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多人黑一年制硕士,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安取仁义

这多人黑一年制硕士,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

老师,我想报一个一年制的硕士,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吗?我看澳洲的一年制硕士一堆人嘲的,我看英法一年制名声好一点。知乎也有人说英法国家的一年制硕士比澳洲好一点,但还是水学历,学不了多少东西,只是拿个文凭证书。我想问问哪个国家的一年制硕士最好,因为工作上有个机会,只要我是硕士,我就能进一个挺好的单位工作。大家都是一年制硕士,就别再互相分割鄙视链了。其实有人经常黑香港硕士、英法硕士、澳洲硕士等等,主要还是学生招收门槛较低,学费费用和生源质量差距大。很多国际一年制硕士,专科也是可以报名的。现在一年制硕士名声好了一点,是有人发现一年制硕士给的教育服务本身不见得差,而且非常实用,关键是可以正常走留学认证,教育部承认文凭。很多人读一年制硕士,要么就是像询问的人一样,尽快要一个正规的文凭,要么就是趁着空闲想要读硕士学点东西。一年制硕士不用参加中国的考研,这是很多人喷它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报考攻读它的原因。一年制的硕士我朋友给我吐槽国内的硕士,不说别的,只是他个人情况。考上研究生当年的假期,导师提前两个月让他去搬砖帮忙,一年受教育,再给导师打工一年半抵扣学费,最后半年找工作。对学生而言,给导师打工这事儿真的是智者见智,跟一个好组是收益的,但是就怕跟一个辣鸡导师纯打工。我朋友给我说,还不如花钱读个硕士,上完课就ok,不用浪费时间。这种情况下,在有经济能力的条件下,不如去读一年制硕士。所以在你需要尽快读硕,但考研不确定性太大的情况下,去读一个法国的硕士没啥损失。但是如果专科毕业想在法国转一圈回来吊打C9,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一年制硕士没牛到这个程度。一年制的硕士还有一年制硕士,上班也能读的问题。国外硕士不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如果学生能在课表空闲时间工作,也无可厚非呀。再说法国有大学校项目,本身就是半工半读的性质。国外的制度和国内不同,博士直接给奖学金去搬砖,本科生可以去先上两年班,正好看看啥能赚钱或者自己喜欢做啥,然后去一年学制或短学制硕士赶紧上课。一方面可以给急需人才的热门行业补充人才,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应知识去工作,所以国外会有短学制硕士项目。另一方面,含金量是要看专业来衡量,像是MBA这种工管硕士这种要求工作经验的,一年制硕士又有证书文凭,又有工作经验,含金量当然不少。我学生说读一年制硕士原因,是自己万事俱备,只差一年制硕士学历的临门一脚。

归则下之

“一年制海归研究生”的尴尬与无奈,谁能懂?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家族日

你还能再“黑”一点吗?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复试!

相信参加2019年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已经相继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与往年一样,得知成绩的那一刻,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参照往年的学科分数线和同一批参考学生的分数,相信各位心中都对自己能否进入复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发挥不佳,没有取得预想成绩的同学们,小编在这里由衷地希望你们能够坚强,不要被失败所击倒,虽然你向往的高校已经将你们拒之门外,但是中国高校何这一所?你与他失之交臂,是你的损失;他与你当面错过,又岂知不是他的损失?而对于考试发挥尚且良好,已经十有八九可以进入复试的同学们,小编在这里提醒你们一句,你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很多朋友以前问过小编,双一流高校或者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复试真的没有“黑幕”吗?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有,绝对有!但是小编也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既然你进了复试,那么意味着你能否进入自己心仪高校的选择权不在于学校,而在于你自己!如果你能精心准备,所谓的“黑幕”终将成为你考上研究生的垫脚石。为什么这么说?就小编所遇到的亲身情况而言,纵使初试成绩有数十分的巨大差距,但是复试所占的权重远远大于初试,换而言之,只要你能在复试时好好发挥,那么哪怕你是进入复试的最后一名,你也极有可能可以逆袭成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复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先说笔试,笔试和初试大同小异,考察的往往是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但是难度较初试更大。其原因在于,复试的笔试是帮助高校筛选学生的一种手法,很多难度极高的题目是出卷老师有意为之,一方面是考察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高难度的题目考察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所以你觉得难的题目,别人也觉得很难。因此,小编在这里要告诫准备复试的各位同学,切不能因为进了复试而沾沾自喜,基本的专业知识不能落下,今日落下一点,明日落下一点,日积月累,你们在复试笔试上就要吃大亏。而对于笔试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可以咨询往年考上的学长学姐。这时候千万不能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他们的信息至关重要。一方面,他们是往年的胜出者,对如何应对笔试必定有所经验;另一方面,负责笔试的出题人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日常在学校中的代课老师或指导老师,他们对老师近期的出题方向也知道个大概。相对于复试的笔试,面试则有更大的变动性,而真正意义上决定你能否考入高校的就在于你的面试表现!那么在面试上,应该准备哪些功夫呢?第一条,一定要对负责面试的老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里的了解包括很多内容,首先你要知道到时候负责问你的老师的姓名,切不能在回答时把叫错了名字,这样不仅会造成尴尬,而且在老师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具体的老师姓名和照片可以在学校的官网中找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隔三差五对着照片认人。其次,你要知道老师的研究方向,请注意,这里的研究方向指的是近期老师的研究方向。凡是在高校可以负责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其最基本的学历起码是博士学位或博士后,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出版了不少的学术论文,而上了一定年龄的老教授更是如此,学术论文多达几十篇。那么为了能够在老师面前展现出你报考这门专业的兴趣和对他的尊重,提前了解近年来这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无疑有助你寻找共同话题。具体的方法就是在中国知网上输入老师的名字,再限定一下论文发布的年份即可。那么在面试时,谈到未来以后的研究计划,你可以轻松从容地说道我最近看来某某老师发表在某某期刊上的文章,我个人认为……第二条,一定要有一个端正认真的态度。面试的时候,老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十分严肃,有的可能十放松。但是无论怎么样,你都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因为这时候你要给面试官展现出来的是你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对学术的严谨和认真。但是端正并不是紧张,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声音可以不大(因为面试的时候,距离不会太远),但是吐字一定要清晰,切不能磕磕绊绊,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如果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你可以先调整一下坐姿,思考个三四秒(老师不会介意),然后回答。第三条,该认错时就要认错在参加复试之前,相关的老师都会把你们的信息资料收起来,而据小编考察,大多数面试老师都会对进入复试的学生的成绩单、证书情况、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提前的审查。如果在面试时,有老师问你为什么某门课成绩那么差,为什么没有考出某证书,为什么没有学术研究成果时。你们一定要记住,不要顶嘴,可以稍微解释一下,但是最后一定要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在薄弱方面上不断努力。第四条,向老师展现自己的学术目标很多面试老师实际上已经在面试的时候开始物色自己的学生,而对于老师,能有学生助力于自己的研究,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无疑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因此,对于在面试中发挥不顺利的同学,如果想力挽狂澜,可以抓准时间大胆地向老师表示自己有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决心和毅力,甚至想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以上四条就是小编考研时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希望大家可以用到,顺利考上研究生!喜欢本号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转发一下,点赞一下,你今年九月准能入学!

