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院校名单公布,有你的目标院校吗?不监于心

研究生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院校名单公布,有你的目标院校吗?

今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8月27日,教育部官方公布了《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442所学校的4917个学科完成了二级学科备案,160所高校的549个学科完成交叉学科备案。部分内容展示,来源:教育部部分内容展示,来源:教育部完整院校名单在私信回复“交叉学科”即可查看。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毫无疑问,交叉学科将成为未来的新趋势,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目前的就业问题。作为第14大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今年是否会开始正式招生还要等待教育部官方信息,所以现阶段同学们还是安心备考。9月初大部分高校都会开学,已经可以预见同学们开学后发现“只有自己没有认真准备考研”的景象。身边的同学都已经开始第四轮、第五轮复习了,你开始着急了、睡不着觉了。开学之后如何高效复习,现在开始了解一下吧!如果你不是跨专业考研,那么专业课请你按时去上课,并且带着你的考研专业课书籍。专业课提前问老师下一节课的讲课内容,做预习,和考研专业课考点对照,这样你就知道课堂听课的重点。听专业课的干货的同时,任何考研考点中出现的知识点,更应该重点记笔记,有什么疑惑的和老师及时交流。也就是抓紧任何一次专业课的机会,考研专业课上的疑惑求助老师,机会绝对难得。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研,大四上半年还有一堆专业课,复习时间没有那么多,那么就更要抓紧课后时间来高效学习。课余时间不仅限于放学后的晚间时间,也包括早课之前的时间,课下时间,午休时间,吃饭走路的时间……把考研学习笔记放在手机里,拍照或者文档形式都可以,随时随地都能打开来看,利用零碎时间来巩固那些可以短时记忆和需要重复记忆的知识点。只要是有心人,随时随地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而晚间不受打扰的时间,最好安排需要最费脑细胞和精力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及屠羊说

研究生学科重大调整!交叉学科布局已成高校发展必然选择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我国将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并将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企业发展以及科技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这直接导致交叉学科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我国许多重点高校都开始对多个不同方向的学科交叉平台进行建设。今天,胖猫老师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将重点布局交叉学科的学校情况,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复旦大学2020年7月8日,复旦大学组织召开了“十四五”规划科研专题调研会。桂永浩常务副校长总结时指出,要加强医学与文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发展,特别是在临床领域的医理、医工合作;鼓励理工科教授与临床医生进行思想碰撞,加强理工科对临床应用的合作和支持。同时,加强生物医药、新药研发、转化医学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以此为导向组织团队。同济大学2020年6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者之一,同济大学立足智能技术,通过同济大学电子信息、物理、数学、土木、城规、测绘、交通、汽车、机械、材料、医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在智能感知、智能计算、分布式控制、自主决策、智能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或方向开展研究,特别是近期在城市智能化建设与管理、智能医疗等方向取得了突破,并形成了相应的示范效应。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6月16日为上海交通大学“云开放日”,上海交大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特色、强势学科交叉融合,拟推出7个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涵盖工理交叉、经理交叉、法经交叉、医管交叉等领域,培养创新型交叉复合人才。修读双学士学位试点项目的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将拿到双学士学位证书。还有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都在进行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小弁

