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5岁考研是不是晚了,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年龄有要求吗?离世异俗

35岁考研是不是晚了,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年龄有要求吗?

相信每个人都拥有着考研梦想,很多人在自己的青春时光错过了读研梦想,导致自己一直处于遗憾中。如果现在面临的着读研的机会,你将会做出如何的选择?是否会完成自己青春时光的读研梦想?下面,为大家解说35岁考研是不是晚了,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年龄有要求吗?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年龄有要求吗?根据了解,在2012年之前,学员报考在职研究生对于年龄方面的问题是具有限制的,通常情况下均要求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学员不得超过40周岁。在这里面,其中学员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年龄是不限制的。但是自从2013年起,是取消了报考在职研究生年龄的限制,同时,年龄限制制度的取消为更多的社会在职人士提供了较多的考研学习的机会,侧面提高了学员对考研的积极性。由此可以得知,学员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年龄是没有要求的,报考的学员身体健康,学习时间充足,财务宽裕的情况下均可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35岁考研是不是晚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若不接受前沿知识的学习,很有可能将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再加上2020年研究生扩招的政策的下发,此次研究生扩招政策也是提高了学员对于考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正在处于事业高峰期的35岁社会工作人士,考研是不晚的。从以下几点分析:1、有着一定的经济来源:35岁的时期正是社会工作人士在企业奋斗的黄金时期,可以在自己的稳定工作的情况下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可实现不脱产学习。当然,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为学位保证有着收入来源,同时还能够顾及到个人家庭。2、在企业中获得提升的机会:35岁的社会人士已经身处职场打拼多年,但是未能够获得提升的机会。很多的人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丰厚的读研收益。为数不少的人借助于自身优势帮助个人在企事业单位中获得升职加薪、评定职称的机会。通过上述讲解,学员选择非全日制读研,顺利毕业后可以获得丰厚收益,完成个人的读研梦想。同时,35岁正是社会在职人士的工作中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中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若想做出改变,可以选择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门无鬼曰

35岁才考研?不吃学习的苦,早晚要吃生活得苦!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2020年真是考研史上最难年。不仅仅是因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考试的人多起来,还出现了一大部分工作十几载的青壮年考研大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大么大的考研大军呢?唐先生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主管,已经满了35岁,今年就参加了全国统考的在职定向委培全日制研究生。对此,唐先生有什么解释呢?原来,近几年来,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很多高学历,高能力的年轻人开始涌入用人市场。唐先生说,刚毕业的时候,公司招聘一般的本科都可以有面试机会。近几年来,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刚开始是公司招聘部分要求985、211的本科毕业生才有面试的机会,最近一年,有很多岗位,居然只招硕士毕业生。公司的新鲜血液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眼看着自己这些老人要落后了,唐先生开始紧张起来。今年,唐先生决定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历,报考了自己本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他给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希望能通过考试!”唐先生坚定地说。在这场考试之前,唐先生已经挑灯苦读了半年多,付出了比年轻人更多的努力。在考试进场前的15分钟,唐先生开始全神贯注地背诵考试科目的练习题,一幅势在必得的样子。比起年轻人,中年人考研目的性更加明确,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胜券在握的欲望越大。面对这种“考研大军热度破新高”现象,我们该如何解读呢?第一:就业门槛难度增加很多工作职位,例如今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很多职位要求硕士学历。小西就是个例子,小西本来打算报考教育系统的一个职位,一直都是重本就可以。但是今年报考条件一出来,小西就傻眼了,居然要求硕士学历,这打了个小西的措手不及。无奈之下,她开始着手准备今年的考研学习,冲刺了几个月,参加了考试。看来再不提升学历,明年的职位报考机会越来越少了,小西说。所以,对很多毕业生来说,不考研,会与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了。第二:在职人员需要考研进行充电。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样,对于在职的人来说,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也让他们倍感压力。不及时的充电武装自己,就意味着被淘汰的可能性大。上文中的唐先生就是个例子,如果他不积极的提升学历和能力,当公司新进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几年之后,唐先生就会因为性价比低,被公司解雇的危机越来越重。第三:很多专业学生都有继续深造的自我意识。随着各个学科的精分,很多热爱这个专业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专业能进一步地提高。这部分学生适合走学术深挖路线,也是国家科研人才的苗子。无论是是在高等教育事业中,还是在高端科研研究中,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才。这批学生,不出意料,不但完成硕士学习,有条件有能力的还会继续深造,完成博士学习任务,最终为国家的科研建设做贡献。综上所述,今年考研热,是有很多社会原因造成的。今日探讨:对于 “35岁考研”,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而状义然

