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的真相:本科非高校的话,是否考上211/985研究生也没用?变固外战

考研的真相:本科非高校的话,是否考上211/985研究生也没用?

2020考研已经落幕。这是377万人改变命运的第一战,我们不光期待着金榜题名,还真实感受到了考研带来的压力。现在这个社会学历歧视现象非常严重,可以说学校好的学生就看不上学校相对较弱的学生。就算出国读研,也能看到学校好的硕士对于学校差的学生有歧视心理,这些鄙视让大学生有了较大的压力。学校真的很重要吗?认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想问走进社会的前辈们一个问题:学校标签究竟有多重要?一定要记住,很早以前就看过一个视频。一家公司的前人事经理坦言,“离开人才市场,只带走了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学生的履历表就丢在桌上,要清空。由于接收到的简历多,时间紧,因此大型企业在筛选简历时,会将985和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分别开放。毕业后,只带走了985大学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学生的履历表就丢在桌上,一扫而光。最终 HR得出结论:“你不是我的亲戚,不是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老板的孩子,我对你不了解!为何要把时间浪费了,认识我不利用手头的资源,这难道不是机会吗?」你们可能会说这是“以校取人”,歧视学生,歧视校名,但这才是事实。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事实上,这个说法说得对,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学历标签,也就是能力的转化。学识高,学风好,自然是学习能力强的体现,而且好的学校,会附带更多的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宏观视野和再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学历标签决定了你的起点,只是工作年限越长,学历标签的作用就越小,经验和简历的作用就越大。那么,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企业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呢?回答当然是学历。下面是中石化总部2019年的招聘名单,大家可以感受到学历标签的重要性。很抱歉,本科不是985,211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非“双一流”院校所占比例超过八成,有超过一半的考生为了改变学校背景而报考研究生。但对于非“双一流”的考生来说,不考研很难找工作,考上名校研究生,不够光鲜的“第一学历”仍然会受到歧视。到2020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突破10万人。在面临学历“膨胀”与人才基数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大学的选拔标准“水涨船高”,海归博士与土生土长的博士区别对待,筛选标准甚至可以严格到“学历查三代”。首先,学历不够高雅,直接 out”,已经成为大学和求职者之间默契的“潜规则”。在中船重工某研究所的招聘条件中,白纸黑字表示本科非211院校的博士不能报考;中南某设计院的招聘,则要求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必须是211或985院校;在哈尔滨一所省属大学的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师职位,只要各个学历阶段都毕业,就可以报考。还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没有设置招聘限制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严格执行“内部限制标准”,不声不响地将那些“不合格”的应聘者拒之门外。近日热播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就为我们全面高清地展现了社会中的学历歧视现象。从各大大学毕业的法律生来就在顶级律所实习,其中有始终读高校的海归王骁,还有丁辉这种二本院校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和起初就在法律界念书且深造的“五院四系”精英相比,丁辉以考研逆风而行,跨专业考入华东政法大学(非985、211的“五院四系”),并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并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于是这一切在面试官的眼里都显得微不足道,出身更是至关重要,并直接告诉他了这份话:“我们不是往往拿到这种简历的,你也不是名校本科毕业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这个节目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中总是存在着对原始学历的歧视,而且很可能是你最想去的公司。越大的公司,越有优秀人才扎堆的行业,“草根”出身的人,机会就越少。看了这个,很多人都会问,我本科是二本还是三本,考985没意义吗?毫无疑问,大多数的考研人,已经在高考上失败了一次,努力考研去到一个好点的平台,去弥补过去的失败,不求绝对的逆转,但至少可以比以前更好。也许正因为你不是985,211,你才更需要努力。正如许多国内名校的学生,出国留学后发现,比自己强的人实在不多,有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有些人年轻时发表论文达到十几篇,只能努力赶超。若发现与他人有差距而放弃前进,那才真正的永远被人看不起。无论做什么,只要能让人看穿,就是努力的目标。关键在于努力过程。这期间,读名牌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一份令人眼花缭乱的学历,更是你通往远方的桥梁。因此,双非生的学生不必担心受到歧视,这世界上可以给我们选择的道路或许不多,但是放心,足够我们选择的。借助于丁辉的一句话来结束:"因为我知道,即使仅仅是比别人多走几步路,也正是这几步,让我们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加油考研人#

