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毕业后一般是多大年龄?毕业后做点什么好?快枪手

研究生毕业后一般是多大年龄?毕业后做点什么好?

大部分硕士生毕业是24-26岁,以应届生、复习一年=的生源为主。之前,就有人问过小西,大龄硕士是否会被导师拒绝,全日制的话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真的没有歧视,不少工作后再读研的学生还是导师喜欢的,肯做事、够灵活、有想法。2019年考研初试成绩发布后,大家都在琢磨复试、调剂或春招,可在2014年研究生招生改革之前,有一个限制是"考研得40周岁以下",我记得当时学校一个实验员45岁在改革之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圆了她的梦。在我们团队,同样有30岁来读研的女生,而且是辞职读个非全,今年还打算考博。相对来说,年龄真的不是读研最大的限制。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的研究生7449名新生中超过50岁的有20人,最大的是58岁。当然,年龄集中段还是20-29岁,合计5028人。再看下上图的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研究生新生数据,19岁的仅有1人、20-24岁的3021人、25-29岁的621人、30-39岁的132人、40-49岁的12人。大部分学科的硕士学制都是3年,算起来大部分人硕士毕业时还是在23-27岁。小西当时硕士毕业时也是25岁,一晃过去好多年啊。研究生毕业后做什么,关键是看你学科和个人职业规划,比如小西当时就签约了江苏教科院和中建五局,媳妇选的长沙中南院,相对来说我们学科大部分去的都是某研究院、环科院、环保公司、环监站等,待遇的话比同专业的本科生还是占优不少。不少人担忧的大龄研究生就业歧视,小西觉得还是用人单位的主观随意性,如类似于不少单位限制女生2年内不得怀孕。硕士生就业不是搞科研,有35、45岁这样的坎,有学历、有能力、能胜任工作,都应该给予机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限制30周岁以下。点评:研究生毕业大概26岁左右,这个时候不大也不小了,如果在学校没有找女朋友,这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找工作了,建议找好工作后再谈女朋友,工作一般还是看你的专业,如果是自然基础科学专业,那么你得考虑自己要读博士,还是找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一般是老师,或者研究人员等,如果是人文科学类的,也要准备找工作了,研究生毕业可以有多项选择,你可以进入学校当老师,可以进企业,还可以深造,甚至可以创业。总而言之,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

甘井先竭

2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早还是晚?

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放弃考研?或者说在决定是否考研时,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很多考研学生都曾或多或少想过的,有的是最担心自己的年龄问题,有的是最担心自己的读研费用问题,有的是最担心自己能否毕业的问题。其中,有不少的学生都在想自己的年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极为现实的问题,或许当我们硕士研究生毕业已经28岁或者是更大,因此有很多学生是难以接受的。那么,26岁研究生毕业的话,是晚了还是早了呢?先说一下我自己吧,24岁考上的硕士研究生,当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已经27岁,这样的一个年龄和儿时的小伙伴相比很忏愧,因为他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而我还是一个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研究生。但是我自认为这并不是很晚,毕竟读研期间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所公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范围是在24岁到26岁之间,这也就是说只要毕业是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时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是最为理想的。所以说,2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真的不晚。同时,每年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年龄根本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很多年龄超级比较大的学生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或许真的很在乎年龄,例如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年龄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只要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那么年龄或许并不重要虽然年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所追求的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这个踏板时,那么或许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关于年龄的担忧了。同时,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层次有高有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指明,在哪一个年龄段毕业是属于正常年龄,在哪一个年龄段毕业便意味着很晚了,只要在读研期间能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那边足够了。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年龄比较大会影响到自己的就业,当然却是是会有一些行业年龄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读研之前有必要衡量一下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总之,硕士研究生26岁毕业时,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是很晚,或者可以说刚刚好,同时对于那些因年龄问题而犹豫是否要考研的学生,或许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年龄真的不是决定你是否读研的根本原因。

料器邢

大学生:我25岁了,考研没有价值了!研究生:30岁的硕士一大把!

