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在教育学考研复习的过程中,任务量、背诵量可谓非常之大,但是找到规律和方法就可以轻松掌握啦~下面就跟着优加考研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该怎样复习外国教育史。由于书本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我们先将其分为三个板块,依次学习。即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和外国现代教育史,其中近现代部分出题较多,是复习的重点。一、外国古代教育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二、外国近代教育史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三、外国现代教育史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根据其学科特点提出以下复习建议:1、外国教育史内容多且零碎,2020教育学考研er一定要学会画框架,整理好笔记;将书本上众多的内容简单化、条理化,帮助自己进行记忆。2、尤其是在近现代教育史部分,以时间和国家为区分标志把握主要脉络。3、外国教育史主要分为制度和思想,童鞋们需要从这两方面来梳理知识。4、由于内容零散,外国教育史极容易考察选择题,所以对于细节部分,考生们千万不可放过。5、各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每年都是考试重点,请同学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教育学考研复习是很漫长的,需要看的书籍也非常多,但是留给考生们复习的时间只有156天了。现在已经是暑假,相信很多2020教育学考研人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在这种紧张的备考氛围下,考研人也不要忘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因此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非常有必要。教育学考研人在复习外国教育史时,不妨采用以上提供的复习建议,说不定会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哦,加油!愿每一个教育学考研人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一步步朝着自己目标院校前进!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2021年教育学考研的备考已经开始了!大家的目标院校想好了吗?参考书目都买到了吗?文都比邻带来教育学的五个考试科目重头戏之一外国教育史该如何复习备考更高效。外国教育史学科特点1.片段性、不连续性我们由古希腊罗马开始,讲古代的教育,接着到了拜占庭,学完了拜占庭有点眉目了,又到了阿拉伯,接着进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最后时间暂停,开始到了各个国家的国别史,接着到了各国伟大的教育家,因此呈现的是片段不连续性。可见,学习外国教育史,一定需要超 级强大的知识背景,对于欧洲的历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2.时间跨度长,涉及的地域广,知识容量超 级大外教史是中教史的两倍,外教史的量更加庞大,它所涉及的人物和其他的内容都更多,关键是它不是针对性的讲一个国家,而是要针对全球的N个国家来进行讲解。西方文明古国要从古希腊、罗马介绍起,然后介绍封建制社会的特点,讲整个西欧的中世纪,连同中世纪的同一时间段,讲解一下阿拉伯和拜占庭。接着介绍一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接下来进入重头戏:介绍英、法、美、日、俄、德这些国家,还把整个法案和思想家融在一起,内容非常多。还会有单独的一些章节,详细重点的去介绍特别重要的各国著 名的教育家。接着又开始讲各个思潮,不论是近代思潮,还是20世纪上半叶的思潮,还是20世纪下半叶的思潮,每一个思潮都是一大堆,知识里面再套知识,大标题里面再套小标题,小标题里面再套标题。那我们要做的一定是要捋清楚每个时期,每个国家,每个思潮,每个教育家的重要事情,用关键词串联,思维导图表示,体系化学习,一定要非常清晰!3.教育思想史涉及人物众多,且每个人物的思想各成体系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洛克,每个人的思想都自成一套,他们之间在相近的时代背景有一些相同点,可是不同点更多。夸美纽斯跟卢梭一点联系都没有,裴斯塔洛齐跟卢梭的交织非常小,而裴斯塔洛齐又自成体系讲了其他的相关思想,发现赫尔巴特知识量竟然是前三个人物的知识量的总和。知识量不仅大,更重要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竟然又自成一套体系。杜威的知识量又难、量又多,也成一套体系,甚至杜威影响了美国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赫尔巴特与杜威争霸局面。4.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外教史的理论学习并不是通篇都是重点,也是有详略安排的,开篇的古希腊雅典教育是重点,结尾各个国家教育家的思维,教育思潮,各国教育法案与改革都是重点,但不代表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不重要,只是从考纲的布局安排来说的。外国教育史备考攻略1.参考书目外国教育史的参考书目如何确定呢?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院校官网指定参考书的,可以通过学习指定书目进行复习;有些院校指定了两本书作为参考书目。由于历史学科,其内容具有确定性,任何版本在基本历史事实方面都是一致的,只是在一些内容的侧重点及编排上有所差异。比邻教研组的老师结合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各位小伙伴的阅读感受,建议将吴式颖老师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2015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主要学习的教材,其它教材可以根据报考院校考试大纲及命题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2.外国教育史高分备考指南通读教材,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更有利于对考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表格整理章节内容,比如东方文明古国表、西方文明古国表,再总结一个封建社会国家表,再总结一个文艺复兴表、古代思想史在整理各国教育家思想,可以用思维框架图的形式,进行分层梳理。章节内容对比记忆,融会贯通在专题总结的过程当中,可以把法案放在一起,把人物放在一起,把思潮放在一起,结合知识背景,并且在整个知识表格里面要突出详略得当,突出考试的题型。这种融会贯通还表现在外教史跟教育学原理一定要打通,跟中教史一定要打通。跟中教史打通是为了做异同比较题,(比如:杜威与陶行知理论的异同点),跟原理打通是为了做述评题。TIP: 当我们答原理分析题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外教史中教育家来做论据。当我们答外教史的启示、评价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原理的内容来做标题、论点。外国教育史之从统考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真题回顾2007 年,简答题“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属于外国现代教育部分的法案。