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杨朱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昨天揭牌,未来将建设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科技智库。为更好发挥战略研究院科技智库的职能定位,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开展战略研究,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基地昨天同时成立。据了解,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前身为市科学学研究所。今年该所并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等8家单位,更名为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新设立的市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将依托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围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需求,开展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致力于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研究高端智库。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基地,由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市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将整合我市知识产权优势研究资源,建设集“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政策研究、统计分析、信息利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咨询服务机构,成为知识产权重要智库和高端机构。(记者 张璐)

黄浦江

中国首家分子+研究院落户天津大学

1月12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坐落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担任首任院长,现已形成了一支由外籍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海内外优秀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家分子+研究院。“分子+”这一概念由姚建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理念,即“分子+机理、器件加工、产业化为一体”的贯通式研究。“分子+”科研模式将对传统的农业、化工、制药等行业和新兴的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光电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成立分子+研究院是天津大学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要举措。未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将依托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准在线研究平台和分子+创新研究平台,发挥化学中心学科优势,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理科综合实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天津市区域发展贡献力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匠伯不顾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近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专家咨询会在天津大学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卢锡城、刘大响、张伯礼、金东寒、周守为等31位院士在北京、天津两个会场及线上参加会议,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祖延辉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卢锡城、金东寒分别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2018年度项目结题汇报,审议了2021年度拟申报咨询研究项目,与会院士共话工程科技未来,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祖延辉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在疫情和国际环境恶化的严峻考验下,成功组织召开院市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组织召开了20多次项目研讨、座谈调研活动,来津调研院士47人次,为天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把脉咨询,为天津“十四五”谋篇布局,为天津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指导和支持,一批院士高质量咨询意见得到了天津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希望在中国工程院和天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研究院加强与院士专家互动合作,在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上取得更大突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来源:高新技术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轻用其国

天津市委网信办与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助力数字天津与网络强市建设。8月27日,天津市委网信办与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信创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加快国产基础软硬件从“可用”到“好用”“管用”演变的进程,对于天津信息技术产业格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台的建设将为信创产业提供天津方案,协议的签订为信创战略实施注入了新动能,天津信创云适配平台作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的排头兵,将抓紧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引智入津,加快平台建设、加大应用发展,奋力做好国产化发展创新的推动者。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审核:王韶云校对:施娇娇编辑:许晓伟

第一章

12月10日,天津某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到宁晋县考察

12月10日,天津某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到宁晋县考察。双方就建设负氧离子设备及衍生品生产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此亦至矣

分子+研究院在天津大学成立

中新社天津1月12日电 (张道正 焦德芳)1月12日,在中国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化学会、天津市、天津大学领导和众多院士、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坐落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担任首任院长,现已形成了一支由外籍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海内外优秀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成立分子+研究院是天津大学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要举措。什么是“分子+”?这一概念由姚建年院士首次提出。“分子+”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理念——即“分子+机理、器件加工、产业化为一体”的贯通式研究。“分子+”科研模式将对传统的农业、化工、制药等行业和新兴的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光电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将依托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准在线研究平台和分子+创新研究平台,发挥化学中心学科优势,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理科综合实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天津市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的建院宗旨,就是要从‘变革性化学’的角度出发,解决化学发展自身遇到的瓶颈问题,”姚建年院士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通过两个路径找到未来化学的出口:一是寻找新的反应途径构筑变革性化学反应体系,催生新的化学工业;二是以化学为中心学科,开创新型分子+路径,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储备未来技术。”(完) 【编辑:姜贞宇】

流浪汉

探访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01:26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10月,是清华大学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为实现连接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建立的派出研究院。记者:李鲲 孙凡越 张凯涵(实习)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悬悬而望

