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糖果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前三季度糖果产量为204万吨「组图」握固

2020年中国糖果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前三季度糖果产量为204万吨「组图」

糖果可分为硬质糖果、硬质夹心糖果、乳脂糖果、凝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充气糖果和压片糖果等。其中硬质糖果是以白砂糖、淀粉糖浆为主料的一类口感硬、脆的糖果;硬质夹心糖果是糖果中含有馅心的硬质糖果;乳脂糖果是以白砂糖、淀粉糖浆或其它食糖、油脂和乳 制品为主料制成的,蛋白质不低于1.5%,脂肪不低于3.0%,具有特殊乳脂香味和焦香味的糖果;凝胶糖果是以食用胶(或淀粉)、白砂糖和淀粉糖浆(或其它食糖)为主料制成的质地柔软的糖果;抛光糖果是表面光亮坚实的糖果;胶基糖果是用白砂糖(或甜味剂)和胶基物质为主料制成的可咀嚼或可吹泡的糖果;充气糖果是糖体内部有细密、均匀气泡的糖果;压片糖果是经过造粒、黏合、压制成型的糖果。2014年以来我国成品糖产量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前三季度成品糖产量为883.2万吨。2019年我国糖果产量为329.8万吨,主产区主要为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上海Top5地区产量累计245.94万吨,占全国比重达74.6%。2014年以来我国成品糖产量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前三季度成品糖产量为883.2万吨2010-2019年我国成品糖产量总体呈先增后降态势,2019年我国成品糖产量为1389.4万吨,同比增长16%。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成品糖产量为883.2万吨。我国糖果产量整体较为波动,2019年糖果产量为329.8万吨2010-2019年期间我国糖果产量整体较为波动。2019年我国糖果产量为329.8万吨,同比上涨14%。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糖果产量为204万吨。我国糖果主产区主要为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等地,2019年Top5地区产量累计245.94万吨我国糖果主产区主要为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等地,2019年Top5地区产量累计245.94万吨。2020年前三季度福建糖果产量为74.9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糖果产量为38.5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湖北糖果产量为21.19万吨,位居全国第三;湖南糖果产量为4.16万吨。我国糖果主产区主要为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等地,2019年Top5地区产量占全国比重达74.6%2019年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上海Top5地区产量占全国比重达74.6%,2020年前三季度产量占全国比重达73.6%。2019年福建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8.03%,广东糖果产量占比为24.15%,湖北糖果产量占比为10.32%;2020年前三季度福建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74%,广东糖果产量占比为18.87%,湖北糖果产量占比为10.39%。随着发展人们对于食品保健营养平衡日益重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备受关切,市场上出现了低脂、低糖或无脂、无糖低热量功能食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无糖化、功能化、高端化、细分化将是未来糖果行业的宏观发展趋势。此外,随着糖果企业的不断发展,品牌效应必然是大趋势。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糖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大河沿

