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56所重点大学研究生院,专业科研实力强悍!仇连环

全国56所重点大学研究生院,专业科研实力强悍!

被大家熟知的是那些985名牌大学和211重点大学中,有56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而且政策规定这些学校的保研率在15%以上,那么是哪些高校呢?研究生院是指一种高等教育的院系建制,体现了一所大学相应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只有当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为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方可获批设立。自1978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到了1984年,又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高校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共设置56所研究生院,承担了全国67%的博士和42%的硕士培养任务。为什么要给大家强调研究生院这个指标呢,主要是教育部曾经规定,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保研比例一般为应届毕业生数的15%;在未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中,“211工程”高校保研比例为5%左右,非“211工程”高校为2%左右。

荆棘花

56所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大整理,保研率最少15%以上!

保研的正式名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就是说被保送者不需要经过笔试等初试一些程序,通过一个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直接由学校保送读研究生,保研的这部分本科生称为"推免生"。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足球界的最高水平赛事(当然,欧洲杯参赛队伍平均水平会更高一些,不过影响力肯定不如世界杯),东道主国家可以直接进入到决赛圈而无需参加预选赛,这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吸引力太大了,要知道就算是老牌强队也有可能在预选赛阶段就被淘汰,更不要说实力稍逊的球队了,凡是最后跻身决赛圈的,都是经过了一番拼搏,这就看出来东道主国家的福利有多大了,正因如此,想要成为东道主国家非常困难,需要经过层层PK才可以,是一种综合国力的比拼,相比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能成为东道主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想要得到宝贵的保研名额,也必须具备超强的实力。那么说是不是只要成绩足够优秀,就能得到保研机会呢?这还真不一定。保研推免政策是从1985年开始试点的(试点学校名单和数量没有查到),2011年和2017年又分别新增了50所和54所具有保研推免资格的高校,目前共有366所高校具有保研的资格。保研推免活动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大四学生中进行筛选,规则制定和操作权由各校掌握,因此学校不同,保研情况也各有不同。最主要还是要看学习成绩,比如整个大学期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年级的前百分之多少可以获得提名,除此之外,有些学校还会对特长生进行免试直推,另外还有校际间免试直推,也就是交换生等情况,比如C9联盟的九校之间每年都有一定的交换生名额。那么说回来,到底要排到年级前多少,才有可能获得保研名额呢?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15%左右确定,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这个数字是5%左右,非“211”工程高校则更少,只有2%。而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以超过50%的保研率遥遥领先其他高校,可以看出来这里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上面的规定当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研究生院。网上对于什么是研究生院的解释又是好几百个字,简单来说,可以理解成为了做好研究生教育而专门设立的学院,一个学校不是想招多少研究生都可以的,要看它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多少,还要看它的硕导和博导数量有多少,等等。这样可以看出,招收研究生的数量也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研究生院是指一种高等教育的院系建制,体现了一所大学相应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所以能够开设研究生院的高校,自然也是实力不凡。那么我国有多少高校有研究生院呢?我们以2011年为分水岭来介绍。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筹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两套班子一套人马)。2000年12月29日,二者独立开来,分别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而后者又在2012年改名,并于2014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它就是今天高校界的无冕之王---中国科学院大学,之所以称之为无冕之王, 是因为它成立的太晚,所以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是它的实力大家心里都有数,中国科学院大学到底有多强,列举几个数字来说明:拥有40位两院院士(这只是授课老师,全部院士数量加起来超过300位)、4个国家实验室、3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如果全面参与各项排名,被华东五校长年垄断的第三位置估计不保。再来接着说研究生院的建设情况。有了1978年成立的试点之后,1984年8月,教育部批准22所高校设立研究生院;1986年4月,新增10所高校;2000年6月,新增22所高校;2002年5月,新增2所高校;2003年8月,新增1所高校(它就是我们熟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至此,教育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共有56所(因为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所以现在实际上还有54所,这也是文章标题说54所高校的原因)。有些文章提到57所,是因为除了这56所高校外,还有一所机构性研究生院,也就是1978的试点两所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原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制被撤销。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允许高校自行设立增加研究生院,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即可。2011年后,全国又有近70所大学相继报备,设立了研究生院。现在网上已经有2018年各高校保研率(估算值)排名情况,在已经公布的数据当中,北大以53.4%高居榜首,中科大以34%排名第二,其余几所华东五校也都在30%左右,中坚九校在25%左右。可以看出,考上一所好大学,意味着以后被保研的几率会高很多,加油吧小伙伴们!

