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导师会帮忙推荐工作么,都会有什么要求威冲

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导师会帮忙推荐工作么,都会有什么要求

现在研究生阶段基本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跟随导师做科研,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科学思维,锻炼科研能力,有从师学艺的意思。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帮助老师做课题,相应地导师也会给学生“发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雇佣的关系。所以很多时候,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很多导师也默认了这样的称谓。除了上学阶段,研究生毕业时,导师对学生的就业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导师都会尽可能给自己的学生推荐工作。有了导师的推荐,相应求职成功率也会高很多,这与学生申请学校,找导师写推荐信是一样的道理。如今学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虽然学生没有太大的主动权,但是在联系之前,自己还是可以慎重选择的。2019年考研期间,网友就应该怎样选择导师进行过讨论,在选择资深导师还是刚学成回国的年轻导师之间,部分同学犹豫不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导师将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导师会给研究生带来就业机会导师都有自己的圈子,这里的圈子是指在行业领域内,他的实力和具有的影响力。每一位导师在科研方面都有所成就,这就是他影响力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可能与导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有些企业甚至会直接找导师推荐学生实习或者直接就业;一部分研究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校内一位导师,在某企业也可能会有一位导师,这样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也会给自己带来直接就业的机会;另外部分老师自己也可能有自己的公司,很多研究生也可能在导师的公司里实现就业。导师的推荐信是就业的有力助推器学生在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都会找两三位老师帮忙写推荐信,一般情况下,在业内成就突出,影响力越大的导师,写的推荐信越会受到重视。就业的时候也一样,导师给研究生推荐工作,或许不一定还用推荐信的方式,但是他的一通电话,一条信息往往就代表着推荐信的效力,相应你的简历可能就会得到相应的重视,至少不会在首轮就被淘汰出局。导师给研究生推荐工作,实际上是拿自己的信誉做担保研究生找导师,首要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掌握实验技巧等。给学生推荐工作,部分是导师的主动行为,因为在很多导师看来,自己的研究生真的就如自己的孩子,辛苦培育出来总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去处;也有可能是研究生希望导师给推荐。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导师帮忙推荐工作,并没有期望什么回报,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的一种承诺。推荐的学生表现好,受益更多的自然是学生自己和企业;如果学生表现不好,导师的声誉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导师帮忙推荐了工作,一定好好珍惜。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实力才是硬道理导师的推荐信会有很大推动作用,但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是适合工作的人才,另一方面老师给予了推荐,作为学生,就应该对得起导师的这份承诺。在这里我又忍不住提一下当年自己的经历。毕业时导师给我推荐了一家出版社,满以为以导师在业界的影响力,这个工作应该是十拿九稳。但是考试结束后第二天,导师转给我一条来自出版社的短信:读书太少,不适合出版社工作。自己没找到工作正常,但对导师来说说却受到了很大影响,导师本来对我抱了很大希望,但因为我自身的原因,他与出版社的关系也弄得非常尴尬。自那以后直到自己找到工作之前,自己没好意思跟导师打过电话。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导师帮忙推荐的工作,都不会差,当然相应地工作能力要求也不会低,被推荐去了过不了面试,抑或是对工作挑三拣四,这既是浪费了就业的机会,也是对导师信誉的不负责。所以对于导师推荐的就业机会,应该珍惜,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工作,终究需要自己来完成。当然,也不是每一位研究生都需要导师帮忙推荐,同样导师可能也不会给每一位自己的研究生写推荐信。遇到自己的喜欢的工作,同时导师也帮忙推荐了,最好还是跟导师说清楚,尊重自己的选择;如果导师没有推荐,也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请导师给予指点,或许会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有巨大的帮助。

案之无下

南邮自焚事件,导师开公司疯狂压榨研究生!这样的导师还有多少?

