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当前研究生找工作是否比较容易汗流至踵

当前研究生找工作是否比较容易

首先,从近几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整体的就业表现还是不错的,随着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大量企业对于高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高端人才的需求潜力也比较大。实际上,虽然当前研究生培养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才需求来说,当前国内的研究生培养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一些发展比较快的领域,比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研究生人才还是非常短缺的,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招聘压力。从近几年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少研究生在毕业前都会拿到多家企业的offer,学生的选择空间也会比较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读研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的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在新基建计划的推动下,未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会向相关领域汇集,这会进一步促进人才需求的提升。近些年来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研究生能够走进产业领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研究生教育本身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比如当前专硕的培养模式就明显加强了行业知识的教育,高校会为专硕提供行业导师,行业导师往往由行业专家担任,这对于促进研究生进入产业领域发展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最后,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罢,要想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一定要重视自身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注重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此以域进

今年工作好找吗?四位硕士毕业生讲述了自己的求职悲欢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3月份,虽然离7月毕业生离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园里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已经手拿一个或几个“offer”的人,或许还在期盼在最后时段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而尚未拿到合适“offer”的学子们,恐怕难免要陷入深深的焦虑。相比于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工作仍然主要靠“分配”的毕业生们而言,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而这同时意味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还不只是能力上的,同样是心态上的。动辄绵延半年乃至一年的求职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硬性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确定和不确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工作与恋爱的难以调和……无不考验着这些刚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了,却又尚显稚嫩;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秀,但内心却时刻经受着纠结和自我怀疑。今天书评君邀请了几位2018、2017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个人化,并不能代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但其间的选择与心情,也许能够触动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讲述人01:小帆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求职方向:教师、教育采访记录:彭丹选择做一个教师,却会偶尔“眼馋”其他小帆大概是整个秋招大军里的非典型求职者。她的简历命中率很高——因为她投的少,大概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且它们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有的放矢。“我不太会去挑战特别难的东西,教育对我而言是最简单、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也算喜欢。”和大多数边找工作边摸索方向的毕业生不同,小帆似乎较早便明晰了自我定位。暑假找实习在她看来就像一次模拟秋招,就跟摸底测试一样:“暑期实习也要经过网申和层层考核,那个时候投微软这样级别的公司直接石沉大海了,逐渐地便对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行业有了预估。”比如小帆找过咨询行业的实习,但“做得又累又不快乐”——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个行当求职时都受挫了,预估了成本和回报之后,务实的小帆放弃了这类看似光鲜的热门竞争行业。本科期间,她做了许多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一行的经验,并发现自己很适合。之后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了教育行业。在找工作前的一个暑假,她又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实习老师,并拿到了留用机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准老师”。而那时,绝大多数同学还在秋招中奔波劳返。当然,与小帆投契的可能不只是老师这个行业——她也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能。但无论是机缘安排还是个性牵引,小帆最终选择了自己胜任教师的一面。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事功,自嘲是个“庸俗里的懒惰派”,“懒惰是指跟那些尝试很多然后做最优选择的人不同,我却在庸俗的范围内做有限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可有时候,小帆也会对自己“庸俗的懒惰”有所质疑。毕竟,和那些四处尝试的同学不一样,小帆做过的尝试十分有限。就像“未被选择的路”总是引人遐想和惆怅一样,有时听到别人有了名企或部委一类的工作时,小帆会心生“少许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看似果断的背后是被过早封闭了的各种可能。“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公务员一类的岗位,但听说有的同学离外交部无限接近时,我会想:‘哇塞,如果我尝试了会不会也有可能进?’又比如有的同学去了一家超有名的大公司,满足了我以前对都市高级白领的想象——于是我感到眼馋、艳羡。”