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博士自杀!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老来福

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博士自杀!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这一两个月俨然成为了众人热议的高频词,从学历造假的“假博士”翟天临,到前不久在失联了15天后,被发现跳河自杀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杨。关于“博士”的讨论已然成了教育领域热搜的关键词。而近日,另一则关于博士的消息更是让人沉痛不已:据相关外媒2月11日报道,来自斯坦福大学26岁中国博士自杀身亡。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此新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都是顶尖高校的两位博士,为何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这两位博士都曾在中科大就读!博士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中顶尖的人物,一直是被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类似信息的曝光,博士头衔背后的辛酸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人把读博之路比作是一段荒野之旅,这条路的前进方向,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其背负的压力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面临的一方面可能是几年的研究成果打了水漂,延迟毕业,多年的求学经历付之东流。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而2010-2017年之间则基本上都在60%以上。尤其是博士扩招后,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一般的博士目前基本上都是30-40岁这样一个群体,而他们的同龄人要么已经成为了社会和企业的中坚,要不已经有车有房,成家立业了。而他们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可能除了一顶博士头衔之外,其他一无所有。这让人联想到,之前清华的一位研究生在网上吐槽:最后悔考上了“这个垃圾研究生”!不考研的都几套房了!虽然他的言论本身有待商榷,但是其说出的也许是众多顶尖院校硕士、博士的心声。而留学博士除了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外,还有文化差异,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融入圈子更难,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据调查,留学生博士已成抑郁症高危人群!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加之外界对这个群体的众多误读,时间长了导致他们内心的压力无处释放。日积月累,重压之下,难免有人会想着用极端方式结束这一切。因此,改革博士生的学历制度设计以及加强心理健康均刻不容缓!就如同此次事件发生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就此事件,给学生教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信末,他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我们都感到遗憾和惋惜,请大家照顾好身边的人。!“

冼星海

博士要读多久?真的蛮久的,8年才毕业的也不少

2019年12月6日下午,遇到一个我们回来参加培训的校友(我们承办的培训班)。他已硕士毕业3年,借着培训班的机会回母校看看,有心回校攻读个博士学位。事实上,包含我们学校在内的不少学校已很少愿意接受在职攻读博士(如比例不超过5%),要求个人档案必须转到在读院校。而且,每年高校清退的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职读研、读博的学生。之后,未到校或没心思做课题研究,荒废几年后直接被清退。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也犹豫过是否需要辞职后,回校在他之前导师课题组全职读博。主要是他已成家,在企业工作收入不错,自己也非常犹豫。在他的感觉中,自己在单位没有晋升空间,想通过读博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博士求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优势,而且想毕业真心不易。因此,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读博后,你想几年内毕业?这么问的理由在于他已工作3年,博士毕业时的年龄稍微偏大。比如,理工类专业的男博士,进入高校后得到青年基金的资助非常重要(35周岁以下)。很多高校引入的新博士年龄基本都在32岁以下,留出2-3年时间用于申报青年基金。他已工作3年,要是不能4年学制内顺利毕业,延期时间过长,找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他给的答复是希望3年内能破格毕业。主要是在他们课题组,之前就有类似的学生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而且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低。之前,翟天临博士的学术不端事件后,更多的高校采用教育部的学位论文盲审平台。盲审平台的话,通常得预留2-3个月时间,漫长的等待期折磨人啊。基本上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忙活论文送审、答辩、求职、整理结果撰写校论文的事情。很多博士回想起那个时间段的经历,自己都感觉“傻傻地可爱”。目前,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学制普遍在4年,少量是3年(如华南理工大学)。事实上,4年学制比3年有优势,因为第4年学制内都会有助研津贴。而且,3年内能毕业的博士比例真的非常低。以学制来说,开题、中期检查、小论文投稿接受、预答辩、大论文撰写送审、答辩都顺利的话,博士大部分是4年毕业。也就是读博士读了4年。但是,之前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博士延期率高达2/3。我之前也谈过,想必也得迈过三道坎,分别是学校、专业和导师的毕业标准。在这三个毕业标准中,通常导师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在小论文的数量上。而且,这类要求严格的导师,还不接受档次较次的期刊。宁可不投稿,或者直接不愿意署名通讯。那么,延期之后,读博的最长时间是多久呢?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手册中规定:在读博士生不管是什么原因,8年内无法取得博士学位的,就会被清退(部分学校是要求7年)。2017年,小西曾看到一个女老师留言:“毕不了业的是我老公,我跟他都是某高校教师,他考的本校的在职博士,混了8年,一篇文章没有,混到被清退的下场,也算是个奇葩了。”。是不是看到这个留言,很有感慨。事实上,这类本校教师在读博士被清退的并不少。当然,这里有他们之前读博过于容易的因素(学校鼓励本校老师校内或去名校攻读在职博士)。反过来看,这类导师(硕士学位,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起码没有压榨自己的硕士生,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博士毕业的支撑。也算是不容易呢!另外,优秀推免生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通常都是5年内博士毕业的。研二选择硕博连读的,2+3年也能毕业,无法毕业的部分学校可以转硕(答辩后拿硕士学位)。说说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都是几年毕业的啊?

