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准备出国读博的同学,这5点小建议你一定要看看仁声

准备出国读博的同学,这5点小建议你一定要看看

没有哪个成年人的世界是容易的,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一点,选择更多一点,越来越多人开始进修提升自己。大部分人会选择读研,读博或者出国留学,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是值得支持的,这次为准备留学读博的同学准备了几点小建议。1、 明确自己定位制定好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定位。谨记出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去获取知识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可以走马观花的游客。所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不要想太多不着边际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一些真正的本领,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2 、有辨别的交友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开始会不太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思想观念,所以可以积极一点和班上的同学主动交朋友,但是不管交多少朋友一定要记住古人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交友也要慎重,因为国外的思想相对比较开放,和我们国内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所以要小心不要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学会交益友,远离犬马声色之人。3 、多去图书馆学习可以多与学霸交流学习,他们之所以成绩优异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可以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就像在优秀的人身边你也会慢慢变得优秀是一个道理。平时多去图书馆,现在高楼大厦的林立,生活节奏加快,使我们再难寻一方静土,而图书馆的宁静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氛围浓厚,书籍琳琅满目,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另外,除了阅览所读专业相关书籍外,还可以再多阅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籍,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高度,也会收获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4、 学会和导师讨教遇到课题上的问题可以多向自己的导师请教,谨记自己的目的就是来学习提升的,所以不必难为情或者有“大家都没问,我问是不是显得自己不够聪明”的想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导师也是很欢迎学生请教问题的,不过,在请教之前最好可以先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文献,有自己的一个想法观点后,再去与导师探讨。5 、安全问题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自身安全。虽然现在治安都不错,但毕竟是在陌生的环境下,在不了解当地的处事方式时,安全问题是不能忽略的。而且出国后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国家,为人处事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小心谨慎一点准是没错的。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咨询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

一板一眼

出国留学,“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说法是真的吗?

大概三个月前,身边的一个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同事辞职了,就在大家都纷纷猜测她去向何方的时候,朋友圈的一张录取通知书给出了答案,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众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和去一家好的公司不一样,能去上全美前五的高校,可能是很多人毕生的求学梦想。因为一直从事学生工作,所以身边少不了各种家长的故事,而关于出国读博,他们提到了“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到底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出国读博究竟真是这般,还是会有比国内更好的出路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出国读博的那些事儿。触手可及的面试每年的秋季招聘,以FLAG为代表的美国大公司开始了疯狂的招募计划,通常来说职位会在三四个月内就被填满,往往到了第二年年初,基本没有什么职位可选了。当然,这种情况会对两种人开绿灯,一种是有博士学位的应届生,另一种则是有工作经验跳槽的人。所以这里面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相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公司往往更欢迎有工作经验的人,这点毋庸置疑;第二,在这些公司眼中,应届毕业的博士生其实等同于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所以对博士来说,面试触手可及。一骑绝尘的待遇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公司中,都会存在等级制度,比如国内常听到的P5,用以标记工程师的级别,在美国有的是T系列,还有E系列。不同的级别,代表着的是不同的收入,例如T5级别,对应着的就是25到35万美金。应届生通常是T3,不到20万美金。这里提到的应届生,就是指研究生学历。而博士生通常可以拿到T4级别的待遇,即25万美金的年收入。当然如果你在读博期间成果并不是很好,只是刚刚满足毕业要求的话,只会比硕士生多不了多钱。不过大概率的情况是,博士享受的待遇,一骑绝尘。倾向博士的岗位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崛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在求职季是相当的抢手,那时候操心的不是有没有工作可以找,而是究竟哪一家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些岗位门槛就是要博士以上。所以本身博士生相较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属于少数群体,当博士门槛立起来的时候,自然就是供小于求了。就拿很多大公司的算法部门来说,达到数据科学家级别的,没有不是博士的,而且除了是博士之外,还要是十分优秀的博士才行。艰难困苦的过程想读博,并不是想想就行的,一整套复杂的申请流程,各种材料的准备,从一开始,就打下了艰难的烙印。而申请上了博士,读博才是磨难的开始。博士必须做科研,而且必须做到领域创新级别的科研。在这个过程中,你面临的是无数次的自我质疑,我到底能不能毕业?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做这个方向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而且当你看到朋友圈当年硕士毕业工作的同学,晒防晒车,周游世界,你的心态还能否保持平静。看着师兄找到耀眼的工作,看着师弟发出高级的论文,你的神经还能否放松下来。读博期间的艰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有人在挫折中取得正果,有人在崩溃中选择放弃。但我希望看到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百般纠结的选择很多同学可能还在读大学,他们在考虑是在国内读研,再去国外读博,还是直接就去国外读研,然后在考虑是否读博。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覆盖你自费读硕的话,其实出国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你面临的压力相比于考研其实是小很多的。像我一个考研二战失败的朋友,选择去日本京都大学读研,32个考生录取28人,最终以第24名的成绩成功上岸。读博不会让你暴富,也不会让你赤贫,即使刚开始收入不高,但博士所能迸发出来的力量也是硕士和学士所不具备的。而且当你环顾当今大企业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中都有着博士学历的背景加持。如果想在科研路上拼一把,就选择读博;如果只是想有一个更好的出路,读硕就可以了。回到文章标题,因为我们举的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例子,所以至少在这个专业上,不存在“读博毁一生,科研穷三代”的问题。而且回归到问题本身,决定一生的,是你的能力和眼界,学历永远是你的垫脚石,选择高学历没有错!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辞曰

