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台北艺术大学生组团至北港朝天宫进香开展宗教民俗与学术研究爻辞

台北艺术大学生组团至北港朝天宫进香开展宗教民俗与学术研究

华夏经纬网5月19日讯: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疫情减缓,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10余名师生组成进香团,18日前往云林县北港朝天宫进香,了解北港进香文化与疫情带来的冲击。庙方表示目前已有零星进香团来庙,但庙方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持续依政府规定进行各种防疫措施。在北港朝天宫依古礼邀请北港百年艺阵“马阵吹”开路,(张朝欣摄)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代理院长林承纬与10余名硕士研究生,为了研究北港进香文化组成进香团,18日抵达北港朝天宫,依古礼邀请北港百年艺阵“马阵吹”开路,并由在地文史工作者蔡享润、北港妈祖青年军导览解说,进行一趟宗教民俗与学术研究的对话。林承纬表示,北港进香并不仅是单纯的宗教信仰活动,还有许多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即邀云林县登录传统艺术保存者苏仁义老师,以“马阵吹”为进香团开路,并自制进香旗帜、臂章、香条,重现早年进香情境,希望藉此让更多民众与学子了解北港的历史文化。台北艺术大学师生依规定人流分散、量体温。(张朝欣摄)面对疫情影响许多人的进香行程,林承纬说透过健康防疫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研究,可让大众更加认识生命的意涵。北港朝天宫是防疫工作做得最好的寺庙之一,学生们在此次进香行程中,也深入了解寺庙如何配合防疫政策安抚人心,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北港朝天宫常务董事吴炳俊指出,台湾大专院校师生组成的进香团并不多见,庙方特别依古礼相迎,并介绍轿班过炉仪式。近日因疫情减缓,已有少数进香团到庙,但庙方仍持续进行人流分散,并要求入庙者需戴口罩、量体温、消毒双手,全力配合防疫工作。(高杨)

故万物成

“我享受被包裹的感觉,哪怕旁人觉得这是色情的”

80后木雕艺术家董旻晋,从小个性腼腆、容易害羞,总被质疑作为一名男性缺乏“雄性”。因此,12年来,他创作了一系列独特的“自画像”雕塑。在这些形象中,他被一层膜紧紧包裹住,造型大多隐喻男性身体部位,透过突出的肢体表达自己内在的骚动,“可能是欲望、不安定、焦虑、孤独……我享受被包裹的感觉,哪怕旁人觉得这是色情的。”作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收藏家和媒体的关注,并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多地展出。一条在彰化见到了董旻晋一家四口如今,董旻晋和太太、2个女儿一家四口,生活在彰化乡下的老家,重心转向家庭。大女儿身体不好,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董旻晋的作品也发生着新的变化。一条到彰化拜访董旻晋,与他聊了聊作品背后的故事。自述 董旻晋撰文 朱玉茹 责编 陈子文新英雄的诞生 从小,我个性上就不是那么强硬、阳刚,反而容易害羞又有点闷骚。上大学的时候其实是很茫然的,对自己很没有自信。身边的家人、朋友,或交往的对象经常也会说,“你为什么不再勇敢一点?再挺身而出一些?为什么就觉得当老二就好了?”我就很想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一名男性在当代社会应该如何自处。从2003年开始,我做了一系列用小孩子的形象隐喻男性生殖器官的木雕作品,《Man》就是其中之一。《Man》2006年我刻一个胖胖的小朋友,躲在温暖柔软的被窝里,寻求安全感,去和标题做一个对话,希望他可以有点改变,成为一个很man的人。但同时,我也希望用这种强烈的对比,对传统中的男性权威观念做一个颠覆。从《Man》开始,被包裹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我的创作中。外层逐渐变成一层薄膜,更加紧绷,对男性生殖器官的暗示变得更加模糊,用不同的人形姿态去做开口。《新英雄的诞生》 2008年在延续的作品里,胖胖的孩童变成了一个男性,是我自己的形象。他被紧紧地包裹着,只露出头部,却又用手遮住眼睛,想要面对这个世界,又有点害怕与害羞。我把这个作品命名为《新英雄的诞生》,想说这个在矛盾的状态里自我挣扎的人,也许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英雄。董旻晋在彰化的工作室探索内在的骚动 我1980年出生于彰化二水。我们那边都是农村,小时候我很喜欢在自然中漫步,用香蕉树搭棚子,然后躲在里面,仿佛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我家里是一个铁工厂,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对手作特别感兴趣。18岁,我去到台北艺术大学学习雕塑,并开始专攻木雕,因为木头是自然的材料,给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董旻晋请朋友将自己包裹起来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被包裹的形象。我用一种弹性布去崩、包覆自己,请朋友来做摄影,打光去观察凸显的那种身体的立体感,同时也切身去感受包覆之下会让你看到、感受到什么。整个的制作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一整块原木,先用链锯切大形,然后用雕刻刀去修出细节的特色,最后用锉刀、砂纸将表面磨得有张力。这样刻出来的皮膜会感觉木纹在上面有流动感,顺着突出物变化。《囚》 2011年曾经有小朋友来看展览,问我是怎么把东西塞进去的。从《新英雄的诞生》开始,一直有媒体来采访,或是收藏家联络,他们大多是觉得有一种压抑跟受伤的感觉,但我是很舒适温暖的。被包裹住其实就是寻找一个庇护所,不用受外界的干扰,可以自在地做自己。董旻晋在工作室内创作研究生毕业后,其实有很多在台北的工作机会来找我,但我想给自己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机会——先回老家做一年作品,如果可以让自己活下来,那就再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就这样一年年地过去。2009年回到老家,我继续进行被包覆的系列的创作。最开始我会先做一个1:1的模型,但到后来,就完全是靠我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是在做更接近我内心的一个状态,像是一种自画像,也是一次自我的对话和探讨。每一件都和我当时的状态或经历有关。《One》就是一个人抬头往上望,好像在寻求得到救赎,造型也是有点像汉字的“一”。《叠头汉》有4个头,第一个是我自己的头,第二个是骷髅头,第三个是佛头,最底下是一个未知的头的形象。4种状态在里面,是对人的隐喻。人性是非常多层次的,可能很多并不被外界所见。《内在的骚动》其实就是我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常常会有的一些情绪,可能是欲望、不安定、焦虑、恐惧……在我里面翻滚,想要挣脱出来。《新孤独》探讨男女交往的状态。看似有两个人被包在一起,但是在志不同道不合的情况下,其实无法去沟通,是另一种层次的孤独。《独自漂流》是我用捡到的一根漂流木,将我自己的形象融入在里面,类似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上面穿插的铁条代表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在做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发现手部的表情其实是最多的。抓出来,有些不安;拳头,内在的愤怒;想要触碰、冲破、挣扎……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蕴藏了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手》系列木的多样,物的多样,人的多样 当兵的经历让我成长很多。2010年,我退伍回家,想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去思考有没有另外一个形象可以去做呈现。我选择用几何木架结构,两个并置,一个被包覆住,一个裸露在外。《难眠之枕》是自己当时状态的一种反射。被包覆起来好像是一个枕头,其实内在是无数穿插的铁条,像是人的思绪,停不下来,让人无法入睡。《森林中的变动与包容》 2011年中国台湾国际木雕竞赛第一名这系列有一件作品我用了自己收集的大概30种色彩、软硬不同的木头,绿潭、紫杏木、红酸枝、黑檀木、白橡木……每个木头又用不同的卡组方式做结合,通过木的百态去呈现人的百态,和不同的相处方式。另一边将它包裹起来,形容这个社会,我们所有人,其实还是一个整体。《空无一物》 2015年 第三届丽宝国际雕塑双年奖银奖还有一件你环顾四周,会发现有4个字浮现出来——空无一物。我用将近一吨重的木头,每天用手塞进去,一点点地掏空,掏到只剩下大概20、30公斤。这个过程仿佛是一种修行,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挖空的部分其实是看不到的,只有去抱这件作品才能感受到。很多时候你用力追寻,到头来看其实是空无一物。艺术创作也是,追寻到最后,你会发现最单纯的日常中的微小变化,是最值得你去观察、思考与探索的。《物的灵魂》系列后来我就发展了《物的灵魂》系列。万物有灵,我就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做出它们灵魂抽离的样子。其实这一系列也是我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内在的亮度、内在的引力、内在的空虚……《皮相构思—人物》 2015年《分歧者》 2017年残缺之美 我跟太太结婚7年了,现在大女儿5岁,小女儿2岁。2015年,我们的大女儿出生。她出生前就被发现肚子里长了一颗瘤,出生后虽然立刻做了切除手术,但是后遗症却影响到她的发育。董旻晋和家人我开始慢慢地去思考怎么陪伴这个孩子的成长,去学习怎么做一个好的父亲。我太太决定辞去工作,这样可以全身心投入去照顾大女儿的身体。我非常感谢太太,辛苦地教育孩子,把女孩们都教得很好,很有礼貌、也懂得去沟通。而我自然也就担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面对生活上的巨大转变,其实压力是很大的。创作是我一个抒发的管道,想要寻求一种风吹草动的轻盈感。《时间风景 04》 2019年《时光褶皱 03》 2019年现在的我会喜欢用自然的材料,它们历经虫蚀、雨淋、日晒,是风化木,或是漂流木、树根,各种奇形怪状的木头,甚至有些看起来即将腐烂。我会去接受它们残缺的状态,顺着这个状态去雕刻,让它们有二次生命的产生。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我的时间其实被切得很碎。现在的创作有点像是一个自然风化的过程,每天做一点点的改变,日积月累。回乡生活转眼已经10年了,生活模式其实非常单纯,家庭、教书、创作,反而没有办法去接受车水马龙拥挤的生活,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很焦躁地对待自己。我和太太也期待将来孩子们健康长大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继续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现在家庭、孩子是人生的第一位。我想,创作不会不见,先认真地生活,就会有好的东西反应在作品上。

