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女博士、硕士人数攀升,占一半比例,网友:难怪结婚率下降了心心相印

女博士、硕士人数攀升,占一半比例,网友:难怪结婚率下降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字,就是现在女生读硕士、读博士的比例,在连年攀升,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以上海地区为例,女大学生读硕士、读博士的比例,已经占到了50%左右。而在30年前,女生的比例,仅仅能占到20%左右。也就是说,大多女生,不再愿意大学毕业马上找工作,找个对象结婚,而是愿意继续深造,让自己的学历更高一些。由于读硕士和博士用时较长,这些女生,毕业后,年龄普遍在30岁左右了。这个现象,也引来了网友们的调侃,他们表示:难怪现在的结婚率也在连年下降!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了!那么,结婚率下降,原因真的是由于女生们都去读硕和读博了吗?当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一代了,他们对于求学、学历、工作、就业、成家,抱着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一切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并不急于进入家庭,过那种传统的生活,而是愿意继续打拼、奋斗,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就像一位女大学生所说:“其实也不是不想结婚,是怕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差。作为一个女生,是真的很害怕的。我身边的长辈至今认为女人结婚之后必须要做家务,带孩子。就算是遇到出轨家暴,首先做的也是劝受害方忍。真的就算多想要恋爱和婚姻,看着身边发生的这些事,都会望而却步!”看到这位女大学生的心声,同学,你会如何想呢?只能说,现在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家庭和人生,都有客观的想法,并不愿意依从家长的意愿去生活,他们更独立,也更优秀。尤其是那些读了硕士和博士的女生,她们的眼界,更开阔,对于人生的追求,也更卓越。从这一点上来说,晚婚晚育,其实并不算是坏事,毕竟,人的一生,并不只是光有家庭,还应有追求和理想。同学,你目前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生呢?对于结婚和成家,你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你是想大学一毕业,就迈入家庭,还是想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进行创业呢?

上有大役

清华大学硕士来源占比TOP10,北大排第2,第10所是211,你猜到没

考研越来越吃香,虽然考研这条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可奈何现实压力太大了,把我们同学都给逼上了考研之路。当然,考研大军中也有很多想要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同学,他们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我们都是希望能够考入一所好大学,毕竟人都是要往高处走的吗?因此,在考研同学的眼中,清华自然成了最佳的选择,不管是清华的本校同学还是外校同学,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应该是大家的梦想吧!尽管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不过,我们知道清华大学研究生的生源来源吗?有人研究了清华大学的硕士生来源之后,公布在了网上。这张清华大学硕士生来源图TOP10,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合情合理,没有感到特别奇怪。没办法,谁叫都是这些学校呢?首先,毫无疑问,每一年清华大学最大的硕士生来源就是本校。清华大学最为我们国家的顶尖高校,它所培养的本科生自然都是十分优秀的。而且,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是我们国家的龙头,我们清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不可能读个研究生会选择一所比清华大学实力弱的学校,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本校毕业生来说,留在清华大学继续读研,这是最好的一个选择。除此之外就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实力是我们毋庸置疑的,这是我们国家最好的两所高校,不仅实力一流,而且校园环境还十分的优美。本科就读于北大,研究生就读于清华,这简直就是人生圆满了啊!可以把我们国家的两所顶尖高校一起体验遍,羡慕嫉妒。也是,北大毕业的很多本科生除去国外留学和工作的同学之外,清华大学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实力基本是相当的。再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7所都是985高校,最后所为211大学。对于我们很多普通高校的同学来说,这些学校都是我们做梦的不敢想的,因为想要考上这些高校的研究生这难度不止一点。可是,对于这些高校的本校同学而言,他们想要追求更高的平台,清华大学无疑是最佳。所以说,对于我们普通高校的同学来说,想要考入清华大学的研究生那还真的是不简单。在考研这条道路上,我们普通高校的同学要比985和211高校的同学更加困难啊!

