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知乎200万人热议:27岁公务员,考上复旦研究生,要辞职去读吗?一画

知乎200万人热议:27岁公务员,考上复旦研究生,要辞职去读吗?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742天01欧洲著名政治家托马斯 · 莫尔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而选择中最难的,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前几天,知乎热榜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27 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发帖的姑娘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姑娘是2016年的毕业生,但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于是决定继续深造。无奈父亲突然病重,家里还有个刚上初中的弟弟。为了挑起家庭重担,也为了照顾父亲,她选择了回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很快,姑娘如愿考进了离家近的税务局。入职以后,由于姑娘本科学的是汉语言,对税收一窍不通,所以也只能做做文字工作,在办公室做文秘。2018年,姑娘的父亲去世,弟弟也上了高中,母亲陪着弟弟去市里读书,姑娘就常年一个人待在一个半小时就能溜达完的小县城。当姑娘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发现,自己对当前的岗位并不是很满意,工作上也很难再有突破和调动。最主要的是,自己实在不喜欢每天写公文、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还是喜欢原来的专业。于是姑娘决定考研,并报了复旦。2020年一整年,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常常学到凌晨三四点。原本只想了却自己的心愿,给自己一个交代,成不成功都无所谓。没想到在27岁生日之际,姑娘竟收到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复试通过的通知。夙愿一朝达成,但她却突然惶恐了:“我真的应该去读吗,我能养活自己,能找到工作吗,年龄会成为我的限制吗?”02这个帖子目前在知乎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200万,1000多人参与了回答。我稍稍刷了一下前面点赞数较高的几条回答,发现竟没有一人建议姑娘留在小县城当公务员。大家要么摆出两种选择的利弊,建议姑娘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要么直接建议去复旦读研:“答案显而易见。去复旦,相当于人生命的长度至少翻倍。因为人生命的长度不仅仅在于时间的长短,更在于经历的多寡。”“复旦硕士,留给你的是广阔的未来。如果不去读,你的余生绝对是悔恨更多!”“不是谁都有资格‘选择平淡地度过一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要不要在九死一生和十死无生之间选择九死一生——显然这个答案很明显了。”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119:不确定性》中提到:虽然一定的确定性会让我们感到安全、舒适、愉悦,但如果完全确定,也未必是好事。比如说,玩游戏。在搞清楚所有的不确定性之前,我们会玩得很开心;如果一旦通关,每一步都知道如何应对时,我们就会觉得无聊,很快会弃玩。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劝姑娘放弃公务员去读研。因为比起一眼就望到头的人生轨迹,去名校读研或许是丰富人生体验的最好途径。但网友们选择读研的建议,其实是建立在“读研之后未来一定更明朗”的假设上。他们忽略了读研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硕士毕业之后,也有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况且,姑娘已经27岁,研究生毕业最少30岁,现实告诉我们,这个年龄的未婚未育女性,很难找工作。而如果继续当公务员,这一切可能遇见的难题,都不会发生。这个选择难就难在,两个选项的机会成本都很大。选择了继续当公务员,就必须放弃体验新的人生、实现梦想的机会成本;选择了去复旦读研,就必须放弃现世安稳和一辈子的铁饭碗。03我在这个帖子中,还看到很多人鼓励姑娘跟随自己的内心,别太纠结选项的利弊。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凭直觉做选择。这也是生活中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时的策略。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我们基本无法验证,当自己做另一个选择时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大部分人在很多选择上会懒得思考,直接交给直觉,省心。最后,我们的人生基本上被随意的选择所绑架,大概率走向了平庸。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避免这样的结果呢?生涯规划师古典在《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一书中提到了两个方法:①建立完整的原则体系价值观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而在生活中若想顺从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的就是原则。原则连接着我们的价值观与行动,它就像指引你行动的灯塔,帮我们成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当面临两难的抉择之时,遵循原则就能迎刃而解。就像古典在书中说的:原则在手,世界我有。比如,把“持续阅读”作为原则的人,面临“看书还是看剧”的决策时,就应该果断地选择看书;把“绝不能没有诚信”作为原则的人,面临“是否因私事放弃已经约好的谈判”时,就果断选择守约。对于知乎上的那位姑娘,如果把“生活安稳”作为原则,那么就算考上了复旦研究生,也可以果断选择继续当公务员。毕竟这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如果把“追求梦想,丰富人生体验”作为原则,那么就果断进复旦读研。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心情或直觉,往往都比较随机,而原则是明确的。一旦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原则体系,就能极大地缓解“选择困难症”。04②比较选项的后悔程度古典在书中提到一个朋友的例子,和知乎上那位姑娘的两难选择很像。朋友在一个国企做互联网运营。做得很没意思,国企也不太重视互联网。于是朋友向几家企业投了简历。没想到竟然有一家面试通过了,还是业内不错、有口碑的互联网企业,收入跟国企差不多。但就在面临选择的这段时间,自己所在的国企也想在互联网运营上发力,他的项目得到了重视。朋友表示,如果那家民企是BAT、小米、滴滴,他就义无反顾地去了;如果国企的上司一直是他佩服的那个(上司在3个月之前换了),他也就踏踏实实地在国企待着了。但这些“如果”都不存在,他开始纠结到底是留在国企,还是去那家民企。当朋友求助古典的时候,鉴于做选择的时间有限,古典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假如这两个选项,过了两三年以后,你分别都后悔了,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当天晚上,朋友就做出了决定。同样地,选择去名校读研还是继续留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姑娘可以仔细描述两三年以后每个选项后悔的样子。比如:A:硕士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两年,职业发展缓慢,收入也没上去,房租又涨了,对象也没定,后悔了。当初回家多稳定,抱着一辈子不愁的铁饭碗,唉!B:回家两年,安定到空虚,岗位几乎没什么职业发展可言,每天写着自己无比厌恶的公文、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窝在一个连肯德基麦当劳和电影院都没有的小地方,生活极其单调,后悔了。当初如果在大城市闯荡,至少见了世面,再折腾不出成就也有种成长感。然后比较一下,哪个后悔更好受一点。答案就出来了。因为这样的提问,能让人有感受上的比较,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境直接模拟出来,自己体会。而这种后悔A跟后悔B的比较,能让人迅速地做出决策。05总结一下这两种选择策略,其实都绕不开两个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原则体系,代表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对比选择之后的后悔程度,反映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做任何选择之前,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虽然我们呼吁勇敢追梦,趁年轻多见世面,但每个人一定要按这种方式生活吗?我们可不可以安安稳稳、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呢?当然可以,但前提一定是:如果你清楚地认识到了“见世面”和“浑浑噩噩”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那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合理。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生活,也是你想要的生活。作家Lachel有一句话我很认同:人生,其实就是在各种力量拉扯之下,竭力保持平衡所走出来的轨迹。如果你失去自我的控制力,你就会把你的生活,全盘交到别人手上。认清自己,郑重地选择,才是我们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唯一能做的一件事

