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全国研究生调查报告,非“双一流”院校考生占比83%短片版

2020年全国研究生调查报告,非“双一流”院校考生占比83%

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就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数据反映出研究生的市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是持续增长的,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20年报名人数预估是破400万。专硕招生规模赶超学术型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实现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达到近58%,专硕招生规模正逐年增长,已经超过学术型硕士,占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一半以上。专硕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考研报录比创历史新高这几年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要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考研报名人数增加到290万人,报录比预计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共计 341万,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考研报录比10:1意味着报了10个人,最终只录取一个人同学们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参考一下这个专业院校的报录比,因为有些热门的专业院校报录比达到50:1,从侧面反映了竞争的激烈。非“双一流”院校考生占比83%从本科院校来看,报考的考生中,83%左右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双一流”,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在考生群体中,以非“双一流”考生居多。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双一流学校的学生保研率高,随着保研名额的逐年增加,这些学校的尖子生很大一部分会走保送这一渠道,因为双非学校确实保研名额少,甚至没有,以及保研率低,因此大部分统考生自然是通过统考来获取读研资格啦!报考专业考虑因素从考研选择专业的因素来看,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大部分考生都会考虑的因素;其次考虑较多的是对该专业感兴趣程度;第三则是该专业考取的难易程度。备考时间考研备考的复习时间来看,45%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约37%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也有18%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考研失败后二战考生居多从数据中得知,如果1次考研失败,29%左右的考生会选择脱产考研,42%左右的考生会考虑边工作边考研,也有29%的考生选择全职工作。无论是脱产考研,还是边工作边考研,选择二战的同学居多,毕竟考研付出的太多的汗水努力,很多人不甘心一次失败就彻底放弃考研之路!有二战的同学们,可以评论区说出你们的心路历程!关注我领取20g考研资料!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好天气

