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多大的能量?研究生:超乎你的想象!圣人之道

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多大的能量?研究生:超乎你的想象!

读研期间我们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会有一位导师负责我们的学习和科研,可以说导师是我们读研三年中最亲密的战友了。同时由于导师每月会给我们发放一些补助,因此也有很多研究生戏称导师为“老板”,除此之外我们在生活上、工作上、实习中以及科研中,有任何问题时想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我们的硕士导师,因为他能够帮助我们很多。那么硕士研究生导师有多大的能量呢?研究生:超乎你的想象!首先,严谨、进步的科研思想和超强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的我们一定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硕士导师,在科研这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能量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能量,在指导我们的论文和科研时才会游刃有余。因为在研究生三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科研,不断的收集实验数据,不断的查阅中外文文献等,仅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拥有自主产权的科研成果,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科研能力的导师的辅助,有了他们的帮助时,我们的科研之路可能就会更加的顺畅,成果也更加的多。因此这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能量的一方面。其次,丰富的人脉资源。我们都知道现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人脉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影响因素,如果有足够的人脉时,或许我们办事情或者是说进步更加的容易和快捷。而作为研究生的那些导师,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及多年的积累,必然会有足够的人脉资源。那么这些人脉资源,如果能够稍加的给自己的学生利用一下,是不是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实习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呢?又或者说是可以处理很多的棘手的事情,因此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能量的一种体现。最后,决定研究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这一点或许是所有研究生最为敬畏的一点,毕竟这关系到自己是否可以顺利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也关乎着自己三年的结果。因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有自己硕士导师的签字才能够送往外审,如果你的硕士导师不给你的论文签字那么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你,你的研究生正常毕业只能是被搁置了。只有当你的论文达到了硕士导师的标准,放能够通过。于是很多研究生不敢得罪自己的硕士导师,怕自己毕业时的学位论文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总之,每一位研究生的硕士导师,都会有自己最为强势的一面。甚至有很多研究生相信,如果能和一位专业内很出名的导师学习,那么以后的工作和科研都会非常的顺利。因此现在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能量或许我们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希望每一位研究生都能够和自己的硕士导师有一个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实录

研究生学姐告诉你,和硕士导师相处,只需要做好这些就可以了!

不管每年考研人数怎样变化,对于每一年的准硕士研究生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和自己的硕士导师保持一个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毕竟这关系到自己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学习和成长。只是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感叹自己和导师有隔阂,导师不满意自己的学生,自己也不认可导师,所以导致自己的论文写作遇到很多的阻碍。而作为在读的研究生学姐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在很多的研一新生中有曾遇到,不知道该怎样和导师有一个良好的关系,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自己能够对导师更加的赞赏。但其实想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其实也挺简单,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的简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获得导师的帮助,并且还能够很好地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科研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要让你的导师知道你究竟是怎样一个性格的学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给予自己学生不同的态度,这是很多学生所忽略的,例如有的研究生比较的老实,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懒的导师,往往会把自己的很多工作全部交代给学生,而学生却并不会拒绝,就这样自己很多的时间都给了导师了。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导师的第一印象是独立、有想法的学生,不是那么的好说话,也不是那么的逆来顺受。同时,硕士研究生导师也不会故意地去压榨自己的学生,研究生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就喜欢压榨学生,这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事情确实是研究生自己该完成的,而且也是我们应该自己积极去做的,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不要认为导师给自己分配工作就是在压榨,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导师所分配的工作和任务,这样就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自己也能够有一个自愿去做的心态。此外,最简单和导师相处的方式就是科研成果,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极为的喜欢能够写出高端优质的学术论文。如果能够在读研期间写出核心期刊甚至是C刊的论文,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会对这样的学生引以为傲,毕竟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写出这样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这样的方式就是用实力说话了,硕士导师一定会结合你的实际给你更多的帮助。总之,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和自己的学生相处时,学生是最难做的,不知道该怎样去具体的行动,而以上这些方法或许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每一位学生,但是一定能够为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和自己导师相处时有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帮助,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天下有道