纳布科

对不起,本科是“双非”院校,研究生是211、985院校也没用?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工作,更不用提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往往更看重第一学历。所以很多第一学历是普通院校,研究生学历是211、985的毕业生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可是,考研真的没用吗?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考研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对科研感兴趣,希望可以进入高校当老师;另外一个是目前就业形势所迫,本科学历已经没有那么多竞争力。如果本科学校档次还较低,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于是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考研这个跳板提升自己学历和自己学校的层次,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考生没有想到,大部分企业单位更看重第一学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第一学历是重本的毕业生,即使应聘者第二学历学历是北大清华的硕士,如果他们的第一学历是普通的二本院校,应聘成功几率也很低。连北大清华的硕士都无法弥补第一学历带来的影响,更不用提普通高校的硕士生了。其实,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很常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2020年一项社会性研究指出,本科学历非重点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比本科学历是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的简历回复率要低一倍。很多高校毕业生也反映说,自己在应聘过程中明显有被查学历的感觉。这种情况在事业单位,国企中更加严重。很多毕业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弥补高考没能考上心仪大学的遗憾,希望自己能有机会从一个更高的起点重新出发。但是,没有想到,招聘中学历的歧视打碎了他们的希望,他们就业前景依然渺茫。可是,考研真的没用吗?通过自己努力的硕士毕业生,是否真的比不过第一学历是重本的毕业生?重本大学本来就是稀有资源,多少考生为了争取“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名额,日夜奋战。,即使经过了这段艰难的备考日子,部分学生可能还会受到“根正苗红”同学的歧视。即使度过了几年无形的歧视,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研究生学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但却没想到,招聘方最看重的还是第一学历。一位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也曾因不那么优秀的第一学历遭到招聘方无情拒绝。现在,学历歧视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毕业生在求职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第一学历不优秀的学生真的不应该考研吗?因为第一学历遭遇不公平对待的,还有其他方面不优秀的第一学历不仅让许多毕业生在就职道路上屡屡碰壁,在相亲租房这种事情也不讨好。最近,“985相亲局”的话题在网上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学历俨然成为了年轻人找对象的一把钥匙,拿到好钥匙的人可以找到更好的对象,拿着不好钥匙的人只能黯然神伤。豆瓣上还存在许多“高学历单身交友”小组。这些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身份标注成某某高校硕博毕业生,并以此去寻找与自己学历不相上下的男女朋友,并希望两个学霸的结合可以培养出一个超级小学霸。“985相亲局”现象的出现,让很多人对爱情和婚姻失去了希望。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一些房东还要求租客的第一学历是“双一流”大学,那些有着不好的第一学历的学生连在租房方面也比那些第一学历是重本院校学生要“差”。考研这个跳板,是否真的没有用?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成功跻身985/211高校研究生,本就是能力的证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双一流”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本身就是这个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最好证明。很多企业却还嫌弃该名学生第一学历不够好,难道好的工作机会永远只留给那些金本银硕的毕业生吗?当然,第一学历是“双一流”院校的学生在就职上的领先优势自然无需多说,每年都有那么多非“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努力难道不是他们能力的最好证明吗,本科院校不出众,不应该成为他们就职道路上所谓一个污点。考研是可以获得更好地教育机会和学习机会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考生在高考时根本没有办法考到“双一流”大学。他们本来寄希望在考研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考上一个好的院校,争取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就职机会。但是,招聘方的学历歧视抹杀了他们美好的愿望。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好,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他们要么复读一年重新高考,要么只能通过考研这个跳板,为自己扳回一城。第一学历是双非的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打败高校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本科学历不那么优秀,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19年华为”天才少年“招聘中,一名第一学历是武昌理工大学,硕士学历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打败了几名第一学历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获得了201万的高薪。这名毕业生就是张霁,而且他还是一名复读生。所以,读研并不是真的没用,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拼搏,为自己争取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看重本科学历较为优秀的毕业生也有自己的道理。一方面,由于每年毕业生非常多,只能选择那些学历非常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HR每天要面对成堆的简历,为了压缩时间和成本,选择本科学历是比较有效率的方法。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学历歧视学历歧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优秀的第一学历可以获得更多机会。但是,即使没有拥有较好的第一学历也不应该怨天尤人,不如抓紧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就业技巧。同时,保持努力向上的热情,无论第一学历如何,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那些第一学历比较优秀的学生,也不要骄傲自满,学历从来不是一个人傲慢的理由。2020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已经顺利落下帷幕,许多学生还在等候下一年的考试。假如你还在为考研是否有用感到焦虑,不妨想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硬挤独木桥。结语:考研是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扩大自己人脉的一次绝佳机会。尽管,现在很多企业普遍看重第一学历,如果自己本来没有拥有优秀的第一学历,不是更应该努力向上提升自己,总体来说,考研还是利大于弊的。今日话题:对待考研,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1月新年启航计划#