三十多岁想辞职考研?大龄考研人,这两个问题读研前须考虑好

又是一年考研出分数线的时间。今年的考研复试,因为疫情影响或许会有所不同,但复试分数线一出,依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成功的同学也陆续分享经验和喜悦,其中不乏大龄考生。有的网友也被励志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友情提示:鸡汤好喝,但喝多了易上火哦。笔者并不是反对大龄朋友考研,但建议在做出决定前,先理智权衡。牛人就不用说了,可以选择自定义配置。本文主要是面向各方面条件比较普通的大龄考研人。我们不时会在网上看到宿管阿姨、保安大叔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新闻,还有的已经迈上新的人生旅程。故事确实很励志,笔者也非常赞赏他们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但首先,要注意的是幸存者偏差。成功者乐于被报道、乐于分享经验,但更多的失败者选择的是沉默。其次,考研是为什么?如果是家里吃喝不愁、没有负担,为了追求学术理想、刷个名校研究生光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等等,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有生存压力,研究生毕业后还得找工作,那读研之前就得仔细想清楚。一、考全日制研究生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家里怎么办。应届毕业生或者二十来岁刚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基本不用担忧这个问题,父母还比较年轻,一般来说不需要子女帮忙养老。如果考研成功,家里通常还能支援一些学费生活费。但年过三十,即使不用考虑父母养老的问题,也可能有家有口了。如果全日制读研,经济上是否能够承受?另一半是什么意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年人当然也可以追逐梦想,但生活不只是追逐梦想。学习当然永远不晚,可学习的同时,别忘了兼顾生活。虽然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但“种树”也要注意看一下时节哦。二、更关键的问题是毕业后工作怎么办。一般来说,读研毕业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找工作。如果在读研之前,已经有中层或以上职位,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或核心技术经验,找工作会比较顺利。但这类人一般不会全职读研,更多的是选择在职读,一边读着就一边有猎头联系了。辞职读研的比较多是基层员工。可能是对现状不够满意、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单纯的想逃避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些同学不是不能考研,但一定要想清楚,不要将未来描绘得太美好,自己都信了,等到毕业时可能会被现实再度打脸。大龄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年龄限制。公务员、公办教师等基本上年龄都限制在35岁左右,也就是说如果32岁才考研,那么毕业后想走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路线,就比较玄了。尤其是经历了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众多企业纷纷裁员或减薪,公务员等职位的优势更明显,将来考公务员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有人可能说:不去考公务员,去企业行了吧。大部分人读研都是为了更上一个台阶,如果读研后找的工作和读研前差不多,还会损失两三年薪水,要考虑自己能否接受这种情况。如果想找更好的工作,那么又回到上面说的,如果已经有一定管理经验,那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还是跟二十来岁的同学一块儿应聘基层职位,优势何在?对于基层岗位来说,年龄大不是优势,劣势却比较多,比如家里有孩子要照顾不一定能经常加班、直属上级可能是90后他/她会考虑年龄大的下属是否好管理、HR会考虑求职者年龄大了工作精力是否跟得上、是否值得培养……等等。如果有两个求职者,各方面条件差不多,应聘同一个基层职位,HR很可能选没有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比较少的那个应届毕业生。另外,说句实在话,如果三十来岁还是处于基层职位,可能自律力、情商等不是特别高。建议这些同学可以先试着考个行业内含金量高的证书,测试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范围有正确认识后,方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别一时被激励了,打鸡血要考研,但又坚持不下去。在职备考也是很辛苦的。很多考研人都会奔着名校去,尤其是本科学校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会对名校学历抱有美好的期待。笔者这里摇一摇各位:快醒醒。名校硕士学历确实很好,但你要去大企业拿高薪,比如那些头部大厂,拎块板砖丢进去,砸到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是名校生。你取得名校学历,只是有了和其他名校生一起竞争的机会,并不表示你以后就能躺赢了。大龄辞职去考研、读研,有点类似投资。不考研,在自己现在的工作中发展,相当于投资余额宝,虽然收益较少但是风险也小。辞职考研类似于炒股票,还是科创板那种,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血本无归,风险大。年过三十岁并不是一定不能考研读研,但一定要考虑自己和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做决定。或者采取中风险中收益的策略:在职读研。现在有非全日制在职双证研究生可以考,主要利用周末和晚上上课,虽然辛苦一些,但工作学习都不耽误。如果想在事业、学业上更进一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年龄比较大的在职人士来说,还有个重点是工作履历不会中断,这对将来跳槽也是有好处的。而且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总之,考不考研,全职读研或在职读研,各有各的优缺点,各位同学可以评估自己的学力水平、风险承受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本文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分享。