百万年薪董事长硕士学历占比过半 近4成董事长有自家公司股份

来源:投资时报博士学历董事长均薪遥遥领先,但中职学历董事长平均年薪超过本科学历董事长。超高年薪董事长中以硕士学历居多,另有不足四成董事长持有公司股份《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彦强标点财经研究院近日携手《投资时报》对超过16万条上市公司高管资料及2018年薪酬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后,独家重磅推出《2019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全样本报告》。本次报告样本,覆盖3613家上市公司共3615位董事长(个别公司有联席董事长),其中2018年领取薪酬的董事长共计2745位,不少董事长未在上市公司领薪(数据截止2019年5月6日)。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平均薪酬为101.53万元,本科及以上学历董事长占比87.67%,本科以下学历占比12.33%。值得注意的是,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学历者均薪低于样本平均,同时亦低于100万元。董事长学历水平呈橄榄状分布从人数上来看,上市公司董事长学历水平呈橄榄状分布,剔除127家公司董事长学历不详外,硕士学历和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分别为1732人和947人,占比49.66%和27.15%;博士和专科学历次之,分别为379人和318人,占比10.87%和9.12%。而中职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董事长仅为29人和69人,小学学历仅有一人,合计仅占3.21%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学历的西菱动力(300733.SZ)董事长魏晓林,同时亦兼任其公司总经理。在薪酬水平方面,董事长群体大致符合“高学历高薪酬”的一般规律。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董事长人均年薪分别为124.44万元、105.12万元和97.83万元;拥有专科、中职以及高中学历的董事长人均年薪分别为82.44万元、131.02万元和93.9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职学历董事长2018年平均薪酬达到131.02万元,超过了博士学历董事长的平均年薪。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高薪酬”规律的失效。一方面由于中职学历董事长基数较低,仅29人;另一方面部分董事长年薪较高,拉升了平均薪酬水平。如通润装备(002150.SZ)董事长刘振江,2018年薪酬就达550万元。1952年出生的刘振江,自2002年10月起历任通润装备董事、总经理、董事长,现任通润装备董事长兼总经理,目前亦在多家公司任董事。超高年薪被硕士占领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年薪超过百万元的董事长共有819人,占全部领薪董事长的比重为23.48%。其中,博士学历的董事长为84人、硕士学历董事长为412人、本科学历董事长为199人、专科学历的董事长为73人,中职学历以下董事长为27人,其余董事长则未公布学历情况。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百万年薪董事长中,硕士学历董事长占比达到50.31%,远远超过其他学历的董事长人数。就个人而言,在3613家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者为方大炭素(60516.SH)董事长党锡江,其2018年薪酬为4076.97万元;方大特钢(600507.SH)董事长谢飞鸣以3169.67万元高薪排名第二位;鹏鼎控股(002938.SH)董事长沈庆芳以1932.91万元排名第三位。而知名企业,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则以960万元排名第13位,万科A(00002.SZ)董事会主席郁亮以1253万元排名第10位,复星医药(600196.SH)董事长陈启宇以1425.04万元排名第8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薪前十名董事长中,医药生物行业占有四席,房地产行业占两席,有色金属、钢铁、电子和食品饮料各占一席。2018年年薪前十名的入围门槛为1253万元,第一名和第十名年薪相差2823.97万元。从学历来看,在年薪前十位的董事长中,硕士学历占四席,本科学历占三席,博士学历占两席,高中学历仅占有一席。85人年薪不足十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学历越高薪酬越高为一般规律,但也不乏高学历低薪的现象。统计报告显示,年薪不足十万元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共有85人。其中,可以统计到的博士学历15人、硕士学历37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6人,高中学历2人。在薪酬最低的三名董事长中,有两名硕士学历,一名专科学历。其中,金宇车城(000803.SZ)董事长匡志伟(硕士),2018年年薪只有0.25万元,位列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倒数第一;澳洋健康(002172.SZ)董事长沈学如(专科),2018年年薪为0.32万元,位列薪酬倒数第二;盾安环境董事长姚新义(硕士),2018年年薪为0.33万元,位列薪酬倒数第三。不过,《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匡志伟和姚新义的入职时间分别为2018年12月20日和2018年9月21日,若按完整年度薪酬,将不止如此。而沈学如和姚新义,期末(截至2018年末、下同)分别持股8.88万股和130.01万股,持股市值分别为34.11万元和549.94万元。在年薪不足十万的董事长中,亦有多名博士。其薪酬的最低的三位,分别是科力远(600478.SH)董事长钟发平(博士)、中嘉博创(000889.SZ)董事长吴鹰(博士)、哈投股份(600864.SH)董事长赵洪波(博士),其2018年薪酬分别为1万元、2万元和4.8万元。《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吴鹰和赵洪波期末并未持股,为联席董事长。而钟发平期末持股为1.02亿股,持股市值为3.96亿元。不足四成董事长持有股份“商者有其股”所描述的股权激励制度,在如今的企业中已十分常见。作为公司一把手,董事长如果能持有自家公司股份,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统一。而资本市场上也不乏随着公司股价暴涨而身价倍增的财富传奇。统计报告显示,在361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群体中,截至2018年末,持有所在公司股份的董事长共有1366人,占比为37.81%(62.19%并未持股)。在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年薪并不高,但如果考虑到期末持股市值,八成以上董事长身家过亿。在年薪榜前十名的董事长中,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药明康德(603259.SH)董事长李革和迈瑞医疗(300760.SZ)董事长李西延并未持股。而奥美医疗(002950.SZ)董事长崔金海(高中),持有9719.66万股,合计市值 23.91亿元,身价位列年薪榜第二;金科股份(000656.SZ)董事长蒋思海(硕士)持有4044.48万股,合计市值为2.50亿元,身价位列年薪榜第三。另外,《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年薪榜排名前三的董事长,普遍持股偏少。第一名——方大炭素董事长党锡江,仅持有自家股份128万股,期末市值2138.88万元;第二名——方大特钢董事长谢飞鸣,持有自家股份191.25万股,期末市值1910.59万元;第三名——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期末持股数为0。据了解,1952年出生的沈庆芳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企业管理系,历任耀文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鸿扬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不仅是鹏鼎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亦是臻鼎控股董事长。

洛丽塔

研究生真的烂大街了吗?别急,真实数据告诉你!

