屠友祥用文言译罗兰巴特。屠友祥先生译罗兰巴特用半文言试译,简练有节奏,符合法语的音阶跳跃。不但意义毫不晦涩,而且能得文气。屠先生国学功底也很高。当然并非译作全都要用文言。47徐梵澄先生译尼采《苏鲁支语录》文言。徐先生的《薄伽梵歌》太棒了。 48冯象译《贝奥武甫》、摩西五经。此人了不得。 49绿原先生译的里尔克。我是后来才购得绿原先生的选本。(不过最近学界风传其译文问题很多,不忍猝读,有待深入检验) 50戴望舒的洛尔伽 51张枣的德文功底极深。其人闲散,只散译了特拉克尔几位诗人的作品。先刚译过特拉克尔的诗,也很好。德文东西翻译过来要有力度。北岛谈过,其实中文用来翻译相当有优势。 52赵罗蕤先生的《荒原》,国内唯一公认译本,其他版本,个人觉得可以忽视。 53朱雯的《西线无战事》 54潘岳; 雷格的莫里森的《宠儿》。题目翻译的很巧。《圣经》原文并没有“宠儿”这个词。 55北岛《时间的玫瑰》里翻译了不少人的诗歌。北岛只通英文。但是他中文语感好,能把别人翻译不好的改好了。 56马振骋的高更的《诺阿 诺阿》、纪德。09年上海书店刚刚出了马先生翻译的《蒙田随笔全集》,也算得上大事一件啊。 57许庆道 满涛的果戈理 58傅雷先生译文集。主译巴尔扎克。卞之琳、梁宗岱先生译文集也是各有千秋,各有莎翁剧本和歌德作品流传。 59吴劳先生的海明威、《马丁 伊登》 60徐迟的《瓦尔登湖》 61方重或黄杲炘先生的《坎特伯雷故事》,方先生是英美文学和翻译界学界前辈,我的高中老师就是他武汉大学的学生,他的乔叟是散文译本,而黄的译本是诗歌译本,各有千秋。黄的译本算得上是近些年的翻译佳作了。 62冯至先生的海涅 63叶君健的安徒生 64戈宝权俄文的译诗 65余中先等人的贝克特。王东亮的《劳儿之劫》。袁筱一,桂裕芳都是法语翻译界的大牌。 66周克希、徐和瑾、译林组织的一批人,三译《追忆失去的时间》。前两人用的版本更好。徐和瑾在他翻译的莫洛亚的《普鲁斯特传 译后序》中有介绍。最近南京大学许钧也译过一个译本。 67朱生豪、梁实秋、孙大雨译莎士比亚。朱得美、梁得义、孙得声(孙以诗体译,因莎士比亚本用无韵诗写作,而非纯粹散文体,故孙求音律,妙不可言,但也有斧凿痕迹。李尔王译作黎峫王,乃求声。)。方平先生也重译了莎士比亚,恢复了很多朱译中没有的猥亵语言。四人共得骨。髓要靠自己领会了。田汉似乎也译过,未经眼。 68楚图南译惠特曼。楚先生译希腊神话自然好了。 补充:其实国内外国文学翻译界经常出现南北对峙,东西各立之局面,倒也不错,有的选择。下面就作品从出版社,译者的角度再说说。 上海译文草婴 或 三联书店罗稷南 《复活》人文(人民文学)汝龙 或 上海译文草婴 《简爱》上海译文(以下简称译文)祝庆英 短期无法超越 人文的《呼啸山庄》译林杨苡 短期无法超越 上海译文方平译的也很好 《尤利西斯》人文金堤 译林肖乾的也较好 《傲慢与偏见》译文王科一 《苔丝》人文 张谷若 译文郑大民的也不错 《悲惨世界》人文李丹 短期无法超越 译文郑克鲁的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译文管震湖 人文陈敬容的也很好 《海上劳工》 四川人民罗玉君(可惜以不出),译文陈乐译本也很好 《红与黑》译文先后出的罗玉君、郝运译本都是相当好的 《莫泊桑小说》花城出的王振孙 人文郝运的也较好 《契诃夫小说》译文的全集和人文的选集都是上选 《一生 漂亮朋友》王振孙译 人文和译文均出 《安徒生童话》当然是人文或译林的叶君健译本,短期无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当然是人文李建吾的 短期无法超越 不过译文周克希的也很好 《约翰 克利斯朵夫》《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 幻灭 》等当然是人文或安徽文艺傅雷的。 《基督山伯爵》人文蒋学模 虽是转译本,但由于译者和编辑的高水平,使它成为名译。译文社韩沪麟,周克希译本和译林社郑克鲁译也不错。笔者有幸将3个译本都看过,各有千秋,但还是喜欢早年出的蒋译。 《三个火枪手》译文社郝运王振孙 人文社周克西《三剑客》也不错 《前夜 父与子》人文社或译文社丽尼 巴金译本 《罗亭 贵族之家》人文社 磊然 《猎人笔记》当然是人文社丰子恺 译文社冯春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 人文社 智量 《荆棘鸟》 曾胡 《十字军骑士》译文社陈冠商,花山文艺或译林易丽君的也相当不错。 《飘》当然是浙江文艺社傅东华的,傅先生的归化类译法为绝大多数专家所反对,但他的译本却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所钟爱,令人深思。译文社《乱世佳人》本、人文社《飘》也不错,前者更是出版了百万多套。 《日瓦戈医生》漓江社 蓝英年的《亚马街》新疆人民社 蓝英年的《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人文社 刘辽逸等,译文社新译的版本封面设计相当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文梅益译本、漓江黄树南译本相当好,尤其是梅益的。译文、译林、浙江文艺的也很不错。中青社也出过梅译本。 《静静的顿河》人文 金人译本,由于没有看到力冈的译本,所以无法比较,不过,金先生的译本已历经了60多年的考验,应是过硬的。 《一个人的遭遇》人文社 草婴的 《大卫 考坡菲》译文张谷若的 人文新出的庄绎传译本也很不错 《双城记》译文张玲张扬的 人文石永礼的也不错。《西线无战事》译林社的 八十年代外国文学出版社也出过,比较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社施咸荣,此外最近孙仲旭的译本也很火,但是笔者还没有进行对比研究,大家自行选择吧。 李良民的《白鲸》译文 曹庸 人文成时的也不错 《你往何处去》译文侍桁的 人文张振辉的也不错 《雾都孤儿》译文荣如德 人文黄雨石 译林何文安的也不错 《农民》译文吴岩的 可惜还没有从波兰文的直译本 《火与剑》花山文艺易丽君等 湖南人民社梅汝恺的也不错 《彭斯诗选》译文袁可嘉 或人文王佐良的这两位都是我国异国文学研究大家,王还出过《英国诗史》,译林的,很不错。 《罪与罚》人文、译文、译林的都不错 《浮士德》译文钱春绮 人文绿原 《少年维特的烦恼》人文杨武能 译文侯俊吉 译林的也不错 《泰戈尔诗选》冰心 郑振铎黄雨时等人译 人文、湖南文艺均出 译文吴岩的也很好 译林出过冰心译本《雪国 古都》 ,但是还有叶渭渠 唐月梅等译本 国内许多出版社都出过 以人文(挂外国文学出版社副牌),译林较好 古绪满的《牛虻》。 俄语文学的翻译:中国的翻译界很有意思,针对俄罗斯每一位大师,都有一两位“专职”的译者。比如普希金的诗译者是查良铮和戈宝权,果戈理的译者是满涛,列夫托尔斯泰的译者是草婴,肖洛霍夫的译者是金人等等。他们的译本所达的高席就是原作的高度,很难逾越。莱蒙托夫的诗译者是余振;莱蒙托夫只写了一本小说《当代英雄》,译者是翟松年。我看有了翟松年这个译本,就永远不需要别人再译了。俄罗斯文学中有两位作家的长句子很难把握。一是果戈理那种定语成串的缤纷而流畅的长句子,一是列夫托尔斯泰那种结构复杂、因果来回转换的长句子。但各有一位译者对此得心应手。前者是满涛,后者是草婴。能够对这种高难度的长句子驾轻就熟,能是一日之功吗?所以这一代翻译家都是把一个或几个俄罗斯作家作为自己终生工作对象的!当然,也有某一位俄罗斯作家同时有几个译者的,比如屠洛涅夫。可能屠格涅夫进入中国较早,早在1933年屠格涅夫逝世50周年时,上海出版的《文学》期刊就出过“屠格涅夫纪念”专号。他的研究者肯定很多,译者自然也多。尤其是他那种抒情的句子太富于诱惑力了,所以他的作品很早就被不同的译者所“瓜分”。丽尼译了他的《贵族之家》和《前夜》,陆蠡译了他的《罗亭》与《烟》,马宗融译了他的《春潮》,巴金译了他的《父与子》,巴金还与妻子肖珊合译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这些译本至今仍是质量极高的精品。再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周扬、高植和草婴三位都译过,这三种译本各有所长,而且都抓住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精魂。当然,有的译者还会从他专攻的作家那里走出去,去寻找另外一些他喜欢的、气质相近的作家,做些研究,并把他们的作品译出来。比如巴金翻译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李林翻译库普林的《阿列霞》,草婴翻译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等。这些并不是偶然为之,相反正是这些作家最好的译本。应该说不少译本都是翻译史上的经典除上述的译作之外还很多。