真夜

为什么很多人考研选择985/211

为什么很多人考研选择985/211找工作,背后的学历很重要,学历背后的学习也很重要,有些人事单位看人就是看你背后的学习,985/211的确比双非高一个档次。如果就是想以后有个硕士学历,这个一般是想从事跟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行业,或者自身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再或者以后薪资待遇比本科生高,等,这个难度就相对小很多。我建议可以选择国家线低的专业考,比如农学或者体育类,强烈建议此类考生报考985/211,就算考不上,好过国家线也好调剂;本专业前景不错,或者因为专业限制、自身能力等情况选择本专业考研的,有相关知识,上课认真听讲,平时好好学习,成功率大一点,可以报985、211。再者说985/211有些专业也不一定难考。当然以上言论有些极端,想稳一点一次就考上的,或者去学术型强的双非好学校也是个好的选择。

郑风

为何很多211或985大学的考生,在考研时却选了“双非”院校?

为何很多211或985大学的同学,在考研时却选了“双非”院校?时间进入十一月,考研网上的确认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021考研的同学不要错过网上确认时间,遇到有错误的信息应及时更改。不过,就在这将要冲刺考研的阶段,不少人开始陆续出现弃考。更多的人在报名的时候本来选的211和985名校,最终降档换了“双非”院校,其中也不乏是名校的同学。许多人不禁有了疑问,本科是211或985名校的同学,考研的时候占尽优势,想去名校读研肯定也很容易,为何要偏偏降档换成一般院校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读研更稳吗?舍弃名校光环,偷偷考双非院校,为何有的考研人要降档换学校?来自郑州大学的一位考生小张,在网上确认的时候,咨询小水相关的问题。河南省的网上确认时间为2020年11月4日至9日期间,考生尽量预留一天半的审核时间,可以在确认失败后,再次进行二次确认。其他省份的网上确认时间可以在省招生办的官网上查询到,或者直接登录研招网查看。这里要注意的是,河南考生在网上确认的时候,和其他省份的考生不太一样。除了需要提供考生证件照、考生身份证正反面照、考生手持身份证照、学历学位证内页照(没有学位证的只上传学历证内页照,应届本科毕业生上传学生证内页照)、居民户口薄首页等必须的照片之外,考生还要填写《河南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由考生本人亲笔签名照。这个问题考生要格外注意!对于本科就是211大学的她,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选的是南京师范大学,但是细心的她不经意地发现,她宿舍里有两个室友确认的学校却只是双非院校,其中一个考是是河南师范大学,另一个选的是江西师范大学。这两个同学考研报名的学校没有告诉其他人,只是偷偷在备考。而网上确认的时候需要人帮着拍照,所以她代劳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情况。对此,她表示不理解。她觉得她们本科是211名校,考研的话最起码也得考一所名校,985大学去不了,211大学总是可以的吧。但小水和她沟通之后,她才恍然大悟!之所以她的室友选择偷偷考双非院校,有他们的苦衷,另一方面她们也是觉得说出去不好听,怕丢人,所以不怎么宣扬,偷偷去备考。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在意,河南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在文学类研究生方面并不差,不输郑州大学,他们降档选择双非院校,也有自己的苦衷!01、自身专业水平较低,考研只能选择难度适中的院校就算她们本科是211大学,但是选择考研的人都是没资格保研的人,而这些人的水平难度也有高低,对于那些一般水平的同学,为了求稳的话,自然要选择难度低一些的院校。而双非院校难度要比211名校低了不少,更何况211名校的本科生考取这些学校,本身就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复试阶段,只要表现的中规中矩,哪怕不出色,但出身好的她们也更容易被录取!02、考研院校改革,考生不得不降档换学校!还有一种情况则是,考生备考的时候考研院校改革,考试内容全变,考生来不及复习,不得不更换考研院校。而同级的学校就算仓促换过去,也只是炮灰的结果,所以只能降档选一个相对难度低一些的院校,这就使得他们做了最后的选择。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没有可能二战的同学来说,考生降档换学校,更大可能的保障自己能够读研成功,这样的话就算是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是学历的提升,对自己来说也是很不错的结果。更何况,这类考生一旦进入复试,基本上被录取的概率很大,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你本科是985名校的同学,一战时考取本校失败,只能调剂到双非院校读研,或者是调剂本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读,你会如何选择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往期精彩回顾:为何有的考生很努力地考研,结果却连调剂读研的资格都没有?考研改革,考生来不及复习,是降档换学校,还是寄希望于二战?为救父亲,24岁河南姑娘放弃读研!当亲情碰撞梦想,应如何抉择?备考三年的人也有可能成为炮灰,为何还有人在考研时“裸考”?