玉杨

27岁女生考研,会是一种什么心态?以后的生活会不会很失败

27岁的女生考研,想考法硕,上出来都快30了,再投入到社会,会不会比自己更小的人相比,更没有优势了?如果那个时候再没有结婚生孩子。。。刚投入社会,没工作经验,没结婚没孩子,会不会感觉什么都比别人晚了一步?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看到这个问题,很想跟题主交流一下。我也26岁,同想考法硕。只不过我是男的,我们有相同的年龄,相同的目标,也有相同的担忧。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境遇相近的人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认为下决心考研之前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一、读研与工作,是否已经权衡好了利弊?经济下行的年代,就业愈发不容乐观,所以一份好工作份外值得珍惜。作为我自己来说,毕业几年来混得一塌糊涂,完完全全的失败者。某211大学毕业,之后啃过老,进过工厂,做过代练,发过传单,当过协警,现在在亲戚的厂子里打杂,工资水平不高,依然要啃老。这一切的经历有阴差阳错,更多还是咎由自取。不论如何,我只知道现在的我想找一份靠谱工作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且至少到现在为止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但反过来说,现在的我等于一无所有,所以做出选择也很容易,不需要考虑得太多,所以我想主动寻求一个改变自我的机会。不过,我这样的废物特例应该也是万中无一,不具备代表性。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你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规划未来,再决定走什么样的路。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二、任何事情都有风险,考研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是否准备好自己承担风险?我自知欠债太多,远非一个硕士文凭可以弥补,所以我从没指望过靠硕士文凭翻身。但是我依然选择考研,一是想重塑自我;二来这是我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所以我甘愿承受所有的风险,并做好了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坦白说,现在父母不是很支持我考研,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但我始终在努力说服他们,同时正想办法找一个不太忙的工作以便复习。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一旦认准了一条路,不要想太多,一直走下去吧。关于年龄,我认为26岁还算年轻(对女生也是如此),现代人的观念是在变化和发展的,在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大城市30岁以后结婚生子并不鲜见。退一步说,真要结婚生子未必非得等到30岁毕业,在学校里也完全可以的。关于大龄毕业生的工作去向,据我了解,法硕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一般是考公/投行/律师/法务等等。我们可以把公务员视为一个保底选择,有个法硕再加上本科专业最起码考公的选择面变宽了。在此基础上视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其他职业,具体就看自己的规划和在校的表现了。未来的事没人说的准,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如果你最终选择了考研,很高兴能多一个战友。关于法硕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互相探讨。我虽然也不是过来人,但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你以为你不读研三年后就不是30岁吗?你以为不读研到那个时候再没有结婚生孩子就不会觉得什么都比别人晚了一步。研究生实力回答:除了备考的时候辛苦点,其他时间该谈恋爱谈恋爱,别耽误。知识和风情,两样都别拉下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本人26岁,虚2 7岁,也正有考法学硕士打算。某211院校本科毕业,毕业工作一般,可能因为本人工作换的多了,突然就迷失了。去过广州、西藏工作,本科工商管理,万金油专业,现在深圳一家集团公司下的创业小公司做品牌与战略规划工作,税前8K,感觉工作一般,不是很想继续从事,因为更像领导助理,觉得成长不大。自认为对法律有兴趣,本科时就有想转院的想法,可惜错过了转院时机。家族中皆是教师、工程师、医生等职业,自己对法律比较有兴趣。故现在想要考法学硕士。已经预计到若能正常考取,毕业的时候已是30岁,事业需要重新开始,且工资较低,但是一切都说不好,你们觉得呢?也许研究生期间会去考取CPA证书,现在自己已经有会计从业和基金从业、证券从业证,计划回自己所在省,不再深漂。我觉得考研不能仅仅只为了文凭,应该这个还有其他的作用。如果有兴趣,能看到自己未来是否喜欢,是否能坚持,想通了,就去做。再说,考研还不一定能考上啊。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今年27岁,刚刚考上报考的学校,复试前跟ex分手。这都不算什么,好在我熬过来了。综合考虑就业婚恋问题,结合你要报考的学校,好好思考一下,想就去做,我考试前从不问别人应不应该考,如果你想你先考上再决定去不去也来得及。准备的时候很累,坚持住。加油~26岁读研并不算大龄,我的一个师兄(30多岁)就是成家立业以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过来读全日制的研究生的,这绝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等你读上研就会发现,比你岁数大的在读研究生比比皆是,同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30岁之后才结婚生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所谓的岁数问题本就不是问题。但是这却是一个选择问题,看你是否真的需要读研。读研之后就业和马上就业,两者差异有多大,这需要你和老师、学长、同学、朋友、亲戚等沟通了解之后,才能分辨清楚。不管如何选择,都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心里要有计划,有目的。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最后,如果自己确定好了目标,就不必在乎其他无关人的眼光和看法,做自己想做和需要做的,努力达到自己当初的预期,更好的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方方面面。26岁的年纪,不大不小,还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工作、恋爱,勇往直前吧!主要看心态,不要什么都和别人比。也许考研能带来的东西超过本科的东西,也许研究生就是一纸文凭,(如果只是证明就算发个博士又有什么用呢?)另外考研是否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研究生一般两年半毕业。想提前半年也行,就是两年,26+2=28.事业还能起步,不算晚年龄不是问题,我的同学还有八九年的女生呢。一定要想啊好,规划好自己的路,要读就好好读,真的学到对以后职业有用的能力,不要只是混文凭。现在开办法硕的学校太多了,但是最好还是考传统的名校,这样资源和机会会很多,读普通的学校真的没法给你带来什么,除非你自己真的很优秀。一个双非学校的法硕毕业的路过。如果你感到纠结,就不要考研究生

撕裂人

“27岁女公务员,考上复旦研究生,要不要辞职去读?”

