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双非高校本科生考上985高校研究生后的悲惨生活一德一心

双非高校本科生考上985高校研究生后的悲惨生活

双非高校本科生考上985高校研究生后的悲惨生活文/岁月长河的追光者今天小编的日子过得非常的灰暗,甚至都没有闲谈风雨的兴致,那么今天便说一回自己吧,说一说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今天的悲惨生活。小编本科就读于一个普通的一本院校,学的是一个万金油的专业,今年刚刚毕业,但是我并没有进入职场工作。通过2017年一年的努力,我顺利考上了我梦寐以求多年了的985高校的研究生,研读新闻与传播专业。我知道,我现在所得到的同样也是一些人正梦寐以求的,因为我曾经也是为了这个梦想眼里有光的人。但是,我没想到,来到这里之后,所有事物与我期待的样子大相径庭,这个名校的热门专业对我这个跨专业学生并不温柔。因为小编是本科读的并非新传专业,所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仅凭一己的兴趣,实践经验是极其缺乏的,但这个专业对此又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于是在众多的考生当中,尽管我也是凭实力考进来的人,但比起那些有丰富经验的同学而言,我逊色了。于是在踏入这个学校的大门之后,有太多事情我都遇到了让人恼火的事情。这些事情当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选导师的不顺利了,我在很早就联系了学校一知名老师,这个老师也回复愿意当我研究生期间的导师,但是在来学校之后,一切都变了,该老师表示要重新筛选。筛选也就算了,但他迟迟都不给出明确答复,别的同学导师都尘埃落定了,只有选他的同学还在苦苦等待。有过读研经历的人都知道导师的重要性,但是很显然,我已经失去了关键的时机了。除了选导师,还有就是学校里研究生的课程也是令人头痛,倒不是自己上不了,而是选不上,而且还不是选课系统能够解决的事情。每堂选修课都有人数限制,要想选上课还得交上自己以前的作品。我承认,那些同学的确是在以前就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啊,我没有相关的实践,我来这里就是想提升自己啊!但好像因为是双非的非本专业考生,我失去了绝好的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小编想在最后给那些考研的人一点建议,选专业一定要谨慎,不是自己有什么非凡之处最好不要跨专业,如果要跨专业一定要确保自己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最好是在考上后的暑假去做个相关实习。另外,选导师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消息的畅通,不要害怕和学长学姐接触,尽可能多的去问她们导师信息,要尽早确定导师以免自己入校后陷入被动。如果读者当中有人有考研问题欢迎来问我,只希望你们比我更加好运!

内以伤身

211、985研究生出自双非本科被歧视!本科即可定终生?

近日,网上对学历之争变得愈演愈烈,其争论的核心是本科双非考上211、985院校的研究生,会被本科是211、985院校直升上来的研究生歧视,事件一经曝出,就被很多网友所关注,尤其是当中的一些言论,深深刺激到了广大网友的心!其中最扎心的莫过于这一句:本科双非野鸡大学,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此话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很多本科双非考上211、985研究生的同学表示深有感触,当身边同学知道自己出自双非本科后,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歧视,而这种现象不断被曝出后,我们看到了一条鄙视链的存在,不管是否承认,都有这样一个链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职,那些从本科到博士一路都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会自带光环,会被人所推崇。本科不是211、985毕业的学生,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一跃考入名校,与本科名校出身,依然考入名校的学生,差别就很大吗?在小编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吧,想想看,近年考研人数不断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2017年开始,报考人数就突破了200万大关,到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90多万人,这么庞大的人数,能考进211、985的学生,必然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既然能最终站到一起,那当然是一样的优秀,又何必要进行区分呢?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大家的观念有关吧,我们从小学习就被家长教育,一定要考上大学,只有考上大学,才会有出路,才可以出人头地,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大学,是一家人在奋斗,考上名牌大学,无疑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而考研、考博则不同,更像是附加分,不太受到关注,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很多人会把本科看得更重一些,才会出现这样的论调吧。对此,很多网友也做了回应,即使自己是双非大学毕业,但仍然热爱自己的学校,毕竟它见证了自己的青春,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是自己为之奋斗的学校。在小编的看来,本科生是211、985,说明在高中阶段是优秀的,成绩也只能说明过去,双非本科生考入211、985,也是奋斗的结果,大家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不应该活在过去停滞不前,徒剩211、985这样的保护色!今日我以校为荣,明日校以我为荣,我们不断去奋斗,变成更好的自己,那才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俱诵墨经

985本科比双非研究生强?以后谁给谁打工?

