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东省委高层继续调整土屋

山东省委高层继续调整

据齐鲁网24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批准:王书坚同志任山东省委常委。公开履历显示,王书坚出生于1962年5月,系山东武城人,其仕途也仅在山东一地。工作早期,王书坚曾在淄博市、烟台市任职,2003年由烟台市委副书记调任青岛市委常委,并被明确为正厅级,后兼任组织部部长。2006年王书坚出任青岛市常务副市长,2012年任青岛市政协主席。2015年4月,辞任青岛市政协主席后,王书坚被任命为山东省副省长,至今次晋升省委常委。根据分工,王书坚负责工业和信息化、民政、交通运输、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临时负责省政府机关、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统计、机关事务管理、发展战略研究、政务公开、大数据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临时分管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统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政府研究室、省大数据局。担任副省长时,王书坚曾大力优化山东营商环境。他曾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王书坚坦承,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山东还有不小的差距,山东决心转变政府职能,创优营商环境,特别是结合山东实际,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深化“一次办好”的改革,推进审批便利化,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好政府就是需要时无处不在,不需要时无声无息。我们将通过‘一次办好’改革,做到‘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政府将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真正让企业在市场中唱主角、挑大梁。”“政事儿”注意到,今年以来,山东省委高层密集调整。除王书坚外:今年1月底,原任山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的王清宪调任青岛市委书记,原任青岛市委书记的张江汀调任省委统战部部长;原任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的邢善萍跨省调任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今年4月,山东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孙立成晋升省委常委,现兼任省委秘书长。此外,自去年3月原任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李群调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后,山东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一直空缺至今。据山东省政府官网显示,在7名副省长中,王书坚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副省长为孙立成。王书坚简历 王书坚,男,汉族,1962年5月生,山东武城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管理学博士。1978.10 在山东工学院电子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学习(1983.09山东工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2000.07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1982.07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技术员、团委副书记 1984.12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副厂长 1988.04 共青团山东省淄博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8.06 共青团山东省淄博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1991.09-1992.09 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1992.12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副书记(正县级) 1993.02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1995.04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书记 1995.05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书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行署副专员 1995.07 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副市长、博山区委书记,山东省援藏工作总领队,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1994.09-1996.12 在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 1998.06 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副市长 1998.08 山东省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1.01 山东省烟台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2001.03 考取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2.04 山东省烟台市委副书记 2003.12 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正厅级) 2004.01 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6.12 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2012.03 山东省青岛市政协主席 2015.01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 2015.04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现任山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

故其杀者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到“特殊对待”,20考研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这几天都在说非全的事,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已经有4亿的阅读,3.3万的讨论。作为准研究生的我们,也应该对其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吧。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全国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如下:二、社会认可度分析1.教育部及高校对非全的要求2017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12月份统一组织初试,都要经过面试,录取后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导师,同样的论文盲审,毕业后拿同样的双证。从教育部政策这个层面,非全和全日制的最大差别是主要面向的招生对象不一样了,全日制面向脱产学习的人员,非全主要面向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人员。这个倾向在往年不明显,但今年教育部研招规定中,增加了“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的表述,很多高校也反映很快,在网报过程中就开始执行了,预报名中同济大学有800多名考生报名不成功就是因为其“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不接收非定向就业考生”。从高校方面来看,在积极做招生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在很用心地推动和引导用人单位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生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2.就业市场对非全的认可度有媒体报道称,近日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水、混学位”。很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不仅是人力资源对人才的评价不够专业,也折射出社会对非全的一些误解。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是:17级学生是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是市场接触第一批非全毕业研究生的第一年!从常识上和刻板印象上,很多人对改革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印象还停留在16年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的概念上。社会对非全的认知肯定会改观的,这毫无疑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非全的含金量到底值多少,能不能达到和全日制同等的水平,从客观来说,要看非全硕士教育本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主观来说,要靠每一个非全人自身的努力。我们在讨论整体状况的时候,都不应该忽视个体超越整体的能力和创造性,考全日制和非全的同学都同样优秀。选择脱产学习还是在职学习完全是个人的事,这不关乎付出的多少,全日制分数普遍高于非全日制,但在职备考时间本来就少,同时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也并不容易。3.选择什么要看自己想要什么这段时间是考研报名进行时,我们在报名的时候或许也会有疑问,记住很多事情是发展的,关键是看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学校提供的资源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就值得;如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可能就不值得,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理性报考,就不辜负我们付出的努力。每个人读研的目的不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关于非全的几点小提示1.今年很多招生单位对非全报考资格做了限制,要求必须是“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在报名前一定要仔细看招生简章,以免误报而不能考试和录取。2.如果报考非全,将来想通过校招找工作,最好提前咨询下目标院校是否提供就业推荐、三方协议和派遣证。顺便再了解下所学专业校招和社招的区别,一般来说,校招的机会更多一些,求职面也更广一些(当然这是对整体而言,对于个体而言,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如果想提升学历毕业后考取公务员,或者通过校招进入心仪的大企业,可以提前看下公务员相关报考要求,以及大企业校招要求。4.目前非全日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式区别还是很大的,像培养和考核方式、上课方式、是否可以考四六级等,报考前都要了解清楚。5.学费的事也很重要,非全日制学费一般更贵,奖学金和是否提供住宿也最好提前了解清楚。

