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2岁硕士毕业生重新参加高考:做你想做的,永远不晚龙珠

32岁硕士毕业生重新参加高考:做你想做的,永远不晚

近日,武汉一位学习材料学的32岁已硕士毕业的研究生再次参加高考,并被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5+3的中医专业录取的消息引起网络热议。能引起热议的原因当然是这一网络事件不按常理出牌,32岁的硕士毕业生按常理应该已经工作多年了,很多人在这个年纪正在成家立业,工作也逐渐稳定下来,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行业等很多已定型,也就是很多人已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深耕,不会轻易放弃之前的奋斗结果。与常理相反的是,这名程姓的硕士为了彻底的转行而选择回高校“回炉再造”。其实回高校继续深造的人不在少数,但往往是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历上的提升,以程姓同学为例,他可以继续在材料学专业上继续深造,读个博士,或者在其他的工科、文科专业继续深造读个博士。但他偏偏选择的是对学历专业要求最高的医学专业,从他没有医学本科的学历背景来看,他必须从本科读起才能具备医生所必须的行医资格,因而,他需要重新参加高考。这也正是医学专业的严谨和对人生命高度负责的体现。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选择重新高考这种勇气是可嘉的。但正因为如此,也正体现出当初的选择专业和选择行业是不是太儿戏了?现在为医学专业而重新高考叫坚持理想,那当初选择材料专业的理想又是什么呢?这也正给我们一些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提了一个醒,其实高考填报志愿不是凭感觉,不是追热点,不是随波逐流,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你想做医生的,那么肯定就是选择读医学专业了,而不是去读个热门专业,到头来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行业,那应该是一种比较痛苦的选择。在这把年纪还在校园里读书,那么学费的支出以及家庭的支出怎么办呢?这是很多网友为其所担心的。也许看看他选择重新高考的目的也许就知道了,其实他之所以选择就读医学专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继承父亲的衣钵,也就是他自己所提到的“程氏正骨术”,他爸爸是程氏正骨术的第九代传人,但在寻找第十代传人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最终还是想把衣钵传给自己的儿子。在这种转行的背景下,旁人也应该猜得出,他读书期间的家庭生计肯定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说,他的家庭完全可以承担他甚至是他自己小家庭的开销费用的。这也正给我们道出了一个道理:“有钱可以任性”。如果连家庭生计都要成问题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不会作出如此冒险的选择。人到40岁了才转行业是不是太迟了?32岁的程同学读完8年书出来已经40岁了。这样的人生还可以重来吗?虽然年龄有点大了,但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其实只要你愿意作出改变,一切都不会晚。生活中没有来不及,只有你不去做,不去改变。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70岁母亲梅耶·马斯克红遍网络,不是因为她的名人儿子,而是因为她的模特身份。年轻时一直怀揣着模特梦想的她,由于家庭的羁绊一直没有投身这一行业。但她在59岁那一年还是踏出了这一步,她的银发模特照片在模特界引起轰动。从59岁到70岁,她一直活跃在模特舞台上,照片登上《纽约》等杂志的封面。她本可颐养天年,却仍选择奔波赶场,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梅耶·马斯克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你想做的,永远不晚。目标定下来就要付诸实践,不是瞻前顾后,不去行动,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做你想做的事,永远不晚,开始了也许会成功,但没开始就永远不会成功。

不亦知乎

他浙大研究生毕业,在别人读博时重新参加高考,这不是疯了吗?

