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找工作依然很难?其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商鞅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找工作依然很难?其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尤其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每年毕业生数量在700万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较多再加上之前挤压下来的毕业生,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压力。因此,有的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希望通过增加学历来给自己增加标签,比如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今天日益严峻就业形势下,很多研究生还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其背后的根源什么呢?笔者的一个研究生舍友,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研二就开始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种考试。等到即毕业时,通过天津市某高校的教师岗笔试,但后来因综合成绩靠后而失败。后来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山西老家,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考试,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已经过去5年,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已经结婚成家,在一所私立学校做做代课教师,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勉强够家庭开销。笔者也经常跟他通电话并询问他的情况,他总是微笑着回复我,我会一直努力的,不然会失业的。最近一次跟他联系,因各种原因,他被那所私立学校辞退了,目前正处于待业状态。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状的根源在于,虽然已经获得研究生学历,但是市场很多岗位已经饱和,供过于求。但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却不认同:在他们眼里,觉得自己是高层次人才,学历高,理应拿到高薪工资,主动权应该在自己手里。但是用人单位认为,我提供一个岗位,有上百人来应聘,主动权在用人单位手里。这样就形成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一对矛盾。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很多研究生就很自傲,所以有很多人被公司拒之门外。另外一个方面,也跟研究生孙学专业有直接关系。比如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等专业,虽然是研究生学历。但找工作并不占优势。就如笔者的同学那样,研究生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较冷,就业范围较窄。如果是学的工科类专业,比如铁道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力工程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非常容易,因为社会需求量较大。所以才会有很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叹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总而言之,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原因有很多。根源是整体上供过于求,然后还专业选择、个人能力和素质等。但有一点,笔者比较赞成:就是提高个人能力是找到工作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大学里,一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来就业积累经验。

三黜

一个普通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了好找工作吗?

作为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曾经也多次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普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是我无法逃避的现实选择,而事实上也确实如很多人所说,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很难就业,或者说找工作中仍然面临很多的限制。但绝对不能笼统的认为,普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同时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会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因为就业不是简单的拼高校,工作的好与坏也不是由高校决定的。所以,普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好找工作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一般都不能忽略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专业不同,就业难度不同。虽说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档次上似乎没有优势,同时还一定程度上面临一些企业的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硕士研究生就不好就业了,反而有着专业还非常的抢手。例如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普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其中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非常容易找到工作,甚至其就业单位还是北京交通大学这样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当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也有很多的专业真真切切的存在着难就业的现象,这是不可回避的,但这是因为专业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因为院校档次造成的。第二:每一个研究生对好就业的定位不同。有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只有月薪一万元以上才是好的工作,有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只有拿年薪才是好的工作,有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月薪五千以上就是好工作了,那么不同的需求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就业压力,要求越高的硕士研究生,即使是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同样也很难就业,更不用说普通高校的研究生了,要求越低的硕士研究生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双一流高校,都没有就业压力,都能够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只不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想找到好的工作,不管是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是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关键还是在于你研究生三年究竟有哪些成果?第一:有没有发表SCI论文或者是CSSCI论文,参加过哪些重要的课题,有没有自己的专利等等,这是影响就业的辅助因素。第二,个人综合能力的养成,这是绝大多数研究生所难以实现的,所以需要每一个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时,不仅要有科研成果,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面试中获得HR的赏识。总之,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是好还是坏,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怎样档次高校的研究生,读研三年绝对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分理

硕士研究生通常从何时开始准备找工作

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如果没有读博的计划,就应该尽早重视就业的问题,而就业的去向与自己的主攻方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找工作之前应该结合自己的主攻方向,来了解相应的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选择自己主攻方向时,应该重点考虑人才需求潜力比较大的方向。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都是在研二结束时开始着手找工作,秋招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不仅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往往岗位附加值也会相对比较高,这一点在近两年有比较明显的体现。以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例,往往秋招的选择空间更大一些,而且对于一些要在一线城市发展的同学来说,就更应该重视秋招了,因为秋招结束后,很多能够享受优惠政策(比如户口问题)的名额就没有了。如果就读于一些就业领域相对比较窄的专业,可以早一点开始准备就业的事情,比如从研二开始准备也完全可以,可以通过导师或者是师兄、师姐来提供一些机会,这样可以按照目标就业单位的要求进行准备,也可以早一点进目标单位实习。目前不同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周期有相应的规定,很多高校也是允许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但是一般都要求不能少于两年的学习时间,而如果想利用两年时间来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应该在研二就开始着手准备就业的事情。按照历史经验来看,能够在两年内完成学业的同学,通常都具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这其中有很多同学会继续读博。最后,如果就读于就业情况比较好专业,比如计算机相关专业,那么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即使错过了秋招,往往也有很多就业机会,但是如果想争取到更多的待遇,还是应该尽早准备。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李克

