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同济大学研究生因受导师“压迫”坠楼?校方回应生知

同济大学研究生因受导师“压迫”坠楼?校方回应

目前学校正在对陆同学坠楼一事开展调查,并敦促陆同学导师尽快回国。近日,一则“针对《关于医学院陆某某事件的情况说明》的回复及对社会的呼吁”网贴热传。这则网帖中,有自称是同济大学医学院陆同学的家属表示,陆同学于2018年12月13日坠楼,疑因受到来自其导师的“压迫”,而且事发后,陆同学导师仍在国外,没有回国。北青报记者今日从同济大学了解到,目前学校正在对陆同学坠楼一事开展调查,并敦促陆同学导师尽快回国。资料图:同济大学热传的网帖中,发帖人自称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同学的家属,家属表示,2018年12月13日,陆同学在与导师陆琰君的微信聊天中,最后一句是“我去跳楼了,学院老师会找你谈的。”随后,陆同学坠楼。家属称,从2015年7月初至事发时,陆同学几乎无休无止、无偿的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导师要求他时时以她的课题实验和研究为主。其导师陆琰君则常年客居芬兰,平时以网络方式联系陆同学,陆同学还因长时间伏案看文献查资料还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家属表示,陆同学去世后,导师至今仍没有回国,也没有道歉。今日(1月6日),北青报记者电话联系了同济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网上发布的关于陆同学疑因受到导师“压迫”而坠楼一事的帖子,但家属尚未将这一份说明直接交给学校。对于陆同学坠楼一事,学校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从陆同学坠楼至今,学校一直在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因涉及到学校的学生,从注意保护学生隐私角度,学校此前没有对外公开发布声明。对于是否因受到导师“压迫”导致陆同学坠楼,学校称针对此事目前还在调查中,陆同学的导师陆琰君确实还在国外,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工作人员称,此事对陆琰君的打击也很大,陆琰君对学校称她已生病,还在国外接受治疗。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调查结果,学校也会向外公布。此外,北青报记者也联系了陆同学导师陆琰君,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陆同学的一位同班同学小秋(化名)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平时陆同学学习很刻苦,性格上稍微有些内向,得知事情发生后同学们感到非常痛心。但对于陆同学坠楼原因,小秋说因为和他不在同一个实验室,所以并不是特别了解,受到导师的压力或许是家属根据陆同学的微信聊天记录推测来的,具体原因还得等调查结果。另一名学生小亚(化名)对北青报记者介绍,他在研一时跟陆同学上过一节课而且在同一个小组,印象里小组讨论时陆同学到的最早,平时他讲话不多,但是做事情很认真,很老实。在得知他突然坠楼后,小欧觉得非常惋惜,“不能让年轻的生命白白逝去,但过多的揣测也会让这件事变味。”来源:北京青年报

平拳

同济大学研究生因受导师“压迫”坠楼 校方:正调查

导师陆琰君常年客居芬兰,平时以网络方式联系陆同学,陆同学还因长时间伏案看文献查资料还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家属表示,陆同学去世后,导师至今仍没有回国,也没有道歉。近日,一则"针对《关于医学院陆某某事件的情况说明》的回复及对社会的呼吁"网贴热传。这则网帖中,有自称是同济大学医学院陆同学的家属表示,陆同学于 2018 年 12 月 13 日坠楼,疑因受到来自其导师的"压迫",而且事发后,陆同学导师仍在国外,没有回国。北青报记者今日从同济大学了解到,目前学校正在对陆同学坠楼一事开展调查,并敦促陆同学导师尽快回国。热传的网帖中,发帖人自称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同学的家属,家属表示,2018 年 12 月 13 日,陆同学在与导师陆琰君的微信聊天中,最后一句是"我去跳楼了,学院老师会找你谈的。"随后,陆同学坠楼。家属称,从 2015 年 7 月初至事发时,陆同学几乎无休无止、无偿的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导师要求他时时以她的课题实验和研究为主。其导师陆琰君则常年客居芬兰,平时以网络方式联系陆同学,陆同学还因长时间伏案看文献查资料还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家属表示,陆同学去世后,导师至今仍没有回国,也没有道歉。1 月 6 日,北青报记者电话联系了同济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网上发布的关于陆同学疑因受到导师"压迫"而坠楼一事的帖子,但家属尚未将这一份说明直接交给学校。对于陆同学坠楼一事,学校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从陆同学坠楼至今,学校一直在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因涉及到学校的学生,从注意保护学生隐私角度,学校此前没有对外公开发布声明。对于是否因受到导师"压迫"导致陆同学坠楼,学校称针对此事目前还在调查中,陆同学的导师陆琰君确实还在国外,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工作人员称,此事对陆琰君的打击也很大,陆琰君对学校称她已生病,还在国外接受治疗。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调查结果,学校也会向外公布。此外,北青报记者也联系了陆同学导师陆琰君,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陆同学的一位同班同学小秋(化名)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平时陆同学学习很刻苦,性格上稍微有些内向,得知事情发生后同学们感到非常痛心。但对于陆同学坠楼原因,小秋说因为和他不在同一个实验室,所以并不是特别了解,受到导师的压力或许是家属根据陆同学的微信聊天记录推测来的,具体原因还得等调查结果。另一名学生小亚(化名)对北青报记者介绍,他在研一时跟陆同学上过一节课而且在同一个小组,印象里小组讨论时陆同学到的最早,平时他讲话不多,但是做事情很认真,很老实。在得知他突然坠楼后,小欧觉得非常惋惜,"不能让年轻的生命白白逝去,但过多的揣测也会让这件事变味。"