无有

博士毕业正常年龄是多大,读这么多年书到底值不值?

现在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就是想拿到一个博士文凭,这样就可以在社会上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后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每年大学毕业生800万左右,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一部分人不得不考研、考博提升自己的学历。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没有做好进入社会工作的准备,不断的读书推迟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有些确实害怕被社会淘汰,一直在逃避,一直读到博士,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占少数。那么博士毕业正常年龄是多大?用青春换来的高学历到底值得吗?博士毕业正常年龄29周岁左右下面我们分析的正常年龄不包含神童跳级、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的情况。一个正常的学生要经过幼儿园2年的教育,7岁读小学一年级,6年后升入初中,读3年初中再读3年高中,读完高中正常是18周岁,然后是高等教育4年大学,3年硕士研究生,4年博士研究生(3-5年),拿到博士学位正常年龄为29周岁。博士学位是中国的最高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博士后”,这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一段经历。三十而立的年纪,刚刚博士毕业,到底值不值?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十岁了怎么找对象,其实部分博士生都已经结婚了。不管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只要达到了国家法定的年龄都可以结婚,读博士既能拿到高学历,又能结婚生子,真是“鱼和熊掌兼得”。大多数人关心的博士结婚还在读书的经济问题,博士在读书期间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科研院校、研究所的生活补助、导师发放的补贴、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补贴等。国家奖学金每年3万元,学业奖学金每年1.8万元,国家助学金每年1.4万元,院校和导师补贴每年平均3-4万元左右,三助每年大约1万元左右,国家奖学金覆盖面稍低,后面的基本都能拿到,再加上博士接的一些兼职私活,每年基本收入10万元是不成问题的。博士毕业后,就业压力小,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的最高学位,每年毕业大约5万人,还是非常稀少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博士的招聘一般都是免笔试,直接面试,能够轻松拿到事业编制,薪资待遇比较优越。很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不仅年薪高,而且福利待遇丰厚,一般会解决当地户口,给予几十万的安家费,解决住房问题等等,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读博士还是非常值得的。

剑王子

悲痛!26岁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自杀身亡,真相令人绝望……

据The Daily Post报道,近日,一名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无不令人叹息!(图源:截图)据外媒报道,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快惊动了校方和警方。(图源:padailypost.com)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2月14日,圣克拉拉县法医办公室断定他是自杀,死亡原因为上吊自杀。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现今,依旧人知道他自杀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网友们对这一消息纷纷表示痛心:(图源:微博)事件发生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于2月11日向该系所有学生和家长发送邮件,对于该同学的去世而感到悲痛万分。(图源:官网截图)在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指出,如果有任何同学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随时可以获得学校的帮助。(图源:官网截图)在信的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写道这样一句话——“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博士生,在自己人生最灿烂的时刻,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这位中国博士之死,着实令人人悲痛、心寒。留美读博之路的确很难,漫长的学术生涯说不定会从心理和肉体上把人压垮。无论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RIP。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压力巨大,容易患抑郁症。博士的规模在扩大,而博士的“延期毕业”是扩招带来的恶果之一。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2010-2017年则稳居60%以上,波动中有小幅提升。不过考虑到博士生的大规模扩招,实际上博士的延期毕业已经相当普遍。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在数量上有严格的硬性要求。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例,在就读博士期间,至少要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博士扩招后,僧多粥少,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就更可以想象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了。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图片来源网络)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留学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人生地不熟的国外,融入圈子使人心累,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这些都会是情绪崩溃,走向极端的原因。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图片来源网络)请善待博士生,请大家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ID:collegedaily

双声

中国学生能读斯坦福大学是种什么体验?

