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动作!“神经调质系统介观脑功能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启动!保护欲

大动作!“神经调质系统介观脑功能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启动!

12月10日下午,南京脑观象台揭牌仪式暨江北新区脑科学高端论坛在南京市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现场,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共同为“南京脑观象台”揭牌。作为“2020世界生命健康大会”的分论坛,本场活动吸引了100余位海内外脑科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同探讨科技新知。据了解,“南京脑观象台”是江北新区聚焦脑成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依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布局打造的高端科研平台。目前,“南京脑观象台”已汇集我国科学家原创独有的三大高精尖成像装备,将“立足江北,面向国内,服务全球”,为脑科学研究者们提供技术交流与融合平台,为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脑科学领域的尖端创新支撑。南京脑观象台的落成正式后,“神经调质系统介观脑功能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也随之启动,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黄锷、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兰等科学家共同参与了大科学计划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向参会嘉宾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实施背景和愿景目标。在之后进行的江北新区脑科学高端论坛中,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蒲慕明院士、灵译脑科技(上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钱卓教授等7位脑科学领域重量级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学术演讲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南京脑观象台简介2019年1月,南京江北新区公布15条提升创新首位度政策,并宣布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计划。江北新区已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脑成像技术。中科院院士、“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首席科学家程和平,将在新区建立脑成像平台,进行新一代脑成像装备和脑成像大数据集成技术研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将加入新区脑科学研究联盟。南京脑观象台(Nanjing Brain Observatory, NBO)宗旨是围绕全球脑科学计划的重大需求,倾力打造“自由行为动物脑成像”的核心能力,大规模获取脑动态图谱数据,推动重大原创发现,助力脑疾病临床新药创制,并启迪类脑与人工智能研究。NBO汇集了创建团队所研发的微型化双光子成像系统(FHIRM-TPM)、超灵敏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及高速三维扫描荧光成像系统(VISoR)等先进独有装备,构建从突触、神经元集群,到神经环路,再到全脑水平的全景式脑功能成像体系。同时,NBO技术员与工程师团队集成从动物手术、载体表达,到行为训练、组织切片,再到图像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等多学科技术,将研究者从繁琐高难的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成十倍、成百倍地加速从设想到发现的进程。建成后,NBO具备每年开展上百个研究课题及承接大型国际脑科学合作项目的能力,为全球客户与合作者提供“高通量、定制化、一站式”的科技服务,并为全球脑科学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绝佳的技术交流与融合平台。关于微型化双光子成像系统(FHIRM-TPM)的更多介绍,可以查看程和平院士团队在Neuroscience Bulletin 2020年第10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的题为:Miniatur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Imaging Brain Activity in Freely-Behaving Animals的综述。南京脑观象台内部什么样?此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对其进行了报道。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通过高科技的成像技术,可以更细微地观察到大脑神经元的变化,这也是全球首次实现了在动物自由行为条件下观测大脑神经元和突触的活动。目前研究院已经通过这一技术对睡眠、记忆、痴呆等问题的展开研究,为研究人类精神疾病等打下更好的基础。南京脑观象台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江苏省脑科学实力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是以南通大学为依托单位组建的科技创新基地,以神经再生为研究重点,围绕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中医中药与神经再生三个方向进行研究,旨在针对神经科学领域中的热点进行创新性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神经再生研究的水平,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于1999年被交通部认定为分子神经生物学部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被列为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016年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目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2018年5月,东南大学宣布成立“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通过整合东南大学现有脑科学研究力量,并与美国艾伦脑研究所等多家著名机构合作,定位脑科学前沿领域,为全世界提供脑科学大数据资源, 将脑智能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9月,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成立。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是南京大学横跨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理工医文多学科、多院系的交叉整合和创新研究平台,是目前校内最大的一个多学科交叉前沿课题联合体。成立该研究机构,将更好地推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成立。它将整合基础研究和南京脑科医院临床资源,重点攻克抑郁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肌理和诊治,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做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以及类脑和人工智能系统。沈洪兵校长介绍,脑科学研究院主要聚焦三个研究方向进行布局:一是抑郁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机理与诊治;二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三是类脑及人工智能系统。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面向国际脑空间信息研究的前沿,适应国家脑科学研究发展战略,以发展世界领先的、面向全脑连接图谱测绘研究的脑空间信息技术为目标,发展了以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系列技术为核心,涵盖全脑样本标记和处理、全脑光学成像、海量脑图像处理和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的全脑网络可视化完备技术体系。力争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脑科学研究基地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脑科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建设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位置信息的神经元类型、神经环路和网络、血管网络等三维精细脑结构与功能大数据库,提取跨层次、多尺度的脑连接时空特征,在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方面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破译脑功能与脑疾病, 并推动类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建设和管理的省级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8月,依托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临床医学、药学、有机合成、放射医学等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而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重大脑疾病。在国家创新转型战略及人口与健康国策需求下,提升我国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和防治研究的综合创新能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促进相关新药研发和转化是一个迫切的社会需求。此前,以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系列技术为核心的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被誉为国内一座“脑科学工厂”。现在,南京脑观象台的成立,可以说是又一座“脑科学工厂”。我们期待它们未来在中国脑科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brainnews编辑整理

六道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精准诊疗联盟在苏成立

12月20日上午,由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组建的“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精准诊疗联盟”(简称PD联盟)正式成立,以进一步规范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帕金森病和相关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及管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不稳、肌强直,同时还伴有许多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认知功能减退等。目前我国大约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约500万帕金森病患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春风表示,目前诊断帕金森病大多依靠临床症状,缺乏可靠的诊疗手段,且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疗效差异很大。因此,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尤为重要。据悉,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精准诊疗”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促进成果转化,规范帕金森病及相关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及管理,提升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帕金森病诊疗水平,并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便利就诊服务及专业的治疗指导,PD联盟应运而生。刘春风介绍,联盟共计52家医院参与,跨越江苏、浙江、内蒙古、海南4个省23个市,将通过共建共享网络平台、病例信息平台、影像数据分析平台和生物样品库等资源,提高我国帕金森病数据、生物样本等医疗资源的利用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帕金森病诊治提供科技支撑。即使帕金森病患者到外地就医,也能够通过联盟的数据库,查到既往的就诊情况,医生获得的信息也就会更加准确、全面,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专业指导。【来源:中国江苏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巧虎

康健园|帕友如何用药更有效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除了为大众熟知的手抖、僵硬、动作变慢等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还会导致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表示,帕金森病症状多样,但是这些症状都是能够控制和改善的。如何更为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病情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风教授指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比如症状较轻的年轻患者,一般推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者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来进行治疗,目的是延迟左旋多巴的副作用;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从药效角度考虑,建议早些使用左旋多巴。又如以僵直为主的患者,优选左旋多巴类药物;以震颤为主的患者,更多地考虑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部分帕友抱怨,每天要吃一大把药物,渐渐地对药物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家属反映患者合并其他多种慢性病,不吃又不行,整个家庭都为之苦恼。刘春风教授对此感同身受,他介绍说,帕金森病用药途径目前有三种:口服、透皮贴剂、晚期患者经胃空肠造瘘灌注药物。其中透皮贴剂的好处是能够持续给药,全天24小时改善运动并发症,减少因口服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还能减少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不同药理机制口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早期发现帕金森病高危人群并积极干预,对于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深远。刘春风教授提醒三类人群要提高防病意识:便秘难以好转者、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者(梦境中出现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以及嗅觉减退者。帕金森病虽然不能被治愈,但是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临床上能够做到延缓病情进展,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家庭和睦。(新民晚报记者 潘嘉毅)

