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云南专硕之家联手江西理工大学服务云南学子是果类乎

云南专硕之家联手江西理工大学服务云南学子

云南专硕之家联手江西理工大学服务云南学子。供图云南网讯(记者 赵元刚)日前,记者从云南专硕之家了解到,云南专硕之家积极与江西理工大学对接,通过共建同等学力申硕教学点和考研基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理工科人才。据悉,江西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该校在能源开发、矿山治理、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与云南绿色能源发展战略有较好契合度。该校此次与云南专硕之家合作,将拿出29个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硕士点作为合作基础,每年可为我省提供400个同等学力硕士生名额,将有力推动我省高素质理工科人才培养。云南专硕之家运营总监高豪说,今年将努力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联系,争取更多硕士生名额来服务云南学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儿孙福

「毕业之家」来自2020年硕士研究生论文查重、降重的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是毕业之家小毕同学。后续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毕业论文写作、修改、降重,记得关注哟。2020年是不容易的一年,在7月份,我顺利地结束了研究生生活。回想起在家呆着写论文、改论文的痛苦时光,我决定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一下。2020年,一场触不及防的疫情将我们都隔离在了家里,无法返回学校。在家的自己真的很庆幸自己在研究生期间还是比较努力的,发了2篇小论文,也早早地构思好了毕业论文的框架。我是一个喜欢做备份的人。我有一个移动硬盘,我喜欢随手将资料都备份到我的移动硬盘里面。因此,即使呆在家里,对我写论文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家里,有很多的论文资料,因此,写论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我就把论文的初稿完成了。我真的是比我班某些童鞋幸运多了。我一个舍友,神经比较大条的那种,资料不全,在家写论文,各种求助啊。还有一个同学,想补充一个数据,在家出不了门,急得直跳脚。写好论文之后,我知道必须使用知网查重一下。因为我们学校要求论文的重复率不能高于10%。论文的第一章绪论,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来的。唉,如果在学校还可以使用学校的知网来查重。但是在家里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好在网上有很多第三方知网查重系统。我找了一家比较靠谱的网站。由于知网的价格真的很贵,我也没有自信可以一次通过。所以,我没有选择知网VIP5.3系统,而是使用知网的大分解查重系统。果不其然,重复率46%。虽然重复率挺高的,但是还在我的接受范围里面。论文修改还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专业有很多的专业术语。这些又不能改变。因此只能在其他部分下功夫了!由于在家的时间比较久,时间有的是,因此,我把除去绿色内容的部分都做了修改。对于大段落的标红内容。我首先将其打断变成了几个小段落。因为我查到知网是根据段落进行查重的。然后我把长句变换成为了短句。因为我在网上查阅到知网会检测到连续13个字符的相同内容。但是又看到有人说,知网不是这样查重的。不管怎么地,我觉得多做总比不做好。做好这项工作之后,我就开始进行改写了。网络上五花八门的降重技巧很多。但是我觉得那些硬生生的方法会破坏论文的完整性和学术性。因此,我决定一句一句地进行改写。好在,我的写作文笔还不错。改写虽然很浪费时间,但是却不是特别困难。反而因为来回反复的阅读和修改,使我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一次修改,我改的非常认真,花费了我大概5天的时间吧。改好之后,我并没有使用知网VIP来查重,而是使用知网大分解系统又查了一遍。好像知网大分解系统的数据库除了“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之外的其他数据库都有,所以我还是比较信任它的。这一次的查重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11%。看到这个查重结果,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但是这个结果还是不合格的。但是心里有底了,我心里就没有那么着急了。于是,我陪着我家人打了2天扑克。放松之后,根据查重报告的标红内容,我非常认真地修改了一遍。改好之后,我这次使用了知网VIP5.3系统进行查重。查重结果为7.4%。这下真正地放下心了。我知道我肯定可以顺利毕业了。学术小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完美完成了。2020年,我们这一届都顺利毕业了。虽然大家多多少少地出现了一些写作小困难,但是最后都顺利解决了。但是,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的研三学生因为疫情没有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真的是让让人无法接受了。即使拿不到毕业证又怎么样呢?到了社会上,你依然比大多数人优秀啊。其实,大家对于大学生真的是有太多的误解!大家都以为,国家在一直扩招,学历就不值钱了。学历很放水,以为我们在学校里躺着就可以毕业。其实真不是,我们很忙,基本上都是早8点进实验室,晚上快11点才会宿舍休息。讲真的,研究生3年,我甚至都没正经过过周末!希望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一切努力就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都不愧于自己的付出!给不负时光的自己加油!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讨论。毕业之家一站式毕业生服务平台,记得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廉士重名

