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九月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书评冯 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根据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根本遵循。早在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又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从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以及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等,形成了很多有益探索,推出很多研究成果。但同时必须看到,不少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还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入分析,有的研究成果仅分析探讨了单一方面的问题或表层问题,缺乏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和宏观战略性分析。在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基础上,分地区、分学科、分阶段总结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经验,不断总结和把握规律,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的民族省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广西高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05”方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由秦斌、赵君同志主编的学术著作《“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瞄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薄弱点,通过宏观的理论视角,细致的调查研究,着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高校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该书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广西高校自“05方案”实施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基本经验和实践成果,对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修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结合相关文件要求,从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共识教育、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评价体系、提升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未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新探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该书的出版,对广西乃至全国高校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不断总结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冯刚,系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

火风暴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报公告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就做好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以下简称研究专项)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规律和重大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资助对象与额度研究专项主要面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和军队院校政治教员。每项资助20万元。三、申报条件(一)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1.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遵守国家社科基金有关管理规定;2.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请研究专项,申报2020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不得以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研究专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以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研究专项;4.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本次研究专项,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本次研究专项。(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2.设有专门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3.能够为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四、申报时间申报时间为2020年6月10日至7月17日。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7月27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各一式6份,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电子版《申请书》光盘、申报材料汇总表报送至我办,申报材料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我办,邮箱:yj@nopss.gov.cn,逾期不予受理。五、申报程序申请人下载《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请书》(见附件2)和《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3),用计算机填写。将填好的申请书(一式6份)交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盖章。各省(区、市)社科管理部门受理本地区普通高校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管理部门受理兵团所属高校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校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中国社科院大学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管理部门受理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工作办不受理个人申报。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严格审核申报资格、申报质量、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申请人及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并签署明确意见,维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六、其他事项申请人可根据研究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科研团队,申请时可以不列出参与者。申请人可根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选题指南》(见附件1)设计题目。鼓励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等对待。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为2年。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详见我办网站)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申报课题须按照《申请书》和《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结项成果形式原则上须与预期成果一致;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附件: 1.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选题指南2.《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请书》3.《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论证活页》4.《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报材料汇总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0年6月9日

