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四十五篇(组)文章入选第四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半边天

四十五篇(组)文章入选第四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贺)由中宣部出版局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承办的第四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结果日前在京揭晓,45篇(组)文章入选。“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是优秀出版物宣传推介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广大期刊坚持正确办刊方向,进一步提高主题宣传质量。此次入选文章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新中国发展成就和经验,宣传党史国史军史和英模人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响亮,体现“时度效”要求,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题材角度、策划手法、表达方式等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集中体现了期刊界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成果。这45篇(组)入选文章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求是》,2019年第7期;《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历史若干重大论断(笔谈)》,《党的文献》,2019年第6期;《论习近平关于文艺的系列论述及其历史意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追寻领袖走过的足迹》,《党的建设》,2019年第9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境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4期;《历史视域中的人民旨归——改革开放坚持的价值向导》,《求索》,2019年第3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构建》,《武大国际法评论》,2019年第1期;《逐梦图强启示录》,《瞭望新闻周刊》,2019年第39—40期;《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和相应的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8期;《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尊重与融入——绿色发展中的追求》,《人民画报》,2019年第7期;《一号文件解读》,《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3—4期;《脱贫攻坚重塑乡村治理》,《半月谈》,2019年第20期;《共同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答卷》,《当代党员》,2019年第1期;《全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8期;《一场提升监督本领的学习革命》,《党风廉政建设》,2019年第9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七十年的主线和成就》,《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9期;《沃野千里磅礴伟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农”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19期;《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专栏》,《文学评论》,2019年第5期;《“新中国历史学70年”笔谈》,《历史研究》,2019年第4期;《“让画动起来——共和国动画七十年”专题》,《传记文学》,2019年第8期;《经济进化中的民间力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观察特辑》,《浙商》,2019年第19期;《“我”家70年小日子的大发展》,《年轻人》,2019年第10期;《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哲学研究》,2019年第10期;《全球化与爱国主义认同》,《中州学刊》,2019年第8期;《名家笔谈·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苏区研究》,2019年第5期;《难忘的上甘岭战役》,《百年潮》,2019年第10期;《两弹一星大国俱乐部入场券》,《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2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河北学刊》,2019年第4期;《银幕上的新中国时刻》,《中国银幕》,2019年第10期;《中国921》,《神剑》,2019年第1—6期;《寻找共和国的老英雄》,《老人春秋》,2019年8—12月;《阻击埃博拉》,《人民文学》,2019年第8期;《劳模价值链》,《当代工人》,2019年第5期;“村小人生”系列:《恰似你的炉火》《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辽宁教育》,2019年第9期、第12期;《走进港珠澳大桥,寻访大湾区优秀青年》,《黄金时代》,2019年第2期;《青年讲师团打造青年理论武装工作的“轻骑兵”》,《中华儿女》,2019年第18期;《美丽乡村中的别样芳华》,《天津支部生活·党建版》,2019年第5期;《回到良渚——对话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国报道》,2019年第9期;《长安寻唐》,《女友》(家园版),2019年第5期;《一曲黄河八十年》,《国家大剧院》,2019年第11期;《爷爷的新童年》,《我们爱科学》,2019年第38期;《蹲点老区访初心》,《南方》,2019年第14期;《我们的村》,《当代陕西》,2019年第22期;《核桃增产农民增收》,《今日新疆》,2019年第12期。《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2日 06 版)

平凡守护让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扫一扫 看视频八九十岁的老人能清晰讲述当年的苏区往事,八九岁的孩子会哼唱经典红色歌谣。在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生生不息,老区人民用不同的方式,接续传承,默默守护着红色文化血脉。56岁的钟同福是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的一名保安。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红色故事的挖掘者。钟同福的爷爷钟国海是万田乡麻地村人。1934年冬,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卷土重来。一天,钟国海夫妇发现两名曾经帮助过他的红军战士被国民党保安团抓了。他们变卖家里的几亩薄田和两块小山地,还有耕牛、母猪和粮食,凑齐100块银元,救出了两名红军战士。“我小时候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钟同福说,在集市上、农田里、祠堂下,到处都能听到长辈讲红军时期的故事,这些传奇的故事让他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钟同福种过田,后来换了很多份工作,唯独没有丢下写作的爱好。几十年里,他发表过几百篇随笔、散文,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念头:把小时候听过的红军故事写下来。2010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红军文章,讲的就是爷爷奶奶倾家荡产救红军的故事。2011年,钟同福去采访几位老红军战士。文章刊发不久,几位采访对象就相继去世。他忽然有一种紧迫感:要抓紧时间,还原原汁原味儿的红色故事。从此,他开始利用工作之余自费到瑞金、宁都等临近县市的红军后代家中走访,记录他们口口相传的零散故事。“我们老区的故事太多了,好多别人都不知道。”他随口讲了一个已经采访但还没有成稿的故事,说着说着落下泪来。现在,钟同福在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当了一名保安。收入不高,就是为了方便寻找红色故事资料,他说,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乡村教师,非常支持自己。9年来,钟同福写了三四十篇红军故事和红色历史研究文章,最长的一篇3万余字,发表在多本杂志和互联网上,用了十几年的电脑存满了采集来的文稿和照片。有了微信以后,每写完一篇,他都要发到同乡群和作协群里。群友称赞他是“红土地上的红色作家”,发来戴着红军帽的卡通小人点赞的表情。钟同福希望年轻人能看到这些文章,他还计划暑假在老家麻地村义务组织红色传承教育辅导班。几十年来,关于红色传承的故事,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接连不断上演。江西宁都县博物馆有对父女,与文物和史料为伴,50年接力研究宁都革命历史。父亲曾庆圭,从1969年调查收集“毛主席在宁都革命实践历史” 开始,一直研究宁都苏区历史、宁都起义历史,直到1999年退休。她的女儿曾晨英从那时接手,如今担任宁都县博物馆副馆长。数十年来,曾庆圭和老红军之间来往的书信就有两千多封,每一封信都是珍贵的史料。他还找回了不计其数的老照片,1938年毛泽东和部分宁都起义参加者的合影照就是其中一张。曾庆圭用通信的方式,向参加过宁都起义的老红军致函请求辨认,最终确认了每一位合影者的姓名。有人将曾庆圭比作一把“银锄”,默默挖掘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宝藏。1999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宁都起义》,填补了宁都起义研究的空白。1999年11月,26岁的曾晨英女承父业。她打小在博物馆大院长大,高中开始利用暑假帮着父亲誊抄手稿、校对、复写。曾晨英说,父亲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自己更感责任重大,要将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传播出去。曾晨英觉得,革命历史文物的搜集是一大难题,父亲那个年代,一步一步走下去搜集,自己也几乎走遍了宁都的乡间田野、寻常巷陌。目前,她已先后主笔完成各类陈展大纲和讲解词20项,达30余万字。“互联网时代,希望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将故事讲得更加喜闻乐见。”在曾晨英看来,培养青年讲解员,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很重要,让青少年了解在宁都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自己的光荣使命。1995年出生的华红兵现在是一名现役军人,这位来自瑞金的年轻人每次和战友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对方都会条件反射地说,哦,革命老区。“共和国的底色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华红兵在这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壤上长大,对于家国、责任的最初印象,像一粒种子埋进了心里。后来,他如愿考入了一所军校,以班级第一的成绩毕业时,是去北京还是去南部战区某地,华红兵选择了后者。华红兵说,作为一名从老区出来的军人,他也时常会思考传承的问题,“小的时候,是传承红色记忆,长大了,是传承红色责任。”瑞金市九堡镇中心小学此前在被誉为“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的彭杨步兵学校旧址里。后来,政府拨款,在革命旧址旁边的空地上盖起了新的教学楼。该校学生加入少先队的入队仪式会仍会在革命旧址中进行。现场讲解革命旧址故事、学习先辈革命精神,已经成为入队仪式中的必有环节。85年过去了,当年无数革命先烈在瑞金开始书写的长征精神,正如静水流深一样,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悄无声息地传承。(应采访对象要求,华红兵为化名)