名校硕士宅家啃老: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来源丨李月亮01前几天又被一则新闻刷了三观。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而他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丁阿婆无奈撤诉。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03:52真是让人心酸。养儿一场不易,把儿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结果竟是这么个结果。儿子自身当然有很大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丁阿婆那句“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02长沙也曾有个类似的新闻。一个29岁的男人,小学辍学,无所事事N年后,跟着父亲去做苦力。因为活太重,他没做几天就放弃了,转而去学理发。理发学了半个月,他又走了,原因是“总被师父刁难。”后来他在酒店当了上菜员,待遇还算不错,但因为“没力气干活,老板总说侮辱的话,受不了”,又走了。他还去玩具厂、制衣厂打过工,都没干多久,因为“总被认为是小偷,被人打”……后来他就回了家。大夏天的,患糖尿病的父亲出去搬砖,他就在家里玩手机,饭也不做。父亲不能忍,把他赶出了家门。他不解,也不服:“我没有能力,父母有能力,他们为什么不能养我?”于是气恼地去找律师,想状告父母不养之罪。邻居们看着都生气。但还是说:也怪他娘,从小不让他做事,弄得现在不肯做事了。——和那个海归硕士一样,也是被“从小样样现成的”害了的。03每个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养一个巨婴。但事实上,“成年而不自立”已经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未来,“巨婴啃老”将极大困扰中国父母。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傻傻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我表姐就是这种。她是全职妈妈,又很疼孩子,所以什么都帮孩子做了。女儿五岁,吃饭还靠她一勺勺喂。女儿上一年级,每天都是她帮忙装书包。女儿四年级还不会系鞋带,有天在学校鞋带开了,自己乱七八糟打了十几个死结。每次学校要求孩子回家做手工,表姐都全权代劳,女儿拿到学校总受表扬。有次她帮女儿做了太阳花折纸,得意地跟我展示,说“肯定是她们班最好的。”我说学校明明要求孩子自己做,你管太多了。她不在乎:我做得又快又好,何乐而不为?有这时间她学习学习多好。我送她俩字:傻妈。她不服:我闺女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唉。孩子懂什么呢?她知道去日苦多、不练出一身硬本事不足以扛起这一生吗?她只知道你此刻让我舒服快乐,你就是好人。孩子不懂,大人再不懂,她如何学会自己撑起一片天?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偏偏中国家长最喜欢包办一切。因为爱,也因为省事:教孩子系鞋带很麻烦,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会。但你帮他系,三秒钟就搞定。让孩子整理书包很艰难,要喊八遍揍三回他才去。但你帮他整理,一分钟就搞定。于是,我们就二话不说代劳了,并暗暗宽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会了。这是个特别错误的认知。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人的能力是循序渐进的。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绝不可能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照顾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业业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领导同事相处良好。就像一个从没读过书的孩子,不可能在18岁那年走进高考考场,就轻轻松松考上了理想大学。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8岁时你不让他自己整理书包,18岁时你不让他独自处理麻烦,28岁你还给他钱买名牌鞋,就难保他不会48岁依然在啃老。其实那种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就像一只老鹰从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养孩子这件事,过程错了,结果一定错。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04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有个年轻人答: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多可怕。啃老啃出正义感了。而这种心态,一定事出有因。我儿子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红领巾脏了怪妈妈没洗,没穿校服怪妈妈没提醒,没带水杯怪妈妈忘了给他装。你问他:“你自己会装水杯吗?”他就特自然地说:“会,但一直都是我妈给我装的啊。”老师也是没辙。他们学校要求孩子每天听20分钟英语,听完找家长签字,证明听过了。刚开始常有孩子不签,老师一问,都是“我听了,我妈没给我签”。言外之意,怪我妈。老师就明明白白说:让家长签字,这是你的任务,你必须把本子拿给他们,看着他们签好,他们要是忙,就等会再找,两次不签就找三次。总之,这是你必须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评你,而不是你父母。但有一天,又一个女生没签,理由又是“我妈忘了”。老师批评了她。不想没一会儿,女生的妈妈火急火燎给老师留言,说“糟了忘了给孩子签字,是我的错,别批评孩子。”老师说,她找您签字了吗?妈妈说没找,一直都是她主动给孩子签的。老师有点气,说:您想过吗,如果孩子将来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领导签字,领导会说“你不用管,我每天想着签”吗?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须签字,但领导在开会,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后丢了大单子,她跟领导说“没办法那天你在开会”,领导会原谅她吗?您现在什么都包办容易,但如果孩子学不会处理问题、承担责任,她将来怎么适应社会?的确如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历,其实都是在模拟未来的场景,他独自面对、处理的事情越多,将来的适应能力自然越强。05儿子四岁时,我有次带他出去玩。他想吃冰淇淋,我就拿了十块钱,让他自己去十米外的超市买。儿子欢天喜地去了。对面有两家小超市,他先去了近点那家,结果是个菜店,他很快跑出来,去了另外一家,成功买到一盒,还请店主帮他开了盖。他边吃边欢脱地跑回来。结果乐极生悲,刚到我身边,冰淇淋啪嗒一下扣地上了。他发现根本捡不起来,开始咧嘴大哭。我只好又拿十块钱,让他再去买一盒。他抹着眼泪去了,这次买了另外一款,也没开盒,到我身边才小心翼翼打开,说“刚才我太不小心了,这次要小心点。”一件特别小的小事。但其实是一次微型的独立能力训练:想吃冰淇淋,自己去买。这是自己解决问题。去哪家店,选哪款冰淇淋。这是自己做出选择。冰淇淋掉了,承认是自己的错。这是自己承担责任。再伤心也重振旗鼓,再去买一盒。这是自己面对挫折。上次不小心,这次要小心点。这是自己总结经验。如果这样的训练一次又一次反复进行,孩子自然就具备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对父母来说,这难吗?一点也不。我全程只做了两件事:给他十块钱,再给他十块钱。当然,就算麻烦,聪明的父母也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教他自己系鞋带很麻烦,但一旦教会,你就再也不用亲力亲为帮他系了。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刚开始他可能花得一塌糊涂,但慢慢的,他就对钱有概念了。当他的本事越来越多,对你的依赖越来越少,你就会越来越轻松,他也会越来越强大。这是真正的双赢。最傻的妈妈,就是放弃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什么都替他做了,结果——说难听点,一辈子辛辛苦苦,养出个废物。他痛苦,你更是。所以,你若真爱孩子,就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买画笔,自己处理和朋友的矛盾,自己给同学家长打电话问作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他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学会承受压力,权衡利弊,与人合作,收拾残局,逆境中迅速调整,迷茫时保持耐心。有了这样的独立能力,他才不会在自己面对社会时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会遇到一次小失败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边求保护,求圈养。巨婴不是一天养成的。飞天的凤凰更不是。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四十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那该有多难过。(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婚恋心理学:爱过你不如爱着你》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宋钘