刽子手

30岁考研晚吗?我有我的节奏,你有你的节奏

大学毕业之后,很多人都会有考研的念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耽误了下来,有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渐渐地就没有动力去考研了,有的人迫于家庭的原因,有了小孩,更加没有了时间,考研变得遥遥无期,但是在他们的心里面,还是想去考研的,到了30岁,依然有人选择去考研,这时候已经晚了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你有你的节奏,我有我的节奏,大学刚毕业,有的学生就去考研了,很快他们顺利上岸了,开始了自己的为期两年或者3年的研究生生涯,而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找到了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两三年之后,读研究生的毕业了,可能继续选择深造,而直接工作的那批人已经开始准备结婚生子了,这就是每个人的节奏,你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吗?每个人的人生安排是不尽相同的,不要被所谓的人生定律所打破,在一个国外的大学的演讲里面,教授给学生们展现了未来他们要走的路程,教授眼中的人生规划是这样的:你们高中读完很快就进入了大学,大学三年之后,你们就开始自己的工作,可能是国内知名的公司,也有可能去国外继续深造,过了几年之后,你们都会结婚生子,这时候你们已经30岁了,人生的轨迹都已经定型了!按照教授的说法,我们的人生在30岁就已经定型了,但事实是这样吗?马云在35岁的时候创立了阿里巴巴,著名的演艺圈人物摩根弗里曼到了52岁的时候才大红大紫,jk罗琳在32岁的时候才出版了《哈利波特》,之前被拒绝了12次,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30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节点,每个人在什么时候要想去做什么事,完全是由自己说了算的,有的人在30岁的时候还没结婚,但是活得快乐就好,没有什么好丢脸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人生是被安排的,因为我们总是按照别人的期待的标准去生活,毕业之后,找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子,越早越好,如果我们能力还达不到的时候,就去迎合别人的期待的眼光,我们只会活得很累,因为你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你在抱怨生活的很累,那也是你自己选择的,没有人强迫你去买房去生孩子,你既然选择了,就要承担起责任和付出代价!30岁考研晚吗?不晚,只要你有热爱生活,热衷于自己爱好的动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你还没有从生活的抱怨中走出来,天天羡慕别人怎样了,没必要,你有你的节奏,我有我的节奏,一样可以活得很快乐,这难道不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好婚姻