我们知道,中学校教师是不允许兼职的,但大学教师则没有这样的禁令,所以大学教师往往兼职的不少,甚至可以自己开公司。一方面,对于那些不大从事科研的大学教师,学校内的工作相对轻松,有较多业余时间,完全可以把自己拥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在学校之外派上用场,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所以不少大学老师在学校外面兼职,有些甚至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性侵事件主角钱逢胜就同时担任6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经常做科研的大学教师,特别是硕导博导,有个研究成果转化的问题,有些人会自己开公司。某些不良导师,就会利用自己硕导博导的优势,让自己门下的学生充当自己公司的免费劳动力,几乎给自己白打工,以此压榨学生,获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这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自焚事件的导师,那位张姓硕导,可以说,算是一个典型。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谭某,于2019年12月26日凌晨在实验室自焚。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在震惊又一个在校研究生走上绝路的同时,惊讶地发现,该研究生之所以走上绝路,不仅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与其导师有一定关系,而是几乎可以认定该导师有直接责任。该研究生之所以走上绝路,与导师张某对他三年来的谩骂、侮辱有关,更与该导师贪婪到奇葩的压榨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这位张姓导师,除了申请的正规课题需要学生去完成之外,还自己开了公司。有学生向媒体表示,“张某的公司,没有正式员工,所有的劳动力都是我们”。在她的公司里,谭某这样的门下学生,几乎完全沦为导师的免费劳动力。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这位导师不但把实验室当作自己公司的免费仓库,而且不断地给门下自己带的研究生摊派各种任务,让男生进货、分装溶剂,让女生记账、货物库房,让这些学生像工厂的普通工人一样给她公司劳动,甚至还让学生去其他课题推销产品,等等。这些在读研究生,每月为导师的公司忙忙碌碌,但待遇远远比不上一般工厂的普通流水线工人。给她公司打工,她只是象征性地给一点点报酬,每个月最多几百元钱,甚至只有一两百元。如果学生做的不合她意,还经常受到训斥甚至谩骂、侮辱。一句话,导师张某的公司,成为了她压榨学生的平台,而学生们,则几乎成为了她私人赚钱的免费工具。这样的导师,还是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吗?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为了最大程度压榨学生,她甚至不准学生谭某参加英语六级考试,要求他签署延期毕业的协议。最终,谭某不堪压力,走上了自焚的绝路。这些年来,坊间总是流传各种导师把研究生当免费劳动力的说法,而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呼为“老板”在很多高校也一直盛行。虽然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已经开除了该不良导师,但是,那么,像南京邮电大学张某这样的导师,在全国还有多少?目前国内普遍实施的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到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避免南邮的谭某这样的自焚悲剧的发生?如何让研究生培养真正回到它的本来位置上来?这些,是南京邮电大学自焚事件之后,需要全社会去面对,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桃太

中国6大类研究生导师盘点,你的导师是哪一类?

