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意见和领导小组意见怎么写?聚众率兵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意见和领导小组意见怎么写?

现在同学们应该开始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吧?开题报告里最后两项是指导教师意见和领导小组意见,这个本来是老师的工作,但是很多老师为了省事都会要求学生自己填写,而且还要求不能简单的只填写同意开题,那具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给你一些参考:指导教师意见一: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学生能力提高有利,实验设计合理,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故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意见二:该生对本课题相关的知识与理论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结构合理,内容完整,主要观点突出,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同意该课题开题。指导教师意见三:该生对XX方面的研究比较透彻,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论文选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课题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延续,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实验设计合理,工作量较大,注意时间安排,同意开题。指导教师意见四:该生论文选题,紧扣专业方向、紧扣现实,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有现实意义,有完成选题的能力和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同意该课题开题。领导小组意见一:该生课题较新颖,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实验设计和准备,实验计划安排合理。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实验方案,早日开展实验研究和论文撰写。同意开题。领导小组意见二:该论文选题教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前期准备较充分,研究内容较为充实,研究方法较合理,研究重点较明确,符合论文开题计划的要求,经过评审和表决,评审小组一致通过论文开题,同意该论文进入下一步研究工作。

臣以神遇

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后,导师非常担忧……

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令人痛心疾首。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来源 | 信忠保科学网博客记者 | 信忠保(图片来源:千图网)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评审院校,五花八门,虽不能代表全国整体情况,但多少有了一些个人感受和直观感觉。评审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不针对个人或个别单位。只为阐明现状,指出问题,粗浅提出解决方案。1. 学位论文质量快速下滑与往年比,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感觉在急剧下滑。我与身边学术好友,交流一番,对此还算有共识。大有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国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何学位论文水平却在下降呢?难道我的审美高了,要求高了,感觉错了?2. 写作规范仍旧是大问题整个论文看下来,到处都是低级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表格跨页、单位漏用错用等现象,非常普遍,看不出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单看论文,研究生都像没长大的孩子,各种幼稚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3. 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大学和研究生七年,语言文字表达并没明显提高,甚至变得拙劣和粗俗化,令人深思。4. 论文看不出热爱和用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生涯心血结晶,是自己青春之花,是有生以来智慧集结最高状态。在学位论文里,我看不到青年学子的真诚、认真、质朴、耐心、热爱、激情以及创造性,看不到一个生机勃勃、鲜活的青年人,满屏看到的却是机械、呆板、仓促、急躁、焦虑、侥幸、敷衍以及一个低俗拙劣的功利主义者。(图片来源:昵图网)5.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缺失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和塑造科学精神的地方。从学位论文来看,研究生大都很马虎、很粗心,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单从学位论文的文字撰写来看,只要自己反复读上三五遍,让同学帮助核对一遍,导师再看两遍,应该不会出现那么低级的错误。现在学位论文,大多是仓促而就的半成品,而非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匠心之作。6. 独立任性急躁的九零后们他们这一代有三天三夜说不完的优点,也有一些社会时代带来的不足。每年三五月份,乌泱泱,乱哄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研究生答辩景观。传统需要去继承和坚持,国际视野也需要开拓。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时间趋于破碎化,思维趋向于表层化,缺乏以往青年的沉稳和踏实,多了几分急躁和功利。7. 论文质量把控制度失效大多数学位论文,从科研工作量、写作质量以及分量方面,导师应该都会有较为准确地判断。导师把不住学生,管不了学生,拦不住学生,最终半成品的学位论文游走全国,在市面上招摇。现在来看,学位论文质量把控缺乏强有力制度上的支撑,高录取率、低淘汰率,脆弱心理老师惹不起。现在应切实地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淘汰机制,提高淘汰率,建立退出机制,不能让高校成了学位论文粗制滥造的小作坊。8. 评委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人,内心充满了纠结,通过还是不通过,放水还是不放水?是坚持学术标准,还是随大流别较劲?最后,尽量地多写几条修改意见,寻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安慰,违心地勉强通过,皆大欢喜。评委们顾虑重重,面对现实又很无奈,也改变不了现状。如今,教授们拒绝评审成了新潮流和新趋势。(图片来源:pixabay)9. 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建议论文送审前,需经过教研室预答辩,经过匿名投票,超过三分之二方能送审。送审阶段,五个评审人,两个及以上不通过,直接延期一年,导师停止招生一年。一个不通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赞成票低于三分之二直接推迟一年。我们不能指望每位研究生都会从事科学研究,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保持住学术品位,要守住学术底线。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缺人才、呼唤人才,一方面是就业难。研究生如果认真对待科研,提高学术品质和成色,最终在求职过程中将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研究生如果对待学位论文采用六十分万岁主义,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更多追求短期和直接回报,缺乏理性和长远洞见,膜拜精致利己主义,他们的科研品质和能力,不会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很好地挖掘和提升,反而错过了科学品质锻炼的绝佳机会,最终给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拿硕士学位可能是缺乏淘汰性,但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到处都充满了残酷的淘汰和竞争。读书时期可以在导师面前任性,也可以钻体制的空子,拿注水的学位。但在社会上打拼,说到底还是能力竞争,残酷而真实。研究生的学术生涯,通过复杂的筛选淘汰机制,通过大数法则和二八法则发挥作用,将有科学潜质青年人筛选出来。最近,我同步在评审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同样是年轻人,青年基金申请人,年龄只是比他们长三五岁或者十岁八岁,但基金文本撰写质量明显比学位论文水平高很多。说到底,写一段文字,做一件事情,质量优劣还是个态度问题,与投入精力和心血密切相关。希望在哪儿?希望在于行动,在于未来!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111883.html学术君那你呢?你学生论文写的怎么样?

