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过了30岁,还在读博的博士生还有前途吗?初音

过了30岁,还在读博的博士生还有前途吗?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小白一日,我所在的某群突然聊起了考博的问题,起因是有个人咨询读博事宜,但后来谈及的内容比读博问题丰富得多。A:请问各位,本人本科工作后考研,目前硕士毕业2年,30岁,没有论文,考材料学院的博士,容易过吗?B:准备考哪个学校的材料学院博士?A:一般的985学校。B:估计不容易。A:额,好吧。C:那最好发一篇论文再去申请博士,现在都是申请考核制,没有文章很容易过不了面试。B:你先发一篇比较不错的SCI,再去申请基本能稳进。C:也可以先申请试试,给你有意向的导师发简历。D:好多老师不太愿意招在职的。A:我不报在职的。我工作企业两年了,但是准备辞职申请全日制,将来想有机会去高校工作。D:很多高校进人一般限制年龄35岁,毕业超龄也很尴尬。A:你说得对,所以我现在也是比较犹豫。B:所以你要三年博士毕业,做两年博后,35岁的时候上副教授,刚好赶上末班车。C:3年博士毕业不太可能。很多985都4年起步了。E:@C,我是三年毕业。现在我们专业,3、4年为主,3年的也不少。D:关键有的实验室内部有文章要求,达不到不让毕业,博士读个5、6年都有可能。而且毕业没好文章,年龄又是一个限制,到时候工作更是悬。E:那就看个人了,我们要求5分(影响因子)的一作者,3分(影响因子)的两篇,或者20分(影响因子)的前五作者就能毕业。同学中4成左右能3年毕业吧,后面也就拖半年或者1年,5年以上的极少数。D:羡慕你们。我们搞生物的身边一堆五六年的没有毕业的。E:我们隔壁实验室生信的,3年毕业了差不多一半吧。11个毕业5个。D:生信已经算生物里爬上岸的了。谁让我们实验周期长。B:我们医学实验室有的博士读了都好些年了,进入这个坑里不知道几年才够。D:那和生物差不多了,反正年龄小是无所谓了,年龄大了延期毕业,学校宿舍没住这些都还无所谓,关键要是上有老下有小那就不只是难受了。A:读博士压力这么大吗?!B:不光是读博压力大,就算博士毕业了,就业也压力大。35岁是个坎啊。A:…一个热情满满的准备读博者就这样硬生生被大家劝退了。虽然可能是真香警告,不过大家的意见都是很现实的,都说码农就吃青春饭的,博士生又何尝不是,30岁读博的老学生也不能装鸵鸟,忽略自己的“中年”危机(对于一些恋爱0次的30岁博士生来说,这个问题好残酷)。就像B说过的,如果正常3年毕业,申请进入高校就职,很可能要先做师资博士后,万一读博时又延期几年毕业,超过35岁这个年龄坎毕业,那就更麻烦了。走学术路线,年轻一点的确实会很占优势,学术界大量的待遇与职位是与年龄相关的。例如:各种典型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例如,很多学校招聘直接都限定了年龄,比如“具有博士学位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职称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等等:再例如,不少招聘博士后的研究机构,年龄同样是有要求的,而像师资博后这样更是压力不小。那么,年龄的限制对于博士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一个读书顺利的学生,中间没有停顿学业,那么从7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算起,6年后升入初中,读完3年初中再读3年高中,读完高中正常是18周岁,然后是高等教育的4年大学本科,3年硕士研究生,4年博士研究生(3-5年),拿到博士学位一般正常年龄为28或29周岁(当然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年龄会更小点)。博士学位是中国的最高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博士后”。但“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一段经历。从拿文凭的角度来说,一口气读下来比较容易,因为读书、写论文的劲头不中断。但是从学东西的角度来说,可能工作几年再回学校更好,因为见识多了,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明确了。相对于那位30岁或31岁准备读博的群友来说,毕业时很可能已经35、36岁了,这种情况该不该读呢?过去义务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路径比较类似,大家都是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入学和毕业,但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阶段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其实,在本科以后的科研人员的求学情况也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了,可能有一部分人在大学毕业后在工业界、企业界工作了一段时间再转入学术界,从这个角度考虑,对这些博士生就业时的年龄限制作应该更加灵活一点。特别是作为科研人员考核目标的各类基金的年龄限制(35岁/38岁/40岁/45岁以下)+职称/学历限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让很多博士生们只有在毕业后的那几年里申请。那些比同龄人可能在比较晚的时候才去读博士、拿到博士学位的后来人就坑爹了,青年基金(国自然青年基金)和四青帽子(青千、青尖、青长、优青)的年龄硬框框摆着那里,岁月可不等人。关键是一步慢造成了步步慢,如果毕业生在博士毕业后由于超过年龄不符合条件,没有申请到青年基金或其他支持项目,既会造成自己的科研缺乏资金支持,也在后面的项目、计划申请中陷入劣势。35岁、38、40岁和45岁,成为博士生毕业后的学术生涯的几道年龄“分水岭”。在愈演愈烈的科研竞争之下,那些本来有心热衷科研的大龄博士有可能因为年龄超龄,处于劣势,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学术界的大门,只有甘拜下风、望尘莫及,平平淡淡过一生。本来作为科研人员,其科研生涯一直可以延续到50、60甚至更晚岁都没有问题。其实,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在晚年都拿出过惊人的科研成果,比如“深度学习之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从他博士毕业算起,花费了长达30年的时间默默无闻;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在30岁才刚刚摸着科研领域的大门,入了行,54岁才开始锂电池的研究,以97岁成为最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002年4月,罗马尼亚的数学家罗马尼亚数学家普雷达·米哈伊列斯库(Preda Mihilescu)靠证明了卡特兰定理(此前是数论的卡特兰猜想)而天下闻名,虽然他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已经42岁了。在学术界,少年英才确实大有人在,可也要为大器晚成者留一条路,毕竟博士毕业才是科研道路的刚刚开始。所谓“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其实,岂止幸福本源,更是科研生命之源。科研圈的多样性是学术界赖以发展的基础。年龄的条条框框会让大家拼命想在年龄限制倒计时来临前,赶紧挤进进学术利益共同体。这会加重了大家的焦虑,让一些不佛系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年龄的限制会倒逼青椒们不能耐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本可以有一番作为的科研工作者因为超龄丧失了前进的机会。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博士生就业问题上,除了“第一学历歧视”问题,还有存在“年龄歧视”的问题。但对于到了30岁了还想着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的那位同学来说,以我个人的经验,只要决定了去读博,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大龄博士毕业生虽然有很多劣势,比如有可能面临身体(如应对疲劳的体力比更年轻的人稍差)或家庭方面(如拖家带口或面临婚育等事务牵扯精力)的限制,在就业时会遭受年龄歧视。但如果他有真才华,努力学习和工作,在学习期间扎扎实实地做科研,那么他那个博士肯定不会白读的。其他的也不用想得太多了,因为,即使不读博士,在职场上一样受到年龄歧视,35岁对于码农们同样是一道坎,而且作为博士生在读时所接受那些训练,其视野和思维肯定是不会弱的。总的来说,学术界的年龄歧视虽然存在,并不像许多非学术领域那么明显,比如对于程序员来说,35岁有可能的职业终点,但博士可以有可能以35岁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有些高校招聘博士的年龄限制放宽到了40岁)。不管是否攻读博士学位,时光都在流逝,过了那几年时间,每个人都会变老。就像我读博时的一位师兄,在40岁左右获得了博士学位,工作几年后,现在看来也有个不错的职业生涯,而他不是孤例。当然,现在所做的决定可以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进行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师兄解决问题和记忆事物的原始能力虽然下降了,但作为交换,他非常擅长以下几点:根据事务的权重安排时间的优先次序、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关键的信息、优良的判断能力、演讲、写作、建立人际关系、采取主动有效的选择以及其他重要技能。笔者个人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读不读博,都要活在当下,不要担心自己的年龄问题,给自我去设限。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都应该去努力,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让自己感觉舒适,愉快,有价值,做一些最能吸引自我价值感的事情。