敢问天籁

独家系统盘点|2019“优青”榜单中的脑科学家们——人才辈出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2 年起设立的人才资助项目。作为“青年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杰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的衔接项目,2019 年“优青”的资助力度为每项 120-130 万,资助人数从 2018 年的 400 人增加为 600 人。从入选人单位来看,今年获得优青资助的 600 名学者分别来自 196 家单位。清华大学及浙江大学并列第一,各入选 24 人。南京大学 21 人排在第二,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入选 19 人,并列第三。brainnews编辑部统计,在脑科学领域,共有15名学者获得优青资助。优青资助项目中脑科学领域的占比(15/600)要比“杰青”资助项目(14/300)的低一半。系统盘点| 2019"杰青"榜单中的脑科学家们,人数比去年翻一倍!获资助人员简介1. 王金辉--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人脑连接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王金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的复杂脑网络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多发性硬化)。围绕人脑连接组学重大科学前沿课题,在活体人脑功能网络的模型构建、方法学评价和疾病模型验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本领域国际主流学术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Radiology、Human Brain Mapping等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2014年度美国生物精神病学协会Ziskind-Somerfeld研究奖。担任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脑成像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国际人因工程学会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比利时FWO基金评审人。担任Cerebral Cortex等20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简介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官网2. 闫森--神经退行性疾病大动物模型治疗闫森,博士,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于2011-2013获吉林大学—美国Emory大学联合培养,获博士学位。2014-201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再生研究院,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小鼠、猪、猴)、胚胎发育基因修饰、分子机制的研究。利用CRISPR/Cas9的方法进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和运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团队成功地建立了世界首例基因敲入亨廷顿猪模型、ALS转基因猪模型、以及ASPM基因敲除猴、老年痴呆猴等模型。在Cell,PNAS,Human Molecular Genetics,J.neuroscience,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Plos genetics等权威期刊。其中建立的世界首例亨廷顿基因敲入猪模型的研究成果最新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简介来源: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官网3. 任超然--光信息与非成像功能调控任超然, 男,博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获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13年3月加入暨南大学。研究重点为采用神经环路示踪、电生理、活体钙成像、光/化学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外界光信息对情绪及认知功能产生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近五年来通讯/第一作者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psychopharmacology、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获批“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人才称号。简介来源: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官网4. 鲁明--神经精神药物药理鲁明,博士、副教授,江苏省杰青获得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药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药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药理学,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损伤与神经保护研究领域积累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并在气体分子硫化氢的神经保护以及代谢性炎症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5年已发表多篇较高水平的SCI论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十多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80。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应邀撰写多篇特约综述,担任Molecular Neurobiology,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简介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5. 刘妍--干细胞神经分化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刘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干细胞与神经再生研究所副所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双创人才团队、三三三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和六大人才高峰团队。刘妍博士于2011获复旦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5年的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与再生医学研究,师从干细胞再生科学家Su-Chun Zhang教授。研究着重于:1. 人多能干细胞的定向分化;2.针对神经疾病在模式动物中开展细胞替代治疗研究;3.应用病人iPSC开展出神经系统生缺陷发病机理的研究。研究成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Protocol, eLife, Stem Cell Reports和 Cell Reports等国际权威期刊。目前为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青年副主委、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双人人才协会理事、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等,目前主持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自然面上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基金,作为研究骨干参与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一项。获美国专利1项。简介来源: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6. 陈小芬--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及其干预策略研究陈小芬,神经科学研究所暨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先后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厦门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009年获得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2009-2012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机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和髓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是目前发现的、与AD发生风险最为相关的两个基因。刘妍博士的研究主要是拟结合生化、分子、遗传、细胞生物学、电生理以及动物行为学等手段,阐明apoE和TREM2影响AD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开发潜在的AD治疗药物。简介来源: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官网7. 胡霁--应激与奖赏的神经环路胡霁,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助理教授、研究员。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2005年随导师实验室转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8年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Picower学习与记忆研究所(The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at MIT )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研究重点为发展和应用活体光学成像、神经调控、遗传学标记与神经环路示踪等多项环路功能研究的前沿技术,用以解析感知觉和情感的神经科学机制。胡霁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拥有国际领先且全面的光学成像仪器(双光子、梯度折射透镜、光纤光度测量)和技术手段,并结合单细胞测序等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研究大脑产生感知觉以及重要行为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简介来源:上海科技大学官网8. 曹聪--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曹聪,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之后继续在布朗大学进行了博士后工作。曹聪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 Nano Letter, Plos 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9. 崔一卉--神经生物学崔一卉,浙江大学医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研究员。2013年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法兰西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从事电生理,神经编码研究。精通in vitro及in vivo电生理及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博士期间从事大麻素在快速学习中的神经编码机制研究;博士后期间从事抑郁症机制的研究。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代表作发表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 Elife,Journal of Physiology等杂志上。简介来源:浙江大学官网10. 陈勋--神经生理信号处理与分析陈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2014年1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10月至2018年4月为合肥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导。目前主要从事医学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移动健康监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军委科技委创新培育课题等,在IEEE SPM、IEEE TBME、IEEE TIM等国际权威期刊及知名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4篇ESI高被引论文和1篇“Top 5 Highly Cited Articles”,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已授权6项)。IEEE Senior Member,担任国际权威期刊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IEEE Access和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编委、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和Sensors客座编委。简介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11. 许晓鸿--本能行为的神经基础许晓鸿,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生院。博士期间,她利用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了受体基因簇协同表达的原理。2006年博士毕业后加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并开展了大脑及行为的性别二样性的研究。许晓鸿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分子遗传学,立体的病毒注射液和行为分析等实验方法来研究本能行为的神经基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1)剖析下丘脑区不同细胞群在控制本能行为的作用;(2)跟踪控制先天行为的神经回路;(3)研究本能行为的可塑性;(4)研究调控先天行为的神经机制。简介来源: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官网12 朱英杰--神经精神疾病的环路发病机制朱英杰,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2012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专注于学习记忆和药物成瘾的神经环路机制,特别是丘脑环路的功能解析。采用光遗传学、药物遗传学、病毒介导的神经示踪术、活体及脑片电生理、活体钙成像、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等多种神经科学前沿技术手段,解析学习记忆和药物成瘾相关神经环路。其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学术期刊上。简介来源:朱英杰实验室官网搜狐新闻13. 周涛--分子神经生物学周涛,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隶属于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基因编辑脑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心。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15年起在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教授;201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周涛博士专注于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的分子基础,特别是RNA甲基化(m6A)对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的调控机制研究,以及利用各种基因编辑工具构建灵长类疾病模型等。其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Neuro science等顶尖学术期刊上。简介来源:高校人才网14. 彭勃--神经科学彭勃,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2019年下半年将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目前正在招聘实验室成员) 200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关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中胶质-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Scientific Reports和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任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编委,并在Expert Opinion on Drug Delivery等多家学术刊物担任审稿人。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介来源:中国深圳科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官网15. 肖飞--癫痫发病机制研究肖飞,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病学组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熟悉神经内科多种常见疾病脑血管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性疾病及神经危重症等的诊治,对神经系统疑难病有独到见解。熟练掌握多种神经肌肉疾病诊治,能够独立开展肌肉活检结合多种特殊染色并进行肌病病理诊断,熟悉神经肌肉病基因检测,擅长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遗传代谢病及神经疑难病诊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身份发表在Lancet, JAMA Neurology, Neurology等国外著名医学期刊上。简介来源:好大夫在线肖飞大夫个人网站brainnews编辑部独家整理