天寒既至

导师该如何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

摘要中青评论各大高校在细化强化导师权责的同时,也要防止改革滑向“唯导师”的极端。近日,针对有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到学生权益,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一般的授课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术道路上的“领路人”与“监护人”。因此,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前途,也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科研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毕业考核体制中,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情况是决定性标准之一。这一通行标准固然易于量化,但“唯论文”导向也催生了论文注水剽窃、期刊版面买卖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学术乱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人大代表提出“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建议,以图通过强化师生关系的方式破题,化解相关弊端。在大多数情况下,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情况,或许确实足以代表学生的研学成果与个人水平,但凡事总有例外——一些学术领域存在“成果难出”“论文难发”的情况。一些学术水平扎实的学生,可能因为得不到理想实验数据等客观原因无法毕业;某些急于毕业的学生,也可能利用“灰色手段”发表不合格论文,造成对学术环境的污染。导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研究进度直接负责,在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上赋予导师更大的自主权,无疑值得期待。不过,在研究生毕业的问题上,赋予导师更大自主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灵药”。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研究生评价的“唯论文”倾向,但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研究能力不做任何要求。就像清华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改革中所做的那样,在不以学术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门槛的同时,强化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作用,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严格导师选聘标准”“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等表述,明显指向了对导师的限制与规范。有关部门为了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进一步压实导师责任,导师自然有义务审慎用权,严守职业操守与教学规范。只有赋权与压实责任同步配套进行,才能打消广大研究生和公众的疑虑,让改革更为顺畅地进行。明确权责,一方面可以让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师德败坏侵犯学生权益,最终将会促成导师、学生与社会的“三方共赢”。撰文/杨鑫宇编辑/王钟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石蒜

