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真的越来越难了吗?大数据告诉你真相……读心术

考研真的越来越难了吗?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考研难不难?大家的看法不一致:有的说很难,身边的人考了好几年都没考上;有的说很容易,我见到过闹着玩一样就轻松考上的……关于这个话题,我在华图全国各地的讲座上都谈论过这种情况,你看到有的人貌似轻松地考上了,但你却忽略了他背后的默默付出:放弃了原来舒服的一切,赖床、刷手机、逛街、轰趴……哪有什么无心插柳,都不过是努力之后的水到渠成。即使真的有人很容易考上了,也不足以令我们效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自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很有道理。人与猪之间只是基因上的差异,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不容易概括。所以,别人怎么样,可以参考和借鉴,但不足以解决你自己的问题。结果不会改变过程,但过程才决定结果。那么,考研是越来越难了吗?跟大家一起分享一组数据:2016秋季入学研招报考人数为177万,最终录取人数为570639,报录比为3.1;2017年研招报考人数为201万,最终录取589812人,报录比为3.4;2018年研招报考人数为238万,最终录取722225人,报录比为3.3;2019年研招报考人数为290万,参照3.3的报录比,预估最终录取人数约为82-85万左右……2016-2019研招报录数据从报录数据上来看,近五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报录比在3.3上下波动,但报录比是个相对数值,透过这个数据后的绝对数值,往往会令人大吃一惊:2016年有120万人考研失利,2017年有141万人考研失利,2018年有166万人考研失利,2019年,预估会有200多万人考研失利……SO,就像我偶尔看到的一句话说的那样,考研是大多数都能参与,只有少部分能如愿的大众狂欢!可怕吗?没感觉?来来来,再告诉你个更残酷的真相:我们采用的录取数据中,包含了约10-15万的保研数据(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具体公布保研人数,只能采用针对366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进行样本抽查来估算,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只能间距较大些)。保研,也就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这批人由于本科成绩优秀,表现优异,获得了特别的待遇,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攻读研究生,他们只需向心仪的学校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学校评估后觉得符合校方录取标准,就可以抛出橄榄枝。我们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中都包含这个数据,这15万左右的数据对报考人数而言是个小数值,对录取人数而言却是较大数值,怕数学不好的同学不明白,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分子是290,分母是85,两者相除,得数为预估的2019研招报录比,290/85=3.4,上下都减去保研的15人,则式子就变成275/70=3.9,乖乖,报录比从3.4变为3.9,意味着原来34人中有10人能被录取,现在难度增加到39人中才能录取10人,扩大万倍,意味着数万人受到影响。因此,贺老师的结论是,虽然考研录取名额在大幅增加,但由于报考人数增加幅度更大,推免人数近两年也有上涨的趋势,实际上,对我们正常参加考试的同学们而言,考试难度确实是在增加。尤其是,保研的学生首选国内知名院校,而这些院校也优先选择推免生,有数据表明,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专业录取推免生占比达78%,中国人民大学的很多专业推免生占比达53%以上。对于有名校情结的考生来说,形势无异是雪上加霜!你可能还想了解的几个数据:2018秋季入学硕士研究生录取数据:共计录取人数722225人其中女:388556人,男:333669人学术型硕士:320121人,专业学位硕士:402104人录取前五的学科是:工学:249625人管理学:116225人医学:75191人教育学:53530人理学:52600人欢迎各位考生与我交流!我的微博是新浪微博@贺争叔。

夕鹤

教育部官方数据告诉你:为什么考研越来越难了!

