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让人痛心,21岁女研究生女教师支教路上不幸遇难平等

让人痛心,21岁女研究生女教师支教路上不幸遇难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莎,在广西桂林支教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让人痛心和惋惜。才21岁啊,这么年轻,却永远定格在21岁。多么美丽善良的女孩,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图片来自网络我真的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你,你是多么优秀的女孩。这个时候最痛苦的莫过于她的父母,怎么能接受自己的女儿就这样离开呀。父亲李明凯在整理女儿遗物时,他发现女儿把每个年龄段都规划好了,她的人生愿望就要做慈善,成功后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去。李明凯说“64岁孤独终老的时候捐献器官是她的一个人生规划。多么优秀的老师,工作着,奔波着累并快乐着,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用热忱和奉献传递爱心,提升自我价值。图片来自网络李莎,美丽的天使,一路走好!也希望在山区支教的老师们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为了爱你们的孩子们,还有疼爱你们的亲人们,保护好自己。

流浪汉

19岁成研究生,21岁成博士生,22岁被誉天才科学家,5G技术研发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呈现出稳步的增长,这无时无刻没有反映出祖国的繁荣昌盛,要知道一个国家是否有存在潜力,最重要的是看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教育水平,正所谓“治国之本教育为先”,一个国家的教育还是非常的重要的,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天才少年,他在年仅十九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名校的研究生,二十一岁的他成功考博,二十二岁被人们称为天才科学家,他是5G技术的研发者,那么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关于父母的厚望】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申怡飞,他出生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期,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完成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其实这样的现象不少见,全世界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人中龙凤马中赤兔”,但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还是要由自己做主,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只要把不违反伦理道德还有法律,作为父母都应该给予支持还有鼓励。【男孩超强的学习能力】申怡飞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自己超高的学习天赋,他拥有着非比常人的思维逻辑还有学习能力,能够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习,效率可谓是一般人的三倍甚至是四倍,所以申怡飞的学业一直都在跳级,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的课程,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初中的课程,在后来的高中他一样是凭借着十分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的一所名校录取了,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南大学,看到这里相信不少的小伙伴都开始感叹这一个小男孩的才华还有能力。【关于男孩的大学生活】刚上大学的申怡飞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再加上年纪相对来说比较的小,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备受老师还有同学的青睐和照顾,由于大一的课相对来说比较的少,申怡飞的学习生活还算比较的惬意,但是到了大二,课程的数量突然间多了不少,其中还有几门非常烧脑的科目是申怡飞不太喜欢的,就这样申怡飞在那一个学期挂了不少,好在后来的他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认真学习,他的学业才重新步入正轨,后来的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是不少人眼中的学神。【男孩在5G领域的巨大贡献】后来的他还考取了研究生还有博士生,完成博士学业的他也年仅二十一岁,实在是非常的让人惊叹,申怡飞研发了所谓的极化码,在5G的研发上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极大的推动了中国5G事业的发展,相比起西方国家的技术掌握,我们国家可谓是遥遥领先的,对此,荧幕前的有何感想?欢迎留言评论。

道通为一

最小硕士19岁、博士21岁 东北大学发布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

最小硕士 19 岁、博士 21 岁;硕士生男女比例为 1.3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 2.33:1。2020 级研究生新生已经步入东北大学学习。日前,东北大学发布 2020 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东大 2020 级共有 5700 余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约有 14% 为博士生,86% 为硕士生。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占比 95%。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来看,入学新生年龄跨度很大,大多数同学年龄集中在 20 至 30 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 19 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 21 岁。研究生新生整体男女比例为 1.5: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为 1.3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 2.33:1。从院系研究生男女比例来看,外国语学院以 25:1,夺得女生比例最高的桂冠。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 12.33:1,位居男生榜第一名。从录取专业人数分布上看,研究生新生硕士录取人数前十的专业为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动力和化学;研究生新生博士录取人数前十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机械、化学、计算机、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应用经济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新生录取生源遍布 31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 同学较多的省份为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和四川。研究生新生姓氏分布方面,人数最多的五大姓氏依次是:王、张、李、刘和陈。从出生日期来看,研究生新生中,有 16 人在校庆日 4 月 26 日,与东北大学一起过生日。辽沈晚报 · ZAKER 沈阳 记者 朱柏玲【来源:辽沈晚报·ZAKER沈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埃德加

21岁上大学,27岁研究生毕业,会受歧视吗?

