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上硕士却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吕才

考上硕士却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之痛

本文转自【半月谈】;非全日制(简称“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因为用人单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1“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生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生,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生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2用人单位:不了解更不敢招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这一要求落地困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非全”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主要源于“非全”的社会认知度低。小曹最近准备报考西北某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向市人社局咨询“非全”研究生能否报考时,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了解“非全”是什么,也不知道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文件。小曹说,许多用人单位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在招聘公告里“一刀切”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还有些用人单位担心招录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出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承认或者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影响正常签约。西部某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即使招聘通知写明招录“统招统分毕业生”,在面试等环节还是会淘汰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担心招进来后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由于“非全”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些院校开始考虑暂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就业难以得到保障,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难以协调一致,学校计划取消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招生,同时要求必须有工作的人员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3“非全”亟需改变刻板印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这是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社会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有些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发展初期,存在招考标准混乱、教学培养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非全”研究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印象。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难题,还需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多方面问题。华北某双一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出现的新的培养方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希望用人单位随着对“非全”毕业生了解的增多,不断畅通招聘渠道,不再让学校、学生谈“非”色变。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半月谈记者:魏婧宇 贺书琛 | 编辑:苏娅

其德不离

昌大研二硕士被称最牛应聘者,被老板争抢,直接爆出解决北京户口

在今年这种求职难,难求职的环境下,有人为了找到工作抠破头皮;有人为了通过应聘紧张到睡不着觉;有人为了找到工作跑断了腿,但有人却工作上门,多家老板争抢。 这个人就是南昌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的李铭筱,她本科攻读的是影视动画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工业产品设计。一个没有毕业的研究生,为什么会让9家知名公司争强呢?她打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如今这个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 让很多求职者求职时都很谨慎,只怕自己一不留神让自己错失了就业的机会。李铭筱面对的求职却与众不同,一上亮相就被多位老板看好。这充分说明了,不是工作不好找,而是你不是好工作、好岗位所寻求的人才。李铭筱的求职方向是影视传媒相关工作。她在求职时充分利用心理学影响原理,先带来自己的一些作品,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引起他们的关注,直接就来了一个开门红。他的作品是一个工业产品设计,设计的是盒纸,功能在于护手。并说明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经过她设计后,弹回来不会刮伤到手面试官,提出了一个例如聚美优品的包装盒现在是一个四方的小盒子,如何改造后更有特色。她的回答是,自己的设计理念,包装如果不把它用起来就是垃圾,如果是她在设计时,她一定会把包装设计为二次利用,正好可以拿来做广告,消费者留在家里还能多一个看头。面试时,应该学会推销自己。一、减少面试官的不良印象,吸引目光聚焦自己闪光点21世界最缺的就是人才。要想解决求职难的困扰,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人才。 所谓人才,其实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 技能 ,并对社会能做出贡献的人。所以我们要想拥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先让自己成为人才。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白纸,为何长大后会有千差万别,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太多,让自己的优势越来越少。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如何克服自己的缺点,展现自己的优势,以自己的闪光点来聚集别人的关注。二、搭建桥梁,展示自己的潜力价值要想在面试中求得别人的关注,就必须会展求自己的优势,牵动起对方的“求才心”,对于求才若渴的人,只要让其感觉到自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你的价值就会成倍提升。屠格涅夫说:“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李铭筱在回答其中一个面试官的专业提问时,一个自己的产品设计理念,就让对方赞不绝口。所以会展示自己优势,发挥自己潜力的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人才,都是大众的关注点。三、能抓住机会,不时宣传,引起多方的争抢之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谁都知道的,但能抓住机会的人却不是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不具备识别、拥有机会的能力。要想抓住机会,就必须具备一双识别商机的慧眼,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则非一日之寒,很多人总是在能力的积累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致使自己成为半瓶子水的晃荡境界。李铭筱就凭借自己的能力打了一手好牌,一人牵动多家公司面试官的心,有公司直接开出高额薪资,给她经理的职位,连带解决北京户口问题。更有公司说,即使没选择他们,他们也做好了挖人的准备。这就是人才的争夺之战。《天下无贼》中葛优说过,21世界最缺的是人才,如果你是人才,还愁自己找不到工作吗?最后用叔本华的话来个结尾。叔本华说:“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着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掉这个假装的个性。”