硕士生没发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全而无非

刘梦洁被湖南大学取消硕士学位,导师也一并被处理

刘梦洁何许人?估计在此之前没几个人认识,但今天她却成了焦点,成了继翟天临之后的学术不端的典型。问题是,全国还有多少个翟天临,多少个刘梦洁?估计很多人会睡不着了,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的学位不保呢?刘梦洁是湖南大学教授洪源带过的一研究生,其硕土论文引用了云南财经大学一名教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一万多字内容,导致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博士论文查重不过关。该教师网上举报,随后湖南大学表示,成立工作组展开核查。经查实,刘梦洁确实有涉嫌学术不湍行为,于是湖南大学微博发布《关于刘梦洁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的调查及处理说明》称,学校决定撤销刘梦洁硕士学位,给予其导师洪源警告处分,取消其导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对此处理,湖南大学做得还是很及时和正确的,不但处理学生,也处理导师。虽说洪源教授是学术高手,但湖大毫不手软,坚决处理,坚决捍卫学术的权威,刹不正之风。湖南大学被评为双一流B类大学,要想升为A类大学,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呀。说实话,自从翟天临事件后,好多没毕业的硕士、博士生怨声载道,论文改了一遍又一遍。导师也是火气大,上海交大教授因为学生改论文不上心而大骂学生。甚至听说个别博士自知难以毕业而退学了。还有已毕业的,也会担心自已的论文被复查,也会担心。总之这一轮的学术整顿是好事,保证学位的含金量,别出太多水货,还中国教育一片蓝天。你们怎么看刘梦洁被取消学位,导师被调离岗位的事件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大狗民

读研期间成绩不好,能否在本校读博?听听导师的建议

2019年9月20,有朋友留言小西:小西老师,您好!我读研期间成绩不太好能在本校读博吗?亮明观点:"硕士期间成绩不太好"和"是否要在本校读博"没有相关性。为何这么说呢?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是关键,也是在读大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是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还是参加创新创业的竞赛,前提都是不影响学习。2019年作为新生班导师,召开班会时告诉他们"学习是第一位"。硕士阶段的学习,不同学校的安排有差异。常见的是研一阶段班级制课程教学,研二、研三(部分是2年学制)进入课题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形成一份逻辑合理的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在硕士阶段,成绩并非是最重要的,这不是说"不求上进",而是绩点不算太低就可以。比如说,一门专业课90分、70分的差异不大。不少课程考核是交一份小论文,专业内导师打分比较"随意",给的分数都不低。既然说到成绩(考分)不是关键,什么才是核心呢?硕士研究生,"研究"两个字很重要,要自己开展一些课题,成果(如小论文、专利)等才是最值得努力的。绩点再高,也不如一篇高水平文章,尤其是评定奖学金。比如说,专业内评定奖学金中绩点仅仅是一个基本要求,如不低于2.8。综合评分时,论文的数量、分区才是分高低的因素。我读研时有个同学,一年发了4篇中科院2区以上sci论文,给的国奖、校长拔尖奖学金等。他的绩点宾馆不算高。是否要选择在本校读博?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是得考虑好是否要读博?近三年的统计数据表明,4年学制内无法正常毕业(延期)的博士生占比2/3。9.20日的今天,我还看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博士生填写退学申请表,真的很可惜。作为一个导师,我觉得不少人有"混个硕士学位"的心态可以接受,但是想"蹭"个博士学位,难度真的不是一星半点。想明白自己读博的需求,如对科研感兴趣、想进高校工作等。同时,和家人沟通好,得到他们的支持是你"熬"过博士艰难期的最大助力。本校读博,关键是看你之前读研的导师团队如何。除非是课题组内导师读博时调整,去其他团队一般不太容易,毕竟不同导师间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影响导师间的关系。有么有好的平台、足够的课题经费、导师影响如何等?常说的一句话"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本校有优质的导师乐意接受你读博,留下来读博没问题的。另外,就算绩点不高,稍有影响你申请国外大学读博。不过,要是你有不错的科研成果,走申请-考核制的渠道去国内其他知名院校读博,并不局限于本校。相信你的硕士生导师也会鼓励你去更好的平台深造。最后,有心做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同学,不要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当然,就算成绩不重要,绩点高些总归"没坏处"。加油!

源源不绝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硕士导师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即可?