论述题“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里面“杜威的教育思想”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思想部分。2008 年,简答题“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属于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属于外国现代教育部分。2009 年,论述题“试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属于外国近代教育部分。2010 年,简答题“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属于西欧近代教育思想,论述题“洋务派的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明治维新中的教育”属于外国近代教育(日本)的内容。2011 年,论述题“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属于西欧近代教育思想部分。2012 年,辨析题“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属于苏联教育思想部分。简答题“17-18世纪德国的新大学运动。”属于外国近代教育部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思想。2013 年,辨析题“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思想部分,论述题“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属于外国近代教育部分。2014 年,辨析题“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属于外国近代教育的内容,简答题“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属于西欧近代教育思想部分。2015 年,简答题“简述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希伯来教育的共同特征。”属于外国古代教育部分。“简述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属于现代教育(法案)的内容。2016 年,论述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相继颁布实施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和《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试述评其中有关系统知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规定及其实施结果。”是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法案)的内容。2017年,辨析题“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含义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思想部分。简答题“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思想部分。2018年,辨析题“1958年美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旨在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教育。”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法案)部分。论述题“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属于西欧近代教育思想。2019年,名词解释题“德国的实科中学”属于外国近代教育部分。“简述英国《1944年教育改革法》的作用及地位”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法案)部分。2020年,名词解释题“昆体良”属于外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内容。简述题“杜威五步法”属于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内容。由此可见:1.外教史的大题部分在考试中近代、现代部分考到的内容较多,古代教育部分考到的较少。2.十年真题的大题中,外教史的人物思想与法案几乎每年都会有一到两题,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尤其重要的是已经考过的内容还是会继续再考,比如18年的辨析题中考到的“美国《国防教育法》”在07年简答题中就已经出现过这个知识点,此外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更是多次在大题中出现,因此上考场之前一定要对以往真题烂熟于心。3.同中教史类似,外教史的辨析题、简答题历年考得都比较简单,知识点掌握就可以答出来,但是论述题需要思考,比如13年论述与16年论述。论述题还常常会涉及到人物思想或者教育实践的比较,有外国教育思想的比较(09年论述),更有中外对比(07年论述,10年论述),这就说明中外教育史的学习不可分割开来学习,必须从横向,纵向彼此融会贯通。最后,可爱的同学们,在考研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懒惰小怪兽,拖延小怪兽,焦虑小怪兽,希望同学们可以时不时打打小怪兽,活动活动筋骨,伸伸腰继续努力前行,艾阳老师会等着看你们走花路。你们都是最 好的孩子,所以向着风,勇敢向前走,悄悄拔尖,惊艳时光,惊艳所有人,相信胜利一定属于你们!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规划已奉上,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暑期怎么复习?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的。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统考2013年研]A.用心理学解释教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统考2013年研]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统考2013年研]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4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统考2013年研]A.教育立法独立B.教育教学权独立C.教育内容独立D.教育督导独立【解析】教育独立论是指主张教育超越于政党斗争和宗教教派斗争而处于独立地位的教育观点。发端于五四运动前,为解决教育经费而提出。主要代表人物:蔡元培,他主张教育独立应该包括:①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②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③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④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⑤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5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统考2013年研]A.重视军事教育B.重视女子教育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D.