正如文章标题标题所说,如果一个人已经取得了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却偏要重新参加高考,甘愿上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一定有很多人认为这个人一定是疯了。然而,山东淄博的张韫喆,就是这样的一个“疯子”。今年26岁的张韫喆,放弃了以后的工作,重新参加了今年的高考,他高考的成绩是511分,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录取。大家一定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不但是局外人,就是他的家人也不能理解,说他是疯子。张韫喆的第一次高考是在2011年,当时的高考成绩是585分。张韫喆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是山东大学医学院是原来的山东医科大学,它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山东有很大的影响,录取分数线非常高,张韫喆并没有能如愿以偿,最后考入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学医是张韫喆的理想,被录取到南工大化学专业的他,在做了各种设想和尝试后,还是把精力放到了专业学习上,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药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这在其他人看来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果,毕竟浙江大学是国内顶尖的高校,从这里研究生毕业,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但是进入浙江大学后张韫喆发现,药学和医学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要做一名医生,必须要有执业医师证书,而考取执业医师证书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医学专业的本科文凭。这就意味着,即便是他在浙江大学取得药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他也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医生。困惑中的张韫喆决定先完成在浙江大学的学业,再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这样张韫喆顺利从浙江大学毕业。毕业后的张韫喆先是工作了两年,在这以后他决定,重新参加高考,学习医学专业,实现从医的理想。然而,他已经26岁,高中所学的内容已经放下了8年,高考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全忘了,再捡起来已经非常难。在高考前最后一个月,他报了一个高考冲刺班,在辅导班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刻苦努力下,张韫喆以511分的成绩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录取,终于实现了自己想学医的梦想。在收到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哭了。在别人看来张韫喆就是“疯子”,是在瞎折腾。而在张韫喆来说,这是对理想的执着,也许大家应该给他更多的祝福,祝福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能够更加顺利。不过笔者还是为他感到些许的遗憾,如果他能学习西医,他的化学和药学基础将会为他开辟一个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前景。从非医学专业招收医学生,已经是一种被广为认可做法。但是中医在这方面也许会有更大的困难,但相信张韫喆不会退缩,我们期待一个有着扎实化学和药学基础的中医,能在医学上走出一条新路。

良知

他硕士毕业已结婚有子,却再次参加高考读大学,网友:可敬的人才

有句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一辈子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只有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学习,今天要说的是一位追求人生完美的人,他就是王蛟,硕士毕业且已结婚有子,却再次参加高考,重新上大学学习。王蛟这个人,可能大家对他可能不是很了解。在2007年,他高三毕业,考取了一所山东的高校,学习的是农学喜相关专业,由于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每年都拿到国家奖学金。在2011年的时候,就直接被保送进入了本校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他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毕业后成功的拿到了硕士学位,且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在17年的时候,王蛟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但当时他已经是有了家庭,也有了自己的事业。重新上大学是为了重新规划自己,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以前考大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认识,只是随大流,而且对自己学习的专业非常的模糊,就连自己读研究生也是随大流,根本不是自己想去的学校。为了把自己当年没做的事做好,王蛟就再次参加高考,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参加高考的时候,他已经30多岁,坐在考场上,吸引了无数旁人的眼光。但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事,每天在下班后就开始刷高考模拟题,不会的题目,他没有老师请教,只能够在网上找资料,最后在高考的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560分的成绩被滨州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直接录取,而这个学院这个专业都是王蛟最喜欢的。在大学开学的时候,王蛟没有跟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家长陪着的,而他却是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来报道的,同班同学几乎都是00后,而王蛟却比他们的年龄大了好几轮。有很多人曾经嘲笑他说,为什么不好好工作,竟然都拿来硕士学位证还来读大学。但也有很多网友对他表示赞扬,都说王蛟是一位可敬的人才,能够在自学的情况下考那么高的分数,已经很了不起。不管别人怎么看待王蛟,他都是积极的对待,重读大学,家人也都是支持的。你是怎样看待王蛟这个人的呢?你对那些重考的人又持有一种什么的看法呢?如果再给你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你会选择重考吗?欢迎你的留言。

更化

他985大学硕士毕业,重新参加高考上了个二本 网友:太任性!