读博连发3篇Science!28岁任武大教授再发Nature

有这样一位学者,读博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3篇Science,28岁成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再发2篇Nature,35岁荣获杰青......今年9月,他还入选了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他就是集多数荣誉于一身的邓鹤翔教授!1985年出生于武汉,在高中化学竞赛获一等奖保送复旦,随后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被“大牛”导师OmarYaghi教授收为弟子,并留校继续念博士后,2013年加盟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图源:邓鹤翔课题组铸就武汉大学建国后的首篇Nature2015年11月,武汉大学邓鹤翔教授团队为武汉大学完成建国后的第一篇以第一通讯单位发表的《Nature》主刊论文,而且该项研究成果也是由韩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罗特格斯大学、斯特哥尔摩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完成。论文题为“Extra adsorption and adsorbate superlattice formation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此项研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原位观察孔材料中的气体吸附行为,首次揭示了小分子在限域空间中的有序自发聚集行为。而在此前,小分子吸附的过程通常被认为是无序的。这项研究表明,不同孔道中的分子能够通过与具有原子厚度的MOF孔壁相互作用,与周围孔道中的分子进行“沟通”,从而形成跨孔道的不均匀分布,这种不均匀分布导致了额外气体吸附区域的产生以及气体分子的超晶格有序排列。尤其对社会中广泛关注的温室气体CO2的富集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2020年9月9日,再发Nature邓鹤翔、昝菱教授课题组合作,于《Nature》在线发表了本校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署名单位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后江卓和2015级博士徐晓晖为共同第一作者,邓鹤翔、昝菱教授,上海科技大学Osamu Terasaki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题为“Fill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sopores with TiO2 for CO2 photorection”。该研究系统探究了MOF介孔孔道定制TiO2生长的理论机制,最终实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在MOF中的无损填充。两种材料特性的高效协同,将拓展出一系列新型的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团队合影读博期间发表3篇Science2007-2008年,邓鹤翔教授本科毕业后以 “visiting student”的身份赴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进修。由于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在国际上的排名在200位左右,算不上是一流院系。邓鹤翔内心十分不甘,于是一边就读,一边请国内导师帮忙写推荐信,最终如愿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Omar M. Yaghi教授组里攻读博士学位。Yaghi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化学家和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是MOFs、COFs、ZIFs等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鹤翔教授博士的研究课题便是MOFs。那段时间,邓鹤翔教授成长迅速,不到两年便发了人生中的第一篇 Science 。 自此之后,邓鹤翔教授的科研如同“开挂”一般,成果迭出,2010-2013年期间,陆续发表了第二篇、第三篇 Science 。博士期间,三篇正刊。邓鹤翔教授博士毕业后回国,直接被聘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85后正教授,轰动一时。天才学霸的背后被人评价“特别能吃苦”“鹤翔一直拼劲十足,特别吃得起苦”,邓鹤翔本科的同学是这样评价他的。本科时,他想利用假期阅读文献、在实验室做实验,不回家便成了他的常态。上海的夏天酷暑难当,当时他的寝室没有装空调,遇上37℃以上的大热天,晚上他就拿着一条草席,跑到装了空调的同学寝室打地铺。邓鹤翔的本科同学、化学系2003级学生肖沙(化名)记得,那时课业繁重,能够去实验室的时间有限,但邓鹤翔却在实验室花了大量时间学习。除了做实验,他还阅读了很多文献,常常请系里的教授为他推荐书目和论文。当时在每周的组会上,邓鹤翔往往能更为详尽地表述哪些文献为什么值得一读、如何设计实验,“他还特别关注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情况,相关领域哪些人正在做什么研究、获得了怎样的成果”。本科毕业前,邓鹤翔在导师的指导下,与系里的研究生合作,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即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研路上学会取舍邓鹤翔教授在做客武汉大学的一次讲座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心得:当被问到如果想走出国这条路,需要提高什么能力,才能成为科研界的大牛?谈到留学,邓教授说,国外研究生的压力很大,周末大家都全心投入在实验室里。他回答,对本科生来说,要有一篇很牛的文章,英语的应用能力要强;对于研究生,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文章,还要有一封很牛的导师推荐信,另外要多参加国际会议,武大这方面就有很好的资源,希望同学们能抓住机会,与大牛们面对面交流。主持人请他分享科研道路上开心的事。“说实话,开心的时候比较少。”他说,你如果想做一件很想做的事,就必须做更多不想做的事。当然,认识一帮朋友、好哥们,是最快乐的事!你能够找到和你一起做研究的人,你就会走得更远。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573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38-2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武汉大学、武汉晚报、半月谈等