牧渔人

台湾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大学,你了解吗

中国台湾地区哪所大学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哪些高校跻身2020世界一流大学(8★)、世界高水平大学(7★、6★)和中国一流大学(5★)行列? 2020年1月6日,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编制完成、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2020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2020中国各地区最好大学排名和2020中国省属大学排名等榜单。报告显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名中,台湾大学荣膺2020中国八星级大学(8★),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雄居校友会2020中国台湾最好大学排名榜首。台湾清华大学第2,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并列第3,台湾艺术大学第5,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长庚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并列第6,台北艺术大学第10。校友会2020中国台湾最好大学排名一、台湾大学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简称台大(NTU),成立于1928年,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性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也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大学。学生总人数现今已近32,000人,其中大学部16,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比例接近一比一,已经成功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台大培养出众多学术界顶尖学者,包含台湾地区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博士,以及多位企业领导人,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学校。二、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也称国立清华大学或清华大学(新竹)成立于民国前一年(1911年),校址为北平西郊的清华园,最初名称为「清华学堂」。1915年冬天,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以君子自期,自此以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成为清华的校训。1929年,本校校名正式定为国立清华大学。对日抗战爆发后,迁校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胜利后复员北平。1955年在梅贻琦校长主持下又在台湾新竹复校。

非耦

演员张钧甯,竟是法律系研究生学霸,还非常自律,有什么秘诀?