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图为揭牌仪式。 吴军辉 摄中新网天津7月29日电 (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吴军辉)由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的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28日正式揭牌成立。著名医学微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受聘联合研究院院长。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科技总顾问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分别在现场和“云端”出席揭牌仪式,见证联合研究院成立。仪式上,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颜华以及徐建国院士共同为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揭牌。杨庆山、曹雪涛与徐建国院士一起为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揭牌。徐建国院士先后接过两所研究院的院长聘书。揭牌仪式由南开大学副校长王磊主持。徐建国院士曾任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前卫生部分子医学细菌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认为,人类和新冠病毒的博弈,必将带来传染病、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疾病预防控制等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策略、产品等的革命化发展。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局,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决心大,动作快,目光远。南开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的医学教育合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51年,天津医学院第一届医学预科班学生在南开大学入学。1980年,在时任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时任天津医学院院长朱宪彝的共同倡议下,两校联合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试点班,由南开大学承担前3年的教学任务,这是继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后,我国第二个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项目。两校的这一合作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此次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的成立是两校在医学教育方面的再度合作,致力于共同书写天津和国家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据悉,此次联合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全国公共卫生学科发展院长论坛由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主办,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CDC)协办。来自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国内科研院所、高校的20余位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和知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完)

弟子读书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启动二期规划 让原创技术落地天津

作为我市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重要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近日,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电子院”)启动二期规划,坚持“以用立业”,通过“大项目驱动+应用平台驱动”,实现从“技术创业”到“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让原创技术落地天津。清华电子院于2015年注册成立,由滨海新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共同出资支持、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运营管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和地方发展规划,依托清华电子系的原创核心技术,清华电子院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据统计,如今在该院注册孵化项目中,有1个项目以3亿美元被收购,其余项目总估值约15亿元。再建3个应用平台目前,清华电子院已在津建成3个具有世界一流仪器设备的实验平台: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电子综合检测中心,面向京津冀企事业单位,服务三地科技创新。按照规划,清华电子院二期建设将集成单点技术、汇聚产业资源、聚焦产业应用,新建医工转化创新平台、先进科技创新平台、新一代融合通信与智慧城市平台3个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导向的应用平台。其中,医工转化创新平台力争形成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载体,促进医工结合项目在津应用、产业化。在此基础上,该院还将通过集成清华资源、产业资源及工程师团队、扶持资金、技术与应用平台,放大资金规模,吸引更多科研、产业大项目落地天津。北京科创资源辐射天津“在天津发展的这5年,我们以原创科研成果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北京科创资源辐射天津,同时形成从‘科研服务产业’到‘产业引导科研’的科创闭环,促进京津资源、优势双向流动。”清华电子院院长汪玉介绍,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京津两地人员往来更密切、人才合作更频繁。目前,清华电子院及在孵项目有近50%的员工来自北京,北京科创力量进一步释放。这几天,在生态城北部产业园,由清华电子院孵化成立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华慧科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忙着为公司新建生产线勘查、选址。该公司董事长曲迪告诉记者:“依托清华大学的原创技术成果,我们实现多款适用于5G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研发及中试,核心工艺逐步获得华为、中兴的认可和采购。接下来我们计划投资1.5亿元,在生态城建一条半导体激光器及探测器芯片产品生产线。届时年产值将达2亿元,能提供150个高端就业岗位。”成果转化“从0到1”数字显示,像华慧科锐这样拥有清华原创技术的科创公司,清华电子院孵化了40家,其中3家瞪羚企业、2家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获得社会投资2亿元、营收超1亿元,且多个项目是“从0到1”的成果转化;此外,挖掘清华电子系原创颠覆性项目115个,覆盖信息光电子、微波与天线、信息认知与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下一步,清华电子院将重点通过清华原创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带动天津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还要建立技术应用平台,放大和集成单一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科技报国。”汪玉透露,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伙伴愿意与他们合作,一方面是认可技术,另一方面是看好天津信创产业的发展。未来,他们计划加大在津投入,提升区域及全国电子信息综合实力。来源:天津日报

久忧不死

天津地质调查研究院原院长赵增敏涉嫌贪污罪被提起公诉

据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8月12日消息,日前,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原院长赵增敏(正处级)涉嫌贪污罪一案,由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赵增敏身为国家工作人员,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国家工程款,非法占为己有,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