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图书馆》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决之则泣

《图书馆》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

日前,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的《图书馆》成功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成为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编写,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成果,旨在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自2019年11月起,《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正式启动研制工作,在以往8版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研制方法,在对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会议)、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家定性评审,最终评选出核心期刊。自1973年创刊以来,《图书馆》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和技术驱动并重,关注学科前沿,于2020年度推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研究、数字人文、文旅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数据开放、图书馆标准研究等多个专题,紧跟时代脉搏,杂志影响力稳中有升。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图情档类)排名上升至第15位,重新进入A档。通讯员陈昊 张贺明 潇湘晨报记者徐海瑞【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巴德尔

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

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 Smart Library) 概念源于艾托拉的 《智慧图书馆: 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这篇文章发表于2003年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2010 年,严栋以一篇题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文章正式拉开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帷幕。之后,智慧图书馆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图书馆领域的“明日之星”。 那么,智慧图书馆究竟有何“智慧”?国内的研究水平达到何种程度?该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又有哪些?各研究机构以及学者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哪些?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什么?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在何处?不少学者通过综述研究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但以定性分析和传统的文献计量研究为主,而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大量文献资料,增加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并通过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示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全面把握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状况。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2017年4月17日进入国内知网(CNKI)数据库,选择“期刊数据库”,点击【高级检索】,以“智慧图书馆”为主题,选择【精确匹配】,其他检索条件均不限制,共检索到2008—2017年的454条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将与所选主题无关的文献和重复文献删除,余下2010—2017年434篇相关文献。继而,将上述434篇相关文献进行Refworks 格式保存,并通过CiteSpace自带的转换工具将转换后的434条文献记录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作者共现分析、机构共现分析以及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等。1.2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CiteSpace软件是以Java环境为基础运行的一种定量化研究文献资料增长与分布情况的信息可视化工具,该软件的研发者是著名的美国Drexel大学的陈超美博士。通过CiteSpace综合分析文献信息并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地图和发展全貌,识别学科领域新动态和新趋势。2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基本描述2.1 时间分布特征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研究成果随时间的分布情况加以展示,所以,本文统计了我国年度发表智慧图书馆的论文数量,如图1所示:图1显示,2010年CNKI期刊论文库开始出现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图书馆学刊》于2010年刊发了由严栋创作的题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国内第一篇慧图书馆研究文献。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研究智慧图书馆论文数量增长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2010-2012年和2013年至今。在2010至2012年间,文献的发表量一直很少,且文献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但是,2013年之后,我国智慧图书馆迎来了发展黄金期,研究成果呈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发文量高达136篇,且CNKI的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智慧图书馆相关论文有望达到172篇。由此可见,国内智慧图书馆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2.2 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研究机构分布、作者分布等,进一步展示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现状。2.2.1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高产机构发文量排在前五位的机构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图书馆湖、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它们发文量依次为5、5、5、4、4。而且,发文量前五名研究机构中只有南京大学图书馆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有过合作。由此表明目前我国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机构并未形成体系,各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不利于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阻碍研究工作进展。2.2.2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研究领域的发展得益于作者的贡献,尤其是高产作者。自2010年开始,我国有诸多学者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研究,其中,发文量较多的研究人员主要有黄辉(5篇)、沈奎林(5篇)、邵波(5篇)、吴海茹(4篇)、邱圣晖(4篇)、曾子明(4篇),而其余作者的发文量均小于4篇。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正在发展中,并没有形成很多相对稳定的科研合作群体,发文量较多的几位作者几乎未曾与其他作者进行合作,而其它发文量较少的作者更是缺乏彼此间的合作,整体而言作者都比较分散,作者的科研合作群体有待形成。2.2.3 “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从学者黄辉的研究方向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代表其研究方向的关键词有智慧图书馆、云计算、架构模式、标志物联网、beacon。学者沈奎林的研究方向的关键词有图书馆建设、云计算、rfid、虚拟化、射频识别、图书盘点、图书馆、机器人。3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所谓研究热点,即指一定时间段内被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研究的话题。也即,在相关文献资料中反复出现的主题。通常而言,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术论文的研究主题。运用 CiteSpace 分别绘制上述时间段内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关键词共现以及突现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进而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服务研究。3.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层面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智慧图书馆特点、智慧图书馆内涵以及价值等理论性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发展模式等应用性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背景、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展望性研究。(1)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内涵、价值等理论类文章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较多。严栋最早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进行阐述,即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传统图书馆打造成集智慧化服务与管理模式于一身的新型图书馆,后续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含义进行扩充,并进一步研究其特点及价值。如董晓霞、龚向阳等(2011)《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赖茂(2015)《智慧图书馆特点浅谈》;王世伟(2012)《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刘伟(2015)《浅析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孙利芳、乌恩、刘伊敏(2015)《再论智慧图书馆定义》;汪容(2014)《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王世伟(2017)《图书馆应当弘扬“智慧工匠精神”》;张晓慧(2013)《智慧图书馆的精神与使命》。(2)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等应用类文章研究者基于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尝试研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发展模式、设计方案等实践应用类话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如邱圣晖(2016)《试论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吴海茹、刘玉美(2016)《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服务途径实现》;沈奎林、邵波(2015)《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黄辉(2014)《高职院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化提升策略研究》;郝大伟(2017)《新时期智慧图书馆构建途经研究》;张际(2015)《智慧图书馆及其发展模式研究》;姚川军(2015)《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研究》;马惠(2015)《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张新娜(2014)《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分析》。(3)智慧图书馆研究背景、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展望类文章许多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背景进行研究,认为“智慧地球”、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等理念催生了智慧图书馆,而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研究人员对此进行探索并展望未来发展。如黄辉(2014)《试论智慧图书馆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改进策略》;叶素萍、李东、张志广(2015)《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孙骁骁、韩海涛(2016)《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范兴丰(2017)《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与智慧化发展趋势探析》;王静芬(2017)《国内智慧图书馆主流研究及研究趋势》;李显志、邵波(2013)《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周瑞华、孙海英、宗明国(2014)《论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唐立芳(2014)《中国智慧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思路》;武龙龙、杨小菊(2013)《我国智慧图书馆构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胡浩男(2016)《智慧图书馆发展及问题探究》。