高考新闻不断,基本上是学霸霸屏,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学霸故事,而是一位比较另类的学子,他在一所985高校获得硕士学位后,今年又参加了高考,被一所二本大学录取。他本人很满意,而父母都不理解,不少网友也都认为,这样做成本太高,太任性。这名考生叫张韫喆,今年26岁,浙江大学化学硕士,但是,他本人对于化学专业很不感冒。他本人的理想一直就是学医,做一名医生。可惜阴差阳错,学了化学。所以,就决定参加2019年的高考。结果,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录取。对于这个结果,他本人很满意,觉得可以圆梦。而他的家人坚决反对,但他铁了心,要学习自己理想的专业。我们在张韫喆的有关资料里,看到有一张荣誉证书,是他参加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金桥盐化杯”化工实验竞赛中获得的一等奖。由此可见,张韫喆化学专业学的还是很不错的。按说,硕士毕业了,再回去学本科,一般人不会怎么做的。要说是不喜欢化学专业,那在本科阶段就应该重新选择参加高考,也不该到硕士毕业后再这样做。对于张韫喆的选择,别说家人不理解,反对,就是很多网友也不能理解,觉得这样做成本太高,太任性,有点疯狂。有的甚至说,这不是任性,这就是浪费。当然,网友说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毕竟青春并不长。但是,张韫喆的选择,也得到不少人力挺,觉得他有勇气,敢于为自己的理想而选择,不顾别人的议论,认为有这样的勇气,不论做什么,将来都不会差。还有的网友引申开来说,当社会上大多数人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前进的时候,是整个社会进步的表现。现在这还是新闻,还有人品头论足,说明我们社会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对于张韫喆的选择,笔者觉得还是值得的,毕竟化学硕士对于将来学医也是有帮助的,而且,学习也不一定完全是为了就业。化学硕士也可以学医做医生,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追求自己的理想,本就不是一件易事,会遇到阻力,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选择是自己的。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应该对这种选择,给予最大的尊重,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对于张韫喆硕士毕业后回到一所二本大学学医,您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欢迎写下您的留言。

事也

26岁浙大硕士再战高考,只为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做值吗?

高考不仅需要努力学习,成绩足够高,填报志愿同样很重要。如果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学四年是比较痛苦的,毕业的时候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即使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为了自己的目标专业或者院校,有一些人选择复读,再次参加高考。这样做值得吗?有一位26岁的浙大硕士放弃了看似光明的前程,选择再参加高考,只希望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张韫喆八年前参加山东高考,但那时一本只能填报一所学校,他一心想要学医,报考了山大的临床医学,但成绩不够落榜,最终填报了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专业。然而大学四年面对不喜欢的专业和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大学阶段是比较痛苦的。不过他是个努力的人,毕业前保研到浙大的药物化学专业,他以为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成为医生给病人开药,然而并非如此。而且想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考执业医师证,不过需要医学本科学历。那时正是研一的时候,他已经决定重新参加高考。不过他不想荒废学业,所以研究生三年也很努力,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高考复习阶段,才发现自己有太多需要努力的,虽然高中知识简单,但试题变化形式多样,只好刷很多题。今年参加高考,最终成绩考了511分,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他又回到一名大一新生,这一次是他喜欢的目标专业,他在成为医生的路上迈进一步。今年已经26岁的张韫喆原本可以找一份工作,可以成家立业。然而他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再次参加高考,再次成为一个大学生。他本硕期间虽然很痛苦,但依旧成绩优异,顺利拿到学位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虽然本硕期间的知识也是积累,对他未来的学习都有好处。你觉得他再次参加高考值得吗?其实笔者高中时期就遇到一位大三回去复读的211学生,本科学文学,但这不是她的兴趣所在,学习很痛苦,对未来也充满迷茫。终于鼓足勇气,回到高中继续备战高考,这份勇气和这位硕士一样非常可贵。虽然他们刚学习的时候,成绩不高,但一段时间努力后,高中和大学的基础让他们快速进步,最终取得一个好成绩。笔者认识的这位学姐也顺利考入自己喜欢的经济学专业,也是一所知名211院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很多人在大学录取结果公布后,心中有不甘,但当时没有选择复读。在大学学习期间,更是有很多人对专业感到不满意,但真正再次参加高考的人少之又少。当然除了复读,跨专业考研或者直接转行也是好出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希望每位学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开拓自己喜欢的事业,勇于追梦。

三鼎

浙大硕士毕业高材生重新参加高考震惊网友,是有魄力还是太幼稚?