同焉者和

你知道设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是多少吗?

从1978年开始,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到2003年截至,国务院先后批准56所高等院校设置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5155余名,其中拟接收推免生2185人,全日制统考生2322人,非全日制考生648人。清华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北京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中国人民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4400人(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年拟计划招收约5500名各类学历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约3700名,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约1800名。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约1800名北京师范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100人左右。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30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约14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约120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约400人。北京理工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45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0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左右。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5432人。其中全日制硕士4694人,非全日制硕士738人。威海分校全日制招生计划371人;深圳校区全日制招生计划884人,非全日制74人。南开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5537人。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4689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700人(最终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848名。天津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5932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计划 约为4634 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 2300 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 2334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计划约为 1298 名。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7500 名左右,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3700 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400 名左右,非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300名左右。上海交通大学:2020 年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6300名(含“推荐免试”直硕生、专项计划等)吉林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535人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医学长学制转入和各类专项计划考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47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65人左右。复旦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6400人左右。浙江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人左右。其中推免生2837人,统考生2565人,非全日制1597人。西安交通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5700人左右。其中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4600名,含接收推荐免试生2300名(最终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1100名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0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4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6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0名左右南京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50余名。全日制招生规模约 4000 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 2200 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 1800 人左右);非全日制招生规模约 1400 人。教育部专项计划共约 150 人。全校拟接收推免生约 2000 人。北京科技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900人左右(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0人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441人左右。其中军人硕士研究生 1001 名(含非全日制 100 名),无军籍硕士研究生 440 名中山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东南大学: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和非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100名左右;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2000名左右(最终以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同济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大连理工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东北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厦门大学: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计5000 名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和专项计划研究生)。西北工业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839人左右。其中推免生1107名,全日制硕士3007人,非全日制硕士832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000名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70名(非全日制目前仅招收专业学位),单独考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140人左右。其中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2100 人左右,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900人左右(以实际接收推免生为准,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 50 人左右,在非全日制专业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 计划硕士研究生 40 人。山东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0人湖南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00多名。其中招收37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3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2020 年预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分别为 5000 名左右和 460名左右华南理工大学: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5700人四川大学: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80名,其中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2900名。学校拟招生博士研究生1725名,其中预计接收直博生240名。重庆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400多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00余名(含推免生)、各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00余名兰州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300人(各种考试方式、学习形式、专项计划招生人数之和),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形式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866名。其中含推免生1658人,全日制3300人,非全日制566人。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00余名(含推免生,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西南交通大学: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360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约1600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80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369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39 名。北京林业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750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30余名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网站无法登陆华东理工大学: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00余名(含推荐免试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30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3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14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含单独考试)约590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097名,其中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00 余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80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0 名,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2名,招收“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15 名。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3700名,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65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50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15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2400名,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1100人,专业硕士925人,非全日制硕士370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00 余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800 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0 名;共招收“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15 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27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130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00名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10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海军军医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空军军医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08名。河海大学: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 4000 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70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 1400 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 900 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拟招收各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28名(含推荐免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大学生士兵计划、援藏计划、对口支援等)可以看得出来,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招生计划一般都比较多,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985高校(34所 硕士研究生自主划线学校)。对于这些招生计划,拟认为哪些高校招生计划较为合适呢?欢迎您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大瑟尔

必看!教育部只批准设置了56所研究生院

教育部只批准设置了56所研究生院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海军军医大学六所研究生院。①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②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同意中山大学等十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③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了北方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④2002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等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⑤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北方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⑥2007年6月,教育部批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等3所高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备胎侠

考研生:中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想考研的可收藏!

