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可以进高校做老师吗?答案是可以,但很可能是临聘人员短片版

硕士研究生可以进高校做老师吗?答案是可以,但很可能是临聘人员

教师是个好职业。尤其是高校教师,做高校教师有着华丽的光环,人们往往会把高校教师都称作“教授”;做高校教师有着无限的自由时间,不但可以利用课余在外面赚第二次钱,还有时间带小孩,可以省去请保姆的昂贵付出;做高校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不会为学生的成绩而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做大学老师。但是,因为是高校教师,所以学历要求比较高。不像教小学中学,有个本科就基本可以混一辈子了。那么,什么学历可以做高校教师?在过去,很多高校教师是本科文凭,现在呢?本科高校基本是非博士不进,如果是省会城市或者那些“211”、“985”高校,不但是要求博士,还要有海外经历,还要有诸如SCI的诸多要求。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很多人不禁会问,如果我读了个硕士研究生,可以进高校教书吗?答案是可以的。不过……。对于一些地方高校,目前是有个别紧缺学科可以进硕士研究生的,不过,需要参加公招,而且名额极其有限。但是,因为高校编制的原因,因为国家每隔几年都有个某种评估的原因,高校是不敢进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即使进来了,你还要去进行学历提升,对于高校,这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于是乎,很多高校采取了一种既不违背国家政策,又可以解燃眉之急的方法,即招聘非事业编制人员。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主要是指高校聘用的不列入学校事业编制,与学校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人员,以及在学校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人员用工一般为后勤服务人员、实验、教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工资由大学支付,不享受财政拨款。非事业编制人员不属于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其工资待遇与正式职工有所区别,缺少政策增长工资的途径,工资普遍较低。虽然也有社会保险,但只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项。非事业编制人员虽然签订了劳务合同,但也是有随时被辞退的风险的,而且因为是非事业编制人员,在心理上总会有点第一等的感觉。干活做事往往只会忍气吞声,不敢大声喧哗。因为你不是正规军,你的底气自然就要差点。更重要的是,非事业编制人员无法考职称,也没有升职的希望。所以,如果你是个硕士研究生,如果你真的想到高校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咬紧牙关,再拼出一个博士来。现在地方本科院校博士差额比较大。

中康

985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当大学老师吗?大学教授说有点悬!

大学教师在人们看来一直都是很不错的就业选择,毕竟社会地位高、工作体面、薪资待遇也很理想,且课时安排比较轻松,不像初高中老师那样有着较重的教学任务。一些优秀的大学教师在不断产出优秀科研成果、发表高含金量论文的过程中,还能够额外拿到不少经费。真正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与论文带来的是名利双收,总体看来是非常诱人的。但是,相应地,想要成为大学教师就要真正具有硬实力和高水平,光是学历要求就相当高。一般大学教师的学历都要在博士生学历水平,而博士生数量本就稀少,基本上都是尖子生、佼佼者,因此想要过学历这一关就绝非易事。那么,如果是985名校毕业的硕士生,能否成为高校教师呢?资深大学教授表示:有点悬,可能性很小。首先,高校分有三六九等,一般本一大学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水平,想要进入一本高校任教,非博士机会渺茫。想要在211高校任教,一般都要是顶尖985高校的博士生出身;在985高校任教,则一般要求世界级名校博士生、相关留学交流惊艳、出众科研论文成果等。因此,如果是一流顶尖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在某些二本、三本高校任教还是有很小机会的,但是随着高校对于老师要求愈发严格,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基本上也要求是博士学历;其次就是一些专科、高职院校,985硕士生就业相对比较吃香。因此,就当前高校教师的就任情况来看,如果是名校硕士生身份,想要在本一院校就业,可以任大学辅导员职位。但是辅导员与教师相比,无论是工作方向还是工作内容上都存在很大不同,并且显得比较“鸡肋”。大学辅导员不像教师一样,一些院校对于辅导员职位采取的是合同制,使得其岗位定位有些尴尬;且大学辅导员一般不任教,从事的是行政类工作,上升空间也尤其有限。大学老师更接近教师的身份,辅导员的发展晋升空间则小了很多,不仅被编外人员身份限制了职业发展,且想要考取本校的博士生继续发展,也不是很吃香。最重要的是,比起大学教师的高薪高待,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不是那么可观,如果在非一二线城市的高校任辅导员,一年到手的薪资很可能不过十万。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贴近于负责好学生的各项生活日常,比起教授老师们只需要讲好课、解答少量问题、做科研的工作内容,就显得比较“鸡肋”些。当然,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如果有意向在专科或是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相对而言反而更加理想。因为当下有不少位于经济发达迅猛的一二线城市的高职院校,待遇都很高,薪资相当可观,并且一般还给编制,稳定有保障些,也有更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并且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还比较青睐985名校的硕士生,对于学历要求不至于那样严格,就业上更吃香些。如果没有读博意向的话,在高职院校任教反而是挺好的选择,教学压力相对小。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名校辅导员的身份地位也存在不同的争议看法,需要大家仔细斟酌。如果让你做选择的话,你是选择继续读博深造去更好的大学当教师,还是选择就以研究生身份在高校中任辅导员、或是去高职等院校当老师呢?欢迎评论!