万字代糖行业研究报告:什么才是真0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三万食品研习社(ID:sanwanshipin)作者丨三万资本 柔嘉,钛媒体经授权发布。近年来,全民刮起“无糖”风,从外资食品饮料巨头到本土传统企业和新锐品牌,纷纷推出多种新型代糖甚至是零糖产品。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税,我国也频繁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提倡减糖生活,倡导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但关于0糖、0蔗糖、低糖和代糖的概念经常被滥用,元气森林也在4月10日晚就0糖和0蔗糖的产品标识宣传致歉。国家提倡的减糖,减的是什么“糖”?宣称0糖0卡0脂肪的产品是不是真0糖?被热炒的赤藓糖醇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从制糖业、甜味剂和2C糖类消费品三个方面剖析糖行业,希望帮大家搞明白上述概念,也能对投资创业有所启发。本文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糖”?二、制糖业发展现状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一、什么是“糖”?1. 糖的分类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其中以双糖最为重要)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低聚糖:每摩尔糖水解后可产生2-10摩尔单糖。其中以双糖(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我们平时所说的糖,通常指食糖,即狭义概念上的糖,泛指具有甜味的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晶体,即单糖和双糖,其中最主要是双糖中的蔗糖,蔗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而广义上的糖类除了包括这些含有甜味的物质,也包括无嗅无味的淀粉、纤维素等这类多糖物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糖指狭义概念上的糖,即食糖,主要以蔗糖为主。2. 当我们谈减糖,减的究竟是什么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别来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在各自的减糖建议中对糖的定义。在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更新的《成人与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5%以下。根据世卫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的解释,这里的“减糖”建议只针对游离糖,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被称为内源性糖,这些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起来更为缓慢,进入血流所需的时间比游离糖更长。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游离糖是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加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在我国2019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由此可见,我国提倡的减糖中的“糖”指人工添加糖,最主要的是蔗糖。虽然世卫组织和我国政策中对减糖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共性的结论:我们平时说的糖或者说食糖,是指人工精制糖,其中最主要就是蔗糖,包括白糖、红糖等。各项政策中提倡的减糖,也主要是指减少蔗糖等人工精制糖的摄入量。对于生产人工精制糖的制糖业来说,其主要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蔗糖,我国是产糖大国,同时也是食糖消费大国。蔗糖(以其中的白砂糖为主)作为重要的甜味食品原料,广泛存在于各类包装产品中。除了饼干面包、饮料等这些有明显甜味的产品,膨化食品、辣条等咸味、辣味零食中也含有白砂糖。3. 代糖是指什么?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多摄入糖对体内的危害。但数百万年对环境的适应,塑造了人类的基因结构,人们对甜味的偏好刻在其演化的基因里。虽然知道吃糖不健康,但吃糖可以减压,带来放松愉悦的感受,因此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戒除甜食。一方面是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又难以戒除糖对味蕾上的诱惑。因此,既可以满足人们少摄入糖,又可以给予人们味觉上满足的代糖产品需求应运而生。代糖,更准确地应该称为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的物质。甜味剂在满足消费者对甜味觉需求的同时,又没有糖的高能量,也不会迅速升高血糖,所以成为了糖的替代品,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饮料中。虽然关于甜味剂的安全性时有争议,但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研发技术的进步,口感好和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甜味剂逐渐应用,早期安全性能低的甜味剂会不断退出。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做了具体规定。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在后文我们会具体解析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4. 2C消费品糖是什么?面向C端消费者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休闲零食类的可以直接吃的糖果,比如云耕物作的红糖姜茶,Buff的功能糖;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品糖,可以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或者家庭烹饪、烘焙等用的糖,这个在欧美和日本等有家庭烘焙传统的国家使用比较普遍。二、制糖业发展现状1. 行业发展概览甘蔗和甜菜是人工精制糖的主要原材料甘蔗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温度较高且雨水量充沛,甘蔗糖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中国南部、泰国、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甜菜耐寒性较强,可以在不适宜甘蔗生长的偏寒冷地区种植,全球主要甜菜糖产地为欧盟、俄罗斯、美国北部、加拿大、中国北部、日本等。全球仅有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8个国家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甘蔗的产糖率在15%-20%,甜菜的产糖率在10%-17%,甜菜糖中因含有甜菜碱和棉子糖,口感不及甘蔗糖。从产量来看,1970s以前,甘蔗糖和甜菜糖比例基本持平,甘蔗糖占总供给量约为55%;随着巴西、印度等国家大兴甘蔗业,使甘蔗糖产量在80年代有较大幅度增长,与甜菜糖产量的差距逐步拉开;21世纪后,随着欧盟的食糖市场改革,各国产量随着补贴和生产配额的削减而减少,甜菜糖产量进一步减少。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糖产量19450万吨,其中蔗糖产量15102万吨,占比 78%;甜菜糖产量4347万吨,占比22% 。总体上看,全球甘蔗产量近年来有一定的增长,总体较为平稳。我国甘蔗产量远大于甜菜,受“糖周期”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一些波动。印度、巴西、欧盟、泰国、中国是全球5大产糖地区,产量合计占比达60%2018/19 榨季全球前5大产糖国/地区分别为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占全球食糖总产量比例约为 60%。2019年,随着巴西制糖业减产,印度成为第一大产糖国,同时印度也是全球白糖消耗最多的国家。巴西仍然是国际糖价决定性国家,出口量占比最大;泰国是国际原糖第二大出口国,白糖生产是重要产业。2018/19 榨季,世界食糖出口量为5486万吨,占该榨季世界总产量比例超30%。全球主要产糖国往往也是出口大国,2018/19 榨季巴西、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欧盟合计糖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达71.5%;其中巴西占35.7%。我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比达59%我国为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 18/19 榨季食糖消费1580万吨,同比增长0.6%。2014年以后,我国食糖消费量结束整体上升趋势,在1500万吨水平上下波动,整体趋稳。中国糖业产能不足以支撑国内消费,国内食糖消费约三分一直依靠进口,是食糖第二大进口国。由于生长适宜温度的区别,甜菜主要适于种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较低温度地区,主产地为新疆、内蒙古等地。甘蔗则适宜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生长。我国生产以甘蔗糖为主,2018/2019 榨季我国甘蔗糖占比达到 87%。广西是我国食糖主要产区,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59%。受原材料生长特性的限制,糖产量出现周期性波动由于甘蔗、甜菜的生长特征导致食糖的生产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甘蔗在上年收获之后,留在土地中的甘蔗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芽出土,再长成蔗株,称宿根蔗,宿根年限一般为2-3年。宿根蔗一般占种蔗面积的70%左右,宿根蔗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次年甘蔗的总产量,宿根具有2-3年增产,之后2-3年减产的规律,一般以6年为完整周期。白糖价格也会随之出现三年的下跌、两年多的上涨,即出现糖周期。2. 市场参与者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4000万糖农,制糖企业(集团)46家。糖厂216家,2018年销售收入677亿元,制糖企业亏损19亿元。我国制糖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呈现出区域性明显、集中化趋势提升、国有化程度高等特点。制糖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主要表现为市盈率偏离较大,市净率偏低的特点。三、甜味剂行业发展现状1. 行业发展驱动力1.1 政策上为国民健康减糖上升至国家层面,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倡导减糖生活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深圳卫健委发布了《深圳市酒精饮料碳酸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制作标准和设置规范(试行)的公告》,正式公布相关标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按照《健康条例》规定,2021年1月1日起,对含糖饮料销售场所的标识进行了明确规范,如果商家不设置相关标识,则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和设置相应处罚规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政策条例都格外强调了,对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建设健康校园。从小给中小学生传递和培养无糖少糖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其成年后的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饮食少糖化是大势所趋。从全球来看,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此后经过十年的研究更多的证据显示,降低游离糖对人体健康有益,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降低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201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摄入过多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采取强制性征税的方式来减少人们对糖的摄入,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严格的糖业税。1.2 需求侧从需求端来看,对内在健康和外在美的追求,消费者减糖诉求不断提升糖的过量摄入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癌症风险、容易肥胖、易骨质疏松、引发龋齿,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和皱纹的产生。因此,无论是对内在身体健康还是外在美的追求,减糖正在成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共同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糖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龋齿比率不断上升。根据IDF数据,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20-79岁)已达4.63亿,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7亿人患有糖尿病。IDF预计至2045年时,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国、印度和美国将分别达到1.47亿、1.34亿和3600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6至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0%,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糖尿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相关机构对减糖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的控糖意识不断提升,在产品消费上逐渐偏好选择低糖/无糖产品,减糖渐成趋势。1.3 供给侧随着生产和研发工艺的成熟,甜味剂性能不断迭代;成本上来看,甜味剂成本远低于蔗糖甜味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发和应用历史,随着技术和研发的进步,甜味剂不断优化,其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高,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成熟,为其应用提供了基础。此外,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口感的双重需求,减糖意识的觉醒,也在倒逼着各种代糖新产品的优化。从成本上来看,人工甜味剂和蔗糖实现相同甜度时,人工甜味剂成本不到蔗糖的 10%,对于厂商而言,使用甜味剂替代蔗糖可以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以常见的饮料为例,一瓶 1L 的中含糖量饮料含糖量通常为 50-100g,在相同甜度下,将蔗糖替换为安赛蜜或三氯蔗糖成本端可分别降低甜味剂成本 91.5%、92.3%,成本优势显著。2. 甜味剂分类及特点甜味剂指能够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类,能量很低或者不含能量。甜味剂种类较多,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糖醇;按照甜度倍数可分为高倍甜味剂和低倍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到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属于高倍甜味剂;功能性糖醇甜度通常低于或略等于蔗糖,属于低倍甜味剂。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算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通常不被视为食品添加剂。本文讨论的甜味剂不包括这类糖类物质。从应用领域来看,甜味剂广泛应用在饮料、餐桌调味品、个人护理产品、烘焙食品、药品、保健类食品、糖果巧克力、医药类用品、化工类制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饮料领域是甜味剂主要应用领域。从应用方向上来看,分为针对B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C端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的糖产品。B端生产商:作为食品饮料添加剂,添加在所生产的产品中。糖是大多数食品饮料的主要配料之一。随着无糖趋势的发展,下游消费者的减糖需求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生产商加速甜味剂对蔗糖的取代。C端消费者:直接吃糖果类,休闲零食和功能性糖果;在饮料和食品中直接加入的固态糖或者糖浆,以及烹饪、烘焙等用的调味糖。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下各类甜味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2.1 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指通过人工化学改造或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甜度高,没有热量,大部分人工甜味剂几乎不被人体转化,不具备营养价值。人工甜味剂出现时间早,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从最初的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到安全性更高、口感更好的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六次产品迭代。 糖精钠糖精钠是历史最悠久的合成甜味剂,于1879年推出,1910年正式生产使用,甜度约为蔗糖的350倍,但安全性存在质疑,许多国家被禁用。我国已对糖精钠的生产、应用进行控制,实行定点生产、限产限销、总量控制。 甜蜜素甜蜜素于1937年推出,甜度约为蔗糖的50倍,存在致癌风险,世界4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我国对其使用有明确限制,可应用在水果罐头、果冻、冷饮、复合调味料、面包、糕点、方便米面、果酱、蜜饯、熟制豆类、果糕、凉果、坚果这些食品类目中,并对其用量有严格的限制。除上述食品外,其他食品一律不得添加甜蜜素。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于1965年开发,1970年代正式生产,甜度约为蔗糖的 200 倍,总体上比较安全,但不适合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目前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的在高温或高pH值情形下会不稳定,不适用需用高温烘焙的食品,故在饮品中阿斯巴甜的应用性比较多。 安赛蜜安赛蜜于1967年开发,1978年正式量产,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性价比高,安全性和稳定性高,口感好,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2005年,德国Nutrinova安赛蜜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安赛蜜产能,导致安赛蜜产能快速增加。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于1976 年推出,并于1988年投入市场,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是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疗和日化产品中。根据华东理工大学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2009年的2500吨增值至2018年的1-1.1万吨,增长4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在15-20%左右,市场发展趋势向好。中国三氯蔗糖市场在2008年开始发展,到2018年市场需求量已接近3000吨,占全球总市场需求量的30%左右,是近年来全球市场增速最快的市场区域。中国是三氯蔗糖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80%出口,约20%内销。 纽甜纽甜于1993年研发,我国2003年正式批准通过,欧盟2010年通过。甜度是蔗糖的7000-13000倍,甜度倍数高,甜味纯正,无苦味及其它后味。由于甜度高,难以把控,目前应用上不太成熟。 阿力甜阿力甜于1979年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具有蔗糖的甜味和风味,甜味迅速、持久,无任何苦味,但因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而稍带硫味,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2900倍,阿力甜尚未被FDA认可,全世界只有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6个国家批准使用,应用范围较窄。