动则得矣

你还在考研?半数求职者“学历过剩”2年以上,考研也找不到工作

2021年考研的人数达到了307万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大学本科生,不约而同选择了考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大学本科都有一种危机感和压力感。他们觉得,如果本科毕业到市场上找工作,不仅有可能找不到好工作,而且还有可能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在这样的恐慌感驱使下,众多的本科生,根本不敢走向就业市场,直面就业的挑战。而是选择躲进考研的避风港,企图通过考研或读研,提升自己的就业议价能力。可是,考研真的就能够改变我们的就业困境吗?2020年11月,浙大3位作者发表论文,利用某招聘网站上约2万份简历和同期1.6万个招聘岗位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约一半的求职者,学历相对工作要求高出两年或以上。看到这份数据公布,你有什么感受?以前我们总是以为本科生之所以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们的学历太低。但是,就业市场的反馈却是,现有的求职者学历层次已经够用,甚至太高了。这组数据,透露出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很多人完全没有感受到,在今天的中国,学历过剩时代已然来临。今天的中国,一方面,高学历人才依然炙手可热。博士毕业,基本不愁找工作。甚至乎,每到毕业季,多地都会上演“抢人大战”,主要的对象就是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似乎并没有太大差别。即便读了研究生,也不一定保证你能够找到好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呢?随着大学的持续扩招,尤其是随着研究生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越来越多。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都快变成义务教育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都认为,今天的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甚至乎,今天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一部分研究生,能力和水平,和本世纪之初的本科毕业生相比,都还有差距。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也被大家忽略了。每年高校输出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了,但是,众多的工作岗位,对于员工的学历要求,并没有显著提高。比如,每年各地都在举行公务员招考。公务员招考,被称为铁饭碗考试。公务员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一定觉得,学历高的同学,在公务员考试中,优势会更强。当然,高学历考公务员,肯定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特别明显。纵观国考和省考,大多数公务员考试职位,本科生就可以报了。甚至还有一部分职位,专科生也能考。为什么公务员考试竞争这么激烈,公务员含金量这么高?招考部门没有考虑主动把高考的门槛提高呢?原因就在于,多数公务员机关的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务员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太高学历。除非是一部分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别强的工作,确实需要高学历人才。大多数公务员的工作,都是日常的行政事务,本科生足以应付。甚至和一部分公务员的工作,高中生应付起来也毫不费力。公务员行业是如此,其他很多行业也是如此。比如,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人都只有大专学历,照样能够把学生送进清华北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普通的职业,并没有真正把标准提高到必须是高学历大学生才能胜任的地方。这就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很多同学辛辛苦苦考研,辛辛苦苦读研,他们的信心都建立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基础上。但是,等到他们拿到了研究生学历,信心百倍地走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发现高学历对他们的就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很多的就业岗位,高学历人才能够胜任,本科学历的人才也能够胜任。这就意味着,在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学历要求并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作为研究生,他们比本科生多读了2~3年,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因此而显著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数据显示,约一半的求职者,薪酬比与自身水平相符岗位低5.1%。因此,在这样尴尬的现实处境之下,如果专业的技术性比较强,选择考研和读研,确实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毕业之后也有可能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果专业特别普通,考研也不能够增加自己的含金量,还需不需要考研?可能就需要三思而行了。#考研#

避风港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找工作依然很难?其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尤其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每年毕业生数量在700万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较多再加上之前挤压下来的毕业生,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压力。因此,有的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希望通过增加学历来给自己增加标签,比如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今天日益严峻就业形势下,很多研究生还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其背后的根源什么呢?笔者的一个研究生舍友,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研二就开始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种考试。等到即毕业时,通过天津市某高校的教师岗笔试,但后来因综合成绩靠后而失败。后来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山西老家,陆陆续续参加了很多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考试,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已经过去5年,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已经结婚成家,在一所私立学校做做代课教师,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勉强够家庭开销。笔者也经常跟他通电话并询问他的情况,他总是微笑着回复我,我会一直努力的,不然会失业的。最近一次跟他联系,因各种原因,他被那所私立学校辞退了,目前正处于待业状态。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状的根源在于,虽然已经获得研究生学历,但是市场很多岗位已经饱和,供过于求。但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却不认同:在他们眼里,觉得自己是高层次人才,学历高,理应拿到高薪工资,主动权应该在自己手里。但是用人单位认为,我提供一个岗位,有上百人来应聘,主动权在用人单位手里。这样就形成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一对矛盾。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很多研究生就很自傲,所以有很多人被公司拒之门外。另外一个方面,也跟研究生孙学专业有直接关系。比如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等专业,虽然是研究生学历。但找工作并不占优势。就如笔者的同学那样,研究生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较冷,就业范围较窄。如果是学的工科类专业,比如铁道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力工程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非常容易,因为社会需求量较大。所以才会有很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叹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总而言之,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原因有很多。根源是整体上供过于求,然后还专业选择、个人能力和素质等。但有一点,笔者比较赞成:就是提高个人能力是找到工作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大学里,一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来就业积累经验。

其孰是邪

本科毕业生才是校招主力军?考研失利后,到底要不要“二战”呢?

考研成绩一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也得整理好心情重新投入到接下来的征程中来了。是该准备继续二战,越挫越勇,还是抓住春招的尾巴,投入职场呢?研究生求职真的会更吃香吗?考研失利的考生对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思考,毕竟刚刚过去的2020不容易,2021大环境也好不到哪去。研究生求职真的会更吃香吗?本科毕业生依然是校招主力军临近毕业的学生,问得最多的最令其纠结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考研,似乎读研之后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读研的毕业生,往往也习惯将自己职场发展受阻的原因归咎于缺少研究生学历。近年来,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读研貌似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但事实上,从校招数据来看,2021届中国校园招聘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占比为88.95%,硕士毕业生需求占比为10.42%,本科毕业生依然是校招的主力军。但相比于2020届本科需求占比89.79%、硕士需求占比9.68%,2019届本科需求占比90.21%,硕士需求占比9.34%,企业对高学历的人才的需求更加明显,对本科毕业生需求占比连年缓降。不可否认,拥有研究生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尤其是在金融、高科技、医药等行业的研发领域,对高学历研究型人才求贤若渴。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唯学历论,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及发展压力,也更加注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更希望能实现录用后在短时间内就能给企业输出价值,最好是能拿来就用。如果要在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实习经历缺乏的研究生中选择,大部分企业会更倾向于前者。犹豫要不要“二战”?更为重要的或许是明确好这个方向要不要考研或者继续考研,这都是个人选择,如果你真的喜欢学习,热爱研究,那就不用犹豫,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加入职场或者对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自信,读研也可能是你继续提升自我的有效通道。但这几个问题值得你好好思考:研究生毕业的你,能否比本科生融入环境更快?上手新工作的速度更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如果想让研究生学历不止是“敲门砖”,而是“制胜法宝”,那么,请记得在你读研的每一个日子里,除了完成学业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实习掌握职场技能,为将来职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所以,要不要考研,要不要二战,这个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只是到达远方的不同路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你要明确提升实力并学会展示实力,才是你将来职场上最能受益的。以上,和大家分享。也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探讨。