亲爱的

苏大附二院成立帕金森病精准诊疗联盟

原标题:苏大附二院成立帕金森病精准诊疗联盟近日,由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组建的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精准诊疗联盟成立,旨在进一步规范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帕金森病和相关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及管理。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精准诊疗联盟共有52家医院参与,将通过共建共享网络平台、病例信息平台、影像数据分析平台和生物样品库等,提高我国帕金森病数据、生物样本等医疗资源的利用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帕金森病诊治提供科技支撑。(倪海燕 梅嘉)(倪海燕 梅嘉)责任编辑: 小云【来源:健康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捕鼠者

对于基因编辑婴儿 国内122名科学家联名抵制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日,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团队突然宣布已经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巨大关注。针对基因编辑婴儿,国内已有122位科学家联名抵制。据悉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知识分子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以下为声明原文:鉴于近日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对人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并且已经受孕(可能已出生)的情况。作为中国普通学者,出于最基本的道义,我们声明如下: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问题不解决,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 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能预知。 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与此同时这对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作为一名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2018 年 11 月 26 日联署人(排名不分先后) :毕国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绪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仓春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曹是,华中农业大学陈晓科,斯坦福大学陈椰林,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陈永君,广州中医药大学陈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仇子龙,中科院上海神经所邓春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董鹏, Janelia董伟,西南医科大学董志芳,重庆医科大学樊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费继锋,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丰伟军,复旦大学傅玉,新加坡 A Star 研究所戈鹉平,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龚辉,华中科技大学顾宇,复旦大学管吉松,生命与技术学院郭宜平,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韩芸耘,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何凯雯,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何苗,复旦大学何水金,上海科技大学胡荣贵,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黄激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黄锐,重庆大学贾洁敏,西湖大学江漫,华中科技大学解云礼,复旦大学金新春,苏州大学康利军,浙江大学医学院柯江滨,中山大学雷鹏,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李安安,徐州医科大学李勃兴,中山大学李澄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会良,伦敦大学学院李璐,中山大学李楠,麻省理工学院李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寅青,清华大学李毓龙,北京大学梁妃学,南方医科大学梁智锋,中科院神经所林森,第三军医大学林森,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刘海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刘会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凯,香港科技大学刘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绮,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罗欢,北京大学吕辉, GWU马朝林,南昌大学马欢,浙江大学医学院马全红,苏州大学马原野,昆明理工大学毛羽,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潘秉兴,南昌大学潘玉峰,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庞志平,美国罗格斯大学彭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彭吉云,南昌大学秦松,复旦大学曲宜波,暨南大学任超然,暨南大学邵志勇,复旦大学沈沁,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盛能印,昆明动物所盛能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师蕾,暨南大学宋艳,北京大学孙秉贵,浙江大学医学院孙文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孙向东,广州医科大学孙晓俐,复旦大学孙毅,同济大学覃宏涛,湖南大学谭国鹤,广西医科大学陶艳梅,杭州师范大学生研院童夏静,上海科技大学屠洁,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汪浩,浙江大学汪世溶,北京理工大学王菲,中国医科大学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平,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良,浙江大学医学院王璐鹏, NI 日王守岩,复旦大学王文元,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王小勤,清华大学王晓东,浙江大学医学院王晓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吴青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伍龙军,梅奥诊所医学院肖晓,复旦大学熊巍,清华大学熊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楠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徐缨,苏州大学徐贞仲,浙江大学医学院许均瑜,浙江大学许晓鸿,中科院神经所许执恒,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薛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艳,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扬,上海科技大学杨振纲,复旦大学叶海虹,首都医科大学禹永春,复旦大学苑克鑫,清华大学占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张二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嘉漪,复旦大学张杰,厦门大学张洛颖,华中科技大学张思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琼花

苏州大学程坚/贾佳团队合作发现硫化氢“受体”

硫化氢和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被认为是气体信号分子。上世纪末,对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分子靶点和机制的研究,最终促成药物“伟哥”的发现。硫化氢不仅具有广泛和重要生理功能,被认为和癌症、唐氏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而且硫化氢对多种疾病表现出治疗作用。但硫化氢通过何种机制/途径产生如此众多和重要的生理及药理作用,一直是未解难题。特别是,硫化氢对细胞呼吸链线粒体复合物IV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决定硫化氢治疗作用能否向临床转化的关键是:硫化氢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靶点和机制能否与上述毒性机制相区分。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程坚教授和药学院贾佳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合作研究,发现硫醌氧化还原酶(SQR)是硫化氢发挥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分子靶点。2020年8月26日,相关研究结果以“SQR mediates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2S by targeting mitochondrial electron flow to ince mitochondrial uncoupling”为题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SQR是启动硫化氢氧化代谢第一步的关键酶,其功能是将硫化氢氧化为过硫化物。由于SQR启动了硫化氢的不可逆氧化代谢,所以长期以来SQR一直被认为抑制硫化氢信号传导。经过5年多的合作研究,程坚和贾佳课题组意外发现:SQR是介导内源性和缓释硫化氢胞内信号传导的关键酶。内源和缓释供体释放的硫化氢被SQR氧化后驱动电子在线粒体复合物I水平的反向传递,从而导致线粒体氧自由基的产生。线粒体氧自由基进而通过激活解偶联蛋白导致硫化氢的胞内信号传导,如下游AMPK的激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内源性硫化氢和特定缓释硫化氢供体仅特异性地通过SQR启动胞内信号传导,而不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V。该研究还首次制备了SQR条件性敲除小鼠,并利用脑出血模型表明SQR是硫化氢发挥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分子开关。这一研究表明SQR实际上发挥了硫化氢受体的功能:即SQR通过对硫化氢的氧化代谢启动了硫化氢的特异性胞内信号传导。该研究还首次表明SQR是导致线粒体解偶联的分子新靶点。线粒体解偶联剂对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炎症等相关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因此,该研究对研发自主创新药具有重要意义。以SQR作为首创的药物靶标开发新型线粒体解偶联剂的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课题组正致力于以SQR为靶点合作开展新药研发。论文通讯作者为贾佳和程坚教授。贾佳和研究生王子闯、张敏洁为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华子春教授、苏州大学秦樾教授和苏大附二院曹拥军教授对论文亦有重要贡献。原文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5/eaaz5752