卡波特

同济研究生坠亡事件:杀死他的,究竟是什么?

1月4日,微博名为“烫烫大卷”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事件一经爆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类似的事件不止一起两起,或许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一下,研究生群体在高校的生存环境究竟是怎样的?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又该如何相处?因为难免,下一个饱受折磨的,就是你熟悉的人。在我国的高校中,研究生不称其导师为“老师”,而是“老板”。这个称呼本身,就体现出二者的“师生关系”,已经掺杂了“雇佣关系”的成分。老师对学生,应是培养、教育,爱护为先,而老板对员工,则是要从其身上获取经济利益的。但即使是企业里的员工,也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对老板不满意,大可当面讲出,然后辞职走人。可是硕博生不同,寒窗苦读20余年,一朝惹怒导师,就可能导致毕不了业,岂不可惜。可怕的是,在当下,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压榨并不少见。我有本科的师姐,性格温柔老师,读了研之后,导师安排给了她非常多和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的科研任务,还要帮在职研究生修改论文,说是修改,其实和代写也差不多了,而且一分钱的经济报酬都没有。但是师姐还是隐忍着,撑到了毕业,和陆经纬比起来,她或许还算是幸运的。但隐忍并不是这类问题的解决之道,大部分人在熬到了毕业之后,也并不会选择揭露导师的行为,给师弟师妹们一些警醒。相反,他们只想快点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把这一段不好的记忆抛之脑后,他们更怕遭到导师的打击报复,毕竟,学术是个圈。把希望寄托于于遇到一个好导师更是不可靠的,要想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一定是从制度层面上,建立起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制度,使人的行为可以规范起来,要“法治”而不是“人治”。目前硕博生面临的一大问题就在于,权力都掌握在了导师一人手中。导师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如果可以改变这一点,或许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另外,社会上也应当改变对于硕博生的刻板印象,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硕博生很多是从小到大都成绩很好的尖子生,家人往往对他们寄予厚望,期待他们能够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当他们在遇到压力和困难的时候,只要想到家人的殷殷期望,就很难轻言放弃。家人也往往不能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因为尊师重道的传统使他们很难相信,老师又怎么会害学生。所以,我很想劝大家一句,人活着,让自己开心一点,是很重要的。你不是非得负重前行,也不是非得出人头地,也不是所有为之努力过的事情,都非得有一个结果。及时止损,及时离开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或许会让自己的生命拥有一个更开阔的境界。