硕士研究生怎么去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硕士研究生复试之前关键的步骤之导师的选择和认识各位考研的学子们,你们应该都陆续收到自己的考研分数了吧!千人欢喜,千人愁,是愁还是甜,都看自己当时做出的选择了。最近学生们反应:不知道该如何去认识自己的导师,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这次课程我们就来讲一下怎么认识自己的导师,并且了解自己的导师,到最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认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网络和人脉关系就是最好的了解导师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个途径,去了解这个老师到底是干啥的。这个研究方向,有没有什么实际的项目。你要知道,如果研究生期间没有什么项目,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将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除了清楚导师的项目外,还要了解道士的课题的热度,找到一个相对前景比较好的课题,进行学习,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研究生岁月生活!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如果你通过很多途径,了解到了自己的导师的相关的爱好,发现与自己就是不太符合,那一定不要去将就,因为三年或者说是两年都是一个小漫长的时间的。你进去了再去换老师,那就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比如,你知道这个导师比较势利,而你就恰好是那种贫穷酸楚的学生,请不要选择这个导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进入这个团队也会格格不入的,未来的三年时间或者两年的岁月,你都要承受老师的冷嘲热讽的!所以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导师的选择。注重专业,找个专业强大的老师很多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喜欢凑热闹,今天大家都选这个导师了,那么这个导师一定很厉害。导师厉害不厉害,从某种程度上不是看报名的人数,更多的是看导师的学术贡献,和其相关的专业能力和知名度。有的人,更倾向选择副院长或者院长级别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但是,这样的老师,其自身的行政业务也比较多,真正在知识上带你的时间就相对少一些。如果天天在学校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那还有什么好的学习途径吗?记住:选择导师,硬知识才是第一选择,其次就是导师的团队了,如果导师有一个很强大的团队,你才能跟着团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和内容,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强大起来!好了,这次课程我们就先到此结束了!如您有相关的疑问,请在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以您满意的答复!咱们下次课再见吧!声明:本文为尖子生数理化教育的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进行相关的转载和复制,翻版必究!请务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谢谢您的尊重!若有侵权,将第一时间给以举报!

马车夫

一个硕士生导师到底可以带多少学生?

一个硕士生导师能带多少研究生:(1)原则上不超过2个,但是始终有不讲原则的。我们学校通常要求每个导师招生人数不超过2个,如果当年承担有重大项目的导师,可以申请多带1个,也就是最多不超过3个。然而,总是有破坏规矩的人,那就是一群叫做“领导”的生物,他们可以跨专业、夸学院、无视一般规矩肆意妄为地多招生,有的老师一年可以找七八个学生。(2)对于有项目、有经费的老师,招生数量是多多益善,无奈僧多粥少。我们课题组4个老师,3个导师,原则上每年可以招6人,也就是在读人数最多可达到18人,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读人数只有10人。原因在于学科导师多,每年的招生人数有限,僧多粥少。前几天课题组会时,组内老师还在抱怨,学生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没法开展。(3)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与学科和导师个人也有关系。通常工科的老师喜欢多招生,因为他们通常承担大量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需要大量学生跑现场、做实验,导师当“老板”的大多数是工科学科的导师。有的导师招生喜欢“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这样的老师每年通常只招一个学生,没有遇到合适的,甚至一个学生也不招。(4)很多学校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老师才能招生。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学校会给他们提供少量的生活补贴,更多的补贴还是来源于导师的课题经费。因此,许多学校就明确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导师才有招生资格。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无漏