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的区别是什么?

学士(Bachelor Degree),是本科(undergraate)毕业能够获取的学位。我在中国的时候有理学生、工学士、文学士等之分,不知现在是否有变化。国外的分法也比较类似,比如通识教育的文科(liberal art)的学位常常是BA(Bachelor of Art),理科专业(Science)授BS(Bachelor of Science)等等。学士学位一般需要全时读四年获得,也有的专业譬如工程、设计等需要五年,当然半工半读要多久就不好说了。硕士(Master Degree),是研究生(graate)期间可以获得的第一个学位,在中国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全时攻读,最后要写硕士论文。在美国硕士则有两种,一种是学分硕士,只需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以文科居多,用的时间短一些,一年半甚至一年就能毕业拿到学位;另一种是论文硕士,需要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这样的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毕业。博士(Ph.D),是研究生期间可以获得的比硕士更高一级别的学位,攻读博士并不需要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可以直接攻博,但是一旦博士不能达到毕业水平的话,可以改成硕士毕业。博士需要三到五年全时攻读,也有延长到更久的,在美国如果七年博士还没有毕业,一般会被认为该博士生没有毕业的能力,但这并不绝对,我认识的同学中有读了九年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论文做的极其优秀,属于慢工出细活儿的那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一种学位,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一种学历提升的过程,简单的说,本科生就是学士,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硕士,毕业获得的是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毕业后获得的就是博士学位,目前博士就是最高学历。而博士后是一种工作经历,并不是一种学历,它是有工资的。博士后是指博士毕业取得学位、学历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后不是学位,也不是职务或职称,它只是一段工作经历。教授是一种高级职称,比教授低的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过去的教授不一定是博士、硕士,甚至连学士也不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教授可以拿到行业的最高职称津贴,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而博士、硕士、学士只是证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甚至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过,但不一定就能很快评上教授。反过来说,虽然教授没有较高的学历或者学位,但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学习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教学经验、研究经历比较丰富,他仍然可以当研究生导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并且我国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

