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考研:二次考研失败后还要不要三战?道不可见

2020考研:二次考研失败后还要不要三战?

今天有粉丝私信小编,94年二战考研,差两分复试被刷,要不要辞职三战?关于这个问题,小编身边还真的遇到了一位类似这种情况的朋友。她是93年,当时2016年本科毕业考985研究生失败,当即决定二战,在二战的同时也着手复习公务员考试,整整一年她都在认真备考,同时也去了几个城市参加公务员考试。但二战还是失败了,公务员也没有着落。但她还是没有放弃,继续三战考研和考公务员,最后,在18年成功考上了公务员。之前大家关注的都是第一次考研失败要不要二战,而如今社会对于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三战的情况也是不在少数,有很多人对是否三战都存在犹豫、迟疑的心态,迟迟做不了决定,最后可能导致再次失败。那么,二次考研失败后要不要三战呢?考研明白自己考研的目的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决定是否三战的关键因素。有的人考研可能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毕竟研究生的文凭和学历要高于本科生。有的人考研则是已经有了工作后,发现自己学历太低,晋升空间不足,需要提高学历,扩大自己的工作前景。而有的人考研是真正热爱科研,想要从事科学研究,这一类人可能会继续读博。这些人考研都是有很明确的目的的,因而也会格外努力去争取考研成功。而有的人考研则是随大流,看着现在大家都在考研,都是研究生学历,自己眼红,也想要个高学历,稀里糊涂的就考研。这时如果考研失败了,那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考研目的,制定明确的目标。如果确定一定要考研,那么就不要犹豫了,只要考上了研究生一切都不会太晚。考研目的适当考虑年龄问题年龄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尤其是女生,因为要结婚生子,会占掉很大一部分时间。小编的粉丝是94年,在外人看来可能年龄会有点大,但其实进入研究生团队后就会发现,年龄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小编所在的课题组,有87年今年刚毕业的博士,也有94年今年研一的硕士。小编的朋友93年也同样经历了三战考研。不过如果是女生,年龄太大还要继续考研,对于外人而言可能会有所议论,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建议大家坚持本心,不要被别人所左右。收入问题必须考虑有些人二战或者三战考研,是建立在有工作的基础上,这样自己在复习考研的同时有收入来源,金钱支撑,以至于不会再被物质所困扰。而如果是本科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靠啃老继续复习考研,那么小编建议考虑一下再做决定。考研二战和高考复读不同,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时候家里人基本都会大力支持,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鼓励。而考研二战或者三战,消耗的不仅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更牵扯着家长。但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而言,一般都会有能力找到工作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考研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因此不建议在二战或三战考研时还完全依赖父母。除非家庭情况特别好,父母也非常支持二战或三战考研。工作和考研如果已有工作考研,但二战也失败了,想要辞职三战,那么也是可以考虑的。在小编看来,既然有了工作还要考研,那么考研对你而言就是刚需,既然刚需,那么就要认真备考,全力以赴。之前工作积攒下来的积蓄可能会支撑一段时间,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让自己坚持下去。考研复试如何准备才能不让自己有遗憾小编粉丝在复试时差两分被刷掉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自己一年来甚至两年来的努力就白费了,让人觉得可惜又可气。那么,考研复试如何准备才能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呢?复试前一定要联系导师复试即面试,是考试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和问答,因此,人为因素占绝大部分。在复试前,一定要联系好自己的导师,与导师及时沟通,如果导师的名额已满,那么建议调剂,选择其他导师。毕竟是想上研的,先考上才是硬道理。一般联系了导师,且得到了导师比较积极的回复的,在复试中比完全没有联系导师的同学要强的多。联系好了导师是复试成功的一半。考研复试提前准备自我介绍、英文面试每个高校的复试都有对应的流程,且有几个固定的项目,例如自我介绍、英文的自我介绍、英文的小问题如介绍你的大学、你的家乡等。把这些项目提前准备好,在复试时能够比较流畅的回答出来,会给面试的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复试时不要紧张,平常心态很多人面试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过度紧张很有可能导致口齿不清,思路混乱等影响面试的发挥,在复试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清思路。遇到提问后,先思考3~5秒,有逻辑的进行回答,注意不要有口头语等。记住言多必失,在回答时,尽量简短精炼,不要长篇论述。考研是一条艰难之路,二战甚至三战考研的学子更加不易,希望大家都能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不要让自己后悔!