现在大家普遍感觉考研越来越难,根据大数据显示,每年报考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而招生的人数却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了。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而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增长的人数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二战、三战人数持续增加从1995年起,除2008年和2014年受经济形势和就业因素影响,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阶段外,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是考研报考人数的一个突变,首次突破200万。在庞大的报考数据面前,由于高校并没有扩招,僧多肉少,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而每年考研过后,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有些同学分数很高却在复试环节被刷掉,不想就这样放弃读研,所以选择重考。可以肯定的是,2019考研二战的人数也会非常多。要知道,这些二战三战的同学可都是有丰富经验和上一年学习的积累,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资料获取渠道,都比应届考生顺手得多。简而言之,就是二战考生有很大优势。所以,2019考研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应届生参考人数增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再创近十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还是280多万,足足翻了近三倍。虽然近几年增长趋势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但依旧以平均每年23万的速度在增长。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而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毕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考研人数也随之增加,各方面竞争都会很激烈。但竞争越激烈,越能显示出考研者的能力和水平。面对这样的考试形式,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难而上。而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增加考研成功的几率,我们就要从方方面面考虑,例如:在选择专业上费心思,近年来,考研发生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专硕专业的招生不断扩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考研的竞争,而且由于适用性的特点,专业硕士也成为越来越多公司招揽人才的选择。专业硕士中的管理类硕士的初试科目更是只有两门,考研难度大大降低,并且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的初试在难度上要低于学硕,考生要是想要增加考上研究生的几率,那么专业硕士,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职人员参考人数增加由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随着就业压力增加,考研人数增长,一些还不错的岗位,包括比较好的公务员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使得很多在职的人选择辞职,在学历上做投资,转向考研。尤其是近两年,一线城市户口限制,学历更是显得非常重要。拿到高学历,可以找一份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辞职考研,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且在不断升温。考研难度不会改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能改变,但是,努力程度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在这里,山西中公考研小编想给你们分享一些考研小攻略:坚定目标不动摇,不要畏于难度屡次降低要求提前做好复习计划,列出轻重缓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避免产生厌倦感做好考研笔记复习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考研难吗?难!但考研人数还是年年攀升。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不愿意努力的人只能被淘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可以选择走出象牙塔,拥抱社会,也可以选择沉淀下来,用更丰富的知识去武装自己。因为越精彩的世界,越只向有能力拥有它的人开放。所有的拒绝舒适,负重前行,都是帮助你靠近自己理想的生活。最后,考研加油,小姐姐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弟子志之

教育部公布2020年考研时间,考研人数或超300万!难度会增加吗?

大家都知道我国存着在两场非常重要的考试,一个是高考,另一个就是考研,对于当今的学子来说,这两场考试会极大地影响着考生将来的命运!随着教育的普及,考研成了大多数学子提升自己学历的重要途径!毕竟在这个扔块砖都能砸到大学生的时代,要想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筹码,一种重要的选择就是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因此,在当今的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股考研热!根据最新消息,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0年考研的的最新时间安排,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而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以上就是相关的时间安排,请提醒身边要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时间,不然辛辛苦苦复习一年,错过了考试可就不好了!今年的考研时间相比于去年的考试时间要提前了1天,去年考研时间是12月22日至12月23日,考试的科目安排基本没有什么差异。按照现在的时间来算,各位考研的同学还有123天,时间也不多了,不知道考研的学子紧不紧张,作为过来人,反正我是听紧张的,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对于2020考研,可能大家比较关心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今年的考研人数,另一个就是今年的考研难度如何?首先今年的考研人数将会是多少?大家都知道,2019年的考研人数直逼近300万大关,高达290万人,而2018年的考研人数为238万,2017年为201万,2016年为177万,近4年,考研人数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按照这个趋势2020年考研人数超过300万那是肯定的了,可能会达到340万!而另一方面,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多数大学生都意识到了凭着本科学历去社会找工作并不占有多少优势,进而可能会选择考研,考研人数增多,就以为着竞争压力增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第二个问题,2020年的考研难度会如何?从人数增多的角度来看,为了增加区分度,考研题目难度按常理应该是会有所增加的!不然,大家都考高分,还怎么辨别好的学生!而另一方面,2019年考研形势比较严峻!有一大波学长学姐没有考上,他们或将选择二战,甚至有三战!考研这个事相对来说大家都是零起点,不怕对手是学霸,就是对手既是学霸又比你多学一年,加之2、3战的考生压力比较大,他们可能会更加努力和拼命!考研难度有所增加,希望大家有所心理准备,毕竟考研不仅仅是考试卷,还考的是心态!心态稳住,才能笑到最后!对于今年的考研形势,希望大家保持好良好的心态,没到考试完的那一刻,千万不要去想结果,这样只会给自己增添无意义的思想包袱,同时注意考研时间安排,错过了时间,就不好了!对于今年的考研形势,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玄鸟