重磅!研究生学科重大调整:交叉学科将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

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也就是说,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这距离上一次学科重大调整已过去8年。据报道,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结束后第二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首次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研究生教育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在当下的产业、科技背景下,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分布在交叉学科领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学科留学生受到限制的信号明显。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是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将交叉学科设立为新的学科门类,正是吸收美国经验的做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是加强国际合作。这些都意味着,在国家急需的学科领域可能遭遇“卡脖子”的国际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并不盲目,而是始终保持开放的视野。实际上,国内高校的交叉学科及平台建设已大面积“开花”,为何还需要将交叉学科设为新的门类?这是因为在现有体制下,交叉学科发展要想摆脱高校单兵作战的不足,需要更多资源投入,而学科设置直接决定资源投入的多寡和方向。第14个学科门类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已有几十年历史。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定了我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学位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领域的法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在制定过程之中,出台后或将代替《学位条例》。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该办法第一次规定了我国的学科门类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此后,高等教育学科按照本科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设置。1997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了12个门类,比暂行实施办法增加了军事学、管理学。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也规定了12个门类,比暂行实施办法增加了管理学、艺术学。学科目录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学科设置较为僵化,没有为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留出足够空间。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自2002年起,国家允许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在该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则只规定了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各高校和科研院校所自行确定。这意味着,我国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出现了众多交叉学科。有学者统计,仅2011-2014年,全国有147所高校设置了480个交叉学科(军事学除外)。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级学科内的交叉学科设置困难,但超越一级学科的大跨度交叉领域,仍找不到自己的学科专业位置。美国CIP-2000经验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科目录设置更为灵活。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简称CIP)已经历了三个版本,最近的版本发布于2000年4月,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发布,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教育、科技信息调查和数据库,是美国学科分类的指导性标准。据统计,CIP-2000共分三大类,分别是学术型学位教育类(13个)、应用型和专业学位教育类(13个)、职业技术教育类(12个),共有38个学科群(相当于我国的学科门类),下设362个学科(相当于我国的一级学科)。具体而言,CIP-2000设置了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并列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和平与对抗、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营养科学、国际/全球研究、重大灾难与相关研究等交叉学科。此外,CIP-2000还考虑了一级学科内部和二级学科内部的新学科和交叉学科问题,在一个学科群(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内的开始处预留“综合”位置,容纳综合性、一般性研究;在末尾处预留“其他”位置,随时容纳其他新学科、新领域。这样,当新兴学科或专业发展成熟后就可以获得独立的新代码而不至于徘徊在学科体制门外,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了交叉科学的发展,也为名正言顺地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此带动下,美国交叉学科蓬勃兴起。1998年斯坦福大学率先在美国开展大型跨学科Bio-X研究计划实施基地。开展生物学与医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等跨学科研究,成功破译了人类遗传基因密码,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成为美国以大型跨学科研究计划为核心,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的典范。为什么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我国的交叉学科建设其实并不落后于国外。2006年,北京大学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化学、生物等,由研究院牵头,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先后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自主设立了“数据科学”“纳米科技”“整合生命科学”三个全新的交叉二级学科。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Med-X研究院,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影像医学、核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通过学科交叉研究解决了多个重大医学工程问题,并形 成了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据介绍,国内几乎各重点高校都建立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学科交叉平台,其数量和规模均已赶超欧美等国家。那么,为何还要新设立一个交叉学科的门类?这是因为,学位点的设置,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交叉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学科专业目录是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申请、人才培养、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的“法定”依据,没有学科位置,就意味着处于被边缘化、业余化的不利地位。其中最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分配方面。比如,当前的国家基金项目及人才项目在领域分类时参照传统学科专业设置,缺乏交叉学科及专业设置,这使得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人员在申报项目时难以准确匹配领域类别,难以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致使项目立项困难,这对学科交叉研究的持续开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国内高校的交叉平台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支持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共享不足、资源分配机制待完善、学科交叉带头人缺乏、科研人员交叉融合意识不够等。要尽快出台举措在将交叉学科新增为学科门类的同时,一系列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举措都在进行。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7月31日上午,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简称“交叉委员会”)召开在线会议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委员沈沉教授指出,未来应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实际设计好交叉学科、学科交叉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标准。北京大学近日组织召开了交叉学科规划编制工作系列座谈会,会议透露,北大已决定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并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做好准备,其中交叉学科规划将是学校在新时期重点部署的规划任务之一。北大校长郝平提出,要关注国家部委对交叉学科发展改革动向,制定出符合北大实际又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交叉学科规划。7月30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尽快出台举措,从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与建设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引导督导。要适应国家需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建立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调整学位授权点结构。

无求

2020考研百科:这次选择交叉学科,可赢在起跑线!