虎山行

总书记与赣南苏区的脱贫故事|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2020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江西赣州报道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视察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赣州时深情地说。对赣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念不忘。他多次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之年,原中央苏区人民跟上来了吗?答案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已实现整体脱贫!先来看一串闪着金光的数据:2019年,赣州生产总值达3474亿元,是2011年的2.6倍,列全国第71位,较2011年前移37位。2012—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9.8%、13.2%、12.4%、10.7%、19.1%、9.4%、10.9%,增幅稳居江西“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同样是2019年,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2019年是赣州发展史上值得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为江西发展提出了“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赣州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一周年之际,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赴赣州调研表示,江西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特别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直接指导的结果,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大爱、对老区人民的赤子情怀。刘奇还要求着力打造脱贫攻坚样板区。现在看来,赣州南康千亿家具产业脱贫模式无疑就提供了最好的样板。总书记亲自批示推动《若干意见》出台赣南从所处的罗霄山脉深度贫困走向脱贫致富的新时代,一切都水到渠成。源头活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8年前亲自批示推动的一份重磅文件。2011年,习近平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中央派了11个工作组到赣州来调研。赣州市副市长张逸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11个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牵头,相关部委一起参与,赴赣州所有的18个县市区去调研,然后形成报告。”赣州上上下下一方面积极配合中央各部委的调研,另一方面拼尽全力争取好政策。“调研完了又跑到北京去对接。”2012年,赣州市原政协主席刘建平时任赣州市副市长,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出台意见之前,我们每天都是忙到凌晨3点,然后每天还要一早爬起来工作。”谈起当年在北京的拼劲,如今已退休的刘建平依然激动:“每天晚上11点,大家汇总完了以后,再开会讨论究竟应该怎么弄,天天跟时间赛跑。整个过程从4月到6月,材料堆起来一米多高,我估计有几百万字,全部都要看,把好关。”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从老区人民的吃住行用水用电,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引进、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力度之大,让外界将赣南称为“老区中的特区”。赣南确实需要给予格外的支持,是因为这里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赣南依旧没有挖断穷根。当时的赣南到底有多难?《若干意见》这样写道:“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数据令人心酸:“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赣州还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以及215.46万贫困人口,更有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2010 年以前,赣州还有 1.8 万个村民小组、2.3 万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 541 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还有 31.78%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不少农户还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为什么这么穷?长期困扰赣南苏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80多年前战争造成的创伤。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赣州市南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干东说,赣南人民当年是倾尽全力支持革命,牺牲了那么多青壮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地处罗霄山脉,赣南的穷根扎在大山里,山地加上丘陵的面积占了总面积的83%,人均耕地只有0.635 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45 亩的一半,也低于江西省人均0.995亩。《若干意见》给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为了确保《若干意见》各项政策能够落地,8年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4个支持文件,国家层面支持政策文件达203个。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6次部际(级)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涉及赣州的94项重要事项。赣州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至2020年,赣州先行先试政策212项,各部委累计出台了152个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或方案,安排受援地项目近4000个,援助资金210余亿元。2013年,国办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组织部牵头,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多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官员都表示,部委的对口支援是非常重要的机制,尤为特别的是,其他地区一般是“跑部前进”还常常摸不着北,赣州18个县市区却享受着反向挑选部委的权利。据他们介绍,对口支援具体由赣南各个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支援部委。按规则,赣南每个县市区可以选两个对口支援部委,各种资源和项目随之源源不断输入赣南。这样的支持力度几乎前所未有。以赣州南康为例,对口支援的单位之一是证监会。从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到具体负责的挂职干部,全系统动员,在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极大支持。赣州市首只双创孵化专项债,筹集7.7亿元资金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助推当地家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8.5亿元“一带一路”公司债、15亿元项目收益专项债先后获得上交所批复,所募资金分别用于赣州国际陆港基础配套项目、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南康家具龙头企业汇明木业,以红筹股架构赴香港上市,目前,汇明木业聆讯在即,即将成为江西首家香港主板上市的板式家具外贸企业。2019年,证监会专门出台了《中国证监会加强对口支援赣州振兴发展工作方案》。证监会对口支援,受益的不只是南康,而是整个赣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江西赣州,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北上南下要彻底脱贫、持续脱贫奔小康,赣州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走出一条好路子。赣州南康区用好中央的政策,打造千亿家具产业为脱贫提供了最大支撑,成为产业脱贫最好的范例。而对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所言,他需要复制更多的南康和不同的产业模式。赣州市原政协主席刘建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炳军一直强调,“中央政策给了,你能不能用好,能不能用到位,能不能用到最大的效益,关键是我们要做到位。”李炳军提出要“北上南下”。“北上”说的是争取中央的支持,“南下”则是去东南沿海找市场,发展产业。为此,李炳军常常周末悄悄地去调研。