2.2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名称中通常有该植物的名字,天然甜味剂成分安全,目前应用时间不长,主要分为索马甜、甘草酸铵、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其中甜菊糖苷及罗汉果甜苷是天然甜味剂的两大主力。 索马甜索马甜的甜度为蔗糖的1600-2000倍,甜度倍数高。1979年被日本首先采用,1984年FDA通过批准用于口香糖,我国2014年批准使用,但仅用于冰淇淋、加工坚果、饮料及餐桌甜味料,应用品类受限,目前国内生产量较小。索马甜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具有风味增强特性。 甘草酸铵甘草酸铵的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甜味存留时间长,后味微苦,化学性质稳定。甘草甜素目前多为从甘草根提取,美国FDA认为甘草酸是GRAS(公认安全) 化合物,但长期大剂量吃含甘草酸的食物或饮品可造成严重高血压、低钾血症、四肢麻痹。我国甘草甜素的主要生产厂家多为制药企业,产品也大多用于制药领域,用于止咳化痰、治疗肝病等。 甜菊糖苷甜菊糖苷的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甜苷。甜菊糖苷甜在亚洲、北美、南美洲和欧盟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味料的生产中,中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甜菊糖产品大量上市,市场空间广阔。 罗汉果甜苷罗汉果甜苷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回味甘甜,萃取于广西特产经济植物罗汉果。2012年初通过美国FDA认证。罗汉果甜苷热稳定性强,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我国目前对罗汉果甜苷的用途及用量没有强制性要求。从产地来看,受种植环境限制,罗汉果目前基本只在中国生长和培育,我国目前禁止将罗汉果的种子带出国外。广西的山岭地区是中国最适合罗汉果生长的地方,广西也由此成为中国罗汉果最大的生产地区。随着罗汉果甜苷产业的发展,罗汉果种植扩展到湖南和江西等地。根据嘉肯咨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罗汉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罗汉果产量14.4亿个,罗汉果苷有效产能约为1100吨。过去十年,产能年均增速为15%,领先企业的年产能在150-300吨之间。代表性企业有桂林吉福思罗汉果公司,桂林莱茵生物、湖南华诚生物和湖南绿蔓生物公司等。但由于罗汉果苷受上游原料种植面积和气候的限制,种植区域局限,导致其产能难以短期内规模化扩张。2.3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指单糖经催化氢化及硼氢化钠还原为相应的多元醇,安全性稳定性高,口感好,但甜度小于或与蔗糖相当,甜价比低,单位成本高。功能性糖醇其本身源于植物产品,安全性较人工甜味剂高,目前很多儿童类无糖糖果多采用功能性糖醇作为甜味剂。功能性糖醇分为甘露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乳糖醇。 甘露糖醇甘露糖醇为甘露糖的醛基还原为醇基而形成的糖醇,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57%-72%。甘露糖醇化学性质不活泼,其风味及口感可遮掩维生素、矿物质及药草气味,同时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及工业领域。 山梨糖醇蔷薇科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产物,具有清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山梨糖醇化学性质稳定,广泛用于医药、日用品、食品当中,是国内产量最大的糖醇。根据Imarc数据显示,全球山梨糖醇消费结构中,医药行业地山梨糖醇的需求占比最高,达35%左右;其次是牙膏,其需求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大量使用山梨糖醇会造成腹泻,经长期实验无其他危害发生。未来由于山梨糖醇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及其较高的性价比,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麦芽糖醇麦芽糖醇由麦芽糖氢化而获得,是较早应用于低热量甜味剂的糖醇,甜度接近蔗糖。麦芽糖醇化学结构稳定,近几年麦芽糖醇在国际市场销量旺盛。根据立木信息咨询数据显示,我国麦芽糖醇产量,2015年产能仅有8万吨,2017年达到15万吨,2019年已达到19万吨。 木糖醇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口香糖、冰淇淋、烘焙产品等食品,以代替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2倍,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清凉感。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目前比较多的是从玉米芯、半纤维素等植物原料中提取。木糖醇的上游产品是玉米,我国玉米完全可以自供,且库销比长期处于高位,玉米价格未产生较大波动,木糖醇的生产成本也没有较大变化。根据Imarc的预测,2018-2023年,全球木糖醇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醇、益寿糖,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功能性糖醇,其甜度是蔗糖的50-60%,化学结构稳定,具有低吸湿性、高耐受性、低热量、甜味纯正等特点。安全性高,不会被唾液、胃液、胰液消化,只会在小肠中缓慢消化,FDA给予其GRAS(公认安全)地位,我国卫生部的标准为日摄入量不超过100克。 乳糖醇乳糖醇可由乳糖经触媒氢化制备,1920年代第一次由从乳清中取得的乳糖制成,并于80年代开始应用在食品中。甜味爽口,无后味,甜度为蔗糖的一半。良好的稳定性让它在烘焙界受到较多欢迎,无添加砂糖的糖果、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物都可以添加。此外,乳糖醇作为一种益生元,能被益生菌利用,进而维护大肠健康。但甜价比低,单位成本昂贵,目前应用还不普遍。 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四碳糖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如真菌类蘑菇、地衣,瓜果类甜瓜、葡萄、梨。其甜度是蔗糖的60%-70%,入口具有清凉味,口味纯正,没有后苦感,可与高倍甜味剂复配使用,抑制高倍甜味剂的不良风味。赤藓糖醇化学结构稳定对酸、热十分稳定,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中。近两年引爆无糖市场的元气森林,甜味剂就是用的赤藓糖醇。受元气森林的影响,赤藓糖醇概念的上市公司保龄宝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多次出现涨停,2021年4月9日收盘市盈率(静)高达124.5。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日本日研化学建有年产量为1000吨生产线,此后数十年时间,随着下游应用缓慢扩展,日本日研化学公司赤藓糖醇产能逐步上升。国内赤藓糖醇产业起步较晚,保龄保是国内最早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企业,后续三元生物、诸城东晓先后进入该行业。2019年,三元生物、保龄宝、诸城东晓分别占全球市场产量份额的33%、18%、6%。赤藓糖醇产品根据目数大小可分为不同规格,复配糖产品根据所需高倍甜味剂可分为不同种类。赤藓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60-70%,低于蔗糖,作为低倍甜味剂可以与其他高倍甜味剂进行复配制作不同甜度的复配糖。在复配产品中,赤藓糖醇通常承担填充剂的角色,根据三元生物招股书数据显示,以使用300倍甜度的罗汉果甜苷与赤藓糖醇复配制作1kg一倍蔗糖甜度的复配糖为例,1kg复配糖中罗汉果苷重量占比仅为0.19%左右,99.81%为赤藓糖醇。随着国内无糖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根据LP Information.Inc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5-2019年国内赤藓糖醇消费量CAGR为53%;从产量上来看,2015-2019年全球产量CAGR为14.5%,而我国为29.9%,我国赤藓糖醇产品增速远超全球增速。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国。从细分品类产量增速上来看,赤藓糖醇2015-2019年CAGR为29.9%,其增速明显快要阿斯巴甜、安赛蜜及三氯蔗糖等人工甜味剂。在这三类人工甜味剂中,三氯蔗糖的增速显著,2015-2019CAGR为18.9%,其次是安赛蜜为9.8%,而阿巴斯甜则为-14.1%。3. 甜味剂创业和投资机遇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约95.46亿元,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约66.61亿元。目前甜味剂存量市场小,但随着终端消费者对饮食无糖化需求的不断上升,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以休闲食品为例,根据Frost&Sullivan测算,2018年国内休闲食品销售额达10297亿元,其中烘焙糕点、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甜味味零食占比达43%。根据生意参谋数线上无糖零食销售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糕点/点心、饼干、蜜饯等零食的无糖需求庞大,预计未来甜味剂在休闲零食中对蔗糖的替代需求将不断上升。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产品无糖化趋势的发展,甜味剂未来在我国市场潜在空间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下游的生产厂商在选择甜味剂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口感、安全性、 稳定性等因素。前文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甜味剂及其特点,最后总结下哪类甜味剂最具创业和投资机遇。从两个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一是这类甜味剂本身的特性是否具有广泛应用的发展潜力;二是这一赛道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格局如何,是否有绝对优势的全球龙头企业。 人工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由于应用时间早,价格便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人工甜味剂,产量占比分别为28%、44%,但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口感上存在明显劣势。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国对其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严格限制。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和口感的日益关注,这两类甜味剂将慢慢退出市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存在争议。沙利文数据显示,阿巴斯甜产量在2015-2019年CAGR为-14%,出现显著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性能更优的甜味剂的应用,阿斯巴甜的应用空间会不断收窄。三氯蔗糖和安赛蜜是目前应用增速较快的两种人工甜味剂。由于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目前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饮料中应用广泛。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安塞蜜、三氯蔗糖已有全球龙头企业,金禾实业在安塞蜜和三氯蔗糖的生产上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其安塞蜜产能 12000 吨,全球市场占有率 60%以上均位居全球首位,三氯蔗糖以 4000 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位。因此这两类甜味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大。纽甜的甜度倍数是蔗糖的6000-1000倍,甜度高。作为高倍甜味剂需要经过溶液稀释才能使用,对精度要求高,难以把控,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其在应用层面不成熟,尚未大规模使用,处于导入期。我国纽甜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新兴甜味剂值得关注。 天然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在成本、口感、稳定性等方面性能良好。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甜菊糖苷已有头部企业:朗菁健康科技年产能4000吨,占全球的40%;谱赛科、圣仁制药等产能均在千吨以上。此外,金禾实业也进入了该赛道。罗汉果甜苷2019年全国产能约为1050吨,其中华诚生物、吉福斯、莱茵生物、绿蔓生物四家企业的产能达850吨。赛道整体产量小,华诚生物市场占有率最高,存在市场机遇,建议保持关注。 功能性糖醇功能性糖醇作为低倍甜味剂,其甜度通常低于蔗糖,因此单位甜度的成本较高,通常搭配高倍甜味剂一起使用。除了成本较高之前,其在安全性、口感和稳定性等方面皆表现良好。从市场现状来看,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国内均已有龙头企业,看好麦芽糖醇、山梨糖醇、乳糖醇等暂无绝对优势企业的赛道初创机会。总体上来说,随着人们对口感和健康的追求日益提高,天然甜味剂和功能性醇类甜味剂将迎来发展机遇,关注暂未出现龙头企业的新兴甜味剂细分品类。四、2C糖类消费品创业和投资机会面向C端消费者可直接食用的糖类消费品可分为两大品类:一类是作为休闲零食的糖果,另一类是作为调味剂的糖。因此我们从休闲零食和调味剂两个角度来分析糖类消费品的创业和投资机会。1. 作为休闲零食的糖类消费品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糖果品类当前发展现状。糖果行业门槛较低,技术难度小,标准化程度高且对物流没有特殊要求,所以糖果作为休闲零食中最基础的消费品类,率先得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及招商引资,上世纪九十年代众多国外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如旺旺、玛氏、雀巢等,目前我国糖果行业主要被外资主导。我国糖果市场CR5为30.4%,日本、美国糖果市场的CR5分别为41.5%、46.1%,与日美市场集中度差距小。此外,与烘焙、咸味零食相比,我国糖果市场集中度远高于这两个子行业。当前我国糖果行业市场格局稳定,外资在糖果行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从市场规模及增速来看,糖巧占休闲食品细分品类收入的12%,是次于烘焙糕点(24%)的第二大细分品类,存量市场规模大,但近年来增速缓慢。根据 Frost&Sullivan 测算,2013-2018年糖巧CAGR仅为1.1%,远低于休闲食品整体行业CAGR的11.8%。我们认为,糖果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外资品牌优势显著,传统糖果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以婚庆和传统节日为主,在工作、休闲等场景的市场发展空间将不断收窄。糖果的生产门槛低,传统糖果的无糖类产品更适合大企业作为产品线的延伸生产,不适合初创企业切入这一品类。但糖果本身市场空间可观,作为重要的甜食之一,人们本身的需求存在,找准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健康无糖的新型糖果品类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在针对消费者的糖果类消费中,我们认为有两类细分人群的需求值得关注:一类是针对儿童的健康糖果零食;另一类是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功能零食、儿童零食增速明细,远高于零食品类整体增速。 儿童无糖类零食在过去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零食这一概念,随着千禧一代成为父母,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化。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作为国内第一个关于“儿童零食”的团体标准,“儿童零食”这一概念被正式定义——即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适合于3-12岁儿童食用的食品。80/90后父母健康意识觉醒,且对价格敏感度低,注重品牌专业度以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要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未来针对儿童的无糖健康零食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消费者在选择儿童零食时对于安全性需求高,因此对品牌较为看重。目前传统零食品牌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相继推出了健康儿童零食品牌,这些企业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针对儿童健康零食的领先品牌,初创品牌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类和卖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脱发/掉发、视力减弱、肥胖/体重增长等问题是困扰90后的三大健康问题;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说明年轻一代养生需求和健康意识崛起。功能性糖果对身体某些功能有改善效果,其将糖果和不好吃或者不方便吃的保健品结合起来,满足了年轻一代对保健养生和方便便捷的需求。目前国内糖果市场上功能性糖果的主要种类包括:维生素糖果、无糖口香糖、薄荷糖、润喉糖等,这些功能性糖果的生产商很多都是糖果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保健品牌,如雅客V9、汤臣倍健以及金嗓子喉宝等。但在年轻一代中这些企业存在品牌老化的问题,不够“酷炫”,且这些企业暂时没有推出爆款功能性糖果,初创企业仍存在很大发展机遇。初创公司以功能性糖切入市场,在目标人群上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针对年轻消费者,另一种是针对女性用户的滋补需求。针对年轻消费者提神醒脑、美容养颜等需求的保健性食品。如功能性食品BUFFX,瞄准18-30岁的年轻用户推出舒压助眠、润眼护眼、日常免疫等功能性软糖。针对女性需求的以滋补、无化学过滤等为卖点的功能性红糖、黑糖产品。如针对女性痛经的红糖品牌云耕物作,采用“无化学添加物理过滤+精准分段熬制”红糖生产技术,纯甘蔗熬制,不含白砂糖,甜而不腻,可以嚼着吃,方便便捷。2. 作为调味品的糖类糖的另一种C端消费品模式是作为餐桌糖调味品。从我国调味品细分来看,无论是按照出厂口径统计,还是按照零售端口径统计,糖的其占比均在前7名之外。按照出厂口径排在第7位的调味品是料酒,其占比为3.1%;按照零售端销售金额,排在第7位的是是味精,其占比为3%。据此可推测,糖在我国调味品细分品类中占比极低。从渠道占比来看,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较家庭渠道量多出近30%,居民在外用餐的调味品摄入量是家庭烹饪的1.6倍。餐饮渠道调味品消费量占比由2004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56%;餐饮渠道消费量较家庭消费的增量由2004年的3.79%提升至2018年的26%。说明餐饮渠道在调味品的销售重要性不断提升,而糖本身的占比极低,未来在家庭渠道的消费量占比或将进一步收窄。糖作为调味剂不如酱油、醋等应用范围广,市场份额较小。因此,糖类调味品在消费者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无糖减糖的需求提升,会传导到餐饮场景,倒逼餐饮店代糖类甜味剂应用增长,针对小B端餐饮场景的代糖甜味剂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近年来,手工烘焙等甜点店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根据奈雪的茶发布的《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在购买新式茶饮的顾客中近七成的消费者选择降低糖度;配料排名第一的为0卡糖,说明了消费者减糖意识和需求。这些现制餐饮店铺对无糖调味品的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糖调味剂企业可把小B端餐饮连锁作为主要拓展渠道,在茶饮店、咖啡店、线下烘焙等领域,有更多挖潜潜力和更大的下沉空间。最后总结下,三万资本主要看好以下三个甜味剂及糖类的创业方向:1. 针对B端食品饮料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糖作为食品饮料生产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消费端无糖化趋势会倒逼上游食品饮料厂商加快甜味剂对蔗糖的替代,甜味剂的市场需求空间有待不断释放。关注新兴、小众、市场分散的甜味剂市场,如纽甜、麦芽糖醇、乳糖醇等品类。2. 针对都市白领的功能性糖果。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养生需求和意识崛起,作为职场主力有经济基础。目前暂未出现针对年轻一代的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保健类糖果品牌。3. 针对小B端连锁餐饮的代糖类调味品。手工烘焙等甜点及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均在千亿级,消费者对现制食品的无糖减糖需求显著。