无弃

研究生选择导师,一定要选教授或者副教授,这或许是最荒唐的标准

可能参加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生,对考研相关的一系列事情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只不过在诸多的事情中一定会设计到选择硕士导师这个问题,毕竟好的硕士导师对于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好的导师决定了你就业时的平台,因此所有考研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找一个完美的硕士导师。记得当时自己选择硕士导师之前,也查阅了很多的导师相关资料,看看导师的科研情况,有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等等,但最终我的选择并不是根据我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而得出来的,因为我的学姐给我推荐了一个她口中非常好的导师,于是我就选择了这位导师,当然在之后的研究生生活中也证明了我学姐的眼光。当然,每一个人选择自己硕士导师的标准不同,可能有的是按照导师的年龄,可能有的是按照导师的性别,可能有的是按照导师的近几年科研情况,但其中有的学生会认为选择导师必须是在那些有教授职称的老师里选择,或者是副教授,这才是最佳的导师。这样的标准没有错误,也不能说完全的正确,因为现在各高校绝大多数的硕士导师都是教授、副教授,因为能够带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最低也是副教授,所以这样的标准其实没有任何的价值,也没有什么参看价值,更不要认为教授就一定是好导师。同时,还有985高校、211高校的一些导师不是副教授,也 不是教授,仅仅只是一个讲师,但是却可以带硕士研究生,像这样的硕士导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收到硕士研究生的喜爱,因为年龄相差不大,有着共同的话题,并且这样的硕导近几年的科研一定非常的强势。但回到实际,硕士研究生选择倒是其实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够可以,因为或许你认为的那个优秀导师没有选择你,也没有什么价值,或许你不想选择的那个导师,他却选择了你,最后或许你就是他的学生了。因此优秀的导师配优秀的学生,你自己所具备的属性必须足够给力,同时还不要忘记在选择导师之前和自己认可多的导师见面沟通,争取自己能够进入其门下学习,这样才会更有保障。总之,选择导师一方面需要运气,另一方面需要方法,最终是哪位导师带你?这或许无人知晓,但是研究生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积极的去争取自己认可导师手中的名额,这样或许才能最终跟着自己理想的导师学习。

黄金雀

太厉害了!年仅28岁就能当教授和博导,这学霸不一般!

经常刷微博的人近期会看过这样一个热搜,28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为何这样的话题会被无数网友热议登上热搜排行榜前列呢?其实,是源于有一位美女博士,28岁就获聘大学的教授、博导,年轻有为的她被网友纷纷夸赞,也令众人羡慕和感叹,别人的28岁很成功,对比之下,自己真是望尘莫及。一起来看看别人的人生是怎么一路开挂的?据悉,这位女博士集才华美貌与一身,不仅颜值出众,还很有才华,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令人惊叹!感慨这个学霸不一般。从南方医科大学官网可以了解到,这位女博士的名字是李琳,出生于1991年,在今年7月正式成为该校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和教授。李琳在高考时考上了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并在校获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的医学部攻读博士学位,从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仅仅五年的时间就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在学期间,研究的领域都是与单细胞相关的,包括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的研究以及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开发。李琳不管是就读本科期间还是攻读博士期间,都是很强的学霸,学业上非常优秀,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而且研究成果突出,荣获了 “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5年度中国生命领域十大进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一毕业就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优秀学术骨干之一,并破格提拔为教授和博导。也许有很多人提出质疑,为何年纪轻轻就能当教授,要知道从大学讲师到硕导博导和教授,一般人都要历经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何她这么年轻就能当呢?其实,李琳刚毕业就能成为大学教授,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南方医科大学是从她的学术代表作和研究成果看出她的能力的,因此她完全能胜任教授这个职位。她没有什么特别强大的背景,但是她的真才实学令人欣赏,才能与年龄无关。关于南方医科大学,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南方医科大学是广东省的重点医学院校,医科类高校中位于前列,实力雄厚。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该校的学科优势非常明显,非常注重科研和学术。当代社会人才辈出,能在28岁当教授的,李琳不是第一个,30年强,有一位叫陈章良的,出生于1961年,在28岁时被北大生物系聘为教授,并在30岁时获得青年科学家奖,34岁时就当了北大副校长,在41岁时出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再来看看同为90后,也有年轻有为的,比如2017年也刷过屏的两位90后博导,一个是杨树,一个是刘明侦。杨树出生于1990年6月5日,毕业于复旦大学,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期间,发表了很多论文,研究成果也被广泛引用,凭借这些耀眼的成绩,被浙江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刘明侦出生于1990年,22岁就拿下了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24岁拿下牛津博士,在25岁时就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这些在科研界的优秀学霸令人惊叹和羡慕,太厉害了,不是吗?年轻就有无限的潜力和希望,只要努力读书,你也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你觉得呢?