“本科生已经烂大街了”“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都是本科生”这是前几年说的话,但是现在人们说的更多的是“研究生已经不值钱了”,真的吗?如果你信了就太单纯了,研究生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而且研究生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上大学的同学可以问问学姐学长,他们那一届到底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考上了研究生,恐怕比例也不多吧!从2010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总计53万多到去年的91万,今年突破了100万,2018年,我国本科生招生422万,而研究生仅仅82万,这些研究生占我国总人口的0.25%,而且录取比例一直在20%到35%之间,研究生真的不像想象中那么多。虽然今年的扩招动静比较大,因为延缓就业而扩招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服务国家战略,这才突破了300万,而扩招也不仅仅是因为今年的特殊形势,还因为我国确实需要理工、工、农、医、教育类的硕士,这些是扩招的主力军,这也是国家战略在背后做支撑的。至于为什么大家总说研究生不值钱了,说这种话的多是没有考上研究生的人,或者是对研究生生活不满的人说的,因为自己得不到,所以就说这个事情不好,用来安慰自己的,研究生即使不值钱,还是有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是硕士起步的,学历高找工作真的好找,被录取的概率更大,而且以后的升职机会也更多,起步工资也更高。研究生生活也比大家想想的要好很多,在大学里生活的不满意的同学可以考研试试,让你对校园生活有更新的认识,这是我的真实体会,研究生可以接触很多厉害的人,还能参加交流会议,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琐事,还有大量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同学互敬互爱,导师很关心自己,还能尽情的弥补本科的遗憾,多好的事情啊!何况研究生多了,应该压力更大才对,因为未来可能本科生都不好找工作了!

辞其交游

清华大学本科生占比仅有32%,研究生占比成为顶尖名校的重要指标

清华大学本科生占比32%清华和北大都有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戏称,主要体现出进入去清华和北大的难易程度,相比参加高考进入清华和北大攻读本科学位,由于清华和北大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在3600人左右,通过2019年清华大学的官网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在校本科生为15707人,硕士研究生未18829人,博士研究生为14203人,从数据占比来看,在清华大学校园中遇到研究生的概率比本科生的概率要高一倍,更恐怖的数据则是清华大学在校博士数量超过1.4万人,这个规模让很多985高校感到羡慕,因为很多高校在校博士生规模连2000人都达不到,甚至很多高校都没有博士授予点!顶尖名校指标看研究生占比从恢复高考后的首批18名博士毕业生,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年的扩张,目前全国拥有博士生培育点的高校已经超过上百所,越是顶尖名校拥有的博士招生名额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于本科生招生规模每年控制在1800人,因此保持学科教育精度的中科大研究生占比高居全国第一,不同于清华和北大的规模效应,中科大更偏重纯科研性的理科发展,虽然目前中科大似乎也开始建立金融学和医学等综合学科,但是整体上,中科大还是以理科为主,千员一院士的美誉也是对中科大最大的褒奖!不再强制博士发表论文的清华大学相比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源而言,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生源出现下滑,虽然清华大学最近几年的国际综合排名稳步提升,但是主要是受到规模性的影响,对比国际其他名校,例如著名的理工科强校,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仅有2000多人,而清华大学仅博士生就是加州理工学院全校学生的数倍,正是由于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不足,每年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等顶尖名校的优秀的本科生都会选择海外深造,攻读硕博士研究生,而相比本科生的生源,清华大学名校的光环成为很多社会人士追逐的名利场,所谓清华大学的校友中,大部分都是以研究生为主,例如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天价宿舍背后的女老板就是所谓清华大学的知名校友,正是中国社会有这种对名校研究生的需求,也造成中国研究生教育大幅注水,出现大量翟天临式的博士生,随着教育部开始抽调专项经费来审查各大高校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面对超过1.4万名在读博士生规模的清华大学也开始降低博士研究生毕业标准,不再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从而降低因为各种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发生的风险!