硕士研究生很难顺利毕业?研究生: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很多大学生在决定考研的时候会犹豫不决,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关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要写很多论文,而且每年硕士研究生都会有很多不能顺利毕业的,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最后只能延期毕业,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可是,研究生真的很难顺利毕业吗?难道硕士研究生有很多都是被延期毕业吗?或许研究生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吧!很多硕士研究生表示,很简单的,甚至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其实,之所以会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硕士研究生难毕业,是因为论文,只要论文不达到要求就不可能顺利的毕业,但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和大学本科写毕业论文一样,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写不出论文来,但是当真正需要你写论文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写不出来的,甚至查重率还特别的低。同样,硕士研究生一样的要求,只是需要你在校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两篇论文,或许你会认为发表论文会很难,其实当你读了研究生你才会发现,发表一篇论文是多么的简单。首先,你的这篇论文不需要你写几万字,不需要你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来,只需要你能够简简单单那的对你所学专业中的某个知识点发表一些自己的原创的见解,仅需要几千字即可。其次,各大高校对你所发表的论文的期刊等级并没有很详细的要求,你只需要写好论文,然后联系期刊或者杂志将论文提交,最后根据其所要求的版面费及时提供就可以了。这样在读研期间的论文要求你便顺利地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你的硕士毕业论文了。此外,以前硕士研究生想顺利的毕业还需要通过英语六级,但是现在对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六级已经不做要求了,也就是说你硕士顺利毕业又少了一个拦路虎,试问在这样的条件下你还会觉得硕士研究生很难毕业吗?因此,那些觉得硕士研究生很难毕业的大学生或许可以放心了,硕士能否毕业最多的还是取决于你是否有很重大的违纪现象,或者是你是否有过作弊行为,因为很多院校对于作弊的学生是一票否决的,只要有作弊经历的就不要不可能顺利的毕业的!!!

所常无穷

盘点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难不难?有多难?

尽管2018年的考研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但我们对它记性盘点依然很有必要。这是小编盘点2018年考研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考研难不难?作为一个考研成功的人,如果我非要说不难,估计会遭到报考了2018年研究生考试的238万考生中的80%以上的人的反对乃至唾骂,因为人们总有一种“对已知低估,而对未知高估”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考上研的人觉得不难,而没有考上研的人以及还在“能不能考上处于未知中”的人则往往觉得很难很难。所以不能根据是否考研成功来评判。那么,到底考研难不难?难。为什么难?考研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而录取率低决定。一、考研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研究生考试是我国级别最高的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有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复试则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组织。考研的特点是考生需要自行备考并收集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虽然也有考研辅导机构,但那些机构良莠不齐,且仅仅只是辅助性质的,能起的作用其实有限,真正的复习备考其实主要靠自己。事实上,多数考生并没有参加辅导机构的培训班,完全依靠自学。这不但要求备考的考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要求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考研需要搜集各种信息,包括报考学校、专业的信息,考试科目及备考资料的信息,以及考试本身的各种信息,比如报名方面、现场确认、参加初试和复试或调剂注意事项等信息;因此,这又要求考试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的能力。如果进入了复试,因为要进行笔试、中文面试及英语面试,除了需要较强专业能力,还需要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汉语和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总结起来,一句话,考研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你说考研难不难?难。因为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证明考研难。除此之外,录取率数据也可以证明。二、考研录取率低按照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公报来看,2017年研究生教育招收了80.5万人。不过这80.5万人包括博士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粗略估算,博士生大约有8万人,非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10万人,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62万人。这62万人里面又包括推免生,而有些学校推免生比例很高,比如北大清华等名校推免生比例接近计划招生的50%,普通211院校也不下于20%,因此粗略估计大约有10到12万推免生。最终,2017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50万人,而当年报考人数是201万人,当然这个201万里面包括大约20万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所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大约180万人。180万考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通过考研录取的为50万,考研录取率为大约28%。这个数据虽然只是我的估算,但应大致接近现实。28%什么概念?100个报考者只有28个人能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成功被录取!这还仅仅是2017年的数据,2018年报考人数由201万大增到238万,而招生规模不可能同步扩大,也就是说,今年的考研录取率要低于28%。所以这个低录取率决定了考研的真正难度。有人说,高考比考研要难,从录取率来看,是高考难还是考研难?很明显,考研更难。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飞升