言语

考研“三战”你怎么看?一位三战后才上岸的研友说出了这些话!

大家好,我是“向上好青年”!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清北复?历史教训+多人总结:除非你考上,不然这辈子这个坎心里是过不去的。一位研友两次失败,三战才成功。整理出来这些教训!写给备考的每一位研友!综合想了一下考研失败的真实原因 ,大概都是关于时间管理、耐力、决定的。一战复习打基础?本人第一次考试由于复习侧重点有偏差,导致成绩出来分数严重偏科。看到以前各个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都能考上,心里一万个不服气。当然每个人的目标院校不一样,努力程度也就不一样。二战备考985?第二年,觉得自己去工作,找的工作起点较高,还是处于高精尖行业,学历尤其重要,再加上工资和工作量不成正比,年底抱着考着玩的心理去参加考试,结果可想而知。经过工作和考研的失败加上女朋友的因素,让我意识到,唯有考研能改变我现有状况,于是再2019年辞职,全心全意考研,可惜在这么多准备的情况下,还是高估了自己,今年考场出来后就已经明白自己考不上了。从考完到现在,回家自己一个人想了很多,也考虑了很多,心里的不甘心,社会的大压力,加上各方各面的外在因素,针对于现在大学生,还是考研能够改变命运。当然,二战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以前的同学都已经工作赚钱,自己却还准备复习备考,心里肯定会不好受。其次,这一年的花销也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再去向家里要钱也有点张不开口。三战冲刺清北复?最重要的还是状态,战线长,到最后身体会有个疲惫期,我见过考前一个月的时候,由于急性肠胃炎而不得不放弃考试,我自己后期也经常睡不着觉,这些因素都会成为你考前的阻碍。所以,既然觉得遗憾,那就再试一次,告诉自己这次如果没考上,以后就再也不考全心全意赚钱工作。心灵鸡汤谁都会说,但并不是你负重前行的动力,大道理每个人都会讲,其实当你在考虑是否要选择二战甚至三战的是时候,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一路走来,有失去也有收获,有迷茫也有相信。总之,人这一生总要折腾折腾才算有味道。相信我们都能有一个好结果!写在最后:网上很多人问过“考研三战值得吗”?可能大多数的人都是一战和二战,很少有三战的,我到觉得还是能够理解,一回生二回熟。很多人会把读研和“啃老”放在一起,觉得读研期间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尤其是经过一战二战后,五味杂陈想必只有自己才能懂!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二战三战的人是“孤独的负重前行”总而言之,既然选择了考研,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是“向上好青年”干货都在字里行间!

谨修而身

双非学长的肺腑之言:二战考研落榜,该继续三战还是踏上职场?