如已经30多岁,请慎重选择考取一般院校的全日制研究生

“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是张爱玲的一句经典语录。出名要趁早,成功也是如此。毕竟,年轻就是一种资本,可以尽情的去尝试,去拼搏,哪怕方向错了,失败了,吸取经验教训再重新来过就好。而对于已经30多岁的人来说,是否坚持考取一般院校的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和时间问题。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三年,这三年无收入,只消费。哪怕是兼职打工,那么家里怎么办。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可能会出现尴尬的经济危机。哪怕是未婚单身,也要承受来自家人施加的压力,为什么不去工作结婚,反而去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够稳定,不够让人放心。其次是就业问题。三年毕业已经是临近35这个入职大关了。如果公务员笔试能力强,那么还可以趁着应届生的身份拼一次国考省考,成了皆大欢喜,不成的话,去一般的私企很难被接收。除非所学专业需求量大,或是实际能力出众。私企更愿意选择刚毕业或是有个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而不是一个将近35岁的硕士研究生。人生路漫漫,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主角,没有那么惊人的成就。我们要慎重选择我们的人生路。毕竟,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心路历程是不易的,每一步都要选择好,要为自己爱的人和自己负责。

不纯于德

30岁考研晚吗?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大学毕业后,有很多人打算考研究生,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渐渐没有能力考研究生了,不过等到30岁的时候,仍然有人选择考研究生,这时候已经晚了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有你的节奏,我有我的节奏,也有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去考了研究生,他们顺利地去了岸边,我开始了自己两年或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大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就业,也许会选择继续深入研究,但是直接工作的人已经结婚生子的准备开始了,这是每个人的节奏,可以说哪个好吗?每个人的人生安排都不一样,请不要被所谓的人生法则打破,在国外大学的演讲中,教授给学生们看了未来他们该走的路,眼中的人生计划是这样的。你们的高中读完后马上上了大学,大学三年后开始自己的工作,也许是国内有名的公司,我可能会去国外继续学习,几年后结婚生子,这个时候已经30岁了,人生的轨迹已经定型化了。据教授说,我们的人生30岁已经定型,事实是这样吗?马云先生35岁的时候创立了阿里巴巴,著名艺能界的人物摩根弗里曼52岁时终于大受欢迎,他32岁的时候出版了《哈利波特》,之前被拒绝了12次,还有很多例子,30岁不是固定的节点,每个人什么时候想做什么,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计算的话,也有30岁的时候还没结婚的人,希望能快乐地生活,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人生是被安排的,我总是按照别人期待的标准生活,毕业后找工作,买房子结婚生孩子,越早越好,如果我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的话,很难配合别人的期待生活下去,太累了,而且是你自己选择的,没有人强迫买房子去生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必须付出责任和代价。30岁的研究生考试晚吗?不晚,只要你热爱生活,热衷于自己兴趣的动力,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你还没有从生活的不平中走出来,每天羡慕别人。大家要不要试试考研?欢迎留言。

