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毕业,月薪过万真的是普遍现象吗?哪些人在拿高薪?我执

硕士研究生毕业,月薪过万真的是普遍现象吗?哪些人在拿高薪?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2019年的考研基本落下帷幕,很多拿到拟录取的学子正在规划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很多人有一个疑问:硕士研究生毕业到底能拿到多少工资?月薪过万是否是普遍现象?研究生毕业就能够拿到过万的月薪,并非是普遍现象。先来看一份根据2018年全国著名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整理出来的收入排行榜:2018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的收入情况表面上看,毕业生的收入还比较丰厚。不过,这份报告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所以,其中的工资收入只能是一个参考,你可不能太当真!硕士毕业生一个月到底能够拿到多少工资,这其实不简单是统计学上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统计数据总是会有一个平均数,而绝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又在平均数之下,甚至与平均数有较大的距离。很多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身边的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同事朋友,除了少部分人因工作单位特殊,绝大部分人的月薪并不高,尤其是拿到手上的钱,也就那么几千块钱,这与传说中的动辄上万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富豪们”所从事的行业你完全不必因为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产生忧虑,与他人相比,你并不是很低的,大家的收入也都差不多。毕业研究生的收入,影响因素最大的还是工作单位。根据2018年国内名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著名的民企、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毕业研究生的收入确实较高。比如,华为、阿里巴巴和一些网络科技公司,很多毕业生的收入都是以年薪为单位来计算的,少则30万元,多则100万元以上,如果要具体到每个月的收入,这些企业的月薪当然能够轻轻松松地过万元甚至10万元。就拿华为来说,每年大量接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进入公司后的起薪都不低,虽然没有具体的数目,但是月薪过万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学子们在就业大厅办理手续总之一句话吧,你的收入到底有多高,第一个因素是就业的单位。不过,“冷丝说人文教育”提醒你的是,你如果要到这些一流公司上班,你也要“两把刷子”,你没有一点真本事,人家恐怕也瞧不上你,你的一厢情愿也是行不通的。影响毕业研究生工资收入的因素,还要看毕业的高校和就业所在地。你为什么要读名校?表面上看是因为名校的品牌、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实际上最终落实的就是你的就业情况。就业市场上的应届毕业生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如果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研究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是难事,很多好的就业单位在内部就有明文的规定——北大清华毕业生优先或者只招名校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甚至不会仔细去查看你的专业,他们的人数主管认的就是学校的品牌。你可要知道,这些单位往往就是收入不错的去处。毕业生就业的所在地是影响收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往往在当初考研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很多优秀本科生为何要抢着报考京津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热门高校就是为了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这些地域的收入高于其他地区,城市的硬软件建设都有很好的基础。庆贺毕业因此,“冷丝说人文教育”总结为这样的一句话:毕业研究生月薪过万并非是普遍现象,高收入的毕业生主要还是看就业单位、学校品牌、就业地域和个人能力。

其名为窃

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录取一枚以后工作从事什么?-美英港新

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录取一枚以后工作从事什么?以下就是简单的就业情况。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研究生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从从业领域来讲,一部分是在会计公司里边,主要提供的是审计,或咨询服务。另外一部分就是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财会部门基础性的具体的工作。在跨国公司里边,有相当多的管理人员,是有非常强的会计背景,都是也有一些在金融机构,在保险机构。新加坡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留在新加坡工作或者回到国内工作,但是不论选择哪种方式,就业前景都是十分宽广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录取一枚以后工作从事什么?以下就是详细的录取案例。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录取一枚学生背景学生姓名Y同学本科学校四川大学本科专业会计录取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专业统计学硕士硬性背景四川大学 Y同学 会计 均分90 雅思6软性背景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学硕士录取一枚学生背景学生姓名Y同学本科学校四川大学本科专业会计录取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专业统计学硕士硬性背景四川大学 Y同学 会计 均分90 雅思6软性背景申请要求申请费: 50 SGD, 学制为有专业背景一年(2学期)无背景2年,学费:36,550 SGD/年, 托福 85,写作最低22,雅思 6,两份推荐信申请时间:8月入学:12月1日-3月15日培养目标统计方向的系统训练,培养统计学的专业能力。以上信息出自美英港新教育成功案例库原文链接http://www.hksg.org/offer_757

极盗者

研究生招生数超110万,这些考研专业已饱和,慎选!