生活需要不断的进行选择,走到交叉路口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很难选择,会陷入焦虑浪费大量时间最后也只能是赌一把,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考试组成,有一些考试有成绩有对手,有一些只有等级与名次,正如《亮剑》中台词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有敢于亮剑的精神,即使失败也虽败犹荣,最近2020年高考刚落下帷幕,莘莘学子用笔做武器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自己与自己比,自己与他人比,最终根据比赛结果拿到去不同高校的门票,有一些学子去了985211等名校,有一些则去了普通二本学校,说到这里就有网友私信我说“二本研究生和二本研究生毕业谁比较厉害,日后谁给谁打工?”对于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理解和查阅资料总结如下:学历比较需要明确的是二本研究生毕业取得的是硕士毕业证也就是硕士研究生学历,而仅仅是985高校毕业则取得的毕业证书则是学士学位,也就是本科学历,单从学历上来看硕士研究生学历大于本科学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其他方面比如说能力,道德或者是优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只能让其从事同样的工作通过观察才能确定,学历只能是学历。学历的作用都知道学历是一块敲门砖,这个敲门砖是怎样敲门的呢?举个例子一人是二本研究生,一人是985本科毕业,同时应聘一家公司,而公司的门槛是本科及以上,则两人的学历都能把大门敲开,如果规定的门槛是研究生学历则985本科毕业的学历不能敲开这所公司的大门。就读学校的区别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家公司就喜欢去985高校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但是从不去普通二本招聘研究生,所以这时即使研究生学历再高也没有机会应聘这一家公司,这就是不同高校之间的区别,也是985高校的优势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说985本科学历比普通本科有用,所以就有了平台一说,每一个大学都是一个平台,相对的985高校平台会高一些,接触的资源会多一些。谁给谁打工问题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如果不开公司不自我创业是永远给别人打工的,谁给谁打工都有可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什么路怎么走都是靠自己努力,不断进取,不能异想天开白日做梦,无论高考后去哪读书都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时刻谦虚稳重努力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欢迎转发评论,有喜欢我的请关注我,有问题的请评论

国为虚厉

“双非”硕士找工作“没人要”?和985、211拼不起学历,还能拼啥

文|立言教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单纯看学历在就业中的作用,相比较未来,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未来看着学校、学历会更加严重。相比较以前,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以前是个大学生就了不得了,哪里管你是不是985、211,毕业还包分配。“双非”学历,哪怕上到硕士,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似乎也变得“不够看”。01“双非”女硕士求职受挫所谓的“双非”,有人觉得指的是那些“非985”、“非211”学校毕业的人;也有人觉得指的是那些“非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非世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的人。其实都有一定道理。总而言之,“双非”毕业的人,哪怕读到硕士,在当下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差强人意。正如这段时间在网上盛传的一位“双非”女硕士的哭诉:投了好几个公司,可是人家一听是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就直接遭到了回绝:不好意思,我们不作考虑。寒窗苦读十几年,为了提升自己,不仅读完了大学,还考上了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却发现就因为院校的“身份”。硕士学历依然“不够看”!在多次的投递简历无果后,这位女硕士最终明白一个道理:当下的985、211实在太吃香了!“双非”硕士没人要!其实这位女硕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这是许许多多的“双非”毕业生的“痛”。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02“双非”学历“没人要”的原因谈及就业,“双非”学校毕业生往往都充满了无奈。这无关是本科还是硕士,面对当下好公司、好岗位的竞争,“双非”毕业生的竞争力似乎天然就不足。甚至一个硕士,就因为是“双非”,在应聘岗位的时候,如果竞争对手是985、211毕业的学生,在经历类似的情况下,那么也往往只能被刷掉。“双非”学历为何会出现“没人要”的尴尬地位呢?大学生扩招首先从宏观上而言,随着大学生的扩招,以及当下研究生的扩招,学历的贬值日益严重。换句话,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变得“不值钱”了。面对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好的工作岗位反而就那些,那么势必就要出现竞争。用人单位也想用能力更强、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才,那么“双非”学历的硕士生就很容易被985、211的学生给竞争下去。也许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高学历、学校又好的学生,往往意味着出现人才的概率更高。这正如一场面试其实并不能完全看出一个人的能力,确保自己找到人才的概率更大,那么就只能在学校层面筛选。大环境下企业招工少相比较以前,今年的企业尤其过得困难。在如今难过的大环境下,企业自身的人员都显得有些多了,更别提再招人的事情了。哪怕真的存在人员的空缺,如果要招人,也会进行“掐尖”。通过高考上一所985、211不容易,可是通过考研上一所名校,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双非”的硕士,也往往就意味着在高考、考研阶段,都没有付出真正的努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优先招收名校毕业生。正是以上两方面原因,当下的“双非”硕士都会出现“没人要”的情况,有些人觉得不公平,自己明明也努力了,可是你凭什么就觉得人家名校毕业生就比你努力少呢?但是这也并不是意味着“双非”毕业生就该认命,放弃继续努力和对好工作的追求。03“双非”毕业生的出路摆正心态面对找工作屡屡受挫,首先要明白,今年的就业大环境本来就不好。不止是“双非”毕业生,哪怕是985、211的毕业生,在今年的就业形势下出现投递简历没后续的依然大有人在。甚至好的工作岗位,名校毕业生也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行,大部分名校毕业生也是成为“分母”的命运。一定要有个屡败屡战的心态,相信会有更好的岗位在等待着自己,对未来要有希望,不能轻言放弃。提高自己作为“双非”大学的学生,既然学校本身不能带来优势,那么就只能不断提高自身“软实力”。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获取奖学金、担任班干部等等。在毕业的时候,靠自身的实力往往也能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并不是所有的好公司都“唯名校论”,那只是你还不够优秀。只要你自己有能力,那么将自己失败归咎于学校,还情有可原;如果你自己实力不济,还要再怪学校,那么就实在有些过分了。好的学校、学历往往都只是敲门砖,也意味着更容易敲开名企的大门;一个拥有强大自身实力的人,仅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敲开门的助力。学会“不要脸”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不要脸”,尤其是“双非”毕业生。找工作,过不去简历,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你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如果你就此放弃、自我怀疑那就没有必要了。很多时候,学会脸皮厚一些,“不要脸”可以为你争取更多的机会。大多时候机会不是靠从天而降,正是靠一个人的争取和把握。希望各位在今年这样的就业环境下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双非”也有美好未来!本文内容【立言教语】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请勿抄袭或搬运,为你讲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帮助的教育话语。