考研出分后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一部分同学斗志昂扬、激情澎湃地准备复试之时,一部分小伙伴们此刻正面对着人生最为艰难的抉择……前几天有小伙伴私信鼬老师。他今年二战分数不够国家线,既无缘复试,也没有调剂的机会。然而,他称自己依旧向往读研,因此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全身心投入并准备第三次参加研究生考试。这位同学在一战时报考了浙江大学,因初试分数不理想加之复试中的表现平庸,调剂到了同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处于对性价比的考量,他毅然放弃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着手准备二战。在决定二战浙大后,父母是全力支持孩子的,毕竟曾经只差一点就能进入TOP3大学攻读研究生了,再复习一年一定能够如愿上岸。然而,二战结果出人意料,父母也开始对“是否三战”产生犹豫甚至反对,并提出“即使要考,也不可能再全职备考了“。那么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我们该如何抉择呢?鼬老师认为这位同学还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问题:1、是否可以暂时搁置考研?这就又一次提到关于考研动机的问题。如果你希望从事科研工作,比如将来成为一名高校老师,那么考研就是必经之路,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全职三战甚至四战也在所不惜。然而,对于考研只是为了提升学历、找到一份体面工作又或是单纯只是名校情结的小伙伴们,其实暂时搁置考研,先去社会工作几年后,或许会对考研有新的认识,也会有更加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此刻再准备考研也将有目的性和积极性,成功率也会更高。2、是否要降低学校档次?浙江大学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综合类名校,从来都是考研热门院校。那么在前两次考研落榜的既定事实下,你就必须要考虑清楚三战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这所大学,亦或是选择一所实力稍弱的大学。一方面,每所学校的参考教材和考试侧重点都不同,继续坚持报考同一所大学能够让你有更好的基础开展复习,能够更加轻松和流畅;但与此同时,你也必须面对报考这所大学的其他优秀竞争者,他们或许本科毕业于名校,或许在本科期间取得过不菲的成绩,你复习得再好也抵不住别人比你更好。对此,鼬老师个人建议可以适当降低学校档次,有时候缘分就是妙不可言。3、是否有足够的支撑?所谓支撑,包括精神支撑和物质支撑。精神支撑源于你的家人朋友对你的鼓励和帮助,而物质支撑就是经济支撑,即是否有宽裕的“流水”支撑你继续全职复习一年考研。其实只要家里不是太困难,家长都还是会支持自己的孩子继续学习和深造的。不过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肯而是孩子不愿意,他们会羞愧于自己啃老,特别是看到自己昔日同学已经在职场小有成就后,自己还依旧只是个一事无成的啃老族,难免会心生焦虑。对此,鼬老师想说,考研复习是一项大工程,没有足够的支撑是难以为继的。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建议边工作边备考;对于家庭能够给予支持但是愧于啃老的同学,应该放平心态,关闭所有的社交网络,一心扑向复习,千万不要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果你每天都会因为自己啃老而深陷自责,那么鼬老师建议果断放弃考研。4、三战考研失败怎么办?考研的成功率并不与考试次数成正比,也就是说不是考得次数越多,你的成功率就越高的。事实上,别说三战了,鼬老师身边连四战考研失败的同学都有。三战考研的失败对考生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你可能会因此无法自拔,认为自己的能力欠缺,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多年的栽培,甚至有人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确有其事),所以心态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无论考生以后是不是选择继续考研,还是就业,一定要爱惜自己,不要多想,调节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倘若孩子真的三战失败,各位父母也要对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切忌谩骂和责备,否则很可能会出现你我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持田

考研三战失败,学生压力太大,抑郁轻生,考研压力到底有多大?

最近一高校已毕业学生回到母校跳楼自杀了,有网友爆料其自杀原因是因为考研三战失败,压力太大,患上了抑郁症,一时想不开便自杀了。许多大学论坛都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讨论,考研的压力到底有多大?那些扛不住压力的学生,竟然会选择自杀?对于考研失败轻生自杀这件事情,有人觉得是学生抗压能力差,也有人说是性格太懦弱,也有人说是抑郁症患者太作。死者已矣,过多的讨论没有多大意义。但是,有一个问题就算,考研二战或者三战的学生,压力到底有多大,难道真的到了那种失败就轻生的地步了吗?对于考研的压力有多大,有同学说只有经历过才懂,高考是有人带着你做,但是考研却是全凭自己。考研需要自己规划,自己支撑,父母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考研二战或者三战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考不上该怎么办?甚至想过轻生的同学,并不是少数。压力之大,局外人或许真的没办法想象。其实,考研这件事情,小编想说的是,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否合适读研。有些人适合,有些人不适合,毕竟读研的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是很多的,研究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毕业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真的要为读研选择二战,三战,考不上的结果与代价一定要有所承受能力。生命只有一次,那些因考研失败而一时想不开的同学,一定要想想自己的父母,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人生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件事的。你觉得考研压力大吗?尤其是二战三战过的同学,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有诸

考研“三战”失利,还要不要继续?