插花眼

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吗?

最近塔主和几个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聊天,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纠结,就是要不要去继续读个博后,或者是出国访学一到两年?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博士大部分具有两个共同的想法,一是对现有工作环境不太满意,也就是说这些博士大多数是去某些地方的二三流院校当老师,科研设备,团队成员水平都不好。二是内心不甘心,由于科研平台的落后使得自己无法发表出高质量的论文,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职称晋升,想通过某个渠道或方法来改变现状。对于这些被半吊着的博士们,要想彻底的辞职换更好的单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要想去更好的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有更好的科研成果才有资本跳槽。但是自己也不愿就这样默默的在那里一天天的混日子,急需寻找一条改变现状的道路,于是大家觉得最为可行的就是找个好一点的平台做几年博后,或者是出国去做两年访问学者,用这样的方式来接触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团队,助力让自己在此期间发表较好的科研成果。虽然这是一条看起来非常可行,也有助于完成自己目的的选择,但是实际情况是,真正选择的博士并不是很多。因为进入到高校当老师的青年博士,大多数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了,很多博士也已经结婚生子,如果选择读博后或者做访学的话,那很可能就意味着无法照顾家庭,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抉择的,比较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老人也需要我们的照顾,因此就出现忠孝不能两全的局面。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真的选择了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的话,那么就真的能改变我们目前这种半吊着的局面吗?其实,塔主认为无论是读博后还是出国做访学,这都仅仅是为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也就是一条道路而已。做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能借助外在平台发表出高质量的论文,但是并不是说只要选择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就一定能够发表出好论文来,这里边就有几分风险,这能说做了这样的选择,发表出好论文的概率要大一些,并不是自己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如果我们已经下了决心要去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的话,那么我们千万别做没有准备的事,一定要非常明确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如何保质保量的发表出论文来。塔主建议,首先在去读之前就要和对方导师沟通好,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好的进行。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在去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之前,带着自己已经写好的论文初稿去和导师交流,保证在你一入学就有论文投稿,最差也能在你出站或者访学结束时发表出来,这样你的这个选择才有意义。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并不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但也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机会,如果选择,请珍惜,请把握住,便是成功!

