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扩招,有多少人受益?毕业生表示:就业不乐观石榴

硕士研究生扩招,有多少人受益?毕业生表示:就业不乐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的进程,大学生春季招聘会推迟、各类考试也一再延后。企业因疫情影响,新增岗位有限。为了解决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决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就成了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这次扩招能让多少人受益呢?通过分析近6年的考研招生人数,可以预估今年将招生90万左右,现在预计扩招5%,大约增加4.5万人。也就是有4.5万成绩在复试分数线徘徊的考生,因此能顺利上岸,考研成功。当然,总数是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或院校都扩招。从国家的就业指导上来,以后会加强基层医疗和社会服务行业的招聘。与之相关的专业肯定会增加扩招的力度,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受益。扩招的好处显而易见。推迟了疫情下迫在眉睫的就业压力,以时间换空间,待疫情过去后可以更从容地吸纳人才资源,不至于造成目前的就业拥堵。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让劳动力素质提高,可以有更多的人充实到急需人才的基层。扩招也让2021年的考研党们受益,因为这会减少部分二战大神,降低了21年考研竞争激烈程度,也算是好事吧。但是,扩招只能延缓少部分人就业时间,并不能解决就业竞争的激烈局面。对于研究生扩招的事,大学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是我国的高学历人才太多了吗?在我国,本科以上学历只占中国人口的4%,研究生比例更低。虽说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人数逐步增加,但并没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更不是过剩。就业难主要是人才就业分布不合理。更多的大学生集中在城市或发达地区,集中在一部分行业中,而对于广大农村基层,涉农行业,人才缺少的局面依然不没有改变。这就需要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敢于开拓新的就业领域,而不是都集中在一个小圈子里竞争。这更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领,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鼓励他们走到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有些人也会经常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考研这么难,还在考,是不是逃避就业。就业难还因为人才使用不合理。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人去考研,并不是市场有强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招聘市场的原因。用人单位过度地追求高学历,让本科生们苦不堪言,倒逼着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考研大军中,以求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相当一部分人研究生毕业后发现自己竞争的岗位并没有提升,只是凭学历而非独特的专业能力胜过那些本科生,赢得机会。感觉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年深圳一所学校招中小学教师,3.5万毕业生争抢400个岗位,最后被录取的近9成都是研究生。很多的岗位,真的都需要研究生吗?许多研究生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并没有发挥其才能的机会。这样的招聘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就业艰难的局面。这需要市场的调控,也需要相关部门职能引领。所以,在当前疫情防控还在进行的条件下,研究生扩招,确实能起到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提升个人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展经济,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要从大的层面上,让人才能够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出其价值来。

金鸳鸯

毕业后读3年研究生和工作3年的同学们,差别有多大?