守一

学术头条:新冠疫苗在美启动临床试验,仿人脑AI开放平台在深发布,新发现一种抗衰老代谢分子

又一款新冠疫苗在美启动三期临床试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8月31日发表公报说,已启动新冠疫苗AZD1222的三期临床试验,主要将评估接种这款候选疫苗能否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款疫苗是一种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和牛津疫苗小组合作研制,并已授权给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进行进一步开发、生产和供应。冰岛最新研究结果:新冠抗体可在人体内维持4个月最新研究显示,冰岛90%以上的新冠患者在确诊后体内抗体水平上升,随后保持稳定,前后持续长达4个月的时间。该研究结果于9月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为了解冰岛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了解患者恢复后的免疫状况,研究人员对3万多冰岛人进行了抗体水平检测。Nature子刊:新型双CAR-T细胞疗法 快速清除体内HIV病毒近日,哈佛医学院的 Todd M. Allen 团队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James L. Riley 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研究,通过一种新型双CAR-T细胞疗法有效对抗了HIV病毒。这表明CAR-T细胞疗法不仅是癌症治疗利器,也是对抗艾滋病的秘密武器。少年时期的社交隔离会破坏大脑 导致成年后社交障碍近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Neuroscience 杂志发表了研究,确认了前额叶皮层中特定的脑细胞亚群是成年后正常社交所必需的,而这些细胞亚群对少年时期的社交隔离非常脆弱。而通过刺激成年期丘脑区域的特定前额叶回路,能够挽救少年时期因社会隔离所造成的社交能力不足,这为治疗社会行为缺陷带来了有希望的靶标。东京大学开发出新型红外光谱仪 检测速度较现有方法提升100倍一项发表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通讯-物理学》(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的研究显示,东京大学光子科学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Phot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团队利用时间拉伸红外光谱(time-stretch infrared spectroscopy)技术,开发出世界扫描速度最快的红外光谱仪,每秒采集光谱数可达8000万,大约是现有最快扫描速度的100倍。新型电子皮肤可对疼痛做出反应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研发出可以像真正的人类皮肤一样对疼痛作出反应的人造电子皮肤,该研究于 9 月 1 日在《先进智能系统》(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发表。这种原型设备模仿人体的实时反馈反应,能够以相当于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的速度对疼痛感作出反应。研究揭示嗅觉细胞抵御流感的免疫机制在鼻腔的所有细胞中,嗅觉神经元最先接触病毒且直接与神经系统相连,因此被感染后病毒可能进入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9 月 1 日发表于《细胞报告》(Cell Reports)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嗅觉神经元具有异常强大的免疫反应。新发现一种抗衰老代谢分子据《科学》网站的一项报道,额外补充α-酮戊二酸(AKG)能减缓衰老和延长寿命。AKG是参与体内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的分子,小鼠和人体本身能合成AKG。但是,有新研究发现,额外在小鼠饮食中添加AKG,可以使这些小鼠比对照组的生存时间长8%~20%,并且与同年龄小鼠相比,这些小鼠也要更加年轻。嗅觉细胞能对病毒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上呼吸道细胞和肺部上皮细胞一样,会暴露在同等数量的病毒下,但上呼吸道细胞被病毒杀死的概率更小。一项新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研究表明,嗅觉细胞被病毒感染后,能够激活和表达一组基因,对入侵病毒做出反应。这些基因表达能关闭病毒基因的复制,从而避免细胞本身遭病毒破坏。相比于肺部上皮细胞,这些基因在呼吸道细胞中的表达量更高。紫外线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用材料许多科学家都在探索着捕获排放的二氧化碳并使其转化为燃料或碳基原料的方法。近期发表于《物理化学杂志A》的一项研究证明,紫外线可以非常有效地激发低聚亚苯基,使这种有机分子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而易于将电子转移至最近的二氧化碳分子。这样可以使得二氧化碳具有反应性,并能被还原并转化成用于制作塑料的原材料。目前,研究者还在确定该反应中最可行的催化剂,提升反应的效率。杨茂君组报道完整的人源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结构 8月30日,清华大学杨茂君课题组在Protein & Cel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工作于2020年4月4日率先在BioRxiv上线)。研究团队使用哺乳动物细胞系统表达纯化了包含辅助亚基MICU1/MICU2的人源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复合物,并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完整的MCU-EMRE-MICU1-MICU2的复合物结构。程坚/贾佳团队合作发现硫化氢“受体”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程坚教授和药学院贾佳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合作研究,发现硫醌氧化还原酶(SQR)是硫化氢发挥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分子靶点。2020年8月26日,相关研究结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破坏细胞周期检验点治疗肿瘤的新思路9月1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oger Greenberg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通过结合放疗(radiotherapy)诱导的DNA 损伤和CTLA-4抗体治疗,使得肿瘤细胞激活炎症反应吸引更多T细胞,极大地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延缓了肿瘤增长速度。于舒洋组揭示TCF-1在T细胞早期发育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阶段特异性调控8月31日,该课题组于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本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多种敲除小鼠模型阐述在T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缺失Tcf-1后研究T细胞肿瘤发生的情况和相关机制。《柳叶刀》:年龄不是问题!心梗后支架或搭桥手术减少1/3死亡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是常见的心梗形式,与保守治疗相比,侵入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柳叶刀》最新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年龄不是问题,老年患者同样会从侵入性治疗中获益,其生存率大幅提高,术后二次心梗或心衰的风险也更低。突破!数十万篇结果很难重复 刘延盛等人揭示其潜在原因近期,耶鲁大学医学院刘延盛及Aebersold共同通讯在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使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研究HeLa细胞系中生物变异的影响。研究人员确定了来自13个国际实验室的14个HeLa原液样品的分子和表型变异程度。结果突出了常用人类癌细胞系的生物学复杂性,并为讨论如何报告和解释从这些系获得的实验数据提供了重要依据。随机对照研究!老年人出院接种卡介苗 可以保护老年人免受感染8月31日,Evangelos J. Giamarellos-Bourboulis等人在Cell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数据表明,卡介苗接种是安全的,可以保护老年人免受感染。需要更大的研究来评估针对呼吸道感染(包括COVID-19)的防护。张锋团队开发出特定的Cas9 可纠正移码突变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在Molecular Cell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全面的比较揭示了Cas9活性和特异性之间的一般权衡,并提供了有关+1插入产生频率的信息,这对纠正移码突变具有影响。意想不到!补体系统居然参与了小胶质细胞毒性作用8月31日,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Eric J. Huang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单核RNA测序(snRNA-seq)来证明前颗粒蛋白缺乏会促进小胶质细胞从稳态到疾病特异性状态的转变,从而引起溶酶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变性。这些结果揭示了神经变性期间慢性小胶质细胞毒性对TDP-43蛋白病的未曾认识的贡献。美国不会参与和WHO相关的任何疫苗开发据《华盛顿邮报》消息,美国政府表示不会参与任何一项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的全球性新冠疫苗研发、制造和平等发放工作。目前,全球已有170多个国家正在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和低收入国家疫苗资助组织 Gavi 牵头等牵头的新冠疫苗全球渠道计划(Covax),目标是2021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至少20亿剂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2020年度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发布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现发布2020年度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管理科学专业评审组专家组成名单:杨翠红,王红卫,叶强,陈伟强,闫学东,魏一鸣,王先甲,吕永龙,耿涌和朱晶。科技部出台规定遏制违规科技活动为规范处理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科技部日前印发《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覆盖科技领域6大类主体的64种违规行为,明确了处理措施、尺度等,填补了对违规行为处理的制度空白。规定于9月1日正式生效。ITER又有新进展 地球上种的“太阳”已“发芽”当地时间8月3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杜瓦下部筒体吊装工作圆满完成。这是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后的第一个重大部件安装。ITER计划模仿的是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将氢同位素聚合成氦,释放出取之不竭的热核聚变能源。上海发布“4+1”海外人才新政日前,上海“4+1”海外人才新政正式发布,围绕海外人才权益保障、创业支持、乐业通道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提供全方位支持。此次发布的《进一步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实施办法》结合新时期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特点和上海实际,为留学人员来沪创业提供从资金支持、社保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到落户“绿色通道”、专业服务等在内的立体支持。长三角示范区实现外国高端人才互认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获悉,近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旨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打造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首选地、自由流动示范区、创新创业活力场,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近日 ,“仿人脑”人工智能平台在深圳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基站。据悉,“仿人脑”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术带头人是汉中文终端机、仓颉输入法、汉卡的发明者,被誉为“中文电脑之父”的朱邦复。今年内地高校Nature、Science论文已突破120篇2020年8月,Nature和Science(后文简写为N&S)两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150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9篇。截至2020年8月31日,中国内地高校的N&S总发文数达到了123篇。目前共有57所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表至少一篇文章,其中的非双一流高校已达21所。北得克萨斯大学将中国访问学者项目结束时间推后5天北得克萨斯大学发出通知,中国访问学者项目结束的时间将推后5天。《知识分子》看到的北得克萨斯大学国际学生与学者服务部门在9月1日发给一受到影响的中国留学生的邮件显示,其J-1交换访问学者项目的结束时间调整至8月31日。根据相关规定,学者需在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离开美国。因此,该项目的学者最迟应于9月30日离境美国。