至贵

当选上海市委常委刚满一年,这位全国最年轻省级女常委仕途有变

11日,共青团江西省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施小琳以江西省委常委身份出席会议。此前,施小琳任职任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小琳当选上海市委常委刚刚满一年,2017年5月12日,上海市委换届,施小琳在普陀区委书记任上当选上海市委常委,成上海市委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常委,后兼任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施小琳是一位准“70后”,出生于1969年5月,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女常委。在江西,今日还有重要人事调整,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任江西省委副书记。此前,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时任江西省长刘奇升任江西省委书记,目前,刘奇省委书记省长一肩挑。施小琳简历施小琳,女,1969年5月生,汉族,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1986年 上海大学工学院电气技术专业学习1990年 上海扬子木材厂职员、团委负责人1993年 闸北区建设局团工委书记(副科级)1995年 共青团闸北区委副书记(正科级)1996年 共青团闸北区委副书记(其间:1997-2001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 共青团闸北区委书记、党组书记2002年 闸北区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2003年 闸北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4年 闸北区大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2005年 闸北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2005年 闸北区临汾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2006年 南汇区副区长2009年 虹口区副区长2011年 虹口区委副书记2013年 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市社团局党组书记2013年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市社团局党组书记2015.04 普陀区委书记2017.05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2018.05 江西省委常委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黄幹

2021年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报说明会圆满结束

近日,2021年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正式启动。为帮助宁波考生了解申报流程,提高申报通过率,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举办了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报说明会,共有5位考生参加了本次说明会。会上,市人才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简要介绍了中心与同济大学建立博士合作的历程,鼓励考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博士申报机会,并通过PPT展示为考生详细说明了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次说明会,考生们详细了解了博士报名申报流程,同时也增强了备考的决心和信心。据悉,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任务。从1998年开始,先后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合作,在中心开设了28个专业,累计培养在职研究生4000多人,并在2016年与同济大学开办我市首个在职医学博士班,累计培养临床医学博士80人,为提高我市临床医学人才的质量,增强医院医疗、科研发展后劲,同时为提高宁波高层次临床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来源:市人才培训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逛山

研究生考试不容易,何不试试这两种读研方式!

选择读研是许多人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着一些鲜明的特点,例如: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获得相关证书等,因此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包括应届毕业生与在职工作人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读研的方式不只有一种,而是多种,从学习方式可以分为全日制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从招生方式上可以分为统招生与自主招生两种。而在诸多方式中,高级研修班与中外合作办学相对来说较为另类。高级研修班一种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种读研方式。这种方式在招生时,是由各个院校自主决定招生时间、报名条件、考试内容、学习方式等。因此不同院校的课程在这些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是同一院校不同课程也有较大的区别。一般来说,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就可以报读高级研修班,通常只要符合招生单位的条件就可以进入到课程班学习。学制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长短不一,少则几天,多则一、两年。毕业时经过院校的测试,可取得课程班结业证书,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高级研修班课程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这种读研方式在某些方面与高级研修班非常相似,包括主要招生人群(也主要招收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入学方式(也是符合条件者可免试入学),但是中外合作办学这种读研方式,最终是可以取得硕士学位的。报考中外合办相关课程,一般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就可以报名。多数课程可能要求报名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些课程要求报名人员有基本的英语能力,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明,例如:四六级证书、雅思成绩、托福成绩等。在进入到课程班后,即可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一般的学习时间多为2年,或者3年。在完成学业后,即可向院校申请硕士学位,申请者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论文答辩,这样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注:以此方式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是由外方院校颁发的,因此需要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才能受到国家及社会的普遍认可。高级研修班与中外合作办学之所以是另类的读研方式,就在于其主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并且从报名条件到最终取得证书的多个环节都是由院校自主决定的,因此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比较特殊。带你详解另类读研方式——同等学力申硕!

