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川大,有个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底研究啥?苍之茧

川大,有个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底研究啥?

川大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自主划线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截至2020年2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3.7万余人,研究生2.8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截至2019年底,专任教师4527人。川大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概况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1991年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基础上组建,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和确定的七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1997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连续四次通过国家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奠基人之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7人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教授。实验室研究方向明确,在高分子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方面有鲜明特色,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承担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现已成为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之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与目标经过长期积累,实验室形成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的研究;(2) 聚合物成型理论和技术研究;(3) 高性能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4) 废弃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5) 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贡献主要代表性成果1)高性能聚合物/超细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发明了高性能聚合物/超细无机粉体复合材料的形态控制技术与新方法,在四川绵阳长鑫集团用于机顶盒和电视机后壳,在新疆天业公司应用于滴灌带、低压输水软管,吹塑薄膜等产品,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发明了难阻燃的数种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新技术:本项目采用微纳米复合、有机/无机杂化、多功能协效剂复配、表面包覆增容、等多种方法解决了材料阻燃性和加工性、力学性、热性能等综合性能难以兼顾的瓶颈问题,为难阻燃的高分子材料提供无卤阻燃新技术。其中,典型高分子材料的无卤阻燃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聚乙烯管无卤阻燃抗静电新技术,已在四川森普管材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已生产4000 余吨无卤阻燃抗静电PE 管。3)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类弹性体成套技术:项目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聚合物微观结构控制,茂金属加氢基础研究和关键设备工程化等方面联合攻关,建立了SEBS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结构调控实现了SEBS性能和用途的多元化,研制了国际上最大的万吨级SEBS前驱体聚合釜及加氢釜,形成了成套SEBS制备技术,实现了我国SEBS合成工艺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项目开发的产品已通过美国FDA食品包装材料、美国药典USP VI等标准的检测,实现了向欧美等地区批量出口。SEBS工业生产装置至今已连续运行近7年,累计产销量11.8万吨,新增利税8.5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新型直立式聚丙烯医用输液袋制造技术与产业化:与四川科伦药业集团合作,研制了新型改性医用聚丙烯粒料,自主构建了输液包装数值仿真设计技术,创建了可立袋安全性评估及控制技术,并首创安全高效的“注胚-吹袋-洗袋-灌装-封口”五位一体连续生产技术,研制出国内外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及其包装的输液产品(简称“可立袋”),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针对中国石油聚乙烯、聚丙烯大装置,突破国外专利技术限制,建立专有聚合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专用树脂。近年来开发的部分国家急需的系列高性能专用料,7类,效益达132亿。兰化T38F BOPP膜料,生产27万吨,产值24亿元;兰化2210H电缆料:生产4.4万吨,产值3.9亿元;兰化SP179保险杠料,生产9.2万吨,产值8.4亿元;大庆炼化PA14D管材料,生产 6万吨,产值7.4亿元;吉林石化GC100s管材料,生产20万吨,产值19亿元;巴陵石化YH-602 SEBS热塑性弹性体,生产10万吨,产值30亿元;云天化M90, M270等多个系列POM专用料,生产30万吨,产值39亿元。目前正在与四川石化合作开发新型的聚烯烃材料。6)提出通过原位聚合、剪切取向、溶液组装等方法构筑均匀分散、1维取向、2维或3维网络结构的新方法和新原理。采用超声辐照胶乳混合及原位还原和静态硫化方法在天然橡胶基体中构筑三维石墨烯导电网络,导电率比传统方法高5个数量级;该技术与成都创威新材料公司签订了专利转让协议,转让经费1000万元。7)高性能聚氯乙烯化学建材的力化学制备和层叠复合技术及其工业应用:项目研发了PVC发泡层和非发泡层交替结构的新材料,利用层状结构对噪声的多级反射与吸收作用,制备了高隔声低密度PVC复合材料,已在成都实现产业化,在国际上首次自主设计建成了年产100万平米的高性能隔声降噪材料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成果推广应用已生产销售PVC多功能改性剂8000余吨、化学建材59.06万吨、隔声材料11.94万平方米,新增产值超过57亿元,实现利税4.45亿元。8)创建了可控交联湿法加硼凝胶纺丝制备高强耐磨耐热水维纶新技术,提出采用含硼等化合物控制大分子间氢键缔合速度和状态,减少PVA大分子缠结现象的研究思路,解决了高强维纶不耐热水的世界性难题,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在多家纤维企业应用,高强维纶混纺面料已作为陆海空、武警夏/冬季作训服面料。总产值超过20亿元,利税5亿多元,推动了相关行业技术进步。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20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6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我国高校第一个高分子材料专业(1953年创建,创始人徐僖院士)我国高校第一个高分子研究所(1964年创建)授权高分子材料硕士点、博士点(1981年)国家级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1988年)材料学(2002年,2007年)材料加工与工程(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第一期、第二期)985工程”科技创新Ⅰ类平台:高分子与特种功能材料(2004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设岗学科中唯一的高分子材料学科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第一个拥有博士点、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四位一体的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以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加工为特色的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之一在校本科生约1500余人,硕博研究生500余人,是国内高分子材料学科最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非也