尤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帆跟妈妈本在包饺子,妈妈无意提起同事家谁谁的孩子找到了华为的工作,一个月两万。小帆的心里“噔”地一沉,当下就不大高兴:“关于工作的事我们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为什么妈妈还要举别人的事例让我难受?”后来小帆发现,自己之所以有过敏的表现,是因为别人的事刺痛了自己的不甘——归根结底,小帆还是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可无论可能之径有多少条,最终能选择的始终只有其一。或许做怎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而究竟哪条路更好,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也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自己能负责的还是只有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当下,“老师对我还是最好的选择。我后来拿那些艳羡的工作跟自己的工作比较,发现我的天平最终都会向教师倾斜——所以我也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懒惰’才去当了老师”。“教师行业的最大快乐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结。而我骨子里确实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小帆记得,在公立学校实习期间,她给两个班上文学课。那两个班中各有一名“文学少女”让小帆觉得很喜欢:“她们对文学有独到感悟,我很爱跟她们聊天。我知道她们并没把我的课当成应付的课业。”而就在小帆结束实习后的一天,两名女生不约而同给自己发来了微信:“老师好希望您下学期继续教我们班,不知道下学期带我们读哪本书?”那一刻,小帆感受到与两人的奇妙默契和巨大的快乐。讲述人02:小南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大学文科专业求职方向:媒体、出版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作为一个从来不会像经济人一样做理性规划,又免不了盘算薪水、户口、平台这些俗气指标的应届毕业生,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密切跟随着求职大军的主流,这阵跟着投互联网,那阵跟着投银行,像沙丁鱼群里的一只小鱼,生怕稍因落后而吃亏。可盲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尤其数学不好的我连许多笔试都过不了,那段时间做数学和逻辑题做到怀疑智商。后来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笔试的门道,偶尔能解锁了面试的关卡,却发现对沉静寡言的自己而言,面试——尤其是群面的难度不亚于那些张牙舞爪的数学题。记得第一次群面,我连话都插不上,刚起个话头就被人像灭烟一样掐断了。或许是出于逃避,我不想再参加任何有群面的面试,也早早封闭了企业银行一类的路子。后来干脆不再海投,把目标瞄向了媒体、出版社一类的文化行业。其实这不算是折衷,而是在摆正自我认知后的调整,我发现自己乐意与文字打交道,虽然自己的文字绝不算好。即便如此,打击仍是接踵而至。有的出版社是连简历都过不了,有的是笔试未能通过,而许多我想去的媒体,光看形容词众多的招聘要求我就够不到——比如丰富的采访经历,作品积累以及某一领域的深厚储备。自觉心虚的我只好把目光转向有校招渠道的官方媒体机构,但一级的媒体也多折戟沉沙,有些在最后关头被刷了,有的则是简历都没过。直到1月份去参加出版社的集中招聘会,自己认认真真写了求职信,准备了一点作品,在当面呈递之后终于叩开了一些出版社的笔试机会。后来也发现,在答出版社一类的笔试题时我更为得心应手,甚至搜肚刮肠写完书评后还会有点点成就感。后来便接到了两三个出版社的offer。但当我跟同学分享了这一信息,他们会皱眉:“为什么要去出版社?”我后来也问起了自己要不要去出版社。原因是发现单位提供的那点薪水,如果扣除房租等等就变得紧紧巴巴,更别提存余了——这会让本来就漂在北京的自己更没有安全感。我自认境界不高,也没有条件放弃对物质的考量。不过,相比最初海投时的盲从焦虑,认清了自身水平的我反而淡定了很多,我发现自己还是想把方向锁定在文字一类的工作,记者或者编辑都很好。记者可以满足自己骨子里的好奇心,扩展有限际遇以外的交流,去描述更广阔的世界——而有些事情总要在描述过后才会思考。我不希望自己在离开大学后便溜回怠惰和懒散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既要外出采访,又要静心写作的记者或许能让自己骨子里的活泼与冷静平衡互现。记得面过自己很心仪的一家杂志社,虽然工资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我很笃定地想要去那里,心想如果通过就可以结束烦人的秋招了。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可面试得有点糟糕,最终果然没进,后来听说要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生。虽然以前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但求职季却让自己的弱点全方位地暴露出来,再加之跟周围的人被放置到同一参考系中,差距越发一目了然。好在的是,我还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我对自己做了更集中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太过随性,当时更多想的是进入学校这一逃避工作的庇护所,而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的所好和所长来做选择,以至于在那个专业上都缺乏深厚的积累。最为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在本质上还很薄弱——很少真正去做批判性的、不落窠臼的思考;另外我一直也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安于文静内敛的人设,忽于去做更为广阔的交流。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这份自我审查或许会鞭策我很长一段日子。而想要去媒体行业似乎也是在潜意识中想要挑战自己,破而后立。记得面试南方报业那次,从公共话题到个人爱好,我竟也侃侃而谈起来,成为自己有史以来最为愉快的面试。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存在很多短板,但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求职的战线一路拉下来,对工作的认知终于不再浮躁。到了3月份,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可能越来越微弱。如果以前我会觉得不甘,不过现在似乎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了——只要我没有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进取心。不知道7月离校之后我会在哪里,但希望是在做一份喜欢又踏实的工作。讲述人03:空心糯米丸子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求职方向:文化、传媒找工作不易,爱情也很难研究生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这不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意识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六年前,我本科大四,即将从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当时年少轻狂,决定了考北大的研究生,就在成绩公布前,都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当时的想法坚定单纯,真要做成一个事情,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就是要破釜沉舟,要退无可退。