飞蝇钓

町芒研究院|《2019休闲零食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町芒作者: 更懂选择的 1休闲零食行业背景休闲食品能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并能帮助食用者缓解自身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未来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对休闲零食有更高的需求,甚至作为代餐。整个行业正在向风味化、营养健康化、享受化甚至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休闲零食市场容量巨大,处于快速发展后的早期成熟阶段,整个市场规模约5700亿,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0亿元。从品类结构来看,休闲食品包括糖果巧克力、坚果炒货、肉干肉脯、果脯蜜饯等,种类繁多,且不断推陈出新。在中国休闲食品行业中,不同类别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休闲卤制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元,糖果及蜜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2019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为2684亿元,超出2018年全天交易额549亿。根据历年双十一的销售情况来看,日用品、食品等都是高频次的消费产品,其中零食行业的成交业绩尤为抢眼。双十一当天休闲食品市场全网销售额达36.2亿元,占全网销售额0.9%,其中海外购占2.1%,而国产零食品牌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天猫双十一食品品牌销售排行榜TOP10,三只松鼠为第1名,百草味和良品铺子分别为第4名和第5名。其中三只松鼠用时19分23秒销售额破亿元,居天猫全网休闲零食行业交易指数榜首。2019年三只松鼠双十一销售额为10.49亿元 同比增长超50%。作为普通消费者,在面对任何一类零食时,可做选择的品牌越来越多,除了一系列经典主流品牌之外,同时不断有新的“网红品牌”涌现。消费者为了追求新的口味,进口零食也逐渐成为“吃货”的打卡项目。2019年10月,町芒研究院针对消费者“如何选购休闲零食”,进行了专项在线问卷调查。最终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购某款产品时,缺乏核心判断力,对产品品质无法判断,容易跟风。26%的人觉着跟着广告买更加可靠,25%的人觉着亲戚朋友推荐的产品更安全更可靠,15%的人习惯于朋友圈推荐,14%的人更相信KOL意见领袖推荐种草,但往往通过这几种方式购买的食品综合品质并不乐观,甚至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于是消费者开始不断尝试各种渠道及更换品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消费者被“收割”的感觉愈加强烈,对于产品、 市场和大环境的不信任感已经到达极致。2町芒研究院休闲零食评测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选择困难,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营养的优质产品,町芒研究院对休闲食品进行了严格评测。截止到2019年12月,町芒研究院评测休闲零食,包括饮品饮料类、肉类零食类、坚果炒货类、饼干糕点类、果脯果干类、膨化食品类、糖果布丁等30余款,涉及800多个品牌,评测样品量接近2000余个。评测样本来自线上电商平台、线下连锁商超、活跃社群及网红流量产品,单类产品选品数量基本涵盖市售所有品牌。町芒研究院对以上每一类休闲零食进行深度综合评测,最终得出所评测产品的町芒优选指数(DCI),消费者可根据所需产品的榜单排名情况进行选择。2.1 町芒优选指数(DCI)分析町芒研究院在评测2000余款休闲零食样品后,整理分析得出的最终町芒优选指数(DCI)可以看出,目前休闲零食对消费者的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1、儿童常吃的零食所含添加剂数量多。2、话梅、肉类零食钠含量普遍偏高,高钠零食占比高达95%。2.2 标准评测分析2018年5月19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在北京发布。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90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零食提供能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过多或不合理零食消费行为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新版《指南》将更有针对性地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零食指导,使零食指南进一步科普化。根据《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数字显示,7%的儿童每天食用方便面,8%的儿童每天食用果冻,9%的儿童每天食用薯片,11%的儿童每天食用火腿肠,每天食用蜜饯和奶茶的儿童比例为10%,每天食用口香糖和饼干的儿童比例为15%,在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的儿童更是高达26%。町芒研究院针对30余款,681种食品的配料表及所含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取样统计。其中方便面、火腿肠、冰淇淋、话梅果脯、多味瓜子、猪肉脯等食品所含的添加剂最多。町芒研究院所评测方便面品牌17个,添加剂最多29种,最少有8种。方便面中常见的添加剂有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特丁基对苯二酚等。儿童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产品,可能导致低钙血症。所评测的19款话梅中,添加剂最多15种,最少5种。这类果脯蜜饯中所含添加剂为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其中苯甲酸钠会破坏维生素B1,并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而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8款冰淇淋,不乏2019年最火的网红冰淇淋,其中网红海盐奶酪冰激凌含有15种添加剂,网红双黄蛋含有8种添加剂,冰淇淋中的添加剂以人工香精、增稠剂、人工合成色素等使用最普遍,而其中有的人工色素,国外规定不能用于食品。町芒研究院从休闲零食物质限值、食品添加剂种类等多个维度对681种市售休闲零食进行了深度解析。添加剂种类是标准评测的指标之一,添加剂种类越多,标准评测星级越低,而综合评测结果不容乐观,评测的休闲零食中,仅7.5%的休闲零食,标准评测达到町芒研究院五星标准(不含添加剂),65.3%的休闲零食达不到町芒研究院标准评测的三星标准(最高五星)。据了解,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虽然规定了不允许应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添加剂范围,但是对于婴幼儿的年龄范围并没有相关规定。国际上通常将3岁以内的儿童列为婴幼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很多儿童在3岁以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含添加剂的零食,这些零食通常并不属于婴幼儿食品范畴。由于家长缺乏了解,导致很多3岁以内的幼儿通过零食、饮料摄入了多种婴幼儿本不该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另外,在町芒研究院评测的零食中,接近23.5%的食品添加剂中有阿斯巴甜或安赛蜜。而这两种添加剂也曾被报道与多种不良反应相关。町芒研究院针对该类问题向谷宁企业质控管家进行咨询了解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合理把控此类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同时在保证口味的前提下,选择健康、合适的替代原料。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建议,2-5岁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对于6-12岁学龄儿童,建议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对于13-17岁青少年,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2.3 品质评测分析盐,作为最早的烹饪调味品,素有“百味之王”之称,但食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等健康问题。2019年4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北京发布《减盐健康教育手册》称,中国目前是全球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再加上通过加工食品摄入的盐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盐,中国居民实际盐摄入量估计在12克左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5克)。以年轻人比较常见的6类零食为例:话梅、多味瓜子、牛肉干、鸭脖、猪肉脯、即食蟹棒。町芒研究院针对以上零食进行综合评测,涉及品牌77款。2.3.1 高钠食品在评测产品中所占比重较高根据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司2019年8月19日发布的“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中对高钠食品的规定,固体食物中钠超过600mg/100g(即高于30%钠的NRV),即为“高钠”或“高盐”食物。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77款休闲零食品牌中,高钠零食占比高达95%。其中话梅、牛肉干、鸭脖、猪肉脯所评测产品均为高钠食品,占比高达100%。2.3.2 高钠食品DCI评分均值普遍较低钠含量作为品质标准中的重要评测指标,钠含量越高,品质标准星级越低,相应该产品的DCI评分也就越低。(DCI评分采用10分制,最高分为10分)结合町芒优选指数(DCI)可以看出,该类高钠食品的DCI评分普遍较低,6类产品DCI评分均值最高为鸭脖8.0分,均值最低为话梅6.7分。2.3.3 6类休闲零食钠含量平均分值整体偏低,品质星级较低。町芒研究院对6类休闲零食所有评测产品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款产品钠含量分值以及该款产品的品质星级。根据6类休闲零食每款产品包装上钠含量的标识值,结合町芒优选指数计算标准,对产品钠含量进行打分(1分-5分)发现,该类产品所得平均分值整体偏低,最高3.5分最低3分,而品质星级最高4星,最低3星。其中话梅的钠含量在6类产品中最高,平均值为3291.3mg/100g,19款产品钠含量平均得分3分,其品质星级平均3.5分。即食蟹棒的钠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为900.8mg/100g,但仍然超过了高钠食品限值。2.3.4 生产工艺造成产品高盐特色话梅、蜜饯类干果在制作时都会放入盐或糖等多种配料进行盐腌或糖渍,不仅口感好,也利于保存,但含盐量和含糖量很高。话梅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选择→腌渍→晒干→漂洗→日晒→配料→配汁→干燥→包装。在制作过程中,100g青梅需要用20g左右盐浸泡,用盐量非常多。不过在制作过程中,也会有不少盐分流失,但最后的成品话梅里,钠含量依然较高。2.4 感官评测分析町芒研究院为了从专业角度及消费者角度两方面,对休闲零食感官品质进行全方位解读,聘请了数十位专业感官评测师、二十位优秀感官评测师及上百位线下体验官,对町芒研究院评测的话梅、鸭脖、牛肉干、猪肉脯进行感官评测。町芒研究院从产品外包装、色泽、质地、香气、滋味及口感等多维度对休闲零食进行解读。外观评分大于等于3分以上的产品占75.3%,低于3分的产品占24.7%。据研究表明,休闲零食“吃货”用户画像为90后猪猪女孩80后宝妈。该类年轻群体更加青睐高颜值,有设计感的产品包装,同时对产品是否便于储存和携带更加在意。话梅、鸭脖、牛肉干、猪肉脯等小零食满足开袋即食,小袋包装+拉链密封锁的产品包装更加受欢迎。由于町芒研究院测评的话梅果脯及肉类零食中,有100%都属于高钠产品,因此此次测评中经町芒研究院专业感官评测团队研究从营养、健康方便考虑决定,将该类高钠产品的滋味均定为3分。但为了更真实的了解线下体验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线下体验滋味的评测没有要求。结合所有感官评测师的评测,发现该类高钠零食的滋味评分大于等于3分以上的产品占83.7%,低于3分的产品占16.3%,其中钠含量均值最高的话梅和鸭脖,滋味评分在3分以上的分别占比为58%和86.6%。从町芒研究院对休闲零食的口感评测中,82.6%的线下消费者都认为该类高钠零食咸味适宜,且均能接受这类口味,数据表明中国人群饮食具有口味重的特点。同时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司于2019年8月19日发布的“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中也指出,目前我国居民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0.5克,但健康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应该超过5克(1克盐约等于400毫克钠)。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一组调查数据:在中国,五分之四被调查群体每日平均盐摄入量12.5g,是中国膳食指南规定(6g)的两倍多。杂志相关研究认为,中餐重盐的特质直接与健康风险挂钩,也发出“中国菜太咸了”的提醒。这份研究主要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 Andre Munter 教授表示,钠摄入量超过5克(相当于12.5克盐)的国家如中国,应将他们的摄入量降至适当范围内。该图颜色代表20岁以上人群,食盐摄入量的平均值,颜色越红,代表盐摄入越多(2010年)。饮食偏咸的中日韩三国,在盐摄入上,力压全球大多数国家。按照成人每天建议摄入钠2200mg来计算,仅仅吃下1包话梅(按照一包话梅80g计算),钠含量就已经接近一天的摄入量。而话梅、蜜饯、肉脯在制作时都会放入盐或糖等多种配料进行加工,不仅在口感上更好,也利于保存。然而所含盐量却要命的高,许多国人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泡进了盐罐子。町芒研究院认为,中餐重盐的特质直接与健康风险挂钩,而过量摄入盐,正是高血压、心脏病、肾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为了改变中国高盐饮食的特点,让中国饮食逐渐趋于健康。我们应该从日常饮食做起,同时关注婴幼儿的日常饮食,逐渐培养低盐饮食习惯。这也需要我们食品企业以身作则,不能以迎合市场为目的,生产的所有休闲零食应该从健康出发,严格按照健康饮食配比去生产相关产品。3高品质更健康的休闲零食是选择趋势3.1 消费者核心需求转变升级,高品质更健康的休闲零食是选择趋势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单纯性的物质到生理升级,从生理需求到健康、心理的转变,从高昂价格的消费转变成了注重健康的消费理念。单纯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社会消费主体用户。同时消费者开始注重产品的品质,对健康食品的诉求逐步增强,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钠,且更健康更营养的食物。即便消费者有更高的需求,但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他们对于选择分辨品质产品的过程保持着懒惰的心态。3.2 泛公信力时代,消费者面对选择更加困难正如町芒研究院的在线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消费者在面对选择时无从下手,只能跟着广告买,跟着微商买,跟着感觉买,人云亦云被动“种草”。然而受消费习惯变化、消费升级的驱动,人们即使愿意购买健康且营养价值更高的产品,但是并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3.3 町芒,品质生活,更懂选择对于町芒研究院的评测结果,目前市面上的休闲零食确实存在所含添加剂种类多且高钠食品占比高等问题。对于添加剂合法,且用量规范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及安全是没有问题的,但町芒优选榜单(DCI评分)仍然更倾向于添加剂较少,且钠含量较低的零食。那些少用添加剂、用天然添加剂或天然原料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来代替添加剂使用的综合品质较高的产品,那些能够满足特殊群体低盐淡口需求的食物,能够通过DCI榜单,得到更直接更公正的曝光和认证。町芒希望为那些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提供选择依据,让他们面对选择不再迷茫。同时,基于休闲零食添加剂种类多、钠含量高的问题,谷宁结合町芒的测评数据,实验室大数据(全程保密,只用作分析)、食安通数据,以及休闲食品的市场反馈,编写《休闲食品企业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并结合全国食安重点监控数据与休闲食品安全发展趋势,对休闲食品企业发展方向给出建议。希望通过町芒的努力,能让消费者在选择的同时更加轻松和笃定。不需要经历町芒复杂的筛选过程,就能够得到最正确的选择。而谷宁只需要进行专业的“体检”,而不是“治病”,让品质成为一种产品常态,而非“难能可贵”的品格。同时,町芒更希望自己是一双发现良心企业的眼睛,让好的产品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不再让所谓的广告成就天下,让社会回归常态,让更好的产品成就每个人的品质生活。