阮元

今年工作好找吗?四位硕士毕业生讲述了自己的求职悲欢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3月份,虽然离7月毕业生离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园里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已经手拿一个或几个“offer”的人,或许还在期盼在最后时段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而尚未拿到合适“offer”的学子们,恐怕难免要陷入深深的焦虑。相比于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工作仍然主要靠“分配”的毕业生们而言,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而这同时意味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还不只是能力上的,同样是心态上的。动辄绵延半年乃至一年的求职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硬性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确定和不确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工作与恋爱的难以调和……无不考验着这些刚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了,却又尚显稚嫩;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秀,但内心却时刻经受着纠结和自我怀疑。今天书评君邀请了几位2018、2017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个人化,并不能代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但其间的选择与心情,也许能够触动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讲述人01:小帆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求职方向:教师、教育采访记录:彭丹选择做一个教师,却会偶尔“眼馋”其他小帆大概是整个秋招大军里的非典型求职者。她的简历命中率很高——因为她投的少,大概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且它们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有的放矢。“我不太会去挑战特别难的东西,教育对我而言是最简单、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也算喜欢。”和大多数边找工作边摸索方向的毕业生不同,小帆似乎较早便明晰了自我定位。暑假找实习在她看来就像一次模拟秋招,就跟摸底测试一样:“暑期实习也要经过网申和层层考核,那个时候投微软这样级别的公司直接石沉大海了,逐渐地便对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行业有了预估。”比如小帆找过咨询行业的实习,但“做得又累又不快乐”——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个行当求职时都受挫了,预估了成本和回报之后,务实的小帆放弃了这类看似光鲜的热门竞争行业。本科期间,她做了许多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一行的经验,并发现自己很适合。之后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了教育行业。在找工作前的一个暑假,她又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实习老师,并拿到了留用机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准老师”。而那时,绝大多数同学还在秋招中奔波劳返。当然,与小帆投契的可能不只是老师这个行业——她也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能。但无论是机缘安排还是个性牵引,小帆最终选择了自己胜任教师的一面。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事功,自嘲是个“庸俗里的懒惰派”,“懒惰是指跟那些尝试很多然后做最优选择的人不同,我却在庸俗的范围内做有限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可有时候,小帆也会对自己“庸俗的懒惰”有所质疑。毕竟,和那些四处尝试的同学不一样,小帆做过的尝试十分有限。就像“未被选择的路”总是引人遐想和惆怅一样,有时听到别人有了名企或部委一类的工作时,小帆会心生“少许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看似果断的背后是被过早封闭了的各种可能。“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公务员一类的岗位,但听说有的同学离外交部无限接近时,我会想:‘哇塞,如果我尝试了会不会也有可能进?’又比如有的同学去了一家超有名的大公司,满足了我以前对都市高级白领的想象——于是我感到眼馋、艳羡。”尤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帆跟妈妈本在包饺子,妈妈无意提起同事家谁谁的孩子找到了华为的工作,一个月两万。小帆的心里“噔”地一沉,当下就不大高兴:“关于工作的事我们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为什么妈妈还要举别人的事例让我难受?”后来小帆发现,自己之所以有过敏的表现,是因为别人的事刺痛了自己的不甘——归根结底,小帆还是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可无论可能之径有多少条,最终能选择的始终只有其一。或许做怎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而究竟哪条路更好,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也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自己能负责的还是只有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当下,“老师对我还是最好的选择。我后来拿那些艳羡的工作跟自己的工作比较,发现我的天平最终都会向教师倾斜——所以我也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懒惰’才去当了老师”。“教师行业的最大快乐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结。而我骨子里确实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小帆记得,在公立学校实习期间,她给两个班上文学课。那两个班中各有一名“文学少女”让小帆觉得很喜欢:“她们对文学有独到感悟,我很爱跟她们聊天。我知道她们并没把我的课当成应付的课业。”而就在小帆结束实习后的一天,两名女生不约而同给自己发来了微信:“老师好希望您下学期继续教我们班,不知道下学期带我们读哪本书?”那一刻,小帆感受到与两人的奇妙默契和巨大的快乐。讲述人02:小南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大学文科专业求职方向:媒体、出版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作为一个从来不会像经济人一样做理性规划,又免不了盘算薪水、户口、平台这些俗气指标的应届毕业生,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密切跟随着求职大军的主流,这阵跟着投互联网,那阵跟着投银行,像沙丁鱼群里的一只小鱼,生怕稍因落后而吃亏。可盲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尤其数学不好的我连许多笔试都过不了,那段时间做数学和逻辑题做到怀疑智商。后来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笔试的门道,偶尔能解锁了面试的关卡,却发现对沉静寡言的自己而言,面试——尤其是群面的难度不亚于那些张牙舞爪的数学题。记得第一次群面,我连话都插不上,刚起个话头就被人像灭烟一样掐断了。或许是出于逃避,我不想再参加任何有群面的面试,也早早封闭了企业银行一类的路子。后来干脆不再海投,把目标瞄向了媒体、出版社一类的文化行业。其实这不算是折衷,而是在摆正自我认知后的调整,我发现自己乐意与文字打交道,虽然自己的文字绝不算好。即便如此,打击仍是接踵而至。有的出版社是连简历都过不了,有的是笔试未能通过,而许多我想去的媒体,光看形容词众多的招聘要求我就够不到——比如丰富的采访经历,作品积累以及某一领域的深厚储备。自觉心虚的我只好把目光转向有校招渠道的官方媒体机构,但一级的媒体也多折戟沉沙,有些在最后关头被刷了,有的则是简历都没过。直到1月份去参加出版社的集中招聘会,自己认认真真写了求职信,准备了一点作品,在当面呈递之后终于叩开了一些出版社的笔试机会。后来也发现,在答出版社一类的笔试题时我更为得心应手,甚至搜肚刮肠写完书评后还会有点点成就感。后来便接到了两三个出版社的offer。但当我跟同学分享了这一信息,他们会皱眉:“为什么要去出版社?”我后来也问起了自己要不要去出版社。原因是发现单位提供的那点薪水,如果扣除房租等等就变得紧紧巴巴,更别提存余了——这会让本来就漂在北京的自己更没有安全感。我自认境界不高,也没有条件放弃对物质的考量。不过,相比最初海投时的盲从焦虑,认清了自身水平的我反而淡定了很多,我发现自己还是想把方向锁定在文字一类的工作,记者或者编辑都很好。记者可以满足自己骨子里的好奇心,扩展有限际遇以外的交流,去描述更广阔的世界——而有些事情总要在描述过后才会思考。我不希望自己在离开大学后便溜回怠惰和懒散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既要外出采访,又要静心写作的记者或许能让自己骨子里的活泼与冷静平衡互现。