太初

“研究生读不下去,我主动退学了”

◎ 作者丨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编辑丨陈磊2020年年末,退学后的张楚,第二次走入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场。此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化学研究的“逃兵”。张楚爱化学,高中时就在学校创办了化学实验社。大家都以为他会是未来的化学家,张楚自己也这么坚信。顺理成章地,张楚进入某985高校,念了化学。路径也很清晰——本科,硕士,博士,出国做博后,回国,进高校,做科研。同样顺理成章地,大四那年,张楚起早贪黑准备了5个月,以高分考上了另一所985高校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但设定好的路线拐了个弯。开学后不久,张楚就休了学。几个月后,他退学了。读研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一些人想出去。教育部已经明确,要加强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对主动退出的人来说,这像是“及时止损”。张楚说,既然意识到自己选错了方向,那就勇敢一点,重新找到方向再出发。“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跑得愉快,跑得长久。”被裹挟的“热爱”,不是人人都适合科研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为什么现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学”这一提问,截至1月12日记者发稿时,已经有两万余个关注者,浏览量达到2191万次。知乎提问截图而在豆瓣,“博士,退学了吗?”小组里有一万余名成员,他们在组内倾诉、吐槽和求救。他们遇到了坎,在挣扎,不知是放弃还是继续。张楚的坎来得非常早。2019年7月,他进入导师的实验室。仅仅两周之后,他就感到无法喘息。张楚找不到归属感,总觉得自己是工具人;他怕做不好实验,怕失败,怕满足不了老师的期待。成天浑浑噩噩,压抑、疲惫。“有时在厕所里偷偷哭,每天跟蹲监狱一样。”导师没有压榨他,实验室也没有排挤他。但是心理医生告诉张楚,他已经有了焦虑和抑郁情绪。“本科时,我连科研的皮毛都没摸到就毕业了。”当张楚真正接触到化学科研,他才发现,这是一种他无法忍受的寂寞。日复一日,做着可能100次会失败99次的实验。把青春耗在这样一件事上,他受不了。张楚重新思考他究竟怎么走上了这条路。“为什么之前拼命想读博?因为这似乎才是彰显自己喜欢化学的唯一方式。”周围所有的人都告诉他,热爱化学的孩子就该以科研为业。但张楚后来才明白,不是所有热爱者,都适合做科研。和张楚相似,2016年,李湛进入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著名高等院校读研,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年选择保研,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对自己本科所学的材料专业,李湛一直兴味索然。他想当程序员,但又觉得还没准备好转行,那就先把研究生念了吧。“但谁知道做科研这么难呢?以前只听说过难,但你没亲身体会过啊。”和张楚一样,李湛也经历了实验的反复失败,强烈的挫折感包裹住了他。那时是研究生二年级。李湛复盘自己当时的状态,是进退两难,举棋不定。做实验吧,做不下去;去工作吧,编程水平又是半桶水。前途未卜,时间又一直流逝。他后悔,觉得天天搞这些干吗,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他又忐忑,早点出去,真就能赚到钱吗?李湛因为对未来的绝望而陷入情绪低谷。最严重的时候,他有时嗜睡,有时又失眠,连刷牙这件事,都觉得好难。“我实在是扛不住了。”后来,在确定自己的编程水平能谋得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后,李湛在2019年1月正式退学,逃离科研。在国内某名校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导师余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他接触的研究生来看,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想读,有三分之一是当年本科没考上理想学校或专业,靠读研“圆梦”;还有三分之一,则纯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帮忙做的决定。“很多人做科研的动力并不足,尤其是做了基础研究之后。此前的教育中没人对他们进行指导,他们经常不知道研究的意义何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昕红等人曾对长学制直博生的退出情况做过一次实证研究。研究指出,一些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优异,但并不适合做科研。比如,他们缺乏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和探究精神,缺乏投身科研的勇气和毅力。有些人也抱着很强的职业目的,当外在工作动机的诱惑大时,也容易使得研究生终止学业。交恶的师生关系,成为压死科研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读到博士三年级时,王阳觉得,他上当了。本科毕业后,他被保送到某名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博连读。王阳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以为上了国内顶尖高校,就可以顺着流水的方向驶向更广阔的大海。然而他发现,自己这艘船搁浅了。王阳喜欢游戏,他的愿望是推动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但学院里并没有游戏开发和设计相关专业,他就把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了自己的方向。选导师时,王阳并不草率。他看过导师与人合写的一篇论文,研究如何把三维模型渲染成水墨画的画风——这正是王阳感兴趣的。拜入导师门下后他才意识到,导师对此方向知之甚少。“那篇论文他可能只是挂了个名。”入校后,王阳先被导师派去了公司,做了两年横向项目。第三年,他正式开始做科研,只是个跌跌撞撞还没摸到门道的新手。导师似乎并没体谅他只是个科研经验还非常欠缺的学生。没有游戏中常有的新手村训练和指引,导师直接把王阳扔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升级打怪去吧。没有武器,没有装备,没有地图。但是有人身攻击。这都已是旧事,但回忆起来,王阳依然能感到鲜明的刺痛。工作没做完,导师就认为他在故意偷懒;事情做不好,导师就质问他是不是不想读了。导师也曾直接羞辱他:“现在我去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程序员,都能做得比你快。”