快长大

30岁了,还要读博吗?

最近,关于30岁还要不要读博的话题在知乎上热度很高,毕竟2020年,第一批90后都已经30岁了。其实,30岁读博这个话题,向来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在00后、10后都自称老阿姨的互联网,30岁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已经相当于“半截入土”了,应该早都功成名就、成家立业了,居然还在纠结要不要读博,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眼里的迷惑行为。但其实30岁对一个人的终生职业来说,仍然处在很初期的阶段,在这个时间做出改变并不晚。有的人希望用更高的学历拓宽职业空间,博士学位只是在追求中的附属产品;有的人希望能够博得一个教职,博士学位是其日后发展的必需品;有的人单纯喜欢并且热爱研究,博士学位对其来说就像一种本能的追求和信仰。但不管出于哪一种动机,30岁决定读博之前,你都应该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灵魂拷问一:能申请上博士吗?现在各大高校纷纷推行申请-考核制,这种情况下能申请到博士的概率有多大?是否已经提前联系好心仪的院校或导师,并且导师有意向接纳?是否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和应届生竞争名额?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青塔人才之前的文章《考博干货来袭!申请考核制下,如何被名校pick?》对名校申请考核制的要求进行了整理,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哦~灵魂拷问二:能承受读博的压力吗?在我们所有阶段的学历教育中,只有念到博士时,才出现了“攻博”这么个词儿。这说明什么?——读博是本“难念的经”。读博可能很单纯,但绝不是没有压力。首先面临的就是经济压力。自2018年改革后,高校或科研院所基本上不再招收在职博士,即使在职也需要脱产读博,而脱产读博则意味着在3-5年内没有工作收入,只有博士奖助学金,大部分院校的最低学业奖学金基本覆盖学费,助学金的话不同院校差异较大,基本在1200-3000之间。在学校的低消费环境下,这些奖助学金保证个人温饱没太大问题,但有些人在30岁可能已经需要负担家庭开支,那就比较吃力了,而且跟已经工作的同龄人相比,难免有很大的心理落差。其次是身体压力。中国人长期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读博还是读书,其实读博更像是工作,并且是8117的那种,基本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全年无休地干活,即使是正常年龄读博都不乏有“读博苦,读博累,读博方知头发贵”的吐槽。何况30岁开始读博,对体力、精力无疑是非常大的考验,如果有家庭有孩子需要照顾,那将会是更大的挑战。最难的还是科研/毕业压力。《3篇SCI才能毕业?C9研究生:“我太难了!”》曾经统计过C9高校研究生毕业的论文要求,除了清华大学实行改革,博士毕业不强制发论文,其他高校博士毕业一般都要求至少1篇SCI或核心期刊,部分院校或导师甚至在此基础上要求更高。发论文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得有一定的运气加成。不然也不会有“没有按时毕业的博士”这一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518份有效样本中,延期博士生占比高达68.3%,而按期完成学业的博士生仅占31.7%;自然与工程技术学科和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博士生中,延期博士生占比分别为72.1%和56.4%。延期毕业的博士们往往承受着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双重损耗。不仅面临“高龄”踏入社会的尴尬,还意味着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仅仅只能依靠学校和导师的几百元补助。毕业后还要面临年龄压力。历经艰辛拿到博士学位,却发现其实工作可选择的依然不多,想进企业,35岁基本上是职场的生死线;想考公务员,离40岁的年龄限制也很近了,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上岸实属未知。所以高校或科研院所仍是大多数博士的最终落脚点。30岁开始申请读博,入学最快也31岁左右了,毕业最快也35岁了,以现在严格的毕业条件,很大可能延期到第5年毕业。然而高校招聘也有着35岁红线,有的甚至限制在32岁以下,《35岁,真的是科研事业的分水岭?》一文也道出了年龄对于走科研路线进高校就业来说确实是一道坎。灵魂拷问三:能接受读博导致人生轨迹发生偏差吗?30岁,可能很幸运联系好了心仪的专业和导师,读博期间去国外交流一两年,发了几篇不错的文章。博士毕业后,以科研为毕生事业,取得了行业内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大牛。也可能30岁读博,中间有些波折,好在4-5年后读完顺利毕业,通过读博也解决了自己职场中的核心短板,找到了相对不错的工作,尽管平时压力比较大,但是收入尚可,跻身职场精英行列。嗯,这是高光版的人生。 但对于大多数人可能会经历的是,30岁你想读博,导师觉得你年纪偏大,又要娶媳妇(嫁人)生孩子,还有心思搞科研吗?36岁,历经艰辛拿到学位,发现高校招聘都只招35岁以下的博士。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发现超过35岁(男)已经不能申请青基,直接申面上项目好难。48岁,做出一点成果想换个好点的工作,可是人家却顾虑你的年纪已拿不到什么人才项目。60岁,你觉得壮志未酬继续潜心科研,但临近退休,你感觉身体也大不如前,精力每况日下。70岁,你觉得终于要有突破了,却发现脑力急剧下降,老年痴呆还是来了。……嗯,这是平凡但略显遗憾的一生。当然,世上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路,在绝对热爱面前,以上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在相对热爱面前,还是想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花在为自己的人生试错上。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断弦琴