2019年考研有多难?预计200万人将成炮灰

考研就好比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有人高考失误,读了不理想的大学,为了“报仇雪恨”,选择考研;有人冲着知识水平、专业程度,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还有人纯粹为了学位而读……总之,考研已成了很多本科生的不二选择,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学习成绩一般的,都选了的考研。2019年考研有多难?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报名已经结束,据一些媒体透露,这次的考研大军总人数大约有285万!虽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毕竟有人复习时坚持不住,半途而废,甚至还有人在考场上崩溃,考完一科,就不再去考第二科了,之后你会发现考场上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总的来说,和去年相比,今年考研的人数绝对是有增无减。报考的人数增加了,再来看一看各大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各大高校所招的研究生加起来大概为72万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19年考研,将有近两百万的考生成为炮灰,也许他们也曾日夜复习,做了充足准备,但最后还是只能以失败告终。高考和考研哪个更难?高考和考研哪个更难?有人说高考更难,因为“高考考智力,考研考毅力”,高中要考的内容太多了,跨度很大,而且想上清北、985这种名校,真的很难,而考研的内容量、学习量都摆在那里,主要是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也有人说考研更难,高考复习备考的时候,有老师、家人的陪伴,而大多数学生考研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且高考备考有更长的时间,可能高中三年你都是在为高考而学,而考研只有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备考时间;再加上考研的竞争更大,本来好学校的名额就少,还有很多好学校或者好专业的很多名额都被推免的人占满了;除此之外,考研不仅有初试,还有复试,有的人初试分数很高,而复试却被刷下来了,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2019年的考研,的确很难。但是我想,众多媒体一次次的提到“2019年考研难度很大”的话题,并不是要无形中给考研大军增加压力,并不是要“吓怕”他们。运用尼采的一句话,那就是“打不倒我的,使我更坚强”!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的确是一次逆袭的好机会,本科学校不满意?有很多普通一本甚至二本的学生,考进985或者清北;专业不满意,还可以选择跨专业考研。所以,既然选择了考研,便只顾风雨兼程。最后预祝所有努力了的人,都能有收获,祝大家考研成功!

长沮

考研究竟有多难?这组数据说明一切!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是考研?