近期的一则新闻可以说令大家热议,那就是关于二十六岁浙江大学的化学硕士张韫喆为了圆自己的医学梦而在拿到浙江大学硕士毕业文凭后重新参加高考,选择攻读医学本科。这样的选择可以说震惊广大网友。有人认为做出这一决定是需要巨大的魄力和勇气的,值得敬佩;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如此行为实属幼稚,毕竟年纪已经不小,再重新参加高考,重新读个本科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值得提倡。那么,不如我们今天就一同来聊聊高材生重新参加高考,是有魄力还是太幼稚。一、决定属于个人,梦想依旧可寻首先,这位同学的决定确实是比较需要勇气的,因为做出这样决定的背后不仅仅是要承担着经济压力还要承担着社会舆论以及周围人的不解和阻碍。在浙江大学读完硕士毕业,手里拿着如此宝贵的学历证明时,还能不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着实还是令人钦佩的。毕竟,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还能有几人可以坦然地去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奋斗,可以不忘记来时的路,更多的都是对梦想浅尝辄止的试探以及屈服于现实后的自我宽慰而已。社会还是需要一部分理想主义者去带动氛围的,努力圆梦终归没有错。况且这样的决定是属于张韫喆个人的,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权去做任何决定,倒也无需顾忌他人目光。当然,相信张同学对梦想的坚定也不是他人三言两语的议论就可以动摇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活得理想主义一些,也许很多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就在你的一念之间。相信像张韫喆这样坚定的逐梦人,做什么也都不会差,日后在医学道路上依旧可以继续光彩夺目。二、并非人人适用,决定还需谨慎不过话又说回来,张同学的决定虽然有勇气、有气魄,但是这样的选择适用于他自己却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阴差阳错地去到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或者学习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这样的悲剧倒是总能听说。那么,是不是所有与曾经理想院校和梦想专业失之交臂的同学都要重新参加高考来圆梦呢?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张韫喆同学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能够接受所要付出代价的前提下而做出选择的,对于他来说,医学的梦想不去圆,人生是有着巨大遗憾的,而且他也足够坚定和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是实际上周围有很多同学虽然有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想要尝试,可是未必能够如同张同学一样去付出代价和承担后果,这样的同学就不要轻易地去效仿张同学的行为了。倒不如做好自己手头的学习任务,努力在所在的领域开拓新天地,这也是很好的选择。总之,梦想可追,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是人人都可以如同张韫喆,更何况人家还是浙大硕士毕业生。三、梦想与现实,你会作何选择我们聊回到一个终极话题,就是梦想与现实的抉择。看着网上很多网友的评论,就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下,大家有着截然相反的选择。有些人愿意为了圆梦而付出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人是可敬的,他们身上永远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还有一些人更加注重现实条件,他们也有梦想,只不过在现实面前,他们选择用更小的代价面对生活,珍惜眼前幸福,这也绝对没有错。每个人面对抉择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支撑,人人皆可不同,无需强求,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幸福地活着就是人生胜利。我们从没有去轻易评判别人决定的资格,但是我们可以有通过别人的事例而看清自己本心的能力。通过一件新闻去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该如何抉择,从中得到启发也是巨大的收获。古人云: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会从别人的事例上发现一些深刻的问题对于自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提升。最后,还是希望这位浙大硕士毕业的高材生依旧能如同当初的自己,可以在医学领域上有所作为。相信无论是网友还是他自己,我们都能明确感受到的是那一份实现梦想的由衷喜悦,祝愿所有的逐梦人都能梦想成真。