上大学期间,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学?虽然都是上大一,但是年龄相差3岁左右。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21岁开始上大学,27岁研究生毕业,这样真的算是大龄学生了吧?不知道各位对这个有什么理解呢?最近小编收到朋友的私信,大学毕业之时,已经24岁,在同班同学中算是比较大一点的了。但是现在很矛盾,要不要再读研究生?因为读过研究生之后就已经是27岁了。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机会。是多出几年的时间去历练,还是顶着压力接着读研,是很难抉择的,最令他苦恼的是,相比于同等学历的人说年龄确实大了几岁。很担心自己,到时候会不会受到歧视?当小编接受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觉得有意义,值得想去做,那就是对的。其余的一概不想,做了之后才知道。可能是小编性格原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观意识比较强。但只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27岁读完研究生,小编觉得是正常的。至于会有什么歧视啥的,主要还是自己想太多。也许小时候上学的晚。或者是遇到了一些其他的什么情况,比同龄的人稍微晚了一些。但是晚不代表赶不上,不代表你这个人不优秀。相反的小编还特别佩服这样的人,没有因为生活的坎坷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困难,痛苦,难过。但最后依旧如此有追求,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忍心去歧视呢?

黑箱子

22岁该不该考研?

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取消了研究生考试的年龄限制,今年刚考完的这届考生里面不是还出现了一对母子同时考上了研究生,所以你说22岁考研迟吗?直白点说,就是现在考研对于你来说,到底是不是必须的选择;在细点说,就是你现在还愿不愿意学习,有没有时间学习,有没有精力学习,有没有必要学习。正常的同学考研就是在21岁那年,在很多地区22岁可能还没有毕业呢,正是好好学习,努力拼搏的大好时机。在这个年龄,时间、精力、学习能力都应该算是很不错的阶段,如果想让自己的学业更上一层楼,这个时间段是非常合适,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再大一点,很多同学就必须要步入社会,找工作,慢慢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可利用的时间越来越少,能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所以一定要珍惜。如果你已经毕业了,已经在社会上开始打拼,你还能想到通过考研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首先我是很敬佩你的,其次也肯定是现实提醒你要不断的完善自己,那你就更应该选择一条相对公平却又可能改变你命运和一生的路。最后说一句,学海无涯,学习这件事情,永远没有晚的时候,也永远不怕早,既然想改变,那就从现在开始。

金铃传

痛惜!21岁女研究生在桂林支教路上不幸遇难(图)