3.2技术研究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实现其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技术维度,也即相关技术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大数据、云计算。(1)物联网,即所谓的基于互联网无限延伸拓展客户端至任意物品间所形成的信息互通网络。不少学者认为,物联网将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底层支撑技术大行其道,并对如何在智慧图书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如黄辉(2014)《基于物联网标识体系的智慧图书馆架构研究》;丁悦梅、李长明(2016)《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工作》;许艳丹、张前进(2016)《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唐亦玲(20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严栋(2010)《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2)rfid(射频识别),即所谓的智能化技术。研究人员对RFID技术的相关原理进行介绍,并探索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管理以及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赵华、沈奎林(2016)《图书馆应用RFID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沈奎林、邵波、陈力军(2016)《基于超高频RFID的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沈奎林、邵波等(2016)《基于超高频RFID的图书盘点机器人的设计和实现》;马洪波(2016)《高校RFID智慧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创新研究》;虎啸(2016)《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尹桂平、刘洪志、张曾昱(2015)《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苏建华(2015)《图书馆RFID建设的新思路——以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钱理峰(2012)《智慧图书馆嵌入式RFID中间件的研究与开发》;陈嘉懿(2013)《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袁志秀(2014)《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3)大数据,开启了图书馆转型的新时代,也为智慧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增长点。学者们指出,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智能化服务的实施,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尝试探索用大数据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思路及存在的诸如大数据处理能力欠缺及区域数据智慧化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如黄辉(2016)《基于智能家居的智慧图书馆数据层建设》;邱圣晖(2016)《探析大数据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潘红、卜磊(2016)《试论智慧图书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微服务》;曾洁(2016)《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探析》;阮舰(2016)《论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陈卫静(2015)《智慧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分析》;陈巧玉(2015)《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门户》;李浩(2014)《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关联研究——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图书馆的思考》。(4)云计算,作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计算模式,凭借其按需配送共享资源及信息的特点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研究人员分析了这种计算模式在智慧图书馆构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指出了应用云计算实现智慧图书馆的设计策略。如邱圣晖(2015)《云计算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罗桦、陈勇、张清(2016)《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创新》;赖群、黄力、刘静春(2012)《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王晴(2013)《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型公共图书馆构建》。3.3服务研究智慧图书馆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为建设理念,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只是以理论设想为主,缺乏指导实际操作的应用性文章。智慧图书馆服务研究主要涵盖服务模式以及图书馆馆员两方面。(1)智慧服务学者们阐述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特征和本质,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面向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的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型。并探索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创新方式,总结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策略,完善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如张延贤、王梅(2013)《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内涵与分析》;杨雪(2016)《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勾丹、崔淑贞(2016)《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模式及其实现》;陈大军(2017)《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探析》;孙雨、陈凤娟(2015)《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陈远、许亮(2015)《面向用户泛在智慧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构建》;袁红军(2017)《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探析》;王杉(2013)《对图书馆智慧服务三种形态的分析与评价》;万乔(2015)《高校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智慧服务研究》。(2)个性化服务研究者基于智慧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的概念与特征,提出该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分析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也有学者对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推荐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如刘敏(2016)《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研究》;黄辉(2015)《探索智慧图书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微服务》;潘杏仙、康琳、宛凤英(2016)《智慧图书馆个性用户分析及培育思路构想》;曾子明等(2016)《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马晓亭(2014)《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QOS保障研究》。(3)创新服务分析目前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平台、创新服务的不足,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探究开展创新服务的策略以及实现途径。如张晴、陆妍、陆素梅(2016)《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祁宁(2016)《数字阅读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温怀琴(2016)《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蒋玲(2013)《高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探讨》;胡海燕等(2014)《基于全面感知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4)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运行及管理都需要智慧图书馆员的支持,学者对于智慧图书馆员的探讨主要为智慧馆员的含义功能、智慧馆员的培养目标、策略,以及对图书馆员新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此外,学者也对嵌入式馆员专业成长的含义、特征、模式及发展进行研究。如邱圣晖、谭伟贞、曾智华(2016)《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智慧馆员的培养》;郑怿昕、包平(2017)《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研究》;姜永英(2016)《浅论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甯佐斌(2015)《智慧图书馆员素质培养浅析》;李安(2015)《浅谈智慧图书馆中智慧管理的实现以及智慧馆员的培养》;马明霞(2014)《智慧图书馆员的内涵与提升途径》;万乔(2015)《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馆员角色定位与培养方向》;陈星星(2015)《图书馆智慧馆员的培养及制度建设》;王婷婷(2013)《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王彩虹(2014)《依托智慧图书馆探索嵌入式馆员专业成长策略》。4 结语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工具对2008-2017年4月期间学者们发表在国内知网的智慧图书馆论文进行系统梳理,最终获取434篇期刊论文进行研究。总体而言,国内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首先,通过刻画智慧图书馆论文分布时间、高产作者共现、高产机构共现以及作者与术语混合共现网络,描绘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基础与研究经验,尚在探索核心研究内容,研究机构、作者并未形成体系,彼此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三个层面的研究热点主题,即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以及服务研究。具体包括,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特点、内涵、价值,智慧图书馆构建、设计、实践,智慧图书馆发展背景、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前景;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图书馆技术研究;智慧服务、创新服务、个性化服务、智慧馆员研究等。虽然,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研究时间尚短,仍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应用实践性研究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主题并非清晰明确,彼此交叉、彼此渗透的特点十分明显。这也正是本研究将研究热点分为三个层面的原因。而技术研究与服务研究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者已经由理论研究逐渐向深层次渗透,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水平。上述前沿主题以技术研究与服务研究为主,其发展前景与研究空间不可限量。未来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将逐渐由理论研究过渡到应用性研究。在未来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应用中将融入更多的智慧技术、互联系统、智慧服务,并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相互配合构建智慧图书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同时,智慧技术也将从服务环节逐渐延伸至资源建设与加工等环节,渗透到图书馆的各机构、部门、岗位等。在当今的信息环境中依据用户需求打造个性化、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并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不但是智慧服务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整个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伴随智慧时代的到来,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由数字图书馆升级到智慧图书馆,把握目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推进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凌音