松树

35岁硕士学历,收入平庸,能通过读博改变命运吗?答案很现实

相信每个研究生毕业的小伙伴们心中都有一颗不认命的心,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希望能够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社会阶级的金字塔结构下,能够走向人生巅峰的终究还是少数。刘哥今年35岁,北京土著,毕业于外经贸,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某国家部委的直属事业单位,非领导职务,每月到手工资不过小几千,虽然公积金高,但是要想取出来也是极其费劲,并且与北京的房价相比,公积金再高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毫不夸张地说,刘哥认为自己在北京完完全全就是“loser”。其实别看自己的单位光鲜亮丽,刘哥也面临巨大的同辈压力。身在一线城市,看着曾经的同学早已在企业里有了一官半职,拿着几倍于自己的收入,刘哥心里也确实不是滋味。最近,刘哥有了继续读博深造的念头,希望能通过博士学位来改变自己后半生的人生走向。然而,读博真的能够逆天改命吗?@网友A:30岁到45岁之间是一个人职业的黄金期,可以说,一个人主要的成绩和突破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取得的,而过了这个年龄,智力和精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家庭、生活的负担加重,再想去攻坚克难、出人头地,恐怕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甚至有不少人早就已经没有心气了。因此,我们在考察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把年龄作为一个标尺,就像跳高一样,30岁应该跳多高,45岁应该跳多高,如果到45岁还没跳到应有的高度,大家就不会认可这个人。从人事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具有博士学历、从事研究或技术工作的人,到45岁时,他至少应该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或者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只有超过这个标准,才有可能在人才市场上受到关注。可以看到,中年人的职场现状其实是很尴尬的,要么作为高端人才在市场上受追捧,要么就没人要。现在虽然只有35岁,但如果再读上4到5年博士,就到了40岁。40岁的博士,想在5年内冲上正高职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搞不好,博士毕业后想再回原单位都困难,请务必三思而后行。@网友B:我的一位朋友也是这种情况:35岁左右,名牌大学毕业,事业编制,朝九晚五,收入不高,升迁前途无望。四年前他动了读博的心思,好在这位朋友的执行力够强,在当年就成功上岸了。按照这位朋友的打算: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就职,不用再朝九晚五的坐班,而且主要跟学生打交道,不必复杂的人际关系。高校的职称晋升也主要以科研成果说话,比公务员的职务晋升要更加透明。然而。这位朋友去年博士毕业后,发现在求职的时候,遭遇了很严苛的招聘条件,绝大多数稍好一点的高校在招聘新入职博士的时候都设定了重重门槛,包括年龄,第一学历,科研要求等。也就是说,四年前朋友读博士时的就职情况与四年后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也因此,这位朋友持续了大约半年时间职业待定、无收入的状况,而如今的工作单位也并没有比当初的事业单位好到哪儿去。当然也有网友全力支持刘哥。@网友C:去考吧,人总得要弄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我今年38了,在准备今年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不说改变命运,哪怕通过持续学习抗衰老呢。和你处境类似,恐怕还悲剧一些。业绩、学历,以及境内外机构工作经验,我一环都不缺,也没犯错误,但至今依然白身。我也死了去争一官半职的心。物质基础也就这样了,提升精神强度吧。不然人生多无聊。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读博,认真准备吧。我们这代人恐怕退休难啊,还有大把的时光等着我们。所以,别在思考中耗时太多,想到了,别怂,就是干!小伙伴们,你们会选择在35岁之际辞职读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

明日复见

北京34岁确诊者因准备考研引热议!这个年纪考研晚不晚?

上周最心酸的新闻,它一定榜上有名:据首都健康报道,北京顺义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患者。谁料流调结果发布,网友却从中看出了心酸:34岁,每天要通勤50公里,周末带娃上早教班,人到中年还要考研。生活难不难,我们可能没有太多话语权评价,不妨看看网友热议的另一个疑问:34岁,为什么要考研?晨报君身边也切实有着这样的朋友,工作了几年后,突然就重拾学生时代的学习梦。在关于各种考试的吐槽、分享和互相鼓励中,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各样“我需要这场考试”的理由。就像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国版》中,一个备考的小姐姐所说,考试是一件“只要你投入了,它就会给你回报”的比较单纯的事情。在那条“34岁为什么要考研”的回复下面,也有不少网友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saytomyself010: 本人985全日制硕士,工作了几年又去读了个MBA,目的很简单,开阔下视野,看看别的行业的人都在做什么@Dear-风澜雪: 生而有涯学也无涯?前段时间我们老师还说她已经生了娃的大学同学考上了研 就很厉害@飞驰的牛奶: 我在香港读研究生,班级里最大的是一个校长,七十了进修读研。多大都可以读书的哈@jimmyjimmy10: 有社会阅历的人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书效率可能会更高。我30去加拿大留学,班里我还不是最大的,同班一个中国女人82年生人。但是这在国外很普遍。同班都有两个孩子40岁的大叔。国内MBA或MPACC多少都是四十多的人在读?没有人说几岁就必须干什么事,读书这东西任何时候都不晚。考研是不规定年龄,大龄考生当然可以参考。其实,近些年来,我们也确实看到不少大龄考生,单纯抱着学习和开拓眼界的目标去学习,每个人都是“正能量满满”。但真正能够做到“我学我乐意”的人并不在大多数。“活到老学到老”,在当下其实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求职时的“学历鄙视链”也是考研的一大理由但网友@小春家的黄黄提醒,到这个年纪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小春家的黄黄: 很多人没有看到机会成本。觉得怎么不能考?当然能考,但是我在这个圈子里,我奉劝希望到这个年纪希望考研改变什么的要慎重。清华五道口这样的平台就算进去了,也是强者更强,和社会上差不多。三年硕士不如多拉几张单子。@Ivan:除非晋升需要,我个人是不会去考研的。学历只是一个标签,除非有可以量化的现实价值,否则刷学历没有太多意义。毕竟,学习不分年龄,但是工作,是有年龄限制的:不少招聘具有年龄要求回到现实中,30+考生操心的不只是能不能考上,还有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林林总总:@舞乐:我32岁,两个儿子,两次怀孕都是自己产检,两次产后都没人照顾,自己去月子中心,孩子爸爸什么都不管,产检也好,坐月子也好,生活也好从没有给过一分钱,家里所有开支都是我一个人,每个月房贷、生活经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vicky:我也是31岁,一个一边上班一边带娃的妈妈,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家务,还有总觉得没带好娃,处理不好的家庭关系在这个决定之后,如何处理好备考和工作生活、读研时如何平衡学业研究和职业需求等等扑面而来。不过,这或许是年轻考生不用考虑的问题。在晨报君看来,对于30+的“新中年”来说,考研、留学、求职或创业,不管哪种选择,只要开始了,都不晚。北京这位考生、这位确诊者、这位向上者,只是我们众多期望改变生活者中的一个缩影。就像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一家自习室里遇到的这位想要从银行转向法律行业,因而准备法考的受访者所说:当你想尝试改变的时候,“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即便是通勤时间长、周末带孩子,他仍然有去改变的勇气,并且开始了他的改变。谁又能说晚呢?34岁考研到底晚不晚?欢迎在留言讨论~来源 | 潇湘晨报陕西法制网编辑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克利夏