来源: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ID:sciclubs)作者:An 编辑:学妹师生关系盘点,来看看你的导师是哪类?亲爹亲娘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在科研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都是事无巨细的关心,完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一样看待。这种导师,在科研上,他会给你制定一个十分靠谱的课题,每天关注着你的科研动态,有问题及时帮你解决,甚至,说不定还会帮你做实验,发文章。生活上,关心你的生活费够不够,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和同学朋友相处的是否融洽-----不过,上面条件全符合的神仙导师,大家还是在梦里想想就行,反正我是没见过,应该是“此导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吧!现实中,能达到三点以上的,我觉得都是亲爹亲娘型的优秀导师了。导师评价 ★★★★优点: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用承担毕业压力缺点:在“过于溺爱”中成长的研究生,缺乏科研独立完成的能力,虽易达到毕业要求,但不能称之为“合格研究生”。亦师亦友型这种类型的导师呢,相处起来应该是最舒服的一种导师了。和这样的导师在一起,你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感觉。在科研上,你们或许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他可以和你一起很正经的讨论学术问题,互相指导,共同进步。抛开科研,他可能会和你一起八卦吐槽,可能和你一起酣畅淋漓的运动,可能和你一起逛街扫荡整个商场,还可能和你一起划拳打牌喝酒畅谈国家大事-----如果正在科研圈中摸爬打滚的你遇上了这样的导师,那么,一定要好好珍惜啊。在这种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中,药物学方向的李泽琳教授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人物了。李老师一生培养学生无数,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她曾说过在学校工作的她,因为跟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变得有活力了,学生们也都很亲切的称她为“李奶奶”,她很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教她用微信聊天、上网购物,她经常熬到深夜甚至躺在病床上帮学生修改论文、设计实验方案……前些日子,一位导师发的帖子“假期见不到学生,导师又发妖娆的朋友圈了”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大致内容是这位导师在暑假见不到自己的几位爱徒,百无聊奈,想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下他们的行踪,结果发现除了自己刚入门活泼可爱的小萌新一人在朋友圈尽情的游山玩水,其余几人票圈一片空白。于是,夜半时分,这位导师开始辗转反侧,不惊发出灵魂一问:难道我的爱徒们把我屏蔽了不成?接着,导师开始为他的几位弟子发愁了,一愁大弟子论文未发,毕业岌岌可危!二愁二弟子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结合不了实际。三愁三弟子过于手高眼低,心高气傲。四愁四弟子过于心急,结果事急过反。五愁五弟子过于功利,迷失自我。最后,导师终于不愁小弟子了,因为她是个不屏蔽导师的好学生啊----哈哈哈,说实话,你的导师要是也这样对你的科研生活都操心的话,你是不是开心的飞起呢。亦师亦友的导师关系是我觉得最好的师生关系了,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比如以下这位童鞋的导师:可谓是真正的优秀导师的典范楷模人物!导师评价 ★★★★★优点:科研过程愉悦,毕业要求易达到,且可以合格研究生身份毕业。缺点:无客气防备型这种类型的导师和学生吧,见面十分客气,但都心有防备。导师会很认真的指导你。除此之外,绝无他事。导师跟学生说话客客气气,说话做事上对你处于防备状态,绝不会惹你不开心,更别提说一些重的话让你难过或抑郁了。而学生也是如此。这种关系的师生关系,谈不上有多好,也谈不上有多不好。毕竟,他指导了你毕业。只是,你在日常的交流中提不到他,他在日常的交流中也提不到你。你毕业后,不会再想着来看望他,只记得自己有过这样一位导师罢了。对他而言,送走了一个还是“活着”的你,他也是如释重负,只记得你曾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你们,可能以后只是彼此的一份----en en en,不太重要的回忆吧!小编的朋友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毕业后朋友去了某地方科研研究所,该研究所当时刚建成并招了第一届研究生,朋友所在的课题组就来了一位,但就这一位研究生让朋友觉得自己中了“彩票”!朋友在该课题组是助理研究员。这位刚进实验室的新生,刚进课题组,对朋友以及另外三位工作人员可谓是怼天怼地,谁也不放过,并认为他们身上没有一丝一毫值得自己敬佩的地方,天天在群里找自己的导师“投诉”四位工作人员,整的朋友及他的同事们既心累又无语---先说下小编的这位朋友,硕士期间发了两篇SCI,其中一篇Angew,其余三位均是有至少一篇一区文章的人。反过头来看看该生,不对,现在称其为“奇葩”吧,一个名不经传的大学毕业生,刚刚读研啥都不会还指责别人能力不行。朋友及其同事忍了多次之后,终于爆发。于是,他们多次找自己的领导,即“奇葩”的导师沟通,希望其能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无奈这位导师担心如果他教育了这朵“奇葩”,万一其受了刺激做出不可挽回之事---于是领导劝几位下属多忍忍,忍够三年“奇葩”走了就解脱了---导师的这种态度更是助长了“奇葩”的嚣张,甚至快变成了四位助研的第二领导,于是不到半年,四位全部辞职---导师怕学生怕到如此地步,真是教育届的悲哀与失败!导师评价 ★★优点:彼此小心做事,该毕业毕业,该升迁升迁。缺点:没有深厚的师生关系在其中,互相隐忍,内心不痛快!路人陌生型这种类型的导师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心平气和的把你招进来,然后半认真的给你制定了一个课题,接着----放养!没错,就是放养!给你个开头,要怎么结尾就各凭本事吧,为师如果不是事务繁忙,就是水平不够,你们还是自力更生吧!怎么说呢,遇上这种类型的导师吧,和上述一样,不能说你不幸,可也不能说你幸运。说你不幸吧,可是你却得到了绝对的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反正他也不会管你。可说你幸运吧,自己本来就是一张白纸,还得毕业找工作,没有导师指导,只能自己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可能在科研路上不知道会碰到多少的一鼻子灰,还只能有苦往肚子里咽,什么都自己硬扛----最后,自学成才!小编认识的人中就有几位处于这样的一个尴尬境地。其中一位仁兄,起初找导师的时候听说XXX老师学术水平超高,年纪轻轻的就牛逼期刊文章是一堆一堆的发,绝对的学术届小牛啊。慕名过去的他很“幸运”的被小牛所青睐收入门下。直到这位仁兄怀揣着科研的梦想正式进入了实验室,期待学到小牛的独门绝技并直摇而上时,才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小牛事务繁忙,底下学子并非只他一人,且小牛还要经常在外面作报告参加会议,或者回来也是写着一堆东西,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的徒弟们。于是乎,朋友只能自己一步步来,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毕业的要求,但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朋友硕士毕业后就不想再搞科研了。只记得他说了句“今后,我与他(导师)可能再无任何瓜葛!”另外,小编还有一位学妹,进实验室两年,导师对其不闻不问,学妹虽心有不甘,但也选择自我成才,直到两年后,学妹有事找这位路人导师时。导师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学妹:“----”学妹说,那一刻,她对这个导师不是失望,而是有点忿恨了师生关系走到这步也是令人遗憾,在这种关系当中,导师与学生,两人之间,从未有过互相温暖时刻,却也从未有过翻脸时刻,只是,对导师而言,流水的学生,铁打的导师,他们也许已经对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见怪不怪了,也可能,对他而言,学生们只要“静静的来,静静地走”就好了!导师评价 ★优点:自我提升极大,能力超卓。缺点:按期毕业太难,过程过于艰辛痛苦。上司下属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是比较可怕的类型,其典型的特点就是:我名义上是你的导师,但是,我给了你实验平台,给了你读研的机会,你要借助我的平台做实验,靠我发文章,靠我毕业拿学历,所以,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采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揣着“明学”思想,打着资本家的小主意,这种类型的导师呢,轻则让学生抑郁几年,毕业后只是不再联系而已,重则,想不开自杀的,也不在少数。小编在知乎上,也无意间浏览到这样一个帖子:“复试的时候,老师说他这里补贴多,而且法定节假日都休息,有自己的课题……等进了实验室,一直在剥夺我们的时间,每个房间都装着监控,老师随时看监控,发现谁没在做实验,就会打电话骂骂咧咧,现在是每天打卡,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要一直在实验室,吃完饭就要立即赶过去,什么午休,不可能,每周一天休息,晚上回到宿舍或者周天也要随时待命,过年现在只给放三天,法定节假日几乎不放假,呵呵,补贴高?一个月四百,别的同一个专业的至少八百,还比较轻松,累就累吧,还不给发文章,有史以来,我们实验室老师从来不给发文章的。真心的,很累……想退学,但是,想当初自己那么努力又觉得不值,可是在这个老师的手下,我觉得没有希望,而且真的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夏天的时候40几度,在田里,七八九月,中暑中了好几次,我不过是个女生,老师从来不管这些...难道就任由老师这么压榨么,我该怎么办,何去何从?”“我该怎么办,我该何去何从!”这是多少身处这种境地的学子想解决的问题啊!中国一向崇尚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在现代生活中,大家称自己的导师不再是“XXX导师”,而是“XXX老板”。这种称呼来源于西方欧美国家,在国外,老板给学生发一定的工资以维持生计,因此学生更愿称呼自己“导师”为“老板”,而在中国,当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导师”的思想也逐步变成“老板”思想,于是,在这种导师眼里,师生不再是师生,而是“上司与下属”,这是科研届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流失的悲哀----导师评价 ★★★★优点:能力上升。缺点:压力大,得心理疾病,社交恐惧!鱼死网破型如果比压榨还痛苦的师生关系,莫过于让人绝望的“鱼死网破型”了,这种关系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让我对这个世界无所眷恋,那就让我带着你一起毁灭吧”!貌似不过几个月,就会报出一则两则“XX博士轻生”的消息,除去被曝光出来的,被学校压下去的更不再少数。看着一条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撒手人寰,留下亲人痛不欲生的活在人间,不禁有人想问,到底是现在的博士心灵太过脆弱,还是现在的导师过于没有人性!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而他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紧接着,杨宝德与其女导师之间的聊天内容曝光,引起一片哗然!杨宝德平常除了陪导师周教授吃饭、挡酒以外,他的导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甚至,杨宝德周五晚还要去周某家打扫卫生,给她擦车洗车,喝醉后还得陪她打麻将,而且还过分干预他的私生活,明确说杨宝德和其女友不合适-----OMG!说实话,小编对这导师也是活久见了,这导师真的不是把杨宝德当做自己的学生,而是给自己招了一个免费的保姆好吗?不对,保姆也没杨宝德这么惨呀!通过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了解到现在大学里很多导师,都把学生当做长工一样使唤,谁说知识分子就不会压迫和剥削人!真的是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流氓有文化!知识分子手中有权力,比官员还可怕。这样的人,真的是枉为导师!也再次印证,素质与学历真的不一定正相关。而现在,一些学生在被导师压榨绝望之际,选择通过轻生的方式昭告众人其导师的劣行,来个鱼死网破。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你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还有父母,还有亲人,还有朋友,你是否想过你的离开给他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又是否想过,把你的经历告诉他们,找他们倾诉,一起找到解决之法呢。大多数的博士轻生案件在自杀前并没有向自己的至亲倾诉过,怕他们担心,可是,以极端方式离开世界的你,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却是担心的N次方啊!导师评价 ★★★★……★优点:无!缺点:残害人命,荼毒社会!希望大家遇到的导师都是“亦师亦友”型!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请不要沉默,也不要逼自己,适时沟通解决,不要自己一个人扛!