在王阳看来,导师的研究方向已经过时,他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学生的研究,也提不出太有价值的建议。“用现在流行词的来说,他就是在精神控制我。”偶尔,王阳也和研究所里其他课题组的同学一起吃饭。他听到,有的导师一个月给学生发三四千补助,有的导师温柔、耐心、尽职尽责,再看看自己的处境,“这是最可气的”。博士三年级,王阳委顿了下来。他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早上八九点就醒了,他也要赖到吃过午饭再去实验室。他在逃避。“我非常厌恶科研,觉得这是我永远也做不好的事情。” 王阳一直是个好学生,但那时他心里的声音是——“我什么都不是了。”王阳想退学。行政老师和辅导员建议他,先休学,调节一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脱离了实验室的环境,王阳一下就重拾了自信。他去了一家和游戏相关的创业公司,在工作半年之后,就独立挑头开发游戏。在休学满一年要复学的时候,王阳开发的那款游戏“出圈”了,“火”了。在社会摸爬滚打了这一遭,王阳重新回到学校,试图继续学业。他换了种方式和导师沟通,但依然磨合得磕磕碰碰。“除了会侮辱我,导师给不了我任何有用的指导。”王阳一向很讨厌利用沉没成本诱导玩家投身其中的游戏设计。如果玩家持续向游戏投入了好几千块钱,即使后来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已经不足,玩家也会因为不想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而放弃。“我感觉导师也是用这种方式,逼迫你一直‘玩’下去。”特别是硕博连读的学生,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在王阳看来,这是最容易被拿捏的群体。王阳挣扎过,寻找其他途径自救过。他想做感兴趣的游戏相关方向,被导师拒绝了。他跟导师商量能不能转为硕士,被导师批判为“你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向研究所写信,说自己想换导师或者换研究方向。“结果,信第二天就转到我导师手里。”导师给的解决方案是,让王阳再去企业做一年横向项目,就当是调整心态。王阳接受不了。换导师也无果。王阳的导师在所里颇有资历,王阳猜测,其他年轻老师不敢收他。几种途径全部无效,王阳决定抽身。“我在这里继续‘混’个三年,也许也能混个博士文凭。”但再耗下去,就只是浪费时间。虽然这只是极端个例,但身处高校,同为导师的余姚能深刻感到,做导师是个良心活。他看到,确实有些导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有些导师在指导方法和精力投入上都有欠缺。多位博士生导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导师对一名研究生的成长影响重大。“如果两人性格不合,相处不来,这个学生会生活在很大的阴影下。”离开或留下?选一条对自己更负责的路“所有人都会说,遇到困难,你要克服。我克服困难的方式,就是选择一条更高效、对自己更负责的路,而不是躺下来,为了学位,任人宰割。”王阳说。父母自然是反对的。王阳至今也不认为他真正说服了他们。他只是用了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你们要是不同意我退学,我就去跳楼。“如果你们一定想要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孩子,那你们去认一个博士毕业的干儿子吧。”2019年9月开学后不久,王阳向导师正式递交了退学申请。那已经是他读博的第五年。王阳的退学申请和导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体面的一句“谢谢老师”。花了两天的时间,盖了不同的章,王阳办完了一系列退学相关手续。“其实,不管去哪里盖章,他们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确定吗,你想清楚了吗?但是,当你已经非常坚决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这些问题是拷问了。”就连陌生人,都为王阳感到可惜。去派出所迁户口,人家感慨:都读了第五年了,为什么不坚持啊?回家里上户口,他也听到人念叨:哎呀,你是不是吃不了苦啊。“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我已经获得的知识依然还是我的。站在名牌大学肄业生的起点上,我就让自己再活一次。放下所有物质焦虑、年龄焦虑,我就当自己只有17岁。”王阳的微信名,就叫“今年17岁的王阳”。当你觉得自己只有17岁,那就不必给人生设限。退学后,王阳凭着自己的本科学位以及休学期的成果,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就职。做的,就是他最爱的游戏。他说,也许在多年之后,他还会去哪个地方读个博士,了却自己二十多岁时的这场遗憾。“如果我继续留在当时的学校,甘于虚度光阴,才是失败者。”“现在回头看,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早做决定。”之前,李湛在知乎上记录下了自己纠结要不要退学的心情,后来,他的回答“火”了。很多身陷类似困境的学生给他发私信,把他当成“树洞”,倾诉自己的困惑。“其实,这些苦恼的人中,绝大部分最后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李湛无意用自己的经历“劝退”任何人,他也清楚,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柳暗花明。“我当年那么纠结,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其实没有必要。要么果断退学转行,要么老老实实潜心学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才是问题。”张楚就是李湛认可的那种迅速做出决定的人。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后,张楚给导师写了一封长信。“我想选择一种我更适合的生活。”他引用别人的话,“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在休学的日子里,张楚认清了自己。他仍然爱化学,但他不想做科研。他想去中学当老师,把当年化学实验给他的那份兴奋、新奇,带给更多孩子。张楚休学期间考了教师资格证张楚以为导师会指责他的逃避和放弃,但导师近乎温柔地回复了他:人总得找到真的自我,才能感觉生命和生活的幸福快乐。我尊重并全力支持你的选择和决定,祝你一切顺利。于是,张楚又考了研究生。这次的目标,是教育硕士。前路依然未卜,但他想试一试。(应受访者要求,张楚、王阳、李湛和余姚为化名)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作者提供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微信编辑 | 张爽审核 | 王小龙