比如肖珊的《别尔金小说集》(普希金),蒋路的《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荃麟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李林的《悬崖》(冈察洛夫),丰子恺的《猎人笔记》(屠洛涅夫),刘辽逸的《啥吉穆拉特》(列夫托尔斯泰)等等,都是文字精湛,神采飞扬的上佳译品。对此任何重译都将劳而无功。打开这些译本时,我们坚信原作的气质和气息就是这样的,换了译本就成了假冒伪劣。中国这样的高水准的俄文翻译一直延续到廿世纪80年代。直到我们阅读帕斯捷尔纳克、艾伊特马托夫、巴乌斯托夫斯基、瓦西里耶夫、舒佳耶夫、拉克莎等廿世纪中后半期作家的中文本,仍然能够享受到这些译作高贵与精美的文学性。   我想,俄罗斯的作家应该感谢中国的翻译家。他们既是作品的高水准的译者,也是研究这些作家的专家。他们个个都倾尽了心中的金银绯紫,打造出一座座真金的桥,从而把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引入中国,使他们赢得广泛的钦慕与景仰。五四时期以来,西洋文学潮水般进入中国。当时的知识界介绍这些作品并非出于纯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将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注入我们在上千年封建时代里变得僵化的民族肌体。而那一代知识分子,学养很好,学贯中西。他们在私塾中磨炼出炉火纯青的国学功力,又留洋海外,西文的能力也一样是一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这些国外的文学经典十分严肃。这就造就出一批翻译大家。   然而初期,中国正经历着白话文运动,翻译语言不免有些生涩之感。比如鲁迅先生翻译的果戈理的《死魂灵》,就算是一个不成功的译本。但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西文化渐渐融通,欧化的翻译语言独立出来,我国的文学翻译便进入历史性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在介绍苏俄文学方面,由于政治杠杆的倾斜而一直得到很大的优惠。俄文翻译自然就居于领先的地位。一时我国的俄文翻译家俊杰并起,状似群星灿烂。 (冯骥才文)  分国别补充: 俄国   《战争与和平》-- 草婴,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战争与和平》-- 高植,也很好。(上海译文八十年代)   《战争与和平》-- 刘辽逸,人民文学版。   《安娜卡列尼娜》-- 草婴   《安娜卡列尼娜》-- 罗稷南(三联)   《复活》-- 汝龙   《复活》-- 草婴,这两个译本都是经典。   《前夜》-- 丽尼   《贵族之家》-- 丽尼   《父与子》-- 巴金   《卡拉玛佐夫兄弟》-- 耿济之   《罪与罚》-- 朱海观 王汶   《白痴》-- 南江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南江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刘辽逸 楼适夷 陆风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瞿秋白 巴金 耿济之 伊信   《猎人笔记》-- 丰子恺   《猎人笔记》-- 冯春,未知如何。    契诃夫作品 -- 汝龙   《当代英雄》-- 翟松年   《静静的顿河》-- 金人  《普希金诗选》-- 查良铮、戈宝权   《家庭的戏剧》-- 巴金   《死魂灵》-- 满涛   《一个人的遭遇》-- 草婴   《阿列霞》-- 蓝英年   《日瓦戈医生》-- 蓝英年 张秉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梅益   《谁之罪》-- 楼适夷   《苦难的历程》-- 王士燮  《往事与随想》-- 巴金,上海译文79年版。      法国   《悲惨世界》-- 李丹 方于,短期无法超越。  《悲惨世界》-- 郑克鲁,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 陈敬容   《海上劳工》-- 陈筱卿   《笑面人》-- 郑永慧   《笑面人》-- 鲁膺,上海译文,也相当不错。   《九三年》-- 郑永慧   《冰岛的凶汉》-- 陈筱卿   《雨果诗选》-- 程曾厚    雨果戏剧 -- 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 李建吾,短期无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 周克希(译文),也很好。 《约翰 克利斯朵夫》-- 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   《高老头》-- 傅雷   《幻灭》-- 傅雷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郑永慧   《恶之花》-- 钱春绮 ,最近大家多看郭宏安作品,感觉也不错。上次郭先生来做的讲座,挺好。  《茶花女》-- 王振孙 《红与黑》-- 郝运   《巴马修道院》-- 郝运   《都德小说选》-- 郝运   《一生 漂亮朋友》-- 王振孙   《吉尔布拉斯》-- 杨绛   《莫里哀喜剧六种》-- 李建吾  《娜娜》-- 焦菊隐   《基督山伯爵》-- 蒋学模       德国   《浮士德》-- 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学版。   《浮士德》-- 董问樵,1983年复旦大学版。   《浮士德》-- 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版。   《浮士德》-- 绿原,人民文学版。   《少年维特之烦恼》-- 郭沫若   《席勒戏剧诗歌选》-- 钱春绮等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冯至 姚万昆       英国   《唐璜》-- 查良铮    莎士比亚戏剧 -- 朱生豪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   《傲慢与偏见》-- 王科一   《孤星血泪》-- 王科一   《牛虻》-- 李俍民   《卡斯特桥市长》-- 侍桁   《性心理学》-- 潘光旦   《雪莱抒情诗选》-- 查良铮   《一九八四》-- 董乐山   《鲁滨逊漂流记》-- 徐霞村   《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   《无名的裘德》-- 张谷若   《还乡》-- 张谷若   《大卫 考坡菲》-- 张谷若   《呼啸山庄》-- 张玲 张扬  《名利场》-- 杨必,不过最近都是看荣如德的译本比较多 《傲慢与偏见》-- 张玲 张扬   《失乐园》-- 朱维之   《福尔赛世家》-- 周煦良   《董贝父子》-- 祝庆英      美国   《瓦尔登湖》-- 徐迟 戴欢  《傻瓜威尔逊》-- 张友松   《永别了,武器》-- 汤永宽   《飘》-- 傅东华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   《红字》-- 侍桁       西班牙   《堂吉诃德》-- 杨绛。还可看董燕生译本 丹麦   《安徒生童话》-- 叶君健,短期无法超越。       挪威   《易卜生戏剧选》-- 萧乾       奥地利   《城堡》-- 汤永宽   《城堡》-- 高年生   《里尔克诗选》-- 绿原   波兰   《你往何处去》-- 侍桁   《你往何处去》-- 张振辉,据说也不错。      意大利   《神曲》-- 王维克   《神曲》-- 田德望  《爱的教育》-- 夏丏尊   《斯巴达克斯》-- 李俍民   《十日谈》-- 王永年   《十日谈》-- 方平 王科一   《约婚夫妇》-- 王永年   《约婚夫妇》-- 吕同六       捷克斯洛伐克   《好兵帅克》-- 萧乾       保加利亚   《轭下》-- 施蛰存       希腊   《古希腊戏剧选》-- 罗念生 杨宪益 王焕生   《伊利亚特》-- 罗念生 王焕生   《奥德赛》-- 王焕生   《悲剧二种》-- 罗念生   《伊索寓言》-- 罗念生   印度   《罗摩衍那》-- 季羡林   《五卷书》-- 季羡林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 金克木 赵国华 席必庄 郭良均   《泰戈尔诗选》-- 谢冰心 石真 郑振铎 黄雨石      日本   《源氏物语》-- 丰子恺   《枕草子》-- 周作人 林文月