夺宝记

同济大学2021届保研率27.8%,主要保研本校、复交清国

根据同济大学本科生院《2021届优秀本科拟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单公示》:公示名单1199人,较上届增加84人。注:根据往届的推免情况参考,其中应该包含支教团、退伍专项、重大学科项目、“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改革试点”名额。保研去向,要等各校研究生院保研名单出炉后,才能精确整理。但历年推免去向高校、数量保持基本稳定。根据2020届推免生去向、2019届深造去向,可大致知道这1199名推免生保研去向。2020届(上届)1115人保研去向:75%保研本校,共837人。1/4保研外校:另有,保研天津大学3人,东南大学3人。注:保研浙大、复旦、上交大、北师大,通过姓名专业比对,不精准。附录1:招生情况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其中,7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7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8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12个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水平排名进入前2%或A类。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建筑学、海洋科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城乡规划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设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同济大学校园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免责声明: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特此鸣谢.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夫揭竿累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反思: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亟需安全退出机制

近日,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热议,人们为这名学生离开表达哀叹的同时,也在为如今高校中导师权力过大而导致师生关系变质的现象表示愤慨!其实,导师对学生约束权力过大的现象并非只是国内存在,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有这种情况,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中甚至会有四成是被淘汰的。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必然会导致较高的淘汰率,而有淘汰机制的存在,就一定有权力寻租的空间,这也是每个国家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近些年来,高校中研究生、博士生的师生关系问题屡见不鲜,除了淘汰机制下变质的师生关系值得人们关注外,还有一个底层逻辑值得人们的重视与深思,那就是:人们对学历的重视已经到了痴迷、不健康的程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为了考研付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青春,面对人生第一个高峰,他们只差2年甚至1年的距离;很多人为了能顺利毕业,扛住所有压力,隐忍度日;但是,他们毕竟是人,过多的压力甚至是压迫,只能让他们对生活绝望,最后无奈地选择极端方式结束一生。其实,他们能走到读研阶段,已经是人中龙凤,即使没有那一纸文凭,他们也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精英,他们不必为了学历证书去做违背意愿的事情,也完全没必要亏待自己、辜负了自己大好的人生!对于家长和亲人来说,如果孩子压力过大,过得不舒畅,那就应该引导他们果断舍弃,学历很重要,但人的一生中,比学历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人和事数不胜数,硕士生辍学又能怎么样,比尔盖茨本科辍学一样能成为世界首富,不就是一张硕士文凭吗,它根本不值得我们付出那美丽而珍贵的一生!在学校方面,虽然学生培养质量大过天,但在抓质量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建立健康、可持续的淘汰机制,注重引导那些不适合继续深造的学生顺利退出,同时为这些退出培养的学生提供就业或其他帮助。一个学校、体制的健康运转,必须要有一个能进能出的机制,如果进去了却出不来或不好出,那里面必然容易“藏污纳垢”!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导师们,应该有基本的人性和职业道德,要明白并履行教育的职责,导师的权力是国家、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赋予的,不是导师的私人财产,导师应该对手中的权力怀有敬畏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着手中的权力颐指气使,甚至对学生前程轻易的生杀予夺!对于那些中途辍学或休学的研究生、博士生们,社会上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抛弃以学历论本领的错误观念。有些学生不适合学校的学习和深造,并不代表他一无是处;恰恰相反,在当下病态的导师机制下,不适合学校的学生可能是特立独行而更有能力与想法的人!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纳,为那些不适合继续深造的同学留出一个舒适的空间,让他们顺利的退出并融入社会,或许不久的将来,时下看似病入膏肓的导师-学生关系就因社会上的那份理解而被拯救。朋友们,关于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您怎么看呢?祺哥侃教育:教育达人,和您分享升学/就业/选专业的最新资讯与策略。

殆哉圾乎

同济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生情况,硕士1621人,直博生362人!