四川大学王琪院士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学家获奖,其中,钟南山院士和樊锦诗研究员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0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位科学家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荣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王琪,中国工程院院士,塑料加工工程专家,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主任,四川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国际(中国)代表等;现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主编、国际期刊“SusMat”(Sustainable Materials,可持续发展材料)期刊主编,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塑料加工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我国塑料加工制品高达8184万吨,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产值近2万亿元。塑料加工的任务是实现塑料制品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和生态化。王琪院士针对塑料加工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致力于塑料加工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如固相力化学加工,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塑料和泡沫塑料无卤阻燃等,攻克了塑料加工领域诸多世界难题,为我国塑料加工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等;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40余篇,学术会议论文34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8名,硕士研究生98名。获中国塑料加工业三十年 “中国塑料行业杰出人物”、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来源:四川大学 高分子研究所编辑 | 曹丹

君子殉名

实力郑强有多强?看完你就明白了

这几天成都大学书记与校长之争,到底哪个是一把手?这好像是博士也研究不了的问题。从成都刘强调任成都大学书记开始,瓜友们开始关注了另外一位“强哥”,太原理工大学的党委书记郑强教授。提起郑强,相信很多人都因为他敢说敢言而喜欢,在浙江大学任教时,其以犀利的教学风格让不少学生,乃至社会上的一些年轻人喜爱,郑强的粉丝相比较于一些明星而言,也绝对不在于少数。郑强教授一实力郑强有多强?2020年4月,郑强调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几乎引起全国轰动,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从浙江大学到贵州大学再到浙江大学,这次又到太原理工,无时不刻引起人们的关注。郑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表面上郑强教授的影响力来自演讲,来自网络,实际上你可能不了解他真正的实力在于他的专业,看完这些成就你还会觉得他仅仅是个网红吗?1、郑强的学历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生。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2、郑强的学术地位1995年,留学回到中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2002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选为浙江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4年,进入教育部等七部委评选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郑强的影响力2001年由浙江大学学生评选出来的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2007年浙江大学学生评选的“我最喜爱的浙大老师”,2014年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选的“2014年中国好校长”,2015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评选的“2015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求是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二光芒能够照亮世界,同样也会灼伤他人。作为明星校长,不管郑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永远是那个焦点,这是他便于工作的优势,同样也是巨大的障碍。不管在职场还是社会当中,我们都有深刻体会,没有谁愿意站到一个光芒四射的人身边,成为陪衬,郑强教授空降太原理工大学,他给学校带来了流量,但也将不可避免的让其它管理者黯然失色。贵州大学时期校长郑强想干事、干成事,就必然与利益集团做斗争,贵州大学如此,太原理工大学同样会如此。根据知情网友讲,郑强在贵州大学当了四年校长,除了给贵大争取来40多亿建设资金外,并没有太大建树,不是他不想干和不会干,而是人为太厉害,有人希望他成功,同样也有很多人希望他失败,这也是为什么他贵州大学时期“毁誉参半”的原因所在。在谈到郑强教授任职太原理工大学问题时,我表示了对他的担忧,以及他将承受的巨大压力,并列举了他在贵州大学时所遭遇的非议和困难,很多人表示不解。我敬佩郑强教授的勇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郑强教授的决心和能力毋庸置疑,我担忧的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做出改变,真的是太难了。看到郑强,我想到南科大的首任校长朱清时教授,当年豪情壮志奔赴深圳,曾立下三大愿望,可最后呢?仍然遗憾落败,而且败的很彻底,最终他的理想成了“南科一梦”。一个新办高校,又是在风气之先的深市,尚且如此之难,何况是一个百年名牌老校呢?当然,我更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三靠一个人改变一个学校,几无可能。但我还是祝愿郑强教授能够借助太原理工这个平台,让情怀落地,给太理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郑强教授调任太原理工大学后,带动的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座城市。太原理工大学自从郑强教授调任太原理工大学,让这所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全网掀起一番讨论的热潮。他自带网红气质,确实让这所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怒刷了一把存在感,太原也走进大家的视野。到任后,郑强邀请浙江大学和全国的一些教授和专家来到太原,做客太原理工大学。让大家惊叹的是,作为煤炭型的太原市,没想到空气和绿化如此之好,对这座城市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很多人来到太原后都感觉到太原这座城市的美好的一面。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而山西省煤炭老大的地位让整个省份都被煤炭笼罩着,直至今日,煤炭仍然在全省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省会太原也是如此。由此,给人的印象太原毕竟是一座灰蒙蒙的煤炭城市,但是郑强邀请这么多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过来,其实不仅仅是对太原理工大学的提升,从很大层面上也是对太原市的提升。这些意见领袖下次在介绍太原时,则不会再有别的偏见,因为有些教授说活了60岁都没来过山西,没来过太原,没想到太原的环境如此之好。所以,在以后的传播中和太原市以后的发展中都会占有非常大比重会认为太原这座城市会有发展前景的。郑强虽然只是一个人,但是他影响了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市,对于整个山西省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郑强之与山西,是山西需要郑强,太原理工大学之与郑强,是整个学校迈向更高层面的助推器。希望真的有更多的人才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毕竟东部沿海省份的一些思想和开放的思维是中西部所无法比拟的。

六府

郑强,被这所高校聘为特聘教授

8月2日,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前去山西大同大学交流,受聘成为山西大同大学的特聘教授。01郑强郑强,1960年出生,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为四川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历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贵州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于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02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大学起源于1950年创办的大同煤炭工业学校。2006年,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院4所院校正式合并组建成为山西大同大学。2017年,山西省教育厅与大同市签署共建大同大学的合作协议,山西大同大学成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厅市共建高校。03学科实力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万计划”中,山西大同大学拥有: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采矿工程。在校友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山西大同大学在全国排名第388位,在山西省排名第9位,是一所1星级区域知名大学。04评价山西大同大学的硬件设施不错,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离市中心不远。学校这几年一直在发展,不断的改善校园环境,跑男曾经在大同大学取过景。山西大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在扩大,学校也在积极申请博士点。05总结山西大同大学是个自由度很高的大学,你完全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大学生活,学校不会干预你太多,总之,学校不是重点大学,但也不是很差。

损矣

祝贺: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在《科学》上发表论文!