寿者昏昏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喜欢称呼导师为老板?原因主要在这里!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现在确实有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喜欢称呼导师为老板。不过,小编发现,整个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导师的称呼往往都很正常,一般称之为老师,很少有人称呼为"老板"。倒是经常在实验室忙活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称呼导师为“老板”的比较常见。从专业来看,读研读博,估计最苦逼的就是工科学生了,往往需要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工科类专业,项目多,课题多,某些有本事的导师能拿到多个项目,甚至还可以和外面企业合作,拿到一些商业性应用项目。这个时候,就是导师去拿项目,拿到后就给自己的学生做,给学生一些补贴之类,导师成了“项目老板”,而学生给导师打工,师生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雇佣关系”,学生往往会把导师称为“老板”。我有个同学,在一所汽车专业实力居于全国前三甲的强校里面学车辆工程专业,导师是个牛人,不但能拿到基金委、部属、省属之类的课题,曾经还拿到了一个汽车发动机生产厂家的商业项目,帮助该企业做关于产品升级的一些实验和大量计算。结果该商业项目使得我同学和他的几个研究生同门几乎没日没夜干了半年多。后来课题结束,他们每个人获得了导师数万元的补贴,当然,这些补贴来自于该项目的报酬。在类似这样的做课题或者项目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事实上的“雇佣关系”,学生是否被“压榨”,往往由导师决定。某些时候,导师甚至会因为自己的项目需要,不让已经可以毕业的学生毕业。所以,学生把导师视为“老板”,并私下里那样称呼,在工科类专业里面比较常见,而且已经“流行”多年了,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则几乎不存在那种“雇佣关系”,导师能拿到的课题往往不多,即便有课题可做,研究生也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理思路、查资料、找数据、搜文献、做计算、写论文之类的工作,一般来说,不算很烦难,无需泡实验室,导师也没有多少机会给予学生多少补贴之类,所以往往是一种“正常”的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没人把导师当做“老板”了。可见,很多事情的背后,有他自己的逻辑和道理在,把导师称呼为“老板”,其实背后就有这种“导师变老板”的逻辑在。不过,这种导师当“老板”,学生做“打工仔”的现象终究不利于师生之间树立健康良好的关系,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就最近几个月,已经出现了多起研究生跳楼的事件,其中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往往也很难绕开研究生的那个“老板”。从“导师变老板”来看,现行的“导师负责制”,特别是在理工科类专业里,有优化和改进的必要。你对研究生、博士生把导师称呼为“老板”怎么看呢?你觉得该如何改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必由其名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真的是“老板与员工”般吗?