甘棠

已经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又重新高考读大学,这是明智的选择么

其实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习的兴趣也是无边无际的,当然学习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干涉,哪怕我已经上完了硕士博士,我依然有选择继续学习的自由,我依然可以去我感兴趣的学校重读本科。一位26岁的研究生今年又参加了高考,虽然他之前高考的成绩很好,也让他考了一个很好的学校,很好的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的学位证,但是其实他真正想学的一直是医生的专业。所以他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校重新读本科。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很大胆的。在年龄的差距以及父母家庭的压力面前,可是他依然没有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这其实是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勇气,一种冒险,一种挑战。或许继续他化学硕士的道路,他会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拿到一分很高的薪水,有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他的目的不在于此。他愿意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放弃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想这样学习态度的人以后在医学的道路上也会很有成就。我们无法对他的选择做出评判,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有自己真正想要学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是不同的,对于他来说他想要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们谁都没有资格去批评他,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选择更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不理解他,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他。现在他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那么证明他一定是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满怀希望和爱意去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未知的教育领域,以后的他或许在医学上也是人才。没有人知道他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又会不会比现在的他更优秀。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一辈子都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这是我们无法干涉的事情,教育是平等的,人的未来决定在自己的手中。虽然现在看来他是有一些不明智,但是等他学医归来的时候那他便是医学和化学的双学位学士。这何尝不是国家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呢?这也是对国家的另一种贡献。所以他的选择我们无法去评判对错,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选择。着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出。

崇有

浙大硕士毕业后又重新参加高考,追求心中所想本就不是一件易事!

近期网络上有一位浙大的硕士火了,26岁的他,从浙江大学化学硕士毕业后,又重新参加高考,并且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他说他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的学了化学,虽然家人坚决反对,但是他坚持重新高考学医,并成功圆梦。网友对于他的这一做法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考硕士……很羡慕,必须支持呀,为了梦想不怕晚,勇气可嘉,做自己喜欢的,挺好的……不怕晚,就怕你已经失去斗志,放弃梦想,安于平庸,或者天天异想天开,没有付出行动,好吃懒做。再读四年也才30岁,有什么呢?以不一样的背景去走另一条路,交叉学科交叉背景肯定会得到与别人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很有可能理解超乎本专业深耕多年的老师,做到与众人不同,也就成功了一半。羡慕人这一生如果将结婚和生子这两项计划划去的话,你会发现做什么都不用太着急。所以说年龄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追梦的负担和顾虑。当你拥有追梦的条件时往前冲就是了支持,人生就一回,敢于选择,敢于承担,没什么不行。赞一个,给勇于追梦的人。这个世界不缺梦想,但大多数梦想都只停留在嘴上而已。加油( _)只要有钱,或者自己负担学费,爱考啥考啥,最烦人的是自己倒是潇洒了,人生完美了,父母还在拼命赚钱养他。如果给你一次机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你会不顾年龄、不顾家人反对去重新选择吗?相信能这样做得很少,浙大的硕士,毕业之后前途肯定是没问题的,能重新去参加高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真的少有人有这样的勇气。虽然这种做法有些“疯狂”,但这份勇气和魄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就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哲学里面,到底怎样活才算是人生的意义?人生就是有无数次选择、无数次放弃中交织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生,26岁,如果按照人的一生有80岁,26岁也不过是三分之一,余生还很长,能追求内心所想是一件幸福的事。对于每个人来说,追求心中所想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必然会遇到很多挫折,也会有人们的否定和成见,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进,并且对他人的选择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或许这位浙大硕士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很“疯狂”,但凭着他的这份满腔热血,或许,十年之后,社会上会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吧。说回到考研上,考研也是你人生阶段的一个选择,也许你也正在经历别人的反对,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相信,但你依然坚持。这是你自己的选择,那就努力,让这个选择,让这份坚持,开花结果,努力考上研究生,不留自己留遗憾。2020考研人,加油吧!对于浙大硕士毕业后又重新参加高考,考上中医本科这件事,你有怎样的看法呢?可以留言交流哦~

