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交互设计 | 在交互设计领域里,如何考研、成为大牛?一篇干货贴高拱

交互设计 | 在交互设计领域里,如何考研、成为大牛?一篇干货贴

对于想要学习交互设计的同学来说,并非出国学习才是最好的选择。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交互设计的知名院校以及想要做交互设计师的你,需要明白的“那些事”什么是交互设计?交互(inter-actio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 A 和 B 之间的一系列动作和行为。比如,早上你出门时碰到邻居,冲 ta 喊一声“早”,ta 对你点头、微笑,说“早” ——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当然,互动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还可以发生在系统和系统之间,比如人和机器,人和环境,机器和环境,等等。这张图能加深大家对这个学科年轻而混乱的印象(交互设计大概在五点钟方向):所理解的交互设计,扎根于三大领域:人——心理学机——计算机/工程美——设计国内交互设计院校教育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内的大学本科专业设置里是没有交互设计这一门的!那么互联网公司中做交互设计的的本科生是哪里来的呢?据我观察,他们来自媒体类专业(以中传媒的新媒体、中大的媒体创意、广美及各大美院的新媒体为主),工业设计类专业(清华美院的工业设计、华中科技大学的工业设计-交互设计方向),计算机专业中极为关注用户体验的同学,还有少量平面设计专业中偏重做UI的同学。想要从事交互设计/产品经理相关的工作,那么以下院校将在你的选择列表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设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数字媒体设计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原艺术与传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交互设计方向武汉大学-工业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广州美术学院-新媒体国内所有的交互设计专业学科都藏在硕士点里,加上近两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热潮,有很多令人兴奋的硕士项目出现。清华美院-交叉学科-交互设计作为美院中的新兴学科,不得不说各方面的资源的确非常好。包括大牛导师;顶尖的实习资源,比如微软亚研院和北京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大量的国外交流机会,例如斯坦福、新加坡国立。有才的话,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交互艺术装置去参加各个国际展览也是可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毕业时拿计算机学院的学位、新闻传播学院的学位或者美术学院的学位。还有一点其他地方都不能和帝都比的,就是圣恩的光辉。国家政策近几年鼓励互联网,鼓励创业,交叉学科一位师姐创立的创客社团在学校和大力鼓励下办得如火如荼,甚至还受到了国家领导的接见。不过这个专业强烈建议推研而不是考研,考研的名额大致是每年6个,推研名额是9至11个,而且考研的形式灵活,前年让你做ppt,今年就临时通知你做一个交互原型,风险较大。至于美院的工业设计等,资源就远不能和交叉学科比了。清华大学Open FIESTA是清华在2015年开启的国际办学项目,项目中的互联网创新设计是和交互设计直接相关联的专业。这个硕士项目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去法国巴黎的CRI学习一年左右,并且相对于出国留学,学费极为便宜。Open FIESTA国内的项目在清华深圳研究院,那么必然就不能享受到本部的资源,但是这个项目刚刚起步,考生的竞争还没有白热化,也算是有好有坏吧。中山大学的交互设计专业过去几年一直是学术型硕士,每年只招一两个人。2015年起增加新闻传播大类-交互设计的专业硕士,招生名额共15人。因为2015年刚刚建立这个硕士项目,所以当年的招生都是在考研生中选拔。今年起也转变为夏令营+推研为主,考研为辅了,只在考研生中招了4个人。从去年开始,中大的交互设计工作室、VR工作室等都建立起来了,也算是在努力发展吧。其它开设交互设计硕士点的院校有: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交互设计浙江大学信息设计与交互设计实验室-交互设计江南大学-交互设计同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交互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设计学-交互设计方向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学科背景包括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硕士,清华计算机学院-信息可视化-硕士,武汉大学-虚拟现实-硕士。个人认为交互设计是一门理论型实践学科,学历、实际经验都非常重要。有哪些关于交互设计方面的好网站?特别是国外的~ Kenny Chen 收集的 2017 年跟 UED 相关的文章:(是不是 Best 可能要自行判断)https://medium.com/@kennycheny/the-best-user-experience-design-links-of-2017-6163ad013a1c?ref=uxdesignweekly&lipi=urn%3Ali%3Apage%3Ad_flagship3_feed%3B6EPySBMHQ3CuTptj9Si1XA%3D%3DDesign Principles( 可当参考、索引或小偷懒用... )Spectrum 上的相关话题也可以去参与看看,偶有收获。The Design Details Podcast <- 每天早上有时间必听。有趣的对话与更亲民的故事,还有许多最新的观点,关于交互设计、创业文化与工具。Facebook Design on Medium <- 关于设计过程的一些好文章,分享给注重内容品质的读者。--------推荐交互体验比较好的网站跟上网站找灵感可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回答:推荐一些站点、内容来源来帮助相对性较資的交互设计师(不细分领域)来初步了解相关业界、并可以开始自行评估交互体验(透过商业模式、独特性等角度),同时也能在各方面被启发:厉害的同事搜集的厉害Pinterest Boards:ui关于交互设计的商业模式: TechCrunch / 哈佛商业评论 / Wired的主编、相关文章等 The Startup Economy / BussinessInsider / The Designer Fund(建议快速认识一下这些导师,这样就可以找到各种延伸的资源) Kickstarter (Discover Projects )独特的观点或灵感:Daring Fireball / OpenIDEO / Qoura (透过关键字搜寻比较容易找到) TED上的演讲,与Social Impact、Culture, Ecation相关的其实启发交互设计更多。Sixth Sense、Bing Map等则让人钦佩。案例介绍:Core 77, Frog、 IDEO、Smart, Ziba Design等设计公司,会从用户、科技、文化与商界角度分析设计的价值,都很值得看。业界消息:数位周刊 / 关于互联网的那点事 / 数位之墙英文:The Next Web [ The Next Web ]Smashing MagazineUX Magazine较有质量的文章或创新交互设计的案例:SXSW相关评论、纪录等 / Apple4us (强啊) OFFF: OFFF, Let's Feed The Future | New York Times (很多文章都有互动的信息设计、甚至很多活动都会有即时互动的交互设计,很棒) 少数研讨会分享的PPT(有时参与比较有价值)科技相关...不过还蛮有意思的: Emergent Future- Emergent Futures TumblelogFuturamb - futuramb's crumbs抽象、艺术、实体交互设计Processing / RCA的研究所的作品、学生、老师的网站或出版品。几个关键词,有需要会搜寻: Art + Com / Second Story Studio / SuperNature / Obscura Digital / GPJ Maker Magazine / Arino来自学术的新想法:美国CCA交互设计课程的所有信息与项目(非常值得期待!) NYU的ITP /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Media Design Program的某些项目 Umea College of Design近年来的学生网站* 台湾IxDA的脸书群组有一群HCI专家超爱分享国外最新的论文,有点硬,但对于想攻读博士的人可能有用的。界面视觉设计Dribbble 或 Folio Focus 我会看一些明星元老的网站里面的内容与他们的新书、新作品,还有一两个真的非常厉害的年轻设计师。*事实上,现在在Pinterest上找UI方便很多,感觉比Dribbble更好找~新增类似: Creatticahttp://siteinspire.com/HTML5 Showcasehttp://pttrns.com/http://wellplacedpixels.com/http://www.lovelyui.com/设计或团队:iAVincent Liu補充:Information Architects交互设计师的下一份工作Krop / FWA / Design Observer的招聘区 / Aquent 光看工作的招聘也可以学到业界动态、需求,但从朋友同行学到其实更多更快... | 网站推荐转自:Chaz Lu|