体泽则冯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吸引力

高校思政课怎样才能吸引大学生、赢得大学生?华中科技大学思政选修课《深度中国》给出的回答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守正是指牢牢守住价值引领的初心,创新是指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推陈出新。如果没有守正,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创新,就会弱化引导功能。思政课教学只有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访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受重视程度之深、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教学质量和效果明显改善,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大学生不愿意上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思政选修课《深度中国》赢得大学生的喜爱。记者采访时看到,能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就连走道也挤满了人,甚至还有从其他高校慕名而来的听课者。为什么一门思政选修课如此受大学生欢迎?领衔开设这一课程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岭峻院长对记者说,《深度中国》广受欢迎,是因为它聚焦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以广阔的视野、精深的剖析、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度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做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坚守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记者: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思政课教学守正的关键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守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更好做到这一点?黄岭峻:好的思政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深度中国》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实现了“盐”与“汤”的科学配比,在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价值引领的初衷。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发展。《深度中国》的守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定位的思政性。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深度中国》在开设之初就明确定位为思政选修课。其目的是对既有思政公共课起到有效补充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振兴中国。二是价值引领的思政性。《深度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故事讲道理,通过道理讲价值,通过价值讲认同。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搬进课堂,聚合基层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的力量,为大学生铺就一条从大学校园通向乡村田野的道路。三是教学内容的思政性。《深度中国》每一讲主题的选择,都既关注大学生的兴趣,又强调与思政课教学的定位相符。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热点问题,如科技创新、精准扶贫、农民工流动等。◎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流程再造记者: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深度中国》一开始就被作为“品牌”来策划运营,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流程再造。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黄岭峻:在开始构想这门选修课时,我们就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首先着手做了两方面的调研:一是对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研,努力搞清楚学生在想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二是对其他高校的公共选修课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是如何开设的、有哪些创新之处、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路与定位,那就是“瞄准需求侧、改革供给侧”,做好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在课程名称上,我们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时事热点很感兴趣,但苦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为了让大学生“深度地了解中国,了解深度的中国”,最终取名《深度中国》。“深度地了解中国”是给大学生提供分析工具,让其思考更有深度;“了解深度的中国”是给大学生提供经验感知,让其阅历更为丰富。在课程形式上,我们认识到,时事热点变动不居,《深度中国》课程内容必须跟上形势变化节奏,专题式教学就成为课程形式的最佳选项。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一方面采取主持人方式,帮助引入和总结话题;另一方面采取一人主讲、两人对辩、三人对谈等方式来展开话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在课程团队上,我们发现,很多时事热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如何更好把握这些时事热点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注重发挥团队力量,集思广益。这一做法主要体现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环节。集体备课帮助主讲教师明确思路、收集案例、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集体听课既是一种力量上的襄赞,也是一种应急机制。大学生所提问题有时会超出主讲教师的知识范畴,集体听课可以让台下教师及时补台,提高大学生提问的获得感。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将互动从课堂内扩展至课堂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既和大学生“面对面”,又和大学生“键对键”。开设以“深度中国”为标识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回应大学生诉求,推出课程视频。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在实践探索、课程教学中不断听取师生等多方意见,不断改进的结果。◎遵循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记者: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如何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进行守正与创新?黄岭峻:《深度中国》的教学,一直遵循“先把大道理分解成小道理,再将小道理升华为大道理”的基本逻辑。具体来说,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其困惑和需求,并据此将教材中的大道理分解成小道理进行讲授;在围绕小道理展开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再在讲授过程中将小道理升华为与教材一致的大道理。在教学方法方面,《深度中国》努力做到“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有意义的事讲成有意思的事”。一方面,要善于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生动的实践相结合,将政治理论所涉及的宏观结构性命题具象为大学生可感可知的事件与场景。例如,“精准扶贫”一讲,邀请华中科技大学赴扶贫一线的校领导、教师、大学生授课。他们来自实践一线的讲授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学生与国家政策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感受到“对口帮扶”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的优越性,又能真切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还能引发大学生对于个人担当、高校责任、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的“说教感”,将“思政味”蕴藏在大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中,实现入耳入心。《深度中国》课程汇聚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名嘴、首届课堂教学卓越奖获得者、网红教师等在内的10多位优秀教师,而且其学科背景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专业的教师也被吸纳进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了好“厨师”,就能烹饪出味道鲜美的思政课大餐。◎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教学相长记者:看来,深度互动是《深度中国》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古语说,教学相长。开出一门广受欢迎的课程,大学生有获得感,教师也会受到鼓舞并从中受益,而且师生之间彼此激发,也能形成良好教学生态。黄岭峻:育人也是自育的过程。只有苦练内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感动他人。对教师来说,《深度中国》的教学进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共同构建起一个良性互动、共同成长的学习空间。教师通过与大学生交流发现,大学生非常关注国家的发展以及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面对时事热点问题,大学生有关注、有思考、有抱负,这又进一步促使教师去关注和思考,不仅针对问题本身进行思考,而且会更深入地思考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事实一再说明,做好价值引领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对大学生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比如,我们既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团队成员坚持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及时回答大学生的提问,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上课时即使没有教学任务,许多教师也会到场,同大学生一起听课学习、见贤思齐。(本报记者 肖伟光)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高校思政课教学要通过各有关方面同向同行的合力推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各有关方面同向同行、合力推动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相结合。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呈现向好态势,课堂上学生低头率逐渐下降、抬头率不断提升。但应注意,思政课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抬头率,还要提高点头率、回头率,增强学生获得感,进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就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大学生有什么思想困惑就靶向讲解,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合拍对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核心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滴灌”,讲道理讲情理、讲现实讲事实,字字讲到最“渴”处、句句暖到心坎上,引导大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相结合。思政课教学不应是教师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而应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双边对话”,你来我往、思想碰撞,“言之凿凿、心有戚戚”。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身段,与大学生平等交流,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教学方式,让大学生既当“听众”又当“主角”,在平等沟通、自由讨论、互动交流中推动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传授不等于接受,听见不等于听懂。只有认同才能共鸣,只有走心才能动容。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一个教学相长、双向发力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大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师生对话,才能实现教师“务实教”和大学生“有效学”的协调统一,以教学相长来保障思政课教学效果,以情感共鸣来推动思政课健康发展。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今时代,互联网突破了课堂、学校和知识的传统边界,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只有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只有过好网络关,才能过好时代关。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要树立“思政课+”和“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发挥传统思政课教学优势,又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海量、互动的优势和特点,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正效应。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教学新模式,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回应大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使思政课教学更有情怀、更有温度。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增强获得感的重要手段,它追求的并不是两者简单相加的“加法效应”,而是深度融合的“乘法效应”,目的是在“老法宝”的基础上,为思政课教学添加“一键启动”,做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互联互通,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理往往是理论彻底性与社会现象内在本质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教科书。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既要在课堂教学中解答思想疑惑、拉直心中问号、祛除心头迷雾,又要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让思政课教学深入到工厂车间、社区军营、田间地头、弄堂小院,让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生动、最火热的地方认识国情、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从大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挖掘其喜爱的教育元素,提供更多观察与体悟的机会,就可以不断提升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者:李明,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提高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实招,努力活跃教学氛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但也要看到,一些教师对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关注较多,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关注不够。有的课堂看起来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却往往“雨过地皮湿”,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应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否则就容易变成舍本逐末。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彻底性来源于对自然、社会、人自身本质的揭示和把握。彻底的理论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既能解释历史与现实,又能指导实践。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涵、理论意义是什么,基本方法的技术要领、运用技巧是什么,价值取向的实践指向、实践要求是什么,思政课教师都应向大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弄明白。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才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才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本身是彻底的,以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讲得不够彻底,导致大学生抓不住思想要义。彻底的理论是可验证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解释历史、分析现实、指导实践,通过实际运用引导大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思政课教学要做到以理服人,还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学生们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想困惑是什么、理论期待是什么?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摸准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理论关切要么是重大现实问题,要么是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二者往往交叉重叠。思政课教学要主动回应大学生的理论关切,培养其理论兴趣,提升其理论思维能力。比如,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如何实现?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实现?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是什么,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什么?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理论关切所在。只有将这些问题讲清楚,才能吸引大学生、打动大学生,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掌握好科学理论、搞清楚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要注重加强和改进表达方式。课堂语言过于学术化,学究气太浓,不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大学生习惯的语言、接地气的话语来阐述,用大学生习惯的方式来表达,让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能接受,理论才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呈现理论、诠释理论,讲得亲切有味。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研究把握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出思想、讲新话,努力形成自己的话语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给大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有表达、有讨论甚至有辩论,就能更好激发大学生深入思考理论问题。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从课程名称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比,多了“理论”二字。教师要突出思政课的理论色彩,引导大学生站在理论高度思考问题,提升理论素养,为大学生增强理论思维进而达至科学的高峰打基础、作铺垫。(作者: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来源:人民日报)