哥布林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从考生构成看,往届生、女性比例均不断提高。数据来源:教育部报告还发现,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启动后,“双一流”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其中,推免作为研究生招生改革探索的一种方式获得了高校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不过,近七成统考生认为获得推免资格很不容易。在选拔推免生时,招生单位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报告显示,招生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同时,超过五成的招生单位认为,交流能力、本科院校层次、竞赛获奖情况这些也很重要。近四成的招生单位比较看重读研目标、本科成绩。与这些因素相比,本科专业、笔试面试成绩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而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好。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报告显示,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数据来源:教育部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研究发现,近两年大 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研究人员介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推进和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继续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线,高校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毕业方面的门槛,研究生毕业难度和延期率逐年提高,“严进严出”正在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词。无疑,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将对国家“双一流”建设起到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的作用,为推动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教育科学部编辑)(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计时器

在校女研究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是真学霸,还是就业难?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报告中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女生占比超过一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2010年的26.5%快速提高到2019年的51.6%。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44.8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6%,与2010年相比提高2.7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1567.9万人和392.3万人,占比为51.7%和58.7%,比2010年提高0.9和5.6个百分点。研究生在校女生人数及所占比重从数据来看,我国已基本改变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局面。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女性教育、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等措施的实施,我国已基本改变女性的受教育状况欠佳。2019年9月19日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蒙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妇女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49年我国女性文盲率为90%,2017年我国女童净入学率已达99.9%,与男童一致,而目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52.5%,超过男生。”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蒙曼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女研究生人数占比已超过一半,是因为女研究生真的都是学霸,还是因为本科阶段就业难,不得不继续提升学业,以此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呢?其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提供给她们的就业岗位却非常有限,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从2014-2019年女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来看,除去2017年外,近些年女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2014-2019届女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图当然,我国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树立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政府要落实更适合女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各用人单位也要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女大学生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以此来满足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尘与雪

清华大学本科生占比仅有32%,研究生占比成为顶尖名校的重要指标

清华大学本科生占比32%清华和北大都有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戏称,主要体现出进入去清华和北大的难易程度,相比参加高考进入清华和北大攻读本科学位,由于清华和北大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在3600人左右,通过2019年清华大学的官网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在校本科生为15707人,硕士研究生未18829人,博士研究生为14203人,从数据占比来看,在清华大学校园中遇到研究生的概率比本科生的概率要高一倍,更恐怖的数据则是清华大学在校博士数量超过1.4万人,这个规模让很多985高校感到羡慕,因为很多高校在校博士生规模连2000人都达不到,甚至很多高校都没有博士授予点!顶尖名校指标看研究生占比从恢复高考后的首批18名博士毕业生,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年的扩张,目前全国拥有博士生培育点的高校已经超过上百所,越是顶尖名校拥有的博士招生名额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于本科生招生规模每年控制在1800人,因此保持学科教育精度的中科大研究生占比高居全国第一,不同于清华和北大的规模效应,中科大更偏重纯科研性的理科发展,虽然目前中科大似乎也开始建立金融学和医学等综合学科,但是整体上,中科大还是以理科为主,千员一院士的美誉也是对中科大最大的褒奖!不再强制博士发表论文的清华大学相比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源而言,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生源出现下滑,虽然清华大学最近几年的国际综合排名稳步提升,但是主要是受到规模性的影响,对比国际其他名校,例如著名的理工科强校,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仅有2000多人,而清华大学仅博士生就是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的数倍,正是由于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不足,每年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等顶尖名校的优秀的本科生都会选择海外深造,攻读硕博士研究生,而相比本科生的生源,清华大学名校的光环成为很多社会人士追逐的名利场,所谓清华大学的校友中,大部分都是以研究生为主,例如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天价宿舍背后的女老板就是所谓清华大学的知名校友,正是中国社会有这种对名校研究生的需求,也造成中国研究生教育大幅注水,出现大量翟天临式的博士生,随着教育部开始抽调专项经费来审查各大高校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面对超过1.4万名在读博士生规模的清华大学也开始降低博士研究生毕业标准,不再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从而降低因为各种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发生的风险!