法藏

10本豆瓣评分最高的外国小说书单 一生必读外国小说书籍排行榜

小编精选外国小说类书籍,豆瓣评分最高的10本给你,喜欢外国小说类图书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好好读读充实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1 英国特工阿申登: 毛姆短篇小说全集3作者:毛姆 著豆瓣评分:9.8推荐理由:“英语文学中*好的短篇故事”,中文世界第*个全译本。毛姆的故事为何持久不衰?资深“毛迷”力荐的口碑译本,再现微妙纯熟的英式幽默,带领读者进入正视毛姆机锋与魅力的通道。第一卷《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入围第二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豆瓣阅读年度蕞佳短篇小说。第二卷《人性的因素》,入选豆瓣2018年度蕞值得期待新书。第三卷《英国特工阿申登》,英国间谍文学代表作,影响了“007”之父伊恩?弗莱明、格雷厄姆?格林、约翰?勒卡雷等众多作家,“没有比这更伟大的间谍小说”(《漫长的告别》作者雷蒙德?钱德勒语)。张定浩(诗人、文学评论家):好在我们有能够懂得文学语言之微妙和喜剧之微妙的新锐译者,某种程度上,毛姆也得以在汉语中焕然一新……我每次在期刊上看到那些或唠唠叨叨或自吹牛逼的“无趣现实主义”的小说,就想把这套新译的毛姆像板砖一样砸给他们。小宝(作家、评论家):他(陈以侃)真是毛姆不可多得的译者。我也读过好多毛姆的译本,他的翻译明显地在主观意图上都在追随毛姆的写作风格,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当一位作家开始变得流行,常常意味着我们对他的认识进入一个缓慢的暂停期。在这个意义上,陈以侃对毛姆短篇小说的翻译,是一次重新的开掘。他对毛姆的喜爱,适度的距离感,以及在二者之间川流的严谨的语言能力,别开生面,带领读者进入正视毛姆短篇小说的机锋与魅力的通道中去。2 四十个房间作者:[美] 奥尔加·格鲁申 著,戚悦 译豆瓣评分:9.8推荐理由:这不是一本能让作者拿大奖的 “正经”书,也不是一本大家争相传阅的“畅销”书。它也许很小众,但它很特别。作者奥尔加·格鲁申曾被大牌杂志《格兰塔》评选为“美国*佳青年小说家”之一。做这本书的几个月,我的内心一直难以平静。责编是位美女海归,她也和我说,看稿的那几周,她回去默默地翻出了很多以前的东西,哭了好久好久。大概,同为女性,有太多难以言说的共鸣。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兜兜转转受困于一个又一个房间的女性和那些风风火火却再也回不到心里那个房间的女性。在这本书中,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奥尔加。她们面临一个现代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我到底该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四十个房间代表了女人一生中大大小小的选择。有的选择本身就举足轻重, 比如是拥有一栋房子, 还是四处旅行; 是结婚生子, 还是自由不羁; 是留在故土, 还是远走他乡; 是追逐梦想, 还是脚踏实地。还有的选择就像蝴蝶效应一样, 也许经过长久的积累才会刮起飓风, 比如是否要去见那个心仪的男孩, 是否要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自己, 是否要躲在浴室里偷听大人的谈话, 等等。每一个选择都引导着人生朝不同的方向前进。而女主人公,并非没有留意到这些选择, 恰恰相反, 她非常重视选择, 无论大小,可她*终却依然遗憾地走过了这一生。不过庆幸的是,她在生命的*后,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我很想分享给你的答案。好希望,每个女孩一生中都会很幸运地遇到这样一本书——它毫不留情地抖落伪善的真相,给你当头棒喝:醒醒吧,做女人不易,你容不得一丝懈怠!但是,别怕,勇敢地去选择!选择不分高低,这世上,有各式各样的不朽。书的整体设计由夺得2009、201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中国*美的书”11项奖的设计师操刀。书籍外封根据英文书名Forty Rooms的十个英文字母的形状,设计了十个形状各异的房间,其中两个房间采用镂空设计,透出内封雅致的色块,营造出不同的灯光效果;温暖的灯光映出房间里女人的剪影,优雅而神秘。内文附定制版精美插图,串联起女主人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一一对应了她散落在书中的过往碎片。也许,当你帮她找到她不小心遗失的那几首小诗,你也*终会解开那个一直以来让你挣扎痛苦的谜题。*后说几句闲话,这本书的命运可谓多舛,一言难尽。无论是很多个凌晨两点的头脑风暴,还是夜晚办公室里的崩溃痛哭,让我坚持下去的只是一个想法:我要对得起这本书。或许,它现在的样子离*初的完美设想还差一点,但是,如果它也让有缘的你找到了内心的答案,它的命运也终于变得圆满。3 文学名著·企鹅经典:动物农庄(平装)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著,李美华 译豆瓣评分:9.8推荐理由:“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较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以企鹅出版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延续了“企鹅经典”书系“简装,而不简单”的一贯风格。“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既非拾遗补漏,更非老书重刊,而是希望推出“经典作品、经典译本、经典名家导读”的优秀版本,打造一套高品质的名著典藏丛书。丛书译本都来自声望卓越的翻译家,是读者公认的、文质兼美的经典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导读是“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较大的特色之一。每一本书都精选名家撰写的导读文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这些导读不但是理解名著的钥匙,更是文学评论的典范美文。封面插画古典主义和艺术气息浓厚,有一种怀旧的味道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善于用色彩和场景营造出带有意味的图像,来表达文中的主题或人物细腻的情感,画面往往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且辨识度高。总之,这套“企鹅经典”丛书中文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能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4 小王子(安东尼翻译经典作品 四色印刷唯美典藏本)作者:[法]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著,安东尼 译豆瓣评分:9.8推荐理由:★ 安东尼真诚翻译挚爱作品,用独具个人特色的灵动语言和治愈力极强的风格,充分展现《小王子》纯净唯美的爱之童话,陪伴所有长大了的孩子和长不大的梦想。★ 北欧设计师唯美演绎经典插画,让读者跟随小王子在幻想世界里畅快旅行。★ 更精致的唯美典藏本,全四色印刷,更好地呈现插画的完整度,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不仅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童话,更是哲理与思考的“结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小王子》。★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记得关于小王子的点点滴滴,那我和那些所谓的大人还有什么区别呢?5 文学名家名著:名著名译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 契诃夫 著,汝龙 译豆瓣评分:9.7推荐理由:出版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出版,延请国内一流学者研究论证选题,翻译更是优选专长译者担纲,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等大型丛书和外国著名作家的文集、选集等,这些作品得到了几代读者的喜爱。为满足读者的阅读与收藏需求,我们优中选精,推出精装本“名著名译丛书”,收入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杰作。丰子恺、朱生豪、冰心、杨绛等翻译家优美传神的译文,更为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数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图。希望这套书能成为中国家庭的必备藏书。为方便广大读者,出版社还为本丛书精心录制了朗读版。本丛书将分辑陆续出版,先期推出六十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月6 约翰·克里斯朵夫(盒装典藏版全三册)作者:[法] 约翰·克利斯朵夫 著豆瓣评分:9.7推荐理由:罗曼·罗兰代表小说,1915年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创作耗时20年的文学巨著,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新老读者,它的主题思想是让人们学会如何正视磨难,好好生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经历犹如一首《命运》交响曲,不断与自我与外界抗争着,他是个如英雄般的史诗级人物,"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翻译大家傅雷经典译本,他曾高度赞扬过这部作品:"这部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据作者的自白,说它犹如一条河。莱茵这条横贯欧洲的巨流是全书的象征。"盒装典藏全三册,按照主人公年龄经历不同时期分册,使读者更直观了解不同时期主人公的性格情感转变,精美装帧设计,值得收藏。7 一九八四(纪念版)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著,孙仲旭 译豆瓣评分:9.7推荐理由:《一九八四》为乔治·奥威尔经典代表作,是世界文坛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深刻揭示极权政治的运作体系,是人类文明痛定思痛的自省。本书收录著名社会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对《一九八四》的文评。8 契诃夫小说全集(套装共10卷)作者:[俄] 契诃夫 著豆瓣评分:9.7推荐理由:短篇小说之王的毕生杰作可以反复重读的文学经典9 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著,草婴 译豆瓣评分:9.7推荐理由:草婴老师的译本,给年轻人看的世界名著10 渺小的伟大作者:[美] 朱迪·皮考特 著,欧睿智 译豆瓣评分:9.6推荐理由:★ 如果你是护士,面对一个突然出现呼吸障碍的婴儿,本能驱使你立刻施救,但你的上司刚刚传达了一道禁令,婴儿的父母严禁你触碰这个婴儿。那么此时,你救还是不救?如果你现在被指控谋杀,你的辩护律师一路披荆斩棘,胜算十足地进入总结陈词阶段,你只需保持沉默即可被无罪释放,那么此刻,你会冒着满盘皆输的风险,说出所有真相吗?对得起良心的真相?★ 这是畅销书作家朱迪?皮考特的震撼力作,和她那本风靡全国的小说《姐姐的守护者》一样,新作《渺小的伟大》依旧充满道德争议与灵魂拷问,令人心痛得几乎窒息。朱迪在书中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描述医生、护士、律师、法官等每个人物的复杂心理,毫不留情地榨出我们皮袍下面藏着的“小”。★ 这本书被誉为21世纪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堪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杰作。同名电影由朱莉娅·罗伯茨、维奥拉·戴维斯主演 ,斯皮尔伯格影业年度巨献。★ 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或者仅仅是为某一个故事着迷。《渺小的伟大》就是这样的书,它不仅在出版后迅即登上畅销书榜,也是2016各大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好书,更引发全美热议,有人说,这是一本让人从头到尾不停反思的小说。★ 本书书名取自马丁·路德·金的语录:If I cannot do great things, I can do small things in a great way(我也许不能成就伟业,但我能以伟大的方式做好小事)。希望这本书能给予我们每个平凡之辈以信心和勇气,只要坚持一点点的正义,这个世界就有被改变的可能。以上图书均可至菠萝借书微信小程序借阅,只需开通365元年卡,一天一元可畅读平台上百万纸质书,往返包邮,不限制借阅次数,菠萝借书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借阅的方式更加环保绿色,每借阅10本书地球上就少砍伐一棵树,减少废气污水排放量,加入菠萝借书大军,一起为地球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