刘建平说,“晚上打电话说,明天去南边,也不说具体去哪里,第二天在路上,地图上一看,这附近有贫困点,他就说‘我们去这里看看’,通过调研形成决策”。这些年来,赣州的办法被总结为“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然而,原来的赣州除了稀土、南康家具等原有产业,赣南还有不少地方面临“无业可扶”的尴尬状态,发展工业需要从零开始。《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等市设立分厂。2015年,上任赣州市委书记之后,李炳军一再强调,要下大气力主攻工业,按照“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思路,聚焦“两城两谷两带”(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南康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及各地首位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从2016年到2018年实现工业产值三年翻番。以家具产业为例,赣州南康已经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实木家具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从2012年底的100亿元壮大至2019年底的1800亿元,增长18倍。而如今赣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规上企业数分别为2011年的3.5倍和4倍。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从零出发,规划35.2平方公里的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开工建设,已签约落户项目26个。从原来的“无业可扶”尴尬,到多个产业集群崛起,离不开中央的强力支持,也离不开赣南苏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这是赣州南康家居特色小镇,1800亿的家具产业为脱贫提供最大支撑。这是赣南的脐橙基地,赣州脐橙产业扶贫模式已成为全国产业扶贫的典范。新一轮政策支持在路上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时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苏区的父老乡亲交出的是这样一份答卷: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尽管如此,赣州人均GDP仅为全国的56.4%、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的41%,赣州仍需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仍然需要大力支持。赣州市副市长张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汇报时嘱咐有关部门,可以研究论证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若干意见》扶持政策可以延续到2030年。“这就给了定心丸。”张逸透露,经过前期对《若干意见》实施效果的评估,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这一年来又多次到赣南调研,赣州也将“北上”争取政策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现在,国家发改委已将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列入2020年工作要点。新一轮支持政策正在路上。赣南老表:“现在日子好啊,要感谢习主席”饮水思源,赣南苏区人民没有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赣南多地采访时,走进老表家中,常常能看到堂屋中贴着的习近平总书记画像,以朴素方式表达对领袖的敬仰爱戴。在南康区坪市乡,59岁的贫困户袁昌铣说,“现在日子好啊,要感谢习主席。”老袁2016年之前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底脱贫,2017年盖了三层楼的砖混房。2017年脱贫的明六香家里也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她说,“现在政策好,政府帮了我好多,儿子今年娶上了媳妇,快带孙子了。”她的丈夫谭过生20多年前在煤窑挖煤时遭遇塌方,下半身瘫痪,那时,她儿子才3岁。20多年,全家就靠她一个人撑持。这两年,瘫痪在床的谭过生学会了做针织鞋,扶贫干部帮助卖出去,一双68元。2017年底,谭过生一家脱贫。赣州市委常委、南康区委书记徐兵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赣南苏区老百姓对共产党、对总书记的这份感恩之心是油然而生的,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得到了实惠”。南康的家具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100亿壮大至2019年的1800亿元,增长18倍。赣州南康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实木家具产业集群。产业脱贫的赣州南康样本:千亿家具产业成为脱贫最大支撑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的诸多特殊支持政策中,明确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发展。这对自2012年起被列入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贫困区重点扶持县的赣州南康来说尤为重要。“正是《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发展,才使得家具产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更成了南康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倾情帮扶的结果。”赣州市委常委、南康区委书记徐兵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处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赣州南康用好中央的政策,打造千亿家具产业为脱贫提供了最大支撑,这无疑是产业脱贫最好的范例。脱贫的最大支撑:1800亿的家具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若干意见》如何推动南康家具成为老区人民脱贫的强劲引擎呢?先要从南康家具产业的诞生说起。南康家具产业是“无中生有”,以前,这里并不生产家具,穷山沟里倒是盛产木匠,改革开放之初一度出现“10万木匠下广东”的说法。由此生根发芽,赚了钱的木匠们回到家乡之后,办起了家具厂。一时间,南康家具企业遍地开花,到处都是工棚。2012年,南康家具已经达到100亿元的规模。但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小、散、乱等各种问题丛生,亟待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南康转企升规办副主任陈晓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2年出台《若干意见》的时候,调研组认为南康家具产业值得扶持,就特意把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写进了《若干意见》。南康积极推动赣州国际陆港的建设亦起因于此。《若干意见》明确,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赣州国际陆港恰好就是撬动南康家具产业的支点。以前,南康企业进出口报关要去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时间长,物流成本高,因此,虽然南康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外面的企业依然不愿来。“现在有了赣州国际陆港以后,南康的家具企业可以实现‘家门口报关’。” 赣州国际陆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蔡湖南说,“赣州国际陆港的建成让南康家具以更低的物流成本、更高的效率覆盖至全国、全世界。”若按2019年消耗进口木材1000万立方米,每立方米在赣州国际陆港的辐射下,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能降低984元计算,港口直接为南康家具企业节省了近100亿元。另一方面,南康家具通过赣州国际陆港出口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有了《若干意见》的加持和赣州国际陆港的助推,南康强力推进家具产业快速发展,其发展路径则是由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亲自制定。陈晓红回忆,2016年,刘奇到南康调研家具产业,看到当时还处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野蛮生长”的现状之后,曾经主政温州的刘奇明确提出,这么大体量的产业,一定要转型升级。徐兵表示,南康家具产业全面学习温州模式,“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育龙头、聚集群”,也就是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小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再股改,力争上市,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徐兵说,2012年至今,赣州已经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实木家具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从2012年底的100亿元壮大至2019年底的1800亿元,增长18倍;从业人数由当时的10万人左右增长至如今约40万人,家具企业达6000多家,家具物流企业492家。