生化

致敬!身边的劳模!

昨天下午,2020年常州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隆重召开,表彰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劳模先进,动员全市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火热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家滨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虎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白云萍出席会议。齐家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的背景下,全市经济保持系统性、恢复性增长,绝大多数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实现由负转正、逐月向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以劳模为代表的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汗水。齐家滨强调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全市广大职工群众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对照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勇担历史使命、勇挑时代重任,切实担负起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一要弘扬时代主旋律,汇聚劳模精神强大正能量。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广大劳动模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弘扬劳模精神与发扬常州精神结合起来,引领广大职工群众主动作为、创新突破,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使劳模精神转化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二要勇当时代主力军,建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市广大职工群众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人生理想、个人价值融入推动“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再出发、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宏伟事业,争做新时代追梦人。要切实发挥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当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弘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新才干。要弘扬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工匠精神,争创更多的“第一”“唯一”。要弘扬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用心用情用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三要把握时代新要求,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工会要协同各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选树好劳模、工匠等先进典型,全力打造“龙城工匠”品牌,做强“劳模工匠联盟”。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陈金虎要求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时代风尚、绽放“劳动最美丽”的时代风采、铸就“劳动最崇高”的时代价值,引导全市人民以先进为榜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自觉投身“五大明星城”建设新实践。广大劳模先进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永葆先锋本色,永立时代潮头,用优秀品格和模范行动引导和带领全市劳动者焕发劳动热情、发挥聪明才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大对劳模的关心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会议对获得2017—2019年度常州市劳动模范称号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本次市劳模评选坚持择优、自下而上民主推荐、面向基层的原则,共评选出128名市劳动模范。会上,市劳模、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吴斌,市劳模、洛凯机电董事长谈行,全国劳模、中车戚墅堰所职工刘云清作交流发言。市领导周斌、方国强、梁一波、蒋自平、李林、徐伟南,以及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奖章、荣誉奖章获得者,省五一奖状、工人先锋号获得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今年我市共有8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8家单位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16人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5人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33个集体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车戚墅堰所 刘云清:大国工匠“智造脑”在中车戚墅堰所,说起刘云清,同事们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一个杰出工匠。”今年3月,刘云清与团队成员为客户制定了一款 “CNC多孔型数控珩磨机方案”,实现了首台销售。这款全新设计的数控珩磨机属国内首创,是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第7代珩磨机上的又一次创新。“我们团队还将研制包含并联式珩磨机在内的多款数控珩磨机,努力实现在珩磨加工领域的全覆盖。”刘云清自信地说。1996年中专毕业的刘云清,来到中车戚墅堰所当了一名维修工。靠潜心学习,他取得了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专、本科学历。如今,担任中车戚墅堰所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公司智能 制造事业部技术总监。谈到“技改”,他有说不完的故事。2012年1月,一台日本进口的加工中心电路板出现故障,维修厂家称 “零配件需1个月送到”,可等待加工的订单第2天必须交货。刘云清临危受命,找到故障点,并作出大胆决定:自己改造控制电路!整个电路涉及5块线路板、300余条线路、3万多个元器件,且每条线路都进行了保密处理,改造难度非常大。经过2个多小时的攻坚克难,全新的控制电路就完成了,这让日方技术专家感到震惊, 连说“不可思议”。从此,刘云清的技改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一款新型龙门式全浮动数控珩磨机问世,各项性能指标远超国外同类设备,其制造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4,填补了国内空白。2015年,对珩磨机实施改造,整机功率一下子提高了30%,珩磨扭矩扩大了4倍,这款HM-4500高速数控珩磨机完全满足了高强度淬火钢类工件的内孔珩磨精度要求。随着第四代数控珩磨机的研制成功,已为公司创造产值近亿元,节约成本近千万元。2015年,“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把目光投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经他之手改造的设备达600多台,与团队成员攻关了20多项重点项目,其中机器人高压清洗机就是亮点之一。仅此一项,为企业带来5000多万元订单。至今,这台机器人已清洗工件100万余件。近年来,刘云清举办数控设备操作、维修、管理、 TPM等培训100余场,培养了20余名数控设备维修人才。2016年,“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刘云清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企业首席技师、省劳模、中国中车技能专家、首届 “龙城工匠”、中国质量工匠、江苏工匠等称号。今年,刘云清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江苏华鹏变压器刘文洲:变压器行业中的“软件博士”在变压器这行当里,刘文洲的名气可不小。由他主持的自主研发创新项目屡屡获奖,被行业界誉为不是博士的“软件博士”。1996年,刘文洲从东南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进入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技术员。24年奋斗史,他精准地把它归结成两部分:前10年,以电力变压器产品设计开发为重心;后14年,以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为重点,把电力变压器与专业软件有机融为一体,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使产品更具生命力。提及创新研发,刘文洲感触颇深。2005年,他参与研发220千伏级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因各项指标没有参照标准,只能与团队成员通过一次又一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首台突发短路试验大容量变压器。这在当时,该产品成为国内通过短路承受能力试验容量的最大变压器。首战告捷,刘文洲再次向技改发力。由他主导设计开发的 SFSZ11-180000/220 变压器,各项指标优于国标水平,是华鹏变压器开发的新型节能产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1300 多万元。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变压器行业 220千伏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水平,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刘文洲工作室的成果发布墙上,排列着一系列技改项目:SSZ12-240000/220变压器设计开发,解决环保节能难题,满足了220千伏电站无人值守要求,是当时国内最大容量的220千伏自冷变压器,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11千伏及220千伏智能变压器联调试验样机开发成功,华鹏成为国内首批通过该试验的国内变压器制造企业之一……由110千伏到220千伏、400千伏,直至500千伏超高压变压器,从设计、工艺到生产、试验等环节,刘文洲一直坚守在研发试验现场,试验一次次获得成功。其中,变压器优化计算软件不仅为企业设计产品实现降低成本5-8%,且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 元,更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刘文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年轻后辈心中,他是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前辈;在领导眼里,他是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的老刘;在同行看来,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专家。在研发技改上,刘文洲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近年来,他先后获省、市劳模等称号。今年,刘文洲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侨裕集团郭志望:“拼命三郎”勇创新干活不怕苦和累,遇到紧急任务拼命干,凡事都喜欢小改小革,大家都称他是爱琢磨的“拼命三郎”;22年拼搏奋斗,从一名新市民成长为劳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是常州侨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喷塑车间主任郭志望。1998年,中专毕业的郭志望背井离乡,跟随在侨裕集团打工的大哥从湖北来到常州。当时,侨裕集团拥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40%以上是新市民,郭志望就是其中一员。从进厂那天起,郭志望立志要好好干,要干出点名堂来。车间内,大多是流水作业,每个人在作业线上只负责一道工序,郭志望被分配在产品装配线。装配工的熟练程度决定着工作效率。从新手到熟练工,一般需要3个月,而他只花了1个月,不仅能熟练掌握产品装配,还在装配工序改进上动起了“脑筋”。短短1年时间,整条流水线上的每道工序,他都能驾轻就熟,成了工友们心目中的“老师傅”。2002年至2009年间,郭志望实现“三级跳”:从车间小组长到班组长,从主任助理到副主任,再到车间主任,他所管理的团队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稳居第一。一次,车间接到紧急通知,称客户临时要求,一产品订单需次日提货。当时已近半夜,大家工作了一整天已十分劳累,眼看任务无法完成。正当两难之时,郭志望站了出来,带头走上流水线……“从不怕苦、不怕累,他已把工作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这是侨裕集团原装配一车间主任张春梅对郭志望的评价。2011年,侨裕集团接到沙滩椅订单。面料穿孔是装配中的难点,仅这道工序需要6个人一起拼装。如何让难关不难?郭志望便琢磨起工艺方法,对“S”型管道实施改进,终获成功。这一工艺革新,使装配工效提高了4倍,且面料损耗率由原来的5%下降为零,为公司节约成本30多万元。2018年8月,郭志望调任喷塑车间主任。