博士读完30多了,你还考虑读吗?读博后悔四年,不读后悔一辈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出自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的《dead aid》一书中,它是书中的结束语,简洁却发人深省。决定读博士那年我已经27岁了,研究生毕业已经两年了,这个年纪对一个男生来说应该是结婚成家,步入事业发展的阶段,但是我没有。吴京在《战狼》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想说的是读博后悔四年,不读博后悔一辈子。博士宇宙最高学位,人类知识的高峰,在硕士毕业之时我就知道博士肯定是要读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预计是工作两年后。硕士毕业时我并没有选择去读博,因为本硕我在学校已经待了七年了做为一个男人也确实想出去大展拳脚一番,我急切的需要走进社会对社会有一个清晰客观而深切的认识。无论是在北上广深还是二三线城市,只要是全脱产学生总是跟真实的社会隔着一层纱。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收到了政府特殊的照顾,社会更多的包容,然而等你真正走到社会这种保护变不复存在了。比如在北京,一年1200元带空调、暖气、热水器、洗衣机的四人间寝室,平均下来一个月才100元;学生食堂七八块钱的牛肉面、套餐,半价的电影票、火车票;平常有事可以请假或者直接溜课去干自己的事;自己出了错受了委屈可以拿我还是一个学生作为挡箭牌;面对社会的点头哈腰又可以拿出来我是一个学生去抵抗。其实,这都是一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学生思维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主要是不利于一个人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决定读博之后,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纠结、拧巴、患得患失的心理斗争。比如这几个关键词:年龄、工作、收入、家庭、婚恋。年龄对很多年轻人都是一大担忧,经常听到周边同学,我读出来都三十了。按照我国的学制,正常本硕博一口气读完,大致上是28-30岁之间(不延期的情况下),这对很多青年人都会有年龄压力,毕竟无论是婚恋还是求职年龄都是一个法宝。再就是工作,有的在职考生全脱产的话会舍不得自己的工作单位、职位,读博后收入很低,有的舍不得自己原有的薪水,有的会担心孩子没人照顾,有的担心错过找对象的黄金年龄,变成大龄未婚单身……总之,提起到这些总免不了做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每个人遇到的这些个人思想包袱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我是男生我也照样担心自己的年龄。我考博时就已经27岁了,我的研究生同学已经都博士二年级了。有次我跟朋友袒露自己读博年纪大,四年后读出来三十出头。我朋友立马说,到你不读四年后不也三十几了吗?针对年龄而言无论你干什么事年龄都要流失掉,它不会因为你是在求学还是工作还是虚度光阴而停止。我国现在的平均寿命已经是78岁,三年或者四年时间放在辽阔的时间长河中也只是短暂的一段插曲。每年新闻都会报道一些花甲老人去读研读博,这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动体现。另外,经济收入是很多人头疼的,我读博之前拿的是每月过万的国企的工资,读博之后每月两千多元,好在我对于物质需求并不是十分在意,解决温饱就可以了,两千多元在学校里也能生活的不错。虽然读博士期间,自己会少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假如家庭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不要对经济收入这一块纠结太多,跟年龄一样少挣这几年的钱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起到多大的阻碍。读博是一个自我救赎,自我觉醒的过程。你会受到社会无形的压力,你会受到论文的摧残,你会受到孤独的侵蚀,你更会受到自我的怀疑,总之,这是一个自我否定自己却又自我重塑自己的过程。有时候这个博士不是为你自己而读的,有的博士的父母甚至没有读过中学,但是有一个博士儿子女儿将会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成就。有的人会想,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要给现在或将来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爸妈当年可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拿到了博士学位,孩子会以自己的父母作为榜样。还有些时候,因为这个决定你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将来的某一天会功成名就,那么你将是你导师你同学你朋友的骄傲。还有当你垂垂暮年,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翻看自己写过的文章出版的书,你会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蹉跎年华而叹息。想到这些,我想当你戴上博士帽,领取那种薄薄的证书的时候你会发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上述的这些,你都已经考虑好,扫除了一切的思想藩篱并且各方面都安排的妥妥当当,那么你就去读吧,毕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苦短,有时候不去尝试比失败更令人遗憾!来源:考博圈 学术志

两秒钟

大学生不愿意读博士,如今当今趋势,30岁还在读书不嫌“丢人”?