最近演员张钧甯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了自己跟妈妈登山出游的照片,已经38岁的他看起来好像只有二十出头,每天还坚持锻炼健身,保持的良好的身体状态。不仅如此,令许多人意外的是,张钧甯居然还是一位法律系研究生学霸,在拍戏之余,常常带着笔记本抽空完成学业,在拍戏期间,他认真查找资料,仔细研究文献资料,竟然撰写了11万字的法学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法学研究成果。其实张钧甯最早是在2004年就从台北大学法律系毕业了。但是他并没有选择以演员作为职业,而是学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大学的硕士。这期间他一边拍戏一边完成学业,最终在公司法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最终从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毕业了。可以说张钧甯是非常厉害的,我想这都源于他自律的生活习惯,她对自己一直严格要求,不仅生活健康规律,而且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样自律的人生到底如何达到的呢?我想第一就是良好的氛围熏陶。张钧甯的父亲可是法学博士,在台湾大学担任教授。而她的母亲是文学硕士,也是知名的作家,担任台湾艺术大学的讲师。可以说如此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成长提供了比较好的氛围。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掌控力,这都是从小熏陶出来的。这么多年的培养,从而固定下来的生活习惯会为人生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要知道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三个月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而这么多年养成的无数个好习惯,肯定可以成就美好的人生。因此,我们绝对不要放任自流,一定要坚定信念,让自己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好的习惯,并不忘初心,一以贯之。此外,明确的人生目标是保持自律的不竭动力。许多人往往在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之后狠下心来坚定信念要改变自己,对自己提高要求。但这样的要求往往一再降低,最终付之东流。这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张钧甯就对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即使成为了演员,她也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认识,她的人生目标不是成为演员,她依旧继续自己的学业,在工作之余继续拼命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生目标,那肯定没办法很好地坚持完成学业。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原本立志要好好学习,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人,会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因为有了很好的赚钱途径而放弃了学术,因为突发奇想的目标而南辕北辙,因为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而不再坚持原来的道路。这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就是在强调目标明确和坚持的重要性。只有不断为明确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才能不断激发强大的动力去坚持自我,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自律要求我们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热爱,那么很容易放任自流,或者自甘堕落。坚持自律就需要对生命的热爱,热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热爱健康有益的人生模式,热爱不断前进的人生格言。我想张钧甯就是一直保持着这份对生命的热爱,即使再忙再累,依旧不放弃,不妥协,不将就。如果妥协了,那这份热爱就变质了,自己也会变得慢慢失去自我。一次将就,就会换来不断将就。对生命热爱的人,是不会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自律的,没有自律的人生,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对生命的那种热爱之情。不自律的人没有对生命的热爱,没有坚持底线的动力,因此会一退再退。热爱生命的人是无法容忍对自律的放弃的,就像我们无法放弃生命一样。坚持自律的秘诀就是这样,让我们一起不妥协不放弃,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的自律者把!

