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神人

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

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天生就会的,但是有些事情是真的很看天赋和兴趣的。就拿读书来说,扒姐很明显就不是念书的那块料,所以勉强读完大学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在大学的时候成绩基本都是低空飘过的那一种。看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去考研,真是心疼又佩服,心疼是因为为了迎合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佩服是他们有继续念书的勇气。考研的压力有多大扒姐不清楚,成为研究生以后压力有多大扒姐也不清楚,但是如果压力会大到失联甚至轻生的话,那一定是扛不住了。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失联了,这位研究生今年25岁了,在同济大学念研三,据其哥哥说,在1月8日的时候曾留下类似遗言的话之后就失联了。而这个研究生失恋至今已经有七天之久了,其哥哥说在留言里弟弟说自己压力好大,承受不了了,还说以后爸爸妈妈就交给他了。收到留言的除了哥哥以外,还有他的一些朋友,在1月8日当天其哥哥就报警了,可惜的是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消息。不禁让人担心起来,这么多天不见人,该不会已经做出什么傻事了吧。网友们看到这件事以后,有的人就说他抗压能力太差了,可也有的人反驳说这个研究生是抑郁症,根本就不是抗压能力的问题,而且研究生的压力一直都很大,受不了也很正常。虽然就抗压能力这件事网友们议论纷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这个研究生一定要平安归来的,因为他的哥哥还在瞒着父母弟弟失联的消息,在等着弟弟回家。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别人考上研究生了,就是继续读书拖着不工作两三年,可是不念研究生,怎么知道这些研究生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呢?就像扒姐一开始说的,有点事情真的很看天赋和兴趣,如果只是为了文凭读研,那么强迫自己去搞研究的话,不仅自己辛苦,别人也辛苦,尤其是最后承受不住压力而做出傻事了,谁来为他们负责呢?扒姐并不是说那些为了文凭读研的人有错,只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有承担压力的心理预设。最后,扒姐还是希望那个学生可以平安归来。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已失联七天,曾留言压力太大,网友:一定要平安,你们怎么看?

大刀记

考研大数据:同济大学2020年推免半数以上,统招的难度你想不到?

大家都知道上海同济大学是历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在上海是仅次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实力很强劲。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4个A+学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A类学科(设计学),7个A-学科(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A类学科数量尤其是A+数量在重点大学中也是很靠前的。这所高校这么强,那研究生招生每年招多少呢?翻了学校2020年,2019年等历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都没有找到具体的数量。但参考2019年全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实际的话,大约是5670人,其中推免生招生1976人,全日制1721人(学硕和专硕),非全日制1973人。也就是说,推免生招生数量比统招的数量还要多。2020年同济大学推免生共录取1982人(含直博生362人)。这样看的话,下面我们看看同济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的分布情况:应该说,推免生占据了全日制半数以上的名额,我们看看2019年统招各专业的招录比的情况,这样好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2019年的数据发现,报考人数为19136人,而实际录取人数为3694人,大概的录取计划为1:5左右。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同济大学的报考难度来了,2019年同济大学实际招录的全日制考生仅为1721人,如果考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也就是1:10的录取机会。这样看来,想考个同济大学的统考硕士太难了。对于同济大学的统考的全日制硕士1:10的招录比,您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呢?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处静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身亡!网曝其常年遭导师压榨,被威胁不能顺利毕业