随着教育的发展,在大学生当中逐渐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读博士。虽然学历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读了博士的学生,不管是外出找工作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这里有两个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考博士?在读博士期间,为什么女生比男生更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想要读博士的大学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读完博士之后自己的年龄是多少岁?如果你不清楚的话,笔者来告诉大家。大学读完博士之后,年龄将近30岁。试想一下30岁左右的学生还在上学,年龄压力是不是很大呢?对于男生而言,30岁并不算是一个很大的年龄,因为男生真正的价值体现大约在35岁以上。有人这样调侃:男人40一朵花。如果是20多岁年纪的大学生,还只能算是花骨朵。男生读博士一般可以接受的,哪怕毕业之后30多岁,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读完博士30岁也只能算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那么也是不算晚的。大学男生读完博士之后,同样是自己很有价值的时候。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读博士呢?还有一句话叫做:男人三十而立。如果一个男生到了30岁还不成家立业,反而继续就读大学,哪怕读到了博士,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不能接受的。很多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出去找工作,已经开始挣钱。如果将博士读完之后,年龄可能在30岁左右,因此大学应届毕业生可能就会比未来的博士生多挣了十年的工资。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读完博士并不划算。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读博士,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对于大学男生而言,研究生毕业之后都不出去找工作,不出去挣钱养家让家庭生活得更好,反而选择读博士,并且到30岁左右才能把博士读完,让很多大学生接受不了。但是在就读博士的这部分人群当中,往往女生的数量要比男生更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许多大学女生的理想比较简单,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认真的学习读一个博士,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未来几十年好好的工作下去。不得不说,女生读完博士之后,在社会上的确能够找到一些比较稳定的工作,例如高中教师、大学教师等。有些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读完博士之后可以进入各大医院工作。因此,大学女生读完博士之后,基本能够找到一个薪资待遇较高,并且比较稳定的工作。因此,在读博士期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里面有不少的女生,男生的数量只寥寥无几,这跟上面笔者分析的道理是一致的。女生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那么他们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自然能够达到相应的目标。而男生可能过多在乎世俗的眼光,觉得年龄30岁了才博士毕业,面子上过不去。不知道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关注大学有趣事,并我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出车