迈出一步,可能有更广阔天地。正解局原创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中最难的是,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27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一边是公务员的职位,一边是复旦研究生。可谓,都是大好事。如果搁在你身上,你又会怎么选?今天,没有其他特别想聊的话题,就来说说这个。这个姑娘,今年27岁,在生日之际,收到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复试通过的通知。夙愿,一朝达成,对她来说,显然有点突然。根据自述,她考复旦研究生,也是有一番心路历程的。5年前,她本科毕业,但学校不是很好。当时,她就准备继续考研,可是因为父亲突然重病,弟弟还在上初中。所以,她就无奈选择考了家乡的公务员(国税局)。因为,她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机关实际上也很喜欢这类专业的学生,所以,她就被安排到文字岗位(用她的话说,自己也学不会税法之类的专业工作)。后来,父亲走了,弟弟上了高中,母亲就陪弟弟去市里上高中。在心理上,可以说是接连的冲击:一是失去父亲,母亲、弟弟又不在身边。二是工作不如意。所以,就想到了考研。2020年一年,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常常学到凌晨三四点。原本只想了却自己的心愿,给自己一个交代,成不成功都无所谓。但成功还是突然来了。原帖节选用她的话说,现在自己很惶恐。“我真的应该去读吗,我能养活自己,能找到工作吗,年龄会成为我的限制吗?”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1980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曾任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给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前两个分别是: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其中,第二条有个更常用的表达叫“机会成本”。关键是,这位姑娘现在面临的取舍很难,因为机会成本貌似都很大。先说如果去读研,放弃公务员。下面是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一张图,是对中国社会分层一个简单的归纳。当然,这个划分不一定准确,但却比较直接地给我们了一个印象:公务员整体上处于社会中游水平,不好也不坏。也和我们日常的认知差不多。不同阶层的人数占比再说如果继续走公务员路线,放弃复旦研究生。我们先从考试难度上来说,国家部委时常有一两千甚至两三千比一的岗位。但是,一般省考难度会小不少,大部分省录取率在2%左右。如果是小县城、乡镇,这个录取率会翻几番,甚至有些偏僻的地方根本招不到年轻人。部分省市公务员招录比那么,复旦研究生呢?近几年,名校招研究生有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地要免试研究生。因为生源好控制,这个很容易理解,名校学生出国,就招其他985高校学生,或者211高校学生。这样一来,普通学校要通过考研,上名校是十分困难的。根据复旦公布的数据,2018年西方经济学招8个人,其中免试的名额是5个,也就是只拿出来3个考试名额,当年报名人数是73。实际上,十取其一,在名校研究生招生中,比比皆是。特别是这两年,因为疫情,名校学生出国受阻,也加入考研大军,招录比还在下降。复旦大学2016—2018年研究生招录数据公务员和复旦研究生,两个都是很难选择的东西。到底该怎么看?先从她最忧心的事情说起:“我能养活自己吗?”还别说,这个观念是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在高考填志愿时会说到的,大城市消费高,念书的花费大。但真是这样吗?只能说,这个观念只看到了问题的一头。在另一头是什么?在大城市,哪怕你念书,同样有机会赚更多钱。同样说上海。上海有太多大企业,包括跨国集团总部、大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它们都有很多基础工作(复印、简单的数据统计等等)要做,所以有大量面向高校学生的兼职工作。在至少10年前,这样的兼职待遇是100元/天,一天8小时。所以,有知识、有技能,在大城市活不下去,是几乎不可能的。上海的工资水平是全国最高的实际上,这里涉及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城市,往往能提供更多的资源。我先前文章里,用刘强东举过例子。刘强东,出身苏北船工家庭。第一次去大学报到,带的是父老乡亲凑的500块钱、76个鸡蛋。但到了北京,他发现钱根本不是问题。大一时,他就靠着抄信封,每个6分钱,一个周末抄40000多个,一下就赚到2000多块钱。这可是在1990年代初的2000多块,要知道1992年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才226块,刘强东一个周末兼职的收入,就差不多赶上一个上班族一年的收入。当然,有人质疑,刘强东能不能写得那么快,但可以确定的是,刘强东后面自学编程,倒腾生意,大学时代的确不再缺过钱。北京独特的“资源”刘强东第一次坐火车,到了省城南京,立下只考上海、北京两个城市大学的志向。第一次上大学,到了首都北京。第一次坐飞机,则是去了中国经济中心上海,见投资人。而今,刘强东的事业,谁能否认和大城市没有关系?再说名校。我先前还说过一本书,《乡下人的悲歌》。这是前两年,美国非常流行的一本书,描写了美国“铁锈地带”的衰落。作者J.D万斯,身边很少有人能上大学,即便上大学,也是上本州的州立大学,离家近,开销少。但他后来努力上了耶鲁,结果发现,在耶鲁上更好的大学反而更便宜(因为社会捐助多,奖助学金更多)。在耶鲁法学院,学生找工作基本不去网上投简历,因为他们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关系网,已经早早锁定投行、律所等最光鲜的工作……其实,这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2020年,清华大学获得的社会捐赠高达47.1亿元,北大是31.87亿元,复旦也有17.73亿元。这些数据,很可能超过八九成的中国高校。在名校里,只要学习科研做得好,奖助学金就完全能完全满足一个人的基本开支。现在,大企业内推也非常多,校友就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实际上,面临选择,大多数人恐惧的是陌生,而不是事物本身。迈出一步,则可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老头儿

27岁还有考研的必要吗?毕业后能去好的事业单位吗?