记得面过自己很心仪的一家杂志社,虽然工资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我很笃定地想要去那里,心想如果通过就可以结束烦人的秋招了。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可面试得有点糟糕,最终果然没进,后来听说要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生。虽然以前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但求职季却让自己的弱点全方位地暴露出来,再加之跟周围的人被放置到同一参考系中,差距越发一目了然。好在的是,我还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我对自己做了更集中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太过随性,当时更多想的是进入学校这一逃避工作的庇护所,而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的所好和所长来做选择,以至于在那个专业上都缺乏深厚的积累。最为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在本质上还很薄弱——很少真正去做批判性的、不落窠臼的思考;另外我一直也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安于文静内敛的人设,忽于去做更为广阔的交流。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这份自我审查或许会鞭策我很长一段日子。而想要去媒体行业似乎也是在潜意识中想要挑战自己,破而后立。记得面试南方报业那次,从公共话题到个人爱好,我竟也侃侃而谈起来,成为自己有史以来最为愉快的面试。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存在很多短板,但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求职的战线一路拉下来,对工作的认知终于不再浮躁。到了3月份,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可能越来越微弱。如果以前我会觉得不甘,不过现在似乎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了——只要我没有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进取心。不知道7月离校之后我会在哪里,但希望是在做一份喜欢又踏实的工作。讲述人03:空心糯米丸子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求职方向:文化、传媒找工作不易,爱情也很难研究生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这不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意识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六年前,我本科大四,即将从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当时年少轻狂,决定了考北大的研究生,就在成绩公布前,都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当时的想法坚定单纯,真要做成一个事情,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就是要破釜沉舟,要退无可退。后来意料之中的没考上。2012年3月,开始第一次找工作,错过了整个秋招和大部分春招。但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在家乡的省报做记者。这多半是运气,所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和玩旅行青蛙差不多,有时候没有带幸运草护身符,食物也一般,却偏偏抽到稀有,而万事俱备时候带回的照片可能很敷衍。六年后的这次求职,让我开始有一点怀疑人生。第一步,投简历。我自己觉得,我的简历肯定不算是很好的,但是肯定也不算太差。两年多省报工作经验,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我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上图为找工作进度表的部分截图)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强迫症,怀疑自己简历里留的邮箱和电话有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根据北京的落户政策,落户要求研究生27周岁以下,当时我28周岁。这意味着,提供户口的事业单位,校招我可能没机会了。焦躁的结果是,开始慌乱,然后开始海投。各大网站、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报刊,和专业贴边的我都恭恭敬敬递上简历。但是依然回应寥寥。但毕竟有了些回音。有给出很高工资的培训机构,有主要做考研资料的出版社,有某网站的文娱部门。后面还有很想去的出版社和报纸。培训机构,我去了,过了一面和二面,拿到了offer,却止步培训阶段。准备面试的时候,是很认真的,拿到了offer,也很开心。然而阴差阳错,培训第一天就生病,没能去参加,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培训的种种,觉得终究和自己想的,和自己那些单纯的教育理想有太大不同。最后,放弃。考研资料出版社,没有去。在面试之前犹豫了半天。曾经确实想过做出版,但是我的梦想,是像编舟记那样,倾尽毕生去做自己热爱的书。而考研资料这种读物,无法给我这种热爱和动力。终究还是太理想主义。某知名网站的文娱部门编剧,止步线上笔试。各种网综的常识和八卦,对于一个很少看综艺的人来说,几乎是全靠蒙。挂掉理所当然。——这次失败让我反省了一个道理,海投还是不可靠。面试官不瞎,激烈竞争之下,若不是非常适合和精通,就算过了简历,后面的路还是走不通。所以从此结束海投。但是一度迷茫。那些天,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中文系是个有点尴尬的专业,万金油,哪都能用,但也哪里都不是非你不可。文学追求无用的美,这是很美好而有意义的,但是这美很难直接变现。而我的专业,又是个新兴专业,面试时候回答最多的问题:你们专业学什么啊?你们专业怎么回事?我都想打印一篇专业简章带在身上,投简历时候一并递出去。那段时间变得异常佛系。大部分时间应付自己的失眠和焦虑,偶尔想起来就看一眼就业网,看到顺眼的就投一个。拿到手的笔试面试就去参加一下,但是并没有心情准备。考自己很喜欢的那家出版社那天,头一晚失眠整夜,完全没睡,熬到早上,直接爬起来去笔试,一路如同游魂。到了考场,看到卷子,想着来都来了,就答完吧,然后就答完了,再游魂一样回到宿舍。结果,也意料之中。所以我错过了很多挺想去的地方的招聘。被同学问起你怎么没投哪里哪里,最多的回答就是:啊,我忘了……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唐的过分。转机是在上学期末,恰逢一家单位招聘。那家单位曾经是几年前的我的梦想,甚至在当年,某种程度上是我决定离乡客京的理由。四年前,我曾拿到了该单位下属公司社招的offer,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没能成行,根本原因终究也是不甘心吧,想走校招,成为更正式的员工。然而等我再次有校招机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落户限制的年龄。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其他,我没有过简历。但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但是在这窄中藏着更多的际遇和更深的人生。本科找工作时候,我还没有给自己框定方向,看到什么都投,优衣库,星巴克,旅行社,国企,创业公司,看到什么投什么。而现在,我开始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这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道路。人生选择很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意味着选择又少了一个。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了的路上走得更深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而我发现,我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还是想在这个专业里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做一个小角色,但是一生心有所托,也有所收获的那种。那些天我又看了一遍《编舟记》。我开始认清我自己,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太大野心,对金钱没有特别大欲望,慢慢悠悠,沉迷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事物和虚妄,有点社恐,渴望平淡的日子,又对人生有很多不甘,想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可能我就注定那种无法站在舞台中心光彩夺目,也注定挣不了大钱的人吧。我开始想变得怂一点,不那么焦虑地去争抢,从心吧,到底还是得找让自己舒服的人生和工作方式,否则为了维系自己伪装出的人设,要不舒服一辈子。那么这样的我,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几乎不再到处投简历了,也放弃了一定走校招的想法,只找能让我走这条道路的工作。我开始留意社招。社招倒是很顺利,终于在三月,我通过了一个和作家与文学有关的网站的面试。可以继续做文学方面采编的工作。工作没有户口,工资比起之前的教育机构,也确实低了些,但是我觉得心安了一点。