后来意料之中的没考上。2012年3月,开始第一次找工作,错过了整个秋招和大部分春招。但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在家乡的省报做记者。这多半是运气,所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和玩旅行青蛙差不多,有时候没有带幸运草护身符,食物也一般,却偏偏抽到稀有,而万事俱备时候带回的照片可能很敷衍。六年后的这次求职,让我开始有一点怀疑人生。第一步,投简历。我自己觉得,我的简历肯定不算是很好的,但是肯定也不算太差。两年多省报工作经验,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我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上图为找工作进度表的部分截图)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强迫症,怀疑自己简历里留的邮箱和电话有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根据北京的落户政策,落户要求研究生27周岁以下,当时我28周岁。这意味着,提供户口的事业单位,校招我可能没机会了。焦躁的结果是,开始慌乱,然后开始海投。各大网站、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报刊,和专业贴边的我都恭恭敬敬递上简历。但是依然回应寥寥。但毕竟有了些回音。有给出很高工资的培训机构,有主要做考研资料的出版社,有某网站的文娱部门。后面还有很想去的出版社和报纸。培训机构,我去了,过了一面和二面,拿到了offer,却止步培训阶段。准备面试的时候,是很认真的,拿到了offer,也很开心。然而阴差阳错,培训第一天就生病,没能去参加,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培训的种种,觉得终究和自己想的,和自己那些单纯的教育理想有太大不同。最后,放弃。考研资料出版社,没有去。在面试之前犹豫了半天。曾经确实想过做出版,但是我的梦想,是像编舟记那样,倾尽毕生去做自己热爱的书。而考研资料这种读物,无法给我这种热爱和动力。终究还是太理想主义。某知名网站的文娱部门编剧,止步线上笔试。各种网综的常识和八卦,对于一个很少看综艺的人来说,几乎是全靠蒙。挂掉理所当然。——这次失败让我反省了一个道理,海投还是不可靠。面试官不瞎,激烈竞争之下,若不是非常适合和精通,就算过了简历,后面的路还是走不通。所以从此结束海投。但是一度迷茫。那些天,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中文系是个有点尴尬的专业,万金油,哪都能用,但也哪里都不是非你不可。文学追求无用的美,这是很美好而有意义的,但是这美很难直接变现。而我的专业,又是个新兴专业,面试时候回答最多的问题:你们专业学什么啊?你们专业怎么回事?我都想打印一篇专业简章带在身上,投简历时候一并递出去。那段时间变得异常佛系。大部分时间应付自己的失眠和焦虑,偶尔想起来就看一眼就业网,看到顺眼的就投一个。拿到手的笔试面试就去参加一下,但是并没有心情准备。考自己很喜欢的那家出版社那天,头一晚失眠整夜,完全没睡,熬到早上,直接爬起来去笔试,一路如同游魂。到了考场,看到卷子,想着来都来了,就答完吧,然后就答完了,再游魂一样回到宿舍。结果,也意料之中。所以我错过了很多挺想去的地方的招聘。被同学问起你怎么没投哪里哪里,最多的回答就是:啊,我忘了……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唐的过分。转机是在上学期末,恰逢一家单位招聘。那家单位曾经是几年前的我的梦想,甚至在当年,某种程度上是我决定离乡客京的理由。四年前,我曾拿到了该单位下属公司社招的offer,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没能成行,根本原因终究也是不甘心吧,想走校招,成为更正式的员工。然而等我再次有校招机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落户限制的年龄。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其他,我没有过简历。但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但是在这窄中藏着更多的际遇和更深的人生。本科找工作时候,我还没有给自己框定方向,看到什么都投,优衣库,星巴克,旅行社,国企,创业公司,看到什么投什么。而现在,我开始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这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道路。人生选择很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意味着选择又少了一个。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了的路上走得更深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而我发现,我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还是想在这个专业里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做一个小角色,但是一生心有所托,也有所收获的那种。那些天我又看了一遍《编舟记》。我开始认清我自己,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太大野心,对金钱没有特别大欲望,慢慢悠悠,沉迷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事物和虚妄,有点社恐,渴望平淡的日子,又对人生有很多不甘,想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可能我就注定那种无法站在舞台中心光彩夺目,也注定挣不了大钱的人吧。我开始想变得怂一点,不那么焦虑地去争抢,从心吧,到底还是得找让自己舒服的人生和工作方式,否则为了维系自己伪装出的人设,要不舒服一辈子。那么这样的我,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几乎不再到处投简历了,也放弃了一定走校招的想法,只找能让我走这条道路的工作。我开始留意社招。社招倒是很顺利,终于在三月,我通过了一个和作家与文学有关的网站的面试。可以继续做文学方面采编的工作。工作没有户口,工资比起之前的教育机构,也确实低了些,但是我觉得心安了一点。在漂泊的时候,拿恋爱怎么办这半年,我终于弄懂了为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曾明确说:你们要以找工作为重,感情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娘找个男朋友容易吗,明明比找工作更难好么?我现在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也终于理解了毕业季分手情侣的原因,但却还是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工作难找,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就更难。而掺杂上回乡、经济条件等考虑,就更复杂,谁都不愿意妥协,都害怕付出更多。我就更惨一点,在我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毕业季,我男朋友还没毕业。理科博士二年级,还有几年毕业基本也是玄学问题。在遇到他之前,我曾经一度对感情对生活都心灰意冷,想着毕业就离京,和朋友说准备找个小地方窝着度过余生,不结婚不恋爱,甚至还想出家。这些许诺都在遇到他之后啪啪打脸了。但是现实摆在面前,若是不想长期异地,就只能留在北京。并且做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长期留京的打算。有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无回音,去面试发现清北甚至国外名牌如哥大、耶鲁的博士都在和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我有点退却,地方选调如火如荼,想着多些选择,机会也会多一些吧。忍不住投了些其他地方的,但最终,笔试面试都没去。男朋友倒是很通情理,和我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他都支持。