刘奇不仅为南康家具产业转型确定方向,后来又多次调研南康家具产业,并一再强调要突出抓产业扶贫。如今,家具业已经成为南康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有产业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收入,就能脱贫,南康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就业’,南康家具成为脱贫的最大支撑。”徐兵说。赣州市原政协主席刘建平认为,“南康家具几十万的就业岗位,实际上带动了赣州很多地方的贫困人口进入家具产业,比如说上犹县、赣县很多贫困对象基本上是到南康家具企业打工。南康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培训学校,免费培训贫困子女,让他们掌握技术进入产业。”南康区坪市乡59岁的袁昌铣说,他的儿子、媳妇都在城里的家具厂上班,一个人每个月有四五千块钱工资,家里2016年底脱贫,2017年盖上了三层楼的砖混房。王小荣是南康区龙回镇的深山移民搬迁户,因父亲重病致贫。2018年来到家具企业团团圆的扶贫车间,成为一名叉车司机。在此之前,王小荣一直干着两班倒的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根本没有时间照应妻儿。王小荣说,他现在“每天只要工作8小时,一个月能拿到4800元的工资收入”,还清了此前给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顺利脱贫。南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干东介绍,贫困户易地搬迁,最担心搬迁后没有就业、没有可持续的收入,南康重点围绕家具产业实施搬迁,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进城进园、务工就业。“南康家具产业的发展非常实在地表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我们认为,抓产业发展就是抓扶贫,南康老百姓都能感受到这一点。”李干东说。2019年4月,江西省政府宣布南康正式退出贫困县,南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南康区区长、赣州国际陆港党工委书记何善锦总结说,“我们靠什么扶贫?我们是靠抓产业和就业,走出一条南康扶贫的路子。南康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子,也就是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崛起的路子。”南康家具业通过赣州国际陆港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赣州国际陆港奇迹 这当然得益于中央政策的支持。赣州南康家具产业促进局局长李庆伟说,南康家具产业需要大量进口木材,但当时不能直接运到南康,不仅成本高,还常常拿不到质量好的木材。南康家具产业被列入《若干意见》之后,徐兵认为,可以去北京争取政策支持。也正是在他的全力推动下,赣州国际陆港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纸面变成了现实,从而打开了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何善锦回忆,2014年4月3日,他们去北京向原国家质检总局汇报,看能不能支持木材直接进入内地。他坦言,“当时,我们连要搞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懂,后面才知道应该建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来自中央的政策迅速落地。2014年,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建成。徐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以前,木材不能从国外直接进入到内陆,这是国家部委让老区第一个先行先试。”2016年,赣州国际陆港成为全国第8个内陆对外开放口岸和中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全国内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口木材直通口岸。部委的支持力度之大、行动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徐兵说,“这是国家给我们的特殊政策。”何善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有若干政策的支持,赣州国际陆港创造了口岸获批速度最快的纪录。不到半年就获批开放口岸,其他9个内陆口岸最快的都要五六年才审批下来。蔡湖南介绍,有了口岸,赣州国际陆港接着又拉通了铁路,2016年5月28日,随着赣州国际陆港首趟家具专列的正式发车,赣州国际陆港铁路专线正式投入运营。中央有支持,苏区人民也发扬苏区作风、苏区精神,苦干实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速度、新奇迹。何善锦总结,赣州国际陆港的建设创下了三个最快:一是征地拆迁最快,一个月完成了启动区首期3000亩的征地拆迁,25天内就完成了铁路专用线3.8公里、占地200亩的征地拆迁;二是建设时间最快,仅用一年多就基本建成赣州国际陆港,其中3个月时间建成了监管区核心功能区,6个月时间建成了铁路专用线并成功通车,可谓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三是运营速度最快,在现有10个内陆临时对外开放口岸中,赣州铁路口岸运营速度最快。内陆开放的新高地赣州国际陆港不仅仅是直接推动了南康家具产业的快速崛起,也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对外界的吸引力,加速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今年4月,南康区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南康家具集聚区项目,项目总投资115.9亿元。4月初,家具龙头企业之一的月星集团决定投资南康,总投资金额47亿元。4月29日晚,美克家居(600337.SH)发布公告称,拟在南康投资建设“美克数创智造园区”。美克家居如此讲述其投资逻辑,充分利用南康区家居产业基础、综合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及优质的家具产业环境与低成本的制造资源,重新规划供应链布局,降低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供应链总成本,提升数字化智能制造能力和竞争优势,打造公司国内第二个供应基地。至此,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集团、美克家居四大家居巨头齐聚南康,这在全国县(市、区)中是少有的。赣州国际陆港不仅是撬动了南康家具产业,其杠杆效应还在持续放大。短短几年时间,赣州国际陆港已从最初木材进口、家具出口的单一通道,发展成为集外贸、物流、仓储、金融等多元口岸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口岸。南康家具从这里发往全球,赣南脐橙、蔬菜等产品也通过中欧班列走出国门、远销欧洲,助推当地精准脱贫。据统计,2019年赣州国际港全年铁路吞吐量达17.8万标箱,跃居全国内陆港口“第一方阵”。蔡湖南介绍说,顺丰、菜鸟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也争相进驻,加快了赣州的跨境电商发展步伐。“赣州国际陆港改变了整个企业生态。”徐兵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赣州国际陆港是党中央给南康乃至赣州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最大政策平台之一。“因为有了内陆口岸,加速助推了产业的发展,缩短了我们跟沿海地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加快了我们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格力电器今年决定投资100亿元在南康建立家电制造基地。谈及格力落户赣州的原因,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重点提到两点:一是因为赣州是革命老区,希望助力老区做些什么;二是南康家具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说,“南康家具也是触动我们的地方”,“我觉得这里太有资源了,以家具为中心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为之吸引过来。2020年5月12日,赣州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共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协议》,以赣州国际陆港为核心,共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打通深赣欧物流通道,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沿海港口合作共建沿海内地组合港,引领带动赣南苏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徐兵表示,今后,要全力提升赣州国际陆港通江达海、联通内外物流大通道功能,突出运营好木材、汽车、肉类指定口岸;同时,要加快把物流产业打造成为南康的第二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助推赣州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在赣州国际陆港的带动下,南康日渐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8期)