在漂泊的时候,拿恋爱怎么办这半年,我终于弄懂了为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曾明确说:你们要以找工作为重,感情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娘找个男朋友容易吗,明明比找工作更难好么?我现在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也终于理解了毕业季分手情侣的原因,但却还是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工作难找,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就更难。而掺杂上回乡、经济条件等考虑,就更复杂,谁都不愿意妥协,都害怕付出更多。我就更惨一点,在我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毕业季,我男朋友还没毕业。理科博士二年级,还有几年毕业基本也是玄学问题。在遇到他之前,我曾经一度对感情对生活都心灰意冷,想着毕业就离京,和朋友说准备找个小地方窝着度过余生,不结婚不恋爱,甚至还想出家。这些许诺都在遇到他之后啪啪打脸了。但是现实摆在面前,若是不想长期异地,就只能留在北京。并且做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长期留京的打算。有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无回音,去面试发现清北甚至国外名牌如哥大、耶鲁的博士都在和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我有点退却,地方选调如火如荼,想着多些选择,机会也会多一些吧。忍不住投了些其他地方的,但最终,笔试面试都没去。男朋友倒是很通情理,和我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他都支持。但是我自己明白,长期的异地,太难了。我也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那时候也失眠,和我说焦虑自己不知何时毕业。没说出口的话大概就是担心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说没事,你好好搞科研,多少年都可以的。然后我有一天睡不着觉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结婚吧。虽然他还没毕业,以后的路还一片茫然,虽然结婚不意味着稳定而意味着更加漂泊,虽然没车没房甚至我自己工作还没着落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就裸婚吧。我想,人生太复杂了,选择太多了,能确定的事情太少。如果工作不能确定,落脚地不能确定,但是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直相伴的人,那就先把人定了吧,后面几个选项的方向也就清晰了,反正总有办法的。然后他的爸妈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我家,双方家长见面,我去百度上查在读生领证的手续,去团购网站上找拍婚纱照的店,去思考租房、做饭、以后怎么落脚、如何照顾双方父母之类的生活琐碎。我们也会憧憬以后,比如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要在四面墙都摆上那种直达天花板高的书架,然后可以买个大梯子,坐在梯子上看书;比如会想等他毕业了,补上结婚旅行,然后开始种草想去的地方;再比如为将来小孩的名字也吵过几小架。明知道这些事情都遥远得几乎看不见,也知道这期间定有不少艰难,但是看看对方,也觉得这些艰难,我还能够也愿意承受。所以,今年春分,我们领证了。决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讲述人04:小书2017年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求职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采访记录:彭丹工作一年:就先这样吧小书是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和其他严阵以待的求职者不同,她是匆匆忙忙进入秋招市场的。在此之前,小书一直害怕工作,害怕进入市场和社会——缺乏自信的她对工作有着隐隐的畏避,更遑论长远的规划。本想着再读一年的她还是匆匆忙忙加入了求职大军,“被一步步推着走”:广泛撒网的她投出了近200份的简历,不停奔赴一个又一个面试,很少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当行政老师——这本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开始,小书参考了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方向,投的多是各大银行的总行、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在她看来,这些行业不仅比较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主要的是平台够大,前景广阔。可是,它们也是求职市场上的热门竞争行业,小书好不容易渡过了波涛汹涌的笔试面试,最后却多止步于最后一环。有些失败不难理解——未对求职做充分规划的小书缺乏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在面试注重经验的企业时,面对HR的质疑,她也感到底气不足。还有些失败源自诸如性别劣势等无力改变的外部因素,小书记得,在面试某直辖市的选调生时,她闯入了2进1的环节,和她一道竞争是本科同学院的一名男生。虽然笔试面试的分数都比那名男生要高,但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小书。可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这个本已近在咫尺的岗位付出了大量的准备,投入与回报的落差让她倍受打击。后来她发现,求职的成功机率与个人实力并不一定呈严格正相关,求职单位在挑人时也会有各自的感情色彩,在专业,学校,个性乃至性别上都有偏好,因而落选只能说明互不匹配,还并不足以否定自己。尽管告诉自己不能玻璃心,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秋招中硕果累累,自己颗粒无收,小书还是陷入了焦灼——“2017年的1月中旬是我近两年的人生低谷,当时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人生也就那样了”。转机出现在春招之时。海投的小书无意中发现自己很适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封闭式”面试——这些面试不会提问应聘者的简历,而是有固定的材料和提问,简历单薄但却擅长逻辑分析与表达的小书在这些面试中表现自如、一路畅行。因此,在12月份到3月份这段时间,她参加了大量地方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的笔面试。最后,她接到了某正部级机构的面试通知,因为只招一人,小书起初犹豫要不要去。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竟也顺利接到了录用通知,考虑再三后,小书接受了这一offer。可这并不是小书的理想工作。她说自己是“半推半就地去那里做行政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一年之后,小书的语气里有些厌倦:“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公文一类的稿子,单调重复,很没有成就感。”。小书说,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还是银行总行的管培生——“以自己稳中求变的性格,具有体制底色的银行才是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发挥专业所长”。但她清楚自己与银行一类的机构再不会有交集了:“求职的时候,还是会想自己可以去大行总行的,或者是去一些大的国企,想到这儿会有落差。但我现在可以接受了,可能我本来很追求完美,但现在我不是个野心很大或事业心很强的人了”。虽然看似安于得过且过,小书不时也会假设其他选择。“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老师,可能因为爸妈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发现自己很会传达观点,讲解问题。”如果能够回归中小学的讲堂,小书很希望自己可以教政治,因为她一直引以为傲自己在政治学背景下所接触到的书本和思想,并希望把它们普及传递给孩子,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一个思想的沟通和启发者。“我发现现在的小孩认知能力远比我们当时强,对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有深刻的见解,我期待作为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但被问及是否想好了真的要去做一个老师——小书自己也不肯定:“即使在这个时代,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都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但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自由”。尤其对小书来言,不自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框限:“我现在又陷入了一个僵局,至少我这两年得先按兵不动,不可能刚拿到户口就辞职,显得像在骗取户口,尽管我不是为了那户口而来的。所以这两年就先这样吧。”她苦笑。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丹 等;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书评周刊近期好文荐读:当话筒指向孩子,记者该注意什么?未来媒体必须关注的14个科技趋势作为战地摄影师的一生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