虽然国家线还没公布,但不少考研生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录取,有些考生已经开始着手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备考工作。不过,还有一些考生,他们因为多次参加考研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对未来比较迷茫,有的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小弥就是其中一员,前段时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他的分数还没去年高,基本上没了录取的希望,这是他第三次走进考场。对于这样的考试成绩,他有些懊恼,更有些无奈。本来是想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觉得这条路走下去非常困难,有些不知所措。专科毕业的小弥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刚毕业的时候在民办学校教过一年书,后来没考上公办学校教师,觉得在教育行业干下去没什么发展前途,就辞职进入企业工作,先是干销售,后来搞策划,这样干了两年,发现身边新入职的同事基本都是本科学历,考虑到今后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会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他下定决心考研。第一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他离开大学校园已有四年,因为是专科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考生身份报考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总有很多弊端,尤其在民企上班,很多工作还是要尽心尽力去做好,但工作上消耗过多精力,就意味着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考。他说:“第一年考研就像走场子,数学水平一般,英语基本靠蒙,专业课也只能算勉强过关,考出的成绩惨不忍睹”。第二年,小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备考研究生上,工作的事情能推则推,后来干脆辞职专心备考。他所在的单位在当地算是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当年能入职就很幸运,如今要辞职考研,父母很不认同。因为这件事,小弥和父母关系搞的很僵。但小弥执意为之,他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后来就默认了。这年,小弥准备得很充分,数学和英语进步很大,总分也很不错,他说:“那年我报考的是一所普通高校,录取的几率很大,谁知道国家线一公布,英语单科线比去年上涨了五分,单科没过线,非常可惜”。没被录取虽然让他有些难过,但考出这样的分数给了他不少信心。他认为,只要努力学习,考取研究生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战”。第三年考研,他还是报考了一所普通高校,他说:“只要考取研究生就好,不在乎学校牌子有多响,自己在乎的是研究生文凭”。这一年,备考工作进行得也还顺利,就是有时候看书会走神,这给他一个不好的预感。走出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他的心情并不差,认为成绩应该会比去年好,达线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成绩公布后,却比第二次考研分数低了二十来分,英语成绩也比去年低,基本上宣告失败。如今摆在小弥面前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为了考研,他已经在家“闭关”接近两年时间,一个奔三的小伙子,没有收入来源,靠着父母供养,然后干着一件自己都没有底气的事情,真的好吗?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辞去工作,如今再想入职那样的企业并不容易。不过,小弥还是有些不甘心,内心里非常想再试一次。从小弥的经历看,他读研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让自己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而且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第二年考研差点考取),所以就算第三次考研成绩不理想,小弥也非常想再试一次,不过,一个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为考研连续两年不工作,对他自己和他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况且,再次报考研究生,能否考取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小弥如此纠结实属正常。总之,不管是坚持或放弃,都应尽快定夺,然后迅速投入到备考工作中或尽早准备求职事宜。只是,这样的抉择真的很困难。

岩田

孩子考研二战失败,每次超过十几分,今年25岁,是三战还是工作?

最近,很多大学都在进行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今年的研究生考试非常激烈,很多人被挡在了复试线之外,还有人进了复试,最后却被刷,都非常遗憾。最近有位朋友非常悲剧,他的孩子今年已经25岁了,两次考研,每次都超过了复试分数线,但都失败了。现在是纠结再次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难题。类似这样的考生,其实身边也见到过,很多学子心里一直有一个读研究生的执着信念,他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开始考,一战失败,二战再败,这时候是否还有勇气再战一次呢?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看,是否三战,要慎重考虑一下,你需要认真考虑下面几个问题:一,2次考研失败的原因到底在哪?两次考研都过线,而且还超了十几分,我不知道是超过国家线还是复试线?如果都是超过了复试分数线,最后两次都是倒在了复试环节,那就要冷静一下了。为什么初试能成功,复试却失败2次?是面试怯场?还是英语太差?还是复试时笔试失误?找到关键问题非常重要。如果2次失败的原因都是自己最不擅长的,比如有人胆非常小,一到面试就怯场,怎么练习都没用的那种,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暂时不要再去三战了。就算三战初试成功,到面试又遭遇滑铁卢,就更郁闷了。还不如先出去工作一段时间,长长见识,多点人生阅历,在工作中成长,总窝在大学校园里,成长速度是很慢的。如果复试失败的原因仅仅是英语或者笔试,那还是可以花时间提高的,有了前次惨痛教训,也有了两次宝贵的复习经验,再战成功的概率要高许多。二,三战考研需要面对的问题虽然这位朋友的孩子25岁了,从本科生的角度来说,确实有点大了,不过读书来说,年龄不是多么大的问题,就算考上研究生,再读三年,毕业29岁,出来工作还不算年龄很大,正合适的。所以不用过多考虑年龄问题。其实,要正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理承受能力。毕竟第三次拾起勇气考研,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的。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具备这种能力?不管是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切不可盲目埋头走路,一定记得抬头看天。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分享。