48岁名校硕士宅家啃老:你为他遮住风雨,也遮住了他独立的道路

“晚上打电脑,白天睡觉”“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他怪我毁了他的前途”80多岁的丁阿婆说到这里满脸愁容,无奈甚至绝望。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儿子已经啃老7年,现在48岁。大儿子从小就是母亲的骄傲,同济大学毕业,同时是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的高材生,这样的学历是多少人所羡慕的。有这样一位“有出息”的儿子,现在本应是丁阿婆颐养天年,被所有人羡慕的时候,生活却给了她重重一击。丁阿婆怎么也没想到回国后的大儿子足不出户,天天不是打游戏就是睡觉,生活不能自理,还要靠自己养活。几年前,丁阿婆又患上了尿毒症,身体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在与儿子的沟通中,丁阿婆发现儿子没有感到愧疚,反而怪自己毁了他的人生。“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不仅如此,丁阿婆买了一套房子,只写了大儿子的名字,让大儿子有了不工作也有钱的想法。丁阿婆也感到十分的后悔,自己一步步让孩子丧失了独立能力。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父母对孩子有说不尽的爱,大多数家庭都像丁阿婆一样,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不“受苦”,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给包办了。舍不得孩子做除了学习的任何事情,仿佛那样就是真正的爱。却不知道,这样也许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在河南,有一名23岁小伙活活饿死在自己家中……小伙叫杨锁,没有残疾,没有疾病,是个健康的正常人。村里的人说,杨锁不是饿死的,是懒死的。他到底懒到什么程度呢?他懒得工作,在建筑队、酒店干活不到1天,就嫌苦嫌累不肯干了,接着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靠乞讨为生。他懒得出门,甚至连大便也不去茅房,而是在堂屋里跑个坑,用土一盖就完事了。除了吃喝拉撒,他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睡。有时候吃饱了一顿饭,他躺在地上能连睡两天。懒得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到后来身上的衣服都散发恶臭。他懒得吃饭,村里人给他的肉、菜,挂在屋檐上变臭了,也不烧来吃,除非饿到极点,他再出门要饭吃。一个人为什么能懒到这种程度?说起来,真的怪父母的那份“爱”。杨锁的名字,也是父母为了把独子永远留住专门给他起名。杨锁从小就不走路,8岁时还是父母用担子挑着出门。身为农民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干农活,杨锁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仍然舍不得他干活。宁愿自己多累点也舍不得宝贝儿子受苦。当母亲被疾病缠身,身体实在扛不住,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反遭到儿子的暴打。杨锁嫌学习累,退学在家无所事事,还要身体有病的老母亲伺候一日三餐。“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一个当地的村民说。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从那以后,四肢健全的杨锁便以乞讨为生,讨遍了整个村。直到5年之后的一个雪天,懒惰成性的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两个完全不相同的家庭,却养出类似的儿子,是什么导致这两个家庭走向绝望?是溺爱。随意在网页上搜索,就可以看到一大堆大学毕业后宅在家里啃老的新闻。啃老,已经屡见不鲜了。儿童教育专家刘启涵说:独立性是心理断乳期的重要标志,很多人年龄增长,心理却没成熟。你为他遮住风雨,却也遮住了他学会独立的道路。很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苦,把孩子养得比温室里的花朵还要娇嫩。当孩子需要迈出独立的那一步时,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承受一般人所承受的风雨,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回到温室,责怪父母的那般溺爱。爱不是为他遮挡一切,而是教他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毒草莓