斯坦福大学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个人在问:我儿子考上了斯坦福大学,这个大学如何?看到这个问题,我连忙去看回答。果不出所料,全是酸话。哈哈。斯坦福大学现在在各大学排行榜上都能排进前10名,录取比例特别低,这几年基本都是全美录取比例最低的学校,比哈佛都低,录取率基本在4.3%左右。我周围还能听到有中国学生去哈佛或者耶鲁读本科,很少听说去斯坦福去读本科,因为录取率太低了。研究生录取率会高一些,但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考上斯坦福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连英雄气概冲天的项羽都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有多少件得意的事情可以说?家里的儿子考上斯坦福大学,绝对可以说,大说特说。不要怕酸话,因为说酸话的人,绝大部分都上不了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先生斯坦福大学非常不错,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有个故事流传至今。当年,有一对看着很不起眼的老夫妻,神情忧伤,去找哈佛大学校长。秘书把他们拦住了,问他们干什么,他们说要找校长。秘书说,校长很忙。老夫妻说,他们可以等。于是,他们等了好久。校长来了,校长很不耐烦。校长问他们有什么事。老夫妻说,他们的儿子去世了,原先在哈佛大学读书,他们想在校园里为他建个雕塑。校长觉得可笑,说,哈佛不可能为每个毕业生建个雕塑。老夫妻说,他们想捐栋大楼。校长说,捐大楼?大楼是很贵的。我们学校的大楼一共要750万美元呢!这时,老太太转过头对老头子说,原来建大学只要这么一点钱。咱们为什么不建个大学呢?这就是斯坦福大学。据说,这个故事不是真的,但不管如何,这位美国曾经的铁路大王、加州第一任州长斯坦福先生捐献了8000多英亩地,建造了斯坦福大学。现在的斯坦福大学被人称为“西岸的哈佛”。威廉·肖克利斯坦福大学在加州。在历史上,也许还没有哪所大学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这么大的作用。硅谷主要就是靠斯坦福的师生们繁华起来的,斯坦福的师生们一代又一代地在硅谷书写着不朽的传奇,从威廉·肖克利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到八叛徒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到英特尔,到拉里·佩奇的谷歌……斯坦福的师生们在IT时代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为什么斯坦福能打造出一个硅谷?原因就是斯坦福拥有8000英亩地,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土地面积。1英亩等于6.07亩,清华有6000多亩,斯坦福是清华的8倍大。清华已经非常非常大了,可想而知斯坦福的大。因此,斯坦福有位校长拿出了1000英亩的土地,作为开发区,于是,各种伟大的公司在此诞生。当然,硅谷不仅限于这1000英亩土地,往外延伸了许多。硅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大学,有8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菲尔兹奖,27位图灵奖获得者。不过,在里面读书还是要小心点。斯坦福牛人很多,压力很大,很多人得抑郁症,甚至自杀。今年春天,就有一位中国的博士,26岁,读了5年博士,在斯坦福的实验室里自杀,大家唏嘘一片。一个月后,斯坦福又有一位学生自杀。据报道,在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中,46%有抑郁症状。所以,在这个学校上学高兴是高兴,还是要做好一点准备,要有豁达的心态,遇到事情不要走死胡同。其实想想,加州阳光明媚,硅谷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个全球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跟一群少年才俊们一起,聆听大学者们的教诲,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应该好好享受这一切!

博士几年毕业,读一个博士真的要那么久吗?