艾琳娜

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后,我还是选择读博

瞎姆雷特看书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李贺欢 女 28岁 本科就读于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目前计划出国读博士一个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很多个岔路和选择,如何做选择是一个很重要而又关键的问题,因为每一次的选择便决定了你人生不同的道路。最近我有很多朋友都在面临着读博还是工作的问题,无非就是心中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个衡量,通俗来讲,就是读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拿高薪还是现在工作积攒经验来晋升。2018年7月毕业到现在我工作了快两年了,已经经历过大多数人的迷茫和纠结,现在我的方向已逐渐明朗——出国读博士,我想给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给还在纠结中的你增加一点对自己未来选择的坚定。当初选择考研也是一个意外,虽然我没有找工作的打算,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我没有突出的特长能支撑我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学专业农学也没有让我进入高薪行业的优势,但也并不想考研,大学实习期间也对研究生要做什么完全不了解。一番挣扎之后,为了那份坚守了两年多的异地+军恋的恋爱我选择尝试一下,因为在部队当兵的他以湖北省第一名考上了中国最牛逼的军校——北京特种警察学院。备考的经历痛并快乐着,两个多月的学习让我以还可以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不是我学习多好,而是备考期间,我一次也没有出去玩过,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除了吃饭都在学习。前几天一个老家的姑娘过了研究生初试,但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没前途,问我怎么选择调剂的专业。对于专业,如果你有能力选择一个很好的专业如法律、医学、AI、会计、英语等肯定是极好的,如果不能我建议去选择一个好的导师,通过一些网站或者他的学生了解他的为人和对待科研的态度和能力,这也许决定你将来是否顺利毕业或有一番作为。我研究生的导师可以说是年轻有为,属于精英类的人物,他能给我们很好的榜样和教诲,虽然没选择在他实验室读博士,却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我也总结过,研究生期间不是我不够好,我不太适合他的团队环境是主要的原因吧,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待的团队,工作是如此,上学亦是如此,如果在一个地方呆的舒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便是符合的。对于复试,自信和英语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建议大家平时能坚持学英语,会让你在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中增加自信和筹码。硕士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一直在备考公务员,国考、省考、选调生一轮下来我全军覆没,也失去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之前在果树所投了简历,一个电话没经过面试我便去了郑州果树研究所做了科研助理,因为我别无选择。工作一个月我发现这个地方并不是我想待的地方,工作之余我选择考教师资格证和写两篇课题相关的文章,并时常浏览各种招聘网站随时准备走人。毕业三年内经常换工作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在不断地寻找中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制作严谨的计划并能很好执行的人,我想大多数人亦是如此,这并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的方法,我的方法是既然选择了,便狠狠的逼自己一段时间。2019年3月教师资格证考试前的一个多月,我每天下午六点下班吃过饭到晚上十一点多备考,周六日也很少出去玩,期间我在淘宝购买了很多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相关的材料和视频总结,一些辅导机构的资料让我缩短了备考时间。