48岁名校硕士宅家啃老:这个世界正在惩罚“牺牲自己”的父母

哈喽,大家好,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阅读育儿好文哦现在啃老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能在小区里聊天,就会时常听到哪位大爷大妈在讲述着生活上要贴补儿女的事情。如果谈及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来说,那啃老简直就是“必须”的事情了。原因很简单,就是钱不够花,特别是身处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就像自己的亲戚家的孩子,刚刚大学本科毕业,在上海找到了一份设计方面的工作,一个月月薪五千元钱,除去租房、日常消费,早已是所剩无几了。于是,家里的父母就要每个月都支援着。这样情况的啃老简直太稀疏平常了,可能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初的步入社会都要经历需要家里经济支援的命运。如果这样的现实情况需要来啃老还算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即将和大家聊到的这位,48岁名校硕士依然需要选择宅在家里去啃老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一方面,他有着足够的能力去自主就业,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一方面,家里的老人都上了年纪,更需要成年的子女去照顾。这样的啃老做法,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老说也缺乏孝敬、赡养义务。而让这位48岁的海归认为需要宅在家里不就业的原因是,父母对于自己的溺爱,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做的太多太好,以至于让自己在学业之外变得缺乏能力。摆在家长面前的问题好多,都需要做家长的一一地解决、克服。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该努力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才好。看看,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朋友们该如何智取。将犯错转化为孩子成长的良好契机其实,很多父母都是有着一样的“通病”,更希望孩子得到舒服的生活环境,也很有可能将生活琐事都包办代替下来,或者让孩子有更多地学习时间,或者就是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地休息一会。也就不难发现,海归啃老的原因所在了。父母的心疼,父母当初的“牺牲自己”都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回馈。往往,适当地让孩子做些学习之外、能力之内的家务活、体力劳动也好,都是让孩子切身参与到家庭付出中,感受到自己的更多价值和家庭参与感。只是,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适当地运用恰当地方法就好。就像eileen kennedy-moore博士(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她的书籍《孩子的自信》中所提到的一样,孩子需要从犯错中学习,家长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负责,而不会觉得自己像个坏孩子。很多父母有担心孩子做不好,年龄过小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不是孩子做不了、做不好一些事,而是没有找准恰当地引导他的方式方法。1、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孩子做错事,往往会很担心,要不躲闪、要不就是矢口否认、找借口等,这都是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其实,并不是做得对、做得好才会有自信心的增加,也可以在错误出现后,有良好地表现、认错态度等都会是一次成长的良好契机。当然,父母是可以向孩子提供时候补救的方法。比如,将倒翻的碗筷收拾干净,向被自己碰疼的弟弟道歉、安慰。当父母看到孩子做了一些友善的事情,或者做出积极地弥补措施时,都要及时地表达出真诚地欣赏,会大大增加孩子的积极做事的自信心。2、激励孩子表现的更好最显然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是可以去取悦父母。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麻烦,不能够保证没回都做对,很可能就是弄得乱七八糟。那么,作为父母的不仅仅要保证不去翻旧账,孩子出错后就爱将过去的错事一并讲起,还要做到看到孩子时不时会表现出来的善意、积极的态度,要给予正面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有自己追求的因素所在,也不可避免地有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原因。这就不得不提到,家长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协助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今日话题:在教育孩子方面,您会溺爱孩子吗?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格格,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多平台签约作者,亲子阅读推广人。关注我,为您带来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困惑和疑问,请给我留言。欢迎大家收藏,点赞,转发,评论。

毕业证

一个名校硕士毕业生之死,背后真凶?