211毕业的研究生,为何都很难找到工作?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相对于上世纪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大学生在现在是随处可见了含金量跟8090年代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一般的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竞争可言。为了增加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很多人都向考研进军毕竟学历是打开职场大门的一块敲门砖。拥有一个高学历在就业的时候起点就会高很多,学历越高找到的工作就越好待遇也就越高。其实现在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许多毕业了的研究生至今还在为了工作而奔波。其中还包括那些211的研究生,九月已经快结束了快毕业了的研究生纷纷在准备着毕业论文。毕业的临近这些研究生们都在为一个事情烦恼着,那就是工作的问题。要知道身为名校的研究生如果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那所承受的压力会比一般的研究生更大。虽然说学历高找工作容易些,但是有时候研究生比本科毕业生更难找工作。因为读研需要长期的在学校里面,等到毕业之后踏上社会找工作时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而很多公司对学历虽然有要求但是更看重工作经验跟做事的能力,往往学历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眼光高心气傲。那些钱少事情多的是肯定不会选的,特别还是那种要经常加班的就更别说了想找一份轻松一点工资高的工作。有些公司在研究生跟本科生之间会选择本科生,所开的工资也相对于研究生来说要低并且还好管理一些。于是有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会去应聘大学教师,还有公务员因为这些职业都是比较轻松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想找一个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于是往往就把就业的范围缩小了。就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一个在电脑软件方面非常擅长的研究生肯定第一想法就是找这个相关的工作,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其它的工作选择也会随之减少工作也就更难找了。

同乎大顺

研究生毕业后找到小学老师工作,月薪曝光,网友:这就是研究生?

随着国家的扩招政策,现在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现在学历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招收新人的门槛了,甚至一些大企业都只招收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大学生会在毕业之后选择去读研,给自己以后未来找工作多增加一些竞争力。但是有一些研究生并不是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的,往往到了毕业之后,他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去选择。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这位,他就遇到了关于工作上的选择问题。这位网友今年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之后就遇到了难以抉择的问题。第一个选择是可以去当一个人民小学教师,每个月8000工资,而且还有着5000块钱的公积金,在福利待遇方面学校方面也给出了保障。基本上你自己不作死,这份工作就像“铁饭碗”一般。但是这位研究生同时还收到了某个知名大企业的office,他个人也比较倾向于去大企业。毕竟企业不仅给出的工资高,而且在这种能人遍地的场所里面,对于个人能力提升也很有帮助,成长起来是很快的。但是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以及对未来未知的迷茫,让他不敢轻易答应这家企业的招聘邀请。一时之间这位研究生也不知道要怎么选择才好,所以才会到网上寻找帮助。网友们纷纷给出了建议,认为工作怎么选择还是要看研究生个人的。有的认为是在当地当个小学老师比较好点,毕竟环境自己熟悉,而且工作稳定,旱涝保收。这对于一个性格安静的人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但是这位研究生要是是个有野心的人的话,建议还是选择答应这个大企业的邀请比较好。毕竟大企业上升空间大,机会也很多,未来成就谁也说不准。这位毕业生完全可以趁着自己年经的时候多尝试一下,反正也没有坏处。很多老一辈的职业人都建议这位研究生还是选择当个老师好,毕竟他们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在面对职业压力以及家庭的时候,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家庭才是重心。但是也有很多跟研究生同龄的人觉得,年轻人就是要搏一搏,虽然8000工资很高,但是完全不符合研究生的价值。所以如果有机会,还是尽量选择大企业尝试一下,说不定自己能混起来呢。对此读者们觉得这位研究生究竟该如何选择呢?本文编辑:游手好闲的仓鼠(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本井

应届硕士生吐槽:家人以为找工作很容易,我却有苦难言!