考试当天很倒霉,我早上坐了三个多小时得公交到达学校,转了半个校园到达考场已经开考十分钟了,那场考试是教育知识与能力,但我并没有慌,可能是准备充分让我莫名的自信。后来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我发给你)。这便成了我简历上展现自己能力的一份重要信息。也是1月到3月份这段时间,我抽空写了两篇中文文章的初稿,虽然我不知道能不能发表,但对我的写作能力确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在2019年3月的时候我看到了河南大学一个从海外留学回来的老师在招助理,我心动了,可惜我连英语六级都没过,不是考不过,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努力通过,可想而知我是心虚和害怕的,我怕自己难以胜任更高水平的助理工作。幸运的是,仅仅通过sky面试我就通过了。在2019年4月的时候我还经历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博士面试,通过初筛的人在面试阶段全部通过了,那个时候的我是纠结的,因为工作的不满意让我想着读博也许能有更好的出路,心底其实却是嫌弃河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经过一番纠结与考量,我放弃了,当然也离不开我男朋友的支持,选择了来河大做助理。面试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河大有一个和国外学校的交流项目,只是雅思要过6.5,我自然是没有自信去申请,我想再不济留在河大读个博士就好。经历过好几次的纠结与选择,到现在我已经在河大做了一年的助理,经过一番锻炼,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已经申请了留学的项目,接下来又是一番关于雅思考试的恶战。特此感谢好友胡晓静推荐的一些资料和apps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明白,能力和想得到的永远都是匹配的,我很幸运我可以先跨进我想去的那个地方的门槛再提升能力,而往往大多数时候,没有提前准备充足的能力,我们连踏入门槛的机会都没有。当然,我现在也面临着一项很重要的选择,在出国之前要不要结婚生子,有了很多次选择之后我已经不再慌乱,有些事走着走着便理顺了,我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万一只能读博之后生宝宝那我也有一个好身体去坦然面对。可能要好几年的备孕中哈哈~~~在选择读博和工作之间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工作不如意随时可以走人,选择读博就是一场3-6年的豪赌,只能赢,不能输;2.我助理期间的工资也就3000-5000,如果读博实验室奖励+国家补助+奖学金+文章奖励也差不多3000多,也相当于一份工作,未来可期,当然会更累;3.读博要不断提升能力,英语交流、写作,科研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等,当然工作也需要,这些都是每个优秀的人必经之路;4.如果你觉得自己得专业前景不够好,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英语口语、考各种教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含金量高的资格证,增加自己未来就业的筹码和拓宽就业范围;5.读博之后考公务员要容易很多,不过2020年博士生扩招10万,学历的价值也在慢慢跌落;6.工作之后依然可以选择考研或考博,年龄永远都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你的决心够不够坚定;7.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放弃梦想!支持作者看这里上面的链接,点一下,退出来,腾讯给来稿者五毛钱广告费,瞎姆雷特看书替来稿者感谢您的支持!“瞎姆雷特看书”承诺一切收入归来稿者所有!瞎姆雷特看书“瞎姆雷特看书”公众号是一个致力于让读书变得更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只要您喜欢读书,都可以将您的读后感投稿给我们,平台将会给予丰厚的稿酬作为您的奖励。如果你对看过的某本书很有感觉,大胆写出来。每一个思想都有它的色彩,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要求:有自己的思想,行文通顺就行。不限字数,不限题材。报酬:10-500元/篇,数据优秀者另有奖励。瞎姆雷特看书,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生命的复杂,就在于不可预期,不容解释,不能厘清。好像走在迷雾里,看不见任何方向,没有人可以判别前面是否断崖或绝路。生命只能持续走下去,直到雾散了,答案才终得明白。