贵贱有时

百万年薪董事长硕士学历占比过半 近4成董事长有自家公司股份|董事长报告

来源:投资时报博士学历董事长均薪遥遥领先,但中职学历董事长平均年薪超过本科学历董事长。超高年薪董事长中以硕士学历居多,另有不足四成董事长持有公司股份《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彦强标点财经研究院近日携手《投资时报》对超过16万条上市公司高管资料及2018年薪酬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后,独家重磅推出《2019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全样本报告》。本次报告样本,覆盖3613家上市公司共3615位董事长(个别公司有联席董事长),其中2018年领取薪酬的董事长共计2745位,不少董事长未在上市公司领薪(数据截止2019年5月6日)。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平均薪酬为101.53万元,本科及以上学历董事长占比87.67%,本科以下学历占比12.33%。值得注意的是,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学历者均薪低于样本平均,同时亦低于100万元。董事长学历水平呈橄榄状分布从人数上来看,上市公司董事长学历水平呈橄榄状分布,剔除127家公司董事长学历不详外,硕士学历和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分别为1732人和947人,占比49.66%和27.15%;博士和专科学历次之,分别为379人和318人,占比10.87%和9.12%。而中职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董事长仅为29人和69人,小学学历仅有一人,合计仅占3.21%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学历的西菱动力(300733.SZ)董事长魏晓林,同时亦兼任其公司总经理。在薪酬水平方面,董事长群体大致符合“高学历高薪酬”的一般规律。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董事长人均年薪分别为124.44万元、105.12万元和97.83万元;拥有专科、中职以及高中学历的董事长人均年薪分别为82.44万元、131.02万元和93.9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职学历董事长2018年平均薪酬达到131.02万元,超过了博士学历董事长的平均年薪。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高薪酬”规律的失效。一方面由于中职学历董事长基数较低,仅29人;另一方面部分董事长年薪较高,拉升了平均薪酬水平。如通润装备(002150.SZ)董事长刘振江,2018年薪酬就达550万元。1952年出生的刘振江,自2002年10月起历任通润装备董事、总经理、董事长,现任通润装备董事长兼总经理,目前亦在多家公司任董事。超高年薪被硕士占领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年薪超过百万元的董事长共有819人,占全部领薪董事长的比重为23.48%。其中,博士学历的董事长为84人、硕士学历董事长为412人、本科学历董事长为199人、专科学历的董事长为73人,中职学历以下董事长为27人,其余董事长则未公布学历情况。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百万年薪董事长中,硕士学历董事长占比达到50.31%,远远超过其他学历的董事长人数。就个人而言,在3613家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者为方大炭素(60516.SH)董事长党锡江,其2018年薪酬为4076.97万元;方大特钢(600507.SH)董事长谢飞鸣以3169.67万元高薪排名第二位;鹏鼎控股(002938.SH)董事长沈庆芳以1932.91万元排名第三位。而知名企业,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则以960万元排名第13位,万科A(00002.SZ)董事会主席郁亮以1253万元排名第10位,复星医药(600196.SH)董事长陈启宇以1425.04万元排名第8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薪前十名董事长中,医药生物行业占有四席,房地产行业占两席,有色金属、钢铁、电子和食品饮料各占一席。2018年年薪前十名的入围门槛为1253万元,第一名和第十名年薪相差2823.97万元。从学历来看,在年薪前十位的董事长中,硕士学历占四席,本科学历占三席,博士学历占两席,高中学历仅占有一席。85人年薪不足十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学历越高薪酬越高为一般规律,但也不乏高学历低薪的现象。统计报告显示,年薪不足十万元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共有85人。其中,可以统计到的博士学历15人、硕士学历37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6人,高中学历2人。在薪酬最低的三名董事长中,有两名硕士学历,一名专科学历。其中,金宇车城(000803.SZ)董事长匡志伟(硕士),2018年年薪只有0.25万元,位列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倒数第一;澳洋健康(002172.SZ)董事长沈学如(专科),2018年年薪为0.32万元,位列薪酬倒数第二;盾安环境董事长姚新义(硕士),2018年年薪为0.33万元,位列薪酬倒数第三。不过,《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匡志伟和姚新义的入职时间分别为2018年12月20日和2018年9月21日,若按完整年度薪酬,将不止如此。而沈学如和姚新义,期末(截至2018年末、下同)分别持股8.88万股和130.01万股,持股市值分别为34.11万元和549.94万元。在年薪不足十万的董事长中,亦有多名博士。其薪酬的最低的三位,分别是科力远(600478.SH)董事长钟发平(博士)、中嘉博创(000889.SZ)董事长吴鹰(博士)、哈投股份(600864.SH)董事长赵洪波(博士),其2018年薪酬分别为1万元、2万元和4.8万元。《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吴鹰和赵洪波期末并未持股,为联席董事长。而钟发平期末持股为1.02亿股,持股市值为3.96亿元。不足四成董事长持有股份“商者有其股”所描述的股权激励制度,在如今的企业中已十分常见。作为公司一把手,董事长如果能持有自家公司股份,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统一。而资本市场上也不乏随着公司股价暴涨而身价倍增的财富传奇。统计报告显示,在361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群体中,截至2018年末,持有所在公司股份的董事长共有1366人,占比为37.81%(62.19%并未持股)。在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年薪并不高,但如果考虑到期末持股市值,八成以上董事长身家过亿。在年薪榜前十名的董事长中,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药明康德(603259.SH)董事长李革和迈瑞医疗(300760.SZ)董事长李西延并未持股。而奥美医疗(002950.SZ)董事长崔金海(高中),持有9719.66万股,合计市值 23.91亿元,身价位列年薪榜第二;金科股份(000656.SZ)董事长蒋思海(硕士)持有4044.48万股,合计市值为2.50亿元,身价位列年薪榜第三。另外,《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年薪榜排名前三的董事长,普遍持股偏少。第一名——方大炭素董事长党锡江,仅持有自家股份128万股,期末市值2138.88万元;第二名——方大特钢董事长谢飞鸣,持有自家股份191.25万股,期末市值1910.59万元;第三名——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期末持股数为0。据了解,1952年出生的沈庆芳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企业管理系,历任耀文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鸿扬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在不仅是鹏鼎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亦是臻鼎控股董事长。