维也纳

同济大学考研有多难?我觉得这个工业设计同学能帮你

我之前学的是环艺专业,大学期间对自己学的专业失去了兴趣,但慢慢对工业设计有了一些了解,觉得挺感兴趣,在大三下学期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因为自己有老师对同济工业比较熟悉,向他请教后,就决定了考同济。从前期准备,到看到录取名单,期间也经历过迷茫和无助。下面就来分享下我的一些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1/前期准备因为我是跨专业,等于说要在一年时间内,弥补大家大学三年学习的东西,当时也挺没自信的。相信每个跨专业的人,一开始的时候难免都有这样的感受,但经历过后,觉得也还好,最主要的是迈出去第一步。从考试而言,同济工业主要就两大板块,一个是手绘,一个是设计史论,因为考研时间是大四上学期,个人觉得这两部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会比较充分,特别是跨专业的。因为我基础还可以,在学习手绘的过程中,还算快,加上培训班老师的引导,手绘比较快就上路了。前期的话,还是要注重基础,把线条和透视这些练好,后面再开始学习上色和方案的练习。和绘画的道理一样,可以多找一些好的手绘对照临摹,每天积累,学习别人好的经验。随着自己的不断练习和思考,慢慢的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绘画技巧,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前提是一定要有足够量的积累,才能获得质的提升。设计史这部分个人觉得不用太着急,早期准备的早,前面就当做课外阅读书,把书本看熟,后期再去背。因为人的记忆都是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几率增大,前面背了,后面可能也容易忘。设计史同济考何人可的《工业设计史》,在考前我看了五遍,做了三遍的笔记,到考前,对整本书的脉络和重要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不过因为是跨专业,之前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除了看设计史的书,也要多关注行业内的新闻动态,多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多去听一些学术讲座,参观一些展览,多关注一些设计网站和杂志期刊。因为同济考试参考书以外的知识占了很大比例,差不多60%或以上,加上面试的时候导师可能也会问道这些,所以要特别注意。2/关于政治政治一般暑假开始复习也来得及,但同济毕竟是985重点名校,又是自主划线,文化课和专业课都要引起重视。现在基本上越是好的学校,对文化、专业的分数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另外越到后面,大概10月份以后,基本各科都已经在收尾,如果你想着靠一两个月把政治背一下就好了,除非你英语和专业已经准备的很充分,然后记忆力又超强,不然真够你背的。政治相对来说,要上60分不难,要上到70以上就有点难度,80分的全国就比较少,90更凤毛麟角。我复习的方式就是刷题,通过刷真题去理解和记忆常考的知识点,然后背他总结的那些重点知识点,最后就把最后押题卷背熟。押题卷还是很厉害,每年最后都压中不少题。总之,政治提前太早没必要,前面背了,后面就忘了,太迟了不行。至于最好什么时候开始,还得针对个人情况去看。3/关于英语同济对英语要求也很高,分数线基本要50以上,如果基础不好,要上到这个分数也不容易。作为一门语言,词汇的基础一定是最主要的,如果一句话两三个单词不认识,一篇阅读理解下来,基本只能靠蒙了。背单词死记硬背肯定不行,没放到阅读理解里面去理解,一个是背了容易忘,一个是背了也不理解。所以经常有些情况就是,单词好像自己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感觉不像在说人话。这里面涉及到一部分语法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就是没有结合语境去理解。我还是倾向于一边做真题一边去记,因为既锻炼了自己的做题能力,也积累了词汇量。但一定得是真题,近十年的就差不多了,真题的逻辑和各方面都经过专家研究,比较严谨。英语另外要注意的就是作文,大小作文占了30分,这个不仅比重大,也比较容易得分。很多人喜欢背模板,针对基础差的比较实用,如果基础好,也没必要背模板,主要是积累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词汇就行了。总体而言,英语要比政治难很多,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一定的效果,4/关于史论同济的史论是对知识面的综合考核,不是把工业史看熟了就可以拿高分,还需要对设计前沿的一些信息、相关人物和一些品牌机构等,都需要一定的了解,在应对考试的时候,才能有话可答。对于设计界的前沿信息,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宽泛,其实最主要的是掌握时下的一些常见热点,比如常提到的设计思维、系统设计、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高科技设计等等。如果不懂就根据这些关键词先去网上搜索了解,也可以在知网或图书馆找相应的论文或期刊书籍去看看,积累一定的理论素养。对于业界一些比较重要的设计师,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国内的如柳冠中、童慧明等,也可以对同济的导师做一番了解;国外的如原研哉、乔纳森伊夫、艾斯·林格、马克·纽森、深泽直人等。可以先从他们的代表作品入手,去研究他们的设计理念,对比思考他们作品的风格区别及相关联系,有哪些创新等。也可以了解下他们为哪些知名公司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一些著名的品牌机构相对好了解,国内像小米旗下的一些产品受到小资情调的消费者的喜爱,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些原因等;国外像Apple、宜家家具等,为什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分析他们的代表性产品,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例如Tim Brown的设计思维,Bill Moggridge的交互设计等,这些现在平台都经常有分享。参考书目中的《新兴实践》,考试中几乎不考,就算考也就几分的分值,个人觉得看下书就行了,不用太花精力去背里面的知识点。因为是理论考试,答题时对专业术语以及论述逻辑比较注重,所以不要写太粗浅的口语表达,尽量结合一些专业的词汇分条理去说明。另外也不要爱惜笔墨,只要能结合上的,都可以写上,对于问答题论述题,有时候多写一些字,多打几分是很正常的。5/关于快题掌握快题的关键除了前期的基础训练,像线条、透视、上色这些,是为了最终的表现效果而积累,还需要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需要通过逻辑推导及创意,来提升快题的表现力,不是说画好一张效果图就能学好设计的。另外还需要多结合生活,设计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某一功能诉求,比如开水壶是为了烧水喝,电脑是为了上网,手机是为了打电话、发微信等,这些功能的诉求,才是设计本身所需要解决的。统计初试快题方面,对于纸张的要求是画至少两页B5纸,如果画产品,第一张可以进行设计分析、背景调研、故事版、persona、journey map、机会点,从而推导出方案草图,第二张纸可以画效果图、细节图、使用示意图、情境图和设计说明,因为为了版面更加饱满,建议两张纸较为合适,如果有时间,自己手绘功底又强,三张纸也可以。最后一张纸可以对效果图着重细节描绘,突出手绘功底。像我这样跨专业的,那就老老实实把两张纸画好已经很不错了。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同济对产品的交互方式较为看重,如果对交互界面或者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和说明,会相对容易打动阅卷老师。2017年的考题,都比较侧重具象化的东西,比如鞋和自行车,这就很难套模板,比方说你准备的是手表的模板,碰到这个题目可能就傻眼了。所以最主要的除了方案的练习,还是基础的积累,只有基础扎实了,考试的时候不管题目怎么换,你都能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把握,这个在早期快题训练的时候,就要多注意时间的训练。对于试卷版面而言,最主要是画面完整,不要给人没画完的感觉,这个会直接影响到印象分。前面可以多花点时间来构思,把线稿全部画完,最后上色,完善细节,千万不要想一点,画一点,要有全局观。另外统计虽说注重设计思维和逻辑,但毕竟是手绘考试,视觉上的表现也很重要,上色能快速抓住人的眼球,在一堆试卷中比较容易凸显出来,这个也能为你加分。6/关于复试复试上午3小时快题,一张四开纸。题目还是产品、交互、平面、环境四种选择,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去选择。中午1小时英语翻译,一般结合一篇跟设计有关的文章,不会很难,比考研英语要容易多了。下午面试,15分钟,因为要见导师,形象很重要,着装得体,精神饱满,就容易给人第一印象好感。进到考场,先是互相打个招呼,然后把自己提前准备的作品集、简历、获得的荣誉证书等拿给几位导师,然后面对导师坐好,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果你没见过导师,导师不了解你的情况下,第一次见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对你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自我介绍就特别重要,这个在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功夫,导师基本后面也会结合你的自我介绍来提问。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导师会比较注重你的专业情况,比如工业设计,可能会着重这一块来提问,你对工业设计的了解,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另外对作品集的制作过程,导师可能也会比较看重,因为毕竟是跨专业,作品集是怎么来的,这个导师通常都会比较关心。后面还会用英语提几个问题,让你来回答,事先也要做好准备,一般都是些简单的提问,不会很难。整个回答的过程,不管自己会不会,千万不要卡住停顿,要一直说,就算自己说的不好,也要一直说,并且表现得较为自信。总之面试最简单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句老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坦诚谦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了解,导师也就不会特意为难。最后想说的是,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考研路,获得了很多人帮助,有同学,也有培训班的老师,自己本科学校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不会这么顺利,非常感谢他们!另外自己的努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靠别人靠培训就想考上,基本上没戏,最最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付出,你付出了多少,最后也会回报你多少!