10月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了同济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接攻博)的名单。同济大学2020年接收推免生198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21人,直博生362人。在学习类型之中,专业学位626人,学术学位1357人。从学院分布来看,土木工程学院人数最多在接收的推免生学院中,人数最多的学院是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是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也是同济大学排名第一的专业,拥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医学院有215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有188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126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有125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123人,经济管理学院有117人。各院系接收的人数如下:从专业来看,土木水利专业录取人数最多在录取的专业之中,土木水利录取了228人,也是接收推免人数唯一超过200人的专业。另一外的几个王牌专业,车辆工程和建筑学专业都接收了77人。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也是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接收了72人,生物学接收了68人,材料科学与工程接收了61人。具体如下:同济大学在公布的数据中也没有生源本科学院的数据,也就无法了解其生源状况。

美洲豹

同济大学研究生疑因导师压迫坠亡,网络热评:凶手不止一人

高校的导师制度一直被诟病,读过研的人都有体会,你如果遇到一个好导师,那么你会发现自己平凡的人生,也可能会因此变得闪闪发光。但是假如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那就少了些被塑造更好的可能性。假如遇到一个人品有问题自私自利还压榨学生的导师,那只能算是倒了大霉,留给你的只有痛苦的记忆!2018年12月13号,同济大学陆经纬坠楼身亡消息经家属曝光,称其生前遭导师无休止压榨,期间陆经纬等了严重的颈椎病,并休克两次。但导师继续对其施压。目前,事件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社会各界议论纷纷。1月6日,同济大学官方回应表示惋惜,并已督促其导师尽快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在这场令人惋惜的事件中,有网友指出:凶手不止一人。假设事实真如陆经纬家属所说,那第一个要受指责的必然是其导师陆琰君,其家属称,尽管陆经纬已经去世20多天了,但导师却以各种借口搪塞,迟迟不肯回国,连基本的道歉也没有。而在这场事件中的主角二同济大学,在事件发生之后,采取调查手段,给出回应的反应也未免有些缓慢,直至昨天(1月6日),有记者电联了同济大学的宣传部工作人员,才得知学校已经劝导师陆琰君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事件持续发酵,不少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1、读研找导师就和工作找老板一样,脾气秉性态度性格都得合得来才行,要不然累的不行,我现在就是盼着毕业,早日脱离苦海2、导师制度有待改革,这个不像公交车沉江事件,能够引发光大群众舆论,研究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导师的手中陨落,只有研究生能够感同身受,只有小范围内能够引发舆论,只有扩大这一类事情的影响力,才能引发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以便制定解决方案,改善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3、还得有多少学生跳楼才能改变中国大学导师一票否决的这种现状??4、看完逝者父母的呼吁,眼泪打转,父母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来一字字地细数自己的孩子曾做出的成绩和努力、曾受过的委屈和压迫啊。5、研究生导师真的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今导师权利过大让很多学生敢怒不敢言,压榨、性侵等事件屡屡发生。真心希望学校能够健全完善制度,保护研究生的合理权益,避免悲剧重演。6、有时候看到这种会想我们那么辛苦考研的意义何在呢?碰到一些师德不好的导师就得努力去给导师做牛做马吗陶崇园(右下)在热搜微博下,还有网友提起了今年3月份的陶崇园坠亡事件,不到一年,又遇此类事件,实在令人心痛,人已逝去,留给家人的却是无尽的痛苦。望子成龙的梦想在最后的关头破灭。现今的导师制度还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改革?陶崇园事件回顾:2018年3月26日清晨,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就读研究生陶崇园在学校跳楼自杀,网友“陶崇园姐姐”发长微博称,其弟弟陶崇园就读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期间,因“长期遭受导师压迫,被迫叫导师爸爸、给导师买饭打扫卫生、被导师阻止深造”等原因,最终“实在受不了了”,于3月26日清晨在学校跳楼自杀,年仅26岁。