1月4日,微博名为“烫烫大卷”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该消息发出后立即引起网友关注一度登上了热搜图片来源:微博热搜如今,微博爆料已经过去三天了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微博发文:硕士从五楼一跃而下据微博所发文章描述,2018年12月13日中午,陆经纬在其导师陆琰君的实验室内,通过微信客户端与客居芬兰的导师陆琰君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陆经纬表示,希望可以于2019年6月份硕士能顺利毕业,并提出放弃手头上陆琰君交给他正在撰写的2篇论文。然而,该要求遭到了陆琰君的拒绝,同时,陆琰君表示,如果陆经纬不能完成这两篇论文或是这两篇论文不能被发表的话,她不会让陆经纬顺利毕业。随后,陆经纬从位于5楼研究室中一跃而下,并留言导师“我去跳楼了”。该文章称,在陆经纬此前的研究生生涯中,陆经纬一直处于被导师压榨的状态,“几乎每年365天,没有节假日,并无休止、无偿地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同时,该文章称,在对待陆经纬跳楼一事上,同济大学医学院方面态度冷漠,“领导、老师不在现场”,“110没人打”,“一直让学生躺了很久直到家长来到现场”。知情人士:微博文与事实有出入1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同济大学一名知情此事的人士。这位要求匿名的人士表示,医学院学生跳楼一事,他也有耳闻,但学校尚未就此事正式通报,“网上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但与我所知道的,有些出入。我听到的,是当时医学院方面反应很快,学生在12点58分左右跳楼,10分钟左右就已经有老师来到了现场,并且是医学院的领导,那时候110与120都已经在了,所以文章里面,110没人打,领导、老师不在现场,等说法应该是有问题的。”同时,这名老师表示,就他所知,同济大学医学院已经与远在芬兰的陆琰君取得了联系,并要求对方回国,“陆琰君说自己生病了无法回国,这边也准备派老师前往协助她。”同济大学:导师“压榨”说仍在调查对于该教师的说法,封面新闻记者曾试图向同济大学官方进行核实,但目前尚未联系到同济校方,而截至记者发稿,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而在稍早些时候,同济校方曾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关于学生跳楼是否与导师“压榨”有关,目前仍在调查,“陆同学的导师陆琰君确实还在国外,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来源:封面新闻责任编辑:邢宇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合租客

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导师和学生间不该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

近日一则关于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事件的细节这里不做讨论,我们等待官方的报道和处理结果。这件事情让我想到的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有很多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那么导师和学生之间真是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吗?1、导师的项目和论文不少人在读研选择导师的时候都非常看重导师有没有项目,或者发表过什么论文,甚至有的同学选择导师就是冲着导师的项目去的。确实,高校的导师会跟不少企业合作,以学校的名义来输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技术专利,这在很多高校都是存在的。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的学生也是冲着导师的名气、项目或者论文选择的导师。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你当初只冲着导师的项目和论文去,但最终又能获得什么呢?我记得我读研的时候,有个同学选择导师就只选有项目的导师,因为大家都知道给导师“打工”是有“好处”的,你给导师做项目或者写论文,是会获取一定的“报酬”的,虽然不多,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你当初只是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却并不知道,导师其实比你“技高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导师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必须留实验室,听候自己从差遣,不得外出实习或者找私活,其实有些导师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来考量的。2、导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老板、下属的关系据我所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读研俨然已经成为了给导师“打工”,而想要毕业,就要“伺候”好“老板”。因为硕士研究生想要毕业,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必须有导师的签名才行,如果导师不同意,那么你就不能毕业。在我看来这种“老板和下属”的关系是不正常的,读研并不是让大家来“打工”的,想要打工挣钱那么你完全可以直接就业,何必来读研呢?导师们的项目有的是跟研究所或者企业合作的,大家应该摆正心态,你并不是导师的员工,也没有义务给导师打工。我的导师是一名很和蔼的导师,她有自己的项目,但是她也允许我们外出去实习,她跟我们说,“你们想跟我一起做项目我欢迎,当然你选择出去实习也是你的权利,我都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导师,我很感激我的导师。希望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多多打听,也请大家摆正心态,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老板和下属的关系!