诗云

专访赖声川:选难的戏做,再发明新的

郭延冰摄《宝岛一村》 王开摄《如梦之梦》 林静雯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 秦钟摄工作照 秦钟摄即使话剧是一个小众的艺术门类,今天的我们也不用再费笔墨去为赖声川导演正名了。他的表演工作坊第一次把集体即兴编创的创作形式介绍给了整个华语戏剧;他的《暗恋桃花源》是一代舞台剧爱好者不能割舍的梦想;他的《如梦之梦》不仅是21世纪初最受瞩目的华语戏剧作品之一,更创造了只能用奇迹来形容的票房神话。人们早就知道,林青霞曾是他《暗恋桃花源》中的云之凡,传奇戏骨金士杰是他早年创作的好搭档,黄磊、孙莉、郝蕾、何炅、胡歌、谢娜、张杰都是他的剧中人。这是一个已然站在荣誉巅峰上的人,但他还有使不完的劲头。他打算再去发明新的山峰。1.忙碌得驶入了不同的轨道要访问到赖声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访的需求在9月初提出,真的在剧场的后台见到他,已经是11月下旬。当中的这几个月,他和台北的表演工作坊团队重排了《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回到上海后受疫情影响进行了居家隔离,出关之后又奔赴北京,迎接他的专属剧场——上剧场第一个Live高清戏剧影像《水中之书》的院线公映,之后上剧场专属版《宝岛一村》建组,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带着年轻的大陆演员团队复刻着上世纪台湾眷村的故事;与此同时,2019年的新作,倪妮主演的《幺幺洞捌》还在杭州进行新一轮巡演,演出的间隙,他在杭州闭关创作,为筹备中的新戏谱了一支曲子;大洋彼岸,他3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12个剧本的英文版也即将在美国出版。妻子丁乃竺一度以为,受疫情影响,他终于可以把工作节奏放缓,试着休息片刻,没想到现场演出行业的短暂停摆,让剧场人赖声川忙碌得驶入了不同的轨道。采访开始前半小时,导演赖声川在上剧场台侧带着演员们暖身,还有一些细微的调整笔记要最后再叮嘱一下,当然,技术性的指导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必要了,更关键的是他的出现能给演员们提神、聚气。采访开始前一刻钟,剧作家赖声川和密歇根大学出版社进行越洋电话会议,商定校对新书的译本。采访开始前一分钟,创作者赖声川终于得以在剧场休息室的沙发上瘫坐片刻——与此同时,他的目光聚焦在墙壁上的一块屏幕上,屏幕里是剧场内的实时监控,演出方才开场,他需要确认演员的表演状态。丁乃竺走进休息室,拿来朋友送的一盒甜食,四个精致的水果派,催他挑一个,剩余的分给工作人员,丈夫赖声川一边选,一边小声宽慰自己:“一周只吃一次的话,今天还是可以的……”有幸当选本周甜品的是一块铺满莓粉色果酱的点心,丁乃竺笑了:“我就知道你会选这个。”赖声川表示赞同:“我们如果去做那种夫妻默契考试,肯定可以得满分。”和甜食一起来的还有工作,“我顺便问你一个问题,会昌实验剧场的地板尺寸到底……”生活之外,丁乃竺还是上剧场CEO、表演工作坊的行政总监。赖声川不抽烟不喝酒,这在高产的创作者中实属少见,除了规律的运动,取而代之的舒压方式是吃甜食,吃法也是孩子式的豪迈,一勺挥去四分之一,一大口,桌上的可乐也是标配。有个坊间“神话”,说他的排练厅一定要有可乐,不然不工作。在他每年公开行程最多的场合——乌镇戏剧节时期,往往只需要一个眼神会意,随行的工作人员就会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可乐,那是他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提神的唯一解法。好像有点小劳碌命。这是妻子对赖声川的工作状态的总结,他会念叨着香港话剧团的导演一年要做几个戏,或是哪个剧院一年的作品有几件,但别人完成的是外部指标,他要完成的题目都是自己出的。“为什么这样定?……就神经病啊。”他从不否认自己的创作天赋,但更要强调努力和工作的累计和天赋是对等的。“他确实是有一种绝对的天赋,拿着剧本可以很快拉出一个场面,去年的《北京人》大概只用三四天就可以整排了。”丁乃竺忍不住要称赞一句。“那其实是经验啦。”被眷顾的当事人有恃无恐。好久之前,有个算命先生对他说,你其实很不了解自己。比方说是两人拳击,赖声川是不知道自己出手能带来多大威力的,所以每每是全力以赴,一拳制敌还有余波震荡。戏,要选难的做,既有的样式做惯了,就发明新的。民俗曲艺可以做戏。1985年,表演工作坊创团之作,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用当年台湾近乎绝迹的传统艺术做当代戏剧,被称为台湾文化史上的一次“事件”,作品原声录音被唱片公司出版,立马成为白金唱片。两个完全不搭调的故事也可以入戏。1986年,时空与命运交错的《暗恋桃花源》问世,一纸“混乱与干扰”。横跨一个世纪的人生也可以入戏。2000年,8小时的话剧史诗《如梦之梦》在台北首演,舞台采取环绕设计,观众席被包裹在中央,因此得了个“莲花池”的美称,池边舞台的八个方向中,时光流转,空间转换,觥筹交错,恍若隔世。体量庞大的时代记忆可以入戏。2008年,《宝岛一村》首演,故事取材自台湾电视人王伟忠在台湾眷村的成长经历,100个口述历史素材,演变成台上48场戏,串起3个家庭自1949年起60年间的生活轨迹与文化身份认同。相声剧、莲花池、集体即兴工作坊、史诗体量的叙事样式、颠覆式的观演关系……在创作的路上,赖声川一直是那个空前的来者,一个攀着自己前作拾级而上的旅人,甚至因为在可见的未来中,一直没有后生追赶到身前,而稍显寂寞。2.“放下,是一种专注”落成五年的时间里,坐落于上海徐家汇区商场顶层的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已经被布置得像个小家。休息室里的沙发柔软,桌上茶具考究,角落里安然摆着近年陆续收集的几把吉他,排练厅和剧场的档期最大程度地配合着赖声川的创作光谱,这间剧场全心全意地听从艺术家的调配,给创作最大的自由与自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得以随时“放下”。而放下,是他诸多作品创作环节中的关键动作。“可能是因为问题、障碍,积累得太久,让一个人看不清自己作品的走向。在这种时候,面对一个浑浊的、复杂的画面,去碰它,去理清它,还不如把它放掉,让它像浊水一样,自己就清了。”他把创作的心得用间隙时间写在微博上,以“导演生活笔记”的话题成集,如今已有613则。对比之下,在美国的剧场工作就没那么顺遂。美国演出行业历史悠久,商业机制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高度程式化的“生产标准”,譬如演员工会规定:每排练8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如果涉及肢体动作表演,休息的间隔要缩短到55分钟,休息期间导演不能和演员讲话,下班时间导演也不能讲话,甚至演出上台前的间隙,也不能讲话。要命的是,创作瓶颈的解决,往往就发生在那休息的片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在台湾排《千禧夜,我们说相声》,赖声川带着表演工作坊的骨干力量金士杰、赵自强等演员集体即兴,彼时台北艺术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正要以“赖声川的即兴创作方法”为题论文,于是也来从旁观看,当天剧组在处理“皮不笑”和“贝勒爷”一段对手戏时陷入瓶颈,百般尝试无果之后,导演决定放大家休息10分钟。人群鱼贯走出排练厅,放空抽烟,只有赖声川和两位演员没走,就在这留白的10分钟里,他们无心插柳完成了这场戏,“而且是一个很妙的解法!”赖声川回忆起那个研究生回到排练厅后惊诧的面孔,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我和他说,那我就不知道你这个文章要怎么写。”赖声川在美国度过了整个童年,彼时还是小学生的他周末要自己搭公车去学画画,公交车司机严格地捍卫着自己休息的时刻表,他会定时定点停车休息5分钟,车上的孩子们嬉闹,司机就捧着杯子喝咖啡,这5分钟谁都不能和他讲话。等到小学生变成了赖老师,他就像司机捍卫休息时间一样,捍卫这每一个醉心于艺术的时刻。所以为了捍卫“放下”的时刻也闹出过喜剧。还是在美国的排练厅里,下班时间到了,关于今天这场戏还有一个重要的修改没有传达,于是到点就被“禁言”的导演,只好给熟识的演员使眼色,要他走出排练厅稍作停留。几分钟后纽约街头,街灯掩映下,赖声川才把重要的演出笔记交给了他。“放下不是一个太容易的动作,它是一种专注。”赖声川始终觉得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件事,也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由自己担任编剧,或由他主导演员进行即兴编创,他的原创剧本也从未交给其他人执导。当进入专注的写作状态时,他会觉得是“戏在写自己”。2019年创作《曾经如是》的时候,75场戏,300个角色,一开电脑,写台词像是在放电影字幕,有了第一句,第二句自己就浮现出来;有了角色一,对手戏的角色二就会自动跳出来。这样专注状态的产物,在进入排练厅之后也很少会被演员质疑,基本不需要修改。专注是可以练习的,但方法不在任何一本戏剧教科书里,而是在人生禅修的课题里。“虽然说创作不是禅定,但是你在稳定的状态里,比较容易创造出所谓的流动。做导演、做编剧,如果不懂安静,要怎么写东西。做演员也要学会放下,要成为另一个角色,一定要先放空,基于70分去填满,那30分的空间就很有限,但如果你把70分先放掉,从0到100填满,这个过程就很漂亮。”他的“导演生活笔记”第584则写着:我其实没有资格教导大家禅修,但在此可以出一个简单的作业让大家尝试一下:请端坐。3.“剧场,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在上剧场入口的卷帘门上,赖声川写了这么一句话,其中“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多年以来被爱戴他的观众和戏迷奉为他创作的母题。什么是无常呢。当笔者坐在《曾经如是》的莲花池中,看着“时间”先生和“偶然”小姐经过所有人的生活——是的,在赖声川的舞台上,时间和偶然竟然真的是两个活生生的角色——看着雪莲在两次天灾面前痛失亲人,看着多吉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净土”消失在暴风雪中,于是以为无常就是生命中的随机事件。但当观众后退一步,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远看角色们的一生,就会看到,生命的转折与结局,在之前的自主选择中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我所以为的偶然,不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叶障目。无常,偶然,随机,因果。这组在我看来有些面目模糊的文化符号,在导演看来则是界限清晰的概念。“无常是一回事,因果是一回事。无常是你要意识到如果今天你很开心,状态很好,这状态不会一直延续,一切都在变化,这是最真实的生活。而生活中那些看似偶然发生的随机事件,有可能都有前因,就像是水加热会沸腾,地心引力让我们停留在地球表面,我们以为是偶然,其实是暂时没有看到因果的全貌。”某个夏天,赖声川和丁乃竺去巴厘岛旅行,很难得是为了单纯的放松,而不是换个环境去写东西。两人在户外吃饭,看着茂密的热带植被集聚成林,丁乃竺忽然说:“你呀,如果能知道这生命里面发生的一切因果,就很厉害了。”只此淡淡的一句,赖声川收藏于心。与其说创作的母题是无常,倒不如说他的作品表达着生活最真实的状态: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无常并不是悲观,一切过去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的转折,而一切现在的选择,无言中写下了明日的结局。“可能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如果这个世界走向某些方向,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所以会想做一些作品,也不是居高临下来告诉观众你要怎么活,我谁都不是,但也许我的戏里面可以有些东西让你自己去思考一下,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什么东西在推动你?你能不能看清楚自己的行为会走向什么样的结果?”4.被时间厚待的创造者赖声川出生在华盛顿,籍贯是江西会昌,在美国度过了整个童年,少年时返回台湾定居,后来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拿到了艺术戏剧博士,再次回到台湾教书和创作。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婿一个是不丹人,一个是美国人,整个家庭散布在各地,这些年的探亲、访友、旅行、创作,让他跑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是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可能我的思考还是比较国际,我始终在想全人类的未来,而不是只思考中国的未来,这样写出的故事自然而然就一会跑到美国,一会跑到印度……”他在《赖声川的创意学》中写,原创者要理好你的人生档案。他听人讲学佛的流浪汉的故事,听朋友的父亲讲寻找净土的故事,听到也并不一定要写进戏里,表达从来不是为了展示经验。所以我们看到《如梦之梦》的法国伯爵爱上妩媚的上海小姐,看到《曾经如是》中住在喜马拉雅山上的雪域子民移居纽约,看到《宝岛一村》中两岸居民的人情世故,都并不惊讶,因为在导演沉甸甸的人生档案中,总有这样的篇章素材,总有些不必深究真伪的幻海奇情,总有些不必分辨对错的矛盾因果。赖声川是天蝎座,对情感、故事、喜欢的物件儿的收藏和整理几乎算是本能。青年的时候喜欢收集漫威漫画书,陆陆续续地收集了两千本,其中不乏后来被炒上天价的珍品,比如《蜘蛛侠》初版第一辑。少年心性也易改,后来喜欢上音乐,两千本漫画一笔卖掉,得了600美元,换成一把马丁牌木吉他。这把凝结了最深重回忆的木琴几年前失窃,不知去向,难掩的遗憾煮沸了天蝎座收藏好琴的热血,都是行家里手才懂的型号,一把一把买过去,始终都是在找寻当年情感遗失的那一片。确实再买到一把,同型号,同生产年份,连琴箱的味道闻起来都差不多。“也许就是你那一把呢!”此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是90后,安慰的语气也欢快。“就是我那把!”这句话语气有点像争辩世界上分明有圣诞老人存在的小孩子。“但也不是,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巧的事情呢。”今年66周岁的赖老师喃喃地补了一句。过去的2019年,他做了6部戏,时间对他是偏爱的,既为他丰满了人生的档案,又未曾衰减掉一丝一毫的创作热情。甚至于导演翻翻口袋,还有个故事可以拿来回答时间。“我记得我刚回台湾的时候,刚拿博士学位,是一个年轻的教授,所以一些译文场合,媒体会找我去。当时法国很有名的默剧大师马塞尔·马索来台北演出,他们要我跟他吃饭聊天,写篇文章,当时他72岁依旧可以上台演出,旁边有人问他:您今年72岁还能够表演,这是一个什么情况?他回答说:‘我72岁,创造出了你的这个问题,但它却不是我的问题’。真的是这样。”硬要说时间改变了什么的话,因为体力没有从前好,原来一周固定去打两三次的篮球,现在变成每周打一次。仅此而已。(原标题 赖声川:选难的戏做,再发明新的)来源 北京日报作者 伊玚流程编辑 u011