36岁研究生找工作被拒绝,面试官:你年纪太大,已超过我们的规定

在当今社会上,学历几乎决定了一切,有一个好的学历,就有拥有一个好的未来,一些名牌大学名校出身的人,他们的人生在考入名校的时候就已经光芒万丈,还有一些研究生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这是个看学历的时代,研究生的学历就决定着比别人要多很多工资和收入,至始至终考研是很难的,考研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未来能在社会上的地位更高吗?有的人考研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再不成功,还要来一次,等考上了研究生,年龄已经不小了,这个时候再去找工作已经晚了,即便是高学历也难以抚平年龄的差距。最近就有以为研究生求职者在应聘的时候屡屡吃瘪,这是一位36岁的研究生,36岁,很多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孩子都五六岁了,有着稳定的事业,这名36岁的研究生在求职时怀着满满的自信去应聘,别的不说,就凭自己学历高,还能应聘不上?还真就没被录用,直接被拒绝了,面试官回复说:36岁,年纪太大了,已超过我们的规定。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企业都不在录用超过35岁的员工,因为他们太大了,体力和精力已经跟不上了,而且大多数都有家庭,需要很大的精力放在家庭上,如何能够做高强度的工作?所以现在社会上高学历是一点,还得年轻,年轻人吗,一腔热血,有干劲,学历高的年轻人就更好了。其实年轻人是不如一些35岁及以上的求职者的,他们比年轻人更稳重,而且有经验,但他们也很懂得一些规则的漏洞,而且会察言观色,很难摸清楚真实想法,相比之下,年轻人虽然冲动一些,但是有干劲,心思纯洁,更好掌控一些,而且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能够在工作时更专心一些。由此可见,学历也不是万能的,一次次地去考试,去赌博那微小的希望,还不如踏踏实实的从底层干起,虽然现在社会上很看重学历,但学历是死的,人是活的,学历只是在初入社会时的一个下限,如果没有学历,那从底层干起会很辛苦,但总是有收获的。不得不说,现在社会上学历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高考结束后,就不是那种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时期了,社会是个复杂的地方,这个地方需要有高学历,而且还要年轻,高学历和年龄,学历可以没有,但时间过去了可就真的过去了,不要一味地去追求高学历,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人才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学历的影响会被拉低,只有毅力与努力才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

黑金子

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