无论你本科专业是什么,从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专业的选择之门就已经打开。有人说,我要“从一而终”,学什么专业,考研就考什么专业,工作就干什么专业。然而现实已经将你的这扇理想之门慢慢关闭,无论是考研形势还是工作形势,都在迫使你做出改变。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因为一些专业已经进入饱和状态。这就好比,当你处于吃饱的状态,即使山珍海味,你也很难下咽;当你处于饥饿的状态,即使粗茶淡饭,你也视若珍宝。所以,要想未来发展理想,就一定要知道哪些专业饱和,哪些专业空缺。01考研的“汹涌澎湃”,扩招的“杯水车薪”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65万人,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就已经增长到了420万人。短短六年时间,数据几乎翻了三倍,增速可以说得上是汹涌澎湃了,由此也能看出考研热度上升之快。如果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能够按比例增长,那么大家其实也还能接受,然而事实却是,2015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4万人,2021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2020年招生人数为110万人,预计2021年不会超过120人,也就是说扩招的人数不足两倍。由此可见,几近三倍的考研人数和不足两倍的扩招人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暂且不谈专业是否饱和的问题,光是供需关系,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意味着注定有大半的人是要在考研这场战役中以失败告终,另谋出路。02硕士的“健步如飞”,博士的“后来居上”研究生其实分为两个群体,分别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是通过考研或者保研的形式,博士研究生是通过考博或是申请的形式。两者不仅形式不同,毕业的意义,以及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截然不同的。关于比例分配上,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有九成左右,而博士研究生占比只有一成左右。而且这一占比情况,在进一步拉大,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的增幅更大。但是如果只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有所偏颇的,毕竟还要和自身去比。在硕士生这个层面,每年的增速在5%到10左右,而且随着各高校扩招的响应度越来越高,增速还在不断攀升。在博士这个层面,每年的增速几乎已经超过了10%,读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就是博士学位正在成为超越求职限制的钥匙。03发展的“供不应求”,饱和的“人才过剩”做了上述两面的铺垫之后,我们回到开篇的问题,究竟哪些专业门类处于饱和状态,不再适合入场?哪些专业门类处于稀缺状态,有着更大空间?根据统计数字,我们发现,从2000年到2019年,招生人数增幅最大的两个专业门类分别是工学和管理学,分别是26.79万人和13万人;招生人数增幅最小的两个专业门类分别是哲学和历史学,分别是0.26万人和0.44万人。由此其实可以看出,工学和管理学依然是未来的发展主力,如果想要毕业能有一个好的工作,那么这两个专业可以适当考虑一下,毕竟还处于发展的供不应求阶段。而哲学和历史学明显处于饱和的人才过剩阶段,所以你的优秀有可能被埋没,报考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管未来如何,只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考研辛苦,苦尽甘来见日出。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黑兰花

本科统计学专业是否可以读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

大数据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学,另外辅助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所以统计学是大数据专业最为直接的相关学科之一,因此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读研的时候是完全可以选择大数据专业的。统计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大数据时代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大数据分析为例,目前大数据的分析方式主要以统计学方式和机器学习方式为主,而且统计学方式与机器学习方式相比在某些领域更加成熟,理论体系也相对完备,所以大数据专业的学生通常都要系统的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统计学专业读大数据方向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这个变化就来自于数据本身的变化。统计学的分析方式通常以“抽样”为主,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寻找整体的规律,从而得出分析结论。通过大量的历史经验来看,如果样本的选择没有问题的话,统计学的分析方式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从抽样变成了“全样”,数据分析的方式和方法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对于统计学来说就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变化,并积极顺应大势时代的发展,投入到大数据领域的研发中。从目前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来看,统计学确实对于大数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量的统计学专业人才陆续投入到大数据领域,也进一步完善并丰富了大数据的知识结构。近些年来,我多次作为评委,参与了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大数据专业大赛,其中有大量的选手来自财经类大学的统计学专业,这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中也有不少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谢谢!