或许你对硕士导师没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又或者说你认为他们仅仅是一位老师而已,其实硕士导师和普通的老师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是学历上,另一方面是科研能力,另外还有一个基本的门槛,那就是所有带研究生的这些硕士导师都必须是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普通讲师是没有资格带研究生的,所以硕士导师不是简单的老师而已,其还具备多重属性的。但是现在的硕士导师在对待自己每年所带的研究生时,大多的要求就是学生顺利毕业即可,对于学生是否能发表非常有建设性的论文、是否考博他们不是特别的关心,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硕士导师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就可以呢?其实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一名硕士导师对于自己所教专业非常的熟悉,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如果想让学生写出一篇专业领域的创新型论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学生考博的问题上,更多的硕士导师还是建议自己的学生要慎重的考虑,因为很有可能你的硕士导师现在还是博士在读,读博很多年但现在还没有毕业,所以他深知读博的各种辛苦,因此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即可。此外,现在的研究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同时院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分配到每一位导师的手里的学生也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导师是不可能将所有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带出来的,毕竟导师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所以他鼓励学生搞学术研究,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就可以。最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之所以攻读硕士,其实和硕士期间的教学没有任何的关系,更多的大学生之所以读硕士就是因为想混得一个硕士学历仅此而已,对于写论文搞学术根本没有兴趣,而作为硕士导师他们也清楚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的内心真实想法,所以也不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写论文什么的,只是建议学生多关注一些专业内的新动向,不要脱离就可以,因此便希望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就可以。总之,越来越多的硕士导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就可以,既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期望吧!

大波浪

硕士学位真的是鸡肋吗?听听导师的看法

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硕士生人数和毕业生也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硕士毕业就业竞争也异常的激烈。因此现在的有人单位在录用方面都是优中选优,以前要求本科学历的岗位,现在都是要求硕士学历,硕士学历的岗位就要求211及以上等级院校毕业,但到最后发现,被录用的竟然是某些著名院校的博士。甚至有的较好的小学招聘老师,最后录取的也是一帮博士。那么,今天的硕士学位真的是变成鸡肋了吗?塔主在读研期间,就遇到同样的问题,研一研二的时候从来不想这些事情,等到了研三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忙着投简历、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似乎广撒网成为硕士毕业找工作的共同手段,我也问过很多的同学,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得到的答复是,这样是事业编制能录用或者考上公务员,去哪里都行,干什么都行,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工作,因为根本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从人们的印象中来看,研究生学历已经算是高学历人群,按理说找个工作问题不大,但是事实上是一个很普通的岗位,N个研究生在抢。同时话又说回来,研究生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一般是从事科研工作是相对对口的工作,可是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科研单位招聘人员时,最低学历都要求博士学历,包括高校教师、助理研究员等,硕士学历只能应聘一些高校辅导员、科研助理等为科研或教学工作打打副手或者服务性质的工作。现状是,硕士毕业生要想从事科研工作,还必须去读个博士才能换的基本的门票,那么硕士学位真的变成了鸡肋了吗?从行业角度考虑其实,塔主想说的是不同的行业和专业,对学历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一些做基础性研究的专业,相对是需要更高学历的门槛,但是有些应用型的专业,更多的是要求经验和实践的,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在意,因此,每个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要继续读博,或者硕士毕业就业,不要受到其他行业情况的误导。去便签重能力塔主想说,不论是硕士学历还是博士学历毕业,在找工作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要突出自己个体的能力,不要总是在自己胸前挂一个我是研究生,我是博士的身份标签,如果长期标签化的话,就会让自己原地踏步不进步,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也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比较读硕士博士仅仅是提升学历的证明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能力,这才是一辈子靠得住的财富。以上两点就是塔主对硕士学位是不是鸡肋的看法,所以说硕士学位并不是鸡肋,而是取决于行业以及个体的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局外人

导师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教育部回应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还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博士、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平,应有高要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对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发表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把学位论文的实质性创新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就在本周,教育部等三部门已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教育部透露,2020年下半年,将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分类制订不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真实体现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还将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编辑:高晨晨流程编辑 刘伟利

日夜无降

给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回应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还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博士、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平,应有高要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对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发表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把学位论文的实质性创新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就在本周,教育部等三部门已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教育部透露,2020年下半年,将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分类制订不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真实体现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还将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原标题《给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回应》。编辑 高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