或许我们已经听说过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最大的一门学问就是和自己的导师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听很多学长学姐们说过一定要维护好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研究生都把自己的导师称之为“老板”。那么你会怎样来看待你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呢?研究生对于导师而言,每位学生对自己导师的看法是不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在于自己,导师相处的方式以及方法,说话的语气和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的不同而具有对导师不同的评价,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人性格是比较能使人快速的接受,而有的人是慢性子,很长时间才能够熟络。或许我们曾经听到考上的学长学姐以及自己的本科老师们说过,研究生导师,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更像是自己的一个老板。目前对于导师的关系有两个比较极端的说法,第一个就是导师在无时无刻地让你帮他做项目干活,智有些在网络上新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就是导师把你把她的生活琐事也强加于你,比如让你帮她买菜和接她的孩子下学,其实这完全超出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范围,其实更像是老师对你的压榨,所以也频频出现了很不好的一些新闻,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再度紧张。另一种看法就是导师和学生是互相衬托,互相成就,互相选择,互相成功的一种关系,因为导师特别希望自己带出来的学生更加优秀,所以把自己毕生的研究心血和经验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生,而学生们看到导师如此的费心,自己也会倍加的努力,掌握好导师所布置的任务和工作,积极地参加一些比赛和科研项目,为导师争光,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又像是师友。其实我们与导师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自己来评价,也不能单单靠着传言或者是听信人其他同学的们的说法,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自己才会有发言权,其实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对学生十分负责任的,都想自己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你认为研究生导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大搬家