装配与喷塑,是完全不同的作业方式。面对新挑战,郭志望没有退缩,而是静下心虚心学,从最基础的粉末配比学起。就这样,他一点点啃,一点点钻,最终实现了常规挂具到异形挂具的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品喷涂15% 以上;粉末使用实现车间领用百公斤下调8公斤的巨大突破。据统计,喷塑车间粉末使用年节约50万元,工效提升20%。近年来,郭志望所在班组、车间分获市五一标兵岗、 市工人先锋号等称号,他个人获省、市劳模等称号,2015 年7月至今,他是钟楼区第八届、九届政协委员。今年,郭志望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常州老三集团 李承霞:巧“裁缝”秀真功夫今年的全国“两会”,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服装一分厂样衣工李承霞准点到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一起参政议政。李承霞告诉记者,今年她是带了2个建议参会的。“一个 是‘关于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另一个是‘关于培养传统纺织服装行业高技能技术工人’。作为一线农民工代表,切身感受到高技能技术工人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我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一线职工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李承霞说。从一线普通员工到如今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41岁的李承霞,2003年从安徽巢湖来到常州老三集团, 从一名辅助工干起,经过17年刻苦钻研,现已成为一名服装 高级技工。“每走一步,都要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有方向。”李承霞说,刚进厂时,什么都不会,听说机器都是 进口的,一根针弄断了都不得了,但也不能不去尝试。于是, 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成为一名缝纫工。有一次,厂里技术员因指导失误,导致2000多件衣服不合格,每件衣服必须返工。这时,做辅助工的李承霞,鼓起勇气走到这位缝纫工身边,提出和她一起返工。就这样,每天下班,她俩一起返工到深夜,一周后,这批返工任务顺利完成。有了这次意外,李承霞深知,技能学习必不可少。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厂领导让她参加公司里的缝纫技术培训班, 还帮她找了个师傅手把手地教。终于,她成功实现了缝纫工的目标。跨出了第一步,李承霞又向第二个目标进军,做一名优秀的缝纫工,让自己的照片贴进“光荣榜”。俗话说:勤能补拙。每天清晨,李承霞第一个进车间;每 次下班,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日复一日,她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了,针脚越来越平。在老三集团,李承霞是出了名的爱动脑子。工作中,她发现缝纫机不论工作还是不工作,电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她想,这完全可以改进,便向公司提出了建议。集团很重视,让电工们反复试验,终于改造成功。现在,全公司5000多台缝纫机都安装了“衣车宝”装置。仅此一项,每年为集团节电363万千瓦时,节省用电达30%。2018年7月,“李承霞工作室”成立。借助这一平台,通 过“师带徒”方式,李承霞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总结的最简单最 实用操作方法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提升操作技术。至今, 她先后带了30多名徒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李承霞先后获省、市优秀农民工,省、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18年,李承霞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代表 大会代表。今年,李承霞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星宇车灯吴宏胜:注塑模具“大咖”20年,从一名注塑工成长为注塑模具领域的大咖,靠的是专注与敬业;从一个无名小卒发展成为全国、省、市劳模,拼的是精神。他,就是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部部长吴宏胜。1999年,吴宏胜大专毕业进入星宇车灯,成为一名注塑操作工。当时,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为赶进度,吴宏胜时常要加班加点。善于钻研的吴宏胜,从注塑工到注塑工艺员,再到注塑车间主任,只用了2年多时间。2003 年,临危受命,吴宏胜担任模具车间主任。白天,到市场上、代加工厂找模具设备;晚上,“赖”在厂里把买回的模具拆卸研究。设计遇到困难时,向老师拜师学艺,仅用3个月时间,他完成了初级到高级的模具设计软件培训。系统的学习储备,促使吴宏胜挑战模具设计与开发。当年,他就完成20副模具开发,为公司减少发外设计与加工费近200万元,且成功拉开了星宇车灯自行研发模具的序幕。为了让企业更有发展潜力,吴宏胜选择逆境前行。2006年,带队攻克双色、多色注塑模具等新技术,通过拆解外制反射镜模具,研究成型原理、模具结构等,在摸索中自学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款双色模终于研制成功。由此,企业赢得上海大众的“双色车灯”订单。初获成功,拼搏前进。2007年至2019年期间,他与团队成员先后完成一汽大众奥迪 Q3/Q5、高尔夫、丰田花冠等合资车型双色大灯、贯穿式尾灯、三色注塑模具及精密光学零件的设计与研发。每年,为公司节约模具开发成本逾千万元,模具产值超亿元,彻底打破了中高档汽车车灯模具研发被合资企业垄断的局面。期间,他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模具项目管理、设计、编程、制造等环节实施智能改造:2018年12月工厂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实现透明工厂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满足企业精细化、实时化、数据化管理;2019年钢件自动编程软件二次开发成功,开创了国内大型模具自动编程的先例。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吴宏胜选择再出发。对PC透镜模具展开研发与制造,成功研发了三层、五层透镜注塑模具并实现量产。近年来,他与团队成员研制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工艺等18项公司级创新成果,获专利124 项。今年,吴宏胜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亿晶光电姚伟忠:瞄准光伏前沿技术16个春秋,姚伟忠的目光始终瞄准光伏前沿技术,竭力把光伏核心技术做精、做强。2003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姚伟忠进入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电池车间当技术员。短短半年时间,凭借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被公司破格提拔为车间主任。2014年,高效电池研发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主攻方向,他选择了PERC电池技术。当时,全行业还没有真正能满足量产的技术与设备,口碑最好的机器在德国。于是,姚伟忠决定先从技术入手,找准突破口,他带着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疯狂地做试验。尽管实验数据与小样都能通过 “理论关”,但要进入实质性量产,匹配的生产设备成了“拦路虎”。为了获取“真经”,他率队赴德国取经。进口德系设备,也有“水土不服”。高效电池十分敏感, 其转化效率是关键要素,要实现量产,必须提升0.8-1%。为了这组数据,他与团队成员再次钻进了实验室,24小时连轴 转,整整花了近4个月时间,转化效率才有0.8%的提升。但他 发现,实验中,清洗设备是关键部位!为攻克这一难关,他对 清洗设备大胆实施改造,优化了激光开槽。没想到,转化效率 提升0.8%竟神奇般地实现了。由此,企业技术改造进入了快车道:成功导入PERC高效单晶电池片、多晶黑硅电池片等,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及采购周期;高效PERC单晶组件、黑硅组件等,使单块60片组件规格提高7瓦……亿晶光电在行业技术上真正成为了领跑者,2015 年成为国内首批5家光伏卓越领跑者企业之一;2018年取得全国首张“双面双波效率领跑1级“证书。机器换人、智能车间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姚伟忠在 公司大胆推广。今年3月,他协同组件技术总监改进了焊带与汇流带拉弯工艺,实现了拉弯率为零的技术指标,还降低了原辅材料使用量。仅此一项,每条生产线节省了8位工人操作,4条 生产线1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约232万元。据了解,通过机器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亿晶光电的人工需求从5000多人降至现在2000余人,成本节省了60%,产量还翻了三番。在多晶硅生产线现场,姚伟忠自豪地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原来,一条多晶硅生产线,操作工要100多人;现在,全程自动化,连产品检测人员加起来也不足30人。近年来,姚伟忠拥有专利124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 先后获省、市劳模等称号,今年,姚伟忠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罗斌:刑侦“神探”法医,是个神秘却又令人望而生畏的职业,天天面对的不是活体恐怖的损伤,就是一具具冰冷的躯体。52岁的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三级主任、主任法医师罗斌,在法医岗位上,无怨无悔,一干就是29年。1991年,罗斌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法医系。2001年,入选公安部首批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他说,法医既要用体力、脑力,更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每个案件看似类同,细节却千差万别,通过你出具的一份份检验报告,能够抓到犯罪分子,让死者或伤者不被冤屈 。”罗 斌 参 与 侦 破 了“1992.7.31”南 京 空 难 、“2014.3.16”新北薛家杀人放火案、“2016.1.6”钟楼新闸杀人抛尸案等300余起重特大疑难案件的检验鉴定。在罗斌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大摞有关破案的书籍, “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在不断变化,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还要能举一反三发现破案线索。”罗斌说。在公安法医检验中心,他与同事一起检验时,每个部位与细节都看得很仔细。尤其读片,更是细致,常用影像学表现、运用力学原理和法医学理论来分析判断损伤形成的原因。29年来,罗斌主要承担全市命案及非正常死亡现场勘查、尸体表面检验、尸体解剖、伤害鉴定、伤残鉴定等工作,现已累计勘验处理各类刑事案件2300余起,检验尸体5600多具,检验活体7800余人次,出具各类法医学鉴定书近万份,无一起被投诉,被大家誉为“常州法医掌 门人”。2016年9月,“罗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8年被评为“常州市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因身体极度透支,在2014年体检中,罗斌被发现患有甲状腺癌。但他没有因此停步,依然亲临现场,还把更多时间放在研究总结法医理论和经验上,先后主导完 成了DNA实验室规划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扩容、法医检验中心等重要技术项目建设和改进,使常州刑事技术装备建设水准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他负责多项法医领域技术攻关项目,并总结出一套“实战+学习”“总 结+剖析”的传帮带方法,倾心倾力帮助青年法医迅速成长。近年来,罗斌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刑侦法医 检验业务标兵、省先进工作者和市劳模等称号。今年,罗斌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南伟:精准“一把刀”“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所面对的是生命,就必须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精准施策。”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骨外科主任徐南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医30多年,徐南伟把每个病人当作良师益友,竭尽所能为他们解除病痛。每天早上7点前,他会准时来到病房,看望病人,查看病历,组织病案讨论、手术…… 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1985年从苏州医学院毕业,他就立志成为一名技术过硬、服务百姓的好医生。当时,市二院的骨科技术相对薄弱,徐南伟走出医院对接北京、上海乃至外国大医院:1997年,与美国医疗中心合作,成立脊柱中心,开展全椎体切除技术,并进行改良,采用铰链式体位下 “L”形切口,使手术更安全、方便;2005年,与美国枢法模公司联合创立“美国枢法模丹历常州二院脊柱外科治疗中心”,其治疗脊柱肿瘤技术跻身国内先进行列;2014年,与德国Diakonie 医院联合成立中德(常州)脊柱外科临床研究中心,每年市二院都派出2-3名骨科医生赴德进修。脊椎肿瘤手术一直是许多骨科大夫的“禁区”。可徐南伟偏偏不信“:要想把脊椎外科发扬光大,高难度手术就一定要做精做强。”去年3月,医院收治了一位上颈椎颈1、2部位肿瘤、中枢神经严重受压的病人。