蓍草

她在国外读博七年,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网红一个月的收入

灵魂太慢,脚步太急,你所有的急功近利,都源自这以金钱为尺度的俗世。—雅室俗人还记得前段时间一夜爆红,最后被抖音官方封杀的温婉吗?仅仅因为在抖音里一个地下车库跳《Gucci Gucci Prada Prada》的舞蹈而走红,抖音账号一夜之间,粉丝疯长两千万。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行为举止上来看,这哪里像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这位自称17岁的小姐姐平时时间充裕,喜欢蹦迪,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因此被网友们调侃有着「17岁的年纪,27岁的外形,37岁的财力」的白富美形象。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付60元才可以看的照片,结果有8万多粉丝付款了,也就是说,睡了一觉起来发现有480万进账了。在这个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的时代,一夜之间几百万的进账并不稀奇。这也让那些每天朝九晚六、累死累活地工作,结果每月才五六千的人成为了一种笑话,相形见绌。一夜暴富的神话,杀死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总想着投机,如何挣快钱。她是一个海归博士,在国外求学了七年,父母在七年时间内为她花掉了100多万,本以为自己这么高的学历,在国内随便找个工作都要比一般人要好,可谁知投了几十份简历都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工资问题,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开出的工资是超过8000的。 身边的朋友开始讥笑她:“别太心高气傲了,先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吧,将来不还得嫁人。” 亲戚也嘲讽她:“你还是个”海龟“呢,都没有公司录用你,你看我们村的谁谁谁,初中就辍学了,现在人家都开公司了,一年赚几百万,要那么高学历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给别人打工!” 当她扭头发现,就算自己一个月工资1万,还得要奋斗10年才能挣回父母多年以前的投入,而自己的收入在当代网红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她很伤心,自己有很高的学历,也有俊俏的外表,为什么就是拼不过中国的网红!市场经济的发展普及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玲琅满目的商品?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想购就购的网上超市?还是人情的冷漠,道德的低下?尔虞我诈,冠冕堂皇,人面兽心,“阴阳合同”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恶俗。市场经济的成就被有些学者、专家说成了为了提高全人类的幸福感,但有研究发现: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幸福感指数和几十年前并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发展的太快,让每一个人的心都狂躁起来:大学教授成为了“教兽”,交给学生太多无用的东西,让他们慢慢变为庸才。又刻意去追求职称,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却没有做出多少实际的事情。一边喊着教职工工资太低,一边背地里挣着黑钱。教育部门压低教职工工资,逼着那些优秀却平凡的教师外出兼职,又强调教职工未经允许不得做副业。当大学教授完全以赚钱为目的教学时,这个国家多少已经看不到未来;学生学不到实际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升学考试,当他经历过三年高考,四年大学后步入社会才发现:他在学业时期丢了最宝贵的东西-独立思想。成为了一个按部就班,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高中老师告诉我们:读好高中,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赚更多的钱;大学老师告诉我们:读好大学,拿好文凭,你的人生才会有更多财富;家长告诉我们:供你上学,就是指望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赚更多的钱。等拿到了高学历时,又发现自己的收入跟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网红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顿时又萌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我们不再是金钱的主人,反而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作家不再是纯粹的作家,为迎合大众共同爱好而创作,把自己都丢了。一本没有作者中心思想的书又怎么会深入人心,好的书籍越来越少,各种庸俗的书充斥着图书馆的书架。先前比较火的《江南style 》、《小苹果》,如今他们的踪迹只能在广场大妈和那些庸俗的饭店员工舞里的看到了。唯有经典才会亘古不衰,当我们静下心来,还是比较喜欢听先前的古典音乐,还是会看着名人字画发呆,还是会捧着《诗经》、《史记》等散发书香和历史气息的经典手不释卷。如今的所谓作家太浮躁了,流行歌手太浮躁了,娱乐圈里太浮躁了,一如为了迎合同样浮躁的我们。每一个人迫于生活的压力,都很用力的活着。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失业的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在很努力的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陈安之,马云等流弊人物的语录、演讲像传销一样在全中国铺天盖地的宣传。当代年轻人怎么能不浮躁呢?怎么不会没有心理疾病呢?又怎么不会失业呢?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陈安之老师如同放屁一样的跟你说:只要你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你就能成功。你又义愤填膺了,斗志高涨了,但你忽略的是,你脚步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用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行走,又怎么不会空虚呢?你认识你自己吗?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你可能回答不上,因为你从来就没有时间考虑过你“自己”!我曾有段时间被社会世俗同化,满脑子里只有金钱,跟着陈安之学习过一段时间,买了他的书和课程。后来越发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只以赚钱为目的的机器,感觉很可怕:那狂热的气氛让整个会场沸腾,让肾上腺素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一眼看去,在富丽堂皇的会场里,有那么一群只以赚钱为目的的“狂热粉丝”活的就像一群失去灵魂的传销份子。突如其来的失落感,我删了所有陈安之的课程,撕毁了笔记,把他的书撕成碎片丢进了垃圾桶里。我们伟大的领导说: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这一代的青年有理想吗?有担当吗?“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还有谁常挂在嘴边?某音和某视互相撕逼,上面的视频一眼望去,大多数都是丰乳肥臀,大长腿,俏动作。传递给当代青年的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里我不敢说太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被封杀),我们不再追求价值的厚重感,而是对功利事业乐死不疲。这个社会教会了你什么?教会了你刻意的去发展人脉(钱脉);教会了你更加不对别人负责,私心越来越重;教会了你以赚更多钱,更有权为人生终极奋斗目标;教会了你迷茫,空虚,冷漠,渴望一夜暴富,而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抱怨更多。学生不像学生了,教师不像教师了,把经典里最本质的东西给丢了,活在了繁华的假象中。这时候我们真应该读读朱光潜老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洗干净自己的灵魂再上路,做到真正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让一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仅仅是偶然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这篇文章我反复修改,为了避开敏感字而绞尽脑汁,网络时代的发达,本以为可以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却发现能说的话越来越少,我们被限制在一种设计好的“规律”中,不敢有丝毫的“越矩”行为,渐渐的对时事政治,对周边发生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越是想活出自己,却越受尽时事新闻以及外人眼光的影响,大多数人成了“时代算法”的一个代码,遵行着相同的运行规律,直到长眠于地下。— THE END —传递正能量,做个有正确价值观的青年,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本文作者雅室俗人

