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40岁的人是怎样考研成功的?鬼畜

40岁的人是怎样考研成功的?

一朋友今年40年,中学教师,家有一个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小男孩。“我是这考场里少见的中年男士”这是他考研从考场出来后,跟我们说的原话。记得他说过考研的原因:孩子不听话叛逆不知道该怎么管了,打算考个研,一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不再时刻盯着孩子学习;二来呢,自己在家学习,算给孩子做个榜样。就这样,他40岁时加入了考研的大军。从报名确认过后,他就联系了所报的学校,要出了考研所用书籍的目录,在网上买了一箱子书邮寄到家,然后制定了学习计划。两门专业课在家每天各学习一个半小时,同时做笔记。在此期间,购买了网课听,这是第一遍学习。随后第二遍又把手写的笔记整理成电子版,打印出来背诵。考前做了个简单的系统串联算是第三遍吧。忙碌时,每天学习时间不足的,周六日他会推掉聚餐等活动来补齐这个学习时间,很是自律。一门英语,他安排在学校里学,在学校授课完毕,忙完工作的间隙里学的。他本人教中学初三英语兼国学课,每天最少三四堂课,教了两个班还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也是同年级英语组备课组长。工作量相当繁重,这科他说只做到了翻一遍。政治一门,得益于学校要求每天学习的“学习强国”,他几乎没怎么看书,这个因为是没时间。他每天早上要7:30之前到学校,下午5:30放学,甚至放学后要开会。回到家还要忙家里的事务和孩子的事,孩子学校的事。期间还参与了两次大型公开课的授课及学校安排的其他市区的外出交流学习。这些事写起来看着不多,但真做起来,准备的工作超级多,可他不管多晚多忙,都会将每天的专业课学习计划学完。尤其是考前的几天及考试的两天,他几乎每天都是只睡三四个小时。考完后,直到分数下来时,他还在学习专业课。他的分数323,过了国家线,同时也过了所报学校的线。关于复试,还没听他讲。这里就祝贺他高中所愿,余生还要继续独立哦!写这麽多总结起来就是他考研成功得益于:一是自律,有计划又能控制自己的强烈要求自己专业过硬,使得专业课得过;二是平时的持续学习,就英语而言,作为老师,他从未有一天间断过学习;三是工作上律己,学校要求学习的“学习强国”,他不仅学习,按时向学校上报学习积分外,自己还做学习强国的总结笔记。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忙碌,他什么也没落下。他说:“没想到自己能考上。”可是,我们作为他身边的人,看着他的样子就知道,这场考试定不会辜负他的。

嚎者

一些四十多岁的人还想着要去考研,这合适吗?

最近,小编去了一趟省图书馆,发现身边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很认真的学习,像这样年纪的人还坚持学习,很少见啊!于是,引起了小编对此人的关注。从他身边路过时还特意打探了一番,在他看书的桌面上整体的放在考研数学,英语等书籍,原来他这么用功都是为了准备考研。看到他,再想想自己,难免不让小编肃然起敬,很佩服他这样爱学习的人。在当前社会,读书无用论盛行以及很多人都向钱看的时代,依然有一部分人热爱学习,为了自己这样或者那样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而放弃赚钱的机会,实属不易。那么,小编不禁要问:“一些四十多岁的人还想着要去考研,这合适吗?”对此,小编专门采访了身边一些人对年龄偏大的人想考研的看法,从这些接受访谈的人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褒贬不一。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反对,甚至不理解这些大龄人考研的做法。他们认为,这些人应该多做一些符合自身年龄段的事情,四十多岁的人几乎都有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经济负担肯定很大,当然要排除一些暴发户或者拆迁户等,剩下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压力是很大的,即使这些人想追求自己理想,但也要认清自身的现实,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应该考虑怎么打拼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想着去大学读书。同时,也有一少部分人表示支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有他们有条件去读研究生,或者家里人支持他们读研究生,就算四十多岁考研又能怎么样?并且国家法律也没有规定四十岁以后就不能考研啊,只有符合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条件,应该都是被允许参加考试的,外人也没有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吧!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对这些四十多岁的考研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四十多岁的大龄人考研合适吗?小编认为,很多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显然是很片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多读书还是有很多的好处的,读书的价值不仅仅是拿金钱来衡量的,因为读书给予一个人的是很多的无形资产,比如:“眼界,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价值观,智慧”等等。总之,以小编的个人观点来讲,只要有资格和条件考研,就是合适的,为什么不去考呢?万一读研继续深造恰好是这些人的一个未完成的夙愿呢?所以,我们不必看不起这些四十多岁的大龄考研人,因为他们在追求上进,而我们身边的个别人还整天陶醉在花天酒地里虚度人生。假如二者相比,谁更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呢?