但是我自己明白,长期的异地,太难了。我也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那时候也失眠,和我说焦虑自己不知何时毕业。没说出口的话大概就是担心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说没事,你好好搞科研,多少年都可以的。然后我有一天睡不着觉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结婚吧。虽然他还没毕业,以后的路还一片茫然,虽然结婚不意味着稳定而意味着更加漂泊,虽然没车没房甚至我自己工作还没着落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就裸婚吧。我想,人生太复杂了,选择太多了,能确定的事情太少。如果工作不能确定,落脚地不能确定,但是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直相伴的人,那就先把人定了吧,后面几个选项的方向也就清晰了,反正总有办法的。然后他的爸妈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我家,双方家长见面,我去百度上查在读生领证的手续,去团购网站上找拍婚纱照的店,去思考租房、做饭、以后怎么落脚、如何照顾双方父母之类的生活琐碎。我们也会憧憬以后,比如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要在四面墙都摆上那种直达天花板高的书架,然后可以买个大梯子,坐在梯子上看书;比如会想等他毕业了,补上结婚旅行,然后开始种草想去的地方;再比如为将来小孩的名字也吵过几小架。明知道这些事情都遥远得几乎看不见,也知道这期间定有不少艰难,但是看看对方,也觉得这些艰难,我还能够也愿意承受。所以,今年春分,我们领证了。决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讲述人04:小书2017年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求职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采访记录:彭丹工作一年:就先这样吧小书是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和其他严阵以待的求职者不同,她是匆匆忙忙进入秋招市场的。在此之前,小书一直害怕工作,害怕进入市场和社会——缺乏自信的她对工作有着隐隐的畏避,更遑论长远的规划。本想着再读一年的她还是匆匆忙忙加入了求职大军,“被一步步推着走”:广泛撒网的她投出了近200份的简历,不停奔赴一个又一个面试,很少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当行政老师——这本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开始,小书参考了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方向,投的多是各大银行的总行、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在她看来,这些行业不仅比较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主要的是平台够大,前景广阔。可是,它们也是求职市场上的热门竞争行业,小书好不容易渡过了波涛汹涌的笔试面试,最后却多止步于最后一环。有些失败不难理解——未对求职做充分规划的小书缺乏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在面试注重经验的企业时,面对HR的质疑,她也感到底气不足。还有些失败源自诸如性别劣势等无力改变的外部因素,小书记得,在面试某直辖市的选调生时,她闯入了2进1的环节,和她一道竞争是本科同学院的一名男生。虽然笔试面试的分数都比那名男生要高,但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小书。可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这个本已近在咫尺的岗位付出了大量的准备,投入与回报的落差让她倍受打击。后来她发现,求职的成功机率与个人实力并不一定呈严格正相关,求职单位在挑人时也会有各自的感情色彩,在专业,学校,个性乃至性别上都有偏好,因而落选只能说明互不匹配,还并不足以否定自己。尽管告诉自己不能玻璃心,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秋招中硕果累累,自己颗粒无收,小书还是陷入了焦灼——“2017年的1月中旬是我近两年的人生低谷,当时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人生也就那样了”。转机出现在春招之时。海投的小书无意中发现自己很适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封闭式”面试——这些面试不会提问应聘者的简历,而是有固定的材料和提问,简历单薄但却擅长逻辑分析与表达的小书在这些面试中表现自如、一路畅行。因此,在12月份到3月份这段时间,她参加了大量地方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的笔面试。最后,她接到了某正部级机构的面试通知,因为只招一人,小书起初犹豫要不要去。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竟也顺利接到了录用通知,考虑再三后,小书接受了这一offer。可这并不是小书的理想工作。她说自己是“半推半就地去那里做行政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一年之后,小书的语气里有些厌倦:“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公文一类的稿子,单调重复,很没有成就感。”。小书说,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还是银行总行的管培生——“以自己稳中求变的性格,具有体制底色的银行才是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发挥专业所长”。但她清楚自己与银行一类的机构再不会有交集了:“求职的时候,还是会想自己可以去大行总行的,或者是去一些大的国企,想到这儿会有落差。但我现在可以接受了,可能我本来很追求完美,但现在我不是个野心很大或事业心很强的人了”。虽然看似安于得过且过,小书不时也会假设其他选择。“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老师,可能因为爸妈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发现自己很会传达观点,讲解问题。”如果能够回归中小学的讲堂,小书很希望自己可以教政治,因为她一直引以为傲自己在政治学背景下所接触到的书本和思想,并希望把它们普及传递给孩子,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一个思想的沟通和启发者。“我发现现在的小孩认知能力远比我们当时强,对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有深刻的见解,我期待作为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但被问及是否想好了真的要去做一个老师——小书自己也不肯定:“即使在这个时代,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都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但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自由”。尤其对小书来言,不自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框限:“我现在又陷入了一个僵局,至少我这两年得先按兵不动,不可能刚拿到户口就辞职,显得像在骗取户口,尽管我不是为了那户口而来的。所以这两年就先这样吧。”她苦笑。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丹 等;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书评周刊近期好文荐读:当话筒指向孩子,记者该注意什么?未来媒体必须关注的14个科技趋势作为战地摄影师的一生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