日前,四川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了论文,一起来看看:四川大学报道12月2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研究所夏和生教授(夏和生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四川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与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王振华博士合作撰写的题为“Piezoelectricity drives organic synthesis:Ball milling allows for solvent-free mechanoredox catalysis”的perspective评述论文(Science, 2019, 366, 1451-1452)。结合近年来力化学领域的新进展,对当期Kubota等发表的Science论文“Redox Reactions of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Using Ball Milling an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Science , 2019, 366, 1500-1504)”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和展望。评述论文指出,力化学目前正处于一个价值重新发现和研究复兴时期。力化学可以改变反应路径,制备常规热、光活化方法难以制备的材料,同时可以减少有机溶剂使用,为绿色化学提供新途径。力化学的模拟计算可为化学键的断键机理提供深层次的理解。通常力化学产生自由基需要高能球磨、超声或水力空化以实现有机分子或聚合物共价键裂解,反应环境较为极端,难以实现规模化。在过去十年里,力化学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更温和的方法,如双螺杆挤出、常规搅拌、压缩和拉伸等。这些较温和的方法很容易实现,但通常需要结合新的化学概念如含弱键的力敏基团mechanophore,以及新材料如金属-有机络合物(MOF)等。压电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变形发生表面电荷富集,可以高效地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力化学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温和方式。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在超声机械力作用下,压电材料可以促进电子转移实现染料降解和可控ATRP聚合。Kubota等Science论文率先提出采用普通的压电陶瓷材料如钛酸钡BaTiO3等作为有机合成的力氧化还原催化剂(Mechanoredox)。作者通过球磨BaTiO3粒子实现单电子转移(SET)氧化还原反应,成功地进行了各种芳基重氮盐的力氧化还原活化,实现了呋喃类化合物的芳基化反应和硼基化反应,与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相比,力催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产率。评述文章结合近年来力化学领域的进展展望了Mechanoredox催化的前景。力化学广泛应用于包括纳米粒子制备、有机和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加工、塑料或橡胶回收、电化学储能、水处理、药物共晶合成、金属有机络合物、石墨烯剥离、碳纳米管切割、动态共价化学键性能调控、自修复等众多领域。力催化氧化还原开辟了一条适用于多种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力化学新途径,可以扩展到与自由基相关的化学领域,如聚合、接枝和交联反应、降解和回收等。夏和生教授课题组多年来在力化学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早期在王琪院士指导下提出超声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Chem Mater, 2002, 14, 2158; Chem Mater, 2003, 15, 3879); 近年来将Mechanophore概念引入到嵌段共聚物中,实现超声力化学控制药物释放(Chem. Commun., 2010, 46, 7739; Chem. Commun., 2014, 50, 3575; Therapeutic Ultrasound (book chapter), 2016, 880, 365); 提出超声力化学实现自修复的策略(J. Mater. Chem., A, 2014, 2, 16051. Front Chem, 2019, 7, 59)。