因为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很多人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只是上大学了。更多的人开始往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发展了。说实话往研究生跟博士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今后社会只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大学生遍地都是以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当初高考的时候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想要通过大学的四年努力一把考研的时候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人是需要上进心的,而不是安于现状。如果只是安于现状的话,我觉得可能你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包括现在很多的名企在招聘的时候都会写的很清楚,学历至少是研究生,而且最好是名校毕业的。这样的招工广告一出基本上也就是筛选掉了一大批的人。很多的本科生只能是让人退步。虽然说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标榜着说只看重实力不看重学校,但说实话这怎么可能呢?如果真的不看重学校的话,那为什么还会有名校跟普通学校之分?为什么大家要一门心思的报考985大学跟211大学呢?这就是区别所在啊,这些大学毕业的学生天生就是占有优势的。因为从他们考进学校开始就代表着他们已经要比普通学生的学生多了一丝光环在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想尽办法都要挤进名校的原因。尤其是觉得自己本科的学校不够好,想要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了。而且考研和高考是不一样的。考研考试科目灵活些,你可以自己选择部分专业课。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住,保证英语政治,专业课打好基础,你就可以挑战名校。我觉得与其担心普通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会不容易,还不如在大学里多花费一些精力然后直接考研到名校里,这样也是一种另寻出路的做法。当然名校虽好,但同时也要量力而行,灵活变通,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就来看看56所开设了研究生学院的大学,究竟是哪56所大学吧!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北京科技大学7、中国农业大学8、中国协和医科大学9、北京师范大学10、南开大学11、天津大学12、大连理工大学13、东北大学14、吉林大学15、哈尔滨工业大学16、复旦大学17、同济大学18、上海交通大学19、华东师范大学20、南京大学21、东南大学22、浙江大学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厦门大学25、武汉大学26、华中科技大学27、中国地质大学2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9、中山大学30、西安交通大学31、西北工业大学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3、北京交通大学34、北京邮电大学35、北京林业大学36、东北师范大学37、华东理工大学3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9、南京理工大学40、中国矿业大学41、南京农业大学42、山东大学43、中国石油大学44、湖南大学45、中南大学46、华南理工大学47、四川大学48、重庆大学49、西南交通大学50、电子科技大学5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2、兰州大学53、第二军医大学54、第四军医大学55、哈尔滨工程大学56、河海大学

六月虫

原教育部批准具有研究生院开设资格的56所高校

研究生院是指一种高等教育的院系建制,体现了一所大学相应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只有当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为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方可获批设立。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高校首批试办研究生院。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同意中山大学等十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共设置56所研究生院,承担了全国67%的博士和42%的硕士培养任务,研究生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兔子妈妈提示:考生及家长在选择院校的时候,有无研究生院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量化指标。56所院校名单:北京(1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1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辽宁(3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吉林(2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8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江苏(8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浙江(1所)浙江大学安徽(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1所)厦门大学山东(4所)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湖北(3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南(3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广东(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1所)重庆大学四川(3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陕西(5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甘肃(1所)兰州大学按成立时间先后顺序是这样的!一、1978年率先建的第一个: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1984和1986年批准33所(合并后还有31所)2、北京大学3、清华大学4、中国人民大学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北京理工大学7、北京科技大学9、中国农业大学10、北京师范大学11、南开大学12、天津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东北大学15、吉林大学16、哈尔滨工业大学17、复旦大学18、同济大学19、上海交通大学20、华东师范大学21、南京大学22、东南大学23、浙江大学24、厦门大学25、武汉大学26、华中理工大学27、中国地质大学28、国防科技大学29、中山大学30、西安交通大学31、西北工业大学三、2000年6月批准22所:39、中国矿业大学40、南京农业大学41、山东大学42、中国石油大学43、湖南大学44、中南大学45、华南理工大学46、四川大学47、重庆大学48、西南交通大学(四川)49、电子科技大学5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1、兰州大学52、第二军医大学53、第四军医大学四、2002年5月批准2所:54、哈尔滨工程大学55、河海大学五、2003年8月批准1所: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虎子

56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高校,保研比例高吗?生源质量如何?