人见其人

习近平总书记与赣南苏区的脱贫故事

2020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江西赣州报道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视察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赣州时深情地说。对赣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念不忘。他多次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之年,原中央苏区人民跟上来了吗?答案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已实现整体脱贫!先来看一串闪着金光的数据:2019年,赣州生产总值达3474亿元,是2011年的2.6倍,列全国第71位,较2011年前移37位。2012—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9.8%、13.2%、12.4%、10.7%、19.1%、9.4%、10.9%,增幅稳居江西“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同样是2019年,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2019年是赣州发展史上值得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为江西发展提出了“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赣州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翻开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一周年之际,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赴赣州调研表示,江西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特别是赣南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直接指导的结果,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大爱、对老区人民的赤子情怀。刘奇还要求着力打造脱贫攻坚样板区。现在看来,赣州南康千亿家具产业脱贫模式无疑就提供了最好的样板。总书记亲自批示推动《若干意见》出台赣南从所处的罗霄山脉深度贫困走向脱贫致富的新时代,一切都水到渠成。源头活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8年前亲自批示推动的一份重磅文件。2011年,习近平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他的亲自推动下,中央派了11个工作组到赣州来调研。赣州市副市长张逸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11个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牵头,相关部委一起参与,赴赣州所有的18个县市区去调研,然后形成报告。”赣州上上下下一方面积极配合中央各部委的调研,另一方面拼尽全力争取好政策。“调研完了又跑到北京去对接。”2012年,赣州市政协原主席刘建平时任赣州市副市长,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说,“出台意见之前,我们每天都是忙到凌晨3点,然后每天还要一早爬起来工作。”谈起当年在北京的拼劲,如今已退休的刘建平依然激动:“每天晚上11点,大家汇总完了以后,再开会讨论究竟应该怎么弄,天天跟时间赛跑。整个过程从4月到6月,材料堆起来一米多高,我估计有几百万字,全部都要看,把好关。”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从老区人民的吃住行用水用电,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引进、对口支援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力度之大,让外界将赣南称为“老区中的特区”。赣南确实需要给予格外的支持,是因为这里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赣南依旧没有挖断穷根。当时的赣南到底有多难?《若干意见》这样写道:“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数据令人心酸:“十一五”末,赣州市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到四成,赣州还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以及215.46万贫困人口,更有69.5万户、近300万人居住在危矮破旧的土坯房中。2010 年以前,赣州还有 1.8 万个村民小组、2.3 万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 541 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还有 31.78%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不少农户还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为什么这么穷?长期困扰赣南苏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80多年前战争造成的创伤。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位赣南子弟倒下。赣州市南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干东说,赣南人民当年是倾尽全力支持革命,牺牲了那么多青壮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地处罗霄山脉,赣南的穷根扎在大山里,山地加上丘陵的面积占了总面积的83%,人均耕地只有0.635 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45 亩的一半,也低于江西省人均0.995亩。《若干意见》给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为了确保《若干意见》各项政策能够落地,8年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4个支持文件,国家层面支持政策文件达203个。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6次部际(级)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涉及赣州的94项重要事项。赣州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至2020年,赣州先行先试政策212项,各部委累计出台了152个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或方案,安排受援地项目近4000个,援助资金210余亿元。2013年,国办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组织部牵头,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州市18个县(市、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多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官员都表示,部委的对口支援是非常重要的机制,尤为特别的是,其他地区一般是“跑部前进”还常常摸不着北,赣州18个县市区却享受着反向挑选部委的权利。据他们介绍,对口支援具体由赣南各个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支援部委。按规则,赣南每个县市区可以选两个对口支援部委,各种资源和项目随之源源不断输入赣南。这样的支持力度几乎前所未有。以赣州南康为例,对口支援的单位之一是证监会。从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到具体负责的挂职干部,全系统动员,在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极大支持。赣州市首只双创孵化专项债,筹集7.7亿元资金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助推当地家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8.5亿元“一带一路”公司债、15亿元项目收益专项债先后获得上交所批复,所募资金分别用于赣州国际陆港基础配套项目、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南康家具龙头企业汇明木业,以红筹股架构赴香港上市,目前,汇明木业聆讯在即,即将成为江西首家香港主板上市的板式家具外贸企业。2019年,证监会专门出台了《中国证监会加强对口支援赣州振兴发展工作方案》。证监会对口支援,受益的不只是南康,而是整个赣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江西赣州,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北上南下要彻底脱贫、持续脱贫奔小康,赣州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走出一条好路子。赣州南康区用好中央的政策,打造千亿家具产业为脱贫提供了最大支撑,成为产业脱贫最好的范例。而对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所言,他需要复制更多的南康和不同的产业模式。赣州市政协原主席刘建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炳军一直强调,“中央政策给了,你能不能用好,能不能用到位,能不能用到最大的效益,关键是我们要做到位。”李炳军提出要“北上南下”。“北上”说的是争取中央的支持,“南下”则是去东南沿海找市场,发展产业。为此,李炳军常常周末悄悄地去调研。刘建平说,“晚上打电话说,明天去南边,也不说具体去哪里,第二天在路上,地图上一看,这附近有贫困点,他就说‘我们去这里看看’,通过调研形成决策”。这些年来,赣州的办法被总结为“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然而,原来的赣州除了稀土、南康家具等原有产业,赣南还有不少地方面临“无业可扶”的尴尬状态,发展工业需要从零开始。《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等市设立分厂。2015年,上任赣州市委书记之后,李炳军一再强调,要下大气力主攻工业,按照“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思路,聚焦“两城两谷两带”(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南康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及各地首位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从2016年到2018年实现工业产值三年翻番。以家具产业为例,赣州南康已经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实木家具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从2012年底的100亿元壮大至2019年底的1800亿元,增长18倍。而如今赣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规上企业数分别为2011年的3.5倍和4倍。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从零出发,规划35.2平方公里的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开工建设,已签约落户项目26个。从原来的“无业可扶”尴尬,到多个产业集群崛起,离不开中央的强力支持,也离不开赣南苏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这是赣州南康家居特色小镇,1800亿的家具产业为脱贫提供最大支撑。这是赣南的脐橙基地,赣州脐橙产业扶贫模式已成为全国产业扶贫的典范。新一轮政策支持在路上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时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苏区的父老乡亲交出的是这样一份答卷: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尽管如此,赣州人均GDP仅为全国的56.4%、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的41%,赣州仍需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仍然需要大力支持。赣州市副市长张逸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汇报时嘱咐有关部门,可以研究论证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若干意见》扶持政策可以延续到2030年。“这就给了定心丸。”张逸透露,经过前期对《若干意见》实施效果的评估,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这一年来又多次到赣南调研,赣州也将“北上”争取政策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现在,国家发改委已将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列入2020年工作要点。新一轮支持政策正在路上。赣南老表:“现在日子好啊,要感谢习主席”饮水思源,赣南苏区人民没有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赣南多地采访时,走进老表家中,常常能看到堂屋中贴着的习近平总书记画像,以朴素方式表达对领袖的敬仰爱戴。在南康区坪市乡,59岁的贫困户袁昌铣说,“现在日子好啊,要感谢习主席。”老袁2016年之前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底脱贫,2017年盖了三层楼的砖混房。2017年脱贫的明六香家里也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她说,“现在政策好,政府帮了我好多,儿子今年娶上了媳妇,快带孙子了。”她的丈夫谭过生20多年前在煤窑挖煤时遭遇塌方,下半身瘫痪,那时,她儿子才3岁。20多年,全家就靠她一个人撑持。这两年,瘫痪在床的谭过生学会了做针织鞋,扶贫干部帮助卖出去,一双68元。2017年底,谭过生一家脱贫。赣州市委常委、南康区委书记徐兵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赣南苏区老百姓对共产党、对总书记的这份感恩之心是油然而生的,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得到了实惠”。(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8期)