或许是因为工作后才发现自己能力和知识上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深造来获得职场的提升;或许是因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却无力改变,只能寄希望于考研来改变现状,总之,工作后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还是有很多人非常苦恼:工作后考研真的有必要吗?近日,就有网友在脉脉平台上发帖询问:27岁还有考研的必要吗?如果顺利考上,28岁报到,毕业也要30岁了,这种时候还能去一些好的事业单位吗?从帖子下面的评论来看,有这种顾虑的人并非少数。有脉脉用户就表示:自己最近也有考研的想法,但考虑到年龄问题,还是放弃了。但也有脉脉用户认为,人一辈子那么长,27岁考研也没问题,而且考研也不限制年龄。还有多位脉脉用户用自己及身边的例子鼓励楼主:有正在读在职硕士的用户,班里一半左右都是35岁左右的同学;也有大学参军学工程类专业,27岁退役,努力考研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如今准备出国;还有42岁考上建筑系、最终去了设计院的……但是,也有脉脉用户提出了更为现实的问题:如今,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已然非常激烈;对于已经工作的人而言,除非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及辞职脱产半年的觉悟,要不然很难上岸。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相比2018年的238万人,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21.8%,增长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大幅增加。而相比于在校应届生直接考研,工作后考研则会面对来自生活与工作上的更大的压力。在校期间,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准备,还有一大堆研友并肩作战,父母也会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支持。而工作后考研,在长时间没有学习的情况下,想要重拾那些知识,会有点吃力,且工作与学习很难兼顾兼顾;考研作为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选拔性考试,且竞争还在加大,边工作边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辞职专心备考成为很多工作后考研的人的普遍选择,但这种选择的风险太大,除非能保证自己的积蓄足够支撑自己考研及之后的学习,毕竟,"梦想是要有",但还需要"面包"来支撑生活。但也有人认为,工作以后考研的人,往往是经过职场专业的"摧残",更加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和未来的方向;且有了工作经验的人,更了解企业的招聘标准,知道如何与面试官打交道,因此可以更快更好地找到实习、适应职场。所以,你觉得:工作后再辞职去考研,到底有没有必要?

回声

男生27岁研究生毕业真的晚吗?

知乎上正在热议男子27岁研究生毕业晚吗?我觉得这个年纪一点都不晚,反而觉得时间刚刚好。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学历也不错,已经研究生毕业。27岁,是从学校毕业正式走向社会的巅峰期,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事业,把自己的事业晋升的一大阶段。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自己有更多的面试好单位的机会都是工作几年后才回来读研的,所以27岁研究生毕业的你已经为自己争取了很多的好的单位面试机会。选择了读研的人都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的,你读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对未来的考虑还是比较充分的,对未来不迷茫,更好地走好自己未来的每一步路。读研的目的应该也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然后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领域,这样对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27岁研究生毕业真的不晚,发现了解自己才能更快走向人生巅峰。举一个例子,比如在我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被评上了三星学校。评上三星的标准其中有一条是必须有一名硕士研究生老师。那也是当时我们学校唯一的一位研究生教师,他当时应该已经快四十岁了,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吧。还有很多工作多年的人去考研究生,更别说研究生毕业了,所以我觉得27岁研究生毕业真的不算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就好,年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古之真人

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岁了,算老吗?

