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国高等教育三种级别,中国大陆学生留学以授课型硕士为主弃之而走

英国高等教育三种级别,中国大陆学生留学以授课型硕士为主

在英国,教育层级高于A-Level 的高级别国家教育学历被定义为高等教育。《启德教育2019英国留学报告》指出,英国高等教育主要包含三种主要级别的课程: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与其他高等教育。其他高等教育包含其他所有高等教育课程,例如NQF Level 4(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国家资格证书框架) 和NQF Level 5的证书课程:如HND、HNC 和本科预科以及硕士预科等。在办理签证的时候,签证函上必须标明课程所属的学术水平等级即QF(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国家资格证书框架) 。本科学历包括荣誉或普通学位等,Level 6。英国大学本科一般为三年(苏格兰为四年制),但有些大学的某些特殊专业要求读四年及以上,如医学专业。进入英国大学本科的途径有多种选择,大部分的学生凭借三门A-Level 的成绩进入本科,也可以选择就读一年本校或是预科集团旗下的预科后直升进入大学,今年以来部分英国排名靠前的大学也开始直接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作为本科入读的其中一个路径。学位类型从高往低排列有:学士(一等荣誉学位:Degree with 1st Honours),学士(二级甲等荣誉:2.1,二等一学位Upper Second Honours),学士学位(二级乙等荣誉:2.2, 二等二学位Lower Second Honours),学士学位(三级荣誉:3rd, 三等学位third Honours)。通常还有拥有学位但无荣誉的情况(Pass:Ordinary Degree, 中国大陆都是以这个为学位居多,说明顺利毕业了)以及不及格(fail without honour 即没有取得学位)。研究生学历主要包括授课式硕士和研究式硕士和博士。硕士课程Level 7在英国教育体系中,英国硕士课程一般为1 年,部分带实习的课程是2 年,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硕士两种。授课型硕士以课堂授课为主,多为实用性高的专业,比如商科、翻译、工程专业等;而研究型硕士以科研为主,有指定导师指导课业,课堂授课较少。研究生毕业所取得的硕士学位(Master)分三种,distiction, merit和pass。博士课程Level 8博士课程一般为3-5 年。传统的博士课程着重于纯理论的研究,需要至少3 年才能完成。修业时间可能会因为学生的研究领域及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而增加。英国的博士课程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研究必须是具有独创性,也就是说能被授予英国的博士学位表示该学生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如果学生想申请硕博连读,硕士阶段建议选择研究型硕士课程。申请研究型硕士的流程类似博士申请流程,需要申请前进行套磁,了解院校和导师的接收情况。申请难度一般会比申请授课型硕士的大一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完成研究型硕士课程需要1-2 年,一般是2 年。如果学生在申请时就有读博打算或者在读研究型硕士的过程中准备读博都可以和导师沟通。导师会通过本科/ 硕士阶段的学习、研究报告等考察学生的能力,判断是否开始/ 继续带领学生进行博士层级的研究工作。研究型硕士第一年结束后会有阶段考试或学术报告等考察类型,成功完成2 年研究型硕士的学生如选择继续读博,大部分英国院校会安排学生直接入读博士第二年课程。