开发了多种含压电材料在内的超声力化学可控ATRP聚合新型催化体系 (ACS Macro Lett., 2017, 6, 546; Macromolecules, 2017, 50, 7940; ACS Macro Lett., 2018, 7, 275; ACS Macro Lett. 2019, 8, 161)。西北工业大学报道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BME)黄维院士团队王振华副教授和四川大学夏和生教授合作对压电促进力化学有机合成发表评述,相关论文以“Piezoelectricity drives organic synthesis”为题于12月20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通常化学家会选择施加热、光和电来调节化学反应的活性得到目标产物。相比于此,力化学一直以来鲜受关注。力化学是研究物质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化学变化的化学分支学科。其实早在1919年,奥斯特瓦尔德就提出了力化学的概念。然而,由于力化学反应条件的多样性以及表征反应过程的困难限制了我们对其机理和反应过程的理解,从而导致力化学难以成为合成化学家工具箱中的一员。过去十几年间,力化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正处于复兴及重新开发的阶段,这是因为它比传统合成手段更清洁、更高效,大幅度降低有机溶剂的使用,并满足了现代化学(化工、医药等)工业对可持续合成的需求。力化学在基础研究领域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纳米粒子制备、有机物和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加工、塑料或橡胶的回收、电化学储能、水处理、药物共晶体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有机半导体、石墨烯剥离,碳纳米管的切割、动态共价化学和自修复材料。但是力化学反应分门别类,机理众多甚至有争论,缺乏一种普适性的力化学机理。针对此问题,作者提出压电材料可以在超声下作为还原剂催化单体聚合,开发了一系列超声力化学控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Macromolecules2017,50, 7940-7948.,ACS Macro Lett.2017,6, 546-549.)。Ito等人受此启发,提出了压电材料钛酸钡可用于球磨来触发单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成功地对各种芳基重氮盐进行了力氧化还原活化,实现了芳基化和硼化反应。在球磨过程中,钛酸钡颗粒变形并转变为电荷分离状态,同时充当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单电子转移反应将芳基重氮盐还原为自由基,进一步进行自由基加成合成,其中电荷分离的钛酸钡颗粒可有效地淬灭自由基加成中间体。研究显示只有压电性的钛酸钡能产生良好的反应产率,而非压电颗粒产率低得多,甚至没有反应。此外,Ito等人还研究了缺电子、中性和富电子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前两种取代基产生了良好的收率,钛酸钡的成功回收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光氧化还原的芳基化和硼酸酯化反应不同,力氧化还原催化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产率。除此之外,力氧化还原催化还可以从难溶底物出发合成多环芳烃,例如该反应成功实现了二苯并戊烷的碳氢芳基化反应,并以78%的产率得到了目标产物。该力氧化还原体系催化效能十分高效,只要通过锤子敲击超过200次,产率也能达到43%。针对这一研究领域,作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重要评述,认为这些发现将促进更多高效压电材料的开发,从而实现从羧酸,卤化物甚至碳氢键活化来直接产生自由基中间体;如果将力氧化还原与过渡金属催化相结合,也有可能开发出高度对映选择性的化学反应。此外,作者在文中还指出,将来的工作应该定量阐明力、还原电位和分子活化之间相互作用的精确理论模型。这些研究工作无疑为可持续的力化学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及丰富的灵感。(来源:四川大学高分子重点实验室 王彦东 西北工业大学 张倩文)