殆哉圾乎

让红色革命遗址持续“保鲜”,苏区南雄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8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老区人民还是这么热情、这么淳朴,我很感动。”今年七八月份,苏区南雄的革命老区油山镇迎来了游客重走长征路的高峰。一位50多岁的游客,在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的时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款待,“山区西瓜的鲜甜,沁人心田,我要买几个给朋友尝鲜。”长征路,串起了红色的足迹,也连起了乡村的振兴。“当前,南雄以科学规划、连片打造为抓手,高位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近日,在全省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韶关南雄作为三个发言单位之一,介绍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精神发扬、红色基因传承等经验做法。修复革命旧址,激活红色记忆韶关南雄是广东革命老区,也是中央苏区县,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项英、陈毅、彭德怀、聂荣臻等都曾经在南雄进行过革命活动,红色革命资源丰富。今年3月,南雄被列入国家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目前共有68个红色革命旧(遗)址。如何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传承?南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温春花介绍,今年3月,南雄通过了《南雄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建设规划(2019—2021)》,计划3年内打造以水口战役、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梅岭三章为主题的红色革命遗址修复和活化利用项目,总投资2.5亿元。该规划对保护和活化利用南雄革命旧(遗)址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南雄以历史资料和佐证材料为依据,根据革命遗址在不同战争时期的作用,合理制定修复计划,抢救性修复了一批破损严重、革命历史意义重大的遗址。如修建油山革命纪念碑、南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和水口战役纪念公园,修复“大岭下会议”旧址和帽子峰镇乾村五岭地委旧址等,并对各革命遗址进行了挂牌保护,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红色遗址保护意识。“南雄先后筹集9000多万元对19个遗址进行抢修保护,目前已将7个项目列入下一步重点修复计划。”温春花说。为进一步激活红色记忆,擦亮红色品牌,南雄市与南方杂志社合作共建的“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南雄研究基地暨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党刊红色教育联盟在广东苏区县设立的首个“党刊—基层”合作共建的红色文化场所;7月1日,与音频平台荔枝App策划推出广东首个红色老区声音专栏—“听南雄”,聚焦广东著名革命老区,传播原中央苏区县南雄的红色历史以及老一辈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厚植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自2017年重走长征路活动开展以来,火起来的不仅仅是油山的红色历史、红色资源,还有我们的农土特产品。”油山镇一名干部介绍说,农产品的热销,有力地推动了该镇的乡村振兴,坚定了老百姓种植的决心。“我们以红军长征革命遗址为基础,将‘重走长征路’打造成红色品牌活动。”温春花介绍,南雄市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优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还原红军长征的部分原始路线。为了弘扬红军精神和苏区精神,南雄以红色教育基地灵潭村为轴心,将梅关古道、珠玑古巷、红军长征驻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长征入粤第一仗遗址、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瑶坑省委机关旧址等著名红色遗址串珠成链,打造成红色精品旅游圈。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打造“乌迳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遗址纪念园—油山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红色教育基地灵潭村”“瑶坑省委机关旧址—水口战役纪念公园—梅关古道”等3条红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将省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68个红色革命旧(遗)址和1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有机整合,编印图文并茂的《南雄旅游指南》宣传册,提供南雄全市红色景点导航、简介、讲解和周边查询等个性化服务。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对推进南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表示,当前,该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所需”和南雄“所能”,立足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保护、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着力把南雄打造成大湾区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和广大人民群众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统筹|戎明迈作者|小沫 董子龙编辑|卢志科 林琳校对|华成民来源|《南方》杂志2019年第17期