分享爱

在职研究生信息平台:考上这几所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落户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明确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落户条件。其中特别受到关注的是,上海四所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落户,这四所院校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除此之外,新政还规定,“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相比于之前严格的落“沪”政策,这次的新政可谓是大大松绑,给了一些本科平平,却想通过考研实现落户上海的同学一剂强心剂。1落户政策为何松绑?有分析认为,上海此举是看到全国“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按捺不住了。毕竟,仅2019年,全国就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猎聘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周边长三角的杭州、苏州均排在上海之前,其他多项报告则显示,杭州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的城市。此外,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适龄劳动人口短缺问题。而一个城市想要永葆青春活力与持续发展创新,年轻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高房价、高消费成为阻挡外地人才定居上海的最大的阻力。相比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高定居成本,重庆、成都、武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居住成本明显更低,但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幸福程度等并不比一线城市低,加之诱人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城市吸引了一大批应届生落户定居,而上海在这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上海的人才流入现状堪忧,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城市之一,上海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国内外人才定居。从这个意义看,上海此次的落户政策调整,就不仅仅是不拘一格“抢人才”那么简单,更是为了服务于整个城市转型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对于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来说,如何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变革,让有温度的治理渗透到大街小巷?这背后不仅需要科学、精准的制度设计,更有赖于高素质人才在不同社会系统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2除了四大名校,这些学校也可以落“沪”众所周知,考上上海四所985大学的难度很大,即使是考研也有一定难度,那如何选择考研学校和专业,才能最大程度利用好在沪读研的优势呢,我们拿会计专硕为例来计算一下落户积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次落户新政的具体实施办法文件:除了四所985外,如果你报考了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四所在沪高校的MPAcc,只要顺利毕业即可加24(硕士研究生)+15(一类高校)+2(最高学历在沪)+3(会计重点学科)=44分。除此之外,成绩综合排名前25%加8分,英语六级425以上加8分,计算机水平加7分,毕业签订一年以上就业合同加5分,总计28分,加上上面的基础分44分,正好达到落户标准分72分。这还只是在你读研期间不获奖、不参加科研算出的分,如果你在读研期间表现优秀,那么即使不在一类高校之列,你读了其他学校的MPAcc,也是有机会达到落户标准分的。3写在最后此次上海更新落户政策毫无疑问会刺激在沪高校的应届本科、硕士、博士选择定居上海,毕竟上海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机遇与资源,虽然一纸户口不如一笔首付来得实在,但作为无数年轻人梦想的集合地,高素质人才在沪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聚集上海,为城市转型带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上海政府部门也需要注重保障人才发展制度,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人才提供宜居生活的环境,放大自身的机会优势、制度优势以及环境优势,让人才能够无后顾之忧,更好地开展工作与科研。作者/来源:在职研究生信息平台#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天元

在职研究生,都能拿到证书吗?