不离于宗

2019年全球糖消费市场情况分析:全球糖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放慢以及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度摄入糖份的不利影响,全球糖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据USDA数据显示:2015-2019年,全球糖消费量从1.69亿吨增长至1.75亿吨,年均复合增速仅为0.8%。数据来源:USD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全球糖消费市场来看,印度糖消费远超其他国家及地区,2019年印度糖消费量约2850万吨,占全球糖消费比重的16.32%,其次是欧盟地区,2019年糖消费量1860万吨,占比10.65%。中国糖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三,2019年中国糖消费量为1580万吨。数据来源:USD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糖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既已县矣

2020休闲食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俨然已经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为了帮助我国休闲食品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将对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进行一次行业分析。1、 市场现状:发展潜力巨大美味的零食能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并能帮助食用者缓解自身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因此爱人们得常生活中零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儿童。即使在深受经济危机的这几年里,休闲食品收到的冲击依然很小,国人对休闲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减反增的势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业的兴盛,我国休闲食品市场需求量呈持续增长势头,食品品种逐渐多样化。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市场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们消费水平、购买能力的不断提高,休闲食品市场仍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长,预示着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 区域板块效应明显休闲食品的生产原料大多了来自农产品与农业资源紧密相连,而中国疆域辽阔,农业资源东西南北的差异巨大。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农业资源,产业集中度较高,由此形成了众多势独特的休闲食品区域,引领中国休闲食品的发展潮流。目前,我国各地休闲食品市场已经开始迅速发展,如福建军团、安徽炒货军团、湖南麻辣食品、河南速冻食品等一大批很好的休闲食品企业。下表是休闲食品的区域分布特征:3、种类细化和口味化趋势日趋明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休闲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尤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休闲类食品市场开始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大致可分为八大类,即谷物膨化类、油炸果仁类、油炸薯类、油炸谷物类、非油炸果仁类、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蔬果类。其中,糖果、蜜饯、膨化、谷物类是休闲食品行业起步早,也是发展为成熟的品类,已经形成了强势的良心品牌梯队。除此之外,手撕牛肉、豆干、瓜子、米饼、馍片、锅巴、卤肉等传统风味小吃经过企业不断创新,再加上营销思路上的改进,已然成为新兴的休闲食品市场。休闲食品二、目标人群的细分及相应休闲食品特征目前,国内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年龄上看,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能明显地区分出三类:18岁以内青少年及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目前,消费主体已经由原来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拓展到以年轻成人为主,其中少年儿童,青年人中的女性消费者更是已上升为当前休闲食品的主流消费者。从性别上看,15-34岁年轻女性仍是引导时尚食品消费的主流群体。从职业类别上看,目标消费者多为在读学生或办公室白领。从家庭结构来看,各种休闲食品的热衷消费家庭主力是有12岁以下小孩的家庭,消费占比为41%;而普通中高收入家庭(有孩子,但孩子尚未独立的家庭)和空巢期家庭(即孩子已独立,老人自己构成的家庭)则占到了一半。根据上述对休闲食品目标人群的细分,休闲食品生产厂家未来很可能根据目标客户的不同性别、职业类别、年龄等不同变量进行市场细分,并设计生产出有针对性的产品系列和推广方案。(1)儿童休闲食品突出“童趣”特点青少年儿童属于纯粹的消费群体,在食品选择上则基本是从自身的主观意愿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多数情况下父母也会妥协。这类人群大的特点是对新奇的、刺激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而且乐于、勇于尝试,而对“健康”则没有任何概念,从来不在乎是不是对健康不利,尤其对奇形怪状或者卡通元素特别感兴趣。这一目标人群的产品注重产品的视觉冲击,如小熊饼干、如好多鱼、鬼脸嘟嘟、奥利奥等,要么是形状可爱,要么是名字怪异,抑或者是充满童趣的吃法。除此之外,儿童类休闲食品在促销上,可以适当赠送卡通玩具,尤其是经典形象更受青少年欢迎,如白雪公主、变形金刚等,这对目标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旦挑拨起孩子的欲望,父母基本很难拒绝。(2)青年休闲食品的品牌营销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是一个被“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挑选,所以他们更讲究品牌,更在意包装精致,对价格不是太敏感。同时,这类人群已基本形成饮食“健康”观念,所以对于零食类的食品不会像儿童一样来者不拒,而会有一个基本的筛选,像糖果、巧克力、薯片、膨化食品等高热量的东西,他们会有选择地消费。这就要求休闲食品企业应该及时了解并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特殊的消费需求,更加注意品牌形象的塑造、强调营养搭配的合理性和产品自身品质的提升,以满足此类人的独特需求。(3)老年休闲食品的适用性相对于前两者刺激性、美观性的要求外,老年人就守旧许多。老年人口味上更单一,形式上更实用,更喜欢酥软的东西,传统、中式食品更让他们青睐,如稻香村糕点,如各种现场烘焙蛋糕、酥饼等。而且老年人也有他们特殊的营养需求,针对他们的产品也可以进行功能细分。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三、休闲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休闲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料价格攀升,成本增加,新一轮洗牌的风险和食品安全问题。20多年,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姜你军”,中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势头。很多传统的农产品价格涨幅超过了历史新高,这直接影响了依托农产品资源的食品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中国食品制造产业面临空前的成本压力以及涨价带来的销售压力。另外,随着农业产业化及品牌化的来临,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将驱动中国休闲食品的品牌化发展。休闲食品企业必将面临新一轮的行业洗牌,那些没有品牌影响力和独特势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这两年来中国持续不断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产生,也为休闲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家严格的食品生产要求及规范,将使得很多中小型休闲食品企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各个休闲食品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度,这对食品生产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休闲食品行业四、 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休闲食品行业各品牌之间已经突破了原先在价格和种类之间单一的竞争界限,正向品牌、形象、口味、健康、促销、渠道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领域发展。产品越来越注重健康和营养,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休闲食品消费格局,逐渐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1、口味创新是休闲食品发展的一定趋势口味创新是品牌创新的很好要素。消费者不会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买单,如果一款产品的口味不好,难以满足消费消费者的需求的话,企业再怎么推广宣传都难见效果,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只有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喜好,适时开发新口味的产品,才能使企业产品立于不败之地。在口味创新方面,“洽洽瓜子”做得很成功。当年,当众多炒货企业还热衷于传统的炒制工艺时,洽洽却在默默地研究如何既能保持香瓜子香脆的口感特性,又能使消费者吃了不上火乃至不脏手的香瓜子,之后口味独特的煮制瓜子便出现了。这不仅是洽洽在瓜子口味和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整个炒货行业在瓜子工艺上的一大突破,满足了消费者对瓜子香脆、卫生、不上火的多个需求,使洽洽在短短几年内便发展成为瓜子的很好品牌。区域性口味改良也是未来食品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特色口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了迎合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不同口感偏好,休闲食品企业可将在某地区销售都好的具有特色口味的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良,然后推向全国市场,以适应大众人群的口味特性。如“重庆特色休闲食品”、“休闲豆干”等产品的风行,都是对产品进行区域性口味改良的结果。2、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场合的消费需要,各个休闲食品厂家应该对消费者的消费目的进行差异化细分,并据此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如针对个人消费的小包装、针对情侣的浪漫包装、可供多人分享的大包装和赠送他人的礼品装等。尤其是配合独立小包装在内的组合包,既可满足分享需要,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和卫生方面的期望,同时还可兼顾不同口味。如手撕牛肉就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牛皮纸袋和布袋包装,外观新颖、实用性强,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而且环保、精美,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在树立手撕牛肉品牌形象方面作用巨大。德芙巧克力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包装多样化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已成功推出了碗装、礼盒装、分享装和散装等多款精美包装,大限度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德芙巧克力的现实需求,同时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3、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休闲食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这就要求休闲食品本身能有效吸引到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并在其心目中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才有可能实现终的成功销售。休闲食品厂家大多注重明星代言推广,期望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来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明星影响力的带动下快速提升产品知名度,强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成功引领休闲食品消费的风潮。如“可比克”请出周杰伦代言的薯片,引发其歌迷大肆追捧,而“盼昐法式小面包”则请出蒋雯丽代言,将“法式小面包,还是盼盼好”进行了完美演绎。众多明星代言休闲食品,为休闲食品的推广铺垫道路。休闲食品店五、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由于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基本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即将完成。因此,休闲食品企业必须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各种经营战略,走出一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市场竞争方面来说,中国休闲食品的竞争,随着进口食品的日益增多,食品企业未来不仅会与行业内企业进行竞争,而且在高端市场将面临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从消费者结构来看,未来休闲食品的消费者细分程度将越来越高。比如说低龄化、白领化、人群特殊化等将越来越突出,针对儿童、白领、中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开发的产品,将越来越多,消费人群的跨度将越来越大。而食品企业的产品发展也将越来越专业化、个性化、高端化。休闲食品xiaofei六、 休闲食品行业未来发展战略展望休闲食品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由于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基本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完成在即,企业间的竞争力度日趋激烈。食品企业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呢?实施差异化战略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将自己的产品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用差异化特征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用产品的内在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和拓展市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产品专业化战略也是很必要的。在未来百家争鸣的竞争环境下,尤其是进口食品充斥食品市场的环境下,要做到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一个方面的好成为标杆 。比如专门做儿童休闲食品,并且将这一项在健康、口味、包装等方面做到很好,做到比别的企业都更专业。如此,既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能利用人们相信专家的心理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实施市场定位策略是同进口产品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企业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利润,本土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适时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以期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在国内休闲食品行业中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几乎还是空白。此时企业若是积极创新,开发高端的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将会更加有势。在安全问题频出的食品行业,异军突起的高端品牌将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更容易进行营销和推广,并且在进口食品数量剧增的情况下,收到的影响也更小。