达其怒心

一流大学硕士求职被拒,HR说别觉得自己很厉害,这学历我们不要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苑燕儿”。01 一流大学硕士,参加教师招聘,因为学历是非全日制学历被拒学历是职场的敲门砖,学历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流大学的硕士求职仍被拒,这下呆了,硕士也中枪?非全硕士研究生很水?不配得到和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求职待遇?近日,一名网友关于自己求职的吐槽,成功地又引起了职场上学历歧视话题的讨论。这名网友是2017年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于一所双一流大学,却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因为学历不符合全日制研究生的招聘条件被拒绝。本以为能够拿到一流大学硕士学位很厉害了,结果人家压根就不要!专业的HR分析,双一流的全日制硕士真的不算啥!双一流的硕士只因为不是全日制研究生就被求职单位拒之门外,非全真的很水吗?无独有偶,另一边,哈尔滨政府的引进人才公告带起的热度也不小:《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明确规定,硕士学历指的是全日制硕士,非全硕士暂不享受此政策。接二连三的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引发了大面积关于非全研究生是否应该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样的招聘待遇的讨论。有人认为,招聘单位的要求很正常啊, 招聘总要有个门槛吧, 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有多水自己不知道吗?但也有网友义正言辞地表示,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职场学历歧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早已经不是当时含水量大的在职研究生,相关教育部门早就规定过,非全日制学生享受与全日制学生同样的待遇......网友们的争论不仅围绕着非全研究生是否应该与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同样的待遇,还围绕着一个早就存在的话题:职场学历重不重要?职场歧视是否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呢?02 在职场上,学历歧视比比皆是,每一件都很扎心尽管每一次学历歧视的事件被曝出后,都能够触碰到相当一大部分人的痛点:他们对待工作同样兢兢业业,诚诚恳恳,能力未必不如学历高,出身名校的同场竞争者,甚至有着更多的社会经验,但是学历这一单维度的竞争,就能将他们被很多机会拒之门外。职场歧视有很多:有身高歧视,外貌歧视,男女歧视,但比起这些来,学历歧视似乎更加常见。正如娱乐圈出了名的拼命三娘赵丽颖,容貌,演技实力一个都不缺,但是每次被喷都绕不开她的大专学历,就连综艺节目中无意的一个挑菜的生活习惯,也会被一群别有用心的人当做这就是学历低下的明星素质不高的佐证。相反,顶着学霸光环的明星不论自身实力怎样,却总能收获不错的路人缘,更能够通过学历加成组学霸人设,成为粉丝交口称赞的颜值学历双双吊打的优质偶像。娱乐圈是一个特殊的职场,在这个本就不靠学历取得声色犬马之地,学历高的明星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喜爱与曝光度,学历低的明星不论再努力却也摆脱不了学历歧视;在普通职场上,学历歧视更是不胜枚举。在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曾经来了一位比较优秀的求职者,在经过短暂的自我介绍后,却遭到了211老板的直接灭灯。问其原因,这位CFO说:“我们只招第一学历是211 的学生,学习不行,我们不要。”简单直白的拒绝理由让人不寒而栗,张绍刚听了,有些不满,直接说道:“这样的学校多招人恨啊!”的确, 名校研究生的竞争力,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名校研究生无疑会抢占最优先最好的求职资源,会对普通院校,学历没有竞争力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造成一定的压力。当当网的CFO解释,这是他们公司多年来招聘得出的经验:要么拥有丰富的职场经验;要么拥有名校,高学历。应届毕业生,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最有竞争力的,就只能是学历。这算不算学历歧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加剧了职场中的学历竞争,造成了更多的字眼机会的不公平,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有时极其正常且合理的。去超市挑选物品,我们都会选择经济实力内最好的;何况对于人才资源就是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呢。这就是为什么学历歧视如此让人心痛却又如此普遍的原因。03 面对职场学历歧视,普通的我们应该如何自救?职场上学历歧视其实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学历,那就自暴自弃了么?不,其实我们该做到以下3点,才能绕开学历短板,逆向打造出自己的独特优势。第一、别抱怨,学会接受事实职场学历歧视既然是已经既定的事实,那么既然要想从被歧视的泥潭中跳出来,第一步就是要接受自己的学历,接受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中,就对职场学历歧视有着深刻的刻画:新招进来的实习生分组会议,轮番进行自我介绍。有的人来自北京大学,有的人有着留学经历,女主角姜小果毕业于普通院校,在一众优秀的名校毕业生中显得落寞无比。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并且成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优秀的同时分到了一组,并且成为最优秀的员工之一。姜小果的乐观或许应该是每个职场人应该拥有的:承认自己的学历差距,然后奋起直追。第二、寻求改变,才能破局心态上战胜了学历上的歧视,更应该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做出改变有两条路径:要么弥补短板,提升自己的学历;要么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没有学历一样可以拥有实力。泡泡网的CEO李想,在高三那一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去读大学了。这当然不是物质上年的心血来潮,因为早在高中这几年,他自己独立创办的显卡之家网站就已经开始实现盈利,这样的经历让他自然而然地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如今的李想靠着自己的网站泡泡网与汽车之家红了,他谈起自己的学历: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他靠着自己的摸索,成为一个电脑行家,技术型人才。学历不是唯一的出路,能够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让自己的实力永远都有所提升,才能够真正地对学历歧视说不。第三、学历是门槛,也是基础,能力才是你事业的保障正如当当网CFO 拒绝了求职人员的求职申请时说的:工作经验与学历,起码要有一个。学历是门槛,在职场中起的是基础作用,是向求职公司证明自身实力的敲门砖;但倘若没有这块砖,也能够完全依靠能力证明自己的实力。而能够证明自己的,就是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真金不怕火炼,学历的高低只能在求职初期起到作用,倘若自身实力证明自己并不差,一样可以为自己的事业保驾护航。看完以上,你认为实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俟命