「收藏」2019最新最全学术期刊级别分类

很多评职称的朋友都在说,我要需要省级期刊,我需要国家级期刊,我需要核心期刊,那大家到底了不了解这些期刊到底是怎么分类的?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保证是你从来没见过的分类!期刊级别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国际通用的SCI、EI、ISTP、SSCI、A&HCI收录检索系统的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主题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的权威,论文中不包含其他报告总结。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然后国内期刊分类广义分类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期刊级别核心期刊分类:1.南大核心:又称CSSCI、C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2.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其建库历史最为悠久而且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是国内自然科学类最权威的目录,两年一评;3.中文核心:又称北大核心、北核,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08年之前四年一评,08年之后三年一评;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两年一评。其中南大核心和CSCD均有扩展版核心目录,一定要分清自己发表的期刊是源刊还是扩展版;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又称人大复印,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该数据库从国内公开出版的近六千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中精选全文并汇编而成,囊括了1995年至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他是国内最具权威的文献资料宝库,严格意义来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不属于核心期刊,但是很多学校和单位都把他等同于南大核心期刊。国内核心期刊权威度排行:南大核心>CSCD>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非核心分类:1.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2.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管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其实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其实还有各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或者是昆明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自己分类的A类B类C类期刊。这个就要因各校而异了。其实期刊分类还是比较简单,大家发表文章是一定要认清自己发表文章的刊物级别,千万不要花冤枉钱!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哦对了,很多小伙伴不知道怎么私信,关注之后在手机端就可以发私信了~~~