农村大人们的思想是:你上了学,你拿到了高学历,你就应该找一份好工作,你的工作就应该找。还有的大人思想就是:我供你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所以我没有完成的目标就让你一个人完成吧,“房子自己去买,爸这辈子没出息”。太多的家长认为你上了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供你上学就是我的所有,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可是现在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硕士拿着毕业证还是不好找工作,就算找到了房子也买不起,就算买起了也是一辈子的房奴,难道无压力的活着真的这么难吗?一位硕士生这样吐槽我的家里人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只有我的学历最高,是硕士生。我平时说一句工作好难找,家里人就开始各种嘲讽:“你都研究生了,还找不到工作,你这书真是白念了”。父母也是各种悲叹:“花了这么多钱供你念书,现在连工作都找不到,你看邻居那谁谁本科毕业一个月一万呢”。我想多数同学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吧,家长们的不理解,家里人的嘲讽,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是现在的工作真的是不好找啊。家里人都认为花钱供我上大学,供出我来了,可是我从小学到硕士能花多少钱呢,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是贫困县高中除了住宿费其他什么钱都不掏,大学我自己每年寒暑假出去打工,平时也做做兼职,学费每年4000都是我自己挣,生活费靠奖学金、贫困补助、兼职,基本没跟家里要过钱,研究生有国家补助,再加上自己平时做项目也是自己养活自己,我想问一下,家里除了养我这么大,花什么钱供我上学了?家长已经完成使命,剩下的全靠自己在这么拼“爹”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家底,那么就得自己为下一代拼家底。不过有的时候你努力一辈子还不如人家刚出生时候的财产多。有一位网友是这样的情况,家里挺贫困的,父母也没多大出息,从小到读硕士,家里一直在租房(小的时候房价便宜,就是不买,天天玩牌),现在面临着结婚,不得不去买房子(首付钱基本是借的),装修好后,父亲说你毕业后肯定不会在家住吧,以后房贷你和你媳妇还,我和你妈住。我就想问凭什么,我媳妇跟我和就是给你买房子的?孝敬你是我的责任,但是你说的这么理直气壮,是一个做父亲该做的吗?无论怎样,还需自己拼搏说半天,父母已经把自己能给你的都给了,或许有的父母就是一辈子没有多大出息,他们没给你留下多少东西,或许有的父母还会不断的给你拖后腿,但是他们毕竟是你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我们不应该抱怨自己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我们应该去努争取更多自己想要的,争取给自己的下一代留下一些东西,不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家里帮不上忙,自己需要如此的奔波。大家硕士毕业后找工作容易吗?你们有没有埋怨过父母给自己留下的太少呢?

地中海

研究生毕业真的就好找工作么?专家:错了,研究生找工作会更发愁

当你读本科毕业时,你会面临着考研或者找工作。有些人或许觉得本科生找工作的话薪资水平可能达不到自己心中所期望的要求,也有一部分人想要继续学习下去,所以这两部分人都选择了继续考研。那么,当你研究生毕业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心里想要的么?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你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薪资水平与学历不对等,从而又会遇到一种选择,是选择继续读博还是直接找工作。有时候一些事情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要对研究生毕业就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充满幻想。的确,找到好工作确实有可能,但也不是全部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假如你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可能为的的待遇就会好一点,而你如果只是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那么你在找工作是确实只是学历上的提升,其他的并不一定比本科毕业好太多。所以,考研究生也许只是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只是将这样的难题往后进行了一个延期,但这最后要面临的问题始终都是一样的。当然,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再研究生阶段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些学术上的成果,这也是自己将来在找工作的时候加分的要点。在现在这个社会,学历的提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但前提是你的有这块砖头,才能敲开成功之路上的大门。总之,提升学历没有错,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丰富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飞龙斩

当前研究生找工作是否比较容易

首先,从近几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整体的就业表现还是不错的,随着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大量企业对于高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高端人才的需求潜力也比较大。实际上,虽然当前研究生培养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人才需求来说,当前国内的研究生培养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一些发展比较快的领域,比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研究生人才还是非常短缺的,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招聘压力。从近几年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少研究生在毕业前都会拿到多家企业的offer,学生的选择空间也会比较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读研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的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在新基建计划的推动下,未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会向相关领域汇集,这会进一步促进人才需求的提升。近些年来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研究生能够走进产业领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研究生教育本身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比如当前专硕的培养模式就明显加强了行业知识的教育,高校会为专硕提供行业导师,行业导师往往由行业专家担任,这对于促进研究生进入产业领域发展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最后,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罢,要想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一定要重视自身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注重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黑活儿