如今考研已经是一个非常火热的名词了,考研大军也是一年比一年多。而每每我们在各大网络上看到,多少学霸考研成功,哪所大学有多少多少个学霸宿舍,似乎,对于没有参加过考研的人来说,考研是一件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只要努力了,就能考上。殊不知,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也许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考研很好。这是一个可以让你脱离本科出身,提升学历,扩展人脉,甚至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没有人告诉你,选择考研这条路,到底有多残酷。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它不是四六级,只要你考到426分,就可以烧高香,高枕无忧了。它是无论你考多高的分数,总有人还在你分数之上的一个高淘汰率的考试。就算是初试得了第一名,也没法睡个安稳觉,说不定初试排在倒数第一名的刚过线选手,迸发出洪荒之力,就把第一名K.O.掉了!这个考试的淘汰率到底有多高?1、国家公布的数据看一下:乍一看,这淘汰率也不高呀!随便一个省份的高考二本科录取率,都比这个低。而且大家都经历过身经百战,还怕考研吗?把高考的学习拼劲,拿出来50%,就有机会考研了。况且:从现场确认报名到考试期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说不定还有很多考生根本不去考试,或者中途弃考,报录比会比实际高呢。这乍一听,没问题,逻辑严谨论据缜密,就好像,群众永远想知道有关部门到底是哪个部门?回答人永远回答的天衣无缝。别忽视一个现实,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也纳入统考范围内,研究生总体报名人数增高,但是非在职录取人数也比较多,那么对于全日制考生来说,这个录取比,可能比实际公布的要低。特别是想改变出身,从而竞争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同学,竞争压力可想而知。2、人数不断创新高,国家线也水涨船高虽然国家还在增加研究生的名额,但远不及报名增长人数。如今考研人数的整体报录比大致在3:1,而且知名学校报录比有时达到20:1左右。总体上看,2019年全国考生290万大军,注定三分之二的人成为陪考。我们看一下,2019考研北京地区MPAcc专业的复试线,现在的分数线到底有多高。(其他地区不一一列举)3、读研,究竟能给人什么样的改变?知乎网友微光,回答:”考研是换水池的过程。你从池塘到长江,到大海。环境逼着你变厉害,否则被吃掉。于是你才会慢慢长大,池塘怎么长出几百斤大鱼?”但是考研也非常辛苦。最算是周围也有同学和你一起考研,你也会感到孤独。考研不像高考,有班主任跟着,各科老师陪着,同学们一起学。考研是你一个人的战斗,周围的朋友最多只能陪你早点起床,吃个饭,上个厕所,学习终究还是自己的事情。你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报名人数,和逢年必涨的分数线,永远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复习的如何,更不知道他们是否比你掌握了跟多的专业课内部信息,越临近考研,越焦虑,夜熬得不少,可书本死活看不进去,让人怀疑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肯定不是程序员,而是考研党,毕竟考研党掉的头发更多。3、考研除了苦学,没有任何捷径好像苦行僧,不辛苦的围着圣山环绕,就永远达不到佛家的修为。就算是英语专业能达到七八十分的大牛,面对考研英语,不乖乖做真题,考研英语照样可能不及格。但是复习也需要讲究方法,不是一味地苦学,早起晚归不代表复习效率高。若找到的研友不靠谱,还很容易受到周围伙伴的影响。今天觉得学习太辛苦,第二天决定好好犒劳自己一下,拽着你直接去逛街。久而久之,玩成了主旋律,复习成了随机事件。所以,找到适合的学习环境,靠谱的研友,有科学详细的复习进度规划,当然还得需要超级厉害的全职老师耐心陪伴辅导。看了以上数据,你对考研有信心吗?你还会选择考研吗?

考研人的一天到底有多难?