一、招生动向把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凡是国家新改革方向,基本上都是从清华、北大等高校先行。同学们要拿笔记下来,尤其是清华的动向代表着研究生招生的行动方向,国家往往会把将要试行的政策,在重点大学先行开展——这就好比,上海、北京往往作为一些政策先行地区一样,希望这么通俗讲解之后,同学们都有了清晰的认知!下面我以专业硕士学位的招生为例子,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上面论断的理论依据。2009年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年,年初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2010年国家又在2009年的基础上减少学术型硕士3.8万名,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3.8万名。招收专业学位真正进入我们视野的是2010年,也正是这一年,好多同学知道了专业硕士学位。但是,很多人因为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最开始的几年专业硕士招生的分数很低,被一些敢于冒险的同学捡了大便宜!但是,同学们,要是我说1997年国家就已经在清华大学试点招生了,你绝对会大吃一惊,它比全国招生足足早了整整12个年头!时至今日,我们还能看到2017年清华大学召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20周年座谈会的新闻,2017年10月12日,“回顾改革历程,共叙发展愿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20周年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召开。1997年,国家在清华大学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面,我要介绍的才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那就是清华和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交叉学科的招生培养,可以预见的将来几年,“交叉学科”硕士将会成为招生的热门。二、交叉学科办学理念Ecational Philosophy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化的氛围中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将在TBSI一流师资团队和工业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收获在两校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在“社会-学校”多元协同、不同学科门类“大交叉平台”上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未来,将面向工程技术、贯通文理工商、跨越中西文化,努力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助力解决全球性社会与技术问题发挥示范作用。清华大学交叉学科培养三、交叉学科,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大家可以留意自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上面的信息比较及时和准确。另外,我个人建议,大家针对自己的报考意向和发展规划,对以下几个专业方向重点标记:1、金融和大数据金融硕士为传统学科,搭接大数据这一计算机领域学科,组成新的科目。至于未来有多火,大家可以联想下比特币,还有数字货币就可以一窥究竟了。2、机械与云计算工业4.0的典型特点是满足个性化制造,这时候,运及计算及点对点的数据服务将会备受推崇!3、生物医疗和微电子生物医疗领域里面除了传统临床及大器械以外,大家会发现,目前市面上中小型公司,通过小的智能医疗器械赚了大钱。说明,微电子和生物医疗的结合领域已经在市场上面得到了相当的认可!当然,受限于我的学识,大家还可以补充更多的交叉学科例子,我希望我今天的讲解会给大家打开一扇窗户,在报考学校和考量未来发展的时候多一个心眼,谢谢大家的关注!

教育部最新消息,交叉学科或更受关注,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更和谐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的考研人数达到了341万,相比2019年,增长了17.61%。有人预测,2021年的考研人数将会突破370万,甚至达到400万。与此同时,高校的招生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已经扩招了18.9万。街头巷尾中,经常可以听到某某要准备考研了,某某家的孩子考上了研究生,可见研究生的数量之多。研究生的数量增加,避不可免鱼龙混杂,影响了研究生的质量。据统计,我国已经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世界上已经属于研究生的教育大国。如此的教育大国,我们不能仅在数量上占得优势,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这不,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共有28点,我就其中重要的几点,值得研究生关注和重视的几点解读如下。学科结构调整目前学科结构的划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很多导师的研究方向,单一学科已经无法满足,于是就会导致研究生毕业后学位及学历上的专业名称与实际的研究方向大不相同。因此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十分有必要。高校可按照一定的政策规则,不断优化学科的专业结构。其中新兴交叉学科是重点,最近也听很多人提起并开始重视交叉学科。可以初步认为交叉学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招生制度改革对于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应更加完善,将采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等方式。录取要综合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对于博士,要更加健全申请—考核的制度,同时会增大直博的招生比例。导师评价考核改变读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选导师,导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个研究生的生涯,因此导师的规范与指导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近期关于导师的丑闻也不再少数。因此,导师的选聘标准将更为严格,明确导师的权责。导师的考核也不再是单一的学术考核,政治表现、师德师风、指导精力的投入都将纳入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导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要在学术上起到带头作用,更要在为人上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既是学业导师也是人生导师。在此情况下,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学位论文更为严格近期关于学位论文造假的案例频繁出现,因此对学位论文的检测、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更为严格。一方面学位论文造假的行为会被纳入信用记录,估计以后没有人敢在学位论文上做文章了,并且论文的抽检比例将扩大。另一方面对论文的质量要求也更为严格,如果某个学科无法保证质量,将会被撤销。这次的教育改革意见可谓是一针见血,解决了很多关于导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相信通过这次的改革,不断的完善,实现教育强国不是梦。