莫富于地

你真的懂了什么是统计学吗?其实统计学也是科学思维的训练

该来的医学统计学考试还是来了。掐指一算,距离上次我参加这门课程的考试已经有七年时间了。七年前,我怀揣着对于医学统计的巨大热忱、神秘感和好奇心以及对于数学的些许畏惧进入了这座神圣的殿堂,而结果竟然造就了我大学时代分数最低的一门课——63分,这让我久久难以释怀。七年之后,为了不再继续大学时代的噩梦以及洗刷多年来的耻辱,伴随着硕士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网络教学新试点的步伐,我成为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统计学“自学人”,这听起来难免有那么点讽刺。这期间,看视频、做习题和与小伙伴儿的互相讨论成为了我学习的日常,在接近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似乎又重拾了对于医学统计学的信心。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新人,与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的日子永远是快乐、美好、烧脑而又难忘的,我一方面暗自庆幸自己“笨鸟先飞”的正确抉择,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思考和学习的不够深入而暗暗自责。虽然最后的考试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我觉得恰恰是这最后的考试,才能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也才能进一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之路。孙振球主编的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其实是一门非常考验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从医学统计学的定义里我们可以完全贯穿基础统计学的所有章节。从统计描述到统计推断,各个章节内容严整,无毫发爽。好比我们学习每一种疾病,都要从发病机制到流行病学再到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但是作为临床医生,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梳理单一疾病的知识而是要做到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其实医学统计学也是如此,我们不仅仅需要掌握每一种统计学方法的定义、使用条件,更需要的是在实验设计阶段或者在给出的待处理的数据面前找到适合它们的正确的统计学方法,这才不失为一个成功运用统计学的医学人才。这里面不仅仅需要完整的贯穿于整个基础统计的逻辑思维,也需要我们能够“照方抓药”,我觉得这是非统计学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最根本的目标。 说到存在的问题,我想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是基本概念仍然把握不清,很多时候对于概念的把握理解是最要命的东西,尽管我们自己认为整个学科只注重应用,须知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我们失去了这道防线肯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输掉某场战争,而这种对于概念的正确理解我个人觉得是网络课程远远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是对于细节问题仍然不够清楚,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套卷子出的很好,基本概念是有的,同时又有很多的细节问题,你不能说这个细节不重要,打个比方,就是刚巧搔到你痒的那个部位,然而可怕的事实却是我根本在之前没有关注过它。第三我觉得我思考的不够深入,对于某些问题依然浅尝辄止,相比常旺同学的那种深入思考的能力我只能有“河伯不及海若”之感,研究生的“精进”能力还是没有培养出来,我觉得似乎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脑子够不够用的问题。第四我觉得是我太低估统计学教研室的实力了,我没想到他们大题居然也可以出原题,白纸黑字,真真儿的原题,这在根本上就犯了毛主席“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错误,说白了也是一种能力的欠缺,看来人果然是会被同一块石头绊两次脚的。回过头讲考试的事情,我觉得既可以说重要也可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数,但其实它又是最不重要的,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经世致用”上,也就是我们对于这门课程究竟能够运用多少?考试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反物质”,是我们的敌人,彰显我们的缺点,我们需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避免重蹈覆辙,仅此而已。三联生活周刊911期 最近恰巧在读三联生活周刊的911期《巴黎高师:法国精英制造——共和国传统与知识分子摇篮》,使我对于法国教育体制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它颠覆了我对于法兰西这个国家的印象——原来法国不仅是只有红酒和香槟而已。他们的“双轨制”的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让我一个所谓的“中国式精英”汗颜,更让我作为一个中国教育的反思者叹为观止。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教育,就拿这门医学统计学的课程而言,我们到底离精英式的培养模式相差多远?前不久结束的研究生辩论赛中孙校长还在提作为二医大研究生应该具有的两种属性“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和研究生应该培养的五种思维模式即“系统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回忆起《医学统计学》课本里开篇绪论里提到的关于“统计思维”的培养,我突然觉得有很大的挫败感,试问我们两个月里都学到了些什么呢?或者说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统计思维?是要求我们质疑一切,要让所有的数字游戏都在统计学面前揭开它们伪善的面纱吗?我,不得而知。 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我们似乎都认为我们完成了某项浩大的工程,连我自己都为之一振。 然而,我觉得,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统计思维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