当天气逐渐转凉,大四也悄悄来临。保研终于尘埃落定,秋招也望得到头。但他们的未来还充满了未知,他们是图书馆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日复一日。他们就是考研人。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得到实现。但既然选择了远方,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一个人早出,一个人晚归,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吃饭,忍受孤独,扎根于书本,汲取知识的养分,只为去往梦想的学堂。6:30 AM,宿舍晨光熹微,其他同学还在酣睡,深秋寒意阵阵,叫人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如果能再多睡10分钟该多好,可是一想到昨天没看完的专业书,心一狠,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终于醒了瞌睡。于是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过早,边走边规划好一天的学习计划。7:30 AM,图书馆崭新的一天从背诵政治开始。即使背一遍忘一遍,“马冬梅”的梗真实地发生在现实中,一边暗恨自己的破记性,一边咬牙把书背了一遍又一遍。座位前一摞摞的复习资料,桌子上贴着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复习完一科接着看下一科,片刻休息时也会发发呆,等考研结束我要连刷3天电视剧,睡他个三天三夜。想想也终究是想想,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都要按部就班地合理分配、认真准备。老老实实地看书刷题,一杯杯咖啡当水喝,疲乏了趴个几分钟继续奋战,偶尔起身接个水走动放松。11:40 AM,食堂丰盛又有营养的午餐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吃的美食。食堂也是“三点一线”生活的加油站,约着研友,边吃饭边吐槽着最近学习效率的低下,将郁积在心中的不快倾诉完后相互加油鼓劲。即使再难,抱怨完生活还得继续。书要继续看,题要继续刷,该努力的还是要继续努力。日子像车轮一样压过时光,当太阳的光辉拂过头顶,在脑海里来一场“诚意正心、拨乱反正”的洗礼。13:00 PM,图书馆吃完饭,回到图书馆,看到走得比我晚,回得比我晚的研友们,心中不免一阵懊悔。再背几十个单词,趴在桌子上休息个20分钟,下午和晚上还得继续加油努力背书刷题。14:00 PM,图书馆继续复习,醒来精力充沛地刷起数学题,也会因陷入难题而抓狂,一个人默默地苦战。偶尔也会想,都到这个时候了,我还有这么多不会做的题,我真的能考研成功吗?然后默默安慰自己说,现在攻克一道题,考研就会多几分。然后平复下自己的心情,仔细分析自己是被哪个环节难倒了。18:00 PM, 图书馆短暂的晚餐之后,还是看到了许许多多逆着人流的倔强身影,夜晚的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刷英语真题,复习专业课,翻过一座座大山……一直到闭馆音乐响起才收拾书包离开。22:00 PM, 操场一天积累的高压总需要释放,围着操场跑个3/4圈,什么也不想,就这样放空自己的大脑,那些痛苦、抑郁、焦虑都统统抛到脑后。黑夜并不可怕,有明亮的路灯和温暖的理想照耀着自己。22:30 PM,宿舍回到寝室,洗澡,整理内务,在脑海中回想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睡前再背几十个单词。到了最后两个月,很多同学在这时陷入了迷茫,越学越不相信自己。别人都比我背得多,我什么也没学到,怎么考得上?我真的能考上吗?我们放弃了去工作的机会,放弃了与好朋友玩乐的时间,甚至还会因为复习紧张、焦虑。考研,它没有任何的枷锁,随时可以放弃,考研不是人生的唯一的路,但是,这条路通下去的,一定不是黑暗。告诉自己,我能熬过去,我超厉害的!每颗努力的心,都不辜负韶华。加油,考研er们!来源:芝士校园

桃咲

考研到底有多么难?学慧网告诉你有多难

所有人都会对你说,考研很好。这是一个可以给你脱离本科出身,学历提升,拓展人脉关系,乃至改变人生的机会。但是没人对你说,选择考研这条道路,到底有多残酷。考研是选拔性考試,它并不是四六级,如果你考到426分,就可以烧高香,高枕无忧了。它是无论你考多高的成绩,总有人还在你成绩之上的一个高淘汰率的考試。就算是考研初试得了第一名,也无法睡个踏实觉,或许考研初试排在最后第一名的刚过线参赛选手,迸发出洪荒之力,就把第一名K.O.掉了!这一考試的淘汰率到底有多高?一、我们先从国家公布的数据信息看一下:乍一看,这淘汰率也不高呀!随意一个省区的高考二本科录取率,都比这一低。并且大家都经历过智勇双全,还怕考研吗?把高考的学习闯劲,拿出来50%,就会有机会考研了。更何况:从资格审查报考到考試期内也有一个月的時间,或许也有许多学生根本没去考試,或是半途弃考,报录比会比实际高呢。这乍一听,一切正常,逻辑性认真细致事实论据周密,就好像,群众永远想要知道有关部门到底是哪个部门?回应人永远回应的无懈可击。别忽略一个现实,2017年开始非日制也列入联考范围内,硕士研究生整体报考人数提高,可是非在职人员录取人数也比较多,那麼针对全日制教育学生来说,这一录取比,可能比实际公布的要低。非常是想改变出身,进而市场竞争受欢迎院校热门专业的同学,市场竞争工作压力显而易见。二、人数不断创新高,考研的国家线也节节攀升。尽管国家还在提升硕士研究生的配额,但远不如报考提高人数。现如今考研人数的总体报录比大概在3:1,并且知名院校报录比有时候达到20:1左右。整体上看,今年全国性学生290万大军,终究三分之二的人变成陪考。三、读研究生,到底能给人什么样的改变?考研十分辛苦。最算是周围也有同学和你一起考研,你也会感到孤独。考研不像高考,有教导主任跟着,各科老师陪着,学生们一起学。考研就是你一个人的作战,周围的朋友数最多只有陪着你早点起床,吃个饭,上个厕所,学习终究还是自身的事儿。你见到的仅仅愈来愈多的报考人数,和逢年必涨的录取分数线,永远不清楚你的竞争者复习的怎样,更不清楚她们是不是比你掌握了跟多的专业科目内部信息内容,越邻近考研,越焦虑,夜熬得许多 ,可书籍死活看不进来,令人怀疑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中毫无疑问并不是程序员,二十考研党,毕竟考研党掉的秀发更多。四、考研除了苦读,沒有任何捷径。好像苦行僧,不辛苦的围住圣山围绕,就永远达不上佛教的修为。就算是外语专业能达到七八十分的大神,应对考研英文,不老老实实做考试真题,考研英文照样可能不及格。可是复习也需要注重方式 ,并不是一味地苦读,早上夜不归宿不意味着复习效率高。若找到的研友不靠谱,还非常容易遭受周围小伙伴的影响。今天感觉学习太辛苦,第二天决策好好地犒劳自己一下,拽着你立即去逛街。长此以往,玩成了主旋律,复习成了随机事件。