非其义也

教育部公示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评审结果

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在2021年1月13日发布了《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有10所高校的项目进入这个公示一览表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具体情况如下:1 . 复旦大学入选这个项目的名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学理化学科阐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研究。复旦大学大门的照片。2 .四川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3.上海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高校思政课发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作用研究。4.广西大学:入上的项目名称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5. 西南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研究。6.浙江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综合考核理论与实践研究。7.兰州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战略研究。8.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的项目名称是: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战略研究。9.南京师范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民办高校思政课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选的项目名称是:深化新时代行业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

霜露既降

时事讲堂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性课程

2019-03-30 07:4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阮帅 干婧为了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近日,绍兴市文理学院举行了专题座谈会,邀请全校思想政治老师齐聚一堂,畅谈感想,分享、交流心得体会。文理学院党委委员陈均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性课程,是不可替代课程,总书记说到的“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政老师铭记。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是教师,要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总书记提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来概括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也相信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越办越好。总书记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我印象深刻。课程育人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如果学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不提高,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缺乏基石。答题专区1、其中哪一项是总书记对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的概括?A、可信、可敬、勇敢、乐为、敢为、有为B、可信、可敬、可心、乐为、敢为、有为C、可信、可敬、快乐、乐为、敢为、有为D、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2、其中哪一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A、课程研究、课程思政B、课程育人、课程思政C、课程思政、课程教育

虽疾不死

思想政治引领第一课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重庆女性推出《思想政治引领第一课》专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妇女事业发展成就,让广大妇女通过“第一课”强信念、增知识,引领全市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来源:求是网

夫至人者

中办、国办重磅发文!“思想政治理论课”再次划重点

上周,一份重磅教育文件的发布,瞬间引爆了教育新媒体、朋友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关键词,引发各界强烈关注。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天青鹿观察室将为大家带来政策分析。思政课今年频繁上榜虽然学校里开设的课程很多,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在今年频繁上榜,多次被划重点。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3月,主席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文件强调,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次,中央专门就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意见,作出部署,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说明改革创新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再次被提升一个高度。《意见》主要内容框架如下:文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目标、课程教材体系、师资建设、评价机制、党的领导等方面,清晰明确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基层校长应当立即行动,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抓紧研究结合本校实际的落实方案,力求实效,创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新经验。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下几个重点进行解析。《意见》重点解析重点一《意见》指出:要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观察室有话说现阶段各地高校和中小学都或多或少面临思政课教师的缺口问题,专职思政教师的编制明显不足。如何提升思政老师的配备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 遴选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2. 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 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3.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4.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5.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6. 应对民办学校各地可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重点二《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等。观察室有话说日后,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将会更多地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专题研修班,进行“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等,以此培养和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重点三《意见》明确指出了开设专题会议和思政课的次数和课时:1. 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课;3. 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4. 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5. 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观察室有话说《意见》的颁布,意味着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提上日程,各高校也需要利用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每学期定期开专题思政课等方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重点四《意见》提出要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和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观察室有话说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思政课也开始进行课堂改革创新,远程教学教研、录制精品课程、同步课堂等智慧教学互动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思政课堂上。结语总的来说,通过以上重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意见》既是一份全面系统的计划书,又是一份细致具体的实操书,在开展工作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指标。鉴于思政课的主阵地还是学校课堂,第一道门槛自然是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再者就是开课的次数和课时需要得到保证。采用远程互动教学、网络直播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各地思政课的高效开展。