祖庚

不是985、211的本科,考个985、211的研究生有用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考研根据个人的学习目的完全有用吗?无论是研究生还是重点学校的研究生,认真且努力都很强的学生都不能否定影响很大,重要的是,学历低,能力高,在职场上有人开创自己的世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即使不是985、211的本科生,也最好考更高水平的研究生。首先,从许多活着的事例中可以看出,985、211的研究生在选择毕业公司方面与普通学校的研究生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举办500多家知名公司的招聘会,普通的研究生连发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在211以上的毕业生中,这样的职业比985优秀。另外,很多国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确不重视大学院的第一学历是否是重点大学,官场这方面的要求不严格,后期使更多研究机会升格,但在能力同等的情况下,往往重点本科生和研究升职的空间很大。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些人在本科期间努力学习的能力也能赶上重点学校的研究生,因此,综合考虑工作、家庭、学历的影响。

烤肉点

985/211学生读名校研究生不用考!双非学子考不上,差距在哪?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了《奇葩说》辩手储殷的一段话,他说现在名牌高校的一般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呈现锐减的趋势!储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所以他说这样的话题还是很有根据的。确实目前的考研现状也是那些“双非”学校的学生很少选择名校,选择名校的多数是985和211的同学,就连导师也会说:换做是我也不选!为什么有产生这样的现状呢?一、985/211高校保研率高越好的的大学,保研率越高,保研名额越多,比如21届北京大学的保研率高达56%!而双非院校的保研名额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没有保研资格。这就初步奠定了名校录取的研究也大部分是名校本科生的基础。二、“双非”学生考研名校的难度大考研名校是很多人都向往的,而想考的人越多,竞争就越大!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高考就输给了985/211的学生,在经过4年的学习,985/211学生享受到了比双非院校更好的学习资源,再加上能考上985/211的学生本身也是很努力,学习能力很强的,所以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双非院校的学生就更没有胜算了!三、“双非”学生考研名校压力大21届网传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22万,比去年激增了81万人、比前年激增了13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考研越来越难。以前考研同学们大概提前半年备考就能考上了,现在很多同学备考一年半,也不一定考上研究生。备考成本增加了,能不能考研上岸的压力就大了,为了增加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同学们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就会稍微保守,不敢冒进!不仅是考研呈现越好的越好,越不好的越没机会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各个阶段教育现在都有这个趋势!寒门难出贵子在现在这个时代显示的淋漓尽致!这两年教育部大力推行教育减负,而教育减负带来的现状就是孩子们在学校待的时间短了,学的东西少了,课余时间就多了,这就造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课外学更多的知识、才艺和能力,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补课上兴趣班,就只能是玩。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玩这也本事教育部的提倡教育减负的初衷,但是结果就是不但更加拉大了贫富家庭孩子的差距,由于穷人家的父母可能忙于生计,没时间引导带领孩子玩,孩子还有在过度自由的空间里学坏!所以现在我们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们下一代的起跑线向前一点,让他们的人生不至于像我们这么累!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辨合