凯旋门

考研不要紧盯985和211高校,还有哪些值得报考的“双非”大学?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首先需要声明的是,你如果个人实力够强大,你考研时当然可以首选985高校,其次是211高校。但是,冷丝也不得不善意地提醒你:考研紧盯着这些985等等名校,这也不是明智的选择。那么,哪些“双非”高校值得报考呢?它们又有哪些优势?比如,我们可以考虑这些双非高校,它们以前既不是211高校,更不是985高校,但这25所高校的部分学科入选了“一流学科”名单。这25所高校,以及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名单如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不仅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该校的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京邮电大学,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江苏省管理为主。南京邮电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成都理工大学也有很好的办学实力,目前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该校有1个学科(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没有入选985和211高校,也没有入选“双一流”,但是各自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校友会列举的排名靠前的50所“双非”高校也值得你报考,名单如下:1943~1978年,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建校以来,杨东莼、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林砺儒、陈翰笙、夏征农以及曾作忠、张云莹、谢厚藩、陈伯康、林焕平、钟文典、伍纯道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荟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物理学等6个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项目资助。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广州大学如今也发展成为了一所综合性高校,该校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工程、移动数据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健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华南地理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5个理工科和岭南文化与艺术、现代金融与现代服务产业等2个人文社科学科平台(简称“5+2”学科平台),形成了由土木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和统计学等四个“冲一流”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一批市级重点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该校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总之吧,冷丝建议,你如果感觉个人实力一般,又想上一所不错的大学,那么,上述高校应该可以进入你的视野。

麦克尔

最出众的五所“双非”高校,让985大学生心甘情愿来读研

相信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这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志。如果是家喻户晓的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高校等等,那么大家对学校的影响就会比较好,在考研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从双非考到211,211考到985,985自然也想往更好更出色的学校走,然而,有那么五所学校,并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高校,却让很多考研党心甘情愿用了一年的努力去考,自愿的从985高校的大学生变成双非的研究生,这是为什么呢?这必然是有着其中的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五所学校虽然没有985和211这样的头衔加持,本身也非常低调,但是他们的实力不允许他们低调。这五所学校分别哪五所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如果你没有听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或者不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双非,那么你就有点out啦!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本意是培养高端人才。2014年,国科大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到2018年数据统计,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541名;在学研究生4.9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科大虽然是双非,但是实力真的很不错,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在2019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那么2019年硕士招生相关事宜有哪些呢?我们来看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点。1.该校京内外各培养单位(含研究所和院系)的所有普通计划的考生(含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均按照北京地区分数线(即A区国家复试分数线)执行。2.报考该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总分不低于260分,无单科成绩限制。报考该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总分不低于265分,无单科成绩限制。3.2019年硕士招生工作中,由于专项计划一志愿报考生源充足,不接受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调剂考生。不难看出,生源充足四个字,充分地体现了中科大的火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不在香港,在深圳,创办于2010年2月,当时港中大与深圳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表达双方意向,在教育领域先行先试,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后定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40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学业。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和创意与艺术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截至2019年7月,学校已选聘489位教授,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9位,可见,学校在教学质量这块一直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型博士为重点,兼顾一部分应用型硕士。截至2018年12月,硕士毕业生整体就业升学率为99%,其中91%的同学在包括百度、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可见上科大毕业的学生就业钱途很好。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南科大根据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南科大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40%。另外,南科大的网页设计得十分漂亮新潮,可见南科大的独特之处。外交学院。外交学院成立的非常早,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为学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政治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成功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黑家伙