不入则止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热点与趋势

2016—201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目录索引库共收录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论文8970篇,其中,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论文392篇,转载率约为4%。全文转载的文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3年里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广受关注关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讨论是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的热点问题。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的两个发展阶段。法国学派开创了影响研究范式,主要从事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研究;美国学派则主张平行研究,认为文学比较不必有事实影响,即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所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之意。美国学派因不满于法国学派机械强调影响源头而提出平行研究,但平行研究的弊端是会出现很多硬比、乱比和随意比较,有学者甚至因此而将平行研究“妖魔化”。是否需要提出“中国学派”,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从逻辑上说,关注不同国家文学间的事实影响关系的法国学派和认为文学比较不必有事实影响的美国学派已经囊括了所有的比较文学研究,没有必要提出新的学派。但是事实并非这么简单。近3年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转载的比较文学论文,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影响研究,也没有纯粹的平行研究,而是集中于以下方面。首先是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如陈兵的《清教徒笛福笔下的中国》、赵学勇和王鑫的《域外作家的延安书写(1934—1949)》、邹雅艳的《16世纪末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以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为例》、侯铁军的《中国的瓷器化——瓷器与18世纪英国的中国观》等。其次是研究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误读。如徐勇的《外国文学选本编纂与“现代派”的接受及其合法性问题》、汪介之的《文学接受的不同文化模式——以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为例》、谭渊的《“名哲”还是“诗伯”?——晚清学人视野中歌德形象的变迁》、张强的《意图的挪用:奥登在中国》等。再次是海外汉学研究,如季进的《论世界文学语境下的海外汉学研究》、刘耘华的《欧美汉学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建构》等。而上述内容正是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上述对形象学、译介学、接受学和海外汉学的研究,突显了中国比较文学不同于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新特点。女性文学研究引人注目女性文学和少数族裔文学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热点。2016—2018年被研究最多的外国作家前20名依次为(括号中为研究论文篇数):莎士比亚(222)、托妮·莫里森(153)、福克纳(89)、伍尔夫(79)、爱丽丝·门罗(78)、艾米莉·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姐妹(76)、卡夫卡(72)、海明威(72)、托马斯·哈代(69)、简·奥斯汀(65)、D·H·劳伦斯(65)、石黑一雄(63)、多丽丝·莱辛(59)、纳博科夫(59)、赛珍珠(58)、伊恩·麦克尤恩(55)、菲茨杰拉德(54)、陀思妥耶夫斯基(52)、爱丽丝·沃克(52)。上述被中国学者研究最多的20位外国作家中,女性作家有9位,几乎占一半。而现今得到研究界广泛关注的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纳博科夫、石黑一雄等都是少数族裔作家。但是,女性文学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在热闹的外表下也隐藏着危机,大量论文是对女性理论、后殖民理论或离散理论的简单套用。以女性文学研究为例,仅近3年外国文学领域就发表了女性文学研究论文近千篇。但是以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的论文数量来看,女性文学研究在近3年中的转载数量并不多,仅十几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文学研究存在缺乏新视角、大量研究类同等问题。空间批评与空间叙事研究持续升温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研究外国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20世纪末,西方理论界经历了一次空间转向。一般认为,这一理论转向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首开其端,之后有迈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菲利普·韦格纳的《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以及爱德华·苏贾的“空间三部曲”等众多理论家的研究,遂使空间理论蔚为大观。空间理论不满于传统理论对空间的忽视,深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空间性”,把以往对“时间”的关注转移到“空间”上来。在空间理论的烛照之下,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环境、城市景观等都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从国内的论文发表情况看,以“空间”为主题的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在2000年之前极为少见,2000年之后空间理论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2010年后相关研究大量出现,近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2018年复印资料目录索引库收录的外国文学研究论文中与空间研究相关的有293篇,其中19篇被全文转载,转载率比较高。所转载论文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作品呈现的城市空间的研究,如傅星寰的《俄罗斯文学“莫斯科文本”的代码系统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间》等;其次是对作品描绘的地域景观或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的研究,如杨曼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空间批评》等;再次,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作品文本空间结构的研究,如包慧怡的《感官地图上的灵魂朝圣之旅——中古英语长诗〈珍珠〉的空间结构》等。“诺奖”作家研究异军突起近年来,“诺奖”作家备受外国文学研究界关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基本上都会引起研究热潮。2013—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分别是:爱丽丝·门罗、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鲍勃·迪伦、石黑一雄。五位“诺奖”得主都经历了一个得奖前研究较少,或根本没有研究(如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到得“诺奖”后研究论文猛增,再到研究论文数量回落的过程。只有石黑一雄稍有不同,中国学界在其得奖前即对他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在他获得“诺奖”后相关研究也有明显增长。除上述四个研究热点之外,生态文学研究、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学关系研究、美国“911文学”、老年书写、数字人文等研究也新见迭出,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原标题: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热点与趋势——以2016—201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为依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曹世瑞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汪宽

出身小村庄考入人大,他一生致力学术研究,却遭遇“倒悬的五年”

刘梦溪先生在自传《七十述学》中提到一个故事:刘梦溪的太太陈祖芬的弟弟陈祖德与查良镛先生是好友,査先生邀请刘梦溪夫妇去香港家中休养,切磋棋艺。上世纪九十年代,每次刘梦溪到香港访学,都与他见面。那时刘梦溪在办一本刊物《世界汉学》,经费紧张,与査先生吃饭聊天时提到,査先生问他:一年需要多少钱?梦溪答:十万。査先生笑笑说:我支持你一年的。作者:陈梦溪金庸先生去世那晚,我给梦溪先生致电,一直无法接通。上周末见到他后询问才得知,因为动手术和术后疗愈,前段时间人在台湾。很早就知他腰不好,但真在眼前看到他有些费力地拄着腋下拐杖慢慢走到座位时,却没忍心上前搀扶。他在众人的注视中走得很慢很慢,我心下有些难过,想起上次见到他不过两年前,他在书房找书,书房巨大,墙上地上堆满了书,那时他已有些驼背,走路并不矫健,也不能久坐。其实我只采访过梦溪先生一次,可能是名字给他留下了印象,他问我,这是你本名吗?我答是,他觉得有趣,对我说,我也叫梦溪,虽然姓刘,但太太姓陈呀,说完大笑。那次在他家中聊天,太太在客厅喊,梦溪,要喝茶吗?我脱口而出:不用了。他又是大笑,我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叫我。稍后陈祖芬老师进书房跟我们一起聊天时,又叫了一声梦溪,我仍下意识答应了。一时间有点窘迫,觉得很不好意思;现在想来,倒也算一件趣事。后来彼此邮件往来时,梦溪先生开头称呼“小梦溪”,落款署名“大梦溪”,以示区别。在我大学读书时,有老师看到我的名字,告诉我有位学者叫刘梦溪,可以看看他的书。遗憾老师的话我并没有往心里去,直到后来要去采访他之前,才读了一些他写陈寅恪、马一浮和钱锺书的作品,略微了解了一些他的人生经历。但直到读到这本《七十述学》。才算完整地获悉了他大起大落、历经风雨的人生。《七十述学》是刘梦溪先生的散文体自传。书中写了他从童幼发蒙到小学、中学、大学,历经劫难,直至成为专业学者七十余年的读书治学和人生经历;跌宕起伏,苦乐梦寻,尽入此简要一卷中。编者概括:苦难和委曲,宁可视为造化弄人;学理与词章,无非聊作托命之具。难忘怀者,是困境中的知心相济和那些注定相遇的学缘友缘。对于李一氓、赵朴初、茅盾、程千帆、季羡林、汤一介、冯其庸、余英时、李泽厚、龚育之、金庸、王蒙等当代闻人和学界名宿,书中不乏刘梦溪与之交往的真实记录。刘梦溪是农家子弟,1941年出生于北方“一个名不见图籍的小村庄”,父亲读过书,善于写字、讲书,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找他父亲写对联,过年时全村都来他家听父亲讲《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年幼时,父亲教授他不少蒙学读物,他记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懵懵懂懂觉得,世界上唯有读书是最好的。父亲有些藏书,年幼的刘梦溪便在箱子中翻看,乐此不疲。小学升初中时,刘梦溪是唯一一个考上县城中学的,1958年被保送到重点高中,这所名校“考入北大清华者,每年不乏其人”。那时他开始对文史哲感兴趣,读了许多名家名著,甚至还办起了文学刊物《朝霞》,那时便小有名气。大学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更是屡遇名师:教逻辑学的是王方名先生,工具书课由北大的吴小如教授讲授,赵澧先生讲外国文学,冯纾先生讲古代汉语。所有师长中最相熟的是冯其庸先生,后来冯老推荐刘梦溪毕业留校,也获系主任何洛先生首肯。从刘梦溪回忆的种种,大都是曾帮助过、支持过他的人,他心怀感念。如1968年他被派放到山西太原钢铁厂劳动,写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军队作家魏巍也在太钢,因读过他的文章,爱才惜才,对他格外保护。几经苦难后刘梦溪被调回北京,参加了《红楼梦》版本校订注释小组,即对照不同版本,逐字逐句校对。校订组特聘了周汝昌、叶圣陶等四位老一辈红学家为顾问,与他们进行讨论,学术氛围浓厚,赵朴初和李一氓两位先生,刘梦溪也是在那里结识的。校订虽是苦差事,但住在恭王府,终日与大师们论文章读古籍,对刘梦溪来说如天堂般美妙。“我的为学,我的人生,得之于老辈照拂颇多,先是山西文化圈的老辈温暖呵护,随后是京城红学老辈和硕学的相知相遇”,刘梦溪不禁感到“幸何如之”。“红楼”聚首,刘梦溪陪茅盾先生走入其中最令我我动容的一段是“倒悬的五年”。人生似乎要顺遂起来的时候,刘梦溪又遭遇了一次风波,这次风波长达五年。这五年中他不能工作,不能发表文章,不能出版作品。刘梦溪发现困厄之中,周围人的面孔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平日交好之友人,因势变而脸变,足可令人伤痛”。这一度让他觉得绝望没有尽头。刘梦溪感叹,人生的路途往往不是直线前行,跌宕起伏和曲折往复是常态,人似乎总会在走上一个小小的山峰时,便会跌落。郁郁寡欢的五年,钱锺书和陈寅恪两位学术泰斗成了刘梦溪的精神伴侣。钱先生的《管锥篇》和《谈艺录》他总随身带着,走路看,坐公交看,看了无数遍。钱先生的书,是解决人生困厄的妙方,可谓“书可以疗疾”。从他们的作品中刘梦溪不但获得了安慰,还改变了学术方向,使他抛弃了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由文入史。刘梦溪喜欢钱锺书先生的那首诗《过邯郸》的那句“夜来无梦过邯郸”。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无梦斋”。后来他的学术成就不用我赘述,但我想,“梦”与“无梦”其中的意味,才令人久久凝思。来源:北京晚报流程编辑:王宏伟