天下有道

国统局统计女研究生占比超一半,性别歧视下,高学历女生就吃香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高等教育女生的毛入学率已由2010年的26.5%提高到2019年的51.6%,而在校研究生女生占比高达50.6%。看到这一数据,人们会生出哪些感叹呢?一、也许有人会认为女生拥有高学历的越来越比男生多了,毕竟据统计我国适龄男青年人数比女青年的人数多出3000万来,在这一事实情况下,女研究生占比超一半,就意味着拥有高学历的女生远远高于男生。二、也许有人会感叹目前的教育选拔机制让女生占优势。拿小徐老师所在学校初中部而言,每年考上高中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虽然男生到了高中,学习优势日益显现,但可惜的是,他们在中考这一环节就已经被女生PK下去了,根本没有了到高中一较高下的机会。长期以来,在我国女孩子不读书没有出路,这似乎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女生教育占优势的今天,女孩子读了书,拥有了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就一定吃香吗,就一定在找工作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吗?事实其实很残酷!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的女生在找工作时往往面临着工作机会不如男生多的尴尬,尽管一些单位在招聘启事中并没有贴出“男士优先”的条件,但事实上男生在招聘中拥有的机会远远高于女生。而让女生陷入如此尴尬境地的竟然是女生独有的生育权利——女生毕业进入职场后,就必将面临着结婚生子,而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家庭,用于孕育照顾自己的孩子早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这让女生在职场上的价值大打折扣,也令用人单位承担风险,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宁愿招一个本科男生也不愿招一个研究生女生的原因。高学历女生面临如此尴尬的就业境地不能不说是对女生的不公。小徐老师有很多学生研究生毕业进入职场,经过几年的打拼站稳脚跟后,依然不敢要孩子,因为她们知道一旦自己选择去生孩子,有可能就面临着被职场所淘汰,几年奋斗来的职场地位被他人取而代之,而在家带孩子造成的社会缺失、职场缺失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自身的发展瓶颈,必然造成强烈的焦虑、抑郁。当今社会赋予了女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却无法赋予女生平等的社会地位,人们在质疑女士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在婚姻生活中不可一视之时,也应该想一想女生与生俱来的弱势及所承担的重压。总之,这个社会一面叫嚣着让女生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又没有给予女生应有的价值评价和权利保护,以致于女生必须像个斗士一样既要在学历上高人一等,要在职场上像个男人一样战斗,更要在家庭中付出“相夫教子”的重要责任,这难道不是强人所难吗?希望这个世界对女生宽容一点,公平一点。

可谓穷矣

有读研计划本科如何选择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首先,如果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在本科阶段选择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几个专业都是可以的,这几个专业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如果未来要选择往大数据、机器学习方向发展,那么可以重点考虑一下统计学专业,因为统计学是大数据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具有扎实的统计学基础还是比较重要的。目前大数据领域的一个重要落地应用就是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采用统计学分析方式。另外,机器学习对于统计学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未来想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比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等,本科阶段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本科期间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读研时也会有更广泛的选择方向。对于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有明确的读研计划,那么本科期间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是原来的计算数学专业,该专业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培养,所以在本科阶段选择该专业未来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也是比较适合的。另外,如果未来想走研发级路线,选择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选择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和计算机视觉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往往比较欢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总的来说,如果向大数据方向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统计学专业;如果向计算机方向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果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真琴