蹦蹦侠

学术期刊的级别、种类、等级,这篇文章全讲清楚了!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只要一脚踏进了学术圈,那就真的满眼都是北核、SCI、CSSCI…… 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名词是指什么?又是怎么评级如何分类的呢?01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知网截图。可以看到期刊基本信息、被收录情况、期刊等级划分、期刊影响因子等信息。02刊物等级划分 按照注册地划分 ● CN类刊物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ISSN类刊物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可以看到 CN 和 ISSN 两种刊号。按主管部门划分 ● “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统计与信息论坛》知网截图。该期刊主办单位是西安财经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出版地是陕西省西安市,但该期刊是核心期刊,所以也可将其视为国家级期刊。按期刊质量划分 ※ 这里是你最关注的常见核心期刊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目前,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又称北大核心)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核心期刊标识为北核标识,表明该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收录。●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又称南大核心)注:CSSCI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该刊自引)与前2年该刊载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指某刊被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所引用该刊创刊以来登载的文章的总篇次。▲《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CSSCI标识表示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每年进行遴选和调整 ,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注:CSCD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被誉为中国的CS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定性评估对期刊进行评审。定量与定性综合评估结果构成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知网截图。CSCD标识表示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社科院核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会”上发布《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学科与期刊特点构建了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291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及以前创刊)、164种新刊(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及68种英文期刊进行了评价。●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这种核心期刊说法目前缺乏公认性,国内运用较少,评选周期和有效期不祥,也难见其出核心期刊的目录。●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际上被国内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 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 SSCI 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注: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 简称 SSCI )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在CNKI学术搜索上的文章截图。来源是Elsevier期刊数据库。● EI 《工程索引》注: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简称 EI )工程索引(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年创办的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EI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知网截图。EI标识表示被工程索引(美)收录。● 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注:美国《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简称 ISTP )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03其他常见刊物收录等级 日本-JST●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是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厅下设的一个国家级的科学技术管理组织,同时也是发达国家中具有代表性和最为成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之一。JST的建立就是为了顺应日本的“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目标总需求。▲《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JST标识表示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美国-CA● CA 《化学文摘》注: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编辑出版,CA报道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化学家感兴趣的所有领域,其中除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外,还包括冶金学、地球化学、药物学、毒物学、环境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知网截图。CA标识表示被化学文摘(美)收录。俄罗斯-РЖ,AJ● РЖ,AJ 《文摘杂志》注:文摘杂志(Ре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是供查阅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业经济等方面文献资料的综合性信息检索刊物。1953年创刊,苏联全苏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现名:全俄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世界三大综合性文摘杂志之一。▲ РЖ,AJ标识表示被文摘杂志(俄)收录。来源 | 龙江知网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专利、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处理(TEL:0519-86998217)。信息提供:盛男 图文编辑:张聚 审 核 :王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工矿自动化,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无穷

浙江11个地市公共图书馆参与 学术期刊线上读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下,全民阅读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移动阅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处于“无处不阅读”的环境当中。近日,为了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浙江图书馆联动全省公共图书馆(含少儿馆)开展的浙江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再次推出了以“阅读,悦自己”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阅读,悦自己——跟着布可做研究”线上互动H5正式上线发布。此次“跟着布可做研究”主题的线上H5互动,以技术为载体,依托互联网思维,集卡通互动、在线寻宝、区域定位、学术指引与移动阅读等功能于一体,以推广各地公共图书馆学术期刊使用为基本目的,通过寻找锦囊及挖掘宝箱的方式引起用户传播。全省11个地市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H5互动上线后覆盖省内各地市,联动媒体进行宣发配合,全省人民助力阅读。截至活动结束,全省助力达383189人次,达到活动预期效果。活动加快了学术研究内容获取途径的普及,扩大了浙江图书馆及全省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曝光率和影响力,为数字阅读推广实现了自身传播价值。与此同时,活动以“阅读·悦自己”为主题,以设计为媒介,进行了亲和、有趣、可人、实用的吉祥物“布可”的衍生周边及四季海报设计,配以“布可”阅读的不同阅读场景,揭示阅读随时随地的陪伴,从而激发共鸣,于社交媒体上引发传播,带动品牌话题声量,真正实现了文化伴随阅读,阅读融合文创的互联网“阅读+文创”模式。据悉,“阅读·悦自己”系列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源自2017年,随着系列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已成为浙江省面向全民的重要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之一。后续,浙江图书馆还将联合浙江各地市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悦自己”系列活动,让优质数字资源和高效便捷的多样化服务惠及全省人民,力求以通过简单有趣的形式,让更多的参与者爱上阅读、爱上研究,进而助力打造书香浙江,推进文化浙江的建设,助推全民数字阅读浪潮。