今子之言

35岁就是硕士导师兼副教授,这样的老师属于什么水平?

35岁副教授也不稀奇了很多不到30就是副教授了。35岁晋升教授的也很多了。一般博士毕业在28-30岁左右,毕业后两年有资格评副教授。如果努力的话,2年内完全是能够晋升副教授的。所以说,大部分的博士晋升副教授都不到35岁。再来说说硕士导师,这个还是与学校平台有关。如果学校平台好,硕士导师其实很好评的。所以说,35岁的硕士导师兼副教授,算正常晋升吧,不能说特别突出。必须项目、论文和著作要足够“硬核”30岁上高级职称是什么水平?以科研成果而论,必须项目、论文和著作要足够“硬核”。我记得我上教授的时候,是拿了20多篇CSSCI刊和一本专著,两个项目:国家社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去评的。当然,在教学上也需要没有硬伤,生评教要优秀。我们学校35岁上教授的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不过平心而论,现在随着大学入职门槛不断提高,博士学历起步,意味着评职称的时间段会被严重拖后。在我们医生行业,这很正常一个博士艰难毕业,两年后可考主治,如果科研够强,副高青云直上,被大学聘个副教授更是不在话下。前提就是科研科研科研!在中国现阶段的医疗行业中,科研能力好的人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你看到的副教授文章绝对牛。但是看病不一定,尤其是外科……怎么说呢,有很多主任也很苦恼这个问题,人家博士来科里,堂堂副教授了怎么可以不会开刀?毛毛糙糙上台,很容易出事。小编总结一般来说,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不耽搁的话,28岁可念完博士。博士毕业后,两年后可直接升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规定为5年间隔期。这意味着正常晋升的话,上副教授也得35岁了,教授则会被拖到40岁。所以,35岁上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这在目前来看是属于正常晋升。只要个体足够努力,相当一部分人都能达到。

死魂曲

儿子考研已拟录取,但是导师职称才是讲师该如何是好?