夫若然者

考上本科或研究生,能在学历上击败百分之多少的同龄人?

本期我们来盘点,如果你拥有本科学历,211以上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211以上硕士研究生学历,分别能打败多少比例的同龄的小伙伴呢?数据来源自国家统计局,高等教育研究社整理。关注我,收藏本篇文章,获取更多高等教育的数字秘密。高考数据历年高考比例数据,高等教育研究社整理计算图表解读如果你出生自1996年,参加2014年的高考,当年高考的全国录取率是76.83%,211以上高校的全国录取率是4.80%。我们进一步考虑中考等提前分流因素,用14年高考录取人数除以1996年出生总人数,便可以得出你在同龄人的学历中能达到Top百分之几了。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考上大学,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35%了如果考上211工程大学,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1.68%了如果考上“C9”、“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两电一邮”等高分名校,那么这个比例会进一步缩小到5.6‰,即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千分之五点六了。我们进一步来计算研究生比例研究生数据历年研究生比例数据,高等教育研究社整理计算图表解读如果你出生自1996年,参加2018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当年硕士研究生的全国录取率是27.24%我们进一步考虑占总人数情况,用18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除以1996年出生总人数,便可以得出你在同龄人的学历中能达到Top百分之几了。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考上硕士研究生,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3.71%了如果考上211工程以上硕士研究生,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1.28%了(此处为粗略计算,数据获取较为困难)如果考上“C9”、“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两电一邮”等高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那么这个比例会进一步缩小到4.8‰,即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千分之四点八了。总结各位奋战在高考、考研路上的小伙伴,看到这组数据是否更有信心了呢?欢迎关注数说高教,为您带来权威的高校行业资讯。

默汝无言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从考生构成看,往届生、女性比例均不断提高。数据来源:教育部报告还发现,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启动后,“双一流”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其中,推免作为研究生招生改革探索的一种方式获得了高校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不过,近七成统考生认为获得推免资格很不容易。在选拔推免生时,招生单位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报告显示,招生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同时,超过五成的招生单位认为,交流能力、本科院校层次、竞赛获奖情况这些也很重要。近四成的招生单位比较看重读研目标、本科成绩。与这些因素相比,本科专业、笔试面试成绩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而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好。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报告显示,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数据来源:教育部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研究发现,近两年大 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研究人员介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推进和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继续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线,高校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毕业方面的门槛,研究生毕业难度和延期率逐年提高,“严进严出”正在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词。无疑,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将对国家“双一流”建设起到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的作用,为推动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教育科学部编辑)(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谢赫