硕士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大、中、小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太一样,虽然同样是一对多的关系,但中小学是几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带几个班的一两百位学生,而每位研究生导师可能就带几名、十几名学生,后者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如父子”的关系,一是为师,终身为父。通常来说,导师为了自己的学术声誉,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会相当慎重,会精挑细选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值得培养的人才,也会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术、人品等方面能力负责,因为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的业绩,学生成才成功老师脸上也有光。当然,有的导师,特别是在行业内比较牛,或者年龄比较大的德高望重的导师,比如院士、学院院长等,一般不会自己亲自指导学生,可能只会抽空偶尔指点一下学生,平时主要由其他年轻的导师来指导。我读研时接触过的导师,都还是不错的,师生关系比较单纯。通常,导师带学生都比较负责,会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做人,做学术,让学生感觉研究生生涯不虚此行。这样的老师亦师亦友,比如会请学生们聚餐K歌,还有一位同学的导师,是博导,经常与学生一起玩网络游戏,与学生讨论战术,很和蔼可亲的老师。有的导师像“老板”,说明这个导师应该是项目资源很多,或者自己开公司,他有能力揽来大项目交给学生做。通常导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当然这个报酬与工作量肯定不会成正比。这时就看导师个人的性格了,好的老师在让学生做项目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发论文的机会,而且会给学生不错的福利待遇,以鼓励他们的付出。也有的导师比较唯利是图,他就会无情的剥削学生,甚至让学生免费为其打工,我有位同学就这样惨,不但为导师免费打工,连出差的火车票都不给报,而且项目做不好还要挨骂,遇到这样的导师真是不幸!比如2019年底,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究生,因无法忍受女导师3年来的各种无理压榨及延期毕业要求,在实验室自焚身亡,引起了网络热议。这位导师平时会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私人公司业务,并有辱骂学生的行为。在这起事件发生前,导师就因为做实验的事情,严厉批评了3位学生,其中一名便是死亡的学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真的被这样的研究生导师气到爆炸。本应是教书育人、令人尊敬的学者,却戴着伪善的面具,而撕下面具后,却是一个十足的恶魔。无奈,现行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完全可以掌控一名研究生同学能否顺利毕业的“命运”。遇到人品低下的导师,学生就是鱼肉,只能任其摆布。而对于导师的监管,似乎只有科研成果。但学术能力强,真的并不能代表人性好。其实,明智的导师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悉心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维护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毕业之后有可能会发展得很好,并且拥有各方面的资源,如果师生关系融洽的话,双方必然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

得吾道者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赛勒斯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师生不对等 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 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 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 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 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 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

李季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导师连面也不见,这种情况正常不?

当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相信所有的考生都是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想象自己也能够享受到导师“一对一”的辅导,能够和专业领域内的大牛一起研究,这无疑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进入了研究生生活。可是,当我们真正的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时,当初所想的导师几乎没有见过面,似乎仅仅只是在刚开学时见过一面,彼此寒暄了一下便就没有信息,似乎自己和没有导师一个样子,这可是令很多的研一新生措手不及,毕竟和自己之前所想的有着很大的出入。然而实际上这在研究生教育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导师虽说是指导研究生学习,但不是我们上小学时那样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辅导,在平时的学习时间中,导师和学生的沟通或许会很少,但这也有导师的个人性格所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导师都和自己的学生不联系,也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天都和自己的学生联系。拿我自己来说,因为我是文科生,所有没有实验可做,不需要出去和导师谈项目,于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也是很少和我联系,只是会时刻的提醒我要看文献,要写论文,经常会给我发一些比较前沿的学术文章,仅此而已,有时候也会消失很长时间不联系,所以我自己早已习惯,但是当你准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撰写开始时,你的研究生导师每天都会联系你。因此,研究生和导师不见面,这对于很多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或者说很多的硕士研究生都不希望自己打的导师每天联系自己,甚至是把自己忘记,因为这样就可以有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导师“压榨”现象。但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不应该再是一味的指望着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在读研期间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单独去处理,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并且也一定要明白,我们有能力对自己负责,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又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等,都需要自己主动的去争取,而不是和自己的导师密切关联。同时,如果导师不联系我们,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文献,可以写写文章,可以参加学术论坛,这些都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而且这样的安排也会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并且这也会为自己顺利毕业奠定基础。总之,研究生导师不联系学生,不是一个必然事件,更多的取决于你所在的高校,你所学的专业,你所跟的研究生导师个人性格等,但是要始终明白的是,不管导师是否经常联系我们,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做更好的规划。