鬼爸爸

40岁的妈妈考上研究生,只要够勇敢,一切都不算晚

没采访王珍宇之前,拿着仅有的一些资料,我已经在脑内给她们娘儿俩打上了“励志”的标签:妈妈10余年前零基础学习英语,40岁考上研究生;孩子今年艺考文化课成绩排名全省100多名,仍然坚定选择高复,冲击心仪的国美。见面后,我发现她更像一名不自知的勇敢者,只是坚定的遵从本心,做想做的事,却完成了常人眼中看似不可能的任务。37岁,王珍宇有了一个考研梦。当时,她已经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十多年,带着一个高考绘画班,孩子刚刚读小学,用她自己的话说,纯粹因为闲的发慌,想要再学画画。大学时外语课程不强制学英语,所以第二外语选了日语;加上毕业已经有十多年,原来的英语基础基本丢的干净。想考研究生,第一道关口就是重拾英语。当年,做成人英语培训机构的并不多,在一位英语老师的推荐下,她选择到新东方试试看。王珍宇画笔下的甪直古镇王珍宇回忆说,当时自己没有电动车,每周一、三、五的晚上,晚风中她从古墩路蹬着自行车一路骑到浙江图书馆底楼——杭州新东方最早开设的浙图校区所在地,读新概念英语的成人班。这一学,就是3年。2008年的王珍宇和邹雨泓隔了十多年再回想,她还能清楚报出自己上过的课程和历任的授课老师的名字:新概念从一册学到三册,其中二册学了两遍;然后报了考研英语,再往后还报过一次四级。她拿出存了将近十年的听课证,“这背面还有老师在结课时给我们的签名。”保存了十年的听课证那时,大多数有点英语基础的人都会从新概念二册学起,但王珍宇是一步一步从新概念一册上起的。“刚开始很担心,怕只有我一个大龄学生,学不进去,”王珍宇还拉上老公一起报名,给自己壮胆。很快,她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课堂氛围轻松,课上,老师密集输出知识,很快就记满了一本笔记本;课间,老师会聊起自己的经历,相处起来如朋友一般。从新概念二册起,她就一个人往返来回,在工作带娃的间隙中,坚持上课。“说来惭愧,我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课,成绩也不好。”王珍宇考了两年研究生,专业成绩一直拔尖,但是总卡在英语这道坎上。2010年,读完三册新概念英语,她第一次去考试,“满分100分,考了28分”,那时候艺术科目的国家线在32-35分之间浮动,王珍宇落榜了。2014年前,教育部有一条规定,报考全国研究生考试的年龄“不超过40岁”。2010年,王珍宇刚好虚岁40。第二年还能不能考?三年的努力还没结下果实,她有些退缩:“我以为会在报名环节被刷下来,没想到还能再考一年,那就继续吧!”就这样,王珍宇又报了考研英语基础班和强化班,开始新一轮的密集培训。考研英语考纲要求5500词汇量,新东方老师会把单词录制成音频,让学生复习使用。考前20天,王珍宇拿着mp3,把自己关在儿子的小房间里反复滚动地听,有时候听到睡着,醒来才发现老师的“魔音”还在不断循环……2011年1月10日,再战考研,这一次,她顺利通过了笔试。同年5月,她以专业第一的名次正式被浙江理工大学美术学专业录取。准考证与得来不易的录取通知书“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新东方曾经的校训,也是对勇敢者最好的写照。那时的王珍宇是否从这句话中汲取能量不得而知,但有一句话,一定陪伴着她的考研之路。在考研班最后一堂课上,当时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激情洋溢的朗诵了一段马丁·路德·金的演讲“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绝望是大山,希望是石头,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谈到这次笔试,还有不少有趣的细节。比如保安误以为她是监考老师,早早把她放进考场;考试3个小时,她的准考证来来回回被翻了三四遍,大抵因为看起来不像学生。“高龄”标签给她的考研之路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但王珍宇的毅力和拼劲硬是磨平了一切障碍。每周2张速写是王珍宇的必画项目三年后,王珍宇研究生毕业,孩子也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初一老师说,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习新概念英语,一下把她拉回了当年读书时的场景。于是顺理成章,雨泓也开始每周在新东方打卡,一路从初一读到高三,几乎读遍了全部课程。“我是一个很懒的妈妈,把孩子交给XDF之后,就很少再管他的学习”,王珍宇展示给我们孩子的照片,现在雨泓正在富阳的画室里奋笔疾书,准备即将到来的省联考。当晚,雨泓妈妈发来了一张画室作息表:早上7点20起床,晚上11点30下课,一周休息1天,从10月起,一直要训练至明年3月。雨泓所在画室的作息时间表 去年,雨泓以一名之差错失上海交大艺术类专业的录取,今年,他的目标更高了,锁定中国美术学院。根据往年的录取率,报名国美的100名考生里,只有2人能够考上。“选择走艺术这条路很辛苦”,常年画画,王珍宇深知这份不易:手上的颜料染了又洗,最后结成灰灰的色块再抹不去;深冬腊月是训练最紧的时候,手冻得通红也要拿着画笔;更不消说各类联考、校考的存在,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今年年初某艺考校考时,杭州正大雪纷飞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王珍宇的处事哲学。就像当年为了继续画画她立志考研,为了能够从事美术教学而成为自由职业者,腾出时间每周、每月去各地采风写生……日子过得快乐充实。面对孩子的决定,虽然心疼,但她选择了放手。“画画是他(雨泓)的梦想,那就让他去做吧”,也许,这就是来自父母最朴实的期许。现在孩子不在家,王珍宇又开始背单词了。“就是百词斩嘛,一天一百个,划着划着很快就能背完的。背的是四级词汇,毕竟考研出师后就该轮到四级了”,她笑说。