言乎

择校23/同济大学新传考研考情分析

院校信息相信大家也了解,就软硬件条件来说,同济大学本身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这方面不需要多说,抛开这一点的话,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同济大学的,在读研之前就去过好几次。我们在形容同济时,通常会说“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既有柴米油盐,又有星辰大海的一种情怀,是非常吸引我的。这也是我会选择同济大学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同济大学是在上海,上海市是一个具有非常多的发展机会的城市,我本科也是在上海就读,对上海这个城市比较熟悉,所以在选择考研的目标院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上海的大学。然后说一个比较硬的内容,关于奖学金的问题,这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谈钱不伤感情。同济大学对纳入奖助体系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还可获得不少于 600 元/月的助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这个就意味着你在读研期间不太需要去考虑学费的问题。关于我们学院,我们是艺术与传媒学院,除了新闻传播的学硕与专硕以外,还有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研究生,以及新闻大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表演、音乐表演的本科专业。那么我们学院对自身的定位就是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以“全媒体”为特色,整合全院专业学科;确立主流、前沿、交叉三条主线;聚焦政治传播、城市传播、智能传播三大前沿方向;拓展业界共建、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三个平台。还有我们学院是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合作的部校共建单位,去年还和中国记协合作组建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共建营……那么大家就能感受到,我们学院非常关注热点前沿、关注技术发展、关注全媒体和媒介融合,关注城市和社区,这些都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聊一点轻松的,学校里面有许多猫猫狗狗可以撸,我们的樱花也是非常好看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特别出名的是“吃在同济”,美食是不可辜负的,何况又好吃又便宜。我当时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反应,有饭卡啦!招考信息(050300)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615)新闻传播学理论 (847)新闻传播学实务(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在专业设置上,我们目前招收新闻传播学学硕和新闻与传播专硕,都是全日制。专硕是从2019开始招生,所以目前专硕只有一届在读。在考试的科目方面,要注意的是学硕与专硕在公共课方面,英语都是考英一,在专业课方面,科目是不同的,那么在专业科目的具体的考察内容方面,我们在等下的第三部分再聊。我们是自划线,所以根据每年的考试情况不同,总分会有些上下波动,这个是正常的,特别是专硕,目前20年的还没有出,只有第一年的,所以说不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动。需要注意的是单科线,专业科目的单科线,2017年因为总体是比较高的,总分划线也到了390,所以专业单科线划到了105分,这个是相对比较高的,18和19的专业单科划线是属于比较的正常的;公共课单科线请大家务必注意,不要偏科,往年是有同学因为公共课不过单科线而无法进入复试的,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忽视了公共课这方面。报录比的话,先说明一下,这个给出的录取人数中是包含少干计划录取的同学的,19年是有一位少干的同学,18是有两位,17我记不清是有两位还是三位了。那么抛开这部分来看,我们的报录比基本是20-30:1,这个算是比较正常的一个比例。但是就我个人其实觉得看报录比意义不大,因为不能说人多就难、人少就简单。我当时没太去考虑会有多少人考这所学校,唯一考虑的就是,反正会有十几个人被录取,那我就只要成为那十几个人就好了。你们也可以去想,只要成为第一,有多少人考又跟你有什么关系。当然这个不能只是想,是真的要为目标切实努力的。毕竟决定你能不能考上,不是看你的对手有多差,还是看你自己有多强。真题分析18年大纲615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兴媒体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能以跨界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全面、科学而有一定创见地评析相关现象。2、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传播伦理,传媒法规,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媒介演化史,符号,信息,新闻,宣传,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思想与流派,传播范式,比较新闻传播学,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新秩序,媒介生态学,媒介融合,新媒体,自媒体,网络新闻,融合新闻,交互新闻,大数据与新闻业,信息可视化,视觉传播,影像传播,艺术与传播,文化与创意,创新与扩散,城市与传播,广告,公共关系,危机传播与管理,科技与传播,出版与数字化,受众及受众心理,传媒经营与管理等。3、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847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常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体现出对国内外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各类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兴媒体新闻传播实务比较熟悉且能够熟练运用。2、考试范围:A.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里的应用;B.新闻、广告、出版、影视传媒、跨文化传播、创新传播及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策划与实务;C.与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关的当代中国议题。3、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19年大纲615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兴媒体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 ,能以跨界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全面、科学而有一定创见地评析相关现象。2、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传播伦理,传媒法规 ,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媒介演化史,符号,信息,新闻,宣传,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思想与流派,传播范式,比较新闻传播学,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新秩序,媒介生态学,媒介融合,新媒体,自媒体,网络新闻 ,融合新闻,交互新闻,大数据与新闻业,信息可视化,视觉传播,影像传播,艺术与传播 ,文化与创意,创新与扩散,城市与传播,广告,公共关系,危机传播与管理,科技与传播 ,出版与数字化,受众及受众心理,传媒经营与管理等。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先说明一下,18和19是有给出考试大纲的,20也就是刚刚考完的这一届,是没有给大纲,那么今年还会不会给,是不好说的。我们先来看一下18和19这两年的大纲。847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常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体现出对国内外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各类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兴媒体新闻传播实务比较熟悉且能够熟练运用。2、考试范围:A.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里的应用;B.新闻、广告、出版、影视传媒、跨文化传播、创新传播及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策划与实务 ;C.与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关的当代中国议题。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334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常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体现出对国内外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各类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兴媒体新闻传播实务比 较熟悉且能够熟练运用。2、考试范围:A.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里的应用;B.新闻、广告、出版、影视传媒、跨文化传播 、创新传播及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策划与实务 ;C.与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关的当代中国议题。D.各类媒介载体的不同类型新闻文本创作。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创作题,简答题,论述题。440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兴媒体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 ,能以跨界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全面、科学而有一定创见地评析相关现象。2、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传播伦理,传媒法规 ,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媒介演化史,符号,信息,新闻,宣传,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思想与流派, 传播范式,比较新闻传播学,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新秩序,媒介生态学,媒介融合,新媒体,自媒体,网络新闻 ,融合新闻,交互新闻,大数据与新闻业,信息可视化,视觉传播,影像传播,艺术与传播 ,文化与创意,创新与扩散,城市与传播,广告,公共关系,危机传播与管理,科技与传播 ,出版与数字化,受众及受众心理,传媒经营与管理等。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8学硕真题615一、简答题(20*3)1.简析新闻报道的“用事实说话”。 2.为什么说哥伦比亚学派对媒介影响的研究是“行政型研究”。 3.杜威认为,舆论有四种假设 ……,这与李普曼对舆论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二、论述题1.给出一段材料,结合十九大提出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论述信息生产如何适应新传播技术的发展。(给出了互联网大会的题干:乌镇互联网大会,各种传播技术纷纷登台,引发新技术、媒介、信息生产三者之间的讨论)847一、简答题1.什么是数据新闻,特征,对传统新闻生产有何影响? 2.介绍量化研究的抽样调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就国内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关于公共新闻理念提几点建议。 二、论述题1.提出一个有关网络数字媒体的研究问题,具体描述理论框架、概念解析、操作化、研究方案设计和分析策略。 2.根据双十一的材料回答问题。(1) 从传播学角度如何看待双十一现象。(2) 数字营销给传统广告营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 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趋势。19学硕真题615一、简答题(3×20 分)1、简述拉扎斯菲尔德符合“行政型研究"特征 。 2、原生广告的内涵和特征 。 3、简述“编码,解码”理论。 二、论述题(2 × 45 分)1、材料:与技术有关(1)用传播学理论解释技术,新技术给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2)技术给全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挑战? 2、材料:一段卡斯特《网络社会》中的话。(1)网络逻辑化如何影响城市的公共传播。 (2)网络逻辑化对社会形态的影响。847一、简答题(3 × 20 分)1、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2、《偶像练习生》《创造 101》等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可以说“粉丝经济”进入了“新的时代”,你是否赞同,请简述你的看法。 3、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给新闻生产提出建议(如何进行新闻生产)。 二、论述题(2 × 45 分)1、材料:上海进博会的城市形象片运用了航拍镜头…… 以 2018 年进博会宣传片或者其他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从实务角度论述航拍对城市形象塑造的作用。(特殊意义) 2、材料:举例了《申江服务导报》报纸的纸媒停刊,认为是大势所趋。有人认为“纸媒”会“死掉”,请论述你对此说法的看法。(纸媒是否会死)19专硕真题334一、简答题1.对比量化研究在科学研究和数据新闻应用方面的特点。 2.你认为电竞一代和武侠一代是否出现文化断代?请从媒介和文化的角度分析。 3.谈谈国内媒体是如何做到人民报刊思想并提出建议。 二、论述题1.AI 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 2.设计一个短视频创意脚本,并结合设计脚本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440一、简答题1.简要阐述麦克卢汉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差异。 2.两级传播的基本理论。 3.结合事例说明消费者的哪些特征对营销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论述题1.结合案例谈谈数字网络媒体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2.分析数字技术对人类思维和信息接受的影响。 3.数字网络技术发展对中国人生存现状的影响。20学硕真题615一、名词解释1.社会责任理论 2.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3.意见领袖 4.休眠效果 5.四不主义二、简答题1.根据便士报的兴起谈商业化专业化的报刊如何成为西方主导媒体。2.电视直播对新闻事件和报道的影响。三、论述题1.传媒的四种理论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2.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其变化。847一、名词解释1.表现蒙太奇2.事实性核实新闻报道3.算法推荐新闻二、简答题1.《人间世》《生门》此类场所形纪录片的创作特征。2.智能媒体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运用方法。三、论述题给垃圾分类写宣传方案20专硕真题334一、名词解释1.新闻客观性原则 2.普利策 3.声画关系4.媒介融合 5.营销传播组合二、简答题1. 人类传播活动的模式。2. 乡村短视频的内容特征和文化动因。3. 质化研究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研究方法。三.论述题1.材料:微信群办公,企业认为微信群要有规范是公共性的,员工认为是私人性的。谈谈微信应用于企业组织的优劣势,你是否同意双方看法,为什么?四、创作题两张共享单车推在路边的图片,写一篇评论440一、名词解释1. 大众化报刊 2. 媒介化 3. 知情权 4. 既有政治倾向假说二、简答1. 简述从电视直播到数字传播如何冲击反映论的新闻真实观。2. 简述知识沟假说的主要内容。3. 简单分析自由主义媒介理论。三、论述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当下环境下对议程设置功能的看法。真题分析先来看理论部分,这是一个找不同的游戏,我们先对比一下18和19的615大纲有没有什么变化(19的615在题型方面增加了名字解释,这个其实表示在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方面会比较细致)。那么对比19学硕和专硕的大纲(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家不要觉得专硕就会比学硕简单)。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615考纲的具体内容,首先在考试要求方面,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兴媒体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能以跨界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全面、科学而有一定创见地评析相关现象。这个要求意味着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在基本理论方面打好基础,要关注热点专题,要学会把学会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要有自己的认真思考而不是死板的背诵。在考试范围方面,我们一直非常的灵活又非常的广泛,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其实直接看这个的话,可以认为是不考新闻史论的。但是在没给大纲的20年,考题中出现了新闻史相关的内容,所以这一块的内容,大家今年备考肯定是要准备的。然后来看实务部分,还是先来找不同。学硕847这方面和615一样,出现的变化就是在考试题型方面,增加了名词解释的部分。那么19的847和334,也就是学硕和专硕对比,专硕的334在考试范围和考试题型方面都有不同,这个不同就是19年334的真题有一题是视频脚本的创作题。然后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大纲的具体内容。同济实务这一块,要注意的是,我们是比较看重研究方法这一块的,理论和操作性内容都会考。除了研究方法以外,我们还会考察消息、评论、宣传方案等各种实务操作题,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都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和练习。我之前就有报爱传播的批改班,把各种类型的实务都练习了下。这个也是包含在全程班的内容里的。然后真题部分,18和19的,大家可以结合刚刚说过的大纲,看一下具体的考察内容,这边我不细讲了,我们看一下没有大纲的20年的真题。20年的话,和之前相比比较不同的是,出现了比较多的对史论和视听传播这方面的考察。所以大家在今年的复习中,也要注意一下对这些方面的学习。全程班的话,是含有这些相关课程的。另外,其实可以看出,我们的出题其实一直都是非常灵活的,我自己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考察风格的,太死板的话,我反而会担心,万一我就没背到哪个别人背到的知识点,不就很吃亏,所以这也是我选择同济的一个原因。还有跟大家说一下,你们看一下这几年的真题,会发现是会有重复的内容的。比如18和19都考到了行政型研究,还有18的数据新闻和新闻生产,19的媒体融合和新闻生产,20的智能媒体和新闻生产。所以建议大家后期把近几年的真题都认真做一做,我们的小班课程也会有对这块的要求。参考书目及拓展基础书目1、编写组: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2、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美]维曼、多米尼克著(金兼斌译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其他本科相关教材拓展书目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彭兰《网络传播概论》黄鹂《整合营销传播》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基础书目的话,是之前给定的,但是20年,和大纲一样,参考书也没有指定。这三本的话,前两本是非常基础的书目,是要搞透彻的,而且也有考过书中的一些细节。第三本,之前也提到过,我们是比较看重研究方法这块的。这本书很厚,而且因为是翻译过来的,可能也会比较难懂,但是总归不得不要认真看完。需要注意的是第四条,其他本科相关教材,这就意味着只靠三本书肯定不行。我之前刚开始选择同济的时候其实有个误会,就觉得只有三本书,好开心啊。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因为从刚刚的考纲和真题中就可以了解,我们要读的书,要了解的内容,还是非常多的。然后给大家提供一些可以作为大家拓展的相关书目,但是仅作为参考,不强制。(书目简单介绍)大家如果有其他学长学姐推荐的,或者自己觉得比较好的书目,也可以拿来做参考,就是注意下自己的复习时间分配。复习规划专业课复习时间安排4-6月:基础阶段,需要完成基础书目以及相关拓展书目的阅读和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笔记,完成第一轮背诵。我的笔记是建立在之前的学长学姐基础上的,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不断地去完善,把他们的笔记变成自己的。全程班的基础课程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我的建议就是全程班宝贝跟着课程走,系统地进行学习。7-8月:强化阶段。暑假特别充沛的复习时间,这个阶段我有报名爱传播的批改班,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练习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整理,全程班是含有专题课程的,我自己的话是分别整理了传播学和新闻学两套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是结合书本的基本知识、过往的考察、热点问题、相关论文整理的。9-10月:过渡阶段,这是一个从主要的输入转向更多的输出的过程。虽然整个的复习过程都是要不断地输入,但是缺少输出的锻炼,上考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去做一下真题,建议大家一定把近三年的真题都做了。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开卷做,后期还是要闭卷。还有就是这个阶段要完成第二轮背诵,再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都记牢了,算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11-12月:冲刺阶段,是一个非常集中的答题训练阶段,建议大家还是要参加一下模拟考,推自己一把。在时间安排方面,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比如全程班有的同学开始的比较早,目前已经把一些基本的参考书都看过一遍了,也有的同学会比较晚才开始,每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可能也不太一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调整就好。学习要点基础打牢:基础一定要打牢,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而且我们会考一些细节性的名字解释,比如既有政治倾向假说,休眠效果之类的。枝繁叶茂:关于笔记框架、关于知识点的理解,都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这个要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吸收新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理解的深度。这是从一个树干逐渐变成枝繁叶茂的过程。勤学多练: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输出是王道,无论学再多,写不出来都是完蛋。刚开始做练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比较难,觉得自己怎么写都不行,但还是要强逼着自己去写,只有写了才能进步。刚开始的时候多去参考下论文、公号或者别人作业是怎么写的,一点点地去学习,学一点进步一点。碎片积累:虽然考研复习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我们复习起来肯定是不能与世隔绝的,日常的新闻还有其他的信息都是要没事要刷刷手机的。PPT上给到的这些是一些和我们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因为我不太喜欢刷微博,所以都是看微信,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去做一些日常积累。爱传播之前也有整体很多相关的微博或微信号,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英语复习先说一下,虽然可能有点嘚瑟,但我个人英语基础确实是比较好的,目前是有专八证书的。我的英语复习是和专业课差不多一起开始的。在选择复习材料的时候,我个人还是喜欢以真题为主,真题就是最好的模拟题,如果大家就觉得英一的题不够做,可以加上英二。我的英语学习方法是这样的,我并不喜欢单独去背单词书或者研究句子之类的,所以我是直接做阅读下手。每篇阅读都是要做三遍的,第一遍是做题以及找出不认识的单词,做错的题标上记号,不认识的单词整理到错词本,然后记忆背诵默写。第二遍找出难懂的不理解的句子,研究句子结构。第三遍再做题,看有没有学聪明,会不会还是犯之前的错误,并且对全文进行翻译。作文的话,我是从差不多从9月份开始背,每周一篇,要完全一个单词不错的默写下来才算通过。然后因为作文有不同的类型,所以像专业课的实务练习一样,我把每种都写了下,形成我自己的作文模板。政治复习我的政治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政治首先要了解考哪些内容,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这个可以直接买肖爷爷的叔,如果觉得自己理解起来有难度,也可以选择报班。1000题我总共做了三遍,就是从做题、整理错题、理解记忆再做题、整体、理解的一遍遍过筛子一样的过程。然后政治是要背的,热点也是要关注的,特别到后期11、12月份,还有各种押题卷肖8肖4要背。所以建议大家专业课的第二轮背诵早一点开始,给政治留出来背诵时间。最后,每个学长学姐在分享个人经验或提供建议的时候,都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的。但是大家要明白,别人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自己个人的具体情况,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计划,有问题及时做调整。还有一点是,请大家在决定考研时务必想清楚,不要让自己在之后的考研过程中又不断地犹豫不决,反反复复,因为这时候的每一次反复,说实话都是在白白浪费复习时间。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伦与物忘