文/于凡诺一一个多月前的一天深夜,一个名校研究生,以一个悲壮的背影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身后,是十八篇人生最后的日记。读他的日记,莫名有一种悲壮,令我难以自已。他为什么想死?倘徉在他的字里行间,一方面,很难想象,就在我们身边,还有如此纯真、如此纯情的人,恍如那些银屏故事。另一方面,眼前这个人,在他简单的字词后,却总是令人莫名涌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哀,而且这种悲哀似乎是骨子里的,常常令人手足无措。我在想,这种悲哀究竟是什么,是如何炼成的,为什么如此浓郁并自内而外散发,作者没有一字提及,我却仍然深深感受到。比如最后一篇日记。你说:人生就是这样失去和接受的过程。他说:你的自私与冷漠无情抛弃了我。他说:你竟然可以这样说不爱就不爱了!他说:我那么努力的去实现我们的未来,去实现对你的承诺。他说:只想说凭啥人生一定要失去?为什么不能坚持?他说:我对人生失去了期待,没有力气了,不想努力了。就这样吧。他说:我也做一个自私的人吧。最后一句,他说:我的心跳再也不随你而动了,因为它根本就不会再跳动了。这一句,不禁让人想起他此前的另一句,以后看到大海或者珠江,请记得我……里边最矛盾的一组词凸显,我爱你和我恨你,同时出现。乍看,日记里很多地方看上去说的是恨,仿佛还是一种极致的恨,然而读到最后,才发现实际上这不是恨,而是一种深深的痛苦和一种绝望的爱。二他为什么会死?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悲伤故事。两个相恋的人,分手后一个人殉情的故事。在男孩的日记里,他有一个女孩,此前一直无话不说,亲密无间,陪她学习,给她温暖……还买了结婚戒指,甚至女孩要求,男孩要在一片花海中向她求婚。然而变化来得太快,男孩突然感觉到,自己所深爱的女孩,从国外回来,不知为何态度就完全变了。先是情侣成了先做朋友。接着对方退了结婚戒指,分手。然后拒绝和男孩说话。男孩则一直在表述或祈祷,只要没有你的消息,心里就会很慌。自己会一直在等,在等。承诺以后你想去哪,我就陪你去哪。……三有人说:“不就是失个恋吗?至于吗?”有人说,“这个人心里不健全,太脆弱了。”有人说:“这个人太傻了,完全就是个傻子。”有人说:“最可怜的是他的父母。一死了之,他对不住父母。”有人说:“他对不起一直在资助他的人。”……这件事触动了我,我在想,其实,爱情,是一种缘分。缘尽了,不爱了,不需要理由。就像爱不需要理由一样。纯粹理性的爱,并不存在,或者说并不存在一种逻辑推理的爱。尽管爱有幸福和痛苦。但爱没有对与错。相爱的人没有对与错。四他确实死了。还有什么深藏不露的原因么?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我有两点感受非常深刻。第一点:我所知道的贫困生其实心里大都很脆弱,很自卑。我越来越认识到,有一种自卑脆弱,实际上,这也不是一个人能力或者素质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贫富裂痕带来的深深烙印。一个穷人的孩子,完全不同于一个从小丰衣足食,或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在蜜罐中,资源丰富的孩子。因而同样是青年人,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的人都能一样,拿得起放得下。我的感觉很深刻,一个真正长时间历经贫困侵淫伤害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种自卑自内而外,因为可恶的贫困会竭尽全力把这种伤害嵌入人生的骨髓深处。我自己在社会捶打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直到现在才渐渐明白,这种伤害好像来自心底深处。其中有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这样的人生从此再难拿得起放得下。而为了抗拒这种来自心底黑暗深处的脆弱,一个人不知道要用多少努力多付出多少汗水,才能稍稍让自己平衡。所以,对于一个贫困生而言,如果有这方面的症状,就必须竭尽一生与这种倾向作斗争。或者说一个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人,必须跨越最难跨过的那道坎,才算是真正心里健康,真正成熟。从这个层面上看,我甚至怀疑,一个名校研究生之死,那些明面的理由,比如说分手或仅仅只是一个替罪羊,最后真正杀死他的,是这种早已弥漫无可抵挡的深深的因贫穷而深不见底的伤害所积威。而且,我担心今天的贫穷,已经不再局限于昨天那种吃不上饭、家徒四壁的情形了,比如说固化阶层的资源匮乏也是一种深深的贫穷。第二点:不是曾经情到深处,很难体会这种深情。除了贫穷积威之外,我个人认为,大概只要人性不变,情感永远都会是人类世界的迷。倘若不是那种用情很深的人,或者一个人没有在热恋时受过伤害,恐怕很难真的理解,至少是很难真的体会这种令人窒息的绝望的深情。当然每一种用情太深背后,似乎都有副作用,一旦失控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或悲壮或惨烈的后果。而且,有些人有些事情,一旦失去了,才会认识到它的无可替代。或许,今天谁都知道,这个世上贫困最能杀人!古往今来,很多人正是死于贫困。当然今天,直接被贫困杀死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它的毒害却从来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仍然在荼毒和泛滥。珍重!愿贫困不再作祟,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愿那些真心相爱的人,白头偕老、永远相互珍重!