朋友刘总,一直给大家推荐名牌硕士,鼓励大家都提升学历,这实际上是个好事;但特别殷勤,且鼓励每个人都读,这就是问题了。这位刘总,之前还不是刘总,十年前是我的同事。当时我在总部做采购经理,有时也要去5公里之外的工厂里开会,拿样品。有些项目我需要工程师配合,小刘当时就是他领导指派的,来配合我完成一款扫描仪降价方案的对口工程师。人比较勤快,后来发现他别的都好,就是工资低了。后来我这师兄就给予了他一定的指导,这个指导可比我现在收的关门弟子指导更厉害,这叫言传身教,好几年。我跟他分析利弊,主业副业,他也参加了我当时多次的线下粉丝聚会,还负责组织、登记、场地运营。主业工作方面,他还给我推荐了不少供应商,甚至他有个舅舅也被我加进来给我们当时公司做供货商。大家知道我的主体职业思维中,还有个学历提升,他就报考了上海三大知名学府之一的MBA,很顺利,2年半就拿到了硕士双证证书。这期间我也有一家贸易公司的生意,他周末和不上班时跟我一起合作,这也算他当时的副业之一。这期间他拿了上海户口,买了第一套房。在职硕士毕业后,他迅速运用我的跳槽大法,也是四五个Offer里挑一个,换了个工资更高的工作,从对内为主的岗位,开始转到了对外、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工作。他也懂得了开始拓展人脉和副业,比如导师关系搞好一点。导师类似领导,随便一个指点或者任务安排,就是你的可以拓展的知识点和副业开拓点。长话短说,后来他就兼职做了复旦交大和同济中俩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助教。再后来2016年,我做大股东开了个早教,他也入股了20万,所以他也是我的一个副业伙伴之一。他主业这期间也再跳了一次,做主管了,入手了第二套房,生了二娃。也是我的和其他人名下公司的股东,所以才叫刘总,传开了。5年前还是个工程师的,这也正常,一开始谁还不曾跑过龙套。当然,他此外有没有在老家省会,或者在老婆老家投资房产,我不知道。在主要的五年同事之后,2014、2016年我们已经都分别离开了之前共事的外企,算前同事了。整个的主业和副业思路,他也受我影响很大,我指导大家跳槽和发展副业,不但不讲水货而且主要讲硬干货。他的学历提升副业也是如法炮制,也是对在职人士攻读硕士有很深的心得、经验,包括亲身经历、体验,以及对流程、政策的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因为这几年期间他已经经手过上百个职场人士,经历了这些部门经理、总监的MBA攻读和获取过程。这上百个他的“学弟学妹”,实际上主要是北上广深的部门经理,这些人要的是一个名牌MBA来贴金,顺便也想搭上名校校友圈的人脉,有些他觉得有必要的,还带给我见过十来位。所以,他在指导这些人的论文过程中,发现有些人虽然做了中层干部,但格局还是不够,腔调跟职位不匹配,又不能明讲,所以才在我这个师兄的群里随便讲,无所谓。换了其他地方,他也不会“格局”不离口。但,如果你考试能力有待商榷,对于后期论文部分又没有信心,也缺乏时间和精力,但就欢喜个名校光环,且你已经做到了主管和部门经理以上职位,或者年薪最起码25万朝上,你找刘总,还是有用的,他也有一定的选校战略和论文选题与指导意义。很多人并不明白我这篇文章《在职硕士为何就是个大坑?》的意义之所在,一股脑报名在职硕士,人云亦云,也被更多人忽悠,结果是花钱买罪受。你看这篇文章下最近的留言,这位“兴花怒放”说的情况,明显是真实案例,也是真知,他们同届50人才1个拿到了证书。当然,他这是有点极端,一般50人中,好歹有个五六个成功拿证书的。你可能不知道,刘总的最大作用是,负责50个人中最终筛选出来1位发给证书的主要过程。他可以大幅提升你作为50分之一,并最终拿到证书的概率。这里面的难点在于论文,也就是这位刘总还是有实质性的干货的,真的干货都有点不能言明。你去问下报名了MBA的朋友,请他或者她拿毕业证和学位证出来,或者拍个照给你看看。我告诉你,按照概率来说,十人之中九个拿不出。为何还骗你她、他MBA毕业呢?人都好个面子,人艰不拆啊。再说,你自己花了几十万,各种考试都过去了,花了各种时间,甚至孩子不照顾老大不小还去学什么习,还跟同学聚会,最终学校不给你延期,或者延期后你都没能提交论文,或者论文初审都没能通过,别说盲审了。你早就凉凉了,哪好意思告诉别人。一句话,刘总针对的学历提升对象,对于部门主管以上的人至少也是高工资的人更有用。刘总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实际上他也是走的我微店职业伙伴这个思路,他类似读研一对一伙伴,只不过他没我这么善于表达,营销渠道有限,有时方式也不对。显而易见,在接触我幽哥的文章之前,你求职肯定是听HR和猎头的。就跟你报考MBA和在职硕士之前,你最相信的显然就是你身边刚报了MBA的人,就类似下图中这位“wenbo”,这位男孩女孩我也没看,但他居然也有37个人给他点赞。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下此人最近的相关留言,2年前他说“读了一年了,都很顺利”,然后纯粹猜测着告诉大家“接下来对接导师,搞定论文”,确实“也有不能毕业的,但总是少数”,“能跟上大部队的时间节点的人,一般都能通过。”50个里面就一两个通过了,哪来的大部队?他的潜意识都是错的,还大部队,这又不是在学校集体宿舍里上学的期末线性代数考试。人生就是打脸的过程,考研也是,全职去读的硕士还好,你个边工作边读的在职硕士,要的就是打击你这个想后来弥补过去失误的人,后悔之人接下来一般会更加后悔。这是个马太效应,跟失业后的中年人创业一样,结果大多惨不忍睹。类似上面这位留言的读者,严重误导了那些还没有报名在职硕士的职场人士,可谓很坏,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坏。这跟你看了我的文章后,去劝说你的同学或者某个HR一样,你会发现无法说服他们。好了,其他不多说了,关于刘总还有很多细节,以后再讲吧。总之,包括MBA在内地在职硕士,毕业拿到证书地概率,已经大幅降低,甚至部分院校部分专业只有大概10%地毕业率。报了、读了,不代表考上了,这个社会就是用来打脸的,尤其打那些想走回头路的人。