同济大学20年MFA艺术设计(创意写作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一、个人情况简介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写作,并且已经工作,梦想是发展自己的兴趣并提高自己,实际情况是工作期间复习时间少+暂未考虑脱产读研,所以选择了同济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Fine Arts,即MFA)。再加上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位导师,所以就义无反顾地报考了。二、考研资讯简介同济大学MFA依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为专硕非全日制,不接受应届生报考。具体可去同济大学研招网查看介绍。其中创意写作方向适合已工作、热爱写作、想从事写作方面工作或提升自己的同学。该专业包含01艺术产业管理 02策展实务 03创意写作三个方向创意写作方向考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二、法语、德语、日语任选一门③文学概论④创意写作复试线(全专业院线):2020年:45/90/3472019年:45/40/90/320报录比:2020年MFA报录比为247/49、2019年MFA报录比为131/58、2018年报录比为75/35,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包含创意写作、艺术产业管理、策展实务三个方向的,比如2020年总共录取49人,其中创意写作录取17人、策展实务录取6人、艺术产业管理录取26人。初试整体难度系数相对不那么高,但从近三年趋势来看,报考人数年年增长,复试分数线也在提高。三、初试经验分享我当时备考搜集资料的时候,关于同济MFA创意写作的经验分享真的很少,所以想把自己的复习心路、考试经历写出来,希望能对有兴趣报考的同学有所帮助。作为一个工作一族,白天要工作,晚上回来还要复习,精力有限。所以我在备考初期就制定了自己的复习方针:参考书贵精不贵多,要量力而行,买太多看不完反而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文学概论重点抓一本:童庆炳的《文学理论课程》(这也是学校指定的参考书)。这本书需要反复看三到五遍吧,吃得越透越好。同时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背起来。期间我跟了杨宁老师的网课,目的是为了通读教程然后理解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这门专业课一定要早一点准备、早一点开始背。英语二我使用的参考书是张剑黄皮书,他的解析真的很全面,重点词汇和短语在解析中都有详细列出,来不及刷卷子的同学可以直接背。然后考前做1-2套整卷,主要是评估一下自己的做题速度。大小作文考前需要背一些范文和常用句子,以免考场上没话写。考研的那年我六月还考过了6月份的Catti3(翻译资格考试三级),算是在考前给英语做了一个热身,一来可以让自己提前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避免工作太久没有了考试的感觉;二来因为两场考试期间相隔还有六个月,不会太影响后面的复习。政治不用多说,我直接选择了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选择题)、八套卷和四套卷(大题)。四套卷的大题是一定要背的,时间充裕的最好把八套卷也背一下,我当时因为工作太忙了八套卷没来得及背,最后考得不是特别好,据说八套卷里面的大题还是很能派上用场的。至于创意写作,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就是指定题目,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根据我看到的往年学长的考研经验包括我自己的经验,建议写小说。我在考前看了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以及《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能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但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多看文学作品,然后自己多写多总结。最后需要对自己的写字速度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如果写得很好却因为速度太慢写不完是很吃亏的。作为上班族考研,其中的艰辛确实难以为外人道也。其中有一些技巧分享给大家:一是做知识点的整合,不要胡乱囫囵吞枣乱背。因为我们的复习时间很紧,大多也是碎片化的,为了避免前学后忘,建议对需要背诵的科目制作大纲,形成框架。抓住重点然后再往里面添加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也能避免知识点太多而打架。第二是找到复习的舒适区,用舒服的方法让自己学进知识。复习初期我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去听一些考研词汇讲解;中期会在碎片时间听文学名词解释朗读版(喜马拉雅有,也可以自己录),因为我觉得听有时候比单纯的看、读印象深刻,更有助于背诵。总而言之,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一定要注重效率和方法。最后就是坚持,考研路艰辛不容易,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四、复试经验分享复试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考试通常分为两部分:英语和面试。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情况特殊,学院取消了英语线下考试并将其合并入线上复试进行考核。参考往年学长的考研经验,线下英语考试的难度基本约等于英语六级考试,有听力部分,需要准备。我用的参考书是《大学英语六级听力1000题》以及《90天攻克CATTI三级笔译/韩刚B2A译点通》。(这个主要是针对笔试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翻译题而准备的),虽然最后没有取消了线下考试,但是准备得多一点总归是没有坏处的。我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同时也看了一些小说相关的书例如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用以保持状态。面试需要准备中英语自我介绍和口语问答。我准备了自己的简历和作品集提交上去(没有作品的同学也可以不准备),老师会针对你提交的简历和作品问一些问题,老师们都很好,只要得体的回答即可。尽量准备充分一点,但是如果真的不会就礼貌地告诉老师,不要乱说。复试是有刷人的,一般比例是1:1.2,我们这一届进入复试的有23人,刷掉6人,可见进了复试不是进保险箱,需要有一点危机意识,要好好准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新台

小蜜蜂丨武汉理工大学交互设计考研经验分享

嗨~大家好,我是阿萍,2019武理研究生。非常幸运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考研上岸之路。我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希望我个人的所得经验也可以对大家有用。【为什么考研】我是从大一的时候就确定要考研究生的,因为对高考的成绩有些遗憾。大二的时候毛遂自荐进了学校老师的工作室跟着耳濡目染学了研究生期间要学的很多东西,这个期间也是磨炼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能让我更加能沉得住气做事情。真正为了考研开始准备复习确切的来说是在大三暑假。我的考研时间线就不跟大家分享了,因为距离考研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学校安排了半个月写生(放飞之旅),所以可能没太多参考价值。其次我身边也有很多花的时间并不多也上岸了985的朋友不在少数,相对来说,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准备】我是从环境设计转到交互设计,我本科所属是二本院校也未开设这门课。所以再跟老师商讨确定了院校专业后,我经常会在网络平台上例如在搜集交互设计相关的讯息在知网检索文章,买一些书,或是便捷一些的方法就是去豆瓣上查看高分短评,补充一些基本的理论盲点。其实我觉得考研最重要的是稳定心态,哪怕遇到再多突发情况来打乱你原设定的节奏,你也别放弃,早上有事耽误那就晚上继续安排白天的任务,永远别半途而废,哪怕当时一起约定考学的研友因故没能继续走下去,你也要记得你自己选择这条路的初衷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各科复习情况】【英语】首先我买的学习资料特别多,但是我觉得英语跟一个老师从头到尾,英语二65分也没什么问题,(我选择的是专硕)单词大家差不多都是选的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确实上课很幽默风趣,跟着也能学习很多知识,但建议最好是很早开始准备(三月份左右的时间点)的同学看朱伟老师的单词课,如果英语底子薄弱但又复习的并不是很早的话,我建议还是认认真真的好好背单词,记牢才是最终目的。其次阅读我跟得是唐迟老师,我觉得唐迟老师讲的阅读清清白白很好用。重点!我觉得是作文与翻译是会被同学们忽略掉的一块,说实话,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底子尚在,所以后期我把更多的精力其他科目上,英语更多关注的是阅读,希望能够选择题错在三个范围内,但是由于之前我一直没好好复习过六级,这次想凭着考研的劲头顺便裸考一下六级,。但是最后成绩下来才知道自己作文与翻译摔得是有多惨败,(405分,作文与翻译加起来共90分。)所以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不要轻视作文与翻译,不要总把它们留在最后才复习。作文我推荐道长吧,我后面买了资料与课但是只是听了三四节,但是觉得如果学下去会干货满满,未能吸收完也是很可惜。【政治】政治我推荐徐涛老师~超有趣可爱!让我一下子就迷上了政治这门学科的魅力男教师,在考研最后的关头想想徐涛老师的旺仔,看看徐涛老师公众号底下来自各方同学的真挚言语,顿时就充电满格!!!当然最后一两个星期肖大神的肖四也记得背背,政治复习差不多如此,选择题我会要求自己错三道左右,主观题无论如何记得好好答,答满格。话不多说,政治是考研路上的宝藏学科~【史论】武汉理工的史论最近两年发生了一些变更,但是我也不清楚这种变更它是否有规律可循。我暑假的时候在武汉理工附近报了考研班,关于史论以前的老三本书,老师总结的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确实也节约了一些时间,但是对,今年这三本书占比分数相当低,而且书上的内容出的也很简单,中国工艺美术史甚至于没考(我最后三天没怎么睡过一直在背这本书==)所以我对考武汉理工童鞋的建议就是时刻留意官网通知,书目以官网上列的清单为主,另外多关注设计趋势,设计热点,把自己当做是一个真正的一位设计师来回答考官给出的问题。不要慌张,因为我考完的时候大家也都是一片哀嚎==,但是迅速调整好心态保持沉稳有理有据回答的有逻辑就会在人群中被关注到。【手绘】最后来说手绘这一科目,因为我是跨专业之前的手绘就一直都学不好,到了最后十月份才被朋友推荐到嗡嗡嗡学习,找到后真的是如获至宝!!从整体的风格到具体的细节设计全面又给我上了一课,但因为最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选择的线上课程,对于我这种自制力稍微薄弱的人来说,特别希望能上线下的教学课,我觉得有了嗡嗡嗡是给我的手绘交了保险的感觉。哈哈~特别感谢自己遇到了嗡嗡嗡,所以后面的复试作品集整理我也果断的选择嗡嗡嗡,我觉得有时候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一些。开心!【小结】总的来说,考研是一场应试竞赛的路途,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未知的潜在的因素来影响你最后的结果,那么在准备的时候,深刻的了解自己是个必要的前提,找到自己的优势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促进推演是很关键的一步。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轻易允许自己放弃,希望明年的你们也上岸成功。么么哒~