申韩

1家一博士后两博士三硕士!开福区“博士天团”之家是这样炼成的…

“不给后代留钱财,要让子女成人才!”一句谆谆祖训,在城北秀峰山下滋养出一个“博士天团”大家庭——四世同堂的25名家庭成员,出了一个博士后、两个博士和三个硕士!1月12日,开福区秀峰街道的党员冬训课上,“最美家风”、“最美婆媳”、“最美乡贤”海选揭晓,“博士天团”之家的大家长、61岁的马子俊成了全街居民追捧的“明星”,她和贤婆媳、众乡贤一起,用自家的亲历给大家上了一堂鲜活的美德懿行课。一家六个博士硕士只因“不看田庄看儿郎”一个25人的大家庭,博士、硕士竟有6人!在冬训课上,马子俊家的故事在大屏幕上一亮相,立刻有人惊呼:“天团”!马子俊不无自豪地细数这个“天团”的阵容:一个博士后自己的女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学博士后,副研究员;两个博士侄儿侄女辈,瑞典布莱京理工大学教育经济学专业和瑞典林奈大学经济学专业;三个研究生其中两个是湘潭大学审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个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命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此“博士家”,是不是因为书香门第?“我们家恰恰不是书香门第,也从不看门第!”马子俊说,她的父母出身农民,父亲17岁就参加革命,如今是89岁的离休干部。她和4个兄弟姐妹的配偶都是农民或普通工人家庭子弟,就因为家里一句祖训:不看田庄看儿郎!可以无田庄,但必须有人品,家教十分严格。马子俊说,儿时生活艰苦,但给姥姥姥爷长辈的饭都是白米,他们后辈都是一层薄米饭压着满满红薯,但大家从不抱怨。“博士家”的家教严到何种程度?马老说,举个例子,25个成员中老到89岁的父亲,小到四五岁的孙辈,全家每天都是7时30分准时起床,或锻炼或晨读,无论海内外都一个样。从某种意义上讲,全家都有点“不合群”,因为没有一个人抽烟、喝酒、嚼槟榔、打牌。一家16个党员欲建城北首个家庭党支部有趣的是,马子俊一家,不仅博士硕士多,党员也多。“父亲开玩笑地说,我家逢年过节老少聚会,大家坐下来就是一个支部会,家庭微信群里分享得最多的都不是养生而是党纪知识。”马子俊说,全家25个成员,除去未成年人外,有16位党员,家里人也都希望能成立开福区首个家庭党支部,新年里更上一层楼。秀峰街道工委书记徐路明说,这个新年心愿很好,街道工委将努力争取,让他们新年如愿,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开展党员活动。马子俊的“博士家”,只是秀峰街道 “街道工委、社区(村)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街道以最美家风、最美婆媳、最美乡贤等美德能人评选为契机,发掘居民身边有温度、有懿行、有故事的典型,以宣讲政策、听取民意、化解矛盾等形式参与基层治理,推进各项事业进步。来源:长沙晚报 全媒体记者 李卓 通讯员 周羽洋编辑:炎炎点亮“”让更多人看到↓↓

毕业祭

哈尔滨支持引才 硕士安家费3万本科生月补500元

8日,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2018高校毕业生申报安家费、生活补贴的有关事宜的通知》。为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企业引进的,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申报安家费3万元,本科生可申报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0元。毕业5年内的,2017年12月13日《若干政策》实施后,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企业引进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聘用协议);2017年12月13日《若干政策》实施后,在哈市首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怎么报?安家费:对在哈市市区登记注册企业引进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生活补贴:对在哈市市区登记注册的企业被列为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单位引进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本科生。怎么给?硕士研究生给予安家费3万元(一次性审批,每半年拨付0.5万元,连续发放3年);本科生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0元(一次性审批,每半年拨付一次,连续发放3年)所需资金由哈市人才发展资金承担。上下半年申报时间为4月底和10月底。