不知贵真

想考全日制研究生,但年龄接近三十岁了,还要考吗?

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人才就业市场变得“拥挤”了,有不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国正在往好的发展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之下,从少数人读研,变成了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读研。所以,有些年龄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也想考个研究生来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特别是想考个全日制研究生,毕竟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更加吃香一点。可是,年龄接近三十岁的情况下,还考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合适吗?不得不说,目前学历内“内卷”的情况确实不容小觑,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能会出现可能严重的学历“内卷”,也不是不可能的,不是吗?为了生活,为了自身职业发展瓶颈有所松动,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考全日制研究生,未必不是好的选择。从考公这个角度来说,三十岁左右的全日制研究生,在不少地区依然是香饽饽。虽然有的地区公务员报考条件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但有些地区公务员报考条件中,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再从其他就业角度来看,通过一些招聘信息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有些高校招聘人才时,对研究生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如果以本科学历求职,需要拥有中级职称才行。可见,年龄接近三十岁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是可行的道路。特别是哪些稀缺、热门、实践性强的专业研究生,只是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其实,现在有一些用人单位会对全日制研究生的职场人士,在年龄要求方面有所放松,不管怎么说,能顺利拿到研究生学历,不算是一般人。当然了,接近三十岁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局面。有些人大学毕业就已经结婚生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家境经济条件不错,暂时可以减少一个劳动力,也能维持基本运转,不然的话,确实很难抉择,而且基本上都不太会考虑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年纪不小的情况下,考全日制研究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要进行一些取舍,若能维持基本生活状况,而且自身读研意识较为强烈,不怕吃苦,不怕煎熬,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那么可以考虑拼搏一下。毕竟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不算很大,而且考研的念头一旦产生了,很难让它平息下去,不是吗?总而言之,年纪不小考全日制研究生,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坏处。想要十全十美,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且快到三十岁的年纪,应该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有得必有失,你可以得到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但在某些方面必然有劣势存在,如工作经验年限等。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不管哪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只能说做出合适的选择。要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直在冒险的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考不考研,年龄也会一直上升,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对于年纪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考全日制研究生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

富有

年近四十岁还能否选择读研甚至继续读博

首先,能够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的职场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从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来看,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即使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发展以后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岗位升级上,而且随着职场上的事情越来越多,很少有人能有机会继续提升学历,所以职场人能够有条件继续读研是应该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实际上,当前有不少职场人会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考虑重新回到高校继续学习,这在近些年来也比较普遍。在年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应该注重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在方向的选择上要尽量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其二是要注重行业经验与研究课题的结合,尽量要通过自身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来促进自身的科研;其三是要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平台,积极提升眼界。如果有进一步读博的计划,本身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读博士的过程往往会非常辛苦,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上,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博士研究生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会比较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博士研究生都是在读博第六年才能毕业。最后,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很多职场人在读研之后都获得了岗位升级,也有不少职场人在读研之后进入了自己理想中的行业领域发展,所以职场人读研会为自己的职场发展打开一个新的空间。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聚则为生

年近40岁,在准备考研复试,未来计划考博,是幼稚还是励志?