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解析】雅典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教育,主张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发达的智力和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了整个雅典教育过程的始终,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内容,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这是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6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统考2013年研]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B.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C.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D.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绅士教育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即绅士。洛克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认为健全的精神是最主要的,但健全的身体是其前提,期望通过体育把绅士培养成强壮而又勇敢、坚定的人。7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统考2013年研]A.统觉,教学和训育B.兴趣,教学和训育C.联想,教学和训育D.管理,教学和训育【解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目的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提出并论述了教育过程的思想,他将教育过程划分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管理、教学和训育,并由此构建了包括管理论、教学论和德育论三部分的教学体系。8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大学增添了()。[统考2013年研]A.人才培养功能B.科学研究功能C.社会服务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解析】德国教育家洪堡曾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统一”,不仅对德国大学的现代化,而且对欧美其他国家大学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9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统考2013年研]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第一节 人类的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包括:太古代(46亿年前~25亿年前)、元古代(25亿年前~六亿年前)、古生代(6亿年前~2.25亿年前)、中生代(2.25亿年前~ 7000万年前)、新生代(7000万年前~至今)一、人类的起源拉马克(法国人、1744~1829):人类源于类人猿,代表作:1809《动物哲学》。达尔文(英国学者):人类由已经灭绝的猿进化而来,代表作:1859《物种起源》。二、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考古学者把使用石器的时代成为“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问题1.生物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他在《各种人类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生物竞争是教育的基础。教育非人类特有的现象,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出现。后来,英国教育学家佩西能(1870~1944),代表作《教育原理》2. 心理模仿起源说孟禄(1869~1947):英国教育史学家,代表作《教育史课本》,基本观点: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被判了生物起源说,应当从心理学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教育其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优点:提出了观察、模仿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不足:过分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认识不足,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3. 劳动起源说米尔斯基(1885~1957),苏联著名教育史家,代表作:1947《世界教育史》:认为从猿转变为人的根本原因是劳动。4.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第三节 史前时代的文化教育概况史前时代是指原始社会我国史学家将“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作为研究原始社会的开端。一:史前文化宗教的萌芽、史前艺术、科学知识的萌芽以及文字的产生,这些都是原始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宗教是最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一。艺术的萌芽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二:史前教育1. 在原始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前氏族时期)人们使用旧石器,老人在儿童和少年的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教育仅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或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教育特点:公养公育2.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女两性儿童在8岁以前,不分性别的生活在一起,由父女照管。但八九岁以后,男孩跟成年男子一起,参加制造工具、打猎、捕鱼等活动;女孩跟成年妇女一起做饭、造器皿、制衣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耶娃依据人类学、考古学资料推断,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出现了社会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青年之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普通人设立的,另一种是为特权阶级设立的,后者后来发展为学校。3. 父系氏族时期教育内容方面,增加了伦理道德和军事体育的内容。