职场万象/985/211重压之下,被嫌弃的双非硕士

九张面孔,被缩进电脑屏幕上呈一列排开的小格子里,陆可姝穿一件条纹衬衫,梳着马尾,出现在最右侧的格子里。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白衬衣干净熨贴,头发抹着发蜡,一丝不乱地向后梳,或者用小发卡别住碎发。大家调整着前方摄像头的距离,挺直腰背,注视屏幕。14:00,正式开始。“我是高洋,本科和硕士都在北京林业大学,专业是企业管理。”左上角格子里的一个男生开始自我介绍。第二个格子里的人调整了坐姿,小臂上下叠着,放在桌上,“我是吴润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在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实习过。”“我在湖南大学读研究生,在投行实习时做过尽职调查报告”,“我本科在广东,研究生在英国,今年毕业”一名女生用英文说出学校名字,“我在四川大学读企业管理硕士”、“在加拿大学金融”……3 个 985,2 个 211,3 个留学生,陆可姝在心里默默地数着。“我是陆可姝,硕士在北京工商大学读经济,”轮到自己,陆可姝飞快地说出学校名称,紧接着小声补了一句:“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爱旅游的人。”屏幕里似乎有人抿着嘴,她觉得是在笑她,“要是他们刚刚网速变差就好了,”她心想,这样就没人能听出她的窘迫。群面正式环节。九个候选人要围绕一个酒店餐厅收入亏损情况展开讨论。央财的男生先就题目内容进行了要点梳理---这像是一个领导者的身份。英国留学生在他说话的空隙插入,“我来记录。”川大的女生马上接着说,“那我来计时吧。”这是一次无领导小组面试。十月底,陆可姝收到一个群面通知,是很早之前投递的华润置地集团的运营统筹岗位。网上经验帖里写,想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需要第一时间抢占一个角色:存在感较强的是领导者,工作简单又必不可少的角色是计时者,还会需要一个能快速思考的记录者,其他人的代号是,其他成员。从概率上来判断,能让在一旁观察的考官记住、通过这轮面试的是有角色的人。陆可姝原本想做计时者,既有存在感,又很简单。不过她没能成功。“可以从服务和管理这个框架入手,对外的服务没有到位,比如餐厅菜品把握,对内的管理也有疏忽。”抢到领导者角色的央财男生,抛出观点。“我觉得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造成了信息错位。”企业管理专业的女生用了个专业名词。陆可姝默默点头,她不知道这个词,感觉对方比自己厉害。在整个十五分钟的讨论里,她只说了“嗯”、“没错”、“我也这样认为”。“肯定没戏。”合上电脑后,靠在椅背上,陆可姝望着天花板发呆,十月就要过去,秋招没有实质性进展,每一次竞争中,学历垫底的总是她,唯一收到的一场群面,似乎从报出学校名字的那一刻就被淘汰了。“北京是985、211的,我们双非没机会。”陆可姝口中所说的“双非”,是网络上对于非985、非211院校的简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为了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先后实施了“985”以及“211”工程大学的建设项目,共有112所大学在名单之上。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这两个工程的规范性文件失效,并不断强调企业招聘时不准设置“985”、“211”门槛。但实施了十多年之后,“985”、“211”这两组数字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代表着中国最重点的大学,无论事业单位选拔、公务员招考,以及企业前期简历筛选,都在向这两个标签倾斜。在“名校毕业生更可能是优质人才”的大众印象之下,“双非”硕士生成为一个沉默而形象黯淡的群体。网络上浮现的也多是“小镇做题家”“废柴联盟”的自我嘲讽。一方面,他们是拥有硕士学历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双非”这个标签又给他们的未来盖上了一块玻璃天花板,看起来光明,触及却难。秋招“你知道吗?当985、211(毕业生)为面试结果而焦虑的时候,我们还巴巴地跟在HR后面,赶完这家赶下家,只是为了自己的简历别被遗落在哪个犄角旮旯了。”陆可姝说起招聘会的残酷时,脸上带着笑,一副无奈又装作轻松的样子。2020年,秋招笔试几次因为难度问题冲上热搜, “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洛朗级数展示”,参加中国银行笔试的毕业生称,感觉自己参加了一次低配版的《最强大脑》。腾讯笔试则让毕业生们形容自己“宛如智障”、“第一道题就脱发”。客观题限时一个小时40道题,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分析、逻辑分析,然后是30分钟主观题,根据岗位不同、内容不同,比如,运营岗要求回答“微信小程序电商已经打通,谈一谈小程序电商相比于天猫京东淘宝有什么差异化特点?”看这些新闻的时候,陆可姝一直在想,是很难,但好歹有人还得到了这样被“虐打”的机会。这一届秋招季,也被媒体称为“最难秋招季”。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都受到了影响。《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大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具体说从1486万人降到了1237万人,但,求职申请人数却增加了69.82°%,从528万人增长到了896万人。在整个秋招季,她一共投递了 141 份简历,参加线上直播宣讲会4场,线下宣讲会6场,双选会3场。而那次群面,是她得到的唯一一次反馈。“疫情闹的很多线下宣讲会都没法去,学校管得太严了。”陆可姝很遗憾没机会去参加更多宣讲会。每年秋天校园招聘季,会有很多企业来办宣讲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宣讲会是陆可姝这样的“双非”们可以避开网络筛选,直接面对企业HR的机会。陆可姝早就做好了跟着企业行程单、每个学校的宣讲会都跑一趟的心理准备。结果许多线下宣讲会改成了线上直播,听起来更便利了,拿着手机在哪都能参加。但没有了线下的投递简历环节,宣讲会于她其实就没有了参加的必要。陆可姝坐在电脑前,点开直播链接,左下角不停弹出问题,“请问市场岗位今年招几个人?”、“多久会有面试消息?”,屏幕里出现网申链接,她看了几分钟,下线了。一些公司有内推通道,内推给人的感觉像是“正大光明地找关系”——有些经验帖里说,用内推码可以越过机刷简历关,直接进面试。