笑笑笑

研究生毕业要比本科毕业更难找工作?其实是没有躲开这些因素!

在大学里可能很多学生都想要去考研,因为考研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有很多人认为研究生毕业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读研究生能够让自己学到更多。但是,有很多研究生毕业的人要比本科生毕业的人找工作。研究生毕业要比本科毕业更难找工作?这些因素是主要!一、学历高了对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人在大学时期可能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去读研,但是研究生毕业之后才发现想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更难。因为如果你刚大学毕业,你对自己的工作的条件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可能你会想能找到一份能够供自己生活的地方就行了。但如果你是研究生毕业的话,你可能会更加关注工作待遇与未来发展。如果工作的条件没有你预期的那么好的话,你很有可能不会选择那份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却找不到,而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又不想去,所以有很多研究生毕业人的比本科生毕业的人更难找工作。二、不同时期对自己工作的定位方向不同你要知道的是读研究生要比读本科难,而且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就相当于做了很大的投资。如果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却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很痛苦的事。而且,如果你是抱着一毕业就去找工作的态度去读几年的本科,那么你能找到一份能令那时候的你满意的工作很容易。但是当你读了研究生之后,你可能会改变自己对找工作的看法,因为那时的你比曾经的你眼界更加开阔。往往就是那种开阔的眼界、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度过高而导致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对自己工作的定位方向也不同。三、对自身的价值的判断有差别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你考上了研究生,为什么不再多花费几年的时间读一下博士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想提升自身的价值,自己的学历低的时候想要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但是又有多少人并没有发展到那种最高的水平呢。而研究生毕业就是处在中间的一个层次,没有特别的优秀,也没有那么平凡。其实这只是能力和自身选择的问题,想要提升自身的价值、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就需要自身的努力配得上想要的结果。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每个阶段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工作,但其实在你没有实践之前,你是不能够完全确定的。也许你本科毕业了就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许你研究生毕业了却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你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足够优秀,你都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研究生毕业要比本科毕业更难找工作?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孰恶孰美

