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四川省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黑玫瑰

四川省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新华社成都1月8日电(记者谢佼)四川省近日启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召开的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参照国家及多省市做法,结合四川实际,在“2020及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类项目”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自由探索型项目”上开展试点,围绕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扩大科研项目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权、取消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进行改革创新。(完)

浪荡子

四川省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启动

1月7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参照国家及多省市做法,结合四川实际,我省正式启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具体来看,我省将在2020及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类项目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自由探索型项目开展试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7所高校纳入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主要围绕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扩大科研项目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权、取消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进行改革创新。据了解,我省“包干制”试点工作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积极性、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多的获得感。

可谓至极

四川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本报成都1月11日电(记者王明峰)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日前召开的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参照国家及多省市做法,结合四川实际,四川将在“2020及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类项目”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自由探索型项目”上开展试点,试点工作主要围绕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扩大科研项目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权、取消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进行改革创新。纳入试点的单位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会上,各试点单位参会人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与会人员认为,四川省“包干制”试点工作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积极性、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多的获得感。会议要求科技厅、财政厅强化工作协调,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撑。各试点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共同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2日 12 版)

小体

四川省7所高校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成都日报2021-01-09 07:45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启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纳入试点单位。据省科技厅资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参照国家及多省市做法,结合四川实际,我省将在2020年及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类项目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自由探索型项目开展试点。试点工作主要围绕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扩大科研项目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权、取消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理清“包干制”试点工作的实施路径。以“信任”为前提,“目标”为导向,“放管结合”为抓手,“诚信”为底线,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记者 宋妍妍)原标题:我省7所高校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来源:爱看头条】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生之欲

265个项目(人选)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265个项目(人选)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莉莎)3月17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265个项目(人选)获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冯小明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具体来看,“微纳结构化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可控构建与性能强化机制”等36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锂硫族电池隔膜与正极设计及电化学性能增强方法与机理研究”等80项成果获奖二等奖,“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及器件构建”等147项成果获三等奖。马丁毕比、特奥尔多乌特鲁斯约翰内斯冯阿什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分析,此次获奖项目以原始创新为主,凸显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项目占比过半。此外,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189项,占总数七成以上;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95项,占总数的35.8%。这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实力也在进一步提升,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77项,占66.8%。特别是在强调基础性研究的自然科学类奖和技术发明类奖中,高校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成果占93.8%。【来源:四川日报资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存心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2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单位:202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的审批工作现已完成。经资格复审和专家评审,并公示无异议,今年立项教育科研课题496项,其中资助金项目300项,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专项37项,乡村教育发展专项93项,民族地区教育专项66项。现将批准立项的课题名单公布于后,请督促课题负责人尽快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三个月内完成开题工作。附件:1.202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2.2020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名单点击下载附件1、2四川省教育厅2020年12月4日【来源:四川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儿子们

重磅!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全名单发布!

3月17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公布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人物名片冯小明,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85年和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分别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并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小明教授长期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针对不对称合成中发展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新反应、新方法和新策略等核心科学问题,历时二十多年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四川乃至中国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共计265项。“微纳结构化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可控构建与性能强化机制”等 36 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锂硫族电池隔膜与正极设计及电化学性能增强方法与机理研究” 等 80 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及器件构建” 等 147 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马丁·毕比( Martin Beeby) 、特奥尔 多 · 乌 特 鲁 斯 · 约 翰 内 斯 · 冯 · 阿 什 ( Theodoor Wouterus Johannes van Asch)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类奖。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分析,2020年获奖项目以原始创新为主,凸显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65项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项目 150 项、占 56.60 %,集成创新 81 项,占 30.57 %。项目共取得授权发明专利 2425项,其他授权知识产权 5215 项。此外,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189项,占总数的71.3%,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95项,占总数的 35.8 %。这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获奖项目中,高校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 177 项,占 66.8%。特别是在强调基础性研究的自然科学类奖和技术发明类奖中,高校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成果占93.8%。来看获奖全名单↓↓(点击图片放大)科技之光 闪耀光芒向科技工作者致敬!(来源:川观新闻WXID:cbgc2014)【来源:成都科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脱履户外

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成都221个项目入选

记者17日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在当天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布。其中,四川大学 冯小明 教授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共计265项。“微纳结构化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可控构建与性能强化机制”等36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锂硫族电池隔膜与正极设计及电化学性能增强方法与机理研究”等80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及器件构建”等147项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马丁·毕比( Martin Beeby) 、特奥尔多·乌特鲁斯·约翰内斯·冯·阿什( Theodoor Wouterus Johannes van Asch)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类奖。此外,成都市科技创新战线再创佳绩,在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266个项目(人选)中,成都主持及参与的共有221个项目(人选),比去年增加40项,获奖数量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83.08%。其中,33项成果获一等奖,比去年增加2项,占一等奖获奖数91.66%;71项成果获二等奖,比去年增加17项,占二等奖获奖数量的88.75%;114项成果获三等奖,比去年增加21项,占三等奖获奖数量的77.55%。【来源:科技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克莱门

AI合成主播丨四川省试点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00:15四川省近日启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名理

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人选)今起公示!

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9月27日,四川省科技厅官网公示了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拟奖人选及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拟奖项目。其中,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拟奖人选1人,一等奖拟奖项目36项。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自2020年9月27日至10月15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拟奖人选、拟奖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有异议的,可以书面方式向科技厅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忻张忠电话:8671081386676522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邮政编码:610016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拟奖人选冯小明教授简介冯小明,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85年和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分别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并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小明教授长期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针对不对称合成中发展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新反应、新方法和新策略等核心科学问题,历时二十多年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四川乃至中国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冯小明教授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手性原料,设计合成了多种新型的具有原创性和特色的手性催化剂,其中,被称为“冯催化剂”的手性双氮氧-酰胺化合物面向全球销售,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Noyori教授评价为“代表一类优势手性配体”,为优势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立了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库,实现了50多类重要的不对称反应,包括10多类全新化学反应和前人无法实现的挑战性反应,创造了以中国本土研究工作者命名的有机人名反应——“Roskamp-Feng”反应(Feng即冯小明),纠正了美国通用有机化学教材中关于“不能制备手性中心位于两个羰基之间的光学活性β-酮酸酯”的结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对称催化新方法和新策略,为20多个手性天然产物、药物和候选药物分子提供了高效、绿色的合成途径,包括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Coerulescine、治疗抑郁症药物帕罗西汀等。研究成果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其中1项美国专利和2项中国专利已转让给企业进行产业化研究。冯小明教授荣获多项重要科技奖励和荣誉。其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四川杰出人才奖、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和有机合成创造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化学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89篇,累计SCI他引12190次,应邀在化学顶级期刊Chem. Rev.、Acc. Chem. Res.等撰写综述15篇。研究成果入选了“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院2012《科学发展报告》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引领作用。冯小明教授还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模范教师和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等荣誉称号。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拟奖项目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拟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