痛惜!21岁女研究生在桂林支教路上不幸遇难,出事前还在为家长解疑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2019年7月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今年5月9日,李莎在回学校参加会议的途中不幸罹难,21岁的她将青春永远地定格在了祖国西部山区的支教路上。5月14日,共青团广西区委追授李莎同志为“广西优秀共青团员”,5月26日,共青团广东省委追授李莎同志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做志愿者和孩子们的贴心人李莎是四川巴中人,2015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四年级期末,她通过选拔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李莎(左四)在南宁培训。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2019年8月,11名支教团成员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在马堤乡东升村东升小学为当地的留守儿童举办了一个“七彩夏令营”。支教团成员吃住都在这所乡村小学,正当大家为生火做饭一筹莫展时,李莎一人包揽了厨房杂务,给同伴们做了顿可口的川菜。“她的年纪是我们支教团成员中最小的,可生活能力是我们中最强的。”志愿者王亚权说,大家从此都叫这个性格直爽活泼的川妹子“莎姐”。但在同伴的眼中,李莎更是个细心负责的人。2019年8月,李莎在马堤乡东升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夏令营期间,有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小凤,经常哭鼻子,也不愿跟老师和同学交流。通过家访,李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抚养。于是,李莎一有空就想办法接近她,陪她聊天,帮她扎头发。经过一个多星期,小凤终于打开心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天早上一见到李莎就大喊一声“莎姐姐”。2019年8月,李莎在马堤乡东升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送孩子们回家。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不仅孩子们喜欢她,村寨中的老人也都很喜爱这个姑娘。送孩子到家后,她经常会陪家中的老人拉拉家常,老人们都说她像自己的亲孙女一样。2019年8月,李莎在马堤乡东升村与村中老人拉家常。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为乡村孩子播下梦的种子“自从来到龙胜小学,李莎通过各种方式给山里孩子带去知识,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龙胜小学副校长梁新华说,在六年级的实践课上,李莎经常与孩子们畅谈她所学的专业、她的大学生活、她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感悟等。孩子们在她的影响下,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在龙胜小学参加开学典礼并跟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在学校,各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李莎这个“大姐姐”。她在上课时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策略与技巧,教学有趣而有效,下课后跟同学们聊大学生活、聊明星,一起玩游戏,同学们经常不愿她离开教室。在六年级4班的学生石彬杨看来,李莎老师是个温柔可亲的人,课堂上同学们虽然有些吵闹,可她十分有耐心。在实践课上,她会跟大家讲起她的大学生活和见闻,“听完李莎老师的描述后,我对大学产生奇特的向往,想努力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课外,李莎谦虚好学,经常向年长的老师讨教如何开展工作,并及时完成,从不拖沓,既讲方法又雷厉风行。她在去世的当天上午还在班群里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践行支教团初心和使命“龙胜一对一”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爱心助学项目之一,主要任务包括志愿者们对贫困学生的家访。李莎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进行助学工作。从县城到三门镇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还要徒步两个小时。家访过程中,李莎了解到这个叫小琳的女童,原本学习成绩不错,还获得过三好学生,但因父母离异,寄宿在母亲娘家,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了解到小琳的母亲是因为丈夫家暴离婚,在净身出户的情况下还要背负夫妻共同债务。李莎感到十分气愤,准备向法律专业同学咨询意见以寻求帮助。在临走时,还让组长将30元餐费偷偷塞到门缝里。“这次共同家访的经历,我从李莎身上看到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担当。”组长王亚权说,经过联系,他们为小琳的家庭争取到了一学期600元的资助款。青春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梦想有很多,我的最大梦想就是以后能好好回报社会,不辜负自己的所学。”这是李莎和同事朋友经常说地一句话。被问到“为什么会来龙胜支教?”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这么大总是要到处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李莎(右五)从广州出征到西部支教。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但在5月9日下午2时48分许,李莎乘坐一两轮摩托车返回龙胜小学参加会议,行至S301省道259公里萝卜滩路段时,不慎从摩托车后座摔下受伤,送医后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4时45分不幸离世。在给女儿收拾遗物时,李莎的父亲李明凯发现,她出事时背着的书包里放着一个刻有广东志愿者字样的水杯和一本《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是她刚刚借过来的最喜欢的书,也是她最后留给爸爸的东西。”“尽管女儿走了,但我觉得她无怨无悔。”李明凯说,女儿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相信她的在天之灵也会安息,我们当父母的也会感到安慰。【来源:广西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电影人