樱井

期刊|《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以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并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系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入选期刊(客家研究专栏)、江西省优秀期刊“优秀栏目”入选期刊。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客家研究》《苏区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教育与研究》《教学改革研究》等;特别欢迎客家研究、苏区研究方面的优秀稿件。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于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学术新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刊发了一批思想观点正确、学术理论价值较高的理论文章,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好评。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双月刊,大16开,144页,单月10日出版,1、2、4、5期为社会科学版,3、6期为自然科学版。国内统一刊号:CN36-134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332。来源: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沙妙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作者:李红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注释处处长、编审)  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位于江西瑞金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新华社发  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根本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的屠杀,继续高举革命旗帜,领导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并建立了新中国的雏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于1929年1月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和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即使在战争暂时失利,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陷入敌人囹圄的共产党人也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们军事上是暂时失败,政治上是不会失败的。我们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种如磐的信仰并不止步于情感上的信条,更源于理论上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是洞悉真谛后的从容笃定,是知信行合一的体现。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老战士在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给学生讲解。新华社发  求真务实的实践探索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实行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坚决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写于中央苏区的一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的教条主义被称作“本本主义”。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苏区时期,在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影响和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干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一时期,我们党领导实施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红军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根据地党和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等正确的方针政策,等等,正是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苏区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新华社发  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苏维埃政权作为新生的国家政权,不仅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而且代表了工农劳苦大众的利益,践行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性,而且从行动上非常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苏区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着忠实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由此形成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无法打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说,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为了解决瑞金沙洲坝村民的饮水困难,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周恩来、张闻天等帮助红军家属挑水砍柴……这些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故事,至今还被广为传颂。苏区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保证中央苏区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进行,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严格要求苏区干部养成清廉从政的工作作风,实行了一系列坚决有力、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措施,创建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赢得了高度赞誉。  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不仅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真实写照,更表达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肺腑的赞颂之情。这一时期,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苏维埃工作人员的所有干部,一律没有薪饷。毛泽东到宁都县铲田区调研,在区政府住宿一晚,坚持交上食宿费“大洋一元八角”。  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和苏维埃政府注重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用制度和法纪反腐惩贪,建立了惩防并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在惩处腐败分子方面,中央苏区制定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和《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等法规。在监督方面,一是在中央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立工农检察委员会,同时组织突击队、轻骑队,监督苏维埃政府法令、批示的执行;二是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红色中华》等报纸杂志开辟“红板”等专栏;三是发动群众监督,通过建立控告局、开展群众评议等方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检举运动。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艰苦奋斗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怕困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苏区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异常艰难,每人每天只发不到1角钱的菜金和大半斤粮食。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时,面对战争日益激烈、根据地范围日趋缩小、苏区财政经济状况严重恶化的严峻形势,苏维埃中央政府通过《红色中华》报发出“为四个月节省八十万元而斗争”的号召,并提出了开展节省运动的具体办法。中央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只吃两餐饭,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成为苏区军民的自觉行动。在节省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政府不断推进反对贪污浪费和消极怠工的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精神,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争创一流的工作境界  苏区精神中的争创一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干部勤奋工作,为民服务,争当模范,突出体现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待工作的一种基本境界。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广大苏区干部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的革命精神,涌现出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的模范县、乡,培养和造就出大批模范干部和优秀党员。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及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苏区军民发扬争创一流的精神,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踊跃支前扩红、发展生产,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苏区党的建设、行政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无私奉献”突出体现在“一切为了苏维埃”。在苏区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苏区干部没有薪饷,“自带干粮去办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苏区群众义无反顾、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支前参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使党和红军能够在极端艰难时期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苏区群众从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维护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府,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新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苏区革命的胜利,就没有自身的解放,也无法过上幸福生活,由此激发出他们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是他们出于对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及其革命事业的高度信任和衷心爱戴,也是他们基于对切身利益的维护而自觉产生的,是一种彻底的、主动的、忘我的奉献精神。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5日 06版)编辑 程星编审 李劼

死魂曲

广东丰顺:追忆红色足迹 弘扬苏区精神

11月20日,由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丰顺县委、丰顺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90周年活动在梅州丰顺八乡山镇举行。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在活动中表示,梅州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历史地位突出。回顾东江苏维埃的光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对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革命传统。省市县党史部门要紧密配合,继续深化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历史的研究,从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发挥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现实的功能。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革命先辈英雄事迹资政育人的作用。要强化对东江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切实开发好利用好广东党组织带领东江人民浴血奋斗的历史史迹,把党史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充分。丰顺县要围绕挖掘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等深入探索,继承好革命先辈崇高精神风范,进一步激发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不断开创新时代丰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说,滩良村是省定贫困村,在上级的重视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已投入两千多万,当年的贫困山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八乡山镇正在按照市委陈敏书记提出的打造五星级旅游名镇规划建设。丰顺在更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十个百亿”投资工程和重点产业全面发力,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要更大力度推动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把红色文化传承做得更好,包括动员杰出乡贤许应裘先生捐资5.5亿元建设坚真文体中心、捐资3个亿建设坚真干部学院等,铭记光辉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引导苏区干部群众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推动丰顺苏区振兴发展。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文庆表示,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发展。要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坚持崇高理想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不动摇,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进一步把革命先辈的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基因。“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前辈,没有他们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更没有下一代的美好明天。”革命后代代表古大存之孙古汉援表示,丰顺红色底蕴深厚,希望今后在充分挖掘苏区资源、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中,更好突出“红色村”品牌效应,让革命前辈、烈士英明事迹在万里之外传送。“我当时是童子团成员,负责在路口站岗放哨。大会开幕那天,当地的革命群众兴高采烈,打锣鼓、放鞭炮,会场大门口悬挂着‘庆祝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红布横额……”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见证者、童子团团员、原闽粤赣边纵队二支五团战士、百岁老人曾略指着活动会场说到。“这次回到村里,感觉乡村变化太大了,以前是没米下锅,现在人民生活奔小康,日子越过越好。”活动还举行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开馆揭幕仪式。杨建伟、曾永祥、邓文庆、彭伊娜、古汉援等共同为“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开馆揭幕。期间,有关领导嘉宾参观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旧址和八乡山镇滩良村红色建设。当天下午还将举行党史知识讲座。(胡金辉 郑坤 叶思琪 曾杏美)