相信很多人对于考研的原因有一定的理解,几乎人人都知道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考研是为能够在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考研是为了能够避免就业等等一系列考研的原因,但是似乎对于不考研的学生的原因没有更多的人关注过或者是了解过,于是很少有人知道不考研的原因,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想不通为什么不考研呢?考研难道不好吗?可是当你听到那些不考研的学生的理由或许你会很吃惊,因为有很多大学生表示之所以不考研:是因为年龄大了,已经25岁了,考研没有价值了。这样的理由似乎听起来有点感伤,但是在校研究生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各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中有太多年龄比较大的硕士研究生,30岁左右的硕士一大把。因为考研的价值不会因为年龄的大小而发生变化,更不要以年龄问题作为不考研的理由,只要你是真正的想考研那么请做好相关的准备,不要去忧伤自己的年龄,那毫无意义。影响是否考研的因素,影响考研的价值,已经是你的生活是否需要通过考研来改善,你所向往的工作是否需要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你的是否有考研的想法,你的职业规划是否需要考研等等这些因素来最终决定你的考研有没有价值。同时,我们更需要清楚的明白现在读研的学生不仅仅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很多已经结婚的成年人依然在读研,就如研究生所说的那样,在研究生院你看到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时,不要以为他是导师或者是老师,因为他极有可能和你一样是一位普通的硕士研究生。而你25岁的年龄在研究生群体中,很难显示出你的年龄问题,往往会有比你大的学生。如果你是以其他很客观的理由拒绝考研,我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理解,但是以年龄为理由,或许在不久的以后你会后悔的,而当你真正意识到考研真的很重要的时候,或许那个时候你的年龄真正的成为了你不能考研的理由了,真正是阻碍你考研的第一大先天性障碍了。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年龄问题而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即使考研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但却可以赋予你足够的机会,给与你更多的可能!!!

疯马秀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比硕士还小

9月14日是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从北大获悉,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9:1。本文图均为 北大供图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北大本部学习的学生7866人,在医学部学习的学生1435人。北大校本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这些研究生新生来自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就生源地而言,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人、58人和17人。国际学生则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如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中约20%本科就读于北大。来源:澎湃新闻、北京大学来源:中国青年报

而王先生

据说选择硕士导师时一定要选择年龄大的,难道真的要这样吗?

如果说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的话?相信很多的硕士研究生会表示,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大学生时高校负责制,也就说读研的你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硕士导师,这对于自己之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一个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一个非常好的硕士导师带。只是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在选择硕士导师的时候,各种标准层出不穷,每一个标准都有自己的立足点,而且也有一定的说服力,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核心点进行考虑的,只是这其中哟这样一个标准即硕士导师的选择要根据年龄去衡量,并且认为年龄大的硕士导师最好,年龄小的硕士导师却被嫌弃。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老学长,看到这样选择硕士导师的标准真的是捧腹大笑,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硕士导师,那么很有可能并没有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的美好,甚至还会极度的后悔,因为你选择硕士导师的基础都已经错了。因为衡量一个硕士导师是好还是坏,绝对不是通过年龄来进行的,这是最没有价值的衡量标准,而且年龄的大小和硕士导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完全没有关系,所以选择导师还是应该这样去做: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想找一个什么类型的硕士导师,一般是科研类导师和行政类导师,两种不同风格的导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如果你希望读研期间能够更加的忙碌,能够更加的深入接触科研,不断的撰写论文,那么你一定要选科研类导师,因为他的时间绝大多数都在搞科研,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你交谈科研和论文写作。但如果你想读研轻松一点,那么行政类的硕士导师是你的首选,因为这写导师一般都会忙于各种行政会与和各种外事活动,几乎没有时间去过问自己的时间,也没有事情吩咐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所以我们便有了很多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相对来说的自由。此外,不要仅仅只是盯着那些教授和副教授的硕士导师,因为现在很多的211高校、985高校很多的讲师也可以带硕士研究生,而且他们的科研水平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不好,也不见得和教授这些导师相差很远,更不要拿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去审视这些仅仅是讲师的硕士导师,要学会变通,因为他们的科研能力也是非常的高。而且更加有可能会和硕士研究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样更加有利于之后的学习和工作。总之,当你考研成功要选择导师时,千万不要将年龄作为选择的标准,这真的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甚至还会误导你,因此你只需要从科研、个人意愿、导师支撑和学生评价等几个维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硕士导师。

光之翼

35岁硕士吐槽:每次面试都被当“垃圾”赶走,年龄大就不当人看?