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思考题: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 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 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 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2.史前教育的概况(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①原始社会的分期。有人根据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将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也有人将其划分为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②研究途径。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原始社会的概况:第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第二,民族学的资料;第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2)史前教育的概况①前氏族时期。此时期的教育主要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②母系氏族时期。进入此时期后,幼小儿童在妇女身边受教育。七八岁以后男女儿童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包括社会生活知识和宗教道德教育。这一时期出现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③父系氏族时期。进入该时期后,教育内容中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并在到达成人之际举行“成丁礼”(或称“青年礼”)等特定的仪式,对后世影响较大。④军事民主制时期。此时期军事教育的地位提高,重视道德与精神教育,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①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②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③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二、巴比伦的教育1.苏美尔的文化教育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1)文化与科学①文化a.泥板书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利用本地丰富的黏土资源,就地取材,将黏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或刻)在上面,然后再把它晒干或烧干,这就成了所谓“泥板书”。最早的泥板书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所载文献往往由几块到几十块泥板组成。泥板书极为笨重,但它的广泛采用仍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b.楔形文字最初的文字是图画文字,由于图画文字在泥板上书写不便,而在泥板上压出符号则要方便得多,于是从图画文字逐渐演进到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用芦苇管或小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刻写而成,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小,形同木楔,故名。楔形文字符号较多,一般分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类。开始有上千个字型,后减少到六百个左右。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体系后来在两河流域得到广泛的传播及采用。②科学在古巴比伦,生产活动及生活的需要促使人们观察与研究自然现象,从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古巴比伦在科学上最杰出的成就是天文学和数学。a.天文学公元前2000年初,巴比伦的天文学家已把五大行星和恒星区别开来,并将星辰划分为星座,对太阴月的计算与现代只差0.4秒;他们还制定了历法,根据月球的盈亏,定每月为29日或30日;还知道置闺。b.数学在古巴比伦,数学也得到很大发展。他们以60进位,会演算四则运算,会开平方和立方,会解二次方程式和某些三次方程式。早在毕达哥拉斯出生之前,他们就已知道了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定理(勾股定理),还把圆周分为360°。古巴比伦人在医学、建筑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2)教育概况①学校的由来文字的发明、泥板的广泛使用以及科学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条件。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密切联系。在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将知识视为神赐,非祭司不敢享有,传习这些知识也是僧侣的特权。苏美尔文字最早是由祭司发明,并由祭司首先使用的。由于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故寺庙中有关人员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②教学内容及方法a.教学内容早期苏美尔人在训练书吏时,教学内容重视语言,尤重书写能力,此外还有阅读、翻译、计算等。b.教学方法当时的教学方法简单,一般由教师先在潮湿的泥板上写上字,再由学生临摹;课程主要是抄写和背诵长串的单词或词组,也包括数学或文书。学校中纪律严格,常采用体罚。https://dwz.cn/BoVJDuXm静业学习网jingye.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种考试(学历、等级、职称资格等)和专业课(包括经济类、管理类、理工类等)学习提供辅导、教辅图书、题库系统(在线考试)、视频资源库、电子类资料等全方位教育服务的综合性学习型网站。网校拥有近200种考试、近1000种经典教材(共40多个大类),合计近2万小时的视频课程,包括考研考博、英语类、管理类等40多个类别的考试和经典教材,为不同需求的学员提供专业服务。
晏阳初教育思想(1)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四大教育”:通过调查,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穷”“弱”“私”这四个字来代表。所谓“愚”,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智识,而且目不识丁;所谓“穷”,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所谓“弱”,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毋庸讳辩的病夫;所谓“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的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而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在定县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中,针对过去教育与社会脱节、与生活实际相背离的弊端,在强调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时,晏阳初提出了“三大方式”:①学校式教育。