绿屋顶

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硕士找工作还是那么的难?原来有这么多限制!

在还没有考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很多的大学生以及老师都会说:一定要考上硕士啊!当你到了硕士毕业的时候,你就能够很容易很轻松地找到好的工作了,不像本科就业这样的难了,尤其是在当下学历越来越成为就业不可或缺的大背景下。因此很多高校的大学生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为了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加有保障的生活,纷纷参与到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队伍中,期望着自己能够顺利的成为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当时的我也是这样的想法,总觉得考上硕士就能够轻松解决一切的问题,总觉得只要考研硕士研究生自己就能够有更好的未来。但是当我经历了几次校园招聘会时,这种想法已经完全的被毁灭了,因为看到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依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依然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依然有着诸多的限制,依然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所苦恼。但更令我明白了,为什么硕士找工作还是这么的难?原来是因为有这些限制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或许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第一学历的限制了,虽然随着越来越多的硕士生以及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校园招聘会的实况,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已经不再是明目张胆的因为第一学历直接拒绝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但是会通过很委婉的方式告诉应聘学生,你的本科院校档次很低,不符合相关招聘条件的。我的一个师兄今年参加校招时就因为本科院校的原因导致自己无缘面试。当他提交简历时,HR说了两句话后,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戏了。一句是你的本科院校我还没有听说过啊!另一句是本科院校有点差啊!最后的结果也验证了其猜测,他的简历被筛选掉了,只能再去投递下一家企业。同时,虽然硕士文凭在就业中有一定的学历优势,但是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因为学生是是硕士,所以就直接录用。还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露馅了,因为研究生三年的时间中,几乎没有任何的作为,只是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了,没有任何起眼的经历,并且在面试中提到很多专业领域前沿问题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虽有高学历但却没有强实力,于是又丢失一部分优质的就业机会。此外,部分专业的属性限制,这可能是很多大学生都非常清楚的,有部分专业即使硕士研究生毕业,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例如我所认识的一些学小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生,在毕业时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学校,能够拿编制,可是现如今中小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硕士学位已经成为招聘的起点了,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当硕士毕业的时候或许你最终的就业单位和本科生并无差别。于是很多这些专业的硕士生在毕业时,又纷纷的选择了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制考试了。总之,硕士研究生就业不可能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也会经历很多的波折,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就没有价值,因为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是因为我们每一位硕士研究生提升了自己的底线,所以要求更高了,于是便会更难一些。但也希望所有在读的硕士研究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三年后的就业创造更完善的条件,找到最理想的工作,这次是最现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