百万年薪董事长硕士学历占比过半 近4成董事长有自家公司股份|董事长报告

来源:投资时报博士学历董事长均薪遥遥领先,但中职学历董事长平均年薪超过本科学历董事长。超高年薪董事长中以硕士学历居多,另有不足四成董事长持有公司股份《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彦强标点财经研究院近日携手《投资时报》对超过16万条上市公司高管资料及2018年薪酬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后,独家重磅推出《2019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全样本报告》。本次报告样本,覆盖3613家上市公司共3615位董事长(个别公司有联席董事长),其中2018年领取薪酬的董事长共计2745位,不少董事长未在上市公司领薪(数据截止2019年5月6日)。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平均薪酬为101.53万元,本科及以上学历董事长占比87.67%,本科以下学历占比12.33%。值得注意的是,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学历者均薪低于样本平均,同时亦低于100万元。董事长学历水平呈橄榄状分布从人数上来看,上市公司董事长学历水平呈橄榄状分布,剔除127家公司董事长学历不详外,硕士学历和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分别为1732人和947人,占比49.66%和27.15%;博士和专科学历次之,分别为379人和318人,占比10.87%和9.12%。而中职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董事长仅为29人和69人,小学学历仅有一人,合计仅占3.21%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学历的西菱动力(300733.SZ)董事长魏晓林,同时亦兼任其公司总经理。在薪酬水平方面,董事长群体大致符合“高学历高薪酬”的一般规律。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董事长人均年薪分别为124.44万元、105.12万元和97.83万元;拥有专科、中职以及高中学历的董事长人均年薪分别为82.44万元、131.02万元和93.9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职学历董事长2018年平均薪酬达到131.02万元,超过了博士学历董事长的平均年薪。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高薪酬”规律的失效。一方面由于中职学历董事长基数较低,仅29人;另一方面部分董事长年薪较高,拉升了平均薪酬水平。如通润装备(002150.SZ)董事长刘振江,2018年薪酬就达550万元。1952年出生的刘振江,自2002年10月起历任通润装备董事、总经理、董事长,现任通润装备董事长兼总经理,目前亦在多家公司任董事。超高年薪被硕士占领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年薪超过百万元的董事长共有819人,占全部领薪董事长的比重为23.48%。其中,博士学历的董事长为84人、硕士学历董事长为412人、本科学历董事长为199人、专科学历的董事长为73人,中职学历以下董事长为27人,其余董事长则未公布学历情况。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百万年薪董事长中,硕士学历董事长占比达到50.31%,远远超过其他学历的董事长人数。就个人而言,在3613家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者为方大炭素(60516.SH)董事长党锡江,其2018年薪酬为4076.97万元;方大特钢(600507.SH)董事长谢飞鸣以3169.67万元高薪排名第二位;鹏鼎控股(002938.SH)董事长沈庆芳以1932.91万元排名第三位。而知名企业,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则以960万元排名第13位,万科A(00002.SZ)董事会主席郁亮以1253万元排名第10位,复星医药(600196.SH)董事长陈启宇以1425.04万元排名第8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薪前十名董事长中,医药生物行业占有四席,房地产行业占两席,有色金属、钢铁、电子和食品饮料各占一席。2018年年薪前十名的入围门槛为1253万元,第一名和第十名年薪相差2823.97万元。从学历来看,在年薪前十位的董事长中,硕士学历占四席,本科学历占三席,博士学历占两席,高中学历仅占有一席。85人年薪不足十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学历越高薪酬越高为一般规律,但也不乏高学历低薪的现象。统计报告显示,年薪不足十万元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共有85人。其中,可以统计到的博士学历15人、硕士学历37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6人,高中学历2人。在薪酬最低的三名董事长中,有两名硕士学历,一名专科学历。其中,金宇车城(000803.SZ)董事长匡志伟(硕士),2018年年薪只有0.25万元,位列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倒数第一;澳洋健康(002172.SZ)董事长沈学如(专科),2018年年薪为0.32万元,位列薪酬倒数第二;盾安环境董事长姚新义(硕士),2018年年薪为0.33万元,位列薪酬倒数第三。不过,《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匡志伟和姚新义的入职时间分别为2018年12月20日和2018年9月21日,若按完整年度薪酬,将不止如此。而沈学如和姚新义,期末(截至2018年末、下同)分别持股8.88万股和130.01万股,持股市值分别为34.11万元和549.94万元。在年薪不足十万的董事长中,亦有多名博士。其薪酬的最低的三位,分别是科力远(600478.SH)董事长钟发平(博士)、中嘉博创(000889.SZ)董事长吴鹰(博士)、哈投股份(600864.SH)董事长赵洪波(博士),其2018年薪酬分别为1万元、2万元和4.8万元。《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吴鹰和赵洪波期末并未持股,为联席董事长。而钟发平期末持股为1.02亿股,持股市值为3.96亿元。不足四成董事长持有股份“商者有其股”所描述的股权激励制度,在如今的企业中已十分常见。作为公司一把手,董事长如果能持有自家公司股份,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统一。而资本市场上也不乏随着公司股价暴涨而身价倍增的财富传奇。统计报告显示,在361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群体中,截至2018年末,持有所在公司股份的董事长共有1366人,占比为37.81%(62.19%并未持股)。在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年薪并不高,但如果考虑到期末持股市值,八成以上董事长身家过亿。在年薪榜前十名的董事长中,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药明康德(603259.SH)董事长李革和迈瑞医疗(300760.SZ)董事长李西延并未持股。而奥美医疗(002950.SZ)董事长崔金海(高中),持有9719.66万股,合计市值 23.91亿元,身价位列年薪榜第二;金科股份(000656.SZ)董事长蒋思海(硕士)持有4044.48万股,合计市值为2.50亿元,身价位列年薪榜第三。另外,《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年薪榜排名前三的董事长,普遍持股偏少。第一名——方大炭素董事长党锡江,仅持有自家股份128万股,期末市值2138.88万元;第二名——方大特钢董事长谢飞鸣,持有自家股份191.25万股,期末市值1910.59万元;第三名——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期末持股数为0。据了解,1952年出生的沈庆芳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企业管理系,历任耀文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鸿扬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不仅是鹏鼎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亦是臻鼎控股董事长。