京东:1300名应届毕业生将陆续入职 博士和硕士学历占比超80%

【TechWeb】4月2日消息,据京东官方透露的消息,今年春节后,陆续将有超过1300名201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京东。而在3月初,京东物流宣布将在2019年新增1万名员工,招聘对象将以一线员工及基层管理者为主。同时,京东也透露整个集团今年的新增岗位需求预计将超过1.5万人,绝大部分招聘需求都面向技术、市场、产品等业务层面。根据京东人资部门对今年即将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统计,平均年龄只有25岁,接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都是95后,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99年。学历方面,在今年即将入职的1300多名应届生当中,博士和硕士学历占比超过了80%,来自于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南开等985及211高校的毕业生占比接近69%;其中,还有1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来自于耶鲁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从入职应届毕业生的学历上来看,硕士学历的占比在逐年提升,过去三年间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8.5%、81%和82%。而在招聘需求方面,技术方向也一直是校园招聘的主要需求,过去3年间的平均占比超过60%;除此之外,京东市场方向和产品方向的人才需求也非常迫切,这三个方向的招聘需求总计占比已经超过了90%。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今年春节期间写给京东17.8万员工的内部信中也表示,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京东发展的生力军,公司近4成员工是90后,近9成的管理者是80后甚至90后。未来公司会继续给予年轻人机会,大胆破格任用价值观正、能力卓越的双高人才,培养足够多的年轻人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老友纪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来源: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峥峥首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这一年,毕业生刚踏入求职赛道,迎面而来的第一问题却是——“非全到底算什么”。根据新浪舆情通8月的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网声量达到1.5w以上,一个月内登上两次热搜。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剔除“非全”申请者、中石油长庆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种种歧视引发热议。发声的除了“非全”群体,还有表示不服的路人:如果什么都统一对待,还要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话题争议性因此直线上升。对于这一质疑,“非全”群体虽然感到愤怒,但心中也不禁问天问大地:如果培养的时候就全都统一对待,为何还要在我的学位学历证上标注一个“非”字?“非全日制”终究是错付了吗?过去,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特意为在职人员设立了联考,只要通过联考、完成学业,就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众所周知,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授课时间少,即使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给简历贴金,纷纷加入在职读研大军。在这个时期,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是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抗衡的,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而且存在不少高校放水招生的情况,低进低出成为在职研究生的水货标签。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新政,政策规定当年11月30日之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取代了曾经的在职研究生,成为非脱产学习的一种新方式。然而,在社会公众以往的认知里,两者都是同等质量的“水货”。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拒绝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理由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信档案上标注的“非”字不光彩。微博有一名博主曾经发起投票: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同样是近70%的网友毫不犹豫选择了不会再读,个中辛酸只有读过的人才懂。知乎上有个楼主扔出一句痛心慰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现在你们怎么样了?”首赞“XCPP”网友除了回应“极度痛苦,非常后悔”之外,还加了一长串的事实例证——“非全的培养实在太有‘含金量’了”。根据XCPP的讲述,学校对他的要求是前两个学期脱产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不仅考试难度和全日制拉上同一水平线,学分要求也比全日制多。考勤、日常作业、课堂展示、论文提交、期末考试一样都不会少,连开学都要按规参加军训,XCPP抱怨的不是课业压力大,而是明明我这么努力修学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2016年,教育部曾在文件中明确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通知,许多人正是冲着它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要来解读“统一标准,同等质量”这句话,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网络上的义愤填膺,就不应该被讽刺为“狗急跳墙”。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改革之后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轨。相比过去的联考,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直接攀升,在录取这一关就已经把许多学术诚意不足、报考动机不纯的人员筛掉。能够被录取的,基本付出了相当的业余复习时间。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书,就是因为“统一标准”四个字在成绩考核环节贯穿始终。从入学录取,到科研成果、学分考试、毕业盲审,每个环节都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全日制”而降低标准。学校用一种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同等质量”四个字的验收。“唯学历论”不是问题的根源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倍感委屈的,不是在校考核的严格,而是出校待遇的不对等。网络上声量最高的讨伐就是几乎所有私企,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都将“全日制”这一要求摆上台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被粗暴地划归“非”正规、“非”能力、“非”质量,他们作为硕士研究生被莫名其妙撵出了受益圈:某些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优才招聘”、“非普通就业”不面向非全日制;某些城市的落户补贴、人才安居、档案转移不接收非全日制;某些企业的招聘启事明确拒绝非全日制应聘,连下拉选项都消失不见……一系列社会性歧视直接引爆导火索。2020年8月,某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为由回绝,一则投诉激起“非全”群体在舆论场上的集体声讨。这并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次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差别对待。早在去年12月份,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海南中学的公开招聘中,经过三次公告进入体检环节,这本是一件双方适配、值得高兴的事,后续操作却让“非全”群体挨了一拳:“海南中学及有关部门未征得该同学同意、告知其有关权利,听取申辩,未经过复核程序,未制作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未依法送达被处理的应聘人员就取消了其资格。”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这一投诉,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群体迅速占领舆论场。这无疑是在暗示“非全”群体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学位。“非全”群体的愤怒点不在于读了个“假”硕士,而在于你让我相信了无差别的培养标准,却没有给我无差别的竞争地位。都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毕业的研究生,“非全日制”怎么就成了我不具备某某资格的正当理由?更何况,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付出的,远不是一句“反对唯学历论”能够补偿的。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相当大比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当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学费,还无法申请奖助学金、无法享受学校住宿。大部分学生在这三年时间里选择脱产学习,剩下的迫于经济压力走向临时职场。在家人眼里,“非全日制在读”等同于成人教育、考研失败,在学校眼里,“非全日制”意味着无权享受全日制学生福利。在企业眼里,“非全日制”群体是不明不白的毕业生,既不算应届,也不算人才,“非”字正式发挥否定作用,既然你“非”全日制,那我们公司也“非”你所属。有人觉得这是企业正常的风险偏好选择,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学历为起点的就业歧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矛头指向“唯学历论”的弊病,是不是就暗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学历掺水?“非全”群体该往何处去一项本来是为了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教育形式的善意增设,成为学生们避之不及的鸡肋。非全日制硕士学历在用人单位眼里还不如全日制本科,解聘和拒签事件频频发生,社会认可度低到连政府接收都受阻,投诉、信访、发稿等一系列怒而起之的操作只等来致歉和少数调整。想要解决这种培育和接收的失衡、选拔和后置的失衡、初衷和结果的失衡,或许仅凭相关部门一纸“平等”的提示是不足够的。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图虫创意从最原始的意义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在职人员才对,提高考试门槛也只是为了实现“同等质量”,然而政策调整的结果却变成:大部分在职人员无法通过统考初试,应届毕业生退而求其次攻读非全研究生,“双证”的质量是保证了,培养的主体对象却偷换了。有人提出,统考科目是不是应该针对社会人士做出方向上的调整,比如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我国的MBA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用一般性通用能力测试来替代业务课考试。比如根据专业的设置,“按照社科类和工科类的划分,社科类增加阅读分析、审辨思维等内容,工科类增加数据处理、计算思维等内容”。难度可以维持,但方向是不是可以调整?针对性是不是能加强?也许这是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选拔环节就要解决的失衡。也有人提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大污点在于名字上的一个“非”字,社会凭证识人,取消名字差异或许能够最快找回“非全”群体丢失的权利。比如说“对达到毕业标准的硕士研究生一视同仁,在学信网及学历学位证书上保持完全一致,避免因差异化而引发误解和对立”。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冲击下是否不再成为企业最先选择的替罪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参考资料《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呼声高》,新浪舆情通,2020.09.06《一名非全学子对“非全”现状的见解》,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主,2020.09.06《引爆“非全日制研究生”话题的网友受访:希望能为后人铺路》,钟煜豪,孙嘉璐,澎湃新闻,2020.09.0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隐形失衡”问题探究》李骐,戴一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2):32-38.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撰稿峥峥,编辑秋裤,排版瓜子,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内学