天职

硕士生“回锅”高考,任性还是无奈

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引发广泛关注。据他本人称,他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好之”才能更好“学之”名牌硕士毕业,又重读大学,有些人表示很不理解,感叹“过于任性”“不值得”:即便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也没有必要再次参加高考,毕竟,高考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场考试,理想专业也不一定就能成功考入。坦率地说,这些“感叹”其实都立足于某种现实算计:学校和学历都已经是握在手里的金字招牌,为了专业喜好铤而走险得不偿失。但是,面对种种成见和否定,这位毕业生依然能够坚持最初的学医梦想,为之不懈奋斗并最终获得成功,这种自卸招牌、勇于逐梦的精神和勇气弥足珍贵。“好之”才能更好“学之”。人一旦有特别热爱的方向或职业,就能更好地为之奋斗。比尔盖茨考取哈佛大学法律系后,发现必修课程非兴趣所在,执意退学专注于自己热爱的计算机行业。将人生的尺度拉长,就会发现,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是人生的最大价值所在。大学专业,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将从事的职业,选择喜欢的专业,往往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进而有所成就。当然,为了理想专业重返高考考场固然勇气可嘉,但这样的风险和代价显然太过残酷,于更多人而言,这种“高级玩家”的操作未必行得通。要让更多的学生学即所好、录即所需,更多地需要从畅通转专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上找“捷径”。近十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推出一些转专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转专业难与转专业需求高的矛盾。但是,转学、转专业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限制,甚至还不如重新高考容易。文科理科专业不能互转,转专业需要达到一定成绩要求,一些非综合类学校没有设置医学专业,无法实现校内转专业,或是考取了硕士学历无法根据已获得学分申请本科专业学习,等等。转专业不自由,学校有学校的理由和苦衷:会造成热门专业扎堆,冷门专业爆冷,还可能因为专业录取分数不同造成不公平。但是,这些考虑都不能成为限制学生按兴趣发展的理由。综合来看,既避免专业冷热不均,又公平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除了要进一步细化转专业政策,还要在专业设置上下更多功夫。纵观国外一些大学,“专业”是一个弹性的概念,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核心,围绕社会职业需求开展,而我国各大高校基本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学生需要背离、与市场需求脱节。畅通转专业渠道、专业设置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如此,重回高考考场的“任性”就会少一些吧。为何不能“学一行爱一行”评说张同学的选择是否恰当,很重要的一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从个人、朋友的角度,或可钦佩他的勇气和信念,被他的梦想感动,从而为他加油打气。但从公共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他的任性反映出人生规划能力的欠缺,也对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并不值得鼓励。良好的人生规划,意味着在合适的年龄做恰当的事情。社会对20多岁硕士毕业生的期待,应当是学有所成后积极投身工作,在奋斗中找到人生价值。这同时也符合个人的发展规律:在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努力求学,而后以初生牛犊的勇气和拼劲在职场上接受摔打。张同学26岁再读本科,30多岁才参加工作,论经验不如同龄人,论试错资本不如应届生,竞争力堪忧。人生没有多少8年可以浪费,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就失去了顺势而行的机会,在未来的就业阶段犹如逆风行船,需要付出加倍努力。倘若在规划人生时只考虑局部因素而不去整体规划,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局限,很可能让今天的选择,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时常遭遇挫折的拷问。如果说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那么重复进行本科学习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则是不可挽回的。不知张同学是否有能力独立承担学习所需的费用,如果26岁还要依赖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只能让我们感叹一句:为人父母不易。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到了硕士教育阶段,教学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学而不用,犹如在拍卖会上竞得珍宝后却弃如敝帚,这对真正需要这个机会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由财政分担,因此大学学费负担算不上太重。须知,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学生因负担不起所喜爱专业的学费,无奈之下选择其他专业的情形非常普遍。任性地重读本科,浪费了父母投入的教育成本,也浪费了国家补贴的教育资金,是让人难以认同的浪费行为。喜爱某个专业,何必非要重读本科?《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杨宇本科学医,喜爱动画的他并没有重读动画专业,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一步步成就他的梦想。换个角度说,学了8年的专业,难道就没法培养出一些兴趣来?在所学专业上“敢爱敢恨”是勇气,“学一行爱一行”又何尝不是一种担当?(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出品)