考研还是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大学生和家长们的一件大事。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290万,创下历史新高。为什么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那些不考研的学生未来的出路又如何?笔者作为一个过来人跟大家聊聊。先说说考研究生的情况。刚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骨子里学生气还是很重,研一的生活还是延续了大学的样子,但是多少带着点好奇和比本科生优秀的气质。但是却发现研一没什么课,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也很少涉及研究生,一年下来就是一个字“闲”!到了研二,导师开始引导大家进入学术研究状态,每天大量的看论文,找数据,找程序,做仿真等等之类的工作,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尝试再尝试。时常会感觉自己的研究没意义,不论怎么做都不能更加优化,大多数时间为发论文而犯愁。学术很快会认为学术研究是一件枯燥无味并且没意义的事情。不仅学习上痛苦,生活上更加痛苦。因为所学的专业不同,导师不同,作息规律也差别很大,早上起床宿舍已经空无一人,晚上回来得早,宿舍只有自己,回来的晚灯已经熄了,经常一个星期都没有机会和宿舍的室友说一句话。研二一年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孤独”!进入研三后,一部分学生追求更高质量的第二篇论文,为考博士做准备;一部分学生准备撰写毕业论文;剩下的则忙着到处找工作了。研三一年很快就会过去,学生们为了各自以后的路做准备,每个人都是单打独斗,依然缺少交流,依然孤独。孤独是优秀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忍受,就要学会适应孤独。研究生这三年必定是孤独的。然而可怕的是,毕业后有些同学依然会像大四的时候一样惶恐,又要面对找工作的问题。所幸大多数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工资和待遇要好,但是工作机会未必比本科生要多。下面说说工作3年的情况。第一年作为新人进入单位,本着“少说话多干事”的格言,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却发现自己所承担的都是些杂活,经常因为帮别人的忙加班到很晚。没多久就会怀念大学时轻松的时光,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第二年部分人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思考如何进步;另一部分则讨厌现在的工作,感觉很疲惫,便考虑跳槽,开始了求职的旅程;剩下的感到还是学校好,还应该多学点东西,纷纷辞职考研。第三年工作基本稳定,同龄人都在谈论买房和结婚等话题,自己也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但是看看自己的工资和存款,心凉了半截,还是先站稳脚跟努力提升自己,给自己一个积累的过程,慢慢的开始考虑制定一个5年或10年计划,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考虑个人问题。考研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又想进来。研究生毕业还是要找工作的,这两条路实则殊途同归,无非是三年的时光用在哪里更有价值。大多数人考研是为了有更高的就业起点,但若有明确的目标和人生规划,三年的工作经验可能比研究学术三年要强得多,毕竟研究生不培养工作经验,纯学术只能增加知识含量和学习方法,对职场的帮助近乎为零。但是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在最初三年的职场经历并不清晰,没有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规划,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而研究生三年不仅仅提高了就业起点,在学习过程中开拓了更加先进的思维方式,知识量也大幅的提高,绝大多数研究生无论从能力素质还是处事方式都比本科生要高许多。当然有本科生能力突出,甚至自己创业成功,这部分人不会选择考研,但这部分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读研三年和工作三年,适合才是正确的!笔者认为人生路漫漫,三年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短暂,对于已经选择考研的学生们,希望你成为庆幸自己读研的人,而选择工作的同学们,愿你们在职场打拼三年后成为一名“职场硕士”!究竟是考研还是工作,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去考量,要慎重!但是一旦选择了,绝对不要后悔,必须努力走下去,毕竟青春不等人呐。

白豚

“博士和硕士”同样是研究生,毕业十年后,区别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见到的还算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比本科高一级。还有一种是硕博连读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比硕士高一级,也是最高级别的学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除了学生就读的时间不同之外,就是学历等级的不同了。不过这两者作为高学历的最高代表,在社会上都能得到比较开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博在一些学生眼里似乎显得有点不划算了,毕竟自己也并没有非要达到那么高学历的动力。《导语》“博士和硕士”同样是研究生,毕业十年后,区别有多大?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追求是不同的,现在自己降低的标准就很有可能成为自己将来的阻力。现在也许你不需要博士生的学历去谋生存,但是十年之后你很可能需要博士的学历去谋发展,这是一个很现实且发生率极高的问题。现在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大学生量多却质不优。国家开始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之后,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是多了不少,可是这种全民教育大幅提升的局面却是由下调高等教育标准来实现的。当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进入大学,他们并不能像以往的大学生一样很好的重视和适应大学教育,等他们走出大学这个暖床之后感受到的就只有社会的残酷,这也是他们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博士生作为学历的顶尖代表,他们是可以被社会特殊优待的,对他们来说就业的问题可能只是选择的问题。而且他们在面对就业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把目光放在一般人的高度,他们任何一个选择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成功的表现。硕士毕业生虽然说学历并不是最高的,但也算得上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无论就业还是考公务员都可以把本科生踩在脚下,当然在比它高一级的博士生面前那些优势也就并不显眼了。如果是一个医学研究生,他们最向往的工作非大城市的公立医院莫属,可是如果这位学生的简历上只是硕士学历,那么能不能进还真是不好说,特别是省会城市里面的三甲公立医院,“想进”是一回事,“能不能进”可就又是一回事了。而对于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我们不能保证的说他们拿到了这样的学历就百分百能获得这样的成功,但是至少在学历方面他们是有足够被接纳的可能的。考研是学生一个新的起点,但是学生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不同追求却让他们像两条射线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区别也越来越大。不过这些区别也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学生十年后的发展如何,学历只是他们的客观条件,能否把这个客观条件发挥到极致让自己走的更长更远还需要学生实际能力的配合。好的小伙伴们,想要了解更多教育资讯可以注意我的动态哦~感谢观看!