红掌

同济大学研究生坠亡:曾与导师争执,校方已派人去芬兰

2019年1月6日,上海浦东周浦镇陆家,陆经纬遗像。新京报讯(记者 向凯)“我去跳楼了,学院章某某教授会找你谈的。”2018年12月13日中午12时58分,在电脑上敲下最后这句话,同济大学医学院2016级肿瘤学专业硕士生陆经纬从医学院辅楼5楼跳了下去。电脑另一端,是陆经纬的导师、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陆琰君。事件发生时,她人在芬兰。1月7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由于陆琰君长期不在国内,校方已派工作人员前往芬兰进一步调查。坐在窗台上跳了下去记者获得的一份落款为“同济大学应急处置工作组”(下称“工作组”)的《关于医学院陆经纬事件的情况说明》显示,12月13日13时许,学校获悉有人从医学院辅楼坠楼,保卫处、校医院、120急救车及学校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确认坠楼学生为医学院2016级肿瘤学硕士生陆经纬。陆详说,约一小时后,他和陆经纬的母亲孙梅(化名)接到同济大学老师电话,得知孩子在学校出事了,他们紧急赶到学校后才被告知,陆经纬跳楼了。“他们不让我们去看现场,说警方封锁了。”陆详说,下午四点多,得知儿子已经去世时,他的血压急剧攀升、心跳加速,被送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抢救。当天下午,陆经纬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事发次日,陆经纬的舅舅孙斌(化名)在沪东高校派出所看到了陆经纬跳楼过程的监控视频。“我就看见他从实验室的电脑房走出来,拐过一个直角,开了窗户,爬上去,坐上窗台跳了下去。” 1月6日,孙斌告诉新京报记者,“看不出他有丝毫犹豫。”孙斌还在派出所见到了陆经纬与陆琰君的微信聊天记录。记录显示,二人谈到陆经纬的考博报名费、两篇论文未发表、陆琰君拖欠陆经纬工资等问题时发生争执,陆琰君提到“你这是污蔑老师”“你还想不想毕业了”。“最后一条消息发出是(2018年12月13日)12时58分,在这前面是他老师在说话。我儿子说我们说的这些电脑上都有记录的吧,老师回答说是的,他说我就去跳楼了。”陆经纬的母亲孙梅说。据家属了解,陆经纬当天中午还在实验室订了外卖。他们因此推测,陆经纬之前本没想跳楼。2019年1月7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医学院辅楼5层的陆琰君实验室。2018年12月13日,陆经纬从这间实验室的窗台上坠楼。新京报记者 向凯 摄曾在实验室住了近一年1994年出生的陆经纬从小在浦东新区周浦镇长大,事发时已是身高超过190厘米、体重200多斤的大小伙子。他自小生活的老房子里,现在还住着年近80岁的爷爷、奶奶。走进房间,他的本科毕业学士服遗像摆在桌上,从孩童到少年的照片一张张铺开。据陆经纬家人介绍,2015年5月,还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读大三的陆经纬,给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陆琰君发了邮件,提出想参观后者的实验室,并在那里做毕业设计。家属提供的邮件显示,陆经纬曾表示,“如果可以,我愿意在您那边直接升博。”陆琰君回复,“在我实验室,我会带着你,每一步都指导你,尤其是开始,会告诉你实验做什么,文献看什么,还会帮你分析每一次实验的结果,以及后面要做什么。你进入了状态之后,我们两个人是平等关系,一起分析结果,一起讨论下面应该怎么做……”邮件还提到,“我不想要(太)多学生,一年一个,一共2-3个,但是每个学生我都会倾注全部精力和他一起努力!”在陆经纬的家人看来,自从2015年7月开始在陆琰君的实验室做毕业设计,陆经纬就变得异常忙碌,“经常在实验室待到很晚,回家来也很匆忙,吃完饭就走,到房间也是在翻译资料、看文献,很少跟我们交流。”陆详说,陆琰君长期在芬兰,通过微信、QQ等与陆经纬联系。孙梅说,2015年,陆经纬甚至在实验室住了将近一年。在家属提供的一份陆经纬、陆琰君聊天截图中,陆琰君写道:“你是否可以周一来晚上睡在实验室,周二回去,周三休息一天,周四来,晚上睡在实验室,周五回去……有床,被子可以买好一点的……我很心疼你每天花4小时在路上,当然这个事情最终由你决定,我会尊重你的决定的。”“有时连国庆、春节假期都要去实验室。”孙梅说。记者获得的陆经纬与其本科同学的聊天截图显示,2017年春节前的一周,他仍在实验室做实验。陆经纬称,“可能还要四五天”。陆详告诉记者,陆经纬平时都在做实验,耽误了正常上课。陆经纬与同实验室同学的聊天记录显示,陆经纬多次提及自己在实验室做实验,如果课堂点名,希望同学通知他。1月7日下午,校方工作组对陆经纬家属表示,目前掌握的证据和资料有限,希望能找到更多事实证据,与家属共同做好善后工作。据了解,工作组目前已与家属会面数次商讨善后工作,并派人前往芬兰陆琰君处调查。新京报记者 向凯编辑 滑璇 校对 杨许丽