学校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②社会式教育。主要是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成立读书会、演说比赛会、演新剧,成立自助社、合作社,开办农业展览会等,使平民学校毕业生继续受教育。平校毕业生同学会是其中心组织。③家庭式教育。这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式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就是每个家庭应对其成员进行公民道德训练、卫生习惯、儿童保护、家庭预算、家庭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内容仍是四大教育,选材标准侧重家庭需要与身份特点。(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基本,不在城市而在农村。中国的广大人口是农民,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他大力提倡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提出了“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认为:“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彻底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唯有如此,才能深切了解农民,懂得他们的需要,才能实实在在进行乡村改造。可以说,“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从寻找中国问题的病因入手的,他认为必须从表面病象去追究深层病因。中国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而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建设问题应当是乡村建设,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梁漱溟认为,首先,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80%以上的人民生活在乡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最后,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其陷于破产,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地从乡村建设起。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应当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须以乡村建设为目标,“建设”“教育”二者不能分开。(2)乡村教育的组织与实施①乡农学校的设立: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从教育程度上分,文盲和半文盲入村学,识字的成年农民入乡学;从行政功能上分,村学是乡学的基础组织,乡学是村学的上层机构。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按农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级别形成。其组织原则是:其一,“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教”;其二,学校式的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在乡农学校中成立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②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乡农学校的教育从识字、唱歌等最“平淡”处入手,课程分两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在教师招聘备考中,教育学史部分备考时需要考生识记大量的人物及其观点。考生们觉得难以识记的历史事件,都是当时的人们终其一生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本文将还原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考查到的外国教育史部分人物及事件发展的时间轴,帮助大家在备考时头脑中可以建立起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1.约前2500年,古埃及出现宫廷学校。2.约前800年,印度出现“古儒学校。3.前387年,柏拉图将四艺列入学习科目。4.前385-前375年,柏拉图著《理想国》。5.前330年,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6.公元96年,昆体良著《雄辩术原理》。7.1530年,马丁·路德发表《遣送子弟就学之职责》。8.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大教学论》。9.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问世。10.1762年,卢梭发表《爱弥儿》。11.1787年,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出版。12.1803年,康德著《论教育》出版。13.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问世。14.1826年,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发表。15.1835年,赫尔巴特著《教育学讲义纲要》出版。16.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登堡创办一所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17.1861年,斯宾塞《教育论》出版。18.1867年,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出版。19.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实验学校。20.1905年,梅伊曼和拉伊合办《实验教育学》杂志。21.1908年,沃特创立葛雷制学校。22.191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23.1914年,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手册出版。24.1916年,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25.1918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出版。26.1920年,帕克赫斯特开始实验道尔顿制。27.1934年,维果斯基的《思维与语言》出版。28.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版问世。29.1961年,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出版。30.1964年,舒尔茨的《教育的经济价值》出版。31.1969年,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出版。32.1970年,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出版。