21岁华工支教女研究生牺牲 师友:她的光芒永不消失

李莎(1999-2020),四川巴中人,共青团员,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如果没有那场意外,再过一段时间,21岁的李莎就能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开启她的研究生学习生涯。5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莎在赴广西龙胜县龙胜小学开会途中遭遇车祸,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轻的生命、最美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分别追授李莎“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教育脱贫 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李莎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小镇,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自小,她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父亲的谆谆教导深深影响了她:“孩子,在学校一定要狠狠念书,牢记知识改变命运。”“她从小就立志要好好上学,要走出山区,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在努力。”李莎的母亲胡大容说。李莎在笔记中写道:“困难的经济条件有时会局限我们的学习资源,但永远无法阻止我们对知识的渴望。”2015年,16岁的李莎以四川达州通川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虽然家庭困难,但她自立自强,积极参与勤工助学,用坚韧的毅力克服生活困境。她不骄不躁,严以律己,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诸多荣誉。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曾获评广交会优秀志愿者、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志愿者、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称号。她还加入了学校的心理学社,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咨询和帮助。在穷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对教育摆脱贫困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她迫切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和所学去帮助同样处在穷困环境中的孩子。大三那一年,李莎做出一个决定:毕业后要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研究生复试中李莎表现优异,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了保研名单,但她还是选择去支教一年后再攻读研究生。“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我觉得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方向,要找到自己心之所属,才能更坚定地向前走。”在2019年的毕业典礼上,李莎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原因。室友冯越说,在决定要去支教之后,李莎一直很高兴地做着相关的准备。“我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很期待这次支教,每天很早就起床出门参加支教相关的培训。晚上回来之后,她也不休息,而是在网上寻找有趣的英语短篇、动画,冥思苦想在课堂上可以和孩子们互动的游戏,想让孩子们燃起学习英语的热情。”甘于奉献 年龄最小却是所有人心中的“莎姐”“时间会证明一切。”这是李莎奔赴西部时的支教宣言。2019年8月,支教团来到龙胜县。在这支队伍中,李莎年龄最小,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莎姐”。在支教团夏令营期间,她每天主动劈柴烧火,买菜做饭,为队友们奉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她还承担起志愿活动的宣传工作,在“华工大研支团”“龙胜青年之声”等公众号上发文80余篇,并联合其他志愿者制作视频《旭日东升》,深入展现留守儿童内心的善良与纯真,作品被广泛转载。在“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支教期间,李莎除承担两个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工作外,还担任了班主任助理,并协助开展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为做好教学工作,她虚心向年长的老师请教,认真思考,年纪轻轻的她也掌握了自己独到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深受孩子们喜爱。在教学工作中,班上有个小彭同学对英语的学习有畏难情绪,一个单词、一句英文学很久了,仍支支吾吾、难以出声。李莎在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一遍遍地拉着他的手或摸着他的头给他讲解,教他每个单词怎么发音、每句话怎么连读。她在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个小女孩成长在单亲重组家庭,因缺少关怀,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李莎经常关心陪伴她,和她聊天,帮她扎头发,慢慢打开她的心扉,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逐渐融入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李莎还经常趁送学生回家的时候进行家访。支教团团长王弘说,李莎是真的在关心留守孩子们的成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家人怕她有危险,劝她不要提前去支教点。她做家人的工作:“疫情就是命令。我回校可以为小学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些事情。”回到支教地,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技能及相关通知精神宣传给家长和学生。她还协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复学准备工作,每天在网上进行两个班级100多位孩子的健康监测,监督学生英语科目的网上学习,做好教室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通风工作、补订学生的夏装校服……乐观开朗 源源不断地给团队输送正能量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奋斗磨砺了李莎的意志,更养成了她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红色碎花裙,举着小伞遮阳,拉着一个孩子,一个又拉着另一个,阳光、陋房,嬉闹、欢笑、小调……”张庆园老师对在广西龙胜见到李莎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李莎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热情阳光的感染力,她爱美食,珍惜与三两好友分享美食时的快乐;她爱看书,她相信“读书多了,看过的书籍都潜藏气质里、在谈吐上”;她爱摄影,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传递着一帧帧精彩瞬间……李莎的研究生导师罗韵娟说,早在大二时,她就参与了罗韵娟老师指导的有关抑郁症健康传播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项目。罗韵娟老师说:“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爱心、有想法、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年轻人,她加入此项目也是源于她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抑郁症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减少大家对抑郁症患者的误解和歧视。她专业基础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极具亲和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再加上她在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社工作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成为项目的核心成员和负责人之一。”李莎在散文诗《回归》中呼吁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关爱:“亲爱的人,如果你相信她是溪流,那么也请相信她始终和汛期时一样湍急,似秋千荡出美丽的弧度,最后冲出河道的桎梏。”同在项目组的同学说:“如果用心理学类别划分人生,那她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源源不断地给团队输送正能量。”师友悼念:她留下的光芒永远也不会消失回忆起李莎,罗韵娟老师忍不住数度哽咽落泪。“距离李莎意外身故已经近两个月了,但只要一回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心情就难以平静,仍不愿意接受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个残酷而令人悲痛的事实。 ”罗韵娟说,李莎尊师爱友,总是像个小姐姐一样细心体贴地照顾和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跟我语音沟通的时候听我声音有点嘶哑,她就会暖心地询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提醒我要注意身体;在我生日的时候也不忘送上短信祝福。”罗韵娟说,以前有人批评有些大学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但是在李莎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她的选择总是利他的”。“我和她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她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罗韵娟相信,李莎的精神永远不会离开。“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女孩子。”室友冯越说,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最绚丽最快乐的回忆里都会有李莎的身影。“是她拉着我去参加广州大学生配音比赛,我们在赛前一起坐在电脑前练习口语,录制视频,然后一起站在舞台上比赛,舞台上的灯光十分炫目,但是对我来说最夺目的,一直都是在我身边不停努力着的她。如果没有她,我可能会是一个阴沉无趣的人,是她拉着我走到了阳光下,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让我去想从前不敢想的事情。”“被她温暖过的人太多了,我只是其中一个,即使她已经离开,但是她留下的光芒依然留在我的心里,永远也不会消失,并且成为指引我的灯塔,我相信每个认识她的人都会这样想。 ”冯越说。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张丽 赵春旭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高鹤涛(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所知

硕士19岁!博士21岁!就在无锡!