今天,百家有个朋友私信小西,她的孩子今年考上一所211院校。但是,学院分配的导师是个讲师,她有点为孩子担心,问问小西有什么看法呢!小西觉得这个问题挺有代表性,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清,就来聊聊我的看法呢!大学是人生最好的阶段之一作为大学老师,小西觉得非常有必要为讲师正名啦!职称评定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遴选是两个体系,其中副高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不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必须条件!具体的遴选条件得看所在院校的每年规定,注意是每年,进了高校你才会发现职称评定、导师遴选的条件每年都会有变化!大部分学校遴选硕士生导师的条件是课题、经费、发表高水平论文(文件表述归纳下来就是这三点),而不是副高职称,少量年龄较大的副教授同样不是硕士生导师。类似的,不少教授同样不是博士生导师。不少高校采用的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属校聘)在考核期内其实也不算具有正式的副高/正高职称,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因此,不少学校中级职称的讲师通过硕士生导师遴选,的确可以顺利成为硕导呢!不信的话,可以点开北邮电子工程学院的官网查看师资队伍中的中级职称,类似的讲师+硕士生导师不少呢!985高校中同样有不少讲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毕竟越是学校层次高,讲师优秀的可能性才更大!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为什么会出现部分讲师成为硕士生导师的情况呢?首先是研究生培养的需求。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的同时,招生人数同样在增加。为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少院校都限制教授、副教授每年可辅导的硕士生数量,如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这就会导致部分研究生没有可分配的导师。而部分年轻刚工作的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自科)后,且有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但是部分条件不符合副教授的评定资格,作为讲师中较为优秀的群体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一般来说,初期分配的学生以专硕为主!其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剧增,就算有不少博士生延期毕业,依然有5-6万/年的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后职称评定竞争激烈。高校圈内甚至有这样的段子:这个讲师评定副教授的科研成果居然比同期副教授评定教授的还高很多,要不是政策不允许,否则直接够上教授职称(少量院校有绿色通道等,可直接破格为教授)。相信中小学的教师评定职称时,也有同样的感悟,评定不是看个人材料的好坏,而是同批人中你材料的排序。不少年轻教师因为名额限制,3-5年内甚至未能晋升副教授,但是其个人有课题、经费、高水平的论文,学校或学院就有类似的政策扶持,允许其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学校层次不高,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不足等。课题组导师与学生交流会跟着类似的讲师作为硕士生导师,好吗?首先,类似的讲师能够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证明自身优秀的同时,也反馈她在一个很好的课题组/团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点能力和背景的讲师是没机会遴选为硕士导师的,除非是优秀的让人无法反驳(可优秀成这样的话,早就是高级职称啦!)。因此,相比同专业大部分副高职称的导师在学术造诣上都要高,而且有拼劲,能出和会出大量科研成果。跟着这样的导师很挺不错,只要你想做、肯做,2-3年的硕士生涯肯定大有收获!其次,关于部分人担心的导师"争"论文一作的担忧。小西觉得这就是你打工不要老想着老板抢你功劳一样,硕士新生有几个能在没有导师指导下,自己全程产出一篇科研论文的啊。一篇论文不是说谁做点实验、撰写个初稿就一定是一作,而且二作并不影响一个硕士生的深造和毕业等。如果非常优秀,能力强,论文也可以和导师沟通署名一作,年轻导师做通讯。至于说导师要靠几个学生论文才能晋升职称的,类似的学生我听过,有985硕士生将导师逼成"优青"的,不是给发论文给导师,而是喊着导师一起努力(导师同样有惰性的)。同时,关键好坏得看导师的性格和为人,毕竟通常或个例都不适用于某个人。具体的可以和导师敞开心扉做个沟通,类似的担忧也可以说给他听呢,不要觉得导师会生气或者故意为难你,没有必要的。当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少就源于彼此间缺乏沟通,甚至是一群没有读过研、也不是导师的人在告诉读研如何、导师如何,有可信度?研究生毕业还有个好处,小西不太好说透啊。就算年轻讲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后,每年也只会有一个研究生指标。你不用担心导师对同期的几个学生差别对待,更不用担忧同期几个学生之间的勾心斗角(之前我也不信读研和宫斗一样,后来我信啦)。而且,年轻导师没有"架子"或"脾气",也没有太多的应酬或行政琐事,你可以经常和导师沟通交流课题中遇到的难题,个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很快。而且,一旦遇到性格好的导师,能给的资源和福利都是你一个人的。在这样的导师团队,也许你要做的实验或事情真不少,甚至比同学累很多,但是收获肯定也更大,加油!

今敏

为什么大学里很多教授给人感觉知识水平还不如硕士?真的如此吗

很多大学生到了硕士阶段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会发现一部分教授的知识水平其实还不如硕士,给人感觉很多老师评上教授职称之后反而不继续做科研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硕士首先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在很多普通高校里面,一些研究生导师虽然是专业导师的身份,但是其实很多已经不继续做科研很多年了,到了管理岗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对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已经不太了解,因此在给硕士上课过程中,或者在给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啼笑皆非的局面发生。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硕士生和导师的讨论会,研究生导师居然不知道实证研究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产量的关系,那个导师还把自己学生骂了一顿,场面非常尴尬。其次,在985大学里面这种现象会比较少。在双一流大学或者在985大学里面,教授还是很有水平的,很多教授每年都有申请国家社科或者自然科学基金,而且从知网都可以看到他们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即使很多教授到了行政岗位上,但是依然每年都会有一些论文发表,可见985大学的教授和普通高校的教授还是很有水平的。学术交流而造成教授知识水平不如硕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授只是评职称,发一定的论文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学科知识发展越来越快,过去被认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在现在也许普通硕士就可以写出来。比如经济学方面,在2010年以前很多教授发表论文还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而且实证研究范式还不规范。但是到现在很多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已经升级到了依据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二是很多教授评职称以后,就不再发表论文了,只是从事简单的教学工作。曾经见过一个博导,但是发现他已经近十年没有发表论文了,也不知道他带的博士和硕士水平如何。教授学术成果漫画所以考研就要尽量报考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这样就可以跟着贴心的硕导学习,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能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这样自己如果想考博的话就容易多了。