大盗乃止

四川大学排名前四的“王牌”专业,行业类的佼佼者,考上身价翻倍!

四川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西部高校中排第一。学院开设的口腔医学、临床医学、水利水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信息、法学、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国语都很牛的!校园环境在高校排名前十、教学质量非常优、学风也很浓厚,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2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就此,小编推荐四川大学排名靠前的“王牌”专业,行业类的佼佼者,考上身价翻倍!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是四川大学的王牌专业,关于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有人曾这样评价:“说川大的口腔医学亚洲第一,可能有人不信,但要说是国内排行第一,估计没几个人反对!”在本次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都得到了最高的A+评分,并列第一。川大的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协和大学学院,成立于1912年,是国内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而该校同时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川大的口腔医学(8年制)专业的录取分数都是相当的高,这个分数和清华北大的分数都基本持平了,需要是全省中精英中的精英才能录取。高分子材料工程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中第一个以高分子学科为主体的学科型学院,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等是该学科的创始人。四川大学高分子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学习氛围好,专业排名也是名列前茅,川大是国内的领跑者。中国语言文学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汉语言文学也算是川大的厉害专业之一,老师都很厉害很负责,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热爱学习,整体学风非常不错,适合深耕。对于想找工作的同学来说,中文可能是万精油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川大生物医学工程全国第三生物材料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准健康,因此生物材料行业发展较快。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虽然学得很杂,课程很浅,实验很多,但是就业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很多的医疗公司都是与这个专业合作的,实习机会很多,学习的经验也很多。以上是四川大学排名前四的"王牌"专业,行业类的佼佼者,考上身价翻倍!