硕士还有优势么?第一学历被偏爱,毕业后才发现找工作没那么简单

研究生好么?除开那些真的一心投身科研的学生外,大多数人学习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无论是为了摆脱现在的生活,还是为了成为人上人,工作都是第1位。第一学历成主流?提升学历在现如今不一定等同于更好的工作,有可能硕士研究生的工资还不如普通本科,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重视所谓的第一学历,或许第一学历在他们眼中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学姐看来,这种重视第一学历或者偏爱第一学历的做法是不公平的,考研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性考试,能够考取更高层次的研究生,也能说明智力水平。第一学历,只能说明在18岁之前的努力程度,每个人的人生,不能够只由这个18年就决定。考研期间所付出的努力,心酸,不能因为出生的落魄而被否定。不过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将第一学历当作重要指标,那些不出生于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在投递简历阶段就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被丢弃,连第1步都通不过,更不用说进入面试了。硕士生的尴尬境地硕士研究生家在本科与博士之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他并没有比本科生多三年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博士生那样善于科研的学术能力,三年时间对于一个研究型岗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导致很多公司在用人的时候会把本科生和研究生混为一谈,校园招聘会中,用人单位并不会将本数进行严格区分,硕士生的工资只比本科生多出10%—20%左右,但博士生就会有质的飞跃,这种差距也逼迫着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学术生涯。也许未来博士生也会像如今的硕士研究生一样,遍地都是,变得不再稀有。硕士应该有相应实力其实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应该会让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无论是抗压能力还是学术研究能力,都应该有质的飞跃,动手能力更不必说,如果不会动手,那么实验也不会成功,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太多太多的研究生只是具备学历,并没有其他突出的地方。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毕业,会把研究方案直接给到学生,并不会让学生独立思考,甚至一些年轻的导师会帮助学生做实验,发论文,这种保姆式的服务让这些硕士研究生丧失了基本能力。一些学校也会放宽研究生的毕业条件,从要发表高水平论文到发表核心论文到拥有专利,再到只要能够写出毕业论文即可。越来越宽容的毕业条件,也让更多的学生选择混日子。同样作为一名研究生学姐对此也有几点看法,首先无论是双一流研究生还是双非高校的研究生,在找工作以及升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自身实力,如果你拥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用人单位以及目标院校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的条件和其他同学一致,但他们出生于双一流高校,那么你也不能够有所怨言,毕竟在18岁的高考以及22岁的考研中,你确实少付出了努力。当时的懈怠,要用现在的努力去偿还。其次找工作是一件人生的大事,不可为了就业而盲目降低要求,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我们见了太多太多,一定要保证自身优秀,不能任由用人单位压榨,最后学姐祝愿所有的研究生都能在毕业时找到好的出路,无论是继续学术还是就业。

道绰

研究生找工作就很容易么?研三学长:愁的都想重新高考了

虽然是刚刚进入研三,但是现在一些好的用人单位为已经提前做准备了,并且学校现在也已经开始进行陆续的招聘了,而越往后的招聘公司月不如人意。所以还是要趁现在这个机会能够进到一些好的公司里面。但是,现在研三的找工作面临着一种困境,具体如何呢?首先,从学历上讲,研究生也算上中等学历,相对来说,掌握的知识层次以及涉及的专业领域都要比本科强上很多。再加上在校期间都会跟着自己的导师进行一些项目上的研究和自己参加的一些比赛等等这些都足以让自己的知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第二,从薪资而言,毕竟到了研究生这个阶段,相比于本科来说,又多上了两三的学,而本科毕业也就是工作了两三年。所以,在薪资上面,研三学长认为自己在学校并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从而想得到的薪资则希望比本科工作两三年之后的工资要稍微略高一些。第三,就公司而言,其实大多数公司不止看中的是学历,更是学生进入公司后能给公司带来多少价值,也是根据自身价值去定位个人薪资的。而有的学生则是有些好高骛远,觉得自己学历高就应该多一些工资。但放到用人单位来讲,你毕竟作为新人,肯定要进行培训之类的,所以初步给的工资不一定代表什么,而是看你在公司后续的发展才能去定位自己的薪资。所以,现在就出现了一种局面,学生有学历但没有经验还想要高工资,而公司想要一些专业技能比较强的人才能给高工资,就出现了这种尴尬的场面,让学生愁的不行。