研究生的你,还在为导师“打工”吗?

现在的研究生学习都是导师负责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老师,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你就跟着老师学什么。研究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老师授课,同学听课。在研究生和导师的多类关系中, 有两种非常的典型。"放养式“,也就是说导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养式”的教学方式听起来很诱人,但是每个研究生都是要毕业的,毕竟只有拿到学位证书才是研究生对不?那么毕业就涉及到了最后的毕业论文,试想自己的导师什么都不闻不问的话,自己的能力能保证自己毕业吗?所以”放养式“的方式受害最深的还是学生自己。”压榨式“,也就是表面上导师很关心学生,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甚至是进入自己的企业实习,其实就是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压榨式“的关系是很难定性的,我们很难分清楚这究竟是压榨劳动力还是培养需要。毕竟相对”放养式“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去实习也是不错的了。那么很多研究生是希望去企业实习的,这也是一个机会,能接触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接触更加新颖和高端的技术,如果导师推荐的企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可以和导师商量。所谓”权利导致腐败,绝对权利绝对导致腐败“,在高校师生的关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导师对自己培养方式的不合理,这是因为导师和学生的学术权力、金钱地位不对等,对于导师培养学生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硬性标准和要求,但这些标准和要求都需要“责任”、“职业精神”、“管理条例”等来约束和保障。国务院发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说明了”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学生的意愿很重要,不能因为鼓励创业而忽略对学生的正常培养。在高校中,还是要规范导师的行为,避免老师滥用权力,压榨学生。同学也应当适当和老师表明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多和老师商量。

故艺

一个硕士生导师到底可以带多少学生?