年过而立读博的同学们,谁敢轻易说“三十而已”?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浴火凤凰如果要问最近一段时间受到超级追捧的一部电视剧,估计你会立即脱口而出——那当然是《三十而已》了。三位年过而立但类型各异的都市女人,在经历了情感、家庭和事业的多重洗礼与考验后,共同举杯说出这句“三十而已”时,她们的心情是多么的畅快与愉悦。图源:三十而已电视剧官微然而,对于年过而立却选择读博的男女们,相信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说出这四个字,因为30之后读博,意味着更多是无奈、不舍与压力。回忆起已经结束的博士生活,原本以为32岁开始读博的我只是个例,但入学之后才发现,原来30岁后读博的人还真不少,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酸的读博故事……01、伟哥,博士入学时36岁,一名典型的东北大汉,魁梧的身材,满口的东北味,即使和不认识的人,没几分钟也都能聊得热火朝天,这就是所谓的“自来熟”吧。伟哥博士入学前在沈阳一所高校任教,日语专业8级,由于他本硕博三个专业都不一样,所以博士读起来显得有些吃力。他是那种特别顾家的好男人,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是在博二时老婆又怀孕了,所以,他几乎每2周都要飞回沈阳一趟。为了不耽误学习,他总是坐周五晚上的飞机回去,周日晚上的飞机急忙再回来,为的是准时参加实验室的周一组会。我们经常跟他开玩笑地说,你读博这几年的飞机票钱,都够买一辆小汽车了。当谈及为什么要跨大半个中国,从沈阳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来读博时,他也是无奈地摇摇头说,一是面临严重的职场危机,现在的大学教师如果没有博士文凭,根本就没法生存。但他又非常喜欢大学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打算长期当大学老师,所以必须要读博提升学历;二是现在读博的学校和专业,在行业中具体有比较高的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获得学位和经历加持,利于今后的发展。但他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老婆和孩子,所以不管路途多远、如何劳累、花多少钱,都要坚持每个月回2次家去看望他们,哪怕是给挺着肚子的老婆揉揉腿、给家里人做顿饭、给孩子读本故事书,他也感到开心和欣慰,为的就是努力弥补这几年不在家的愧疚。我们不禁感慨,这位东北大汉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02、我原本在苏北一个小县城里当公务员,工作7年之后考博,入学时32岁。他们问我为什么要辞去不错的岗位而选择继续读博时,我说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不满足于安逸的现状,希望得到改变。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原来工作在一个小机关,但也有勾心斗角。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忙于迎合领导、打点友邻单位、处理人际关系、参加那些永远都开不完的会议。虽然成天忙的要命,但觉得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二是为了能早日与家人团聚。由于以前很傻、很单纯,一心向往公务员编制,所以硕士毕业时与女友分开就业,毅然决定离开待了很多年的城市,虽然后来与女友结婚、生子,但也造成了两地分居的不利局面。当辞去工作回到家人所在的城市读博后,每周都可以回家,更加坚定了博士毕业后留下找工作的信心。当然,对我个人而言,读博偶尔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因为,读博这几年意味着你的事业陷入了停滞期,但你的脚步停下了,可之前的同事们却还处于上升期。比如,前几天原单位的朋友圈里“恭喜恭喜”之声此起彼伏,之前比我毕业晚、提副科比我晚的同事,现在已经提了正科,又涨了工资。我内心也忍不住地在纠结,我学历比他高、文笔比他好、工作比他卖力,如果我没走的话……03、S妹,博士入学时正好30岁,我们所有人对她印象都特别的深刻,因为当初博士面试时,她是挺着个大肚子过来的,确实很让人敬佩。入学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她有一股女汉子的气概,性格十分豪爽,说话直来直去,不喜欢什么爱情片、宫斗剧之类原本女性应追捧的影视剧,她说自己最爱看的就是恐怖片。有一次,我们一群博士去K歌放松一下,她唱的都是像刘欢的《好汉歌》、韩磊的《再活五百年》这种充满豪气的歌曲。相对我们这些大学老师、公务员来说,她的家境非常优越,老公在上海收入颇丰,她也成天开着奥迪跑车出入校区。看着她表面很风光,但她也会经常自责,由于和孩子不在一座城市,当用微信视频看到孩子哭闹着要妈妈的时候,她心里也如刀割一样,有好多次打算直接放弃读博,回家做家庭主妇,专心相夫教子,但她也放不下自己的博士梦。不仅如此,毕业那年她又怀孕了,看着她成天挺着大肚子出入实验室、写论文,行动多有不便,导师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她磕着、碰着、摔着,让师弟师姐们多照看着点儿。而另一位31岁博士入学的女生F,原来也是一名高校的教师,由于不满足于三线城市一般院校的处境,想通过读博提升学历,找一所一、二线城市的重点院校。她的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超强,导师对她更是赞不绝口。但令她最烦心的,就是个人问题尚未解决,她导师也曾经介绍了几位男生,但面对她的“高学历、高个子(172cm)、高标准(男生也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是最基本前提)”,男生们纷纷落荒而逃,个人问题就这样一直拖着。她博士毕业后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人在漂着,她自己和家里人更加着急,时不时打电话让我们帮忙物色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说实话,能与她这个年龄段、这个学历、这个高度匹配的男生还真不多,要么不让她的法眼,要么符合她要求的男生,人家也想找个年纪小点、能hold住的不是。04、对于我们每个30后读博的人而言,除了各自不同的动机与心酸之外,还必须要面对一些共同的困难。比如说,无法平衡学业与家庭的关系。30后读博的人,大多都已经成家、有孩子,父母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生病住院渐渐成为家常便饭,孩子的择校入学、课程辅导、补习班接送也颇费心力,家中的另一半虽然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但偶尔也会发发脾气、争吵一番。这时,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专心学业,所以,我们这批15人的“30+”博士生,中途有4人主动放弃、3人没有正常毕业。再比如说,“穷”。毕竟工作了几年,生活的花费跟单身的学生时代已大不相同,让你一下子再降到学生的标准,如果导师不能发高工资的话,每个月1250元的补助真是不够用的。又比如说,基本与各类“帽子”绝缘。现在的高校就是一个拼帽子的地方,你要是没有帽子,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30后读博,顺利的话34~35岁,不顺利的话要更晚才能毕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青年计划将与你擦肩而过,诸如优秀青年、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甚至院士等等,可能与你彻底绝缘。还比如说,毕业后找工作也是个难题。这个不用多说,学科、学校、之前教育背景、再就业想从事的行业,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即使学历提升了,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找到比入学前更好的工作。05、话又说回来,事情都是分两面的,30后读博当然也有其优势。在学业上,我们读博的目标更加明确,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来、要做什么、要拿到什么走。相比而言,一些低龄读博的学生容易目标偏差,出现随大流或者纯粹要学历的现象,就是“先读个博再说”,严重的干脆恶心所学的专业,毕业后直接转行做别的了。在工作上,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若干年,心智更加成熟,处理人际关系应对自如,有利于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在遭受一些挫折之后,努力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情绪上浪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在经济上,基本上已成家立业,有家庭帮扶,或者自己通过几年工作积攒了一些钱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心态上,少了之前工作中的那种虚与委蛇与勾心斗角,心情放松了很多。而且,这个年纪重新进入学校,和小自己6~7岁甚至10来岁的年轻人在一起读书,原来被工作磨出来的老气横秋也会减去不少,心态更加年轻。读博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不必过于在意“三十而立”,因为现在的社会,四十也未必能而立。虽然30后读博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无奈,不敢轻易说“三十而已”,但是,想读博,那么就努力奋斗,人生不要留遗憾。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民食刍豢

30岁北京在编行政人员,985大学博士已录取,有必要辞职读博吗?

2019年7月12日,有个朋友在小西的文章评论留言:30岁北京专科在编行政人员,985学校博士录取,该专业博士数量少,要辞职读博吗?小西感觉这个疑惑也许是不少人都有的,就来发文聊聊啊!小西有点疑惑的是,是少说了"专科毕业2年后同等学历考研"吗?也许是小西之前了解得少,大部分高校博士录取都有要求是已取得硕士学位,除非是优质推免生的"直博"。"专科考博士"的流程小西不太熟悉,但是"专科读到博士毕业"的人不少。小西课题组之前就有毕业2名这样的博士,回老家不错的一本大学任教。-985清华大学-提问信息中"该专业博士数量少",给小西的感觉是"物以稀为贵"或"冷门到爆"。之前,小西有个长沙朋友,硕士毕业后考上长沙市的公务员,在申请-考试制全面推行之前,又考上了武汉大学的博士生。最终她选择脱产读博,录取她的专业和题主的性质有点类似,属于"博士数量少"。但是,在她2018年毕业后,曾有去长沙几所高校求职,结果不是很理想。"博士数量少"有可能意味着需求也少。最终,她选择了1所大学先走"师资博士后"渠道,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力争博士后出站时留校任教。-博士毕业生-小西说上面的个例,是想告诉你:尽管是985大学的博士,也不是读博之后什么都有。关键还是个人的成果是否丰富、导师圈内知名度是否大、引进人才高校是否有该方向需求、一点点运气等。同时,博士入职虽然有不低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但是能否顶得上"北京在编行政人员"4-5年的收入只有你自己才能均衡。30岁其实不是大问题,类似这个年纪读博的人不少,同样有女孩子。高校人才引进35岁的限制,原因有不少,如35岁有望获得青年基金资助,利于个人科研起步。但是,双非院校,尤其是非省会城市的,在人才引进上针对有优质科研成果的博士,会适当放宽年龄。-高校新入职教师宣誓-因此,问题其实最终会变成"30岁北京在编行政人员"985大学博士毕业后,你会选择去一所普通城市的双非大学任教,或者是继续考北京的事业单位编制?仅仅是一句提问,你给予的信息过少,工作和读博的孰重孰轻,只有你自己才明白。最后,小西想说读博有机会提供另外一条科研路,或者是一些机遇,而不是代表一定比工作好、收获更大。入学之前,不要过于功利的将读博等同"成功的捷径",其实博士真的就是一段求学历程,加油!