跟我来

国外一年制硕士与国内三年制硕士有什么区别?看完这篇就懂了

一年制硕士越来越不被认可您说的一年制硕士,应该指类似于英国的一年制硕士吧?在国内一般是两年(专业硕士)或者三年(学位硕士)两种,没有一年制硕士。在英国,有两大类硕士,一类是授课式硕士,调查研究很少;另一类是研究型硕士,上课比较少,主要是针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国内,如果你想读博士或者进研究型机构,英国的一年制硕士越来越不被认可。当然,进企业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一年制硕士上课强度很大首先,上课的强度很大。每节课前都需要大量的阅读,你才能听懂老师讲的课,进度比较快。这要求你课余时间经常要泡在图书馆里,太多要看的内容了。第二,各种演讲、小组讨论。老师经常会布置课题,要求学生做演讲,以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做汇报。这部分比较锻炼人,小组讨论的形式也迫使了需要不断思考才能和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第三,各种小论文大论文,日夜颠倒通宵熬夜,连高考也没这么累过,但熬过去觉得很有成就感,那一篇篇几千上万字的论文,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当然出国除了学习,更多的是人生阅历的成长,这部分收获并不亚于学术上的。我是认为这一年很值得。只是上课型的学习一年制硕士就像本科一样,只是上课型的学习。国内三年制硕士,尤其是理工科,除了上课外,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就是项目研究或实作经历,完全与实验室或企业模式接轨,不管是以老师打工或比赛的形式,这是无可否认,也是一年制硕士无法比的。所以国内企业很欢迎国内硕士,对国外硕士不待见,这是从市场企业需求出发的。小编总结英国硕士学位不是独立学位,是博士预科,一般是想读博士的人才去读。英国的独立学位只有两个,本科和博士。美国和中国的硕士学位都是独立的。英国一年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安排非常紧,不是随便就能毕业的,能学到的东西绝不少。当然这是相对本科是在英国读的或者是语言关没问题而适应能力很强的人来说的。如果语言关没过的特别是本科是在国内的去读这种一年制硕士真的不建议,语言关、适应新环境耗费了大量时间,后面也无法跟上节奏了。国内本科生真有心出去读英国一年制硕士的应该提前半年左右出去适应环境和过语言关!

恶魔人

搞懂Msc, Ma, MPhil和MRes,申请英国硕士就不会懵!

准备申请2020年英国硕士的小伙伴想必早就选好了自己心中的Dream university,但是进入到学校官网查看要申请的专业时,就有点懵,听说国内的研究生分为学硕和专硕,也就是偏理论和偏实践的区别,那英国的硕士是怎么分类的,该怎么选择呢?当你查看学校相关专业信息时,是否注意到一些缩写,有些同学都毕业还不知道,自己所学的课程缩写是个啥!快长点心吧!这些缩写代表了不同的学位,相应的学制以及后续的课程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你等开始上课了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太晚了。英国常见的硕士一种是授课型课程(Taught Course),包括MSc,MA,MBA等;另一种是研究型硕士(Research Course),包括MPhil,MRes等。01授课型硕士如图所示MSc(Master in Science)是理学硕士,MA(Master in Arts)是文学硕士,这两种都是属于授课型硕士,是英国硕士的一大类,学制只有一年,十分受中国留学生欢迎,这类硕士主要就是修读课程,学期间不需要做研究,课程主要内容为英国本科三年的核心知识,通过一些lecture介绍目前该领域中最新的理论想法及应用。每门课都会有最后的考试/考核,可能是小的essay,也可能是笔试考试或者presentation。毕业论文一般情况也不需要学生选导师的,由学校分配,当然如果你有意向的导师,也可以和学院领导沟通,说不定就给你分配到了哦~然后和自己的导师沟通做你的毕业论文研究。02研究型硕士再说说研究型硕士,准备申请博士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 MRes(Master of Research),在申请MRes 时需要你有一个自己的研究想法,个人去联系导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完足够的相关领域知识后,也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及计划,所以比授课型硕士的要求要高一些,相当于一个博士的过渡,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博士阶段的研究。但如果不读博士,学历同等授课型硕士。虽然授课型硕士的成绩也可以拿来申请博士,但是授课型硕士对于研究涉及较少,所以在申请博士阶段难度就会大很多。还有一种研究型硕士叫MPhil(Master in Philosophy),一般就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可以拿到的,用本科成绩直接申请读博士,会有一个四年的PhD的offer,第一年就是让你完成硕士阶段的授课型课程后,用你所学的研究知识完善你一开始的研究计划,如果你最终提交的这个计划挂掉了,英国学校会授予你Master in Philosophy(MPhil)的学位,和 MRes, MSc以及MA的学历等同。03如何选择?在选择申请哪类硕士时,一定要全面去了解相关的信息,权衡自己的能力及日后发展方向来决定,如果只是为了研究生这个学历,授课型硕士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为了钻研学术,可以选择有利于申请博士的研究型硕士,这类硕士一般需要提供自己的研究计划及本科期间的相关研究,或者发表过的论文,这对于很多中国本科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谭峭

简历上的一年制硕士,是真的很水吗?