恬愉之安

「深度揭露」有吹有黑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到底好不好?

工作5年了,汉语国际教育专硕毕业的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尬的问题。同事:哎,你是研究生吧?我:嗯……严格来说是硕士研究生。同事:很厉害啊!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我:汉语国际教育。同事:哦,学汉语的,汉语有什么好学?这就是中文系的吧?我:……不,是汉语——国际——教育,就是教老外汉语,属于语言学的分支,虽然获得的学位属于教育硕士。同事:教育,不是应该算教育学的吗?我:……有交叉的课程。同事:那你教老外,英文一定很好吧?帮我看下这句英文怎么翻。我:……首先,我们专业学的是怎样用汉语教汉语……其次,你刚才的句子里有一个“偏误”:你可以说“英语”很好,因为在表达中英语能指代语言能力;但不能说“英文”很好,因为英文特指这种语言的文字,或者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某个人名。你刚刚的话属于典型的“误用”类型的错误。同事:???……好了,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前途开玩笑。今天大锤老师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真实内幕。Q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到底值不值得考?有人在知乎上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回答里有人吹,有人黑;有人建议考研,有人建议压根儿就别去报。看到的同学一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考。最纠结的大概是那些已经报考了汉硕,并且笔试成绩感觉不错,对通过复试也很有信心,偏偏这时候看到不建议报考的答案的同学——这感觉就像在沙漠里上厕所,结果上到一半发现自己没带纸。对此,大锤老师建议:不要纠结!因为你纠结也改变不了啥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目前全国有151所高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开设的历史很短,从对外汉语起算,也就13年的历史。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是几年前才更名和转变的。有人说: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有区别吗?是一回事吗?本质上是一回事,但细节上又不是一回事。对外汉语偏重的是汉语本体研究,结合一定的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而汉语国际教育则更注重教学法、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等教学实战方面的能力培养,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能力要求相对对外汉语而言要弱化一些。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开设,源于国家汉办对汉语教师的大批量需求——需要的是实战型人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创立之初便被划分为了专业硕士。也因其应汉办而生,所以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就是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然而真正的现状是,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后便不再从事汉语教育工作——这种情况主要是工资原因以及职业天花板所带来的。2018年,本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从事汉语教育工作的,薪资基本上在6-10k之间,绝大部分约7-8k;二三线城市基本为5-6k,属于文科硕士应届生的平均薪资。但纯汉语教师在国内的成长空间有限。进入中小学国际部成为多数继续在本专业发展的人所向往的选择。就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而言,知名私立学校国际部>重点公立学校国际部>普通私立学校国际部>普通公立学校国际部。整体上,本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了:机构教学、中小学教育、外企、公务员等,仅少部分人选择留校、成为汉办专职外派教师或继续读博。不过近些年互联网的兴盛,诞生了很多互联网+汉语的公司,也给了本专业硕士更多的选择机会——毕竟互联网企业更有挑战性与突破性,也是本专业人群走向另一个职业路线的基石。业内比较知名的小如老师、元任汉语的扛把子烨子老师、漫中文创始人小窦老师等,走的都是“专业+X”路线(+编程,+新媒体,+产品经理)。因此,如果选择体制外就业或创业,本科具备其他专业背景,硕士考取汉硕,将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有竞争力。Q2:汉硕考的是什么?考任何专业的硕研都分初试和复试。汉硕的初试科目是:公共课:政治、外语(英语一或其他外语)业务课: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1)政治。作为大部分专业考研科目中巍然不动的大山,全国都一样,重点需要关注的是当年或近2年的国家热点事件。2)外语。选英语一的同学,恭喜大家喜提比大学英语六级还难的科目[doge];有同学说我能不能不选英语,我有其他语言背景,选别的行不行?当然可以!只要你有信心,并且目标院校招生简章中允许你在报考时选其他外语即可。并且,因为汉硕专业一般要出国任教,所以如果你具备小语种能力,那么在选校的时候最好选择能用得上你的小语种的学校。什么意思呢?开设汉硕专业的高校在海外都有合作孔院,如果你会韩语,那么选择在韩国有孔子学院的高校,你就会有优势。在复试中,你与他人成绩相当的情况下,有更高的概率PK掉你的竞争对手。3)汉语基础。这门课考的是学生对汉语言本体知识的掌握。如果是跨考的同学,那么这门课会是一个小软肋——它所考察的知识点是常识+汉语言专业知识的领域。范围一般包括了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应用、汉语语言分析三个方面。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维度,加上汉字书写等多方面考察同学们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4)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这门相对非文科的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大软肋了。它考察的是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能力和理解与表达能力。既有教育学的知识,也有心理学的知识,还要具备中外文化的基础知识、优秀的理解力和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如果你平时连话都说不利索、作文都不会写,那么在这门科目上需要花大工夫。复试阶段,又分为笔试和面试。复试一般由学校自己命题。笔试考察的基本也是你在初试阶段没怎么考到、但又属于考试大纲的知识:有考古代汉语的,有考现代汉语的,有考语法分析的,有考偏误案例的,也有考英语的……而面试部分则更多侧重于个人规划、形象谈吐、英语口语,专业知识反而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简单说,是看你是否具备成为专业的汉语教师的潜质。Q3:汉硕学的是什么?有同学在网上diss说,汉语国际教育学的东西很杂,感觉啥都没学透。其实每个专业都差不多。本科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所有学校教给你的,都是这个专业的基本常识。真正要达到比较专业的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是在研究生阶段。到了汉硕这个阶段,基本上课程体系分为4个部分:汉语方面知识的深化(包括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等)、教学技能的训练(包括案例研究、教育心理、二语习得、专业英语等)、中国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深化(武术、文化传统、经典哲学、中华美食等),以及课堂观摩与实践课程(汉办外派也好、国内实习也好,都是实践课程)。Q4:你的同学来自哪里?从《中国教育在线》的大数据分析看,绝大部分专业都是类似的情况:超过50%的考研党来自双非一本和普通二本。这也就意味着在研究生阶段,你的同学构成相比本科会更加多样化。毕竟考研是第二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并且相对于高考,它的难度要小很多(金融硕士、法律硕士这种的除外)。你可能会在课堂上发现,有些东西你已经学过了,而其他同学完全是一脸懵X;也可能他们学过的,你却完全是从零开始。每个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都有差异,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这既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是为将来踏上职场做准备——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工作伙伴会有什么样的背景,有哪些能力。端正心态,求同存异,向优秀者学习他人所长,你的学业与事业之路才会更加通畅。Q5:汉硕专业的前景在哪儿?我们得承认,汉硕毕业生的确存在着就业面过窄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专业的锅。(汉硕:这锅我不背)到了研究生阶段,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盲从,无计划,没有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只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还有一些所谓的“喜欢这个专业就来读了”,很纯粹,却略显迷茫。这种情况下,要么家里有矿,要么就业的时候有路子,否则好工作抢不过别人也实属正常。尽管我们没有内视能力,然而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只找外部原因,为自己开脱,就会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在责怪长辈为什么没有手把手教自己该怎么做、下一步怎么走。精神上的“啃老”是最可怕的。其实在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就要认识专业、认识院校、认识自己、认识时代风向,才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汉硕这个专业所带给学生最有价值的,是异文化适应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长久不用会遗忘,但能力掌握了却能走遍天下。近两年,各行各业几乎都进入了寒冬阶段,裁员的消息层出不穷。好工作难找、创业难融资、考公竞争愈发激烈……越是在这样日益恶劣的就业环境下,越要提前规划好自己3年、5年的行进路线。在讨论一个专业的前景的时候,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专业这一条路上,而要对社会现状做一定的分析,结合这个专业所能带来的资源,再考虑自己的个人志趣,才能找到自己的机会。对中国来说,目前有一个不错的机会,便是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牛叉的策略。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大到经济沟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小到中外企业间人与人的沟通协作、项目往来,都需要跨文化交际、需要解决一个个因文化或政策差异带来的问题。这是汉语国际教育所能够为学生塑造的能力。目前,国家汉办也在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中国已经不再需要以过往的方式来让国际社会人士自己、认可自己,未来汉硕专业,也必将迎来较大的改革。甚至很有可能会往“汉语+”的方向发展。所以,在选择职业方向的时候,完全可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在自我提高方面,多关注自身能力框架的搭建和磨练,才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寻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事业。有任何关于考研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下方或在下方关注我们来询问我哦~