姬咲

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出炉:继续扩招、增设交叉学科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张,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今年在学研究生已达300万人。  扩招只是《意见》部署的改革发展举措之一,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更应该注意到《意见》所展现的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招考方式、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向。研究生扩招如何进行  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已破百万,为什么仍然可以扩招?  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我国目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2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大概5到7人。由此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规模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  近日,一些高校公布2021年研究生将扩招,比如江西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增加15.8%,江西农业大学预计增加15%-25%,福州大学大幅扩招1130人,增幅32.3%。此外,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也将扩招超过1000人。  但另一方面,“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洪大用说。  因此,2021年及此后的研究生扩招,将是调整中的扩招。《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  首先,招生计划将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学科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高校倾斜。正因此,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在2020年硕士生招生中,即使实行“住宿申请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也要安排一定的扩招。  当然,洪大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其次,《意见》提出,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部署开展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该项目以5年为期限,期满通过验收评估的特需项目,可继续实施一期(五年)。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公共卫生博士纳入这一试点,但据介绍,目前该试点已不再新增项目。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加强重点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破解短板弱项,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交叉学科成为新门类  下一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将加快进行。《意见》提出,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继续放权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一级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  洪大用介绍,将开展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完善交叉学科门类发展机制,研究制定《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为交叉学科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交叉学科具有战略意义,往往是目前直接与“卡脖子”技术相关的学科,也往往是基础学科、特色学科。那么,哪些学科将进入交叉学科门类?  据报道,今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  2018年新设立的“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归属在教育学门类之下。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介绍,这个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哲学、数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相关课程包括数学与逻辑学、认知过程建模、动力系统、学习理论、脑与认知、神经网络等。从以上定义看,将“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在教育学科类别下就狭窄了,显然不妥,应该被迁移到交叉学科中。  实际上,我国在二级学科层次上出现了众多交叉学科。有学者统计,仅2011-2014年,全国有147所高校设置了480个交叉学科(军事学除外)。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2016年以来,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等,安排了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  洪大用介绍,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提升学科专业体系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匹配度。  这个清单将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相关学科专业,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优先支持。  “近年来,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新基建’的推出,人才的缺口很大。”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任奎告诉记者,2020年研究生招生中,他所在的人工智能安全方向一下子扩招了20人。  《意见》还提出,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  “实行本科生直博制度最大的好处,是缩短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周期,直博机制下,学生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相对于从硕士到博士的机制要短1-2年,对于学生及早就业和满足行业人才需求都有益处。”南京大学一名物理学系教授说。  产教融合推动专业学位发展  对考研学子来说,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变化还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仍将提升,培养质量也将受到严监管。  《意见》提出,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后疫情”时期,公共卫生硕士(MPH)培养备受教育系统关注。2019年,全国96所高校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年招收4400余人;36所高校开展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招收680人。  扩大专业人才供给,需要增加MPH人才培养力度。据介绍,一些培养单位在试点“医学+MPH(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双学位项目,鼓励全日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医科研究生兼修MPH,培养医防结合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已表示,将继续开展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有关单位选拔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兼修MPH学位。  《意见》还提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申请开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比已达到60%。一些地方院校在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过程中,新增的硕士招生学位都是专业学位,比如福建工程学院2021年考研新增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将走向产教融合。《意见》提出,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  以江苏省为例,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1601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361家,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来源 中新经纬编辑 何涛见习编辑 周睿编审 杨仪 杨韬

殷礼

交叉学科、本研贯通……清华大学未来将有这些新变化

24日,清华大学正式发布《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完善和发展大学创新体系的若干意见》两份文件。未来,清华计划增设若干高质量的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学位项目,建立本研贯通培养新模式,并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清华大学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提出的研究生教育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全校研讨中总结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21个主要问题,提出12条举措。其中包括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党和国家需要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提前布局和建设相关新兴学科,增设若干高质量的交叉学科,建设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学位项目。建立本研贯通培养新模式。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推进本研贯通,协调推进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改革。实现本研培养方案统筹设计,加强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完善本研弹性学制。创新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融合衔接。发挥科教融合育人优势。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鼓励活跃在学术研究前沿的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鼓励研究生在自主探究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涵养内在持久的学术品格、学术情操、学术志趣。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最终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大分流力度。坚持以学位论文作为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就业引导。《创新体系意见》则提出了13个建设重点。包括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建立以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的有组织攻关,强化跨学科交叉,建设一支适应不同科研组织模式需要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和服务支撑队伍。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最重要位置,尊重教师和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判断,鼓励师生自由探索。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孕育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强化面向重大问题的有组织科研。传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学科“大交叉”、组建“大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的成功经验。建立面向重大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的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推进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稳定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强化战略性关键领域的学科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坚持学科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科动态调整与成效评价机制。后续,清华还将研究制定两份意见的相关行动计划。

而民朴鄙

最容易“发论文”的4大专业,人手一篇“SCI”?硕士能发40篇!