佐仓

硕士生“回锅”高考 任性还是无奈

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引发广泛关注。他本人称,他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好之”才能更好“学之”名牌硕士毕业,又重读大学,有些人表示很不理解,感叹“过于任性”“不值得”:即便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也没有必要再次参加高考,毕竟,高考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场考试,理想专业也不一定就能成功考入。坦率地说,这些“感叹”其实都立足于某种现实算计:学校和学历都已经是握在手里的金字招牌,为了专业喜好铤而走险得不偿失。但是,面对种种成见和否定,这位毕业生依然能够坚持最初的学医梦想,为之不懈奋斗并最终获得成功,这种自卸招牌、勇于逐梦的精神和勇气弥足珍贵。“好之”才能更好“学之”。人一旦有特别热爱的方向或职业,就能更好地为之奋斗。比尔·盖茨考取哈佛大学法律系后,发现必修课程非兴趣所在,执意退学专注于自己热爱的计算机行业。将人生的尺度拉长,就会发现,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是人生的最大价值所在。大学专业,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将从事的职业,选择喜欢的专业,往往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进而有所成就。当然,为了理想专业重返高考考场固然勇气可嘉,但这样的风险和代价显然太过残酷,于更多人而言,这种“高级玩家”的操作未必行得通。要让更多的学生学即所好、录即所需,更多地需要从畅通转专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上找“捷径”。近十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推出一些转专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转专业难与转专业需求高的矛盾。但是,转学、转专业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限制,甚至还不如重新高考容易。文科理科专业不能互转,转专业需要达到一定成绩要求,一些非综合类学校没有设置医学专业,无法实现校内转专业,或是考取了硕士学历无法根据已获得学分申请本科专业学习,等等。转专业不自由,学校有学校的理由和苦衷:会造成热门专业扎堆,冷门专业爆冷,还可能因为专业录取分数不同造成不公平。但是,这些考虑都不能成为限制学生按兴趣发展的理由。综合来看,既避免专业冷热不均,又公平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除了要进一步细化转专业政策,还要在专业设置上下更多功夫。纵观国外一些大学,“专业”是一个弹性的概念,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核心,围绕社会职业需求开展,而我国各大高校基本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学生需要背离、与市场需求脱节。畅通转专业渠道、专业设置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如此,重回高考考场的“任性”就会少一些吧。为何不能“学一行爱一行”评说张同学的选择是否恰当,很重要的一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从个人、朋友的角度,或可钦佩他的勇气和信念,被他的梦想感动,从而为他加油打气。但从公共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他的任性反映出人生规划能力的欠缺,也对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并不值得鼓励。良好的人生规划,意味着在合适的年龄做恰当的事情。社会对20多岁硕士毕业生的期待,应当是学有所成后积极投身工作,在奋斗中找到人生价值。这同时也符合个人的发展规律:在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努力求学,而后以初生牛犊的勇气和拼劲在职场上接受摔打。张同学26岁再读本科,30多岁才参加工作,论经验不如同龄人,论试错资本不如应届生,竞争力堪忧。人生没有多少8年可以浪费,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就失去了顺势而行的机会,在未来的就业阶段犹如逆风行船,需要付出加倍努力。倘若在规划人生时只考虑局部因素而不去整体规划,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局限,很可能让今天的选择,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时常遭遇挫折的拷问。如果说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那么重复进行本科学习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则是不可挽回的。不知张同学是否有能力独立承担学习所需的费用,如果26岁还要依赖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只能让我们感叹一句:为人父母不易。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到了硕士教育阶段,教学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学而不用,犹如在拍卖会上竞得珍宝后却弃如敝帚,这对真正需要这个机会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由财政分担,因此大学学费负担算不上太重。须知,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学生因负担不起所喜爱专业的学费,无奈之下选择其他专业的情形非常普遍。任性地重读本科,浪费了父母投入的教育成本,也浪费了国家补贴的教育资金,是让人难以认同的浪费行为。喜爱某个专业,何必非要重读本科?《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杨宇本科学医,喜爱动画的他并没有重读动画专业,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一步步成就他的梦想。换个角度说,学了8年的专业,难道就没法培养出一些兴趣来?在所学专业上“敢爱敢恨”是勇气,“学一行爱一行”又何尝不是一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