夫吹管也

她22岁在剑桥读博,28岁成为浙江大学博导,今年再获阿里百万奖励

9月9日,年仅29岁的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保丹刚刚入职的她就收获了一份奖励青年科技学者的大礼。她与另外9位青年科学家一起入选2020年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青橙奖为青年科学家助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为那些青年科学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面的帮助,达摩院青橙奖就是其中之一。它所面向的人员是35岁以下,或者博士毕业6年之内,就是想要为这些青年科学家助力。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说过,“我们很骄傲地看到,这些青年学者真正代表了时代的‘硬核要求’,他们坚定的科学信念、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显著的科研成就都是青橙奖鼓励的。”目前青橙奖已经连续举办3届,每届有10位科学奖入选,获奖科学奖不仅可以获得100万的奖金,还可以获得阿里全方位的科研资源支持。28岁成为浙大博导的她到底有多强?现在的浙江大学是在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合并过后的浙江大学成为首批“985”工程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大学,在国外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在最新的各种排行榜当中,浙江大学已经可以排名第三,仅次于清华、北大。我们从最新的学科评估和每年的三大学奖也可以看出浙江大学的学科实力,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当中,浙江大学一共获得11个A+,11个A,17个A-,A类学科数量全国高校全国第一,A+学科数量全国第三。在最新的三大奖获奖情况,浙大也是获奖数量最多的高校。赵保丹是一位江苏的考生,当年高考成绩为410分(江苏高考满分480分),江苏高考试卷的难度名列全国前列,江苏高考的数学卷没有选择题,数学如果不会,连蒙的机会都没有。她从小就表现出对理科的天赋,比周围的男生都还要强,所以高考过后进入我国顶尖985高校——南京大学进行学习。通过四年的学习,按照当时的保研政策,她随便选择国内的大学,自身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短时间就决定出国,迅速准备英语,据她自己所说没有考到很高的分数,估计对于学霸来说,只要没有考到满分就不算很高,然后顺利拿到剑桥大学的offer。近三年,她一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一作5篇,在NSC三大顶刊累计发表7篇论文,她其中一项研究突破了LED效率的世界纪录,并且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写在最后年轻代表着无限可能,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这些青年科学家是我们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打破M国对于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封锁,研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再受制于人。赵保丹教授的归国,加盟浙大,将会促进浙大科研的发展,也希望浙大的综合实力更进一步。喜欢的点个麻烦点个关注往期内容高考本科录取已经结束,看看一共多少人考上清华,农村学生很少!考上大学生过后,大学四年应该何如规划,学生和家长都应该看一下2021研究生考试安排已公布,注意这些新变化,建议考研学生收藏!

毛毛熊

女孩为和男友在一起,放弃出国读博,三个月后收到他的微信,愣了

职场上,考验你对感情的坚定,就看你遇到好的机会——比如,出国读书,长久不在一块儿——会不会放弃感情。你如果放弃机会,选择了感情,你的“另一半”应该对你珍惜。可是,你遇到的“另一半”见到你的付出不但没有珍惜,反而遇到阻拦,很快地就和你分手。——你是不是感觉到自己“白瞎了眼”?有个女孩在某职场论坛发帖说:女孩为和男友在一起,放弃出国读博,三个月后收到他的微信,愣了。是什么事呢?这女孩为了和男友(前)在一起,放弃了出国读博、继续深造的机会。3个月后收到他的微信,愣了,他因父母反对而放弃了她。她说,真是白瞎了眼,以为遇到了对的人。不过,最后她感叹,幸亏没有和他结婚。她现在在等待真正属于她的幸福。有网友说:小姐姐你应该庆幸看清了他,你那么优秀,下一个会更好,到时候晒恩爱,晒死他。有网友说:算了吧,你想过没,家里反对也许只是借口,主意是自己拿定的。有网友说:退一步讲,其实你还是幸运的,你要是真和前男友结婚生子,他再背叛了你,那你受的伤害会更大。虽然你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老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加油!有网友说:他没有担当,有了一次背叛和放弃,就会有第二次。即便结了婚,很难想象婆媳矛盾时,你的处境会有多艰难。说不定人家又要跟你离婚……还有网友说:我放弃过,不想异地恋,不想耽误别人。她是当老师的,可那时候我工作不稳定,一无所有,于是我选择了放手,后来,她嫁给了另一个同学……其实没有什么好后悔,路都是自己走的。笔者想说:你爱他,所以能放弃出国读博,深造的机会。而他却不够爱你!否则他会冲破任何阻拦和你一起!他和你分手早,正如网友说的,其实是个好事,免得生活在一起以后再会受到更深的伤害。

曾由

28岁就当博导,其实在我国最年轻的教授才22岁!