网络热议!“二流”大学的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去读!

提到考研,无论是家人朋友的嘴里,还是网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除了985,就是211,要不就是985加211,仿佛除了那几所院校,其他的高校都差着些什么。对于985/211的优秀我是承认的,但我却不觉得除了他们的其他院校就“一文不值”!毕竟有些网友的嘴确实太“损”了!毕竟我们大多数都不是学霸!所以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说说,这二流大学的研究生真的就没有必要读了吗!一:我们考研的目的通常,我们考研的目的有几种:1、 想通过考研获得一个学历,提升自己在应聘时的竞争力,因为很多大企业招聘时是有学历要求的,小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则小很多。2、 真的就是对科研感兴趣,想考研,想学习搞学术、科研。3、 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预期的院校,或本可以上一本,却上了二本或三本,然后想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4、 不想承担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以上几种考研的目的其实和985/211没有必然的关系,和以上4种目的关系最大的是你所选的专业,而非院校。而好的专业真的不一定只出自名校,很多二流大学同样有不输985/211的专业,所以985/211一定强于其他学校的说法本身就是偏激的。二:择校优先看专业,而不是学校名气学校对研究生重视程度:二流院校的本科专业不好,并不能代表研究生的专业也不好。一所院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质量。选专业要看就业前景:所有人读完研都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这个时候一个优质的专业,要远比一个响亮的校名来的实在。而有些二流院校的王牌专业很多都比985/211的非王牌专业要好,而且考入难度要比985/211容易一些。而且在医学领域里,一个二本研究生是比985的本科生薪资待遇要好的。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比较看重院校排名;而工科类专业看重的是专业排名!每所大学都有几个强势的专业,这个大家在择校时都要详细地去了解一下。你以后想从事的行业里,哪几所大学的专业比较强,你会发现排在第一的还真不一定是985/211高校。比如燕山大学,它不是985/211,但是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都非常靠前,知名度也高,甚至都与985院校并列。而这类院校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说,性价比就很高了。总 结:综上所述,专业的选择是要大于名校的选择的。名校固然厉害,但真的不是完美的,我国发展到现在,很多不是985/211的院校在专业的领域里,真的已经可以比肩那些名校了。

贫人见之

为何985和211的学生考研时放弃“重本”选“双非”?