地狱火

博士一般多少岁毕业?30岁才博士毕业是不是太大了?

我们国家的博士平均毕业年龄是33.17岁,30岁博士毕业,这个年纪很正常的。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下计算,18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是22岁,读研究生需要三年,研究生毕业是25岁,博士又读五年,毕业刚好是30岁。能够30岁毕业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了,说明你在上学的过程中没有留过级,高考没有复读,考研没有二战,博士没有延期。之所以有人26、27岁就博士毕业,推测可能是硕博连读或者直博,也有可能是硕士期间只读了两年,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就2年。正常博士毕业本来就应该在30岁左右,那么为什么平均博士毕业年龄是33.17岁呢?推测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博士延期现在我们国家的博士培养采取的是“导师制”,博士要读几年因人而异,北大要求是四年,一般是在三到五年,最长可以七到八年。我们国家的博士延期率已经达到了65%,这也就意味着能正常毕业的是少数,大部分博士都要延期。博士延期有自身的原因,比如博士毕业要求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发不出来那么就没办法毕业。其次还有导师的原因,许多博士延期是因为课题没有结题,导师不放人。二.工作后读博士往前推20年,大学生都非常吃香,研究生可以直接到高校教学。但是在今天大学生已经遍地走了,想要进入一本的高校当老师没有博士学位是不可能,早期有一批人硕士毕业就出来工作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评价指标的改变,发现硕士学位远远不能满足工作上的要求,受到学历限制,有不少硕士生在工作几年后又重新回来读博士,30岁40岁的都很常见。其实大龄博士往往也有自己的苦衷,除了要承担家庭的压力外,还会有找工作的压力,到了30岁的年纪,许多博士都已经成家立业。而博士期间没有工作,只靠国家的一点补助,远远没办法负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不仅如此,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处处受限制,比如高校招聘青年教师就要求博士毕业,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如今不少博士毕业想要留高校,还会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否则想要留在高校基本上没有可能。总之,30岁博士毕业是一个很正常的年龄,不管是你以后想去企业工作,还是想留高校,年龄都不会成为限制你的因素。