35岁硕士吐槽:每次面试都被当“垃圾”赶走,年龄大就不当人看?人们常说:三十而立,意思就是说人在30岁左右就应该成家立业了,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信念,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在职场打拼的人们,往往躲不过30岁这个危机,一方面自己的事业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大作为;另一方面,家庭的重担压在自己身上,自己不得不负重前行。很多人都不敢轻易跳槽,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下面这位35岁硕士却这样做了,但经历可以说是很凄惨了。这位35岁硕士发帖称自己每次去互联网公司面试,就会被当成垃圾一样赶走,我真有那么差劲?我好歹也是个硕士学历,比很多人的学历都强了很多,只不过自己年龄稍微大了一些,快35岁了。但是年龄增长这是自然规律,人都会变老的,可面试官却不把我当人看。而且这位35岁硕士还特意在下面强调了自己的学历。这位35岁硕士的吐槽,自然引来了很多网友的激烈讨论,下面是一些网友的看法:有网友认为,都35岁了,还敢跳槽出来找工作,不好好待在之前的公司等着退休养老,现在想转型去互联网公司恐怕晚了吧。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校招筛选优秀人才,年轻、有想法、还学历高,互联网公司再喜欢不过了,虽然说有社招,但是你技术如果太差劲,想都别想。硕士学历很普通,没技术还想进互联网公司可谓是蜀道之难,学历不起作用。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位硕士要思考下是不是自身的原因。之所以面试互联网那么多公司都失败,可能是因为这位35岁硕士的能力太差劲了,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才不被录取的。硕士学历很高,可你毕竟35岁了,要是没有什么过硬的技术或者实力,企业找一个应届生就能把你代替掉,为什么要用35岁的你?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网友给这位35岁硕士找工作提建议,说这位硕士找工作不要太执着互联网公司,要多向外看看,有很多行业里面也有很多优质企业。多找找自己身上有什么长处,找工作尽量找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企业,不一定互联网公司就是好公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面试时可以在薪资上有所妥协。35岁硕士吐槽:每次面试都被当“垃圾”赶走,年龄大就不当人看?大家怎么看?

投竿东海

98岁,史上年龄最大的硕士研究生,开挂的人生,什么时候都不晚

有这样一个人,他人生似乎是从退休开始的。这个人就是书法家赵慕鹤。在66岁退休之前,他没有什么惹人惊叹的人生经历。在古稀之年,他突然醒悟,人生开挂,经历了锤炼和创造了许多记录。赵慕鹤,1912年出生于山东金乡的地主家庭。出身于地主之家,7岁入私塾,14岁学习鸟虫体书法。之后,他经历了正常的人生,考入曲阜师范学校学习,在中学任教,读大学毕业。1948年,因出身问题,赵慕鹤从金乡一路南逃至金门, 40岁偷渡到台湾。其后,赵慕鹤一直在大学做行政工作,以此度日。1.75岁的背包客,三万元游欧洲75岁那年,赵慕鹤忍受不了退休后的无聊生活,准备去欧洲旅游,见识一下异国风采。但是对于钱不多、不通外语、年龄又大的人来说,很多朋友都劝他报一个旅游团。但是,他却不这样想。赵慕鹤说:"如果出国玩一趟要准备很久,要懂语言,要有钱,那就三辈子都出不了国了。"他背起包,自己去了欧洲。他住过青年旅社,睡公园长椅,啃干硬的面包找中餐厅解决语言问题。借宿学生家中时,他通过擦玻璃,扫地,做饭回馈。就这样,赵慕鹤用六个月的时间,仅仅花了三万元,走过英法德的许多著名的风景区,完成了欧洲之旅。2.年过八旬二考大学赵慕鹤退休后,将大陆的最小的孙子,接到台湾读书。1998年,孙子面临考大学。为鼓励孙子,他以身作则也报考了大学。由于准备不足,结果他和孙子双双落榜。他没有放弃,第二年和孙子一起复习。这次的结果非常好,孙子考上中华大学,赵慕鹤考上空中大学文化艺术系。考上大学的时候,赵慕鹤已经87岁。很多人以为,他不过是为了陪孙子,不会真的去读大学;即使读了大学,他也毕不了业。甚至有教授说:"如果你读完,我给你下跪。"赵慕鹤根本没有反驳,他用实际行动来回应。他4年间修满128个学分,达到毕业条件。2002年,91岁的赵慕鹤和孙子一起毕业,传为佳话。3.再战研究生考试,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硕士95岁那年,赵慕鹤听说朋友的儿子考硕士。他便一起相约,经过三个月备考,顺利考上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期间,赵慕鹤严格遵守纪律,认真上课。每周上课时间,他要从高雄赶到嘉义。他早上5点起床,骑20分钟自行车到火车站,坐两个小时火车后,再搭校车到学校。他每次的作业也很优秀,他尊敬任课教师,和同学们相处融洽。98岁时,他完成关于"鸟虫体"书法硕士论文,顺利毕业,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硕士。他的事迹让台湾人非常钦佩,马英九亲自为赵慕鹤颁发学位证。103岁时,他到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他从不迟到、不早退、不打瞌睡。晚上住宿舍,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105岁时,他萌生了读博的想法,可惜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从赵慕鹤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理想,就应该付诸实践。人生的过程不是等待,而是不断地奔走向前。充实的人生才是完满的。

所谓

北京大学博士新生平均年龄仅24.5岁,竟然小于研究生,为什么?