为何985和211的学生考研时放弃“重本”选“双非”?现在很多学生在就业压力下加入考研大军。许多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只有本科生才能参加研究生考试。其实,只要大专生达到要求,他们也会有考研资格。随着我国考研大军的不断发展增大,社会中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考研机构,甚至在这些考研机构中,大家会发现有很多学生积极报名考研机构,但是能够走到最后的却是少之又少。(一)学生考研的原因是什么?1. 提升自己的学历,更好就业很多学生考研,多数是因为在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就业非常艰难,甚至找不到令自己心仪的工作,所以就想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来让自己在就业的时候更具备竞争力,从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2. 不想太早进入社会现在许多学生,当他们以学士学位进入社会的时候,将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情况。不仅找工作很难,而且即使找到工作,工作竞争还是很激烈,职场上的各种技能和日常生活使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茫然,所以很多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想在短时间内逃避职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不想面对社会上的竞争,选择了考研这条路。3. 本科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其实不难理解,在高考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要么就是因为自己的分数不够高,要么因为填报志愿的失误,导致进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但是回去复读又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就会通过跨专业考研,这样既能考进自己喜欢的领域,还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学历,这样一箭双雕的事情,是很多高考时“被调剂”的学生的选择。但近年来,许多人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说,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高考时会选择“双非” ,这种奇怪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二)为什么985、211的学生会放弃“重本”选“双非”?1. 竞争压力大即便考研的人数在逐年不断上涨,但是考研的人数还是比不上高考的人数,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性地拿高考和考研相比较,这两者在根本上就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而在我国很多专家的眼里,考研的压力是要比高考的压力来得更加凶猛的。尤其是在想要参加考研的学生,这和高考的大环境就有着不一样的差别,如果一个大学生要考进重点大学,那么所要面对的压力就会更大。2. 专业水平不过关要说985、211大学中的学生,无一不是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很多学生在刚上大一的时候,就有了考研的想法,甚至很多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保研”的资格,所以参与考研的重点大学的学生和本学校的其他学生相比,专业能力可能就会相对较差,如果这个时候选择一个较高的目标,很可能就会考研失败,所以才会求稳选择“双非”。3.入学考试制度每所学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各不相同,更不用说许多学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对学生能否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许多重点大学为了保证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功率,会降低他们的标准,使他们的学历得到顺利的提升。必尚考研提示:学习是非常漫长而枯燥的,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枯燥和孤独而放弃考研,所以坚持下去,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些什么,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一战上岸。想一战上岸的同学私信付老师:考研

诗学

考研211以上(含985)有多难?全国平均录取率只有8%!

小编最近在研究最近几年考研的难度,以便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从整体看,最近几年全国考研的报录比一直有上升趋势,即全国整体录取率一直在下降。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谈到,2014年的报录比是3:1,即全国整体录取率大约是33%,每100个报考者大约有33个考生可以考上研究生。此后录取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18年,虽然还有半个月才公布18年的考研成绩,但根据公开数据,报考人数创记录的238万,而全国录取人数不到60万,也就是说,全国整体录取率下降到了25%左右,而且这个数据还是包含了推免生的。如果扣除推免生所占的名额,通过考研而上研究生的比例大约只有20%!下面再次提供近几年的考研报录比统计表供大家参看。近几年考研报录比统计表小编进一步研究了985的招生情况,并从全国报考人数的角度来分析,得出了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研人,被985高校录取的比例不到4%的结论(数据剔除了推免生后的估算数据)。虽然限于条件,小编的部分数据是估算的,但偏差应在可控范围。我们不难看出,考研难,考上985研究生更难。今天,小编给大家再分享一下最新研究成果:考研211(包含985)的难度如何呢?为什么要把211和985一起来研究呢?这是由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决定。我们知道,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虽然是多层次,但主要由985/211层次和普通院校两大层次组成。在就业市场上,也把高校按985/211和普通高校区分开来。时不时爆出某些大公司的招聘潜规则,非985/211的求职者简历根本就不看的“内幕”。当然,这种“学校歧视”是不对的,也不利于用人单位对真正优秀人才的选拔。不过,很多考研人也确实很青睐985/211学校,并为此拼搏。所以小编今天就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信息,供参考。在全国112所211中,除开39所985,对剩下的“纯211”高校进行粗略统计,每年的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大约在14~16万,但这个数据包含推免生。而“纯211”的推免生比例大致在20%到30%之间,因此粗略估算,扣除推免生,每年“纯211”高校通过考研的录取总规模大约在10万人左右,再加上985通过考研招生的8~9万人的规模,总计下来,211以上(含985)通过考研的招生规模大约是18~19万人。而2018年的报考人数全国是238万,因此这个比例大约只有8%!这个比例,扎心了,老铁!!!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那些为了985/211而奋斗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我们更要佩服那些已经考上了985/211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佩服他们的努力,佩服他们的实力。他们已经登上了人生的一个小阶段的顶。那么,我们也一起登顶吧!小编祝愿大家都能登上自己考研的顶!大家考研,考研大家,欢迎关注公众号:考研大家。

掘火者

不是211或985名校,考研时就不值得选吗?