打劫

曾被称为台湾第一美女,半工半读成为法学硕士,彭于晏称她为女神

她出演《流星花园‖》出道。随后出演了《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最美的时光》《武媚娘传奇》《少年四大名捕》等多部热剧,这些角色让一个外形出色,知性大方,独立自信的她展现在观众面前,被大家称为“台湾第一气质美女”,她就是张钧甯,“甯”与“宁”同音,所以她有个外号就“敏肝宁”。张钧甯从小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名学者,所以她都很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18岁的她一开始考入台北大学历史系,后在大二转入法学系就读。其实张钧甯进入娱乐圈也是个偶然,有一次她和别人一起在西门町逛街,随后受到工读生邀请填写调查问卷,之后工读生成为艺人经纪人,又想起来充满书生气和气质出群的张钧甯,张钧甯就这样偶然进入了娱乐圈。但她进入娱乐圈之后却没有以拍戏为重,而是选择继续修学,半工半读近四年,2010年在国立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法律组硕士班毕业。由于张钧甯家风较严,自身也比较低调,所以她的绯闻和炒作很少。承认过的恋情也只有一段。她与赵又廷在拍摄《痞子英雄》时因戏生情,虽然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在一起了三四年,但由于性格上的一些磨合问题,他们没有走到最后。两人分道扬镳,到现在赵又廷已与国民女神高圆圆结婚,然而张钧甯仍是单身一人,因为她抱有宁缺毋滥的态度,只有觉得缘分到了才会在一起,所以37岁了仍只谈过赵又廷一个男朋友。前段时间虽然有邱泽与张钧甯恋情的绯闻,但双方都证实了。邱泽说是正在追求中,而张钧甯则说,感谢抬爱,工作忙碌。他虽然与窦骁,彭于晏,郑元畅等大帅哥均为好友,但她从未与他们传出过绯闻。张钧甯在采访时说,她最想看到的热搜关键词是“张钧甯结婚或者脱单”,她最不想看到的热搜是关于自己的绯闻。网友甚至调侃说,就凭女神这种宁缺毋滥的执着,她的男朋友也都是只能靠热搜给的了。张钧甯身材姣好,高挑骗瘦,是女生羡慕的那种身材。问她保持身材的秘诀,她只是说她热爱运动,保持身材对她来说不是一件难的事。平时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张钧甯健身或者跑步的小分享,是个健身狂人没错了,也成为了大家在健身房偶遇次数最多的女明星。她有自律的习惯,所以她外形和气质看起来都很舒服。“国民老公”彭于晏有一次在健身房碰到她,都被她的自律惊到了,然后开玩笑地一边给她拍视频,一边惊呼“女神”!由于五官精致且热爱运动注意保养,已经年近四十的她状态极好,看起来就像是二十多岁,前些日子她和当红女团成员孟美岐一起看秀,被拍到,看起来完全不相上下。而身为一个演员,她最近为艺术献身,剪掉了一直以来的长发,留起了干净利落的短发,为演好新剧中的女刑警。张钧甯热爱每一个挑战,我们也希望她在演艺道路和人生道路上都突破自我,勇往直前!