王有所成

《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哪家大学的图书馆最强?

大学图书馆除了是一个可以供师生查阅文献的场所,还承担着通过自身的学术研究为学校提供学科发展咨询的功能。因而,当衡量一所大学图书馆的综合实力时,除了可以依据馆藏量外,不妨也可考虑其学术能力。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下目前我国大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能力排名情况。注:本文由一读EDU编辑部在“图情招聘”微信公众号原文基础上改写而成,具体解释权归“图情招聘”所有,如有疑问,可联系“图情招聘”咨询。一读EDU仅做案例、资讯分享。内地本科院校中,哪所高校的图书馆最具学术能力?一个专门针对图书馆学术能力的排名将给你提供一个参考。5月28日,这个名为“LIS指数之2018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的榜单正式发布。排名展示了中国大陆5大类型图书馆的学术能力,其中,包括100所本科院校图书馆、5所高职高专图书馆、10所专业图书馆、10所公共图书馆和5所党政图书馆。结果显示,在本科院校图书馆中,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能力位列前3名。江苏大学得分也较高,排到第4名,据作者披露,江苏大学图书馆不仅有硕士点,而且还是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唯一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而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图书馆排名并不较高,反而被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超越。据研制LIS指数的“图情招聘”微信公众号介绍,“LIS指数”是国内首个针对图书情报与档案机构的综合实力评价指数,评价体系涵盖了科研能力、学科质量、社会评价和负面指标等4大类、17项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使用的都是最能体现图情档(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简称——编者注)学科实力的关键指标。例如,增加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指标内容,并充分考虑了图情档学科点的历史合并、学位挂靠、联合培养等特殊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指数还引入了负面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术抄袭/造假和师德师风的评价。1. “期刊论文”在做统计时,仅选取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类型的文献,且独作按100%、一作按80%、合作按20%、通讯(仅境外期刊)按80%赋予权重;“基金项目”统计标准为项目负责人;2. 上述统计对象已考虑“科技情报所”、“院校更名”及“图书信息中心”等特殊情况;具体到这套指数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则分为期刊论文(45%权重)、基金项目(35%权重)、学位点(7%)、卓越馆员(10%)和负面评价(3%)。期刊论文和基金项目统计时间范围均为2012-2017年硕士学位点以实际情况为准:独立培养计100%、学位挂靠计70%、联合培养计50%、已被撤销计10%负面评价则以基金委或杂志社公开数据为准,主要涉及“一稿多发”、“学术不端”等情况。一读EDU(id:yi_e)认为,任何一个排名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如果指标体系设计合理、数据采集得当,排名也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个排名就让我们看到了图书馆作为学术机构的“另一面”,实际上,有的高校图书馆本身就已获批硕士点,具备相当的学术实力,这一点需要得到我们的正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从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能力,完全推导出这所高校图情档学科的整体实力,毕竟,有的高校的图情档学科并未以图书馆为建设基础,而是分散在其他相关院系。如果要了解高校图情档学科实力,不妨可以参考学科评估等其他第三方评价结果。本文及本报告所有内容版权属于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所有。