来源:投必得学术(ID:topeditUS)编辑:学妹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增长率为17.6%,再创历史新高。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很多小伙伴开始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岁了,算老吗?”图片来源:青塔今年距离小编考研已经整整十五年了,我的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太大帮助。所以我专门采访了一位今年刚参加完考研的青年。以下是他的答案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在2020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前夕,当我还在为了备考而焦头烂额时,初中的同班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他抱着刚满月的儿子。想来岁月确实如流,把人狠狠地冲到了不一样的路上去:我还在渴望变成学霸,他已经摇身成了奶爸。我们俩今年都24岁,我想,我若是顺利考上研究生。三年后我27岁毕业,他的儿子也肯定会开口讲话了,我大概会听到小朋友叫我一声“叔叔”。我哥当年成功考上研究生,毕业时也是27岁。拿到硕士学位后,他加入北漂大军,花了整整七年终于安顿好自己——很物质地讲,买了房。去年,34岁的他步入婚姻围城,娶了我嫂子。60岁的老爸整天催小两口生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含饴弄孙。我嫂子也是硕士文凭,我哥娶她时她30岁。嫂子笑笑,跟我哥说,如果她怀孕可就是高龄产妇了。我哥也笑笑,跟嫂子说,别担心,咱等你“不高龄”了再要孩子,现在还得先攒够奶粉钱。嫂子与哥哥相识前的经历我略有耳闻,据说她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经历了多次相亲失败。我的女朋友曾很不服气地说,这个世界对女生太不公平!30岁的男人还有人要,30岁的女人可就难嫁了。她还说,女人25岁后皱纹就变多了,30岁之后生孩子的风险就变大了,所以能25岁前嫁出去最好,再不济30岁前也得赶紧嫁出去。我女朋友的这些话,是在她备战考研的日子里,课间休息时跟我闲聊说的。2020考研的人数再创新高,突破340万。我想,今年足足有340万余人挤破了头,想要挤进高校研究生院里,看同龄人在身边超车,看父母在眼前老去,看青春在手里消失,然后在三年后,自己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步入社会。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了,算老吗?算老了。男生忍受着事业的搁置,女生忍受着容颜的凋零,每个人都在变老。再看看同龄人,有的在社会里混得风生水起,有的早就恬适地享受家庭生活;再看看自己几近风烛残年的父母,我想,任何一位读完研究生的学子,都不会觉得自己仍然年轻吧。读研的机会成本如此之大,那些立志读研的人,到底想要用这份成本换取什么呢?有人是因为有学术追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里,第一句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而学术是有门槛的。以哲学为例,邓晓芒就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中说:“自康德以后,哲学一般来说不再是业余哲学家可以染指的了。”其他学科同理。做学术最好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有学术追求的人,梦想到达的地方也是象牙塔尖,期望在那里摸到人类知识的边界。如果是有学术追求的人,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岁,倒是完全不算老,简直可算非常年轻。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术是一辈子的事。更多的人则是因为有就业上的需求。一纸硕士文凭,是垫脚石,是敲门砖,是自己就业时更高的天花板。空前庞大的考研人数,是伴着空前艰难的就业环境出现的,毋宁说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7年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的就业落实率高于本科生,且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算术平均值看,本科毕业生的起薪为4825元,硕士为8556元。总而言之,没有硕士学历的话,工作不好找,挣钱还更少。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本科生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贬值,于是考研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花上两三年,修到硕士学位,对就业而言,其实是一桩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买卖——更别说有很多柴上面明明白白地标注了,只许硕士以上的人砍。老与不老,很多时候是对比出来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考研大军里头,跟大家比起来,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了,也就并不算老了。这样说来,无论是为了追求学术,还是为了更好就业,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岁,都算不上老。所以,读完研究生二十七八了,究竟算不算老,是一个很辩证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来自于每个考生对自己内心的反复。当自己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时,“老与不老”的答案就出来了。考研大军越来越庞大,为了避免自己被莫名其妙地卷着走,我们应该首先问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子欲养亲不待。除考虑自身外,很多学子还急着想反哺父母。不要太着急,我国人均寿命正在提高,父母的退休年龄也在延后。大面上说,这两三年时间,父母还等得起。而对于那些着急想结婚、害怕晚了嫁不出去的女生们,其实也不要太着急,性别比(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底中国全体国民性别为104:81)还是很客观地摆在那儿,在婚恋市场里,女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弄清自己所想,坚定目标之后,不遗余力地追求吧。即使读完了研究生算老了,那也并不可惜,因为这正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下来的目标。比起带着遗憾地年轻着,有目标地变老,要好得多。