夫有土者

硕士和博士,在找工作时的差距有多大?看完涨知识了

现在是既注重学历也注重能力的社会。但就招聘会上来说,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历。在许多本科生忙着找工作的时候,硕士毕业生还在考虑是否继续读博。对于研究生来说,选择读博意味着还要继续念三年;反之走向社会,也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硕士和博士这些高学历人才,找工作时究竟有怎样的差别?很多人都不懂,今天我们就说说两者找工作的4个现实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首先就是找工作的时候,学历上的差距。先不讨论能力,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二者之间的学历: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博士的起点更高,薪酬待遇也更高。而且有许多高技术的工作,招聘书上都注明只招博士,硕士是没有资格的。可以看出,在找工作的时候,硕士学历的人选择工作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博士选择工作的余地更多一些。第2个差距就是能力差距。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上本科生遍地都是,工作不好找,能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是幸运的。许多本科生找到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根本对不上,工作起来往往力不从心。硕士和博士找的工作都是与所学专业有关联的,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平更强。尤其是博士生,专业能力更加突出。读博期间,导师领着他们做的专业研究和实践,使他们在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平。工作以后,和硕士比起来,博士的专业水平更加突出。第3个差距就是薪酬。由于学历不同以及专业水平的能力不同,二者之间的报酬也是不一样的。博士专业水平能力强,找到的工作起点高,工资也就更高。而且有的高薪工作,硕士的学历还是达不到要求。比如说在一些大学里工作,博士可以做教授给学生讲课,硕士生只能从事辅导员的工作。工作起点上的差异,导致2者工资的差距很明显。最后一个差距就是工作后二者在未来发展上的差距。无论是在大型的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博士都是非常受重视的,毕竟全国的博士生不是那么多,而且他们的能力确实要高出一筹。工作几年后,博士生就可以做到企业的高层或者事业单位做管理人员;而硕士生只有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才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发展前景远远不如博士生。总之博士生学历高、能力强,走向工作岗位后,工资福利待遇更高,也比硕士生更有发展前景。所以优秀的硕士毕业生,还应该潜下心来继续读博,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有勇有谋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找工作依然很难?其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尤其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每年毕业生数量在700万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较多再加上之前挤压下来的毕业生,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压力。因此,有的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希望通过增加学历来给自己增加标签,比如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今天日益严峻就业形势下,很多研究生还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其背后的根源什么呢?笔者的一个研究生舍友,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研二就开始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种考试。等到即毕业时,通过天津市某高校的教师岗笔试,但后来因综合成绩靠后而失败。后来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山西老家,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考试,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已经过去5年,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已经结婚成家,在一所私立学校做做代课教师,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勉强够家庭开销。笔者也经常跟他通电话并询问他的情况,他总是微笑着回复我,我会一直努力的,不然会失业的。最近一次跟他联系,因各种原因,他被那所私立学校辞退了,目前正处于待业状态。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状的根源在于,虽然已经获得研究生学历,但是市场很多岗位已经饱和,供过于求。但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却不认同:在他们眼里,觉得自己是高层次人才,学历高,理应拿到高薪工资,主动权应该在自己手里。但是用人单位认为,我提供一个岗位,有上百人来应聘,主动权在用人单位手里。这样就形成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一对矛盾。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很多研究生就很自傲,所以有很多人被公司拒之门外。另外一个方面,也跟研究生孙学专业有直接关系。比如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等专业,虽然是研究生学历。但找工作并不占优势。就如笔者的同学那样,研究生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较冷,就业范围较窄。如果是学的工科类专业,比如铁道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力工程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非常容易,因为社会需求量较大。所以才会有很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叹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总而言之,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原因有很多。根源是整体上供过于求,然后还专业选择、个人能力和素质等。但有一点,笔者比较赞成:就是提高个人能力是找到工作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大学里,一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来就业积累经验。

蓝浮

研究生工作好找?我国90多万研究生即将毕业,该何去何从

文/玖玖说教育【原创文章,欢迎个人用户转载分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找工作这个方面也变得越来越难,甚至有的人在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是本科届毕业生,直接就会被面试官淘汰,因为现在遍地几乎全是大学生,而企业也会择优选择,选择一些高学历的优质人才。很多人认为考上研究生,找工作就会好一些,但是当真正考上研究生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工作也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好找的,据统计今年大概有90多万的大学生即将面临着毕业的问题,看着这么庞大的队伍,你觉得研究生真的好找工作吗?现在考研就好像一个趋势一样,每年的人数只增不减,但是学生的学历是提高了不少,可面对未来他们还是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甚至大多数研究生因为找工作已经到了中度焦虑症了,还有的学生将近抑郁,简直让人可怕。那么他们究竟在愁什么?他们将面临着什么?第一点,就业困难大多数研究生的技术领域太过强硬,这是他们竞争中的一个优势,但是他们的知识面也会非常狭窄,这样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被困在一小块地方,所在再找自己领域的专业工作,就只能自己慢慢去接触去了解,还有的直接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样一来,考研就成为了他们提升就业率而不是找一个好工作的办法。第二点,他们对工作条件比本科生要高好不容易考的研究生,他们付出的比本科生多,所以相比本科生他们找工作是比较好找一点的,但是他们不甘于应聘的工作的是本科学历,即使一些岗位和他们所学的专业对口,他们也觉得与自己的身份相差太大,所以不愿意放下身份去工作。研究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呢?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再者考研也是为了将自己的知识领域拓宽,提高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关于未来规划既不要想得太多,也不要不去思考,本身学历就是通往就业的敲门砖,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有实力,那你总会在你所处的工作岗位发光发亮,所以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摆平心态,对自己压力不要太大,对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实现,活得开心一点,不要太过于强求,这样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的机会。考研是为了让自己今后工作顺心的,而不是给自己添堵的,所以不管怎样心态一定要好,能考上研的学生都也不简单,相信自己,所谓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加油吧!你对研究生现在好找工作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往期精彩三类导师不要选导师三不择!研究生涯无烦恼,研究生:太对了!专科生迎来“好”消息,这一“铁饭碗”像他们走来,让人开心!高考的“第二通道”,很少有考生和家长,愿意去报考学生时期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做作业,尤其第一种,最常见!