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高薪好工作?985硕士简历也难投

不管是否承认,80%的考研人都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剩下20%是为了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好工作。提升能力?提高视野?增加人脉?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找到一份高薪不累的工作。但是你以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too simple。眼下不知不觉已经是过了“春招”,转眼已经在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在忙着投简历,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他们忧心忡忡、火急火燎,坐立不安、废寝忘食,只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个样子,真是像极了秋招时候的我们。说起“我们”,其实这个称谓是存在争议的。因为我发现,很多参加过秋招的同学,至今依然出现在各种招聘会现场,重演着秋招时的焦虑,或者说延续着秋招以来的不安。他们很多人就是秋招的“遗民”,里面不仅有本科生,而且有研究生。按多数人的看法,研究生是不应该出现“找工作困难”这种情况的。按一般人的认识,研究生都是高材生,都是智商卓群的精英人士,接受过高等的科研教育。读研究生的人,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天之骄子,区区一份工作,岂不是唾手可得?事实上,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多数考研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考研大军之所以浩浩汤汤,逐年递增,背后的动机或多或少都是为了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直到参加了招聘才知道,现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研究生真的好找工作么?2017年的秋招,可能是很多研究生这辈子最大的拐点。之前关于学历有过的美好幻想,在这一场鏖战中灰飞烟灭。我亲眼看到,身为211高校的研究生同学,每天费力地更改简历,刻苦地查询各种求职信息,为了找一份“看得过去”的工作,前前后后投了109份简历,但是只得到不足10份反馈,最终才只有3家用人单位勉强让他参加面试。其背后的辛苦,真是难以设想。而还有作为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硕士毕业生,要转念去考北大研究生,很可惜也意料之中没考上,不得不去找工作,但是求职,让他也是怀疑了人生。简历不算最好,但也不差,做个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他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我亲眼看到,身为美国著名高校留学生的朋友,为了在秋招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惜花几万块钱报了求职能力培训班,每天苦练各种笔试、面试能力,坐飞机全国各地跑,光路费就花了七八千。最终也只是得到一个在他眼里“马马虎虎”的工作。我更亲身体会过,从去年9月至11月,前前后后至少投了50份简历,从北京回杭州来回奔波四趟,在湖州与杭州之间,每个星期都至少赶两趟,焦灼等待各种面试消息,火车票积累了一张A4纸。这样的体验,有谁能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经历过近年秋招的研究生(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学生),多数都能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血泪史。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不禁要问:研究生真的比本科生好找工作么?显然不是。本科应届生,倘若不是要求特别不切实际,找一份符合本科生水平的工作,其实并不难。我的一位本科生朋友说:“本科生出来找工作,找来找去,价格都差不多,工资就3500~5500左右。选择也不是很多,反正都是低于预期的,凑合着干咯。”所以多数本科生在求职的时候,都没有研究生那么纠结,基本上看了一两家就能确定下来,然后很爽快地找到了工作。这么说来,本科生倒真是比研究生容易找工作。其实,这是符合经济学的价格规律的。一般来说,研究生的期望工资都要比本科生高,这是从求职者的角度。如果从招聘者眼里,这意味着研究生比本科生“价格贵”。招聘本质是一场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求职者在市场上兜售自己的技能或劳动力,购买者则是那些招聘单位。任何交易,都不可能逃离经济学规律。按照需求定律:同样的商品,如果价格越高,那么需求量就会下降。反观劳动力市场,如果面对两个差不多的劳动力,企业当然会选择一个价格便宜的。如果在企业眼里是同样水平的两个人,本科生自然是优先被选择的。很多人一定会反驳,研究生怎么可能跟本科生相同水平?对于理工科来说,我不敢妄议,或许多学两年的编程技术、理论知识,确实能够脱胎换骨,超凡于本科生。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可能的。人文社科类学科,本身就不是技术性学科,所学的知识多数都和实际应用脱节。如果说研究生有什么比本科生强的,或许就是逻辑思辨能力,这个在分析类的职位上还是有些许作用的。因此如果当研究生在思维能力方面,都比不上本科生,这时候真的是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这种情况下,输给本科生,只是时间问题。即使不是求职过程中,也会在未来的业务上渐渐暴露的。说起核心竞争力,或许很多人都把它寄托于学校声望上,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校牌子好。这种“一叶障目式”的优越感,也曾糊弄过我。但是,直到实习后看到单位里面的奖惩提拔制度,我才恍然发现,学校声望,不过是求职时候的一股迷雾罢了。就像相亲时精美的化妆,女子终有素颜的一天,因此它决定不了未来婚姻的幸福程度。你在简历里面大加渲染的东西,最终都只是你为了吸引对方而营造的迷惑手段罢了。你构建了一个精英的人设,用你的学校名望、用你似是而非的实习经历,这些在企业眼里其实都只是辅助信息——辅助计算你的利用价值。而你真正的利用价值,却被深深隐藏了起来,这恰好是企业感兴趣的东西。说句实话,你曾经多厉害,获得过多少成绩,这跟企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企业关注的是,你以后能给他带来多大的价值。因此,你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匹配到好工作的关键。