面对毕业求职困境的硕士,你确定你读的不是假研究生?

毕业季又来了,当年拼死拼活的考研人儿,如今又要面临紧张的择业,有的准硕士毕业生们早早在秋招就把合约签了,工作定了,有的应届生们连春招的末班车也没搭上。而这些面对求职困境的硕士们,你确定你读的不是假研究生?顺利毕业时每位硕士的基本诉求求好职不易读研有没有意义,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真正踏入研究生圈子的人才知,不是每个人都同想象的那样有作为。当然,笔者也佩服真正潜心做研究的科研学者,看看他们奔向博士的路之艰难就足以让人崇拜了。科研之路为何说假?从内在看,是因为很多硕士做研究的态度并不端正,做研究的时间并不充沛,或者根本没有找到做研究的方法,不知从何下手。更甚者,一些人只是奔着研究生的名号混个毕业证即可。从外在看,导师的不作为使得研究生成长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习模式虽大多是自学,但若能跟随有能力的导师做科研,导师若能给予学生更多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的指点将更有利于硕士生培养。但根本原因还是在研究生自身。若研究生本身目标清晰,方法得当,他就会利用各种资源为自我服务,达成目标,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加固;若其本身目标模糊,存在侥幸心理,不学无术,利用大量闲暇时光吃喝玩乐,不主动去争取做研究的机会,最终就会沦落成为求职失败者。求职困惑而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对于面对求职困境的硕士们也不必灰心,让不好的往事都随风而去吧。在当下,求职者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优势所在。用行动击退焦虑,去做去总结,即使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归宿,也不能让自己无用武之地,找到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领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是最好不过了。不必太在乎外界的眼光,想好自己要什么。因为选择的代价不需要他们来承担,你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他们。定好方向,找准方法,向目标职业进发,哪怕采用迂回战术,此时也该有自己的求职策略了。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说点感性的,信心这个东西,只能我们主动去找它。不论之前读的研究生假不假,你都要给自己信心说:“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战胜它。”我信我能送给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们,祝你们都能找到如意的工作!