据说HR圈流传着这样一条海归鄙视链: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生英国研究生英国本科生澳洲研究生看到这条鄙视链,为澳洲的同学抹一把泪,不过澳洲的同学们别哭,你们鄙视链的下游还有一年制硕士。几乎每一个一年制硕士留学生,面试的时候都会被国内的HR直击灵魂的质疑的经历:“你一年硕士能学到什么?”“为什么你硕士只读了一年多时间?”“看起来像是假硕士哎”那么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小职在这里和大家科普一下,一年制硕士,实际上是国外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授课式课程,与研究式课程相对应。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从培养目的而言,一年硕更偏向实用一些,应该和HR的需求更吻合一点。那为什么一年制的硕士更合适,为什么还会被HR质疑呢?其实HR针对一年制硕士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它的含金量上。HR对一年制的硕士是非常质疑的。1、时间这么短,到底能学到什么?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课时这个东西时间和质量一定成正比吗?很多一年制硕士的留学生表示,学习并不轻松,反而压力很大:曾经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其实一年制的硕士,都是默认学生在本科生的阶段就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在课程体系中不会加入基础的科目重复学习,这样效率更高的,再加上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年制的硕士质量,完成称不上打折扣,含金量也是很高的!(其实国内三年硕士,大部分也只上一年课程,其余时间主要是实践)2、“硕士速成班”,用来混文凭?一年制硕士因其花费少、学制短、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国内留学家庭的首选,导致出现了热门专业中国人扎堆的现象。但是中国人扎堆就是水吗?不可否认,留学生中的确存在“水学历”的现象,但是以此延伸在整体未免太不公平,要知道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事实上,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关注微博 职求我,公众号 500强实习秋招,了解更多实习招聘资讯。国内目前也有就业导向的硕士类型——专业硕士。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用人单位在寻找应届生时,基本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如果HR的刻板印象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简历,得到HR的认可。一年制硕士如何自救?前有狼,后有虎,一年制硕士真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他们来说,好像全世界都在阻碍他秋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只有拿到offer才能维持生活这样子。如何在不利的形势中拔得头筹呢?01 规划好回国求职时间线要找好工作,就要和时间赛跑,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求职时间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工作。国内的校招流程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的事项,还要看留学地。比如在美留学生:仅供参考在英留学生:仅供参考在澳留学生:仅供参考每一个月要做什么,每一天要做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然后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一点一滴地积累。02 关注国内各行各业求职时间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各行各业开启秋招的时间不同,很容易遗漏。比如投行、券商类公司,从8月中旬到10月,投行、券商开放网申的公司呈递增趋势,但总体不会太多。而10、11月是投行、券商集中招聘且岗位最多的时间。对基金公司来说,10、11月也是比秋招的“金九银十”还要重要的“钻石十一月”,千万要做好万全准备迎战10、11月!9月初开始,外企咨询公司就会陆续放岗。而国资咨询公司的秋招,主要集中在10、11月放出的岗位较多。互联网公司一般比较早,今年的6月就开始招聘了。在8月中旬放出的岗位最多。四大早已全部开始,而八大也在陆续开放。今年不管哪个行业,秋招时间都已经整体往前移,所以,从现在开始到12月,每一天都得打起精神时刻关注网申。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留学生不能随时飞回国内,所以一定要注意沟通,和HR保持良好的联系,并且留下较好的影响,以便HR能够在协调面试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便利。这里要提到的是,不少企业会有海外场招聘。就是国内企业会在美国、英国等地开展秋招活动,但是一不留意这些消息就会被淹没,你要做的就是时刻关注。总之,在秋招中要时刻留意这样的信息,弥补信息不对称,抓住最佳机会。03 学习更多求职技巧,弥补自己的不足求职有3道难关:网申、笔试和面试。在国外的同学,每一关的淘汰率都很可观。● 英文简历怎么翻译成中文简历?● 笔试这些题,我怎么看不懂?● 群面如何优雅地“撕逼”?● 单面怎么正中HR的“芳心”?......常年在国外生活的人,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碰到国内的HR,很容易水土不服!所以,一定要面向国内企业,针对性地训练。对症下药,不是虚伪地假装,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之前也说过,如果不是名校,那么教育背景的光环就很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项目或者实习经历弥补弱项,展示自己的能力。其实企业看一个人是否合适,最主要也是关注你的底层能力,你的过往经验和所招岗位的契合度。仅供参考中国企业在招应届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在外留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实习,可以考虑申请一些远程实习、或者亲自参与一些项目,来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总之,国内企业招聘最看重的三点:实习经历(44.9%)、能力(21.2%)、学历(18.6%),学历一下子很难改变,学历和能力你要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去准备和梳理。每一个留学生,在出国之前,一定都希望这段留学经历,能够为以后的人生加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理会旁人的看法。