世世代代

社科专访|正确把握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实践向度

外国文学是高校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骨干课程之一。在当今网络已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经典作家作品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如何对其加以鉴别认定?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围绕以上文学研究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专访了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建军教授。   从单纯知识传授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向度转换高照成:作为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您是否感到在当前网络普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时代背景下,外国文学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种挑战?刘建军:在当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深入到各个领域的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也面临巨大挑战。挑战之一是,来自世界范围内新知识、新信息的几何式增长。这样的现实,使得我们每个人,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甚至难以掌握某一学科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信息。挑战之二是,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知识和信息开始以全新的方式进入了学习者的大脑。这也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酷的挑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以上两大挑战,在教学领域,说到底,是对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原有关系的颠覆。就此而言,我认为,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需要改进:一个是更新观念,一个是更新方法。在知识爆炸和信息几何数增长的今天,以讲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因为在今天,无论用多长的时间来传授知识,都不会追赶上知识和信息的增长速度。随着教育手段的进步,我们虽然已经采用了很多现代的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课程、公众号、慕课等形式,但目前采用的很多新的现代教育手段,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换言之,很多现代技术使用的目的仍然是希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方便地掌握各种知识。假如运用这些所谓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目的,仍然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那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我们要明确知道,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输向通过知识讲授从而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能力方向转变。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巨大转换。以问题意识为先,以培养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先,才能应对当前信息时代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高照成:外国文学含量非常巨大,但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很多国家、很多作家也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内目前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和教材选用,一般涉及的只是欧洲(含苏俄)和美国的作家作品。对此您如何看待?又有哪些改进建议?刘建军:这个问题与你上面提出的问题联系紧密。外国文学包括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和民族从古到今所产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数量十分庞大。而高校的课时又非常有限。那么,长期以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靠减少作家和作品的讲授数量来应对。这其实是个最无奈的办法。如前所言,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改革教学观念入手。首先要明确,让高校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知识,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知道或掌握过去不知道或不了解的东西,诚然是目的之一。但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些知识性的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讲授吗?大学生、硕士研究生乃至博生研究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知识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学作品和文学史著作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为什么还要在课堂上讲授呢?我认为,作为大学课堂上的外国文学教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向度转换。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在教学中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过去说到课程设置目的时,总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认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得到更优先地强调。因为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换言之,学习外国文学的学生只有能够依据文学现象或文学作品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外国文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时,应该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步骤。第一,对本科生而言,必须注重和强调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阅读,并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提出问题。比如某个细节或场景的价值,某个人物描写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深层问题,等等。这样,既符合大学生要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实际需要,同样也对这些刚进入外国文学之门的大学生,有具体的问题对象可以把握,从而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初步训练。第二,对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应该集中在学科领域,应该重点培养他们提出外国文学学科领域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些文学史的观点是否合适,有些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否需要重估,有些作品的理解是否得当以及是否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解,等等。这样,既符合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的要求,也为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为进入专业系统学习拓宽眼界,走向深入。第三,到了博生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时,应该在前两个提出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结合专业知识去提出和思考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样,在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中,以培养提出问题为核心,分阶段地不断拓展和深化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好地培养效果。也可以说,一个学生只有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可以去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问题都提不出来,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上述的前提出发,我以为,我们对教材中和课堂上选取哪些作品,讲授哪些作品,应该依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则,而不是根据主观上认为的知识或文学现象所谓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原则。因为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知识的重要性与否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知识去培养训练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此,我理想中的外国文学史,应该是按照不同时代提出了哪些问题和当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所编撰而成的文学史,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历史要求和时代精神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的文学史,而不是那种单一的按历史年代顺序讲述纯知识的文学史。在课程讲授上,应该围绕一些大的时代问题和时代精神需要来重新构建课堂讲述。这样,围绕着某些重要问题去讲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的文学,就不必纠缠于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哪个作家或作品没有讲到了。因为学生只要明白了此时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会据此来举一反三地来理解其他作家的作品。还需指出的是,现在之所以欧美文学和俄苏文学在教材和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本质上是研究现状和思维局限所决定的。现状是我国欧美、俄苏文学方面的研究历史较长,成果数量也较多,研究的也比较深入。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思维上的局限:就是翻遍现有的外国文学史,就会发现,现有的外国文学教材编写和课堂讲述,几乎已被分析西方文学的模式框定住了,并且把西方文学的研究书写模式和讲授方法照搬到对东方文学的研究上来了。例如对东方文学的分期,缺少东方特色;对东方作家作品的讲授,仍然采用分析西方作家作品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大多数外国文学通史类教材中,东方文学的介绍完全是按照我们对西方文学研究和讲授的模式来进行的,致使东方文学不过成了西方文学价值导向和西方文学评判模式的一个例证而已。倘若从问题意识出发,即从不同时期东西方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解决的问题出发,就完全可以寻找出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学解决各自问题的不同审美路径和不同文化类型的发展特征。倘若能达到这个目的,东西方文学之间在课时上的平衡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与人生智慧高照成:我注意到,作为长期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您对西方国家的经典作家非常关注。请列举几个您尤为喜爱的作家及其最重要的作品,并谈谈原因。刘建军:我喜欢的西方文学作家很多,也比较关注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我最喜欢的作品,首推德国作家歌德以及他的作品《浮士德》。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体现出主人公积极进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强大的象征精神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这一切又是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例如歌德在古老的中世纪故事中,通过创造的《天上序幕》一场,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的面目,艺术地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象图景。这一场主要描绘的是发生在天庭里天帝与魔鬼靡非斯特之间的赌赛。即作品伊始,歌德就告诉读者,在浩瀚的宇宙中,天帝(“至善”)是“第一”和“最高者”,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本原之一。同样,在这场序幕中,作家也交代了天帝的对立面魔鬼靡非斯特“至恶”的内涵特征。由于他所代表的“至恶”与天帝所代表的“至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与“至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这样,中世纪神学观念中的天使与魔鬼之间的矛盾斗争,被歌德置换成了“至善与至恶”的斗争。《天上序幕》中出现的第三个人物是浮士德。他是天帝与魔鬼用来赌赛的人物,是至善与至恶之争的对象。天帝认为,虽然“人在努力中,总有错妄”,但无论如何,“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并不会迷失正途”。而靡非斯特却断言,人总是贪图小利,无所成就。那么,情况究竟会怎样,浮士德作为人类代表的出现,将通过自己的一生追求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正是作品中的三个形象的相互关系,不仅构成了《浮士德》全剧最基本的结构方式,而且也使善恶斗争作用于人,而人不断克服恶向善飞升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象化了。我们知道,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在借用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模式发展起来的,歌德正是艺术地把中世纪神学的“上帝”本原变成了“善”是本原,把中世纪神学体系中的上帝与恶魔之间的矛盾斗争置换成了至善和至恶之间的斗争,从而完成了对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艺术反映。歌德的《浮士德》其实就是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艺术化反映,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艺术写照。悟透了《浮士德》,其实也就知道了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基本构成。除了强烈的象征性之外,《浮士德》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浮士德精神”体现出一种看待追求进取的辩证精神。作家通过戏剧情节的安排,在深刻地展示追求进取精神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巨大作用的同时,还指出了与这种追求精神和进取行动相伴而生的各种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所谓的“浮士德精神”也不例外。例如今天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民追求进取的伟大壮举,它不仅带来了社会政治的巨大进步,也带来了人们生活的极大提高。