括号们

同济硕士研究生跳楼身亡,导师常年客居芬兰,学校管理责任难推脱

近期,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消息的热度一直不减,由于同济大学只是称事件仍在调查中,一直没有给出官方的正式结论,所以网友的议论一直是在谴责导师对学生的“压榨”行为。事件发生在2018年12月13日,至今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同济大学仍没能对事件有一个正式的表态,这也使得人们对网上流传的事实更加相信。同时,其导师也一直侍在芬兰不回国处理学生身亡的有关事宜,也让人们对这位导师的人品产生了怀疑。从现在网上流传的信息来看,陆经纬跳楼与其研究生导师有密切关系是肯定的。跳楼发生在陆经纬和他的导师微信联系之后,其联系内容是关于陆经纬所了承担的工作和毕业时间等问题。显然他的导师并没有财政部陆经纬的要求,这就导致了陆经纬在微信中给其导师留下一句“我去跳楼了,学院教授会找你谈的”信息后,选择了跳楼的方式进行最后的抗议。目前网上有关“从2015年7月初至事发时,陆同学几乎无休无止、无偿的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导师要求他时时以她的课题实验和研究为主”“要求他写两篇与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并威胁他如果不完成论文或者这两篇论文不能发表的话,就不让他毕业”等信息仍然没有正式被确认,但是陆经纬与其导师的矛盾导致陆经纬跳楼却是比较可信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陆经纬跳楼时其导师在国外,当然而且事件发生到现在其导师仍然没有回国,这与陆经纬家人所说其导师常年客居芬兰也是相符的。否则,同济校方也就不用表示“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正考虑派人前往国外调查”。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同济大学的管理责任就是推脱不掉的。学校为什么允许一个常年客居国外的人指导硕士研究生?学校是如何对在读研究生进行管理的?导师不在研究生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研究生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去反映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同济大学都要认真的回答。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我们的高校不能看着研究生跳楼这种悲剧一再发生。同济大学应该尽快将事情的真相调查清查,给社会大众一个明确的交待。各个高校,包括同济大学也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年研究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跳楼轻生这样恶性事件为什么会时有发生。人的生命重于一切,我们的高等学校是神圣的学术殿堂,这里应该培养出学术大师,但是首先应该保证每一个生命都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的学校要关心学生的成才,也要关注他们生命历程中困惑。我们的导师不但应该是学生学业的导师,也应该是学生前行的引路人,能让他们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完整的灵魂走向社会。关注教育新闻热点、分享个人观点,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

夫精粗者

同济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7月27日已开始派件中啦!