若枉若直

我国淀粉糖行业发展现状,淀粉糖新领域与新产品的探索迫在眉睫

一、我国淀粉糖发展现状淀粉糖是指以淀粉为原料,衍生出的一系列单糖或寡糖的统称,淀粉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基础性原料,除可直接应用外,还可进一步深加工成变性淀粉、糖醇、酒精、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等多种商品,在食品、医药、发酵、化工和材料等多个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玉米淀粉占到国内淀粉产量的95%以上,因此玉米淀粉也是淀粉糖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国内淀粉糖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产能增长过快、竞争加剧和下游市场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产量增长放缓,2018年以后产量逐步回升,预计2020年国内淀粉糖产量将达到1492万吨。目前国内的淀粉糖种类主要包括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结晶葡萄糖、结晶果糖、果葡萄浆。资料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淀粉糖属于玉米淀粉行业产业链下游最大的细分市场,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36%的玉米淀粉消费被用于制取淀粉糖,以玉米淀粉和淀粉糖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已成为年产值约2400亿元。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玉米淀粉加工行业受到国家的政策引导和资金的保障,很多企业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淀粉糖产品本身特有的功能和特点,使其应用领域不断发展扩大。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二、淀粉糖需求结构目前玉米淀粉糖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饮料、食品、糖果、啤酒、化工、冷饮等领域,其中饮料与食品工业分别占玉米淀粉糖消费量的36%和23%。在饮料行业的主要消费是果糖,麦芽糖消费集中于食品和啤酒消费当中,麦芽糊精主要应用于冷饮和调味品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以玉米淀粉糖为原料,制备玉米淀粉糖纳米纤维。玉米淀粉糖分子链中不含苯环类结构,生物降解能力强,符合当前化工产品绿色化的世界潮流。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淀粉糖的市场行情也正是因为淀粉糖目前主要面向食品饮料行业,因此国内淀粉糖产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比较强。以2020年为例,除了受到疫情的影响导致二月、三月开工率明显低于往年以外,总体保持较为平稳的水平。进入夏季以后由于啤酒饮料销售进入旺季,对于果糖、麦芽糖需求增加,果葡萄浆的开工率明显有不同程度上升;而进入冬季以后受原料供应量不足和大气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限产增多,导致结晶葡萄糖开工下滑;进入下游春节备货旺季导致对于啤酒饮料需求再次增加,果糖和麦芽糖开工率均有所回升。资料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淀粉糖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四、淀粉糖行业竞争格局进入21世纪,国家针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性政策,如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限制外资占比、鼓励糖醇发展、促进玉米消费、加强环保监管等,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淀粉糖行业的产能走向集中。在此期间,以中粮、西王等为代表的国内玉米加工企业对推 动仪器设备厂家的进步发挥重大作用,目前国内淀粉糖行业产业集中度CR10为60.86%,其中广州双桥淀粉糖产量在2019年达到127.99万吨,占总产量比重的8.92%。而在我国玉米淀粉加工大省山东,大约有43%的淀粉产量来自当地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王糖业和诸城兴贸,分别占总产量的8.66%和7.57%。现阶段国内大规模生产装置的建设和运转经验日趋丰富,国内单厂规模不断扩大,新增产能以10万吨为起 点,60万吨已成标准规模,最大规模企业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成套生产线输出到东南亚地区。资料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五、淀粉糖出口情况而随着国内淀粉糖产量的扩大,淀粉糖出口量也随之提高,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淀粉糖生产国与出口国。2020年我国淀粉糖出口量约为149.1万吨,约占国内淀粉糖产能的十分之一。出口目的地主要以亚洲国家为主,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韩国、泰国等国家为主要出口地。由于欧美国家针对糖精、果糖等产品的使用量逐步减少,而阿斯巴甜等代糖类产品的使用量增加,因此国内淀粉糖向欧美大规模出口的空间有限。随着淀粉糖分品类消费领域区域饱和,未来的行业增长点将来自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在新产品当中的应用,如新型健康功能饮料、医药、发酵和添加剂等领域还有较大的市场扩容空间。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圣人不隐

2021-2027年中国食糖市场调查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食用食糖的主要是白糖、红糖和冰糖三种,这三种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甜菜制作而成的食糖其主要成份也是蔗糖)。糖类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靠糖类供给的。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数量为285万吨,同比增长24.4%;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金额为943646千美元,同比增长9.5%。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统计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食糖市场调查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食糖行业市场发展环境、食糖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食糖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食糖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食糖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食糖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食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食糖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环境第.一章 食糖行业相关概述第.一节 食糖行业定义和分类一、食糖的定义二、食糖的分类1、按国家生产许可证发放要求分类2、按日常生产习惯食用糖分类三、各类食糖简述第二节 食糖制作分析一、传统工艺二、现状工艺第二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七、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八、对外贸易进出口第二节 2015-2019年中国食糖所属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行业相关政策分析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中国食糖所属行业社会环境分析一、人口环境分析二、教育环境分析三、文化环境分析四、生态环境分析五、中国城镇化率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第三章 全球食糖所属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全球食糖市场动态分析一、全球食糖市场特点分析二、高糖价对巴西食糖交易的影响三、欧洲产糖分析四、肯尼亚家制糖厂私有化分析五、泰国食糖出口量增长情况六、全球食糖市场发展动态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运行食糖市场分析一、美国二、日本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研究第四章 中国食糖行业整体研究第.一节 食糖行业发展概述一、食糖生产及特点二、食糖榨季三、白砂糖保存四、食糖产业链五、食糖工业消费构成第二节 2015-2019年食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糖料面积情况分析二、我国糖业发展进入迅猛的时期三、食糖行业迎来第三阶段--品牌时代第三节 2015-2019年食糖流通格局分析一、资源逐步集中,传统的产销界限已不明显二、食糖流通更趋多样化、灵活化三、新的营销网络逐步形成四、信息已成为食糖流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第四节 2015-2019年食糖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我国食糖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二、影响我国食糖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三、中国食糖行业发展的对策第五章 中国食糖所属市场整体研究第.一节 2015-2019年食糖所属行业市场运行分析一、2018年食糖市场运行回顾二、2019年食糖市场运行现状第二节 2018年食糖市场行情监测分析一、2018年第.一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二、2018年第二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三、2018年第三季度食糖市场监测四、2018年第四季度食糖市场监测第三节 2019年食糖市场行情监测分析一、2019年第.一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二、2019年第二季度食糖市场监测三、2019年第三季度食糖市场监测第六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市场供需平衡研究第.一节 2015-2019年食糖播种面积和产量分析一、2018年糖料播种面积分析二、2018年食糖产量分析三、2019年糖料播种面积分析四、2019年食糖产量分析第二节 2015-2019年食糖消费量分析一、食糖消费量统计二、食糖消费量增长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食糖所属行业进出口分析一、2015-2019年食糖进口数量统计2015-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数量及增速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5-2019年1-10月中国食糖进口金额及增速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二、2015-2019年食糖进口金额统计三、2015-2019年食糖进口平均单价四、2015-2019年食糖出口数量统计五、2015-2019年食糖出口金额统计六、2015-2019年食糖出口平均单价第四节 2015-2019年食糖供需平衡研究第七章 中国白糖期货市场研究第.一节 白糖期货投资价值分析一、食糖是国际上成熟的期货交易品种二、食糖产销特点有利于期货投资三、食糖产业链条长食糖产业链条长四、食糖价格波动频繁,市场博弈机会多第二节 影响白糖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一、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二、气候与天气三、季节 性四、政策因素五、替代品六、节 假日七、国际期货市场的联动性八、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九、经济周期十、其他因素第三节 白糖期货交易有关规定一、白糖期货风险控制主要规定二、白糖期货结算流程三、白糖期货交割流程及有关规定四、买期保值实物交割第四节 套期保值和跨期套利交易有关规定一、套期保值业务流程及有关规定二、跨期套利组合指令交易方法及策略第五节 白糖期货合约与质量指标一、白糖期货合约二、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砂糖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第八章 中国制糖所属行业经济运行研究第.一节 制糖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2015-2019年制糖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2015-2019年制糖行业资产规模分析三、2015-2019年制糖行业负债规模分析四、2015-2019年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分析五、2015-2019年制糖行业主营业务分析六、2015-2019年制糖行业主营成本分析七、2015-2019年制糖行业费用情况分析第二节 制糖所属行业产销分析一、2015-2019年制糖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二、2015-2019年制糖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第三节 制糖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销售利润率二、制糖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三、制糖行业亏损面第四节 制糖所属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资产负债比率二、制糖行业利息保障倍数第五节 制糖所属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应收帐款周转率二、制糖行业总资产周转率第六节 年制糖所属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一、制糖行业总资产增长率二、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三、制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第九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市场发展形势研究第.一节 2019年全球食糖市场发展动态一、2019年全球食糖发展动态二、2019年全球食糖依然过剩第二节 2019年食糖市场变化分析一、国家第二批食糖临时收储计划分析二、产量难以持续稳定增长三、种植面临成本上涨等问题四、进口原糖对国内冲击较大五、食糖替代品带来冲击六、国储调控与价格市场化七、供需缺口长期存在第三节 2019年食糖所属行业市场走势分析一、食糖未来看消费二、食糖需提高生产效率三、食糖需加强宏观调控第十章 中国食糖所属行业产业链研究分析第.一节 甘蔗市场分析一、中国甘蔗的生产及分布情况二、甘蔗高产的因素分析三、甘蔗种植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高产多糖高效甘蔗种植方法第二节 甜菜首次分析一、中国甜菜的相关概述二、中国甜菜适宜区及分布介绍三、中国甜菜生产的现状四、甜菜品种类型与甜菜经济分析五、甜菜品种资源研究情况及发展方向第三节 2021-2027年制糖原材料发展趋势分析第三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第十一章 中国食糖市场竞争分析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二、区域集中度三、企业集中度第三节 中国食糖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一、生产要素二、需求条件三、支援与相关产业四、行业结构与竞争状态第四节 食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9年国内外食糖竞争分析二、2019年我国食糖市场竞争分析三、2019年我国食糖市场集中度分析四、2019年国内主要食糖企业动向