绝力而死

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授课型硕士,与国内985专硕相比,前景如何?

首先需要理清一个概念,国内专硕、学硕的区别,与香港新加坡的授课型、研究型硕士的区别,前后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从09年研究生学位学历调整以来,国内的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统一参加研究生考试,考题、学制、课程和奖学金全部一样,只是在于专硕是双导师制,每名专硕学生多了一位校外导师,并被要求必须进行实习,以及学硕和专硕的毕业论文要求有差距。理清概念之后,来谈前景。第一、如果你有移民倾向的话想要快速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或者拿到新加坡的PR身份,自然是读一个1年或2年的硕士项目后在当地找到工作并拿到签证,更容易申请身份成功,相对的国内985专硕在国外取得身份的难度就会非常大。第二、如果不在香港或新加坡工作生活而是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工作,可能会需要考虑研究生学历落户问题,此处二者差别不大,只是落户通道不一样而已,难度系数相当。第三、单纯考虑就业机会的话真心觉得要分毕业专业和就业行业来看。如果要从事体制内的工作,可能国内硕士毕业的时间安排更加适合考试、面试,也更容易通过资格审查,当然了,如果是在学校工作,海外留学背景是绝对的加分项,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要在外企中工作,不得不承认你未来的同事基本都是国外留学背景,国内硕士比较难过HR的简历关;但是说回来毕业专业,如果你的专业是建筑土木类的医学类这种派系分明,要看导师拜山头的,在国内跟着导师做三年实习,找工作时能够依靠的力量(不光是导师名声还有自己的学校和实习经历)都远比国外毕业回来的学生有资源上的优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除非能够得到奖学金资助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去香港或新加坡读书必然会是一比不小的开支,如果希望通过毕业后通过工作赚钱将学费赚回来,除非是读MBA这种项目,个人认为这个目标可能不是特别容易达到;反而国内的硕士,学费不高,还能够得到国家每个月发放的助研费以及奖学金等各种补助,两者的教育支出显然不是一个量级,需要同学们和家里人慎重讨论再作出决定。WordSunny」,留学行业的滴滴。超过3000名海外名校学霸入驻,无论是商科、理工、人文社科还是法学、艺术~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泡论坛无数,不如行家指路!转载 / 投稿请联系:info@wordsunny.com