人义

考研故事:三战考研,经历过才知道个中滋味!

或者很多人经历过两次考研,但是考研三战的人应该不多,毕竟三年的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而我经历了三次考研,这个中滋味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第二次考研本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失败过一次,因此复习的也格外用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势科目,而数学就是我的“死穴”,我报考的是华中科技大学,考试科目是数学一,这无疑是最艰难的挑战。本科的时候数学就没认真学习,考研相当于从头复习,虽然考过一次,但基础还是很差,一直到现在数学对我来说都是“阴影学科”。在这里我要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你的数学不好,但是考研又要考的话,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就是因为数学的原因,我前两次考试都失败了。第一次是根本没过线,第二次情况稍微好点过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过校线,第二次本可以调剂的,但是还是放弃了。心里始终想着,既然要考就考个好的,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次考研的旅程。为了保险起见我换了专业,挑选了一个理工类可以跨考的专业,在很多人看来,第三次考研忽然换专业,有种作死的感觉。但是我实在是不喜欢本科的专业,前两次考研也是死脑筋,非得抓着本专业不放。第三次考研的时候,我忽然像顿悟了一样,我要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为了知道我以后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第三次考研我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对很多人来说,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是三战考研了,应该稳妥一点,我却换了专业,连复习的城市都换了。然而,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对我都是人生改变的机会,冥冥中或许有某种力量在指引着我。来到华科之后,我才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人常说“学在华科”,来到之后我就深深喜欢上这座“森林大学”了。学习氛围很好,自习室的条件也很好,也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第三次考研复习,我复习的特别顺利。每天在自习室早出晚归,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堂堂正正的留在这里读书”,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信念的支撑吧,三战考研,虽然换了专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复习,我居然成功了。考研需要什么?需要你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之前一直忽略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到华科复习之后,包括读研之后,我更深刻的明白,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考研除了要努力,也是需要氛围的!三战考研,虽然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但是终于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学,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如今读研毕业两年,回头再想这些,还是觉得很感慨,感谢曾经那个拼命的自己!

后之以发

两次考研都没好好复习,要不要继续三战?工作后再考研难吗?