2019年10月28日,小西和一个博士师妹恰好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后,师妹博士在读大学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免盲政策”。免盲是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发表学术小论文层次和质量达到学校要求后,自己导师可以推荐评审专家给研究生院,再安排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给推荐的专家。免盲让博士生们非常心动的地方在于其有2个特色:一是专家是博士生自己导师推荐的,评审结果肯定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向,很少会遇到所谓的不同意答辩。专家基本都是导师的熟人才会推荐,甚至学生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过接触,能免盲肯定有几篇不错的小论文打底,给的评价/评分不会低。二是评审回复非常迅速。极端情况就是5-7天内完成论文评审、评审意见回复。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正常走盲审渠道的话,通常需要提前3个月。比如说,2019年12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9月份就得将自己的论文送审出去,否则可能赶不上12月的答辩。师妹们这一届,学院(2个专业)招了21名博士生、4个直博生。之前再她们入学时,学校的博士学制还是3年。如今学校已将博士学制调整为4年,3年毕业得走破格渠道。4年学制的优点在于博士延期率高,学制延长后可以享受国家1500元/月的博士补贴,减轻博士生延期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读研、读博期间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相信很多研究生开不了这样的口。靠国家补贴、导师补助能解决生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这届21人(不含直博生)中,大约有8人可以2020年6月毕业(3年博士毕业)。她自己感觉4年、4年半才能毕业,压力非常大,目前小论文已达学院和导师要求,但是成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很多实验未完成。提到“4年半”就是她比较担心是否能赶上论文送审,毕竟前文我也提到盲审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她是婚后读的博士,可能还遇到怀孕的问题。之前,我就有师姐读博期间怀孕生子,为了保胎,被迫延期一年多(5年半毕业)。聊到师妹的例子,就是想说其实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集中在3-5年,看学校研究生院文件,最长可以7-8年。超过时限后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就会被清退。每年都有看不到不少大学发布硕士生、博士生超期限被清退名单。其实,我想说在博士第5年还没有什么进入状态、混日子或导师指导有问题,基本上后面2-3年也很难出足够的成果和撰写一篇逻辑合理的学位论文毕业。当然,硕博连读、直博的学生相对来说,毕业的时限会短些。以硕博连读为例,研三直接转成博一,基本上硕士2年+博士3-4年(5-6年)毕业概率很高。相比普通招考、推免审核的博士生,能节约1年时间。直博的话,得看不同大学的具体要求。就我所知,部分高校明确要求直播生得5年内毕业,否则将无法授予博士学位。非常严格,这也是不是优秀推免生在面对是否直博时,比较犹豫的主因。之前,我曾发文聊过硕博连读、直博,和优点共存的缺点是毕业难、没有中间退出机制。有心做科研的同学,其实我还是很推荐硕博连读、直博的,做科研“逼一逼”自己很有用,潜力就是这么激发的。之前,我就有师兄硕博连读5年后,觉得不合适做科研,退学以本科学历求职找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所可中途申请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授予硕士学位。高校在这方面受限于学信网的信息注册,不太乐意提供这样的选择。当然,博士毕业的学校、学院要求会稍低些。读博过程中,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导师。并非每个导师都要求高,得看性格和课题组氛围,博导中有乐意将自己博士生早日送毕业的,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放人送审、答辩的。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是几年毕业的啊?有被清退的博士生吗?