两家春

2020年1-9月中国成品糖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0年9月全国成品糖产量增长,2020年9月全国成品糖产量为25.3万吨,同比增长25.2%。2020年1-9月全国成品糖产量为883.2万吨,同比下降10.1%。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20年1-9月全国成品糖产量统计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上述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成品糖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梁祝恨

町芒研究院|《2019休闲食品行业研究报告——低脂低热量类食品》

来源:町芒作者: 更懂选择的 1行业背景2019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从报告来看,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根据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950元,增长4.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6%。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多,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不再仅仅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对健康食品的诉求。吃的“健康”,越来越成为消费者新的追求。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从自身的健康考虑,对摄入食品就有一定的特殊需求,商家为了满足该类人群,针对性的推出以“功能性”为主的食品。比如针对减肥人群推出“低热量”产品,对乳糖不耐症推出“代乳”产品,对控糖人群推出“无糖或低糖”食品。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对食品进行深加工,逐步向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升级的消费者诉求。据《2017-2022年互联网+减肥产业行业运营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所调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正在显著增多。全球肥胖人口从1975年的1.05亿上升至2014年的6.41亿,远超过体重过轻者。其中,中国和美国是全世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肥胖、体重超重人数已达3.25亿人。据2016年《柳叶刀医学周刊》(Lancent Medical Journal)的数据,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与此同时,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里,大家基本都认同“以瘦为美”,类似于“要么瘦要么死”之类的金科玉律,时刻提醒着各位爱美人士,“瘦才是王道”。为了更瘦更美,多少人走上了疯狂减肥之路。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许多相关产业,减肥代餐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商家们费尽心机推出了各种减肥、代餐食品,甚至宣称能够短时间内快速减肥。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从2016年至2018年,因为健身选择代餐食品的人数逐年递增,2018年有85%的消费者购买代餐的原因是因为健身。2019年4月,町芒研究院针对消费者进行了“减肥期间选择哪些休闲食品”,进行了专项在线问卷调查。最终调研结果显示,在减肥期间,有44%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饱腹感较强且热量较低的休闲食品,如即食燕麦片和全麦面包,另外有26%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代餐类食品,同时在减肥期间,对于无糖、低卡、零卡食品有着较高的兴趣。2019年10月,町芒研究院针对消费者“如何选购休闲零食”,进行了专项在线问卷调查。最终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购某款产品时,由于缺乏核心判断力,对产品品质无法判断,容易跟风。26%的人觉着跟着广告买更加可靠,25%的人觉着亲戚朋友推荐的产品更安全更可靠,15%的人习惯于朋友圈推荐,14%的人更相信KOL意见领袖推荐种草,但往往通过这几种方式购买的食品综合品质并不乐观,甚至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于是消费者开始不断尝试各种渠道及更换品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消费者被“收割”的感觉愈加强烈,对于产品、 市场和大环境的不信任感愈加强烈。2町芒研究院休闲食品评测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选择困难,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营养的优质产品,町芒研究院对休闲食品进行了严格评测。每一个评测产品至少筛选、对比上百种同类型产品进行全方位解读,检测样品送往独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由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为町芒研究院评测产品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最后结合检测报告,町芒研究院营养学专家、感官评测专家、町芒研究院线上线下体验官从执行标准(Standard)+品质标准(Quality)+感官标准(Sensory)三个维度综合评测产品,得出该款产品的最终指数,即町芒优选指数(DCI),DCI数值越高代表综合品质越好(不符合町芒执行标准,不参与町芒研究院优选)。截止到2019年12月,町芒研究院评测休闲零食,包括饮品饮料类、肉类零食类、坚果炒货类、饼干糕点类、果脯果干类、膨化食品类、糖果布丁等30余款,涉及800多个品牌,评测样品量接近2000余个。其中町芒研究院针对消费者在减肥期间,愿意选择的6类食品进行深度评测,涉及品牌90余款,样品量近300款,其中包括代餐棒、酸奶、即食麦片、无糖饮料、黑巧克力、苏打饼干等。评测样本来自线上电商平台、线下连锁商超、活跃社群及网红流量产品,单类产品选品数量基本涵盖市售所有品牌。町芒研究院对以上每一类食品进行深度综合评测,最终得出所评测产品的町芒优选指数(DCI),消费者可根据所需产品的榜单排名情况进行选择。3DCI指数分析从减肥相关食品的町芒优选指数(DCI)中,我们发现了该类食品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代餐食品执行标准缺失;2、消费者减肥期间选择的“减肥”食品实际热量并不低;3、无糖、低卡食品标称“无糖”并非不含糖。3.1 代餐食品执行标准缺失随着肥胖问题逐渐加剧,“代餐”成为当下时髦的概念。而代餐减肥也成为一种新时尚,“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都是代餐被减肥者追捧的标签。根据欧睿国际的报告,2017年中国的代餐市场规模达到了571.1亿元,预计在2020年中国代餐市场将达到1200亿元。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食品发布的《天猫食品行业趋势分析报告》也提出,从销售体量及消费者人数上来看,代餐食品的整体销售均有着稳步的增长且呈现大于50%的增长率。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内代餐市场整体表现却相对混乱,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且标准缺失。相关部门对此新生事物的监管也匮乏,甚至不少代餐类食品存在细菌污染等问题。另外,代餐品牌和品类也相对分散,品类包括保健品、固体饮料、液体饮料,甚至还有蛋白棒、饼干等。对于此类问题,町芒研究院特别向谷宁企业质控管家(作为町芒研究院主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以下简称“谷宁”)进行咨询和讨论,谷宁食品安全标准以及质量体系专家建议,针对该类问题,企业应安排专业的培训,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盲目跟风,法规意识淡薄,最终导致产品不合规,且卫生标准不达标的现象。在代餐食品概念模糊执行标准缺乏的社会背景下,市售能量棒是依据何种类型的标准生产的呢?为解决此困惑,町芒研究院对所评测的国产能量棒(包括产品包装标称为蛋白棒、代餐棒、坚果棒、能量棒)执行标准进行了统计。町芒研究院通过信息整理发现,45%的能量棒执行的是我国现有糕点通则(标准号GB/T 20977 - 2007);27%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如冷加工糕点标准及坚果棒(方便食品)标准;18%的能量棒执行的是运动营养食品通则(标准号 GB 24154);而9%的能量棒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标准(标准号GB 7099 - 2015 ),甚至一些能量棒所执行标准已经被废止。结合调查结果,国内至今确实没有关于能量棒的官方标准。对于营养摄入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来讲,是否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是否具备合理的营养配比,是否能够为身体提供全面营养,是他们选择不同能量棒的主要目的。然而市售能量棒所执行标准中,对于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指标并未作出更高要求(参照GB/T 20977 - 2007糕点通则 理化指标)。所以一款产品是不是能量棒,基本上由厂家说了算,甚至有些“能量棒”的热量与巧克力无异。据了解,2018年3月我国开始制定代餐食品标准,2019年8月发布征求意见稿,经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委员会组织审查,批准《代餐食品》(T/CNSS 002-2018)团体标准发布,这也是国内首个控制体重代餐食品团体标准。由于代餐食品执行标准缺乏,监管滞后,行业鱼龙混杂,很多消费者虽然倾向于代餐食品的选择,但由于品牌众多,消费者在面对选择的同时,对该类产品是否科学同样存在疑问。消费者如何甄别并选购到健康且有质量保证的代餐食品?而我们应该如何保障代餐食品安全性的同时,规范代餐食品的生产?随着代餐行业的不断发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而解决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代餐食品行业的重中之重。3.2 减肥期间会选择的休闲食品热量并不低无论是减肥还是减脂,重要的饮食原则之一,就是制造热量缺口,摄入的卡路里小于基础代谢与运动代谢的总和。在此基础上还要讲求营养均衡、食物种类丰富。鱼、虾、肉、水果、蔬菜和油脂缺一不可。于是各种各样的减脂饮食食谱应运而生,但大方向不变,依旧是以控制热量摄入为前提。2019年12月町芒研究院针对消费者在减肥期间,愿意选择的6类食品进行深度评测(分别为能量棒、黑巧克力、酸奶、燕麦片、无糖饮料、苏打饼干,共涉及品牌90余款,样品量近300款)并发现,很多食品虽然是减肥人群热衷的宠儿,但减肥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是隐藏的“热量炸弹”!町芒研究院对该类食品进行评测,其中热量作为品质评测环节中的重要评测指标,热量越高,其品质星级越低。这4类产品的平均热量星级都未超过3.5星,其中能量棒热量星级为3星,苏打饼干为2.5星,黑巧克力为2.5星,麦片为3.5星。无论是代餐棒还是蛋白棒,之所以畅销,是消费者认为这类食品既能饱腹又能增肌减脂,而町芒研究院在评测时发现,这类能量棒热量最低为322.17kcal/100g,热量最高为494.25kcal/100g,15款产品的平均热量为416kcal/100g。再结合配料表会发现黄油或者棕榈油排在较靠前的位置。町芒研究院认为,对于这类能量棒的选择,除了关注热量,同时需要了解其营养成分配比是否合理,满足高蛋白低热量的同时,口味上也需要适合自己。如果是剧烈运动后亟需补充能量,建议可以用来适当补充能量,但如果作为日常代餐,靠它日瘦三斤,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减肥人士对燕麦片情有独钟,认为即食麦片低脂高纤维,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即食麦片中,热量最低的麦片为375.4kcal/100g,平均热量高达409kcal/100g。而一份米饭的热量为116kcal/100g,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即食麦片的热量并不低,一些即食什锦麦片中含糖量较高,配料中包含各类坚果、果干,这类麦片只适合做零食解馋,健身人士、以及控糖人士不建议选择。对于健康麦片的选择,町芒研究院建议优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糖含量较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原味纯麦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日摄入热量应为2250大卡左右,成年女性应为1800大卡左右,而减肥人群应在此基础上减少300-500大卡,但每天摄入热量不低于1200大卡,一日三餐的热量摄入比例应为3:4:3。正常情况下,如果我们需要消耗100大卡,需要做些什么呢?跑步10分钟,骑车23分钟甚至爬楼梯10分钟。通过对食物热量的查询,饼干或者冷饮属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热量很高,减肥期间不适宜食用的食物,其热量为435kcal/100g。同时参考《代餐食品》(T/CNSS 002-2018)团体标准中对每餐代餐食品所提供的能量要求为:大于等于835kJ(200kcal),不高于1670kJ(400kcal);以400kcal/100g为界限,来看看减肥期间大家会选择的食物热量情况如何。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食品中,有60%的能量棒每百克超过400kcal/100g,即食麦片中有40%的产品超过400kcal/100g,所评测的黑巧克力和苏打饼干所有品牌均超400kcal/100g(所评测的100%纯黑巧克力,热量555kcal/100g)。根据町芒研究院2019年4月份专项调研结果显示,6%的被调研者认为黑巧克力的热量较低,会在减肥期间食用黑巧克力。3%的被调研者认为咸味的苏打饼干,热量比较低,吃了也不会发胖。“黑巧克力减肥”,不仅仅是国内的一些减肥、健康网站被提到,包括国外一些网站也类似的说法。然而黑巧克力的评测结果显示,黑巧克力只是相对于牛奶巧克力或坚果巧克力热量较低,即便是100%纯黑巧克力,也需要控制摄入量,建议每次不要超过30g。町芒研究院评测的11款热销苏打饼干品牌中,热量最低为440.9kcal/100g,热量最高为571kcal/100g。苏打饼干相较黄油曲奇含有的糖量较少,但是钠含量以及热量较高,减肥期间建议控制摄入量。町芒研究院评测的无糖饮料中,90%的产品包装标识显示能量为0kJ/100mL。然而,一款饮料标示“0能量”,并不代表一点热量都不含。根据国标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低于17kJ/100mL(液体)或100g(固体)时,就可以标示为“0能量”。所以,“0能量”不代表无能量,只是能量含量极低,对人体营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町芒研究院建议对于无糖饮料的选择,不要过度迷信商家宣传的零糖、零脂肪、零热量,靠“无糖饮料”减肥,只是一厢情愿的“你以为”。3.3无糖、低卡食品标称“无糖”并非完全无糖。根据町芒研究院2019年4月关于“减肥期间会选择的休闲零食”专项调查结果显示,12%的被调研者在减肥期间会选择无糖或低卡零卡食品、饮料。7%的被调研者在减肥期间会选择酸奶。而有30%的被调研者在减肥期间选择即食麦片作为早餐。町芒研究院针对性的评测了无糖饮料、酸奶以及即食麦片,涉及品牌40余款。在品质评测环节,针对酸奶和即食麦片进行了总糖检测。根据町芒研究院针对20款酸奶的蔗糖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其中2款产品包装标识“无糖”“0蔗糖”的酸奶未检出蔗糖,1款标识“不添加白砂糖”的产品,检出蔗糖1.2g/100g。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如果每100ml饮料中含糖≤5g,则可以声称为低糖饮料;含糖≤0.5g,可声称为无糖饮料。从标准上来看,无糖饮料并非完全无糖!而低糖饮料与无糖饮料相比,含糖量竟然相差了10倍!在评测的酸奶中,20%的酸奶配料表中有甜味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5%含有阿斯巴甜;在评测的无糖饮料中,64%的无糖饮料配料表中有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其中42.8%的无糖饮料配料表中有阿斯巴甜。虽然阿斯巴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今存有争议,但本着优中选优的推荐原则,在标准评测环节,町芒研究院针对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进行了相应的扣分。而商家所谓的无糖是指不添加白砂糖、蔗糖、葡萄糖、砂糖等,为了增加口感上的甜度,而用甜味剂来代替。虽然甜味剂在国标限值内使用是安全的,但根据町芒研究院对产品的标准评测原则,与未添加甜味剂和添加糖的产品相比,含有添加糖和代糖的食品,在标准评测星级相对较低。对于含有代糖的食品,町芒研究院建议减少摄入频率,每次控制摄入量,学会看食品标签进行选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0-4岁的孩子是不建议摄入添加糖,成年人一天摄入添加糖不能超过50g,最好不要超过25g。根据检测结果,所评测的20款酸奶中,有90%的酸奶,并不适合0-4岁的宝宝食用;而蔗糖含量最高的酸奶(蔗糖含量8.7g/100g),仅摄入一包200g,添加糖摄入量就已接近每日建议摄入量。在百度搜索“吃麦片减肥”,得到的相关结果高达6,090,000个,而且还有海量的类似关键词推荐。可见大家对“麦片是不是减肥”这件事非常关注,甚至期望很高!町芒研究院针对市售销量较高的麦片进行蔗糖检测,40%的麦片检出蔗糖,且含量不低。其中小红书达人推荐款的某水果坚果即食什锦麦片,总糖高达33.6g/100g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添加糖的摄入量建议,如果每天早上的一份混合麦片,即便是按照50g/次来冲泡,糖摄入量可能高达16.8g,而这仅仅只是一天的开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町芒研究院所评测的麦片中,部分产品在营养成分表中,并未对糖含量进行标识。市面上很多混合麦片因为含糖较高,町芒研究院建议只适合做零食解馋,健身人士、以及控糖人士不建议选择。町芒研究院为了从专业角度及消费者角度两方面,对无糖饮料进行全方位解读,聘请了数十位专业感官评测师、二十位优秀感官评测师及上百位大众点评人员对无糖饮料进行了感官评测。町芒研究院从产品外包装、色泽、香气、滋味及口感等维度,对无糖饮料进行了解读。由于町芒研究院评测的无糖饮料中,有64%的无糖饮料添加了甜味剂,经町芒研究院专业感官评测团队研究从营养、健康方便考虑决定,将该类产品的滋味均定为3分。但为了更真实的了解线下体验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线下体验官对滋味的评测没有要求。结合所有感官评测人员的评测结果发现,无糖饮料的感官星级平均星级为3星,小于等于3.5星以上的产品占85.7%,高于3.5星的产品占14.3%。从町芒研究院对无糖饮料的口感评测中, 85.7%的线下消费者都认为这类无糖饮料的口味一般,且更喜欢原味可乐,数据表明大多数人已经习惯或更喜欢“甜味饮料”。4结论分析由于世界人口肥胖率的持续增高,减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减肥代餐、减肥食品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迎合市场需求而推出的产物。作为新兴行业,确实存在发展时间短、代餐食品概念模糊,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从町芒研究院对市售能量棒的统计分析发现,45%的能量棒执行的是我国现有糕点通则(标准号GB/T 20977-2007);27%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如冷加工糕点标准及坚果棒(方便食品)标准;18%的能量棒执行的是运动营养食品通则(标准号 GB 24154);而9%的能量棒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标准(标准号GB 7099-2015 ),甚至一些能量棒所执行标准已经被废止。町芒研究院认为,对于代餐食品的首要任务是对代餐食品作出明确定义,制定代餐食品相关标准,让代餐食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只有作出进一步的细分和监管,才能从根本上遏止食品企业为谋取利益生产所谓的代餐食品,有需求的消费者才能够正确选购及使用代餐食品。随着大众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高糖、高热量”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购买需求。人们不断意识到肥胖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对于体重控制的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自己的身体数据也越来越在意,于是,减肥瘦身的热潮被掀起。这类人群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减肥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同时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针对特殊人群打着“健康、低卡、0卡、无糖、低糖”的旗号生产所谓的减肥、控糖食品。无糖饮料的推出,既顺应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口味的要求。然而至今并没有研究能够证明,代糖比添加糖更健康,而饮用无糖可乐可能会让人更容易发胖。根据町芒研究院对代餐棒、黑巧克力、即食麦片的深度评测,这几类食品的平均热量星级都未超过3.5星(最高5星),有60%的能量棒每百克热量超过400kcal/100g,即食麦片中有40%的产品每百克热量超过400kcal/100g。所评测的无糖饮料并非完全无糖!商家为了增加口感上的甜度,而用甜味剂来代替。在评测的无糖饮料中,64%的无糖饮料配料表中有甜味剂,所评测的酸奶品牌中,有90%的酸奶被检测出含有蔗糖,其中20%的酸奶配料表中有甜味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5%的酸奶含有阿斯巴甜,町芒研究院并不建议0-4岁的宝宝食用这类酸奶。而阿斯巴甜也曾被报道与多种不良反应相关,町芒研究院针对该类问题向谷宁企业质控管家进行咨询了解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合理把控此类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同时在保证口味的前提下,选择健康、合适的替代原料。结合评测产品及町芒DCI优选榜单,町芒研究院认为,减肥人士想要通过喝无糖、低卡饮料,吃无糖食品达到减肥和控制糖分和热量的摄入是不科学的,只有平衡膳食与能量的摄入,同时配合适量运动,才是追求健康饮食,健康瘦身的最佳方式。在食品安全把控逐渐严格的社会背景下,同时为了响应国家“质量兴国”的发展战略,食品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质控团队如谷宁企业质控管家,帮助企业进行品质升级,辅助企业明确代餐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完善度,合理把控原料、生产和产品的品质,实现产品升级、产业升级。