口中有珠

评: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又一个研究生跳楼自杀了。这两年高校发生的事,堪比娱乐圈——有强奸女学生的、有搞3P的、有逼死学生的,还有学术造假的。同济大学医学院一名名叫陆经纬的研究生疑似因与导师陆琰君不合,跳楼自尽。兄弟,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死者的父母写了一篇文章《针对<关于医学院陆经纬事件的情况说明>的回复及对社会的呼吁》,很长,我看了好久,触动很大。我想读者朋友你能明白为啥我要把人名和 文章的名称都发出来吧?我的文章不看不要紧,去搜索,起码关注一下。第一:自杀不是懦弱,相反,自杀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人说,自杀是懦夫的行为,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其实没试过的人,无法体会,真正站在楼房的边缘,看下去,人是会想的,人的大脑一次一次告诉本体各个器官,跳还是不跳,绝大部分人是不会真的跳下去的。不然那些跳楼被救的为什么绝大部分没有再次自杀?真正选择了自杀的,必是在心里左右衡量、反复权衡,死亡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才会选这条路。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逼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跳楼自杀?是什么让这个导师怕的不敢回国?又是什么让校方不敢让死者临死提到的章老师露面?第二:高校有问题?还是教育行业有问题?老师,本应是人生路上难得的指路明灯。可是,我记得同是2018年,甘肃庆阳那个小姑娘刚刚从楼上跳下去,这次又有一个学生跳下去。都是因为老师。这个死者的老师常年客居芬兰,换句话说一年去同济大学的次数都在个位数,仅靠遥控学生来完成论文和科研。那我请问,这样的教师,同济大学你给他发工资吗?这个导师有研究经费不?第三:不签字无法毕业!权力造就了一个个悲剧为什么研究生,博士生门敢怒不敢言?因为导师不签字你就毕不了业!一个是浪费三年时间、还得不到毕业证,一个是忍气吞声、顺利毕业,你选哪个?于是,在权力面前,没有了公义,没有了举报,也没有了铁铮铮的骨气。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情愿当韭菜给导师啃。没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能不能毕业全在导师一个人决定啊。最后,回想一下,从北电到北大,从某某科技到同济大学,当事情失去热度之后,公众等来了什么?是正义吗?愿逝者安息,愿天堂里没有这样的导师。

蹇裳攫步

同济大学研究生坠楼!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据媒体报道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于2018年12月13日坠楼,经抢救无效逝世。其家属已经通过正规渠道与学校进行交涉,据其家属反映陆经纬疑遭其导师陆琰君压榨,其导师已课题研究及论文发表为由不让其毕业,还让陆经纬写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论文,据了解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几乎是无休无止、免费地为其导师服务,为此还影响了陆经纬在研究生期间的其他课程,影响了其今年直接读博的机会,最终陆经纬选择了坠楼,让其家属痛不欲生。同济大学回顾2018年及过去,我们发现研究生和博士生选择轻生的新闻不绝于耳,但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何我们研究生在导师面前,为何容易成为弱势群体?为此小编联系了若干位研究生和博士就原因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NO.1研究生一旦选定导师,几乎没有替换的可能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在三年间需要跟随导师一起学习,进行学术研究,因此导师的人品和学术能力,就深深的影响了研究生在三年内的学习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若学生的学术研究方向与导师有差异,或者完全方向不同,导师几乎都会以不是我的研究方向予以回绝,不给其提供帮助,同时也与学生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但是如果此时学生想向学校申请替换导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只能无奈和痛苦的等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完毕业走人,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2毕业论文需要按照导师意思写,导师决定学生是否正常毕业目前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先是开题答辩,然后再是写论文,最后送审。但是由于各个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需要常常与学生的研究兴趣不符,也有一些导师与其专业方向不符,如某交大博士因为博士研究方向与导师不同,导师干脆不管不顾,结果该博士已经读博5年还尚未毕业。在同济大学陆经纬事件中,陆经纬的导师就让其写够两篇论文才能毕业,但是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根本就与其研究方向无关,但是还必须写才能毕业,因为学生毕业需要导师签字,导师若不签字,学生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读博和将来工作。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导师指挥研究生NO.3研究生经常替导师干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在去年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事件中,就是因为该博士生导师经常让学生去外面应酬,替导师打扫家务等,相信很多研究生都有替导师去财务处报账的经历吧,我记得当年自己舍友还有替导师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总之在研究生期间很多研究生要跟自己的导师做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又耽搁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与一些研究生因此就产生了矛盾。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4一些导师存在人品问题,道德素养令人担忧在实践中,由于学生学术研究的需要,需要导师提供一些课题和经费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因为学术研究与导师产生分歧,一些导师并不是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而是刻意的打压学生,当学生提交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会以各种名义否定学生的论文研究价值,当学生论文写完快要提交时候,以各种无根据的理由指责学生,让学生按照其意思修改论文,完全没有导师应该有的道德素养和素质,学生为了能够毕业只能忍屈求全,因此在导师面前,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研究生毕业NO.5各个高校缺乏保障研究生群体利益的机制和途径从目前各个高校对研究生坠楼等相关事件来看,学校的处理都是事后处理,都没有事前的预防措施,也没有提前介入的机制,往往学生和导师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或者纠纷,学生的切实利益得不到保障,但是又申诉无门,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而从此类事件的事后处理来看,高校的处理措施并不严厉,也仅仅是取消导师的导师资格,但是其还是正常上班,处理措施无关痛痒没有警示作用,客观上也造成一些导师的人品和素养滑坡,导致研究生利益没有保障。因此一些导师更肆无忌惮,研究生容易成为弱势躯体。NO.6研究生导师水平参差不齐,未规范管理目前各个高校研究生扩招,一些学校的专业导师不够,只好找一些相近的专业老师做导师,还有一些导师几乎10年了还没发表一篇论文,也不去申请一些课题,不能够帮助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成长。而且还没有把研究生纳入到规范的管理当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学评估中,没有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纳入管理当中,导致一些研究生导师徒有其名,名不副实,客观上也造成了研究生在导师面前,成为了弱势群体。大家还有有什么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意见,欢迎讨论。