盗马贼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文章全文如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习近平2018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要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建设好这样的党,是一项伟大工程,要赢得革命最终胜利,必须抓好这个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一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是尖锐的、严峻的。这两方面的现实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开拓创新,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演变的教训,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是31日上午,习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我经常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搜刮民财、征用民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后人感叹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汉朝经历“文景之治”、汉武帝称雄后由盛转衰,最终陷入烽火四起、三国纷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开元盛世”时期的唐明皇在统治后期也转为昏庸、喜好女色、怠于政事,朝中奸臣当道、贿赂成风,可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史称“侈心一萌,邪道并进”。乾隆后期,官无不贪、吏无不恶,统治阶层过着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生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那个时期的民谣。清代末期,国家羸弱衰败,当初那么能征善战的八旗军,合计近200万的清兵,却任由不到2万的八国联军长驱直入。这方面的例子,中外历史上比比皆是。回顾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不难看出:有些封建王朝开始时顺乎潮流、民心归附,尚能励精图治、以图中兴,遂致功业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导致悲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吏治腐败、权以贿成,又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搞得民不聊生、祸乱并生,终致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其重大进步意义,这一点必须肯定,同时其失败的教训也发人深醒。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严明军纪、剿兵安民,起义军席卷神州、所向披靡、攻占北京。然而,好景不长,起义军进城后骄傲自满,庞大人马在京城里沉迷享乐、军纪松弛。清兵入关后,起义军仓促应战,人心涣散、一击则溃,短短几个月就土崩瓦解。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短短两年多时间就从广西一隅,跨两湖、过三江、下江南,定都天京。可是,一些农民领袖进城后就开始攀比奢华、醉生梦死,乃至相互倾轧、众叛亲离,到后期革命斗志尽失,一败涂地。忠王李秀成驻守苏州,忠王府之豪华令人叹止,直到苏州城被破前夕还在施工,连李鸿章看了都惊叹“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见之境也”。许多农民起义往往归于失败,除封建政权残酷镇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起义队伍不能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同封建王朝、农民起义军有着本质区别,不可简单类比,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红楼梦》第七十四回里,贾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说过一句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正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革命胜利时,我们党向领导干部提出3点要求,一是时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二是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三是时刻防范糖衣炮弹、永葆政治本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这3点,我们党要继续长期执政,也离不开这3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所抓的工作,概括起来也是在这3点上进行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出台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倡导“三严三实”,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强力反对和惩治腐败现象,也都是为了推动全党坚持住这3点。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目的就是要保证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把我们党建设好。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大家都是党的高级干部,我给同志们提几点要求。第一,信念过硬。古人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一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之所以不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我说过,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动山摇的。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我说过,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我们都是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宣誓中就说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前不久,我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党的一大会址,面对党旗重温誓词,就是要号召全体党员牢记入党誓词,做到终身坚守、终生不渝。2019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这是习近平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此来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此来提高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第二,政治过硬。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入党誓词,句句都是共产党人政治觉悟的生动写照。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取得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和马尔托夫针对党的组织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马尔托夫主张实行“自治制”,认为党员可以不参加党的组织,这实际上是想建立一个“党员俱乐部”。列宁则主张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并按照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建党。对此,孟什维克攻击列宁是实行“专制主义”作风。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组织上的机会主义“就是力图削弱知识分子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削弱中央机关的影响,加强党内最不坚定分子的自治”。列宁认为,党应该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无产阶级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920年,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有一套制度和规定,也要有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以身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做到这一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至关重要,思想上有了“四个意识”,行动上就有了基本遵循。对党忠诚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大家都担任领导职务,负责一方面工作,必须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要自觉尊崇党章、模范践行党章、忠诚捍卫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这是21日上午,习近平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第三,责任过硬。“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第四,能力过硬。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所以党的十九大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对照这个要求,补强本领上短板、能力上不足。能力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我们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重新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否则就无法适应世界的变化,无法应对形势和任务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对领导干部来说,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说了这样一段话:“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形成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就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领导干部练就过硬本领的法宝,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好好学习,全面掌握,提升能力。第五,作风过硬。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比如,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中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出了多少规定,也没有管住,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党的十八大后,我们下决心整治,现在管住了,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我们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嘴,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这就是小切口、大成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只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就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大家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不应该是作风建设的被动参与者,而应该是积极践行者,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领导干部要练就过硬作风,就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使人民团结起来。”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时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就强调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去年12月15日,我就中宣部做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又专门作了批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而是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193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说:“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我们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脱离人民群众!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从制度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堂。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时间长了,实践多了,就能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就会终身受益。严和实是相互统一的,严必须落于实之中,实必须以严为前提。对自己不严,工作就不可能认真和严谨。干工作不实,对自己要求就会得过且过,稍有成绩,就不知天高地厚,得意忘形。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做事就没有硬气,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一个人的清正廉明,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靠外部约束,而要靠自觉自律。自觉自律是人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中国人历来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强调“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大家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大家要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把宪法精神、公权属性、公私界限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生活上不检点、不自律,就会滋长私心,过不了多久就会走火入魔,正如古人所说:“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旦生活上不检点,很快就可能成为被“围猎”的对象,结果不是在钱眼里死,就是在“石榴裙下死”。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练就过硬的作风。特权是最大的不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四风”、反腐败,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都是在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大家要自觉同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我们党就是靠着千千万万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无私奉献,才赢得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大家要懂得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慎重对待朋友交往,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围猎”,不要踩上“地雷”、掉进陷阱。我经常想,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拥有13亿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自信”,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情办好,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来源:求是网)

宁戚

《沧海英雄》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7月29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主办,广东省饶平县委县政府、饶平苏区红色文化公益促进会承办, 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委、镇人民政府协办的“弘扬八·六海战精神,再现钢铁战士风采”——《沧海英雄: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得人生纪实》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原中共中央委员、人民海军副司令,八·六海战前线指挥孔照年到场致辞,并作为参战老功臣代表之一向北京小学生们现场赠送了《沧海英雄》一书,勉励新一代学习英雄模范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等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专家们对《沧海英雄: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得人生纪实》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以及作品在结构、叙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主持。作者王国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广东党史》杂志原主编,第十届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文史专员。撰有专著《大营救》《春晖赋——革命母亲李梨英》《忠魂——周礼平和他的战友们》等十余部,主编《中共名人在广东》等著作五十多部。《沧海英雄: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得人生纪实》一书,2017年1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生动描述了首位“八一勋章”获得者、“八˙六”海战著名钢铁战士麦贤得的成长经历、参军过程以及“八˙六”海战的经过,并详尽记录了麦贤得负重伤后如何经过四次手术抢救夺回生命,漫长岁月中作为一位严重伤残者如何走过他生活道路的坎坷历程。作者王国梁历经20年收集材料和创作、修改该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解放军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先后连载选载。研讨会上,刘玉琴、彭程、范咏戈、黄传会、张策、高伟、刘笑伟等作家、评论家认为,《沧海英雄》是一部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讴歌英雄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有温度、有力度、有深意、有情怀,既写出了时代风云,又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充满着血性与正义感。作品坚持历史的真实性,视野开阔、架构精巧,避免了以前写英雄“高大全”的俗套,坚持突出人物个性,谱写英雄本色,保证了作品的可读性、可信性。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和文学语言,从现实中来,从生活中来,作品生动感人。为描述人物的心灵深处,作者以英雄夫妇及其父母、子女以及护理人员等人的第一人称穿插其间,并灵活利用地方特色的语言、日记体语言,多方位反复又不重复的描绘,文字向真向善向美,带给人温暖、光明、力量和希望。麦贤得“文革”中曾被打成“假英雄”,作者不避规,敢于“碰硬”,真实讲述当时事情的前因后果,体现了报告文学作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出席研讨会的还有来自麦贤得英雄家乡的饶平县委、汫州镇、汫北村领导代表,以及参战老功臣等,与会者共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