但这种伟大的追求和探索也同样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新的弊端,如自然环境的破坏、道德感的淡漠、诚信的缺失等,这些都是与现代化追求相伴而生的东西,即是人们所说的“现代化代价”。这和浮士德的追求进取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深谙辩证法思想的伟大作家,歌德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每一次伟大的进步,都是和新的问题出现密切相关的。善恶相依,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在“浮士德精神”上的艺术体现。此外,我也喜爱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其实,老人桑提亚哥打鱼的故事平淡无奇,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无比丰富。这既可以解读出老人在无奈的现实困境中超迈的人格和精神力量,也可以从“老人八十四天打不到鱼”和作品结尾处“一个女人在海滩上行走”等情节,解读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平庸和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极度隔膜的困境。再如,卡夫卡和他的《城堡》也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这是因为“城堡”的意象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过自己的“城堡”——即渴望得到却永远得不到的东西——不管你做过多少努力和挣扎。我之所以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在这些作品的故事背后深藏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我在2017年出版的《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一书中,曾对此做过较为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多谈了。 经典文学作品的三种品格高照成: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最初接触的一般是自己国家的文学,请您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这三十几年做一个总体性的评价。刘建军:我不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对此没有发言权。至于做总体性的评价,更不具备这个资格。但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学,所以我愿谈一点关于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是经典,自身必须具备三种品格,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必须要有引人入胜的细节和经典性的场景。文学作品本质上是生活的艺术性反映。人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当一个读者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最先让其记住并长久不忘的,常常是一些经典型的细节或经典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让人总是随口道出,随时使用,而且还能够经得住反复咀嚼,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很多细节和场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特定语言,如我们说到“替罪羊”,就来自《圣经·旧约》中的经典细节。再如人们形容某个人耽于幻想,不切实际,常常脱口而出“真是个堂吉诃德”或“又在大战风车了”。由此可见,经典的细节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作家人生智慧和艺术智慧最集中的体现。除了叙事作品中的细节和典型化场景之外,一首诗歌中的名句,一出戏剧中的“戏眼”,也是如此。这里我要对一个误解进行澄清。恩格斯在给哈卡奈斯的信中曾有一段名言。他说:“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都认为恩格斯在这里讲的是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高于细节的真实。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恩格斯强调的恰恰是细节真实的重要性大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换言之,没有细节的真实,就不会有典型的环境与人物。更进一步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是通过典型细节和经典型场景表现出来的,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二是,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包括丰富的时代性尤其是地域性知识。也就是说,文学的经典文本必须要具有知识的丰富性。《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乃至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原》《尤利西斯》《百年孤独》,以及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乃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它们都是当时人类各种知识,尤其是特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知识的“百科全书”。以巴尔扎克为例,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时就说过,他从其作品中所学到的关于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知识、经济知识和政治斗争知识等比一切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统计学家告诉他的全部东西都要多。至于《红楼梦》其中所包含的时代性、地方性知识,如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的政治结构、家族状况、阶层构成、人际关系乃至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绘画技法等,更可称为一个集封建社会丰富知识百科全书。甚至一首诗歌,只要称为经典,也能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包含着时代性的知识,例如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艾略特的《荒原》就是经典范例。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只有故事,只有自己的个人琐细的体验和肤浅的生活感受,却缺少时代性、地方性的知识内蕴,因此其价值是大打折扣的。三是,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邃的哲理性。文学经典文本一般说来都是指向哲理性的表达,而不是具体道理的传递。从中外文学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不是哲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类著作,它不以讲述某种道理和宣传某种观念见长,而是以形象和情感来表现某种哲理。可以说,一个以讲道理见长的作家,或者一个作家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去讲述某个具体的道理,哪怕是最深刻的道理,那也是创作不出经典作品的。因为任何道理都是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特定性的,从来没有哪个具体的道理,尤其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道理,可以适应一切时代和一切人。一个只知道讲某一个具体道理的作家,阐释的丰富性也是受到限制的。同样,若一个文本体现出了某种哲理,就使它具有了多元阐释的可能,即具备了阐释的无限性。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提供一个我所认定好的作品的标准,若读者认为我说的标准有道理,那就请读者们据此来判断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和不足吧。未来外国文学史的教材编写高照成:未来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应该如何编写?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刘建军:如何编写一本外国文学史教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我先说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当说到编写文学史的时候,要首先想到有两种文学史,一个是为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所使用的文学史,类似于学术著作、参考书或工具书,另一种是为教学使用的文学史教材。现在出版的很多外国文学史著作都是二者不分的。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才可以说未来的外国文学史该如何编写。就前者而言,应该体现出编写者的学术个性和学术的探索性。就学生使用的外国文学教科书而言,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学型的外国文学史编写,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文学史,中心线索应该是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在面临不同时代主要问题时文学作家们的精神发展历程,是不同时期的文学对所面临问题的独特美学感悟和艺术性回答,以便为学生能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服务。至于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与否进行统筹取舍。其次,未来外国文学史的编撰,必须是富有启发性的文学史,而不是灌输性的文学史。启发性文学史,并非不顾事实的信口开河,而是在文学现象和文本真实的基础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是要让学生学会“为什么”。最后,新的文学史必须是以文本和史料为主要内容的外国文学史,而不是编写者所认知的文学史。也就是说,新的外国文学教材的编撰,应该把最重要的史料和文本作为编写内容的重点,而不是把编者自己的思辨过程和看法让学生去接受。我们现在的很多外国文学史,由于缺少文本的进入和材料的出现,只是讲一些编写者的认识和体会,这其实是剥夺了学习者乃至讲授者的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我认为这也是当今我国的外国文学教材需要注意的领域之一。当前的普遍现状是,讲西方文论的人很少涉及外国的文学现象与作品,而讲文学史的人很少涉及文论。因此,必须要做好二者的结合。其实这二者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讲西方文论,总是先从作品入手,然后引入理论并说明理论。我认为,理论是通过文本表现出来的。而我讲文学史的时候,由于从一个时代的具体问题出发,所以文论思想也就能在解读文学现象和文本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讲述之中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是两层皮,而是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我始终认为,教师讲文论、学生学文论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若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学再多的理论也是没用的。这里有一个关键之处要注意:这就是二者结合一定在在问题意识中进行。我前面说过,外国文学的讲授要有问题意识。我们若以问题为导向,那么理论和文本二者就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套用理论,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意识缺乏。例如,在讲述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时候,如果你要解决的是“莎剧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究竟是个什么形象”这个问题的时候,假如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你就可以采用文艺社会学理论;假若你从心理学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就可以采用现代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理论去解决这个问题。若说理论与作品二者孰轻孰重,还是那句话,两者并重,辩证统一。高照成:非常感谢您谈了这么多富有创见的学理逻辑和具体建议!最后请举出几位您认为值得推荐阅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并谈谈推荐理由吧。刘建军:又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不是专门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可能很难给你满意的回答。若非要指出几个作家,我首推鲁迅。尤其是鲁迅的《阿Q正传》。我喜欢鲁迅,是因为他的小说对普通中国人灵魂的以及他对这些普通人历史命运的关怀。同时,他的小说《阿Q正传》也具有深刻的常读常新的哲理魅力和艺术魅力。以阿Q的名字为例,可以看出,Q首先是个○,是个圆。这个圆包含着三重含义:第一,这个圆是阿Q一生“不觉悟—想觉悟—最终没有觉悟”的循环命运的写照;二是这个圆也是对辛亥革命从不革命到革命,再到失败这一循环过程的写照;第三,这个圆也是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循环命运的象征。所以,鲁迅才借阿Q之口,说出了“孙子画圈才画得圆”的话。其实,《阿Q正传》中的这种原型意象,在鲁迅的小说中比比皆是,如《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轨迹,《故乡》中的闰土的命运变化乃至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无不体现着这种圆的意象。鲁迅的小说就超越了一般的压迫与反压迫的单一主题,成了一种超越故事本身的对中国人精神困境的哲理反思。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把阿Q直接称为阿○呢?其实,这显示出了鲁迅的敏锐,因为阿Q毕竟已经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民了,他毕竟要“革命”了。但是由于当时真正的革命者还没有出现,所以他也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革命者,因此,他的“革命”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这样,圆上的这个小尾巴就显示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贫苦农民的新特征。第二个我推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是周立波和他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对这部作品的价值,必须要从建国后“革命与建设”两大任务叠加的特定的历史需要谈起。我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的结项成果中曾说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革命和建设两大任务的叠加时期,也是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尤其是农民与千百年来旧思想、旧观念决裂的主要历史阶段。由于这部小说写出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巨大的历史变迁和广大农民的独特精神风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本质特征,所以具有史诗的性质。在艺术上,作家不论是人物描写,还是矛盾设置与场景刻画,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有着特定时期的历史气息,都有着由衷地流诸笔端的对社会主义的赞美之情,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刘建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高照成,文学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骨干人才计划”第二博士学位研究生,主要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照成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中文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文学评论与写作”科目应该怎样复习?