一个硕士生导师能带多少研究生:(1)原则上不超过2个,但是始终有不讲原则的。我们学校通常要求每个导师招生人数不超过2个,如果当年承担有重大项目的导师,可以申请多带1个,也就是最多不超过3个。然而,总是有破坏规矩的人,那就是一群叫做“领导”的生物,他们可以跨专业、夸学院、无视一般规矩肆意妄为地多招生,有的老师一年可以找七八个学生。(2)对于有项目、有经费的老师,招生数量是多多益善,无奈僧多粥少。我们课题组4个老师,3个导师,原则上每年可以招6人,也就是在读人数最多可达到18人,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读人数只有10人。原因在于学科导师多,每年的招生人数有限,僧多粥少。前几天课题组会时,组内老师还在抱怨,学生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没法开展。(3)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与学科和导师个人也有关系。通常工科的老师喜欢多招生,因为他们通常承担大量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需要大量学生跑现场、做实验,导师当“老板”的大多数是工科学科的导师。有的导师招生喜欢“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这样的老师每年通常只招一个学生,没有遇到合适的,甚至一个学生也不招。(4)很多学校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老师才能招生。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学校会给他们提供少量的生活补贴,更多的补贴还是来源于导师的课题经费。因此,许多学校就明确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导师才有招生资格。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杉田

研究生导师有哪些类型?谁才是你喜欢的那一类?选对了受益一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本科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社会和各企业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之下,几乎有70%的学生都会选择在毕业之前去考研。不仅仅是躲避工作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在以后找工作的筹码,也就是研究生学历。根据粗略的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培养出了超过1000万的研究生,而在校研究生的数量也是超过了300万。不得不说,这个数字真的是非常大。但是,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来说,研究生学历仅占据人口总数的0.62%。所以,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考研已经成为学生的必选之一。虽然考研的人数增加了,但是考研的困难并没有降低,反而是越来越难。根据最新的资料来看,今年全国考研的数量又是比去年增加许多,还有10000多人报考了南开大学,可谓是难上加难了。当然,如果考上研究生,那就意味着要进行更为高深的知识学习。进入研究生院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研究生导师。我们都知道,研究生导师对于一个研究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够在研究生阶段获得多少成长和资源,这些都是研究生导师决定的。因此,选择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研究生导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4种吧!1、行业大拿行业大拿我们都知道,就是那些在某个领悟或者行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的人,这些人或沉迷于学术研究,或者是一些研究所的高管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的实力是经过行业认可的。但是,这一类的导师一般都不是太人性化的,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是非常真诚的,或者说是非常疯狂的。有时候为了自己的研究,势必会委屈这些研究生,研究生吃一些苦头也是必要的。但是,虽然这一类导师不是太人性化,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是绝对权威的,研究生跟着他们,肯定能够学到很多知识。2、霸道型导师这种类型的导师一般都是由于个性问题导致的,当然,这类导绝对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这类导师的特点就是霸道,无论是实验步骤,还是写论文,导师要求什么,学生就必须写什么。如果没有达到导师的要求,可能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骂。可能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与这种导师一起学习可能很累,但是也有很多优点。这类霸气的导师通常都会有足够的资源,也会袒护自己的学生。跟着这样的导师学习,不仅能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还可能赚取薪水。3、佛系导师这是一种反面教材,我们现在都说一些中小学的老师就是佛系老师,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是混日子的,不作为。其实,研究生导师有的,平时就是放养状态。他们从不督促学生,说起来好听点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但是实际上就是不太关心学生的发展。这一类导师虽然佛系,但是如果学生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和强烈的发展愿望,只要资源给到,学生成长得也是非常快的。4、家长型可以说,学生与谁相处起来最轻松,或者最舒服?那无疑就是自己的父母了。这一类导师就是家长型的导师,这一类导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像家长一样,不仅关心学术研究,而且还会帮助你其他。这类导师通常都会非常友善,因此学生相处起来也比较轻松,而且一起做研究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以上是四种最常见的研究生导师类型,你最喜欢哪种呢?请在下方留言评论!

汝知之乎

硕士研究生导师薪资多少?带研究生有工资吗?