逃乎丹穴

2019年中国果糖及果糖浆行业应用领域及进出口现状分析「图」

一、果糖行业概述果糖为水果和蜂蜜中的主要糖分,是所有天然甜味剂中最甜的,并能与所有非营养型甜味剂协同增加甜味。广义果糖包括工业生产的三种液体产品:一代果糖(F-42),二代果糖又称高果糖浆(F-55)、三代果糖又称高纯果糖(F-90)和结晶果糖。目前工业上大规模生产多采用淀粉水解制葡萄糖,再经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转化为果糖含量42%的果葡糖浆,然后经树脂分离或络合分离或氧化分离、结晶的技术。蔗糖是工业生产果糖最丰富的原料,将蔗糖进行水解、分离、结晶,来生产晶体果糖是一种更直接的方法。2018年我国甘蔗产量为10809.71万吨,较2017年10440.43万吨增长3.54%,占糖料作物产量的90.5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由于果糖具有甜度高、营养价值好等功能特性,近年来在食品和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甜味剂之一,果糖的生产和应用被认为是食品工业上的革命。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果糖及果糖浆进出口现状分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果糖及果糖浆进口数量2891吨,进口金额618.万美元;果糖及果糖浆出口数量302409吨,出口金额10936.4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果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从进出口单价来看,2018年我国果糖及果糖浆进口单价2138美元/吨,出口单价362美元/吨。资料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果糖及果糖浆市场前景分析我国是农业大国,5000万亩种植面积的玉米,大部分用于生产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是葡萄糖的理想原料,尤其果糖是玉米深加工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淀粉行业的蓬勃发展,进口酶制剂的广泛应用,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为果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国内果糖的发展领域仍有相当大的潜力空间,近些年仍有很多新兴的果糖企业建成,使我国果糖工业揭开了新的篇章。就国内需求来讲,仅两大可乐的消费潜力就在数十万吨,如果其它饮料及食品行业能够普遍采用果糖替代食用蔗糖,果糖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同时由于大量的外资食品企业的进入和果汁的兴起,也会刺激果糖应用市场的需求。医药行业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尤其是对结晶果糖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果糖注射液属于新一代不依赖胰岛素的高能量营养输液,在世界医药市场的表现十分活跃,被美、英、德、日等国家收录入药典,在某些国家己成为仅次于葡萄糖的第二大注射液。据调查显示,我国医院各科室临床专家对该产品具有很高的期望值,对其市场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