亲爱的2020级研究生同学们,你是否已经收到同济大学的专属“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呢?还没有收到的同学们,不要急,叮~通知书就在路上啦!老师们都在紧张有序、马不停蹄地进行着通知书寄送工作,只为给同学们带去这一份喜悦!学校于7月27日开始通过邮政快递寄发首批符合发放条件的新生录取通知书。请考生保证通讯方式畅通,注意查收。期待大家的到来!终于等到你,闪闪发亮的新同济人!祝贺你,被同济大学录取了!相信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你的同济时光已经开启,我们一同在这里,成就最美好的人生!来源:同济大学 素材: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图片:姜嘉诚编辑:聂阳阳

大巧若拙

同济大学研究生坠楼!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据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于2018年12月13日坠楼,经抢救无效逝世。其家属已经通过正规渠道与学校进行交涉,据其家属反映陆经纬疑遭其导师陆琰君压榨,其导师已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为由不让其毕业,还让陆经纬写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论文,据了解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几乎是无休无止、免费地为其导师服务,为此还影响了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的其他课程,影响了其今年直接读博的机会,最终陆经纬选择了坠楼,让其家属痛不欲生。同济大学回顾2018年及过去,我们发现研究生和博士生选择轻生的新闻不绝于耳,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何我们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为此小编联系了若干位研究生和博士就原因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NO.1研究生一旦选定导师,几乎没有替换的可能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在三年间需要跟随导师一起学习,进行学术研究,因此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就深深的影响了研究生在三年内的学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若学生的学术研究方向与导师有差异,或者完全方向不同,导师几乎都会以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予以回绝,不给其提供帮助,同时也与学生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但是如果此时学生想向学校申请替换导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只能无奈和痛苦的等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完毕业走人,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2毕业论文需要按照导师意思写,导师决定学生是否正常毕业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先是开题答辩,然后再是写论文,最后送审。但是由于各个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需要常常与学生的研究兴趣不符,也有一些导师与其专业方向不符,如某交大博士因为博士研究方向与导师不同,导师干脆不管不顾,结果该博士已经读博5年还尚未毕业。在同济大学陆经纬事件中,陆经纬的导师就让其写够两篇论文才能毕业,但是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根本就与其研究方向无关,但是还必须写才能毕业,因为学生毕业需要导师签字,导师若不签字,学生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读博和将来工作。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导师指挥研究生NO.3研究生经常替导师干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在去年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事件中,就是因为该博士生导师经常让学生去外面应酬,替导师打扫家务等,相信很多研究生都有替导师去财务处报账的经历吧,我记得当年自己舍友还有替导师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总之在研究生期间很多研究生要跟自己的导师做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耽搁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与一些研究生因此就产生了矛盾。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4一些导师存在人品问题,道德素养令人担忧在实践中,由于学生学术研究的需要,需要导师提供一些课题和经费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学术研究与导师产生分歧,一些导师并不是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而是刻意的打压学生,当学生提交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会以各种名义否定学生的论文研究价值,当学生论文写完快要提交时候,以各种无根据的理由指责学生,让学生按照其意思修改论文,完全没有导师应该有的道德素养和素质,学生为了能够毕业只能忍屈求全,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研究生毕业NO.5各个高校缺乏保障研究生群体利益的机制和途径从目前各个高校对研究生坠楼等相关事件来看,学校的处理都是事后处理,都没有事前的预防措施,也没有提前介入的机制,往往学生和导师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或者纠纷,学生的切实利益得不到保障,但是又申诉无门,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而从此类事件的事后处理来看,高校的处理措施并不严厉,也仅仅是取消导师的导师资格,但是其还是正常上班,处理措施无关痛痒没有警示作用,客观上也造成一些导师的人品和素养滑坡,导致研究生利益没有保障。因此一些导师更肆无忌惮,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6研究生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未规范管理目前各个高校研究生扩招,一些学校的专业导师不够,只好找一些相近的专业老师做导师,还有一些导师几乎10年了还没发表一篇论文,也不去申请一些课题,不能够帮助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成长。而且还没有把研究生纳入到规范的管理当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学评估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纳入管理当中,导致一些研究生导师徒有其名,名不副实,客观上也造成了研究生在导师面前,成为了弱势群体。大家还有有什么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意见,欢迎讨论。