但陆可姝的熟人关系不多,她问少数一两个在外企的学长学姐,对方婉拒了,说内推其实也没有保证。一些公众号里也会有内推的信息,当然不是无条件的。她需要先在官网完成网申,再按照要求,把公号的这篇推文无分组地转发到朋友圈,或者发到三百人以上的微信群里,最后再凭借截图来领取“内推码”。一般情况下,陆可姝会把这样的文章转发到家人或者同学群里,碰到粉丝或者阅读数比较少的公众号发内推消息时,干脆切换微信小号来发朋友圈、截图。她不想让更多在求职的人看到这个消息,这意味着给自己增加了竞争对手。网申邮件的正文,她总是以对这家公司的赞赏开头,“一直很喜欢公司开放的企业文化……”她知道这些公众号提供的内推码其实没什么效果,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可以把邮件发送成功“咻”的一声,想象成简历快速铺展在一位HR的面前。陆可姝记得,两年前,她刚刚研究生入学,迎接新生的学姐陈栗站在黑板前,一手撑着讲台,另一只手的食指反复敲打着桌面,“如果你们毕业之后想在北京混好点,就得立马确认方向,没有时间留给你们尝试不同领域。最好是在一个方向上做三份实习!才有机会和别人竞争。”学姐表情严肃地盯着新生们说。那时陆可姝觉得陈栗太夸张,刚入学,就要考虑就业吗?更何况,硕士研究生还会比本科毕业生差吗?一张纸陈栗并不是危言耸听。陈栗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一所211大学。不幸的是,考研失利,她被调剂到了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时,陈栗一个班二十五人,只有五个人选择工作,其余的人都继续读研究生。在当时的就业市场中,已经较少人敢用本科的学历上场拼杀。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5年,学生平均投递25.71个简历,能获得10.97 个左右的面试机会。而到了2019年,学生平均要投递36个简历,才能获得13个左右的面试机会。今年六月,陈栗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做管培生。她说,“只是在支行工作”,“进不了北京分行,学历不够,没得选。”她的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本科同学,去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的总行。银行体系里,分为总行、地方分行、区域支行,这些层级代表了工作地点与城中心的距离、日后是奔走营销还是坐办公室。陈栗不觉得自己比同学差,说到这儿,她有点生气,声音一下子大起来。本科成绩、在校表现,获奖荣誉、证书,她一条条对比梳理,都处于上游,唯独考研失利。陈栗说,自己很清楚选择接受调剂那一刻,就意味着就业竞争时的压力更大。研究生刚开学,她去参加公众号“金融小伙伴”的线下免费修改简历活动。二三十个学生围成一圈,主持人拿着他们的简历,一张张翻看,拿起一份来遮住名字和照片,“这就是 HR 喜欢的简历,实习经验丰富,实习内容也有专业的项目……”那页简历密密麻麻,陈栗凑近了看,只能看清加粗的公司名,是两家证券公司。主持人又挑选出一张,折了一节,学校信息也隐去,指着实习栏的那一行字——银行,业务经理助理实习生。陈栗瞄了一眼,是自己的,旁边的同学往前挤着看,被当成反面教材拎了出来,她感觉很羞愧,慢慢地,退到最外圈。回到宿舍,她去问在互联网工作的本科同学工资有多少,再对比本校研究生上一届毕业的学长学姐的薪资,前者比后者的收入还高一倍,再想到那场活动,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第一个学期过去,寒假,她跟学校的校外导师申请事务所实习,一起去外地勘察项目;研一快结束时,她每天查找公众号、微博的实习生招聘信息,盯着基金和证券公司投,“少说投了三四十家。”考上人大硕士的本科同学很快收到了几个实习面试通知。她没有,就更广泛地投,哪怕过期的实习生招聘信息,也把简历发过去,在邮件正文里强调,自己时间多,不求留用。暑假,她进入一个私募公司的投资银行部,秋招时,部门领导告诉她今年没有招人的计划,她就又找了一份实习,两份工作穿插着来,周一、周二、周三去私募公司,周四、周五去证券公司。“别人一般是两段实习经历,我是双倍。”按照当初简历修改活动给出的经验,陈栗后来的简历,在实习经历写了四段,获奖荣誉一堆,是全班最丰富的,一页纸,五号字,只留了一个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页边距,满满当当。然而,从去年秋招开始到今年四月,春招结束,她没有收到满意的offer。基金、证券、国企,这些公司的简历关直接把她拒之门外。对比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同学当年收到的面试通知,她说,“双非硕士真的就是一张纸。最终,陈栗选择了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做管培生。她不想让以前的同学、老师知道自己的现状,被问起去处,就支吾着找个话题岔开,每一次发朋友圈,也会小心地进行分组发布。上个星期三中午,陈栗接到 Hr 电话,最近多出了户口名额,需要去填资料申请。按照之前的惯例,户口流程是一年左右,这个时间她可以接受。可到下午去填资料 ,时间那一栏里显示的是三年,她犹豫了。“你一个双非毕业的学生,落户北京的机会摆在面前,”HR盯着陈栗,手指着材料右下方的签名处,敲了敲说,“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户口的吸引力很大,可是三年的时间她拿不准了。她给自己的计划是一年后去英国,再读个硕士,目标院校是英国 G5 ——包括剑桥、牛津在内的五所超级精英大学。她想等再次回到招聘现场时,自己得是名校生,还是双硕士,“这是最稳妥的路线。”双非沉默者11月1日,抖音博主“伍萌同学”发了一条关于双非找工作的视频,一夜收获了5.1万点赞和2.2万转发。视频中,伍萌同学带着口罩,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对着镜头诉说自己的求职经历,“又是感觉到学历重要的一天。”正在广西民族大学读研的张窗,高考结束的那天就承受到双非的压力。他的成绩刚刚踩一本线,仅可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二本校。做医生的父亲、做生意的母亲都不满意,“你这个二本学历不行,考个研晋升一下,得是985、211”,“向你哥学习,去好学校深造一下。”张窗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哥哥本科是在武汉一所985高校下属的三本学院,寒暑假回家,上初中的张窗问他学校生活是怎样的?他连学校的名字也不提。那时候,哥哥很沉默,家里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不发表意见。