蛋包饭

国内读研VS英国读研,那些你不知道的申硕潜规则

现在很多高校扩招,升学容易了,可学历要求又提高了。这也就是人们常听到的,“人才市场本科生一抓一大把”、“同样岗位,我们需要更高学历的”、“我们只招985/211大学生,”……。今年975万高考生,能有幸进入985、211名校就读的学生10%都不到。普通本科在社会就职又不受重视。打开搜索引擎搜索求职,你会发现总有两个词眼跟随其后——名校,学历!就业压力大?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几年就业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的22岁年轻英国海归硕士和国内应届本科生竞争。究其背后溯源,原来是学制的问题。英国大学本科阶段三年学制,研究生阶段一年学制。别小看这两年、三年的差距,要知道,国内四年本科+三年硕士毕业的你出来求职,一个不巧就成了你当年同窗四年硕士海归同学的下属了。面对学历上的悬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究生。然而,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本科出身。国内高校在录取研究生时不仅会参考考生的本科背景,还会优先录取本校学生。本科非名校的学生想考取985,211高校硕士相对比较困难;不甘于国内读研困境的学生,会选择考取海外名校硕士,给自己镀金。然而就读海外名校硕士也并非十分顺畅,非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申请国外名校极其困难,有的学校甚至拒收此类学生。并且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硕士需要其在大学时的成绩非常好,我们以剑桥大学为例。从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入学申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知名院校等字样,并且与名校学生相比,非名校学生在申请条件上会更加严格。英国硕士学位等级英国大学硕士申请会对学士学位等级作要求。那么学士学位等级是什么?对申请硕士以及以后的就业有什么影响呢?与国内的大学不同,英国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大学考试满分是100分,及格分为40分。成绩与对应的学分相联系,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总分。★一等成绩通常是英国大学颁发学位的最高成绩,英国大约有11%的毕业生能拿到一等成绩毕业。一等成绩换算成百分比是70%以上,First Class 相当于美国 GPA 3.8-4.0,相当于中国重点院校平均分85分以上。★英国大学二等一级成绩又可写成2:1,仅次于一等成绩的第二高成绩,英国大学46%的毕业生都是以二等一级成绩毕业的。二等一级成绩换算成百分比是60-69%,相当于美国 GPA 3.3-3.79,中国大学本科平均分75分以上。★英国大学二等二级成绩又可写成2:2,仅次于二等一级成绩,得分人数第二多的成绩,英国大学大约有29%的毕业生拿到这个成绩。二等二级成绩换算成百分比是50-59%,相当于美国GPA3.0-3.29,中国大学本科平均分70分以上。★英国大学三等成绩换算成百分比是40-49%,相当于中国大学本科平均分60至70分之间。★英国大学普通成绩换算成百分比是40%,同学们勉强能拿到学位证书,相当于中国大学的60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86%以上的英国本科毕业生可以获得二等二及以上学位等级,获此学位等级可以直接申请英国排名前二十名校,甚至冲击前十名校。如果获得一等学位,意味着英国名校基本随意选择。即使是获得三等学位等级的同学也可以申请英国排名中等的部分学校的硕士。换言之,只要你是英国本科毕业就完全可以攻读英国名校硕士。英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素以学制短、名校众多、专业丰富、教学严谨、课程紧凑、文凭含金量高而著称,受到各国学生的普遍欢迎,不仅如此,在2019年世界大学QS 排行榜中,前100位中就有19所英国大学入榜,中国仅有6所高校位列其中,英国也因此逐渐成为留学首选国家。中英硕士对比那么究竟是何魔力使得人们对于英国硕士如此看好,从中英硕士对比中可以找出答案。学制不同★国内读研一般需要2-3年,大部分学硕是3年,专硕为2年,个别专业的专硕也需要2.5-3年时间。★英国读研一般为1-2年,授课型硕士为1年,研究型硕士2年,绝大部分去英读研都是1年制的授课型硕士。申请方式不同★国内读研需要经过统考,英语,政治,数学,专业课的笔试,笔试阶段将刷去报名人数的65%,初试之后还需英语笔试+面试,专业课笔试+面试的复试环节。每一环的分数都会间接影响下一环的总体成绩。近年考研人数报名人数及录取人数对比图★英国读研则需要经过申请,查找院校,对比申请条件,确定目标院校,准备申请材料,递交申请材料,等待offer,办护照签证留学。英国硕士不需要国内那般复杂的科目考试,申请人获得本科阶段学士学位和语言水平等条件达到要求即可申请。甚至部分大学针对于英国本科毕业的学生是不需要重新提交雅思成绩的。目标院校范围选择不同★国内读研报考院校每次只能一所,并且是不能转专业的,如果考研失败要么只能接受调剂要么二战升学,而考研二战压力之巨大不亚于复读。★英国读研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世界200强名校,并且还可以跨专业申请,选择上比较灵活。成本不同由于国内读研和英国读研学制上的不同导致其学业成本略有差异,可以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两个方面来比较。★经济成本:国内读研,学费与生活费10万左右;英国研究生,学费与生活费20万左右。★时间成本:国内读研,2-3年时间;英国研究生,1年时间。英国1年的研究生课程会比国内读研时间紧凑,学习比较辛苦,但是同时也可以节省出一到两年的时间,能更早的步入社会积累经验和资历。细数世界200强院校,国内入围的学校寥寥无几,而英国院校占据200强名单数量众多,且排名相当靠前,两相比较结果不言而喻,也许这就是英国硕士如此受留学生欢迎的原因所在吧。

名成者亏

去国外读的一年制硕士,在国内认可度如何,一年的时间够读研吗?