33.1972年,联合国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34.1975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问世。知识梳理到这里,我们来做两道题巩固一下:1.下列人物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A.裴斯泰洛齐——科学归纳法第一人B.布鲁纳——科学教育学之父C.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D.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之父1.【答案】C。解析:培根首次提出了应把教育学从学科分类中独立出来,提出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因此被称为科学归纳法第一人。赫尔巴特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因此获得称号—科学教育学之父和现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独立,因此被称为了教育学之父。布鲁纳为结构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难度等级】★【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创立阶段代表人物2.关于教育学的人物及观点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1837年,德国的福禄贝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园,首次承认了游戏的价值,被誉为“世界幼教之父”。B.柏拉图首次提倡“寓学习与游戏”,在公元前330年完成著作《政治学》。C.杜威提倡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D.设计教学法是帕克赫斯特在1920年开始的教育实验。2.【答案】A。解析: 柏拉图首次提倡“寓学习与游戏”无误,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30年完成著作《政治学》,故B错误。赫尔巴特提倡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提倡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故C错误。帕克赫斯特在1920年开始实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为克伯屈思想,故D错误。
1.古埃及①学校名称: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最低级,开设最多)②教育目的及内容: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和有关律令③特点:以僧为师,以吏为师。2.古印度①学校名称:古儒学校(婆罗门)②教育目的及内容:婆罗门教育(以《吠陀》为主要内容);佛教教育③特点: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授给普通儿童3.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①教育目的及内容:军事训练(五项竞技)和道德训练;重视女子教育②特点:尚武雅典①教育目的及内容:德智体美;轻视女子教育②特点崇文4.古罗马①家庭教育为主②昆体良5.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①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学校①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最近几年考研人数不断攀增,分数线也是屡屡刷出新高,网上经常看到金融、经济、法律等专业高分被刷,报名人数上涨,其实教育学类也是一个挑战性比较大的学科。教师待遇越来越好,有编制工作稳定,并且近几年国家也在教育中进行许多改革,推行小班制、提升教师工资待遇水平、扩大教师队伍人数等一系列措施。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不好找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又很难令人满意。这样一些现实的问题摆在即将毕业的我们面前,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真的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很多人考虑当老师,但是本科专业不符根本就不满足报名条件。现在专业对口,要求越来越严格,考研完全可以换一专业,给自己多一条道路。那么,本科就是师范类的我为什么还要选择考研呢?对于我来说,考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去南京实习,白天跟着老师走已经很累了,可是我们晚上还是一定要出去走走,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出省。有一天晚上我们去了先锋书店,很安静,有好多人坐在那喝一杯咖啡看看书,而我仿佛站在他们世界之外,因为我要挑一点纪念品赶紧走,我还有好多地方没看过。原来我曾经幻想的生活就是别人的日常,原来我的幻想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可能在高考的时候我还过于年轻,想着天下都一样大,没有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甚至也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我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在经历了大学三年的独立生活,我想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应该要有一点规划,我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去争取了。这是我考研的最大动力,我要为自己努力一次了。下定决心要考研,我开始选择专业,因为本科就是师范类院校,所以想考教育学专业。想着自己的兴趣,这些公共课里听得最认真的就是中外教育史,一眼就确定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教育史专业。除了政治英语外,专业课是教育综合,300分。我把所有的参考书一共六本买来,下定决心要在三个月内把书看一遍,开始英语单词打卡。可是,那时候我没有任何头绪,看书找不到重点,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根本看不懂,只能放弃准备最后死背。可是我感兴趣的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看起来就像读故事书,看了一半回头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三个月过去了,我一本完整的书都没看完。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考北师教育类的同学都已经开始打卡背书了,内心更加焦虑。这个时候很多学校已经出了拟录取通知,一位师姐高分考取211学校学科教学专业,恰好是我熟悉的师姐的舍友,沟通之后我便去宿舍找师姐了解情况。那个时候他们宿舍基本考研成功、保研的已经签约工作的,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他们好轻松了。师姐很认真负责地和我介绍了学校的考研情况,不存在什么歧视大家都是普通院校努力考上来的。推荐了参考用书,并且把一些她用到的资料给我。那一瞬间,如获珍宝。我和师姐说了我之前复习的情况,她安慰我说大家都一样,刚开始都很难,对内容不了解掌握不了,看起来就是一团乱麻。