最近看到一个问题,一位将近40岁年龄的人,目前正在准备复试,并且未来计划考博,对于这样的一位“高龄”考生,并且还有着这样的远大目标,这种想法究竟是幼稚还是励志呢?对此,我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年近40,为何还要考研、考博已经将近40岁了,虽然年龄没有受到考研的限制,但是这个年龄考研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希望考上研究生,未来再通过考博,获取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能够挣得较多的钱,还是单纯地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实现自己内心一直以来的梦想呢?如果考研、考博的目的是前者,那么我想说对于这样一个“高龄”的考生,其实是不太现实的,目前正在准备复试,即便成功考上硕士,就读三年,再考博、读博,假如一切都顺利的话,那也需要大概七年的时间,到时候差不多47岁了,尽管有博士学位,七年之后也应该很难找工作的,毕竟年龄太大。但如果考研、考博的目的是后者,仅仅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想要人生留有遗憾,那么是无可厚非的。这种行为是否会对生活造成困扰年近40岁,还在准备复试,未来打算考博,这虽然只是个人的行为,但是这个年龄应该是有家庭、有父母、有孩子的,做出这种行为是否会对身边人的生活造成困扰呢?比如是否影响到自己挣钱养家,自己的家境是否允许自己至少七八年的时间不用赚钱。如果自己家境困难,这只是自己的一意孤行,那么只能说这种行为太过幼稚,太不负责任了,但是如果家庭环境允许自己这样做,那么也是可行的。40岁再考研、考博谈不上励志年近40岁,再来考研、考博虽然让人刮目相看,但是我认为是谈不上励志的。要说励志,早些年干什么去了呢?要考取研究生根本不用到年近40岁还在准备复试,应该早就考上了。并且这种行也凸显了一个人的不成熟,到了这个年纪才想到要考研、考博,说明此前一直没有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对于年近40岁的人,当前正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未来还计划考博,需要知道的是做这种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找到好工作、挣得更多的钱,那么有些不现实,而如果是单纯为了追求梦想,并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那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论如何,40岁再考研、考博是谈不上励志的,你认为呢?

燕燕

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勇气和毅力!也希望你可以坚持下去!很多人其实都说中年人的压力是最大的,大道他们只能每日忙于生计,早已经忘了理想长什么样子。其实我想说,越是人到中年越能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越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一句话说的好,只要开始了,就不算晚!我们之所以到中年以后还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前怕狼,后怕虎!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总认为家里面离了自己是不可以的,总是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殊不知,自己很多的理想都被自己给否定掉了!40岁听起来很大,但是我认为40岁才是最黄金的年龄!当你学成之后,既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的人生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有时候人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你完全可以在兼顾考研的同时,把自己工作做好,我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也相信你有这样的毅力。我真的应该向你学习,抓住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地为自己的理想拼上一把!最后,我的态度就是坚决的支持你!