花君

谁说理工女是汉子哒?静下心来我也行!| 同济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22考研在崽崽们!我是木可学姐,本科就读于川内某双非一本院校的工科专业,作为一个理工科三跨考,在21考研中成功上岸同济专硕。其中初试成绩389,政治64,英语一56,专业课一128,专业课二141,回顾我的备考过程,从初入人文社科系,迷茫择校,学硕专硕的选择,到专心备考,成功上岸期间包含了太多的难过和幸运,因为经历所以感同身受,因为热爱所以奔赴山海,希望明年的4月可以与你相遇在樱花大道,为这一年的辛苦和努力画上圆满的句号。希望我的经验和总结可以帮助学弟学妹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给一些跨考、怀疑自己的、疑惑的崽崽们提供帮助~同济考情同济大学地处魔都,作为985高校是比较小众的新传院校,21年同济新收学硕统招录取了20人,总分线390,单科60,60,110,115;专硕统招录取11人,总分线370,单科55,55,110,115。同济的考题风格相对来说是比较灵活,但是难度不是特别大,2021年学硕、专硕均有扩招趋势,但人数不算太多,总分的划定主要依据每年考生的的总体分数,必须强调的同济特别!十分!非常!重视公共课分数,因为每年都存在单科不过线而无缘复试的情况。为什么选择跨考?“为什么选择跨考?”作为复试综合面的第一道题,我很肯定的向老师表达出我对于新传专业的热爱和喜欢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方向,这也是支撑我一直不放弃埋头苦学的重要原因!由于幸运的有过央媒的实习经历以及我外向喜欢与他人打交道的性格,对于新闻行业的热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次之所以选择新闻传播这个专业,主要是由于它的发展前景较好,发展空间很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投身于跨考大军,做出了绝对不后悔的重要决定。如何备考?干就完了!政治复习冲冲冲!01书目清单:肖大大的讲义、1000题、肖四肖八、风中劲草以及各大讲师的押题卷因为我是理工跨考,对于政治相关知识较为薄弱的,只能“笨鸟先飞”早点下手啦,我从7月初开始用肖大大的讲义配合徐涛的课程,每天学习一个章节,并完成相应的1000题的题目以用来巩固知识点,切记一定要按照计划目标学习,以免推迟进度。在习惯政治知识的结构模式后,开始将政治学习转变为专业课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我是2个小时专业课+一节政治课的节奏进行第一轮政治复习的,在9月开学前结束第一轮政治学习。二轮复习过程中,对于第一轮知识的遗忘不要感到慌张,即便觉得脑袋空空这也是正常,及时复盘和反复回看就特别的重要,找到薄弱的地方查漏补缺,把一轮中1000题的错题进行复盘。对于跨考生来说马原以及史纲这类脉络清晰的,分类明确的知识点可以运用app“XMind”建立思维模式图,以便于快速记忆和分类,很适合理工科生的逻辑结构!由于我习惯于刷题而不喜欢背书,涛涛的《优题库》和肖老的《1000题》我都刷过一次,一定要有效率地刷题,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质一定大于量。10月底开始背书,我选择了学长推荐的风中劲草,内容详细还标注出每年考题,着重推荐腿姐的押题班!作为最早出的押题课程,腿腿子绝对的良心,不仅有技巧课还可以同时保持题感,对于不会的题和模糊的知识点,一定要亲自翻书,可以用标记纸标记,每天早上花1个小时过一遍,以混“眼熟”。到了备考的最后一个月,保持题感是十分重要的,每天一套押题卷对于我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即回顾了基础知识又快速了解最新趋势。同时背书重点开始转向分析题,政治分析题每年根据国内外大事件重点不一,没有捷径可循,不论怎么传哪个老师押题有多准,请在心中默念“肖大大yyds!”肖四背就完事了,一定不要带着押题的侥幸心理,稳扎稳打才是硬道理。英语稳定最重要02书目清单:刘晓艳的全套书籍以及手译本同济不论专硕还是学硕都是英语一,并且英语要求不低,所以一定要在英语上花时间下功夫,由于我的英语基础很弱,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我选择稳中求进,我选择朋友推荐的刘晓艳老师,对于基础弱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大艳讲话幽默且积极,时不时为我们加油大气,可以说是我考研途中的一道快乐风景。单词我跟着大艳的课程用配套的相关书籍《你还在背单词嘛?》,以谐音的方式记单词,保证每日的单词学习,仍然是每天一单元的计划,稳扎稳打,在第一轮结束后开始背真题中的生词。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很薄弱的话可以和政治视频课相互穿插,看大艳的语法课,用空白本子边听课边记录笔记,以提高听课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集中注意。英语最重要的还是真题,切记2005年后的真题一定要做一遍,英语一的真题是有点绕圈的,第一遍做时不要因为正确率不高就灰心丧气,心态在考研中也特别重要,摸清出题套路,熟悉模式框架进入英语学习状态才是第一遍的做真题的目的,在第一次学习结束后我选择将10年的真题进行精翻,在淘宝上15+就可以买到10近年真题的精翻本,以每天一篇为任务,将文中的生词记在下本子上开始背诵,形成单词本。以上任务大概持续到11月左右,开始二刷真题,我推荐唐迟的方法课,唐叔会教一些技巧便于解题;英语作文课紧跟大艳,大艳让你轻松拿到20+,切记不要因为别人的进度快就自乱阵脚,一定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考研不是随波逐流不是人云亦云,保质永远大于保量,每天保持做题手感就可。专业课?干就完事!03同济题目灵活多变、开放性极强,大纲规定只考简答和论述题,从20年开始出现名词解释,之前也出现过小论文,研究设计以及新闻事务,涉及范围较广,风格多变,那么做到统筹兼顾,打好基础的同时让自己掌握开放性题目的风格,这样才能稳操胜券。同济参考书有四本:《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本),《大众媒介研究导论》 ,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高教版《新闻学概论》。拓展书目:《新闻理论十讲》、《网络传播概论》、《范式与流派》我是从《新闻理论十讲》入手,对于跨考小白来说是最为友好的,行文直白自然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过渡期。传播学教程是无数新传考生传播学的入门之作,是必须清楚掌握的。《大众媒介导论》对于理工科生来说其实相对友好,实验方式和日常理工科实验较为接近,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但考点相对零碎,需要自己进行整理规划,快速入手,但好的一点是这本书分值占比较少,在21年专硕中并无涉及。6月之前:专业复习第一轮作为跨考生。我深知越早开始越好,并且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月开学,以《新闻理论十讲》作为过渡期在半个月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开始了专业课参考书的学习,仍然是制定每日学习目标,按时按点完成就可。第一遍读,不放过任何细节,尽量掌握4本参考书中的每个知识点,硬知识上一定不要留死角,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与学长学姐进行沟通,争取当天问题当天解决。7-8月:整理+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我长年理工思维和学习方法让我喜欢归纳总结,找准自己的学习方法后,在第二遍学习专业课时,开始着手教材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的绘制。绘制每本书的大框架,在后续读书中将知识点列入,此类工作虽然会较为浪费时间,但是为后期的背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我在脑海中对专业课有了大致的定位。9月:背诵之余,抓实务9月开始回学校后,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图书馆,先开启背书2小时,这作为新传考研人来说可谓是必经之路,将自己总结归纳的知识,每日反复背诵以增加记忆程度,记得放声背诵哦!(亲测有效)同济出题涉及面广,因此不论是新闻稿,评论,实验设计还是活动策划等其他类型的事务都有所涉及,在枯燥的背书过程中选择爱传播的事务课,对于跨考小白上手很快,澎湃、人民时评、新京报等媒体评论可以作为娱乐放松,培养良好语感,虽然期初可能会低分或则满篇红字,但慢慢地也会看到实务的进步。10-11月:紧跟答题班,队伍不能掉10月爱传播的答题班就开始了,在我对比了好几家机构后选择了爱传播的答题班,以专题为例每周两节课的安排,对热点进行解析的同时对上周作业进行讲评,不论你再忙再累!答题班的作业绝对不能落下,期初可选择机答,在第四次作业后我开始了手写(毕竟新传也是一个考验手速的专业),并且认真复盘每次作业的得失,将背诵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日常答题中,我习惯于将精彩的语句和高级的理论摘抄在本子上以备未来有需之便。10月中旬左右,参考书目至少背完3遍了,起初背书的确很慢,但是后来会越来越顺利的,背诵的过程一定得保持清醒的头脑,整个考研过程中我背完了整整7遍专业书。11月到考前:真题安排上,基础不能忘你要明确的一点是书是背不完的,只有理解了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将他运用到你要输出的内容和表达的含义中,睡前定时阅读新传考研公众号的推送,紧抓热点的同时补充框架内的知识欠缺,每周三到五道真题训练,一是了解真题,模拟做题感觉,二是可以提高答题的质量,为考场上的输出做准备。另外,模拟考非常之重要!不要因为任何一次模拟考的成绩影响心情,你要时刻牢记不到最后一刻都不定胜负,练到考前最后一周,保持手感很重要,吃一堑长一智,别气馁,撸起袖子干!最后大家都说考研是黑屋子里洗衣服,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自己洗的如何,这一路走来每个考研er都哭过,笑过,想过放弃,也想过在坚持一下就好,而每个人都是在无限挣扎中反反复复,最后仍是自己拉自己上岸,你要记得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救赎,不会有人后悔走过这样的一年,因为她给予未来的不是一种记忆,而是一生的坚持和温暖。明年4月我在同济等你一起看樱花,可好?作者:木可编辑:奇亚籽主编:羽生生

故观之名

预测帖:同济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分数线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原有传播与艺术学院(建于2001年),电影学院和音乐系整合的基础上于2012年成立。本科现设新闻大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 、动画、表演(含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专业,同时拥有新闻传播学、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设计专业学位(MFA)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新媒体艺术与理论博士研究方向。一、同济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招生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2、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3、研究方向(全日制):01 媒体创新02 融合新闻03 数字出版04 广告传播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内容:专业综合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5、招生人数:2019年拟招生人数:未公布。2019年实际招生人数:1人。6、学制及学费:全日制,学制2.5年,学费8000元/年。育明点评:同济大学因为第一年招生,上线人数太少,所以只招了1个人。预估在2020年大家知道同济大学招收专硕之后,考生分数高了,自然招生人数也会涨,至少和学硕一样10人以上,甚至达到几十个人。二、同济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政治/外语:60,专业课:90,总分:320分,实际录取最低分322分。2019年专硕报名26人,录取1人,报录比1:262019年学硕报名299人,录取11人,报录比1:272018年学硕报名256人,录取14人,报录比1:18育明点评:同济大学学硕录取分数还是比较高的;专硕因为第一年招生,遭遇了滑铁卢。预估2020年同济大学专硕的复试分数大约和学硕一样,在360分左右。另外同济大学的这个报录比也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今年报名的考生实在考的太差了,分数线划到了320分,结果还只有1个人上线,自然考上的只有他。现在很多学校的一个趋势是,学硕会把更多的名额给到推免生;专硕基本上是没有推免或者很少有推免的,所以大部分学校来说,专硕的竞争程度都更小一些。三、同济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官方指定参考书)[美]维曼、多米尼克著(金兼斌译 ).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第7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编写组: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四、2019年专硕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常用的研究范式和研 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体现出对国内外与新闻 传播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各类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兴媒体新闻传播实务比较熟悉且能够熟练运用。2、考试范围:A.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在新闻传播领域里 的应用;B.新闻、广告、出版、影视传媒、跨文化传播 、创新传播及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策划与实务 ;C.与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关的当代中国议题。D.各类媒介载体的不同类型新闻文本创作。3、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创作题,简答题,论述题。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考试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密 切关注国内外新兴媒体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 ,能以跨界思维的方式,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 识,比较全面、科学而有一定创见地评析相关 现象。2、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传播伦理,传媒法规 ,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媒介演化史,符号,信息,新闻,宣传,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思想与流派, 传播范式,比较新闻传播学,国际传播,全球 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新秩序,媒介生 态学,媒介融合,新媒体,自媒体,网络新闻 ,融合新闻,交互新闻,大数据与新闻业,信息可视化,视觉传播,影像传播,艺术与传播 ,文化与创意,创新与扩散,城市与传播,广告,公共关系,危机传播与管理,科技与传播 ,出版与数字化,受众及受众心理,传媒经营 与管理等。3、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辩护人