过几天就要考研了,但是弃考的考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复习不充分的同学。那么,对于自知考研不会成功的考生来说,是直接去就业,还是弃考再战呢?工作以后再去考研的话,会不会太难?考生准备不足,是工作还是弃考再战?二战考研想成功,应注意什么?近来有位考生给小水留言,说出了自己在考研前面遇到的难题,在弃考与再战之间徘徊。这位考生是二战考研,但是马上要考试了,但是他却自知复习的不好,想弃考了。#加油考研人#他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当时在大学阶段他就准备过考研,但是因为大四没课,整天和朋友同学一起到处溜达,不是旅游就是吃吃喝喝,过于浮躁,所以一战考研的结果很差,连国家线都差了好大一截,调剂更是没可能。之所以选择二战考研,也是因为就业不利,父母没有强制他去找工作,所以他选择窝在家里二战考研。在家里复习的时候,没有好好总结失败的教训,整天不是打游戏就是玩耍,到了临考才后悔,觉得今年考不上了,不想去考研,怕到时候分数低,丢人。但他还是想坚持考研,又怕自己三战考研还和前两次考研一样,白白浪费时间。而不考研他又不甘心,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先就业,等工作稳定了再去考研,那时候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得知他的这种情况后,想必很多考生和他情况类似。尤其是两次考研都没好好准备,考研失败再考的话也难成功。工作后再次考研的话,难度肯定会非常大。对于他的这种情况,小水有如下建议:01、不建议直接弃考,坚持考完还有几天就考研了,小水不建议考生直接弃考,应该坚持考完。考生的感觉并不一定都对,而且每年考研的变数很大,不代表复习不好就一定考不上。考完之后,如果能够调剂读研,小水也建议考生去读,不要再回头考研了。按照这位考生的情况,没有定力,自律性不高,能够调剂读研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要是弃考,那可是直接盛炮灰的!02、考研失败可以先就业,择机再考如果考生考研失败后,小水建议考生先就业,不要着急去三战考研。考生可以在工作之后,择机再考。再考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总结之前考研失败的原因,杜绝再犯。现在考研没有了年龄限制,只要考生愿意,何时准备好何时就再考就是!03、在职研究生或者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考虑考生在工作之后,如果想要考研的话,全日制研究生太难或者情况不允许,可以考虑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要知道,对于工作稳定的考生来说,只要有了研究生学历加薪升职很快。至于读的是否是全日制,区别不是很大,用人单位给的薪资这块悬殊不大。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也在增加,只不过就看考生有没有钱去读了!话又说回来,每年考研成功的人里二战考生也有很多,读名校的不在少数。但像上文提到的考生那样,备考三心二意,也没好好看书,就算备考再久,也很难成功读研!如果考生打算二战考研,就应该做好以下准备:01、总结考研失败经验,二战时尽量避免每一个考生在考研失败时,都有其各自的原因,或是单科线不过,或是专业课分数不够高。不管是什么因素,既然选择二战,就该将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它。英语不好,单科线不过,就好好学英语;专业课不好,总分不够,就该好好提升专业水平。只有解决考研失败的原因,二战成功的可能才更大!02、创造二战考研复习条件,做好考研规划每位同学在二战考研时,情况都不相同,有的只能在职考研,有的却可以在家里窝着备考,还有的只能租房考研。无论是什么方式,小水建议考生给自己二战考研创造条件,合理规划考研复习时间,这样做到心里有数。03、排除情感等其他干涉因素,认真复习有的考生在二战的时候恋爱或者想方设法赚钱等,却把考研这件事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结局肯定是炮灰的可能性大。所以既然选择二战考研,就更应该排除情感等干涉因素,认真复习,不能大喜大悲,让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04、掌握考研信息,调整心态,坚持考完考研近年又不少改革,考生要提前掌握考研信息的变化。在备考中,及时调整心态,特别是临考的时候不要萌生退意,坚持考完,坚持下去才是胜利!考生只要按照以上情况去做,踏踏实实复习,我想二战考研的结果肯定会很不错。也有一些在职考研的同学,边工作边考研,吃了很多苦,排除杂念,终于一战成硕。也有的考生在刚考研备考的时候不用心,工作以后,觉得太苦,又乖乖回来考研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考生对考研这件事要慎重对待,不要在未来后悔,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决定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你考上了事业编制,工作稳定,但薪资不高,你会选择考研来提升学历吗?如果你想考研的话,你会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考生相貌丑陋,对考研复试影响大吗?研究生导师会看脸选人吗?为何很多往届生二战考研会越考越差,甚至连国家线都达不到?2020届毕业的大专生,自考本科成功,但没学位证,明年能考研吗?

酷毙了

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仅仅为了一个名校梦?

考研初试成绩如约而至的公布了,对于那些考的非常好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是美好的一天,是实现自己自己梦想的一天。但对于那些考的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悲凉,更是一种伤感。而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四战考研的学生,当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时,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于是,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呢?难道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定,仅仅是为了一个名校梦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当下社会一个名校毕业生的价值和前途,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这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是想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名校梦,甚至出现了重视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年自己高考的现象。可是考研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然会有失败者,必然会有成功者。或许你很努力、很认真的复习了,最后收获的结果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于是你可能会因此而选择二战考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值得肯定,也很合乎情理。但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和死战考研的学生,一方面必须肯定的是,你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努力和一路的坚持,这是你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在经历三次乃至四次的考研后,你收获的是什么呢?或许还是失败,还是梦碎,试问这样的坚持价值何在?同时,当你一直坚持在考研复习的这条道路上时,你又何曾发现自己在慢慢的丢失了很多东西呢?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你如果将三年的时间用来参加研究生考试,成功了或许还值得,如果不成功了或许你的事业和家庭必然会因此而遭受到影响。因此,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对部分学生是最佳的选择,同时为考研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请记住考研只是一个唯一的选择,除了考研你还有其他比较好的选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放弃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而一路坚持或许是徒劳的,所以考研的学生,要明白的是考研仅仅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你是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死战考研的学生呢???