大之殷也

台湾话剧导演谢东宁患癌去世享年51岁,妻子小24岁为爱闪婚

9月5日,台湾话剧导演谢东宁患癌去世了,享年51岁,为演艺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2018年初,谢东宁已经腿部疼痛,去医院检查,发现腿上长了一个巨大的细胞肿瘤,那一刻他面如死灰。在7月26日,谢东宁就曾在脸书PO出病床照,打卡地点显示人在台大医院癌症肿瘤医学部,尽管如此,他当时仍乐观写道:老婆和小小东每天陪著我,幸福喔。随着妻子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精心的照顾,他们两个一起开始了抗癌之路,抗癌1年多以来,他仍同时进行最爱的导戏工作,展现对剧场的热忱。可惜在今天,9月6号,妻子刘天涯宣布导演谢东宁离世的消息,让很多喜欢他的网友和亲人,都非常伤心。谢东宁妻子刘天涯于今(6日)凌晨沉痛宣布噩耗,文中,她感谢一路以来陪伴丈夫抗癌的亲友与师长,表示谢东宁最后的这段路走得很安详,也是他最大的福气。两个人抗癌初期,便收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问候,和社会外界的一些粉丝支持,在他的社交账号上,谢东宁也发表了一个动态“自己何德何能,让这么多人牵肠挂肚,一定会战胜病魔,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把更好的作品,为大家呈现出来”可惜病魔还是击倒了他。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在老公离世之后,刘天涯依旧表示,自己能够感受到老公的存在,他从未离开自己,就像以前一样,默默陪伴在自己身边,今天她会把家里面所有的灯打开,等待老公回来,就像刚认识的时候一样。谢东宁离开或许是上天的恩赐,不用让他在遭到病痛的折磨,在天堂的时光肯定会开心快乐。谢东宁导演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有四个,可能很多人都耳听能详《少年的我》《焚烧的年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台北群像偶拾》在舞台剧方面,可是深受人们追捧。谢东宁妻子更有名气一些,是内地人还是南京大学的才女,业内非常有名气《米奇去哪裡》这部话剧,就是她撰写的。刘天涯比谢东宁小24岁,她大四和台湾戏剧导演谢东宁结婚,后来到台北艺术大学读研究生,和老公一起创办盗火剧团。谢东宁和刘天涯是闪婚,刘天涯曾直言不讳说“我太想谈恋爱了”,在和谢东宁相识三个月后,她从家里偷来了户口本,火速结婚,到台湾,没有办婚礼。他们夫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那么让人羡慕,哪怕是一个离开,也是那么轰轰烈烈,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爱情,也是很多年轻人最渴望的东西,希望谢东宁去世后刘天涯能够一切安好。

变形记

台北艺术大学校牛抓周 小公牛为自己命名“犇爷”

中新网8月14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北艺术大学(北艺大)的小校牛13日满周岁,学校为它举行校牛抓周活动,让小公牛藉由选择喜爱的牧草,为自己命名为“犇爷”,校方也颁赠学生证,欢迎小公牛加入北艺大。台北艺术大学13日发布新闻稿表示,继去年迎接新校牛“奥米加咆哮兽”和它的新生小牛后,学校选在小公牛满周岁的当天再度举办校牛命名活动,让小公牛透过抓周吃草的方式,为自己命名。新校牛“奥米加咆哮兽”于去年3月来到北艺大校园,陪伴老校牛“小丽”,并于去年8月13日诞下小公牛。台北艺术大学校长陈恺璜表示,2005年北艺大举办亚太传统艺术节,印裔艺术家借一只水牛做为创作媒材,活动结束后,留在北艺大的这头牛,不仅是过往艺术展演活动中留下来的礼物,更是北艺大全体教职员生共同的生活记忆,经过这10多年的传承,现在已经到了第三代的校牛。有别于先前校牛由全校教职员生票选命名为“奥米加咆哮兽”,北艺大这次为小公牛举办的命名活动,先由教职员生提名,再选出“鹭鸶草原总干事”、“吐纳”、“欧趴”、“堕天地狱兽”、“犇爷”等高票数的备选名字,最后举办抓周,让小公牛为自己选名字。进行抓周活动时,北艺大总务处准备小牛爱吃的牧草,包括桑树、构木、凤凰木、牧草、混合草种等5项草种,并将5个备选名字弥封于信封,随机放置于不同草堆中,之后从小牛所吃的第一样牧草堆中拿出信封,再由校长陈恺璜打开信封公布名字。北艺大表示,在这堆牧草中,最吸引小牛的就是凤凰木,放在该草堆中的名字为“犇爷”,因此由陈恺璜代表校方颁赠学生证给小公牛,并亲笔写下它的姓名,欢迎刚满1岁的“犇爷”正式加入北艺大。

骗中骗

“莫小贝”王莎莎上戏硕士毕业,这些高学历明星简直逆天了!