这样的“生命禁区”手术,其凶险程度难以估测,他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利用3D打印技术模拟出肿瘤与周围骨质、血管、神经关系,与团队成员反复讨论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 况及紧急预案。手术开始,徐南伟先将肿瘤的椎管外部分与椎动脉、静脉丛成功分离,然后进入“生命禁 区”,细致地将肿瘤组织和脊 髓分离以达到完整切除肿瘤,手术大获成功。每年,他的手术量达1000多台。考验医生的,既是体力,更是脑力和技术。在骨科,他提出了“骨科拒绝懒 汉”的科室精神,营造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和温馨的 工作环境。作为国内脊柱外科领域及脊柱创伤治疗方面的专家,徐南伟已取得30多项骨科领域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基金、省社会发展项目等课题30余项。2014 年,“徐南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8年成功创建“常州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徐南伟所在骨科获省工人先锋号、省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他个人成为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先进工作者、市劳模等称号。今年,徐南伟 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2017-2019年度常州市劳动模范名单 (128名)吕燕翔溧阳市虹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黄建勋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分公司杨 钧新誉集团有限公司徐 俊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许 健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杜玉吉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顾正义常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宋建新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刘 文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卢亚林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卢 凌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王 庆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狄 红溧阳市环卫服务工程公司杨立功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王忠华江苏正方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旭平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溧阳市支行王 敏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吴 帅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王 垚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姚秋平 江苏汤姆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杨俊超 江苏亚邦矿业有限公司胡俊荣常州市武进顺达精密钢管有限公司龚立新江苏圣贤锻造有限责任公司周根群常州山由帝杉防护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朱玉英常州绿色动力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梅 波 常州市蓝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李 杰 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黄建平常州东风轴承有限公司于天元江苏华宇建设有限公司陈海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程 凯永祺(中国)车业股份有限公司赵盼盼常州恐龙园旅行社有限公司生义兵常州泰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周明艳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刘慧清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李如花江苏丰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于连河常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 斌 常州富都青枫苑宾馆有限公司吴新文常州亿灵伟业纤维制造有限公司江红霞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章坚斌国药控股常州有限公司毛茹蓉常州泰富百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维民常州市武进晨光金属涂料有限公司夏洪兴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夏 萍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吴 萍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张回静常州侨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姜永强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顾爱芳常州市服装一厂有限公司巢东文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毛弘历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顾长明江苏省常州市烟草专卖局莫露吉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金志祥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罗 岗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俞科峰常州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祝 慧 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蒋宇锋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袁 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朱新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分公司顾逸阳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孙东青常州日报社李志龙溧阳市溧城镇唐家居民委员会朱锁良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方麓村村民委员会季文斌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西墅村民委员会徐晓龙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东海社区居民委员会朱晓恬新北区汤庄巨号花木种植园马 金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张金兔江苏尧塘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胡必兵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颜亚南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周培华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莫志红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吉雪峰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孙青松溧阳市南渡镇中心卫生院谭瑞军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庄惠芬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杨明珠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吴亚英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张 友常州市新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玉娣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卫生院谢娟萍常州市邹区中学魏迎九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张志勇常州市第五中学吴 斌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沈亚正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吴映明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杨国中 江苏骏益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刘伟民溧阳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荀 耀常州金坛肠衣有限公司宋大春常州市沃尔核材有限公司谈 行 江苏洛凯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石剑舫江苏鑫和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吴国林瑞声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黄小国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吴逸中江苏天元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封云虎 江苏奔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刘灿放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汪小锋常州仁千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蔡征国江苏丽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樊阳文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谢 星 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魏长青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姜汉军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孔霄远溧阳沁谷南山酒店有限公司嵇卫星溧阳市天目湖新概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朱红青常州涵黛服饰有限公司施明波江苏东方龙机车集团有限公司沈小利常州嘉宝服饰有限公司吕小燕常州梅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蒋澄宇江苏佳尔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蒋晓春常州清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钱晓春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刘建芳江苏高凯精密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夏卫文常州市金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谢惠琴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薛达新常州市武进区广播电视台陆惠萍常州市武进区总工会徐 俊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经济发展局季卫东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委办公室、常州市天宁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韩 波常州市钟楼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陈荣华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安 伟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韩红波常州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孙 杰国家税务总局常州市税务局郭春涛常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叶 霞江苏理工学院薛春华常州市规划馆来源:常州日报互动有礼第二季小布这厢有礼了!从6月1日起,我们将为每月积极参与互动的网友,送上一份常州发布定制文创!参与方式1:转发常州发布推送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参与方式2:在常州发布推送文末跟帖留言。(每人每篇仅入选一次)小布将在每月初公布获奖名单。本文仅可作非商业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常州发布综合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武林