今天小编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内心是无比“嫉妒”的小编19岁才刚上大学人家已经读了硕士小编21岁大学还没毕业人家已经成了博士如今这样的学霸就在咱们无锡9月3日,3500余名满怀激情与梦想的2020级研究生新生,在江南大学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根据研究生大数据统计江南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包含全日制学术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3215人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7岁其中21-24岁为人数较多的年龄段江南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分布于12个学院 共360人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其中23-28岁为人数较多的年龄段我们再来看看帅哥美女所占比例江南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男女生比例协调约为1:1还真是平分秋色啊17个招生学院中女生最多的是外国语学院 女生占85%男生最多的是机械工程学院 男生占84%江南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分布于12个学院共360人以工学为主男女生比例1.2 : 1另外小编还注意到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数据统计你知道这些学霸哪种姓氏所占比例最多吗江南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张”、“李”位列硕士姓氏人数榜前三名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李”、“王”位列博士姓氏人数榜前三名看来今后小编找男朋友又要添一个新标准了关注无锡教育电视台官方微信来源:江南大学编辑:大春、修美腻 责编:肖肖编审:李铁锤【来源:无锡eTV全媒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数米而炊

从上大学的不及格,到21岁读博士,如今更是中国5G最年轻研发者

从上大学的不及格,到21岁读博士,如今更是中国5G最年轻研发者社会中从不缺乏天才的少年,申怡飞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开始的上大学不及格,到后面的奋发努力,再到他创造了自己的辉煌成绩,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年轻人。申怡飞从开始就是学霸的典型代表,从开始上学,班里的第一名基本就被申怡飞坐稳了,上学期间也是获奖无数,其中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等的荣誉,15岁的时候,更是考上了东南大学,后又被保送上了研究生。这也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他师从尤肖虎教授,说到这个人,在互联网界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他是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更是被人们称为“中国4G技术掌门人”,实力是毋庸置疑,申怡飞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栽培。21岁的申怡飞已经是博士了,他在上学的期间一直是研究信息工程,在上学的期间,做过很多项目,而且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加入5G的研发时,更是表现出超凡实力,那时的他是团队里最年轻的研发者,为5G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这样的人才,谁知道他在上大学时,还曾考试不及格呢?那是在大二的时候,他因为自己的能力,自己有些骄傲自满了,开始放松了警惕,学习也不是很上心,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挂科了两门,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开始反省自己,并以此为戒,要好好改变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这才有了他后面的成绩。从大学的不及格,到后面的如此成绩,他个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历史上的天才学生很多,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可是,很多人在中途遇到问题都夭折了,最后成为了普通人,申怡飞虽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可是,他没有被自己绊倒,遇到问题后,他很快就去改正了,这才有了后面的光辉时刻,命运的变化都掌握在了他的手里。他的例子也就给了学生很大启发,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这样很容易让自己夭折,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天才学生是因为自己的个人问题所夭折,就像魏永康、张炘炀,都曾是天才学生,可是,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一些小问题,从而让天才的能力被埋没,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这样默默被埋没了,是自己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经历各种挫折和问题,这时候自己知错能改很重要,这样才能有一个全新的自己,现在的学生一旦遇到难处,就开始自暴自弃,因此,只能是失败者,申怡飞就是大家的榜样,有错不怕,只要自己肯去改,肯去努力,终究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这是很现实的道理。大家对这样的天才人物怎么看呢