文|冷丝栏目|考研复习教育部批准建设立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共有56所,绝大部分是985高校,其他高校为211高校,都是综合实力强大的高校。56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高校,保研比例知多少?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在招生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其中保研即推免人数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根据高校公布的数据,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保研比例超过50%,其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复旦大学,保研比例超过30%。56所高校,大半高校的保研比例超过20%。冷丝发现,除了类似北大清华这样的少数高校,绝大部分高校的保研比例不高也不低。但就高校官网发布的保研要求和考核程序来看,以及入学后的情况,保研学子的质量还是较高的。56所高校保研比例之所以有保研的制度的存在,是因为确实有现实的需求。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大,报考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各高等院校之间、学科专业之间以及行业发展之间的差别,这就导致不同的学科专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热门的学科专业报考的人数规模较大,而冷门的学科专业则报考的人数极少,即学科之间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全国高校研究生推免工作,这对研究生教育确实具有重大意义。冷丝认为,现实问题需要正视:一些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在招生过程中,生源往往很充足,而一些冷门专业则面临着生源短缺或不足等问题。所以,研究生推免制度成为了高等院校维持和扩大招生规模的重要保障,高等院校站在了学科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层面上,通过依据不同专业的发展特点及其问题,有建设性地和侧重性地配置各专业的推免生指标,从而在诸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出优秀的有培养潜质的人才,更好地促进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可以按限定比例向校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同时只要在招生计划的控制范围内,高等院校接受的外校推免生数量指标没有严格的,所以高等院校在接受外校推免生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量。任何事情都具有多面性,研究生推免工作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其一,好的高校更愿意将优秀学生留在本校实现推免。教育部对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在接受外校推免生中的数量没有严格 的限制 ,这些高等院校对是否接受外校推免生具有较大的选择权,而这些院校本身往往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达不到计划要求,致使这些院校更愿意将推免生留在本校。这就使得接受校外推免生的政策要求难以落实 ,操作性仍有待提高。其二,研究生推免生的评价系统也有待改进。由于在研究生选拔和考核过程当中,为衡量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区分学生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选拔出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各高等院校主要根据本科生三年来的平时课程考核成绩以及其他政治思想条件、外语能力、活动表现等来确定学生的综合排名情况,从而根据排名情况来选拔和确定推免生。然而,这样的选拔系统仍未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科研素养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等等,而且这些指标在量化及考核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仍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其培养潜质,尚未形成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研究生推免考核体系。可见,研究生推免考核体系仍很不完善,且凭借一些现有的硬性标准和可量化指标来选择和考核推免生的综合素养仍难以反映一学生的培养潜质。其三,校际间的推免工作难以达到好的效果。校际间的推免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致使不 同高校对同一推免生的认可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校际间在促进推免合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不利于校际间人才推免合作水平的提高。各高等院校一般都愿意把选拔出来的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留在学校培养,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招生的生源质量,继而把剩下的次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推荐给其他高等院校,而其它高等院校对外校推荐过来的、且经挑选余下的推免生不太满意,校际间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推免合作机制,致使高校间的人才推免合作得不到稳定和持续发展,极大地阻碍了校 际间的人才推免合作。推免生整体上素质显得较高,改进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不同学校和导师之间的沟通,促成导师积极接受外校推免生,促进校际推免合作。高校在积极接受外校推免生,为外校推免生提供新的发展和学习平台的时候,需要加强与学校导师之间的沟通,为导师提供更多的推免生信 ,让导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科研、创新、团队和综合等能力,以及努力解决导师接收推免生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导师对接受学生从被动为主转向主动为主。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推免生入学前 的后期教育,增强推免生的学习能力、理论基础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激励被接收推免生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修养,需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考核机制,从而更好地把推免生的前期学习和后期教育结合起来,为推免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冷丝还认为,研究生推免将成为今后招生的主流部分,只要积极改进当前的推免政策,研究生招生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录像带

这59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有研究生院,实力很强,保送研究生比例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但是并不是说招收研究生就有研究生院,很多大学多以研究生处来招生研究生。事实上,真正,能够称得上研究生院的是要报教育部批准的,而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研究生院并不多,有60所左右,后来又经过教育部报备了几十所,但是能够称上最正规的研究生院的,还是只有这60所左右,之所以说60所左右是数量不太好明确判定,待会儿我们会在下文里详说。研究生院,主要是指大学之后的进阶教育研究机构,一般设于大学中,以“某大学某研究生院”的形式存在,也有独立设立者。研究生院主要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设置研究生院应当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拥有研究生院的院校实力都非常的强大,而且在招收研究生,保送研究生等政策上具有特别领先的优势,比如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可以自行审核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而且他的保研比例可以达到15%,咱没有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般来讲,保研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而且,高校设置研究生院必须经过教育部的批准,普遍认为,教育部认可设有研究生院的院校共有56所,但是还有一些认为是59所,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加上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分校区的话,可以说是56所,而加上的话,就可以算是59所。再加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但是他比较独特的是它原本就是由一个研究生院转化而来的大学,所以,将不将他当成一个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还是有很大的争议。还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但是我们知道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关系也是非常的独特,北京协和医学院既可以叫做清华大学医学院,也可以叫做北京协和医学院,所以把他当不当成独立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院校,也是有一定的争议,一般来讲,也是将他算进这59所当中,或者说是56所当中。