其实堇也

真实故事:我的硕士毕业转行血泪史

有些人是被自己的不甘心害死的。比如说我。高考报志愿时,是在高中做老师的二叔给我报的。因为该专业的就业率超棒,大三时就有一大堆公司跑到学校预订人。01 痛苦谁料到,我非常不适合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名字不说了,因为母校这个专业在国内有名气,说出来恐对不起学校和导师。这个专业需要画图,画很多很多图。可我是一个动手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差的人,高中立体几何学得非常吃力。可想而知,我是多么痛苦。交图前夕,很多同学高高兴兴买一大包吃的,然后从寝室扛一台音箱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制图室。不明状况的人还以为他们要去看电影。反正就是这么开心。而我呢?我本身是一个做事非常快、喜欢提前完成的人,但每次交图都是最后一批。因为画不出来。画图这个事,诡异的点在于:它没有一个标准。不像做数学题,最后我得出1.25,就是对。也不像写文章,我紧扣题意,写完令人读来酣畅淋漓,就是棒。每次画图我都充满困惑。于是凌晨1点的制图室经常出现诡异的一幕:大部分同学一边哼歌一边心情愉悦地画,一些同学面无表情行云流水地画,有一名女同学,愁眉苦脸地画,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她非常紧张。那段时间,我的自我评价创下历史新低——在十几年读书生涯中,我从未遇到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我无从下手,无力改变!02 自救我必须自救。大二时,学校说可以修双学位。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先是考过专四后考过专八——一个战场上失去的,我必须从另外一个战场夺回来。不仅如此,我每次都努力拿奖学金。大学发奖学金的诡异之处在于:如果你某科成绩考得低,没有关系。只要其他科考得好就行。于是,画图画得很差的我,每次都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因为除了画图,其他科目我都考得特别好,尤其是英语一骑绝尘。03 回到牢笼离研究生考试还有100天时,我陷入极大的焦虑中,我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我画图画得那么渣,哪个公司要我?怎么办?与此同时,我陷入巨大的不甘心情绪中——我前面4年没学好,一定不是我个人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学!再给我3年时间,我一定能学好。我报了名,就此套牢未来3年。研究生初试不考画图,考英语+ZZ+2门专业课。我考的分数特别高,其中英语全院最高。复试要考画图。复试前,我拿到历年考题,没日没夜在制图室画。甚至把一些图背了下来。我不擅长画图,但我擅长考试。我不仅通过复试,还拿到公费读研的资读研那3年,是我人生最痛苦的3年。生不如死。我充分体会到一个人的懦弱与不果断,将把自己陷入何种绝望的境地。读研3年,我无数次想退学,无数次拷问自己的未来在哪里。04 再次自救终于熬到2008年夏天,我开始疯狂找工作。因为不想从事本专业,于是只能拿英语找工作。我前前后后把知名快消公司申请了一遍——高露洁、宝洁、联合利华、玛氏……因为这些快消行业有个共性:他们喜欢招英语好的,素质高的应届生,且不在意专业。因为我的学校还可以,英语好,又是硕士,网申都能通过,然后参加英语笔试。英语笔试对我是毛毛雨,每次都是高分通过。2008年暑假,我和2名双学位的同学一起杀到上海,参加玛氏的面试。面试官有外国人有中国人。玛氏的面试是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全英文PK。因为我们3个是一起来的,所以被分到一个组。另外3人是上外研三学生。在这个PK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丢人丢到太平洋”。我自认为骄傲的英语,在上外那3个人面前就是一坨翔。人家那个流利那个挥洒自如,我连插嘴的份儿都没有!这个沉重的打击彻底毁灭了我进快消的心。我灰溜溜回到武汉。(注:后来我写灵魂拷问:林有有为何如此迷恋许幻山?把上外写成上海外国语学院,大家让我改。我不是笔误,我就是故意的,我才不改)05 北漂生涯2009年过完年,我又跑到北京找工作。每次应聘都要画图,每次画图时,我都会想:我未来这30年,都要画图吗?画自己觉得痛苦的图?画自己不知好还是坏的图?一次次扼杀自己的信心,一次次扼杀自己?在这种心态下,找了3个月,一无所获。只好灰溜溜回武汉写论文。09年6月底,拿完双证,我立刻把所有行李托运回老家(一回老家我爸就不让我出来了),带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几件衣服、学历证书,继续闯北京。我是全班第一个离校的。有个从本科开始就追我的男生跑去火车站送我。听着很感人是不是?可是我那时的心情完全麻木——工作都没有着落,谈什么感情?我估计古天乐和彭于晏同时来送我,我都毫无欣喜之感。真的。06 北漂生涯我有个初中同桌在北理读博,他帮我租了个群租房,上下铺,一月450。算是有了个栖身之所。合租并不愉快从成都理工女大学生砍人,说说我不堪回首的群租生活我每天的行程是这样的:早起吃饭——整个白天跑招聘会——吃晚饭——投简历——睡觉。因为实在不想画图,我便拓宽了自己的择业范围——哪个公司要我,我就去哪个公司工作。不夸张地说,我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招聘会,也参加过各种匪夷所思的面试。至于被翻译公司骗稿,那简直是毛毛雨。很多面试已经忘了,捡几个印象深刻的说吧!06.01 江河幕墙最远的跑过顺义牛栏山。那里有个很大的公司,叫江河幕墙,要招聘英语翻译。我一早坐长途车过去,到了以后,被领进等候区。到了等候区看到好几个人,一聊,发现人家都是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生。我惊呆了。他们的穿戴都比我时尚得多,职业得多,国际化得多。有一种极深的自卑感和焦虑感从我内心涌现,看看人家的表、人家的包,人家的衣服,再瞄瞄自己,觉得这趟算是白来了。果然,江河幕墙没有要我。但我非常感激它,因为中午有工作人员带我们去食堂吃午饭,整个面试过程都很尊重我们。06.02 华美最令我愤怒的是华美,这是一家地产公司(乙方)。那时我对地产一无所知,只是觉得既然它要我,那就去试试。没想到,这场面试,我从下午1点半,一直等到晚上6点。在一栋写字楼里,黑压压的人坐了一屋子,7月的天,没有空调。我不停擦汗,内心无比烦躁。我去询问何时到我面试,工作人员很傲慢地说:如果这种等待你就受不了的话,那我认为你不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我气得要死。我无数次想走,但又强行把自己摁下去。终于到了面试环节,竟然是一个群面——每个人做个自我介绍,要求慷慨激昂,越鸡血越好。