直到考上本校的研究生,他开始邀请家人去湖北玩耍,带他们游览学校,回家也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张窗传授经验。后来,去北京找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的哥哥吃饭,他指着图书馆炫耀,“我们图书馆的藏书量是全国第一,这才是好学校。”实际上,高校藏书量第一名是北京大学。张窗也想复制哥哥的路径,从二本大学考研逆袭进入985。他的研究生第一志愿是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是法律。结果以一名之差,被调剂至广西民族大学。张窗记得,打电话给招生办确认复试名单的时候,妈妈直接说“去二战吧。”他攥着手机不说话。“二战吗?”整整一年的重复生活,靠着肌肉记忆做过的很多遍的习题。“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了。”本科班上只有两个人考上了研究生,张窗是其中的一个,不过他知道,不会有学弟学妹打听自己的联系方式来咨询。他也不愿意和本科同学们联系。大四的暑假,许多备考二战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租个小单间,像以前在宿舍一样,每天去图书馆自习十几个小时。放弃二战的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个逃兵。高中同学的聚会,他也很少出现,从广西考到天津,最后又回到了广西,没什么可说的。哥哥暑假回来和他一块吃饭,吃到一半,调侃他,“你之后就呆在广西了吧。”张窗讪讪地笑。985、211的符号总是在眼前晃。手机里弹出一个消息,“985、211 毕业生就业困难”,但他点开微博、知乎,用 140 字发表漂亮言论的人、回答出能获得大量认同的用户,好像都是名校毕业,研究生或者硕士。而双非们,聚在一起,也老是在咀嚼共同的迷茫:“我就是一个废柴了”,“后浪,我不配”。张窗在被外界否定自己身份的同时,又会以同样的标准判断自己的学校。他曾在网上查学校排名,152,比本科学校排名还靠后。他还在纸上写等式,计算两者差值,“非但没有逆袭,反而来了个更‘差’的学校。”学校与广西大学在同一条地铁线上。回学校时,地铁报广播报站,“广西大学”到了,他的反应是,这是一所 211。哥哥打来电话,他看到手机上的名字,条件反射地想到哥哥去名校读研,逆转了本科三本的局面。选课时,他去学校官网查老师的背景信息,也对老师们进行区别划分。先看博士是否毕业于985,再看硕士和本科。看到他的导师本硕都在211学校,博士在广西这所学校读的,他会替老师感到憋屈,同时,也感慨起自己的未来。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读博,博士有两条路线,申请审核和考试,前者意味着材料的繁杂,后者在于考试准备,但最后绕不过的是导师的接收。对于双非硕士生的身份,张窗没有把握能找到愿意带他的导师,同学之间的讨论总是在自嘲,“哪个老师愿意带双非硕士生嘛?”有一次,一位某所北京 985 学校的退休教授来学校办讲座,“大家,一定要考博啊,”他说着博士可以拥有的学术资源、毕业前景,“不过,你们这种学校的学生我是不会要的。”老教授不紧不慢说完,下面80 名学生都不作声了。学历,能力?9月,豆瓣里建立了“双非硕士讨论人生组”,现在已有6000余人,这个小组成了许多双非硕士生们寻找鼓励的角落。无论表达焦虑、吐槽、学术交流,都会有人在底下留言“加油”。小组简介写着,“985、211学校就那么几所/所有人都在讨论985、211的人生生活/双非本科都在忙着逆袭985、211/双非硕士好像是消失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群体/我们在干嘛 我们该做什么 我们何去何从。”当陆可姝刷不到新邮件通知时,她就会来小组刷帖子,在这里,她可以感受到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有时候,她会发现像是自己发的贴子:没有收到任何 offer,面试通知也没有几个,去过的两个也只有她一个双非,其余都是央财上财,发帖的人形容自己像是简历筛漏的,“这不是跟我一样嘛。最近,大家在讨论热播的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张窗、陆可姝不约而同地对实习生丁辉表示好感,他的学历是 8 位实习生的最末端——本科就读常熟理工学院,一个二本院校,硕士考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属于法律系统认可的“五院四系”,但也不是985、211。面试时,史欣悦律师直接评价:“像你这样的简历,在初选的时候就会被筛掉,根本没有进入到面试的机会。”节目第二期有场辩论赛,八人分成两组。自由辩论环节中,丁辉所在的员工代理方稍显弱势,小组四人沉默,低头翻材料,丁辉推推眼镜,站了起来,“首先,她是不属于无故旷工行为……”,他流利地背出法条,由浅入深进行逻辑论证,一条条驳倒对方的论据。这个小组赢得了这场辩论赛的胜利。陆可姝一直在追这个节目,丁辉给了她一个印证,学历与能力是两回事,“特别想看丁辉吊打这群精英们!” 不过,最佳辩手最终给了同组一位海外留学生。陆可姝为丁辉不平,“和许多人一样,再努力都无法超越那些学历,早就输了。”11 月 3 日,陆可姝又收到一封邮件,“现邀请您参加初面……”这是她秋招以来,收到的第一个真实的“面对面”面试。面试地点长沙,距离北京1483公里。湖南是她的家乡。秋招无望后,她听从了妈妈和男友的劝说,“回来试试吧,这儿也有好单位。”列车到达长沙南。南方城市湿润,陆可姝把口罩摘掉,深呼吸一口,空气里的水分爬进鼻腔,不再感觉干得刺痛。去年第一次在北京过冬天,早上醒来桌上的水杯干了,皮肤表面用手指划一下就有一道白色的皮屑,呼吸时的感觉像是空气在鼻子里冲撞,不舒畅。但那时她还是想毕业留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她去北京工作的朋友家里玩,两层楼的 Loft,一整面墙的落地窗,躺在沙发上,猫在她身上踩来踩去,远处还在继续盖小区高楼,她当时想,等自己毕业时是不是就可以租在那儿。陆可姝在湖南湘潭出生、长大,本科时在长沙一所三本院校读财管专业。“留在长沙”是那时同学里最有出息的目标了。后来,她通过英语六级、在北京读研、获得硕士学历......如今,再回到长沙。第二天就要去北辰三角洲的一家银行面试了。她从衣柜最下面翻出一件白衬衫,抖了抖,衣服挤在一起,袖口被褶皱分成了三节,站在镜子前,这衬衫让她看起来像是某位工作了一整天的教导主任,疲惫、严肃。她又翻出一件挂着的条纹衬衫和一条西装裤,这个脸上总是带着笑的清瘦女孩,对着镜子歪了歪头,这回有点满意了。(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鲁问