贝莱

她本是高考学霸,更是斯坦福大学博士,却令母校蒙羞父亲免职

2019年高考历历在目,现在高考状元杨晨煜,才女武亦姝,围棋冠军柯洁的身影孩子啊脑中回旋,但是2020年高考的脚步已经悄悄走来。高考是我们每一名学子成功最方便的途径,而清华大学是每位学子最理想的目标。或许很多人都在纳闷,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厉害的大学,那么它培养出来那么多的学子是不是都应该建设祖国呢?答案是否定的,先不说每年清华大学的学生有多少出国留学的,就是一部分在外学成不愿意回国的学生就有不少。甚至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多年后都不愿意提起清华大学,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今天,励志学生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清华学子,她本来就是一名高考的学霸,而且还读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但却令自己的母校蒙羞,令父亲免职。高杏欣,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当提起天文学的时候,一些人或许就想起了这个名字。高杏欣家是哈尔滨,从小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亲是官员而母亲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再加上父亲对她的教育非常的重视,所以高杏欣从小就学习非常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1997年的时候,她参加了黑龙江省的高考,毫无意外她的成绩非常优秀被清华大学录取,也有很多人羡慕她的天赋。在清华大学,她成绩依旧突出,本科毕业后,她又以非常好的成绩留在清华大学读电子工程系的硕士。因为她的能力突出,并且对科研非常热爱,所以她在读研期间曾经参与了北斗的研究。高杏欣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就开始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在2008年的时候完成学业。按说这样学霸型人物,在清华大学读本科加硕士,又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肯定会被国家所器重,再加上又有北斗研究的经历,肯定未来的前途也是非常光明的。但是,清华大学却从来不愿意再次提起高杏欣这个名字。原因还得从高杏欣参与北斗研究说起。高杏欣参与过北斗的研究,而且她自己也是学的相关专业,因此她对北斗二代信编码规则是十分熟悉的,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期间,她自己破解了北斗一代地球中轨道卫星所使用的编码规则,并将破解成果送给了美国,获得了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的表彰。我们知道国家的教育资源是有倾斜的,从小国家花费大量资源培养的一名学生,又在清华读本科、读硕士,最后这样的人才不仅流到了国外,而且还做了一些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失望。后来,高杏欣被限制入国,并且高杏欣的父亲也被免职了,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却让她自己毁掉了。大家觉得对高杏欣的处罚是不是过低了呢?

白色蛙

又一名博士选择自杀,中科大再次躺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

美国新闻截图26岁斯坦福大学博士自杀就在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被发现在水库自杀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学子选择自杀,而这位优秀的中科大学霸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根据美国当地媒体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在2019年用轻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6岁,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让美国斯坦福大学师生表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院长官网发出哀悼信末尾结语:“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中文翻译“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用小编称评论过的一句话:“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博士生,因为他们真得很不容易。“当然也存在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而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博士压力都很大!宽进严出的博士培养制中国的两种不同研究生机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宽,但是还是属于严进宽出,然而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中国的博士却突然加大了难度,属于宽进严出,通过教育部历年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从2002年~2017年未正常毕业的博士比率从58.4%上升到66%,而且这里还有大量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那些真正泡实验室的科研博士生很多都难毕业,这也是为何翟天临高调晒出北大博士后职位后,引发众人审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失去休息时间做科研还没有博士毕业的研究生,翟天临的博士学拿得太轻松,靠着40%的论文抄袭毕业,让无数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生觉得很不公平!中科大的焦虑感中科大学霸们的焦虑感小编在一篇文章中提过中科大中存在的学霸金字塔,第一层属于天才学霸,这类人具有天生强大的学习能力,由于成绩优秀提前被海外名校预定,第二层属于努力的学霸,这类人通过努力,得到提前中科大保研的名额,而第三层就属于中科大的底层学霸,从小天之骄子的他们,进入中科大后不论如何努力都是吊车尾,残酷的现实深深让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让他们懂得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同样是100分,天才考100分,只是因为满分100,而普通人则是非常的努力才获得100分的成绩,当试题难度加大,天才还是100分,努力的人却发现自己不论多努力也只能考98分,不要小看2分的差距,那就是无法填埋的鸿沟!其实中科大学霸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也有焦虑感,中科大失联的刘春杨博士和斯坦福大学自杀的26岁中科大校友,他们其实属于学霸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但是从事科研后,一名优秀的学霸不一定是好的科研人员,科研不仅需要努力,其实更需要天赋和运气,这些在本科阶段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群,走进研究生阶段,他们迷失在科研的海洋中,成为科研金字塔底层人群,没有科研成果,很难毕业,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一下子荡然无存,巨大的心理反差,时间久了,总会出现问题!其实海外名校就连本科都很难毕业,德国高等教育每年仅有50%的人按时毕业,2018年美国纽约大学出现多名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新闻!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是请关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他们走的所谓成功之路并不符合自己的天赋