最近几天,28岁女孩李琳当上南方医科大学博导的新闻刷屏了,确实比较厉害,28岁的年纪很多人刚博士毕业,年龄大的硕士刚毕业,有些能找上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不错了,她直接就当上了教授博导,这个90后确实不简单。其实在我国,这样的人才不在少数。1 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刘路22岁当上大学的教授?这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事情,22岁刚大学毕业呢,怎么就能当上教授呢?是的,说的没错,这人就是数学天才刘路,刘路在大学本科的时候破解了国际性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了当时的数学界,2012年被母校中南大学聘为教授级研究员,当年刘路才22岁,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至今这个记录无人打破,在中国前无古人,估计后来者也很难超过这个记录。2 同济学霸金亚斌这位同济学霸出生于1990年,是个90后,浙江台州人,高中时期因为成绩优异直接被保送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期间,金亚斌刻苦学习,专注科学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本科毕业后直博,博士毕业后留法做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回国,成为同济大学“青年百人”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3 能力和颜值同样出众的“女神”刘明侦“女神”刘明侦是重庆人,但是其求学经历都在英国,18岁就开始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留学,之后在剑桥大学读硕士,在牛津大学读博士,2015年毕业回国后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博导,当时只有25岁!现在刘明侦是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同时还是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4 “美女学神”杨树杨树出生于1990年,合肥人,被称为“美女学神”,这位学神也不简单,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之后仅用4年时间就拿下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客座助理教授、牛津大学做博士后,2016年回国后担任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5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颜宁相对于以上几位来说,可能年龄稍大,但是就成就来说,到目前为止,她应该是最大的。颜宁200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4年拿到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做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国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和博导,当年还不满30岁!颜宁在生物学方面研究成就卓著,在清华十年,她所带课题组发表的顶级期刊论文数量比我国99%的高校全校还多,获得各种奖项数不胜数,如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技人物等,并在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看完以上年轻教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有一种要赶紧去学习的冲动?那就抓紧时间吧,只要努力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鲍子立干

让老公去读博后,我后悔了…

关键词:情绪压力、表达方式题主:女问:冷爱你好,我是一个高中老师,40岁,女,有点胖,有两个宝宝,大的七岁,小的八个月。我老公只比我大半岁。2015年之前他在外地的一所二本大学教书。2015年9月份辞职,他考上了博士。到现在为止已经在那里读了好几年了。之所以去读博士主要是考虑结束两地分居的状态。到我们本省的高校教书。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他读书这几年基本没有收入,都是靠我一个人在支撑这个家,孩子的教育也都是我一个人。有时候在想他读这个博士到底值不值?我们现在两个宝宝了,都要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妈妈有来帮我带宝宝,一到周末他妈就要回去,我就成了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有时候跟他说要他妈别回去,他还跟我生气。他是个妈宝男,他妈的话都是对的。理工男身上的缺点他都有,四十几岁的人了,一点都不成熟。我们两个人说不上感情好或是不好,都已经结婚十几年了,也就那样子。我有时候会抱怨他至少五年没有一点收入。他就说我当时去读博士是我同意了的。他至少还要两年毕业,前几年没感觉到有什么压力,这段时间越来越感觉压力大,而且总是会焦虑。莫名其妙会发火,有时候特别嫌弃他。我想排解我的烦恼来着,想从他那里得到点安慰理解,他好像情商太低了。得不到理解和安慰有时反而得到一肚子的气。冷大,希望你能帮帮我,我怎么才能走出这种状态,如何调试自我?谢谢!冷爱回复:你老公说,当时他去当读博士,你是同意了的,他至少还有两年毕业。这个事情要分两个方面看待:一方面,事实确实如此,当初你是同意的。现在你反悔,嫌弃他没有收入,然后觉得自己超级忙,像个陀螺,这有点像出尔反尔。一个成年人,做完决定之后,当然要去承受这个决定的后果。就这一方面来说,你需要先自我反思,因为他去读博士是对你更好的,不管是可以结束异地,还是说未来的收入能提升,我想一定是你权衡过利弊后才会支持的结果,想一想你当初念的那些好吧。另一方面,你老公的这个表达方式要改进,你自己的需求也要能表达到位。你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的时候,他并没有能搭把手。你一个人在支撑着这个家,从里到外,不仅是收入,也包括家庭,包括孩子,这当然是不容易,所以我也能理解。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寻找更多的资源,不管是他母亲来帮助你,还是他来帮助你,还是你找来自己的父母,还是其他人,你是需要人来搭把手的。结婚十几年,现在对你们来说是一个坎。如果你们双方之间能够重新建立信任,加上两个宝宝的存在,以后会有更多天伦之乐的日子。下一次,当你们俩真的思考清楚了,事情决定好了再去实行,而不是做完决定后再来抱怨。插画|申镇,花镇情感视觉设计师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花镇”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