仁义之端

27岁女生,成功上岸复旦研究生!为此辞掉县城公务员是否值得?

近日,有一位网友在在知乎上诉说自己的苦恼。大概内容就是,16年毕业后,由于学校不好,本想继续深造,不过由于父亲病重,后考取了自己所在小县城的税务局,并且被录取,不过她所读的为汉语言,因此并不是做税务工作,而是从事文秘。随着父亲的离世,母亲陪着弟弟读高中,自己从事的工作让自己不厌其烦,该女生并不喜欢写文案、会议纪要了。于是202年,边工作边准备考研,学习也比较刻苦,结果没想到考试通过了,并且复试也通过了。但是此时,该女生彷徨了,各种担心,能否找到工作?能否养活自己?让该女生恐惧。从该女生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也是一个有毅力的姑娘。那么面对“铁饭碗”的税务局工作还是勇于出去读研呢?其实可以从一些方面进行分析!本科毕业,自学成才,上岸复旦首先从中可以看出该女生是个孝顺的人。回家照顾病重的父亲,另外她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是完全没问题的。最多今后复旦毕业了,再去考公务员等,相信问题不大。有一些人会提出这样的担忧!该女生27了,再过3年就30了,相当于读完研过后就30多了,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会下降,这样今后在面对低于自己年龄的竞争是否有优势呢?教育明先森觉得研究生的生涯学习会让该女生更加具有优势,复旦大学,我相信毕业各行业抛出的橄榄枝不会少。但是面对沿海城市等的好岗位,门槛不会低,因此需要该女生做好人生规划,做好充足准备。今后的岗位会更多,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是需要真材实料,4年的税务局反而给这位女生提供了见识等,因此要相信自己。工作不喜欢,上升渠道有限,何不努力一把?该女生对于所在的工作也不是很喜欢,尤其是文秘工作,面对的是会议纪要、文案等等,随着时间越来越久,棱角早就被磨平了,不再想追求更高的生活,而且生活在小县城,对自己的发展也并不是很好。而且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会让自己每天都充满在负能量之下,这样的生活会让你失去很多?上岸成功,也要做好规划有网友感同身受,因为他也是辞掉工作,考研究生。但是他面对是毕业过后的各种焦虑,毕业过后30岁,各种压力扑面而来!而且很多行业想招年轻人,甚至定向选调生还有年龄限制。这种压力是经历过的人才有的。但是他还是辞职选择读研为何?因为人生苦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太难了。而且成功上岸到了更好的平台,这样自己的人生规划又可以重来,困难也好,压力也罢!谁都有,但是,没把握住,我们就失去了挑战未来的机会!只要敢于改变,自己的余生才会有价值!