还记得《武林外传》里的莫小贝吗?她的扮演者王莎莎自从凭借这部剧大火后,就好像消失匿迹般淡出了大众视野。唯一关于她的新闻就是当年高考艺考被“看颜值”的北京电影学院淘汰,转战上戏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高分录取。自从上大学后,王莎莎便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甚至快要被大众遗忘了。没想到,近日,王莎莎晒出了一组自己的硕士毕业照,照片中的她手捧毕业照自信甜笑。真是女大十八变,曾经被调侃为“最丑童星”的莫小贝,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个大美女了。不知道当年拒绝录取她的北京电影学院,会不会后悔损失了这么一颗好苗子。其实,除了王莎莎外,娱乐圈还有很多高学历明星。在更新换代频繁的娱乐圈,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些高学历明星实属难得啊!李治廷颜值爆表的李治廷,也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18岁考入英国三甲之列的伦敦帝国学院,攻读物理专业。帝国理工学院可是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这么说来,李治廷的学霸身份也是确认无疑了。张鲁一“禁欲系男神”张鲁一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之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取得了艺术硕士的学位。林志玲以模特身份出道的林志玲,被很多人吐槽是花瓶。其实这么说就是“实力打脸”了。林大美女本科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爆红之际,很多人怀疑她学历造假。但在一场记者会上,林志玲出示了经济和西洋美术史毕业证书,立正自己的学霸身份。张钧甯前一段时间,凭借《温暖的弦》中的“温暖”这个角色又火了一把的张钧甯,不仅演技和颜值均在线,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张钧甯出生于德国,4岁后随父母回到台湾,她是国立台北大毕业生以及国立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的硕士。也是正是因为张钧甯太过于强势,才让她与赵又廷的这段恋情无疾而终。不过,高学历的学霸身份在人才辈出的演艺圈是没有用的,只有靠自己努力演好角色,获得观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联系我

乌伤名人苑|陈牧声:用音乐与世界“对话”