我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但为了得到一份工作,我也依照要求,做了自我介绍。工作人员让我回去等消息,当然最终也没要我。后来我进入地产行业,才发现这就是它的公司文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服从,无条件服从。前面漫长的等待不过是服从性测试,把那些不老实的(比如说我)剔除掉。有意思的是,工作没几年,我就成为了华美的甲方。真后悔当时没记下那人的名字。06.03 三只黑猫19年8月的一个周五下午,我接到一个面试电话,通知我周六去海淀某个地方面试。我非常奇怪:哪有周六面试的?但想想面试机会来之不易,去就去吧。面试的地方是在海淀区一个商住两用的公寓,我找了很久,问了很多人终于找到(那时还没有手机地图)。按门铃进去,一个年轻女孩子开的门,很冷淡地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是来面试的。她放我进去了,让我等一会儿。等待的过程中,有一只黑猫跑出来,走到我身边,很不客气地盯着我看,让我内心犯怵。过了一会儿,一个穿棕色缎面睡衣睡裤+黑色软底拖鞋的圆脸男人缓缓走出来,怀里抱着一只黑猫,问:你就是来面试的?我说是,双手递上自己的简历。他腾出一只手接过简历,坐下,把简历放到桌上,让我做自我介绍。然后一边听,一边抚摸猫。我刚刚讲到自己的专业,又有一只黑猫过来,优雅地跳上桌子。见状,我身边这只黑猫也跳上桌子。此时,男人怀中的黑猫瞄一声,男人放开它,它也走上桌子。于是,我整个面试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一个圆脸男人,三只在桌上走来走去的黑猫。面试过程不长,他似乎对我的个人经历更感兴趣。例如:你老家外地的,为什么要来北京?在老家呆着不好吗?你都读完研了,为什么要转行?……那段时间特别绝望——没钱(我爸为了逼我回家,对我实行经济封锁)没朋友(同学都进本专业很好的单位了,我没脸跟人联系),孤苦伶仃,在北京苦熬。我买了一块香皂(太穷了,买不起沐浴露),每次洗澡时我都跟自己说:等这块香皂用完,我还没找到工作,我就认命了,滚回老家,安心考公务员。或者听从家人的安排,进个稳定单位,结婚生子。07 悄悄的一线光09年9月下旬,终于有一家做商业地产的小公司愿意要我了。这个公司特别小,老板有2个,一个叫A,一个叫B。财务总监是A的老婆,前台是A老婆的表妹,司机是A老婆的表叔。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专门写报告的女孩,一个商业总监。我是这个公司的第8名员工。司机是个40多岁的男人,他的人生理想是买一台车,他跟我们说:我一年攒一个轱辘,4年就能攒4个轱辘。我表面上和大家一起笑,内心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环境,我不属于这里。我一边工作,一边暗地里继续投简历。一个月后,我进了行业内知名的乙方公司。几年后,我跳到某一线开发商。08 复盘我觉得硕士毕业转行是我人生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排第二的应该是离婚。如果不转行,我估计早就抑郁了。即便不抑郁,也肯定是一具行尸走肉,找不到任何人生乐趣。因为工作要占一个人生命的1/3,甚至更多。如果你的生命中1/3的时间很痛苦,1/3的时间你都持续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攻击,这是怎样痛苦的人生?我把转行成功的因素概括如下:1我在北京。这个城市工作机会多,包容性强,不会对转行这件事特别在意。2行业要求。我进入的是地产行业,对专业背景要求不高。3年龄我虽然硕士毕业,但那时才24岁。4个人素质我虽然转行,但基本面过关。双学位、专业八级侧面证明了我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09 得失如何衡量?转行后的感觉很好。这种好指的是: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做好。我有一种巨大的掌控感和确定感。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这6个字:掌控感 确定感。当然,这些年过得也并不容易。首先,转换行业后,一切人脉要从头开始积累。如果不转行,很多工作上的问题和信息问一下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就知道了,但换了行业根本不行。一切从0开始。其次,和硕士同学早已脱离联系。因为不在一个行业,联系的频率很低。他们在群里打得火热,经常一起去参加论坛会议什么的,我在一边很尴尬,于是退群了。再次,心态问题。硕士同学中混得好的,经常去顶级高校参加各种活动,早已在中美两国置业。二胎在美国生的,医院环境特别好,护士特别和蔼可亲,估计是私立的。没法比。10 你对人生的理解是什么?当然,这些没什么好抱怨的,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谁让人家画图画得很高兴,你画图那么痛苦?说白了,自己在天赋素养上有所缺失。既然技不如人,又有什么好抱怨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些人非常幸运,大学学什么,毕业做什么,安安稳稳简简单单。有些人则存在各种坎坷,比如说我。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我认为:人生是一份试卷。有些人抽到的是驾校科目一,而我抽到的是有机化学。我曾经强烈羡慕过前者,羡慕到心口发痛。最茫然无措时,我从招聘会出来,坐在路边台阶上,羡慕旁边捡瓶子的老奶奶人,真正的迷茫:看不清现实+自我麻痹但换个思路,我觉得我赚到的更多。因为我经历过更多世态炎凉、白眼刁难、不屑一顾、冷嘲热讽,获取比别人更丰厚更有深度和广度的人生,锻炼出更为强大的心脏和承受力,也算是一笔莫大的收获。正是这些经历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厚,让我迅速从巨大的人生打击中恢复过来,让我成为一个什么都打不倒的人,让我有能力有底气坐在这里写文章、做咨询,为读者解答各种难题。我知道硕士毕业转行很难。在这其中,会有无数不被理解,甚至被最亲近的人怀疑为“神经病“、“娇气”、“任性”、“脑子有问题”。正如师太说:说不出的苦,才是苦。那种痛苦那种绝望,那种四处碰壁四处茫然的感觉,无人能懂。我在经历无数惊诧和质疑后,选择坚决不向任何一个人吐露半字。我在网上拼命搜索“硕士毕业转行”的文章,但根本搜不到。那时的我发誓:如果有一天,我转行成功,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来,给后来人一个启发,给陷入人生困扰、纠结无措、茫然无助的学弟学妹,带来一线微弱的光。今天,我终于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我希望正在看这篇文章你,勇敢做出选择,选择后一律认领,全部承担,然后为之付出不懈努力。我希望有一天,你来大声告诉我:沛沛姐!我转行成功了 ,我现在特别好!我在这里等你。来源:可可沛沛