985,211真的那么“香”!双非硕士的求职之“痛”找工作没人要!

985,211真的那么“香”!双非硕士的求职之“痛”找工作没人要!前几天网上的一个视频,让笔者感触很深,所以今天笔者就和网友们来一起分享一下这篇帖子,和笔者的一些感触。视频中,这个女研究生好像是刚刚离开大学的招聘会,神情有几分落寞。后来通过询问得知她已经面试了好多公司,去了好多类似的校园招聘会,但是无一例外,全部被拒绝。据她自己说,自己一再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是双非研究生。那么什么是双非呢?双非就是大学和研究生就读的院校都不是985,211名校,都是一般的高校。研究生,总体来说学历已经不低了,但是因为双非的原因,她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和挫折。有句老话说“高不成,低不就”,应该就可以描述这种情况。这位女研究生其实已经投了很多家公司,每次遇上招聘者,她差不多都会去问:“老师,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要吗?”得到的答案,每次也差不多相同,都是“不好意思,双非我们暂时不考虑”。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她不禁发出感叹“985,211”真的那么香吗?现在除了很多公司有这种985,211的要求,在一些老师招聘上这样的要求也不少。笔者这几天看过江苏一所学校的招聘,这所学校要求的学历是“985,211”或者是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这样的要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难道不是“985,211”连去县城当老师的路都没有了吗?看完这个视频以后,笔者去知乎上搜了一下双非研究生的含金量。看到有人提问过和笔者差不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么问的。读双非研究生,真的有意义吗?最热门的一个回答是这样的,现在大公司对于学历方面都是明码标价的。要求研究生必须是知名211,985大学。并且工资也是与学校息息相关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上的大学不大好,然后会想,在上一步,也就是考个研究生。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能和985,211的学生比肩了,但是从上面的一些数据来看可能并不是这样。有的网友会说有时候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是在你面试是,你的学历就是你重要的敲门砖,就是第一眼。举个例子,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相貌平平,但实际上腹有诗书,能力很强。另一个能力一般,但是能言善道,长的漂亮。会选哪个一目了然。小红,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后来考研,读研究生期间,无论是论文,还是研究,还是上课,她都非常出色。在研三的时候就开始为找工作做准备,没有经验的她,简历都不会准备,后来参照往年学姐的模板好不容易弄成了简历。准备面试,去面试时除了她还有5位面试者。2个“985,211”,的毕业生已经有了2到3份offer。工作已经有了保证。而她努力了这么久。等来的只是面试机会。面试没有通过,同样和985,211一样努力了3年,最后只是因为自己是双非的研究生。就被一些公司拒之门外。难道双非的研究生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当然不是,吐槽大会有句话让笔者记忆很深:“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怀才不遇,如果你没红,只是因为你没有才华”。一样,如果你一次次不被肯定,不被接受。最大的了没是自己的能力还是不够,当你的能力足够,没有什么能把你拒之门外。请记得研究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考上研究生,就认为可以了,工作就稳了的话那你就错了。研究生只是可以让你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至于,被只招收研究生极以上筛出来而已。你只有在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更加努力,才能真的增大自己的机会。请记得,确立好目标,不要没有目的的往前冲。无论做什么事情,确立好目标最重要,如果你打定目标去做一名老师,就要像老师的方向看齐。想去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公司工作也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不会变得茫然无措。这个时代真的没有怀才不遇,有的只是你不够努力,有的只是你没有在新的起点做好准备。

实有

考研一定得考985、211?双非院校等于白读?胡说!