9月14日,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据统计,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对于该数据,实际上是一个很令人诧异的数据。我们都知道,一般本科生毕业大约在22岁到23岁左右,也就是说硕士生的平均年龄应该在23岁左右,而博士生的年龄肯定是要比硕士生要大的。但是今年北大的数据却恰恰相反。根据分析,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很多都是在职的研究生,或者说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这部分人的比例过大,显著拉高了北大硕士生的年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上也就是23岁左右,和硕士毕业来读博士的人年龄一平均,也就在24岁左右啦。此外,直博生人数占比超过一半,进一步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大家对北大硕士新生入学年龄超过博士生年龄怎么看?往期文章:如何顺利毕业?合适的研究课题将让你事半功倍中国高校分三档:清北,985,非985,这家央企闹哪样?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花音

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24.5岁:小于硕士生,过半为直博生

北大2020级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29:1。本文图均为 北大供图9月14日是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北大获悉,今年北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北大本部学习的学生7866人,在医学部学习的学生1435人。北大校本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级北大校本部新生平均年龄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此外,上述统计数据还显示,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上,北大2020级硕、博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3943人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这些研究生新生来自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就生源地而言,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人、58人和17人。国际学生则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如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北大2020级研究生中约20%本科就读于北大。(来源:澎湃新闻)

版者

“我是研究生学历”“对不起,你年龄太大,超过35岁我们不要”

前几天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一则关于“研究生求职”的帖子,一位自称36岁且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发帖吐槽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打击”,而不少单位拒绝他的理由是“年龄太大了”。这位36岁研究生还提到自己与某HR的一次聊天,他信心满满地向HR推荐自己,并强调“我是研究生学历”,可HR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大致翻阅了他的简历后向他表示,“对不起,你年龄太大了,超过35岁我们不要。”从帖子下面的部分评论中,我们能看出不少大龄求职者经历过类似遭遇,他们因缺乏年龄优势,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求职困境。不得不承认,当下社会,确实有部分用人单位限制录用年龄超过35岁的新员工。在他们看来,年龄超过35岁,体力和精力都会下降,加上35岁以上的大龄求职者基本都是有家有室、有儿有女的,需要花较多时间在家庭上,所以他们把招录重点放在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和小姑娘身上。按理说,35岁以上的求职者,工作经验更为丰富,应该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他们了解各种社交漏洞,懂得如何利用单位的资源为个人牟利。对不少企业来讲,花很高的薪资聘请熟悉职场规则的“高龄”求职者,是一个投入很大、风险很大的行为,不如花较低的薪资聘请年轻高校毕业生。另外,刚从大学校园毕业的年轻人,执行力更强,他们大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指令。而那些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职场”,有着自己的办事原则和程序,他们甚至会公开指责上级做法不科学,让上级难堪,进而导致公司内容员工关系不和谐,影响公司业务和发展。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学历和年龄之间,部分企业会倾向“年龄有限”,这虽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多不确定性,但会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增加企业活力。“36岁研究生求职被拒”,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超过35岁,只有高学历很难找到好工作。要想让自己35岁之后不在职场上到处碰壁,我们只有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绝不让自己成为“只有高学历”的人有些高龄求职者,学历不低,却没有较高的职位层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年近四十的求职者,仍以程序员、业务员这样的工作经历到处求职,这就很难得到认可了。或许他们在程序员、业务员等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也为原单位创造了较多的财富,但他们长时间徘徊在低阶职位上,总会给人们以“能力不强”的错觉。因而“高龄”求职者不能只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还要提升自己的职位阶次。提升职位阶次的过程,也是积累资金和人脉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人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贵人”大多都是在提升职位层级过程中遇到的。即便遇不到所谓的“贵人”,“晋级”的过程也会带来很多不曾有过的体验,个人的视界也会开阔很多。而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淬炼。如果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眼界、没有“别人所没有的一技之长”,仅仅有高学历,那就永远是别人的“挑选物”,没有选择权,只有被选择权,命运也就掌握在别人手中。如此一来,随着年龄增长,所有的求职优势都会被消磨殆尽。第二:适当降低“好工作”标准“学历越高,工作越好”,这是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认知。受此影响,不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总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比本科毕业生更高的求职标准,他们不仅把自己与同等学历的硕士生或博士生进行类比,也会把自己与身边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类比,倘若发现本科毕业生的地位和工作待遇超过自己,就会心生嫉恨。有些研究生选择跳槽,就是因为自己的上司或一些收入超过自己的同单位员工是本科学历,他们忍受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于是决定换个“好工作”。可是,到了新单位,仍可能会遇到同龄的、收入或地位高过自己的本科生,难道又要跳槽?事实上,“高龄”求职者如果能适当降低“好工作”标准,不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求职目标,找份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若找到了一份工作,进入了新的岗位,就一定要尽快进入状态,不要抱怨,更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好。如今就业形势是很严峻,高学历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不过就业市场从来不缺“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简而言之,若有实力,就算四五十岁,也会有猎头亲自上门推荐好工作;但若没有实力,超过35岁的你,可能就成为了职场的“弃儿”。优胜劣汰,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法则。