狐仙记

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与导师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原因为何?

研究生、博士生在毕业之后就与导师“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说法非常片面,并且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言论。我目前是一名研究生,平时与导师的关系很好,经常帮助导师做一些事情,忙完之后他都会带我吃顿好的,并且平时也对我生活上的问题表示关心。研究生和导师“老死不相往来”这不存在吗?当时不是,这种现象也存在我的身边。我隔壁的实验室课题组导师对他们的学生就比较严厉,并且经常“私自”使唤学生干活,好比家里要装修需要苦力也叫学生去帮忙。据他们课题组学生反映,他们往届的师兄师姐毕业之后都直接将导师的联系方式拉黑。研究生与导师“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关系还算不错。为何会“老死不相往来”?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非常奇妙,并不像是在本科的时候,一年都见不到自己班主任几次。在研究生的时候就不同,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与自己的导师见面,忙起来的时候几乎天天见面,导师主要是给学生派活,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研究生与导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学校通常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平时干活导师会给一定的劳务报酬,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类似于“雇佣”关系。在研究生生涯,基本上都要听从自己的老板指挥,但一些老板可能要求会比较过分,或者学生本身就不愿意去配合自己的老板,这也就会在学生与老板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所谓的不好的师生关系。在我目前接触到的学生与老板“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有三种:1.研究生期间,老板的要求比较过分,有太多不合理的任务;2.学生不愿意配合自己的老板,平时不想做科研,达不到老板的要求,从而形成一种不良的师生关系;3.老板对学生的毕业问题上有所刁难行为,研究生毕业需要导师签字后才能参加答辩,所以老板不同意也就存在故意刁难行为。如何维持师生关系?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火热话题,常有新闻曝光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因为不好的关系而导致研究生想不开,那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如何维持呢?研究生说到底终究是一名学生,在学校需要听从导师的安排,更需要尊重导师,当导师有真正过分的要求的时候可以进行沟通,切不可冲动行事,因为与导师的相处会伴随着你整个研究生生涯。对于维持师生关系,我有两点建议:1.平时多于导师交流,大部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都建立在科研工作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于生活等方面上的交流就相对比较少,这一点并不好;2.尽力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在我的团队,有一个同学就是因为经常性没有完成导师的任务,目前与导师的关系搞得很僵。结语: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维持,并不仅仅依靠导师单方面的指导,所以对于“老死不相往来”的师生关系其实并不好。

其生可乐

黑长裙、大墨镜、5猛男!名校女硕士被炒鱿鱼后,竟这样冲进原公司……

这两天,一则“女硕士被辞退后闯公司报复打伤原同事"的帖子在19楼论坛传得很火,截至昨晚阅读量超38万。“我是杭州西湖区一互联网公司员工,上周五(6月2日)下午4点半左右,我们正准备开周例会,突然一离职女同事,带着五个社会人员,不顾公司前台劝阻,冲到我们研发部办公室,严重打伤我们公司研发部领导,以及上前劝阻的若干同事。期间,她一直在'现场指挥作战',一边还不停地进行各种辱骂,并叫嚣撒泼,'把他按倒在地上','给我狠狠打'等,打人者还声称'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不老实,就用拳头说话……'"记者联系发帖人“丁小叮叮",他很快给了一个手机号。一位自称姓沈的先生说,“我就是帖子里那个挨打的领导。"沈先生叹了口气,“帖子是我让员工发的。"沈先生公司在留和路边一幢写字楼里,他30出头,短发,戴黑框眼镜。他给我看公司辞退公告和一张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辞退公告写,“经多方面考虑,研发部董XX女士在试用期内,因工作能力、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个人不能融入公司集体和文化,不符合岗位要求,公司决定于2017年3月27日,终止对董女士的聘用。"学位证书复印件是“董XX,女,198X年X月X日生,在**大学完成了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成绩合格,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公司之所以辞退她,是因为她在试用期经常无故旷工,好几次领导找不到她人。研发部本来属于她管理的,她直接对公司高层负责,我是她手下,但实际上所有的活都是我在干,这3个月,她心思真的不知道在哪里。"沈先生又叹一口气,“我怎么也想不通,她一个名牌大学硕士,就因为被辞退心怀不满,居然带一帮人到公司打人!"沈先生说,他跟这位董女士相识于2014年。“我在杭州工作十几年,一直做软件工程。2014年,我是一家IT公司总经理,她来应聘,没什么工作经验,要1万5一个月工资,后来公司没聘她,不过大家是同行,就互加了微信。这3年在朋友圈也聊得不多。"沈先生说,“今年年初,她突然联系我,说她进了一家新公司,环境不错,邀请我加入她的新团队。薪资待遇谈下来,我觉得可以,就答应了。"“公司研发部主要是开发App,工作量本来就大,她作为部门领导,却心不在焉。在职这3个月,她一直跟前男友闹别扭。今年过年,还把人家奥迪TT砸了……"(记者向余杭警方核实,据民警回忆,今年年后确实发生过这么一起警情)我问沈先生,为什么董女士被公司辞退后,会把矛头指向你?沈先生两手一摊,“我也无语啊!那天她被辞退,就坐在现在你这个座位上跟我谈,她说我走了,研发部就是你的了,你是最大的得利者。我知道你在背后说我坏话,跟领导打小报告,还联合其他部门的人拆我台,你等着,我要你好看。"监控里,董女士和5个男人一起进门从监控看,董女士是6月2日下午4点27分进的公司,当时她一袭黑色长裙、高跟鞋,大墨镜,身后紧跟5个高大魁梧的男子,进门后,几个人去了前台,另外几个大剌剌坐在访客沙发上。董女士双手背在身后,在前厅走了一圈。16:26,董女士进入公司等了3分钟,前台姑娘不肯开门,5男子中最纤瘦的一个,突然从一处隔断缝隙挤进办公区,从内部打开门禁,董女士昂首走进,两名壮汉紧随,前台姑娘上来阻拦,被一壮汉一把推开。其中3男子留在前厅。16:30,一瘦男子从空隙挤进隔断去开门,前台姑娘追上去阻拦16:30,一壮汉推开前台姑娘,几人走向公司办公室8分钟后,董女士带头走出来,5男子跟着她离开公司。16:38,董女士离开公司杭州西溪医院的门诊病历上写,沈先生“被人用拳头等打伤全身多处,感腹痛及口腔少量出血,并有头昏。"诊断结果为“头部外伤、皮肤挫伤、腹壁挫伤"。昨天网上传出疑似董女士回应长文“我没有找人打他,那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昨天一早,19楼论坛出现一篇名为《首发转述:我就是那个19楼上被造谣得很惨的名校女硕士》的帖子。发帖网友“喝醉的酒杯2"一再强调,他并非文章原作者,仅仅是转述,“我和原作者是老同事,得知19楼曝光了她的事情后,第一时间告诉她了,她请求我帮她把此文发上来以示清白。原作者的文章我发在后面,一字不改。"(原文有删节)我进入这家公司,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组建了一支20人的技术团队,我们提前完成了重新改版app、从0开始打造App的任务……可是我没有想到,老板新招的助理成了老板的新欢,老板有个旧爱在公司别的部门担任部长……两人一拍即合便开始在老板那里说我的坏话,想让我走,老板听多了坏话,也慢慢开始相信,我的功劳也变成了我下属的功劳,最终在我试用期还有3天的时候,老板叫我走人,我当时看到这个公司已经乌烟瘴气……很是失望,就下了离去的决心……我凭着自己的实力修得了这一身在职场闯荡的本领,为人单纯,也没有害人的心,虽然清楚办公室政治,但我从来不屑这些阴暗的伎俩,可是我的前手下,一直都没有放过我,在高层会议上公然说我的坏话,对我进行人身攻击,造我的谣,败坏我的名声……我没有找人打他,那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当时我也并没有动手,警察也找我做了笔录,我一五一十都说得很清楚。前天下午,记者打通董女士电话。她说自己“确实看见沈X在办公室里跟两个男的扭打",但视频里出现的5个男子,她都不认识,事情跟她毫无关系。昨天为确认这篇长文是否董女士所写,记者又多次给她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最新进展:西湖警方昨晚发布案件通报2017年6月2日16时33分,西湖区公安分局留下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汇峰国际写字楼一公司发生打架。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前往处置,到达现场时发现打人者已逃离,经简单询问后,让受伤男子沈某先行前往医院治疗。后经派出所查实,该公司原职工董某某(女)与沈某因职位问题产生矛盾,2日下午董某某(女)找来华某、张某某、叶某某等五名社会人员前往该公司与沈某理论,过程中董某某指使华某、张某某对沈某实施殴打,造成沈某多处软组织挫伤。目前,西湖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涉案嫌疑人董某某(女)予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一千元处罚,对华某、张某某予以行政拘留十三日并处罚款五百元处罚,对叶某某等其余三人进行批评教育。都市快报记者 郑亿