德不形者

今年高考怎么安排?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多大?教育部最新回应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今天上午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相关政策有关情况,也谈到了高考最新安排与研究生扩招计划。2020年高考到底怎么安排?研究生、专升本扩招多少?具体内容跟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一起往下看!高考安排:重点做好三项工作针对疫情对今年高考安排可能产生的影响,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说,教育部目前正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的情况,综合研判各方面因素对考试组织工作的影响。翁铁慧表示,教育部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与有关部门及地区会商研判疫情发展情况,研判疫情走势;正在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的影响。今年高考考生人数预计过一千万 ,他们的出行情况是否有可行的方案有待评估。此外,命题制卷也需要考虑将命题老师集聚在一起的防疫措施安排等各方面因素;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方案,都必须要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最近也了解到高三的学生以及家长特别关切高考方案的问题,教育部将稳妥审慎研究今年的高考实施方案,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据介绍,今年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在今天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些专业被“点名”,分别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这些领域都是非常缺人才的,这些专业今后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比较旺盛”,“几年后就业不成问题”。具体而言,翁铁慧表示: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专升本的规模,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首先,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的方案。教育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精准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今年我们基本做了一个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接下来,我们分省分校的方案在贯彻落实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科学施策,根据培养能力,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分校招生规模方案。二是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投放到什么专业为主,除了培养能力以外,我们还要看社会需求,几年后就业不成问题,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现在这些领域都是非常缺人才的。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我们调研下来,这些专业今后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比较旺盛。三是我们会严把招生和培养的质量关。教育部将指导各有关招生单位以质量为核心,严格招生培养管理,扩招以后必须要高质量完成招生和培养任务。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专题部署。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要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我们与人社部一起着力稳住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面,刚才游钧部长已经从人社部的角度介绍了,怎么样把大学生就业主要的几块能够稳住,所以基本面的稳住很重要。除此以外,我们还将重点加大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招录。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承载能力,以及同时考虑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时,结合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这些类别学校的建设,我们已经花了比较大的力气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围绕社会服务管理新业态发展等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个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这次顺应这个需求,积极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三是多种途径开拓招聘渠道。我们已经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我们跟有关行业部门的合作还将继续,已经在筹备的还有18场全国性的(活动),同时要求各省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来进行网络招聘会。除了各级政府和学校以外,我们还寻求与社会招聘网站合作,也是疫情发生以后着力做的事情,已遴选了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我们跟这5家企业合作,他们都将开辟校园招聘专区,而且全部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考虑到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可信度的关切,我们要求这些企业严格审核岗位信息,确保真实可靠准确。我们跟这些企业紧密合作,教育部今天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就是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我们希望创造条件,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四是更加精准提供指导服务。我们要求每所高校必须关心关爱每一位毕业生,要求学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甚至所有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都要密切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工作,要求以“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强个性化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向毕业生推荐符合其个人特点的岗位,我们还会积极引导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合理调整预期,希望每个人尽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网

研究生被禁止发生性关系,否则叫家长!多大岁数了还用这招?