声如乳虎

导师是教授还是讲师对于研究生的影响是否较大

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导师的选拔上都会有相应的规则,通常能够带研究生的导师,往往都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这主要是为了保障研究生期间的教育质量,所以讲师带研究生的情况并不常见。读研期间,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会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响研究生学习的因素还包括课题资源、实验室资源、行业资源等等,实际上研究生能否在读研期间获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导师往往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研究生选导师往往是跟着方向走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冲着导师来选择方向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毕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导师会明显提升自己的学习(研究)主动性。实际上,虽然导师之间会存在能力上的差别(资源整合能力上的差别),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差别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习体验,实际上真正能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在于培养单位能否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较好的研究氛围。由于重点大学往往有更好的学术氛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重点大学的原因。研究生在选择导师之前应该跟导师做一个有效的沟通,明确自己的读研目的以及读研规划,导师也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情况向学生做一个整体的介绍,以便于双方作出契合度比较高的选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观鸟者

考本科、考研、考博士,我们可以一直考到教授和院士吗?不能的

我们应聘工作的时候,通常会看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上会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等类似条件要求的字眼。而如果我们的学历没有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时候,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会选择去“考本”或者“考研”,甚至还有部分人去“考博士”。那假如在理想状态下,我们一直往上考的话,最高可以考到什么样的学历呢?可以考上教授甚至考上院士吗?图1答案是不可以的。首先,如果我们一直往上考的话,最多考到博士,也就是说,博士是最高学历。《教育法》规定,我国的学历教育层次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对应着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等教育等形式。而研究生教育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们通常说的“考研”指的是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还可以考博士研究生即“考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学历方面就没得考了。那有的小伙伴儿们说:那不是还有博士后吗?Sorry,博士后就已经不是学历范畴了,它表明的是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仅仅是一段工作经历而已。所以我们在学校里,最高可以考到博士学历,然后申请的学位也是最高级别的博士学位。那教授不是考试录取的,又是怎么来的呢?教授是评定的,因为教授是职称。比如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就可以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职称。上面我们提到的“本科”、“研究生”、“博士”是学历,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而教授是职称,是通过申请人向学校提供材料评定出来的。那么既然一个是属于学历范畴,一个是属于职称范畴,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嘛?有的,我们博士毕业以后,首先要以博士后的身份进入到高校或者科研所的科研流动站进行一级学科范围内的研究,若干年后,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这时候如果我们受到了高校的聘任成为高校教师,在既教课,又要搞科研、带研究生的背景下,我们的授课时数、论文数量和学术能力都达到了规定的条件后,我们就可以向学校提交材料申请评定教授的职称了,也就是说博士后通过努力是可以成为教授的。图2那院士又是什么呢?院士是国家级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比方我国的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都是在我国有威望的科研人员,泰斗级人物了。很显然,院士的申请比教授的难度更大,比方在我国要获得院士提名的首要条件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而且,院士候选人是不受理本人申请的,要想成为院士候选人只能通过两种途径:其他院士的直接推荐,或者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组织的直接推荐。所以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对“博士”、“教授”和“院士”等有了相关的了解。那我们把关系再捋顺一下,用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就如图3所示:图3好了,就到这里了,有问题评论区里留言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