越迹

26岁,你还会选择考研吗?毕业后都奔三了!

经过暑期的复习和考研大纲的发布,很多考生都更加有了复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但是由于很多考生是第一次参考考研,并没有什么经验,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候。有不少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年龄大,还能考研吗?导师会收年龄大的学生吗?有个知友这样调侃到,”初中上了4年,高中上了4年,研究生考了2年,博士再考个几年,感觉博士一毕业,就能直接领退休金了“。年龄小当然好,时间富余、精力旺盛。年龄大当然也不差,努力起来连自己都怕!况且考研根本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想考,什么时候都能开始!还记得那位50多岁陪女儿一起考研的妈妈,没想到自己先一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今年55岁硕士妈妈毕业。对于毕业后的去向,这位妈妈说,在武汉求学的这3年,不仅让她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更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攻读声乐专业的博士。看吧,只要想去追梦,年龄不是问题。哪怕现在已经二十六七,读完研都奔三了又怎样,那也是有硕士学历的30岁,不考研照样要奔三,与按现状走到30岁的你有本质上的区别。不管做什么决定,改变了什么,都有30岁的那一天,不如活成你想要的30岁!大龄考研,有时难免会被人取笑,“这么大人了不务正业,还在考研……”他们愿意笑话那就让他们笑话去吧,谁都有权利去证明自己。每个人都会老去,根本没必要为了年龄而自卑,等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工作几年后,谁还能记得你是几岁读的研,哪年毕的业,只会记得你是xx大学的研究生。网友一:我27岁开始考研的,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考了三年,今年终于成功上岸。成功只是时间问题,没有年龄问题。网友二:我93年生人,也26了呢,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年,毅然决然决定辞职准备考研,年轻不再,但我知道了什么是我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去追梦,因为:迟到总比不到好!网友三:85年大龄在职考生,刚添了娃,医院上班,除了白班,还有夜班,都是挤时间学习,早起学习,上夜班学习,最后请假一个月,在外租房子突击学习。学习紧张了,时间长了,就会休息不好,长时间和颈椎病、腰疼作斗争!靠按摩理疗坚持考完最后一门!我觉得自己尽力了!英语50政治72西综185总分307。虽然西综离目标分数差15分。但是觉得这个总分已经对得起自己和家人的付出了!自己努力了,也奋斗了,无怨无悔!网友四:我是一名在职妈妈,已经毕业十年了,和大多数一战二战的考生相比,我年龄成了硬伤,记忆力也绝不能和年轻的90后相比,而且家里还有个不满两岁的宝宝,我必须分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决定考研只是一时间冲动,坚持到底着实不易。因为学习时间不多,所以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跑步,打两趟太极拳,开始艰难地背单词做阅读背专业课,最后考上郑大的汉硕,感谢自己能够坚持到底!网友五:90年的,初中四年,高中六年,大专三年,专升本三年,今年应届专业型医学硕士,硕士毕业32岁,博士毕业之前35。知道要啥才最重要,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大家可能一方面会担心时间精力不够,一方面也会担心导师会不会介意年龄问题?一般来说,导师是不会介意的。不过年龄过大(30岁以上)可能就要多考虑考虑了,毕竟年龄也要有个上下限。年龄大并不全是劣势,大龄学生性格会更沉稳,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如果不是探索性很强,比较前沿的方向和课题,有些导师会对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更为青睐。如果一心想考研,年龄根本不是问题好不好!信不信,只要你敢拼,考研就敢让你赢!

绿绒蒿

单身女生,已经27岁,还可以考研吗?