野芦苇

终于明白为何要考研!在校大学生已超4000万,研究生占比不足1/10

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然而,面对考研,很多人的观点是“考研无用论”。他们觉得,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下跌。在今天的中国,一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数量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本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批量培养的研究生,用处并不大。一部分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看重考生的本科学历,而不是研究生学历。因此,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考研用处不大,与其考研还不如找工作。然而,考研真的没有用吗?数据最有说服力。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在校生3285.29万人。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全国在学研究生的数量不足本科生+专科生的1/10。也就是说,每年的毕业季,每10个求职应聘的大学毕业生中,才只有1个研究生。这意味着什么?研究生依然具有稀缺性。稀缺性越高,竞争能力越强。竞争能力越强,议价能力越高。这就意味着,在找工作的时候,作为研究生仍然有两种优势:第1种优势,研究生比本科生和专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第2种优势,研究生比本科生和专科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一部分人每天都在唱衰研究生前途的背景下,还是有众多的大学生,会为了考研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是因为,很多大学本科生清醒地认识到,考上研究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不仅能够使自己获得学历和学位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力确确实实得到提高了,而自己的就业优势也因此更突出了。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什么?最根本的目的是学知识,但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却是找工作。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之源。而作为研究生,他们尽管也会感受到压力,但是相比本科生,他们的优势却更大。实际上,在现阶段的中国,随着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拥有大学学历的求职者越来越多,很多公司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HR,如果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明可以招聘研究生,为什么要招聘本科生呢?即便现阶段公司的工作,其实普通的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就可以胜任。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公司的业务也在升级。也许眼前的这份工作,不足以让研究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万一公司转型升级呢?因此,能招聘高学历人才,大家都不愿意使用低学历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学历更高,谁的能力更强,谁就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总之,千万不要听别人说?研究生无用论”。只要研究生的比例始终低于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比例,研究生的含金量就会更足。因此,这就意味着,备战考研,你的付出必然有所回报。#考研#

不亦大乎

硕士评职称占比大,与收入直接挂钩,硕士毕业即获职称?

说到评审职称,大家先考虑的应该是为什么评职称,怎样才能拿到职称证书?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所以职称的评定在大家的工作中不言而喻,因为它和个人的收入直接挂钩。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想尽办法、挤破脑袋也要拿职称。职称评定一般分为这几个级别:员级职称、助理级职称(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在学校中,职称评定一般为:讲座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客座教授、兼任教授、其他概念。评职称当今社会,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最为常见。申报助理级、中级职称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一)初级(助理级)职称:1、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2、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3、硕士学历,硕士毕业当年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初定助理级。(二)中级职称:1、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2、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7年以上。3、硕士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的,可初定中级。由此可见,一个硕士学位的重要性,毕业即可初定初级职称,就按照初级职称的工资标准,发放薪资待遇。评职称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的MBA硕士项目,挺适合提升学历的诉求的,你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它是一年制学制,只需出国不到两个月的集中学习,学校在中国教育涉外信息监管网上可查,项目有中国文案背书,文凭受法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承认,拥有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认证。最重要的是,所颁发的学位证书中国承认,教育部留服中心可认证。硕士学历留学服务中心可认证,认证后中国留学网可查学历,IPAG高等商学院是目前国内法国大学中教学资质与认证较完善的高等商学院之一。硕士毕业是助理级职称(硕士是学位不是职称),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 可以初定中级职知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硕士在评中级职称时,学历或学位取得前后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年限度可以相加。但学位或学历取得后从事本专业工作须满1年,可以初定中级职知称。