不亦劳乎

【夜读】名校硕士宅家啃老: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21君: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未来,“巨婴啃老”将极大困扰着父母们。其实,每个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养一个巨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作者丨李月亮来源丨李月亮(ID:bymooneye)特别鸣谢本期主播:玘玥01前几天又被一则新闻刷了三观。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而他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丁阿婆无奈撤诉。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真是让人心酸。养儿一场不易,把儿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结果竟是这么个结果。儿子自身当然有很大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丁阿婆那句“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02长沙也曾有个类似的新闻。一个29岁的男人,小学辍学,无所事事N年后,跟着父亲去做苦力。因为活太重,他没做几天就放弃了,转而去学理发。理发学了半个月,他又走了,原因是“总被师父刁难。”后来他在酒店当了上菜员,待遇还算不错,但因为“没力气干活,老板总说侮辱的话,受不了”,又走了。他还去玩具厂、制衣厂打过工,都没干多久,因为“总被认为是小偷,被人打”……后来他就回了家。大夏天的,患糖尿病的父亲出去搬砖,他就在家里玩手机,饭也不做。父亲不能忍,把他赶出了家门。他不解,也不服:“我没有能力,父母有能力,他们为什么不能养我?”于是气恼地去找律师,想状告父母不养之罪。邻居们看着都生气。但还是说:也怪他娘,从小不让他做事,弄得现在不肯做事了。——和那个海归硕士一样,也是被“从小样样现成的”害了的。03每个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养一个巨婴。但事实上,“成年而不自立”已经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未来,“巨婴啃老”将极大困扰着父母们。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傻傻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我表姐就是这种。她是全职妈妈,又很疼孩子,所以什么都帮孩子做了。女儿五岁,吃饭还靠她一勺勺喂。女儿上一年级,每天都是她帮忙装书包。女儿四年级还不会系鞋带,有天在学校鞋带开了,自己乱七八糟打了十几个死结。每次学校要求孩子回家做手工,表姐都全权代劳,女儿拿到学校总受表扬。有次她帮女儿做了太阳花折纸,得意地跟我展示,说“肯定是她们班最好的。”我说学校明明要求孩子自己做,你管太多了。她不在乎:我做得又快又好,何乐而不为?有这时间她学习学习多好。我送她俩字:傻妈。她不服:我闺女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唉。孩子懂什么呢?她知道去日苦多、不练出一身硬本事不足以扛起这一生吗?她只知道你此刻让我舒服快乐,你就是好人。孩子不懂,大人再不懂,她如何学会自己撑起一片天?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偏偏很多家长最喜欢包办一切。因为爱,也因为省事。教孩子系鞋带很麻烦,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会。但你帮他系,三秒钟就搞定。让孩子整理书包很艰难,要喊八遍揍三回他才去。但你帮他整理,一分钟就搞定。于是,我们就二话不说代劳了,并暗暗宽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会了。这是个特别错误的认知。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人的能力是循序渐进的。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绝不可能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照顾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业业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领导同事相处良好。就像一个从没读过书的孩子,不可能在18岁那年走进高考考场,就轻轻松松考上了理想大学。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8岁时你不让他自己整理书包,18岁时你不让他独自处理麻烦,28岁你还给他钱买名牌鞋,就难保他不会48岁依然在啃老。其实那种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就像一只老鹰从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养孩子这件事,过程错了,结果一定错。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04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有个年轻人答: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多可怕。啃老啃出正义感了。而这种心态,一定事出有因。我儿子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红领巾脏了怪妈妈没洗,没穿校服怪妈妈没提醒,没带水杯怪妈妈忘了给他装。你问他:“你自己会装水杯吗?”他就特自然地说:“会,但一直都是我妈给我装的啊。”老师也是没辙。他们学校要求孩子每天听20分钟英语,听完找家长签字,证明听过了。刚开始常有孩子不签,老师一问,都是“我听了,我妈没给我签”。言外之意,怪我妈。老师就明明白白说:让家长签字,这是你的任务,你必须把本子拿给他们,看着他们签好,他们要是忙,就等会再找,两次不签就找三次。总之,这是你必须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评你,而不是你父母。但有一天,又一个女生没签,理由又是“我妈忘了”。老师批评了她。不想没一会儿,女生的妈妈火急火燎给老师留言,说“糟了忘了给孩子签字,是我的错,别批评孩子。”老师说,她找您签字了吗?妈妈说没找,一直都是她主动给孩子签的。老师有点气,说:您想过吗,如果孩子将来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领导签字,领导会说“你不用管,我每天想着签”吗?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须签字,但领导在开会,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后丢了大单子,她跟领导说“没办法那天你在开会”,领导会原谅她吗?您现在什么都包办容易,但如果孩子学不会处理问题、承担责任,她将来怎么适应社会?的确如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历,其实都是在模拟未来的场景,他独自面对、处理的事情越多,将来的适应能力自然越强。05儿子四岁时,我有次带他出去玩。他想吃冰淇淋,我就拿了十块钱,让他自己去十米外的超市买。儿子欢天喜地去了。对面有两家小超市,他先去了近点那家,结果是个菜店,他很快跑出来,去了另外一家,成功买到一盒,还请店主帮他开了盖。他边吃边欢脱地跑回来。结果乐极生悲,刚到我身边,冰淇淋啪嗒一下扣地上了。他发现根本捡不起来,开始咧嘴大哭。我只好又拿十块钱,让他再去买一盒。他抹着眼泪去了,这次买了另外一款,也没开盒,到我身边才小心翼翼打开,说“刚才我太不小心了,这次要小心点。”一件特别小的小事。但其实是一次微型的独立能力训练。想吃冰淇淋,自己去买。这是自己解决问题。去哪家店,选哪款冰淇淋。这是自己做出选择。冰淇淋掉了,承认是自己的错。这是自己承担责任。再伤心也重振旗鼓,再去买一盒。这是自己面对挫折。上次不小心,这次要小心点。这是自己总结经验。如果这样的训练一次又一次反复进行,孩子自然就具备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对父母来说,这难吗?一点也不。我全程只做了两件事:给他十块钱,再给他十块钱。当然,就算麻烦,聪明的父母也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教他自己系鞋带很麻烦,但一旦教会,你就再也不用亲力亲为帮他系了。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刚开始他可能花得一塌糊涂,但慢慢的,他就对钱有概念了。当他的本事越来越多,对你的依赖越来越少,你就会越来越轻松,他也会越来越强大。这是真正的双赢。最傻的妈妈,就是放弃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什么都替他做了,结果——说难听点,一辈子辛辛苦苦,养出个废物。他痛苦,你更是。所以,你若真爱孩子,就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买画笔,自己处理和朋友的矛盾,自己给同学家长打电话问作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他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学会承受压力,权衡利弊,与人合作,收拾残局,逆境中迅速调整,迷茫时保持耐心。有了这样的独立能力,他才不会在自己面对社会时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会遇到一次小失败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边求保护,求圈养。巨婴不是一天养成的。飞天的凤凰更不是。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四十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那该有多难过。关于作者 / 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婚恋心理学:爱过你,不如爱着你》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本期编辑 / 阿巷、实习生 阿鑫本期主播 / 玘玥配图来源 / 图虫创意本期主播 简介玘玥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时像是听到心跳,生命不息,跳动不止,永恒的鲜活着。愿我们都像那不住的心跳,不问过去,不惑未来,奋勇前行。微博:@玘玥出生在七月21君小伙伴们,在育儿方面,你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呢?在如何让孩子更独立,你有怎样的方法?欢迎和21君分享你的看法~精彩推荐马云最新演讲:形势变了(信息量很大)【夜读】“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 高净值人群的养老育儿理念刷爆朋友圈