并且333教育综合内容要比331少一些,没有那么难的教育研究方法,而且英语考英语二更加简单,这些似乎给我的黑夜点亮了一盏灯。我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规划,不再像读故事一样去看专业书。对于教育原理这样比较难的内容,并且这个学校的指定用书和全国的还不一样,(真的好难)我选择自己整理一些重点和次重点,将书本内容划分,自己能对这本书有了全新的掌握。另外它的应用性很强,分析历年的真题,通常占比分很多而且是需要结合材料分析,也就是说就算你把书本内容全背下来抄上去也只能得一半的分数,所以我在看的时候会在旁边简单备注一些案例,这样技能方便记忆,而且应用的时候也能快速想到对应的知识点。另外一科应用性比较强的就是教育心理学,考试除了有名词解释之外还有更多的时候需要和教育原理的内容一起分析。但是它比较容易地一点就是它的名词解释简答题的形式很准确,就算是要应用分析,也是用这些名词和简答,所以只要掌握好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析题再结合材料套一下就可以了。最后剩下的中外教育史两部分内容,虽然分数不是最多,但内容超级多,而且由于比较简单考试如果答不上来会觉得很可惜,所以我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毕竟是史学内容,还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进行,所以我按照历朝历代发展顺序做思维导图,这样把所有内容都可以记在一起,就不会再遗漏。很多时候政策的制定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所以这部分内容结合着历史的时间你就会对它设立的意义更好地理解,背书的时候也不再是死记硬背。外国教育史也是同样,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很多思想家的想法是相近的,考试中也会问你比较两者思想的异同,所以在平时准备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多练练。学科教学专业课除了333教育综合外,还要考一门教学论。我是地理专业,所以是地理教学论,一般都是学科对应的教学论。而这本教学论呢,又正好是他们学校自己编写的书,所以老师对内容早已谙熟于心,考查的非常细致(甚至我觉得超纲)。这本书本身的难度不大,难点在于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应用,这对于许多跨考生来说有点摸不着头脑。既需要你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只有一本书但是和333教育综合都是150分,不得不重视, 所以也花费时间整理资料,整理之后二轮复习三轮复习都很有效率,自己脑子里逐渐形成框架。学科教学是专硕,考英语二,相对简单一点。但是我们只有在初试分数高才能在复试更稳,所以英语分数不能差太多。背单词要持续整个考研阶段,其次是英语阅读,很多老师都有很好的技巧,保证你的英语学习更加简单高效。还有很重要一道题是完形填空,在之前的完型比较难,很多人直接放弃,10 分啊!英语二简单,完全有时间做,考前模拟很重要锻炼自己的做题速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至于政治,紧跟老师的步伐,按部就班甚至不需要你自己做什么,全国统考,老师经验丰富,最后一个月该背的背一下不会太低。考研这条路很难,要披星戴月,也要寒窗苦读,哪怕不被理解,为自己也要勇往直前,不放弃的努力,谁会放弃你呢?我如愿以偿,期待你的到来。加油,每一个努力奔跑的准研究生!
姓名:D**本科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技术报考学校:天津大学报考专业:教育学2018年,大三下学期,班上很多同学都考研了~然后我也想考,不过本专业教育技术是真的没法再爱下去了,想想都觉得就业前景一片茫然。后来,在一次和学校的一个老师聊天的过程中,知道了教育学这一门学科,知道它比本科期间学的专业就业面更广。然后,就想着那试试去考吧,我的考研之路就这样开始了。在了解了教育学考研的院校、考试类型、参考书目等后,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是报了海文的钻石卡辅导班,目的是想能够更系统和更有效的复习。3月份的时候海文这边启动专业课辅导,我买了专业课的参考书目,在大三下学期(3-6月份)由于课程比较多任务比较重,所以只过了一遍课本。但对后面的复习还是很有用的。1专业课:正式复习阶段(3月—12月) 3-7月主要是进行一轮复习打基础阶段,把专业课书上所有的知识都过一遍,同时把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标记出来,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多花点时间消化。7-8月是二轮复习强化阶段,主要是结合专咨老师的授课,并开始第一遍的记忆。个人的顺序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一本一本复习。每天大概花6小时在专业课上:上午9-12,晚上7-10。由于是第一遍记忆,所以比较慢,一天大概一章的量,内容多的章节可能要两天,慢慢来,你会记住的。9-10月是提高阶段,开始第二轮背诵。对于第一轮记忆比较熟悉的内容就少花点时间,主要是要搞定那些经常忘记的部分。除了看视频和背诵外,在10月份的时候我开始练真题,首要原因是想检验自己的记忆情况,能不能把背的知识转化为答案,转化为分;第二是想练速度,要知道考试时间是非常紧的,2个小时要写8页,必须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和卷面的整齐度,这样才能得高分。11-12月是冲刺阶段,开始第三第四轮的记忆。你会发现,经过第二轮的背诵,对很多知识是很熟悉了,因此第三轮记忆的时候会轻松一些,速度会快很多。对于那些很熟的内容基本上过一下就行,重点是框架,要在脑海里形成知识体系,这样的话记忆起来更系统有条理,回忆起来更有线索。到了考前你会发现真的能做到一天复习一本书,前提是之前的复习是踏实的。总之,专业课是最重要的,时间、精力等用足,要一遍一遍的记忆,并结合真题,将你记忆的知识输出,毕竟考试的时候是要你写而不是背。英语:其实我准备英语的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是从3月份开始的。因为英语考的东西很细,而且大家都知道考研英语比较难,一定要极其认真对待!我报的班从3月份开始上课,大部分是在周末上课,从单词到长难句到阅读、完形填空再到作文,真的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学。每天早上学一个list单词,一共记了4、5遍单词,我采用的是看单词书和听音频相结合的方式,走路的时候也能听录音记单词。每天下午是我做英语真题的时间,1997-2017年的真题我一共做了4遍。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写作文,按照试卷的顺序做题,做完之后我会及时订正,并把不认识的单词抄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地记。在11、12月份的时候开始准备作文,我是分专题的学习作文书上的优秀范文,在熟悉了写作思路之后,按照自己的写作特点进行整理,这样才更容易记住。考研路上,心态在每个阶段都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曾经遇到瓶颈的时候也想过放弃,现在回想起来,考研时的景象历历在目,海文班主任如姐姐般的陪伴和关爱、公共课授课老师的兢兢业业、专业课专咨姐姐的认真负责、网课内容丰富补充……感谢海文在我追梦路上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希望现在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时间,努力复习,天道酬勤,充分利用现有的复习资源。最后祝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够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