考研一定得考985、211?双非院校等于白读?胡说!相信2020考研人在刚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对于考研的态度是非985、211不上。这样真的理智吗?实际上,在考研日益激烈的今天,考研能够调剂到一所双非院校很多说比一志愿考重点学校还难。2019年考研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290万,其实考研并不是努力了就能考上的,不能盲目跟风,具体考什么学校要量力而行。以下几点是你要明白的。第一、985、211院校并不适合所有人许多本三、本二的同学对985、211的院校不考非常的向往,并且流传着不是重点学校就不考,不然研究生读几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不如不读。但这部分同学始终没有理解这样一个问题:非双一流院校不去的前提是,你有能力考上。985、211院校是想读就读想考就考的?真的考得上吗?考研最怕的不是你不付出努力,没有规划,而是因为一腔热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最后只能是摔得很惨。一个人如果低估自己的话,失去的至多是一次机会,而高估自己很可能会输的一干二净,什么都不剩下了。那种感受可能不是你能承受的。全国考研的不止是应届生,还有很多的在职人员,二战三战的人越来越多,而每年最后传授经验的都是成功上岸的,给大家塑造了许多逆袭成功的学霸形象。其实只有少数真正逆袭的人才会发帖分享经验和喜悦,大部分考名校的考生没有逆袭成功,成了炮灰,这大部分人是不会发帖的,这样的人才是考研的大多数。况且,国内不仅仅985、211才是研究生,二本考上了一本院校,不也是一种逆袭吗?许多地方财经类,或者并不算知名的院校,与省内的企业、机构有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省内就业也不会比名校差在哪里。第二、考研考非985/211也很有用如果你自大学开始就全身心备战考研,并且有足够的实力与信心,建议你去试一下名校的。但大部分的同学可能还是普通人,实力没有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双非院校也是值得大家考虑的选择。在真正确定院校之前以下问题你要明白1.你能承受得了调剂的苦吗?现在很多想考的名校足以招满人数,并不需要外来调剂。尤其是查阅名校报录比便会知道,考研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成功必然会有失败。而且很多院校在调剂的时候,总是会优先考虑985和211院校的学生。能一次考生目标院校最好,调剂的苦,除了熬夜等通知,还要各处奔波争取名额,心理上的煎熬也难以言喻。2.双非研究生也能帮你迈过门槛学历就像是一道门槛,用不到的时候从来没有注意到,等真正需要的时候,或许就会重重的拌你一个跟头。三本VS三本+双非研究生,企业会录用哪个?毫无疑问,第二种。考上研究生,你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财务岗位来说,体制内的许多招考以及特定岗位,直接看你的学历,双非硕士怎么了?照样有面试,录取的机会,许多岗位就专门卡在硕士,等你真正步入社会投递简历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可能跨不过那道坎,后悔也来不及了。3.研究生和本科生重点不同研究生,重点在“研究”二字。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也是研究生,也能帮你打开学术视野。坦白地说,在很多人看来,进入研究生阶段,才算真真正正地“做学问”,学术视野才算是打开了。双非院校一样是做学问,在能力上会提升很多。

恶搞版

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名校,这样的双非大学研究生值得读吗?

不是211,也不是985,这样的双非大学研究生值得读吗?从最近几年就业的形势看,本科学历已经很普遍,就算是研究生毕业时都不见得一定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使得很多同学在考研的时候只把目标锁定在211和985名校,以期望借用名校的光环,为未来的自己增砖加瓦。#加油考研人#不过,考研成功的人并不多,尤其是能够最终留在211和985名校的人。如果力不能及,只能够去一所不是211,也不是985的大学读研,这样的双非研究生值得读吗?读研究生,不选211大学和985名校也可以,这些好处本科生没有!今年刚研究生毕业的小河也曾纠结过名校的问题,他当初考研的时候本想着去南京的东南大学读研。但备考后自知难度太大,自己实力较低,小河后来临考把考研院校换成了自己的本科院校——安徽工程大学。在得到本校直系研究生学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本科成绩不怎么样的小河顺利读研,少了很多曲折。小河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刚毕业的时候就签约了一家工程公司,年薪十几万。而小河的大学室友当时也考研,选的东南大学,但是前后考研三次都,没有最终被录取。最好的一次是冲进了研究生复试,但表现不好,还是被刷掉了。他室友后来就面临着一些很难取舍的问题,要么调剂去一般院校读研,要么再考,或者直接放弃考研直接去工作。无论选择哪种,他室友都不甘心,而这三年的光阴已经白白浪费掉了!其实小河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实力,能力不足,完全可以选一所普通一本大学读研也可以。再怎么说,一本院校的研究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其他方面,都要比本科生要好很多,升职加薪也更容易一些。对于小河的经历,小水觉得非常有代表性,对于参加考研的同学来说,并非死磕名校才行。一些一本院校也有王牌专业,其优势并不低于某些211或985名校。而考研的同学选择普通的双非院校读研的话,有以下好处,本科生没有:01、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备考容易,读研轻松大部分的双非院校考研竞争度低,不像211和985大学那样难考。很多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专业名额较多,报考的人数也相对较少,考上研究生的概率也大。这对考生来说,备考周期短,耗费时间少,读研容易还轻松。相反,名校研究生名额少,大都招收推免生,考研太难。有的考生想去名校读研,耗费了三五年时间,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不得已选择放弃,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能在名校读研的人,只是少数。02、研究生毕业后,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容易无论是名校研究生还是普通大学的,只要是研究生学历,那么社会认可度肯定不低,在找工作方面完全碾压大部分的本科生,就业容易,考公考编也优势明显。对于一些有明确需要研究生学历才能报考的岗位,更是占尽优势。03、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能够帮考生实现学历提升和人生转变不少同学在毕业很多年后,因为个人因素需要提升学历或者是寻求一个转变人生的机会,那么考研大概率可以实现。而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只要选择的时候合情合理,考生备考难度不高,很容易实现,这样的话考生的目标也能轻松达到。当然,对于考研择校这一方面,小水觉得考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下决定。不是211,也不是985,这样的双非大学研究生自然也值得读!毕竟考生学历得到提升之后,人生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也有人通过努力考研进了985重点院校读研,名校的研究生和普通院校的研究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至少在未来就业时,薪资待遇方面就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这还得取决于考生个人,以及实际情况了!今日话题:如果你已经工作三年了,你会想到提升学历吗?如果你考研的话,你会如何择校?是选择普通本科读研还是只考虑211和985名校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考研期间的住宿要注意哪些问题?2021考研最详细的订房攻略来了!研招网发布通知,准考证提前开通打印,2021考研党请注意这些问题跨专业考研,从哪些方面准备才更容易读研?这些问题是关键!家境不好的大学生,提升学历时还想工作拿高薪,应如何规划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