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善哉问乎

研究生专业最好考的十大“冷门专业”,必看!

现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本科学历,很多大学生想继考研,因为考研能增加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素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未来的发展会有很高的平台;正因为考研人数的增加,一些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多,竞争给常激烈;所以现在的很多同学,就会喜欢报一些院校比较冷门的专业去学习,顺利进入名校,今天,就给大家分享6个考研的所谓的“冷门专业”,报考时相对容易。第一名: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以及煤矿开采设计施工相结合,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后期可以从事采矿开发,技术应用,安全,检查等研究所等工作。是国家铁色级别专业。第二名:动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有很多的同学都没有听说过,甚至有的家长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呢?给动物打交道吗?将来就业是什么样子的呢?物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社会需要量大,用人单位每年来校招聘岗位平均需求人数2000人以上,就业率是百分百就业的。第三名:环境管理专业相比较其他的专业来说,这个专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业前景不错,毕业了以后可以去环保局,监测站,机械指导等就业单位,喜欢这类专业的可以报考。第四名:地质勘查专业这个专业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也也比较广。,比如采样化验;岩土的主要是钻探和治理;水文地质主要是找水等等。但相互会有很大的交叉。就业率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五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类专业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的,开设院校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第六名:生物安全专业一听这类的专业,大家肯定都感觉离着生活很远,但是这列的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有些人过安检,从国外带回来的产品等,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这就是这类专业的职责。第七名:光学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很多学校之类的都招不满,因为学的物理化学等第八名: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第九名:自然地理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一门课程,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第十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提起文物与博物馆,大部分人会认为学这个专业的一定是在博物馆或者文化部门工作,其实不然。这个专业就业面比我们想象的广泛,像拍卖行、艺术收藏类公司、鉴宝专家等等,发展前景都很不错。考研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专业虽然热门,但是很难考上,报考的人数实在太多;反而,那些冷门的专业就很好过;虽然冷门专业,但是一般情况下,所开设的专业都是社会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

计划男

理工文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

【你的大学你做主】设计学是一门理、工、文相结合,融机电工程、艺术学、人机工效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于一体的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明确将其定义为: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和包装设计等专业,设计学类涉及当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所以它们是历年高考诸多学子和家长选择的热门专业。国内开设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根据全国第四轮设计学学科评估结果,开设艺术类专业并被评为A+的是清华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全国90%以上高校均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其中以“八大美院”及“31所独立招生的重点艺术院校”尤为突出。中央美术学院为国内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殿堂级高校,代表了国内高等美术教育的最高水平,央美以纯艺术的传统美术学科,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享誉全国。近年开设了设计专业,水平较高。八大美院的其他7所(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在各学科方向上各有所长。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31所独立招生的重点艺术院校,以舞台美术设计、化妆、灯光设计及戏剧影视美术专业为主要学科,实力强,含金量高。除上述艺术类专门院校外,还有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同样具备很强的教学实力,毕业生竞争力较强。设计类专业就业优势体现在:看重个人能力而非学历背景。市场对优秀设计从业者的需求日益增加,小到设计工作室,大到4A广告公司、报社,都极其注重设计人才。拥有优秀作品的设计师,不论是出身排名几何的大学,都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选择设计类专业需要较强的抗压能力,无论是从事交付性工作的平面设计师、环境设计师、还是长期从事多媒体采集、剪辑以及编辑相关工作的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了一个作品反复修改、加班熬夜是这个工作的常态。在各种工作场景下,无论是行业要求、客户要求还是优秀设计师对自己作品艺术性的近乎苛刻的要求,都需要设计师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作者:刘济源,系纽约理工大学硕士;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