便利贴

33岁,毕业11年后脱产读博:明白了这三点,人生随时都能重新出发

文:宛清图:网络33岁这年,本科毕业11年后,我决定脱产读博。我觉得自己就像只蜗牛,资质一般、跑得也慢,吭哧吭哧地爬,让人看着着急。唯一的优点是,即便如此,却也自顾自地不肯放弃。本科毕业的时候考研没考上,就跑去上班了。前一年工作还比较轻松,后来换了个更核心的部门,见过了更优秀的人,自己跟自己说不行,然后又跑去读书了。硕士毕业到体制内单位工作,很稳定,待遇也还过得去,就这样过了六年,工作越来越顺,逐渐如鱼得水。可是在看起来的圆满中,却深刻地感到隐忧和失落,然后再次决定脱产读书。 在33岁的高龄,事业上升阶段,选择脱产读书。这样的决定看起来很艰难,并不意味着一定正确,更不代表光明和成功。但我仍旧为自己骄傲,因为即使33岁了,我还敢选择,也还能选择。还可以打破安逸和稳定地生活,还能赶着自己再次出发。不记得哪个作家说过一句话,不要在安稳的环境中呆三年以上。但是,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勇气一次又一次重新出发。为什么?一是因为被自我设定的“边界”禁锢,根本想不到除了眼下,自己还能有其它可能性。二是在整个世界都很焦虑、很喧哗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坚持自己的节奏,没有办法忍受重新开始时暂时的落后。三是因为害怕结果不能如自己所愿。回首决定考博、成功录取到决定脱产读书的过程,我其实也有很多的犹豫、彷徨,而最后坚持走下来,只是因为我想明白了这三点:1.打破自我设定的“边界”,才可能获得人生的真正“突破”其实考博这件事,在心里搁了好几年。硕士毕业,来到现在的单位从事行政工作。那时候还没结婚,买了个小房子,干净又温馨。工作虽然也忙,但五点就下班,五点半已经到家,坐在沙发上看窗外的夕阳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感觉很安稳、很满足。这可能是上班最为简单快乐的一段时光。后来就结婚、生孩子、换岗位,越来越忙,越来越多的加班,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内心真正的需求。于是很多次跟先生说,要不我考个博吧。这句话我可能讲了三四年。但始终停留在说说而已。为什么一直没有行动呢?浅层次上来说,是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觉得考博这件事太难了;同时对改变现状缺乏勇气,明知前方风景并非自己所求,还是忍不住由着惯性往前走,。深层次来说,其实是恐惧。被自己思维里的“边界”框定,为了安全和可控,宁愿活在局限和狭小之中。最近知乎有个热点话题: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用户Steve Shi回答说:讨论突破,其实首先要讨论边界。边界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当你告诉一个小孩子他的床下有怪物时,他的本能反应不是掀开床单去检查,而是在脑海里先构建出怪物的样子,然后吓得躲在被窝里不敢出来。而那些善于突破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自己对边界的判断很可能是不准确的,许多所谓的边界其实只是主观感知,并不是客观存在。深以为然。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他居住的海景镇只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他的亲朋好友都是职业演员,他的人生是精心安排的剧本,他生活的每分每秒一举一动都被成千上万个摄像头监视,24小时无广告的向上亿观众播放。导演组设计他的“父亲”在一次海暴中丧生,让他从此再也不敢靠近大海,从而被牢牢禁锢在“岛屿”之上。但当他下定决心,不顾生死,乘风破浪“逃离”之后,才发现遥远的“地平线”,既然只是一堵墙,墙外就是真实的世界。有时候,我们依赖已有的人生经验,或者在别人的耳提面命中,不知不觉在观念中砌起了一堵虚拟的墙。让我们不敢向前,不敢迈步,不敢改变,不敢突破。而当你真正走过去才发现,那堵墙其实是不存在的。对于我来说,要感谢很多的机缘巧合,也要感谢先生的坚持和鼓励,让我在某一天鬼使神差地打开网站报了名,真正的迈出了考博的第一步。2.坚持自己的节奏,别为外界的喧哗停下自己的脚步考博之前和之后,有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是:这个年龄去读书,是不是真的太晚了?一方面对于自己的一生而言,三十多岁早就过了黄金求学年龄,精力、体力、记忆力也不比应届的学生,要按期拿到学位都十分不易;就算按期拿到学位,也已经超过35岁,事业和发展都将受限。再与同龄人相比,很多人从一开始就选择学术道路,三十多岁已经有所成就,不到三十岁的教授博导也越来越多。半路转弯,对我来说已经落下太多。跟好朋友倾诉这种担忧,她说:哎,你不读就不会超过35岁吗?就会比现在有更多选择吗?想想也是,即使我不读书,35岁也会来,事业和发展也一样受限。那么,又担心什么呢?学术这条路上,确实有太多人起步更早、天赋更高、成就突出。可即便我只是一只小蜗牛,也不妨碍我在这条路上坚定而缓慢的前行,如偶有所得,也可自得其乐。日拱一卒,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样想来,也就释怀了。有时候,我们不再追求改变,不是因为我们怕苦怕累,也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因为从内心深处觉得,到了某个年龄,自己就已经丧失了拥有某些东西的权力。比如,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追求梦想的自由或者重新开始的可能。不久前有一个视频特别火,一位外国小哥哥在视频中说:你身边的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也许有些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点。25岁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我觉得生命中,这种不慌不忙的从容实在重要。它让我们不管何时,都有播种的耐心和信心,都有对于当下生活的笃定与坚持。3.别太在意结果,人生其实只是一个过程而已确定要去读书之后,我曾经犹豫是否要坚持工作。但是坚持工作,又如何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纠结之中,发现自己纠结的并不在于短期利益。不过对读书这件事的结果抱有怀疑:这个选择真的对吗?未来会更好吗?正因为怀疑,才对当下的一切舍不得放手。但再仔细想想,一个决定又如何能给我们更好的保证。只有那个不断锤炼、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过程,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人生的许多不敢,多在于对结果太过执着。但其实,人生最后都通往一个同样的结局——生命消散,尘归尘、土归土。只有过程的美妙各不相同。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心态",指专心致志于事情本身,不去管它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起源于美国一名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瓦伦达。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有时候,太专注于结果,反而导向了自己所害怕的结果。走到三十多岁后,终究会发现,人生没有哪一条路是容易的,也没有哪一条路不需要持续努力。你松下一口气,生活的波涛就有可能席卷而来。走到三十多岁后,也终究会发现,其实在专心致志、持续努力的过程之后,结果不过是总会到来的礼物。它不一定恰如你所愿,但似乎也总差不到哪去。与其汲汲于结果而踟躇犹豫,不如享受着过程而勇往直前。人生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免不了磕磕绊绊和兜兜转转。愿你一直目标清晰、风雨兼程;也愿你随时都有重新出发的勇气。那些“耳听”的道理,给不了你想要的人生。只有不断前行的路,能够通往远方的目标。

里原

30岁之前博士毕业有希望吗?有,而且可以直接聘为教授、博导!