畸形人

聚合热议:上海在职MBA/国际免联考MBA 不能只有我一人知道这些事

前言:上海目前高等院校仅有12所院校开设了14个MBA 项目,这些学校分别为: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高校开设的MBA 课程一般都是本校院师资,当然很多学校也有和国外学校合作办学,推出在职国际MBA, 这部分课程的师资就有很多是国外的教授了,授课语言也会随之转换成英文了。相对于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来说,高等院校的MBA 教育可谓是供不应求,所以MBA的课程价格一直都很高。高校开设的MBA 学费大概在15万~40万左右,每年稍微有点波动,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各自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可以找到,就不一一赘述。在市场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市场上也涌现了很多专注国际院校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心,开设在职MBA的招生,除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的MBA之外,这些教学中心一般都有国外大学的直接或间接招生授权。每期的学生在教学中心(Learning Center)上课。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之为在职国际MBA。针对在职MBA, 避不开的几个问题,在这里我们称之为 FAQ, 即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1:上海在职MBA需要考试吗?需要。MBA招生对象是针对于在职人员,所以考试不会很难。不管是全日制还是在职MBA,都需要参加国内联考,考试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证和学历证,即所谓的“双证”。MBA考试科目是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英语相对于国内统招研究生来说,词汇量要求的比较少,题目相对简单;而管理类综合包括三门课,分别是数学、逻辑、写作。数学基本上是中学的知识,写作稍加训练就可以了,要是想拿高分的话,得好好学一下逻辑。如果你的自学能力强可以不用报班学习,但是如果你自制力差,自学能力不好,复习时间少,可以去报个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经验丰富,他们会给你介绍应试最好的方法和窍门。联考MBA通过率仅在22.7%-22.9%。2:有不需要考试的MBA 吗?有。在职国际MBA就是免联考的,一般是通过材料审核、免试(Interview)入学,很多学校连面试都不需要,直接把相应的材料递上去就可以了。审核的重点在于报读人员是否有一定的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脱离学习太久,学历比较低,一般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外企管理者选择国际MBA项目比较多。通常情况下,申请(Candidate)需要递交英文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材料表(Application Form)包含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简历(Resume),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个人护照(Passport),最高学历证书 (Highest Ecation Certificate)、成绩单(Transcript)复印件。修满课程对应的学分,就可以拿到国外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单证。很多人十分介意单证和双证的问题,其实如果没什么特殊需求的话(比如申请上海落户,公务员,国企,央企的职称评定),大可不必。国外院校的MBA都是单证的,没有双证一说,即使哈佛、剑桥、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也都是单证,即学位证书。(学历是指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经历,而学位才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取得的学习成果)。在工作中,如果说是在职MBA,没有学历证书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学位证书。再说了,如果是名校的MBA,即使是单证含金量也远远高于国内普通学校的双证。3:国际院校的MBA在国内承认吗?国际院校的MBA是否在国内认可,可以通过中国教育部官网或者中国涉外监管信息网进行查询,这两个网站分别是看国外院校在国内是否有备案,在国内是否有办学资质的。能够在上面查询到的都是国内承认,国际认可的院校。当然能查到也不一定说明这个学校是顶级的,查不到的学校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是不好的,具体还要看学校的排名和在国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一般的公司都是认可国际MBA的硕士学位,甚至很多公司为了留住人才,都会公费让部分管理人员读在职MBA。