某乎问答平台出现一个神贴,上线短短几小时,跟帖轻松过几百。是什么问题的热度这么高呢?原来是有人提问:如何看待我的研究生辅导员明令禁止未婚学生在硕士三年期间发生性关系?一、观点差异实在大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强烈反对未婚性行为,我们支持学校严格管理,类似的话我们已经跟孩子反复交代过很多遍。但孩子大了,我们也确实管不了。很多学生表示:只要性行为是是安全的、合情合理的,我们也是正常在交往,那就无可指责。学校管得太宽了吧?尤其是“叫家长”这一条,简直无语。每一代人的性观念都不同,这很正常,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互相尊重应该是最起码的。这一代大学生父母与子女最大的矛盾是:父母要孩子早婚早育,子女要父母别干涉恋爱。等到这一代大学生真正结婚生子之后,两代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变成父母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想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也想要一定的自由;孩子想要一定的自由,想要父母帮忙照看孩子,也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二、什么年龄叫家长说起叫家长,我想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不会陌生。在我们每个人上中学和小学的时候,总会有犯错被老师叫家长的经历。站在老师的办公室,垂头丧气地听着老师向家长介绍自己犯的错,还得做好心理准备,回家可能要挨上两下的感觉,你还记得吗?可是说到底,那是中小学阶段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不承担完全民事责任呐。研究生们都多大了?按照正确正常的上学年龄来推算。孩子们高中毕业上大学在18-19岁,本科毕业在22-23岁。研究生阶段就是二十二三岁一直到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按理说,学校的管理者年纪都不小了,应该既懂教育又懂得学校管理。在学生们已经成年之后,还要拿出“叫家长”这种手段来进行威胁,是不是反而显得太小儿科了呢?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可太小看他们了。说白了,学校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小心思的,校方最害怕的就是出事。什么叫出事儿呢?有任何负面消息爆出,或者出现任何需要校方担责的不可收拾的事件都叫出事。叫家长这种行为看似非常幼稚,实则是要找家长出来背锅。三、未婚两字划重点有很多网友质疑,本科生阶段到达适婚年龄不是都可以结婚了吗,怎么在研究生阶段反而还要限制成年学生的性生活呢?如果人家两口子已经结婚,你还得管到别人家里去不成?持这种观点的同学,请先看一看帖子的标题,这所学校的辅导员并没有把手伸到已婚家庭当中去,他所要管理和限制的是在读研究生中未婚的那一部分人。四、大学生性行为什么状况?在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所覆盖的34 省、1764 所大学的 54580 名学生中,有1%的大学生每天都有性生活,每周3-5次的有3.85%,每周1-2次的有13.23%,也就是说每周都有性生活的,共占18%还多。再加上每月都有性生活的43.59%,有超过60%。从这份报告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性生活频率可是当真不低。五、禁欲的博士研究生从不同年级来看,本科阶段从大一到大三,大学生有性生活的比例快速上升,大三到大四有所减缓。大四到研三的阶段,增加趋势明显放缓,这倒是也符合自然规律。引人注目的是,从研三到进入博士阶段,这条曲线却诡异地拐了一个弯。难道是,本科入学很放松,一马平川奔毕业,硕士还算有时间,踏实体验好生活,一旦读博心拔凉,头秃熬夜成日常?六、性,千万别讳莫如深辅导员的言论显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是绝对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世界年年在增长的除了房价,还有大学生性病发病率。到目前,依然只有不到一半的年轻人,在首次性行为的时候,会使用安全套。对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完整的大学生,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你可以要求拥有性权利,但是在你大谈自由的同时,抱着对自己、对对方负责任的态度,保证性生活的安全。你可以不赞成大学生性行为,但是在你严加管教的同时,愿意平等交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性行为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助力我多多创作。

苟可得已

知乎高赞问题:三十岁,研究生毕业的你,现在收入多少?

前一两天闲着没事刷知乎寻找素材,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三十岁,研究生毕业的你,现在收入多少?这个问题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也包括我在内。虽然我才20出头,但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也预想到了我以后的中年危机。看了那么多人的高赞回答,发现大部分人的工资其实并不高,多数徘徊在一万左右。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乐观的看待今后的生活!我最记得其中一位万赞用户的回答。他是一位外科医生,在急诊科工作,每周工作80+小时,月薪8000多、外加一点奖金,一年大约10万的样子。在我的印象中,医生虽然累,但是薪资待遇还是蛮不错的,看了他的经历,刷新了我的观念。他有一个支持他爱他的妻子,同样也是在医院上班,外加一个小儿子。他30多岁,外表看上去如同一个几十岁的老头子一样弯腰驼背的。他上了这么多年的班,从没有拿过红包,手里的钱都是凭自己本事挣的,这一点我很佩服他,换做是我可能我早就收红包腐败去了,白送的钱又有几个不要呢。虽然他的生活很艰辛,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兢兢业业的赚钱养家,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困难,没有败在金钱的石榴裙之下。我也很能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呢。每个月几千块钱,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还有房贷车贷以及家庭的日常开销,几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自己也是一样,目前工资月薪3000,业余时间兼职做自媒体,直到现在还没挣到钱。前些日子父母和我商量打算在城里买一套房子,他们付首付,我来还剩余的房贷。父母都是农民,没什么钱,看着自己手里的那点工资,心里非常的心酸,一边抱怨高额的放假,一边痛恨自己没本事。大家心里的压力与痛苦,和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不懂这些事情,现在懂了却又痛恨自己懂的太晚。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努力上好班、努力挣更多的钱,不违法犯罪去挣不义之财。好像发了太多牢骚,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解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我应该向大家多多学习才是。说了一堆废话,最后祝大家事业高升,挣更多的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有多少?是不是考研越来越难了?