警与犬

如果硕士毕业后就参加工作,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呢?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点击文章右上方“关注”,即可跟进最新文章。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部分研究生导师01序 言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对于考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其中,很多人就计划在考取研究生之后,读满硕士就直接参加工作。那么,这类朋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呢?02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如何选定了某位导师,那么硕士这2年到3年,你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基本上就确定了。所以,在选择导师之前,我们一定要想好“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即什么样的导师符合个人的未来规划。首先,理清个人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我们要分析自己读研的意图,自我反省,找到未来几年的一个学习和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在研究生期间需要什么?只有知道个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朝着个人需求去努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其次,分析个人兴趣和优劣势。我们要认真分析个人的科研兴趣所在,分析个人的优势和劣势,通过选择合适的导师和科研方向,使得个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如果只追求导师名望,而不分析自身,不分析个人特点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则很可能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导致研究生期间的收获较少,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其次,全面了解目标院校导师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目标院系导师的全面了解,才能寻找到符合的导师。其次,圈定备选目标导师。通过个人考研成绩和综合实力,选定一些导师作为备选导师。其次,了解备选导师研究方向。对于备选导师的研究方向一定要做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包括未来的就业情况,以及是否是当前行业中比较前沿和热点的研究方向等。由于计划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所以更要选择市场需求大、未来前景好、收入可观,且个人比较喜欢的方向。这样,既能保证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能够愉快地学习,又能保证在毕业时找工作比较容易,且工作岗位“多金”。其次,选择应用型导师。既然你已经决定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那么选择一位应用型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你就能接触到很多实际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来锻炼个人能力,提前培养就业工作的相关技能。再次,选择“慷慨”的导师。著名高校里的导师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很多导师甚至参与了许多企业的运作,或者和很多企业有科研合作。那么,在你硕士毕业的时候,如果你的导师能够“慷慨推荐”,那么好工作机会的数量就大大增加了。最后,最终选择最匹配的导师。通过前述过程,选择与个人特点、未来规划、科研方向等最匹配的导师。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总结过往,分享经验,在教育等方面帮助更多的人。后续文章会持续分享考研、留学、中高考、子女教育等相关话题,欢迎关注和留言讨论。-----------------------------------------------------今日互动话题:你决定硕博连读,还是硕士毕业就工作呢?为什么?------------------------------------------------------注:本文部分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困肿中颡

如果硕士毕业后就参加工作,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呢?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点击文章右上方“关注”,即可跟进最新文章。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部分研究生导师01序 言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对于考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其中,很多人就计划在考取研究生之后,读满硕士就直接参加工作。那么,这类朋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呢?02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如何选定了某位导师,那么硕士这2年到3年,你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基本上就确定了。所以,在选择导师之前,我们一定要想好“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即什么样的导师符合个人的未来规划。首先,理清个人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我们要分析自己读研的意图,自我反省,找到未来几年的一个学习和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在研究生期间需要什么?只有知道个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朝着个人需求去努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其次,分析个人兴趣和优劣势。我们要认真分析个人的科研兴趣所在,分析个人的优势和劣势,通过选择合适的导师和科研方向,使得个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如果只追求导师名望,而不分析自身,不分析个人特点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则很可能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导致研究生期间的收获较少,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其次,全面了解目标院校导师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目标院系导师的全面了解,才能寻找到符合的导师。其次,圈定备选目标导师。通过个人考研成绩和综合实力,选定一些导师作为备选导师。其次,了解备选导师研究方向。对于备选导师的研究方向一定要做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包括未来的就业情况,以及是否是当前行业中比较前沿和热点的研究方向等。由于计划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所以更要选择市场需求大、未来前景好、收入可观,且个人比较喜欢的方向。这样,既能保证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能够愉快地学习,又能保证在毕业时找工作比较容易,且工作岗位“多金”。其次,选择应用型导师。既然你已经决定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那么选择一位应用型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你就能接触到很多实际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来锻炼个人能力,提前培养就业工作的相关技能。再次,选择“慷慨”的导师。著名高校里的导师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很多导师甚至参与了许多企业的运作,或者和很多企业有科研合作。那么,在你硕士毕业的时候,如果你的导师能够“慷慨推荐”,那么好工作机会的数量就大大增加了。最后,最终选择最匹配的导师。通过前述过程,选择与个人特点、未来规划、科研方向等最匹配的导师。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总结过往,分享经验,在教育等方面帮助更多的人。后续文章会持续分享考研、留学、中高考、子女教育等相关话题,欢迎关注和留言讨论。-----------------------------------------------------今日互动话题:你决定硕博连读,还是硕士毕业就工作呢?为什么?------------------------------------------------------注:本文部分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