子祀

又有两所高校出手,56名研究生拟被清退!

针对研究生超最长学习年限未完成学业,又有两所高校出手了。11月6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拟对2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关于拟对2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武大研字〔2018〕11号)相关文件精神,学校拟对25名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名单见附件)。由于长期难于联系到学生本人,现以公告形式送达拟退学处理意见。公告时间:2020年11月6日-11月16日。学生本人如对拟处理处理意见有异议,可在公告期内向所在培养单位提出书面陈述;逾期未提出的,学校将于公告期满后,正式作出退学处理。特此公告研究生院2020年11月6日11月13日,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发布公示: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31名硕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关于对部分超期硕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根据教育部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武汉体育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我院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1月12日—2020年11月21日。学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清退名单见下表。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020年11月12日根据公示名单,这31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年月集中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三年间,学制均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名单中,“资历最久”的研究生是出生于1982年,来自应用心理学的魏某,其在2005年9月入学,至今已超过15年;另有出生于1975年,来自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刘某,2006年9月入学。经查询发现,《武汉体育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明确,学生有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情形,学校可予退学处理。退学学生,应当在退学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学手续离校。多所高校发布硕博清退通知近几年,硕博生清退已经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方面。东北大学10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 对该校52名超期博士研究生发出学籍预警。所列名单显示,其中有人早在2002年就已入学,读博期限最长或已达到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8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布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公示称,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从名单上的学号来看,这次被退学的很多同学读博时间已经达到15年。北京交通大学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对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根据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外不超过2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对没有达到申请延长学习时间基本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处理方式为:转硕、按结业处理、退学。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宁夏大学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据吉林日报消息,目前,吉林大学有超20个学院发布公告,超期研究生超过100人。但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教育部: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2、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3、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4、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6、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来源:共青团中央)

夜叉

湖北两所高校出手,56名研究生拟被清退

针对研究生超最长学习年限未完成学业湖北这两所高校出手了11月6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拟对2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关于拟对2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武大研字〔2018〕11号)相关文件精神,学校拟对25名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名单见附件)。由于长期难于联系到学生本人,现以公告形式送达拟退学处理意见。公告时间:2020年11月6日-11月16日。学生本人如对拟处理处理意见有异议,可在公告期内向所在培养单位提出书面陈述;逾期未提出的,学校将于公告期满后,正式作出退学处理。联系电话68754166。特此公告研究生院2020年11月6日11月13日,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发布公示: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31名硕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关于对部分超期硕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根据教育部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武汉体育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我院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1月12日—2020年11月21日。学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清退名单见下表。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020年11月12日根据公示名单,这31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年月集中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三年间,学制均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名单中,“资历最久”的研究生是出生于1982年,来自应用心理学的魏某,其在2005年9月入学,至今已超过15年;另有出生于1975年,来自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刘某,2006年9月入学。记者查询发现,《武汉体育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明确,学生有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情形,学校可予退学处理。退学学生,应当在退学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学手续离校。多所高校发布硕博清退通知近几年,硕博生清退已经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方面。东北大学10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 对该校52名超期博士研究生发出学籍预警。所列名单显示,其中有人早在2002年就已入学,读博期限最长或已达到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8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布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公示称,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从名单上的学号来看,这次被退学的很多同学读博时间已经达到15年。北京交通大学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对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根据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外不超过2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对没有达到申请延长学习时间基本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处理方式为:转硕、按结业处理、退学。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宁夏大学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据吉林日报消息,目前,吉林大学有超20个学院发布公告,超期研究生超过100人。但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教育部: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2、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3、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4、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6、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来源:湖北日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