「发现问题·回归设计」2020年清美考研(交叉)交互设计真题解析

2020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77专业设计(交叉学科)考试须知:所有答案必须写在专用答题本上,写在本试题纸及草稿纸上,一律不给成绩。试题内容:(考试时间 3 小时,满分150分)分析大学校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一款智能产品与应用。答题要求:1.场景及用户定义:清晰地表述该产品所针对的使用场景,以及面对的用户群体,撰写简明扼要的设计说明;2.智能产品与应用设计:绘制产品造型和主要交互界面;3.交互流程设计:针对所设定的应用场景及用户群体,设计新颖且合理的交互流程,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该交互流程的主要特点;4.所有内容完成在 1 张 A2 绘图纸正面(写有考生编号的一面),横式用纸,表现手法和编排布局不限。评分标准:1.需求分析和交互流程合理,图文表达清晰有效;2.设计方案满足使用需求且具有创新性;3.产品和界面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4.卷面整洁,布局合理。1 手绘分析1.出题方向:不管是上机还是手绘,考察的需求场景都不会脱离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比如。19年的桌面投影,18年的科技馆小学生科普互动装置,17年的老年人语音交互产品…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人群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需求,并尝试设计合适的解决办法。2.场景及用户定义:这是首要要求。我们无法做一款“适合全人类使用的产品”,因为如此你没有办法确定具体的需求,也就没有办法设计互动去解决问题。用户也不能是太过笼统地概括的用户,比如:“学生”-“女学生”-“经常走夜路的女学生”-“学校很大,每天自习到图书馆闭馆不敢一个人走回寝室的女学生”-“学校很大,每天自习到图书馆闭馆不敢一个人走回寝室的女学生,只希望有人结伴走,但不希望花额外时间去社交和别人组队的女学生”(仅做例子,不讨论合理性)……一步一步把用户、场景细化,你就会发现需求越来越清晰,相应的解决方法就会越来越明确。3.绘制产品造型和主要交互界面:注意逻辑关系词是“和”,所以你既要绘制实体的产品造型,又要绘制界面。但要注意我们的考试方向是“交互设计”所以重点要放在“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样做会更方便用户通过互动去完成ta既定的目标吗?”而非单纯地追求好看(虽然视觉效果也很重要)。4.根据需求设计新颖的交互流程:这一块最好占据篇幅稍大,因为是最能展现你的创新能力的部分。5.A2纸、表现手法不限:以往考试用纸大小是对开,今年考前要求大家带4k画板,所以相应考试纸张也缩小成A2,大约较往年减小了一半。纸张减小相应地花在充实卷面上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手绘功底好、设计思维过关的的同学会更加容易出彩。最后,手绘的考察方式一直都比较稳定,大家平时练习还是以训练设计思维为主,其次训练手绘的表现能力,保持一定频率的模拟训练即可。02 上机考试题目:以低碳生活为主题设计app或h5设备:学校机房自带PS、AI、PPT等工具的电脑要求:有流程图和设计说明,6个以上的界面2 上机分析1.低碳生活是我们身边曝光度非常高的一个词,但也是大家容易熟视无睹的话题。首先低碳生活是一个宏观聚力的结果,而通常不是普通人的目的。你不能用呼吁的方式做一个app让大家出门都骑自行车,而要去思考:为什么大家出行还是愿意打车?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能主动地乘地铁出门?主动地骑车出门?主动地用步行代替乘车?以微信步数为例,本身你走了多少步只是手机惯性传感单元记录的一堆数据,对用户来说没有意义,但加上社交竞技属性、健康指标属性、生活记录属性等,就会变成大家主动追求的目标,而结果 —— 低碳生活。所以,不要纠结在题目的“低碳生活”四个字,而要考虑为什么用户会做出那些不够低碳的行为,有什么好的互动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的结果恰好又满足低碳生活的目标即可。2.需求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要求平时尽可能广泛地积累“原材料”,比如结合pokemon go和地铁出行可以出一个方案;结合ingress(一款基于LBS的虚拟多人争夺真实世界中的标志性建筑等地盘的手机游戏)的设计理念来吸引用户用步行代替交通工具出行;又或者可以结合keep等减肥健身应用和地图类应用,来帮助用户合理地步行上下班,从而将低碳生活这一太过宏大的目标,转化成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目标…总的来说,今年的题目还是很稳,大方向上基本没什么变化,之前要求大家做的数据可视化等界面都可以用上,平时准备仍然是多看多画多思考多临摹界面。