金秋十月,是秋收的季节,也是考研报名的阶段。“考研热”成为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面对大四将要毕业的学生,听到最多的关于以后的打算就是“你读研吗?”“你考研吗?”读研成为现在流行在各个高校的一种现象。2020年考研人数不但会增加,可能相比往年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仅是名校难考,就连双非本科高校也变难。到底有哪些依据呢?先看一组数据,2019年考研初试报名人数超过290万人,达到历年之最。2020年考研人数突破300万,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很多考研辅导机构都在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350万人左右。为什么说考研人数会增加?在2019年正式报名阶段,很多地区的报名都出现爆满的情况,源于二战、三战的考生大量增加。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考研成为很多一本、二本、三本考生翻身的选择。也成为对一些已经就业,但是不满足当下工作环境的一种选择。注:2015——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统计情况表考研是不是越来越难?回答:显然是变得越来越难。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难,一些人认为考研报名人数在增加,而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也在不断增多,难度应该是持平,但并非如此。考研报名人数增加的速度,远远多余研究生招收数量增加的速度。导致考研变难的几点原因:一、想要考入名校研究生变得比原来困难太多太多。不仅一本、二本、三本学生读研的情绪比原来高涨,名校毕业生也大都选择读研。对名校来说,它们都有接受推免生的资格,也就是保研。绝大部分985高校接受的推免生数量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有的专业只要推免生。那么对想要考入名校的普通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相比5年以前,想要考入名校研究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的,而现在想要考入名校研究生,真的需要付出很多。二、为什么现在考研变得困难。因为现在选择二战、三战的考生太多。2019年考研报名的人数,至少有将近1/3的人是二战的考生,二战考生相比一战考生更具有经验,知识体系可能也更加完整。别人花两倍时间去做同一件事,那么效果肯定比做一遍的你要好。在同等环境竞争下,肯定考研变得越来越难。2019年考研的国家线相比往年都有所提高,而且2019年可以称为历年考研最困难的年份,考生几乎没法调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想要调剂去贵州大学的考生,比初试报名人数都多,就知道考研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三、一件事物的兴起,就伴随一个行业的急剧诞生。我们都知道考研名嘴张雪峰老师,很多人都说是他导致考研盛行。现在的考研辅导机构数不胜数,各种培训班,内部压题等等泛滥成灾。导致只要你有,能够拿到一定的内部资料,那么考研可能就相对容易。(毕竟各个高校的专业课都是自主命题,虽然考研越来越规范化,但仍有部分人走捷径。)因此,对第一次考研不了解情况的小白来说可能很大程度上容易吃亏。考研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此,现在的考研不在像原来那么的纯粹。注:2019年部分高校考研报名人数情况统计图考研具体人数,需要官方公布。但是根据往年的增长情况,2020年全国考研人数很有可能在320——350万人之间。而且将会有大量的社会人士、二战以及三战的考生。考研变得越来越难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名校难考。就连很多双非院校的一志愿人数都已经爆满,导致录取分数线一升在升。像原来的工科只要达到国家线一般就可以上211高校,现在不超过300分以上,几乎真的很难录取。像计算机类的相关工科专业,双非院校都要340左右,难度可想而知。原来考研能够考400多分(满分500),除非面试你打老师,才会不录取你。现在对一些热门专业来说,你考400多分,可能都不一定有资格进复试。比如文史类专业、金融专硕等。以后的考研只会越来越难,一届比一届更难。考生考研一届比一届准备的也更早,很多学生在大一就开始已经准备考研的科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未济