三十多岁想辞职考研?大龄考研人,这两个问题读研前须考虑好

又是一年考研出分数线的时间。今年的考研复试,因为疫情影响或许会有所不同,但复试分数线一出,依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成功的同学也陆续分享经验和喜悦,其中不乏大龄考生。有的网友也被励志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友情提示:鸡汤好喝,但喝多了易上火哦。笔者并不是反对大龄朋友考研,但建议在做出决定前,先理智权衡。牛人就不用说了,可以选择自定义配置。本文主要是面向各方面条件比较普通的大龄考研人。我们不时会在网上看到宿管阿姨、保安大叔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新闻,还有的已经迈上新的人生旅程。故事确实很励志,笔者也非常赞赏他们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但首先,要注意的是幸存者偏差。成功者乐于被报道、乐于分享经验,但更多的失败者选择的是沉默。其次,考研是为什么?如果是家里吃喝不愁、没有负担,为了追求学术理想、刷个名校研究生光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等等,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有生存压力,研究生毕业后还得找工作,那读研之前就得仔细想清楚。一、考全日制研究生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家里怎么办。应届毕业生或者二十来岁刚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基本不用担忧这个问题,父母还比较年轻,一般来说不需要子女帮忙养老。如果考研成功,家里通常还能支援一些学费生活费。但年过三十,即使不用考虑父母养老的问题,也可能有家有口了。如果全日制读研,经济上是否能够承受?另一半是什么意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年人当然也可以追逐梦想,但生活不只是追逐梦想。学习当然永远不晚,可学习的同时,别忘了兼顾生活。虽然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但“种树”也要注意看一下时节哦。二、更关键的问题是毕业后工作怎么办。一般来说,读研毕业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找工作。如果在读研之前,已经有中层或以上职位,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或核心技术经验,找工作会比较顺利。但这类人一般不会全职读研,更多的是选择在职读,一边读着就一边有猎头联系了。辞职读研的比较多是基层员工。可能是对现状不够满意、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单纯的想逃避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些同学不是不能考研,但一定要想清楚,不要将未来描绘得太美好,自己都信了,等到毕业时可能会被现实再度打脸。大龄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年龄限制。公务员、公办教师等基本上年龄都限制在35岁左右,也就是说如果32岁才考研,那么毕业后想走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路线,就比较玄了。尤其是经历了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众多企业纷纷裁员或减薪,公务员等职位的优势更明显,将来考公务员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有人可能说:不去考公务员,去企业行了吧。大部分人读研都是为了更上一个台阶,如果读研后找的工作和读研前差不多,还会损失两三年薪水,要考虑自己能否接受这种情况。如果想找更好的工作,那么又回到上面说的,如果已经有一定管理经验,那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还是跟二十来岁的同学一块儿应聘基层职位,优势何在?对于基层岗位来说,年龄大不是优势,劣势却比较多,比如家里有孩子要照顾不一定能经常加班、直属上级可能是90后他/她会考虑年龄大的下属是否好管理、HR会考虑求职者年龄大了工作精力是否跟得上、是否值得培养……等等。如果有两个求职者,各方面条件差不多,应聘同一个基层职位,HR很可能选没有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比较少的那个应届毕业生。另外,说句实在话,如果三十来岁还是处于基层职位,可能自律力、情商等不是特别高。建议这些同学可以先试着考个行业内含金量高的证书,测试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范围有正确认识后,方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别一时被激励了,打鸡血要考研,但又坚持不下去。在职备考也是很辛苦的。很多考研人都会奔着名校去,尤其是本科学校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会对名校学历抱有美好的期待。笔者这里摇一摇各位:快醒醒。名校硕士学历确实很好,但你要去大企业拿高薪,比如那些头部大厂,拎块板砖丢进去,砸到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是名校生。你取得名校学历,只是有了和其他名校生一起竞争的机会,并不表示你以后就能躺赢了。大龄辞职去考研、读研,有点类似投资。不考研,在自己现在的工作中发展,相当于投资余额宝,虽然收益较少但是风险也小。辞职考研类似于炒股票,还是科创板那种,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血本无归,风险大。年过三十岁并不是一定不能考研读研,但一定要考虑自己和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做决定。或者采取中风险中收益的策略:在职读研。现在有非全日制在职双证研究生可以考,主要利用周末和晚上上课,虽然辛苦一些,但工作学习都不耽误。如果想在事业、学业上更进一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年龄比较大的在职人士来说,还有个重点是工作履历不会中断,这对将来跳槽也是有好处的。而且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总之,考不考研,全职读研或在职读研,各有各的优缺点,各位同学可以评估自己的学力水平、风险承受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本文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分享。

发射线

四十多岁的男人想考研,但又非常的矛盾,该怎么办呢?