百年之木

川大新年第一篇CELL!邵振华教授团队取得重大突破

新春喜事来!川大牛年第一篇CELL发表!2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邵振华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山东大学于晓-孙金鹏教授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张磊教授团队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杜洋教授,共同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Ligand recognition and allosteric regulation of DRD1-Gs signaling complexes”,采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DRD1-Gs复合体分别结合儿茶酚类(Catechol like)激动剂(降血压药Fenoldopam、完全激动剂A77636和G蛋白偏向性激动剂SKF83959)、非儿茶酚类(Non-catechol like)激动剂PW0464,以及同时结合快乐荷尔蒙Dopamine和正向别构调节剂LY3154207的三维结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本课题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四川大学颜微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受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通过多巴胺受体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如奖赏、成瘾、记忆、新陈代谢和激素分泌。多巴胺受体包含D1类受体和D2类受体两个亚家族,其中D1类受体(DRD1和DRD5)通过激活Gs/Golf和刺激环磷酸腺苷(CAMP)的产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奖赏、运动和认知,并在外周组织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持心血管和肾脏的动态平衡。相比之下,D2类受体(DRD2、DRD3和DRD4)与Gi/Go偶联,抑制cAMP积累并调节不同的生理效应。五种多巴胺受体亚型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识别相同的内源性配体,针对这五种亚型的药物开发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多巴胺受体亚型之间对激动剂识别、配体选择性、受体激活和G蛋白选择性的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为止,D2类受体识别拮抗剂配体的分子机制,选择性激动剂Bromocriptine激活DRD2-Gi信号转导复合物的分子机制相继被揭示。然而,D1类亚家族识别配体的结构基础仍然缺乏,高选择性激动剂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以及肾损伤高血压的临床需求。D1类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基础将为选择性激动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DRD1-Gs与不同配体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本研究对多巴胺受体的配体识别、激活机理以及信号转导选择等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具体发现如下:01揭示了DRD1的正位结合口袋(orthosteric binding pocket,OBP)识别内源性荷尔蒙多巴胺及儿茶酚类激动剂配体的机制。本结构是第一个揭示了多巴胺受体是如何结合并识别快乐荷尔蒙多巴胺的。结构分析还发现了DRD1受体的4个跨膜螺旋以及第二个胞外环(ECL2)组成了DRD1的OBP,并发现D3.32-S5.42-S5.46是所有多巴胺受体识别含儿茶酚胺类激动剂的关键模体(motif),而S3.36-N6.55极性motif是D1类受体所特有的(对应D2类受体为C3.36-H6.55),该motif是多巴胺受体亚型和信号通路选择性的关键残基,这为亚型选择性配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02阐明了DRD1的非儿茶酚类激动剂结合模式。PW0464是一种非儿茶酚类激动剂,以高亲和力和选择性靶向DRD1,并偏向于G蛋白信号通路而不作用于β-arrestin通路,PW0464表现出与邻苯二酚类激动剂不同的结合模式。PW0464除了与D3.32-S5.42-S5.46基序形成极性作用外,PW0464将吡啶头与苯氧基连接起来,与I1043.33、L190ECL2、F2886.51和F3137.35形成大量疏水相互作用。在TM2和ECL2区域,PW0464的嘧啶二酮基团与ECL2的D187-S189主链以及W993.28和V3177.39的侧链有广泛的接触,并与K812.61形成氢键。该结合模式不仅为选择性和偏向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非儿茶酚类的继续开发奠定了基础。非儿茶酚类的DRD1激动剂因其可跨过血脑屏障,因此有更好的治疗神经疾病的潜力。03揭示了DRD1延伸结合口袋(extended binding pocket ,EBP)的特征。五种多巴胺受体都含有EBP,为配体的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提供了可能性。与DRD2-Gi结构相比,DRD1在ECL1、ECL2、TM6和TM7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EBP。研究发现DRD1的EBP中保守的K2.61-W3.28-W7.43和N6.55-F7.35motif,是激动剂识别的重要结构特征。04发现了DRD1的正向别构调节(positive allosteric molator,PAM)位点。LY3154207是由礼来公司于2019年首次报道,目前仍处于临床二期研究,用于治疗痴呆症(Lewy body dementia)。在药理学上,该药物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别构效应,能显著增强DRD1对内源性激动剂多巴胺的结合能力和信号转导效应。结构显示LY3154207结合在第二个胞内环(ICL2)、TM3和TM4形成的膜包埋结合位点,PAM结合口袋主要由疏水残基组成,通过信号转导药理学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该位点进行了验证,为别构小分子药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05提出了DRD1对G蛋白偶联和选择性的关键残基。通过与DRD2-Gi结构比较、突变和药理学实验,证明DRD1中TM5保守motif A5.65xxQ5.68-I5.69及 FICL2是Gs偶联的关键决定因素,该motif(相应D2类受体上的L5.65xxR5.68motif)以及ICL2上疏水残基的不同可能是D1类受体和D2类受体对不同G蛋白的选择性的原因。综上所述,该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多巴胺受体DRD1与G蛋白的复合物结构,从而在原子层面上详细阐释了DRD1的配体识别、别构调节及与G蛋白偶联的机制,该项研究将为高血压、帕金森综合症、肾损伤等疾病的药物开发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据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本课题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其中,四川大学颜微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冷冻电镜数据收集获得了上海蛋白质中心的支持。此外,华西医院肾脏内科主任付平教授、杨胜勇教授,兰州大学刘焕香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竺立哲教授作为论文的共同作者。本论文的实验工作全部在国内完成,由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国自然基金等项目资助完成。来源: 四川大学