2018-05-02 09:41 | 义乌商报陈牧声教授音乐会现场和台北艺术大学学生交流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作曲家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在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讲学在新疆采风前奏 创世当传统典故遇到交响乐,会产生怎样神奇的碰撞?又会发生怎样美妙的融合?4月27日晚,一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拉开了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序幕。金碧辉煌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座无虚席,上千人聚集于此,只为享受一场听觉的盛宴。“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在若隐若现的钢琴与管弦乐烘托下,女声合唱空灵悠扬,呈现出“人杰地灵、山水共鸣”,天地万物和谐之景象。这是本场演出第四个节目《愚公移山》的第一乐章《灵》。“嘿吼、嘿吼……”曲风突变,音流急转,在管弦乐队强有力的配合下,男声合唱吆喝出雄壮的劳动号子,他们面对困境,迸发出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生命伟力。这是第二乐章《山》。两个乐章音乐对比鲜明,内容交相辉映,这种人性的力量引起全场观众共鸣。曲毕,叫好声四起、掌声不断。这部作品的作曲者正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牧声,被欧洲媒体誉为“新一代最受瞩目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他,也是地地道道的义乌人。第一乐章 启蒙与许多音乐大咖不同,陈牧声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普通的家庭生活不但没有影响他成长为优秀的艺术家,反而奠定了他人生的底色,铸就塑造了他自然的本性,让他不受缚于教科书与理论,而是对生命有更直观的感知和体会。1971年,原名陈飙的陈牧声出生于义乌吴店寺口陈村,后随部队转业的父亲在浙北的一个煤矿区长大。从小,陈牧声就显示出音乐方面的极高天赋。他喜欢唱歌,在学校里是合唱团的领唱;他爱好各种乐器,至今对父亲送给他的第一样乐器——— 口琴心怀感恩。虽然在音乐方面父母没有给陈牧声直接的教导,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却让其终生受益。“用现在的话说,我爸妈对我是‘散养’的,他们给我足够的自由空间,任我按照自己的人生追求快乐成长。”尽管在义乌时间不长,但陈牧声与义乌传统戏曲还是颇有渊源的。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他都会四处跑台子,观看婺剧表演,从开始到结束,一刻也不落。漫漫人生路,总有几个关键转折期,点燃它,奋然前行,照亮前程。杭州师范学校的求学过程,正是陈牧声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认为,进入杭州之前,只能说自己是有音乐潜质,但还是很懵懂。到杭师后才是真正的启蒙,开始进行创作。可以说,在这里,他真正确定了把音乐作为未来人生之路的大方向。“陈牧声在学校的时候是出了名的乐痴,一天到晚抱着吉他自弹自唱、沉醉其中。”谈起中师时候的故事,音乐老师王家祥记忆犹新。这次,他还特地从杭州赶来参加爱徒的音乐会。当时,由于没有高考压力,杭师学习时间相对自由,陈牧声在学校里系统学习钢琴、二胡等乐器。同时,学校还教授美术、体育等课程,与音乐统称为小三门,这一类学习对陈牧声未来创作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除王老师外,另一名音乐老师张先庆也时常辅导提点他。《神秘巨星》里有一句台词说,有天赋的孩子就像汽水里的气泡,不用别人做什么,就会不停往上冒。陈牧声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的耳边时常会萦绕一些旋律,脑子无意识地出现一些曲调。他把这些记录下来,惊奇地发现,拼凑起来居然成了动听的调子。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他坚定了要成为作曲家的梦想。第二乐章 发光像绝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杭师毕业后的陈牧声当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可他知道,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辞职了。在南京短暂学习后,1993年,陈牧声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刚入学时的陈牧声并不出众,22岁的年龄已是大龄学生,他的起步比别人晚许多。后发而至,陈牧声疯狂地开始吸取养分,因为他深知,大学是作曲者研究作品、学习技术的黄金时期,除了吃饭、睡觉,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功课上,一天至少12个小时以上。陈牧声说,大学时特别要感谢赵晓生老师。原来,陈牧声最初学的是流行音乐作曲方向,虽然流行音乐作曲家作品高产、易被人知晓,但与陈牧声内心庞大音乐世界是有距离的。在赵老师帮助下,陈牧声最终选择传统作曲学习方向。“交响乐是一部弘大的史诗,每一样乐器都有自己的篇章,作曲家就是音乐的‘组织者’,虽然创作的过程如从事科研般艰辛,但曲子完成后,数百人一起为作品服务,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听自己作品也会热泪盈眶。”勤奋刻苦再加上天资才华,毕业时,陈牧声已经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了。从小城市到省会,再到上海,他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这时候,他需要一个更宽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0年1月,他前往交响乐故乡——— 欧洲学习。瑞士四年,法国一年,陈牧声国外求学之路非常顺利。2002年1月,其作品专场音乐会《禅(组曲)》在瑞士伯尔尼国家电台音乐厅成功举办。2002年,《第一弦乐四重奏(韵)》获意大利康斯坦丁科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第五届国际作曲比赛“最高荣誉奖”。2004年,《梦之边缘II》荣获法国第五届迪蒂耶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大奖及“听众评选奖”。2005年,应法国国立福雷音乐学院邀请,出任国际巴松管作品比赛评委会委员。2005—2006年,出任巴黎国际艺术城“驻城作曲家”。这段经历让陈牧声受益匪浅。当时国外艺术氛围是国内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欧洲国家对青年作曲人才的重视和培养,陈牧声进步飞速,很快引起欧洲乐坛的关注。第三乐章 振声已在海外稳定发展的陈牧声2007年选择回国。“在国外我只作为作曲家个人,在中国我可以参与到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他把自己名字改为陈牧声,寓意牧童放声,表达其音乐理想。回来后,他思如泉涌,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加上近些年国家对交响乐创作越来越重视,陈牧声的许多作品在国内外舞台上发光发亮。2007年的《牡丹园之梦》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传统地理文脉中吸纳养分,而“传统的根脉”始终是作曲家创作灵感的源泉,陈牧声一直钟爱文学作品《牡丹亭》,昆曲又是著名南方曲种之一,他把昆曲与交响乐完美“嫁接”,传达了现代与传统之间“相对两茫茫”的一种情境。这部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欧洲广播联盟重点推介的中国作品,由英国BBC三台录制,在英国、德国、匈牙利等十多个国家的主流电台给予专题介绍。怀念恩师,感悟人生,创作了《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又称《纪念》。在创作这部作品时,陈牧声得知导师古迪拜尔(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去世的消息,勾起对昔日恩师的思念和对旧日时光的感慨,但其更认为这部作品是对自己四十年人生的回顾和感悟,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全曲呈现出不同色彩的音乐想象和生命感受———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有“随音乐跌宕起伏的彷徨”和“对现代化中一去不复返的美好事物的追思”。采风半年时间,运用云南民歌素材,创作钢琴协奏曲《云南随想》。尤其是为了作品创作,到多地探寻传统声音。这部作品荣获比利时伊丽莎白音乐比赛作曲奖前5强。作品《梦之变奏II》荣获希腊第13届米特罗普洛斯第一名。陈牧声成为问鼎此顶级国际赛事作曲金奖的首位亚洲作曲家。在世界交响乐舞台上,陈牧声一次次让中国传统声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每件作品都如同他的孩子,他说,音乐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他希望他的音乐也能够流传下去。可在妻子张忆周眼中,丈夫的交响乐更像是自己笔下一幅幅精美的油画。张忆周是一位知名油画家,她觉得,就像好的绘画要有音乐感、好的音乐也要有画面感,音乐响起,仿佛一张张美图从眼前飘过,丈夫的作品来源于内心,特别能打动人。同为艺术家,张忆周对丈夫更多的是理解与包容。“别看一部作品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前后花费的时间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作曲家前期以构思为主,后期灵感乍现,晚上通宵达旦是常事,非常辛苦。”虽然不懂五线谱,但张忆周常常是丈夫第一个听众,有些小细节陈牧声也会问爱妻的意见。第四乐章 授业很多人认为,作曲家搞教育就是浪费时间,很少有作曲家愿意躬耕教坛。但陈牧声是个例外,因为他觉得,传道授业解惑,把自己所学教育给下一代,才是对一路来帮助自己的恩师的最好回报。回到母校后,陈牧声就一直在一线教研。如今,他已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教研室主任,不仅要给管弦系本科学生上《作曲理论—和声》,还要对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开展一对一教学。“教育孩子是重新发现人性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是他们的心灵导师。”陈牧声认为,当今作曲系成才率很低,主要是学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内心容易被压制、僵化,缺少创作力。搞作曲创作的,往往两个音下去,就能判断出作曲者内心情感。如果内心深处不自由的话,情感一定是封闭的。陈牧声常常告诉学生,语言尽头,音乐响起。音乐创作不过是一种手段,是和人、和自然、和世界的对话,这种心灵对话对作曲家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为了让更多可塑之才能成为未来作曲界的顶梁柱,陈牧声对学生一直严谨要求着。才考上上音作曲硕士的学生滕杰,仅跟随陈牧声上了几节课就深深被折服。他说,虽然陈老师是知名作曲家,但非常平易近人。他把学生当作朋友一般,尊重每个学生创作的音乐风格,引导大家音乐审美和作曲理念。陈老师教学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洞察力强,能及时发现学生优缺点,善于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且常用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给本科生讲“奏鸣曲”时,他就把“奏鸣曲”组成的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比作人生三个阶段,即人的出生(幼少年)、外出发展(中青年)、落叶归根(老年),把复杂的曲调和机械的音乐结构用人的一生来再现,更加的浅显易懂,并在基础上又赋予了新的人生哲理。除此之外,陈牧声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要把音乐作为自己一生的信仰,哪怕你暂时没有灵感创作,也不能放弃作曲学习,一定要态度端正。”这句话时刻鞭笞着滕杰。陈牧声在学生中口碑很好,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看到学生在进步,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热爱创作,我就会觉得教育是有意义的。”学生盛萌交响乐作品《星空下的原野》2017年入选第四届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终评音乐会,最终获得第六名;学生罗尚弦古琴作品《云阙》获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作品比赛佳作奖;学生蒋骁然两部作曲作品都荣获了第三届“汇创青春”——— 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音乐类作品)一等奖,等等。尾声 归巢尽管离乡多年,但陈牧声血脉里依然流淌着深深的家乡情怀,那是最本能的思乡情、故土感。“这些年,义乌经济腾飞起舞,‘一带一路’从这里起航。作为一名义乌人,我感到万分荣耀。发展经济强市离不开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创造力,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正是这座城市持久和谐发展的基石。希望义乌有朝一日也能有一部具有本土特色的交响乐作品。”陈牧声认为,义乌传统曲艺中的花鼓、道情等表演形式都可以与西方乐器融合,通过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将义乌精神、商贸文化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也愿意通过音乐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为义乌文化鼓与呼,让“义乌好声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原标题《陈牧声:用音乐与世界“对话”》,原作者龚艳 华青。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