适矢复沓

“非全”硕士毕业生求职为何这么难

“我去入职那天,他们看了我的毕业证问怎么是非全日制,然后一个工作人员说,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艺对记者说。在那之前,从网申到笔试,再到面试、体检,直到入职的前一天,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所有“关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尽管一再被告知,“全”与“非全”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作为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王艺们发现,求学三年等来的却是用人单位的歧视。1 入职遭拒单位称“从来没听过‘非全’”“我去入职那天,他们告诉我从来没听过‘非全’。”王艺说。王艺是华中师范大学2017级非全日制法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参加了河南移动2020届校招。该企业招聘信息写的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她觉得政策已经出来了,用人单位应该知道改革后的“非全”是怎么回事,“2017年以后我们都是统招,自然包括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王艺所说的政策,包括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强调,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订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实际上,为保险起见,王艺在去年10月报名时就在备注栏里把自己的情况写了一遍。“我说我是2017年改革以后入学的,‘统招双证’,我的档案在学校,报到证、派遣证这些我都有。”报名成功之后,王艺参加了笔试,顺利通过。今年3月16日,她顺利通过面试被录取,5月底去体检,之后是网上签三方协议。8月4日,王艺终于等来入职的这一天,满心欢喜来到公司。然而意外出现了。办理入职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看到她的毕业证后皱起了眉头。“他们问什么是非全日制,我当时就很蒙,我说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你们不知道吗?他们说不知道。”王艺说。随后,其中一个人告诉她:“不接受非全日制毕业生。”2 并非个例一毕业生也被浙江省考拒之门外招聘人员的质疑像一盆冷水,将王艺从头浇到脚。王艺现场找出相关资料给对方解释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样的政策,导师也来电给对方解释,还是不奏效。对方始终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统招会是非全日制”,最终提出解约。王艺的遭遇在同届非全日制研究生里并不罕见。2020届法律硕士毕业生陈羽去年底参加浙江省考,报考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某区分局的基层民警,结果笔试都过了,却被拦在面试大门之外。陈羽告诉记者,报名之初,他就如实写明了自己首届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当时有工作人员专门来电问他究竟是不是应届生,陈羽拿出教育部教研(2016)2号文件等资料解释,工作人员听完之后又请示了领导,告知他可以报考。7月26日,他参加了浙江省考并顺利通过了笔试。8月20日面试名单公布以后,报考单位再次来电向他确认“非全”的相关情况,陈羽又给对方“科普”,后被告知“不确定是否符合资格,需要请示上级和组织部门”。陈羽最终得到了当地组织部门的答复,大意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应当于2020年2月前取得学历,而他是6月份取得学历,不符合报考资格。“仅凭‘非全日制’就将我划分为招考公告中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电大等传统非全日制学历,这非常荒唐。”陈羽说。记者就此向当地组织部求证,一名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报考岗位只要求硕士学位,而没有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可以报考。“公告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执行省里的公告。”这名工作人员说。不过记者注意到,浙江省考公告的岗位中,都有“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的字样。3 求职遇冷就业市场和考生不认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新闻开始见诸报端,到今年更是密集出现。内蒙古鄂尔多斯某地在教师招聘中拒绝“非全”研究生报考的新闻发酵后,一些高校陆续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发布歧视性招聘信息。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的歧视,一方面是来自就业市场,将其误会成了此前的“在职研究生”,或者“非全日制本科和专科生”,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全日制研究生。“我们学校的‘非全’真的和全日制是统一培养的,进去的分数都一样,我们甚至分数比全日制高一些,因为我们是调剂的,所以普遍分数都考得挺高。”北京某高校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范盈说。范盈认为,一切应该以能力定高下。范盈所报考的这个岗位有20人进入面试,分数线是127.5,她考了141。学历和就业歧视问题事实存在,这从招生数据中也能看出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来,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有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在陈羽看来,很不幸,他们担心的问题已经被现实证实确实存在,而且还很严重。问题以及影响可能还会持续。该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在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的2017年,湖南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为2400人,2018年为1700人,2020年降至1300人。(文章来源:南国今报)

景曰

面试真的看学历吗?为何硕士研究生工作也难找?因为你不懂这4点

面试真的看学历吗?为何硕士研究生工作也难找?因为你不懂这4点无论是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还是走出了校园,去公司单位面试的时候,我们都清晰地知道一件事情:学历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就体现在了专科和本科上,本科和研究生硕士上等等,不一样的学历所拿到的薪资待遇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我一个表弟,他是一本大学毕业的,在去面试的时候,找到了一家和他专业对口的公司,与他同一批进入公司的,有本科生,也还有一个专科生。这个专科生在技术的操作上是比较好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才会被公司里的面试官招聘进来。可当他们在公司里工作了一个月,大家都在讨论薪资情况的时候,那位专科生才知道,自己比这些本科毕业的同事是要低1000块钱的,这也令他非常沮丧和失落。不过我有一位朋友,和我表弟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是一名硕士生,已经找了一个月工作了,但还是没有找到公司去上班。这也令他非常的苦恼,不禁产生了怀疑:面试真的看学历吗?为何硕士研究生工作也难找呢?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只想说,因为你不懂得这4点。1、专业受限第一个就是专业上的受限。要知道在大学中,有热门专业,也会有一些相较冷门一些的专业。那些热门专业在学有所成之后,这些大学生毕业了走出校门之后,很多和该专业挂钩的职位都可供他们选择,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但是那些冷门专业却不一样了。为什么有些专业会比较冷门呢?一个就是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性太高,要想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就必须要有过人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还有就是专业就业选择性少,学了之后出去找工作基本上用不上,只能找一些勉强能挂钩的职业来工作,而且工资一般也不会高。要是你在读到硕士研究生之后,找工作还是觉得工作比较难找,就想想是不是自己专业受限的问题。2、大学的含金量当你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你的学历不仅仅是看你到底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对于你大学的知名度也是考虑在内的,如果是那种清华、北大的学生,面试官在拿到简历的时候肯定都会多看两眼,但要是那种一般的二本学校,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这个硕士研究生的分量在面试官心中就会大打折扣。由此来看,有一个好的平台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表示你的起点比别人的高,当面试官看你的学历时,自然也会高看你两眼的。3、对面试情况的不理解有些人读完了硕士研究生后就出来找工作了,对于面试的一些基本情况是不了解的。在和面试官交谈的时候总是直言直语的,有什么就说什么,有些话可能就会触及到面试官的情绪,令他对你整体的印象有所下降。但是你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在以为自己的学历原因会被公司的人录取上,但结果等了几天后没等来公司的通知,感到大失所望。但是却不想想自己之前面试时候的语气措辞。所以说,无论是哪种学历的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多去了解面试情况是怎样的,多查查面试问题和对于问题的回答,对于你自己的面试肯定是会有帮助的。4、自己的眼光太高还有一种就是自己的眼光太高了,当很多人读到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他们在找工作时所想的基本上都是:我的学历这么高,去公司面试的时候肯定都是拿高薪资的。于是有的人在期待薪资一栏上填的至少是30000以上。如果你是真才实学,面试官在看到你的期待薪资后,就会觉得你是自信的人,但如果在面试上你对于一些专业问题上见解不足,那么面试官也会觉得你是眼高手低,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从而就不会录用你。这种时候你也不要太过于责怪为什么公司都不选用你,好好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许下次面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总结:在面试的时候,学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也是一种能尽快晋升加薪的门票,至于能不能发挥用处完全就是在于自己。对于那些还没找到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你们也不要着急,毕竟公司那么多,慢慢找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