但是有些国企,央企是不认这种在职的MBA,此类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上海在职MBA学费问题?如果细细说这个问题,一两篇文章是说不完的。在这里先给大家一个大概的判断方向。盘点市场上的在职MBA 项目,相对于其他专业,MBA 价格普遍较高,MBA 学费不是政策所定,受市场供求影响,且MBA 针对的阶层是管理层,这样看来价格也在情理之中。上海热门在职MBA 25W起步,国际MBA又分为face-to-face teaching(线下),online teaching (线上)和 blended learning, 姑且称之为混合教育模式吧。线下课程考虑综合各种成本,如果学校还不错的话,至少要20W+。这里大家不要谈成本色变,即使是上海的在职MBA ,你所交的学费也是含有各种教学成本的。线上一些好的学校也要10W+。如果线下的课程在10W+的话,基本上都是TOP UP +大论文的衔接模式。所谓TOP UP 就是先完成大学认可的第3方教育机构的前期课程,完成后拿到结业证书再衔接到大学的论文项目,最后拿到指定大学的硕士MBA 学位证书。这里涉及太多相关利益问题,就不在此详谈了。对于一个在上海摸爬滚打的工薪阶层,如果真的很有读MBA 的需求,一定要选择靠谱的MBA院校,在做出决定前需要三思而后行,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不要盲从,很多MBA还是比较鸡肋的,当然只想“更新下简历”就另当别论了。5:学校证书含金量说到在职MBA 证书含金量,不得不提商学院认证,学校的综合实力。选学校大部分人都首要关心排名,不管学得怎么样,不管老师教得怎么样,学校一定要好,尤其是对于不怎么想认真学习交友的同学来说,学校的排名就是一切。在排名方面,当前几大主流世界排名分别为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英国QS 世界大学排名,美国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荷兰莱顿大学世界大学等。MBA教育质量,最权威的标准就是商学院认证,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有三大认证:AACSB、EQUIS和AMBA。三大认证有自己独立的评审体系,一般从师资,管理,教学等方面对商学院进行评估。AACSB含金量最高,全球仅5%商学院获得AACSB,国内仅有25所。正常的上海在职MBA宣传可能稍微有点夸张,倒还不至于无中生有,有没有AACSB一般招生学校是不会说谎的。而且有报读意向的学生可以去AACSB 官网搜索栏里搜一下就一目了然了。6:师资问题上海本土的在职MBA项目一般都是本校的师资,或者学校之间共用师资。复旦,安泰,高金,上财,同济,东华,上外,华理,上大一般都是大家心中的香饽饽。在职国际MBA的师资一般比较复杂,大概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种是国外学校local 的老师,这种项目一般就是纯英文教学,对学生英语要求比较高,而且学费也比较贵,通常25W+,代表院校下一章再谈。第二种就是本土师资(被国外大学认可的国内教授)+国际师资(可能是外国本校老师也可能是受学校认可的其他师资)。目前这种模式上海用的比较多,毕竟性价比较高,灵活性也比较大。(可以想想今年疫情的相关冲击)第三种就是纯国内老师。虽然做的是国际项目,这种一般就比较扯了,拿到一张国外大学的硕士文凭,全是读的中文课程。奈何,国内很多人就是喜欢外国大学的证书,英语又不好,也不想多付钱,联考又考不上,市场需求也还是挺多的。最后一种就是全部是外国学校认可的国际师资,这些国际老师一般base在国内或周边国家,老师水平参差不齐。这种项目一般会设置成中英双语项目。双语的项目可能对于英语要求不是很高,对于一般大学毕业英语四六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友好,而且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下英文能力,听起来还是蛮美好的。但是双语教学有一个弊端就是由于上课时间相对固定,教学内容缩减,对老师传授有效知识的要求比较高。7:同学的圈层一般来说,价格越贵的MBA/EMBA项目,有钱人、有社会地位的人越多。(好像是废话)当然也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倾家荡产读个MBA, 成年人的世界,所谓的朋友就是资源互换,你给不了别人太多,又何必强行混不适合的圈层。在力所能及的项目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人生一大美事。在做出决定前,最好看一下往届或已有学生的年龄,职业等综合选择。圈层这个考量因素如果纯粹从读书提升角度来说,只能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老话不是常说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然朋友是需要维护的,也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成本,这些都需要自己考虑清楚,不是一股脑人多就是力量大。很多人就是专注自我提升,把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收获很大,也学得很开心。学习的初衷要明确好,才能在选择的时候不焦虑,不盲从。如果你问我,读完在职MBA 后有什么改变?我只能告诉你,这个得你自己去体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学习也不认真,交友也不认真,还选一个不咋地的学校,那么如果你问我? 那我只能说……呃。又老了两岁。下一篇,将会盘点上海值得报读的MBA课程,谢谢大家。