床上床

几年后,研究生还好找工作吗?各省市还会抢人才吗?

每一个考研的学生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两年或者是三年之后研究生毕业之后,真的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啊?真的能够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吗?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想当自己研究生毕业时,各省市还会有现在这样激烈的抢人才情况吗?那么,两年或者是三年后,研究生好找工作吗?每年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季来临之时,也是所有毕业生的就业季,所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所有毕业生都期望实现额事情。而在就业中虽然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克服,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可以接受的。当先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不理想,在每年的校园招聘会中你会发现很多硕士研究生并不是很着急的找工作,他们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佳的用人单位,同时对于薪酬的要求也特别的高,一般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对的起薪是一万元,甚至有的可以拿到年薪。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就业也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许没有985高校211高校的研究生那么的抢手 ,但是找到一份自己还可以接受的工作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只是可能起薪低一些,工作环境差一些。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每年的招聘中更多的倾向于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这样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消息,可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此外,各省市还会抢人才吗?这个担心其实是很没有必要的,因为人才是社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省市为了获得更快的发展一定会不断的增加对高端人才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各地的抢人才大战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例如今年的浙江绍兴上虞市,推出新的人才补贴政策:博士50万、硕士30万、本科20万,同时还能解决户口,更为重要的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时依然每月可以领取1000元补贴,这样的优惠装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量的招收人才,尽可能的留住人才。而像这样的人才争夺大战,每年都会在各省市上演,这样的现象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瞬间熄火的,只会越来越激烈,这是我们所必须承认的。总之,研究生在未来的就业中相对于本科生来说会更加的容易,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也更多,同时各地的抢人才大战也将会一直的持续,所以如果你有考研的想法或许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了。

邶风

应届硕士生吐槽:家人以为找工作很容易,我却有苦难言!

农村大人们的思想是:你上了学,你拿到了高学历,你就应该找一份好工作,你的工作就应该找。还有的大人思想就是:我供你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所以我没有完成的目标就让你一个人完成吧,“房子自己去买,爸这辈子没出息”。太多的家长认为你上了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供你上学就是我的所有,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可是现在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硕士拿着毕业证还是不好找工作,就算找到了房子也买不起,就算买起了也是一辈子的房奴,难道无压力的活着真的这么难吗?一位硕士生这样吐槽我的家里人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只有我的学历最高,是硕士生。我平时说一句工作好难找,家里人就开始各种嘲讽:“你都研究生了,还找不到工作,你这书真是白念了”。父母也是各种悲叹:“花了这么多钱供你念书,现在连工作都找不到,你看邻居那谁谁本科毕业一个月一万呢”。我想多数同学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吧,家长们的不理解,家里人的嘲讽,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是现在的工作真的是不好找啊。家里人都认为花钱供我上大学,供出我来了,可是我从小学到硕士能花多少钱呢,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是贫困县高中除了住宿费其他什么钱都不掏,大学我自己每年寒暑假出去打工,平时也做做兼职,学费每年4000都是我自己挣,生活费靠奖学金、贫困补助、兼职,基本没跟家里要过钱,研究生有国家补助,再加上自己平时做项目也是自己养活自己,我想问一下,家里除了养我这么大,花什么钱供我上学了?家长已经完成使命,剩下的全靠自己在这么拼“爹”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家底,那么就得自己为下一代拼家底。不过有的时候你努力一辈子还不如人家刚出生时候的财产多。有一位网友是这样的情况,家里挺贫困的,父母也没多大出息,从小到读硕士,家里一直在租房(小的时候房价便宜,就是不买,天天玩牌),现在面临着结婚,不得不去买房子(首付钱基本是借的),装修好后,父亲说你毕业后肯定不会在家住吧,以后房贷你和你媳妇还,我和你妈住。我就想问凭什么,我媳妇跟我和就是给你买房子的?孝敬你是我的责任,但是你说的这么理直气壮,是一个做父亲该做的吗?无论怎样,还需自己拼搏说半天,父母已经把自己能给你的都给了,或许有的父母就是一辈子没有多大出息,他们没给你留下多少东西,或许有的父母还会不断的给你拖后腿,但是他们毕竟是你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我们不应该抱怨自己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我们应该去努争取更多自己想要的,争取给自己的下一代留下一些东西,不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家里帮不上忙,自己需要如此的奔波。大家硕士毕业后找工作容易吗?你们有没有埋怨过父母给自己留下的太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