成绩单

我校5个思政研究项目获省级立项

我校5个思政研究项目获省级立项本网讯(通讯员 玉树)近悉,我校申报的2个项目在2020 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中获得立项,他们是:刘思妤同志的《应用型本科药学人才“科研+”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科研育人),周志洪同志的《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实践育人),每个项目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定额分配项目经费4.3万元。我校另有3个项目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立项。其中,邓剑华同志的《高校立德树人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立项(经费2.6万元),范大明同志的《“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专项项目立项(经费2.6万元),姚思泉同志的《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朋辈网络思政育人研究》获辅导员骨干专项项目立项(经费1万元)。立项项目均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0 年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资金中给予经费支持,一次性拨付。项目作为省级教改项目,纳入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研究过程管理,学校将结合实际给予配套保障。项目建设情况需接受省厅专题督查。编辑:李冰婧 审核:姜航【来源:校园新闻湘南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私枭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作用

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强化办好思政课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和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地阐释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和根本遵循,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政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回答“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他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回答“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时,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文化根源和实践经验,为我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了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在回答“怎样办好思政课”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明确要求。同时,就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思辨性和针对性,为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校准了航标。二、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积极践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师标准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真善美种子的播撒者,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指路人,要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师标准,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在政治立场上靠得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能台上讲一套,心里想一套,更不能在课堂上发表任何不当言论。要把研究阐释、宣传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职责和任务,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实效、贵在管用。教育管不管用,方法对不对路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所谓螺旋上升,就是要把握学生的接受特点,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能大水漫灌、揠苗助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下功夫,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大道理说得生动易懂、娓娓动听,既做到入理入情,在“讲什么”上有态度;也要做到入脑入心,在“怎么讲”上有新意。在不断学习中求新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必须先明道,授业者必须精其业,解惑者必须释己惑,育人者必须先正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任务,肩负着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必须首先要做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要不断强化理论功底,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要跟进学习、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实时掌握时政动态和时代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切实提升学术能力,加强学术研究,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前沿问题、学科热点问题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规律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要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适时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不能一个课件用几年,修修改改再几年。三、明确责任、强化担当,切实履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协同。坚持把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党委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学校学科布局、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对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二是抓学科。坚持把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好学科规划,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优势,推动科研创新,着力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能力和对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能力,用高水平的学科基础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反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三是抓教学。既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科学严谨,也要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活学活教”,鼓励教师用好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打造内容精、设计巧、讲授活、形式美的线上线下“金课”,实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扬正气”、在教学方法上“接地气”、在广大学生中“聚人气”。四是抓队伍。坚持把打造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举措,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切实加大专职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育管理,完善教师评价激励体系,积极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做到在“引”上既广纳人才,又严把关口;在“管”上既坚持从严,又提倡创新;在“评”上既突出标准,又强化激励;在“培”上既强调业务能力,更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努力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者: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杨明)

痕之探

2019年兰州思想政治工作及重点课题研究培训会(国有企业专场)举行

2019年兰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及重点课题研究培训会(国有企业专场)现场中国甘肃网6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张兰琴) 6月19日上午,2019年兰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及重点课题研究培训会(国有企业专场)举行。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教授姜荣国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的专题讲座,并与兰州市属重点企业的思政工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互动。兰州市国资委、市属重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11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据了解,2019年兰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及重点课题研究培训会于6月18日开始,本年度培训会共分11期,其中市级党政机关、市属国有企业及市属中小学校各1期,8个区县党政机关、重点企业及中小学校综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课题研讨会各1期。今天举办的是第二场培训会,即市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重点课题研讨培训会。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教授姜荣国授课此次培训会紧紧围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以研究和解决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及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学习与研究,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培训。同时着力推出一批有建设性意见、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升兰州市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支持和保障。参会人员认真聆听此次讲座内容会上,姜荣国通过PPT和视频资料,以华为企业为时下热点案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企业的使命等角度深刻阐述了企业思政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思政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企业思政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等方面,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讲课过程中大家不时地拿起手机拍照留存授课资料,不停地做笔记,认真聆听了这场培训会。授课结束后,兰州建投公司、兰州城市供水集团和兰州公交集团思政工作相关负责人分别发言作了交流分享。培训会后,姜荣国与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国资委、市属重点企业思政工作相关负责人与参会人员等一起参观了兰州公交集团文化长廊及企业文化展示馆。兰州公交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文化长廊展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