不少学校初试的时候都会考到“文学评论与写作”这门科目,或者是在某一具体科目(比如中国语言基础)中出现一道给出材料要求写作的题目。这种题型的分值一般在50—150之间,对于专业课高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答得好很容易出彩,回答得不好,甚至有可能造成整年考试的前功尽弃。目前涉及该考试类型的学校主要有: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不同学校命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题干给的是现当代的作家作品或者话题,体裁可能涉及散文、小说、诗歌;有的学校题干给的则是对古代作家或作品的评论文字。两种不同的题型对应着不同的复习策略和方案,本文会先讲现代文的写作备考方法,再讲古文评论题型的写作备考方法。早些年,四川大学文新学院考研学校官方是开设辅导班的(后来由于教育部严查,学校就不再举办类似课程了),课上会对考研的重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包括文学评论与写作这门科目的一些写作技巧、阅卷标准等都有比较到位的评点。今天我们结合当年流传下来的这些内部文档,向大家介绍下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先来讲解材料为现代文的写作方法。一、推荐的参考书目<1>《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俐俐老师主编。本书适合写作入门,可以由此一窥文学评论的门径,对该学科有个大概的感性了解,教材的体例属于“原文+评论”。缺点是对考研答题不太适用:你可能看书的过程中有醍醐灌顶之感,但合上书本自己面对一篇文章时完全不知应该如何下手。换句话说:可能会跟老师产生共鸣,崇拜感油然而生,但可模仿性不强。<2>《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老师主编。这本书好处是前半部分理论部分非常丰富,如果掌握了这些理论内涵,在看到一篇考试文章后能匹配上对应的理论骨架,那么写作就会相对容易。缺点是需要费一些时间和功夫去积累,耗时相对较多。如果时间相对充裕,想要苦练内功,这本书是必备的。<3>《小说评论》杂志。好处是里面精选了不少名家评点,评论问题精准老练、一针见血,读起来感觉非常享受。缺点是需要甄选相关文章,有的也不适合我们的考试。需要在整本书中“淘”到适合的内容,然后再去欣赏和研究。<4>《中国文学史》,任何一个版本的文学史教材都可以。我们的文学史教材内容相当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用处。我们既可以直接用里面提炼好的知识点,也可以积累背诵一些准确的术语;既可以模仿里面诗词鉴赏方面的套路,也可以深挖它对文学作品的评论。这是一个宝库,大家可以多分析,多思考。二、文学评论与写作的复习步骤1.第一步做好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储备。可以参考上面的一些书目,总结出自己认为可能有用的理论进行背诵。多去分析和琢磨古代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从中寻找它们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文章的连结点,试着以这些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其实我们习惯的解读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本分析,比如从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去分析。这只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是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出发来剖析作品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写作背景(即所谓文学四要素中“世界”)等方面去考量一篇文章。那么这一步要做的,就是全方位地熟悉多种多样的观照文学的角度,去找到文学评论的学科特点,熟悉评论的方法和语言,关于理论内涵、框架结构、文章布局等,有一个相对感性的认知。2.第二步把理论转化为能力。这个时期可以对照着真题进行实际练习。直接拿历年真题来进行练习,不要随便找一篇自己觉得熟悉的文章,因为练过10来篇文章之后你会发现,真题中出现的题目基本上难度和特点都比较接近,它都会让每个人有话可说,但是想写得非常好又不容易。这个阶段就是精细化地练习,可以对照着教材上的理论,手边放上你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尽最大可能把文章写到最好。写好之后,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把认为写的出彩的地方,标出来进行总结,看是理论套的好,还是语句写的准确,避免出现感觉不准的情况。如果你能非常明确地说出来文章中某部分好在哪里,那基本不会偏差太多。相反,如果你只是觉得整篇还可以,但是好在哪里又说不出来,多半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文章拿出来,给老师或者身边的同学看看,让大家一起帮忙分析一下。也许你整个方向都跑偏了,多一双眼睛总可以帮你挑出来。考前最忌闭门造车,千万不要畏难而放弃这块分值。经过第二步的练习,你应该渐入佳境了。这个时候,再找一些真题来掐着时间练习。严格根据考试时间,看看自己在要求的时间内能写到什么程度,跟看书写到底差多少。之后进一步去分析,是在破题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太长,还是因为没有事先列提纲导致写作过程中思路断裂,还是单纯因为写字速度慢。3.第三步当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果是自己要考的学校的真题已经在第二阶段用完了,这个时候不妨使用其他兄弟学校的真题来练习。不要怕自己能力太全面,听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但是,到现在这个时期,如果大家文学评论与写作还没有怎么复习的话,这样的思路肯定是不太适用的了。就需要在每个环节上都提高效率,练习的内容可以稍微少一些,实操的部分可以多一些,灵活地进行一些变通。三、文学评论与写作的写作技巧1.标题篇好的标题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瞬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他忍不住往下读。不好的标题会让人看到的第一眼就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水平的判断,甚至没有去扫一眼正文的欲望。这个到底大家都懂的,那么一个好的文学评论文章标题一般长什么样呢?标题一定要能够概括你正文中想表达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看就知道你下面想说什么,标题给出去,阅卷人自然就被你带入了一个心理预设,这个预设跟他心目中的答案匹配度高,那么自然容易引起他的好感。你的标题一定是要为中心服务的,不能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不写标题会扣分,无关标题同样会扣分。切忌在考场上写诸如《论XXX的小说创作》或者《评作品XXX》这样的大而空的题目。建议可以使用“大题目+副标题”的样式,大标题中写明你分析题干的角度,可以明白地把相关的理论术语带上一个,小标题则表明你是以题干中的作品为例的。相信这样的学术写作惯例大家在论文中经常看到。举个例子:“平实语言中的深沉意蕴——评艾青《旷野》”。乍一看,你可能觉得,很普通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学术要的就是规范,而不是所谓的“文采”。对于我们考研而言,最重要的是客观、规范、准确、不极端。2.结构篇我们推荐大家在写作中采用“总—分—总”或者“总—分”的结构,文学评论的实质就是写一篇议论文,那么对应的三要素就都需要有了: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主要是从作品原文中来,结合我们储备的文学理论,共同组合出一个能够精确诠释、解读文本的点。论据就是文章中具体的语句,所以不要忽略在论述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引用,要坚决避免理论和内容两张皮的情况出现。这样的结构会使文章结构清晰,构思起来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无论对答题者还是阅卷者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比较推荐。有同学为使结构更加鲜明,可能还会在文章中列举几个小标题,然后一一进行评述。这种结构可能会使文章的框架宏大,但是掌握的好,可以从多篇文章中凸显出来,更容易得高分。如果前期准备的比较多,考场上对自己提炼出的几个要点又确实比较自信,可以尝试。3.语言篇大家一定要明白:文学评论绝不等同于文学鉴赏,鉴赏是感性的,评论则是理性的,这是两种形态和特质的活动!所以,你的文学评论应该是具有学理性的,要有理有据,一定要体现出逻辑性,全文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不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要是一个整体,不能散乱。在你的答案中,观点是阅卷者最看重的,其次是语言的组织。文采并不是特别重要,只要能把一句话完整准确地叙述出来,清晰地传达你的观点,这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去关注你的锦心绣口,因此这里千万不要颠倒了主次。当然,在观点鲜明的基础上多用一些成语、警句是好的,但是一定不要牵强,对于拿不准的句子不要冒险尝试。当提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可以用“笔者”这个词语代替,不要用“我”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否则会显得太过主观。4.字数篇字数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有的学校会在试卷上明确写出来。建议大家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写字速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速度太慢,一定要提升上来。之后拿几套试题按照考研中的实际时间去模拟几遍,对整张试卷的结构进行分解,按照分值计算出每道题应该花多长时间去回答。举个例子,如果你要考的学校文学评论与写作是专业课二中的一道题,分值占50分,那你需要在这道题上花1个小时的时间。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提高一个小时内的写字速度,并对这1个小时进行再次分解:破题需要多长时间、列提纲需要多长时间,写完全部内容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规划的时间内写不完,其他题目能够匀给这道题的时间是多少。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做到心里有数,避免打无准备之战。四、文学评论与写作的基本要求1.批评态度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批评态度,文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既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不同而轻易去否定某种特定风格的合理性,也不能因为喜欢某个作家而忽略他文章中的问题或瑕疵。总之,要做到:公正、宽容、合理、亲善。2.理论储备以中外文学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支撑。这些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当代学者撰写的通识性文学理论教程,如童庆炳老师的《文学理论教程》等。其次是古代文学理论,如《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再次是一些外国批评方法和美学方面的理论。如原型批评、精神分析、文化批评等。3.文质并重除了内容上的得体合理外,如果能更加重视文学性,注意自己语言的组织、句子的文雅、譬喻的贴切、形容的生动等方面,则会让整个文章锦上添花。当然,这是一流的文章具备的要素,我们要尽可能向这个方向靠拢。五、文学评论与写作的考场实操步骤1.读题读题就是对给出的原文进行阅读,占有材料并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点”是指题目中给的文章,“面”是指作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的特色等。只有通过阅读作品,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和错误判断。所谓“深”就是对作品的阅读要深一些,挖的透一些,这样才能产生真知灼见。阅读方法一般可以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先通读一遍,再对具体细节进行精读,最后概括原文,探究重点内容在全文中的真实含义。总之,阅读的目的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做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考场上时间有限,推荐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记录下自己一些灵光闪现的评点和想法。2.破题所谓“破题”就是选择和确立评论主旨的过程。在考场上千万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一旦题目定的过大,往往容易肤浅,使答案完全没有新意和深度。同时,如果太小,又会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到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在定题的过程中,要坚持不同体裁区别对待。体裁不同,确定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该不同。如: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该着眼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抒情文学的评论,重点应该放到艺术境界、感情抒发等方面。同时,在破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挑选自己可能有创新的类型。评论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出发,对于一篇作品,是分析人物形象,还是评论情节架构,是观照思想意义,还是解析语言风格,都需要一双慧眼。自己预先想好,后面在下笔时才会更流畅。3.行文行文过程中,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核心论点,一切的论述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对题目中文章的基本看法要明确清晰,一定要能够自圆其说,形成自己的叙述宇宙。要有明确、充分和有说服力的论据。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该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手法中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一切脱离原文的臆想都是无效的。最后,一定要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也就是说,能够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学过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美学知识、修辞知识、语言学知识等,针对作品具体分析。不要把文学评论作为孤立的一块内容,它跟整个考研复习的方方面面都是紧密相连的。一句话:它考的其实是考生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展示你的武器也是非常好的技巧。六、当前文学评论与写作科目的复习技巧在当前这个阶段,对我们今年马上要考试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掌握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这里仅举一例:抓关键词法。你会发现,可能看了很多关于某个理论的材料,依然抓不住重点,不会用,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你没有理解它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一个理论,它的内核只有一个,把这个核心找到,再进行合理的延展,就是完整的一个理论了。下面通过几种理论简单介绍一下。1.社会历史批评实质:把文学作品与它创作时的社会历史现象、作者情况联系起来。适用作品:现实主义作品居多关键词:典型、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具体性、个体性、丰富性、真实性、地域文化研究等。2.叙事学批评实质: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和作品中隐含的作者、理想的读者、现实的读者、叙事的技巧、叙述的可靠与否。叙事的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关键词:叙事的时间快慢、省略、概况、悬念、语无伦次的叙事、场景、延宕等。3.心理批评实质:从创作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作品中出现的情节和人物故事。适用对象: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关键词:接受者心理的变化、人格结构理论、无意识的本我、现实的自我、超我、梦的理论、梦的象征意义等。以上讲的是比较全面的内容,主要是应对以现当代文章作为题干的题目,对于以古代作品的评价作为考题的题型来说,准备起来更简单。基本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学评论的观点来准备即可,不需要看特别多的外国文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学评论的内容这里试举几例:儒家对审美主体与伦理人格关系、文学思想、审美性的基本观点;道家虚静文学思想;佛家心境美学;“辨味”法、妙悟法等。总之,文学评论写作是一门需要长期练笔的科目,从理论到写作本身,循序渐进,才能在考场上用短时间写出流畅而抓人眼球的作品。