命不可变

8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

今天,早发表的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1、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s://www.wpi.e/)伍斯特工学院:包括670余篇学位论文,其中有550多篇全文,硕士论文4篇。涵盖生物、电子、计算机、材料、物理、机械等学科。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诺丁汉大学的论文数据库。含131篇免费硕博论文,涵盖医学、艺术、教育、法学、工学等学科。3、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http://adt.caul.e.au)澳洲数字论文计划,由澳洲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发起。包含澳洲40余所大学的15440篇硕博论文,涵盖各个学科。4、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http://www.lib.ncsu.e/ETD-db/ETD-search/search)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3937篇免费博硕论文,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材料、食品、林业、土壤等各学科。5、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http://upetd.up.ac.za/)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电子学位论文,含3000多篇电子博硕论文,涵盖社会学、食品、建筑、经济、信息、生化、教育、管理、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其中2876篇可免费获取全文。6、Ohio State University(http://www.ohiolink.e/etd/search.cgi)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学位论文。含12677条记录,索引更新及时,还可在线翻译成中文,涵盖机械、电子、管理、哲学、化学、环境学、材料、数学、物理等学科,可免费获取。7、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8、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www.dspace.cam.ac.uk/)由Cambridge University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

退已

四种方法帮你轻松查找SCI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ISl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公布的一项数据,自1975年开始,JCR每年公布一次上一年的数据。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2010年某一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为例,IF(2010年)=A/B,其中A为该期刊2008-2009年所有文章在2010年被引用的次数,B为该期刊2008-2009年发表的所有文章总数。影响因子不仅是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也是测度期刊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学术刊物地位的主要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学术影响和作用也越大,学术水平也越高,期刊的重要性也越高。每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是动态变化的,与期刊发表论文总数和被引用量相关,个人、出版社和期刊无法掌控其变化。图书馆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客观评估期刊质量,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而作者可以据此决定投稿期刊。对于期刊中发表的单篇论文,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能通过该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相对评价论文质量。目前期刊影响因子的查找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方法是在 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查找。该数据库内的检索信息非常强大,结果比较权威,但需要购买后才能使用。一般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购买之后,其IP地址可以进入该数据库。进入数据库界面后(图1),在检索对话框内输入期刊名称进行搜索,检索结果显示发表在该杂志上的文章,单击任一文章名后,则看到文章全名和摘要,在摘要右侧有“查看该杂志影响因子”,单击链接后显示杂志影响因子。比如要查找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 NATL ACAD SCI USA)这本杂志的影响因子,首先在检索框内输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并在检索范围内选择“出版物名称”进行检索,单击其中任一论文名称后,出现该论文名称和摘要的显示界面,在论文摘要的右侧,可看到“查看期刊的 impact factor(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R中)”,单击该链接后出现图2所示界面,可以看到P NATL ACAD SCI USA杂志2012-2016年的影响因子数据和走行趋势。该方法看似比较繁琐,但在使用时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该数据库公布的影响因子数值来源于JCR,是官方统计的,权威性比较高,并且给出了期刊5年的影响因子数值,有助于判断期刊质量;其次,在该数据库内检索论文时,在论文摘要的右侧均出现查询影响因子的链接,可以随意查找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从侧面反映检索论文的质量,使用时非常方便。图1 Web of Science检索期刊界面图2 P NATL ACAD SCI USA杂志5年IF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医知网数据库,该数据库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使用。该数据库是中国人开发的专业医学信息服务平台,除能够提供医学外文文献检索、全文传递、馆际互借及其他医学、药学信息服务外,还有文献摘要的在线中文翻译等功能,比较适合中国人使用。进入数据库后,在期刊导航界面,可以利用期刊名称、刊号ISSN或主题范畴快速查找医学类期刊,另外还可以看到按影响因子高低排列的期刊,单击相应的期刊名称、期刊简称或参考中文名称等链接,就可以查看期刊的基本信息。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百度或 Google搜索引擎,在检索框内输入期刊影响因子或 Impact factor后出现多个链接,在链接界面的对话框内可输入期刊名进行查找。该方法是利用 Internet的网上检索功能,使用时比较方便、简单,缺点是可信度不高,而且有时检索结果不能及时更新。第四种方法是登录JCR网站,输入期刊名进行查找。但是该JCR数据库需要订购后才能进入,个人在使用时不方便。除了上述四种方法,在网上还有各种下载文件可以利用,但下载文件一般不是最新的数据,在查询时只能作为参考显然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与期刊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小以及学术水平相关,但简单地认为期刊影响因子高,其影响力就大,论文质量就一定好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影响因子的高低与多个因素相关。首先,影响因子是一个整体统计概念,反映的是整个期刊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在一年内的被引用量,是一个总体指标,而与单篇论文没有关系,且与学科有关,不同学科的期刊相互比较没有任何意义。比如某个领域的研究论文越多,该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相对高些,研究较少时影响因子则略低。而且由于期刊发行间隔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同,也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评价期刊和选择目标投稿杂志时,一定要客观看待期刊的影响因子。