最近,有读者留言:“自己是一名女生,已经27岁了,还是单身,由于事业遇到瓶颈,想要考研,能行吗?”其实,在这个女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心里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只不过她需要更有力的理由去说服自己,去遵循自己的内心。所以,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她一些建议,同时,其他大龄考研的同学也可以参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考研报名条件中没有年龄限制!这就意味着,年龄不会成为考研报名的限制条件,而真正“妨碍”大龄考生的是来自与自身相关的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来自父母的反对等。对于大龄女生来说,考研“阻力”有哪些?01 被家人“催婚”毕竟,女生27岁确实已经不算小了,眼看着大学室友、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结了婚。他们的朋友圈也开始晒起了孩子,大学时组建的“仙女群”画风骤变,也开始讨论起了育儿经。这可能会让你觉得与她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然后,心里或许也会着急,即使自己不着急,家里人也会很着急,也很容易被家人“催婚”或者“催生”。所以,这可能是大龄女生考研的第一大“阻力”。02 家人的不理解与不支持由于年龄问题,在决定考研上可能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更别说是支持。缺少理解与支持,这会让本来就忐忑、犹豫不决的你更加怀疑自己,“我这么做真的是对的吗?这么做,到底值不值?”所以说,真的想考研,这个阻力也需要自己去克服,可能9月份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就是对所有质疑最好的回应。03 来自自身的经济压力考研,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还需要面对经济压力问题,特别是有些金融类、管理类专业,光学费就是一大笔钱。如果,再加上生活费(不大可能找家里人要)、住宿费又是一大笔开销。这可能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报考的是其他学费较低(8000/年)的一般专业,压力将会小很多,因为有学业奖学金,基本上可以用来抵扣学费。这样,我们只需要解决生活费问题即可,如果经过前几年的工作再有点积蓄,一般问题都不会太大。所以,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个问题基本上不会成为我们考研的阻力。针对以上问题,给大家一些分析与建议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个人建议如果已经有交往较长时间的男朋友,那完全可以先选择结婚,把婚姻问题处理好以后再去考研。这样,或许可以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在我读研究生期间,同班同学中就有一位30岁的年轻妈妈,她读研就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如果,还没有男朋友,那可能就没有办法了,结婚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或许考研以后,交际圈更大一些,万一能够碰到合适的呢!关于第二个问题,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与不支持,个人认为既然已经工作多年,这一点基本上可以不用过多考虑。因为,父母作为上一代人,我们的有些思想他们确实不一定能够理解,这也可以理解为代沟。曾经就见过一名辞职考研的女生,年龄也不小。为了不用在家听妈妈的唠叨与看爸爸的“黑脸”,她直接搬出去一个人住,然后顶着压力备考,最终成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当然,还是建议要与父母好好沟通。关于第三个问题,前面已经讲了,作为工作多年的往届生来说,考研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经济压力。所以,与其说真正的阻力来自外在,倒不如说是来自自身对不确定性的害怕与迷茫所以,我们在决定考研前,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为什么要考研?”,然后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其次,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有没有必要考研?”。最后,再问自己一个问题,“考研复习的苦与累能不能承受?考研失败的痛苦能不能承担得了?”如果以上问题,都能够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就请大胆去做吧,因为,你只要动了“考研”这个念头,如果不去考,不去拼一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你肯定也会越来越后悔。所以说,请给自己一次机会,给自己一次勇敢追梦的机会,说不定就成功了呢,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后悔,至少已经努力过!最后,还是那句话,现在你27岁,三年以后就是30岁。如果不考研,三年以后,你的学历依旧是本科,但是,考研以后,三年以后你就是30岁的研究生了。道理很简单,只是有些同学想不明白,我们要知道,考研与不考研,年龄都会越来越大!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服食

27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要不要辞职去读?求建议

读研,考公,考编制,无一例外都是说为未来追求一个稳定的工作,或者为让未来过得更加体面,让生活更好一点。但是,当你拥有公务员编制又同时考上研究生时,你会怎么选呢?一边是安稳的体制内生活,一边是对前途未可知的精彩,好像哪种选法都有道理。近日,网上的一个求助问题,吸引了无数网友的讨论,就是上述问题的亲历者,当问题真正来临的时候,同样是手足无措。27岁的女孩子,在一个十八线落后的小城市里工作,回到县城里面工作是因为早些年父亲重病,弟弟读初中,一心想离家近点,考上了县里税务局的工作,可以说是一名公务员,但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每天的工作也是过一天算一天。父亲去世后,她就萌发了考研的想法,谁知道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一边是一天就能逛完的小县城,一边是无限发达的上海与研究生。其实小编认为,这女孩在担心的问题是一方面我去读研,收入掐断,毕业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现在的工作安稳;另一方面,这个稳定的工作现在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第一, 读研一直是这个女孩的梦想,是因为父亲病重的原因,导致这个女孩毕业后一心想要离家近一点,父亲去世后,经历过悲伤,是时候也该有自己的想法与生活了,可以去追自己当年的梦,不然以后会后悔的。第二, 收入来源问题,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而且这名女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先是能够考上公务员编制,而后在职的状态下,能够努力的又考上国内顶尖的985高校,学习能力方面毫无置疑,拿个奖学金还有补贴,业余时间利用专业搞点兼职就能够读完。第三, 现在的工作也确实令人有点鸡肋,放弃的话那也是自己拼命考来的,不放弃的话,每天的工作却也毫无意义。我相信,即便这位女生从复旦大学毕业之后,而且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继续考公务员编制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名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找工作很困难吗?最后,我还想说,学历是很重要,但是生活的幸福感食自己所掌握的,并不是他人定义的,只有适合自己,让自己不后悔当时的选择才是最好的态度。实现自己的愿望,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让自己开心,现在的小县城并没有留恋的地方,去拼搏一次,但是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不要后悔当时的决定就够了。我们很多人都会比较当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如果,假如假如,但是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直播没有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