道心

四川大学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双一流大学!

投稿作者:资深自媒体人冯煜晖现四川大学由全国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之一的原四川大学、中科院直属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的成都科技大学、中国口腔医学发源地的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合并而成,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大学没有短板,工科有当年的成都工学院(其实也是老川大院系调整分出去的),文理科有老川大本部,医科有华西医科大学,两所985一所211(有些人不要质疑成都工学院是不是985,当年八大工学院七所都是985)。真正的无短板办学。成科是八大工学院之一,这八大工学院除了成科并入川大,其他都成为了985,所以确实是两个985的合并,否则不合并的话,另一个985指标肯定属于成科而不是成电。现在人才厌倦北上广的快节奏,成都的安逸吸引了很大一批人才,而且成都现在是新一线城市第一名,真正的中国前七城,房价低美食多,除北上之外的双机场。川大十六个a类学科,a类学科都是精华,b+12个b也12个,瘦身哪有瘦b以上学科的,都是合并整合劣势学科,可是川大本来就优势学科多。医科:口腔(川大王牌中的王牌,川大唯一的六星级专业,亚洲NO1,目前官方(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连续20年排名全国第一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华西口腔医院连续4年位列口腔医学第一名华西口腔拥有着:口腔疾病类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再生医学国家联合地方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护理学(五星级专业,实力max),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均是四星级)。以上包括了所有医科专业,也就是说川大医科都很强!工科:高分子(川大王牌专业之一),光学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工(以上是四星级专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国家四星级专业,且计算机&软件好找工作,且四川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的图形图像研究所国内前三)理科:数学所有相关专业都很强,数学,统计学均是五星,物理学四星。文科当然是:博物馆学全国第二,考古学中国前五、历史(专门史)、文学新闻(比较文学)、藏学、宗教学(NO1)、南亚研究、古籍整理(《儒藏》、巴蜀文化)4个教育部人文学科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 南亚研究所 道教与宗教研究所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2019年到校科研经费27.6亿元。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牵头获自然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这样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共获体现原创能力的国家自然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2;同时获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5项,列全国高校第4;此外,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占四川省一等奖近1/3。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9项,直接经费3.8亿元,列全国高校第9。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5项,立项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1。新增国家创新群体1个,5人入选国家“杰青”、列全国高校第9,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位于全国高校第4。川大招生分数线相对低是冷门专业过多,其实高分学生也多,很多来华西或者川大其他热门专业。分校区、超短裙这些可以人为操作的录取最低分,早已没有意义。现在看的是学科评估、人才培养、录取最高分、录取平均分,毕竟这些无法人为操作。川大的分数低是因为学校实力不够顶尖。其实并非如此,主要原因还是招生数量、规模的问题。退一步来看,川大每年录取最高分都跟那些顶尖985的录取最高分也是不相上下的。最后,假若川大每年也就只招2000 3000人,分数也会涨得很高(但是这种假设不太可能,因为川大承担整个西南,乃至整个中西部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所以,去川大在我看来是闷声发大财的行为,因为录取分数线无法全面、客观反应该校实力(因为分数线受招生人数多的影响较大),但正是由于招生人数大,你可以有机会以低一些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学校。假设川大每年只招2000-3000人,有的人就没有机会了呀