履之适也

《图书馆》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

华声在线3月10日讯(通讯员 陈昊 张贺明 记者 刘思佳)近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的《图书馆》成功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的核心期刊。这也是《图书馆》连续9次入编北大中文核心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编写,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成果,旨在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2019年11月起,《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正式启动研制工作,在以往8版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研制方法,在对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会议)、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家定性评审,最终评选出核心期刊。自1973年创刊以来,《图书馆》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和技术驱动并重,关注学科前沿,于2020年度推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研究、数字人文、文旅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数据开放、图书馆标准研究等多个专题,紧跟时代脉搏,杂志影响力稳中有升。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图情档类)排名上升至第15位,重新进入A档。湖南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将以此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为契机,继续提高刊物质量、提升刊物品牌,严把质量关、强化选题策划、注重宣传推广,力争引领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

善夫

衡水快报:读者·作者·学者——图书馆期刊室里的冀中追梦人

高等学府的期刊室里的读者有三个等级:初级是像本科生单纯地读“贤”书,写摘要,做笔记;中级是像研究生先认真地看该书哪个栏目适合自己,再看此类文章的格式,最后记下投稿邮箱地址;高级是像博士生以作者兼读者身份对自己有酬见刊的作品边得意欣赏边冷眼挑剔。就我而言,“读者·作者·学者”是我在大学图书馆期刊室里经历的三种境界。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1996年9月我考上河北经贸大学经贸英语系,因为高考英语第一而被同学们全票选举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兼所有英语课程的课代表,入学之时可谓风光无限。我想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至少在学业上永远占据班里“龙头”的位置。为此,我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发言——站起来会说,课后及时总结——坐下来会写。尽管如此,我对英语还是有饥饿感。北外毕业的付骥耀老师建议我课下除了每天听BBC和VOA之外,有空去校图书馆期刊室翻阅报刊。没想到,这一去就注定了我与大学图书馆期刊室的今世情缘。《英语世界》《大学英语》《英语学习》《英语广场》《英语沙龙》China Daily, 21st Century......这些多姿多色的“英语美女”让我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垂涎欲滴。我信手操起的第一本英语杂志是《大学英语》,代号CE。找了一个最安静的座位,我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地读了起来。我对里面质疑《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参考书》的文章很感兴趣。比如,大英精读课文有一句“You can lead a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教参》的参考译文是“引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CE上说,“这句现成的译文很可能会让不懂中英文化差异的大一新生不知所云,最好归化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不由得叹服CE上这篇文章的作者。这不仅孕育了我日后提出的读书3C境界——carefully, critically, creatively;而且还激发了当作家的梦想。缪斯偏爱苦命人才能是经验的积累,成功是刻苦的忍耐。怀才就像怀孕,到时候自会显山露水。对于英语教与学的亲身感悟,我情不自禁会诉诸笔端。2010年研一学年末,任课老师给各位硕士生的打分基本上是公平的,但是“每一群羊里总会有一只黑羊”,导师亦有失偏颇。我勤奋攻读一年,修够了学分,也悟出了社会“大公平,小不公平”的道理。英美文学课程靳老师要求严格固然是好,只是不能一视同仁。我因受外语学院教学副院长委托代课英语本科生《高级英语》,这堂课刚好与其一堂课冲突,虽然提前向靳老师请假,也被他无情地从该门课中扣除了15分。然而一位本院在编英语教师的女同学时常缺课,期末成绩居然是最高分。我心里愤愤不平。“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一向将分数看得很重。作为研究生,我如何面对导师不公平的主观分数呢?科任老师个人评分,主观的情感因素在所难免,然而分数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有相对公平的意义。感觉不公平,与其郁闷无奈,不如调整心态,积极创造新的精彩。诚如杨坤的《无所谓》所唱:“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放过了自己,我才能高飞!”在校内,“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乌云遮不住太阳,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圈子越大,评价越公平。“东方不亮西方亮,校内不红校外火”。我期望着外语界大圈子的认可。大学图书馆的英文期刊中,学术版权威是《外语教学与研究》,我不敢奢望;文学版龙头是《英语世界》我想高攀。愤怒出诗人。我从这门课程的期末论文中提炼出一篇拙作“《过沙洲》译析”,并成功优酬付梓于《英语世界》2011年第8期上。终于扬眉吐气了,我用客观事实证明:在我校历届英语硕士研究生中,我“不是第一胜似第一!”。在块头儿小、含金量高、发行量大的英语名刊上的处女作增强了我向各种有酬期刊投稿的欲望和信心。  