2020年考研多项统计数据出炉,这些数据令人震惊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基本上已经落下了帷幕,相信许多同学已经拿到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些红灿灿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都是各位同学努力得来的结果,因此也算是付出终于有所回报的典型代表。而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各项数据相信很多同学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小编总结了一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囊括了很多方面,相信对于各位2021年考研学生也会有所帮助。第一个是我国累计培养的研究生人数,居然达到了776万之多,也着实让人大吃一惊。而根据1978年到2020年的统计数据,在2000年以前,我国研究生招生毕业规模还比较稳定,增长幅度较小。但是从2000年以后,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增长率明显加快,从2006年开始增长率增幅更加明显,这也是由于我国研究生持续扩招导致的。看完毕业人数我们再来看看报名人数,目前统计的是1994年到2000年的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可以看出每年报名人数都在增加。在2009年和2015年有两个波谷,但是整体上还是在增加,特别是近三年来增长幅度更大,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同时也是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导致的。再来看看硕士生各学科招生人数对比,看看哪些专业招的学生比较多。以下以2008、2013和2018年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学招生的人数始终是最多的,这跟我国理工科高校众多有一定关系。另外管理学、理学和医学招生人数也不少,也是每年的报考热门。而招生比较少的就是军事学、历史学等,由于专业比较冷门,因此开设的院校也不是太多。再来看看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推免比例,自从教育部放开推免比例限制以来,各大高校研究生推免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更是如此。以下以部分高校推免比例来进行比较,中科大的推免生比例达到接近40%的水平,再加上出国的比例,几乎上一大半人都选择了继续求学深造。而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高校推免比例也很高,均超过了25%,表现不俗。而一些211高校南京理工、安徽大学等也是超过了10%的推免比例,像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样的双非高校则推免率均未超过5%,因此可以看出一个985、211高校的头衔对于学生的深造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以上只是统计的今年考研的部分数据,相信随着社会上对于学历要求的越来越高,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录取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相信我国会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一个人才强国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研究生7500,本科生8500,老婆嫉妒我工资高,其实我更羡慕她

坐标:东部某二线城市,老婆工资税前7.5K,我8.5K,老婆有时候跟我抱怨,感觉读这个研究生不是很值得啊,没你工资高,还比你累,早知道不读了,我笑了笑,保研的机会为什么不去读呢,我更羡慕你啊!我们是本科同学,一所211大学,15年毕业的时候,我保研差一点,就选择了工作,老婆则是成绩优异顺利保研成功。去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去了一家三线城市大型制药行业的私企,月薪6.5k。大概一年,老婆今年6月份跳槽去了一个二线城市的合资企业,跟我在一个城市,也是药企,做的仍然是QC这一块。月薪税前7.5k。老婆平时工作很辛苦,有好几次加班到了11点,12点。再加上她的工资还不如我高,心里难免有一些不平衡,有时候就会跟我抱怨道:不知道这个读研有什么用,现在工作比你还要辛苦,工资也没你高,公司的福利待遇也不如你们的一半,早知道我就不读研了,出来工作算了。我安慰她说,其实,你不知道我有所么羡慕你,多读点书,只要你不读成了傻子,都是没坏处的!为什么我会羡慕她呢?薪资起点高一般来说,研究生毕业会比本科毕业的起点高一个级别,比如说1-15的级别,本科过去可能是9,如果是研究生一般会高一个级别就是10。当然,假如人家比你早工作几年,能力特别强,又遇到了很好的机会,那么自然水涨船高,工资比你刚毕业的研究生要高,甚至说可能是你的领导。但,这终究是很少一部分人!挟文凭以令企业(虽然夸装了一些,但现实很残忍)我大四的时候曾经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做过兼职,有一次印象很深刻,一家大型的上市石油公司来我们学校逸夫楼进行招聘,结果收到了很多的简历,还包括一些外校赶过来投递的简历。人山人海。结果呢,面对上千份的简历,他们3个人上午就全部将简历筛选完毕,只留下1/5的简历,剩下的全部扔进了垃圾桶。下午就通知相关人员来进行面试。原来,面对大量的简历,他们会进行筛选机制。设立门槛。不是985/211直接不考虑,然后再看英语6级,过了6级的先保留。过完这之后再将学历进行筛选,本科一起,研究生放在一起,不要觉得这是歧视,现实就是如此的骨干!所以,当你的学历文凭不够的时候,对不起,不要说你能力多么强,有时候你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文化水平低的人赚得照样比研究生多(这种毒鸡汤直接忽略就可以了)直接一句话就可以怼回去:不懂统计学,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很多都挺喜欢持有这种观点!稍微懂点统计学,就可以去看看各个文化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多人会说比尔盖茨的例子,那不好意思,请你先考上哈佛大学再说,毒鸡汤还是你自己喝吧。说得极端一些,你看看BAT、小米等创始人,哪一个不是有学历,有文化,有内涵。当然,一些没读过那么多书的人很多时候没有这种逻辑思维,说了白搭。很多人不知道“匀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区别“匀速度”:今年5000,第二年5500(好一点6000)第三年……“加速度”:今年5500,第二年7500,第三年……上涨空间宽广,研究生相比会拥有更更高的平台,去接触更上层次的人,开阔视野的机会。更好的平台又能提升你的能力水平,为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此无限循环....读研不能用工资简单粗暴地衡量曾经我见过最好的一个回答,你为什么要读研呢?小姑娘说:“读研三年,跟着最喜欢的导师,读自己喜欢专业,时间就算被浪费掉,也是值得的。”话虽粗,但是却又清新脱俗。然后小姑娘接着说:“有时候我也会思考,读研生活是不是会好点?工作了生活是不是会好点?有钱了生活是不是会好点?结婚了生活是不是会好点?”“我到现在才明白,就算是我得到了所有我想要的一切,也不能代表我有多么幸福快乐。”“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样东西,至少能够让我在遭遇痛苦的时候的有一个避风港,让我得到短暂的宁静。这就足矣。”PS: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会支持老婆去读研,我一直坚信,只要不读傻了,多读点书没坏处,就算现在工资不如我,也不代表今后永远不如我!这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换做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蛮银