现在硕士研究生真的是人才过剩了么

长期以来,研究生的教育资源都是比较有限的,所以研究生人才培养能力也相对比较有限,即使在2020年研究生大面积扩招的情况下,能够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也是一小部分,所以说当前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比例并不高,而且这种情况依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却主要依赖于一小部分重点大学,而且由于研究生培养对于培养单位的教育资源要求非常高,包括导师资源、课题资源、实验室资源等等,所以往往也有一部分学校放弃或者是被剥夺研究生培养资格。从当前大的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趋势来看,未来行业领域会需要大量以研究生为代表的高端研发型人才和高端应用型人才(专硕),而且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广大产业领域更需要大量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所以当前专硕的人才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为广大考生指明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向。对于当前能够走进研究生课堂的同学来说,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投入到科研实践当中,争取尽快做出科研创新成果,这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不论未来研究生数量有多少,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生都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更容易获得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最后,读研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真正能够充分利用的大块时间往往还不到两年,要想能够顺利毕业,一定要把任务尽量往前赶。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画心师

研究生和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差距有多大?找工作时就明白了

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的大学生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已经大大降低了,以前只要本科毕业就容易有铁饭碗,而现在即便985本科毕业,只要专业冷门就业压力也很大。每当大学毕业季来临,有的学生选择本科直接参加工作,而有的人则是希望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那么工作3年以后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有多大差距呢?今天小编就要给各位盘点解析一波。研究生和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差距有多大?找工作时就明白了一般来说3年的研究生生涯下来,硕士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肯定比本科生好,而这种高学历对于将来提升薪资有帮助,但是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并不能将知识换成工资,也不能保证研究生毕业以后收入就一定要比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高。为何小编会这么说呢?首先如果本科毕业去做销售工作,而研究生毕业以后也从事这方面工作,那么大概率研究生的收入会比经验丰富的本科生少很多,所以硕士学历的收入和毕业后选择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其次即便有高学历,财富的积累也是很漫长的过程。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只要自己够努力,积累人脉和资源,那么3年以后拿高工资也很正常。而研究生刚毕业想拿高工资希望不大,除非找到了对口的公司,那么付诸于努力,将来还是会有丰厚回报。其次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也比较尴尬,想要留校或者是进入科研机构难度很大,因此搞学术和科研,硕士没法和博士相比。所以硕士毕业以后要是进入不了理想的公司,那么考公务员就是很好的出路,毕竟和本科生相比,硕士还是有一定优势。但值得一提的是,公务员的薪资水平跟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偏低的,收入大多比不上从事销售的本科生。最后小编想说,在找工作的时候,大多数企业更看重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因为企业需要有经验,上手快的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当然了,各位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考研与否,如果你从事的科研专业,那么考研以后薪资确实比本科高很多,但是文科类专业读研的话,我觉得还是不如有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避世之人

研究生组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导师和研究生的平时学术交流,都会以开组会的形式来进行。因为一个导师手底下都有好几个研究生,总不能每次都单独只跟某一个研究生交流吧,这样也太浪费导师和研究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研究生组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研究生组会,需要认真对待吗?先看看俺导师以前怎么指导俺的。以前俺的导师基本上属于那种不怎么爱开组会的教授,而是哪天有什么想法,先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把他带的几个研究生都叫过来讨论一下,让各自先说一下最近的研究进展,之后就开始布置任务,有的是导师想做,但是觉得编程能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让研究生帮忙代劳一下;有的是想法很好,就是比较难,研究生基础都达不到,但是一旦能做出来基本上都能毕业的那种。这种属于不确定性的组会,是俺比较喜欢的类型。因为平时没有规定每周都要完成多少阅读量,算是很自由了,也很开放,做什么科研,做到什么程度,都只取决于研究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旦论文产生了,导师都会很认真的对待和批改,这一点也是让俺受益匪浅至今的宝贵财富,做人就应该仔细一点和认真一点。也见过其他导师开的组会,每周汇报一次,七八个研究生坐在一起讨论,比如说最近做了什么,没做什么的就说一下最近看了什么文献等等,反正也是糊弄一通,有的研究生平时根本没有看文献,临时拿出一篇来,随便说一说也给过了,其他人根本听不懂,这样的组会就很浪费时间了,也没必要开,因为这样的效果根本看不出研究生到底有什么进展,没有进展的研究生还要再额外浪费时间去读一些临时抱佛脚的文献,意义也不是很大。因此,研究生组会开不开,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给研究生自由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充分依照自己的兴趣来做研究生,不能再像本科毕业论文那样,从头管到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