大战役

考研生:三战失利,我开始怀疑人生

某考研生在查询到初试分数之后,认为这次又黄了。她说,三次考研都失败了,感觉自己像是被命运捉弄了一番,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已经怀疑人生了。1)这位考研生2014年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第一次报考了某教育部直属“211工程”财经类大学研究生,因为跨专业考试,加上准备不充分,虽然成绩过了国家线,但没有达到该大学复试分数线,后来被调剂到青海大学,专业有些变化,高校又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高校,所以放弃了。毕业后回到老家一所高中教书。自己一个90后女孩,跟一群高中大孩子在一起,并不感觉自己像个老师。教学的日子非常繁忙,虽然没有担任班主任,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改试卷、开会等等,感觉整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而自己真的很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在中学当一名普通教师,每天穿梭于学校和家庭,生活两点一线。想到要在县城过一辈子,非常不甘心。自己一心想读研,但因为太忙,耽搁了两年。2016年再度“披上战袍”,还是报考了那所“211工程”财经大学,只是工作的事情太多,复习不到位,最后考出的成绩离国家线还差4分,这次对自己的打击很大,知道结果后,上课是魂不守舍,差点就在课堂上哭了出来。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经历,自己决定破釜沉舟,于是辞去教师职务,专心备考。学校虽多次挽留,但看到自己去意已决,领导也就批准了。第三次考研,自己仍然执着的报考着同一所财经大学,虽然2017年准备得非常充分,但这次分数出来后,只高出国家线几分,希望不大。这样的成绩比第一次考研还差,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每天跟在校大学生一样背书、做题、复习,没想到只考了这么些分数。之前辞职考研的时候,家人就很反对,朋友们也不是很支持,当时脑子一根筋,就是要背水一战,但现在这样的结果,自己怎么跟亲人交代?还要不要再继续战斗?如果不继续,未来的路怎么走?她觉得人生一片灰暗。2)一些考研生在查看到自己的初试成绩之后,因为考得不理想,心理低落,甚至怀疑人生,有这样的情绪不可避免,但一定要及时调整过来。若成绩不理想,可以降低标准选择调剂近三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增长很快,考取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些考生很执着的想报考某个高校,不愿意接受调剂,或者只是离复试线差几分,心有不甘,准备来年再战。这其实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另外,还要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以文中这位考研生为例,辞职考研,仅仅考虑经济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用“花血本”来比喻这种行为并不为过。还有,能过国家线的考生毕竟是广大考研生中的少数,这些考生不仅具有实力,也有一定的运气。好运可不是时时都有,所以考研初试成绩过了国家线,但并没有达到理想高校复试分数线的同学,应该把握机会,先踏入到研究生行列中去。人生的路还长着呢,以后的事谁能说得清?若初试成绩没有达到国家线,权衡利弊,选择再战或其他多数考研生初试成绩没有达到国家线。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如果考研失利,而自己又非常想读研,完全可以再战一次。但若是已经参加工作的考研生,应该认真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做出是否再战的决定。读研的确会让自己收获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另外,部分高校热门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非常广阔,职业发展又不错,就并不一定必须要考研。还有一些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并被录用为公务员,这时候就要慎重考虑到底需不需要考研。考研 “三战”失利,或许是命运给自己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又或许是人生另一扇窗的开启,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只是成功之路并不相同。所以,不要纠结于过去,也不要沉溺于迷茫,赶紧做出一个选择:再战、接受调剂或是放弃。总之,不管做出何种选择,之后仍是拼搏,人生本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