最近,有一位“大叔”级别的网友咨询小编,他想考研的想法到底现实吗?我们先来简单的说说这位大叔的情况。今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211大学本科毕业,在东部某四线城市一家国企上班,中层干部,上升空间几乎无望了,家庭年收入不到15万,孩子已经读初中三年了,妻子对待他的考研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在他的妻子看来:“年龄这么大了,即使不反对他,估计他也考不上硕士研究生,本来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挺美满幸福,不知道他被什么洗脑了,非要辞职考研?”。他周围的亲戚、朋友也纷纷的站出来相劝,但他心中有梦,想回归校园读书深造,不想耗死在这个职位上。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可能是他非常矛盾的原因,想追逐梦想,却不得不考量一下现实因素。“这么大的年龄了,还想着辞职考研,就算研究生毕业了,还能找到工作吗?”,他不断的这样自己。其实,很多大龄青年人考研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想的最多的问题是:“等他们硕士研究生毕业出来后,还能找到工作吗?”。小编认为,既然想考研,就去考吧!没有必要纠结未来的前途,因为谁都说不清将来会怎么样?与其现在矛盾重重,不如放开一搏,撸起袖子加油干。总之,四十多岁的男人考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知道自己读研的意义,懂得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性,也更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考研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取舍一些名与利,内心有一定的矛盾也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因为我们内心很矛盾,就迟迟下定不了决心,浪费时间和精力,让梦想始终成为梦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留下一丝丝的遗憾。其实,如果我们有梦想就大胆的去追逐吧!只要活着,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希望变成未来美好的现实。

芦苇地

42岁考研生面对残酷现实,该怎么办?

当大学生在考研征程中有所懈怠的时候,我总是鼓励、打气。而今天这位朋友,他虽然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但我跟他一样,也是有些忐忑的。这位朋友姓闵,生于1976年的他,如今已经42岁了,大家都称他为“老闵”,现在是某机关单位一名正式在编人员,工作待遇都比较稳定,有房有车有家庭,女儿现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即将进入中学学习。妻子在当地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因为职级不高,所以工资收入并不多。不过,两个人的薪水足以支撑家庭开销。老闵考研的想法早就有了,他一直说,自己当年学习成绩不错,因为家庭等各种原因,为了早点就业,只能读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摸爬打滚十几年,才调入城区。虽然在城区这么多年,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家庭总体情况向好,但继续深造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老闵认为,自己本可以读高中、考大学,然后有更好的事业平台,所以,考研成为他实现“学历梦”的最后途径。在旁人看来,老闵是“公职人员”,身份令人羡慕。但他也有苦衷,因为学历低,加上身份是“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在单位里,高学历、行政编制工作人员,工作几年就会得到提拔重用。他的上级领导大多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而跟他同届分配的大学生,不少都成长为县级干部了,自己还只是一个普通职员。其实老闵心里很清楚,就算现在考取了研究生,三年毕业,也是四十五六岁的人了,年龄大了,在单位里也没啥上升的空间,只是他对自己的那个愿望无法释怀。去年,他报考了研究生,但因为单位和家庭的各种事务,自己根本没有精力去看书备考,临考前放弃了。今年他想搏一次,单位那块准备申请停薪留职,家里的事情也放一放,不过,在他把这种想法跟妻子商量的时候,被否决了。他妻子提出了三个理由:1、孩子马上就要上中学了,这个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有人陪着,很多同事的孩子都是因为初中没有管教好,最后在学习上荒废了,是你考研重要还是孩子的学业重要?2、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虽然老人的身体都还不错,但总得预防万一,你一门心思考研,难道让女儿来照顾老人?3、我们两个人的工资足够家庭开销,如果你办理了停薪留职,让我一个人来负担家庭的各项开支,肯定不行。老闵说,妻子希望他不要再“作”了。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老闵为自己的梦想选择考研究生,是值得敬佩的,只是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当追梦之路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老闵如果执意考研,对家庭的影响可想而知。同时备考研究生需要花费很大的一番精力,而考不考得上还是个未知数,这里面的风险因素也要考虑进入。有人认为,对于已经参加工作,且有稳定收入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再走上考研之路。人生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的事情过了那个时间点就不要再强求。而老闵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多陪陪孩子,多照顾年迈的父母,不应该为了自己的考研梦,而给家庭增添负担。这种的说法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不过学习永远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是求学,都应该被点赞。记得媒体曾报道过一位五十多岁的考研生,这位考研生是某中学高级教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虽然通过自学获得了本科文凭,但追梦之路依然没有停止。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他以较好的成绩被录取,三年脱产学习,意味着三年时间没有工资,“损失”达到十几万元。他说,读研不算经济账,求学机会难得,一定会倍加珍惜。他还表示,若有机会,一定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五十多岁的人都还在追梦,四十多的老闵还算“年轻”的。当然,报考研究生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而老闵的遭遇正是我们内心忐忑的原因。总之,呈现人生精彩的方式有很多种,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种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