目无所见

四川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不仅实力强劲,毕业还是“香饽饽”

四川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截至2017年底,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小编就此介绍四川大学的排名靠前的”王牌“专业。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是四川大学的王牌专业,关于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有人曾这样评价:“说川大的口腔医学亚洲第一,可能有人不信,但要说是国内排行第一,估计没几个人反对!”在本次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都得到了最高的A+评分,并列第一。而且这个科的录取分数非常高,和清华北大的分数都基本持平。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会越来越重视,目前1线城市已经表现出对口腔医生的需求量。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主持创办的,是全国高校中最早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是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高分子材料类专业,拥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毕业后可以做高新技术开发,也可以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前景非常可观。中国语言文学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汉语言文学也算是川大的厉害专业之一,老师都很厉害很负责,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热爱学习,整体学风非常不错,适合深耕。对于想找工作的同学来说,中文可能是万精油专业,但是川大有非常多的学生组织和二专,可以通过参加这些组织或者修二专来增强实力。数学数学学院是四川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科优势突出。2001年,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首批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数学学科首批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学院已成为我国西部各方面实力都是最强的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显示日益增强的影响。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临床医学、水利水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信息、法学、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国语都很牛的!校园环境在高校排名前十、教学质量非常优、学风也很浓厚。以上总结的,时四川大学的四个”王牌“专业,不仅实力强劲,毕业还是”香饽饽”!

实相

名校风采——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被誉为西部第一学府。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合并而成。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有34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42个。一级国重: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二级国重:宗教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原子与分子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遗传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化学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法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儿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胸心外)、妇产科学、肿瘤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剂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动画、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法医学、历史学、生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英语、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制药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基础医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医学信息工程第四轮学科评估:2019届毕业生共15257人。本科生8607人、硕士5332人、博士1318人。总就业率为92.64%。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就业率分别为90.74%、95.22%、94.61%。本科毕业生深造3969人,深造率为46.11%。其中,国内升学2999人,其中81.12%升学至国内一流高校,共2433人。在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中,推免升学2038人,统考升学961人。出国(境)深造970人,升学至QStop50学校352人,占比36.29%,至top100学校524人,占比54.02%。主要流向美国289人,英国268人,中国香港108人,日本80人,澳大利亚56人,新加坡29人。西部地区是就业的主要区域,占比64.36%。四川省占比50.61%,重庆市占比4.47%。就业学生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是:成都市41.21%、 深圳市5.39%、重庆市4.47%、北京市4.18%、上海市3.94%、广州 市2.70%、武汉市1.82%、杭州市1.78%、西安市1.32%、贵阳市1.15%。本科生留川1551人,上年1842人,留川人数明显减少;总体留川4794人,较上届增加46人。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31.00%、 国有企业25.42%、医疗卫生单位10.57%、三资企业8.53%、高等教育单位7.06%。就业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5.61%、IT业15.27%、卫生和社会工作13.80%、教育12.4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37%。就业重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