本心

在重大人事任免现场多次出现的他,有了新任务

撰文 | 蔡迩一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中组部副部长周祖翼已经接班张纪南,履新中央编办主任。就在昨天(5月23日),周祖翼以“中央编办主任”的身份亮相,主持召开中央编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教而优则仕”周祖翼,男,汉族,1965年1月出生,今年54岁,浙江天台人,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在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进修,是“教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政知君了解到,周祖翼从同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担任过海洋地质系教师,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理学院党委书记等,于2007年6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兼副校长。据当地媒体报道,1992年,年仅27岁的他即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1994年获评正高级职称,是同济最年轻的正教授(研究员)之一。期间,他曾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皇家学会做了1年的访问学者,在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TH)地球科学系做了1年的访问教授。2008年11月,周祖翼到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3年后重回同济,履新党委书记(副部长级)。2014年8月,周祖翼首次进京,担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2年后晋升为中组部副部长。至今未满3年。在周祖翼调任中组部时,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刘大为曾表示,周祖翼“经历了高校和地方多岗位锻炼,领导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强”,“考虑问题全面细致,为人公道正派,待人谦和,善于团结同志,要求自己严格,群众基础好”。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来中组部副部长的人选,有从外部调入者,也有内部晋升者。2015年,邓声明、齐玉、姜信治履新中组部副部长。除邓声明为中组部内部晋升外,齐玉、姜信治分别由吉林、福建两省的省级组织部长转入中组部任职。也有内部晋升者。比如,2013年2月,时任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潘立刚出任中组部副部长。2014年2月,周祖翼的前任、时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兼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出任中组部副部长。重要人事决定现场调任中组部后,周祖翼曾多次出席地方性的重要会议。2014年9月,山西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宣布中央决定,王儒林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另有任用。当时,时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周祖翼出席会议。那次会议不同以往。在这次会议上,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提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决定对山西省委班子作重大调整。不仅如此。2015年8月,河北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赵克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宣布中央决定:赵克志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2016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时任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宣布中央决定:张春贤不再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陈全国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这两场重要的人事变动,时任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周祖翼都在现场。当然,也不仅仅是出席会议。2015年10月,孙志刚履新贵州省委副书记,这一中央决定,就是周祖翼赴贵州宣布的。周祖翼履新中组部副部长当月,2016年10月,民政部有重要的人事变动,黄树贤任民政部党组书记,李立国被免职,这一人事消息,就是刚刚履新的周祖翼赴民政部宣布的。“新任务”政知君注意到,担任中组部副部长后,一些重要的人事调整都是周祖翼宣布的。比如,2017年6月,张政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这一中央决定,就是中组部副部长周祖翼在光明日报社宣读的。另外,2017年5月,万立骏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7月,孙其信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2018年10月,邱水平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这些重要的中央人事决定,都是周祖翼赴现场宣布的。担任中组部副部长期间,周祖翼还曾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的身份亮相。2017年7月,周祖翼赴武汉考察调研人才工作,他提出,要重点推进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改革,坚持以用为本,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给人才应有的待遇和关心关爱,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制度、生活环境。此前担任中央编办主任的是张纪南。张纪南,男,汉族,1957年2月生,今年62岁,广东揭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公开资料显示,他早年在共青团系统工作,担任过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后在海南、河南省委组织部工作多年,2004年5月进京,任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副部长级)兼干部二局局长,2007年3月任中组部副部长。2013年4月,他担任中央编办主任,2018年3月起同时担任中央编办主任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就在4月24日至26日,张纪南还曾赴四川省就地方机构改革工作进行调研。在进中组部履新前,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周祖翼曾表示,“我也深知新的工作岗位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如今,掌舵中央编办后,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周祖翼身上的责任依旧不小。资料 | 解放日报 中央编办官网 新华社 人民网 上海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