大雪崩

新传考研收藏!70+所高校新闻传播考研难度比较

新闻传播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分数线也是逐年升高,造成2019考研很多380、390以上的学霸们都要寻求调剂。可以说在2020考研,新传专业考上的难度会更大,为了更容易上岸,择校很关键,这里有一篇70+所高校的新闻传播考研考情分析,供大家择校时参考。考研是留给足够勤奋、努力,有能力的人的。考研是敲开“985”、“211”高校门的二次机会。考研无所谓黑不黑,学校公不公平。请先过了国家线、院校线,再来谈这个“亘古”的话题。给大家分享一篇2020年新传考研70+所高校(所列学校顺序与其学校、新传专业实力无关)竞争力比较与考研难度系数,希望给大家选择报考院校一个参考,文中如有阐释错误或者数据错误欢迎随时指正。华北地区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是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最强的学校,当然在新传考研招生方面自然更加严格挑剔。2019年学硕分数线维持360,但是专硕窜到390的惊人高度,据说改卷是很严苛的,当然其研究生的性价比也是非常非常高的。虽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数一,也是数二的。人大近年来一直在缩招,每年专硕招生人数20+。学硕新闻学、传播学一起是20+,报考要想清楚咯,属于招人少但分数线高的学校,原因在于学校专业实在是顶级棒!难度系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新传专业虽不比人大、中传强,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华大学顶着中国最好的两所高校的名头也足够具有吸引力了,况且清华大学近年来在新闻传播专业发狠,实力也是奋起直追,前五指日可待。招生人数专硕20人左右,学硕低于10人左右(每年有2-3名少干)。难度系数:★★★★★中国传媒大学中传也说是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最强的学校,其实严格说来中传的新传更注重实践性,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差些。央视很多著名主持人都是毕业于中传,报考难度系数自然也大。学校好,专业牛,招生人数也还可观。新闻与传播专硕30+,新闻学和传播学都各自有20+,广播电视学20+,广告学10+,国际新闻方向稍微少点10人左右。难度系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同清华大学一样,专业虽不比人大、中传强,但盯着文学中国第一的名头足够了。北京大学人文气息浓厚,是文科学生梦寐以求的高校。近年来北大新传专业分数线355-370,专硕招生人数除去专项,留给统招的名额也有将近30个,学硕相对较少,除去专项,学硕新闻加传播名额10人左右。难度系数:★★★★★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是出版专业最好的院校,如果想进军帝都,选择容易系数小点的学校,北印是选择之一。考北京地区相对容易的一个学校,招生学硕10+,专硕60+,如果觉得人大中传不敢考,实力比较弱,北印是不错的选择。难度系数:★★★☆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211学校,是中国最好的法律专业院校,因此新闻传播专业相对弱势,但是学校名气在,坐标北京,因此考研有一定难度。从2019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除去推免,名额低于10人。学硕新闻学和传播学总招生人数除去推免,也是低于10人。难度系数:★★★★☆中央民族大学如果想在北京求学,觉得自己实力中等偏上,中传人大北大清华不敢试,那么民大就是你的选择。每年专硕招生人数40+,但是报考人数也多有500+;学硕(新闻、传播)招生人数也是10+,报考人数低于100,相对竞争少。难度系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传专业全国排名还可以,2016年喻国民教授担任北师大新传院执行院长,相信北师大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北师大每年统招专硕20+人,学硕低于10人,报考人数100左右,北师大近两年分数线都很高,特别是专硕390了,大家报考要有心理准备。难度系数:★★★★☆北京邮电大学北邮坐标北京,文科类专业也许比较弱一点,但是地域条件好,是留北京的考生热门学校。每年新闻传播学招生10人左右,平均分数370左右。难度系数:★★★★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省重点大学,学校和211、985虽然没法比,但是靠近北京,各方面发展地域条件好。每年学硕新闻学和传播学总共招生20左右,专硕30+,含少量推免生名额。难度系数:★★★☆北京体育学院北体虽然新闻传播学确实不如北京的院校,但却是体育专业的首府,因此在这样的学校读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北体每年招生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体育新闻学学硕,专硕复习需要看新闻传播专业书目,学硕只看体育相关专业书。每年专硕招生10+,分数线低于360,近两年来没有调剂名额。难度系数:★★★☆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口碑好,综合实力也非常不错。新传专业在全国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每年学硕招生人数不超过10个,新闻学传播学各占4到5个名额,报考人数70+。专硕每年报考人数100左右,招生人数20+,请注意——南开的新闻与传播专硕只能往届生报考,不接受应届生。难度系数:★★★★☆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学相对其他北京高校实力弱一些(术业有专攻),但是其地标帝都,这就是实力,想去北京发展的,想要压力稍微小一点点的(只能是小一点点,因为现在北京考研的竞争力还是很大的),北京工商就是你的选择。每年招生专硕20+,学硕10+(有时还有调剂名额)。难度系数:★★★☆华中地区武汉大学武大学校综合实力全国前十,武大新传专业前五,有时甚至可到前三,外加武大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自然受广大新传考生青睐,传说每年报考人数上千。很多年前都说武大是研究生加工厂,批量生产研究生。在2014之前每年专硕学硕招生人数确实是100+,但是2014年之后相应教育部政策,统招人数大大缩减。但是专硕统招人数除去推免和非全仍然有50左右,学硕10+。虽然缩招,但是很多人依然追捧,这也和武大新传考研比较公平,注重学生多元化学科背景,门槛相对人大、复旦会低一些相关。每年专硕、学硕学生都是一等奖学金可与学费抵消,这也是很大一个吸引力。难度系数:★★★★★华中师范大学华师作为我国四大师范院校,语言类专业绝对牛,当然作为语言文学比较近的新传专业,华师实力也不容小觑,211院校,是考研不错的选择。华师近三年学硕分数线比较恒定360左右,专硕分数线不断上涨。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招生人数都趋于稳定,学硕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招生人数20+,专硕30人上下。华师的性价比是非常不错的,招生人数也相对客观,考试难度属于中等,由于性价比不错,选择报考的人数也会有点多,但相对于其余名校,热度又低一些。难度系数:★★★★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骤然宣布学硕只招推免,不招统考生,吓得一批宝宝不知错所。连带其他同等实力院校的考生也忧心忡忡生怕复习到9月,不招学硕了。华科是比较决断的,说不招学硕就不招。当然这个决定也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学硕注重理论研究倾向需要理论扎实的学生,专硕培养注重实践性,故而对生源要求不那么严格。因此从华科也可看出我国接下来的新传考研整体趋势:学硕倾向推免,统考人数越来越少,直至不招;专硕招生人数总体上虽有减少,但统招人数占比不会下降。华科新传考研招生人数约20左右,学校实力直逼武大,考研难度系数也比较大。难度系数:★★★★★南昌大学南昌大学211,是江西两所重点大学之一,有政府大量扶持,省内名气比较大。新传考研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录取人数20+,专硕录取有50+,分数线参照国家线,难度系数相对较小。由于近两年各名校缩招,很多同学在9月份出招生计划后的第二选择,南大会是考虑行列,所以这所学校是很多人复习后期考虑的会越来越多。难度系数:★★★☆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湖南省重点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实力仅次于湖南大学,在湖南省境内口碑不错,是出美女的学校哦。新传考研录取人数学硕招生20+,分数线360左右;专硕招生20+,分数低于360。难度系数:★★★☆湖南大学湖南大学985、211院校,位于美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卫视是其后方基地,湖南的传媒也是国内一等一的好,每年都有不少湖大毕业生进湖南卫视,岂不是可以看到很多明星了。想去湘学习的,湖大是最好的考虑。虽然湖大也在缩招,但是湖大也是新传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高校,每年学硕10+,专硕80+往上走,分数线也不是很高,相对其余985、211,湖大专硕真心招的人多。湖南大学出题涵盖新传理论、新闻史、媒介策划媒介管理、新闻法规等方面,整体出题比较基础,难点在于实务策划这一块。难度系数:★★★★郑州大学郑州大学211,是河南省境内最好的学校,想留郑州或者在河南省境内发展的话这所学校还可以。郑大每年招生、报考、录取人数相对恒定,每年专硕招生人数30+,报考人数200+,录取率约1:7;学硕招生人数30+,报考人数200左右,录取率约1:7,相对来说考研难度系数不大,毕竟是211学校,招生人数也多。。难度系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属211、985,学校好得没话说,目前暂未设学术性硕士。除去推免,留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统考人数是30+。难度系数:★★★★华东地区浙江大学浙江大学近年来综合实力攀升,挤进前五。新传考研学硕虽然每年统招人数为个位数,但是专硕每年招生人数也有十几个,分数线每年也在增加。招的人少,但学校这么好,值得努力一拼。难度系数:★★★★★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中国早一批“国立中央大学”,绝对是中国最令人尊敬的大学之一。新传专业全国排名第十左右,是新闻传播考研的理想院校,考研录取也比较公平。南京大学近两年专硕扩招,除去推免,招生人数2018年50+,2019年70+,985院校中招生算比较多的了。学硕招生人数个位数,想要报考难度较大。难度系数:★★★★☆苏州大学苏州大学211学校,坐落“人间天堂”名城苏州,地域优越,环境优美。凤凰传媒学院有香港凤凰卫视做后盾,专业自然在新闻传播各类学院校中靠前。每年学硕统考人数低于10人(除去推免),按照发展趋势报考人数低于100人;专硕统考招生20~30人(除去推免),报考人数250+。难度系数:★★★★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所在的厦门也是非常漂亮的城市,在这里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厦大广告学最牛,在学硕招生人数上广告学专业招生人数不降反升级,专硕连年招生人数在减少,但是幅度不大,总体人数40上下,学硕广告学2016年招16名算是人数比较多的,新闻学和传播学总人数不超过20。但是分数线2016学硕高达380,专硕365。难度系数:★★★★☆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新传专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专业,新闻传播专业排名第三。复旦学硕三个专业招生20+;专硕30+,学校难考,但是好学校的大门没有关上。如果统考能够考上复旦也是厉害,付出总有回报,在复旦读研含金量也是非常高。难度系数:★★★★★南京师范大学据说南师大是出名的美女学校,学校也很漂亮,想必在这里读研也是一种享受。近两年南京师范的招生人数还不错,专硕统考招20+,学硕统招20+。学校好,竞争激烈还是有的。难度系数:★★★★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地处南京,211院校,以水利工科著称,没有专门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这也说明该专业不是很强,不过学校好也是一种选择。每年招生超过10+,其中统考4名左右,推免7名。难度系数:★★★☆上海大学上大的招生人数每年在简章上有60多个,那其中都是包含推免生的,专硕每年30左右,学硕10+,小伙伴不要盲目乐观,但总体而言,上大考查注重基础,题目是可以推敲拿住的,要考取上大的小伙伴要收集各方面资料,最终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难度系数:★★★★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虽然学校既非985也非211,但是我国第二大传媒类专业院系,十大影视学院之一,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每年报考人数不断上升,不过招生人数也是逐年上升的,新闻传播专业分为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招生人数不同,总招生在90+,较多的是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都是二三十+,分数线也比较低,360差不多。由于招生人数相对较多,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大家选择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属重点高校,工科类专业很牛。新传专业学硕每年招生10人左右,分数线不断上涨,专硕从2015年开始招生,录取人数10+,分数线低于360。难度系数:★★★☆同济大学在上海,同济大学新传考研难度仅次于复旦大学,但是其新闻传播专业实力相比同等综合实力的高校差很多,毕竟是工科学校。同济大学近年来报考人数不断增加,由100+变成200+,但是录取人数徘徊在10+,哪怕2019年开始招收专硕。学校好,地域好,招生人数少,难度系数高。难度系数:★★★★安徽大学安大是211学校,在安徽省境内实力最强。安徽大学毕业生在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比较受欢迎。每年分数线不高360+,竞争力不是很强,考研相对容易,这和学校在全国的综合实力有关,专硕和学硕各招生40+,人数相对较多的。难度系数:★★★☆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每年招10人左右,教师基本都是复旦的教授或是其学生,身在上外却享受复旦待遇,想去魔都,怕考不上复旦同济,上外可以考虑一下,毕竟是语言类学习,英语要求也是很高的,新传专业也是与国际新闻接轨,这得做好心理准备。每年新闻学、传播学统考录取各10+,广告学为个位数,2019年开始招收专硕。难度系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地处上海,学校地域好,985、211学校综合实力好。在上海难度仅次于复旦,和同济难度相当。分数线每年比较恒定360左右,专硕390。从历年报录人数来看,上交竞争非常激烈,从历年专硕、学硕报考录取人数来看,上交学硕竞争尤其激烈,专硕两个学院招生加起来数量也是比较多的。上交学校发展迅速,国际化视野,是考研比较理想的学校。难度系数:★★★★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211学校、985工程学校,是上海难度第四大高校。新传考研学硕报考人数约60左右,统考录取人数低于10,录取率约1:6;专硕每年报考人数130上下,统考录取人数30+,录取率约为1:4,总体上专硕难度小于学硕。难度系数:★★★★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定位上海,考研竞争越发激烈,报考人数连年上升,新闻学报考人数100左右,传播学200+。新闻学和传播学总招生人数30左右,分数线不高,低于360,如果想进军魔都,这个学校的难度相对较小。2019年开始招收专硕,招20人左右。难度系数:★★★☆华南地区深圳大学深圳大学非常美丽,位于深圳繁华市中心,一直受到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就业市场大,这就是既非985也非211的深圳大学受到很多考生青睐原因。深圳大学每年统考人数10+,报考人数有270+,录取比例约1:27,分数线也蹭蹭往上涨,冲到380+、390+。从2019年开始招生专硕,招生人数20左右。难度系数:★★★★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新传专业就业出口就在南方传媒业发达的广州,即南方几大传媒体系,因此暨大培养出来的新闻学子质量也是很高。暨南大学是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高校,学硕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在20+,专硕新闻与传播每年招生人数下降,但人数仍然有50+,广播电视也招20+。相对同等实力的高校暨大分数线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比较低,360左右。难度系数:★★★★中山大学中山大学985、211院校,坐标广州,不管是地域还是学校综合实力,非常不错。新闻传播专业在全国排名比较一般,但是中山大学也在奋起直追,毕竟学校非常好。学硕统考招生低于10人,但新闻与传播专硕分为财经新闻、交互设计、大数据传播、数字媒体4个方向,共计招生50+。难度系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是工科类学校,又在南方广州,因此被很多新传考研的人忽略,其实她是真真的985、211学校。每年学硕统考招生10+,专硕招生20+。难度系数:★★★★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开始华南师范专硕学硕都有推免名额了。学硕招生10+,专硕招生40+。每年都有校内和校外调剂名额,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因为第一志愿人数招不满,其实在复试的时候刷掉了很多第一志愿的考。难度系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位于美丽的广州,地域优势非常明显。2015年广外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首次招生,并且人数为70,招生人数相对较多,如果想在南方发展,特别是在广州,该学校是不错的选择。难度系数:★★★☆华北、东北地区辽宁大学辽宁大学也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211学校,在东北的名气还可以。每年招生人数不管学硕还是专硕都有近30,是东北考研比较好的选择。难度系数:★★★☆河北大学河北大学是被河北省境内最好的学校,在河北省名气大。学硕新闻学招生20+,报考人数100左右;传播学20左右,报考人数约70;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50+,报考人数为300-400,估计留河北的学生都去报专硕了。分数线专硕学硕都低于360,相对难度系数比较小。难度系数:★★★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是一所被忽略的985、211高校,在辽宁是第一传播高校。校内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每年学硕新传专业招生10+,报考人数低于100,分数线360左右;专硕招生28左右,报名人数300左右;分数线也是360上下。难度系数:★★★☆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为985、211,由于地域原因学校名气不如同等实力的高校,但是每年招收推免生,学硕统考招生不断缩减,每年学硕新闻学+传播学招生10-12名,其中统考人数中含少干1-2个名额。专硕统考招生40-50左右,专硕总体招生人数较多,推荐报考专硕。难度系数:★★★★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山东省境内最好的学校,985、211,学校综合实力不错。新闻传播专业学硕除去推免生,每年招生10+,专硕每年除去推免生也招生10+,每年录取的总分上都比较低,360以下。2016年学硕、专硕都出现了不同名额的调剂,估计大家对这所学校不是很感冒,导致招生不够呀。难度系数:★★★★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是211,在东北声誉较好。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都设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和传播学招生人数10左右,统考一志愿和调剂生对半对半。新闻与传播专硕录取30+,含少数民族计划。而此前文学院也曾招生,2017年开始没有新闻传播学这一块了。难度系数:★★★☆黑龙江大学黑大在东北地区声誉非常不错,如果想待东北的,这个学校是不错的选择。学硕每年招20+,专硕70+,每年都会看到黑大有调剂名额,应该是特意留的一些名额。难度系数:★★★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属财经类高校,财经专业在全国小有名气。2015年开始招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人数连年上涨,统考录取人数40+,分数线为国家线,低于360,近两年没有接收新传调剂生。难度系数:★★★华西地区重庆大学重庆大学985、211,新传专业也是非常牛。可能与地域有关系,考研难度相比同等实力的高校小一些。学硕招生人数较少,专硕每年有40,毕竟是好学校,竞争力还是有的。难度系数:★★★★☆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地处四季如春的昆明,每年新传专硕招生60+,学硕20+,分数线就是国家线,相对于其他211学校,由于地域原因,难度比同等实力小。难度系数:★★★西南大学西南大学211学校,985工程学校,位于重庆。学校在西南地区口碑不错,仅次于川大、重大,但是招生人数比较少,统考专硕和学硕都低于10人。总体上西南政法大学处于同一难度。难度系数:★★★☆四川大学四川大学位于美丽的成都,绝对美女之校,四川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在全国排名也比较靠前。新闻传播专硕录取人数50+,学硕各个专业加起来录取人数也有近20。985、211,是性价比高的考研学校,也是比较热门的学校之一。难度系数:★★★★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法大在重庆还是名气很大,重庆的传媒发展也不错,固然与提供人才的学校也是有关系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多个排行榜多次位列全国前五十,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硕)招生人数有40人左右(不包括推免),新闻、传播学硕11人左右。难度比重大小,想去重庆可以考虑。难度系数:★★★☆广西大学广西大学一直是大家调剂的对象,其实对于实力比较弱的考生,想拿文凭,广大还是不错的。本身学校为211,其实新闻传播专业在行业内也是不错。学硕统招录取人数30+,专硕统招录取人数不断扩招,基本上国家线B区都可以上。难度系数:★★★贵州大学由于地域、经济原因,贵大在同等实力的学校中处于弱势,不过学校属211学校,综合实力还是不错的。贵大学硕5-9名,复试分数低于350。2019年开始招收专硕,招生人数不超过10名。难度系数:★★★☆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在四川省名气仅次于川大和电子科大。新闻传播专业每年统考招生10左右,分数线360左右。难度系数:★★★☆西北地区陕西师范大学陕师大是全国四大师范院校之一,211学校,985工程院校,其新闻传播专业在全国位列19,西部第2,西北部第1。分数线按照国家线,招生人数也比较客观,因此除去地域因素,不管学校综合实力还是专业实力,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难度系数:★★★☆兰州大学兰州大学985、211,可惜抵触大西北,就业发展都受阻,故而让大家报考望而却步。其实兰州大学不管是学校还是新传专业都还不错。每年学硕招生10+,专硕50+。难度系数:★★★☆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由于地域因素,新闻学院一直默默无闻,2016年却因马蓉出轨丑闻而学校被牵连挖出。西北大学新传考研学硕新闻学+传播学总共统招20左右,新闻与传播专硕统招70左右。学硕专硕分数线不超过360。难度系数:★★★内蒙古大学内大地域较偏,211学校不错。新传考研两个学院招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蒙古学学院,两个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硕人数低于10人,新传专硕蒙古学学院40+,新闻学院70+,每年也会留一定名额给调剂生。。难度系数:★★★☆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在山西省境内名气不错。每年学硕统考录取人数新闻学+传播学不超过10个,新闻传播学专硕每年招生20+,分数线按照国家线,有时也会根据报考人数上涨。难度系数:★★★☆西安交通大学西交985、211高校,新传专业相对其他985学校弱一些,但是学校综合实力强,性价比高,每年学硕统考录取人数为个位数,专硕20人左右。难度系数:★★★★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地处西安,与同等实力学校相比,名气不大,其实是211。2015年开始招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近两年招生16左右,难度相对不大。。难度系数:★★★☆新疆大学新疆大学211,新闻传播学学硕每年招收10+,专硕70+。地域比较偏,因此每年都会留名额给调剂生,不接受跨专业生(跨度比较大的)调剂。考新大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少干比较多,本来就是少数民族省份,少干分数很低是自然的。难度系数:★★★☆本文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又一年