凡交

又出事!同大一研究生失联,今年同济大学怎么了?

最近,同济大学一研究生失踪了,据悉,此次失踪学生名为王浩,研究生三年级,即将毕业,人人都觉得大好的前景,但就在王浩哥哥接到王浩的一则消息后,王浩哥哥懵了。消息中王浩讲爸妈嘱托给了哥哥,而王浩也随着这条消息发出之后消失了,在寻人过程中,哥哥得知了弟弟的失踪原因,可能与毕业论文和即将面临的工作压力有关。2019年的同济大学,好似屡遭不顺,多次上了新闻热榜。就在今年的1月份初,一则同济大学研究生疑因导师压迫坠亡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因其性质特殊,网上还掀起了一阵对我国导师制的批判,一时间,同济大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今1月份还未过,又有研究生疑因论文压力大的事情失踪,也许可能真的与学生承受压力有关,但无法否认,学校可能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如何更好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许我国高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高校的各种学生档案、考核测评是我们了解学生的信息来源。然而,与美国高校相比,这些学生信息数据多为个人自然状况的记录,少有学生的主观感受、评价、态度等信息。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上严重不足,无论是从师生配比上还是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上,都不及国外高校。美国大学很早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就读经历和成长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众多高校迅速投身于校内质量评估,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判断预设的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或达到的程度如何,并推进此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设计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总之,美国高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学生是否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些都应纳入我国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不仅仅是以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目标。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小编等你哦~注: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天演

考研大数据:同济大学2020年推免半数以上,统招的难度你想不到?

大家都知道上海同济大学是历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在上海是仅次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实力很强劲。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4个A+学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A类学科(设计学),7个A-学科(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A类学科数量尤其是A+数量在重点大学中也是很靠前的。这所高校这么强,那研究生招生每年招多少呢?翻了学校2020年,2019年等历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都没有找到具体的数量。但参考2019年全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实际的话,大约是5670人,其中推免生招生1976人,全日制1721人(学硕和专硕),非全日制1973人。也就是说,推免生招生数量比统招的数量还要多。2020年同济大学推免生共录取1982人(含直博生362人)。这样看的话,下面我们看看同济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的分布情况:应该说,推免生占据了全日制半数以上的名额,我们看看2019年统招各专业的招录比的情况,这样好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2019年的数据发现,报考人数为19136人,而实际录取人数为3694人,大概的录取计划为1:5左右。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同济大学的报考难度来了,2019年同济大学实际招录的全日制考生仅为1721人,如果考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也就是1:10的录取机会。这样看来,想考个同济大学的统考硕士太难了。对于同济大学的统考的全日制硕士1:10的招录比,您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呢?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