预言者

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量平均增长6%,考研没有那么难!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报告》对研究生全方面的数据进行剖析。 从《报告》中了解到,在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的同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基本维持6%左右的增幅。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589800人,比2007年增加22.9万人,增长63.6%。2016年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为1639024人,比2007年增加66.7万人,增长68.5%。数据来源:教育部近十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增长近3% 博士研究生2016年招生77252人,较2007年58022人增长33.1%,2016年在校生342027人,较2007年222508人,增长53.7%。数据来源:教育部医学、教育学招生增幅较大 工学占比最高从硕士研究生各学科招生情况来看,工学招生所占比重最大,占比34.4%,其次是管理学占比13.7%、医学占比11.7%。2016年仅有历史学招生规模下降,降幅为0.69%,其他学科均保持增长。数据来源:教育部受就业形势影响,医学专业本科升学率远高于非医学类院校,中国医科大学等医学类院校本科升学率接近50%。医学学科招生规模也不断增长,2016年达到6.9万人,占比11.7%,较2010年招生占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教育部2016年教育学共招生3.61万人,比2015年增加2502人,增幅为7.45%。教育学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与女生读研人数持续上涨关系密切。中国教育在线考研志愿信息采集系统显示,在女生报考的研究生专业中,学前教育学、学科教学(英语)、教育学(专业学位)均排在前十位。数据来源:教育部工学招生从2010年开始大幅增长,2016年招生规模20.3万人,占招生总数34.4%。从研究生招生专业数量上来看,工学招生专业近200个,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量近30%。数据来源:教育部近几年管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在迅速增长,但招生增幅较小,2016年招生8万人,仅比2015年增长1.5%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难度。数据来源:教育部从2016年招生数据看,各地研究生招生规模差异较大,其中,北京招生规模为9.96万人,占比15.1%;江苏招生规模5.29万人,占比8.0%;上海招生规模4.85万人,占比7.4%。北京、上海、江苏三地总数占比超30%。上述地区多数高校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数据来源:教育部2018年“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增长“双一流”建设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招生产生影响,郑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明显增加了2018年招生计划。其中郑州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6600名研究生,比上年增长34.7%。数据来源:高校研究生院硕博学位点大幅增加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连续两年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包括2016年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和2017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在2017年拟新增学位授权审核中,31个省市公示的推荐名单显示,共拟新增近3800个博硕学位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1400个,占总推荐数的比例为36.43%,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30个,占比24.11%。从新增博硕士学位授权点较多的学科来看,排在首位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拟新增154个,其次是数学91个,药学89个。数据来源:各省教育厅

没阶

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想象

研究生(硕士、博士)已然是教育界的香饽饽学位,随着近些年我国综合教育实力的不断加强,研究生规模逐渐在扩大化。我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似乎在旁敲侧击地证明读书与学历变得轻量化、没那么重要了,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经常有段子说现如今3000元都难以招来一个农民工,然而却可以招来大学生。这也从侧面道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无奈,于是便兴起了考研大军。据统计,今年考研人数已接近300万人次,仅仅过去一年就激增50余万,这时候就更有人爆料称研究生也不值钱了,毕业之后还不是一样打工?然而,你却并没有看到研究生报录比,拿最近一年来说,报考人数290万,而录取人数却为72万,报录比为4:1。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国家人口为15亿,那么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 %,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不知道大家对0.54 %这个数字有没有概念,那么你还在担心研究生一文不值吗?虽然其规模是在扩招,然而遍地都是研究生这个说法显然过于夸张。一些人为什么会有研究生遍地都是这样的看法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处的圈子不同而已。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工人,那么和你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普通工人;如果你高中毕业就出去混社会,就会发现,其实没见过几个读硕士的,还是很稀有的;如果你读了硕士,就发现周围认识的人好多都是硕士,烂大街了,学校路上都是硕士;因为你根本不怎么会接触到那些大学都没怎么读的人,就像强了就不会接触很弱的人,就会觉得周围都是强者。你只需要永远记住在任何年代,知识与学历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砖,在你前行的路上可能就会多出一块绊脚石。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说诸如以上观点的理由,我们只需全力以赴即可,到时候理想的花朵自然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