上矣

高考状元上清华后为何如此拼命?斯坦福大学教授都称赞他赛过博士

高考状元上清华后为何如此拼命?成为清华学神后,连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都称赞他赛过博士!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拼命,我只看到了这位大神如此傲人的成绩,天下哪里有这么厉害的学神!据说开创了清华大学的纪录。就连77年前,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硕士的杨振宁,也没有他这么拼命。这位学神叫韩衍隽,他在清华大学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可不得了,目前在国际专业排名中进入了前十。20门必修课,有15门满分,4门99分,1门98分。另外,他还辅修经济学,同样以他人无法超越的成绩,获得了学位。大学4年获得双学位不稀奇,但有如此门门课几乎满分的成绩,这在全国1243所本科高校中极为少见,在世界名校中也很少见。韩衍隽成为名副其实的“清华学神”。韩衍隽是个书呆子吗?除了读书,除了国家奖学金和校内专项奖学金拿到手软外,其他都一无是处?大错特错,他的动手能力超强,不仅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妥妥当当,而且通过自己的小发明,多次获得国家科研专利;在才艺方面也不输他人,他是清华大学大学生腰鼓队的副队长,他女朋友最佩服他的就是他的才艺,连说话都超有趣。同时,他热衷于对一件事的专注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在国际和国内一流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论文也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就连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终身教授都在密切关注他,还称赞他比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级博士还要出色得多。▲韩衍隽(左七)副队长和清华大学大学生腰鼓队演出后合影。如此发展全面的韩衍隽在清华大学,即便是学业繁重,每天都会在图书馆读书,目前他专业外的文史哲等知识储备量大到惊人。他如此优秀,却为何还要如此拼命?这个问题老师同学和女朋友问过他,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如果说真的有答案,那就是他说的那三个字“习惯了”。这是什么意思?是习惯了拼命?我们翻看他进入清华大学之前的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他就是当年的理科状元。韩衍隽1994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当年以705分的高考成绩获得安徽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这么优秀还这么拼命!原来,他从两岁上幼儿园,父母就开始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刚满五岁就读小学一年级,14岁读高中。这个时候,他不仅学习积极主动,生活习惯也很好。在安庆一中读书期间,他是住校生,生活都是自理的,尤其备战奥赛期间,学习和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出乎老师和家长的意料。像韩衍隽这样的高考状元每年都很多,为什么上大学后他照样很拼命,而有的就变了,变得让人怀疑。比如,另一位跟韩衍隽同样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在考入清华后就完全变了,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四川考霸”张非,4次高考,2次考入清华,1次考入北大,1次被复旦大学录取。结果一到大学他就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因为过于贪玩的恶习而被退学两次。有人认为很多和他一样的状元们,被清华北大录取后就失去高考时的冲劲,甚至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任性、贪玩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原形毕露,又远离父母无人及时提醒,结果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连普通的大学生都不如,甚至毕不了业。这种状元到了大学后的变化事例还有不少。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观。读书就是要尽自己所能,此时不拼又待何时!年轻时候不拼命,还要等老了拼不动的时候吗?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其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可以受益一生。比如韩衍隽从小对学习就有自己的规划,在时间管理上也很有一套。比如什么时候该学习哪门课,什么时候学到了哪一步都有很严格的安排。除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身的自律也很重要。而所有这一些,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而最关键的是,一个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远虑必有近忧。韩衍隽心目中的偶像是钱学森。他的理想非常明确,将来努力成为钱学森先生所描述的大师级人才。当年他因为获得了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和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17岁他已被清华看中,成了一名保送生,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自己选择了高考,并且以705分高分荣获了安徽省的状元。不走捷径,踏实前行,这也是韩衍隽如此拼命的主要原因。其他精彩文章:一个720分,一个750分,两位高考女状元的成功有哪些相似之处恢复高考文科女状元,上《人民日报》的满分作文,90后00后读不懂这3位考神,她14岁考750分,最难高考他考748分,却都不如他牛!高考奇葩事:睡过头要学校负责,被困电梯索赔20万,违规索赔38万这5个专业,选择了不会后悔,就业会越老越吃香,年薪可达50万本文系【尖教吧】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活阎王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