近年来,研究生的热度每年递增,只要上了大学的都想过要不要读个研,主要是大趋势所致,因为本科出来发现竞争力不大,虽然我国拥有本科学历的占比不到5%,但和我们竞争的是同龄人,一大把本科生。在国内读研下来需要三年的时间,全日制都是统一的,而在西方国家,方式比较多元化,最少的是一年时间就可以收获研究生学历,以英国为代表,当然了,也有两年、三年(少数)的。除了少数想深入学习本专业的同学外,大多数是抱着拿硕士学历的目的去读研的,所以如果在少量牺牲读研质量的前提下,所花时间越少大家肯定越乐意。一年制硕士,起源于英国我国的教育体系是模仿苏联的,研究生都是三年制,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大多起源于英国,美国当初刚成立时很多教育制度也都是从英国搬过去的。这个制度的建立初衷是为想读博的学生打好基础,所以很多学校的一年制硕士都是和本科生绑在一起的,本硕连读四年制。后来随着教育的全球化,留学生暴增,尤其是去国外读研的学生占比最多,英国又是西方先进代表的教育大国,有着极其成熟的教育体系,所以一年制研究生慢慢从其独立出来,成为留学生的特色菜。一年制硕士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授课型比较简单,只需要在这一年内修满学分即可,不需要写论文或者有什么研究成果之类的,所有科目及格即可申请硕士学位。研究型较之授课型难度就高多了,不仅要修满学分,还要有研究成果,也就是要求的论文,有的专业甚至是每一科目都要有论文,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而且研究型学习量大,很多同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毕业。费用情况:1、申请费:大部分学校都是不收申请费用的,个别学校收费在几十英镑左右;2、雅思托福报名费:这是出国留学必备的,雅思报名费用为1700元左右,复议费为1000元,托福考试费用千元内;3、办理护照:250元,由学生本人拿着户口本身份证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一般需要一周多的时间才能下来;4、飞机票:大概在7000多元,会有波动;5、英国签证费:2980元,除了签证费还要体检,费用大概在700元;6、担保金:32-35w元,需要学生至少在办理签证前28天存入能够开出银行存款证明;7、学费:15w左右,理工科费用高于文科费用,商科最高;8、生活费:10万左右,当然了,因人而异,花几十万的不在少数。综合下来,至少需要花费30w,如果是去香港读的一年制硕士,花费会少一些。一年制硕士的国内认可度如何?首先一年制的研究生学历国内是认可的,但在找工作时很多企业会有所偏见,因为一年的时间即使课程安排很紧密,学习强度很高,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之一年制硕士的门槛本就不高,毕业难度也不大,所以比起国内的三年制硕士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但是去留学可以镀金,回国后对留学生有很多照顾政策,比如买房落户方面,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时其饥饱

“一年制海归研究生”的尴尬与无奈,谁能懂?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 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 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 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故艺

国外硕士为什么都是一年,一年制硕士能学到东西吗?