如今就业形势严峻,选择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能够读研的人自然很幸运。不过就在今年研究生刚开学不久,不少准研究生选择退学重考,确实让人意外。这里面有很多是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的考生,但也不排除有从双非院校(全日制研究生)退学重考的,他们大都是一志愿报考名校失利,调剂读研的。这样退学重考的同学,自然还是想去211和985名校读研。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资格轻而易举的就舍弃掉了,这是不是说明了双非院校不值得读?那么,对于考生来说,难道读研只能选211和985名校,才有好出路吗?不是211和985大学,考研时就不值得选?这样择校在双非读研也有好出路!最近有考生留言询问小水考研择校的问题,其中就在名校和双非院校之间纠结。他本科是宜春学院,今年六月才决定考研,从备考到现在还没具体确定考研院校。在目标院校里他锁定了江西境内的南昌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如果选择南昌大学这所211名校,那么他很可能今年因为准备不足,考不上研究生,或许还要再考一年才可能读研。如果选择东华理工大学,今年走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考研难度降了很大档次。起初他也想过求稳,选择考东华理工大学,但他的直系学长考福州大学,复试被刷,调剂到了东华理工大学,但最后却没有去读,回来二战继续考。学长告诉他,要考研就选名校,不能去985名校读研,最差也要选个211,这样对以后的发展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普通院校的研究生质量很差,不值得去读。这一番话,这使得他犹豫了。但真正到了考研报名的时候,他却无法确定院校,因为选南昌大学意味着失败,还要二战,选东华理工大学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时间难以抉择!既然他将院校选择在南昌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之间,这样的话就很明确了,在择校的时候只需要按照以下方面考虑,最终做个抉择就可以了!01、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如果考生有考博的打算,或者想在名校读研的话,有条件二战,那就放手一搏,坚持选南昌大学这所211。不过,在和小水的交流中,他读博的意愿并不强烈,反而更倾向于就业。那么,这种情况下,他就没必要再花一年再考了,求稳的前提下,自然是要选择东华理工大学。02、跟对导师,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可以选虽然名校的研究生肯定好,但是双非院校的一些导师也比较厉害,在学术领域有话语权,跟对这样的导师,就算是普通一本,读研出来质量度也高。一般来说在实力强的大牛导师手下读研,毕业后竞争力较高,想考博的话导师也是一大助力,想去更好的名校读研也不是不可能!03、双非211院校的王牌专业非常值得去读双非大学的一些王牌专业也非常值得去读,可能这所学校并不见得有多好,但专业够强的话,读研出来也有很大的前途。研究生阶段,学校的光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除了导师之外,更让人在意的考生就读的专业。不少双非院校的专业,水准不亚于一些985名校的,所以读研出来质量也不低!因此,非211和985院校的研究生也值得报考,只不过考生要结合以上几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样未来才会得心应手。无论是考博还是就业,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有人觉得花两年考个211名校研究生不亏,不少同学一战失利后,将希望都压在二战上,以为再考一次研究生,成绩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即使考个名校也容易,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并不是!考研二战的时候考生不仅要面对各种压力,来自生活和就业各方面,还有考研始终在改革变化,你不知道明年的考研内容是不是还和今年一样。就算是考同样的专业和学校,内容不变,复试线也可能因为考生增多而大幅度提升。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考生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未来,而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能一战成硕,就不要想二战的事情,选好了就去努力,别让自己后悔!如果你的本科是一所211名校,你备考时间太短,又不想二战,你在考研的时候会考虑双非院校吗?如果你调剂的时候只能选择双非院校,你会去读研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自动化专业的985名校考生,考研如何择校才好?本校能选吗?没有工作,还打算异地考研的同学,只有暂住证就行了吗?2021年研究生报名已开始,今年考研的四大新变化,考生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