孔必斗

他21岁保研,22岁读博,1年又达博士毕业要求,发表11篇SCI/EI论文

21岁保研到电子科技大学,22岁成为国家青年特聘专家胡维昊教授的博士生。已发表SCI/EI论文11篇,受理专利6项,获得行业旗舰会议最佳论文奖……作为学生第一负责人,他协助指导6位研究生正在进行导师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分布式光伏与梯级小水电互补联合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作为导师助理,他协助导师撰写项目申报书3项,其中中英合作项目“Optimal Design and Schele of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 and Pumped-Hydro Storage Considering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已获得英方资助。读博一年,他就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他组织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开展“献礼70周年,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活动,被人民网和新华网报道。他是: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导学助理,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许潇。趁年轻,去尝试:铸就“许潇速度”研一时,许潇得知学院有一个面试转博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趁年轻,去尝试”,这一直是许潇做事的心态。在他看来,犹豫是不会出结果的,自己至少应该去尝试一次。最终,许潇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成功通过了胡维昊教授的面试,仅在读研一年后就成为了一名博士生。“虽然我年纪小,但我觉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成为博士生之后,许潇依然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许潇获得了2018-2019年度“机电菁英”。在2019年机电学院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中,许潇通过与高年级博士生们激烈竞争,最终拿到了博士生国家奖学金。通过导师胡维昊教授,许潇与全球工程学科论文引用量排名第一的丹麦奥尔堡大学Frede Blaabjerg教授和新能源领域顶级专家丹麦奥尔堡大学陈哲教授建立合作,共同发表论文9篇,协助导师申报并获丹麦教育部“Renewable Energy based Smart Distribution Systems DENMARK-CHINA (REDS DENMARK-CHINA)”项目。许潇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小而不敢和大师交流,“趁年轻,去尝试”的心态帮助他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在与行业内顶尖专家交流合作过程中,许潇对电气工程新能源领域的了解更加深入,不仅拓展了专业知识,还启迪了科研方向。许潇说,正是在这过程中让他认识到了自己与业界大牛的差距,也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如今,“趁年轻,去尝试”已经成为了许潇的标签。这种敢拼的心态也铸就了“许潇速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扎根科研在许潇的本科阶段,凭着“不管未来怎样,做好手头的事”的信念,许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得保研资格,来到电子科大。“当我接触到电气工程的那一刻,我就认定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许潇认识到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产业,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安全的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于是“推动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这项使命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在硕博阶段,许潇接触到了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凭借本科阶段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扎根电气工程领域学术科研”的想法逐渐也在许潇心中生根发芽。“坦白地讲,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读博并收获科研成果,但学好专业知识后,这一切就像水到渠成。”许潇说,“有时候,我们当下在做的一些事也许还未彰显价值。但当某一天你需要它时,你会感谢曾经的自己用心去做了这件事。”在成电深造期间,许潇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成果背后,是许潇不变的初心——扎根电气工程领域学术研究,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可再生能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性、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认清现状后就想弥补差距,所以科研方向主要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规划和运行方面。清洁能源的高效便捷利用对绿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潇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助力绿色发展的践行。不做只会写论文的书呆子科学研究和思想工作要两手抓。为了全面发展自己,读博期间,许潇担任了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他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自我磨练的机会,更是新时代对科学工作者的要求。他励志要在为同学们做好服务的同时,让更多同学“走出”实验室,参与到党建活动中来。作为党支部书记,许潇的目标是将自己所在支部打造成先进博士生党支部。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丰富博士生党支部活动,国庆前夕,许潇组织支部开展“献礼70周年,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活动,联合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党支部一同参与,党员们前往天府广场、春熙路、太古里进行快闪活动,在街头朗诵《少年中国说》,邀请市民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点赞。许潇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展现新时代成电青年的魅力,激发市民们的爱国热情,并为祖国送上成电学子真挚的祝福。此外,许潇还组建了博士生党员支教团,在十月下旬去往都江堰天马镇的中学开展活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让中学生了解科研领域的前沿知识,引导他们立志成才。许潇说,“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地区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在这方面,我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许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我希望这样的精神可以延续、传播,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许潇说:“学习也许不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这条路不乏趣味,这条路也不乏困难,但只要用心走下去,大胆走下去,总会迎来光明的未来。而许潇,正是在这条路上不断收获着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喜悦。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一个的懵懂的本科生成长为初窥门径的专业科研人的路上,“扎根电气工程领域”的初心始终指引着他不断前行。许潇说,我喜欢现在一步步朝目标走去的状态,我要向胡维昊、陈哲教授看齐,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发挥我的价值!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文:学生记者团 谢雪霞 王旭 新闻中心 卿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