从作者升华为学者研二是我的创作年:仅仅这一学年,自己的文章很侥幸地被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几乎皆有的《英语世界》《英语学习》《大学英语》《英语广场·青少版》《求学·考研》、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文学版)等价格不菲地出版了不下30篇,遗憾的是,拙作尚未被外语核心期刊相中过。不能孤芳自赏地做一个普通的作者,自己要利用文学细胞写好学术论文。人生最难忘的是若干个第一次,平生第一篇作品的发表经历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万事开头难,起初我不知道什么是正规期刊,也不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导师马红军教授告诉我:学报优先,知网安全;有酬用稿,本色期刊。遵照导师的意见,我试投《保定学院学报》,编辑部的王佐老师很欣赏我的文笔,初稿幸运入选。我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从通知用稿到得以付梓,我的处女作就像一个难产的婴儿,“苛刻”的编辑老师竟然让我反反复复改了三回:一次整顿文风(学术性不足而文学性有余),一次大动手术(引入领先理论统摄全篇),一次精兵简政(免费的论文毕竟版面有限)。耐心的她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蹒跚学步的我,并且给予及时鼓励:“与其将遗憾留给出版后,不如作者编者折腾够!”最后姗姗来迟的定稿终于达到了作者的得意、编者的满意和读者的惬意。每一次投稿失败,我告诉自己要忍耐,因我深知写作是为了求取真知将个人素质提高,编辑老师的不吝赐教远远胜过论文的发表。迄今为止,个人业已在WE、CE、《英语学习》《新东方英语》(NOE)《典籍翻译研究》《中译外研究》《翻译论坛》《教育与职业》《求学·考研》《中国研究生》《成才与就业》《英语辅导报》等外语类和教育类报刊有酬发表作品19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25篇。已主持完成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2014—2019连续五年教育厅备案华北理工大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因别具匠心、独具一格的Youth Style,深受大学生们的爱戴,被粉丝们昵称“英语喜来乐”。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我还兼任中央统战部主管中文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特约记者、中国邮政重点畅销报刊五十强”《求学·考研》 河北工作站记者、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会员、“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英语世界》之“语言与文化(词林漫步)”专栏作家。蓦然回首,身后是一串深深的足迹:1999年大专毕业,吾初执教鞭,业余时间充电;2001年首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04年12月,自考英语本科毕业;2005年6月,获得英语学士学位;2007年河北理工大学省计划研究生; 2009年河北农业大学首届研究生入学成绩优秀奖、2010年河北农业大学首届外语学习优秀奖、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一等奖学金、2012年河北农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2013年“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省二等奖指导教师证书;2014年CCTC-10“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河北总决赛二等奖指导教师证书。2017年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省三等奖、2018年11月荣获河北省教育厅第十六届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2018年12月19日,我顺利晋升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更可喜的是,2019年8月12日,外语类CSSCI《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编辑部通过个人投稿邮箱通知我,自己的万字翻译类论文于2019年秋季刊用。于是乎,自觉有点飘飘然了——全国知名英语期刊不会忘记在我,各大高校图书馆期刊室不会忘记我,全国大学广大英语粉丝不会忘记我,因为我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大学图书馆期刊室里光荣的作者,可谓多产的作者,也俨然像半个学者了。新中国70年奋斗春华秋实,她见证了从1996到2019期间我这位大学图书馆期刊室的追梦人,从学子到学人再到(三分)学者的蜕变和追逐“读者·作者·学者”三位一体梦想的辛努历程,是沉淀在我人生岁月中永不褪色的青春的回忆。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学者,我未敢忘考博。大学扩招的年代,考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只有风雨兼程。作者简介李绍青(1972— ),男,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文学硕士,中央统战部主管中文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特约记者、“中国邮政重点畅销报刊五十强”《求学·考研》 河北工作站负责人、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会员、2019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大学英语综合改革教学团队”成员;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创作说明河北省冀州中学1989届毕业生,自立自强的故事《十年磨一剑》刊登在《求学·考研》2011年2期。冀中入学成绩落后,但是擅长英语、乐于教学、酷爱写作。本文从个人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出发,联系学校和自身生活实际,描述对70年来党和国家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真实感悟,展示冀中学子青春无悔的风采,书写属于新时代高校师生的追梦历程、青春斗志与家国情怀。(来源:河北冀州中学编辑:张斯琪 青媒编辑:李蕊 责编:张斯琪 监制:耿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