高校研究生导师工资,因为高校收入是和职称挂钩的,至于硕士生导师,讲师可以是硕导,教授也有可能只是硕导.另外我看有人说高校老师收入主要靠项目,那是因为你自己所在的团队是这样,我在的学院算是某211里面的强势学院了,之前统计过,没有项目的老师比有项目的老师要多.所以,我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来回答,副教授工资一般5-6k.当然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比如年薪制的要多点,可是年薪制一般年终又不给力.其他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算年终奖里面,比如带学生,比如发论文.所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加之前就是10万左右,如果还要再上一层楼,就需要接项目了.大家对高校老师的影响很多是接项目,挣大钱,但是大家没细算过账.一个实验室如果要接项目,你总要有几个学生吧,那学生就要发工资吧,一级三四个学生,三级十多个学生,一个月一人八百,一年就十多万没了,再加上很多项目你不可能一分钱材料不买吧,那一年要挣20万+,估计有一半需要从自己找的项目里面出,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外面拉三十万的项目.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导师如何牛b,我导师会克扣我劳务费,但是不要忘了,我说的是大多数老师,而且是副教授,而且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国家自然基金算下来一年就二十来万,横项的要找三十万估计不太容易吧,还有如果你克扣工资,招不到学生咋办,招不到好学生咋办,项目自己干?如果挂靠在大团队就没有上述问题,但是你多了一个上线,刚才的算法失效.学校一年给你10万+,要想团队给你十万+,你需要给大老板创造多少收益?几十万?那么是几百万的项目?我刚才算研究生一年给一万补助,要给导师做几十万的项目大家可能都觉得给的太多了,如果你的大老板压榨你,估计就是这么一个算法.而且在大项目组里面,你要带大老板的学生,发论文有大老板的一份,要帮大老板去论文答辩,这些钱你是不敢找大老板要的.而且如果头上挂着几百万的项目,那发论文什么的就比较难,晋升也就比较难.当然,我也见过一年挣几十万,几百万的副教授,在外面开公司,很挣钱,但是现在据我所知,项目很不好接,因为很多好赚钱的坑别人已经入了,再入就很难,而且现在的企业拿钱出来,都是恨不能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而且,你敢埋头做项目,这辈子不打算评教授么?...

铁皮鼓

如果硕士毕业后就参加工作,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呢?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点击文章右上方“关注”,即可跟进最新文章。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部分研究生导师01序 言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对于考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其中,很多人就计划在考取研究生之后,读满硕士就直接参加工作。那么,这类朋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呢?02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如何选定了某位导师,那么硕士这2年到3年,你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基本上就确定了。所以,在选择导师之前,我们一定要想好“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即什么样的导师符合个人的未来规划。首先,理清个人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我们要分析自己读研的意图,自我反省,找到未来几年的一个学习和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在研究生期间需要什么?只有知道个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朝着个人需求去努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其次,分析个人兴趣和优劣势。我们要认真分析个人的科研兴趣所在,分析个人的优势和劣势,通过选择合适的导师和科研方向,使得个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如果只追求导师名望,而不分析自身,不分析个人特点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则很可能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导致研究生期间的收获较少,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其次,全面了解目标院校导师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目标院系导师的全面了解,才能寻找到符合的导师。其次,圈定备选目标导师。通过个人考研成绩和综合实力,选定一些导师作为备选导师。其次,了解备选导师研究方向。对于备选导师的研究方向一定要做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包括未来的就业情况,以及是否是当前行业中比较前沿和热点的研究方向等。由于计划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所以更要选择市场需求大、未来前景好、收入可观,且个人比较喜欢的方向。这样,既能保证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能够愉快地学习,又能保证在毕业时找工作比较容易,且工作岗位“多金”。其次,选择应用型导师。既然你已经决定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那么选择一位应用型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你就能接触到很多实际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来锻炼个人能力,提前培养就业工作的相关技能。再次,选择“慷慨”的导师。著名高校里的导师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很多导师甚至参与了许多企业的运作,或者和很多企业有科研合作。那么,在你硕士毕业的时候,如果你的导师能够“慷慨推荐”,那么好工作机会的数量就大大增加了。最后,最终选择最匹配的导师。通过前述过程,选择与个人特点、未来规划、科研方向等最匹配的导师。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总结过往,分享经验,在教育等方面帮助更多的人。后续文章会持续分享考研、留学、中高考、子女教育等相关话题,欢迎关注和留言讨论。-----------------------------------------------------今日互动话题:你决定硕博连读,还是硕士毕业就工作呢?为什么?------------------------------------------------------注:本文部分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