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想象

研究生(硕士、博士)已然是教育界的香饽饽学位,随着近些年我国综合教育实力的不断加强,研究生规模逐渐在扩大化。我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似乎在旁敲侧击地证明读书与学历变得轻量化、没那么重要了,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经常有段子说现如今3000元都难以招来一个农民工,然而却可以招来大学生。这也从侧面道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无奈,于是便兴起了考研大军。据统计,今年考研人数已接近300万人次,仅仅过去一年就激增50余万,这时候就更有人爆料称研究生也不值钱了,毕业之后还不是一样打工?然而,你却并没有看到研究生报录比,拿最近一年来说,报考人数290万,而录取人数却为72万,报录比为4:1。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国家人口为15亿,那么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 %,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不知道大家对0.54 %这个数字有没有概念,那么你还在担心研究生一文不值吗?虽然其规模是在扩招,然而遍地都是研究生这个说法显然过于夸张。一些人为什么会有研究生遍地都是这样的看法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处的圈子不同而已。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工人,那么和你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普通工人;如果你高中毕业就出去混社会,就会发现,其实没见过几个读硕士的,还是很稀有的;如果你读了硕士,就发现周围认识的人好多都是硕士,烂大街了,学校路上都是硕士;因为你根本不怎么会接触到那些大学都没怎么读的人,就像强了就不会接触很弱的人,就会觉得周围都是强者。你只需要永远记住在任何年代,知识与学历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砖,在你前行的路上可能就会多出一块绊脚石。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说诸如以上观点的理由,我们只需全力以赴即可,到时候理想的花朵自然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