容成氏曰

同济大学硕士跳楼,高校研究生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同济大学2018年12月13日,上海同济大学硕士陆经纬在给老师微信上发送一条:“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老师会找你谈的。”随后陆经纬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20多年的世界,一个经历了十几年高等教育的高材生的生命终结在了他的硕士学位未完成的这一刻。同济大学校方回应正在调查陆经纬2015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读研,其导师陆琰君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现居住于芬兰。陆经纬家人称,自陆经纬进入陆琰君处读研时起便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陆经纬与导师主要通过电话,邮件,社交媒体联系,导师回国的日子屈指可数。即使这样,陆经纬的生活也在导师的严密控制之下,他的饮食起居,交际生活,甚至日常小事,比如吃饭,理发等都要获得导师批准。这三年来陆经纬几乎没有节假日,所有时间都在工作,落下了颈椎病,曾两次因为辛苦而大脑缺氧导致休克。象牙塔内硕士生存状况堪忧陆琰君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的压榨陆经纬,陆经纬经常为别人写论文,甚至放弃自己论文的第一作者署名。因为要处理导师的课题,陆经纬的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他无暇上课,只能利用空余时间自学。对于陆经纬希望顺利毕业和考博的要求,陆琰君表现的不屑一顾,还对其进行中伤,威胁,行将退休的陆琰君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无独有偶,201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理工大学硕士陶崇园也是因为导师压榨,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密控制,乃至精神压迫,最终导致学生心理崩溃。频繁发生的中国高校中的硕士自杀事件不断提醒着人们着目前象牙塔中研究生相对弱势的地位,若导师人品堪忧,极易造成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伤害。愿此次同济大学能还已逝学子一个公道,愿高校中的压迫不再造成这类惨剧。

采菽

同济研究生跳楼自杀:导师权力过大何时休

1月4日,微博名为“烫烫大卷”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1月6日 封面新闻)距武汉理工研究生陶崇园被导师压榨而跳楼不到一年的时间,相同的悲剧又在新的一年上演。相同的悲剧有着相同的死因,如何保护学生不被导师压榨,一个又一个生命警示着高校不能再“为虎作伥”,而要主动厘清师生关系,规范和监督导师权力。有人会问,为什么学生不反抗?这就牵涉很多内部原因,但主要的还是导师权力过大。导师权力过大,是压榨学生最主要的“资本”。导师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成功毕业或者直博,在陆经纬父亲的声明中也可以看到,陆经纬被导师威胁如不帮她完成论文不能顺利毕业。导师将学生当成了免费劳动力,尽量压榨学生身上的每一分智力、体力,手握学生命运的王牌自然能够为所欲为。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抱着“这是最后一次”的侥幸心理对导师“唯命是从”,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前途掌握在导师手里,学生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只能很憋屈的接受这些工作,继续为导师卖命。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员工所作所为都在为老板的利益服务,这是变异的师生关系。再者,在导师与学生的这段关系中,如果学生想要割裂这段关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想要换导师的学生要得到接收老师的同意,而另一方面更要征得现导师的同意才可。正如西安交大因被导师压榨自杀的杨宝德的同学曾对杨德宝说的那句话“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呢” 。是走是留,这不是学生能够决定的事情,而是握在导师手里的权力。无法逃脱,也无处维权。陆经纬的父亲也提到,陆经纬生前曾向学院老师提起此事,但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对学生的控诉置若罔闻无疑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摧毁了学生的最后一线希望。因此,当下最要紧的是各个高校都要厘清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明细导师的特权,并反思将学生的毕业大事掌控在导师手里是否合理,如若如此,对导师的权力使用必然要监督,同时制定惩治措施。另外,设立独立于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第三方机构,开通学生的维权之路,打破导师“一统天下”的结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万万不能重演。文/ 范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