当然了,由于考研机制比较完善,能读到研究生的人,平均水平都不会差。但另一个问题在于:即使你水平极好,达到研究生的能力,你的求职机会也不一定比本科生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牵扯到更本质的问题了企业在哪些情况下会需要研究生?前面说了,少数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够。但是对于多数研究生来说,他们的水平都是合格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依然不会像需要本科生那样需要研究生,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因为,研究生有研究生的优势,但也有研究生的劣势。研究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分析能力强大。但这也是他最大的劣势,因为,社会上需要分析能力的岗位其实并不多。比起分析能力,社会还是更需要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前几天,有一个学妹咨询我,是否应该考研。当她介绍自己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且考研的意向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所以考会计研究生。我毫不犹豫给出了劝退的建议。“并不是我泼冷水。如果你考的是金融、经济类的研究生,我一定会支持。因为,它们的就业方向是在金融投资领域。而金融投资领域需要庞杂的分析能力,一般本科生是兜不转的。但是你作为会计专业的,而且想去做财务。财务人员,本科生就可以胜任啊。本科生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企业为什么要招研究生呢?”“确实,有些国企或大集团,出于员工素养提高,人才储备战略等等,在人员结构方面有一些硬性指标是需要给研究生留一定名额。但即使留,也未必能比本科生需求量大。因为本质上,财务这个工种,仍是本科生水平就可以的。企业都是理性经济人,既然本科生便宜,为什么还需要研究生?或许你会说有差距。但即使有差距,这更多地也是CPA证书带来的。读研所能获得的,或许只是两年时间,给你去准备考CPA罢了。”这段对话,基本上反映了我对于研究生需求量的思考。有些工种,对于理论能力、分析能力较高,那当然是研究生优先,例如金融投资、市场调查、分析师等等。拥有这些工种的单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岗位供给量并不是很大,基本集中在大城市。一旦找到,当然是好工作,但是机会没有普通工种多。有些工种,并不偏重于理论能力,而是基础技能,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核算等。这类工作,只需要有基本能力就可以了,算不上什么好岗位。但是需求量大,机会多。因此,我下了一个结论:研究生,虽然能找到好工作,但是不好找工作本科生,虽然好找工作,但是很难找到好工作。一个机会多,质量差。一个质量好,机会少。任何处境,都是有优有劣的。研究生并不比本科生有利。可悲的是,目前研究生依然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天真得可爱。在一次三人一组的面试中,我亲耳听到某985高校的研究生如此描述自己的期望工资与理由。他说:我的期望工资不高,就是15万以上。面试官心里估计在骂街,但是保持微笑地问:喔这工资不低哦,为什么这么设定呢?那人说:我就这么跟你说吧。我粗粗计算了一下自己读研期间的成本,读研学费是44000一年,日常开销是2500左右每个月,这样算下来就有11万8。另外我以后还要在这座城市生活,一年生活成本应该也不会低于5万吧。所以我定这个目标应该不算是高的。面试结果,在下一轮的复试中,果然没再见到他的身影了。这位仁兄的回答可能反映了绝大多数应届生的心理吧。但是也触犯了求职的忌讳,犯下不少错误。他犯得第一个错误是:不专业。身为一个金融学生,居然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只算了显性成本,而没有计算隐性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这位仁兄谈工资的口气很牛,一副不容让步的样子,这种胆识可敬可佩,很明显是在演绎一位桀骜不驯天之骄子的人设。但是,既然你这么牛,把读研的成本算的这么细致入微,怎么能犯一个入门级别的错误呢?成本是由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的呀,如果非要按成本去给自己定价,那至少提一下机会成本吧——“这两年我放弃了直接就业,如果直接就业每年工资多少多少。”这样一来,你计算出来的年薪估计得有二三十万了吧。这是重大失误啊,太不专业了!当然,“不专业”只是表面错误,根源是认识上的。他忘了自己是在求职和面试啊!诚然,在读研路上,你付出了很多。但是这跟企业有什么关系呢?你读研花费了多少,凭什么要让企业来为你买单呢?你以为你是谁啊就可以漫天要价,一开口就让企业帮你报销学费?企业招工,并没有欠我们,我们没有理由把自己的旧账翻出来让对方去承担。这种认知上的错乱,其实直接暴露了求职者的分析能力不足。只知道从自己个人角度考虑问题,而不能从双方角度思考。最起码的态度,至少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博弈的。如果你真的足够自信,完全可以说:“我之所以如此期望,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我在诸多方面都比本科生强很多,也在同班研究生之中属于优秀的。我愿意为企业付出更多,尽可能创造更多地价值。所谓得到越多,责任越大,我不是在贪婪地索取,而是一个对自己未来目标的筹划。我希望用一个更高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去承担比别人更多的责任。我期望自己能付出与15万相当的心血,让自己能够与这个工资相匹配。我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的,请你们相信我,考虑考虑。”这样一说,至少从态度正确性上是无可挑剔的,能否被认同,就取决于对方信不信,如果对方认为是空头支票或者是套路,这也没有办法。而一旦对方认同这一点,你们的合作就算是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了。当然有些人并没有这么自信,认为这会给自己更多压力。那你至少从横向比较去回答:“我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参考了XX企业、XX企业、XX企业的薪酬水平。我认为这些企业基本上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待遇水平。在我眼里,贵公司并不比这些企业差。我相信贵公司对待人才的态度也不会输于那些公司。因此,我希望能在你们公司得到如这些企业一样的工资水平。”但是,很不幸,面试技巧的缺乏和认知的短路,这些毛病,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都没有得到改善。