读研意味着什么?答案很现实!

2019年,又一次被称为“史上最难考研季”,全国考研报考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飙升至75%,报录比再次刷新了纪录。曾几何时,考研只是广大学子毕业时的一种选择而已。如今,考研却形成了主流趋势。尽管如此,网上依旧流传着大量「学历不如能力」、「第一学历才是关键」以及「遍地都是研究生」等不理智的言论。暂且不回答「工作好还是读研好」这种世纪难题,我们先来看看对于本科生来说,读研究竟意味着什么?考研人数趋势读研意味着更强的学习能力应届生在求职面试时,常用的开场白便是“……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类话语通常会受到HR的反感,毕竟口说无凭,学习能力需要由学习成果来证明。那么,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优势就更为凸显,毕竟几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研究生三年最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以经济学专业为例,本科论文通常也就要求8000字左右,往往不要求阅读外国文献,文章结构既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科学的数据作为论据支撑,通篇主观臆测、草草了事。反观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则至少需要阅读10篇外国文献,通过现有文献来拓展出适合自己论文的数理模型,并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或者微观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验证所建的数理模型,最后形成一篇3万以上系统的文章……整个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系统性思维、学习到基本研究方法论、理解如何着手一项研究,而这些学习能力将是终身受益的,也是其企业所看重的学习能力。读研意味着更高的起点平台虽说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泛滥,但是纵观全国,大学生依旧只占全国人口的7%,着实属于稀有生物啊!然而,当你看着心仪的校招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时,你傻眼了,最终被安排进企业的一线岗位,干着又苦又累钱又少的工作。研究生学历意味着,在大型央企、政府事业单位等机关部门,你拥有了获得入场券的资格。以小编所在的国企总部为例,除了小部分关系户以外,基本上全是硕士研究生,通过校招进来的本科生全都“发配”到了一线分、子公司成为了业务人员。此外,研究生学历也意味着,你在公司里有着比本科生更高的职级,从而也就有着更高的薪酬水平。即使是在不太看重学历的互联网公司,研究生的起薪依旧可以比本科生高出1-2k以上的水平。本科生薪酬 VS 硕士生薪酬读研意味着更好的人脉资源我的同学是XX部产业处处长…我的导师是XXX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我的朋友是XXX公司创始人...你的同学和导师是你除了父母以外最亲密的人,在单纯的年纪收获单纯的情谊,这种单纯是进入职场后再也无法体会到的。因此,学生时代的情谊通常稳定而持久,是未来资源置换的重要渠道,而你同学和朋友的高度也决定了未来资源置换的质量。想想自己将来可能需要的人脉关系:孩子择校上学问题 —— 找老师帮忙——中学老师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家人生病求医 —— 找医生帮忙 —— 医生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当然我不否认本科同学也会有出类拔萃的存在,但是从概率上讲,研究生同学获得成功的概率会更大,这意味着你未来进行置换的资源其期望质量也就越高。人脉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人生苦短,我选择_(___考研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