新硎初试 · FUI交互设计实践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而数据可视化作为数据价值挖掘展现的重要环节,通过利用各类图表、趋势图、视觉效果,可以将巨大的、复杂的、枯燥的、潜逻辑的数据展现出来,使用户更好地发现规律、精准决策。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FUI设计风格的数据可视化设计走进我们的视野,除了在无人驾驶、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外,智慧城市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像我们熟知的城市大脑、数字雄安等。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数据可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复杂时空表达、多维数据分析、模拟仿真的信息表达问题,上海数慧产品交互设计团队也开始运用全新视觉呈现方式——FUI,通过数字化城市设计、城市仿真实验室等具体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结合上述实践过程,简单谈谈运用FUI这种新设计方法的一些工作过程和经验体会。一、FUI的浅要理解FUI,是幻想界面(Fantasy User Interfaces)、科幻界面(Fictional User Interfaces)、假界面(Fake User Interfaces)、未来主义界面(Futuristic User Interfaces)、电影界面 (Film User Interfaces)的简称。不管哪种释义,其核心是代表未来和科幻,常在科幻电影、游戏和一些科技前沿产品出现,如《钢铁侠》《复仇者联盟》中就有很多关于FUI的镜头。相较于一直常用的扁平化设计,FUI用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理念、风格和设计要素,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核心信息抽取强化、丰富的细节刻画等,打造极富视觉冲击优势的交互界面,独树一帜。二、FUI的行业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下,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信息系统建设越来越侧重于数据分析和监管决策,对数据可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FUI都将一展身手。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以数据挖掘展现为核心是行业信息化的重要趋势之一,从业务管理本身的诉求来看,如资源承载力评价、城市体征诊断、综合统一监管这类信息量大、展现层级多、宏观指导性强的工作,都可以利用FUI强化信息的多维度表达,突出重要信息,增强业务界面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关注信息的易读性。其次,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虚拟现实和大屏幕硬件的应用,需要更富科技未来感来的视觉展现形式作为呼应,要求数据可视化在视觉冲击、丰富细节表达方面进行匹配。此外,FUI更有沉浸感、操纵感,因而也更受用户喜爱,是提升用户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三、FUI的实践分享FUI在具体实践上,从工作过程来说跟UI设计并没有太多不同,都是从建立用户画像开始,通过色彩、布局、图形等方面着手设计。但不同的是,我们要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围绕“科技、未来、幻想”的理念核心,思考建立符合用户习惯、业务目标和FUI风格的设计规范,形成直观易读、有品质感、信息突出的用户界面。以下就结合几个案例实践,分享FUI关于色彩、图片、图形、文字、动效五个方面的设计要点。1、色彩为了营造视觉上冲击效果,FUI通常会选择深色深蓝色、黑色、深灰色等深色系列作为背景色,让人感觉专业、沉稳、可靠、值得信赖。而在前景色的选择上,通常则会搭配明度较高的色彩,如绿色、橙色、黄色等,这样跟背景色形成视觉的差异感。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三维软件的画板区域都是深灰色,可以更好地体现空间的纵深感。通过图1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同样的蓝色方块在右边的黑色背景下,要比在左边的白色背景下视觉冲力更强。图1 蓝色在深浅色背景上的不同视觉效果例如图(2)中,我们在数字化城市设计平台的设计中,为了试图将用户置身于三维的空间当中,且较好体现空间的纵深感,所以选择用深色背景来引导空间过渡,简化用户的操作。另外,对于多方案比选结果的雷达图展现,我们采用了深蓝色作为背景,前景色中用白色来表达基本信息,重点的方案比选结果用了浅蓝和橙。 图(2)城市设计中的“仪表盘”又比如图(3),我们在城市仿真系统中,以冷色调为主,背景还是用了深蓝,再加以少量对比色(红色、绿色等)作为辅助用以突出重要信息。2、图片在FUI设计中,未来感、科技感的图片是烘托神秘感、未来感的重要要素,通常会使用深色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可以是写实照片,也可以是设计素材。图片使用要综合考虑图片的清晰度、业务匹配度和视觉干扰等条件,以达到整体提升设计质量的目的。一张模糊的、不协调的背景图片会让系统显得廉价,大大降低用户对系统的好感度与信任度。例如图(4),在城市仿真系统的FUI设计中,对仿真模拟功能的主界面我们选择了一张大视角的城市夜景图片,在灯光的烘托下兼具现代感和神秘感,对业务操作的干扰很小。图(5)在仿真模拟的驾驶舱设计中,我们选择了科技感很强的城市模型素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3、图形FUI设计强调“科技感”。“科技感”并不意味着花哨的设计,而是要用最简单的图形,呈现最合理的设计,借助点、线条、抽象图形,乃至于更多立体的、机械感、动态感的其它展现元素来烘托应用展现的业务信息,让整体未来感更饱满。比如,图(5)所示的仿真系统“领导驾驶舱”设计中,我们引入军事领域的驾驶舱元素,用模拟飞行驾驶舱瞄准器的设计灵感,加入了应用“异形”图形装饰元素,增强了应用的形式感,并把几个关键信息体现在数据仪表上。图(5)仿真系统驾驶舱界面设计4、文字将文字作为元素来进行装饰,也是科技感设计当中的加分点之一。细小的文字元素点缀其中,会使页面整体更饱满更有立体感。具体在文字选择上,FUI多采用正常或者偏细字体来表现科技感,这是因为正常或者偏细的字体占据少量的空间,有更多的留白,自带的精致属性更容易地和科技感的图形当中的线条搭配,匹配产品自身的属性,如图(6)所示。另外,还结合文字颜色、文字大小等细节的处理,达到整体烘托的效果,如图(5)。图(6)LED 数码字体展示5、特效MG(Motion Graphic)是动态图形,它可以让FUI更加炫酷。在应用上,动效的设计需要首先符合应用场景,比如程序加载等待、界面切换、操作提示等,用干脆(给用户及时的反馈)、流畅(增强使用的体验)、克制(避免过度的炫技,造成审美疲劳)的动效增加FUI的品质感。比如,在图(7)所示的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用户登录界面,由于大量数据和应用加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设计了logo演绎动画增加神秘色彩的同时,也避免了用户等待太久而感到焦躁。图(7)UD-系统启动logo演绎动画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时空动态展现上,如人流移动、交通流等,就必须用到动效展现形式。例如图(8)中,客运航班总图,通过航班的OD线更好地表达业务场景。图(8)客运航班总图四、FUI的总结体会数字化转型是以智能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革命,采用FUI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方法,除了在大数据表达和展现上匹配了科技、未来的体验感以外,还在于FUI的幻想:突破思维的限制,激发创新。在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以及三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和可穿戴式AR设备的应用,FUI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但是,从我们在将FUI系统性地运用到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城市仿真等产品设计的实践中来看, FUI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关键还是聚焦用户需求,包括业务核心和用户习惯,让用户产生共鸣。上海数慧产品设计团队还将继续努力,利用FUI驱动产品创新,运用到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住房建设的产品体系迭代工作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全网关注“DIST上海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