又一场“国字号”盛会!

今天又一场国字号科技盛会在苏州相城举行!今天(6月18日),首届中国脑机融合科技节暨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华东赛区总决赛活动在苏州高铁新城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述汤,苏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吴伟澎,相城区领导顾海东、葛宇红、苏学庆等出席活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于2019年8月落户苏州高铁新城,通过构建四大支撑平台、五大服务方向、六大研发中心,致力建成一个集脑机融合智能技术、脑机交互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神经工程、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为一体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脑机融合产业化示范基地。1领导致辞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弘达:研究所将紧密结合苏州市特别是相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相关科研成果在相城区的转化应用。在未来5年内,研究所将致力建成80—100人的研发团队,集聚2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目标实现年产值6亿元、年收入1亿元,推动产业链和研发链在相城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该委员会的成立是推动高端技术成果转化的必要措施,意义重大。作为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一员,我们将切实履行职责,为脑机所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相应咨询和指导。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既是省产研院在“脑科学”领域布局的重要专业研究所,也是相城集聚高能级平台、高精尖项目、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支撑。衷心希望脑机所不断开拓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质效,着力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新型研发机构。2聘任仪式为更好地指导脑机融合技术的发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在活动现场举行。30多位来自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高含金量的队伍,为研究所下一步的发展“保驾护航”。顾海东为蒲慕明、李述汤颁发聘书蒲慕明为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3首届中国脑机融合科技节启动本次科技节包含了脑机所首本译著及首款意念头环产品发布、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华东赛区总决赛启动、脑机融合高峰论坛及项目路演等,借助具体的技术、产品的展示、互动比赛的开展和高端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推进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以及相关产业、资金和技术在相城的聚集。脑机所首本译著《脑机接口 电路与系统》发布脑机融合所首款意念头环发布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华东赛区总决赛启动4签约仪式中广核集团苏州热工研究院还与脑机融合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核电系统安防展开技术合作。近年来,相城经济运行量质齐升未来产业领跑领先、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空天材料研究院、中国检科院长三角研究总院、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国字号”研究机构,以及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等领军平台,正如一颗颗璀璨明珠,串联起一条条高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为相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及学术交流中心效果图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未来期待越来越多高端研发机构和产业平台在此“落地生根”!(图片:维生素)今日相城工作室出品资料:今日相城工作室 顾婧编辑:今日相城工作室 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