类人猿

写作|浅谈我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理解

一直对外国文学名著情有独钟,是源于我初中时代读的第一本文学启蒙著作《简爱》,这样一本外国经典文学著作让我从此爱上外国文学。居家的闲暇时间里,我重读了之前看过的几部文学名著《飘》、《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在重读这几本书籍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为何一直偏爱外国文学了。外国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做平淡朴实的语言描写出精彩的故事,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创作出精彩的作品,这需要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语言词藻常常过于浮华,文字本身很美,但却美的不真实,不饱满,其中或多或少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或者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却强说愁”的味道。在我以往写的书评文章中,大部分都是外国的文学著作,很多热心的网友建议我可以多写一些中国文学作品的感悟,说实话,我读的作品中,中国文学的确匮乏,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喜爱不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倒是很不错的。最近才迷上《红楼梦》,不得不说《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总结发现,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些我喜欢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人物的塑造很立体,书中的角色各有各的特点。包括书中女主角的刻画也是立体的,具有多面性的,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性格中的优缺点也都显露无疑,并不像现代小说中常常把一个女主角刻画得近乎完美无瑕,女主常常是瞩目的,太过于“玛丽苏”,这样的作品是青春的少年喜爱的,而三十而立的我,认为这种作品会对读者的价值观产生误导。中国现代作品中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外国作品中塑造真实的人物,让读者可以从书中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幻想中游离于生活。我以几本文学作品为例,来浅谈我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塑造。《飘》中女主角斯嘉丽,性格特点立体饱满,美与丑并存重读《飘》,对斯嘉丽的喜与恶参半。她自私、傲慢、虚荣,对家庭和孩子不尽心,这是她的缺点,然而,她的勇敢和热烈又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是让人钦佩的。战后家族落寞,穷困潦倒,她坚韧勇敢的面对困难,带领家人和仆人们重建家园,同时,并没有自怨自艾。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能做到如此,难能可贵。再加上她的热情,永远保持着活力四射的生活状态,一个热烈的女子,很难让一个人对她讨厌起来。她对她工厂的员工苛刻,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她勇敢聪明,总能很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这是《飘》中最具鼓舞的经典名言,也是斯嘉丽的从困境中走出来的精神鼓舞力量。作者对斯嘉丽的人物塑造,无疑是立体的,她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同时,也集自私自利和虚荣傲慢于一身。这恰恰是彰显了“人无完人”的真实人性,也让斯嘉丽这个角色饱满而真实,从斯嘉丽的身上和斯嘉丽的爱情故事上,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认识,这是这个角色的意义所在,也是《飘》这本著作的意义所在。对比中国现代小说,或者说充斥我们眼球的网络小说,女主人公漂亮、善良、大方、工作能力强,男一男二甚至是男三都是她的爱慕者,这其实是很不真实的,如果热衷于这样的小说,只会导致我们生活在幻想中,游离于真实的生活,把握不住身边的幸福。《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是一个婚内出轨的女人《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安娜是一个贵族妇女,出生贵族,嫁给一个位居高职的贵族。她美丽高贵,却揣着一个不羁的心,热烈地追求爱情,不惜牺牲她的贵族身份,同时,为了这段婚外情,她自私地放弃了一切,离开她深爱的儿子。最终,安娜承受着丈夫的虚伪以及情人的冷漠和自私,在无法承受之时跳轨自杀。作者对安娜的人物塑造同样是很立体的,这种立体塑造不仅是从安娜的性格方面,也从安娜内心活动出发,构造出一个矛盾的安娜。这样的安娜让读者对她表示同情,表示理解,却也不能完全原谅,对婚姻的背叛和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让读者对安娜产生厌恶。安娜是富有魅力的,并不是现代小说中女主的“傻白甜”。这样一个魅力且聪明的女人,同样逃脱不了爱情的诱惑,这是很多人都难以逃脱的。看《安娜·卡列尼娜》让读者明白:婚姻以外的爱情不可以轻易尝试,没有多少人能够驾驭得了这样的爱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安娜,她就是不同的安娜了,这是符合现实的安娜,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百年孤独》中时间和人物的描写都是立体的《百年孤独》的开篇被称为无法超越的开头语:“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瞧,这样的开头在时间和故事上多么立体丰富,勾起读者无限的阅读兴趣。包括《百年孤独》整个故事篇幅中,时间构造也是相当立体的,故事错综复杂,时间和空间的描写用了很多交错的写作手法,如果不细细读来,很多读者会理不清书中的时间以及人物关系。《百年孤独》中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其个性特点,读者很难判别到底哪一种性格更好,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没有标准的。这一点,不同于现代流行小说类的创作,性格好坏的标准被定格,这样反倒失去人物的个性特点。当然,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所能品味出来的只能是伟大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时代背景,我尚欠缺融入时代背景来品读文学著作的能力,对文学作品写作的看法也是一己之谈,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我倾向于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学,而对于目前的现代小说和网络小说暂时没有品鉴的意愿。诚然,我敬佩每一个人能写出小说和出版书籍的写作者,只是在阅读上我有自己的偏好。自开始写作以来(其实,只能称为码字,谈不是写作水平),我才发现自己的文笔拙劣,远写不出脑海里呈现的故事画面,不但写不出优美的文字语言,更不会用朴实的语言来写出精彩的发人深省的故事。青春时期,喜欢漂亮的文字,现在的我更期望自己能够拥有运作简单朴实文字的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之路无止境,愿自己能在写作这条路上越挫越勇。(此篇是我最近重读经典文学的随想小结,有语无伦次之诟病)

埃德加

江苏盐城这四位名人,其中有一位是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

盐城隶属于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淮剧主要的发源地,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鱼米之乡”的美称。盐城与南通接壤,与扬州、泰州为邻,与淮安相连,相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著名景点有中华麋鹿园、新四军纪念馆、大丰荷兰花海、海天鹤乡、大纵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江苏盐城的一些名人吧!江苏盐城这四位名人,其中一位是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一,朱亚文朱亚文,生于江苏省盐城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是中国内地男演员。200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阳光雨季》;2008年出演电视剧《闯关东》而被观众认识;2011年获第14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主要代表作:《商业调查师》、《逗爱熊仁镇》等作品。二,周巍峙周巍峙,出生于江苏东台,音乐家,曾任中央歌舞团团长,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室主任等。周巍峙的代表作品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九一八纪念歌》、《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等。三,刘孟哲刘孟哲,1987年6月 4日出生于江苏盐城。是一名出色的艺人。2018年1月30日,刘孟哲演唱的歌曲《岁月成殇》全国首发。代表作:《相思河畔》、《岁月成殇》、《校庆》、《小时候》等作品。四,戈宝权戈宝权,笔名葆荃、北辰、苏牧,汉族人,清华大学肄业,是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生于江苏省东台市台城,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戈宝权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戈宝权以“外交官”、学者的身份,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访问与讲学。他访问过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死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总结本文就到这里,小伙伴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跟小编一起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盐城#

梦巴士

翻译和研究相得益彰(名师谈艺)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多重文化知识素养积淀的学者和翻译家,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这批翻译家和学者应当具有思想和创见,能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坚守思想立场,挖掘本土学术思想和精神我是做文学研究出身,其间开始做翻译工作,并且越做越多,从巴尔扎克开始,后又翻译《茶花女》《基督山恩仇记》等。退休以后我更以翻译为主,翻译了一系列文学经典如《悲惨世界》以及凡尔纳、莫泊桑等人的作品,甚至还译出一万行法国诗歌。近年来我对雨果小说产生特别兴趣,索性把雨果全部小说都译出来。由于翻译数量较多,很多人以为我主要是个翻译家。其实我首先是文学研究者,然后才是翻译者。翻译建基于我对外国文学的研究。在翻译巴尔扎克之前,我写过《法国文学史》相关章节、写过《论巴尔扎克》。有了对巴尔扎克的充分研究,我才开始尝试翻译这位文学巨擘。在之后的学术生涯中,我的研究和翻译并肩而行:《法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在学界影响颇广,翻译作品超过1700万字。两者相互促进,学术研究提升翻译的雅信,细读的功夫又促成研究的深入。回望我毕生的工作,其实是翻译和研究的相得益彰。作为已到暮年的翻译者,我深切感到要给中国读者提供精美、丰盛的翻译作品。我之所以看重文学经典,因为经典历久不衰,具有不同凡响的质量。把这样的作品介绍给读者,需要一篇好的序言。序言不能敷衍塞责,译者须像对待翻译作品那样用心才好,在有限的篇幅中让读者知道作品好在哪里、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等等。只有对作品进行过实在研究才能深中肯綮地把其中妙处说个明白——研究者的身份使我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写出一篇序言佳作,才能形成一部好的翻译作品。我把近年所写序言集中在一起,编成《法国经典文学研究论集》,每篇1万余字,共42万字。这些序言大多是在翻译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详尽文本分析,探索作品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说明作家创作特征及文学史地位。我很看重这部分工作,这是我对法国文学的研究成果,它与我的翻译成果连成一体。比如,像《悲惨世界》这样一部小说,内容那么丰富,读者可能并不理解雨果为什么要写这个历史事件而不写另一个,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原来这么写能够提升作品立意。写作技巧也要讲一讲。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运用大量心理描写,实际上整部小说是由心理描写组织起来的。译者在序言中不说这些,读者未必全部了解,可能就不能真正懂得作品的价值。再如《基督山恩仇记》,一般读者都被小说曲折情节吸引,大仲马在小说中运用何种手法组织情节,读者却茫无头绪。如果译者能分析出大仲马的高超技术,就能让读者更深切地领会创作何以取得成功。我总结出大仲马的创作手法是:情节曲折、安排合理,结构完整、一气呵成,善写对话、戏剧性强,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点明这部小说的杰出成就,说明它不愧为通俗小说的佼佼者。又如《追忆似水年华》,不同于法国评论家普遍认为普鲁斯特的手法是心理描写,我在序言中认为“意识流”更切合普鲁斯特的手法。我把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分为五六个方面去论述,就更为透彻。我们研究、翻译西方文学,不能做西方文化搬运工,而要做拥有独立思想的创新者。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多重文化知识素养积淀的学者和翻译家,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同时,这批翻译家和学者应当具有思想和创见,能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坚守思想立场,挖掘本土学术思想和精神,决不能在西方当代文化思潮之中失去自己的声音。郑克鲁,1939年生,广东中山人。曾任武汉大学法语系主任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编著有《外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法国诗歌史》《普鲁斯特研究》等,译作有《悲惨世界》《基督山恩仇记》《第二性》等3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