所以,研究生没能超越本科生,一点都不冤枉。所以,就不要再抱怨,不要再焦灼了。研究生并不是天之骄子。从价格上,比本科生贵;从需求量上,针对性的岗位也比较少。研究生一旦找到工作,当然就是“又贵又少”。之所以,多数人觉得研究生厉害,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那些找到好工作的研究生,那些“又贵又少”的“幸运儿”,这在认知学上叫做“幸存者偏差”。客观条件的不利,加上主观层面的盲目,构成了研究生求职的一个困境。很多研究生能力平平,对就业的认知也略显肤浅,跟企业打交道依然满满的学生思维,这导致很多到手的机会,都从手指间溜走。从内心上,他们对读研的定位就是一种投资,但是又只注重虚的东西,拿不出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未必能够守得住。找工作并不是什么终点,暂时欺骗一下对方,把对方糊弄过去,这没什么可喜悦的。以后还是要和单位长期相处的,建立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设,是很难维持的,即使要维持也很累。人就一辈子,何必这么累呢?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工作其实就是那个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位置,它一直都在那里,不管你一开始选择高于它的、还是低于它的地方转悠了几年,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真正的归属地。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结呢?真实敞然地去求职吧,最终收获一个与你匹配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干好它,未来定然不会亏待你的。

出乎性哉

考上硕士却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

本文转自【半月谈】;非全日制(简称“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因为用人单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1“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生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生,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生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2用人单位:不了解更不敢招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这一要求落地困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非全”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主要源于“非全”的社会认知度低。小曹最近准备报考西北某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向市人社局咨询“非全”研究生能否报考时,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了解“非全”是什么,也不知道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文件。小曹说,许多用人单位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在招聘公告里“一刀切”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还有些用人单位担心招录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出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承认或者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影响正常签约。西部某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即使招聘通知写明招录“统招统分毕业生”,在面试等环节还是会淘汰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担心招进来后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由于“非全”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些院校开始考虑暂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就业难以得到保障,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难以协调一致,学校计划取消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招生,同时要求必须有工作的人员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3“非全”亟需改变刻板印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这是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社会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有些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发展初期,存在招考标准混乱、教学培养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非全”研究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印象。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难题,还需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多方面问题。华北某双一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出现的新的培养方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希望用人单位随着对“非全”毕业生了解的增多,不断畅通招聘渠道,不再让学校、学生谈“非”色变。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半月谈记者:魏婧宇 贺书琛 | 编辑:苏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