——一年制硕士真的能学到东西吗?我知道英国法国很多都是一年制硕士,我就是觉得……——老师你好,我看你说的MBA是一年制的,我自己又去找了找,好多商科都是一年制的硕士。那为什么中国读研要三年,国外读一年?——国外硕士为什么都是一年,我读商科,看了美国新加坡英国法国澳洲,为什么都是一年的?为什么很多国家的MBA是一年制,很简单,因为欧洲大陆上这些国家,都是博洛尼亚体系,博洛尼亚体系要求是1-2年。而且中国的MBA也不是读三年,全日制MBA读2年的居多,非全日制MBA读2.5-3.5年,具体要看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制是怎样。管理类、商科这样的专业性质就决定了,它们理论授课时间短,实践为主。对于博洛尼亚,直接放官方资料。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是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大学毕业生可以毫无障碍地在其他欧洲国家申请学习硕士阶段的课程或者寻找就业机会,实现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贡献。在欧洲很多国家,硕士可以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这个和中国的专硕学硕有点像。一个倾向于拿一个文凭就走,一个倾向于继续读博。这两个有1年也有2年。实际上有很多专业,课程密集一些,你基本上都可以学完,1年的比如商科、传媒、管理类专业、教育,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复杂的理科、工程,学术积累相关的专业,可能会出现2年的情况。在欧洲,从学术层面上来说,无论1年还是2年,硕士只是博士的过渡阶段,学生在硕士阶段通过修不同支系的课,了解一个基于本科基础知识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方向。国外的制度和国内不同,博士直接给奖学金去搬砖,本科生可以去先上两年班,正好看看啥能赚钱或者自己喜欢做啥,然后去一年学制或短学制硕士赶紧上课。一方面可以给急需人才的热门行业补充人才,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应知识去工作,所以国外会有一年制硕士项目。一年制硕士是留学读硕的常见形式,MBA只是工商管理硕士,一个管理类专业。国内双证硕士都是要考联考统考,想要不考联考统考,只能走留学读硕。读国外的院校,当然不用考中国的考研联考统考,这就是免联考了。免联考MBA只是把这个攻读形式和专业拼在一起了,就像在职研究生这样的词。因为中外教育体系不同,学制有所区别,但是不影响教育部对学历的认证。IPAG高等商学院的一年制MBA硕士,学校在中国教育涉外信息监管网上可查,项目有中国文案背书,文凭受法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承认,拥有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认证。最重要的是,所颁发的学位证书中国承认,教育部留服中心可认证。硕士学历留学服务中心可认证,认证后中国留学网可查学历。

天刑

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哪个更好找工作?

授课型硕士通常我们把这一类的硕士叫做 Course-based,也就是说这一类的硕士学位,在平时大多是教授授课为主,个人研究为辅的。这一类课程的录取相对于研究型更容易一些,因为在申请时不太需要和教授交流对于专业知识的看法与未来的发展。Course-based Master‘s Degree修完规定课程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即专业硕士。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将移民作为前提的留学生而言,非常适合。短期内投入的时间、金钱与精力都相对较少,但后期回报高,容易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性价比超高。授课型硕士注重实践,并常与专业协会的考试内容有关。如会计硕士的课程被会计师协会的考试认可,金融硕士的课程被金融分析师承认,工程硕士的课程被工程师协会认可。就读授课型硕士的学生可凭硕士课程的学分,免修专业协会的课程,而直接参加专业协会的资格考试。授课型硕士一般能在12~18个月内完成硕士学位学习。学位类型:会计,金融,工程等。研究型硕士研究型硕士称作 Research-based master degree。此类学位以课题研究为主。由于学习的形式是研究,在申请时需要根据不同教授的课题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型硕士在读书期间需要做project,跟着教授做工作,因此很多时候学校会给助研金或者助教金。这与course-based硕士非常不同。Research-based master degree结业时,要经过笔试和口试,并提交硕士论文才能获得学位。此类硕士专业选择面广,但申请难度较大,除了要具有优秀的大学专业课成绩外,还要必须具备优秀的英语成绩(IELTS 7.0分以上,TOEFL 100分左右)。为了证明你的英语将不会成为入学后学术研究的负担,很多专业需要学生提供优异的GMAT成绩(≥600分)或GRE成绩(≥1200分)。学位类型:文学,科学,应用科学等研究生文凭立思辰留学介绍,研究生文凭由学院和大学来举办,是介于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之间的“研究生文凭”,也是以就业为主导并强调实际应用的课程,非常适合想去加拿大移民、就业、转专业或者当作跳板过渡申请硕士的本科毕业生。这类课程一般都受政府认可,并且在加拿大就业率也非常高。研究生文凭通常为一年制课程。部分学院部分专业提供带薪实习。研究生文凭课程有类似授课型硕士课程,只是会更贴近社会的用人需求,培养技术型人才,让学生获得相关技能,属于职业培训课程的一种。研究生文凭课程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是介于学士和硕士之间的一种课程。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颁发硕士学位证书,而研究生文凭课程毕业后颁发的是结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