作为一名1990年出生的90后,我深感写这样的文章有点心虚,毕竟此时的自己连博士都没有考上,还在这里写博士生导师。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深知在当下这个社会,越早取得博士学位,拿到高校的offer,我们才有足够的耐心去开展我们想进行的学术研究。不然你就会像我一样,每天担忧着明天怎么过?我还有逆袭的希望吗?如何学习英语?还要考六级吗?如何面对三十而立?等等思考了也不会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不可否认,在现有的传统求学之路上,我们一个普通人想取得博士学位,往往先要度过三十周岁,而在25-30岁之间的这段时间,外界(包括父母亲人)总是不时地给我们施加一些压力,特别是谈婚论嫁的问题,在当下高房价的客观现实下,我们每个在读学生不再一心搞学术研究,而是思考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挣点钱。当然这种挣钱的尝试除了浪费我们的时间,大多时候对于我们并无多大益处,反而可能令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例如,如果你高三的时候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有效地备考,那么你可能落选或者进入一所不好的院校。不少人此时选择了复读,也许从短时来看,你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短短的一年时光有时候会令你后悔不已,因此你本科、研究生毕业时至少比别人大一岁。再如,如果你大学期间没有合理地规划好时间,很大程度上会无缘国奖,丧失保研资格,当你发现失去时才知道国奖、保研资格的重要意义。怎么办?只能走传统的发展之路。即便是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如果你考取的不是名校,再不注意发表论文,那么你的考博之路可能也是充满荆棘,最后可能落得如我一样,都快30岁了还没有考上博士。说了这么多有点负能量的话,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传统的博士毕业时间以及可能变动周期。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6周岁是入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从6岁说起。我们不少人的求学轨迹是这样的:6岁入小学,13岁入初中,16岁入高中,19岁入大学,23岁本科毕业,23岁开始读研,26岁开始读博,29岁博士毕业。总的来说,好像很多人都可以在30岁之前顺利博士毕业,可是我想提示你的是如下基本事实。#考博#1.你的出生日期可能如我一样,在9月1日之后,因此你可能错过6岁入读小学的机会,7岁才能入读小学,我就是如此。2.你的父母可能担心你跟不上,因此让你小学留了一级,你当时非常开心,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当然这种情况在当下越来越少。3.在当下不少地方,省级示范性中学招生名额有限,你又不想去上一般的高中,因此你可能初中毕业后复读一年。这种情况在1980-1990年出生的农村孩子身上很常见,现在好像部分地方规定,不让复读。4.高考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人生起点的重要考试,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正常发挥,报考志愿也并非那么理想。怎么办?为了我的本科梦,为了我的名校梦,咱复读一年吧,或者复读了2年。不少学生确实通过复读考取了名校,但是更多的复读生只能考入非双一流院校。5.当你意气风发地的想通过考研考取名校时,你惊奇地的发现,自己学校竟然没有保研资格,或者报名名额只有可怜的2%,而你由于种种原因不符合。因此你只能开启考研之路。如果你顺利一年走,祝贺你。可是就怕你考取名校的学硕,你很大程度上会落选,最后的结果只有2种,要么调剂到一所普通的高校,要么再战一年。6.当你读研时,你惊奇地诸如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硕竟然只有2年,而你在普通院校需要熬上3年。而且越来越多的院校通过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甚至直博方式选拔博士。于是你的考博之路开始啦。如果你幸运,一年就考上,就怕你遇到强劲的对手,第一年落选了。此时的你大概为26-28岁。7.也许在你的观念认知中,博士为3年制,但是在当下博士正常毕业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你会惊奇地发现,大部分院校已经改为4年制,而且想正常毕业有点难。因此如果你走的是传统的求学之路,你博士毕业的年龄在29-35岁之间。想在30岁之前毕业还是有点难度的。当然,这并非不可能,而且还可能在30岁之前顺利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90后顺利的获聘为教授,甚至博士生导师。他们中间既有本土博士,也有留洋博士。其中一位中南大学的特聘教授生于1992年,即才28岁。他的发展之路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他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9年博士毕业于西澳大学,本科到博士只用了3年。很显然他的发展之路在读博之前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其的特殊之处在于通过留学读博,并且在博士期间大量发表论文,因此满足了国内教授的获聘要求。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很多人到现在还认为只有先读个硕士才能读博,其实这是不准确地。大家在2019年9月份的时候一定看过“清华大学2019级最小的博士生才17岁”的新闻,他采用的是当下非常流行的本土读博方式——直博。而我们很多高校在当前每年都会招收不少14-17岁的大学本科生,他们如果认真努力,那么本科毕业时就是“17-21岁”,参见:我终于知道为啥清华大学最小的博士才17岁了!这样如果他们选择直博的方式取得博士学位,那么博士毕业时才25岁左右。即便是24岁本科毕业,直博取得博士学位才29岁。再用几年的时间拿到高校的教授席位,还是非常有希望的。除了上面的直博,其实在当下还是有不少可以缩短求学时间的安排。以法学专业为例,你本科毕业时可以选择出国读个LLM,一年制就可以取得研究生学历。或者选择读专硕,2年就可以取得研究生学历,这样你再选择读博,相比其他人也是可以节省1-2年的时间。还有就是硕博连读,5年即可拿到博士学位,这相比于3年学硕加4年博士少了2年时间。因此在当前,我们是有不少途径缩短自己取得博士学位时间的方法。当然,其中的大前提是你研究生考个博士点院校,最好本科读的也是名校。看完上面的分析,你知道如何在30岁之前获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至少博士毕业了吗?如果你现在如我一样,那么请你现实一点,先考虑一下如何考博吧。

耳无所闻

30岁博士毕业!人生有1/3都在为中考、高考、考研等奋斗!

文| 沧海一笑编辑:陈小兵欢迎关注:说教育岁月读书人获得最高学历(博士学位)大约需要25-27年的时间,其中幼儿园3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研究生(硕士+博士)大约6-8年。有的博士在毕业后还会考虑到国内其他985院校做个博士后!也就是说,博士毕业一般都接近30岁了。在这期间,同学们为中考、高考、考研等付出了多少青春和汗水?读完博士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已经消耗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光了!青春换学历中考现在的中考已经不像十年前的中考那样了,很多家长都表示:孩子要是没被送进省重点及其以上的高中,估计在高考的时候,就会很吃力了。现在的教育水平越来越呈现出金字塔效应:省城里的顶尖高中的火箭班谈的是“清华北大率”,而普通般的至少也是谈重点率;小城市里的三流中学则大多都被各大品牌高中把人挖走了,剩下的学生有极少数能考上重点高中。因此,家长和孩子在中考这一关就会想方设法搞来一个重点高中的就读资格。通过中考后,同学们的年龄就达到了15岁这个水平了。中考出现新的格局高考高考是很微妙的,你以为平时一直很牛的人就一定可以轻松搞定高考?每年失误的人比比皆是!爹妈为了孩子的高考可以说是付出了各种代价,什么该补的课,该交的钱,爹妈一个“不”都没有说过。当然这里面最累的还是高考学子们,仅仅是一堆一堆的试卷就已经让他们崩溃了!更何况七大姑八大姨还经常问自己的模拟成绩。通过高考的孩子一般都处在成年的边缘了!高考“六七八”考研考研可以说是高考的后续,一些学子在高考的时候发挥得很好并成功进入985院校,也有部分同学只考入到了普通二本院校。因此,为了弥补高考的失误或者想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筹码,于是考研大军波涛汹涌,飞流直下!考研人的年龄大多21-22岁这个样子了,都差不多达到可以结婚的年龄了!考上研究生就又得支付三年的青春,待到25岁硕士毕业后,再想读个博士,于是就选择出国了。考研之路等到你从海外归来的时候,看到同学的孩子飞奔过来叫了你一声“叔叔好”,顿时你的心透凉!青春啊青春!30岁的你拿起了计算器,算了一下30除以70,结果大约是0.4286!全文为本人从海外博士毕业后的内心独白,只是感慨:岁月不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