全矣

朋友聊我研究生导师的黑料,要不要附和几句呢?

之前,也有人疑问过为什么喊自己的导师是"老板",如参与导师项目,获得部分补贴,类似于"雇佣关系"。其实,小西觉得"单一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想要成为"科研合作者"的意愿更强烈些,而这是博士后享有的待遇。也许,正在试行的"导师组制"会带来一些正面的改变。朋友聚会聊天遇到你的同学/朋友和你爆料自己导师导师的"黑料"时,作为导师,也是研究生过来的,建议把握一个原则:只听不说,切记附和!为什呢?不止你的同学,你们导师名下几个同门之间聚会聊天时,同样会"数落"或"八卦"自己导师各种让人不能接受的"奇葩行为",如夜里3点给你发邮件、5点给你电话、周末喊你去聊实验设计、不乐意出费用让你送样出去检测等。就算你有心不聊,可是听几句之后会发现,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吧。有个注意点是可以聊导师的各种行为,但是不要"骂人"喔。也许,本校的几个姐妹或室友推免或考研后进入不同的团队,彼此之间难免有个比较,除了自己的科研进展或小论文发表快慢外,聊得最多的就是导师了吧。比如,我的导师不给我修改小论文,而室友的导师一个字一个字的给修改润色。研究生聚会也许他从自己导师处听说了你导师之前培养学生的一些事情,如故意为难学生且让学生延期、让学生拿快递或开车等杂事等。这些事情的确不合理合规,小西之前也说过,作为研究生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导师也没那么无聊给你"小鞋穿",毕竟团队报账、打卡记录等事情每一届总有部分研究生乐意做,而他们也没有读博的意愿。当然,也不算说,你做了这些"团队日常管理事务",导师就另眼相看。聊这些事情,参合几句没有问题,如你可以说你某个师兄的确给导师拿过快递或出去有时候做过驾驶员开车等。但是,一旦聊到师德师风问题,尤其是捕风捉影的桃色新闻,切记参与进去或者附和几句,如"我也发现他们好像不正常呢。"。的确,部分研究生读着读着就成了"师母",小西也无法说谁对谁错,也许当事2个人都觉得没错呢。但是,往往这些事情除非当事人中一个主动去检举,否则很难有石锤。一旦你参与其中附和几句,也许过几天全学院都知道,"某某导师的学生看到导师和某某如何",而且传播的越发有模有样,同时这些传闻的来源都指向你。你的导师脸上无光的同时,作为他的学生,你同样成为了一个"笑话"。团队活动最后,小西想说听别人说导师几句黑料,自己和人埋怨几句导师的行径都没问题的。信不信,不少博士毕业几年后,自己都是导师啦,遇到同门之间聚会依然会聊到自己导师当时如何"故意刁难"自己,算是导师之间的一段佳话呢。当然,若是你的同学或朋友聊到你倒是的黑料过于失真,且你对导师认可度不错,也可以及时给予纠正,甚至是怒斥呢。

傅嘏

女研究生比例越来越大,是因为女生读研有男生没有的优点

从往年的考研人群变化可以看出,报考研究生的男女比例越来越大,女生占的名额越来越多。而在后台的男女比例上面也可以看到,女生近63%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数据显示, 硕士研究生报考人群中,女性群体占60%,男性群体占40%,男女比例达到了2:3。上图为2016年中国教育在线统计在职研究生更是目前在职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和学位的主要途径。而在已就业人群中,女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越来越高于男生,并且对学历学位及资格证书的追求更是表现突出。这一点在在职研究生汇总表现的较为突出,我们可以从几个比较现实的观点来说一下。就业方向选择女生在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服务业或者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对学历的要求普遍比较高。男生选择的余地则更大一些:比如参加体力劳动、或者参军。也就是说,为了就业她们不得不去读书。心理追求不一样这一点涉及在职研究生的黑历史,统招研报考人群中女生人数也占有绝对优势,这跟女生的惯性心理有较大关系,一般对不确定的东西都持怀疑态度。例如在职研究生的在职身份让很多女生不安,这一点在每一期研修班招生时,女生永远是怀疑、考虑等心态,体现的淋漓尽致。除非身边有成功案例,否则倔强的女生们从不轻易主动出击。时间概念不同就业之后,男生身上的担子往往要比女生要重一些。赡养父母,找对象结婚,抚养孩子等等一系列的压力,让很多男生变得更加沉稳,不会轻易冒险和改变,这一点是很理智的。时间上来说相对也会紧张一很多。而对于女生来说,更高的学历与身价会有更好的生活。多数在家带孩子的母亲担心带完孩子再工作会与社会脱节,会利用带孩子的时间抓紧学习,能够跟丈夫共同分担压力,所以女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考在职研究生。从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女生多于男生来看,女生更注重的生活。而男生更注重自己能力的一个锻炼,正因为这么多的原因导致现在女生人数大于男生的人数。文科专业扩张迅速另据分析,近年来人的精神问文化追求变高;再加上文科办学成本较低,文科专业迅速扩张,而这些文科专业更适合女生来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