第五波

「毕业之家」读了双非硕士,能找到好工作吗?

大家好,我是您的毕业大管家小毕同学。学校一直在扩招,研究生和博士也不例外。现在大家的文凭越来越高。真的是文凭越高,找的工作越好吗?大家知道学校都是有排名的。像我们平时所说的985、211是好一些的学校,社会的认可度比较高。其余的都是一般的学校,我们叫做双非院校。响应扩招的政策,这些双非硕士或者博士也是越来越多,是否都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呢?大家在工作难的时候都是怎么调节的呢?(一)多元化的社会当我们刚刚进入社会时,会发现文凭是一块敲门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社会是“唯学历说”的社会。当我们进入社会以后,会发现现在的社会是“唯能力说”的社会。无论你的文凭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哪个学段的人在社会上的收入地位都是金字塔的,收入和学历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无论哪个行业,混得好的不一定是学历最高的。(二)调整心态,积极融入社会有些人书读得越多,把自己的自尊心保护得越好。有些人读书,每个阶段都一般,没有优秀的习惯和品质,但是依然一路混到了研究生或者博士。刚进入职场后,发现职场里学历比自己低的人和自己面试,因为自己年龄大、双非学历、职场小白等原因,可能求职岗位、薪酬都和自己理想状态有出入。心理上很难去适应和调节。小毕认为,调整心态很重要。首先,现在国家实行的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的路线了。另外,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社会才是教育的主体环境。学会自我调整,积极融入。(三)寻求突破(1)评估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工作内容是不是游刃有余,有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工作不能让你获得获得感、优越感。(2)想想自己的出路。在毕业时候,导师都会建议我们先就业再择业。所以,当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现在不满意时,要学会反思,自己喜欢什么,然后用自己优秀的大脑去学习,用自己果敢的行动去追求。要有勇气去尝试,找到让自己有获得感的工作。总而言之,小毕祝大家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一切顺利。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毕业之家平台,顺利毕业!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得随时咨询呦!毕业之家一站式毕业生服务平台,记得关注我哦,我是你的毕业大管家小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